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它們靠政府捐助成立 卻不受監管 悄悄搬運》盈餘轉基金、換主管機關……

2016-03-07  TWM

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常發生的爭議是,有的把盈餘轉基金,稀釋政府捐助占比;有的則是再出資設立新的財團法人,開枝散葉之後,竟變成民間財團法人。種種手法,都讓政府單位無法監管。

捐贈比率被稀釋?

教育部枉捐14.2億納稅錢 管不到蔣經國基金會頂著前總統蔣經國之名,外界普遍以為「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是屬於政府的基金會,甚至是政治團體,還有老兵到基金會要錢,說要立塑像紀念蔣經國。但其實這是個學術獎助機構,成立的原始資金的確來自教育部,卻一直被定位為非公設財團法人組織,究竟是怎麼回事?

原始由政府出資、日後卻脫離政府掌控的案例中,蔣經國基金會是國人較為陌生的一個。

二○○九年,時任監察委員的趙榮耀與葛永光所提糾正案中,認定蔣經國基金會「創立時政府捐助一○○%」;但行政院一五年八月發布的《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一○三年度行政監督總報告》中,蔣經國基金會並不在「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之列,顯然官方認定也有歧異。

蔣經國基金會究竟是不是公設財團法人,牽涉到教育部的捐助金額,在它的成立基金占比,有沒有達到五○%以上的問題,此即爭議所在。

且先回顧基金會成立起源,是因為中研院院士許倬雲觀察日本設立文化基金會,向國際推廣日本文化有成,遂建議時任總統的蔣經國,應設立類似單位。此議在蔣經國一九八八年去世後,由繼任的李登輝總統實現;翌年,由教育部出資三億元作為成立基金,占原始基金一○○%,向法院登記設立,登記書上記載募資目標為二十億元。

當時,教育部即承諾捐助十五億元,後來三年內完成,總捐助金額為十四億兩千萬元。

蔣經國基金會解釋,成立之初,首筆匯入的原始捐助確為教育部的三億元,基金會藉此向法院登記設立,往後幾周內,已承諾的民間捐助款也陸續匯入,成立的首年,共募得創立基金十二億元,「當中九億元為民間捐助,包括企業家辜振甫、徐有庠等人士,一直到最近幾年,企業與熱心人士仍持續捐助。」根據一五年五月最新登錄於台北地方法院的資料,蔣經國基金會目前財產總額為三十六億兩千萬元。

換言之,蔣經國基金會認定,教育部第一年捐助三億元,僅占當年基金的二五%(十二億中占三億元),累積捐助也僅占目前財產總額的三九%(三十六.二億占十四.二億元),不屬《預算法》規定「政府捐助基金累計超過五○%的財團法人(即公設財團法人)」。

應被視為「公設財團法人」原因:原始基金 全來自教育部但關鍵在於,蔣經國基金會向法院登記設立的原始基金,全來自教育部捐助,即使以登記書記載的募資目標為二十億元,教育部總捐助金額為十四億兩千萬元,也已超過五○%;因此,蔣經國基金會才會被視為「公設財團法人」。

監察院在○九年通過時任監委趙榮耀與葛永光所提糾正案,批評行政院「長期漠視累計政府捐助基金之認定所衍生出之問題」,即點名蔣經國基金會,「創立時政府捐助一○○%」、「以盈餘轉基金辦理財產總額變更登記」,造成政府累計捐助基金比率降為低於五○%。

遭質疑稀釋占比

基金會:績效好 才將盈餘轉入基金基金會逐步將歷年結餘的錢轉入基金,使政府捐助比率低於五○%,這樣就可避開《預算法》中,政府捐助比率超過五○%者,必須將年度預算書送立法院審議的規定,亦無須遵循須有半數官派董事的規範。由於蔣經國基金會投資報酬率頗佳,盈餘轉入基金,被監委質疑,此舉是在稀釋政府出資於基金中的占比。

蔣經國基金會高層則強調,依規定,政府捐助之基金投資,僅限銀行定存、購買公債或短期票券,因長期低利率,根本無法達成年度支出四.五%的目標。

反觀民間捐助的基金,運用靈活,可以買股票、公司債、可轉債、不動產信託投資基金(REITs)等,每年平均有八%到九%的投資報酬率,投資績效較好時,達成年度支出目標後,還可有盈餘。基於文教團體「支出不低於基金孳息及收入之六○%」的免稅規定,教育部認為該基金會累積盈餘太高,所以有幾次把盈餘轉入基金。重點是,累積盈餘都是源自民間捐助的基金之投資收益。

儘管如此,立委管碧玲直言,「組織屬性在設立登記時就確定了。」也就是財產總額是以設立登記時,法院所發登記證明書之財產總額作為基礎;所以,蔣經國基金會預算不送立法院審議、不受監督,當然不對。

「二○○○年首次政黨輪替時,總統陳水扁與歷任教育部長確實有疑慮,經當面解釋後,基金會才能維持教育部僅派一席董事、不介入人事的獨立運作。」蔣經國基金會執行長朱雲漢強調。

但原始登記基金的三億元來自教育部,財產總額中的十四億元取之於公,都是不爭的事實,即使蔣經國基金會在占比的解釋與監察院意見相左,仍應受《教育部審查教育事務財團法人設立許可及監督要點》規範,由教育部指派過半數董事。

運作應受政府監督

原因:資金含民脂民膏

目前蔣經國基金會以每年一億多元的孳息運作,補助漢學或台灣相關研究,並延請學術地位崇隆的學者擔任董監事與諮詢委員會成員,在國際漢學界頗具影響力。即使蔣經國基金會回復公設財團法人定位,教育部仍應尊重其獨立運作的精神。至於這類公帑捐助卻脫離官方掌控的組織該何去何從,以符合民眾對於轉型正義的期待,值得深思。

(陳柏樺)

公產轉私產?

