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連金箔都入陷,鳳梨酥買氣回不來了?

2016-06-20  TCW

糕餅代工廠、超口叩企業負責人王柏翔感受到鳳梨酥銷售觸頂回檔趨勢,業者與學者指出,鳳梨酥銷售大不如前。三個理由,讓其短期想再創高峰困難重重。

第一、連金箔都包進去了,話題越來越疲乏。

鳳梨酥行業走了約十年,各家不斷改良創新。在材料上,從土鳳梨、冬瓜餡、水果餡到最後靈芝、金箔都加入餡料,在話題上,首屆世界麵包大師賽冠軍吳寶春、鼎泰豐等名人、名店都加入戰局,能操作的議題全用盡,缺乏新刺激。促使商家必須開出其他產品線,維持營收。

第二,基期高到不像話的台灣「奇蹟」。

中華民國糕餅商業同業公

會理事長吳宮德指出,台灣

烘焙業一年產值約一千億

元,單鳳梨酥一年的產值就達三百億元之高。在台灣糕餅類伴手禮數十年的歷史中,單 品項糕餅如牛軋糖,年產值能逼近十億元的產品已是相當不容易,有辦法突破百億元規模的奇蹟產品,王今也只有鳳梨酥。

禮的三要件:大眾口味,稀有性(如含鳳梨等台灣特產水果),具有文化背景。只是目前基期過高,成長有限。

第三,陸客消失了。

鳳梨酥經濟的最大支撐是

陸客,但政黨輪替讓陸客減量的情況日益嚴重。吳官德指出,專攻陸客的鳳梨酥門市業績少了三成,兼營陸客的店家生意也掉一.五成到兩成,是鳳梨酥的一大隱憂。

(文.林洧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063

揭秘“臺灣式電信詐騙”:冒充公檢法 騙不來錢要罰抄“劇本”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1-11/1052138.html

____.thumb_head

“我是公安機關工作人員,某某(人名),知道公安局為什麽要找你嗎?之前我們寄發協查公文,通知你來進行到案說明,你怎麽沒有出面處理……”這樣的電話,或許你也曾接到過。冒充公檢法詐騙,多被稱為“臺灣式電信詐騙”案件,由於此類案件的服務器、窩點及犯罪嫌疑人在國外,具有非接觸性和隱蔽性等特點,打擊抓捕難度不小。

近日,公安部指揮浙江等地公安機關成功破獲特大跨境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涉及3個特大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團夥,共抓獲冒充公檢法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的犯罪嫌疑人101人(大陸76人,臺灣25人),涉及案件135起,涉案金額達2000余萬元。

“臺灣式電信詐騙”的團夥是如何構成的?詐騙窩點是如何運轉的?為何這類詐騙如此猖狂?記者采訪了辦案民警和在押的部分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

團夥如何形成?

各類團夥組成“公司”,3個月轉移窩點

在溫州市甌海區看守所,記者見到了在押的部分犯罪嫌疑人。

現年39歲的臺灣籍男子董某某,是此次專案被押解回國的一名團夥管理者,與他一起在柬埔寨窩點被抓的還有其他26名人員。作為詐騙窩點的組織管理人員,董某某不僅負責人員管理、與臺灣轉賬窩點等的聯系,同時也負責境外窩點人員的生活采購等工作。

詐騙分子往往將話務行騙窩點稱為“公司”,董某某被抓時,其所在“公司”就設在柬埔寨某地一棟三層的別墅內。

“臺灣式電信詐騙是集團化運作的犯罪產業,這樣一個‘公司’的運轉,需要多個分工明確的分團夥支撐,它們之間可能是隸屬關系,也可能為互利關系,還有可能是單項服務關系。”溫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一大隊副大隊長盧立錕說,“詐騙話務窩點的實際出資人為‘金主’,通常是臺灣人,依據所騙錢款數額獲取提成;撥打電話實施詐騙的是‘話務員’,具體分為一線、二線、三線;在話務窩點負責網絡線路和設備維護的是‘鍵盤手’或稱為‘電腦手’;轉賬窩點稱為‘水房’,一般設在臺灣;提供銀行卡的人稱為‘車商’,取款人員為‘車手’……”

為逃避打擊,這種團夥過一段時間就會換人換點。“第一個窩點在金邊,從2016年3月初開始,到5月下旬結束。第二個窩點從今年6月初開始,也是在金邊,距離第一個窩點有20分鐘左右車程。”犯罪嫌疑人莊某說。

“3個月是比較劃算和安全的周期,‘公司’人員也要替換。”已經有近兩年詐騙經驗的董某某說,“除了支付房租、吃住等日常費用,還要給線路提供者、收販銀行卡的團夥等付費。一般來說,‘公司’組建的第一個月需要詐騙200萬元人民幣左右的業績,收支才能打平;第二、三個月則需要170萬元至180萬元人民幣的詐騙業績來維持收支平衡。”

窩點如何運轉?

每晚都開會總結,幾天騙不來錢要罰背“劇本”

“臺灣式電信詐騙”分工明確、流程清晰:一線話務員使用網絡電話,並根據被害人信息直接撥打電話,冒充公安機關來核實身份,告知其名下銀行卡涉嫌洗黑錢,待受害人上鉤再轉到二線話務員;二線話務員則聲稱為專案組辦案人員,告知受害人涉嫌洗錢,核實受害人的銀行卡賬號和余額;三線話務員則假冒最高檢工作人員騙取密碼,並與“水房”對接,由“水房”將受害人銀行賬戶內的錢轉走。

“我們按照北京的工作時間實施詐騙,‘公司’電腦等設備也都按北京時間進行設置。每天北京時間8點半柬埔寨時間7點半開始撥打受害人的電話,柬埔寨時間下午4點半結束。”董某某介紹。

“在話務人員實施電話詐騙前,需要有幾方面的準備工作。”辦案民警陳豐向記者介紹,“‘菜單’就是所說的‘料’,即受害者信息,一般包括受害者的姓名、性別、身份證號、具體地址,需要臺灣‘金主’提前提供給話務窩點;根據‘菜單’涉及的地域信息,話務窩點的‘鍵盤手’聯系改號平臺提供者,使得受害人手機顯示的號碼為當地公安的號碼;‘鍵盤手’還要時時與線路提供者保持聯系,保障通話質量。”

戴某某是被押解回國的一名“鍵盤手”,同時也負責做窩點詐騙人員的業績:“一線話務員能提成5%,二三線分別提取8%,車商提取15%—20%……每天晚上,窩點都會開總結會,一二三線分別召開,對於騙術比較‘高明’的錄音還會分享學習,同時也會分析沒有詐騙成功的案例;對於連續多天沒有詐騙成功的人員,還會罰背‘劇本’或者手抄。”

據犯罪嫌疑人介紹,一線人員多為大陸人員,二三線以及管理者一般都是臺灣人員。一般情況下,詐騙分子不能自己離開別墅,這是為了防止引起當地居民註意而被舉報,窩點人員需要的生活用品等由管理者代為購買。

為何猖狂難禁?

線路租借、呼叫改號、信息泄露,監管還須合力

當前境外詐騙窩點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聚人施騙”,各個分團夥通過即時聊天工具、網絡電話專用分機等工具相互溝通,導致被害人被騙時深信不疑、錢款被快速多次轉移提現,也導致警方在擴人擴線方面難以突破。但本次專案在線路商環節、改號平臺環節抓獲了嫌疑人。

胡某,從事線路出租業務,主要提供境外線路接入服務。“我手上有5條國際線路,從上家以每分鐘0.2元—0.3元的價格租入,以每分鐘0.25元—0.32元的價格租出,獲利20%左右,兩年間共賺了40余萬元。”胡某說,“這些線路多是從國外公司租來的,當這些公司租用運營商的線路出現剩余時,我們就可以轉租到。但是其源頭還在三大運營商,因為運營商通過技術改進,就可以強制顯示國際代碼或未知代碼,從而防止詐騙分子利用漏洞改號。”

胡某告訴記者,很大比例的線路提供商存在“灰線”產業,雖然不清楚買家的具體工作,但是由於買家提供的價格比正常服務高出很多,線路提供者對買家從事的活動往往心知肚明,在客觀上給詐騙行為提供了渠道。

記者了解到,被用於改變呼叫號碼的VOS軟件,具備“呼叫控制功能”,可以進行改號。被詐騙團夥利用的多是盜版版本,其獲取非常容易,而且通過認證技術可以防止對盜版軟件的攻擊,價格在幾百元不等。

此外,公民信息泄露問題值得關註。詐騙分子口中的“料”,多來源於金融、電商平臺及快遞行業,銀行流出的信息更“優質”。

公民信息屢遭泄露,線路租借監管不力,呼叫改號操作簡單,為電信詐騙提供了便利。改變這些情況,單靠公安部門的打擊遠遠不夠,更需要工信部門進一步加強監管,運營商履行職責、嚴格內部管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279

別跟風了,成熟公司做品牌你學不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20/160435.shtml

別跟風了,成熟公司做品牌你學不來
筆記俠 筆記俠

別跟風了,成熟公司做品牌你學不來

所謂的理念就是定位公司的發展計劃。有了品牌理念,必須有相應創意,創意也是頂層設計的一部分。創始人和公司的市場總監之間溝通,我認為頂層設計是其中最關鍵的東西。

本文系筆記俠(微信ID:Notesman)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李倩。

一、初創品牌易犯的幾個錯誤

1、初創公司市場和初創公司品牌的混淆

過去10年,中國經濟發展並不依賴於品牌。過去走的是薄利多銷的路子。中國人口基數太大,當時根本不需要做品牌,只要把東西生產出來就足夠賺錢了。只要腦子不笨,勤奮都能賺到錢。所以過去吃的是薄利多銷的人口紅利,大家都沒有品牌的意識。

而未來的10年,身邊講品牌的人會越來越多。因為未來10年,商業環境在發生巨大變化,就是走向品牌化,要求大家把5毛錢生產出來的東西,通過品牌塑造想辦法變成100塊錢的東西賣出去。品牌的作用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在反複購買過程中認可這個品牌。我們要從商業的本質去理解,當你意識到品牌能夠給你的產品帶來溢價的時候,你就一定要做它,你不做,別人也會做。

2、初創公司品牌和成熟品牌的混淆

上次有個朋友問我,他們是一家創業公司,想做“善因”營銷。每買一件產品,就捐助一毛錢出去給貧困地區的兒童。朋友問我的意見,我說我覺得不怎麽樣。因為一家創業公司在做成熟品牌該做的事情。上來就跟著成熟品牌學,學成熟品牌,不是初創企業這個階段該學的東西。

一個初創的公司要做“善因”營銷,要做捐助,首先別人得知道你是誰,因為捐助是要基於一個大的基數的。類似農夫山泉,每瓶水捐出一分錢給貧困地區的母親水窖,這是建立在銷售量非常大的基數上的。我覺得“善因”營銷是在一個成熟的品牌的基礎上做的事情,可以增加企業美譽度。

作為初創公司,別人連你是誰都不知道,去做“善因”營銷的計劃,實際上就是資源的浪費和整個商業效率的浪費。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事情應該是讓人家知道你!

