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師之歌》 若缺齋
http://dodderer.blogspot.hk/2012/12/blog-post_28.html#more雖然早開了博客預備放所寫小說
《會計師之歌》,記下當年從事會計行業時自己、身邊朋友所見所聞以供閒時回味,但將草稿供幾位朋友看後反應似乎頗為普通,所以一直下不了決心完稿;
近來也有點忙所以少寫文章了,姑放一段草稿在此吧!
(以下人名除benjiwong老兄外純屬亂作,但事卻可能發生在現實世界,尤其最後一段絕對真有其事;另,上文場景是某間名為阿花的虛構會計師行於美帝國的迎新訓練,有關時間、年歲請自行加上十一年;)(27)相對於正規演講,在酒會上氣氛便輕鬆得多,話題亦生活化起來。
劉思雅道:「Benji叔叔,為什麼你已差不多五十了…」,Benji Wong眼一瞠,未待劉思雅說完便怒道:「我才四十八呀!」,「好的好的,是四十八,那為什麼你已四十八了,還保養得這麼好,看上去仍像是三十多歲呢?教教我吧!」,劉思雅說得興奮,不禁一手握著Benji Wong手掌,畢竟保養容貌是女性最關心的課題,眼前便有這成功例子如何能放過?Benji Wong手一甩,慍道:「莊重些,都說女的站遠一點!」,雖然Benji Wong對女性毫無興趣,但長久青春正是他最傲人的本錢,也不禁炫耀:「其實呢,也不是什麼秘訣,千萬不要信美容院什麼的宣傳呀,那些什麼劑什麼素多半是無效的,就算是有效的也只是一會兒的事,過了幾年便會走了樣,你看那什麼名星臉兒像塑膠公仔一樣的,多麼嚇人呀!」Benji Wong連說帶比,手在自己臉頰一掃,續道:「你還不知道,有一次我回香港時路過新光,過馬路前左看看右望望,被身邊的人嚇了一大跳!呀,怎麼有時裝店的塑膠公仔會動的?明明還是日光日白呀!嚇得我幾乎跳到馬路上,退開幾步才看清,呀,原來是某個以整容出名的老牌女星,可真是嚇死人呀!」。
趙燕安忍不住插口道:「Benji叔叔,那即是要怎樣做呀?」。
Benji一怔,道:「對對!說遠了,唉…」,眾人都被Benji Wong這一聲突如其來的「唉」嚇了一跳,正以奇怪的目光望向他,才聽他幽幽續道:「其實道理也沒什麼難懂,只是太多人不知自愛不肯做,只要多飲水、多食蔬菜、不煙不酒不飲咖啡和茶,也不要多晒太陽,你們來也看到,就是紫外光這麼強烈也有這麼多人在室外晒上幾小時,那能不變皺皮鴨?」。
Benjiwong再想了一想,再道:「還有呀,你們還年輕,來日方長,錢不是只賺一時的,身體健康、像我般保養美貌才最重要,雖然加班會有津貼,但不要貪這點錢便工作到深夜,你看我,每日大多五六時便下班了,就是最忙的日子也不會在公司留到九時,每晚十時便一定上床睡了!這是生理時鐘的問題…」。
劉思雅又忍不坐插口:「叔叔,不是我們喜歡才加班吧?也不一定有津貼呀!只要食鐘時…」,Benji Wong搖一搖手道:「什麼?食鐘?啥玩意兒?」。
趙燕安解釋道:「呀?Benji叔叔你當了這麼多年會計師連食鐘也不知道?便是說明明你一日工作十八小時,但在工作時間表(Timesheet)上只寫工作了八小時,剩下的十小時差額由職員你自己“食”了,這樣才能加班趕得及完成日期、公司帳上也不會用了過多人手呀!」。
Benji Wong聽得呆著木雞,眼睛真是瞠得比龍眼還要大,趙燕安說罷幾秒後才回過神來,顫聲道:「不是吧,這是謠言吧?這豈不是弄虛作假?我們會計師是最講誠信的,這豈不是自己公司偽造文件?我在美國阿花二十六年也沒聽說過有這回事!一定是謠言!」。