糖協80億資產「換手」 張有惠纏訟至今二月四日,位於台北市精華地段仁愛路的「台灣武智紀念基金會」,由四樓電梯口步出,左右兩邊辦公室約八十坪,不到中午十二點,辦公室空蕩蕩,僅見不願具名的祕書長一人,談及台糖與武智的官司,他說:「糖協董事任命權已全歸回給台糖管理並指派。」關於武智案,歷經十幾年纏訟,台糖已循法律途徑,要求武智基金會回復原有章程,並改回「台灣糖業協會」,但事情還未了結,根據經濟部二○○六年至武智基金會進行查核,該財團資產有五十五億元。十年來,不動產價值飆漲,目前資產應高達八十億元。這筆公產,到底在哪裡?

回顧歷史,一九五五年國營事業台糖公司奉經濟部核准,設立「台灣糖業協會」(編按:一九五六年正式登記為財團法人),承受三九年由台灣製糖株式會社社長武智直道捐出的二十萬日圓成立基金,人事權及產權皆由台糖管理。

然而,自九七年起即擔任該會董事長的張有惠,遭控疑將公產轉為私產,引發經濟部、台糖與武智基金會一連串的官司。

董事長一當17年

手握人事、投資大權,備受爭議事實上,糖協脫離台糖主導,龐大資產淪為少數人控制的第一個關鍵點,是二○○○年三月二十七日,糖協董監聯席會議通過修改章程,將台糖聘派董監事之規定改為由糖協「自行聘任」,時任經濟部長王志剛並在四月五日迅予核准;當時正值政權交接前的關鍵時刻,動機可議。第二個關鍵點是○三年,第五屆董監事改選,全由糖協「自行聘任」,未保留董監事席位給台糖,也未與台糖進行協商,完全脫離掌控。

據悉,○四年張有惠將糖協先更名為「台灣武智紀念糖業協會」,○五年再改名「台灣武智紀念基金會」,○六年此案被媒體揭露,台糖才提告展開護產動作。

根據○六年武智案調查處理報告指出,武智基金會董事會成員長年由少數固定人士把持、人事費用支出劇增、財務收支失衡等流弊;行政院隨即對該基金會做解散處分。

立委鄭麗君國會辦公室主任游毅然表示,張有惠擔任糖協╱武智董事長,一當就十七年,不只握有人事大權,武智轉投資海外投資開發公司,都與發展糖業目的無關,備受爭議。

早在一二年十一月由經濟部商業司編印的《經濟部許可設立之財團法人名冊》,將武智基金會歸類於「民間捐助」,顯示當時武智已「由公轉私」;直至一四年台北地方法院最後裁定名稱改回「台灣糖業協會」,並由經濟部派任新董事。

這場官司,目前仍由法院審理中。台糖祕書處公關組組長劉宗憲說,雖然主案已結,但台糖與武智還有六件官司進行中,包括追償不當得利。張有惠則透過轉述:「一切尊重法律判決,因年事已大,只想安穩過日。」「政府捐助財團法人,每年每人人事費用超過百萬元,若無具體作為,根本無存在價值。」鄭麗君說。期盼新政府上台後立法規範,妥善管理。 (許家峻)鑽監管漏洞?

中興基金會謀拔官派董事 歐晉德惹爭議閃人公設財團法人換主管機關,就可能從此脫離政府監管,問題出在哪裡?

二○一五年底,總資產三.四六億元的公設財團法人「中興工程科技研究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中興基金會),遭揭露在同年三月自行改選董事,並由台灣高鐵前董事長歐晉德擔任董事長;因違反主管機關教育部要求,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須有半數官派董事的規定,該會竟申請將主管機關改為經濟部以規避規定,引發外界質疑,該會是否有意規避公部門監督?

中興基金會一九八七年由公設財團法人中興工程顧問社捐助成立,目的為從事工程研究和教育獎助;可見,該會由教育部主管不成問題。

中興基金會有九席董事,一五年三月改選六席,但改選的董事均非官派,因而未獲教育部核准;教育部承辦單位表示,確實是因該會官派董事不符合規定,才無法同意。但中興基金會迅即提出申請改隸經濟部主管。

這份「最惹議」的改選名單為中興基金會第十屆董事會名單,經調查,早在一四年九月中興基金會就已呈文教育部,要求更改新任董事。而對照《教育部審查教育事務財團法人設立許可及監督要點》及《經濟部審查經濟事務財團法人設立許可及監督要點》,經濟部並無像教育部一樣,明文規定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須有半數官派董事的規定,導致有漏洞可鑽。

也就是說,一旦中興基金會改隸由經濟部主管,該會就不受官派董事須過半限制,政府機關再也無法主導基金會運作及決策。

由於爭議不斷,董事身分不被政府承認的董事長歐晉德,上任不到十個月即悄然求去。對事件演變,歐晉德深表遺憾;他說,「原本單純希望以一己之長,替工程學術界盡點心力,卻被有心人士捲入政治操控。不管中興基金會改隸哪個主管單位,我都尊重。」不過,審計部早在一四年六月即行文至各機關說明:「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再捐助之機構組織,仍為政府捐助。」中興基金會執行長姚長春也表示,中興基金會既然為中興工程顧問社捐助成立,那就是政府捐助。

既然如此,中興基金會就應遵守教育部規定,董事須官派過半。而政府機關也應統一對公設財團法人的規範,或由立法院另立《財團法人法》,不讓有心人士有鑽漏洞的機會。(許家峻)撰文 / 陳柏樺、許家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302

為何首富不受歡迎?