品牌成長的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發現;

第二個階段:認識;

第三個階段:記住;

第四個階段:喜歡;

第五個階段:忘不了。

對於一個成熟的品牌或者大品牌而言,需要做的以後兩個階段為主。對於初創的品牌而言,被發現、被認識、被記住,前三個階段的事情多一些。所以創品牌,不要去效仿大的品牌正在做的那些動作。要清楚,初創企業品牌塑造和大品牌的階段並不一致。

3、文案、創意、PR和公司的品牌混淆

文案、創意,包括引爆、PR,這些都只是實施的手段。營銷跟品牌的關系概括來說,營銷的目的除了賣出產品,另一個目的是打出品牌,所以品牌是一個非常寬的概念。

對於初創公司而言,大家可能認為談品牌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需要長時間的打造。營銷和市場是以銷售為驅動的,是對結果負責。事實上,真正的品牌概念是一定不會對銷售結果負責的,它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一家企業,只要市場做得好,營銷做得好,只要整個過程都做得很好,那麽品牌就會好。

在整個市場中,衡量公司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品牌資產。大家之所以覺得寶馬汽車比比亞迪汽車好,不是因為它的推廣做得多,而是因為我剛提到的那些項目加在一起得分高。得分高的品牌在消費者心中就是一個更好的、更高端的、更著名的品牌。

二、初創公司打造品牌的幾個步驟和關鍵點

六步打造創業品牌:

定好位;

配資源;

講故事;

放煙花;

譜曲子;

搶座位。

每一步具體的內容我就不詳細說明了,可以參考我原先寫過的《關於從0到1初創品牌的打造》。只提幾個關鍵點:

1、定好位——要定出差異性

定位一定是最早需要去做的一步,就是把自己定在一個希望別人認為你是什麽樣的形象上,而這個形象最好能夠將你和跟你差不多的人區別開來。

比如說都是賣水果的,如果定位全都是有機生鮮,這不叫定位。定位一定要定出差異性。

以個人而言,你是個什麽樣的人?你是一個什麽性格的人,你與你的同行,與你的競品相比有什麽優勢?一定要先想明白這個問題後再做接下來的其他事情。一個公司的創始人CEO一定要參與公司的品牌的制定,品牌戰略的制定,因為定位這件事情必須由CEO來定,而市場部門的人,只能去執行講故事、配資源、放煙花等事項。

那定位是什麽?

以創投機構舉例,中國早期創投機構那麽多,怎麽才能分得清楚哪個資本更好呢?所有的資本都會說自己好,有所謂的360度關懷。所以這時要打造品牌出來,就必須建立自己的定位。

我說一句話,大家就能記住青山資本的定位:“咬定青山不放松,打款只需兩分鐘”。

所以我們的定位就是——快。這個兩分鐘會深深地烙進了創業者的腦海里,讓他下次再去創業時選擇投資機構的時候,他會將那個兩分鐘的特別快的那個機構跟其他的機構區別開來,這就是定位。

那麽怎麽能讓一家公司跟別人區分開來呢?一方面要總結自己公司的屬性,一家公司跟另一家公司屬性一定是不一樣的。我們要做觀察員,要總結和梳理這種不一樣。接下來的配資源、講故事等五個點都是圍繞定位展開的。

2、搶座位——搶占最重要的位置 

搶座位是大家來了,第一件事兒就是想我應該坐在哪里,要搶就搶最好的位置。現在商業環境下,大家做品牌也是如此。因為消費者、市場只會認可一小部分靠前的品牌。

比如提及租車打車軟件,可能大家在腦子里能馬上想起的只有滴滴、快滴、Uber,超過5個可能就想不起來了。消費者的腦容量是有限的,對於品牌的認知就能記那麽多,所以要搶位的話,要搶消費者腦袋里的第一排位置。

如果進不去,對不起,沒機會了。

384f3f5829be423f4559f6e4a105ac51

現在的共享單車,可能被大家記住的就只有摩拜和ofo,而那些剩下的後進品牌,它們的競爭相當激烈,相當殘酷。它們無非就是競爭最後一個座位了,因為再進不來就沒座位了。所以到最後,創業公司的關鍵是搶座位

如何才能快速搶到座位呢?就要從一開始就註意搶座位

什麽叫註意搶座位?每一個領域,每一個垂直行業都會有很多分析師,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商業報道,各種各樣大量的文章,要想辦法讓你的公司品牌進入這些文章的點評里。一定要在公司做品牌的同時註意去搶座位,就是要讓市場上有人討論你的品牌,至少在討論時給你留個座位。這是一個主動的搶座位的過程。

3、初創品牌,是頂層設計的事情

市場總監要和老板達成一致,把定位、創意、理念、頂層設計都做好,才能做出成績來。一個真正好的市場人員的能力,不是做事情的能力而是選老板的能力。如果在公司沒有品牌決策權,永遠做不好品牌理念。

所謂的理念就是定位公司的發展計劃。有了品牌理念,必須有相應創意,創意也是頂層設計的一部分。創始人和公司的市場總監之間溝通,我認為頂層設計是其中最關鍵的東西。

品牌理論是真空狀態下形成的,不管是譜曲子還是放煙花,都是在零摩擦真空狀態下的理論。但具體操作並不是在一個零摩擦真空的世界中進行的,這就需要創始人、合夥人和市場總監的溝通。

一方面作為公司的創始人一定要懂一點品牌,另一方面市場總監要將品牌的脈絡梳理清楚,才能與創始人做反向溝通,達到目標一致。當你們對某件事情理解是無縫的,市場總監說的所有的理論都能應用到公司,公司的品牌想做不好都很難。

但如果創始人拒絕接受新知識,拒絕洗腦,拒絕市場總監吐槽市場,總監拒絕跟創始人橫向溝通,拒絕對創始人輸出自己對品牌的概念和理解,拒絕新的學習,那創始人和市場總監之間存在死結是正常的。

4、新審美時代,不要掉進偽消費升級的坑

1b49038daf4c28157412be82fea85f02

第一組圖

f1c9d10957e537ece02dfc20d7d3304a

第二組圖

上面的第一組圖,如果是剛學會上QQ那會兒,你們一定不覺得醜。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父母表情包”。它們並不醜,但它們老了,審美過時了。而下面這組表情,可能在你的微信里是存了很多的。

現在審美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謂的新審美,強調互動,強調效仿和戲仿。效仿就是要有參與性。而過去的審美強調的是均衡和諧、單向度輸出、冠冕堂皇的東西。所以雖然後一組圖片畫風很醜,但大家覺得這個是惡搞的,是戲仿的,是簡約的,是自然的。而前面一組是虛偽的,是冠冕堂皇的。

自嗨和尷尬癌也是這樣形成的。當你覺得你在跟客戶互動,而你卻用了類似第一組圖片的文風,做不到真正的自然,就變成了自嗨和尷尬。審美的蛻變一定要徹底,如果你是新審美,就堅持到底。

新審美時代有個坑叫作“偽消費升級”。現在收的禮品,或者買東西有一個特色就是過度包裝。很多產品並沒有真正的完成升級,而只是將外包裝盒設計再升級,這是“偽消費升級”。大量的消費項目都在做偽消費升級的事情。

5、創新渠道——抓住流量紅利的早期

渠道的邏輯包括性價比、差異性、創造性。最講究的東西叫做性價比,而渠道的創新是做好品牌非常重要的能力。滴滴在創業早期,拿不出更多的錢去公交站站牌做投放,於是想了一個辦法,雇了兩個農民工,做了一個特別大的廣告牌子,讓農民工擡著站在別人的廣告旁邊。這種渠道創新是結果導向的,沒有被渠道過去的經驗束縛住自己的大腦。

渠道一定是創新出來的,原來渠道的性價比已經不高了,創新的渠道性價比是高的。任何東西在流量早期,它的性價比都是最好的,不要等到流量紅利後期再去做某件事情。

剛開始有微博時,如果第一時間就去開,隨便推一推,微博都會有很多粉絲;剛開始有微信時,一個公眾號隨便轉一轉就會有很多粉絲。但現在運營粉絲很難很難,因為過了流量紅利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時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一定要去抓住機會。

6、品牌效應下,初創企業“馬太效應”加劇

7dbdcfe8e155d034483dbe96e990a748

“馬太效應”來自聖經,指“好的會更好,壞的會更壞,多的會更多,少的會更少”。在每個行業里的第一名和最後的一名差距會越來越大,這完全是由品牌的效應產生的差距。

初創企業品牌的“馬太效應”是加劇的。所以不做品牌,也許是因為還沒有意識到做好品牌帶來的溢價。如果在品牌上跑得不快一點,就很容易掉到馬太效應里。

說到“品牌升級”,我的理解有6個方面:服務升級、視覺升級、流程升級、品質升級、審美升級、營銷升級。只有這6點都做到了,才叫品牌升級。如果只做了營銷升級,產品還是原來的產品,那就叫做“新瓶裝舊酒”,而真正的升級,是“新瓶裝新酒”。

