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會 德豐(020)兼九龍倉(004)副主席吳天海更上一層樓,即日起接替李唯仁,做埋系內海港企業(051)主席兼董事。據講,快將80歲嘅李唯仁唔係退 休,而係希望更加專注集團嘅內地項目,話晒有番咁上下年紀,工作量越小越精都啱嘅。講番上位嘅吳天海,原來佢喺集團嘅銜頭多到不得了,除咗會德豐同九倉副 主席,仲係有線寬頻(1097)、JOYCE(647)、九倉電訊同現代貨箱主席,認真舉足輕重。 07年1200萬人工 試想每間公司一年有咁多大大小小董事會會議,吳天海淨係開會都好唔得閒!翻查九倉07年年報,吳天海一年人工1200萬元,08年年報就快出,到時一定要睇清楚吳總喺逆市中幾多人工先得。 |
| ||||||
劉友威是投資界的老前輩,曾擔任 投顧、券商自營部、投信共同基金、代客操作等管理職務,憑藉著二十六年累積下來的投資心法,為他賺進了驚人的財富,也讓他更有餘力幫助別人、回饋社會。 撰 文·林心怡 穿過台北市敦化南北路綠意盎然的林蔭大道,來到資深投資人劉友威的住處,走進客廳,偌大的空間,透著一股溫馨的美感,低調奢華又 帶著舒適質感的沙發、做工細緻的壁爐造形電視櫃,整體空間有種溫暖復古的鄉村風,正如他長達二十六年的投資經歷一樣,耐人尋味。 早在元月交 代 三月、四月不會回檔﹁五窮六絕﹂不再 第二季將不同以往法人圈頗負盛名的劉友威,早年曾擔任投顧、券商自營部、投信共同基金、代客操作等管理職務,留下無數的輝煌戰績。在鼎康證券服務時,同時 管理集團資金運作達五年,市場更為人知的是,他曾在富隆證券工作時,幫早年股市四大天王之一的﹁阿不拉﹂從事選股工作,因此相當熟悉主力操作模式,因此像 劉友威這樣的背景兼具了市場法人主力操作面的分析師,相當難得,也正因如此,憑藉著豐富的股市操盤經驗與心法,財富增值數倍。 劉友威分析, 從過去的多頭經驗裡,多頭攻勢大多由年底開啟,到了農曆年前後就容易停止,等待﹁五窮六絕﹂及反映季報效應。 通常在每年三至四月會發生慣性 回檔,但今年元月中旬起就先回檔一千多點,所以今年的三月、四月就不會如往年般回檔,因為元月至二月的回檔已經交代完畢,由於第一季的季報數字表現佳,再 加上六月有ECFA︵兩岸經濟協議︶簽訂題材,因此今年第二季的行情將與往年大不相同。 台股後勢 市場將出現多檔高價股票逢﹁九﹂必跌? 八千五百點有機會至於市場有人認為民國七十九年與民國八十九年發生崩盤的情況,將在民國九十九年歷史重演,這種﹁逢九必崩盤﹂的言論,讓多數市場投資人心 生恐懼,但劉友威卻認為今年將不會出現同樣的崩盤情況。他分析道,民國七十九年的泡沫來自主力主導所造成,當時本益比高達六、七十倍以上,加上政府態度丕 變,導致崩盤,至於民國八十九年的崩盤,則是因民進黨執政的政黨輪替效應,導致資金外逃,所產生的結果,與今年的狀況截然不同。 劉友威認為 過去,大盤在去年第一次過八千點時本來就容易出現回檔,不過去年已在七千六百點至七千八百點就有過不短的整理時間,所以今年七千六百點至七千八百點再整理 一段時間後,市場短中長期(三至六個月)成本,均集中在七千七百點至七千九百點,故四月越過八千點將比去年走勢扎實很多。他認為五月至七月高價股會漲的很 凶,除了聯發科以外,市場還會出現相當多五百至六百元的高價股票,例如大立光、宇峻等。 至於○九年的金融海嘯,大盤從九千三百點下跌至三千 九百點的大修正,其實已經反應了十年一次的大回檔,只是剛好不是十年整而是約八年的時間,因此未來ECFA的簽訂,是台灣突破鎖國經濟的一個里程碑,同時 今年企業獲利普遍均較去年明顯成長,時空背景不同以往的情況下,今年將不會發生市場傳言的大回檔。 劉友威同時也預測四月下旬,若國安基金公 布已釋出持股結果,不論是三分之一、二分之一甚至是三分之二,台股恐將突破八千三百九十五點,往八千五百點至八千八百點區間靠攏。 ﹁走路運 動投資法﹂ 研判總體趨勢﹁緊釘黑馬股﹂ 伺機進場布局劉友威是市場鮮少能夠從八○年代主力時代、又歷經法人時代存活至今的實戶,投資功力不容小覷,他從八七年至九二年,在富隆證券幫市場主力﹁阿 不拉﹂挑選股票開始,從作手身上學到籌碼、市場心理、總體環境與政府心態的觀察經驗,又在鼎康證券擔任研究部主管替大型企業進行資產管理,最後在保誠投信 做資產管理與代客操作,多年來的實戰經驗,讓他成功累積不少財富,多年下來,僅有前年金融海嘯時,曾有一度虧損三成的失敗經驗,其餘操作都頗為順利。 此 外,劉友威也常利用﹁走路運動投資法﹂來研判總體趨勢與發掘潛力股,曾有多次成功經驗。在美國已置產的劉友威,每三至四個月就會飛一趟美國,他還會特地走 訪不同的賣場,觀察市場趨勢,例如上個月他才去過美國知名賣場沃爾瑪(Wal-Mart)、Target、Cosco(好市多)實際走訪,發現美國的消費 力已恢復許多,美國經濟要再出狀況的機率已經很低了。 ﹁其實操作股票成功的祕訣就是堅持、用功與投入,才能學到投資的經驗與智慧。﹂像劉友 威個人很推薦的投資理財書籍,就是安德烈.科斯托蘭尼的︽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他認為書中寫的作手市場投資手法,相當貼近台灣股市作手的投資經驗,當中的 投資智慧,相當實用。 即使在股市操作成精,劉友威仍然會每天閱讀︽工商時報︾、︽經濟日報︾與綜合性報紙,解讀有用的股市資訊,是他投資股 市長久的堅持。 ﹁像我認為宇峻︵三五○四︶、揚明光︵三五四六︶都是最有機會成為新一代股后的黑馬股。﹂他們都有同一個特點,就是成長動能 極大,尤其是宇峻,對照去年賺十元,且同年七月最高價來到了四百元,今年七、八月適逢遊戲產業旺季,宇峻將有機會上看到五百五十元以上。 電 子業淡季不淡 四、五月先布局中短線觀察指標 決定持股比率至於揚明光受惠今年是微投影產業元年,明年可望正式起飛,成長具爆發,今年可望享受的本益比極高,恐超出市場想像。 只是如何判 斷股票布局時機?劉友威認為每年三月至五月,是財富增值的關鍵布局時點。 從歷史經驗看,在多頭格局時,每年七、八月的除權息,與每年十一月 至農曆年前,都是一年中股市表現較佳的時段,以往股市行情﹁五窮六絕﹂的時候,就是須先經過整理,等待七、八月的除權行情,所以,通常會建議投資人在四至 六月找低點布局好股票,但就他目前收集的資料研判,今年電子業第二季業績會淡季不淡,可以先在四、五月先找點布局。 