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人是飯局的靈魂人物,一場飯局能否讓大家意猶未盡、回味無窮,關鍵就在主人,如何以最少的資源,做出一桌最大的感動,是可以練習的,練習越多,越能接近完美。 「富有以後的美,其實比貧窮時候的美,還要難。因為你選擇多了,而不會選擇的時候,真的很痛苦。」蔣勳談起自己的經驗,「台灣很多有錢人的宴客我也都參加了,會讓你有一個記憶的,真不容易。」可見,當好飯局主人有多難。 練習如何當主人,可以從主人的助手做起。以下是五堂學會當主人的必修課。 定主題藝術:讓客人有備而來 主人要創造飯局主題。受歡迎的飯局,是有主題的。例如,盲飲、品酒、生日、結婚、滿月、純吃飯聯誼等。華生資本董事長林宗聖曾經幫朋友辦過一次生日宴,當天,他想盡辦法,把朋友最想見的人,從外國找回來,這遠比豐盛菜肴、名貴禮物,更容易讓客人知道主人的用心。 也有人辦過盲飲餐會,大家赴宴前,先記住一種酒的味道,到宴會現場,再把眼睛蒙起,用嘴品嚐,或用鼻子聞,尋找自己的酒。像這類有主題的飯局,所有人都有備而來,現場氣氛就會很熱鬧。 邀請藝術:名單要先公布 邀請是學問。一般較正式的邀請,還是以書面為主。高明的邀請,除邀請誰,連飯局中會做什麼事,都寫出來,讓與會者,都知道自己的角色,該做什麼事。邀請名單要先公布,讓所有與會者知道誰會來,比較禮貌,因為,萬一某人跟某人不對盤,可提早決定是否與會,避免不知情下,人到了現場尷尬。 邀請函要在三到五天前寄出去,且最好有回覆函,詢問是否攜伴,及是否素食最重要。主人最好親自打電話邀請,不是由秘書來邀請。 發言藝術:勿自己講不停 厲害的主人,會花心思讓大家都發言,不會自己講不停,這樣飯局才能和諧。因此,邀請時,就不能邀十個人,九個都是愛講者,要有聽眾。飯局的理想人數是十二人左右,這樣,每個人能有充分說話的機會,另外,尊榮感很重要,太多人會降低尊榮感。 主人在飯局中通常要做三件事:一、短短開場、介紹來賓。二、不能冷場,要找話題,讓飯局熱絡。三、簡短結尾。注意來客的發言狀況,讓每位客人,都被照顧到。 萬一話題不對,現場氣氛變嚴肅,就要轉移話題;或者出現冷場,這時,可以請大家舉杯「乾杯」,現場就會活潑起來。 菜單藝術:留意客人健康 有經驗的主人,會將客人的身體狀況、飲食偏好記錄下來,像高血壓、糖尿病等,或者是否吃素,近年環保意識抬頭,高檔魚翅變成地雷菜單,也必須留意。 各國飲食的禁忌,也是一門學問。像印度人不要上牛肉,回教不吃豬肉。中東人吃肉需要經過HALAL(編按:符合伊斯蘭教可食用的食物,中東國家以伊斯蘭教為主)的處理方式,才可食用,因此,宴請中東人,就要到有HALAL認證的店採購食材。 不少西方人沒見過一條魚躺在那裡,他們的飲食習慣是,魚是一片,蝦是沒有殼的,因此,整條魚上桌,可能會嚇壞他們。要動手的大閘蟹、須剝殼的蝦,更應盡量避免。 付帳藝術:信用卡放櫃檯 一進門就把信用卡放在櫃檯,以免結帳時,一堆人上演小擒拿手,搶帳單付錢,浪費時間精力。 飯局最常見的,就是三杯酒下肚,亂開支票,酒醒後,完全忘記自己的承諾,久而久之,信任度降低,如果酒酣耳熱時,說過要做的事,之後做到,就會令人難忘。 安吉斯集團大中華區董事長葉文立認為,餐會主人從無到有,讓客人來時感受誠意,走的時候,滿滿感動。請一個人,請十個人態度應該是一樣的。 成功飯局要素:心靈、味覺、話題、小禮物。這些都做到,主人學的學分就修完了。 【延伸閱讀】6道細節讓飯局增色 主人提早30分鐘到 冷場時,用「乾杯」化解飯局結束後,記得謝謝主廚主人要讓客人從容發言準備感動的禮物,讓客人帶走最高明的商務飯局,是商務味最淡的飯局 整理:賴寧寧 | ||||||
| ||||||
