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 報訊】九龍建業(034)炒燶累計認購期權導致去年業績見紅,主席柯為湘昨日出席股東會後表明,金融投資及地產開發是集團兩大傳統業務,不幸的是金融海嘯 突然來襲,實屬意料之外,而管理層已吸取教訓,日後投資以中長線為主,不再考慮衍生及槓桿產品等短線投資。截至去年底,金融投資組合縮減至2.36億元, 遠期協議的最高未履行承擔額亦減至2億元;柯為湘表示,目前有關投資佔總資產及營業額比重微不足道,即使金融市場再度惡化,也不受影響,他更樂觀預計,今 年九建業績可扭虧為盈。 今年資本開支9億 業務方面,他說,在內地、香港及澳門三地投資比重平均,按項目開發進度而言,今年來 自港澳地區盈利貢獻較大,明年則是內地。九建與中信地產各佔一半權益的佛山南海區商住項目,可建樓面共160萬方米,執行董事黎家輝說,年初至今售出約6 萬方米,套現8億至9億元人民幣,預料首期最快於今年底交付;至於香港羅便臣道31號豪宅項目,則套現4億至5億元,餘下兩伙待售。目前九建負債比率約 25%,手持現金10億元,可應付發展所需。今年資本開支約9億元,主要用於支付天津商住項目地價、旺角麥花臣場館的市建局項目,以及澳門東方明珠地段P 的建築費。 |
| ||||||
楊勇,是中國農民工「富起來」的 故事。 即使心理早有準備,當進到楊勇位於深圳市錦繡江南社區的家中時,我們還是有些震驚,因為,這實在和我們想像中的房子相差太多。 楊 勇,當然已經不是個農民工了,他現在是富士康深圳龍華廠的經理,也就是一般常說的陸幹。陸幹,收入要比農民工好上許多,儘管如此,我們還是無法將他和這間 房子聯想在一塊。 二十四小時警衛駐崗、上百坪的假山花園,還有游泳池、健身房。楊勇告訴我們,像他這般,能住在這裡的富士康陸幹少說也有二 十位。他們,來自四面八方,或四川,或湖南,最遠的是內蒙;唯一的共通點是:都是從農民工做起,十多年前離鄉背井時,老家都很窮,「那是你想像不出來的 窮,」楊勇不愛描述家鄉,就這麼一句話帶過。 而這間房,還只是楊勇在深圳三間房的其中一戶,他光靠租金,可能已經高過在工廠的收入;湖北老 家原來的瓦片屋,也蓋成了樓房,當地人租不起,楊勇免費供住;他還擁有兩部車,剛滿十二歲的唯一女兒,念的也是深圳最好的學校。 這一切,全 是楊勇十八年前一心想著要「跳農門」(離開農村)換來的。 十八年前,楊勇從湖北省環潭村來到深圳,環潭村,這是個從深圳必須轉車三次,花上 三十多個鐘頭才能到達的地方。 「剛來時很辛苦,但想到有錢賺,咬著牙也就忍過來了。」楊勇還記得,一九九二年六月,是他生平第一次離開湖北 的日子,「那時是夏天,就穿著一件紅色工作服,工廠沒有空調,一天下來衣服至少濕上幾十次。」「當時哪有什麼自動化,每天就手搖模具,幾千次有吧,手都破 皮了,血還沒乾,新的傷口又出來了。」還好他懂得自娛娛人,當時他最愛和其他農民工比賽「白圈」,這指的是,在濕了又乾數十次的工作服上,看誰因流汗而附 著的鹽分較多。 不過,換來的是,楊勇一家迅速富起來,「我到深圳第四年,就買了房;第八年,就將爸媽接來這;再兩年,哥哥姊姊也全來了;四 年前,我再買了第三間房……。」說到這裡,楊勇忍不住雙手高舉,開懷大笑起來。到中國這麼多次,這是我第一次,在農民工臉上見到這樣的表情。 