至於在中短線的操作上, 劉友威還會觀察市場持股變化做研判。當大盤連續爆大量,五日RSI指標(Relative Strength Index,相對強弱指標)在七、八十以上,就應該降低持股;相反的,當五日RSI指標已近二十,還得出現成交量萎縮,才是底部訊號,可以伺機布局。 不 斷學習 建立專業培養敏感度找尋動力 行有餘力發揮大愛劉友威坦承,投資股市的心法,並非朝夕即可練就,必須要靠不斷的經驗累積,加上努力、意志力與強烈的動力,不斷吸收資訊與虛心求教,才能 夠建立專業;培養市場敏感度,才能提高投資的勝率,加速累積財富。 ﹁我現在賺錢最大的動力,就是可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劉友威說,像 他這樣的四年級生,賺投資的資本利得最大動力是要回饋社會。劉友威強調﹁富而不仁﹂的人是沒靈魂也沒價值的。 二年多之前,劉友威受教會感 動,認為在財富上行有餘力的人,都該發揮大愛,去關心身邊的弱勢族群,透過基督教會幫助誤入歧途、失業的更生人與貧窮人家,他認為透過行善,更能開放自己 的胸襟。 住豪宅、操作股票得心應手,劉友威不愁財富問題,但是在他內心裡,可以助人還是最大的快樂。 劉友威 出 生:1953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學歷:國光藝校廣播電視科 經歷:鼎康投顧總經理 保 誠投信副總 成功祕訣 不斷學習:現在堅持、用功與投入,才能學到投資的經驗與智慧,每天勤做功課、做筆記,不斷 吸收資訊與虛心學習 投資心法 重內在:操作股票不能光看技術面與基本面,還得留心市場心理面勤走動:用走路運動投資法觀察民間 經濟活力,發掘投資機會找頭羊:觀察市場熱門產業領頭羊,從成長動能大的公司找獲利機會從成交量找進出點:當股市大盤連續爆大量,五日RSI指標在80以 上,就應該要降低持股*近期看好標的:宇峻(3546)、揚明光(3504)、華容(5328) |
|
||||||
領導亞洲第一大電子通路,擁有三十五年統御將才經驗的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從月薪二萬元的職員做起,並身兼多份工作,累積出上位的能量,閱人無數的他,找將才的訣竅之一就是看穿著,他有什麼獨門見解? 口述‧杜書伍 整理‧燕珍宜一個人成為將才的第一關鍵,在於他對自己的了解程度,明白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我很重視思考分析能力,對自己愈了解的人,表示他這方面的能力愈強。 人是否有潛力變成將才,除了他的專業能力之外,「Supporting Knowledge」(輔助知識)也很重要,意即態度、積極度與正面思考能力等等的人格特質,都是對專業能力很重要的輔助力量。 怪東怪西就是不怪自己 無法擔大任例如,有些人對於職掌內的工作,會反射性地挑喜歡的做,不喜歡的便拒絕或推託,對於非分內的工作,更是能避就避。依我的經驗,這種人會因此喪失更多學習的機會。 以我自己為例,做第一份工作時,公司的業務主管離職,沒有人接手。主管就問我,願不願意做業務?我答應了,但那時沒有人接我原來技術部門的工作,所以我就白天做業務,晚上再繼續研究技術資料,一個人做兩份工作,做了一年多。 除了身兼業務、技術工作外,後來,我甚至跑去做行政。那時只是覺得行政的步調趕不上我的業務需求,為了解決問題,我就跳進去管,沒想到學了好多東西,日後當上主管,這些因「多做而多學」的經驗,都正好派上用場。因為當層級愈高,所需要的經驗面向就要愈廣。 有些員工,很自然地認為「公司應該如何如何」、「主管應該如何如何」、「其他單位應該如何如何」等,這樣的想法代表著「別人應該把一切準備就緒,等著他去 上班」。這種態度背後,其實是一種依賴性,也容易延伸成推卸責任的習慣。這類人若當上主管,就會變成老是怪罪部屬辦事不力,或是其他單位配合度不佳等。 反之,具有獨立人格特質者,會主動把主管交代的事項了解透徹,不清楚時也會詢問主管;與主管意見不同時,會設法溝通,甚至掌握主管的優點與弱點,以調整自己做更充分的配合。 我會觀察員工如何看待責任的歸屬情形,來判斷他是否有擔當,一味地推卸責任,或是完全攬在自己身上都不好。 想當主管的人,必須要有更長遠的眼光。我剛出社會時,當時月薪約兩萬元,有別家公司的老闆用五萬元挖我,那時候,這筆錢很誘人。他還對我說:「我給你五十 萬元,你就跟我去國外跑,幫忙推銷產品。」當時我冷靜一想,天上從來不會平白有好康的事情掉下來,這個人出手這麼大氣,代表他的行事風格不踏實,這筆錢我 能拿六個月,還是一年?所以最後我就沒有去。 因此,我會觀察,如果一位員工能夠忍受短期效益不明顯的工作,而選擇長期耕耘,追求長遠效益,那麼他就是一個「有遠見」的人,是屬於將才型人物。 至於溝通能力,我認為重點不在於口才或演說技巧,溝通要成功,必須要能夠了解你的對象。 換位思考溝通順暢無阻 具領導魅力「對牛彈琴」的問題,不一定是牛的錯,而是方法錯誤。同一件事,對象不同,溝通的方式就要有所調整。和主管、客戶溝通時,一定要先了解對方的立場與需求。很多溝通不良的狀況,都是因為「雞同鴨講」,或是用「簡答」取代「詳答」。 愈會溝通的人,「換位思考」能力就愈強。能夠從對方的背景、環境、思惟模式與所處的立場,模擬對方在這件事可能的態度與反應,以及自己該如何說明,對方才聽得入耳,進而順勢導引到能認同你的想法。 此外,穿著得不得體,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判斷與定位能力。例如,出門前,能夠先想清楚當天的場合為何,選擇適當的服裝。假以時日,生活上的練習反映在工作上的效果,則是對於每一項事務都能精緻地判斷出差異來,並用最適當的方法去處理,掌握情勢的精確度也會隨之提高。 杜書伍歸結將才應有的基因,不僅思考要深、視野要廣,更要有學習的熱情, 這些能力必須從工作與生活當中,一點一滴打造而成,才能昂然面對世界的變化與挑戰。 杜書伍 出生:1952年 現職: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經歷:聯通電子總經理、神通集團副總經理學歷:交通大學計算與控制工程系 最討厭的NG行為 1.會挑工作,非分內工作就不碰,自私自利。 2.面對壓力不求協助,意圖獨扛一切,卻愈做愈糟。 3.穿著不得體,無法拿捏分寸,判斷力會失準。 |