三、5條重要建議

1)先訂一個小目標——進入品類前三

消費者提到你這個品類的前3名時,如果不能提到你的品牌,那你就要努力先把這個做成小目標。

2)作為顧客親自去體驗,而不是只是用同理心去體驗

不管你做的是什麽產品,大家都要想辦法成為顧客,去真正了解顧客在想什麽,在用什麽,而不是去想象你的顧客。

3)摒棄經驗里的套路,別犯經驗主義的錯誤

昨天的東西只適用於昨天,今天的東西才適用於今天。所以不要用所謂的套路,所謂的經驗去驗證你認為的理論。很多國外公司,大的公司的經驗有時候用不到初創公司身上,不要犯經驗主義的錯誤。

4)“市場化思維”高過一切思維

原來我被很多傳統企業家問:什麽是互聯網思維?我說沒有互聯網思維,如果真的有一種互聯網思維的話,我覺得就是市場化的思維,就是充分競爭的思維。

5)品牌也要標準化

有了標準後,它將產生效率。

四、初創公司,做品牌之前先建框架

目前而言,初創公司的品牌建設這絕對是一個新話題。

先舉幾個案例:

案例1、品牌、初創公司品牌

我先說幾句話大家感受一下。

第一句話:最近產品差不多了,我們需要找個人來讓他炒一炒;

第二句話:老師,你是做傳播的嗎?你是做營銷的嗎?給我們策劃一個事件吧,我們這個公司想擁有品牌,想火一下;

第三句話:我想學點品牌,就是什麽叫品牌,就是那種能讓人家自動轉發的那種病毒;

第四句話:咱們公司做這個東西還要花錢啊?你能不能用成本更低的方式不花錢的方式做。

我希望大家要分辨清楚:你說的品牌是品牌,還是初創公司品牌,還是初創公司早期的營銷,是這3個東西中的哪一個東西?

案例2、品牌在初創公司概念不明確

在一家公司里,不管是做技術的CTO,做運營的COO,做財務的CFO,這些崗位或者領域一提起來就會覺得專業和嚴謹,是有正確答案的。但在一家公司里,講到市場、品牌、營銷、新媒體運營、公關,這5個崗位分別是做什麽的,有時候分不出來。

那麽在一個公司里是否這五個崗位都要具備呢?不知道。這些崗位之間的分工是怎麽樣的?不清楚。它們的作用如何呢?不明白。所以,對於初創公司來說,品牌這個概念是不明確、不嚴謹的。

品牌建設思路

我和很多創始人、做市場品牌的人聊過。大家不缺乏單一方面的知識點,甚至不缺乏單一方面的經驗。

比如:

今天會去學寫文案,怎麽才能寫出一個激動人心的文案;

明天去學病毒營銷,看怎麽引爆話題;

後天再去學創意設計;

後面再去學習如何跟媒體建立關系;

……

這些內容都是一根藤上的一個個瓜,實際上是要有一根藤來串起來的,目前大家普遍缺的正是拎起很多知識點也就是很多瓜的藤。對於初創公司品牌建設的課題,就是整體框架沒有建立起來。所以,初創公司品牌建設,要先建立整體框架。

品牌建設 市場化思維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304

激流勇進的互聯網家裝,市場滲透率為何始終上不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6/1229/160603.shtml

激流勇進的互聯網家裝,市場滲透率為何始終上不來?
劉曠 劉曠

激流勇進的互聯網家裝,市場滲透率為何始終上不來?

互聯網家裝始終難以流行的病根到底在哪?解決行業痛點,互聯網家裝平臺該如何突破?

本文系作者劉曠(微信ID:liukuang110)對i黑馬投稿。

2016年上半年,我國網上零售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重達11.6%,這意味著零售行業的互聯網滲透率已超過10%。而根據今年第三屆中國建材家居產業發展大會發布的《2015年中國建材家居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家裝建材行業市場規模達到41597億元,同比增長2.2%。然而,在面對這片超4萬億規模的藍海,互聯網家裝的滲透率卻僅為3%,這與互聯網在餐飲、服裝零售等其他傳統行業平均超過10%的滲透率相差甚遠。

但是互聯網家裝行業的從業者並不少,目前整個國內從事互聯網家裝的公司至少有200家,有過融資的公司也有將近百家,其中有少數公司的融資額度在1億美金以上,可是那麽多實力雄厚的互聯網家裝平臺卻為何始終難以滲透到整個家裝行業呢?

互聯網家裝始終難以流行的病根到底在哪?

一、 家裝行業本身具有局限性

家裝行業本身的特殊性是造成互聯網滲入困難的重要原因,具體來說,首先家裝屬於房地產的下遊產業,那些大房企豈能輕易放過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因此往往在自己的集中采購環節形成了自己壟斷的供應鏈,這種壁壘是不會輕易被打破的。

其次,和餐飲、服裝等消費不同,家裝的高貨值和重體驗決定了消費行為不可能隨時發生,頻次低且要求高。

另外,家裝行業的主要贏利點在於利用消費者和生產者中間信息的不對稱性來賺取差價,而互聯網給消費者搭建一個“全透明”的平臺,價格透明、設計透明和施工透明,這樣一來裝修企業的利益該如何保證,將是一個需要不斷博弈的漫長過程。

二、 線上平臺同質化嚴重

2015年初由於資本熱捧湧現出200多個家裝線上平臺,發生了59筆融資,像土巴兔、齊家網這樣的公司更是獲得了上億的巨額融資,也因此被稱為“互聯網家裝元年”。而今年以來隨著整個創投市場的收緊,又有大批實力不夠的小企業紮堆滅亡。這些初創企業往往經驗模式千篇一律,缺乏有競爭力的服務。

目前網絡上的家裝互聯網平臺主要有四類:1、以土巴兔、齊家網為代表的家裝信息中介服務類平臺;2、以天貓家裝、宜家為代表的綜合家裝電商平臺;3、以愛空間、有住為代表的垂直型互聯網家裝公司;4、以酷家樂、愛福窩設計師為主導的平臺。拿設計師平臺來說,很多家裝行業的創業者都專註於搭建和強化設計師生態,認為“設計師是用戶最需要的”,在網頁里提供大量精美的裝修圖片,用戶看中哪一套方案就可以聯系對應的設計師,齊家網旗下的移動平臺——最美裝修就屬於這一類,它在2015年上線以來已打造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生態圈,並開啟了設計師合夥人的新時代。除了做得比較出色的最美裝修以外,還有很多設計類平臺,但它們的成交量卻並不樂觀。

原因一是在於平臺運營商對消費者需求偏好的設想並不正確,設計師可能只適合追求高品質、有一定審美要求且經濟條件允許的小部分消費者,而這一小部分人群卻有幾十家上百家互聯網平臺去爭奪,其中的多數小平臺都是毫無存在感的。

二是這些在這些平臺上註冊的設計師質量並沒有保證,一些人打著“國內知名設計師”旗號實則一個妥妥的騙子。瀏覽數個家裝APP的設計師專區,很明顯地發現重複率太高,設計圖片、主題雷同的情況比比皆是。如此一來,借用馬雲爸爸的一句話“即便豬在臺風口也能飛上天,但是風一過掉下來的也還是豬”,那些盲目自信、缺乏創新的小企業只能慘遭淘汰。

三、供應鏈整合能力不足

家裝行業是一個極其龐大和複雜的行業,供應鏈在整個裝修流程中是貫穿始終的,涉及到的利益相關者繁多,同時也是主要的盈利點,而當前各互聯網平臺在供應鏈管理方面問題還很多。

首先,家裝行業供應鏈涉及的產品種類太多太雜,初創的小型企業根本無法做到大規模集采,因此後續的成本很高,線上平臺的低價優勢無法體現,倒閉關門只是時間問題,畢竟虧本的買賣誰會願意做。

其次,平臺和供應商之間很少能做到合作共贏。家裝產品標準化程度太低導致生產周期長且成本高,平臺一味地壓價是沒有意義的,供應商的初衷只是利用互聯網增加銷售量,如果平臺不能給其提供更多的盈利那還談什麽合作,所謂透明公開低價都只是平臺運營商美好的夢想而已。

最後,面對如此複雜的供應鏈管理,各大互聯網平臺都沒有找準自己的定位,不可能所有的平臺都有能力一手抓,一個環節稍有不慎就將滿盤皆輸。供應鏈管理的根本是要為家裝廠商創造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條件,誰能在未來掌握供應鏈端的優勢誰就能在行業立足。

四、落地服務混亂

家裝行業的落地服務是目前最混亂的部分,別看一些平臺對外宣稱每天接單到手軟,但是接了單之後有足夠的工人施工嗎?施工成果又如何呢?雖然說這方面沒有硬性標準,但是用戶體驗是不可能騙人的,把用戶體驗放在一邊而在如何宣傳忽悠上下功夫的做法無異於殺雞取卵。

目前,我國互聯網平臺在施工方面主要有第三方承包施工和自養工人兩種模式。自養工人是平臺自己培養工人,顯然這樣做需要投入大量金錢和時間,只有背景、資歷優厚的大企業才能用得起,而我國大多數家裝線上平臺都只能將工程外包出去,質量當然很難把控。

解決行業痛點,互聯網家裝平臺該如何突破?

