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在香櫞下滅亡就在香櫞下爆發——記Questcor製藥(QCOR) 瘋投哥

http://xueqiu.com/1456239271/28441815
摘要:Questcor$Questcor Pharmaceuticals(QCOR)$ 是一家美國的生物製藥公司,憑藉唯一一款10萬美元買來的有60多年歷史的過了專利保護期的老藥,期間雖兩次遭香櫞做空,仍創下了近40億美元的市值,股價在過去的7年多上漲150倍。當前PE只有12.8, 14PE為7.7, PEG為0.3。可謂價值股的PE,成長股的PEG!後續何去何從,想問問,元芳你怎麼看?

前言——與空哥鬥不可避免,與空哥斗其樂無窮

在美股做投資,各種空哥是每個投資者不得不面對的,其中香櫞哥渾水哥更是投資者特別是中概股投資者熟悉的老朋友了。作為一個絕大多數時候都做多的多頭,俺卻很喜歡這些對手,因為如果他們對了,他們是幫助市場去腐生肌,給俺以投資教訓;而如果錯了,則是給俺送財進寶。

俺在美股投資的日子雖說才兩年多,但是已經跟這些空哥們交手過多次,覺得很刺激,很有意思,絕對是智慧、膽識當然還有運氣的較量。截止目前,在跟空哥們的鬥爭中,俺的運氣略佔上風:

$新東方(EDU)$ 12年遭渾水哥做空,俺大倉位賺取一倍多已獲利了結,成就了俺12年投資正收益;
$瀾起科技(MONT)$ 14年遭 Gravity Research做空,俺小倉位賺取約50%,已獲利了結;
$網秦(NQ)$ 13年遭渾水哥做空,俺碰巧在其做空兩天前換股,無意中與之擦肩而過,木有交手;
$3D Systems(DDD)$ 13年遭香櫞做空,俺14年小倉位建倉16年1月135的call目前浮虧70%;
$Questcor Pharmaceuticals(QCOR)$  12年、14年連遭香櫞兩次做空,俺12年至13年中等倉位賺取一倍,獲利了結後,於14年換成小倉位的15年1月90的call目前浮虧30%。

好,回到這篇文章的主題。在我開始介紹QCOR之前,需要聲明:此股風險巨大,此文發文純屬學習探討目的,不做投資建議;本人當前持有小倉位的call,即使全賠光也不會傷筋動骨,所以請勿盲目跟風。

偶遇QCOR


QCOR的全稱是QuestcorPharmaceuticals Inc,顧名思義,這是一隻醫藥股。本人是醫藥小白,醫藥絕對是自己能力圈外的,那麼為什麼會投這只股呢?

記得12年那會兒看完西格爾教授的煌煌巨著《投資者的未來》,看到了醫藥股長期持有的回報率相當可觀。 讓我們來看看西格爾教授是如何描述的吧。

美國沃頓商學院西格爾教授在他的著作《投資者的未來》中,分析了1957年到2003年這46年期間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漲幅,數據表明,表現最佳的20家基業長青公司顯示出同樣的特點。這些公司都保持了完整的業務結構,未和其他任何公司合併。1957年到2003年底,標普500指數年復合收益率10.85%,20家基業長青公司的股票年復合收益率13.58%~19.75%,總收益率387倍到4625倍,是標普500指數的3倍到37倍。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這20家公司中有6家是醫藥行業股,其股票累計上漲倍數是:雅培1280倍、百時美施貴寶1208倍、輝瑞1054倍、默克1002倍、先靈葆雅536倍、惠氏460倍,在20家基業長青股中分列第2、3、5、7、15、18位。而且,如果以上漲超過1000倍為界限,20家公司就只剩下7家,而這7家中有4家是醫藥股,也就是說持有醫藥股獲得豐厚收益的概率遠遠高於其他行業的選擇。

在西格爾教授如此誘人數據的誘惑下,俺這個醫藥小白也禁不住躍躍欲試,決定試水醫藥股了。於是12年的時候用財務指標選出了兩隻醫藥股,其中之一就是QCOR,所幸這兩隻醫藥股在美股大盤牛市的背景下,都給俺賺了一倍的利潤,這次先表QCOR,下次再表另一隻。

注意,「醫藥股長期持有的回報率相當可觀」——這只是我投包括QCOR在內的醫藥股的出發點,至於完整的投資邏輯,文中文末會分別有介紹和總結。

QUESTCOR——一家神奇的生物製藥公司

查看原圖
QUESTOR Pharmaceuticals Inc於1999年由兩家公司Cypros製藥公司和RiboGene公司合併而成,這個故事的開始平淡無奇,但是當2001年它從醫藥巨頭Aventis花了10萬美刀買了一個叫做Acthar的孤兒藥(Orphan Drugs)之後,就為它日後的神奇之旅打下了伏筆。ACTH是一種生物激素,於1952年通過FDA 認證其製劑可作為藥品。換句話說,這個藥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了,早已過了專利保護期。然而,當2010年Questor成功的由FDA獲準可以用ACTH來治療一種罕見的嬰兒痙攣症(Infantile Spasms)後,它的神奇之旅就正式啟動了。憑著唯一一款花10萬美刀買來的,沒有專利保護的老藥,Questor通過不斷的營銷和另小夥伴們驚呆的提價節奏(從1000美刀一劑到2萬8千美刀一劑——介就是傳說中的定價權?[跪了]),Acthar為Questor帶來滾滾的金錢,成為十足成色的現金牛!股價自然也節節上漲,期間雖兩次遭到香櫞做空,但過去的4年中仍然上漲了6倍,而若從2007年它向FDA申報治療嬰兒痙攣症起,股價從當初的40美分左右上升到現如今的60美金,足足上漲了150倍!市值達到36億美金。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下圖是它的一些財務表現和股價表現,亮瞎雙眼不負責任哈[俏皮]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香櫞來了!

也許是故事實在是too good to be true,Questcor終於引來了香櫞哥。2012年9月18日香櫞發佈看空報告,股價當天從50多打到了26,近乎腰斬,讓我之前30%的浮盈瞬間化為浮虧!市場在驚魂未定中度過了兩天,24日(週一),香櫞發佈第二波看空報告,股價當即從30被打到19!短短幾天,五分之三的市值灰飛煙滅,讓我著實領教到了沒有跌停限制的資本市場的殘酷性![吐血]

香櫞報告的觀點如下:

1) Highlyvulnerable to, but in apparent denial of competitive threats from:
1a)Generic Equivalent Competition
1b)Synthetic ACTH (Novartis' Synacthen Depot) is already in the market in Europe.
2)Desperate and Unscientific Basis for Expanding Markets
3)Insurance Industry Pushback
4) Lack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for HP Acthar Gel
5)Marketing Expenses = Utter Abuse of the System
6)Absence of meaningful R&D
7)Conflict of interest between purported stock buybacks and insider selling
8) A Noteabout the IBD "Top 50 Stocks" list
9) Finally, the Analyst "Community" – watch the excusesand defenses pour forth

不展開論述,有興趣的朋友詳見:
http://www.citronresearch.com/wp-content/uploads/2012/07/qcor-final-7-10-2012.pdf 

