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赌王”黄昏:争产一波三折

http://www.21cbh.com/HTML/2011-2-15/wOMDAwMDIyMDIwOA.html

元宵节在即,围绕赌王何鸿燊财产分配引致的何氏家族纠纷,却难以在这一家庭团聚的节日前回复平静。

“我们要说的之前都说过了。”2月14日,作为何鸿燊“二房”长女何超琼公关代表,博然思维内部人士回应。

在2月的第二周,何鸿燊私人律师Gordon Oldham曾声言不排除向“二房”、“三房”家族成员采取进一步法律行动,但至今没有行事。

在这场纷争导致澳门博彩业航母澳娱的股东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下,澳门政府已积极介入问询情况,但至今未收到澳娱的回复。亦有知情人士向香港媒体透露,有关方面已经介入何氏家族纷争,希望避免外资博彩巨头在澳娱内乱之际进一步蚕食澳门博彩业。

1+4博弈2+3

何氏家族在农历新年前后的一系列明争暗斗,令这场爆发于1月24日争产风波走向更为迷离。

当 日,澳娱控制的澳博公告指,何鸿燊手上的31.66%澳娱股权,将转移到“二房”五名子女与“三房”控制的空壳公司名下。正当部分券商认为此举减低了澳博 控股权引起何氏家族成员争夺的风险时,次日Oldham便代表何鸿燊表示,这一股权转让形同抢劫,要求在48小时内相关家族成员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将 起诉“二房”与“三房”11名成员。

当晚“三太”陈婉珍深夜召集传媒,宣读了两份有何鸿燊签名确认的声明,表示:“最近何家风波,闹得满城 风雨,我觉得是时侯要停了!”该声明还表示,一家人的事毋须劳驾律师、告上法庭这么“麻烦”,也希望传媒不要误会。声明最后表示其身体很好,外界毋须担 心,“家里的事,关上门一家人自己解决,好容易,慢慢谈!”

1月26日中午,何鸿燊又在“二房”与“三房”核心成员的陪同下发表电视声明, 表示自己一直很爱家人,十年来彼此从未有过法律纠纷。他发表的讲话内容与陈婉珍在25日晚宣读的声明类似,亦再次表示毋须Gordon Oldham的服务。然而,在当天下午,何鸿燊在“四太”陪同下回到自己的大宅后,Oldham再次到访,并表示自己仍然代表何鸿燊。当晚他随即以何鸿燊 的名义起诉“二房”与“三房”成员。

1月26日,一直没有介入分产之争的“长房”之女何超贤向本报记者提供声明,表示不相信何鸿燊会作出将股权全部交给“二房”与“三房”的不公平之举。此后“长房”成员亦与“四房”成员轮流前往赌王的大宅探望何鸿燊,被外界解读为“结盟”。

1 月27日,博然思维又公布了何鸿燊亲笔签名的撤诉文件,令形势再次急转弯。其间“长房”尝试在澳门举行记者会继续声讨分产不公,但又在没有解释原因的情况 下取消是次会议。在1月31日,Oldham又公布何鸿燊要求他追回股权的视频文件,并指26日的电视声明是在“被强迫”的形势下作出的。值得一提的是, 在这一视频中,“四太”梁安琪出现在赌王身后。

在1月的家族大混战之后,踏入2月,争产风波一度出现缓和迹象,有知情人士表示,何超琼代表 二房、三房提出了“解决方案”,其一是两房各自拨出部分股权,给予没有分得任何澳娱股权的长房,梁安琪则继续持有其在2010年11月获得的7.03%澳 博股权;其二是梁安琪将其获得澳博股权“上缴”,将全部股权在四房中再次平均分配。

不过这一说法遭到Oldham的否认,他指责何超琼出尔 反尔并不断向传媒透露消息,令事件公开化。为此,博然思维在2月8日以何超琼的名义发出截至目前最后一封声明,指“二房”与“三房”成员一直没有与传媒接 触,“我知道爸爸希望家庭成员能以互谅互让、以和为贵的精神去处理此事,并达致共识,我非常尊重他的意愿”,“衷心希望及相信此事最终会有和谐的结果”。 正是在这一声明发出后,Oldham再次表示将继续法律行动。

谁来介入?

面对何氏家族两大阵营各不相让的僵局,有接近澳博总裁苏树辉的人士在1月31日对本报记者预测,有关方面介入只是时间问题。

“其实大家都预计在何鸿燊交出控制权后,何氏家族必然会出现纷争,只是没有预计到事情会变得这么难看;但澳娱控制着澳门的众多经济命门,澳博又占据重中之重的博彩业的30%份额,任何人要希望在争产中最终获胜,均需要获得政府的祝福。”

与之相应,有香港媒体透露,何鸿燊希望向四房家人平分股权。而霍英东之子霍震霆在2010年8月以霍英东基金会的董事代表身份重返澳娱董事会,亦被认为是股权变动平稳过度的一道保险。

但争产风波令平稳过渡的希望破灭。现时“二房”之女何超琼与美高梅合资的澳门美高梅在香港IPO在即,澳门美高梅希望本月完成招股。有市场人士对本报记者 分析,何超琼的筹码,在于澳门美高梅上市后,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股权转让与减持,“若何超琼威胁将其股权出售,则四太可能必须要在压力下让步。”澳博与何氏 家族必须抗衡外资博彩业,这是必须实现的“正确定位”,该人士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45

「山鋼系」重組一波三折 現金選擇權成新方案亮點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13/yMMDAwMDIzMjEyMw.html

三易其稿。

4月12日夜間,屢敗屢戰的「山鋼系」鋼鐵主業資產重組方案出爐第三個版本。新方案與前兩輪方案最大區別在於濟南鋼鐵(600022.SH)、萊鋼股份(600102.SH)股東將獲得更大自由選擇權。

山鋼集團人士告訴本報,此次方案接受第二次重組方案失利的教訓,規定無論投資者投「贊成」還是「反對」票,均擁有現金選擇權。

而因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二十餘天的濟南鋼鐵、萊鋼股份也將於4月13日復牌。

12日當天,山東鋼鐵集團及所屬濟鋼集團、萊鋼集團、濟南鋼鐵、萊鋼股份分別召開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上述方案。

股東獲更大自由選擇權

與前兩次方案相比,主要重組內容並未發生變化。

其一,下屬上市公司依然採取換股吸收合併方式,以上市公司濟南鋼鐵為吸並主體,換股吸收合併萊鋼股份;上述工作完成後,存續上市公司濟南鋼鐵更名為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鑑於此次重組方案距上次重組方案出台時間較短,此次重組方案中依然未將銀山型鋼和機制公司納入注資範圍,但山鋼集團承諾,為了最大限度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山鋼集團將在銀山型鋼完善相關手續後的2年內將後者全部股權注入上市公司,在注入前交由上市公司託管。

山鋼集團同時承諾在完成對日照鋼鐵股權和資產收購重組,並按照國家鋼鐵產業政策對其優化調整提升完成後的2年內,將其持有的全部日照鋼鐵的股權和資產權益注入上市公司。

而新方案與此前方案的區別在於,濟南鋼鐵、萊鋼股份股東將獲得更大自由選擇權。

新方案規定,在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上濟南鋼鐵、萊鋼股份股東無論投出「贊成」還是「反對」票,屆時山東省國有資產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作為獨立第三方均分別向濟南鋼鐵、萊鋼股份股東提供收購請求權、現金選擇權。