鄧尚杰插口道:「會不會是港美公司文化不同?在香港可是流行得很呀!」。
Benjiwong第一次對鄧尚杰的眼神充滿了懷疑,想了想,轉身向陳主席步去,只見他在陳主席耳邊說了幾句,全場也聽到陳主席氣急敗壞大叫:「Benji!你也是五十歲的人了…」,Benji Wong立即以更大聲浪壓過去:「我才四十八!」,「好好,四十八,唉,Benji,你也這麼大的人,怎會不知道我們會計師絕不會說謊,怎會偽造文件?而且會計是良心事業,怎會這樣傷天害理欺壓員工?我當天發誓,如果香港會計界有什麼食鐘的我便絕子絕孫、不得好死!」。
珠三角制造業的冰與火之歌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566

厚街鎮的三屯村里,不少工廠已經關門或者尋求新的租客。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2015年的珠江三角洲,制造業正經歷冰火兩重天。一方面,傳統制造業中的電子、陶瓷、家具企業倒閉的新聞頻頻見諸報端,另一方面,“機器換人”、無人機、跨境電商等新型工業化浪潮方興未艾。兩股激流的交織、碰撞中,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大戲正在上演。
“活下去就是勝利”
“對於傳統的制造業而言,現在已經不是經濟下行壓力,而是下行通道。”
2015年十一國慶長假之後,東莞長安鎮金寶公司一家電子廠員工返廠後驚訝地發現,自己工作的生產線已被拆除,車間宣告關閉。金寶電子為惠普、戴爾、IBM巨頭代工電子產品,其母公司金仁寶集團是臺灣知名上市公司、世界500強企業。
之前的7月份,東莞鑫佑光電科技公司被爆出突然倒閉,老板失聯。3月份,一度擁有過18000名工人的東莞力凱鞋業,將生產線從厚街鎮遷出,搬到了緬甸境內。更早些時候,2014年12月,臺灣上市公司勝華科技在東莞的聯勝科技、萬士達兩家工廠倒閉,遣散了約7000名員工,欠下銀行債務2億元。
不僅是“世界工廠”東莞,珠三角另一制造業重鎮——被稱為“陶都”的佛山,傳統制造業也正經歷著陣痛。
佛山以陶瓷、家具,以及家電、機械裝備等傳統制造業為支柱產業。這座珠江三角洲腹地的制造業名城,2014年工業總產值達1.8萬億元,排名全國第五。
2015年7月,佛山市豪幫陶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豪幫陶瓷”)轟然倒閉,聞訊而來的員工、經銷商,聚集在該公司位於佛山市高明區更合鎮的廠房門口,討要欠薪、欠款。
豪幫陶瓷共有9條生產線,在行業內有著不錯的口碑。
“現在真是生死存亡的時候,壓力特別大。”佛山BOBO陶瓷公司總經理唐碩度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消息後,召集屬下開了緊急會議,想方設法進一步控制開支,應對行業寒冬。“沒想到形勢變化如此之快,戰火已經燒到家門口了。”他說。
佛山市陶瓷行業協會副會長白梅告訴南方周末,佛山的陶瓷企業都有著較強的實力,就連最小的一家公司,年銷售額也超過2000萬元,但眼下不得不“勒緊褲腰帶”精打細算度日。“去年還只是經營有困難,今年陸續已經有倒閉的了。”她說,外地的陶瓷企業,倒閉的現象已經十分普遍。
“對於傳統的制造業而言,現在已經不是經濟下行壓力,而是下行通道,”白梅說,“現實的問題是,活下來就是勝利,而要想活下來,所有的方法都要試盡。”