近日一口氣聽完一個談及香港首富李嘉誠先生的youtube影片《蕭若元:富甲天下之李氏皇朝》,一連25集。可能不少人都有聽過這個蕭若如的網台片段,如果未聽的,有時間又有興趣的話,不妨聽聽,內裡資料都頗豐富,又說得風趣幽默。




蕭若如曾有機會與李嘉誠共餐兩次,感覺他是一個很有智慧,是非常高級數的生意人。youtube影片中談及了很多李嘉誠的事跡,當中更細說不少「世紀巨Deal」,的確令人津津樂道,例如匯豐銀行當年為何把市值數十億的和記賣給李嘉誠呢?條件是以首期一億多,尾數可以分多年還款,匯豐銀行還要借他兩億,計算之下,和記往後的股息都足以償還,整個Deal,接近贈送,誰都有能力買入吧,為何選中他?

其實,止凡很久以前都有看過一些談及李嘉誠的書籍,不過大多數都是描寫他如何高超厲害,從中學習不少。無可否認,李先生的確是商界巨人,所以才能穩坐首富多年。然而,這影片其中一個很吸引的內容,是蕭若如談論為何李嘉誠後來不太受香港人歡迎,這些內容不容易在坊間著作找到。

80年代,當談起李嘉誠時,人人都很尊敬,覺得他是香港華人的驕傲,更稱他為「李超人」。到90年代,李嘉誠的名聲開始走下坡了。2000年過後,香港更有不少人對他非常不滿。蕭若如從一些消息人士得知李嘉誠本人對此大惑不解,亦十分介懷。

李嘉誠自問發財立品,不時做善事,久不久出來提醒大家不要亂炒股炒樓。他自覺到世界各地都很受尊重,江澤民兩度來港也住他的酒店,單獨與他們父子食早餐,但在香港則不是,到底為何香港人不喜歡他呢?這是他的一大遺憾。可能他是最有錢,不少人眼紅他吧。先不談仇富這些情感問題,談談youtube片中總結了他幹過什麼令香港人反感的事情。

首先,於97年、98年,他向小業主追收差價,堅持告到底。在這事件之前,撻訂都是蝕訂了事,但他就堅持執行合約,需要小業主賠付樓價下跌後的差價。其實,蕭若如估計所涉及的金錢不會多,他有不少朋友更把資產轉走再申請破產,但李嘉誠堅持告小業主,令人反感。

當年堅持擴建港燈一事,就算中電有很多餘電,堅決還是不肯聯網令使兩電供電更高效率。由於與政府的利潤管制合約,擴建使港島區加了不少電費。

長實建房用料差,這都不是什麼秘密。蕭若如分享當年買入城市花園也令他感覺不好。一直以來,長實的銷售手法,賺盡的心態,使不少香港人對李嘉誠印象越來越差。

另外,長實有一個頗陰謀的手法,就是在長實屋苑內,多只會有他們的產品。電話接受只有和記,超市只有百佳、屈臣氏等。其實分析一下,這未必對總體利錢有幫助,以地產霸權令其他品牌不能進來,舖只租給自己品牌,自己品牌就好像賺多了,但舖的租金賺錢能力其實因缺乏競爭而降低了。

情況就好像做零售去買舖的決定,看似省下了租金,使零售生意的數字更漂亮,其實舖租收入在暗中補貼零售生意。如果把兩者拆開來看,把舖位租給能交高租金的客戶,自己的零售又到租金較便宜的地方做生意,總體隨時賺得更多。所以長實這些陰謀手段,可能得不償失,更使香港人感覺不好。

有一段時間,李嘉誠不時都威嚇香港人,因為他覺得香港人不喜歡他,他指他所賺的錢都不在香港,不被尊重的話隨時會徹資,到時香港失業率就會大升云云。嚇香港人可是一個致命傷,很難不令人反感。

早幾年又發生了港大醫學院冠名風波,港大醫學院比香港大學還要早,這事件觸動不少香港人的神經。李嘉誠有錢何不自己建一所醫學院呢?他曾指於內地捐出大學,人家求他冠名他也拒絕,為何又接受港大醫學院冠名呢?

做生意的手法實在太賺盡,又大小通吃,單是一個屈臣民已經趕絕不少小商戶,不少與長和系做生意的伙伴其實都感覺不太好,不少工程公司就算收不足錢也不敢得罪它或與它打官司。其實越是影響民生的生意,用賺盡的方法,就越令人反感。

不少香港人對李嘉誠本人處事也不感認同,甚至感覺他有點點病態,賺盡心態,工作狂。當一個人有2000億身家,還要每天工作18小時,為求達到3000億、4000億,不少人非常不認同此種價值觀。近年有颱風靠近但又成不了風,港人都會打趣地說:「又是李氏力場把颱風打回去了」。

加上,不少名聲都可能由他的兩位公子敗掉,大仔賺得比他更盡更狠,細仔則玩弄一支「8號仔」已經傷盡港人心。

不常見有著作會大談強人不好的地方,數一數,總結一下,原來可以有這麼多個事件,很多事件更距今不遠,今天還歷歷在目。其實,當賺到千個世代也花不完的錢時,真的每每都需要賺盡嗎?但很有趣,通常要賺得這麼多錢的人,又必先要有事事賺盡的性格。

我本身對李嘉誠沒有太壞的印象,亦從他的事跡學到不少智慧,但以上的事件的確值得反思,如果到今天還不明白為何香港人不喜歡自己的話,這就比問題本身更有問題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651

上海鏈家回應:正在辦理中的客戶業務不受影響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6929.html

日前,上海銀監局決定自4月25日起暫停轄內各商業銀行與太平洋房屋、仁豐、我愛我家、佳歆、漢宇、鏈家等6家房地產中介的業務合作1個月;對於違反個貸業務受托支付要求的工行靜安支行、中行臨沂路支行等7家商業銀行營業機構,決定自4月25日起暫停個人住房貸款業務2個月,並責成對相關人員內部問責。