也就是說,在臨時股東大會上即便投出有效贊成票並且一直持有代表該權利的股份至現金選擇權實施日的股東屆時依然擁有現金選擇權。

此處的修改顯然借鑑了第二次重組方案失利的教訓。第二套重組方案規定,對重組方案「有異議」的股東才能獲得現金選擇權。

而在二級市場,2010年12月30日萊鋼股份收盤價為7.85元,按1:2.43的換股價,萊鋼股份股東換股價為每股8.9元。上述山鋼集團人士認為,正是這一「套利空間」,吸引了萊鋼股份股東投出四成以上的反對票,導致重組功虧一簣。

第三套方案中的換股比例依然為1:2.43,即每股萊鋼股份的股份可換取2.43股濟南鋼鐵的股份。

按照濟南鋼鐵停牌前20日平均股價計算,濟南鋼鐵每股股價3.44元,萊鋼股份停牌前平均股價每股為7.18元,按1:2.43換股比例,較停牌前溢價16.27%左右。

山鋼方面認為,此次方案出台時機相比年初時更為有利。一是二級市場強勢特徵相對比較明顯;更主要的則是作為週期性行業鋼鐵業正迎來價值重估期,作為已停牌近一個月的濟南鋼鐵和萊鋼股份,補漲的幾率更大。

重組屢敗屢戰

濟南鋼鐵和萊鋼股份的重組整合可謂命途多舛。

2010 年4月,國務院確定山東省作為全國唯一鋼鐵行業調結構試點省。為此,山東省相繼出台了《關於加快山東省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山東省鋼鐵工業調 整振興規劃》等政策措施,並且專門成立了山東省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山東省把鋼鐵行業調整放在了一個很高的位置。

山東鋼鐵集 團作為山東省鋼鐵行業調結構的主要操盤手,旗下兩大上市公司間的整合自然成為全省鋼鐵行業整合題中應有之義的第一步。按照山東省鋼鐵產業規劃要求,在濟鋼 萊鋼完成整合後,逐步壓縮內陸產能同時新建產能向沿海佈局,到2020年山東省實現年產鋼4000萬噸,其中臨海基地年產鋼佔60%以上。

這樣一個佈局顯然更符合鋼鐵產業的內在要求。以濟南鋼鐵為例,2008年濟鋼集團鋼鐵產能曾突破1100萬噸,按噸鋼產量需要4噸運量計算,僅濟鋼的運輸量就佔了當時膠濟線總運量的一半以上,不僅佔壓大量運輸資源,濟鋼的噸鋼成本也比地處港口的日照鋼鐵多200元。

但 山東鋼鐵重組的第一步就不順利。濟南鋼鐵於2010年2月22日與萊蕪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換股吸收合併協議書》,並分別與濟鋼集團及萊蕪鋼鐵集團簽 署了《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協議》,由此拉開了兩家上市公司的重組序幕。此後,重組一波三折,去年12月30日,濟南鋼鐵換股吸收合併萊鋼股份的第二套方案因 萊鋼股份股東反對再次夭折。表面看,前兩次重組失利似乎均與二級市場股價大幅波動有關,但深層次折射出山東鋼鐵行業重組過程中內在的矛盾與衝突。

其中一條主線便是政府主導與企業市場化運作之間的矛盾。山東省政府雖然主導了省內鋼鐵行業的整合,但指導思想還是希望依靠市場化運作的手段在兼顧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完成重組兼併,這無疑為重組各方提供了充分運作的空間,但也無形中延緩了重組的進展。

2008年3月山鋼集團成立不久爆發的金融危機令鋼鐵行業陷入低谷,也客觀上延緩了山鋼集團整合的步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23

夫婿的創投公司背景是關鍵陳元玲NCC委員之路恐一波三折

2012-6-4  TWM




NCC新任委員提名人陳元玲,頂著創投界出身的光環,在立法院審議會引發軒然大波。問遍創投業,幾乎沒人認識她;不過,說起陳元玲的另一半戴章揮,創投界倒是對這位橫跨兩岸三地的創投公司董事長印象深刻。

撰文‧林宏文、白澄誠

五月初,行政院公布第四屆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部分委員提名名單,包括正副主委提名人石世豪、虞孝成,與兩位委員提名人陳元玲、彭心儀,任期自今 年八月一日至二○一六年七月三十一日,提名咨文目前正在立法院審議。不過,自名單公布以來,被提名人經歷與利益糾葛,不斷引發外界質疑。

其中,現職為英屬維京群島商英特閣投資控股集團公司( Integral Investment Holdings Group Co.,Ltd)董事總經理的陳元玲,在五月十六日立院交通委員會首次列案審查人事案時,提供給立委的簡歷表僅「一頁」,簡述生日、學歷與經歷,全文相加 不到一百字。

一頁簡歷交代不清創投背景前前後後不到一百字的介紹,夾在另外三位提名人相加厚達六十七頁的簡歷文書中,顯得相當突兀。這樣薄薄「一頁」的簡歷,引發朝野立委抨擊資料不全,藐視國會審查,更涉及隱匿過往經歷。

十二天後的五月二十八日,陳元玲補上「十頁實務經驗報告」,但這十頁的簡歷僅可看出,陳元玲做行銷出身,絲毫看不出與創投有什麼淵源。

另外,在二十八日交通委員會進行程序協商,政院人事官員更脫口爆出陳元玲與虞孝成兩位提名的委員具有雙重國籍。雖然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強調,被提名人僅需 在到職前完成放棄該國國籍申請即可,但是從接二連三爆出的問題可以看出,陳元玲引發的「私募基金老闆娘到底能不能擔任NCC委員」爭議,似乎才剛揭開序 幕。

創投董娘獲提名NCC委員問遍創投業,幾乎無人認識陳元玲,包括台北市創投公會祕書長蘇拾忠及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也對這個名字完全陌生;不過,說起陳元玲的另一半—— 戴章揮,大家倒是都認識。

陳元玲之所以被稱為創投出身,主要因為她現在的職務是英特閣投資控股集團公司董事總經理。這家以私募基金為主要運作項目的公司,管理近二億美元及五億人民幣的資金,正是她的夫婿戴章揮所創,戴章揮就是英特閣投資控股集團的董事長。

由於陳元玲在英特閣並非單純專業經理人角色,本身也屬直接投資經營角色,即使她在報告中強調,「公司主要投資醫藥產業及民生消費產業,投資標的均非電信跟媒體相關產業」。

但立委管碧玲質疑, NCC是國內電信、通訊、傳播等訊息流通事業的最高主管機構,握有台灣整體通訊硬體與內容主導權;而創投或是私募基金的主要工作就是尋找投資標的,由創投 或是私募基金的老闆娘,來擔任台灣訊息流通事業最高主管機關的審查委員,這之間難道沒有利益迴避的問題?

管碧玲表示,陳元玲擔任英特閣董事總經理的時間究竟有多長?這些資料行政院都沒提供。以陳元玲與英特閣的關係來看,難道立院審議時不應對這家公司深入了解?管碧玲直言,「陳元玲根本就不該被提名」!