面對家裝市場的4萬億藍海,互聯網肯定得不斷革新以取得更高的滲透率。在這個過程中,互聯網企業不能盲目介入,而應該將互聯網的思維和傳統家裝行業的本質結合起來,來解決傳統行業的痛點,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突破:

一、渠道下沈,重點開拓三四線城市

渠道下沈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由目前競爭激烈的一二線城市向市場尚未開發的三四線城市下沈,二就是在主動性上避免過去傳統門店的等客上門,主動走出去往下遊渠道滲透。家裝行業是個極具體驗性的行業,消費者在選擇產品的時候比起瀏覽圖片更希望置身真實的環境中直觀感受,因此布局線下體驗店是迎合消費需求的必然選擇。

2015年以來,不少平臺已經開始在一二線城市安營紮寨,如今北京、上海等地幾乎已經被各大平臺的門店瓜分完畢,競爭十分激烈。大家都看準了一二城市居民的消費能力和對電商不錯的接受程度,但紅利再多也有被耗盡的時候,紮堆搶的這塊肥肉也所剩無幾了。而此時我國兩百多個三四線城市的購房熱潮方興未艾,家裝需求逐年增加,並且隨著經濟發展城鎮居民的消費能力和觀念也在不斷轉變,可見未來這一塊市場的潛力巨大。

但是深耕三四線城市的願望目前也只有少部分的大平臺能夠實現,畢竟運營線下門店對資金、供應鏈的要求太高,而且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成本去營銷,對於那些初創的小型平臺來說只能望塵莫及。另外,三四現城市的消費者對於電商平臺的認知度和接受度還有待提高,目前要花大量時間精力去深入接觸消費者嘗試改變其消費觀念,可謂是任重道遠。最後,在所有平臺企圖大規模布局線下平臺的時候不得不考慮一個自身的問題:線下門店的意義何在,線上線下的結合一定要能真正解決傳統消費痛點,真正讓消費者買到方便、買到實惠、買到放心才行,目前所有的平臺都應該朝這個目標努力。

二、迎合需求,打造一站式整裝全產業鏈

站在消費者角度,買房裝修的主力軍是20、30歲的年輕人,繁雜的工作之余忙裝修,他們最需要的是方便省事。傳統的家裝行業複雜冗長,從選擇裝修公司到購買材料,到監督施工,再到售後維權,這種效率低又體驗差的事情顯然已經無法滿足如今的消費者需求。消費者希望有一種模式能用高性價比的方式把這幾項進行整合,在這樣的情況下,未來國內家裝向一站式整體家裝發展趨勢明顯。一站式家裝幫助消費者解決了在裝修過程中最主要的幾類問題:一是決策階段獲取全面的信息,三是采購階段選購更方便省時,三是裝修階段能獲取全包施工服務,四是方便解決裝修費用的金融貸款。同時,一站式服務的F2C模式還可以為建材廠商節省不少的營銷費用,改變了傳統模式下廠商要為了獲取客流而給家裝公司或設計師支付返點、回扣以及相關的公關開支的困局,使得廠商能夠專註於產品的研發制造。。

一站式家裝是顛覆傳統家裝行業的一種新模式,它不僅要求互聯網平臺找準消費者痛點一一擊破,更要求平臺對供應鏈和服務鏈的兩段雙向整合能力超強。目前我國家裝市場缺乏行業可行的標準,用戶對產品的偏好千差萬別,如何在最大限度地保證用戶滿意度的情況下為廠家提供大規模標準化訂單以降低產品價格,這是所有平臺面臨的最大挑戰。

三、狠抓服務質量,嘗試制定行業標準

面對家裝行業服務鏈端無比混亂的局面,行業標準的制定更是呼之欲出。準備選擇互聯網家裝的消費者最關心的還是裝修質量,畢竟目前關於施工方面的各種負面信息太多。問題主要出在兩個方面,一是施工工人,二是工地監管。

一方面,設法提升施工工人的專業素質,平臺應該積極培養自由員工,在招聘和培訓階段嚴格要求,對於一些沒有足夠經濟能力的企業可以計劃跟職業技術學校或培訓機構合作,做到對工人工作能力知根知底。如果選擇外包施工隊負責的話,為了避免工人因利益分配問題偷懶罷工等,應該提供足夠具有吸引力的薪資,保證工程過程中由指定工程隊全程負責。例如,蘑菇裝修采用產品標準化的工人雇傭模式,施工標準化、輔料統一配給,監理30項重點控制節點驗收,並且施工質量和客戶評級會直接跟分單及工人的補貼獎勵掛鉤。

另一方面,關於工地監管,由於國家沒有具體明確的標準,工地施工成果還是以消費者滿意為準,因此也是遭到投訴最多的環節。消費者的直觀感覺很重要,互聯網平臺應該發揮信息溝通媒介的作用為消費者提供實時信息,每天定時反饋施工進度,對消費者的意見及時處理,並設置階段性付款和平臺尾款托管的方式來對施工質量進行監督。同時,平臺也應該把施工流程細分為各個節點,重點把握每一個施工環節,將施工過程以互聯網的方式標準化,對些節點進行全程監控,做到工期可控的同時還可以使得施工質量可控可追溯,絕對杜絕“豆腐渣工程”。

但是,以上的辦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都會受制於工人產業化不足、施工質量標準不統一等,也正是由於無法統一才導致這一環節可複制性差,這對以後擴大業務進行規模化實施必將造成很大的困擾。互聯網裝修模式要想深入行業占據大部分市場,急需建立一個施工標準及產業工人的配套體系。

四、借助智能家居和高端定制驅動產業創新

創新是產業發展的驅動力,如今科技日新月異,不創新就是死路一條。家裝產品和科學技術的結合造就了智能家居的出現,利用綜合布線、網絡通信、自動控制等技術將家居生活有關的設施集成,為未來消費者創造更加安全、便捷、舒適以及藝術的家居環境。目前像阿里、小米、百度、聯想、TCL等等很多大型互聯網或電器類企業都開始布局智能家裝。2015年9月19日,國美控股宣布與18家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進軍智能家居行業;2015年10月26日,萬科首次踏入智能家居的領域,推出可鄰新風除霾機;2016年9月8日,美的與阿里達成戰略合作,共同發布了首款基於雲智能操作系統打造的美的智能冰箱“OS集智”。家裝互聯網平臺中獲小米投資的愛空間專註於打造智能家居,有住網也牽手海爾推出白色家電。

智能家居越來越受到大眾關註,但是目前由於技術還未成熟、產品種類比較單一,因此智能家居產品的價格普遍較高,降到普通消費者能接受的價格水平還需要一段時間,民眾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都需要改變。

另外,針對高端消費人群的私人定制也是平臺創新的一大方向。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追求差異化,拒絕千篇一律甚至渴望獨一無二。面對有這些想法並且有消費潛力的用戶,平臺應該將用戶變被動為主動,主動參與設計,家居的所有用品都可以私人定制,能滿足新費群體的同時也能增加產品附加值,緩解了供需失衡以及產能過剩等問題。有需求就有市場就有創新的價值,未來行業各個細分市場都會出現獨角獸,隨著資本的不斷註入或許能讓這個細分領域更具生命力。

未來,互聯網家裝行業又該會如何演化?

對於互聯網家裝來說,重視線下服務體驗的它始終無法脫離線下,但傳統家裝的互聯網化卻又是大勢所趨,在經歷行業的洗禮之後,未來的互聯網家裝行業又將朝著以下幾大方向發展。

一、平臺型和自營型將走向融合

未來,互聯網家裝平臺類型和自營類型不再有清晰的劃分,各大平臺也不再糾結於自身模式的定義,“輕模式”的企業在行業規範的前提下也開始涉及自營產業,那些重模式的自建施工團隊的互聯網企業也努力開始提高供應端服務端產業鏈的整合能力。行業的發展對企業提升軟實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單純依靠哪一端的服務將不再具有競爭力。

二、行業不斷滲透化的過程中必然將出現獨角獸平臺

2016年被迅速淘汰掉的小型信息分包公司並不是說明行業前景不好而正是說明行業在逐漸步入正軌,資本寒冬也只是說明投資人在理性選擇更值得投入的企業,大浪淘沙,激烈競爭後留下來的都是值得消費者信任的優質平臺。未來我國互聯網家裝的市場上將迎來寡頭爭霸的局面,但是誰能成為行業領導者著還是一個未知數。在行業發展的節骨眼上,每一個創業者都應該好好思考一下,創業的初衷是利用互聯網思維解決行業痛點,而目前忽略消費者的真正需求卻是行業的一大通病。國內家裝市場領域未來無疑會出現更大的巨頭,這就需要有真正清醒的創業者來做出顛覆。

三、未來數年,互聯網家裝的市場占有率將過半

家裝是一個4萬億級的大市場,如今互聯網在家裝行業3%的滲透率還遠遠不夠,這也說明其將來的發展潛力無限。目前行業走到賽道的拐彎處,整個行業的各個產業鏈正在重構,向規範、健康、創新的正軌全面邁進。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國內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不斷提高、消費觀念不斷改善,消費場景也從線下延伸到線上,選擇互聯網的人群會越來越多,在可預見的未來,互聯網家裝的行業滲透率將有望過半,並且時間不會太久。

互聯網家裝 裝修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842

融資4億美元,掌控8000萬信用卡用戶,他說,好的商業模式設計不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7/0119/160934.shtml

融資4億美元,掌控8000萬信用卡用戶,他說,好的商業模式設計不來
李曉霞 石慧 李曉霞 石慧

融資4億美元,掌控8000萬信用卡用戶,他說,好的商業模式設計不來

“沒有哪一個公司,最早的商業模式就是最終成功的模式。”

2016年12月27日,2016年度創業家獎獲得者,51信用卡創始人兼CEO孫海濤在中國領先的創業直播平臺黑馬學吧做了一場分享。

2016年9月,擁有8000萬信用卡用戶的51信用卡先後完成C輪、C+輪共計3.94億美金融資。2016年51信用卡旗下的信貸撮合業務規模超100億元。51信用卡已成互聯網金融新晉獨角獸公司。

此前,創業家&i黑馬采訪孫海濤時得知,宜人貸能赴美上市,51信用卡亦有貢獻——宜人貸許多借款訂單來自於51信用卡。顯然,助推了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上市的孫海濤,有信心把51信用卡帶到資本市場。這也是他參加千里馬計劃的原因。千里馬計劃是創業黑馬舉辦的擬上市或新上市公司創始人研修班,銀科控股、榮泰等新上市公司創始人都是千里馬計劃的學員。