儘 管如此,楊勇對於下一代,卻有著不同的想法,「他們現在有的機會比我多太多了,工廠,應該不是唯一的路吧!」他口中雖然說著,「經歷些苦總是好事,」卻還 是忍不住:「我就這麼一個女兒,總是會捨不得的。」 而且,「我懂事的時候,別說沒想見過車,就連吃油的農機都沒看過。」楊勇說,現在的孩子 (他指著剛滿十二歲的女兒),「懂事時就已有車坐,你說她還會想進工廠嗎?」 問楊勇的女兒,未來想做什麼?她開心回說:「服裝設計師。」邊 說著,已迫不及待跑進房間拿出比賽得獎的美術作品出來獻寶。 「我們以前是全家八口擠一間,現在她自己就有兩個房間,一間放電腦,一間放 床。」楊勇說著。而對於要當個設計師,楊勇的女兒是停不下來的說,但聽起楊勇向我們聊起以前的苦,卻只是瞪大眼睛,似乎無法理解,爸媽為何要過那樣的生 活。 農民工富有了,他們的社會階級已向上移動,第二代不會再去做工。未來的中國,也難再繼續供應廉價的勞工了。 |
| ||||||
台廠下一個火車頭 正在重慶成形這是一場你我都無法置身事外的遷移潮,是台廠在中國的第三次移動。未來你的NB不再從深圳組裝,而是來自重慶;台幹出差的地點不再是東莞、昆 山,而是重慶西永。中國世界工廠的舊面貌已經開始崩解,一場世界工廠的再進化已開始發生。 撰文‧賴筱凡 富士康跳樓事件,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著手危機處理的一周後,大幅加薪的消息不是帶來大利多,而是全面衝擊世界工廠核心之一的深圳。罷工、組工會、加薪,這些 聲音在深圳、佛州、南海陸續傳出,所有的老闆都繃緊了神經,就怕勞工的情緒一沒處理好,瞬間就會失控成為罷工潮。 當所有人還在思考富士康加薪衝擊之際,在大陸遍地開花的台廠老闆已經開始思索,下一步該怎麼走。「工資調漲、勞動成本墊高是預料中的事,只是沒想到來得這 麼急又這麼快。」同樣是蘋果iPhone關鍵供應商的宸鴻董事長江朝瑞感慨地說。 就在富士康宣布加薪的隔天,同樣在中國設有多個組裝廠的液晶顯示器大廠冠捷,在董事會上立刻將加薪列入議案,連董事會前的早餐話題,都是圍繞富士康打轉。 一月因應缺工,已經讓冠捷決定加薪一五%,但這次調薪潮的效應來得又急又猛,他們不能猶豫,就在那場董事會裡,冠捷董事長宣建生立刻拍板敲定,再加薪一 五%! 場景一 加速建廠迎接工廠西移潮 只是,加薪不是萬靈丹,因為治標不治本。就在深圳的罷工潮潰堤前,《今周刊》選擇來到距離深圳兩千公里外的四川山城——重慶,在這裡你聽不到調漲工資的聲 音,也見不著罷工的端倪,卻有加緊趕工的建廠工程,還有源源不絕到這勘察投資環境的廠商,因為五年後,重慶將成為全球最大的NB(筆記型電腦)組裝地,也 將成為深圳薪資調漲、勞工意識抬頭後的下一塊台廠聚集地。 這是鴻海股東會後的第四天,重慶下了點雨,卻不影響西永微電子園區(以下簡稱西永微電園)裡的趕工計畫。這天英業達負責建廠的主管為了一場會議,來到西永 微電園的管理委員會,他們得緊盯這裡的建廠進度,一刻也不能耽擱,因為在鴻海開了深圳調漲工資的第一槍之後,調薪潮這把火開始蔓延燒向各家廠商,所以他們 不能等了,今年十月,建廠工程就要完工,他們才能順利投產。 跟英業達同樣坐落在重慶西永綜合保稅B區的廣達,建廠壓力也是非常大,「惠普要求他們(指廣達),今年九月底第一批筆記型電腦就要出貨。」