香櫞給了些理由,在我看來,最具殺傷力的觀點就是:Acthar沒有IP保護,面對競爭十分脆弱,幾十億的市值建立在沙土上。

面對著虧空的賬戶,看著香櫞看空的理由,我決定加倉——邏輯是如果QCOR會那麼容易分分鐘就會被巨頭們的競爭所打垮,那麼為什麼還未發生呢?其實孤兒藥是個非常小眾的藥品,市場容量對於巨頭的胃口來講實在是太小,所以潛在的競爭者如果看到這個市場裡已經有個主要的玩家後我覺得一般不會再貿然進入的。而QCOR的acthar能在上市後連年提價還連年熱賣,要說它沒有實際療效而只是個安慰劑,實在讓我難以相信美國醫生的操守水平(超過3000個醫生開過achar處方)以及保險公司的智商,所以我投資QCOR的最大邏輯是,Arthar是在一種小眾市場上有用的特效藥,其護城河主要是其相對巨頭而言有限的市場容量——想想納粹德國為何沒有進攻瑞士吧?地方不大,但兵力不少,吃下來代價不小,但意義不大!(當然還有其他因素,這裡打個比方而已哈)
查看原圖

QCOR的反擊:

1.      聲稱儘管Acthar沒有專利保護,但是其提煉工藝複雜,是通過加拿大的一家工廠從豬的腦垂體中提煉提純製成的,這個製造秘密是其法寶。後來2013年1月2日甚至將這個工廠全資買下了,以確保此秘密不被外洩。
2.      開始季度分紅(賬上的錢實在是太多了,而且還在源源不斷的流入)——不過從陰謀論的角度講,會不會管理層覺得這公司根基不穩,所以趁著有錢趕緊分些給股東們,呵呵。
3.      回購股份。
4.      加強研發投入,增招銷售人員,拓展Acthar適用病類型——關於這個見下圖:

查看原圖自此以後,此股起起伏伏,各種爭議一直未絕,但我在認為大邏輯沒有改變之前一直緊握,屏蔽掉市場的噪聲,最終歷時一年後,QCOR不僅收復了被香櫞重創的失地,而且創下了新高!從最低的19元漲到70元,翻了3.5倍!比我的持倉成本也翻了一倍多。讓我在覺得運氣之外,也為自己的堅持在內心中暗暗的點了個贊![大笑]

雖說還看好QCOR的發展前景,但是以來覺得QCOR已經不是極度低估,其次其確定性相對其他看好的標的還有些不夠,於是把中等倉位的正股賣掉了,換成輕倉的中期call。

香櫞二度來襲!

2014年2月28日,在QCOR上沉寂已久的香櫞再度來襲!這一次,香櫞的做空的理由是據QCOR聲稱ACTH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是其旗艦產品Acthargel的主要活性成分,然而香櫞找到一個實驗室經過檢測發現QCOR的Acthar中幾乎不含有可以檢測到(detectable)的ACTH!據此,香櫞指控QCOR的acthar不含有提純的ACTH,因此患者得到的其實只是安慰劑的作用。香櫞已經把實驗結果提交給了FDA。香櫞聲稱Acthar面臨著被FDA要求從市場上撤銷(pull off)的風險。

做空報告詳見:
http://www.citronresearch.com/wp-content/uploads/2014/03/QCOR-March-14-2014-final.pdf 

關於FDA的調查結果如何,我無法預測,但是回到本質,我還是很難相信3000多個美國醫生和眾多保險公司開的,報銷的價格高達幾萬美金的藥是純安慰劑!因此,我的多頭倉位仍然保持。

關於QCOR的後續走勢,最可能的就是兩種:

暴死:
FDA認同香櫞的檢測結果,認為Acthar實質上是安慰劑,並無實際療效,QCOR涉嫌醫療欺詐,被要求從市場上撤回相關產品,股價暴跌,甚至最終退市。

暴漲:如果QCOR能挺過香櫞的這次打擊,我相信QCOR很可能會爆發。作為這樣一隻堪比A股片仔癀的還在多領域高速發展的現金奶牛,當前的PE只有12.8, 14PE為7.7, PEG為0.3,如果能掀掉香櫞的陰影,極可能會迎來爆發性的價值回歸!

QCOR下一步走勢的進一步猜想:QCOR很可能會在不遠的將來收購其他公司來拓展產品種類,或者尋找合適的買家將自己出售。一個信號是,最近QCOR宣佈了新任的CFO, Rajesh Asarpota。這哥們何許人也?原來是Life Technologies公司負責finance的vice president,也是輔佐董事會評估公司的戰略選擇的,而Life Tech.最近被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以約136億的股權價格所收購。同時,公司的現任CFO  Michael Mulroy,將任職執行副總裁,主管戰略事物,將尋找考察評估戰略行動以提升股東價值。

基於以上信息,我判斷QCOR被FDA勒令撤回所有產品這種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比如對於標籤描述不合適等方面有些負面認定的話,股價會受到很大的臨時影響,但是只要QCOR的Acthar不真的只是純安慰劑,那麼QCOR就能挺過這一關,而且將會在接下來演出併購的好戲,股價也會有很好的表現。

元芳,你怎麼看?

本人醫藥小白,以上內容特別希望有生物醫藥方面背景的朋友給予指正和探討。醫藥股總體而言長期是很好的投資方向,有著高於平均行業的回報率,是出10-bagger, 100-bagger的溫床; 但同時又由於有著高度的專業性和不確定性(涉及的方方面面非常多),充滿了風險,同時也充滿了爆發性,我覺得挺適合我這種瘋投風格的人進行VC式投資,即小倉位平均買入多個醫藥股構建成一個組合,該組合又和我的其他持倉組合構建成一個多行業的組合,以期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獲得較好的長期回報。

同時,我也打算建一個群,取名為:「小市值特效藥孤兒藥美股群」,即尋找擁有孤兒藥或有特殊療效藥的美股上市公司,在其一畝三分地上基本沒有對手,目前市值最好在100億以下,非中概,有著靠譜的管理層。入群要求是對小市值特效藥、孤兒藥企有所瞭解,有所興趣,能夠在群裡貢獻你這方面的見解,如果你不能有所貢獻,請不要申請入群,本群將將控制人數,因為發現好像在小群眾所每個人似乎更願意參與討論。讓我們一起挖掘10-bagger吧![赚大了]

注1:孤兒藥(Orphan Drug):在美國定義為用於人數小於20萬以下的藥,還有極端孤兒藥(ultra-orphan)用於每萬人5例的病症。有關孤兒藥下面的鏈接有些不錯的介紹。
http://www.twitlonger.com/show/n9ju0f

注2:本文部分資料來自:
http://files.shareholder.com/downloads/ABEA-2S424C/3043292610x0x718107/7280B20E-3644-434C-AB6F-5F5ACA4FEC6B/QCOR_JPM_v8_Final_for_Handout.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274

《無所不在》機器人題材夯不怕工資漲!百萬機器人大軍來了

2014-04-14  TCW  
 

 

從國防應用到走入家庭,機器人逐漸影響你我的生活。

不只鴻海在籌組百萬機器人大軍,Google也大舉收購機器人公司,一個屬於機器人的時代,即將展開。

撰文‧林宏文

機器人又來了!是的,今年機器人議題在國內掀起熱烈討論,得從年初的一則消息說起,那就是鴻海董座郭台銘與Google高層、也是智慧型手機Android之父魯賓(Andy Rubin)在台灣見面,由於魯賓從Android總舵手卸任後,就是接手負責Google機器人計畫,他親自飛到台灣拜訪郭台銘,就為了商談Google機器人量產的可能性,消息一出,自然成了國際新聞大頭條。