“不裝不端有點二”是黑馬的精神,在孫海濤身上也有充分的體現,他無論接受采訪還是跟創業者做分享,都知無不言,從不忌談自己曾經迷茫的過去。

他2004年開始創業,幾次探索都沒能達到想要的高度,直到創立51信用卡。

孫海濤看來,51信用卡能夠活下來並發展壯大完全是走了“狗屎運”。他第三次創業從信用卡賬單管理切入,純屬“歪打正著”:因為連續創業把錢花光,只能靠幾張信用卡來維持生意。他自己需要一個管理信用卡賬單的工具。這確實切中了2億信用卡人群的剛需,快速俘獲用戶。

但很長一段時間內,51信用卡都在商業模式的黑洞里橫沖亂撞,苦苦尋覓不到出路。直到與宜信(宜人貸)合作,才豁然開朗,完成了從信用卡賬單管理工具到自己做網貸信息平臺的轉變,並最終自建平臺完成理財、借貸、分期的商業閉環。這一步殊為不易,用工具積累海量用戶,廣告變現是比較容易完成的閉環,但從工具做到交易,自己做金融,成功者不多。

當然,這其中確實有運氣成分——趕上了中國消費金融的爆發。中國老百姓的小額信貸需求長期被壓抑,沒有房車等資產抵押難從金融機構貸到錢。銀行雖然也陸續開通了信用貸款服務,但服務不方便、額度不夠高、需要用戶擁有同一家銀行的儲蓄卡等門檻攔住了很多用戶。2014年以後,以51信用卡、拍拍貸、趣分期、分期樂、銀客集團等為代表的新生消費金融公司,用互聯網強調用戶體驗的理念吸引和服務這些人群,同時通過技術手段形成新的規模風控模型,市場需求釋放,只要有流量和用戶都有賺錢的機會。

精彩語錄

“沒有借過錢的人,第一次借錢體驗很微妙:原來他以為借錢利息比較高,付過利息之後,他發現都沒有買一杯咖啡的錢多,反而他向任何一個人借一筆錢都得欠人情。”——51信用卡創始人孫海濤

以下內容綜合了孫海濤接受創業家&i黑馬采訪和在黑馬學吧分享的內容,經創業家&i黑馬編輯:

一上來就能賺錢不一定是好的商業模式

我2004年開始創業,到現在有13年了。

大學畢業後我先去了一家(做)鋼鐵行業ERP軟件的公司,做軟件推銷員。同樣一款軟件,賣給小公司是3萬塊錢,賣給大公司可能是30萬,要做針對開發。

我的業務能力一般,就把時間花在理解產品和客戶上,研究怎麽讓兩者更好地結合。我後來做CEO的特點也是把時間花在產品上。

在這個軟件公司幹了兩年之後,有一次我跟一個同學從杭州坐火車去上海,印象特別深,我們總碰到攜程發的小卡片,(卡片可以)買票、開房間。我覺得這樣都能上市,那上市容易啊,有了這樣的幻覺。

我們馬上就辭職了。當時7個同學,每人出幾萬塊錢,我當時出了8萬元,成立了一家公司,註冊資本是50萬元。最後有一兩個同學離職和我一起創業。最早的想法是做拼車,四個人在杭州拼一輛出租車到上海去。但馬上發現,這是不合規的,我們就停了。

後來偶然做了一個地圖項目,叫E都市三維地圖。我們用3D的方法把城市里的房子畫出來。未來虛擬世界里的每個房子都和真實世界里的房子一一對應,可以有些商業想法,現實里的房子可以出租和買賣,虛擬世界里的房子也可以。

那時初生牛犢不怕虎,以為這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現在,打死我也不會這麽做。

(當時)我們花了很低的成本雇了很多人,先拍照,再畫出來,拼成地圖。後來有很多小城市的人找我們幫畫地圖,給30-50萬元。我們發展了一些加盟商幫著售賣。到2007年,我們畫了50-60個城市,賺了一些錢。

即使在今天,地圖的商業模式在全世界範圍里沒有一個成功(賺錢)的。換句話說,地圖是一個服務,很難賺大錢。加盟和代理的方法,長期來看也不靠譜。

這家公司是我創辦的所有公司里最順利的一家。我們融了錢,一年做了幾千萬元銷售額,但我內心深處覺得這家公司沒有真正的價值,沒有可持續的賺錢模式。

那時的想法是,利用地圖再創辦一家新公司,選擇一個新的商業模式,於是做了第二個項目,叫69房產,就是房途網的前身。那個項目今天來看就是愛屋吉屋,本質上是無門店的(房產)中介。2007年底房地產還很熱,中介公司很賺錢,房產交易的金額非常大,傭金也非常多。

我以為我有創業經驗,有投資,能很快做起來。但我們遇到的致命打擊是,2008年上半年房地產調控,市場特別冷。後來發現經紀人模式沒辦法賺錢,就調整成房途網的模式。過去想通過經紀人模式顛覆傳統中介門店,最後發現顛覆不了,那幹脆改成服務你,伺候你,以經紀人為中心,給他開一個網店,讓他經營房源。2007年到2011年,用這樣的模式茍且幹了幾年。這四年我很痛苦,之前慷慨激昂想做的東西沒做出來,收益也很低。這個項目當初預期最高,以為很快可以成功,結果死得最快,耗費我們的青春最長。

衡量一個好商業模式的重要指標:環節越少越清晰

我們做的房途網,在第一年是杭州本地知名的網站。我們把一些產品做到了極致,包括每天在房管局成交的每一套二手房,什麽戶型,多少錢,全都抓取下來,整理好,放在3D地圖上去看。

我們當時想了兩個突破口,一是做二手房,二是做租房。後來想了一下,租房是符合多數用戶需求,二手房是單個交易金額高,但用戶少。杭州一天成交的二手房大概也就50-70套。

beb8bfc72ee9f568271fc10980926ff0

*房途網地圖找房

如果按互聯網思維看,肯定是選服務人多的方向,所以我就選了租房。剛好有一個合夥人曾做過小貸公司總經理。我們就想了一個主意,讓租房子的用戶按月付(租金),不用半年或季度付。那時想到信用卡,設計了一個產品叫租房寶,用信用卡付房租。因為房東沒有POS機,所以我們做了一個在互聯網上支付的方案,向銀行證明這筆交易不是套現。但長期看,這個模式是小需求,最後導向是套現。

但這讓我找到了一個商業模式突破和創新的機會,我開始關註信用卡,理解信用卡。

我印象中人生第一筆最大的信用卡貸款是推銷過來的。(當時)我三張信用卡額度才8萬塊錢,銀行打電話說可以給我18萬現金, 不占2萬額度。18萬,36個月分期,一個月僅需還6千。因為我連續創業把錢花光了,只能靠幾張張信用卡來周轉經營生意。我一想,多18萬可以提前還公司欠款,賬戶也會很寬裕,就要了這筆錢。直到4個月前我才把最後一筆貸款還清。

因為經常用(信用卡),信用卡賬單放在郵箱里,沒人管它。我希望有一個東西能方便我進行賬單管理,提醒我每月欠多少錢。這些數據(從商業上講)又很寶貴,包括了你各種信用卡的額度、還款日、每一筆消費的類型和金額。我關心這些數據的核心價值,想做一個賬單,它直接綁定App,快速把郵箱里的賬單自動抓取出來,整理好,告訴用戶什麽時候要還多少錢。

公司資源已經不夠了,我和合夥人商量,把公司一拆為二。我帶著原來公司的五六個人,待在酒店里,一個月開發出了51賬單(51信用卡管家前身)APP。產品上線前,說實話我們誰心里都沒底,因為需要綁定郵箱,然後系統才能自動把賬單整理出來。這種做法用戶會不會同意,不得而知。還好推出後,馬上得到很多用戶響應,接著也拿到了薛蠻子的天使投資。

我之前有大量的猜想,是不是一上來就能很快賺錢的模式是差模式?一上來不賺錢但能高增長的模式反而是一個好模式?51信用卡管家App,一直在融資,也沒有盈利模式,跟投資人講的一些盈利模式最終也沒有實現。但直覺告訴我,這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它符合好的商業模式的特征。

第一,創造了價值。幫用戶管信用卡,別人認為短期無利可圖,但積累了很多用戶數據。這讓我在面臨很多外部質疑時,始終認為把錢拿過來,換成用戶數據是正確的。

第二,純工具、技術型的公司,不一定需要很多人和資源。我總結了一個創業的感悟:自助者天助。你做一件事,只要和用戶互相認同,就可以成功運轉。我不需要找任何一家銀行去談合作,不需要和網易、QQ、新浪郵箱去談判,讓它們支持我。

持續轉型是創業者內心消耗最多的環節

沒有哪一個公司,最早的模式就是最終成功的模式,這是不可能的。

最早想的模式,像盲人摸象一樣,摸到一個腿,在創業過程中不斷調整突破,摸到身體的部分。整個過程就是發現大象的過程。每一個階段,創業者在找,增長是不是遇到瓶頸了,功能是不是不夠好,對用戶的模塊夠不夠,要不要加入一個盈利模式,要不要開始追求賺錢,能不能向用戶收費,找誰作為合作夥伴……這些重要的思考,本質上都是在想未來應該怎樣。

創新型的創業者,特別是領先的創業者,壓力很大,他沒有路,他要在已有的路上找到下一步怎麽走。持續轉型,這是考驗一個創業者心智的過程。如果轉型次數過多,或者每個方向淺嘗輒止,最後後悔都來不及。這是難度最高的環節。

作為一個創新型公司,大膽找到自己的路,走出來,都是令人尊敬的。不管你是初級創業者,還是高級創業者,任何一個未知領域的創新成功率都很低。大部分的創新都是不必要的,都是你自己想象出來的,但它一旦成功,價值巨大。

