無知之知
1 :
GS(14)@2011-09-10 13:41:41繼續支持
http://www.inv.com.hk/columns/%E ... %E4%B9%8B%E7%9F%A5/
人類往往自以為已經機關算盡,卻原來只是種下禍根。以下是筆者的一位朋友C的故事。
朋友的故事
朋友C是一個典型的香港人,以下十六隻字可以總的把他描述出來。「有小聰明、不失努力、貪生怕死、顧念人情。」於晚飯席間他問筆者:「為什麼當初不熟識股市時,我買股票可以賺到一些錢。但當熟識股市後,卻經常輸錢呢?」除去了統計的原因外,筆者懷疑朋友C主要因為兩個原因輸錢:第一,他對消息越來越敏感;第二,他的分析越做越多。
在朋友C未熟識市場運作之前,他買股票十分之小心奕奕。因為他知道自己懂的事情並不多,於是他只會遵循一些大道理去買股票,亦不會胡亂投資於一些自己不熟識的行業。就算被人家取笑他只會買一些「阿媽係女人的」股票,他亦不會介意。因為他認為自己既然是無知的散戶,手上資金又少,就不應該胡亂越出自己能夠好好守護的雷池。於是,他的投資成績雖然沒有什麼賺頭,但總算是有些蠅頭小利。一年下來,能夠有一次機會買到一支股票,賺得數百,甚至一千大元,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邯人學步
當日子久了,朋友C的胃口亦大了。筆者發覺他開始不滿足於過去的蠅利。他思索著,如要比人家早著先機,就必須要比人更早地知道消息,又或者要比人家作出更精確的計算,於是他便開始努力學習種種的投資學問和技巧,希望可以比別人快一步得到答案。
但問題接著便開始發生了。
首先,他發現自我宣稱或被人宣稱是股神的人有如恆河沙數。每一個人似乎都認為自己有一套股壇獨門秘訣。他究竟應該學習哪一位「股神」呢?
接者,他亦嘗試開始修改一些投資的大道理,企圖得出更好的答案。雖然「平買貴賣」及「唔熟唔做」是一些「阿媽係女人的」大道理,但他心裡盤算著,如果要賺大錢,總要承擔多一些風險。於是,朋友C便開始購買一些他永遠不能夠親身接觸的企業。
就如邯人學步,朋友C開始亂了。朋友C雖然不是礦工,生平唯一採過的「礦」亦只有自己的鼻孔,但因為聽到市場上傳來黃金升值的消息,於是他便買入了不少金礦股。他雖然沒有打算生小孩子,但卻買入了不少與兒童消費概念有關的股票。最後結局可想而知,朋友C以身示範「股市是一個專害死叻仔的地方」。
晚飯後,我把柏拉圖《對話錄》的書名抄寫給朋友C,希望他讀一讀有關哲學家蘇格拉底的章節。蘇格拉底給後人的智慧,大致上可以用一句說話代表:「認識自我的無知。」
臨別前,朋友C回應:「你提及的書,我早聽過了。我只想知道如何嬴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