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x141創辦人:捍衞妓權
|
|
被公認為香港最真實召妓指南的「sex141.com」,由供鳳姐賣廣告的網上平台,發展到有影片有雜誌有旅遊公司的淫業王國,掌控數以萬計香港及東南亞妓女,十年來一直雄霸色情業界。 多年來警方視它為眼中釘,連番打擊,十二月初又展開行動,拘捕網站負責人及妓女等一百多人,警方事後高調宣布,成功將sex141連根拔起。經歷三代接班人,但sex141最引人入勝的,始終是創辦人陳世雁。他是科技大學的天子門生,卻走入淫業界搞科網,○五年被定罪後,從此銷聲匿跡。記者多番追尋,發現這名IT奇才早已金盆洗手,但繼續靠電腦知識發圍,轉行經營「e-marketing」公司。他罕有接受本刊專訪,透露鮮為人知的內幕。當年無心插柳下搞網上召妓指南,每年進賬過千萬元,卻惹來黑幫中人覬覦,生命受威脅,被迫將網上王國拱手相讓。 十二月初,香港淫業界烏雲密布。警方新界南總區刑事總部聯同商業罪案調查科等部門,經過三年搜證,終於在十二月三日收網,聯同入境處展開代號「冷騎士」(Cold Rider)行動。一連三日的搜捕行動反轉港九新界,拘捕七十八名妓女、三十六名犯罪集團成員、包括人稱「豹哥」的sex141首腦,成功凍結逾一千五百萬元資產,並檢獲電腦、提款卡、避孕套及各式性用品,以及載有超過一千名妓女資料的電腦檔案。行動過後,高級警司區展秋高調召開記者會,宣布成功瓦解犯罪集團。 科大生神話 sex141最初只是網上嫖妓指南,後來逐漸演變成一條龍為妓女提供化妝、拍照、拍片服務的賣淫宣傳網站,甚至出版成人刊物《141雜誌》。近年更開遍中港台,甚至泰國也有分站,提供色情按摩、伴遊等服務,已有過萬名妓女資料,不但成為香港警方的眼中釘,更曾有美國官員點名批評sex141助長人口販運。這個聞名中外的淫業神話,由科大畢業生陳世雁創立。有網民笑稱,科大應該像邀請熱爆智能手機遊戲《神魔之塔》創辦人般,讓這名「傑出校友」回校分享創業經驗。不過,○五年陳世雁因經營淫網被定罪後,行蹤成謎。有傳他退居幕後繼續搞sex141,又有人說他在搞二手車網。實情是,陳仍然靠IT搵食,為顧客設計網頁,並在搜尋網頁保持最高位置。本刊記者佯裝成韓國化妝品的買手,要陳設計網頁,約好在他名下的旺角慶華商業大廈辦公室見面,三百呎的房間只有一兩名員工。 三十六歲的陳世雁帶記者入房詳談,熱情地遞上咭片,自我介紹是「chief e-business consultant」。陳所經營的「ultimate solution limited」公司,○四年開始運作,專營設計網頁、網上宣傳等業務。製作網頁收費五千二百元,但他形容這只是他的「兼職」,網上推廣業務才令他月入過百萬元,只要客人提供一些與業務有關的關鍵詞,他便能確保顧客的網頁顯示在Google、Yahoo!的搜尋結果第一頁,月費由七百元至二千四百元不等。之後陳打開手提電腦示範,在Google打「日本奶粉」,搜尋結果第一頁便立即顯示嬰兒用品網「B&M」,「嗱,呢個網就係我公司嘅產品,你見佢喺Yahoo!長期置頂,為個網帶嚟好多客路,營業額有成幾千萬。」記者查問當中原因,他帶記者遊花園拒絕透露。