但只有這樣嗎?在魯賓抵台前,過去一年來,Google已收購八家機器人公司,連蘋果也傳出砸了一○五億美元,就是要投資工業用的機器人,提高生產效率。

機器人向來不是個新話題,但真正讓這個冷灶又熱起來的,莫過於中國工資高漲。當時就有外資估算,這將讓鴻海的人事費用增加一○八億元,直接衝擊的就是鴻海的獲利能力,這也讓郭台銘有了百萬機器人大軍的計畫。

為瞭解決工資問題,郭台銘要提升鴻海的自動化程度,已經是這幾年鴻海最重要的計畫之一,像是鴻海就在二○一○年初步投資了三億元,就為打造一座無人工廠,希望能取代百萬名員工,「即使不開燈,整座工廠也能運作。」郭台銘說。

亞太地區市佔最大

韓國使用率奪冠,台灣排名第十另一方面,美國總統歐巴馬登高一呼,要美國製造業回流,鴻海再次成為第一個備受關注的指標,而鴻海也沒有讓歐巴馬失望,除了本來就在德州設有工廠外,還要在賓州加碼投資十二億元。但有人會說,大陸工資上漲都讓鴻海吃不消了,美國工資更高,為什麼鴻海還願意將工廠設在美國?關鍵就在工業用機器人。

事實上,工業用機器人在全世界的使用已經很普遍,根據統計,一一年全球機器人銷售收入較前一年度成長三五%,創下五十年來新高,雖然至一三年整體銷售量沒有大幅成長,維持全年十六.二萬台左右,但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的預估,至一六年將繼續出現高成長態勢,並成長至十九.一萬台。

工業機器人銷售大增,連帶的幾家機器人大廠的營收、股價都跟著寫下歷史新高,包括德國KUKA、瑞士及瑞典的ABB集團與日本發那科(FANUC)公司等全球三大機器人龍頭企業,過去三至五年股價都有一至兩倍的漲幅。

由於工業機器人屬自動化設備之一,使用量也成為一個國家製造業先進程度的指標,目前亞太地區是市佔率最大的地區,例如韓國是全球機器人使用率最高的國家,平均每萬名員工就配置多達三九六台,其次是日本的三三二台,再接下來是德國、瑞典、義大利、丹麥、美國、西班牙、法國,至於台灣則排第十名,每萬名員工平均配置一二九台,比全球平均五十八台多出不少。

雖然目前工業用機器人以東北亞及歐洲使用量最高,但IFR預估,未來美國及中國兩大市場成長性將最大。事實上,在歐巴馬提出製造業回美政策後,已經可以看到從蘋果、Google、福特、日產、寶馬、聯想、三星、三菱核能系統、沃爾瑪,甚至是歐洲的空中巴士等企業,都陸續在美國本土設立新製造生產線,這些新的生產線,不再依賴廉價的勞動生產力,反而有大量是以機器人自動化生產來取代。

此外,中國早在一一年的十二五計畫中,特別點名對於機器人產業的重視,IFR也指出全世界工業機器人市場前景看好,而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將會在一四至一五年,成為全球需求量最大的單一市場。

貼心幫手及伴侶

拍背、移動、提醒吃藥都靠它相較於高單價的工業機器人,商業用的服務型機器人這幾年成長更快速,這一類機器人從過去國防、救災、醫療等領域,開始往家庭事務、娛樂、居家照護等功能延伸,美國iRobot就是最好的例子,推出的Roomba機器人吸塵器,已是近年來竄起最快的家事機器人。

為了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也讓居家照護機器人開始走入醫院和家裡,需求已癒來愈大,因為相較於護理之家之類的養護機構或居家照護,大部分高齡及長照患者還是寧願選擇環境熟悉的居家照護方式,會令老人們感覺更溫馨快樂。目前智慧機器人已可協助病人上下床、拍背、按摩,移動至廁所、浴室等,甚至能協助閱讀新聞、提醒吃藥等,成為貼心的好幫手及伴侶。

台大智慧機器人及自動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羅仁權說,發展智慧醫療機器人,不但可提升我國智慧自動化、光機電整合,及資訊通訊技術水準,亦可創造銀髮經濟大規模商機。台灣應努力營造「幸福國度」,提高國人幸福指數,發展智慧醫療照護機器人,以補足社工及照護人員不足的窘境。

其實生產機器人的最初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幫助人類的生活更好,不管是從工作上,或是居家生活上,機器人的出現都是希望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解決人類無法做的事或人力不足的問題。

只是,過去二、三十年來,科技發展的限制,加上投資金額門檻過高,讓機器人一直侷限於軍事用途,但我們能夠樂觀地說,當年網路從軍隊應用到每個人都能上網,也不過是近二十年的事,所以更多機器人走入人類生活的那一天,似乎也不遠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520

《無所不在》機器人題材夯不怕工資漲!百萬機器人大軍來了


2014-04-14  TWM  
 

 

從國防應用到走入家庭,機器人逐漸影響你我的生活。

不只鴻海在籌組百萬機器人大軍,Google也大舉收購機器人公司,一個屬於機器人的時代,即將展開。

撰文‧林宏文

機器人又來了!是的,今年機器人議題在國內掀起熱烈討論,得從年初的一則消息說起,那就是鴻海董座郭台銘與Google高層、也是智慧型手機Android之父魯賓(Andy Rubin)在台灣見面,由於魯賓從Android總舵手卸任後,就是接手負責Google機器人計畫,他親自飛到台灣拜訪郭台銘,就為了商談Google機器人量產的可能性,消息一出,自然成了國際新聞大頭條。

但只有這樣嗎?在魯賓抵台前,過去一年來,Google已收購八家機器人公司,連蘋果也傳出砸了一○五億美元,就是要投資工業用的機器人,提高生產效率。

機器人向來不是個新話題,但真正讓這個冷灶又熱起來的,莫過於中國工資高漲。當時就有外資估算,這將讓鴻海的人事費用增加一○八億元,直接衝擊的就是鴻海的獲利能力,這也讓郭台銘有了百萬機器人大軍的計畫。

為瞭解決工資問題,郭台銘要提升鴻海的自動化程度,已經是這幾年鴻海最重要的計畫之一,像是鴻海就在二○一○年初步投資了三億元,就為打造一座無人工廠,希望能取代百萬名員工,「即使不開燈,整座工廠也能運作。」郭台銘說。

亞太地區市佔最大

韓國使用率奪冠,台灣排名第十另一方面,美國總統歐巴馬登高一呼,要美國製造業回流,鴻海再次成為第一個備受關注的指標,而鴻海也沒有讓歐巴馬失望,除了本來就在德州設有工廠外,還要在賓州加碼投資十二億元。但有人會說,大陸工資上漲都讓鴻海吃不消了,美國工資更高,為什麼鴻海還願意將工廠設在美國?關鍵就在工業用機器人。

事實上,工業用機器人在全世界的使用已經很普遍,根據統計,一一年全球機器人銷售收入較前一年度成長三五%,創下五十年來新高,雖然至一三年整體銷售量沒有大幅成長,維持全年十六.二萬台左右,但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的預估,至一六年將繼續出現高成長態勢,並成長至十九.一萬台。