台大新聞所副教授洪貞玲也無法苟同:「完全看不出來她(陳元玲)有哪一項條件足以擔任NCC委員,不知道為什麼行政院會有這樣的提名。」她進一步表示: 「這一次的提名名單很明顯地偏重電訊產業,完全忽略傳播與言論相關領域的專業。掌管通訊傳播的主管機關,竟然如此失衡。」陳元玲與戴章揮從台大求學時代就 認識,兩人後來都到美國念書。戴章揮回台後,早期任職過所羅門美邦台灣區總經理,在有﹁購併教父﹂之稱的杜英宗手下工作;之後又到第一波士頓任執行董事, 後來則自行創業成立英特閣投資控股集團,也在上海成立豐厚上海投資管理諮詢,投資管理超過二十家大中華地區民營企業。

夫婿掌控兩岸巨額創投資金戴章揮至今參與過的重大購併案包括:花旗銀行入股富邦金、雅虎併奇摩、台新併大安商銀等。此外,新生銀行投資日盛金控的案子,戴 章揮也參與其中,並與新生銀行一起投資。另外,戴章揮也主導過台灣一家上市軸承公司國直,以每股五十元,賣給全球軸承製造龍頭瑞典SKF公司,算是成功的 收購案。

戴章揮在台大念生物系,自承在台大念書很「不務正業」,老喜歡跑去心理、哲學、歷史等系旁聽課程,「我的老婆陳元玲就是這樣從心理系追來的。」由於自己在班上很少出現,因此當他考上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時,簡直讓班上同學跌破眼鏡。

與戴章揮熟悉的朋友表示,戴經常就特定政經議題抒發己見、展現大炮性格,朋友總會笑他,「個性比記者還像記者」。

更甚者,日前大陸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應邀來台演講,對其筆鋒心嚮往之的戴章揮竟一時興起,透過各種人脈關係,想要與吳曉波面對面深談。

如今陳元玲的NCC委員提名案卡在立法院,夫婿在兩岸三地的私募基金背景,恐怕會被許多人拿來用放大鏡檢視,會不會有出人意料的結果,大家都在睜大眼睛看。

陳元玲

出生:1965年

現職:英特閣投資控股集團董事總經理經歷:香港無線電視台開發部經理、日本Nikkei-CNBC電視台總監、Discovery頻道台灣區總經理學歷:美國德州大學心理學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MBA 婚姻:已婚,夫婿為英特閣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戴章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73

一波會三折,好事要多磨 立春

http://xueqiu.com/9428236477/28252253
在眼球經濟的現代,突發的利空效應並非是完全單向的,把它放在一個整體的趨勢事件中去考量,它會有很大的突變性,逆襲的力量,甚至超過源發,從而使之成為整體發展驅動中重要的推動力量,當一個很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偏偏就發生了,它的原因有兩個:1.宿命;2.波折。

次貸危機和東南亞海嘯是宿命,也就是所謂的黑天鵝事件,來自自然或天生設計上的重大缺陷,是完全的不可抗力。

而上週末的央行暫停第三方支付等決定,叫做波折,它甚至不能被定義為黑天鵝事件,就像曼德拉多次入獄,最後的結果是坐牢反成為一種巨大的政治資本。

有一首老歌叫《馬兒你慢些走》,這個標題倒很是貼切當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極客速度與封建老兒們主導的實體金融之間的關係,一個流光溢彩,一個眼拙昏花,大叫二馬你慢些慢些,老朽我跟不上也,這個尷尬的態度,演變到一定階段,以後者的急速變臉暫告閉幕,他們的理由也算是擲地有聲:安全問題需細思量,否則要搞亂整體金融。

這個理由是很充分的,但也有機構分析指出幕後的推手是銀聯這位可能在新技術浪潮中被扒光的「受害者」先發害人,這種模式其實在歷史上多次上演,最終的結果,「受害者」的出路也有兩條,一是被害死,二是趕緊集中精力,積極努力,全面配合,全面改造,與新勢力合作,不過歷史上,被摧枯拉朽的碾碎者居多,要想重生,除了態度,還要看資質的。

第三方支付早已不是什麼新東西,馬云的支付寶打了頭炮之後,這寶那通的工具層出不窮;支付手段的技術流派也此起彼伏,NFC、RFID、二維碼、聲波、瞳孔、手指頭等等,可能為了安全未來還會有腳趾頭,臀紋等支付手段也不一定,按照昨天人民的日報他們發的一片文章,講述手機支付那「駭人聽聞」安全問題,大有丟了一部手機就等於丟了一個家,一輩子,所有,everything的架勢,那指紋支付砍手黨會怎樣?瞳孔支付挖眼黨要不要崛起,聲波支付私刑黨會不會猖獗,我想這兩天,這幾個「黨派」也在週末密集開會研究對策呢吧,以這樣的態度對待新事物的發展,就像那個轉基因,吃沒吃死,先被嚇死,實際上,現代社會最可拍的風險只有一個,那就是:停電。

這幾年裡,二維碼支付成為支付技術手段的首選和主流完全是市場化自由競爭篩選的結果,它涵蓋了多方面的碰撞結果,經過兩年多的實踐,從安全性、經濟性、便利性、可延伸性等多方面的市場應用比拚,直到近期,才先後被兩大互聯網巨頭欽定為發展的重點方向,正因為是充分市場化的結果,所以它是有極強的生命力的,這點毋庸置疑,只不過最近幾年的發展主流是由二維碼的主讀模式來引導的,這得益於智能手機的迅速發展,但是智能的負面效應是它會被利用,犯罪分子作為編碼者會把各種病毒木馬程序編制混入二維碼,這時候主動掃碼的智能手機就是極易被擊中的受害者,各種病毒通過這一掃進入到手機的智能操控中心,進而開展各種破壞與獲取機主信息的活動,總結下來,二維碼的主讀模式在應用上是開放的,編碼者和信息讀取之間沒有必然的關聯,你隨便編,我隨便讀,即便你有指向性和針對性的編,由於主讀設備是智能手機,隨便讀的過程中就會有病毒感染幾率,隨機的感染一次,就足以對以後的各種活動產生威脅;這中間的漏洞點,至少有兩個環節,編碼是一個環節,掃碼時手機被感染是一個環節,但最後發生作用的節點,還是手機的智能操控中心,從這個角度上看,可以揣測國內唯一具有二維碼識讀芯片化能力的新大陸公司始終對手機二維碼芯片化積極性不高的原因。

因此主讀式二維碼的應用,儘管優點多多,但是安全性上確實有很大的問題,在支付方面如果要大範圍推廣,的確是很令人擔憂的,從這個角度上看,央行說要暫停,也不是全無道理,只不過既然是市場化,那麼問題就要它充分暴露,然後再以市場化的方式去面對和解決,行政化手段粗暴的叫停顯然是錯誤的;

如果按市場化的方式解決,二維碼的被讀式應用此時應該能夠大放光芒,在被讀模式裡二維碼的生成與讀取是閉環的,它的專門指向性與惟一性極強,含支付信息的二維碼是為一次交易活動專門生成,它的最終確認是專門的掃碼設備來完成的,手機在這個過程中只是信息接收和顯示的作用,別無其他,避免了在主讀模式裡的被攻擊環節,掃碼槍的職能被限定的很嚴格,沒有什麼太活躍的「大腦」,也就談不上被病毒感染光顧,而且其掃碼速度和準確性都遠超主讀式掃碼十倍乃至百倍,手機軟件畢竟在識讀上的專業性和有效性上不能和硬件芯片相比,加上手機品牌廠商巨多,性能不一,如果什麼熱門交易需要排隊的話,一旦識別不出來豈不急死一干排隊的人;而在方便性和移動性方面這一模式和主讀式又是一樣的;此外,對商家來說,識讀掃碼槍自己管理對它也是一個很好的安全保障,否則日後很可能會應對沒完沒了的訴訟;