記者稱要再考慮便離開,陳世雁之後仍不斷致電記者硬銷,似乎志在必得,「我今個月見咗九個客,一張單都未失過,唔係多,(每個月)賺一百八十萬左右。」 接班人斂財 記者其後向陳世雁表明身份,邀請他接受訪問;過往陳一見記者便左閃右避,對媒體一直保持緘默,但今次表現大方︰「我唔怕你偷拍,隨便拍啦!其實差人同記者都有搵過我,想證實我係咪真係仲做緊鹹網,但我真係無做,我使×靠呢啲搵食?」陳世雁招呼記者到辦公室,一手香煙,一手伏特加,一臉招積地說︰「你睇我而家周身名牌,上身著Armani,我使×做鹹網?」陳邊說邊把玩着手中的Zippo打火機。記者問他為何改邪歸正,他不喜反怒︰「咩叫改邪歸正?我從來都唔覺得自己有罪。好多人都話我係淫蟲,其實我嗰陣真係幫啲姐姐仔!」說得義正辭嚴。雖然金盆洗手,但陳一直有留意「親生仔」的動向,「差佬拉得好!我覺得而家141好卑鄙,收人咁多錢,呢啲真係叫剝削。佢哋眼中淨係得money、money、money!」他坦言不齒現時的主腦所為,「我哋嗰時只收人哋(妓女)一千銀,佢夠膽死收人哋萬八蚊,佢哋已經變晒質。」 囡囡好可憐 sex141一代傳一代,當中來龍去脈十足電影橋段。「我『㩒鐘仔』發覺呢條女好得喎!如果我搞個網,收人哋一千蚊一個月,只係講緊三十幾蚊一日,咪更加高效!」陳世雁以生意人口啓解構,當時報紙風月廣告收費六十五元一格,比sex141貴一倍。sex141抄襲召妓網站始祖「man169」,後者較多夜總會、馬檻資訊,但隨着警方嚴打,馬檻生意一落千丈,大部分妓女轉型為「一樓一鳳」。陳世雁取「一樓一」的英文諧音創立sex141,高峰期過千名鳳姐落廣告,性用品、成人電影公司主動摸上門要求落廣告,陳每月至少淨袋一百萬,企穩鹹網「一哥」地位。他形容成功非僥倖,「我會親自上門送月曆推銷,我誠心對人,企响你立場去諗嘢、感動你,所以人哋做唔到嘅嘢我做得到!」大學生搞鹹網,不免予人「淪落」感覺,陳忽然正義超人上身,跟記者講「雞權」,「雞都有雞權o架,佢哋好慘o架!佢哋有一部分真係貪錢,但大部分人唔係。邊個想做雞?啲囡囡好可憐,好多都俾人呃。我係幫緊啲雞!」「我有我理想,我有我創意,我嗰陣時心態唔係淨係搵錢,真係以為自己貢獻緊社會。」sex141在他心目中意義重大。 黑幫搶網站 陳世雁覺得自己在做「正行生意」,直至○三年九月,廉署得悉有警員在尖沙咀開設一樓一,於是展開「樂昌」行動,調查期間發現曾有警員找陳世雁替鳳姐拍照賣廣告,於是將陳一併逮捕。「ICAC叫過我做污點證人,我唔肯,因為驚隨時出街俾人斬死,所以佢哋咪拉埋我。」陳被定罪後萌生結束sex141的念頭,各方人士垂涎這塊肥豬肉,有傳第二代接班人是港大畢業生彭文偉和城大生嚴國彬,但他們擔當馬伕帶女出鐘,○七年被判囚兩年和兩年半。又有傳第三代接班人是聯英社「小雲」。據知他在幫中只是無名小卒,後來介紹鳳姐給陳世雁落廣告,收入因此暴升,是聯英社最賺錢的人。不過陳世雁澄清,沒有所謂第二代第三代,小雲「只係蝦毛」,接手的從來只有一人。○三年,陳透過小雲認識14K「豹哥」,據知現年四十八歲的豹哥姓陳,出名心狠手辣、性格多疑,因為右邊臉有一大片胎記,所以稱為「豹哥」。「阿豹對我哋好好,成日請我哋食飯,搞好關係。後來先發覺佢一直暗中做嘢,想搶我啲嘢。」豹哥開出四百萬買起sex141,但陳世雁拒絕,自此擔驚受怕,「我一直好驚佢搞我,佢呢個人為咗錢咩都做得出。」