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如若不信,問來作甚?──地產巨頭的黎明式金句(2010/04/10)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2194

看好看淡本只是一種立場,任何觀點只要提出具說服力的證據便有價值;唯把理據建立在名人語錄,甚而作出有傾向性的選擇及引導,其參考性便打了折扣。就以股市而論,無論大行報告、國際級炒家,或所謂前任或現任投資銀行家(i-banker)的言論,筆者均是水過鴨背。觀點與事實總有分別,甚而身份也決定立場,比如金融業人仕及理財顧問,絕大多數情況下均不贊成置業;同樣道理,問地產代理甚至發展商對樓市的意見,又怎能不作分析而無條件接受?

最近有心人統計由1998年至今長實主席李嘉誠先生對樓市的言論,除了最近一次外全部均是看好,最神來之筆的一次是去年3月當中原指數只有60點時,明言有閒錢可以入市,而中原指數200811月最低點是56.71,只有5%的誤差。可是20089月時長實賣了兩個地盤給美資基金,當時市場視之為睇淡訊號。人家是以買地賣樓為業,實乃正常操作,既然買地不能視為睇好,賣樓花不論逐個賣,還是整個地盤地賣,又有何微言大義?最穩陣的看法是:長實尚未放棄地產本業,死未?

以筆者觀之,嘉誠先生今年的言論可視為不想再預測短期樓市方向,這與去年兆基先生自拆股神招牌效果一樣。結果就像娛樂記者訪問黎明先生:句句都係金句,就係唔知邊句打邊句。然而去除水份之後,筆者看到這位李先生指出三個值得留意的事實:

l          地價趨穩定

l          建築費正在上升

l          利率低企,通脹重來

這三項正是發展商三大成本要素:土地、建築硬件、資金。

新鴻基地產在Yoho Midtown開售前,第三期補地價已完成,住宅樓面每呎$2,700,商場樓面每呎$5,000。有專業人仕計算樓面總成本是$4,000,賣$6,000,邊際利潤高達50%云云。所謂隔行如隔山,邊際利潤率(Gross Profit Ratio)的算式是(總銷售額-總成本)/總銷售額,套入算式則是:($6,000-$4,000)/$6,000=33.3%。這種獲利率遠比九十年代時為低,以建築期3年計,平均每年才獲利10%多一點;如果真要獲利50%,樓價要高達$8,000!所以發展商千方百計限制地價上升速度,信和投得白石角時要多謝行家高抬貴手,長實新地等有一定土儲的發展商,亦不敢高價爭取九龍站地盤。

建築成本的增加,可從公共工程超支而知,無論高鐵或郵輪碼頭,實際建築成本均遠比當初預算為高,別的不說,單是鐵礦石價格年年大幅上升,誰人會平賣鋼筋?而發展商競相提高硬件的檔次,亦是有目共睹,新盤必豪,所以發展商買地亦傾向非豪不投。想買平價新盤?除非遊戲規則改變。而新盤以高溢價出售,亦帶動同區二手樓價。有力上車又要等的人,不知他們想等甚麼?

市面上多人發表擔心利率回升引致樓價下跌,筆者老早就破解了利率與樓價並無顯著關係(見本欄《無關係又要話係有關係》),利率對樓市更是雙刃劍──目前的低息環境既降低了供樓款項,同時亦令發展商持有土地成本下降;即使他日各國真的因為退市而加息,正好表示經濟正式踏入復甦之路,而以往亦出現過利息與樓價同步升跌。

主宰樓市轉向要視乎兩點:樓價估值是否過高?有沒有突發的政經事件改變群眾心理預期?總括而言,目前樓市估值仍在合理範圍,發展商的成本仍在可控制範圍,暫時看不到重大政經事件的跡象。看不到就是看不到,如果在事件沒有端倪時硬要堆砌觀點,只是妄顧事實的估計,碰上了亦與眼光無關。

如真的認為李首富的言論值得重視,答案早在去年已有了:「三年後樓價必升。」樓市睇到2012年,與市場上某些觀點不謀而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31

不信價值投資法與不懂價值投資法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2495


巴黎:

據聞 一旦進入價值投資法的投資人,沒有一個會回頭使用其它的投資法,曹生是例外嗎?如果看完他這篇文的朋友,會覺得他很有道理,不過以巴黎所知,曹生根本連自 已也不知真正的價值投資法是什麼,巴黎會再在尾部份解釋。







曹仁超:唔再信價值投資法(嗚謝:楓葉資料室Blog)

 


發表日期:2008-9-10


 

 