西永微電園的員 工透露,在這天剛好在進行上樑工程的廣達,廠房完工的壓力同樣很大,尤其在深圳調薪潮後,這些代工廠宛如壓力鍋一般,他們得思索的不只是否跟進加薪,更重 要的是,西移的腳步要加快,因為這一場調薪潮遠遠比他們預期的還要來得早。 場景二 西永微電園不分白天黑夜 走在三十平方公里大的西永微電園裡,大大小小的工程不斷地在進行,自從惠普確定進駐後,帶來的鴻海、廣達、英業達等代工廠跟進,後面還會有數以百計的相關 供應鏈廠商要連帶進駐,他們不只要興建廠房,員工宿舍、生活圈也都得有配套建設。 在這裡,他們有一套最高指導原則:「五加二,白加黑。」也就是工作五天加兩天,白天還要加黑夜,幾乎不停休地在趕工,這就是重慶,一個五年後要取代深圳成 為全球最大NB組裝廠的城市,是未來一年要出產八千萬台NB的地方,更是中國世界工廠的新面貌。 短短不到一個月,富士康從加薪三三%到調漲薪資達一二○%,大家都在想,郭台銘下這步險棋的戰略意義是什麼?我們也企圖在鴻海的策略裡頭尋找蛛絲馬跡。 就在郭台銘帶著國內外媒體參訪龍華廠區,揭開富士康神祕面紗的前一周,他的私人飛機飛抵了重慶機場,因為五月十九日這一天,對富士康來說是重要的日子,是 富士康西移的第一步,更是郭台銘日後敢大膽加薪一二○%的最重要原因。 場景三 富士康直接進駐惠普廠房 他親自飛到重慶來,為的就是富士康重慶廠區的投產典禮,即使富士康自有廠區都還在大興土木,但郭台銘已經等不及了,就在自有廠區的隔壁,租下了其他廠商已 經蓋好的廠房,招來三千名員工,他得趁廣達、英業達等對手還沒作戰能力前,綁下惠普這個大客戶。富士康的動作有多快,租廠房只是策略之一,為了力鞏與惠普 這個大客戶的合作關係,郭台銘甚至替惠普招工,讓富士康的員工就直接在惠普廠房裡工作。 端午前夕的西永微電園,絲毫沒有要休長假的氣息,夏季的重慶總是天黑得晚,連帶地富士康的員工們也下班得晚,直到過了晚上七點,我們才見到一批批的富士康 員工排隊從惠普廠房走出來,這些員工大多年紀不大,看起來都是所謂的「八○後」(一九八○年後出生),由幾位穿著富士康工作服的領班帶著,他們要走回距離 惠普廠房一個路口遠的宿舍區。 在郭台銘高調宣布加薪後,市場質疑毛利恐怕下滑的聲浪不斷,但這位「成吉思汗」卻胸有成竹地告訴投資人,「從明年全年度獲利來看,我們有信心不會受影 響。」他之所以這麼有信心,透過西移降低營運成本,正是富士康大舉調薪的最大後盾。 因為就在鴻海、富士康兩地召開股東會的隔天,外移動作已經開始,富士康龍華廠區的員工透露,「已經通知了,要搬到天津去。」就如同富士康董事長陳偉良在股 東會上暗示的,可能將工廠轉移至華北與印度,更考慮回台設置無人工廠。而華北只是選項之一,因為重慶一期廠區距離落成還要好幾個月,但是富士康已經沒有多 餘的時間可以等,外移已經刻不容緩。 場景四 市政府修建專用高速公路 許多人質疑,將廠房西移就能降低營運成本嗎?我們嘗試在西永微電園裡找答案,「在重慶,每月最低工資是六八○塊錢(人民幣),今年就算調漲,程度也不 大。」西永微電園裡的員工透露,今年到六月為止,都還沒調過薪水,連一塊錢都沒加,對比深圳最低薪資已從九六○元調漲到一一○○元,顯然地,調薪潮這把火 還沒燒到重慶;甚至,我們問了幾個重慶的當地人,對於深圳調漲薪資、罷工事件,更是一無所知,彷彿那是另一個世界的事情。 