工業機器人銷售大增,連帶的幾家機器人大廠的營收、股價都跟著寫下歷史新高,包括德國KUKA、瑞士及瑞典的ABB集團與日本發那科(FANUC)公司等全球三大機器人龍頭企業,過去三至五年股價都有一至兩倍的漲幅。

由於工業機器人屬自動化設備之一,使用量也成為一個國家製造業先進程度的指標,目前亞太地區是市佔率最大的地區,例如韓國是全球機器人使用率最高的國家,平均每萬名員工就配置多達三九六台,其次是日本的三三二台,再接下來是德國、瑞典、義大利、丹麥、美國、西班牙、法國,至於台灣則排第十名,每萬名員工平均配置一二九台,比全球平均五十八台多出不少。

雖然目前工業用機器人以東北亞及歐洲使用量最高,但IFR預估,未來美國及中國兩大市場成長性將最大。事實上,在歐巴馬提出製造業回美政策後,已經可以看到從蘋果、Google、福特、日產、寶馬、聯想、三星、三菱核能系統、沃爾瑪,甚至是歐洲的空中巴士等企業,都陸續在美國本土設立新製造生產線,這些新的生產線,不再依賴廉價的勞動生產力,反而有大量是以機器人自動化生產來取代。

此外,中國早在一一年的十二五計畫中,特別點名對於機器人產業的重視,IFR也指出全世界工業機器人市場前景看好,而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將會在一四至一五年,成為全球需求量最大的單一市場。

貼心幫手及伴侶

拍背、移動、提醒吃藥都靠它相較於高單價的工業機器人,商業用的服務型機器人這幾年成長更快速,這一類機器人從過去國防、救災、醫療等領域,開始往家庭事務、娛樂、居家照護等功能延伸,美國iRobot就是最好的例子,推出的Roomba機器人吸塵器,已是近年來竄起最快的家事機器人。

為了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也讓居家照護機器人開始走入醫院和家裡,需求已癒來愈大,因為相較於護理之家之類的養護機構或居家照護,大部分高齡及長照患者還是寧願選擇環境熟悉的居家照護方式,會令老人們感覺更溫馨快樂。目前智慧機器人已可協助病人上下床、拍背、按摩,移動至廁所、浴室等,甚至能協助閱讀新聞、提醒吃藥等,成為貼心的好幫手及伴侶。

台大智慧機器人及自動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羅仁權說,發展智慧醫療機器人,不但可提升我國智慧自動化、光機電整合,及資訊通訊技術水準,亦可創造銀髮經濟大規模商機。台灣應努力營造「幸福國度」,提高國人幸福指數,發展智慧醫療照護機器人,以補足社工及照護人員不足的窘境。

其實生產機器人的最初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幫助人類的生活更好,不管是從工作上,或是居家生活上,機器人的出現都是希望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解決人類無法做的事或人力不足的問題。

只是,過去二、三十年來,科技發展的限制,加上投資金額門檻過高,讓機器人一直侷限於軍事用途,但我們能夠樂觀地說,當年網路從軍隊應用到每個人都能上網,也不過是近二十年的事,所以更多機器人走入人類生活的那一天,似乎也不遠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522

變化無處不在 mynameispang

http://xueqiu.com/1759100637/29866175
隨筆為行業思考,不直接與某票掛鉤,也是和一些業內人對行業發展討論後一些個人所思。希望對大家更好的瞭解這個行業有點幫助。最後那幾句是我個人對行業內公司,無論內企外企,在此段特定時間應對的思路。



變化無處不在,唯一不變化的就是變化,這兩年的變化,在行業發展歷史上值得記錄。

縱觀本行業的潮起跌浮,從1989年到2014年,行業從潮者為王,百花齊放,勝者為侯,偷師的發展,良莠不齊,借東風行利事,青春期的無畏,成人的躊躇,市場的榮耀,分化格局的初現與鞏固,師夷後交融的混戰,內延的絆腳階梯,到今天倒逼的陣痛。每個階段3-5年,先行記錄下,有閒再細敘,也算自己對行業發展的隨筆和思考吧。

去年某公司全範圍的被糾底,至今未結束的拉鋸,使得以前小範圍才討論和感受壓力的題目直接在行業中雨潑風捲,對行業中人,特別是市場一線人員的震撼較大,更有了很多對行業未來發展,自身職業前展的憂與惑。讓我今天動筆的初衷-昨晚醫學會被審計署列為不合規行為的通稿,使更多行業內人士的壓力增大,這不僅僅是一些人的飯碗問題,而是在這場變化中,持續單方面,不公平的的簡單粗暴意志下的飛刀,不會是單次,而又無從判斷規律的中鏢。

無論是內外企都會認真的思考,醫學會被點名後的後續,醫學會會做出什麼樣的調整,原大型合作項目的執行是否受到波及,已簽署,待合作未開展項目是否會有變化,新項目是否還可以開展,如何面對?時至接近明年預算的啟動,特別是整個BP中的A&P部分如何處理?這都存在著變數,此階段處於信息雙向不確定的狀態,如與前段時間浙江某地衛生部門要求醫生提供出外開會及講學,繼續教育細節的說明結合,醫學會的壓力可想而知,特別是對外企來說,眾多不得已調整的計劃又要被迫review。

此時此刻銷售和市場,外企和內企都會在腦海裡有大問號待解答,marketing還如何開展,sales如何去做,一定的階段裡,收斂保守的沿舊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剩下就在不斷的嘗試和試探中,努力取得較早前非常容易,如今卻是增加更多溝通成本的無效耗費,並且這條溝通的途徑隨著雙方顧慮的延展,外在環境或不利消息的影響,隨時會處在明面上的癱瘓,私底下的藕斷絲連狀態。

醫生到底是否可以在企業的贊助或支持下參加學術會議,如違規,那參加學術的會議的費用誰來出?醫生外出介紹行業進展,交流臨床經驗,繼續教育由企業贊助或合作是否得當?接下來醫生自身交流和提高學術能力的需求如何去滿足?企業如何合規的來參與學科建設與發展,追求績效的營利性組織-企業如何籌劃和衡量投入產出比等問題,太多疑問。

同樣的問題,得到的答案一定是千奇百怪的,而抱怨和冷嘲熱諷相關行業管理機構是沒一點用處的,上面的問題是最直接相關溝通的方面,而造成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或者引起這些稱為問題的因素又是哪些呢?錯綜複雜的交織,又要輪迴到醫改,醫生,流通渠道,藥價等糾葛很久的話題上了。

就點論點,容易造成盲目和片面的結論,如同前段時間的舌尖上的新藥,討論來討論去,除了各自表達觀點外,得到什麼一致認可的結論呢?各自都有立場,各自都有片面的侷限,各自看待問題,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角度和思路都不一樣,我只看到就點論點的強勢,最終如何去做,和最後國家改採取的措施,一定不是從這些討論的熱點得到啟示,何為行政?行為政,政府能做的,或要做的,就是政治技巧處理後的遲緩,粗暴,內部妥協後的事不關己的官本位。為何如此做的依據也許會告知,但更多的只是披露做或模糊的管理原則。

在微信上看到很多自媒體吸引眼球用的標題,特別是關於某公司大考,小考,定獎金等的渲染,從外界不確認的環境中,在特定敏感時期,我個人認為某司的舉動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也可以說對這次業務模式的探討,相關人確實動了心思,得到了高層的支持和認可,雖有無奈行之的因素,也有僵化貫徹之弊,可對如此眾多人數的代表,中國全區域的覆蓋,在初期,雖有大鍋飯和大躍進的類比懷疑,可畢竟還是一步步的推進,批評很容易,做事情很難。