現在可以看出來,在移動支付方面,簡單,低成本,高信息容量,惟一性,專業性,準確性,高效性,流程環節的可控性等等,是這一應用能夠大行其道的關鍵,二維碼在多種支付模式中的勝出,是因為它的簡單,低成本,高信息容量,這讓主讀式二維碼在過去的幾年裡先行起飛,但是走到深處,要大規模化發展,那麼在惟一性,專業性,準確性,高效性,流程環節的可控性上,則完全凸顯了被讀式二維碼產業的威力,抽絲剝繭的最後,市場最終會認識到方向在哪裡。

所有的新生事物中,自然成長的東西最是厲害,第三方支付,還不是一個單獨生長的一花一草,說掐了滅了就完了,它幾乎就是一個生態的整體生長,牽涉面寬廣,所以我根本不擔心央行有能力去滅一個生態體系,至於銀聯究竟是什麼心態,何種角色,要看後續發展,不想被革命,就趕緊去革命,畢竟目前,銀聯還是有一些特別的資質的,第三方支付體系和技術手段,已經走到近白熱化階段,現在有一個技術正漸漸的從模糊到逐漸清晰再到極可能會成為主流,爭取與它的合作才有可能獲取對未來的主動,因為在安全的大旗下壟斷可以被合理化,所以現在可以對相關的各方說,精彩大戲在後面。

在自然界,當一股洪流奔騰而下的時候,突然的阻礙會讓力量蓄積的更加充分,待其再次出發時,其爆裂程度將增加十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544

當電子業年薪被打三折 出走現場直擊!

2014-12-22  TCW

 

根據韜睿惠悅的報告,科技業高階主管薪資所得在台灣整體產業中,已經從九年前的中段班,在二○○八年之後落到倒數第二名,僅僅贏過產險業。從「科技新貴」到「科技不貴」,台灣科技競爭力出了什麼問題?

現場:竹北台元科技園區走進對門公司,就能在台領中國薪

你可能想像不到,一張門禁卡,就可以改變台灣科技業的競爭優勢!

今年年初,聯發科最精銳的手機研發部門裡,十一名員工投效港商鑫澤科技,這家公司位於竹北的台元科技園區,今年二月才成立,外界揣測是聯發科的中國競爭對手為了挖角而設立的台灣門戶。

今年晨星與聯發科合併之前,據傳晨星二十多名手機晶片研發部門的員工,已投效同在台元科技園區的訊崴科技,這是中國通訊大廠華為在台灣的分身。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不僅是中國最大晶片設計公司,也在手機晶片領域與聯發科對打。

台元科技園區裡,訊崴與聯發科就在同區;以前,台灣人才被中國公司挖角,還得細細盤算到異地工作的無形成本,現在,連這個都免了,因為聯想、展訊、華為、中興、獵豹等中國公司,以及許多披著「外商皮,中國骨」的企業已經在台灣設點。

想換工作?只要換一張門禁卡,走進對門的公司,就等於走出「國門」;傳統觀念裡,到中國領高薪,起碼要買張機票,搬幾個皮箱過去,現在,連這些都省了。

在台北南港、內湖科技園區裡,手機業者估計,已有近千名台灣員工離開宏達電、廣達、華碩、聯發科等,轉而替中國公司開發手機,壯大他們的全球影響力。

主角:面板業出走大陸員工新合約薪水打六折,仍比台灣高一倍

今年春天,曾啟新(化名)嘆了口氣,終於在工作合約書上簽下了名字。

約四年前,他是台灣面板公司出走到中國深圳,打造華星光電的兩百名種子部隊之一,當時華星開出相當於他在台灣三倍的年薪。短短四年多,華星從無到有,至今已經是中國第二大、全球第五大面板廠,第二座最尖端的面板八代廠,即將在明年底量產。

當初和曾啟新一起去的「華星一期」,超過八成都選擇留下來,但新一輪的合約裡,大家的薪水都被打了八折到六折不等。回到台灣工作,當然是他的一個選項,但是不成文規定裡,曾在中國同業上班的人都被封殺;更現實的是,即使在中國薪資被打折,也還是比台灣水準高出約一倍。

「如果沒有員工分紅費用化,我可能不會離開台灣,」曾啟新說。

這,只是一個縮影,台灣科技業薪資大不如前,成了員工往外走的最大推力,中國的大舞台、高薪資與更多的機會,則是強大的拉力,而這一推、一拉間,也讓兩岸競爭力產生激烈的消長。

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李瑞華說,外商挖角台灣,不是現在才發生,而是已經持續了十多年;但二○○八年員工分紅費用化的實施,更猶如一把刀,在「電子新貴」與「電子不貴」中間,清楚切割。

科技業高階主管的薪資,更是從七折、五折、三折,節節下滑。

二○○九年台積電中階主管的薪水,大約比前一年打了七、八折,當時急於發展晶圓代工的三星,看準這點大力挖角。

就在這一年,業界盛傳三星一年就挖走台積電數十名中階主管,其中包含台積電前研發處資深處長梁孟松。據傳三星開價三倍薪資,簽約五年,當時一位台積電經理若跟隨跳槽,五年可能賺超過一億元。

員工分紅費用化前,晶圓大廠一位三十、四十歲的研發副理,鼎盛時期年收入逾一千萬元,目前僅約三百萬元。

另一家通訊設備大廠的經理,二○○八年之前年薪一百萬元、分紅卻高達三百多萬元,現在費用化加上實價課稅,一年合計薪酬還不到一百八十萬元,等於打了四、五折。

現場:業界最頂尖公司一軍出走兩、三百人,被當九牛一毛

這些例子比比皆是,員工分紅費用化實現了所得分配不均的社會正義,卻也增加了台灣科技人往外走的動力。

一波波中國公司瞄準台灣人才,不外乎技術研發、工廠管理等領域,由於被挖角的多半是行業裡最頂尖的公司,原本人才吸納力就強過同業,因此不至於到一個團隊離開,就傷筋動骨的程度。

這群菁英出走,從台灣電子業從業人數一百多萬人來看,比率似乎不高。一位中國前面板大廠高層舉例說,台灣一家面板廠五萬名員工中,有技術含量的約兩萬人,就算一次出走兩百、三百人,也只不過是一%,不會動搖根本。

然而,這兩百人卻能讓一家中國面板小廠如虎添翼,從無到有,成為競爭對手倍數成長的養分。這才是值得擔憂的地方。

更現實的是,台灣企業在電腦時代稱霸全球之後,卻在智慧型手機與網路軟體的新世代缺席,取而代之的,是中國聯想成為全球個人電腦第一大品牌、小米成為全球第三大手機品牌、華為是全球最大通訊設備公司,而明年全球有十八座面板八代線進入量產,八座都在中國,擴產腳步快,需求的人才更多。

新台幣六千億元,相當於台積電去年整體營收規模,這是中國今年十月成立的第一期半導體發展基金,將用來扶持當地晶片設計與製造產業,第一步已經以控股公司整合展訊、銳迪科(RDA)等設計公司,計畫五年內營收規模超越聯發科。