上海銀監局稱,發現部分商業銀行在房貸新政實施之前,存在違反受托支付要求發放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情況(在貸款發放後,將個人住房按揭貸款資金直接劃入非房屋交易雙方的第三方,該第三方又將資金劃至房地產中介公司),同時還發現本市部分房地產中介公司存在通過首付貸及墊付資金等方式為房屋交易雙方墊資的情況。

對此,上海鏈家回應稱,1、鏈家會一如既往地為業主和客戶提供二手房居間服務,提供全程服務保障,貫徹執行服務安全承諾;2、鏈家積極響應上海銀監局的要求,暫停貸款業務一個月。針對已促成業務中有銀行貸款需要的客戶,我們可以為其提供專業的建議,方便客戶自行申請和辦理貸款;也可以延後一個月辦理;也可以與我司合作的中介公司辦理。以上舉措保障買賣雙方房屋交易本身不受影響。3、鏈家會全力支持政府的各項要求,自查自檢,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同時我們也會積極與相關部門深化溝通,聽取建議和指導。

相比於鏈家的回應,太平洋房屋則對外表示,對於處罰通知感到突然,因處罰是針對“部分房地產中介存在通過首付貸及墊付資金等方式為房屋交易雙方墊資的情況”,而公司從未做過金融業務,目前公司已經準備材料,會在今日正式向相關部門提起申訴。

此前,新華社曾報道,上海部分中介門店仍可提供首付墊資。徐匯區一家太平洋房屋門店店長表示:“我們的墊資服務已統一收歸集團,你要墊資的話月息算1.6%,資金來源有公司和個人,也有其他合作企業。”一些中介還聯合擔保、小額貸款公司甚至銀行操作“契稅貸”“贖樓貸”等業務。有中介表示:“這些貸款只是名義不同,實際上都可以用來做首付。”

多位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中介行業違規亂象並非一日,幾乎所有中介都有違規操作的現象,由於經紀人素質層次不齊,管理非常困難,這也是難以杜絕的原因。

值得註意的是,近期上海市住建委、上海市工商局對本市房地產經紀企業進行了執法大檢查,查出太平洋、漢宇、我愛我家等6家經紀企業通過相關網站,對外發布二手房信息時,以虛構房源、虛標房屋價格等方式進行虛假宣傳,誤導他人。市工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相關規定,對上述6家經紀企業分別處以十三萬元至二十萬元的行政處罰。

這一系列的處罰,更被業內認為是對中介行業的整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323

新三板最近為啥不受投資人待見?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7-22/1024449.html

截止到目前,新三板的掛牌企業已經接近8000家。擴容兩年半的時間,掛牌企業的數量已經是原來的20多倍。但是,在快速成長的同時,新三板的困擾也不少。尤其是最近,新三板的成交量一直比較低迷。新三板的寒冬真的來了嗎?

Pbu449576_12thumb_head.thumb_head

截止到目前,新三板的掛牌企業已經接近8000家。擴容兩年半的時間,掛牌企業的數量已經是原來的20多倍。但是,在快速成長的同時,新三板的困擾也不少。尤其是最近,新三板的成交量一直比較低迷。新三板的寒冬真的來了嗎?在今天的2016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際高峰論壇上,一場分論壇專門圍繞新三板展開。

新三板擴容兩年多,有什麽實際成效?天星資本董事長劉研認為,以前,整個投資鏈條是固定的,從天使投資到風險投資、股權投資,而新三板的發展,讓這個鏈條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是新三板的深遠影響。

劉研:作為天使投資機構,你可以投的項目通過新三板你展示自己,去推出。一些創投的PE,你的項目也可以通過新三板來展示自己,來推出,也可以從新三板上去找到優質的標地,進行投資。整個新三板他的產生,把傳統的中小投資和創投的PE這個界限逐漸模糊了。

然而不能否認的是,最近一段時間,新三板的成交量一直比較寡淡。中信建投投行部董事總經理李旭東,給出了一組數據。

李旭東:我這邊有一個數據,按照交易額和融資額的比例來說,2015年,這個比例新三板是1.5,今年上半年降到了1.2。而這個比例在主板市場去年是160,今年上班年是80多,說明主板的流動性有點過於活躍了,而新三板顯得過於低迷了。

為什麽投資人對新三板熱情不高?李旭東認為,這跟新三板的方向和定位有關。

李旭東:現在作為公開性市場,它在一些投資者的準入,甚至在一些監管尺度設計方面,反倒是比私募市場還要嚴格。比如說它的投資者門檻,比私募基金的門檻還要高,這個是導致大家對這個問題的認知出現了模糊,所以說我覺得現在我們要重新思考新三板是一個什麽樣的市場,這些問題理清楚之後,投資人才可以放心大膽的進行投。

而啟明創投董事總經理甘劍平則認為,提高新三板的人氣,就要讓投資者看到價值投資的豐厚回報。

甘劍平:我認為,任何的資本市場要吸引投資人吸引交易量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大家看到誰誰誰發了大財了。納斯達克上有很多很多股票是沒有交易量的,就跟我們的新三板公司差的不多,甚至更慘。但是納斯達克上有微軟,有蘋果,有這些巨無霸的公司讓大家發的大財了,100倍1000倍的回報,很多人就會願意參與到這樣的市場。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隋強指出,新三板的發展只有兩年多的時間,十分年輕,需要對它的前景抱有信心。

隋強:有很多批評的聲音,有的說新三板的寒冬已經來了。說實話,新三板還十分十分的年輕,看待新三板未來的發展,一要理性客觀,二要系統辯證。所以,對待新三板的發展前景,我們務必要抱有信心。