10月21日,南方周末來到位於佛山市季華路中國陶瓷產業總部三層的豪幫陶瓷子品牌“奇奧瓷磚”展廳前,看到玻璃大門緊閉,樓前的空地成了臨時停車場。唐碩度感嘆說,與前兩年人流穿梭的忙碌景象相比,中國陶瓷產業總部冷清了不少。
專門生產陶機設備的佛山廣龍氏陶瓷機械有限公司,近來對全國幾個主要陶瓷產區進行了一番市場調研,他們發現,迫於經營壓力,40%-60%的生產線已經關閉。“情況很糟糕,有的廠都開始放長假了。”該公司銷售總監龐麗玲告訴南方周末。
除了陶瓷行業以外,佛山的家具制造也馳名全國。順德區樂從鎮家具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樂從鎮全年的家具銷售額能達到600億-800億元。但樂從家具協會秘書長楊誌華告訴南方周末,在當前制造業疲軟的大環境下,家具行業面臨著深度洗牌的風險。“不光是家具生意難做,很多傳統制造企業的日子都不好過。”他說。
高處與低處
“新陳代謝屬於自然的經濟現象,而產業鏈低端環節的流失,並不值得過多的惋惜。”
制造業的轉移像水流一樣,永遠會流向成本更低的地方。自上世紀90年代,東莞憑借區位、勞動力、土地等優勢,承接了來自臺灣的產業轉移潮。高峰時,數千家臺資企業、港資企業幾乎能占到東莞經濟的半壁江山。
2008年之後,由於企業成本增長、勞動力結構變化,臺資、港資企業開始陸續從東莞轉移產能,比如著名的臺商寶成集團搬遷東南亞,晏邦回撤臺灣等。如今在東莞,仰仗人海戰術的“萬人大廠”已所剩無幾。
“大家都有心理準備,該怎麽應對都想好了。”香港人吳永學是東莞的兩岸經濟促進會(以下簡稱“經促會”)副會長,在商場搏擊多年,見慣了“冰火”交替。他說,新常態下的產業結構調整,自然會影響到東莞制造業的命運,但這只能算是2008年經濟危機的余波。
在香港上市的東莞時代皮具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時代皮具”),是時尚名牌普拉達(PRADA)、蔻馳(COACH)的代工廠,該公司制造部總經理劉烈奎說,金融危機之後,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開始飆升,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利潤被不斷攤薄,到東南亞開工廠的東莞同行非常之多。
“國內產業工人的月薪為500-600美元,而越南雇傭一名員工的月薪為100多美元,要便宜得多。”劉烈奎說,盡管越南、柬埔寨、緬甸等國家,工業鏈條不夠健全,勞動力素質普遍偏低,出去的企業曾出現過小規模的回流,但最後完成轉移的代工廠不在少數,“必須轉的其實都轉得差不多了。”
在東莞厚街鎮擁有家寶玩具、寶贊鞋業兩家企業的經促會會長藍俊雄,這些年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臺灣老鄉一個個離東莞而去。幾年來,他也多次奔赴東南亞進行過實地考察,但最後還是打消了將工廠搬遷過去的念頭。
他觀察發現,2014年東南亞工人的工資已經比2011年上漲了20%,有些熱門行業甚至達到30%-50%。再加上這些國家工業基礎非常薄弱的劣勢,讓他認為只進行簡單的產業轉移並不是長久之計。“不出十年,東南亞的勞動力成本就趕上來了,那個時候怎麽辦,難道再往非洲轉,什麽時候是個頭?”
