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一幅圖告訴你如何在特殊時期交易日元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626日本央行此前採取的大膽寬鬆政策一直是引發市場波動的焦點因素,日元兌美元的波動如今成了投資者關注市場時的重中之重。匯豐銀行針對在目前這一特殊時期如何交易日元繪製了一副樹圖。
今早即將上任日本央行行長的黑田東彥在日本議會作證時表示,「如果能夠成為日本央行行長,將不惜一切代價儘早結束通縮。」
市場普遍最擔心日本央行的寬鬆政策導致日元下跌,從而引發貨幣戰爭。黑田東彥表示,「不可否認,寬鬆政策的實施將會有削弱日元的作用;但日本央行的寬鬆政策的目的並不全是要削弱日元。
日元究竟是會繼續貶值到120還是重新回到80左右的位置?
匯豐銀行繪製了樹圖對此進行分析:
匯豐認為,可以把這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承諾階段。
這段時間安倍晉三和日本央行都在承諾讓日本擺脫通縮,日元急劇下跌,美元兌日元達到92左右的水平;
第二階段(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左右):行動階段。
關於這一階段,有三個疑問會主宰日元每一步走勢:
1)新的日本央行領導層是否是足夠激進的鴿派?(目前看來,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
2)日本央行能否迅速實施激進的政策?(這一問題的答案將對日元走勢有一個很顯著的影響)
3)安倍晉三領導的自由民主黨能否贏得上院選舉?
第三階段(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結果階段。
4)日本央行能否達到2%的通脹目標,是否能夠真正看到日本實際經濟增長?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一幅圖展示美國各州經濟發展形勢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5763 等了非農等GDP,等了GDP等PMI,美國經濟形勢到底怎樣?哪些州在大步前進、哪些州停滯不前、哪些州在退步?
不如先用最直觀的圖表來說話,現成的選擇來自美國費城聯儲。
費城聯儲每個月都會發佈美國各州的同步經濟指數,它會顯示那些州增長強勁、那些州在走下坡路。
今年第三季度的3個月裡,45個州的這類指數都在上升,目前僅有5個州顯示增長收縮。
這應該是美國經濟復甦的好消息,另一方面看,它也在給美聯儲縮減QE的計劃開綠燈。
下圖深綠色顯示經濟增長強勁,綠色深度約淺表明增長越微弱,如果顯示紅色就代表增長收縮,是負增長。

一幅圖瞭解全球製造業現狀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831 如果你看過華爾街見聞本週分享的下面這幅圖,應該會有些「失落」:去年除了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這「金磚四國」(BRIC)和丹麥,全球其他地區的製造業增長都有好轉。

摩根大通的下面這幅圖讓我們看到了全球21個國家地區從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其中中國的數據來自匯豐中國製造業PMI。

如果只截取去年12月的表現,我們會看到21個國家地區裡只有4個低於50,表明只有4個國家製造業增長呈收縮態勢。
這「四大金剛」分別是:PMI製造業指數為47.0的法國,49.6的希臘、47.6的澳大利亞和48.8的俄羅斯。
如果與11月比較,環比上升的有13個國家地區,金磚四國裡只有巴西是環比增長,由49.7升至50.5。
就算以中國官方製造業PMI來參考,12月中國也是半年來首次回落。
當然,不能僅憑PMI判斷全球製造業形勢。
去年9月,美銀美林就發佈報告質疑PMI數據的「神話」。
報告認為,要知道這類PMI調查有多原始,這點很重要。
每個月都有那麼幾百名採購經理接受調查,要回答各類行業活動變量的問題,根據這些答案制定指數的結果。
這項調查在一個月還沒結束時就開始進行,有些問題會涉及到受訪採購經理來不及準備好給出答案的領域。
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I指數相對穩定,很容易解讀。美銀美林指出,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種簡明的特色反而是這類數據的缺點,並不算長處。
報告認為,調查樣本不能代表整個經濟體,有的調查樣本集中在大企業。而且,這類調查根本沒有試圖根據企業成立和倒閉的現狀做調整。
所以我們就看到了下圖這樣強勁增長的「軟」數據。