  • 央廣網
  • 杜宇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網友評論 0
Default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每經網立場

Sumbit

最新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634

傳滴滴計價方式調整:取消對司機20%抽成 乘客不受影響

從8月18日開始,滴滴出行平臺實行司機和乘客分開計價,取消之前對司機端收取的每單20%抽成,每單收取0.5元,外加1.77%管理費。此次滴滴計價方式調整,主要針對司機端,乘客端幾乎不受影響。

據澎湃新聞報道,近期滴滴開始對計價方式進行大調整。司乘分開計價後,基礎車費(公里+時長+夜間費用)、其他費用、動態調價費用將100%歸車主所有。車主在提現操作上無需做出任何改變,與之前相同。

滴滴方面表示,本次調整後,車主的收入與之前相比並無變化。部分城市車主的收入還會隨著司乘計價的分離而有所提高,大約可提高10%-18%。例如北京簡單,訂單行駛10公里 20分鐘,調整前,車主實際收入=(2*10+0.5*20)*80%=24元;調整後,車主實際收入=(1.8*10+0.4*20)*100%=26元。

滴滴方面表示,此次計價方式調整的目的很簡單,一是司乘計價分離後,車主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到自己的收入,收入明細也變得更為清晰;二是車主也可直接通過車主端的計價規則來計算自身收入,簡單明確。滴滴方面表示,經過這次計價方式調整,車主的收入也將更加穩定,不受到乘客端波動的影響。

至於為何選擇此時做出這一計價方式調整,滴滴方面稱,主要是滴滴合並優步中國後,媒體大量報道滴滴漲價的報道讓滴滴司機對計價方式產生了困惑,多名司機向滴滴出行表達希望計價方式更加透明的訴求。

據悉,滴滴出行新的計價方式,已經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上線,未來將逐漸全線鋪開。

此前,在滴滴和優步中國合並之後各種疑問也隨之而來,質疑二者涉嫌壟斷的聲音不斷出現,目前二者合並後的市場份額大於90%。壟斷問題牽涉到定價權,乘客紛紛擔心合並後的網約車價格會提高。網約車司機也同樣擔心,對司機端的獎勵會越來越少。

調查顯示,在滴滴、優步剛完成合並之時,盡管針對乘客的定價並沒有變化,但是相應的優惠和針對司機的獎勵補貼的確有所減少,滴滴在多個城市大幅漲價,優步也在一些城市調整了價格標準。例如上月滴滴在北京悄然漲價,從去年9月的1.5元/公里+0.35元/分鐘提價到1.8元/公里+0.5元/分鐘。

滴滴在去年5月上線滴滴快車時曾承諾,該服務屬於非營利性搭車服務,乘客的所有付費都歸車主所有,軟件平臺不收取任何費用。然而沒過多久,平臺就開始收取20%的提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899

SpaceX火箭爆炸波及大洋彼岸? 信威集團稱財務不受影響

搭載Amos-6衛星的SpaceX公司獵鷹9號火箭發生爆炸,也因此影響到了大洋彼岸中國的一家上市公司。今日晚間,擬收購Amos-6衛星生產商SCC的信威集團發布公告回應,Amos-6衛星發射損失不會對其財務狀況產生影響。另外,根據兼並協議的約定,雙方還可就兼並對價和其他交易條款的調整另行展開談判。

公開資料顯示,AMOS-6是由以色列Space-Communication Ltd(簡稱SCC)生產的地球通訊衛星。搭載 Amos-6 衛星的SpaceX公司的獵鷹 9 號火箭在地面加註燃料的過程中發生爆炸,導致Amos-6衛星全損。根據兼並協議,SCC已為Amos-6衛星投保發射保險,本次發射損失由保險公司承保賠償。而本次爆炸已經是SpaceX在一年多以來第二次爆炸事故。

而負責發射AMOS-6衛星的SpaceX公司初步給出了造成此次爆炸事故的原因稱,獵鷹9號火箭是在推進劑填充操作時發生的事故,起因是火箭上面級的氧氣罐出現了故障。而事故的具體原因相關機構正在調查。

值得一提的是, AMOS-6衛星恰好是Facebook互聯網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SpaceX是由特斯拉以及Paypal創始人馬斯克(Elon Musk)創辦的太空運輸公司。該公司在2010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家能夠發射回收宇宙飛船的私人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049

消息稱QFII取消股票投資限制 對沖基金或不受影響

9月26日下午,市場有傳言稱,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取消股票配置不低於50%的投資限制。有市場人士表示,此舉對市場並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QFII都是被動指數型,即使對倉位股票的要求降下來也不會降倉位,因為指數基金是一定要配置這麽多的。” 銳匯(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資官陸培麗如此表示。

傳言稱,中國證監會做出窗口指導,取消此前對QFII資產配置中股票配置不低於50%的要求,允許QFII靈活對股票債券等資產進行配置。

有市場人士稱,證監會近期已就此通知至少部分QFII和QFII托管行,但可能不會公告此事。

“QFII取消股票投資限制的事情坊間早有傳聞,但現在還沒有聽到相關制度出來。首先,即使這個政策出來,我個人的理解是對市場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整個QFII占到A股市場的比例在10%甚至5%以下(現在應該有些更新)。其次,很多QFII(比如貝萊德)都是被動指數型,是被動要去買的,因此即使對倉位股票的要求降下來,也不會降倉位,因為指數基金是一定要配置這麽多的。”陸培麗表示。

陸培麗告訴記者,據其所知,一部分對沖基金是通過滬港通出來的,所以這部分對沖基金不會太在意股票的倉位。

“有很多的對沖基金想在中國市場有一部分自己的QFII或者RQFII的頭寸,如果有這麽一個措施的話,我覺得對對沖基金來說是一個更為靈活的措施。”陸培麗進一步表示。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向證監會求證上述消息是否屬實,截至發稿未獲回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622

能賺錢卻不受投資人待見,創始人如何苦熬12年做成一家性感的上市公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1026/159432.shtml

能賺錢卻不受投資人待見,創始人如何苦熬12年做成一家性感的上市公司?
韓少雲 韓少雲

能賺錢卻不受投資人待見,創始人如何苦熬12年做成一家性感的上市公司?