這幾年,中國不僅培養出大型科技公司,薪水也直追台灣,在深圳,博士畢業生的月薪已有約新台幣六萬元的水準,碩士生也有新台幣三、四萬元的薪水,已經與台灣差不多。

至於五年工作經驗以上的資深工程師,「北京、上海、深圳都比台灣高,資深經理可能年薪就有人民幣五十萬元(約合新台幣二百五十萬元),」曾長年派駐上海的外商總經理觀察。

主角:不誘人的中型公司企業若沒本錢加薪,恐淪人才培訓班

台灣電子業的國際競爭力,隨著電腦的式微而流失中,人才的流失,也讓台灣電子公司面對「轉型」這個大課題時,資源不斷流出;只有少數跨入新領域的如聯發科、台積電、和碩等指標企業,才能明確說出下一個成長動能在哪裡,也才有持續加薪的本錢。

人才流動,也形成了現在電子業兩極化的狀況;優秀的人才擠破頭要進入尖端公司,中型公司沒有股票紅利的誘因,工作一樣辛苦,但開不出誘人的薪水,成長潛力又被畫上問號,最後往往淪為大公司的人才培訓班。

該走的都走了,產業優勢還會在?鼓勵出走人才創業,才是新正向循環

因此,現在的電子業正需要大破大立,讓僵化、沒有競爭力的大公司自然被淘汰,釋出人才、重新啟動創業的風潮,才能再有新的正向循環。

「人才需要環境讓他不斷自我學習、自我發展壯大,今天說不准去(國外),只能在紅樓戲院演小角色,怎麼可能出個『大導演李安』?」富智康前行政總裁程天縱說。

「我認為現在形勢比人強,台灣比不上中國、日本、美國,因為日本是大市場,有各種挑戰在那裡,假如我們這裡舞台已經不夠培養世界級的人,反而應該鼓勵台灣人才去中國盡量學,十八般武藝通通學回來,再鼓勵他們回來創業。」程天縱建議。

正是因為台灣電子業轉型失敗、原地踏步,現在的惡果是,就算台灣電子業人想往外走,被高薪挖角的最後黃金期,大約只剩下三年。

「現在中國對台灣電子業,除了半導體和晶片設計這些前端人才之外,其他的也不太感興趣了,最近已經明顯看到疲態,」一○四獵才派遣事業群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說,「中資以前是『非台灣人不可』,現在是『有台灣人也可以』,香港、新加坡的人才都行。」

現在還能讓中國科技公司用「新台幣換人民幣」,等同五倍高薪挖角的,只剩下尖端公司裡最尖端的人才,「一年半前,中國挖角工程師還開出一.五倍薪水,最近只有一.二倍。」晉麗明說。

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李瑞華也表示,三年是台灣科技業被高薪挖角的最後期限,「該走的都走了,剩下的也不值得挖了。」李瑞華嚴肅的表示。

這幾年獲利不佳的面板業更是如此,一位顯示器公司董事長說,中國對台灣人才還是開出一.六倍的薪水,只是「現在不必他們來挖,台灣面板業的人,自己會打聽有沒有機會去中國。」

過去,台灣人才的能力明顯高於中國,但是現在兩邊已經急速拉近,只剩下部分半導體仍有顯著優勢,如果台灣電子業老闆的心態,仍然只是抱怨員工被高薪挖角、而忘了給員工們有希望的未來與成長的空間,才是整個產業發展最真切的隱憂。

程天縱說了個笑話:兒子看完《西遊記》,跟爸爸抱怨說,這書不合邏輯,因為孫悟空把玉皇大帝的天兵天將打得落花流水,去取經的路上,遇到小妖魔卻都打不過,還得跑回來找如來佛求救兵,這是怎麼回事?爸爸說,天兵天將都是專業經理人,小妖魔都是自己出來創業,都是拚命的。

程天縱說,台灣過去三十年,產業政策和資源太過集中在大型企業,培養的都是專業經理人,現在中國冒出頭的新公司,則是一些拚命創業的人,雙方交戰,台灣就沒轍了。究竟是薪資低落、人才太委屈,還是我們培養的人才無法因應變化,這才是科技業薪資滑落背後最值得探討的議題。

【延伸閱讀】3股推力 逼走科技菁英!

1. 員工分紅費用化後》高階主管薪資被打3折

2. 中國企業高薪挖角》到大陸工作年薪最高多5倍

3. 海外薪資不如以往》薪水仍比留在台灣多1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77

債務談判一波三折:希臘服軟 德國SAY NO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60

就在歐盟表示希臘提交了要求延長貸款的申請之後,市場再度傳來變化。據外媒報道,德國政府官員表示,德國拒絕了希臘提出的債務展期提案。

早先時段,歐元集團主席Jeroen Dijsselbloem首先通過推特表示已經收到了希臘政府發來的信件之後,並稱其為“積極的信號”。

111

隨後歐盟表示希臘提交了要求延長貸款的申請。盡管希臘政府官員強調對於延期救助計劃的請求是向機構發出的,而非三駕馬車。

不過德國財政部發言人Jaeger最終表態宣布希臘和歐盟之間的“眉來眼去”只是“兩廂情願”:

希臘的信件並不符合歐元集團的標準。

希臘在議案中尋求過橋貸款,但並不包含令人滿意的項目。

受希臘債務展期議案被德國方面拒絕的影響,歐元兌美元跌至1.1360的日內新低。
eru
另據法新社的報道,歐元集團將於周五討論希臘關於延長貸款的請求。

北京時間20:33的最新消息,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當前正與希臘債權人會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859

債務談判一波三折:希臘服軟 德國SAY NO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60

就在歐盟表示希臘提交了要求延長貸款的申請之後,市場再度傳來變化。據外媒報道,德國政府官員表示,德國拒絕了希臘提出的債務展期提案。

早先時段,歐元集團主席Jeroen Dijsselbloem首先通過推特表示已經收到了希臘政府發來的信件之後,並稱其為“積極的信號”。

111

隨後歐盟表示希臘提交了要求延長貸款的申請。盡管希臘政府官員強調對於延期救助計劃的請求是向機構發出的,而非三駕馬車。

不過德國財政部發言人Jaeger最終表態宣布希臘和歐盟之間的“眉來眼去”只是“兩廂情願”:

希臘的信件並不符合歐元集團的標準。

希臘在議案中尋求過橋貸款,但並不包含令人滿意的項目。

受希臘債務展期議案被德國方面拒絕的影響,歐元兌美元跌至1.1360的日內新低。
eru
另據法新社的報道,歐元集團將於周五討論希臘關於延長貸款的請求。

北京時間20:33的最新消息,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當前正與希臘債權人會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897

海康威視77億重慶項目一波三折:項目正在施工 規模遭遇縮水?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2-28/899568.html

每經記者 丁舟洋 黃麗  發自成都

 

5年前,斬獲了重慶一個高達77億元的大單,讓“中國最大安防企業”海康威視(002415.SZ)一時風光無限。然而,海康威視吞下這個大“蛋糕”的過程卻是歷經坎坷。今日,海康威視飛出黑天鵝,有消息稱,海康威視監控設備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在此背景下,海康威視在重慶這個超級大單的進展就更加引人關註。

今日(2月27日)晚間,重慶公安系統一位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據我了解,我們轄區的項目在春節前已經完工了,目前處於調試階段。據他觀察,與最初的計劃相比,目前鏡頭的數量有了不小的削減。

對此,海康威視董秘鄭一波在電話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重慶項目並未在春節前完工,目前一期項目正在施工過程中。