東莞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龔佳勇,對東莞的產業變遷有著長期關註。他發現,迫於勞動力成本上升而不得不轉移的工廠,大多為技術含量有限,勞動密集型的低端加工工業。
“工人的工資漲了,是發展的成果,是好事。”龔佳勇甚至發現,有一些企業因為附加值過低,連國家強制性的員工社保都承擔不起。他認為,新陳代謝屬於自然的經濟現象,而產業鏈低端環節的流失,並不值得過多地惋惜。
下定不去東南亞賺辛苦錢的決心後,藍俊雄精心籌劃了一個驚人的項目:直接到美國開工廠。
沃爾瑪公司采購高級副總裁韓斯漫(Michael Heintzman),曾做過15年的采購經理,與藍俊雄是多年的合作夥伴。他對南方周末說,10年之前,中國的勞動力成本足夠低,低到可以將產品的綜合成本拉下一大截。而現在,東莞雖然與美國本土的工資水平還有差距,但“人口紅利”這一優勢已不明顯。如果有供應商在技術創新上足夠優秀,足以填平遠洋運費、關稅壁壘的鴻溝,實現在美國生產比中國成本低的倒轉。
時代皮具主動出擊的做法與之類似。2010年,他們斥資千萬收購意大利一個近40年歷史的本土品牌托斯卡納(TUSCAN'S),選料、設計、生產全部由自己獨立完成。

工人正在加緊建設厚街鎮上的一個廣場,他們背後是厚街的標誌雕塑。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去過剩產能的陣痛
“今年非常關鍵,轉型升級努力了這麽多年,這次是一個很重要的坎。”
東莞的傳統制造業面臨的是成本上的比較優勢逐漸喪失,而佛山這樣的內銷型制造業基地,遭遇的則是產能過剩的打擊。
“2008年是出口受影響,這一波是內需也產能過剩得很厲害。”剛剛對東莞、佛山兩地進行過實地調研的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林江說。
以供給內需市場為主的佛山,對於2008年金融危機的印象,遠沒有東莞那麽刻骨銘心。“2008年基本沒什麽感覺,生意最好的是2010年,就是剛剛感受到一點點涼意,就又飆上去了。”楊誌華回憶道。
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前後,佛山的陶瓷企業生存一度十分困難,而到了2010年前後,陶瓷生意異常火爆,不計其數的陶瓷項目快馬加鞭,紛紛上馬。
“我都看不明白了,人家正經濟危機呢,這邊訂單爆棚,一刺激,稀里嘩啦都又上來了。”白梅說,經濟刺激方案成功拓展了內需,挽救了一批瀕臨危險的企業,但留下了制造業大幹快上、盲目擴張的後遺癥,以至於現在產能過剩到“誇張”的地步。
白梅認為,目前全國的陶瓷行業需求至多只有100億平方米,產能是140億平方米,至少有40億平方米的產能需要用破產倒閉、兼並重組的方式淘汰掉,“140個人,只有100個蛋糕,肯定會有餓死的。”
慘烈的去過剩產能過程中,也有一些名牌陶瓷企業在佛山這一輪行業調整中生存無虞。比如東鵬、蒙娜麗莎等公司趁著行業低谷,投入了上千萬巨資購買脫硫、脫硝的環保設備進行技術改造。“他們說,就算再困難,環保設備也要上。”白梅說,對於一些小工廠,環保要求本就不算達標,淘汰掉這部分高汙染、低技術的產能,對行業、對社會不見得是壞事。
今年前三季度,佛山市共完成工業技改投資288.65億元,為廣東省最高。
陶瓷生產對環境影響較大,經過早年“節能減排”的改造,佛山陶瓷行業汙染比較大的小廠房已所剩無幾。相對而言,家具行業還存在大量裝備落後、技術含量低,作坊式的小型加工廠。楊誌華分析說,如果將過剩產能壓縮,行業內要實現1/5-1/3的整合,才能達到比較合理的區間。
目前,佛山的陶瓷、家具老板已經有人開始到“第三世界”嘗試辦廠,但白梅認為,產能轉移是一個長期戰略,一朝一夕消化不了全部多余的產能。
“今年非常關鍵,轉型升級努力了這麽多年,這次是一個很重要的坎。”對比2008年的局勢,林江說,現在回想起來,經過那次陣痛,很多新的產業形態已慢慢發展起來。
“四新”經濟
傳統制造業的產能轉移,並未對東莞經濟造成打擊,這要歸功於“四新”經濟近年來的迅猛發展。
不過,傳統制造業的產能轉移,並未對東莞經濟造成打擊。