 
畢非德(巴菲特)過去成功嘅 方法係買入平股等候佢地成長嘅理論已全面受到質疑!因為依家電腦咁普及,資訊咁平(接近免 費),價值投資者仲有乜真知灼見?相信買入後持有嘅策略者去年10月至今損失慘重。


 

信趨勢好過

過去十個月係價值投資法嘅重災區,好似Davis Advisors去年購入Ambac,後者至 今回落95%;Legg Mason Value Fund揀咗K B Home及Centex, 今年3月雖已止蝕,仍要蝕2.15億美元,呢個基金今年下跌28%;Third Avenue Value Fund因揀咗MBIA,令基金跌價16%。仲有美林、花旗、房利美及房貸美等。只要買入任何一隻,損失都會 好大。

本港基金揀錯股而招至損失嘅亦有好多。我老曹1974年經歷和記一役後,對價值投資法早已冇晒信心。當 年我老曹將和記年報睇完又睇,先決定由每股7元開始買D,一直至2元,一共買咗十萬股,用晒手上嗰50萬 元資金;最後和記股價跌落1元。1975年呢間公司宣布,有一間叫Alltrack嘅公司喺印尼經營出租Caterpillar建築用機械業務蝕咗3000萬 美元,要滙豐注資1.5億港元挽救。印尼Alltrack公司係和記旗下三百多間子公司之一,呢間公司資產負債表亦 冇喺年報刊出!叫一般投資者事前點知一間小小嘅子公司竟可整死成個和記集團。從今以後我老曹再唔信上市公司年報,改為相信趨勢。因為一粒老鼠屎可將一煲靚 湯完全毀掉;喺未出事前,有邊個會留意呢粒老鼠屎?價值投資法實在有太多漏洞,點去叫人信?過去十個月係價值投資法信徒嘅大災難(中外都係咁)。

 

成為「策略投資者」

1997年起我老曹已放棄價值投資法(Value Investing),理由係咁多大行研究,自己仲有乜真知灼見?因此唔再相 信Buy and hold策略。其後漸漸相信動力投資法(Momentum Investing),背後理念係相對強勢(Relative Strength)便擇肥而食。當金價跑贏股市、當資 源股跑贏大市時,只買強勢項目(外國叫牛眼投資法)。2006年6月起內地A股轉弱為強,便投資紅籌、國企;2007年10月內地A股轉強為弱,便放棄紅籌、國企。賺快錢唔賺慢錢,賺大錢唔賺小錢(Fast and big, not slow and small),賺錢速度太慢及太小,寧可唔賺。賺快 錢及賺大錢嘅力量來自知識與分析,when to buy, what to buy, How much to risk, when to sell.(何時買入、買什麼、風險多大、何時沽出。)如今我老曹已成 為「策略投資者」。

巴黎一直看不起不問蒼生問鬼神的這類反智行為,踫巧曹生卻常常吹噓"寧願信勢唔要智慧",我就無可避免會大力說其方法愚蠢。

不要誤會巴黎不相信天外有天,我只 是說「不知生、那知死」,投資人應先學懂最起碼的基本事情,然後才想其它的事情。而99.9%的價值投資人最後發覺,只是一個最基本價值研究的工作,也窮 其一生的精力,但也足令到他致大富了,至於鬼神的方法(不問理由的圖表、趨勢),就把它升上神台,「敬而遠之」吧!

Graham在投資與投機篇有說:「投資是一個操作,只是單一隻的股票買賣,不是投資。投資是要確保運氣不在時,其組合仍然能跑勝其 它人,所以透過分散的方法是非常重要,就如玩輪盆,即使只有36個數字,透過價值投資法,你能夠令莊家1賠38而非1賠34,取得長期優勢,但你只孤注一 擇,你的優勢將盪然無存。」

因 此,可以肯定說,曹生沒有看過原裝Graham的書,或者沒有讀透,或者是失憶了,就硬充說曾經是價值投資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27

秘訣是不信自己 蔡東豪

2011-10-27  NM

很久未試過看一篇文章看得如此興奮,大聲笑了出來,這篇文章刊登在八月十七日的《紐約時報》,標題是《Do You Suffer From Decision Fatigue?》,這篇文章確認了許多我的做事和生活方式。過去我這樣做是因為我覺得這一套對我有用,我不知道這樣做是否最正確,也不敢向人家推銷,總 之覺得對我有用。這篇文章引經據典,採用科學引證,原來我的一套是有科學根據,從今而後,我挺起胸膛繼續我的做事和生活方式。