蘭奇與宏?痋A曾是台灣品牌業最美好的故事:一個外籍經理人給了台灣公司在個人電腦產業坐二望一的美夢。但雙方分手後,宏?痐膝q派認為為蘭奇收爛攤,蘭奇則因為宏?眭熊o言,因此憤而投入敵對陣營懷抱,倒打老東家。 到底怎麼與國際人才共事,如何和平分手?政治大學IMBA專任教授李瑞華認為,重視薪資職稱外功之餘,也應該練就內功,才有條件運用國際人才。以下是口述整理。 聘請外國人才,猶如異族通婚,企業要先自問有沒有條件接受異族通婚,如果沒有的話,硬嫁娶個外國人,肯定會出大問題。 條件就是企業本身管理的深度。宏?眯M宏達電都是在業績下滑,與外國人才分手。文化差異固然是因素,但是最重要的是沒有建立管理內功。 不只是這兩家企業,台灣企業普遍都有這樣的問題。我稱此為只重外功,不顧內功,給高薪、職稱、授權,卻忽略了心態、價值觀、願景等內功。如果內功練好,即使個性不合,只要目標一致,彼此信任,很多事情還是可以內部溝通解決。 三星練內功的方式可參考,他們聘請外國人才,也送韓國人到國際市場歷練。(編按:九○年代三星外國人才須在直屬於執行長室內部諮詢單位歷練兩年學會簡單韓語,才外派回母國,並每年派兩百名韓國員工出國。) 外功易學,內功難練。如果只有外功,企業業績好,股價高,都相安無事,但當業績差、獎金少,為錢而聚的人自然為錢散。 分手與結婚一樣慎重,蘭奇離職不見得不對,但怎麼走是可以討論。「怎麼分手」是台灣CEO沒看到的管理死角。 國際人才,他們擁有國際媒體資源,假設沒有好好處理,很容易「家醜外揚」。 我常以「慎始慎終」打比方,如果後事辦不好,員工覺得不公平或是有委屈,離職後就會變成「孤魂野鬼」,成為企業的夢魘。 國外百年老店都會做期望值管理,提早給離職員工訊號。GE(奇異公司) 天天都有人走,但是讓你走的原因,會提前向離職者說明,員工不會感到意外。 應該從離職者觀點出發,向他解釋留下來對自己與公司都沒有幫助,應另覓安身之處。用心辦好後事,讓員工有尊嚴離開,就不會給人「用完即丟」的勢利印象。 蘭奇的例子證明請神容易送神難,對「神」而言,尊嚴、感覺和程序正義往往比錢還重要。 | ||||||
大數據成為全球潮流所趨,世界經濟論壇今年的報告更點出它的價值,就等同石油與黃金。 超過六成執行長已經用大數據來做決策,你學了嗎? 最簡單的五步驟,快速看懂大數據在玩什麼,就連羊肉爐店的老闆也可以學得會! 撰文‧賴筱凡 「在沒有大數據之前,其實我們每天都在處理數據。」東吳大學數學系助理教授吳牧恩舉例,例如羊肉爐店老闆每天要備貨多少量?鞋子工廠的產線一個小時要生產多少雙鞋?台北市長候選人民調有幾個百分點? 1.基本邏輯推演 羊肉爐店每天要進貨多少白菜? 「你對於自己設定的目標,是要有一套邏輯推演的。有一定的了解,而不是從零開始,就像羊肉爐店老闆或許無法精算九月與十二月開店的備貨量有何差別,但他心中會有一個數字:每天最少要準備多少材料。」吳牧恩說。 2.把數據變成可處理的 白菜單位是一籃?十公斤?還是二十顆? 大數據上手的第二步,就是開始蒐集數據。如果歷史數據不齊全,就要從即刻開始蒐集;如果歷史數據種類繁多,就要把數據變成有結構性、可處理的數據。像是羊肉爐店一天要進貨的白菜數量,單位是籃、公斤還是顆,都要統一成可處理的數據。 「蒐集數據可能是多數人認為最大的進入門檻,但是數據卻藏在我們處理的大小事上。」吳牧恩說,如果有十年的數據,當然比三年的好,但只要有數據,就可以開始做分析。像對金融交易者來說,不只有長期股價走勢才是數據,就連上下五檔的掛單資訊,也可以是數據。 3.設定想知道的問題 二十度雨天與十五度晴天,哪個營收高? 有了數據之後,你必須設定想知道的問題,到底是想要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獲利、提升客戶滿意度?還是要了解客戶想要的商品,再進一步去結合可能沒想過的數據? 「同樣一家羊肉爐店,在氣溫二十度的雨天與氣溫十五度的晴天,哪個環境狀況下的營收比較高?」天氣風險管理公司董事長彭啟明說,因為天氣是最容易取得的資料,也成為零售業進入大數據最常被拿來交叉分析的因子。 又例如最經典的尿布與啤酒的案例:妻子囑咐丈夫下班後到超市買尿布,賣場於是把啤酒擺在尿布旁,沒想到意外提高了啤酒的銷量。「如果羊肉爐店不只賣啤酒,同時也賣尿布呢?會不會有一樣的效果?這就是我們要用數據去驗證。」用各式各樣的數據做了驗證後,我們才能得到數據的變化軌跡,進一步去得到有效的資訊。「曾經有人將『酸雨指標』與台股走勢做交叉分析,結果還真的呈現部分相關,但到底是酸雨越酸、股民就不出門,乾脆在家買股票,所以台股才跟著大漲嗎?