sex141向一間公司租用伺服器,據知當時有人向該公司負責人埋手,「有人威脅嗰邊啲人話要殺死公司老細,過幾日我哋就入唔到個網,原來佢哋轉咗名俾阿豹。」陳世雁堅稱,當時未取得一分一毫,便把sex141拱手相讓。 新移民故事 靠網絡撈得風生水起的陳世雁,入讀大學前家裡卻一部電腦也沒有。九三年跟父母和弟弟來香港後,他插班香島中學升讀中四。「當年真係好窮,我連電腦都無部。我唔想用屋企人嘅錢,我份人好需要安全感。」以前在福州他年年考第一,來港後他也不認輸,會考廿三分,香島中學出獎學金留他,他不為所動,決心向上爬,升讀名校培正中學。九七年挾着高考三A二B的佳績,升讀科技大學,主修工商管理。大學一年級選修一個電腦課程,從此改變命運,無意中發現對網頁設計非常有興趣,於是用地盤暑期工的薪金買了人生第一部電腦。九八年,陳創立了類似facebook的網上吹水區CSN23.com,月賺五萬元廣告費。他畢業時正值科網股爆破,做過TVB8記者、薄餅外賣店Domino優惠券銷售員。「阿媽教過我唔好做犯法嘢,我想賺多啲錢,但唔想犯法。」自從留案底後,陳決心不再搞sex141,現在全力投入科網生意,他聲稱現時經手的網頁高達一萬五千個。但他現在最關心的是家人安危,怕被豹哥尋仇。他兩個兒子分別八歲和六歲,太太在投資銀行國泰君安工作,「我老婆master嚟o架,好叻,佢喺投行一年人工過八位數。」提起家人,遠比回憶昔日風光,來得自豪。 網站重開鳳姐又愛又恨 警方「冷騎士」行動後十天,本刊發現sex141已重新運作。記者致電聲稱欲刊登廣告,對方回覆指系統正在修復,大約需時個多月。陳世雁認為,由於現時sex141網站伺服器設在外國,只要資料存有備份,要恢復運作不難,所以網站持有人有恃無恐。但執業大律師陸偉雄認為,即使伺服器在外國,如有證據有人長期依靠妓女營運,或協助賣淫,一樣有機會被控「串謀依靠妓女賣淫收入維生」罪名。協助性工作者的紫藤發言人李小姐認為,雖然現時不少「姐姐仔」不滿sex141收費昂貴,該網站始終是目前最有效宣傳途徑,故不少人仍會繼續落廣告。反而網站關閉十日期間,不少妓女失去宣傳渠道而感到徬徨。 |
退休阿Sir創業跌落火坑中伏了
|
|
創業不同炒股,情況不妙時,不能按個掣就止蝕,分分鐘跌入無底深潭,以下的人物就是一例。蔡金棠(蔡Sir)本是理工大學體育老師。○八年提早退休後,學人玩股票,跟股神畢菲特一樣,撲中一隻比亞迪(285),幾個月之間勁賺三、四百萬。 手頭有閒錢,蔡Sir因一次吃過旺角「珍豆漿」素食店便愛上,決定花六十萬入股。見有錢賺,再投資一百二十萬元,在灣仔開「珍豆漿」分店。這個決定,卻令他跌進火坑深處,不但與拍檔對簿公堂、更要不斷為鋪頭揼水,蔡Sir立定心意,打算結業。 直至一天,有善長出錢,請蔡Sir派素菜飯盒給長者。「有意義」成為了蔡Sir堅持下去的理由。從零開始,他再四出搵供應、搵廚師,進行改革。經歷了長達九個月的虧損,上個月終於有錢賺。 故事由蔡Sir退休開始,他從未想過,「退休生活」是如此不平凡。「我以前身體好好,退休後無乜運動,肥好多,所以成日搵健康素食,想fit啲!」每次提起飲食之道,蔡Sir都滔滔不絕,「起身要飲杯暖水,加少少檸檬汁,食一個蘋果或番石榴,之後食一大盤沙律菜。要加啲蘋果醋調味,再嚟一片多士,塗少少有機芝麻醬。」