文 章開首問讀者一個問題。處境是三個在以色列監獄服刑的囚犯,他們已服了三分之二的刑期,三個人同一日獲Parole Board(假釋委員會)接見:第一位早上八時五十分接見,是犯了詐騙的阿拉伯裔以色列人,正服三十個月刑期;第二位下午三時十分接見,是犯了傷人的猶太 裔以色列人,正服十六個月刑期;第三位是下午四時二十五分接見,是犯了詐騙的阿拉伯裔以色列人,正服三十個月刑期。其中一人獲提早假釋,猜猜是哪一位? 這項研究根據超過一千宗個案的結果,Parole Board給了約三分之一申請提早假釋,而獲得假釋的條件跟囚犯的種族、罪行和刑期無關,亦不關乎囚犯見Parole Board時候的談吐,不關乎罪行的嚴重性,不關乎餘下刑期的長短,只關乎時間,是指什麼時間獲接見。早上見Parole Board有七成機會獲提早釋放,下午見Parole Board只有一成。以上問題的答案是第一位。 以上不是IQ題,全關於人性,因為人會疲倦。Parole Board成員要作出決定,他們由朝到晚在作決定,每一個決定都可能影響一個人的人生,他們不敢掉以輕心,但他們會疲倦,人疲倦的時候很可能會做出錯誤判 斷。CEO作出災難性決定,可能是開了一天會,在深夜時候作出。 一個幾叻、幾冷靜、幾英明、幾有經驗的決策者,都受到同一個影響,就是決策者的意志是有限的。意志有限的意思是用得多會用完,意志是一種客觀的人體狀態, 意志疲倦跟身體疲倦最大的分別,是身體疲倦有很多明顯徵狀,當事人會知道自己身體疲倦,但意志疲倦沒有明顯徵狀,當事人未必知道,或不肯承認,特別是當事 人被人家視為鐵漢,更加以為自己擁有用不完的意志。 決策者的意志將近用完,他會發現作出每一個決定都變得非常沉重,這時候他會找捷徑,通常會出現兩種情況:第一、決策者變得隨便,信自己的感覺多於實質情 況,不大考慮後果。第二、決策者選擇不作決定,這做法表面上最穩陣,因為維持現狀,便不用多想。我們有太多鼓勵維持現狀的金句,例如「一動不如一靜」, 「If it ain't broke, don't fix it」等。


不作決定通常是較容易的決定,因為現狀 差極都是現狀,從以色列囚犯例子可見,Parole Board選擇不作決定,囚犯繼續服刑,消除囚犯假釋後再犯事的可能性,表面上是最穩妥的決定。再者,不作決定其實等於保存Option暫時不用,日後在 最佳時機才用。很多人害怕失去Option,比失去自由更可怕。 決定是一項高難度動作,在動物世界,沒有太多決定的需要,獅子食斑馬,不用妥協,不用考慮Option。我們要接受的,是作決定需要意志,而意志會隨着體 力用完。英明決策者不是體力過人,不是擁有比別人更多更強的意志力,而是他們知道自己的極限,因此處處想辦法保留意志力,不讓自己出現在一個不利自己的處 境,例如須在深夜作出一個對公司有深遠影響的決定。 我四點起身,代表我早睡,謝絕夜生活,生活重心偏向早。避無可避,一定要出席重要晚宴,我會瞓晏覺,養足精神。我儘量避免連續開幾個會,一定不會安排六點 鐘開會。我的人生哲學是不停提醒自己不要信「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我信達爾文,我不信自己是強人,我有極限,我的極限不比人高,我戰勝他人的方法,是保 留體力,不信自己,不挑戰極限。 這篇文章還確認了一個我的小習慣。提升意志力只有一個方法:糖分。有小朋友的家長清楚糖分的力量。我的公事包常備一兩包M&M朱古力,是啡色包 裝,黃色包裝的花生黐牙。

蔡東豪Tony 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90

不信父母信政府的年輕人


2012-7-19  NM




跟辦公室的暑期見習講到香港的教育制度,這位放洋到英國唸經濟學的年輕人說:「到了外國,才覺得香港的教育太過單一,壓力又大。」

我問:「為什麼?」

年輕人說:「是家長的問題吧。家長都要子女成才,要我們變成一式一樣的尖子。」

我 又問:「噢?是嗎?難道香港的教育制度,是家長設計的?如果家長可以選擇,我想他們也不會喜歡這樣的教育制度。Home Schooling,你可有聽過?Home Schooling不是真的叫孩子呆在家中由父母去教授。在外國,Home Schooling代表了由家長去設計課程,找專人去教,然後評核教育的成效。」

