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上輸了,再努力都不可能贏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不管是財演的,雞湯作家還是企業精英,都忙著給芸芸眾生灌輸一個名詞 -- 財務自由。而從真正意義上來講,有資格且有慾望追求並實現財務自由境界的社會群體,是中產。
中產階層的定義是,喜歡喝Starbucks、買名牌,賓士和寶馬, Tesla。有一至兩套房產,月供在家庭月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每年出國旅遊兩次以上,不時能給妻子買一到兩個Chanel, BV, Daytona。社會學家們常常將中產階層視為社會的穩定器,他們常常遊離於既得利益者和下層人民之間的角力,也因此顯得更為聽話與屈從遊戲規則。
很多人想變成中產,他不是不知道該怎麼做,Talk is cheap, and Idea is cheap,言語無力,想法不值錢,原本,這些中產的人生,就像按著節奏開動的列車,從車站出發,開往明媚的未來,卻在不可知的天災人難中,踏上了永無歸途的旅程。
香港的中產階層是開在沙土上的花朵,外表光鮮、揾食艱難。一世侄在HSBC做放數,這些所謂中產,只要你電話一接通,其實個個都要loan,個個欠債,仔細想想,也是有些道理,中產階層是和當代畸形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牢牢捆綁在一起的。那麼,說起來,作為一個中產,大約是這樣一句經典的話:受過高等教育的社會底層人民。
中產一定不可以停下來,不管是我自己的經驗教訓,還是別人的總結,每一條看似正確的建議,在實際的過程中你總能找到很多的反例。
速度、成長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矽谷有一句格言,Keep growing,fuck everything else。
只有成長是重要的,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但如果你把自己的宇宙設得太小,有時候會固步自封,最後你會發現你在格局上完全輸了,不管多麼努力都是不可能贏的。因為如果你解決的問題不夠大,那你創造的價值就不夠大。
作為中產,你就是自己的支柱,也是家的天花板。如果你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那麼整個Family是不可能有提升的,整個事情也不可能做大。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但是其中有一項非常要的就是修身,不停地反省,不停地學習,不停地想辦法提升。在心力上要提升,在腦力上要提升,在體力上要提升。從一切地方學習,從書本里學習,從身邊的人學習,從比你年長的人那裡學習,從比年幼的人那裡學習,從你過去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裡學習,或者更好的、成本更低的,從別人的成功經驗或失敗教訓裡面學習。
不管是哪一個人或機構做投資,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的某個時刻,都希望可以花少些錢賺回更多的錢。所以,創業者的價值不是融錢,而是如何讓錢生錢。
在過去10年中,我們其實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一直在思考如何運用互聯網技術,低成本、高效率地運作一家公司。當我們效率越來越高,收集的信息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才有機會影響整個產業鏈。
消費並沒有升級,但是消費轉移了,消費轉移到品牌、消費轉移到電商了。中國有7-8億活躍的手機網民,每天刷微信朋友圈十幾次的人超過3-4億,一般人的大腦被可以上網的智能手機替換,通過手機替換掉大腦獲取信息進行投資決策、進行交流、進行購物。當我把創業設想成這件事兒要搞10年、5年,現在不著急了,只要不斷地創造價值慢慢走就可以,當有這樣心態的時候,反而越來越聚焦了。對於未來,人應該注重長期的目標和短期的目標,而不是那麼重視中期的目標。
人生路,漫漫修遠,多與同伴交流,才能一起成長。今年的私募正式進入流程,錯過了ziggie, 還有每年六月初的機會。一切查詢可私信。
http://synergychinafun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