在前一段時間,我曾寫過如果我是一線代表,我能做點啥的隨筆,時隔今日,我的觀點沒有改變,如果作為一個想長期在行業耕耘和尋找發展機會的普通代表,我想我會完全接受某司目前被動轉型的主動調整中,倒逼是目前這個階段的關鍵詞,我國的醫藥市場的階段變化與其他代表性國家的發展歷程不完全類似,有可引為薦的參考經驗,也有國外沒出現過的自我特色,各種變化歷程中去尋找閃光點,來為決策做基礎性準備,你可以觀察到一些現象,也瞭解到這個行業在其他國家發展的亮點和部分趨勢,也許會對你有一些啟發。

我個人的思考是:

1. 醫藥代表,銷售代表,醫藥銷售代表,銷售主觀,銷售經理,銷售總監,此類稱呼可能會成為歷史,在外企,不久的將來,可能逐步消失此類銷售名頭的頭銜。

2. 暫且用相關人員來代之討論,未來的相關從業人員總人數在三年內,可能比現在下降較大,特別是這場行業變化影響到國內企業之時,有人說短時間內,國內企業不會受到波及,這次國家打壓藥價為目的的敲山震虎,還是敲外企震外企,餘波到內企,不管餘波大小,內企若直接受到波動之時,則為行業內人員大幅度減少之時。因為外企記錄人員看起來量大,可內企很多承包制的結構,一人冠名,全家老少跑市場的情形多見。

3. 相關人員的從業要求大幅度提高,如果醫生職業性結構矛盾不能短期緩解時,在此期間內,相關政策明朗時,部分醫生會進入此行業從事溝通工作,是否與銷售掛鉤,這個會因地制宜,各家公司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答案。

4. 高素質的相關人員在未來2-3年內會成為取代目前銷售類工作的主流,外企為主動性轉型,專業性,聚焦性,嚴謹性,綜合性高的相關人員會成為主力軍,各大企業會在人員綜合性培訓上投資巨大。這對業務類型綜合的外企提出了嚴峻挑戰,普藥或過期專利藥為主的外企目前環境下,如無合資或代理外包,在國內市場生存堪憂。

5. 外企的業務類型和重點會在幾年內發生轉變,專科特色藥,專利藥,例如在腫瘤科,血液科等科室上,在特定前沿發展的相關領域和科室的某些類疾病上,外企仍然是居領導地位,但與以往相比整個的盤子是大是小?不好評價。廣撒網的策略是不是要檢討?或糾正?

6. 分階段分步驟的裁員與招聘同步進行,這不矛盾,是換血的必要性,原有老銷售人員經過多次培訓後,如無一定適應能力,且存在牴觸情緒,不主動迎接變化和轉型的,是裁員的主要來源。

7. 波動的不僅僅是一線人員,一些思維模式舊化的高級銷售管理人員也會是公司考慮的重點,目前看來較為高額的薪資與未來公司轉型後的投入產出比衡量方式的結果不匹配。

公司推廣模式的轉變需要的是深刻理解非直接銷售行為的投入產出管理的能力,對學術忽略,關係勝於管理,對結果管理勝過過程管理,粗暴,直接慣性銷售管理人員來說,不主動調整就是被調整。

8. 一線部門的管理架構會逐步發生變化,有人說因銷售人員減少,會減少和扁平相關無用部門(銷售支持,會議支持)等,我同意部分,而且很有可能會增加一些內部和外部職能部門,來輔助提高溝通效率,以及相關客戶認知信息管理的部門會初現輪廓。

9. 過程管理的細化和加強,SFE會被賦予新的職能要求,與以往的銷售行為效率的管理會有不同,這部分是需要嘗試和逐步改變,此處會發生一些有趣的事情,就不細說了。

10. 市場部,馬客廳的變化可能性很多,比較沒爭議的還是大家不喜歡的用詞,裁員和招聘,活動支持型,區域市場支持類,會議服務類的promotion managers已經在某些公司調整過了,沒被調整的公司,也會逐步減少此類職能位置,但在marketing細分職能想清楚前,產品經理,市場部經理等的人數會先減少,再可能由一線溝通效果好壞和需要來增加,總的說,先合併類似崗位,再有細化需求出來後細化,銷售一線類轉入市場的機會會比以前少,臨床背景無一線銷售經驗新入行應屆生源是個pool,相關領域的高素質中青年醫生會是新血液熱點,另外就是對數據分析和處理的與一線結合能力要求會超出目前很多PM所體現的能力,這部分不是指轉化數據及圖表的能力,而是read between the data的sense!銷售轉型啟動之時,就是馬客廳調整同刻。

11. 公司業務模塊的調整會有幾個大的思路,據自身業務類型特點來做出階段選擇,短期內大範圍發生調整幾率不大,但也存在強勢領導人利用機會扁平化集權的概率,BU和分公司的架構在幾大公司反覆數次,淪為管理權限技巧的工具,又或是業務轉型各種綜合需要的妥協,此項雙刃劍,利則披靡,反之害己,所以一定會有,甚至還會有老模型賦予新內容的創新,但核心目的在於,終端變化反應速度是關鍵。

總結:

不管一線改什麼樣的名稱,不管是否取消銷售指標,不管總部是否還對增長存在鐵命令的執著,這次倒逼行業變化就在我們身邊,如何面對是需要認真負責的思考。

終端為王,研發立聖,扁平為快,過程決勝,聚焦定源,購和常態,隨時應勢,強兵是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567

半年總結——風流不在人知 聽風-春華秋實

http://xueqiu.com/2859479813/29948467
2014年6月30日星期一

很快今年就過去了一半,感覺這半年過得是稀里糊塗,太快了,真的太快過了。按照慣例,又到年中總結時。不管好壞,總結還是要有的。

一、關於融資融券。

首先,融資比例一定要控制好。
本人是不做空的,融券就不談了。融資成本看起來只有8.6%/年,不算很高。但融資的風險主要不是來源於融資本身,而是來源於投資者融資標的選擇和融資倉位的控制。個人通過數據風險模型分析,融資超過50%風險就比較難以控制了;超過一倍的槓桿,那就是將自己置於風險之中了。所以關於融資,個人的建議是能不融,就不融,如果實在想融資,建議不要超過帳戶資金的30%,平時可以按20%為上限,進行操作。這樣融資操作,就相當於一個適當負債經營,絕不能過度使用槓桿。當然,這個提前是投資者要有年復合收益率達到20%以上水平,如果進入股市,虧多贏少,想靠融資來回本,那就大錯特錯了。需要記住的是,融資只能錦上添花,絕不可雪中送碳。

其次,融資的部分最好不要做長線。
由於是相當於借錢投資,對於融資標的來說,8.6%/年的成本並不低的。如果進入的點位又不佳,很容易虧損。因為你看到的低估,只是表面的低估,許多股票底下有底的,如今年的許多白酒股,底下還可以再下跌20-30%。本人就吃了這方面的虧,造成今年在融資方面虧損掉總資產的3-4%。所以在市場整體不好時,儘量不要抄股性比較死的個股進行融資操作。要做也要選股性比較活的個股,進行分批融資,滾動操作,降低成本,相對比較合理。