在中國政府揭示的「西部大開發」政策裡,電子廠將廠房西移不只能獲得租稅優惠,更便宜的勞動成本,可望使營運成本一同往下降,「從重慶走鐵路到深圳鹽田 港,比上海走海運,還要少一天。」在時間與成本的交互考量下,西移造成的運輸成本增加,絕對遠不及深圳薪資調漲的幅度。 指著西永微電園的全模型圖,西永微電園負責媒體溝通的官員介紹著,「以後從我們這保稅港區到重慶最大的寸灘港,會修建一條全封閉的高速公路,只供物流運 送。」為了讓進駐西永微電園的廠商在最快時間內輸出貨物,重慶市政府表現了最大的誠意,要讓台廠西移後,進一步降低營運成本。 這也是為什麼近兩年來,台灣科技業大老前仆後繼地到訪重慶,不僅下游代工廠嗅到了西移的利多,就連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友達董事長 李焜耀,都在近兩年內來到西永微電園,就為了了解西移能夠為台廠帶來多少助益。 這就像重慶市長黃奇帆身邊人士流傳的一則小故事,去年黃奇帆到鴻海土城總部參訪時,與郭台銘見面的第一句話不是要鴻海投資,「我是給你送訂單來的。」讓郭 台銘一愣。的確,惠普落腳西永後,連帶拉動代工廠的西進腳步,黃奇帆的動作,只是更凸顯了重慶的投資價值。 不論是加薪或西移,其實都直指一個不爭的事實,台廠在中國的第三次遷移潮已經來臨! 場景五 西部製造、沿海內需成形 如果○八年︽勞動合同法︾的實施,是台廠遷移潮的第一次鐘響,那麼今年初的缺工潮,則是台廠遷移的警鐘,它們都一再提醒著同樣的事實,就是中國世界工廠的 舊面貌已開始崩解。然而,三個月過後,富士康員工的跳樓事件、本田罷工,就像點燃深圳調薪潮的導火線,讓中國世界工廠的舊招牌搖搖欲墜。 香港工業總會近期就做了一項相當有趣的調查,高達六成落腳在珠江三角洲的港商,都考慮把廠房遷移出廣東,沿海城市的薪資成本已經逼近製造廠的忍受極限,在 「西部大開發」的政策配合下,製造廠轉移出深圳,已成為在所難免的趨勢。 但這不代表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不再,因為能夠有中國政府這等魄力,有中國龐大勞動力,更有中國偌大內需市場的地區,放眼全球版圖,實在難找,這也是為什麼 台廠多次嘗試南移越南、菲律賓、泰國,都鮮少有成功案例。 在缺工、薪資調漲潮後,急欲楬櫫的是中國世界工廠的新藍圖:「西部製造,沿海內需。」富士康事件只是一個起頭,它讓這整個世界工廠的拼圖開始出現變化,更 是帶動世界工廠進化的最大推手,它擘畫出進化後世界工廠的新面貌,過去世界工廠坐落中國沿海的局面將要改變,未來的世界工廠將會從重慶這顆西部心臟出發, 把中國西部進化成新一代的世界工廠,鞏固中國在全球的世界工廠地位。 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第一炮,是台廠西移的一個典範,未來將會有第二個、第三個重慶在中國大西部浮上台面。在台廠第三次的遷移潮裡,即使它是發生在距離台灣 一千九百公里外的事,卻與每個台灣人都息息相關,它不只是一個產業供應鏈的移動,也是成千上萬台幹職場的移動,更是關係到台灣龐大投資人獲利的移動。 別以為這只是中國趨勢的變動,只要你生活在台灣的一天,都難在這場遷移潮中置身事外。