兩者的關聯是什麼?至今仍不得而知。」吳牧恩說,大數據分析有一個特質,要得到的是結果(What),而不是要知道原因(Why)。 「如果你認同『酸雨指標』跟台股走勢有關,就可以跟著『酸雨指標』來操盤,而不一定要從中知道兩者的關聯性。」吳牧恩說。 4.分析數據,得到有效資訊氣溫低、溼度越高,羊肉爐店的生意越好獲得數據變化的軌跡後,最重要的自然是分析這個數據變化,從中得出有效的資訊,再結合過去的歷史經驗,變成你的智慧。 羊肉爐店老闆原本就知道氣溫越低,生意自然越好,但在這個案例中,他會發現氣溫低、溼度越高,生意自然跟著好,吳牧恩解釋,「因為下雨會讓體感溫度更低,所以消費者就更想吃熱呼呼的食物。」但不是溼度達到一○○%,羊肉爐店的生意也就跟著翻漲一○○%。彭啟明用雨傘公司的故事說明,連續下雨的第三天到七天的雨傘銷量最好,到了第八天,銷量就開始往下掉,因為該買雨傘的人都買了。回到羊肉爐的案例,當溼度達到一○○%,也可能會因為雨太大,客人就不願意上門。 5.用數據來輔助決策 溼度六○%、氣溫十七度,要多進貨三成! 「其實你每天在做的每個決定,都是一種預測,只要這個決定中含有不確定性,只要成功機率不是一○○%,就是一種賭注。」吳牧恩說,工研院巨量資訊科技中心主任余孝先不諱言,「正因每個決策裡都有不確定性,所以數據分析才會變得很重要。」如何靠著數據分析,結合過去的管理經驗,讓營運效率更高、創造更多利潤,才能提升競爭力。 回到羊肉爐店的大數據冒險,今天台北市的溼度六○%、平均溫度十七度,要進貨多少白菜呢?吳牧恩用這個例子說明,「老闆能用數據來輔助他的決策,而不只是憑經驗,就會得出今天要多進貨三成的白菜。」相同的,不管是用在金融操作上,製造業的良率改善,或是零售業的供需備貨,都可以用類似的步驟來做決策。「大數據對於台灣的重要性,不在於我們可以在硬體上賺多少錢、生產多少伺服器,也不是我們可以開發軟體來賺錢,而是在於我們可以用大數據當工具,提升我們的競爭力。」余孝先說,那才是台灣企業真正需要的! |
這一門「國際語言」,影響力足以匹敵英語,成為未來最關鍵的溝通力。 它,讓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放下國務,和一群中學生一起上課、寫作業。它,甚至讓科技巨人賈伯斯(Steve Jobs)、比爾‧蓋茲(Bill Gates)紛紛爭相背書,呼籲美國全民人人必學。它,是程式設計的「編碼語言」,懂得它,也就開啟了和機器攜手合作的可能。 現在,寫程式不必是電腦天才,也不怕變成科技阿宅,就算是還沒拿筆寫字的五歲孩子,也能輕鬆動手學會。因為,寫程式已經進化到像堆積木一樣,既簡單,又富有挑戰的樂趣。 原本寫程式靠的是符號編碼,外行人看來,就像本藏滿密碼的「天書」。但現在教學資源百花齊放,不論是從二○○六年就開發的軟體Scratch,或是鼓勵人人體驗「編碼一小時」的code.org,都在把複雜的程式語法,化為五彩繽紛的「積木方塊」。 除了直接以母語顯示,只要一步步排列組合,便能像寫程式一樣,讓動畫人物在螢幕上移動、旋轉,甚至設計出自己獨創的遊戲。 唯一不變的,是從寫程式中,學會將問題一步步拆解,應用基本的邏輯原理來表達。雖然歐巴馬只是畫出一個簡單的正方形,但要電腦理解,就必須拆解成「向前移動一百像素」、「向右轉九十度」,加上迴圈「重複四次」的指令。 程序看似複雜,但有了線上遊戲,像是CodeMonkey從過關遊戲中引導,或者延伸成實際的玩具,像是可以動手玩的電路積木LittleBits,大人、小孩都能感受到程式設計的魅力所在。 其實,學寫程式不見得是為了成為工程師,而更像賈伯斯所說:「它教你如何思考。」如今編碼教學的風潮,已從矽谷吹向全球。前有英國開路,率先讓孩子從五歲起開始接觸;後有韓國接棒,從新學年將程式列入部分中學的必修課。線上有各大教學網站,實體則出現了「編碼學院」,各界都在摩拳擦掌,準備進軍這堂新時代的才藝課。 「不要只是買新的遊戲,自己造一個吧!」歐巴馬的呼籲,下一步就由你來動手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