就是這份對素食的熱愛,他平日四圍尋找隱世素食,並曾吃過旺角「珍豆漿」,一試難忘,「佢哋以快餐形式經營,價錢大眾化,但一樣咁好食,又多人幫襯。」透過一個幫「珍豆漿」做設計的朋友,他知悉該店老闆姚先生正打算找人入股擴張,蔡Sir覺得有得做。贏了股票有閒錢的他,決定斥資六十萬元入股百分之十。「我唔諗落手落腳做o架,諗住投資等收錢咋。」 跌落火坑深谷 想不到,這是蔡Sir中伏的開端。入股後,姚先生很快便在葵湧開分店及食物工場,旺角店亦繼續客似雲來,蔡Sir說:「旺角嗰間起碼一個月賺廿萬。」這讓他心癢起來,於是要求姚先生讓他加盟,以「珍豆漿」的招牌在灣仔開分店,投資額達一百二十萬。蔡Sir對飲食業「零概念」,鋪頭選址、裝修、請人到供貨,包括豆漿及點心,都由姚先生包辦,「佢(姚先生)話呢度成七萬蚊租,但人流旺,只要一日做到一萬蚊已經有得賺。」蔡Sir還找人造了個大LED招牌,「單係呢個牌,都廿萬!」開業幾個月,每月淨賺五、六萬元。不過這場愉快的關係很快結束,「佢(姚先生)同我講,葵湧開咁耐蝕咁耐,要執咗佢。」葵湧店連工場執笠,意味著蔡Sir的灣仔店再沒有食物供應。洗濕個頭,蔡Sir前後再揼錢五十萬,頂手葵湧店。未有白紙黑字簽訂任可轉手協議,蔡Sir竟先付錢讓對方周轉。結果鋪頭轉名未成,前老闆姚先生已把工場關掉,變了商業糾紛。為追討當中欠款,姚、蔡二人對簿公堂,雖然蔡Sir獲判勝訴,但結果……「清盤官將佢間公司清盤,不過間公司都冇曬資產,乜都追唔番,我仲使咗十幾萬請律師o架。」蔡Sir勞氣地說。投資旺角店的六十萬元,亦同樣石沉大海。現時旺角「珍豆漿」已改名為「真心素食」,由姚先生經營。記者找他回應,誤以為記者是飲食版的他,樂於說他們親自磨的豆漿,記者問及蔡Sir的事,姚先生馬上收起笑容說:「灣仔嗰間同我無關係,我哋已經分開咗,招牌都唔一樣。件事喺法庭解決咗,你都冇需要知,做人應向前望。」為何公司清盤,仍有資金繼續開舖,姚先生笑笑口說:「我問人借囉,依家借三十萬好易啫!」 靠派飯爬起來 難為蔡Sir成為「三失」:失錢、失感情,還頓失食物供應,連做生意也成問題。往日葵湧店的廚師,願為他製作點心,但只是有限度供應,蔡Sir憶述:「無豆漿賣、好多嘢都無,有客入咗嚟都轉身走。」蔡Sir唯有自行搵貨源,經食客和佛堂朋友介紹,深水埗老字號順興隆桂記豆品廠,爽快答應供應豆漿,但要八十蚊一桶。當蔡Sir以為可暫解燃眉之急,「點知有食客外賣杯豆漿返屋企,飲完話肚痛。」經食物安全中心檢驗,其豆漿的含菌量超標八成,被建議停售。原來當初蔡Sir計漏了運輸一環,「我自己搵客貨車,每日將豆漿由深水埗運到灣仔,不過原來豆漿長時間喺室溫下容易變壞。」鋪頭再變百無,結果由盈轉虧,每月蝕三萬元,心灰意冷的蔡Sir正打算把鋪頭頂手。「但有一天,有個善長同我傾,話想製作素飯盒派俾同區老人家。佢出錢,我出力。」蔡Sir憶述說。善長之一Catherine表示:「以前嚟食過幾次飯,覺得好味,蔡Sir要求我唔好淨係捐錢,要落手落腳做。」每逢初一、十五,蔡Sir會預備一百個飯盒派,他向善長收每個二十元。上週日冬至,早上九點半派籌前,鋪頭外面已有約六十人的人龍。排頭位的蘇婆婆七點鐘已到,拿到飯盒後,她走到街外打開椅子即食,有蘿蔔、清菜及麵筋,她邊吃邊說:「呢度嘅飯盒清清哋,幾好味o架。」其他排隊的老人家,拿完飯盒,狀甚滿足地離開。