毋庸置疑,EMBA是為公司高管學習、加油而設置的學習項目,因為有了高管,故事也就自然多了,即使高管們不來這裡,他們的故事也不會少,只是他們集中到EMBA名下,因此,EMBA就成了故事的載體。
但是EMBA的主流不是這些。
十年前我開始接觸EMBA,心中自有惶恐與不安,因為一直在校園裡的人如何去接觸他們並傳授知識,首先需要的是自信,其次需要的是坦誠與虛心,再次需要的是自己的提升。自信來自對理論體系的把握,掌握了整個體系,自圓其說的可能性上升,無論高管們如何問問題,理論的解說能力是強大的,這需要我們把很多的看似分割的理論與知識進行重新集成並幫助高管們集成;坦誠與虛心就是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不完全吻合的地方,因為現實比理論更複雜,需要我們認真聽高管們的問題,虛心向他們學習經驗,瞭解他們做法的合理性一面與不合理的潛在危險(時間上存在短期與長期,空間上存在分佈的不均勻性);通過與高管們的接觸與交流提升自己豐富自己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我們不能認為自己已經瞭解了整個世界。
有意義的是,不斷交流創造了無限的價值。
因此,參與EMBA豐富多彩的課後活動,就很有必要了。他們也常常邀請帶課老師與論文指導老師參加他們的各種活動,不參與不瞭解他們課堂外的另一面,他們的生活方式;但物極必反,參與太多,可能會偏離自己的道路。適當參與以體育為主而不是應酬為主的活動、參與他們各種班級的論壇與小組對某一專題的興趣活動是獲得一手資訊的途徑。這也是我們常常發現研究主題的重要途徑。這個度很難把握,要求老師在接觸時加入引導的成分。
但要注意的是,EMBA同學個個都很聰明也很精明,與他們打交道動機一定要純。
我個人的經驗是,如果是你邀請他們參與的活動,需要瞭解他們的某些信息,你得自己埋單。不要以為你是老師就可以轉移成本,即使他們搶著埋單,也不允許,這是人格魅力建立的初步行動。如果你想在他們身上做生意,或者推銷什麼,這是人格魅力減分的行動。
當然,接觸多了,也有很多事情要幫助這些同學完成,經常在辦公室接到各種各樣的諮詢電話或者訪問,能夠提供解決方案的,就算是「售後服務」,暫時提供不瞭解決方案的指條明路即可。原則很簡單:只要與財無關,大家一身輕。
有時EMBA班也會出現各種挑戰,從課堂到課外,這需要我們自己冷靜,只要不是惡意的挑戰,換位思考往往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如果是惡意的挑戰,我們只需要做的是一個小的幽默蓋過去就成,萬萬不得動氣,否則四天的日子怎麼過?要知道,他們有些人交了50多萬,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輕鬆對待高成本。
雖然我們知道我們提供的知識的邊際收益遠遠超過其邊際成本,畢竟這發生在未來,這樣想來,對於學員來說,花大價錢讀書,是有風險的行動。
但我們也要有信心,過了若干年EMBA學員們一定會回報學校,回報社會——畢竟EMBA這個項目才只有十歲。(作者為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 ||||||
中國市場崛起打亂了原有智慧型手機市場秩序,蘋果、三星今年不約而同面臨市占率保衛戰;經過一年整軍的索尼行動通訊,繼年初旗艦機種Xperia Z打出氣勢後,日前選在一級戰區上海發表Xperia Z Ultra。 攻勢兇猛、出招頻頻的索尼,能否靠著智慧型手機重返榮耀? 撰文‧顏雅娟、孫蓉萍 六月二十五日,雨後的上海,空氣中彌漫著濃濃水氣,帶走盛夏的炙熱。這一天,上海聚集了來自全球各地的媒體記者。在東方明珠塔腳下的浦東新區,這個五星級飯店、購物中心林立、一個漢堡要價近新台幣八百元的高貴路段,成了近年中國資本主義高度發展、資產階級崛起的縮影。 走過連續四年虧損的索尼,選擇在這裡插旗再起。 趕在亞洲移動通信博覽會前夕,索尼特別選在上海發表下半年旗艦機種Xperia Z Ultra。「這是全球第一支高畫質螢幕的防水智慧型手機,最大、最薄,而且還是最快!」索尼行動通訊部門總監鈴木國正一站上舞台,秀出六.四吋超大高畫質螢幕的Xperia Z Ultra,台下媒體不由得張大了口驚歎,立即響起如雷掌聲。 這一次,熬過慘澹歲月的索尼,終於在這座中國最富有的城市,吐了一口悶氣。 時間拉回去年二月,索尼終止和瑞典愛立信的合資關係,將「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更名為「索尼行動通訊」。索尼行動通訊在成為索尼全資子公司後,電視、感應器、影音等索尼旗下各部門能夠更密切合作,就像台灣索尼行動通訊總經理林志遠的妙喻:「過去像共同監護下的孩子,現在變成親生小孩了,當然要把所有最好的都給他!」行動通訊部門備受期待,卻也壓力高漲,扛起帶領索尼復甦的重擔。 策略一:群體討論 提高產品辨識度 強打日系美型風格經過一年的改革,索尼智慧型手機的銷售量在過去一年顯著成長,累計二○一二年會計年度(二○一二年四月到一三年三月),索尼行動產品和通訊業務營收年增超過一倍。其中,Xperia Z自從今年二月問世以來,更連續六周創下日本國內銷售第一的紀錄。 台灣手機代工業者指出:「索尼在前幾年的組織調整階段,新產品能量薄弱,端出來的牛肉一直無法吸引消費者;到了Xperia Z,索尼終於趕上了競爭腳步。」然而,大家都好奇,索尼智慧型手機的競爭力,已足夠與競爭對手貼身肉搏嗎?在Xperia Z、Xperia Z Ultra之後,索尼是否有其他強效藥延續攻勢? 把鏡頭轉到索尼東京辦公室,約莫在去年下半年,這一天,來自世界各地的索尼設計師齊聚一堂,在素淨的會議室牆上,貼滿各式各樣的風景、人像照片,眾人七嘴八舌討論著;突然間,索尼行動通訊創意產品設計總監勝沼潤忍不住皺起眉頭發難:「到底多大才是黃金比例?」