年輕人一臉不屑地說:「Home Schooling?聽過。不過我不相信家長有智慧去為子女選擇。我的父母,不贊成我自己選擇的學科,要我跟他們的意願。由父母去為子女選擇,我寧願認真去改革香港,令教育制度更多元化一點,」

我:「好。你想多元化,換言之就是認為單一的標準不好。那倒不如將一個標準,改成有十個標準。這樣夠多元化了,對不對?你覺得結果會怎樣?」

年 輕人:「那香港的學生便會由追逐一個標準,變成追十個。」我:「教改的問題,現在你明白了嗎?」年輕人:「明白。不過,為什麼我們不可以放棄標準?」我: 「官僚是什麼,你知道嗎?只要是官僚,就要有標準去肯定自己的存在。標準,就是要所有人,做同樣的事,有同樣的結果。當教育官僚化,結果自然是要製造出一 式一樣的尖子。成不了尖子,就是教育制度的犧牲品。再者,官僚面對他們一手製造出來的次貨,解決辦法就是送回同一間工廠修理,直到產品符合標準。對不起, 我不想用這個比喻來講教育,但官僚的本質,你一定要明白。」年輕人:「教育要去官僚化,就代表一定要減少政府干預?」我:「那你又知道政府是什麼嗎?」年 輕人:「讀書學的,政府是制定法規,執行法規。」我:「很好。如果我說政府的本質是權力,你不會反對吧?那什麼是權力?」

年 輕人:「權力嘛,應該是一種能力,能令別人服從,不由自主地去做一些本來未必會做的事。」我:「有權力,沒有制度,叫做人治。官僚的規矩,是用來限制權 力,本是好事。政府介入教育,善意想法,就是覺得沒有政府介入,家長就不會為子女提供教育。強制就學,有個很好聽的包裝,叫免費教育。不過,如果有家長 說,想子女在制度以外接受教育,幾乎是沒有可能過得了官僚那一關。除非,你是行政會議成員陳智思,可以自己搞一間只有兩個學生的學校,否則,家長只有將子 女交到教育官僚的手上。」最終,總要有人去決定資源的分配吧。佛利民提出用學券去減少官僚,我就比較傾向Home Schooling,兩者沒有牴觸。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年輕人可以放洋留學,還是靠父母,不過,他信的,竟然是政府,真諷刺。洗腦?老早就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81

《植物大戰殭屍2》已經過氣!不信就看這四點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768.html

《植物大戰殭屍》是一個經典的遊戲系列,但這個系列的遊戲現如今已經不是罪熱門的遊戲了。本文將從4個主要方面闡述為什麼《植物大戰殭屍2》(以下簡稱PvZ2)在歐美市場永遠不可能挺近暢銷排行榜前10。

1.不合時宜的遊戲背景

人們總習慣在舒適的家庭環境中玩移動遊戲,因為在家裡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和少量的突發事件和意料之外的干擾因素。人們除了喜歡在家裡玩遊戲以外,還傾向於在上下班乘坐交通工具途中,工作閒暇或者獨自在浴室時玩耍(統計來源於TechCrunch)。因此不同的環境下玩耍時間長度以及對遊戲集中時間需求將被看做是一個關鍵影響指標。

作為一個開發者你有兩個選擇。你可以選擇滿足玩家一整天閒暇時間時的娛樂,來設計你的遊戲,這樣就可以滿足玩家在玩遊戲時所處的環境因素。或者你也可以直接忽略掉環境因素,只需要玩家在他們回到家或者進入浴室時會打開遊戲就可以了,但是這是以玩家在白天閒暇時間不會玩其他遊戲作為前提的選擇。

 

 

從上面的圖片我們可以看出,每個關卡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並需要100%集中精力,這種快速遊戲模式的確不適合在大量干擾環境下進行。

玩家玩耍背景的忽略,是PvZ2的一個重要問題。首先要通一關的時間需要4分鐘左右,如果跟其他手機遊戲相比,是非常長的。在一些休閒遊戲中,一輪遊戲僅需1分鐘就會失去一次生命值。其次,PvZ2需要絕對的集中精力,包括手指的滑動的速度和頻率。一不留神你就會錯失一個太陽。這對於在上班途中有著大量的干擾環境下,絕對不是一款合適的休閒遊戲。

不要誤會我的初衷,我並不主張一款遊戲必須在所有環境下都能易於玩耍。許多遊戲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會創造不同的遊戲模式。例如在《Clash of Clans》(部落戰爭)中,攻擊敵方部落需要絕對的集中,但是在收集能源建築,訓練部隊,以及與部落閒聊時能夠在旅途過程中輕鬆完成。