在富士康奠定沿海製造高勞動成本的趨勢後,這波浪潮襲向所有台廠,未 來幾年你將會看到更多廠商西移的動作,這也是鴻海在西永微電園廠房投產的同一天,郭台銘帶來了數十家的廠商與西永微電園管委會簽約,因為這是一個牽一髮而 動全身的遷移潮,也將是未來台灣科技業最受矚目的中國布局策略。 ︽直擊大西部︾ 沿海工資全面調漲後,加速台廠向中國大西部移動,以重慶為核心,打造全球最大NB組裝地。 揚州˙璨圓、佰鴻、真明麗 常熟˙廣達 上海˙廣達、英業達、台積電、台達電 昆山˙仁寶、新世紀 吳江˙台達電、群光 蘇州˙可成、閎暉、和艦 深圳˙富士康、美律、閎暉、台達電、群光、亞光 廣州˙建興電 北移 天津˙富士康 常州˙光寶科、晶電 ◎光寶宋恭源 投資金額︰1.2億美元 員工人數︰4500人 西進 湖南梆州˙台達電 ◎台達電鄭崇華 梆州新廠已簽約,預計將東莞部分產線遷出,周邊廠商也將一同遷移。 重慶˙富士康、廣達、英業達、茂德 ◎鴻海郭台銘 投資金額︰10億美元 員工人數︰10萬人 ◎廣達林百里 投資金額︰10億美元 員工人數︰10萬人 ◎英業達葉國一 投資金額︰8億美元 員工人數︰4.5萬人 廣西˙建興電 投資金額︰9600萬美元 員工人數︰1000多人 雲南˙亞光 沿海城市工資調漲潮來勢洶洶! 地區 2008年最低工資 2010年最低工資 上海 960 1120 深圳 960 1100 浙江 960 1100 廣東 860 1030 北京 800 960 福建 750 900 湖北 700 900 山西 720 850 重慶 680 680 四川 650 650 整理:葉揚甲 單位:人民幣 |
| ||||||
到中鋼不到五個月的鄒若齊,升官的速度猶如坐電梯般的快速,從總經理一下子晉升成為董事長。他究竟有何能耐,讓前董事長張家祝力排眾議,破格錄用他擔任總 經理外,又立即在四個多月後交棒?在在引人好奇。 撰文‧吳美慧 在六月二十三日舉行股東會的中鋼,當日最令人錯愕的爆點,是董事長張家祝在股東會後立即宣布辭職,職位改由總經理鄒若齊接任,總經理遺缺則由現任中龍鋼鐵 董事長歐朝華擔任,並將在近期內宣布中龍鋼鐵董事長由總經理邢坤貴晉升。 這項令人錯愕的人事安排,早在今年二月鄒若齊回任中鋼總經理前就開始布局,積極運作則是最近兩個月的事。為了讓鄒若齊能順利接班,從公文的撰寫,到與主管 機關經濟部、行政院的溝通,張家祝都親自操作,不假外人之手,可說保密到家,就是要確定董事長這個棒子,能親自交到鄒若齊手上。中鋼七十九萬名股東都想知 道,為何中鋼非鄒若齊當家不可? 打破董事長空降慣例 過去,中鋼的總經理或董事長都由內部晉升,十年前政黨輪替後打破傳統,董事長一職改為空降,林文淵、郭炎土、江耀宗等都在這種情況下,出任中鋼董事長。政 黨再度輪替後,國民黨循例把曾在交通部擔任次長的張家祝,空降到中鋼。 董事長由「空降」部隊擔任,外行人領導內行,中鋼內部已經習以為常。 張家祝到中鋼後再度打破總經理由內部晉升的傳統,在前總經理陳源成退休後,力排眾議破格找回曾在中鋼服務二十年的鄒若齊當總經理。 這麼一來,原本排隊等著要當總經理的人失望透了,如副總級的杜金陵、陳玉松、高東昇等人,這些列名在「準」總經理名單中的人,或許曾經積極表態或是運作的 心血白費了。而工會的積極抗議出乎張家祝的預期,也種下他提前交棒的遠因。歷經這場震撼教育,張家祝清楚未來接班人選的運作要更謹慎,稍有閃失將會為自己 引來無謂的麻煩。 