對外資的流出,東莞市政府並不擔心。10月26日,東莞市前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上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東莞關停外遷外資企業243家,但涉及合同利用外資僅3.3億美元,而同期東莞新簽及增資項目涉及合同利用外資金額38.5億美元。“事實上,近年來東莞引進的優質外資大項目越來越多,質量效益不斷提高。”東莞市商務局副調研員雷慧明說。
與此同時,東莞的經濟增長動力已出現結構性改變。
今年前三季度東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63.79億元,同比增長7.9%,超過全國GDP增速一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東莞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67.8億元,同比增長3.2%,遠遠低於同省的佛山(24.9%)、中山(18.3%)、惠州(16.1%)、江門(18.3%)。但東莞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7701億元,同比增長7.1%,在全國外貿總額前五名城市中排名第一。
這要歸功於東莞以跨境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行業為代表的“四新”(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經濟近年來的迅猛發展。
今年1-9月,東莞引進的物流與總部企業等超億美元項目4宗,涉及投資金額19.5億美元,同比增長57.3%。據東莞市商務局透露,目前全市的跨境電商企業已達3500家,阿里菜鳥物流、京東商城、蘇寧雲商、1號店、敦煌網、大龍網等知名平臺相繼落地。
在東莞,一些家具制造企業也已實現“線上跨境交易,線下工廠服務”跨境電商“東莞O2O模式”,突破了目前跨境電商大件商品的瓶頸。
從事跨境電商服裝貿易的東莞創美公司總經理謝廣平告訴南方周末,時尚風潮轉瞬即逝,公司需要在第一時間,接收到世界各地消費者的偏好信息,並根據這些第一手的信息,對上遊供貨商提出款式、制作工藝的細致要求。
而在以前,動輒上千名員工的大服裝廠,根本不會遷就他的訴求。“我發現,東西賣起來方便了,但上遊的企業跟不上。”謝廣平說,“如果是小廠,就可以跟他們一點一點溝通,一個細節一個細節地慢慢摳。”
低成本的“萬人大廠”模式終結後,東莞慢慢又出現了小工廠、小作坊式制造業的回流。龔佳勇舉例說,如今勞動力成本高企,東莞虎門鎮的家庭作坊式的小服裝廠開始遍地開花。這種熟手生產更依靠工匠師傅的技藝積累,產品的設計、品質更為可靠,且能滿足個性化定制小批量生產。
“機器換人”則是廣東省近年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一項戰略,所謂“機器換人”是以現代化、自動化的裝備提升傳統產業,推動技術紅利替代人口紅利。
這一戰略下,東莞致力於打造世界級無人機、機器人產業。據東莞市經信局介紹,2014年東莞全市“機器換人”申報項目達622個,總投資達53.2億元,遠超過去10年東莞技改資助項目的數量總和。
“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活躍的市場。”唐碩度認為,只有夕陽企業,沒有夕陽行業,這輪危機挺過去之後,進行技術升級的企業領先優勢會更明顯。
《會計師之歌》
雖然早開了博客預備放所寫小說
《會計師之歌》,記下當年從事會計行業時自己、身邊朋友所見所聞以供閒時回味,但將草稿供幾位朋友看後反應似乎頗為普通,所以一直下不了決心完稿;
近來也有點忙所以少寫文章了,姑放一段草稿在此吧!
(以下人名除benjiwong老兄外純屬亂作,但事卻可能發生在現實世界,尤其最後一段絕對真有其事;另,上文場景是某間名為阿花的虛構會計師行於美帝國的迎新訓練,有關時間、年歲請自行加上十一年;)(27)相對於正規演講,在酒會上氣氛便輕鬆得多,話題亦生活化起來。