有時候我被人家跟隨,我進了一個坑,比較快爬出來了,決定不做了,發現競爭對手馬上推出的東西,跟你放棄的東西是一模一樣,他們可能會在這個坑里爬很久。

bb5a1e2673a67c5fd1dab7cd31f0ccf5

兩年半前,我做51錢管家,它自動整理你的淘寶賬戶、信用卡賬戶,分析你在寵物身上花了多少錢,吃飯花了多少錢等等,我認為這是顛覆性的,美國也有一個類似的應用。但做了三四個月以後發現不行,這在中國可能是一個偽命題。美國人要報稅,需要記錄這個,中國人沒有報稅這個需求。

另外,你想想看,記賬的人的特征是什麽?他們都精打細算,能夠轉化的業務只是理財,要從他們身上賺錢非常難。現在做記賬的公司幾乎都在尋求轉型。

這個產品就誤導了其他創業者,當我決定不幹51錢管家的時候,其他人投了很多錢去做。

盈利模式設計不來,到時間就出來了

我發現所有偉大的互聯網公司,像騰訊、Facebook、谷歌、阿里巴巴,早期都沒辦法賺錢,如果有好的方法賺錢,所有人都會來做這件事,可能就是不好的商業模式。這時候真正在乎產品、懂得價值的人極少,當你模式長成,別人進軍已經晚了。這是我對好的商業模式的看法。

沒有固定的商業模式,本質上是考驗你對行業、用戶需求的理解,能否與時俱進,探索到用戶的強需求。即使做一些弱需求、偽需求,總有人去用,這會讓你有一種錯覺,認為你做的東西是有價值的。這很危險。

探索盈利模式是急不來的,因為它不是你設計出來的,你找再多人去論證都沒有意義。只有當你有足夠的規模,時機到了,即使你想不到,你的合作夥伴、投資人,都會給你提建議,讓你知道原來這樣可以賺錢。

從我自己的案例來講,2013年那會兒,我印象中後臺每天新增的用戶數據可能有500多萬,潛意識中感覺這個公司很有價值,但還是無法賺錢,很難受。然後就開始做了很多嘗試,其實,現在回頭看,在商業化探索上我們走了很多彎路。

我們早期做信用卡優惠購物,甚至想做團購,花了半年時間折騰了,發現這是一個低頻需求,或者說不適合我們的人群。51信用卡三分之二的用戶是男性,大部分活躍用戶都有三四張以上的信用卡,對省錢需求不高。

轉機發生在2014年,這一年我們嘗試了幾件事情。

我們幫廣發銀行做線上辦卡業務,增長很快,銀行一個季度的發卡目標,我們一個月就幫它實現了。那時候,一張卡合下來(可以賺)50-100塊錢,當時用戶有3000萬吧,一天有30-50萬元的營收。我有了如果不燒錢可以活下來的安全感。

後來,有投資人跟我說,你做貸款吧,甚至還有投資人說,你不做貸款,我就不投你。長期來看,他們想法是對的。做信貸業務是我們最顛覆性的業務轉型。

真正開始,是與宜信合作的一個產品,叫瞬時貸。宜信創始人唐寧從我創業開始就一直希望投資我們,但最終沒有投進來。最後一次談投資沒談成,我跟唐寧說,你派個人跟我們談業務合作吧。他就派了宜信的戰略總監陳歡過來,快速推進跟51信用卡的合作。

當時只是把它放在“51信用卡管家”APP一個二級頁面上,也不敢幹擾其他產品。

整個流程是這樣的:宜信負責設計風控規則,並以策略的方法部署在“51信用卡管家”的環境下面,我們負責實施,用戶在APP上進行申請後,我們將信貸用戶的訂單提供給他們,宜信通過電話做一次審核,然後把錢打過去。

產品上線後我們也不當一回事兒,沒想到響應度非常高,每天都有1000多人去申請借款,金額三到六萬元,一天有一兩百萬元貸款通過我們放出去,漲得很快。

不跟用戶見面,在線審批借貸三到六萬的額度,這是很大膽的行為。那時候互聯網哪能借這麽多錢,只有阿里的小貸業務借錢給賣家,手續複雜,需要視頻驗證等。瞬時貸的理念非常先進,它通過賬單的數據加上用戶在線交叉印證來防止欺詐。向陌生人借款,當時只有這個模式,後來逐漸發展成為網貸行業的標配。

最重要的是,(在“51信用卡管家”APP上的)借貸用戶質量很高,因為這些人都有信用卡賬單,已經被銀行驗證過,所以給這類人群放貸,風險較小。宜信之所以與我們合作,也是看好51信用卡的用戶。我們則收取一點傭金,但收入比信用卡辦理業務要高很多。

過程中,我們想要自建金融服務。

最早的金融業務負責人來自廣發銀行信用卡中心。她是傳統金融業出身,為了保證安全,給用戶設置了很多門檻和流程,比如讓你多填一個家里人的資料。在互聯網人的理念里,要盡可能讓用戶減少操作,比如要家里人的聯系方式,只要用戶同意,他把通訊錄授權給我,後臺自動抓取。

金融基因跟互聯網基因結合挑戰很大,金融追求安全第一,互聯網強調用戶體驗第一,這兩波人在一起幹活,基本理念有很大的沖突。

這一年時間里面,我不斷地引入、調整、沖突、融合,最後形成一個比較穩定的金融團隊,開發了一個叫“51人品”的網絡借貸信息服務APP。我們的優勢在於客戶是我們自己的,不用買用戶,可以定更低的貸款利率,吸引新的信用卡用戶。

51信用卡的用戶一個月被銀行扣除30億元的生息費用,背後的生息資產是多少?3000億元。理論上這都是可以挖掘的。息差定的越貴你的人群就越小,銀行為什麽能做3000億元就因為它(利息)很便宜,你要是(把利息)也定很便宜,你就可以爭取到用戶。

我們目前有三四個信貸產品,差別很大,最主力的產品是12個月左右的分期,另外還有6、18、24個月。去年底,我們並購了99分期,整合成一款新產品——給你花,是針對沒有信用卡的人群開發的,借款金額3000元-5000元,還款期為半年。

資產端供給方面,我們與六七個城市商業銀行進行合作。在銀行生態里,銀行有牌照和業務能力,在資金方面有巨大的實力,而且銀行可以把客戶征信情況反饋到央行的征信系統,這些都是傳統金融機構的優勢。

我們現在要做金融科技公司。這並不是“換湯不換藥”,把金融服務變成金融科技。我們要拿優勢資源去跟金融機構合作,一開始是流量的導入,進一步可能在數據、風控層面合作。   

當下,中國信用卡活躍人群2億不到,所以我們的野心更大,要做2億人以外的生意。

51信用卡 孫海濤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093

大電影不來,小眾片賠光,影視眾籌的未來在哪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3/161644.shtml

大電影不來,小眾片賠光,影視眾籌的未來在哪里?
尋找中國創客 尋找中國創客

大電影不來,小眾片賠光,影視眾籌的未來在哪里?

影視眾籌未來的機會還在於將產業鏈上下遊全部打通。

本文由尋找中國創客(微信ID:zjbmaker)授權i黑馬發布。

今年2月,騰訊視頻PGC影視組對已上線的網絡劇進行排查,其中107部網絡劇因未在片頭添加網絡視聽節目信息備案編號,被集中下架處理。

對於依賴於網劇和網絡大電影存活的影視眾籌平臺而言,這無疑是又一次重磅打擊。

影視眾籌曾被稱為是草根電影制作人的希望。

票房近10億的《大聖歸來》,曾因資金緊張眾籌發行經費780萬元。2015年影片上映之後,票房一路攀升,甚至成為了當年現象級電影,參與該影片眾籌的89位投資人每人獲得了約25萬元的高收益,《大聖歸來》的成功也讓影視眾籌再次被資本市場關註。

ddd3d105be659199b758960066c7f72b

但據眾籌之家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已經倒閉或者轉型的影視眾籌平臺為10家左右。也就是說近五分之一的影視眾籌平臺已經“死掉”,行業存活率堪憂。

雖生根於黃金遍地的影視行業,但眾籌平臺如今卻面臨著高開低走的窘境。

 巨頭進駐,新興平臺大量崛起

公司進入第三年,淘夢網創始人陰超卻決定讓公司徹底轉型。

2012年成立的淘夢網曾是一個為微電影和網絡電影提供眾籌、發行服務的網絡融資平臺,也是中國第三家做眾籌的網站平臺。

眾籌曾受到互聯網熱捧。根據Choice的數據,預計2016年全球通過眾籌獲得融資的公司數量在1800家左右,眾籌交易金額將達到2000億元。世界銀行預測,至2025年中國眾籌融資總額有望達到460億至500億美元。

《2016年全國眾籌行業年報》統計,截至2016年12月底,在各類型正常運營的眾籌平臺中,獎勵眾籌平臺最多,達222家;其次為非公開股權融資平臺,達117家;混合眾籌平臺(含兩種眾籌類型及以上)為70家。

目前,眾籌概念已經涉及金融、企業服務、生產制造、文化娛樂、大健康、汽車、電商等30余個行業。文化娛樂行業屬於第一梯隊。

這其中,生根於被稱為“黃金遍地”的影視眾籌被業內普遍看好,通過眾籌打破電影資金門檻,作為電影投資模式的一個補償獲得資本市場青睞。

2013年影視眾籌平臺全年籌資額達到1000萬,其中誕生了3個百萬級項目,分別是《十萬個冷笑話》、《大魚·海棠》、2013年快樂男聲大電影《我就是我》,其中《十萬個冷笑話》是首個通過眾籌募集資金的院線電影。

7c100a159c955340551e3574ce622334

這片兵家必爭之地也吸引來了巨頭目光,淘寶、京東、百度、蘇寧等企業相繼布局了“眾籌+影視”板塊。

2015年10月28日,蘇寧眾籌首個影視眾籌項目《葉問3》上線,僅1天4000萬元被搶籌一空。當年“雙十一”蘇寧眾籌電視劇《紅色護衛》開籌,僅1分鐘達成目標,不足4分鐘所有眾籌檔位售罄496萬。

在去年10月的京東眾籌Bigger大會上,京東眾籌直接發布了“IP+產品”的眾籌模式,旨在通過京東大數據對於用戶需求的分析,選擇更加匹配的IP方和產品方,為雙方提供精準化對接,降低行業成本。憑借“產品眾籌+股權眾籌+眾創生態”的三位一體眾籌模式,希望能夠成為IP產業孵化器。

據眾籌之家不完全統計,目前包含影視眾籌業務的平臺大約有47家,其中影視垂直領域的平臺約23家。2016年的影視眾籌成交額4億左右(包括產品,收益權以及影視基金)。截至2016年8月底,成功投資人次達到14.3萬人次。

理財產品,還是營銷工具?