這正是索尼針對Xperia Z Ultra原型的發想會議。 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索尼設計團隊一直以來堅持「群體討論」,眾人從小地方慢慢抽絲剝繭、蒐集靈感,先產生一個關鍵字之後,再擴大延伸設計概念。 「那時候,我們坐在辦公室腸枯思竭,到底要設計怎樣的產品才好?」勝沼潤回憶,「最開始,只有兩個抽象的方向:一是延續先前『透明帶』(位於手機下方的透明帶,會隨著來電、簡訊發光,是外觀最大亮點)的那種流線感;第二,要做一支螢幕更大的手機。」經過無數次討論,勝沼潤頓時靈光一現,腦中閃過了「護照」的概念。他興奮地說:「對,就是這個尺寸了!」經過測試,這個尺寸正好也是人手掌可接受的最大程度。於是一支六.四吋超大螢幕的Xperia Z Ultra,從雛形孵育而出。 每天至少帶五支智慧型手機在身上,用以刺激靈感的勝沼潤曾說,索尼設計團隊共同目標就是,希望讓人一眼就看出是索尼的手機!從去年的透明帶設計、Arc系列的彎曲背面,到今年Xperia Z的雙玻璃設計風格,都讓索尼智慧型手機有了高度辨識度。 為了徹底簡化設計,過去在索尼愛立信時代開發的Xperia系列,附有容易拍照的快門鍵,但從Xperia Z開始,就拿掉了這項設計。勝沼潤對《今周刊》表示:「與過去索尼愛立信時代不同的是,現在的設計理念將專注於『Omni Balance(全平衡設計)』,讓產品的每一面、每一角,都呈現對稱之美。」展現過去曾經打動人心的日式美型風格,企圖與競爭對手做出區隔。 策略二:打入中國 選在上海舉辦全球新機發表會除了美學設計,由於索尼進入智慧型手機市場較晚,要在白熱化競爭的戰場存活下來,索尼被迫面對的第一項艱難課題就是:如何重新抓住快速崛起的中國市場。 回顧七年前,那正是索尼叱吒風雲的巔峰時期,當時,索尼愛立信的手機地位幾可媲美那時的全球龍頭廠諾基亞(Nokia)。然而,自○七年第三季開始,受到貨源供給不足,以及新品上市速度緩慢因素影響,索尼愛立信在中國手機市場銷售量急劇下滑,索尼集團凋零的跡象逐漸浮現。 「剛開始,索尼愛立信的組織很小,每個人的目標都是要提高市占率。但組織變大以後,基本方向開始混亂,不知道應該維持市占率,還是要讓組織更大,決策也花更多的時間。」索尼總部UX商品企畫部副總經理黑住吉郎回憶。 在創新速度不及競爭對手的情況下,索尼愛立信推出採用Symbian作業系統的筆觸型手機出師不利;反倒是同時期的蘋果(Apple)iPhone推出後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市場大餅迅速被搶食殆盡。 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過去從未將新品全球發表會移到中國舉行的索尼,眼見中國經濟崛起,躍升全球最大智慧型手機市場,不得不放下身段親吻中國土地。 在發表會後,索尼行動通訊全球銷售暨市場行銷資深副總裁范斯奇(Dennis van Schie)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坦言:「的確,這次選在上海舉行全球發表會有其特殊的戰略意義!今年,索尼行動通訊將更清楚、更認真規畫中國市場策略。」為了在本土勢力鞏固的中國市場打下一塊江山,今年度索尼行動通訊積極與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等營運商合作;同時,首度採用聯發科處理器推出Xperia C,並打出客製版的Xperia SP,企圖卡位中低價市場,致力打通在中國市場的任督二脈。 策略三:創造感動 小嬰兒游泳廣告 召喚品牌美好記憶 若把眼光放大到全球市場,索尼用力擰出集團的資源,畫了一張更大的發展藍圖。 還記得近期強力放送的一支電視廣告嗎?眾人擠在彩色電視機前,爭相觀看火箭升空的一刻,下一幕換成兩隻腳上穿著溜冰鞋的女孩,腰間別著隨身聽輕盈地滑過海濱馬路。這,正是索尼為Xperia Z推出的全球形象廣告。 林志遠指出:「今年索尼品牌行銷重新定調為『感動(Be Moved)』。以台灣為例,無論是小女孩撈魚,或是近來一支小嬰兒在水中游泳的電視廣告,都帶有很濃的情感在裡頭,希望喚起消費者對索尼品牌的美好記憶。」以「One SONY」概念重新出發的索尼行動通訊,也從去年開始不斷主打iPhone及其他對手沒有的獨特附加價值——防水功能,並將集團內部的千萬畫素精密相機、Bravia(索尼的電視品牌)引擎影像處理,以及TRILUMINOS(註:一種顯示技術)原色顯示技術全都放進去。「智慧型手機可說是集千萬寵愛於一身,索尼最好的技術都整合進來了!」索尼內部員工表示。 有了硬體技術加持還不夠,台灣索尼行動通訊行銷總監余俊宏補充:「在智慧型手機品牌百家爭鳴之際,外形設計、差異化的UI(使用者介面)及技術功能,更是影響消費者購買的意願。」正因如此,同時擁有電視、筆記型電腦、行動裝置等部門的索尼,從去年就持續向消費者強調,所有裝置皆可以互相連結,而且這些裝置的使用者介面一致,不斷凸顯產品好用的優勢。 挾帶著整個索尼集團的期待與資源,索尼行動通訊一步一腳印把流失的市場拾回。鈴木國正野心勃勃喊出將要成為智慧型手機第三大品牌。內部目標是三年後,確保拿下全球智慧型手機一○%到一五%市占率,若以全球市場總量十億支換算,年出貨量至少達一億支。 根據野村證券分析師御子柴史郎分析:「如果索尼智慧型手機一支售價為三萬日圓,一億支就是三兆日圓,一.五億支就是四.五兆日圓,幾乎占索尼營業額的一半。」Xperia Z智慧型手機有效地鼓舞了索尼內部的士氣,在訪談最後,范斯奇極具信心地拍胸脯保證:「今年索尼行動通訊絕對能夠重返獲利!」智慧型手機能不能打贏聖戰的第一仗,將會是索尼帝國能否重返榮耀的關鍵。 索尼推新品 反攻手機市場── Xperia Z Ultra與對手規格比較宏達電 New hTC One 蘋果 iPhone 5 三星 Galaxy S4 索尼 Xperia Z Ultra 螢幕尺寸(吋) 4.7 4 56.4 解析度 1920*1080 1136*640 1920*1080 1920*1080 處理器速度 1.7 GHz 1.3 GHz 1.6 GHz+1.2 GHz 2.2GHz 核心數 4核心 雙核心 兩顆4核心 4核心前攝影機畫素 210萬 HD(約110萬) 200萬200萬後攝影機畫素 408萬 800萬 1300萬 800萬厚度(mm) 9.3 7.6 7.9 6.5 重量(克) 143 112 130212 售價(新台幣) 19,900元起 21,900元起 22,900元起 未公布上市時間 2013年3月 2012年9月 2013年4月2013年8月 主打防水的獨家特色 整理:顏雅娟 |