劉思雅道:「Benji叔叔,為什麼你已差不多五十了…」,Benji Wong眼一瞠,未待劉思雅說完便怒道:「我才四十八呀!」,「好的好的,是四十八,那為什麼你已四十八了,還保養得這麼好,看上去仍像是三十多歲呢?教教我吧!」,劉思雅說得興奮,不禁一手握著Benji Wong手掌,畢竟保養容貌是女性最關心的課題,眼前便有這成功例子如何能放過? Benji Wong手一甩,慍道:「莊重些,都說女的站遠一點!」,雖然Benji Wong對女性毫無興趣,但長久青春正是他最傲人的本錢,也不禁炫耀:「其實呢,也不是什麼秘訣,千萬不要信美容院什麼的宣傳呀,那些什麼劑什麼素多半是無效的,就算是有效的也只是一會兒的事,過了幾年便會走了樣,你看那什麼名星臉兒像塑膠公仔一樣的,多麼嚇人呀!」Benji Wong連說帶比,手在自己臉頰一掃,續道:「你還不知道,有一次我回香港時路過新光,過馬路前左看看右望望,被身邊的人嚇了一大跳!呀,怎麼有時裝店的塑膠公仔會動的?明明還是日光日白呀!嚇得我幾乎跳到馬路上,退開幾步才看清,呀,原來是某個以整容出名的老牌女星,可真是嚇死人呀!」。
趙燕安忍不住插口道:「Benji叔叔,那即是要怎樣做呀?」。
Benji一怔,道:「對對!說遠了,唉…」,眾人都被Benji Wong這一聲突如其來的「唉」嚇了一跳,正以奇怪的目光望向他,才聽他幽幽續道:「其實道理也沒什麼難懂,只是太多人不知自愛不肯做,只要多飲水、多食蔬菜、不煙不酒不飲咖啡和茶,也不要多晒太陽,你們來也看到,就是紫外光這麼強烈也有這麼多人在室外晒上幾小時,那能不變皺皮鴨?」。
Benjiwong再想了一想,再道:「還有呀,你們還年輕,來日方長,錢不是只賺一時的,身體健康、像我般保養美貌才最重要,雖然加班會有津貼,但不要貪這點錢便工作到深夜,你看我,每日大多五六時便下班了,就是最忙的日子也不會在公司留到九時,每晚十時便一定上床睡了!這是生理時鐘的問題…」。
劉思雅又忍不坐插口:「叔叔,不是我們喜歡才加班吧?也不一定有津貼呀!只要食鐘時…」,Benji Wong搖一搖手道:「什麼?食鐘?啥玩意兒?」。
趙燕安解釋道:「呀?Benji叔叔你當了這麼多年會計師連食鐘也不知道?便是說明明你一日工作十八小時,但在工作時間表(Timesheet)上只寫工作了八小時,剩下的十小時差額由職員你自己“食”了,這樣才能加班趕得及完成日期、公司帳上也不會用了過多人手呀!」。
Benji Wong聽得呆著木雞,眼睛真是瞠得比龍眼還要大,趙燕安說罷幾秒後才回過神來,顫聲道:「不是吧,這是謠言吧?這豈不是弄虛作假?我們會計師是最講誠信的,這豈不是自己公司偽造文件?我在美國阿花二十六年也沒聽說過有這回事!一定是謠言!」。
鄧尚杰插口道:「會不會是港美公司文化不同?在香港可是流行得很呀!」。
Benjiwong第一次對鄧尚杰的眼神充滿了懷疑,想了想,轉身向陳主席步去,只見他在陳主席耳邊說了幾句,全場也聽到陳主席氣急敗壞大叫:「Benji!你也是五十歲的人了…」,Benji Wong立即以更大聲浪壓過去:「我才四十八!」,「好好,四十八,唉,Benji,你也這麼大的人,怎會不知道我們會計師絕不會說謊,怎會偽造文件?而且會計是良心事業,怎會這樣傷天害理欺壓員工?我當天發誓,如果香港會計界有什麼食鐘的我便絕子絕孫、不得好死!」。
2016:新舊媒體的冰與火之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25/153952.shtml
當新是一種常態的時候,我們在每一個時間節點上,面對眼前的所有一切事物幾乎都是新的。媒體正是這種新中之新的代表。
2015年,媒體發生了諸多的變化:自媒體的興盛局面持續升溫,圍繞媒體展開的創業與投資案例,以及媒體話語權的爭奪戰,留下了諸多的記憶凹凸點。然而面對2016年的開年,這種曾經的變化,正在被新的變化或者趨勢所取代。
2016,媒變繼續,卻已日新月異。
媒體的冰與火