根據張家祝的規畫,他希望鄒若齊熟悉總經理的工作後,在明年的股東會時正式交棒給他。 而觸動張家祝提前交接,除了他希望挪出位置讓資深的員工,在退休前還有晉升的空間外。側面了解,五都選舉地方與中央積極角力,甚至傳出,有人以中鋼董事長 職位作為交換條件。所以四、五月分間曾出現張家祝位子不保的說法,並傳言他可能會出任華航等國營事業單位董事長。這些訊息讓張家祝陷入長考,認為既然當了 中鋼的董事長,就要為公司未來的發展著想。 一路從公部門走來及學者出身的張家祝,這段時間他觀察到,過去中鋼董事長更換速度過於頻繁,延緩公司發展,在全球鋼鐵業快速變化中,若沒有熟悉鋼鐵產業的 人來當操盤手,中鋼營運上如競爭力、上下游關係等問題,很快就會浮現。他決定從自己做起,趁自己還有能力時,讓中鋼找回自己,回到過去中鋼人經營中鋼的模 式,不再成為選舉下的犧牲品。 他看到過去擁有良好企業文化的中鋼,因為政黨輪替和主管更替過於頻繁,造成人心浮動,一些同事把晉升當作第一要務,忽略了工作的本質。暌違八年重回中鋼的 鄒若齊,會有更深切的感受。所以,找回失去的中鋼精神,成了張家祝和鄒若齊兩人間的默契。 最明顯的例子,過去中鋼主管為避嫌,堅守不讓子女進入集團內工作的不成文默契,自從林文淵引薦朋友的子女到關係企業中貿國際任職後,中鋼高階主管有樣學 樣,陸續把子女送到集團企業內工作。表面上,這些子女都經過考試,不論這些高官的子女是否優秀,對注重輩分的中鋼來說,這種行為已經在管理上形成障礙。需 要強而有力的人把關,公司才不致淪為「家族企業」。 建構鐵三角經營團隊 此外,員工收受客戶好處或是回扣的傳言不斷,對公司形象造成負面印象,這是張家祝或鄒若齊難以接受的事。基本上,張和鄒兩人在道德與自我要求上的頻率接 近,所以從邀請鄒若齊回任的四個多月以來,張家祝直說慶幸自己做了正確的決定,為中鋼找到好的接班人。他私下曾說「中鋼絕對需要鄒若齊」,他是可以導正中 鋼企業文化,開拓中鋼發展方向與視野的唯一人選。 一般預料,鄒在中鋼、台灣應用材料以及華新集團任職的資歷、一介不取的良好操守,以及肯承擔與付出,應是他勝出的三大關鍵因素。 除了董事長快速接班外,總經理也不循由執行副總升任模式,改徵調中龍董事長歐朝華擔任。希望在鄒若齊擅長業務,歐朝華專長於生產,搭配執行副總鍾樂民長於 財務,在三足鼎立局面下,建構出中鋼新的鐵三角經營團隊。 從中鋼董監事改選及選擇的獨立董事名單中,看出張家祝交棒給鄒的理由。獨立董事中的李伸一曾任監察委員,對道德要求很高;張祖恩曾任環保署署長,希望借重 他的經驗來發展節能環保事業;中山大學教授梁定澎在決策支援與管理上有獨到的見解,他們都將是「重整」中鋼的最佳顧問團。 思考敏捷的鄒若齊,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已為中鋼訂下「立足台灣、放眼亞洲」目標,及「三年走出去、五年有收成」的規畫藍圖。接下來,中鋼將往特殊鋼、合金 鋼或是鈦鋼等領域邁進,並將全力衝刺節能環保區塊,鎖定讓集團奮起的契機產業。 鄒若齊 出生: 1952年 現職: 中鋼董事長 學歷: 美國紐約羅徹斯特大學材料科學博士經歷: 華新特殊鋼總經理 中鋼總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