非洲有未來百年最火的機遇?一幅圖告訴你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028往年談論新興市場,非洲總是被遺忘的角落。近幾年非洲大陸也成了「聰明錢」淘金的熱土。華爾街見聞昨日還報導,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最近「碰巧」都訪問了非洲。
如果用未開發的資源作抵押,非洲的貸款潛力高達5-10萬億美元。
The Diplomat等美國媒體整理的非洲各國與全球其他國家利益關係圖如下:

花旗私人銀行新近發佈的展望2014年報告認為,未來100年,非洲有理由出現最令人興奮的機遇。
為什麼這樣斷言?
花旗私人銀行全球投資實驗負責人Philip Watson在報告中指出:
對於非洲這塊「年輕的大陸」,今後100年裡,預計非洲的人口將劇增,從目前接近歐洲人口規模的水平增至接近亞洲水平,是當前水平的四倍。
非洲人口激增、基礎設施和資源又欠開發,這樣的形勢意味著那些管理越來越得法的非洲經濟體會進入飛速增長期。
Watson進一步說明:
特定的行業也同樣如此(高增長),比如電信業。
國際電信聯盟(ITU)調查顯示,非洲近來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手機市場。過去5年,非洲的手機使用量以每年65%的速度增加,相當於全球平均增長的2倍。
受益於年輕人需求和國內推行市場自由化及電信業改革,尼日利亞成為全球手機通信增長最快的市場。
在總人口1.7億人的尼日利亞,預計全國使用手機8800萬部。
以下就是花旗私人銀行報告中的圖表,它對比了非洲與歐亞美四個大洲未來100年的人口增長趨勢。

花旗這個理由很好理解,五年前葛大爺扮演的「黎叔」就強調過: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全球債務知多少?一幅圖告訴你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103
全球範圍來看,債務總規模依然居高不下,但不同經濟體的負債和不同類型的債務形勢卻不能都用「債台高築」一個詞概括。
衡量債務時,常用的方式是取債務與GDP的百分比。
在本月發佈的2014年「經濟與投資展望」報告中,基金界的「沃爾瑪」——Vanguard就用下圖展示了最新的債務形勢。

如圖所示,根據IMF、歐洲央行、湯森路透Datastream、穆迪分析、澳大利亞統計局、澳大利亞聯儲、美聯儲、國際清算銀行(BIS)、日本央行數據,
· 中國中央政府、家庭和金融機構的債務比都低於50%,但非金融領域的企業債務超過了100%。
· 無論是中央政府、家庭和金融機構的債務,美國的債務比都沒有超過100%。
· 歐元區的金融與非金融機構債務比均超過100%。
· 歐元區的五個「笨豬國家」(PIIGS)——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希臘和西班牙之中,只有西班牙的中央政府債務沒有超過100%。
· 日本是除了家庭之外中央政府和機構債務比全超過100%。
· 澳大利亞則是除了中央政府以外家庭和機構債務比全高於100%。
· 對比的15個國家地區之中,只有愛爾蘭的中央政府、家庭和機構債務比統統突破100%。
· 對比國家地區之中,債務控制最好的是加拿大。加拿大家庭債務比在50-100%,中央政府和機構債務都低於50%、
一幅圖告訴你高盛客戶最擔心的宏觀經濟風險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616
近日,高盛分析師David Kostin在週報中稱,幾日前高盛對香港和東京出席宏觀經濟會議的2000位客戶進行了一項調查,問他們最擔心的全球宏觀經濟問題是什麼。結果顯示,客戶們最擔心的風險是:中國/新興市場信用風險,共31%的受調查者表示擔心。
此外,發達國家經濟增長停滯或長期低增長、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資產價格泡沫,這兩大風險各有20%的受調查者表示擔心。下圖為出席會議的客戶們的調查結果。按擔心程度由高到低排列,其餘風險分別為:通縮或極低通脹,共12%的人擔心;政治或軍事衝突,共10%的人擔心;通貨膨脹,共4%的人擔心;歐元區債務問題再現,共3%的人擔心。