28歲那一年,辛苦攢下的數千萬元一夕歸零,她關起門來痛哭、夜不成眠,但哭完之後,整整有十幾年,她沒有再掉過一滴眼淚,她的妹妹甚至說:你怎麼變得這麼冷漠? 不是冷漠,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是家裡的精神支柱,更是經濟支柱。擦乾眼淚,她必須努力賺錢,把錢全部賺回來。 18年後的今天,她是男人市場裡的女王——光華商圈龍頭老大蔡若芸。 製作人‧劉俞青 撰文‧梁任瑋、劉俞青 攝影‧吳東岳二十五年來,她一直是這條街上最會賣手機、電腦的3C女王。但這條街不是普通街道,這裡是台北市八德路的光華商圈,是全台灣3C賣場的一級戰區,殺價殺到見骨、各種激烈的競爭手段盡出,而蔡家國際創辦人蔡若芸,就在這個男性消費占九成以上的市場,狠狠地殺出一條血路,一年營收高達二十五億元。 過去,從她和她公司手上賣出去的手機超過一百萬支,筆電超過五十萬台,在當時還不到三十歲的年紀,一個小女生,已在這裡占有一席之地,而且賺到近億元身家。 如今,走在八德路、市民大道一帶的光華商圈,只要提起「蔡家國際」,每個人都會「喔!」一聲,然後親切地稱呼「蔡大姊」。留著一頭濃密長髮,說起話來細聲溫和的蔡若芸,沒有頭家娘的架式,就連她的員工,也同樣直呼「蔡大姊」。 光華商圈「蔡大姊」 進駐「台北秋葉原」,成為最大租客這位柔弱女子一手創辦的蔡家國際,不僅叱咤光華商圈,在此開了十家店,全台共有三十一家店,穩坐hTC手機、SONY兩大品牌的最大經銷商寶座多年,五年前還被拱為台北市八德商圈協會理事長;連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光華商圈籌備的「台北秋葉原」——三創生活園區,蔡家國際也成為最大租客。 明年初,三創將正式開幕,蔡若芸的蔡家國際一口氣開出六家店,是園區裡最大的房客,總坪數達二百多坪;連三創董事長——郭董的長子郭守正團隊,都拉著蔡若芸問門道。 沒有財團支持、沒有家族背景,這樣一位弱女子如何打敗各家知名、上市櫃公司的賣場,成為光華商圈裡的大姊大?她的人生曾經遭遇多大的打擊,才有今天? 二十三年前,從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的蔡若芸,為了籌措出國留學學費,四處找賺錢機會。「當時很多職務要求『諳PC』,有一次看到光華商場在徵業務員,我想這不但可以賣電腦、又能學,一舉兩得。」「我根本不懂電腦,一開始連介紹的話都說不出來。」蔡若芸坦言,直到今天,這位縱橫商圈的3C女王竟然還是「電腦白癡」,「但我說得一口好電腦。」蔡若芸靦腆地笑著說。 懵懂躥起 背熟規格、底價,一次搞定七組客人住在淡水的她,那時還沒有捷運可搭,每天光通勤就要花上兩個小時。「我把好幾百種電腦零組件的規格、價錢,寫在自己的名片後面,在車上就猛K。」蔡若芸有一股強烈賺錢的動力,任何機會上門,都不願讓它溜走。 當時,她最高紀錄是一個月成交一千萬元營業額,平均一天賣出十台以上的組裝電腦,幾乎是優秀業務員的三到四倍業績;很快地,光華商場就傳出有一位「非常會賣電腦的小女生」。 「她最厲害的時候,曾經在門市裡一次招呼七組客人,而且最後每組都成交。」蔡若芸的弟弟、目前擔任蔡家國際SONY事業群總經理的蔡振乾說。 談起這個「銷售絕活」,蔡若芸笑著說,她通常丟給第一組客人一個問題,例如「你想買什麼?價目表在這裡,你先寫下來。」然後迅速轉到下一組客人,問他:「我幫你配,多少預算,要不要加買光碟機?」她利用每組客人思考的時間迅速「轉枱」,等到繞過一圈,七組客人全「按耐」過,回頭她還可以接續剛剛丟給客人的問題。「我對工作充滿熱情,七組客人對我來說,真的可以從容應付。」「如果談到最後沒有成交,我會跟著客人走到門口,看他進哪一家買?」蔡若芸累積出一套分析法,會來光華商場一定有購買需求。 「如果他走進別家店沒買、又走出來,我就還有機會。如果他跟別家店買,我會依據那家店的特質,猜測他購買的原因,以此檢討並立刻做筆記,把可能失敗的原因寫下來,這樣才能提高下次的成交率。」原來,所有的「女王」都不是天生的,藏在櫃枱後面有多少不為人知的努力。 「那時常常泡了一碗麵準備當晚餐,忙到麵都脹到爛掉,還挪不出時間吃一口。」銷售力不輸姊姊的蔡振乾,常有熟客甘願等他四小時,還不離開,甚至願意等到商場鐵門拉下,站在路邊的街燈下討論採購單。 姊弟倆共同努力,成績越來越好,但是真正激發蔡若芸出來創立蔡家國際的轉捩點,卻是因為前東家意外收攤。 「老闆突然不做了,我頓時成為失業一族。」但蔡若芸業績太好,讓好幾家廠商拜託她頂下原本的櫃位。 她拿出二十萬元的積蓄,再向爸爸借了十二張支票,第一家店不到三坪,就開在國際電子廣場地下室最不起眼的角落,「從大門口走進來,還被別人的招牌擋住。但很多廠商都幫我在架上擺滿東西,這些人都是我的貴人。」重感情的蔡若芸,常念念不忘許多幫過她的「貴人」,「但其實她的貴人,就是她自己的努力。」曾經在蔡若芸公司工作的前員工說,蔡大姊真的很拚,他在蔡家國際上班時,公司每年已經有十幾億元的營業額,「早已不是小公司了。」 堅毅自立 地下室三坪櫃位起家,一百元也賺但體重只有三十九公斤的蔡若芸,還常常扛著超過四公斤重的CRT映像管電腦螢幕,做和男人一樣的工作。賣一台螢幕其實只賺一百元,她說:「還好我窮過,所以不怕。」蔡若芸的努力搭上台灣電子業起飛的年代,光華商場每天逛街買電腦的人潮絡繹不絕,蔡家的店也很快開到十家店的規模。「那時,會計每天抱怨,數錢數到被鈔票割到,」當時蔡若芸還不滿三十歲,一個月可以賺進數百萬元的利潤。 然而,她的人生也並非一帆風順,曾經因誤信友人遭騙,把辛辛苦苦賣了七、八年電腦的積蓄一夕歸零。 