只要肯動腦筋想辦法,好東西總是能做成功的。

2014年4月3日,達內科技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上市的IT培訓O2O公司。這種模式正變得越來越性感。

國內領先的教育培訓公司,比如老牌的好未來和新東方,以及新上市的51talk,在探索在線教育如何實現規模化營收的過程中,參考了達內科技的模式。在可預見的未來,國內一批拿到融資的在線教育新貴公司,在尋求規模營收的過程中,也會借鑒達內科技的模式。

在創投圈名氣不是很大的達內科技,有很多模式創新,比如“先就業後付費”,並培育了另外一家國內頂尖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宜信;比如“子母教室”模式,解決了培訓行業最難的師資和跨區域擴張難題……

以下內容由創業家&i黑馬采寫於2014年,雖不是完整版本(欲讀完整版本,請加總編微信號15321620757,請註明身份哈),但至今讀來還是很有啟發。

達內公司的誕生,跟我自己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經歷有緊密關系:1989 年我考進吉林大學,學計算機專業,1993 年畢業以後一直從事這個領域的工作。工作前兩年在首鋼,做跟軟件有關的事情。1995 年,我在亞信剛成立第二年的時候加入,那時候公司才30 多個人。我從程序員開始做,做到部門經理、事業部的副總工、總監等,一直到2002 年初。

亞信是中國最早做互聯網軟件的公司之一,我在亞信所接觸的軟件技術跟互聯網技術是結合非常緊密的系統,別的小公司都沒機會學習,但是我們在亞信就有機會。這段工作經歷帶給我紮實的IT 軟件技術功底,是我後來做IT 培訓成功的很重要原因。

不受投資人待見的“土公司”

我在亞信的時候經常去招聘、面試,讓我頭疼的是招不到合適的人。我發現大學里出來的學生沒法馬上滿足企業的需求,就在想,如果有人去辦一個培訓機構,把這些人教一教,他們再去找工作的話,成功率會大很多。我看到了商機,社會有這樣的需求。

我把市場上的IT 培訓機構研究了一圈。當時新東方、北大青鳥在做培訓,有些學院派,包括中科院、清華大學,或者掛著清華大學名義的一些機構也在做。當時北大青鳥引進了印度APTECH,主要是面向高中生來做培訓,廣告上說要把廚師、電焊工都培訓成軟件工程師,把藍領培養成白領。

我想,辦一個面向大學生的中高端的IT培訓,是比較符合邏輯的。當時我考慮的定價,早期是每個學員收1萬元到1.38萬元,招1萬人就能做1 個億。真正做起來可能沒那麽容易,就先從幾十人、幾百人開始。我是2002年9月出來創業的,真正開始招生是從2003年春節以後,通常這個時間是培訓業的旺季,我們第一期班招了48個人,主要是北京生源。

早期的推廣方式主要是報紙廣告,我們選的報紙是《前程無憂》和《北京人才報》,每次用六分之一版,一周投4000到5000塊錢就好了。一個月投4萬塊錢的廣告,招了四五十個人。當時各個培訓機構基本上都是這麽做的,就看誰更有吸引力。

我們在2003 年9月份拿到了IDG的第一筆風險投資。當時投資人喜歡純互聯網的公司,像我們這種傳統的不招人待見、處處碰壁,實際上我們找了差不多上百家風投才獲得這樣一份收獲。總有識貨的人,他就喜歡你,或者你做的事情。我們找風險投資,就說明我們願意把股份出讓給別人,我們不是在做生意,我們是在做事業。

第一年,我們能夠做到500萬元銷售收入,在創業公司里面已經算比較成功的。當時IDG 問過我們,讓我們描述未來要做的事情。我們一個學員能收1萬,招1萬個人能做1個億,招5萬個人就能做5個億,基本上做到5個億就可以上市——說起來好像還是挺容易的。5萬個人,中國這麽大,每年畢業生都好幾百萬人。IDG覺得差不多,早期的投資者不可能非常挑剔。當然他們早期也有些質疑,比如等我們規模擴大以後,教師團隊怎麽去建設。

一線城市找合適的人相對容易,到了二、三線城市,怎麽再找到這樣一批人?他們擔心的是規模化效應,IDG 內部也有投委會,近一半人有點反對,另外一半多一點點的人同意,最後還是投了。

我們的投資人是現在的IDG合夥人李建光,當時他投了一點錢,50萬美元,就占了30% 的股份。我們不惜把這麽多股份賤買,你可以看出我們是在做生意還是做事業。那陣子人民幣還是很值錢的,50萬美元約合400萬元人民幣,放到現在也是千萬元的量級,那時IDG 才2個億的盤子。

先就業後付費

拿到錢之後就有機會擴張了,第二年我們就開始進軍上海,第三年就去了廣州,在2004到2005年,廣州擴張一個教學點需要100萬元人民幣,當時算便宜的。但那時候的電腦比較貴,房租便宜。公司營收第一年500萬元,第二年1000萬元, 第三年1500萬元,到第四年(2006 年)差不多有5000萬元到6000萬元的樣子。當時我們只有5 個教學點,差不多一個點能實現1000萬元的收入。