所以從個人的經歷來說,融資抄底的思想是很容易出問題的,尤其是抄「低估」的個股,許多時候都是陷阱。因為雖然低估可以看得出來,但低估到什麼位置,低估的時間是看不出來的,這也是這幾年許多銀行融資者慘不忍睹的原因。

二、關於持有的個股。

1、銀江股份300020。
公司的總包資質和技術能力水平,讓公司目前接大單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以至於市場對大單反應都很冷淡,但這只是暫時的。關於公司的基本面,對於一家處於野蠻成長中的企業來說,已沒有什麼要再說的了。至於大家一直比較關心的毛利率和現金流問題,至少目前我眼裡,不是問題,都是可能理解和解決的。

關於銀江的操作,許多波段水平很高的朋友,今年獲是不錯的額外收益,但對於我個人來說,如果公司處於非常低估的階段,我是不願意輕易去做波段的,這樣很容易丟失持倉,這種例子太多了。

根據以住的經驗,這種大單型企業,要麼三年不開張,一旦開張吃三年。所以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守著,有50億左右的大單在,加上後城鎮化時代才開始,未來不斷增加的大單,確保了未來幾年的業績高速增長,這才是投資最大的安全墊。

2、眾信旅遊002707。公司目前正在商討併購重組事宜,停牌中。消費升級帶來旅遊行業的高速增長,而出境游又是旅遊行業皇冠上的明珠,想不賺錢都難啊。許多朋友比較擔心眾信的低毛利率和利潤率,其實大可不必。眾信旅遊的毛利率和利潤率都很低,主要是因為酒店和飛機票造成的,而這些成本,都只是過手資金,幾乎不需要任何成本付出,所以不但不會給公司經營帶來任何壓力,而且還可以享受預收款現金的紅利。所以公司表現出來的「低」,並不是真實的「低」,個人認為不但不是劣勢,而且是優勢。

今年在眾信上面試行了一種新的建倉方法。具體來說就是評估一個進場區域,機械式小價差向下掛單建倉。不抄底,不測底,拿到底部平均價,實行起來效果非常不錯。這是跟@佰世勤 兄學習後的改進建倉方法,很輕鬆,也很實用,在些表示感謝!

3、上海綠新002565。這是去年一季度挖掘出的企業,曾經一度是本人的第一重倉股,今年初在22-26元之間大幅減持後,大幅調整如期而至(呵呵,蒙對的,如果真的提前知道,我就會在26元上方全面減持,一股不剩了),後面在調整過程中,又適量追了一點回來。雖然留下的不多,但面對這種大幅調整,還是很痛的。今後,這種賣出戰略仍要堅持。這也是今年賣出操作方面最重要的亮點之一。

通過這次綠新的向上分批賣出法的實行,也基本解決了長期以來不會賣出的苦惱。那就是預判一個頂部區域,不測頂,不逃頂,向上分批賣出。呵呵,這不就是買入法的逆操作嗎?有了這種方法,你還擔心被套在頂上,長期坐過山車嗎?

4、億緯鋰能300014。這家企業為了增發,前面股價打壓也是非常厲害。甚至上週奇葩的增發方案出台,引起市場的一片恐慌,個人也表示出憤怒。呵呵,我也不是神仙,一樣有七情六慾的,遇到不公平的待遇,也一樣會發洩不滿。但個人在操作方面不會去衝動行事的,這個市場本來就不公平,只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平常心去化解。總的來說,這次在億緯鋰能增發方案後,我還是有點失態了,如果影響了朋友們的操作計劃,在此深表道歉。其實公司還是那家公司,產品還是那個產品,公司的基本面的成長性仍在,公司的錯誤、市場的錯誤,那就是為你提供機會。另外,也想跟朋友們說一句,投資只能靠自己,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只有自己的智慧是別人無法左右的,只有自己對企業深刻理解後,才不會受別人言論的影響。

5、博彥科技002649。一不小心,這家企業拿了快一年了,說句真心話,這家企業我到目前為止,也沒有賺到什麼錢,30%都不到,這還是有下跌補倉的情況下的收益。這家企業過高的期望仍不現實,這是一個吃工程師紅利的企業,賣人頭,是很苦逼的。如果今年下半年有更好的新股目標出現,個人是會考慮換股操作的。

6、科仕達002518。呵呵,又是抄底惹的-禍,到目前還微套著呢。不多說了,偷雞不成反蝕把米?這可不行,米錢還是要找回來的。

零星跟蹤持倉,不做分析。

從上面的總結可以看到,今年整體表現很一般,錯誤一如繼往的多,虧損的投資一個接一個。但最大的收穫就是真正明白了買入和賣出的技巧,不再糾結於買早了或晚了,賣早了或晚了。

至於投資收益,小賺一點,也不想去計算,讓答案留到年底吧。

三、下半年簡單展望。

大家期望的大牛市遲遲不來,下半年會來嗎?我真心不知道。再說個人的投資也不太管什麼大盤,更不會去關心什麼板塊,只要整體估值合理,我就是立足於企業,做多為主,靠做多盈利。但下半年仍有幾點需要注意的地方:

1、下半年的主要機會仍是成長型次新股。市場上發行的次新股,第一波博弈本人是遠離的,因為很清楚那不屬於我的菜。但熱鬧過後,調整到位,我就會對目標個股下手。如果有閒錢的,打打新也是不錯的。雖然大家都開玩笑說,打新是拼人品,但時間長了的打新,一定是拼概率和收益率。後面個股有資金騰挪出來,我也會適當參與打新工程。

2、大牛市真的還很遠。這次新股IPO開閘,玩的是飢餓營銷的遊戲,短期取得市場的成功,這是不用懷疑的。但長期看,這種政策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幾乎可以肯定,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對我們投資來說,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也是需要的。也許新股大面積破發時,大的投資機會就真的又來了。但這一切都需要提前做過準備工作,否則自身套得不能動彈,最好的機會對你來說,也沒有用。

投資是長跑,不需要衝刺,活得長,活得久就好。

注:以上個股分析,僅是總結之用,並非薦股,請勿跟風操作。


附:

漢宮春·梅
作者:宋.晁沖之

瀟灑江梅,
向竹梢稀處,
橫兩三枝。
東君也不愛惜,
雪壓風欺。
無情燕子,
怕春寒、
輕失佳期。
惟是有、
南來歸雁,
年年長見開時。

清淺小溪如練,
問玉堂何似,
茅舍疏籬。
傷心故人去後,
冷落新詩。
微云淡月,
對孤芳、
分付他誰。
空自倚,
清香未減,
風流不在人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251