千金散盡 十多年不再掉淚,不是冷漠是看透當時,蔡若芸的心被狠狠地踩碎一地,夜不成眠、痛哭,不只是為失去的金錢,更為自己不經事的心智,悔恨不已;但是,她沒有躲在黑夜哭泣的權利,她說,「日子要過,錢,非賺回來不可。」看透了人性,蔡若芸的人生就像「Reset」的電腦,在二十八歲這一年,歸零之後又重新出發。 相信只要肯吃苦、有拚勁,就不會挨餓的蔡若芸,重新爬起後更加小心謹慎。手機一支支賣,只有五百元微薄利潤的組裝電腦,一台都不放過。別人不賺的錢,她賺;別人嫌利潤太少不接的單,她接;別人不敢做的品牌專賣店,她挺著一身憨膽,看對趨勢,就做下去。 一九九七年,組裝電腦的黃金時期消退,蔡若芸抓住PDA(個人數位助理器)的趨勢,銷售量一飛沖天,當時全台灣每兩台PDA,就有一台是從蔡家國際賣出,名號越來越響,更吸引不少財團上門想要購併,連創投業者也透過人情來談參股。 「如果說,蔡家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也許就是二十多年來,我們沒有向銀行借過一毛錢。」蔡振乾說,姊姊堅持「有多少錢,做多少事」,都是賺到「開一家店的錢」,才敢再開「下一家店」,一路走來零槓桿,所以,當光華商圈許多店家因3C產品週期太短,以至於庫存過多而倒店時,財力穩健的蔡家,反而坐收更多市場。 當時,蔡若芸做了兩件重要決定,確立蔡家國際繼續在這個商圈獨領風騷的改革,也看出她迥異於男人的膽識。 前瞻決策 存貨系統化、開發票,轉拚管理財一是砸下數百萬元買軟體系統、逐一建檔,把所有存貨系統化,打破了過去光華商圈「小店小櫃」的經營模式。同時,蔡若芸更進一步要求開發票,目的是要讓公司從賺「機會財」,變成賺「管理財」。 「那時候光華的店家,沒有人用電腦管庫存,每位老闆都無法精準掌控產品銷售狀況,只能靠信任的員工管帳。」蔡若芸的前東家正是因為背了太多庫存,才黯然結束營業,這給她很大的啟示,「凡事只靠人治,會成為管理的盲點,甚至會成為拓展通路最大的障礙。」這是她在光華商圈叢林市場學到的重要一課。 「開始推動開發票的時候,每位業務員都哀哀叫,有半年時間蔡家的業績直直掉。」蔡振乾說,來光華商圈的客人沒有不殺價的,如果一定要開發票,隔壁店家只要比你便宜五百元,你就玩不下去了。 業績大幅衰退,逼得蔡若芸不得已咬牙決定,「即使砍到和別人一樣價格,我們也要『含稅』。」換句話說,她是拿公司利潤去「開發票」,但蔡家姊弟堅持「建立制度」來管理公司,「在漲潮(市場好)時,必須先做大、做強才能站穩腳步,等退潮時就會顯現出競爭力。」堅持終於得到回報,蔡家國際在○二、○三年間,在有制度的管理下,迅速拉出十多家店的規模。 蔡若芸的傳奇故事也在八德路一帶傳開來,連日本大品牌SONY都慕名而來,他們打聽之後覺得蔡家國際不僅制度完整、銷售能力好,而且「家庭和樂,姊弟團結」,主動遞出邀請。 ○五年,蔡若芸姊弟在這裡開出全台第一家的「SONY專賣店」,並且不負眾望,很快就幫台灣SONY的Clie Pda業績賣到全球前三名。 SONY的成功經驗,也很快吸引了hTC上門尋求合作;○六年,蔡家國際開了第一家hTC專賣店,當時hTC的手機款式不多,第一家門市還開在小巷子內,只有十五坪,但因為產品聚焦,一天可以賣出幾十支,甚至上百支手機。 然而,開專賣店哪有這麼容易?認識蔡若芸二十年的聯威電腦老闆娘黃玉珠透露,早期光華商場的商家都是複合式經營,一家店賣所有品牌,專賣店只能賣單一品牌,選擇少、價格又硬,「客戶怎麼可能不流失?」但蔡若芸說,「客戶越來越成熟,只有『品牌力』才是對抗殺價的武器,打價格戰只會兩敗俱傷,轉型為品牌專賣店,才能改善電子商品低毛利的困境。」從蔡若芸看產業的高度與趨勢,「3C女王」的稱號絕非浪得虛名。 從開賣到現在整整十年,蔡家始終是hTC的最大零售經銷商,hTC高層也視蔡若芸為重要的合作夥伴。每年hTC的經銷商大會,蔡若芸一定會現身領獎,成為同業楷模。 勇於改變 用「品牌力」對抗殺價,打出一片天hTC北亞區業務處處長黃昭穎認為,蔡若芸的成功,人格特質是最重要的因素,「她雖然外表溫柔,但個性堅韌,面對市場起起伏伏,總是能從容應對。」黃昭穎說,蔡家國際門市人員培訓扎實,業務員流失率低,能給原廠最直接的客戶回饋,hTC甚至經常向他們請教消費者使用習慣,這是其他經銷商很難做到的。 「我出去外面時,業界的人都說,我是最不像生意人的生意人。」蔡若芸笑說。這位外表質樸的平凡大姊,不服輸、絕不向命運低頭的堅強性格,全寫在臉上。 也因為蔡若芸經歷過曲折人生,因此在她的生意場上,培養出不樹敵的處世原則,成為另一種風格,讓八德商圈的每個店家都尊敬她。 光華新天地申弘科技老闆劉名修表示,光華商圈店家賣的商品重複性很高,但蔡若芸擔任理事長後,建議同業可以專注經營兩、三個品牌,其他產品透過同業調貨服務客人,最後證明生意不減反增,也把商圈的向心力凝聚起來。 但3C產品的生命週期短,是經銷商經營的最大風險;今年初,SONY將筆電品牌VAIO賣給日本創投公司,這對蔡家而言,簡直像砍斷一雙手腳。 「當時第一時間得知時,簡直是青天霹靂,」談起這段過程,蔡若芸的口氣略顯乾澀,「今年的確因為SONY結束筆電事業,我們的業績陷入低潮,被迫收掉一些經營很久的店面。」還來不及懊惱,蔡若芸立刻拍板,決定進駐年底開幕的三創生活園區,一口氣開六家店,如今已經進入最後緊鑼密鼓的籌備階段。採訪期間,只見蔡若芸的電話無數次響起,她不用看筆記、也不假他人,所有決策明快,指揮若定,這位能夠在以男人為主的街頭商圈裡,馳騁多年的女王,靠的不是霸氣,其實是她「溫柔而堅定的勇氣」。 蔡若芸 ‧ 出生:1967年 ‧ 現職:蔡家國際創辦人、 八德商圈發展協會理事長 ‧ 學歷:淡江大學英文系‧ 業務範圍:hTC事業群蔡家國際好會賣!