我們早期的利潤率還是蠻高的,毛利能到20%至25%。當時描繪的前景之一就是互聯網教學,或者叫遠程教學。2006年為什麽增長那麽快,就是我們采用了O2O的遠程教學模式。雖然O2O把教師的瓶頸解決了,但我們還是一個線下的生意,還要去建中心,online和offline結合嘛。做培訓的生意不能太快,要去租場地,建培訓教室,還要招管理人員、銷售人員,擴張太快的話教學質量會有問題,學生滿意度會降低。

達內是個創新的公司,我們有創新的基因。企業發展的過程中總會遇到瓶頸和挑戰,比如快速擴張過程中,早期講師的瓶頸,我們用遠程教育的方式解決掉了。客戶就是窮怎麽辦?很多人買不起課程,我們就可以采取賒銷的方式。我們當初的口號是:“零首付抵押金,先就業後付款。”用這種賒銷的方式,不管有錢沒錢的學生都能來。這個風險挺大,有應收賬款的問題,有壞賬的問題。我怎麽敢做這件事情?就是因為對我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是有信心的,學生順利就業了,怎麽會不還錢?

只要肯動腦筋想辦法,好東西總是能做成功的。在2006年之前,你要學習得先交錢,到2006 年我們采取分期付款方式,在教學點跟著老師面授的先交13800元,遠程同步班學習的可以分期付款。實際上從效果來講是完全一樣的,剛開始學生肯定有心理上的顧慮,當時第一期班可能報了有50個學生,其中有兩個學生退了,不願意接受這種方式。我後來又推廣到外地的中心,比如南京、杭州,也是分期付款的方式。設計這套模式的時候,我思考過它的阻力在哪兒,主要是怎麽解決互動的問題,我想配個助教就好了。先有成功的樣板,用樣板說話。對學生來講,分期付款有優勢,等到證明教學效果沒問題,慢慢羊群效應就出來了。

2006 年達內正式開設杭州、南京兩個分中心,到2008年公司營收實現一個億了,凈利差不多有2000 萬左右。2008 年我們拿的B輪融資,B 輪估值也就5000多萬美金,不到1 個億。到2009年金融危機,又有豬流感,我們把腳步放慢了。2009年是公司成立以來唯一一年營收增速下降的,主要跟豬流感有關系。當時我們在大學里面招生的比例差不多占到40%,很多大學當時因為豬流感不讓人群聚集,學生不讓出校門,不能參加培訓了。

IT與體系是核心競爭力

達內對課程研發投入是很大的,要把最新的技術融合進來。遠程教學最大挑戰就是怎麽跟學生互動,我們希望把我們的課程研發到什麽程度呢?就是把所有的技術情況,包括學員想問的問題我都預先囊括了,要根據學生日常會遇到的問題把課件做好。

實際上我們的成功在於教學體系很科學,能夠讓差的人也能學會,好的人能夠如虎添翼。我們花重金研發了E-learning系統,叫作TTS(Tarena Teaching System, 達內教學系統),後來逐漸完善這套系統。比如課程設計、講師、教學體系、輔導員等,實際上到2010 年、2011年左右才成為一個比較完備的體系。TTS 現在還要升級,還有可以提高的地方。

我們把講師的瓶頸解決掉了,線下還有管理和銷售人員的瓶頸沒有解決掉。要開店必須有20個人到位,得有人管理。我們這種分校,比如說一個學校可能有七八個銷售。助教最好解決,難點主要是銷售人員、管理人員。團隊增長跟不上,找不到合適的人。我認為首先要確保現有體系的質量,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之下再去擴張。

由於我對IT行業看得比較清楚,我們的課程設計方面肯定就有優勢,課程設計我都是親自操刀的。師資團隊的建設方面我也要親自把關,我們的師資配備是比較強的。因為我懂技術,更註重把產品質量做好,通過口碑去做營銷。

優秀的講師,標準是兩個:第一是技術功底深,第二是表達能力好。表達能力是最重要的,是先決條件,技術很強但沒有表達能力也不行。我們在企業中找合適的人做老師,類似亞信這樣的公司,主要是北京為主。差不多一個課程方向有六七個人。現在達內有十幾個課程方向、70多個講師。學生是很挑剔的,我們覺得合適的老師,學生不一定能聽得懂他講課。

老師是專職授課的,他們的收入是基本工資加上講課費,再加上學生評分的獎金。我們是取最大值,比如說你沒課,也要發基本工資。比如一個老師基本工資1萬元,講課講了20天,20乘以800,就是1.6萬元講課費。

中國人有時候基本工資給的高他有安全感,高底薪加上講課費,我們就有優勢。

我們跟新東方的基因是完全一樣的,比較重視教學質量,創始人早期也是親自上課堂去教書的,就會理解教書的難處,理解學生,了解客戶的學習狀況,也對老師比較重視。我們的老師薪資在整個體系里面是最高的,真正做到了尊師重教、重視人才,公司的產品才有生命力。產品有了生命力,教學有了保證,自然教出來的學生就不同,成功率就高,口碑就好,就會良性循環了。

達內會成為O2O培訓的巨頭嗎?