“項目規模縮減要看是和什麽時候比較了,和最初相比肯定是有縮減的。”鄭一波表示,具體原因讓記者查詢公告,他現在馬上要開緊急會議,不便詳說了。

 

77億超級大單

 

今日晚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打開海康威視的官網仍能找到題為《海康威視助力重慶打造社會公共視頻信息管理系統》的報道。2010年11月22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簡稱:中電集團)簽署了重慶市社會公共視頻信息管理系統總承包框架協議。

海康威視2010年11月23日公告,重慶市政府通過規劃,形成一個覆蓋整個重慶市的社會公共視頻信息管理系統,系統整合接入能力按不低於50萬個視頻監控點建設。

一年後,海康威視發布《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關於簽署重慶市社會公共視頻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合同的公告》。公告稱,截至2011年10月9日,經重慶市各級人民政府授權重慶市公安局及下屬41個區縣分局作為項目業主,與公司全資子公司重慶海康威視系統技術有限公司共計簽署了全部42個建設合同。全部建設合同合計總價為人民幣77.03億元。

值得註意的是,上述合同中明確表示,77.03億的合同總價金額為暫定數,具體以未來竣工結算金額為準。建設工期從開工令載明的開工時間開始計算16個月內完成。

然而,項目進展並未像海康威視預期的那樣順利。

海康威視2012年中報顯示,截至去年6月30日,平安重慶項目累計投入募集資金2.13億元,只比年初增加5600萬元;BT項目的長期應收款1.46億元,也只比年初增加3700萬元。

 

 規模遭遇縮水

 

2013年1月22日,海康威視發布公告(2013-02號)稱,近日,前述重慶項目的總承包單位,公司全資子公司----重慶海康威視系統技術有限公司,收到重慶市社會安全事件應急聯動指揮系統工程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函件,告知根據重慶市政府的專項會議精神,為實事求是推進項目,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決定對原“重慶市社會公共視頻信息管理系統建設項目”的有關建設規劃進行調整,要求重慶海康威視公司根據工程調整及項目建設要求,盡快開展項目啟動前期梳理和清算工作,並在工程建設規模調整及雙方協商達成共識的基礎上開展商務合同補充協議談判準備工作,待時機成熟立即實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在海康威視的公告中未披露出“有關建設規劃進行調整”的具體細節。

去年5月份,海康威視發布公告,釋放了重慶項目多個積極信號。公告中稱,基於項目建設內容的變化,雙方對項目規模進行了必要調整。調整後,一期建設項目為市局及14個區縣業主,二期建設項目為25個區縣業主。 日前,在協商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公司已與重慶項目一期建設規劃中的市局及12個區縣業主簽署建設合同補充協議。全部建設合同合計總價暫定為人民幣 19.62億元,所有建設合同全部按照進度付款。建設工期從開工令載明的開工時間開始計算13個月內完成。

海康威視在此次公告中亦坦言,重慶項目剩余建設內容的談判過程複雜且完成時間不可控,還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如今,重慶項目進展如何?

海康威視董秘鄭一波在電話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重慶項目並未在春節前完工,目前一期項目正在施工過程中。

“項目規模縮減要看是和什麽時候比較了,和最初相比肯定是有縮減的。”鄭一波表示,具體原因請查詢公告,他現在馬上要開緊急會議,不便詳說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622

博納回歸中國A股一波三折 還能趕超華誼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8364.html

2012年,一部《泰囧》讓創業板公司光線傳媒的市值從100億飆升到300億。

這一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影視公司博納影業(下稱“博納”),股價還在5~6美元徘徊,一度跌到了4美元多,盡管它參與出品了橫掃金像獎12項大獎的電影《一代宗師》。

這樣的刺激源源不斷地發生在博納總裁於冬眼前。近年來,中國內地電影票房屢屢刷新紀錄,海外上市的影視公司卻只能眼睜睜看著股價和票房“沒有半毛錢關系”。

當地時間2016年4月8日,博納在納斯達克的股價停留在了13.63美元。隨後,公司宣布完成私有化交易。回歸國內資本市場,博納已經策劃了一年多。

於冬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在美上市五年,博納一共只融到將近1億美元。相對於五年間博納投拍的60多部影片以及投建的30多家電影院來看,基本是杯水車薪。

對於主導交易者來說,這又是一起美國資本市場不懂中國公司的案例。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從IT、電商、社交到傳媒業,這些當年風光出走的中概股公司,如今都在抱怨美股不識貨。

上市、退市、再回A股排隊,金錢成本可以預估,但時間和機會成本卻無法估量。對於任何一家籌劃回歸A股的中概股來說,都是公司的一次重大戰略抉擇。

博納歸來,前路未明,對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的於冬來說,這是一場運氣和實力的賭局。


出走到回歸

“那時候的企業家都有美國夢情懷。”於冬回憶起2010年歲末站在紐約納斯達克交易所的情景,仍然躊躇滿誌。這種情懷對於電影人來說更甚。

這不僅僅因為紐約是世界藝術中心,更為重要的是,做為內地影視業兩支旗鼓相當的勢力,王中軍、王中磊的華誼兄弟已經率先在創業板上市,這給於冬帶來了壓力。

2009年,華誼兄弟登陸創業板,成為內地影視業第一股,彼時,博納也正在加緊策劃上市事宜。不料,卻逢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公司不得不將上市計劃推遲一年。

2010年12月,博納終於敲響了納斯達克的鐘。可讓人唏噓的是,運氣再一次沒有站在博納身邊。上市前一個月,好萊塢著名電影公司米高梅突然宣布破產,華爾街投資者對影視業的信心倍受打擊,博納股價上市首日便破發。

博納分別在2007年和2009年引入了紅杉資本、SIG海納亞洲創投基金以及經緯中國的投資。因為拿到的是美元基金,從一開始就設定了海外上市的路徑。這在當時看來並無不妥,一是盡管經歷了金融危機的重創,美國仍然是全球資本運作的核心;二是國內上市的盈利門檻,將很多優質公司擋在了門外。

盡管剛剛起步的中國創業板和它的美國前輩納斯達克之間的差距仍然不可同日而語,但就市值的增長而言,前者不斷演繹的造富神話更讓人咋舌。

兩只內地影視股的市值差距也在幾年間迅速拉大。時至今日,華誼兄弟總市值接近400億,而退市前的博納,市值一直徘徊在6億~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億元)。

“最高的時候我們和華誼之間市值差了13倍,也很少有國內投資者關註博納。”於冬頗為惆悵,因為在2010年時,兩家公司的市值其實是差不多的。

“那時候沈南鵬(紅杉資本合夥人)經常問我什麽時候回來,怎麽還沒下決心,”他點燃一支香煙,眼睛看了看天花板,“我其實還挺舍不得在美國的上市,因為來之不易,每走一步都留下了成績和心酸。”

一個殘酷的事實終究擺在了他面前:電影產業在美國已然成為夕陽產業。

這似乎是錯過的五年。但是,對於博納來說,在納斯達克的五年並不完全是值得後悔的事情。在這個雲集了蘋果、谷歌、Facebook等眾多科技大牌公司的名利場中,博納收獲的不僅僅是1億美元,而是它在國際化過程中必然會面對的資本考量的磨練。