此前,新興市場出現劇動,主要由於兩大原因,一是美聯儲縮減QE,二是中國管控影子銀行收縮信貸。許多分析師認為,中國政府此舉可能導致中國經濟增速大幅下滑。日前,在全國兩會即將召開前夕,新華社發文論述習近平經濟改革的思路:
習近平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是: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尤其提到此前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還處於消化期。他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同時提出只要年均7%的增速,不必要追求超高的經濟增速,但要保持合理增速。
一幅圖看懂中國治汙多緊迫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218
去年12月初,中國陸續有25個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現霧霾天氣,覆蓋近半國土,內地多個城市遭遇「霧霾危機」。空氣質量指數PM 2.5迅速成為中國網絡搜索熱詞。
嚴重的空氣污染已經引起中國領導人警覺,也多次公開提到治污,本月更是以「宣戰」一詞表明決心:5日開幕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
我們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
其實,在今年2月1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就曾說:
要打一場治理霧霾的攻堅戰、持久戰。
霧霾成了網上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已成為民生改善的當務之急。
如果覺得領導人的講話還沒有直截了當地告訴大家中國治污有多迫切,那麼底圖顯示的中美十大空氣污染最嚴重城市數據可能更直觀地證明。
華爾街見聞溫馨提示:相關空氣質量準則可查看世界衛生組織(WHO)頒佈的2005年全球更新版《世界衛生組織關於顆粒物、臭氧、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空氣質量準則》。

一幅圖瞭解俄軍對烏克蘭的「包圍圈」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842 按美國國務卿克里北京時間昨晚所說,以美國的估計,俄羅斯目前在烏克蘭部署的兵力還沒有吞併烏克蘭的能力。
克里一方面警告,對克里米亞公投,美國和歐盟在準備嚴厲的應對措施,具體措施取決於俄羅斯的反應,一方面又說,美國估計俄羅斯在克里米亞部署了2萬軍人,低於美國與俄羅斯協商的2.5萬人上限。
克里稱,俄羅斯並未在關鍵性位置部署佔領整個烏克蘭,目前俄羅斯沒有足夠的資源接管烏克蘭。
究竟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部署了多少兵力?基輔一家軍事及政治研究組織Center of Military and Political Research的創始人、前烏克蘭軍官Dmitry Tymchuk用一幅圖展示了俄羅斯在烏克蘭全國邊境的所有兵力部署。
從中可以看到,俄羅斯軍事武裝力量達到8萬人,軍事裝備合計有坦克270輛,裝甲戰鬥車1980輛,多管火箭系統18部,火炮系統380部,軍用飛機140架,武裝直升機90架,軍用船艦25艘。
在烏克蘭北面,俄羅斯可能出動合計8000人的兩支部隊,配備170輛坦克、裝甲戰鬥車520輛、軍用飛機40架、武裝直升機20架。
在烏克蘭東面,俄羅斯可能出動4300人的部隊,其中包括三支特種戰術部隊。
在烏克蘭南面,俄羅斯可能出動7600人的兩支部隊,軍事裝備包括裝甲戰鬥車320輛、火炮系統80部、軍用飛機40架、武裝直升機20架。
另外,俄軍在克里米亞已有1.9萬官兵,軍事裝備有裝甲戰鬥車300輛、火炮系統40部、武裝直升機20架、軍用船艦19艘。