國企改革:為何兩桶油不在國資委改革試點之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495

今日國資委召開“四項改革”試點新聞發布會,通報在中央企業開展“四項改革”試點工作的有關情況。國資委新聞發言人、國資委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彭華崗表示,試點的目的是要試出新體制新機制新模式。 那麽“四項改革”具體指什麽呢?華爾街見聞網站今日介紹過: 一是中央企業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二是中央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三是中央企業董事會行使高級管理人員選聘、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職權試點;四是向中央企業派駐紀檢組試點。為抓好試點,國資委專門成立了四個專項小組,破解國資國企改革面臨的難題。 盡管納入國資委首批“四項改革”企業名單包括了國投、中國建材、新興際華、國藥集團等央企,但是中石油、中石化卻不在其中之列。對此,新華社采訪的國資委人士及相關領域的專家表示,在沒有破除壟斷前,有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風險。 此外,他們還表示沒有納入試點的企業在不涉及違反現有法規、政策的情況下,應可以自主搞改革, 彭華崗向21世紀經濟報道詳解了試點目的: 探索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資監管體制模式。在國有投資運營公司的試點中,將主要是從兩個層面進行探索:首先是國資監管層面,探索國資委與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關系,理清國資委怎麽樣向管資本為主轉變,把該放給企業管理權限類放掉;其次是在國資運營層面,主要是探索國資委授權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經營國有資本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如何有效的服務國家戰略目標,調整優化國有資本投資方向和重點,提高國有資本的運營效率和效果。 在混合所有制的試點中,中央希望探索一條發展經濟的有效途徑。混合所有制是亮點也是難點,如何通過引入非國有資本與股權結構的變化,促進法人治理結構的變化,經營機制的市場化,進一步放大國有資本的功能,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對於董事會授權試點的意義在於探索一套完善國有企業和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機制。主要是通過進一步落實職權,減少出資人管理市場,使董事會更好的發揮決策作用,理順董事會和經理層、監事會、黨組織的關系,建立起法人治理完善、監督有效、經營管理規範的企業制。 第四個試點是向央企派駐紀檢組,其意義在於探索一種對國企負責人重點監督的紀檢監察方式。紀檢組的試點主要是加強對企業領導班子和主要負責人的重點監督,增強監督的相對獨立性、權威性和有效性,推動央企防腐敗的體制機制創新。 新華社與國資委人士及相關專家的問答: 為何兩桶油等壟斷國企不再試點企業之列? 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國認為,壟斷企業涉及壟斷利益,無論是搞混合所有制試點還是搞員工持股,在沒有破除壟斷前,都有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風險。因此,壟斷性行業企業納入試點,“應該放在後面一點”。 非試點央企還改革嗎? 國資委人士表示,沒有納入試點不代表就不推進改革,“只要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遵守現有政策法規,都可繼續推進”。不過,該人士也提醒,有些改革牽涉到體制、監管與企業關系問題,需要一步一步地做。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提醒,監管部門要厘清試點企業和非試點企業關系。此前,各方在等總體改革方案出臺,現在提出試點,要防止一些企業既“等文件”又“等試點”的“雙等待”局面,改革不能等,不能因試點而讓非試點企業改革停滯下來。 彭建國也認為,沒有納入試點的企業在不涉及違反現有法規、政策的情況下,應可以自主搞改革;他同時提議,對於試點企業,監管應允許適當突破相關法規政策。 國資委會放哪些權? 此番試點中,一項重大突破即為監管部門將一些關鍵性權力下放到企業董事會。根據國資委的安排,將對中國節能、新興際華、中國建材、國藥集團等四家中央企業董事會授權行使高級管理人員選聘、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職權。 國資委人士表示,試點要探索一套完善國有企業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工作機制,通過進一步落實董事會職權,減少出資人管理事項,使董事會更好發揮決策中心作用,同時理順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和黨組之間關系,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經營管理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 國資委人士還透露,根據整體部署,7月份晚些時候國資委還將在更大的央企範圍里下放21項權力,到9月份下放權力項目的範圍還將進一步擴大。 為什麽要搞紀檢工作試點? “國有企業腐敗以及國有資金違規使用等案件頻發,凸顯相關紀檢體制、機制存在漏洞,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談及紀檢工作納入此番試點,一位國資專家如是說。 在彭建國看來,向中央企業派駐紀檢組,最重要目的在於守好“國有資產流失”的紅線。國資委人士表示,力求通過紀檢試點加強對企業領導班子和主要負責人的重點監督,增強監督的相對獨立性、權威性和有效性,推動央企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 試點有沒有時間表? 針對這些問題,國資委人士說,試點目的是以點帶面,有序推進改革。試點是改革落地的關鍵一步,也標誌著國資國企改革進入頂層設計與試點同步推進階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367

生意不在早晚 xuyk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uzj4.html

   股友小C,今年28歲,但股齡已有7年有餘。他於2007年初入市,獨闖股海,依靠自學與實踐成長起來,練就了一定的功夫,業績不俗,很不簡單,令人讚賞!

   他想把自己股票投資項目分享給朋友,擴大投資,讓朋友共同賺錢。他判斷,股市正在逐漸向好發展,今後幾年是個好時機,於是乎,他邀朋友共同參與股票投資。為了打消朋友的擔憂和疑慮,他與朋友約定,他出資1/3,朋友出資2/3,如果盈利,五五分享;要是虧損,全由他承擔;如果行情不好,他的1/3先虧光了,對方可以終止項目。這也是一種「槓桿」操作。據他說,已有兩戶開始這麼做了。

   最近,他與我討論一些股市問題時,順便問我:這種「槓桿」做法是不是過於激進了?

   小C雖然年輕,但歷經股海大風大浪,氣度大增,吃得起虧;還有,他熱情善意;所以,作為一個年輕人,他有點激進也是很可理解的。儘管如此,但我還是從商業規律及規則出發,講了一些道理:

   一、你與朋友共同投資股票,從本質上講,這是一樁合夥生意,而做生意就會有風險。股票就是一項風險資產,但對於這個風險,你們雙方所承擔的責任是不對等的,所有風險都由你承擔,而對方只享受利益。這樣的話,你投入的是風險資產,而對方投入的是無風險資產,這個合夥前提是不太合理或牢靠的。

   既然是合夥,那就首先要考慮的是共同承擔風險的問題,至於各自承擔多少,則可以商定,你盡可以承擔絕大部分,但對方總不能一點都不承擔吧?你想,現在哪怕買個銀行理財產品,人們也都準備承擔風險呢。

   二、如果對方不承擔絲毫風險,你等於是借錢做股票了。對於借錢炒股是否妥當,我們暫且不作討論。你與其採取如此「槓桿」,還不如融資或向對方借錢炒股,何必合夥呢?

   你是出於朋友義氣,想讓對方享受股市帶來的利益,從而相信股市,繼續投資,是吧?這個願望固然是好,但「生意歸生意,朋友歸朋友」是商場上一條重要法則,把朋友情與生意經混在一起,反而會影響生意的呢。

   三、因為股市不可預測,牛或熊由不得你,所以股票投資是一門被動生意。如果朋友不太瞭解這點的話,結果有可能會使他們產生不快。

   1、假如現在熊市繼續下去,你的錢虧光了,朋友也沒得賺,朋友可能會犯嘀咕:「浪費了這麼長時間!如果當初把這錢存銀行或買理財產品或買國債什麼的,如今可賺不少呢!」

   2、如果股市正如你所判斷那樣,走牛了,朋友賺到了錢,可能也會嘀咕:「熬了這麼久,才賺這一點!你看看人家某某,賺了好幾倍了啊!有的賺了十幾倍呢!」

   3、初期你給朋友賺到錢,他們當然高興,但股市總有一天要走熊的,屆時朋友眼看自己的資產大幅縮水,那就更犯嘀咕啦:「不行、不行啊!這股市確實不可信!投資股票是一個嚴重失誤!」

   哈哈!結果是,你虧也不對,賺也不對,怎麼做都不對!你的願望替代不了朋友的真實想法。

   四、你熱愛股市,也想為親朋好友做一些股票理財吧?這是很好的事情,但需要按照市場規則(市面上慣例)行事為宜。委託人在信任你的前提下,心裡都應有一定的風險準備,而誠懇正直的理財人員也都不會拍胸脯、說大話、瞎承諾,因為股市是個風險市場。至於你應當承擔的責任與應有的回報,也可參照市面上大多數人實行的方式。

   總之,代客理財需要委託人具備信任和風險意識才行。這方面一些優秀的私募經理是榜樣,例如,但斌,2008年大熊途中,有人問他:「你的客戶需要經受考驗啦,他們壓力一定很大吧?」不料但斌回答說:「壓力大的恰恰是我啊!有不少客戶主動來問我:『是不是需要增加投入?如果需要的話,我們再搬錢進來!反正聽你的!』你想,我需要經受多大的考驗啊!」哈哈!真希望你以後也能做到這樣啊!