我們量力而行,什麽時候該擴張、重點工作在哪里,我們看得比較清楚。創業重要的是對公司有沒有正確的評估和把控,或者CEO有沒有把時間花在正確的事上。比如說2006 年我們開的中心已經有了北上廣,新增的就是杭州和南京兩個中心,規模還是相對比較小的,還是在管控之下的,到2007年再去擴張三四個點。我們擴張的速度非常穩,不會說一下子開幾十家、幾百家。我們希望開一個成一個,追求質量,這是需要時間的。

2011年到2014年,這三年最重要的變化就是上市。我們一直還是挺規範的,2003年我們就引入投資了,沒有分過紅。我們也不需要做什麽準備,從2012年開始請“四大”過來審計,就順其自然上市了。

我們現在的產品線一共是11個,每個方向都有教學總監,11個方向的團隊又是一個統一管理的團隊。哪幾個產品線有好的經驗,可以複制到其他團隊去。

我們現在開始做非IT的培訓。現在全國34個城市都有我們的團隊和業務在那里。理論上講,我們一個產品方向在每個城市都可以開一個中心。比如說北京有11個產品,就有11個中心,理論上講上海也可以開11個,南京、武漢都可以開11個。11個產品線乘以34個城市,就是300多個中心,我們現在只開了97個,還有200多個點可以做。未來第一戰略就是把這200個點布完,還要考慮兩年以後、三年以後、五年以後,這些點布完了怎麽辦。現在二線城市做得差不多了,要開發出適合三線城市的產品,比如說會計。Java、IT 不一定適合三線城市,會計和平面網頁設計是適合三線城市的,還有營銷也適合。

我們現在還是叫online和offline結合的模式,未來要做純粹的在線教育,不依賴於offline。線上線下面向的人群是不一樣的,現在面向的是這種新新人類,他們找工作之前的崗前培訓。未來我們的學生就業了,在職的人群有知識更新的需求,又不能回到我們的教室里面學,就用純在線的方式教學。

在線教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98

日本地震後核電站未見異常 中國不受影響

日本再一次遭到了地震的襲擊,震級高達7.4級。幸好,日本核電站目前處於安全狀態。

海嘯警報已解除

來自日本氣象廳的消息稱,當地時間22日5時59分,日本福島縣附近海域發生7.4級地震。地震震中位於北緯37.3度、東經141.6度,震源深度約10公里。日本關東地區和東北地區多地有較明顯震感,福島縣和茨城縣部分地區觀測到5度弱的地震烈度。

日本氣象廳發布海嘯警報,稱福島縣、宮城縣、巖手縣等沿岸地區可能觀測到1米至3米的海嘯。7時左右,福島縣相馬港、小名濱港和巖手縣大渡船港等地相繼實際觀測到高度0.3米至1.4米的海嘯。

到東京時間上午10時,預測中的3米多高的海嘯並沒有襲擊日本福島縣和宮城縣。日本氣象廳為此解除了這兩個縣的海嘯警報。

根據日本氣象廳的觀測,震源地位於福島海域,深度達25千米。由於此次地震發生在5年前大地震後趨於活躍的地區,氣象廳稱,今後一周可能發生同等規模的地震,如果發生,可能再次引發海嘯。

震中接近上次福島地震但未對核電站產生影響

值得關註的是,日本本次地震與其2011年發生大地震加強海嘯的震中非常接近。不過,東京電力已經確認,福島第一第二核電站沒有觀察到異常情況,東北電力表示,宮城女川核電站沒有觀察到異常情況。

對於此次日本發生的7.4級地震,中國國家海洋局今天表示,日本地震引發局地海嘯但不會對中國沿岸造成影響。

中國核電企業同樣關註本次日本地震。

中核集團官方微博22日上午發布一則引述日本原子能安全廳的話的消息稱,此次地震,日本核電站“未發生核泄漏問題”。

2011年3月11日,太平洋和北美板塊的相撞引發了日本有史以來最強烈的地站並導致大規模海嘯。海嘯穿過防波堤,淹沒了福島核電站的備用發電設施。備用電源無法運行就意味著核電站控制室無法得到照明,控制裝置無法顯示電廠轉臺數據,設備無法運行。因為沒有了電,負責往核反應堆內抽水的水泵在斷電狀態下已經無法工作。這最後釀成了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之一。

當時技術人員對福島核電站的檢查

2011年,日本那場地震和海嘯導致逾1.8萬人死亡,並導致日本核工業遭受巨大損失。

日本官方曾表示,盡管東日本大地震已經過去5年了,但是因為“311”大地震時里氏9級強震,其影響將會更加長遠。而現在,還沒有證據證明22日的地震和上次“311”地震之間是否有關聯。

受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影響,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核電建設的步伐曾一度被打亂,有關上市公司股價遭受重創。但也得益於福島核電事故,中國對國內核電站進行了安全審查,審查結果表明,中國正在運行的核電站是安全可靠的。

第一財經註意到,中核集團上述消息還引述中國工程院院士、核反應堆及核電工程專家葉奇蓁的話說,日本福島的核電站和中國的有很大區別,原因是該核電站建設較早,且采用的技術在很多方面相對落後,“我們比它進步了很多”。

葉奇蓁說,我們已經在一定程度考慮了嚴重事故的影響,以及嚴重事故的應對措施。“我們的核電站是很安全的。”他說,“我在核行業也工作了快五六十年了,在核電呢也有二三十年,經過這麽多年的實踐,我對中國核電的安全完全有信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329

寶塔實業: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方案暫不受新規影響

寶塔實業11月29日晚間公告稱,公司股票 於 2016年 11 月 25 日、 11 月 28 日 、 11 月 29 日 連續三個交易日收盤價格跌幅偏離值累計達到 20.28%,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交易規則》的相關規定,屬於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經核實, 公司不存在重大事項, 前期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更正、補充之處。

2016 年 11 月 24 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布最新《上市公司“高送轉”利潤分配和公積金轉增股本方案的公告格式》,其中規定“原則上不支持虧損或業績大幅下滑(凈利潤同比下降 50%以上)公司高比例送轉”。

近三個交易日,有數十位投資者咨詢公司半年度披露的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的方案是否受新的規定影響,經公司向深交所咨詢,公司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的方案暫時不受新規則的影響,公司目前正在積極推進資本公積轉增股本事宜,並將於 2016 年 12 月 7 日召開股東大會審議此事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3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