不管俄羅斯有沒有可能真正調動上述部隊,至少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因其對烏克蘭及克里米亞局勢的立場獲得「高分」:全俄民調中心All-Russia Public Opinion Research(VTsIOM)調查顯示,普京的支持率現在達到71.6%,自去年2月月中以來,支持率漲了9.7個百分點,而且很可能保持這樣的高位,甚至更高。
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Interfax)採訪的專家Nikolai Mironov認為:
總統的支持率穩步上升是因為兩屆索契奧運會,一屆冬奧會一屆殘奧會。但主要源於總統對烏克蘭和克里米亞的政治立場。
中國的“遠慮”:一幅圖展示三大經濟體長期競爭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7412
近年來,在談論中國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時,越來越多地提到老齡化。目前全球老年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只有中國一個。“未富先老”成為中國越來越突出的問題。
去年11月,彭博的首席經濟學家Michael McDonough展示了下面這幅圖,它讓我們發覺,二十年後中國的人口金字塔同今天的日本驚人地相似。
近日,McDonough又展示了以下圖表,它由上至下分別展示了日本、中國和美國分別在1990年、2014年、2025年和2050年的人口結構。
如圖所示,截至本世紀中葉,中國與日本雙雙邁入人口嚴重老齡化階段,中國55-65歲國民人口占比最多,日本70-79歲國民最多。而美國人口結構大致和2025年相似,25-39歲國民仍是主流。三國一比,高下立見。
總體而言,在保持經濟發展和人口動態平衡的前提下,一個國家的年輕勞動力增加得越快,越有利於經濟增長,反之,如果人口老化越快,適齡勞動力減少得越快,經濟增長的難度就越大。
從這個角度看,在今後約兩代人時間里,老齡化會越來越明顯地影響中國經濟發展,其負面影響比美國和日本國內人口問題的都要大。如何在人口紅利迅速消失和老齡化加速時保證均衡的經濟發展,這是中國迫在眉睫的“遠慮”。
具體來看,雖然同為迅速老齡化國家,但中國和日本的人口結構依然有些不同。中國在2025-2050年期間老齡化速度極快。日本在2025年就已經是50-54歲和75-79歲兩個年齡段人口占比最高,中國那時人口占比最高的是35-39歲和55-59歲年齡段。
到2050年,中國60-64歲年齡段占比最高,其次是55-59歲年齡段,日本則是75-79歲和70-74歲年齡段,兩國人口最多的群體年齡差距明顯縮小。
老齡化差距縮小的同時,中日兩國的少子化現象也更趨一致。
2050年,日本0-4歲、5-9歲、10-14歲、15-19歲這四個年齡段的人口占比分別處於倒數第四到第七名。90歲以上年齡段占據倒數第一到第三的位置。
在中國,到2050年,0-4歲、5-9歲、10-14歲、15-19歲這四個年齡段的人口占比幾乎並列倒數第四,倒數第一到倒數第三的是85歲以上的高齡年齡段,20-24歲的比例和80-84歲年齡段相當,並列倒數第五。
去年8月,華爾街見聞文章曾提到美銀美林的報告發現,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在2012年達到了頂峰,比人口統計學家預計的提前了3年,拐點已經到來。
該報告認為,和總人口峰值相比,適齡勞動者的人口峰值同經濟的關系更密切,適齡勞動者人口影響GDP增長率、消費支出和需求。
同年12月,中國社科院發布的藍皮書也認為,中國迎來了人口轉型的拐點,人口紅利將進入逐漸收縮時期。
今年2月,中國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稱,截至2月,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數量已超過2個億,占總人口的14.9%。當時華爾街見聞的文章曾做比較:2億老年人口數超過了巴西、俄羅斯、日本各自的總人口數。如果作為一個國家的總人口數,也能排世界第四位。
《人民日報》去年4月的報道認為,面對“未富先老”的巨大考驗和壓力,如果不加快健全“積極老齡化”、“健康老齡化”的制度和服務體系,人口結構迅速老化將使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活力“窒息”。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