屹立商圈20年 蔡家國際 ‧ 成立時間:1994年‧ 創辦人:蔡若芸 負責人:蔡振乾‧ 資本額:2500萬元‧ 主要業務:手機、筆電為主的資訊產品經銷商‧ 據點:31家(預計年底36家)‧ 年營業額:約25億元‧ 年獲利:約1億元(本刊估算) ‧ 股東:蔡家姊弟獨資 ‧ 旗下品牌:hTC、SONY、i-sports(自創) 銷售第一 ‧賣出超過120萬支手機,是hTC在國內最大的零售經銷商‧SONY在台灣的最大經銷商,曾賣出超過40萬台SONY筆電‧台灣最大的PDA通路,早期每2台PDA就有1台是它賣出 規模最大 ‧全台最大資訊與通訊賣場,2014年底共36家分店,在光華商圈就有14家‧台灣最大的智慧型手機與衛星導航機的專售公司‧預計2015年初開幕的三創生活園區最大承租戶,共有6家店 史上之最 ‧最賣手機:hTC手機「HD2」,共賣出2萬多支‧金額最高:HP PDA「iPAQ」,一檔資訊展賣出4千多台,營業額高達一億元 蔡家國際大事紀 第1階段 草創,3坪櫃起家 1994年 在國際電子廣場B1頂下3坪小櫃 第2階段 茁壯,快速展店 1997年 銷售Palm PDA一炮而紅 2001年 開出第2家店,此後短短2年內共開出10家店 第3階段 轉型,開品牌專賣店 2004年 經銷hTC旗下多普達(Dopod)智慧型手機 2005年 成立首家SONY專賣店 2006年 成立首家hTC專賣店 第4階段 專業,資訊、通訊通路王 2010年 成為hTC、SONY國內最大零售經銷商 2014年 嗅覺敏銳,成立全台首家穿戴式專賣店i-sports 即將進駐三創生活園區,成為最大租客 一分鐘認識光華商場 1973年,光華商場成立於光華陸橋下,是台北市最早的公有商場,早期以舊書攤及古董玉器攤為主,後來加入電子電腦類產品,成為商場獨有特色。當時橋下以木板隔間隔出上百個小攤位,雖略顯髒亂,卻是電腦迷「聖地」。 2006年,光華橋拆除,攤商暫時遷移,之後在市府與攤商自治會共同努力下,耗資6億元興建「光華數位新天地」完工;而今年底「三創生活園區」也將開幕,加上周邊商圈位於市民大道、八德路與新生北路一帶,俗稱「光華商圈」,目前有數百家資訊類商家。 |
近日,蘋果和Google開始造車的消息給傳統汽車業帶來了不小的震動。汽車業普遍有“狼來了”的擔心,不過也不乏友善的合作聲音。
2月底,彭博等多家媒體報道,蘋果正秘密開展生產汽車的大計,其研發汽車的團隊約有200人,現正敦促該團隊最早2020年開始生產電動汽車。過去幾個月蘋果開始增加招募人手,尋找電池和機器人方面的技術專家。Google今年1月也表示,將在五年內推出自動駕駛汽車。
蘋果和Google兩大科技巨頭要來汽車行業搶食,著實把汽車行業嚇出一身冷汗。根據現有計劃,特斯拉和通用汽車均計劃在2017年推出造價低於4萬美元,單次充電行駛里程超過200英里以上的電動車。屆時,一場激烈的競爭似乎已經難以避免。
特斯拉利用電動車異軍突起,這本身也說明傳統汽車行業的壁壘並非那麽堅不可摧。如果說特斯拉在傳統汽車也撕開了一道口子,那麽蘋果和Google對於駕駛系統的改造可能給汽車業帶來顛覆性的變革。
據彭博新聞社,寶馬公司銷售負責人Ian Robertson稱:“我們從來不會低估任何競爭。行業壁壘確實已經不如以往堅固,不過汽車行業依然還是很複雜的。”
通常來講,汽車生產商從研發到投產一款新車需要五到七年時間,測試階段僅僅等待監管部門審批就需要三年。分析師預計,對於一家行業外公司,研發一款新車的周期可能要長達十年。
捷豹路虎的總工程師Wolfgang Ziebart稱:“傳統汽車業的思維方式和互聯網不同,如果你需要委員會之類的組織來做決策,那麽你可能還沒開始就已經輸了。”
目前,對汽車業虎視眈眈的蘋果手握著1780億美元現金,這也許可以幫助其克服不少人才和專利技術上的困難。
不過,汽車業也不乏合作的聲音。比如大眾CEO Martin Winterkorn就說:“如果這兩家公司專心做電動車,速度可能很快。我們對他們的技術也很感興趣。我認為,我們可以共同開啟電子和移動的新天地。”
豐田公司歐洲CEO Didier Leroy的態度大概更能說明汽車生產商的心態:“關鍵是要保證我們和他們合作的時候,雙方都要持開放的態度。這應該是一個雙贏的結果。汽車生產商可不想僅僅生產一個空盒子,然後由別人往里面加入高附加值的東西。”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該如何說起呢?
先從其業務說起吧!該公司從事移動網絡遊戲業務以及提供遊戲相關綜合營銷服務、提供資訊科技服務、放債業務、提供醫療診斷及體檢服務及證券投資業務等共五項業務,換句話說,日後市場上無論炒作什麼概念,該公司幾乎都有機會遇上而被炒作。
該公司所投資的盛八投資公司有意申請於主板掛牌,若然事件有進一步發展,消息一出隨時又可以炒一炒。
該公司開始有盈利,近期不少創業板公司陸陸續續申請轉到主板掛牌,若然該公司亦跟一跟風,又是一個炒作的藉口。
該股曾於四月及五月配過股,配股價一次比一次高,分別為0.151元及0.176元,今次供股再把供股價提高至0.19元,顯然對公司前景頗具信心。該公司是2股供1股,既有股權買賣,又有額外申請,又符合我的要求。該股將於七月六日除權,七月十七日至二十四日股權上市買賣,七月二十九日最後付款,八月六日新股出籠。
該股上周五收0.209元,以此計算,除權價為0.203元,只高於供股價的0.19元6.8%,日後要炒上去除權真是輕而易舉!
先來看看近期的一些數據:
錦興集團(275)於除權前夕最低曾見0.415元,以此計算,除權價為0.197元,高於供股價的0.16元23%(如以其宣布供股當日的最低價計算,除權價更只是0.193元,只高於供股價20.6%),結果當日尾市炒上了0.57元,除權價變成了0.219元;
藍鼎(582)於除權前夕最低曾見0.81元,以此計算,除權價為0.392元,較其供股價的0.35元只高出12%,結果尾市炒上了1元,除權價變成了0.409元;
今天以該股周五收市價的0.209元計算,除權價為0.203元,只高於供股價6.8%,於除權當日有可能炒至多少呢?我估計為0.25-0.26元之間,剛好為其宣布供股前一天的股價水平。
再者,如以除權價的0.203元計算,除權之後要炒上0.21元簡直是易如反掌!回望當日的位元堂(897),除權前收0.123元,除權價為0.118元,我把握此一特點重鎚出擊,結果得了手;首環(3989)於除權前五天仍處於0.52元水平,以此計算,除權價為0.485元,我本考慮若於除權前夕仍是此價就再次重鎚出擊,可惜除權前夕被炒上了0.69元,除權價變成了0.57元,我惟有放棄了原來的計劃;因此,今天該股處於0.21元水平,我焉能再失之交臂?還不提早重鎚出擊?一般此類股份多於除權前一周開始炒上,首環固然是一例,國家聯合(254)又是另一例,除權前四天由0.5元炒至除權前夕曾經高見0.7元,今次該股於七月三日除權前夕又會如何呢?
