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EMBA是為公司高管學習、加油而設置的學習項目,因為有了高管,故事也就自然多了,即使高管們不來這裡,他們的故事也不會少,只是他們集中到EMBA名下,因此,EMBA就成了故事的載體。
但是EMBA的主流不是這些。
十年前我開始接觸EMBA,心中自有惶恐與不安,因為一直在校園裡的人如何去接觸他們並傳授知識,首先需要的是自信,其次需要的是坦誠與虛心,再次需要的是自己的提升。自信來自對理論體系的把握,掌握了整個體系,自圓其說的可能性上升,無論高管們如何問問題,理論的解說能力是強大的,這需要我們把很多的看似分割的理論與知識進行重新集成並幫助高管們集成;坦誠與虛心就是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不完全吻合的地方,因為現實比理論更複雜,需要我們認真聽高管們的問題,虛心向他們學習經驗,瞭解他們做法的合理性一面與不合理的潛在危險(時間上存在短期與長期,空間上存在分佈的不均勻性);通過與高管們的接觸與交流提升自己豐富自己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我們不能認為自己已經瞭解了整個世界。
有意義的是,不斷交流創造了無限的價值。
因此,參與EMBA豐富多彩的課後活動,就很有必要了。他們也常常邀請帶課老師與論文指導老師參加他們的各種活動,不參與不瞭解他們課堂外的另一面,他們的生活方式;但物極必反,參與太多,可能會偏離自己的道路。適當參與以體育為主而不是應酬為主的活動、參與他們各種班級的論壇與小組對某一專題的興趣活動是獲得一手資訊的途徑。這也是我們常常發現研究主題的重要途徑。這個度很難把握,要求老師在接觸時加入引導的成分。
但要注意的是,EMBA同學個個都很聰明也很精明,與他們打交道動機一定要純。
我個人的經驗是,如果是你邀請他們參與的活動,需要瞭解他們的某些信息,你得自己埋單。不要以為你是老師就可以轉移成本,即使他們搶著埋單,也不允許,這是人格魅力建立的初步行動。如果你想在他們身上做生意,或者推銷什麼,這是人格魅力減分的行動。
當然,接觸多了,也有很多事情要幫助這些同學完成,經常在辦公室接到各種各樣的諮詢電話或者訪問,能夠提供解決方案的,就算是「售後服務」,暫時提供不瞭解決方案的指條明路即可。原則很簡單:只要與財無關,大家一身輕。
有時EMBA班也會出現各種挑戰,從課堂到課外,這需要我們自己冷靜,只要不是惡意的挑戰,換位思考往往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如果是惡意的挑戰,我們只需要做的是一個小的幽默蓋過去就成,萬萬不得動氣,否則四天的日子怎麼過?要知道,他們有些人交了50多萬,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輕鬆對待高成本。
雖然我們知道我們提供的知識的邊際收益遠遠超過其邊際成本,畢竟這發生在未來,這樣想來,對於學員來說,花大價錢讀書,是有風險的行動。
但我們也要有信心,過了若干年EMBA學員們一定會回報學校,回報社會——畢竟EMBA這個項目才只有十歲。(作者為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