2.缺乏社交因素

與真人一起玩耍遊戲,對於一款遊戲的留存和貨幣化模式具有巨大推動作用。想像一下,如果《Hay Day》(卡通農場)這款遊戲設計中,玩家之間不能互相交易遊戲物品;如果《Candy Crush Saga》(糖果粉碎傳奇)中沒有進程地圖,來顯示他們的朋友現在所處的關卡和進程。儘管PvZ2中有Facebook分享鏈接和進程地圖,但是整款遊戲沒有任何社交因素。

PvZ2鼓勵玩家從Facebook賬戶登陸進遊戲,同時也會在地圖上顯示玩家的遊戲進程,但是地圖上的遊戲進程並沒有同時顯示好友進程,也沒有提供任何的排行榜。這點讓人非常失望。

遊戲貨幣化是通過競爭推進形成的。沒有好友遊戲進程和排行榜這兩個關鍵因素,將直接影響PvZ2的遊戲貨幣化模式發展。

3.害怕玩家受挫

免費模擬人生系列遊戲非常容易吸引玩家,這種遊戲都有一個共同點,遊戲內提供不斷的獎勵帶給玩家在現實中難以找到的成就感。例如《FarmVille》(類似國內的開心農場),《Sims Social》(模擬人生社交版),Hay Day都是模擬人生系列遊戲的模範標誌遊戲。這些遊戲能夠快速吸引新玩家的興趣,並有不失去玩家的絕招。總而言之,這類遊戲並不需要涉及太多的遊戲技能,玩家的成功和晉級完全是時間的堆積或者消耗付費道具來加速遊戲進程。

就某種程度而言,模擬人生系列遊戲的形式是很有用的,但我們還是需要考慮遊戲的類型。比如,免費的益智類或者大型遊戲就得另當別論了。眾所周知,當我們玩《Candy Crush Saga》,《Jelly Splash》(果凍爆破)或者《Angry Birds》(憤怒的小鳥)時,遊戲失敗只會更加激起我們過關斬將的決心。而辛苦過關後總會帶給我們別樣的成就感。

然而PvZ2卻簡單得讓人覺得可笑。不需要過多努力就能通關,讓遊戲非常的無聊,毫無挑戰性。(遊戲茶館註:美版PvZ2通關只需30個小時,中版需110個小時)。就我所瞭解的,放棄玩耍PvZ2的主要原因之一則是缺乏挑戰。而對於被Candy Crush Saga一個關卡難倒一週的情況下,卻少有人望而退卻停止通關。

缺乏難度指數不僅會降低遊戲留存而且會降低IAP(應用內支付)收入,何況PvZ2還提供IAP遊戲道具來加速遊戲進度,這樣玩家就能更快更容易的通關。然而這樣的加速道具是在遊戲難度過高的情況下,人們才會購買,而這樣一款簡單的遊戲,又有多少玩家願意掏腰包呢?

4.沒有核心循環模式

免費遊戲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則是核心循環模式。從技術角度而言,核心循環模式是對一款遊戲的重塑。就免費遊戲而言,有限的遊戲回合設計對核心循環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核心循環並不需要設計太複雜。例如,《Candy Crush Saga》中,只有玩家生命指數這一項遊戲運作核心循環模式。在《CCS》這款遊戲中,當玩家用盡自己的生命指數值後,會造成暫時性的遊戲終止,那麼玩家就有三個選擇,要麼固定時間等待生命值回滿,要麼向Facebook好友發送及時求助贈送生命值,或者花錢充滿生命值。《CCS》的核心循環模式非常的簡單也非常有效。

 

 

另外在《Hay Day》遊戲中,有著更加複雜的核心循環模式。在遊戲中,你需要種植農作物,在農作物成熟後,你需要進行收割,並用他們來創造另外的資源,需要創造多少根據玩家自己的意願。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每次農作物生長結束後,玩家可以選擇通過P2P市場或者NPC角色銷售自己的商品。

 

 

從核心循環角度來看,《Hay Day》遊戲裡把時間間接轉化成了遊戲內貨幣。一個高效率的玩家實際上願意不斷地玩遊戲以及賣基礎裝備來賺取更多的利益,而不是花過多時間來生產商品。儘管從玩家的角度,他們認為花時間製成南瓜派,再以100個金幣賣掉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但是實際上,他們可以節約時間,只需要賣掉10個小麥徽章就可以獲得15個金幣。

結論:PvZ2徹頭徹尾就是一款免費遊戲

即使PvZ提供應用內付費,但是沒有遊戲回合限制機制,沒有核心循環創造的應用內支付是毫無意義的,因為遊戲缺乏玩家之間協作和競爭的社交機制。對開發者而言,從付費到免費遊戲的轉型是非常艱難的,開發者內部也存在大量的意見衝突。但是我認為,玩家不喜歡免費遊戲。如果玩家不喜歡這種模式,那麼熱門排行榜還有什麼希望而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112