該股既已宣布供股,短期內已經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放心大量炒作,這又符合我的要求,亦正是我可以藉以天天出糧的關鍵所在。
去年十一月份,環能國際(1102)供股,每供5股送3股沒有上市買賣的認股證,行使價為0.21元,有兩年期限,當時其股價仍處於0.12元水平,我已經指出日後其股價有機會炒上0.25元之上吸引人提前進行供股,豈料事隔七個月,其股價已經升至0.55元水平;今年四月份大悅城(207)進行供股,當時我已經指出國壽(2628)既然為其股東之一,應該可以陪其供股,結果今天其股價亦已於當時的1.35元水平升至現在的2.23元了。今天該股暫時處於0.209元水平,我亦於其供股文件中看到大量利好因素可供日後炒作,日後其股價又會如何呢?
我預計該股於七月三日可能升至0.25-0.26元來等候除權,除權之後期以半年,以0.5元為上升目標,在達到目標價之前我將天天套利。
假設能夠每天套取逾千元的利潤,一天一千元,一個月平均二十個交易天就是兩萬元,半年就是十二萬元,如此好的套利良機怎能輕易錯過?
正因其擁有那麼多潛在的炒作因素及安全的炒作價位,我才將之譽為「萬千竉愛在一身」。
說了那麼多,該股究竟是什麼股?---中國手遊(8081)是也!
有了中國手遊,什麼PNG資源(221)啦、國家文化產業(745)啦及家夢(8101)通通被打入了冷宮,不值一哂;而位元堂(897)嘛,更是連冷宮也入不了,只能偶然「逢場作戲」了!
自幼失去雙親、三歲患小兒麻痺症,孫正大在嘲笑聲中武裝成長,他選擇戰亂紛爭的中東市場起家。綁架、打仗的恐怖他都經歷過,並從中建立起十五億的汽車零件版圖,為自己在險境中闖出「中東王子」的格局。 當正陽國際總裁孫正大一拐一拐地走上台接受「國家智榮獎」頒獎時,觀眾彷彿看見了《 汪洋中的一條船》 鄭豐喜故事的翻版,他不但掙脫了身軀上的箝制,更遠征中東進行殘酷的商場拚搏。 自幼雙親身亡,三歲時高燒罹患小兒麻痺,二十三歲靠著籌來的三十萬元成立「正陽國際」,從中東市場起家,「站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圓環,幾乎所有的人都認識我!」孫正大自稱「中東王子」,展現自信與膽識。 移居韓國的父母在當地遇害,孫正大由養父母領養,但並未受到良好照顧,三歲高燒患小兒麻痺症,只敢在全家就寢後才扶著牆練習行走;練習騎腳踏車,養母嘲笑 瘸子也想騎車,他感嘆:「我不是鄭豐喜,沒有哥哥在後面扶著腳踏車!」他練成腳踏車的第一件事,是大聲呼叫那些「稱為家人」的親戚下來看。
創業初期 借錢籌資,三十萬創公司他 曾割腕自殺,被救活後轉念:「我刑期還沒有服完,如果自殺了下輩子又要重來一次?」高中時開始閱讀大量歷史書,《 春秋》 、《 孫子兵法》 取代了教科書,他想從其中了解古人遇到困難的應變,並思考如何應對。「《 三國演義》 中的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懂得分析人性,空城計正是我的最愛」。 肢障的挫折,越發讓他想證明謀生能力。念中興大學農藝系時,一位農業巨擘來校演講,居然騎腳踏車,他看到農經的局限,「我想做大事,賺大錢」,他選擇機車零件貿易商作為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二十三歲與未來太太和朋友借錢,籌得三十萬元創立正陽國際。
勇闖中東 一度遭綁架,跟歹徒搏感情當其他的汽車零件商都從歐美市場下手,正陽因為規模太小,沒有信用狀,被歐美市場排除在外。 孫正大只好另闢蹊徑。他觀察到,「中東人開車習慣莽撞,大車禍十分頻繁,汽車零件需求大。」「第一筆五千美元訂單,卻沒有資金與工廠下單。」孫正大大膽向四家工廠表示,「你們敢不敢賭這個年輕人一把?」最後籌得一半資金,也順利完成第一筆生意。 坦率與霸氣,讓他行走中東國家常常武裝自己。年輕時與沙烏地阿拉伯人談訂單,對方劈頭說:「你是台灣人?台灣人不是好人。」他沉下臉回應:「你是沙烏地阿 拉伯人?沙烏地阿拉伯很多賊,所以你是賊!」「其實我這麼說他可能要我滾蛋,但我認為尊嚴不能少。」另一次和約旦人談訂單,孫正大苦等半小時,對一趟出差 就是十萬元旅費的他來說,分秒都是金錢,他氣憤地留下不滿情緒的紙條,隔天這位客戶親自去旅館表達歉意。沙烏地阿拉伯人與約旦人這兩筆生意他都簽下,兩人 也成為孫正大的多年好友。 「生意可以不做,但是我可以跟你交朋友。」孫正大分析,阿拉伯人其實很自卑,談文化不能跟華人比、談錢不如美國人,他們希望得到尊重,所以孫正大不但勤學阿拉伯文、熟悉阿拉伯歷史,彼此尊重來搏感情。 他甚至一度在敘利亞及約旦的邊界遭劫持,他告訴歹徒「自己也是辛苦人,沒錢才來中東做生意。」綁匪因為他流利的阿拉伯文及誠懇態度,放他一馬。
接班布局 栽培女兒,打中南美洲市場孫正大表示,雖然中東區域恐怖組織猖狂,只要台商對當地人沒有威脅是不需要擔心的。身經百戰的孫正大甚至在獨生女孫婕十六歲起,就帶她一同走遍中東、中南美洲等國。 孫正大老早就在培養女兒接班之路,國中時就將孫婕送往以西班牙文為主語言的邁阿密念書,打算讓正陽日後打中南美洲市場。 今年二十三歲的孫婕從波士頓商學院畢業,獲得美國投顧公司的工作,打從心底不願接受爸爸接班的提議,孫正大帶女兒去買狗,女兒想要馬爾濟斯,他卻想要一隻博美狗,讓女兒很掙扎,最後他兩隻狗都買了,問女兒說:「有錢的感覺是不是很好?」他接著拿出公司的財務報表,秀出漂亮財務數字,打動女兒的心。 正陽目前客戶遍布中東、中南美洲及東歐等五十國,已經跟著父親全球巡展的孫婕對父親的拚命很佩服,「他永遠是參訪團中,拜訪最多客戶,接單金額最高的。」 「未來我想成立基金會,幫助家境不好但會讀書的人,只有心存感恩,才能報答社會。」孫正大說:「下輩子想過好一點,前世就要多做些好事。」 撰文 / 黃家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