冰:2016年的1月1號,一個新的開始,對於一些傳統媒體來說,卻是自己無法見到新年陽光的特殊日子。諸多需要關停的傳統紙媒,在這一天不僅失去了曾經的出版發行過程,而且還失去了許多總編輯的崗位。
火:與此同時,關於新媒體、自媒體的投資案例不斷傳到我們的耳際。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人投身到自媒體和新媒體創業大潮中,在得到風險投資的助力之後,有一種正規軍加入到遊擊戰的感覺。
2016,冰與火的變化正在繼續變化著。
壹:去中心化與再中心化
2015年下半年,這種趨勢已經在悄悄發生。
在美國,《華盛頓郵報》已經開展了公民記者的業務,聘請社會上諸多公民記者,加入到自己的隊伍中,在新聞發生的第一時間,邀請當地的社會公民記者進行現場采訪和報道,再通過自己的平臺渠道進行傳播。
而谷歌,除了開放自己的互聯網媒體平臺以及搜索產品給公民記者使用外,還為這些社會上的公民記者提供更多服務,包括基於谷歌搜索引擎成果之上的專業情報服務等,將自己的新聞線索提供給公民記者,從而完成了事實上“報料中心”的角色。
在經歷了傳統媒體的中心化組織階段、新媒體去中心化階段後,如今更大的互聯網公司會在整個社會的層面重新建立起以整個社會為整體的新型媒體中心。社會化的媒體組織、社會化的媒體中心,媒體進入了再中心化的過程。
而此時,在中國,正在發生著另外一種所謂的再中心化的過程。2015年年底成立的“南友圈”社群組織,定位服務媒體人創業第一站,形成了連接久負盛名的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離職員工的社群組織,用社群的方式在社會上形成了一個虛擬、松散卻又集中的組織,形成新的媒體人聚集現象。
這樣的組織,是在2015年下半年,伴隨著傳統媒體核心精英人群紛紛離開體制下海加入創業大潮,而自然出現的變化。這意味著,在中國,所謂的中心化是以人為中心的再組織,具有十足的中國特色。
媒體人離開體制,包括第一批離開媒體組織進行獨立創業的媒體人,如今以創業成功人士以及投資人身份,重新在社會上形成了一個虛擬的社群,形成包括創業者、企業家、投資人、創業服務提供人群等在內的更大範圍的社群組織,真正開始了再中心化的過程。
同時,在另外一個視角下我們依然能夠發現,基於新媒體紅利而生的,特別是營銷號所謂的渠道、自媒體時代所謂的新媒體,會因為流量集中的需要形成了新的集中化平臺,包括WeMedia平臺、熊貓自媒體聯盟、一道自媒體平臺、新榜的自媒體廣告投放平臺等。一種去中心化後的流量集中平臺正在形成,雖然目前仍是各種平臺林立,但是集中的趨勢不可逆轉。
在另外一個層面,像今日頭條、BAT巨頭企業等內容聚合平臺,已經開始呈現出流量壟斷的新格局。通過自媒體入駐形式的平臺化工具,如百度百家、搜狐自媒體等,形成了自媒體渠道流量的新的集中和壟斷, 一種渠道壟斷基礎上新的再中心化正在發生。
當我們還在聚焦在一個個曾經的專業媒體人出來創業拿到投資的微觀世界里的時候,我們所站立的整個平臺正在發生著新的變化,坐地日行八萬里的狀態,正在我們每個人身上上演。
去中心化,再中心化的媒體互聯網化過程正進入收官階段,傳媒業的新生態正在形成,原有的傳媒業生態正在徹底被瓦解。
貳:新媒體新格局
2015年的年末,吳曉波一篇題為《敢死隊猶在,特種兵已死》的文章,引發了關於新聞空心化的討論,甚至說是爭論。在這一場不大不小的論戰之中,出現了幾個影響深遠的小細節。
其一,曾經作為草根自媒體出身的科技自媒體人,曾經讀著吳曉波文章和書籍長大的一部分自媒體人,曾經畢恭畢敬視吳曉波諸多文章是精華的自媒體人,開始了自我的觀點和價值觀的表達,底氣十足的參與到一場幾乎是學生對老師的爭論之中。
這也意味著,自媒體開始了全新的、更高層次的媒體話語權爭奪戰,而不再是像過去那樣發發文章、說說個人觀點那麽簡單,曾經的UGC草根自媒體人已經開始成為新的PGC力量。
當發現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長大的時候,我們發現自己失去了太多應與孩子共同擁有的快樂時光。
其二,特種兵在失去了曾經的組織依托後,如今已開始了全新的生存狀態,投入到全新的社會化自媒體創業大潮中,不再依附於一個組織。