圍棋131215不信青春喚不回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12/15/%E5%9C%8D%E6%A3%8B131215%E4%B8%8D%E4%BF%A1%E9%9D%92%E6%98%A5%E5%96%9A%E4%B8%8D%E5%9B%9E/

圍棋131215
不信青春喚不回
黑白子執筆

這是一場五百萬人民幣對零的勝負, 這也是近代職業圍棋史上最大的一場賭局。***
中韓兩大高手,古力 對 李世乭的「十番決戰」, 即將在2014年1月展開,每月一局,賽場遍及中韓兩國十個城市。
同為1983年生的古李,正式交手三十六盤,古力以十七勝十八負一無勝負些微落後,雙霸天堪稱棋逢敵手。 這次十局賽,當任何一方率先贏得六局,賽事立刻結束。勝方可獨得五百萬,敗方不獲分文。假若戰成五比五,則平分獎金。
香港有幸作為第九局的比賽城市,有機會躬逢其盛。

當年的「飛禽島少年」李世乭,是在廿一世紀初接過「四大天王」的棒,成為韓國新一代的定海神針。 自2002年至2012年十一年間,李世乭合共獲得過十四項世界冠軍,成就僅次於「石佛」李昌鎬的十七項。
古力出道初期,在世界賽表現不濟,經常首圈出局,因而被中國棋迷戲謔為「古一輪」。 直到2005年的LG盃世界棋王戰,雄霸國內棋壇多時的古力,終於蛻變為橫刀立馬、力抗韓流的「古大將軍」,更創下七晉決賽全勝的驚人紀錄。 世界棋壇的格局,亦由過往十多年韓國獨領風騷,漸漸轉變為中韓爭霸。

曾幾何時,每當古力遇上李世乭,就代表著一次又一次捨生忘死的大血鬥。 亦確實只有他倆,才配得上「十番棋」的舞台。 只可惜這一場絢麗璀璨的紫禁之巔決戰,遲來三年,錯過了雙雄的黃金歲月。「少年子弟江湖老,紅粉佳人兩鬢斑。」 這五百萬人民幣的大手筆,恐怕遠遠不足以彌補一個世代終將永遠離我們而去所帶來的感傷。
兩位而立之年,已為人父的盤上劍客,儘管功力未減,但在九零後殺手橫行的今天,過往「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快劍,已經奈何不了眼前黑壓壓一大群出手更快更狠的小字輩了。
明年的「十番決戰」,行將褪色為兩位現役世界亞軍的遺材之爭。

七月初,第一屆「夢百合杯」世界賽三十二強對戰前一晚, 李世乭打趣地問古力,他明天的對手 羋昱廷水平如何。 當時古力尷尬答道:「我對他三連敗。」差點就把正在舉杯的李世乭嗆到。 果不其然,「二飯一米」中的「小米」羋昱廷,翌日讓李世乭爽快地打道回府。 而這位九五後的超級撒亞人,亦順利打入決賽與「古哥」角勝。
五局決賽第一局,古力以半目之微逆轉,大有谷底反彈之勢。 奈何歲月真的不饒人了,羋昱廷隨即反先二比一。 面臨背水之陣的古力,第四局展現了勝負師的強大面貌,就在各方面都期待決勝局來臨之際,一步「大勺子」令棋局戛然而終,「小米」繼范廷鈺之後,成為中國第二位九五後世界冠軍。

羋昱廷擊退李世乭後曾坦言,對手似乎不在巔峰狀態,計算力有所下降,「畢竟李世乭也不是不可戰勝的了。」 不過,當十七歲的羋昱廷登上冠軍寶座,他只是一直重複自己的運氣太好,「一切猶如在夢中」。 是勝利令人變得成熟?還是成熟了,所以才獲得勝利呢?