影視眾籌領域的玩法主要有兩種。

一是,影視劇融資方以出讓一定比例股份的形式,面向多數投資者進行融資,回報方式往往為影視項目的盈利部分。

目前,業內把影視眾籌變成金融理財產品的情況屢見不鮮。在阿里的娛樂寶、百度的百發有戲等互聯網巨頭帶動下,行業內出現了越來越多“影視眾籌+互聯網金融”產品。

2014年3月,阿里巴巴推出的“娛樂寶”正式上線。根據娛樂寶的對外宣傳,通過購買娛樂寶,最低100元即可投資熱門影視劇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7%。據知情人士透露,現在“娛樂寶”的年化收益率已經下降到3%、4%左右。

4a74238745784894a6839550a1367a83

“這種理財產品一般采用‘優先劣後’的‘保底+分成’方式,比如購買了《小時代》的股份,《小時代》的票房將會階梯性決定購買者的收入。但不管票房盈虧如何,購買者都有一個保底,比較而言比銀行周期短、收益高,多了一個可以獲得更高回報的投資機會。”雷鳴說。

這里面的“優先劣後”則是一種信托受益權結構設置優先和劣後分級處理的活動。簡而言之,購買者“優先”,眾籌平臺“劣後”。產品賺的情況下購買者先獲取收益,賠的時候眾籌平臺先賠。

同時,行業內也有純粹自負盈虧的眾籌模式存在,風險更高,投準了的話回報也更大。“一些上眾籌平臺的網大,沒有保底一說,投資以後賺了就賺了,賠了也就賠了。”雷鳴說。

第二大類玩法是產品眾籌,主要以精神回報或實物回報為主,一般不涉及影視劇股權部分,目的是為了宣傳產品和新品預熱。

可以看到,在京東金融平臺上出現的影視眾籌項目大都屬於此類。例如《鬼吹燈》1元搶騰訊VIP會員、影視劇《紅色》發起的眾籌,承諾回報衍生品抱枕、紅色記事本、圍巾等影視劇IP衍生品。

57983b83b34d165df399b1712b708999

好片不來,小眾影視劇翻盤難

雷鳴周圍有幾個朋友參與過影視眾籌,他們大都為都市女白領,看中影視眾籌周期短、回報高的優勢,“大家在賭下一部《大聖歸來》”。

《大聖歸來》一直是影視眾籌領域的從業者們最為津津樂道的話題。

從上映首日排片量僅有8.7%到最終票房近10億。股權眾籌在成就《大聖歸來》票房逆襲神話的同時,也為投資人帶來了巨大收益。有媒體估算,參與投資的89名眾籌出品人至少可以獲得本息3000萬元,投資回報率超過400%。

但兩年時間過去,《大聖歸來》的成功能否複制依舊是一個問號。

“實際上,特別好的每年前50的頭部項目是想投都投不進去,它們太值錢了,會有幾百家資本在搶,只有缺錢的項目或是需要分散風險的某些不確定的小眾項目才需要眾籌。”雷鳴分析。雷鳴,是ABD愛夢娛樂創始人,ABD愛夢娛樂,是一家協助IP內容開發的數據服務公司。

雷鳴還舉了一個例子,近幾日剛剛開機的,由某位著名演員首次擔當導演的大電影,電影還沒拍電影的股權就已經分出去200多份了,可見資本對於頭部資源的火熱程度。

這意味著,高風險、低回報、勢能低等影視劇才會選擇通過影視眾籌籌措資金。於是,影視眾籌平臺和高風險的網大、網劇日漸牽扯頗深,甚至有人估算項目失敗比例已經超過90%。

82388e03409cfe97fc7e37550b0ae8c2

 

點開某主流的影視眾籌平臺,首頁展示的11個推薦眾籌項目中包含7部網大、2部網劇。這正是國內影視眾籌平臺的常態,根據此前其他媒體的一項統計,網絡電影在全國影視眾籌項目中的占比超過了六成。

而網絡大電影和網劇的回報率如何?

“我們去年對200多部網大進行抽樣統計,得到的結果是網大每一百部大概會有92-93部是賠的,極少部分會盈利或是打平,剩下基本悄無聲息地全賠了。平臺間相互競爭的結果還是要看運氣,每年能有一兩部黑馬,看誰能逮住。”雷鳴說。

但尷尬的是,在大聖歸來的神話之後,再也沒有任何影視眾籌的項目能夠續寫輝煌。

造血堪憂,超五分之一轉型倒閉

據眾籌之家不完全統計,去年已經倒閉或者轉型的平臺有10家左右,也就是說行業里超過五分之一的平臺已經“死掉”。

陰超坦言,2012年到2014年這兩年公司還沒有轉型的時候,平臺大概完成了幾百個微電影的眾籌項目,但眾籌成功率只有百分之十幾,平臺每年的利潤在幾萬塊錢左右。

陰超決定轉型的原因之一,就是資金變現困難。

“眾籌功利化的過程很辛苦,從資金變現方面思考後決定轉型。2015年公司轉型做網絡電影的發行和投資孵化之後,公司境況開始有所好轉,2015年有了千萬級的利潤,發展到2016年收入已經過億。”陰超說。

“影視眾籌平臺一般情況下會選擇在流水中抽成,但上眾籌的都是小產品,這也決定了你的體量不會做大。即便做出了優質的網大網劇,也要看愛奇藝、騰訊視頻等平臺給不給你位置,有位置才有點擊率才有流量,主動權始終沒有落到自己手上。”雷鳴表示。

除卻平臺本身的造血能力堪憂之外,影視眾籌平臺還要承擔政策監管和行業本身面臨的風險。

在卓然影業CEO張進看來,第一重風險來自股權眾籌本身面臨的法律問題。股權眾籌這個領域仍有很多可以去鉆的空子,本身具有很大的風險性。

第二重風險在於平臺如何去保證投資人的權益。影視劇產品本身是個極高風險的投資品類,一個法律法規不完善新產業去鎖定一個風險極高的領域,這其實也是一種賭博,而且這種賭博不是在用自己的籌碼來賭博,是用別人的籌碼來賭博。

7ac70cbffa2cef26ac02ce7eca2f56f1

“電影投資是個很專業的事,只有極其專業的人才能相對而言有一定的判斷準確性。眾籌平臺把這種高風險的事情分散給這麽多非專業人士去做眾籌,這事風險極大。現在對於市場規律可以參考的數據還非常少,我認為這件事在短期內是不成立。”張進分析。

雷鳴認為,眾籌成功的電影中很多是不缺錢的,更多的是為了宣傳目的,看中平臺的營銷價值,這就涉及到了垂直平臺和行業巨頭之間的競爭。

“這些資源往往會被真正掌握流量和資金的大平臺搶到,片方也會權衡各家的流量籌碼,不會流落到獨立的眾籌平臺之上。”雷鳴說。

要在產業鏈上下遊尋找機會

2015年國內電影總票房刷新紀錄,也帶動了更多人進入影視行業。進入2016年,湧入賽道的新興平臺雖然明顯下降,但已經出現被資本青睞開始具有品牌價值的影視眾籌平臺。

ba65607e5ba29e1d9afcd547f9d8f026

垂直類影視眾籌平臺仍然獲得資本青睞。2016年6月12日,影視眾籌平臺影大人獲得200萬元天使輪投資,投資方為創夢創投。2016年8月31日,集在線影院與眾籌於一體的微電影平臺“影人街”宣布獲得來自鳴新坊風投機構的三百萬天使融資。

晟道投資合夥人湯婷婷認為,從長遠來看,這個行業的前景是光明的。“眾籌其實是很好的一種事前機制,能夠直接讓目標用戶發聲。”

同時,湯婷婷也為想深耕於影視行業的眾籌平臺,提供兩點建議:

一方面,平臺本身的風控系統要搭建好。因為涉及資金問題,肯定需要具有一定標準的審核流程,須做好第一道把關。

另一方面,要增強平臺挑選項目的能力。投資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為眾籌平臺的存在帶來了天然優勢。市場上最優質的項目會首先被機構等專業方投掉,那如何篩選出較優質的項目,或者另辟蹊徑、避開傳統投資路徑、選出具有創意的新項目,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陰超看來,影視眾籌未來的機會還在於將產業鏈上下遊全部打通。

“單純作為一個眾籌平臺,只承擔了融資環節,可以說是沒有什麽結果性的產出;第二是平臺要承擔很多風險,比如說是否能回報、能不能產生收益等,處在很尷尬的位置上。所以必須去把握住頭部資源,參與原創內容的研發才能真正提升平臺的價值量。”陰超說道。