2015年,博納的股價開始回升,一路漲至13美元上方,這就意味著,公司私有化的成本已經越來越高。於冬終於決意要回A股,在去年6月份發布了私有化要約。可就在公司宣布這一決定後不久,A股來了一次斷崖式下跌。新股發行暫停,上半年熱氣騰騰的中概股回國大潮瞬間冷卻。

對於博納來說,這又是一次運氣的玩笑。蜂擁而至的投資人有的開始猶豫了,面對A股的不確定性,這一次的融資面臨著極大的風險。

於冬自己都甚至想過“就此打住”。但他另一方面又堅定地認為,博納的價值不應該被“耗”在美股市場。2014年歲末,其出品的《智取威虎山》票房破8億,成為當年賀歲檔的最大贏家。2015年前三季度,國產片總票房為198億元,博納占到14%,與光線傳媒旗鼓相當。但股價仍然沒有大的起色。

說白了,博納缺的是一次在資本市場證明自己的機會。這也讓於冬最終下定了決心。

半年之後,博納私有化最終形成了包括於冬本人、紅杉、軟銀賽富、複星國際、中信證券、阿里、騰訊在內的買方財團。早期投資人中,經緯和SIG分別在不同的時間點選擇了退出。

2016年4月,博納宣布完成私有化交易。此前,2013年在納斯達克退市的分眾傳媒最終選擇了用借殼的方式完成A股上市。眼下,博納也正在選擇新的上市目的地,是主板還是創業板,於冬不置可否,“肯定不會是新三板,也不會借殼。”他說他願意等三年。


還有多少時間

采訪的那天下午,已是下班時間,於冬關閉了許久的辦公室門打開,香港導演王晶從里面走出,臉上掛著一貫的笑容。王晶監制並執導的《澳門風雲3》在今年大年初一上映,攬下10億票房,讓博納今年的票房實現了開門紅。

在博納公布的2016年上映和籌拍片單中,有許鞍華、劉偉強、李安、爾冬升眾多香港知名導演的名字。博納和港片的淵源非常深,業內評價於冬幾乎將香港電影人脈一網打盡。

2004年,香港內地合拍片的協議實施,同時伴隨著港片市場的低迷,香港導演們開始了北上潮。以發行港片起家的博納,也借機籠絡了一大批香港導演,開始投資港片的拍攝,誕生了如《頭文字D》、《竊聽風雲》、《無間道Ⅲ》等大票房商業片。此時的華誼,也因每年投拍馮小剛的賀歲片聲名鵲起,並且大規模涉足藝人經紀,這塊成為華誼日後變著花樣玩的核心資源。

不過,近幾年華誼兄弟開始去電影化,把重點放在“互聯網娛樂業務”上。從業績貢獻來看,博納的重點還是在電影發行,然後是影視制作以及影院業務。

《智取威虎山》是經常被於冬提及的一部影片。這部帶著濃重港片味的主旋律電影,獲得了體制內外以及不同年齡層次觀眾的一致好評。也正是這部影片,成為於冬口中不惜等三年回A股的“導火索”。

只是,三年之後,歸來的博納還能和華誼兄弟並駕齊驅甚至超越它嗎?

有一組簡單的對比數字可以看到:2009年,華誼兄弟上市時凈利潤為8400萬人民幣,2015年凈利潤增長到10億;而博納2010年上市時凈利約為108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373.7萬元),到2014年凈利潤僅為169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04億元,博納尚未發布2015年全年業績)。

不管拍了多少好電影,對於一個上市公司來說,凈利潤是一個硬指標。

這些數字的對比不知道在三年後會變成何種情形。但和五年前不同的是,當下的內地電影圈,早已不再是華誼、博納兩分天下的局面。

歸來的博納要面臨的對手不僅僅是王氏兄弟的華誼,隨便數來,光線傳媒、華策影視、萬達影業這些新勢力都已經進入角鬥場。

這背後是中國影視業集體紅利的爆發,2015年末,中國影院銀幕總數達到31627塊,與北美市場只差了7000塊。去年的總票房以接近50%的增速達到了440億元。

隨著娛樂消費需求越來越強勁,這已經不是一片池塘,而是看不見邊際的海。對於遊走在海里的玩家來說,即是一遇風雲便化龍。

讓傳統電影人夜不能寐的是,手握巨資的互聯網巨頭也對這片海洋虎視眈眈。

BAT、樂視、優酷等互聯網公司近年來紛紛殺入影視圈,各有各的發力點,在內容去中心化和權威化的今天,一些互聯網意味頗濃的嘗試籠絡了大批原本應屬於電影院的年輕觀眾。

在華興資本移動及娛樂組負責人董夢媛看來,中國高速發展的電影市場,更可能出現多家大型影視公司並存的局面,而非只有華誼、博納、光線三足鼎立的遊戲。


寡頭還是多頭?

在電影行業打拼了20多年的於冬,決定順應這個趨勢。

2015年11月11日,鳥巢的雙11主會場上,於冬拉著馬雲聊到了博納的私有化,馬雲馬上把阿里影業董事長邵曉峰找來,和於冬商議參與博納私有化事宜。一個月後,阿里影業公告擬以8600萬美元參與博納影業的私有化,並將取得博納影業約10%的股份。兜兜轉轉,於冬最終還是遇到了馬雲。

最終阿里影業拿到了博納約8.94%的股權,至於減少的部分,於冬稱是拿出來分給公司的創業團隊,像阿里一樣,把公司變成合夥人制。

“這些人跟著我幹了十多年,在納斯達克沒有賺到錢,回到A股我希望大家能苦盡甘來。”阿里上市之後員工一夜暴富的故事,刺激著每個帶頭大哥的責任感,遊走在商業和藝術之間的於冬,這種情緒也越來越濃。

他還透露,私有化完成之後,公司高管團隊掌握了50%以上的股份——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此外,騰訊也加入到買方財團,占了約7%的股份。對於眼下的博納來說,兩家都融入是比站隊更好的選擇。按照於冬的規劃,未來要與阿里聯手於院線的擴張、售票業務,與騰訊開發IP、遊戲相關衍生品、影遊互動等。

董夢媛認為,互聯網巨頭對傳統影視行業最直接的影響是在發行渠道上,而傳統電影公司的競爭力則體現在內容制作上。

於冬承認,離開互聯網的支持,傳統電影公司會越來越難,嫁接互聯網平臺是一個好出路。

但要搶彼此的飯碗也不是那麽容易。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道,這兩年資本市場都在比拼IP、粉絲經濟,這樣的電影其實成功率不高,IP轉化為成熟電影作品的成功率極低。工藝化的電影需要強大的制作團隊,視頻平臺也需要大電影的支持。博納這幾年每年網絡版權的收入在翻倍,背後原因就是互聯網公司在渠道鋪完之後對內容的渴求。

說白了,各路資本能帶來錢,組局還是要靠這些電影人。

不過,在這個圈子里,包括於冬在內所有的玩家都明白一個事實,大多數觀眾都是善變的,如果不能盡早迎合他們的口味,光環會迅速離你而去。

他也在做一些不同的嘗試。2015年10月,博納聯合歡樂傳媒打造了根據韓國網絡小說改編的“跨國IP”——《所以,和黑粉結婚了》,後又聯合合一影業、萬合天宜共同出品發行爆笑喜劇電影《萬萬沒想到:西遊篇》。