驚悉古力慘敗,李世乭稱:「感到非常難過。」相知相爭了十多年的絕代雙驕,沒有人比李世乭更清楚即將要發生的是甚麼一回事— 「乾坤無地卓孤笻」。 天地雖廣,卻再無任我揚鞭馳騁的尺寸之地,又到了一代新人換舊人的時分了。
五日後,李世乭在第十八屆「三星車險杯」決賽,零比二不敵二十歲的唐韋星。

紅潮全面遏制韓流,六項賽事,誕生了六位新科世界冠軍,年齡最大的 陳耀燁二十三歲,最小的范廷鈺年僅十六。
韓國第一位世界冠軍 曹薰鉉,多年前曾經滿感慨的指出,他看不懂年輕人(指古李等八十後)下的棋。 那些著手,都是過去被認為無理、是行不通的棋。但他們不單在下,而且取得成功,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局面。
自從這種完全建基於計算之上的「暴力圍棋」席捲天下***,往昔講究棋形優美,運子合理的日本「本格派」圍棋,在本來鼎立的形勢中,迅速淪為看客。 中國則憑藉人口優勢,十年教養,培訓出讓世界瞠乎後矣的「少年軍團」,並在今年破繭而出。 未來五至十年,甚或更長的歲月,世界要動搖中國軍團的霸業,恐怕是難矣哉。 這一波紅潮最可怕之處,是他毋須仗仰一兩名天才壓住陣腳。 六項賽事,六位冠軍,半年前憂慮中國圍棋=中國乒乓球,變成一個再沒有「天下第一」的世界已經來臨。

在圍棋的歷史長河中,古力與李世乭這種旗鼓相當,一時瑜亮的好敵手,恐怕要很久很久以後才會重現人間。 因為由現在開始,具備世界冠軍實力的少年數以十計,問題只在於,誰有能力奪取第二、第三次冠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89

蔡東豪又寫錯野: 信達的「信」字就是不信他

筆者今天翻閱他寫的一篇關於信達的文章《信達的「信」字》,有以下的一句:

「1990年,內地政府成立四間不良資產管理公司,信達是其中一間,業務是接收和處理來自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

根據招股書的「歷史及公司架構」一段資料,卻有以下的一段:
「經國務院批准,本公司的前身信達公司於1999年4月19日在北京設立,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00億元,由財政部獨家出資。」

另外翻閱百度百科的資產管理公司條目,都有以下的說明:
「我國有4家資產管理公司,即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分別接收從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剝離出來的不良資產。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於1999年4月成立,其他三家於1999年10月分別成立。

很顯然他就把1999年誤寫成1990年,我不希望是他無知寫錯,希望相信是排版的問題,偉大的CEO,請你醒醒吧,你寫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用上市公司小股東財富寫成的,請你停止寫作,專心工作吧,不要再找些題材浪費股東的時間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263

信不信由你——CEO長得帥=股價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319

有一個方法可以輕易拉升上市公司股價,那就是找一個長得漂亮的CEO。 說這句話可不是開玩笑。外貌漂亮CEO的薪資比一般CEO要高這個現象已經不是新鮮事兒了。 最近發布的一篇新報告表明,長得帥的CEO也通常伴隨著股票收益率上升、並購交易中受益更大的現象。 這篇報告《美是財富:CEO相貌和股價》是由威斯康森大學經濟學家Joseph Halford 和Scott Hsu編寫。他們在這篇報告中考察了曾擔任過標普500指數中各大公司CEO職位的677位高管,以及他們擔任CEO期間的股價表現,時間段是從2000年到2012年。 這篇報告為我們呈現了以下四個結論: 1 外貌漂亮的CEO薪資較高,他們的薪資存在著一個“漂亮溢價”。這個結論同之前許多研究的結果都相同。外貌漂亮CEO的薪金通常比一般CEO或者魅力欠佳CEO要高出一截兒。這個薪資差異就是“漂亮溢價”。 2 外貌漂亮CEO上任伊始,股價上漲。CEO剛上任時,他相貌美醜程度與股價漲跌成正比,並且相關性很大。投資者可能認為,上市公司CEO越好看,價值就越高。 3 外貌漂亮CEO可以使公司從並購交易中獲益更大。這和我們通常的看法相同:越有魅力的CEO越是談判高手。在並購交易中,他們通常可以撈到更大好處,等並購公開發布之後,公司股價上漲。 4 外貌漂亮CEO一上電視,股價就漲。外貌好看的CEO有助於提升公司形象。他們出現在電視上時,股價一般會出現一定的漲幅。這或許就是“有效市場”在作祟吧! 這兩位經濟學家最後在報告末尾寫道: 研究發現,CEO相貌影響著公司股票價值,因而“漂亮CEO”拿的工資高也就見怪不怪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145

2014,信或不信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b6p.html

你若信

信左邊枕你手臂的人

你不會沈淪

 

你若不信

縱然神仙卷起風雲

你仍舊無心

 

夏日里玫瑰花吟

冬日里夕陽將盡

爐火上煮著希望

茶杯里照見不信

你還能怎樣

世界不為你而分

 

天堂里天使聲聞

地獄里魔鬼奏訊

看見的終會看見

相信的已經相信

 

且告別了

2014

這一生再不見你的靈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657

你常用的表情符號能做密碼?不管你信不信,已經有人這麽幹了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707/150152.html

黑馬說:忘記密碼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而如何記住各種密碼,也頗讓人頭疼。為解決這個問題,Google推出了虹膜識別技術,但有一種更簡便的新技術誕生了,就是用你常用的Emoji 表情符號來作為密碼。這項聽起來很誇張的技術,你敢使用嗎?
 