眾籌 電影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088

傳五月天拒赴維穩騷紅館稱無期今年不來港

1 : GS(14)@2015-03-27 08:31:02





兩個月前《文匯報》獨家報道,引述「消息人士」指,政府今年5月會在啟德郵輪碼頭舉行大型音樂會,頭炮邀請台灣超人氣樂隊五月天。五月天出席維穩騷?不是嘛?很簡單,去年這個時候,台灣太陽花學運鬧得沸沸揚揚之時,五月天曾聲援學生佔領立法院行動,就被內地網民群起攻擊,左一句「滾出中國」,右一句「別來內地賺錢」,結果成員阿信要在微博「利申」:「我們也從未反­對服務貿易協定,更不希望製造動亂對立。我們做了很多事,最期待的就是兩岸年輕一代有更多的友善的互相了解、交流、融合。」仲表示「做自己,不獨、不藍、不綠」。故當日《文匯》獨家一出,五月天演唱會主辦機構特高娛樂製作立即澄清,指今年是五月天來港演出第10年,想與某慈善團體合作籌款,強調個唱是私人演唱會,與政治無任何關係。特高發言人更馬上與政府這個「維穩騷」劃清界線,表明「如果政府搵慈善機構合作我哋都歡迎,但唔想拉上任何政治關係」,即是,請也不去維穩騷。最大問題是,今年紅館五月,五月天攞唔到期,想找戶外場地,又找不到。最終,他們昨日在fb宣佈一個沉重的決定——就是,今年五月,他們不來香港了。該聲明寫道:「自2006年起,在紅館的首次五月天『五月之約』,不知不覺已經走過十個年頭。五月天希望具有紀念價值的第十次『五月之約』,能在紅館舉行。今年因場地因素未能如願,但累積更多思念與等待,相聚一定更多歡笑與感動。與大家共同期待,第十次「五月之約」在2016的紅館。」特高娛樂昨晚更在電話訪問中指,尊重五月天的決定,因為申請不到紅館,雖然有想過以東九龍啟德做戶外場,每場可以容納二萬多觀眾,但也覺得「博唔過」,因為五月的天氣不穩定,所以決定不開。更指「今年五月會入紙申請明年五月紅館檔期,希望同歌迷明年紅館見。而且五月天都想留時間創作,希望今年年尾前出到新碟。」又否認政府邀請五月天於五月來港做騷。今年無騷睇,五月天的歌迷自然是大失所望,但當中亦有不少粉絲堅守五月天正能量,期待2016年五月之約,也有網民將「紅館冇期」及「拒絕出席維穩騷」互為因果:「紅館今次有心唔批啦,五月個場都唔爆,如果張生(張耀榮)喺樹(在世)實可以開到!不過我情願佢唔開,好過係啟德開!有志氣!」到底五月天今年不來開騷,與維穩騷有沒有關係,自己想想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327/190920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996

21年前被屈姦殺遭槍決聶樹斌終獲平反母:兒子回不來 正義來得太遲

1 : GS(14)@2016-12-03 04:42:33

■聶樹斌被槍斃21年後終翻案,但人已化作灰煙消失於世間。 資料圖片



全國關注的河北青年聶樹斌「強姦殺人案」在聶含冤22年、被槍斃21年後,終獲平反!最高人民法院昨宣佈重審結果,判決聶無罪。聶的親人聞判落淚,聶母直言「兒子回不來,正義來得太遲」。官方輿論稱這是法律和社會的進步,但也有輿論指,本案實際是中共黨內權鬥及社會壓力的結果;案件雖平反,但當局如問責不徹底,所謂正義永遠是假的。最高院第二巡迴庭昨早對本案作重審判決。長達1.4萬多字判決書回顧了本案由石家莊中級法院一審、河北高院二審判決生效執行全過程,及聶樹斌家人申訴的理由,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意見,決定重審本案,並裁定原一審、二審認定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決定撤銷上述兩級法院的判決,原被告聶樹斌無罪。新華社指該案後續國家賠償、司法救助、追責等將依法啟動。


判書指聶被誘供

判決書詳列本案改判九大理由,包括聶樹斌被抓時無任何證據指其與被害案有關、聶被抓獲後前五天訊問筆錄缺失、聶有罪供述真實性存疑且不能排除逼供誘供可能、情況證人證言缺失、聶所在車間案發當月考勤表缺失、原審認定聶作案時間存重大疑問、原審認定作案工具存重大疑問、原審認定被害死亡時間和原因證據不充份、原辦案程序缺陷等。



■聶樹斌(右)當年火速被槍決,陳屍雪地。

■聶母多年來為兒子翻案奔走,昨於庭上神情哀傷。



父︰道歉太晚

判決一出,始作俑者河北高院即在官網稱「堅決服從並執行」判決,並向聶樹斌父母及親屬「表達誠摯的歉意」,將根據聶父母提出的國家賠償申請,依法作賠償決定;又稱「將吸取此案深刻教訓」,並就是否存在違法審判問題展開調查,今後將「嚴格把關」,讓民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感受到公正」。聶樹斌家人對這一遲來判決雖滿意,但想到親人死不能復生仍悲慟不己。聶母張煥枝說:「結果再好,畢竟我兒子回不來了,這個正義來得太遲了!」73歲的張煥枝過去10多年為了兒子能平反,踩平了最高院門檻,眼淚哭乾,黑髮變白髮,「我現在希望能去兒子墳前告慰他」。聶父則稱,兒子背黑鍋這麼多年,河北高院的道歉來得太晚。



學者︰人血饅頭

與官媒「彰顯法律公正社會進步」等報道有別,內地不少法學界人士指「遲來的正義非正義」;更指若非周永康及死黨、原河北政法委書記張越倒台,「本案有改判可能嗎」?知名刑法學者邱興隆指,聯想到在河北村民賈敬龍遭強拆殺村官被高調處決後,又為聶樹斌高調平反,兩條人命做的對沖遊戲如此明顯,誰有資格為此興奮?更形容本案改判是魯迅筆下的「人血饅頭」!輿論籲當局追責,有網民指,前幾年阻當事人申訴是今年落馬的河北政法委書記張越,而當年批示對聶樹斌「從重從快」判決的,則是前河北政法委書記、後曾任國家安全部長的許永躍,「如果不能問責到底,正義永遠是假的」!澎湃網/微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3/198535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906

動物保育教育急不來團結才能將聲音傳出去(三)

1 : GS(14)@2017-08-06 11:38:47

動物保育觀念的推廣,重點並不在於知識的傳輸,反而是要讓「尊重生命」的觀念無所不在,成為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動物保護教育」的概念雖然聽起來含糊,但其實範圍不脫以動物權和動物福利等觀念為基礎的教育。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國際動保組織曾就動物該有的基本權利做出解釋,它們分別為「免受饑餓」、「免受痛苦、傷害和疾病」、「免受恐懼和不安」,「免受身體熱度不適」、以及「表達自然行為」等5項權利。西方社會很早就開始推廣這樣的觀念,但亞洲目前似乎還在努力的階段;雖然比起過去已經有所改善,但偶而還是會出現民眾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忽略動物的感受的情況發生。視狗如家人的台灣藝人李維維,日前就因為正確的育狗方式,而與一名網民槓上。當時她發現一位專門經營法國鬥牛梗粉絲專頁的網民,常將狗狗穿上不同的服裝、打扮成搞笑的模樣,卻忽略了小狗可能過熱或過於興奮的問題,便毫不猶豫的私訊該名網友,希望他能改善這種情況。「我自己的好朋友,就有發生過狗狗熱衰竭(而離開)的事情」。從此之後,李維維對正確的動物養育知識就一直十分留心。「我先去看了這名網友近期的錄影帶(影片),發現片中所有的狗狗都是大力喘氣」。本身就養有「福仔瓜」和「李先生」兩隻法鬥的李維維強調,短鼻吻犬受限於生理構造,很容易發生吸氣困難以及其他發炎問題,像這樣過度的喘氣以及熱的情況,都可能導致短鼻吻犬休克或是更嚴重的症狀。尤其如果只是為了吸引更多網友按讚,而讓狗狗拍攝這樣的影片,更是十分不可取。「粉絲今天看影片,他們可能覺得哇,好好笑喔!這狗狗好可愛喔!結果等到狗出事了、死了,就留言說RIP、痛痛飛走了、牠去當小天使了,我真的覺得這樣很不負責任」。李維維強調,既然經營了粉絲專頁,就要肩負起正確教育的責任,透過社交媒體的力量,讓大家知道甚麼才是正確保護動物的方式。在網絡時代淌這樣的渾水,難道不怕激起網民的反對嗎?「我不在意大家怎麼看待我這次的行為,只要以後有人在看到法鬥時想起,他在喘了,很熱喔,那就夠了」!對李維維來說,將正確的知識慢慢傳達給大眾知道,這就是對的動保教育。動保團體《挺挺網絡社會企業》的發起人劉偉蘋也強調,動物保護需要長期的深耕與規劃,「台灣的思考都太單點了,就像當初我們決定要做安樂死這件事,就直接push它入法,但卻沒有任何配套,都是之後才來想辦法」。劉偉蘋強調,這樣缺乏深度溝通的做法,當然會讓動物保育觀念難以深耕。她認為,即使是在歐美社會,大家的動物保育觀念也是在不斷溝通、學習,才得以達成共識。「不是因為瑞士或歐美是所謂的文明國家,所以他所有的人就會(樂意)去擁抱所有的弱勢議題,他們反而是更有思考力的去了解這些計畫的內容」。身為狗專業訓練師、旅居瑞士的Mojito,也十分認同劉的說法。她表示,瑞士在推動動物保育法時,也是經過了長期的推廣以及教育,才得以讓每個人都獲得正確的觀念。「像(瑞士)動保法當初很大的一個重點,就是飼主必須要帶狗去上課,甚至是在養狗之前就得上課,除了獲得有關的知識外,還必須了解養了狗對你的生活會產生多大的變化」。她認為,唯有長期、正確的教育,才能讓這些動物收到最好的保護。而洛杉磯帕薩迪納動物收容所所長班克則認為,除了時間扮演一個重要的因素外,讓對的人團結起來一起宣揚動保意識,也是一個重點。曾遠赴台灣宣導動保教育的班克說,「我當時遇到很多重視動物權益的台灣人,但他們卻很分散、各做各的。其實最重要的事情是大家團結起來,讓所有人都能夠連成一氣,因為團結在一起的力量才大、才能讓聲音傳出去」。她也強調,很多事情不但要花時間,也必須付出很多精力,因此找到對的人很重要。「我向你保證,不管在哪裏,總會有那麼一個兩個或是五個人是熱愛動物的」,班克語重心長的說,「你只是必須找到他們。」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805/201124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7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