“以華誼為參照,博納回到A股後,你心中合理的估值應該是多少?”記者問於冬,但他並不願意直接回答這個問題。

或許背後的原因是,如果說五六年前,華誼和博納的對手還是彼此,但現在他們都不能不擡起頭多看看四周。

他們需要更多的參照物。董夢媛認為,影視公司的業績不穩定是全球性的情況,對於電影這種生命周期很短的內容更是如此。從業績穩定的角度,全球經驗來看最好的是靠衍生品,包括IP形成的周邊產品和主題公園,比如迪士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319

民營體檢市場整合一波三折 愛康美年今年三次法庭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8241.html

中國的資本市場正在上演著戲劇性的一幕:自去年8月中國體檢第一股愛康國賓在納斯達克提出私有化退市以來,隨著國內借殼江蘇三友登陸資本市場的另一只體檢機構美年健康買方團的加入,愛康國賓的私有化路徑正變得撲朔迷離。

5月23日,停牌逾八個月之久的美年健康複牌,而就在複牌當日,愛康國賓再次舉辦發布會,向媒體公布已再度起訴美年大健康侵犯其軟件知識產權。這已經是愛康國賓宣布私有化以來張黎剛所代表的買方團第三次與美年健康相約“法庭見”。

“競購大戰”步步升級

在長期停牌的“補跌”因素以及此次侵權訴訟案事件的雙重影響下,截至5月25日收盤,短短三天,美年健康股價相比複牌前價位30.87元共計下跌12.2%,且連續三天股價持續走低。

事實上,今年以來愛康的三次“法庭見”之前,美年健康一直表現出強勢的資本競購態度,三度提價:

2015年8月31日,愛康國賓收到董事長張黎剛聯合私募基金“方源資本”提出的私有化要約;11月29日,美年大健康殼公司江蘇三友聯合平安、紅杉、太平等資本方組成外部買方團向愛康國賓發出一份“無約束力”的私有化要約,提出高於張黎剛23.6%的收購價格。一個月後,2015年12月初,愛康國賓公布“毒丸”計劃,12月15日,美年健康宣布再次提價,將收購要約價格提升至23.5美元/ADS。2016年1月5日,愛康國賓剛宣布此前由張黎剛牽頭組成的私有化財團加入了新成員,包括阿里巴巴、中國人壽等6家機構,但並未公布新的要約收購價格。第二天,美年健康再度發出收購要約,將收購價格提升至25美元/ADS。

彼時,美年健康正完成“江蘇三友”的借殼,在此前A股市場的追捧下市盈率到300多倍,市值達300多億人民幣,而愛康國賓以“中概股”身份在納斯達克並未受到資本的同等對待:市盈率僅為45倍,市值13.57億美元,僅為前者四分之一不到,這意味著這場收購與反收購大戰中,美年健康買方團的“主角”擁有更多資本實力來與之較量。

而另一邊,在美年健康的單方面“價格大戰”結束後,今年以來的短短三個月時間里愛康國賓亦頻繁上演“法庭見”戲碼:此前2月24日、3月10日愛康國賓分別以“侵犯商業秘密”以及“反壟斷訴訟”前後兩次將美年健康告上法庭,而這次侵權訴訟的發布時間更為敏感,挑在了美年健康複牌的首日。

愛康國賓的目的很明確,作為上市公司美年健康三次被競爭對手起訴,涉及“反壟斷”、“知識產權”以及“侵犯商業秘密”,條條直擊上市公司品牌形象,而一旦導致股價下跌,其資本實力就可能受影響,並且買方團的品牌形象很有可能會影響此次競購的最終結果。

是協同效應還是壟斷?

在傳統的並購法則中,追求協同效應,是企業兼並收購理由的第一條,但這一次,協同效應卻成了一把雙刃劍。

對於美年健康來說,此前已經完成了對慈銘體檢的並購整合,如果此次拿下愛康國賓,那麽國內民營體檢的三大巨頭都將被其攬至麾下。

此前美年健康董事長俞熔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亦表示,目前體檢行業利潤微薄,惡性競爭嚴重,“只有進行行業整合才可能提高行業的利潤率”,他進一步透露,事實上美年大健康與愛康國賓雙方在私有化收購戰打響前曾經就“整合”有過接觸:“行業需要整合達成共識,但是在估值差異,以及雙方的角色定位上沒有談攏。”

但愛康國賓方面卻並不這麽認為。

張黎剛在此次發布會期間表示,醫療機構之間通過競爭,才有提高服務品質和價值的機會。暗示已經整合了慈銘體檢的美年健康若此次收購成功,將有可能形成行業壟斷。

也正因此,2016年3月10日,愛康國賓實名舉報美年大健康及其實際控制人俞熔違反反壟斷法,商務部反壟斷局已接受了愛康國賓的相關舉報材料。

根據美年健康方面透露的情況,這一訴訟目前並未有任何進展。

三巨頭合並為一家究竟是“整合”還是“壟斷”?從不同的角度往往會有不同的結論。

就民營體檢市場來說,慈銘、愛康國賓、美年健康歸屬於第一梯隊,三家一年的市場規模超過50億,是絕對的市場主體占有者,三巨頭合並存在壟斷嫌疑。但在中國的千億體檢市場中,95%的份額歸實際屬於各級公立醫院,剩下的5%才由各類民營體檢機構瓜分,民營體檢機構在整個體檢市場中仍未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鹿死誰手?

“法院受理的日期是5月13日,但是張黎剛選擇在美年複牌當日公布,這是在故意誤導輿論。一般來說,這種訴訟的跨時都很長,而他們每次都是一立案就開發布會,因為他們等不及這個結果出來,先做了再說。”在5月24日晚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美年健康董秘陳毅龍說,“我想不出特別委員會不選我們的理由,當然我們不能代替裁判,我們認為特委會會公平地做出選擇。”

相比較彼時暴風科技以中概股身份回歸A股資本市場連續漲停的神話,愛康國賓此次回歸盡管花落誰家尚未定,但看似已經兩敗俱傷。

於愛康國賓而言,由於“爭奪戰”耗時費力,愛康國賓以中概股身份回歸A股已錯過此前的最佳時期,遭遇政策阻礙。5月6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表示,證監會註意到相關輿情,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近三年已有在國外上市的5家紅籌企業通過並購重組在A股上市,市場上對此提出質疑,證監會正針對這類企業通過IPO、並購重組回歸A股市場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研究。

而於美年健康而言,盡管並購愛康國賓後的可能路徑是裝入已有的上市公司資本,不會受到政策變動的波及,但經過接連訴訟,上市公司品牌形象已損,股價連日下跌,資本實力未來或受影響。

“愛康國賓的投資人是沖著私有化之後回歸A股獲得的差價來投資的。”高特佳投資執行合夥人王海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美年健康的上市公司資本優勢讓他們可以付更高的價格去吸收合並愛康國賓,而這個價格是愛康國賓私有化的收購團無法承擔的,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就沒錢可賺了。畢竟私有化有時間成本,並且能否順利回歸A股上市也存在不確定性。”

在他看來,如果能通過有效途徑影響美年健康的股價和估值,進而影響美年健康買方團的收購實力,就成為了張黎剛今年以來多次訴訟的主要原因。

“甚至不能排除愛康國賓在二級市場舉牌美年健康的可能,比如效仿當年的寶能對萬科,在二級市場對美年健康不停舉牌。”王海蛟說,根據美年健康最新公布的2015年財報,目前俞熔通過直接、間接合計持有上市公司股份3.64億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30.06%,加上其一致行動人所持股份,目前共超過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1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