   股市人生,人生股市,路漫漫其修遠兮!你先不妨把自己的投資進一步做好,同時經常與親朋好友交流,理財客戶自然就會慢慢多起來的。

    商場有句箴言:財富不入急門,生意不在早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81

【掃盲貼】互聯網公司為何不在A股上市 嘉實基金

來源: http://xueqiu.com/1151211290/31463535


來源:搜狐財經

補充:
1. 之所以那麽多的公司都註冊在開曼群島(百度,阿里,分眾傳媒,網秦,360...),是因為那里開公司的程序簡單,納稅少。母公司註冊在當地,即可按當地的稅收政策納稅。子公司當地,母公司可以將盈利通過各種渠道轉移給子公司,從而避稅(可口可樂、寶潔、英特爾)
  據說開曼群島島內稅種只有進口稅、工商登記稅、旅遊者稅等幾個簡單的稅種。幾十年來沒有開征過個人所得稅、公司所得稅、資本利得稅、不動產稅。除此之外,公司註冊資料及文件高度保密,註冊程序便捷,開設成本低廉(註冊股本5w刀起),只需要一位股東、一位董事,且股東董事可同為一人。所以大家都去開著玩兒。

2. 還有一點,A股現在規定申請上市的公司股東不超過200人,但是像阿里這類全民持股的公司,這顯然不太科學。同類情況也適用於百度華為一類的互聯網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642

中韓FTA實質性談判結束 大米、汽車不在免關稅之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511

MAIN201411101435000101311718445

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實質性談判於周一正式結束,兩國在投資、金融等領域達成數十個協議。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中韓FTA談判於2012年5月啟動,是我國迄今為止對外商談的覆蓋領域最廣、涉及國別貿易額最大的自貿區。 

據韓聯社報道,兩國在服務、投資、金融、通信等22個領域達成了協議。中國首次將金融、通信、電子商務列入FTA: 

在貨物貿易方面,兩國將在20年內對以產品品目為準90%以上的商品撤銷關稅。具體來看,中國將對以產品品目為準91%的商品、以進口額為準85%的商品(1371億美元)撤銷關稅。韓國則將對以產品品目為準92%的商品、以進口額為準91%的商品(736億美元)撤銷關稅。在立即撤銷關稅的商品中,以進口額為準,中國為44%,韓國為52%。但是汽車沒有被列入關稅減免對象。 

在農副產品方面,兩國將對以產品品目為準70%以上、以進口額為準40%的商品撤銷關稅。這是韓國簽署的自貿協定中最低水平,而且大米被完全排除在協定之外,辣椒、大蒜、洋蔥等主要調味蔬菜和牛肉、豬肉、蘋果、梨等610多個品目被列為撤銷關稅例外產品。

鑒於汽車沒有被列入韓中FTA關稅減免對象,預計韓國汽車制造商將加快中國本土化戰略步伐。

韓聯社援引分析稱,汽車未被列入韓中FTA談判關稅減免對象,符合兩國汽車行業的利益。目前,中國對進口車征收22.5%的關稅,韓國對進口車征收8%的關稅。韓國汽車行業一直擔心若汽車關稅被分階段撤銷,對中國出口量較大的高檔汽車雖會受益,但長期來看,韓國汽車行業難免受到沖擊。這是因為韓國汽車制造商已在中國建立大型工廠並構建生產和銷售體系,目前這些廠商對中國出口規模並不大。去年,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在中國生產和銷售的車輛共達157萬余輛,而從韓國出口到中國的汽車僅為4.8萬多輛。

相反韓國自中國進口的汽車量可能會大幅增長。尤其是大眾、奧迪、寶馬、豐田等深受韓國消費者青睞的進口品牌在出口到韓國時被撤銷關稅,韓國或將成為“進口車天堂”。韓國汽車產業協會相關負責人預測,因為在韓中FTA談判中汽車沒有被列入關稅減免對象,今後韓國汽車制造商將進一步加強中國本土化戰略。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夥伴,2013年雙邊貿易達到2289億美元,相當於韓國1.08萬億貿易總額的21%。

《華爾街日報》認為,對於正在努力推高中國在亞洲地區貿易協議中的地位的習近平來說,中韓FTA是個意外的勝利。習近平希望利用周一和周二在北京召開的APEC領導人峰會來推動一個以北京為中心、全太平洋範圍的地區貿易協議,即亞太自貿區協議(FTAAP)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687

歐元區經濟在衰退邊緣?德國根本“不在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825

周一,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表示,若歐央行購買主權債券,將鼓勵歐元區國家多發債,而這些國家債務已經很高,故不支持全面QE。此外,盡管刺激財政對德國很容易,但德國不應這麽做,這麽做也不能給它國太多幫助。

weidmann

魏德曼在接受德國商業報紙采訪時表示,如果歐央行購買主權債券,將鼓勵歐元區國家多發債,刺激這些國家的主權債務進一步上升,而它們還面臨結構化改革的難題。德國認為各國負債不應過高。此外,量化寬松是否能達到期待的效果,也是不確定的事情。

魏德曼在最新采訪中還稱,盡管德國可以很容易地增加政府支出,並讓政府債務對GDP之比在3%的範圍之內,但德國不應擴大政府支出,也即擴張的財政政策不妥當。魏德曼稱,呼籲德國擴大投資,以幫助歐元區它國,只不過是為了讓各國財政政策步調一致。德國這樣做不能給歐元區邊緣國太多幫助。

此前,歐央行行長德拉吉多次強調,如果歐洲不進行財政改革、重整經濟結構,那麽歐央行超寬松的貨幣政策將收效甚微;改革對經濟複蘇而言是必須的,有財政空間的政府應充分利用。德拉吉暗示德國應采取更多措施支持歐洲經濟增長,如減稅、提高公共投資支出。

周一,德拉吉出席歐洲議會的季度聽證會,他表示歐元區經濟增長緩慢,若經濟前景惡化,歐央行應采取其它非常規措施,包括購買政府債券。德拉吉多次表示歐央行資產負債表需增加1萬億歐元,分析人士認為這意味著歐央行可能會實行QE,因為目前已實施的ABS購買和抵押債券購買規模都太小,無法達到預期的刺激規模。

如果歐央行推行QE,必定將面臨德國方面強烈阻撓。一些人也認為,德國方面對QE的堅定阻撓,減小了歐央行QE的可能性,因為一直以來,歐央行希望所推行的措施能夠得到央行管委會的一致同意。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