文 | 陳一佳

 

數碼時代,你與誰最親?答案不是手機,是“密碼”。細想想,電子信箱、網上銀行、社交網站、網上購物等等,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哪一個離得了它?想必你也經歷過因一時間想不起密碼而抓耳撓腮,甚至想罵娘的時刻。對於這種狀態,有一個學名說法叫“密碼怒”(Password rage:特指人在登錄過程中因忘記密碼而產生的負面情緒,表現為尖叫、哭泣、罵娘、拿電腦撒氣甚至用頭撞桌面)。

美國身份識別管理公司 Centrify 的一項調查顯示,人們平均擁有21個在線個人賬戶和至少19個密碼,1/4的人每天至少忘記一次密碼,5%的人從來記不住密碼,1/3的人會出現“密碼怒”。而這個市場機會已經被很多做智能解鎖的科技公司盯上。

提到智能解鎖,一定不能不說的是 Google 開創的“虹膜識別”技術。這項技術的原理是通過隱形眼鏡探測虹膜反射光線,生成一個“虹膜指紋”,然後通過光傳感器來識別用戶的虹膜,將探測生成的“虹膜指紋”與之前存儲的樣本進行比對,從而判定是否是同一個人。用戶眨一眨眼,便能解鎖,真正做到了解放人們的雙手。
 
Google 開創的“虹膜識別”技術,通過隱形眼鏡探測虹膜反射光線生成一個“虹膜指紋”來進行解鎖
 
雖說人們對於 Google 的這項技術是給予肯定的,但大多數人對在隱形眼鏡上做文章仍持懷疑態度。的確,眼睛是最脆弱、最需要保護的。許多人連隱形眼鏡都尚且不能接受,何況在戴上隱形眼鏡的同時還要在里面放上一塊芯片?相信說服用戶會有一些挑戰。
 
而一項新技術你可能不會相信——我們日常發信息時最愛用的 Emoji 表情符號,也能做銀行密碼。沒錯!如果說 Google 的智能隱形眼鏡還是件遙遙無期的事情,那麽,用 Emoji 表情符號設置密碼則是件指日可待的事兒。最近,一家英國公司 Intelligent Environments 推出了一款新型安全系統,通過輸入表情符號,試圖取代網上銀行目前所使用的數字登錄密碼。
 
說起這款創新技術的靈感來源,其實就來自於人們的日常交流習慣。公司曾對1300人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有1/3的人都忘記過自己的銀行密碼,與此同時,有64%的人在使用聊天應用程序時,都習慣性使用 Emoji 表情符號,因而產生了這個用 Emoji 表情取代數字設置密碼的想法——試圖用你最常用的表情符號,讓你更容易地記住密碼。
 
據英國廣播公司 BBC 稱,Emoji 表情符號密碼服務比目前的數字密碼系統來得可靠,因為44個表情符號所能組成的組合比號碼0到10來得還要多。此外,專研記憶力的專家也對這一創新的可行性給予了極大的肯定,“相比數字,人們更容易記住圖像”。

網絡安全專家伍德沃德(Alan Woodward)就表示“把表情符號當作密碼是一項既有趣又具潛力的方法。不過他相信,還是會有黑客企圖入侵這樣的系統,所以網絡銀行還是應該采用雙重認證(two-factor authentication)的登錄方式。”

Intelligent Environments 公司的董事總經理韋伯(David Webber)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金融服務也能好玩兒且創新,我們的目標客戶群體是15到25歲的客戶,希望能最先吸引他們使用表情符號密碼服務。”該公司也稱,目前已有幾家電子銀行對這個概念感興趣。

其實,無論 Google 智能隱形眼鏡,還是 Emoji 表情密碼,都各有利弊,在創新推廣的道路上遭受阻礙在所難免。身處智能科技時代,我們對於這些創新技術,應該抱有開放接納的胸懷,相信科技創新能夠讓世界變得更高效、更安全、更美好。
\作者簡介:陳一佳,80後著名雙語主持人和財經評論員、路透社北美地區唯一華人女主播,紐約三橙傳媒創始人兼 CEO,《創業美國》制片人和支持人。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陳一佳,由i黑馬編輯,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