通俗的說,是一批正規軍開始加入曾經被定義為遊擊隊的自媒體大軍中,從而確定了當下的媒體生態全貌,出現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新媒體與自媒體的多元媒體主體共同存在於一個空間和時空中的現象。
2016的媒體格局,基本上呈現多元存在,共榮共生的局面。
真正擁有流量壟斷地位的巨頭企業,諸如BAT以及移動互聯網平臺的今日頭條等,形成了流量集中平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媒體平臺。而那些傳統媒體出身且依然在苦苦掙紮、堅守著傳統新聞傳播理念的傳統媒體,經受著移動互聯網大潮的沖擊,舉步維艱卻又並未放棄過往一切。互聯網媒體平臺以及傳統媒體的留存,共同構成了所謂的主流媒體。
而被定義為源自互聯網技術變革而獲利的新媒體和自媒體,也呈現多元化存在的狀態:Blog時代的博主、Web2.0時代誕生的草根大V、科技自媒體作者、得益於微信公眾平臺的自媒體營銷號、擁有內容原創能力的自媒體(微信公眾號平臺),以及那些從傳統媒體走出來的專業化媒體人開辦的人格化自媒體等。
諸多的自媒體主體參與到整個媒體話語權以及商業價值創造的爭奪之中,形成了熱鬧的新媒體競相發展格局。這種格局發展的最新風口,都指向了基於價值觀傳播的人格化自媒體,如羅振宇的羅輯思維以及吳曉波的吳曉波頻道。更多的具有人格化特征的自媒體以及運營這些自媒體的資深媒體人,正在引領一場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化自媒體的變革風潮。
2016年,雖然未必會出現更多的羅振宇以及羅輯思維,但是諸多面向細分人群的垂直化的專業自媒體,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叁:當媒體作為杠桿存在
在互聯網的沖擊下,媒體產業已經完成了去中心化過程,如今正在被重新中心化。雖然功能內核沒有變化,但是組織形式、主導權掌控主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媒業基本上完成了徹底的互聯網化過程。
這樣的變化帶來的是,媒體作為一種互聯網社會的基礎設施,成為諸多產業和行業發展的基本工具,任何人都可以的而用之,任何機構都可以更加低成本的使用享受其紅利,媒體正在工具化、平民化、基礎設施化。
與此同時,在產業升級、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對於供給方差異化競爭優勢確立的客觀需求,媒體這樣的工具在其中發揮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傳統企業在產品品牌、企業品牌的傳播,新營銷、新業務領域的突破創新中,都需要企業自媒體的助力;
創業產業需要有媒體的入口進行流量導入、信息傳播、關系維護,並且最終通過媒體品牌形成自己創業生態競爭格局的差異化優勢;
一些傳統產業在熟練掌握通用互聯網技術和方法論的同時,要在同行競爭格局中的取勝,利用媒體工具進行差異化品牌塑造就成為一種必然……
在此過程中,媒體日益成為一個可以被低成本、低門檻使用的基礎工具。雖然是基礎工具,卻因為其杠桿的屬性,而使得價值凸顯。媒體在完成徹底的互聯網化之後,正在被重新塑造自身的功能屬性。
2016年,隨著媒體力量在各種“互聯網+產業”中得以凸顯,並生成了諸多媒體賦權案例,媒體的杠桿屬性將日漸清晰。媒體與科技、金融一起成為商業發展的第三支杠桿力量的未來,已經不再遙遠。作為杠桿的媒體,將成為2016年透視媒體發展趨勢的重要主線。
媒體興則社會興,媒體行則事業行。作為撬動商業價值實現的重要杠桿,媒體將迎來全新的發展階段。2016年,無疑將是媒體杠桿大發展的元年,媒體杠桿將成為一種重要必備技能,成為普適性的商業杠桿存在。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道哥,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