見活動有意義,又有少少錢落袋,令蔡Sir打消「執笠」念頭,更燃起他的鬥志。 「神奇」還原水 蔡Sir找來葵湧店的前師傅國哥來廚房坐鎮,國哥憶述:「我初頭嚟嗰陣,個廚房好混亂,佢哋唔識搞,要慢慢執番好佢!」鋪頭的點心及素菜由國哥負責,蔡Sir則走遍港九新界,連大陸也不放過,尋找好的豆漿機。他聽人說用還原水機製甜品特別清甜,就花四萬六千元買了一部,「我朋友試過用還原水煮紅棗雪耳糖水俾我飲,啲味同平時煮開好唔同,特別清甜,所以我諗到用還原水整豆漿。」外貌如普通暖水機的還原水機,其實是把水喉水過濾,蔡Sir指可調校水的酸鹼度,還原水含有活性氫,他說:「我相信還原水可以洗走黃豆嘅嘌呤(Purine),飲咗健康啲!」記者考蔡Sir,是否知道「嘌呤」是中文還是英文,蔡Sir卻又答不出來。他為了煮出水準穩定的豆漿,更花了幾百元人仔,從內地買入一部專測豆漿濃度的測試器,檢驗水與大豆的比例。「最好係1比0.8,唔太傑、又唔太稀。」現時親手整豆漿可確保豆漿新鮮,毛利亦幾級跳,「依家兩蚊黃豆可以整到三杯豆漿呀!每杯賣十二蚊呀。」 記者發現,蔡Sir使錢如倒水,有點「吔吔烏」。皆因他曾於○八年撲中比亞迪,賺了三、四百萬,但如今又不知不覺花得七七八八,正是寃枉來、瘟疫去,而創業過程中被騙的感情及花掉的心血,更加無數計,蔡Sir的太太雖無怨言,但他們一直不敢把虧蝕的事告訴八十多歲的老媽子,怕她「受唔住」。經過多個月的改革,九個月的蝕錢期終結束,上個月開始扭虧為盈,月賺兩萬元。客人劉太指,幫襯蔡Sir是因為這裡素食選擇較多,「出面啲齋鋪煮嘢好油,甜酸齋又多色素,呢度感覺冇咁油。」蔡Sir見略有小成,計劃明年在新蒲崗開工場和分店,希望達致規模效益。但廚師國哥仍然擔心他,「佢係幾好人o架,不過就太易相信人,容易俾人呃!之前有個投資者話入股,佢都未俾錢,蔡Sir已經俾佢話事,不過最後佢一句唔該就走咗!」蔡Sir擰擰頭說不會再胡亂信人,「早前曾有投資者搵我話投資落我度,佢話只須每個月俾萬五蚊管理費佢,便會幫我打理好。唔好喇!我上咗一課,依家自己做才有信心!」 開業資料(12/11) 租金:$235,000#裝修:$660,000入貨:$60,000雜費:$20,000招牌費:$200,000總投資:$1,175,000#兩按一上 營業資料(11/13) 營業額:$213,000人工:$63,000^租金:$71,000入貨:$37,000雜費:$22,000盈利:$20,000^六名全職及一名兼職 一點意見 過來人(恩記),鉅龍酒家老闆。○三年他和黃永幟(幟哥)夾份開設龍皇酒家,後來意見不合,最後吳伯恩憤然退股離開。恩記指:「出嚟做生意,大家都係講個信字,不過有啲人唔守規矩,大家講過嘅嘢最好白紙黑字寫清楚,再唔放心就搵律師做見證。」恩記又提醒蔡Sir,日後頂手鋪頭時,要留意租約和牌照是否已經轉名,「頂手唔係淨係兩個人嘅事,要業主同意埋,唔係日後多數嗌交。」他又指,蔡Sir當初不應該天真地完全依靠一個供應商,「做人要有兩手準備,如果唔係冇咩保障。」頂手前,亦應注意以下幾點:1. 處理新的商業登記2. 食牌到期日/轉名3. 租約到期日/轉名4. 上手的股權分佈5. 上手有否供足強積金6. 上手是否有負債 |
紅底賓架同學會
|
|
上星期有傳聞話,689想用史美倫頂替即將滿約嘅「攞命陳」,掌管金融管理局。689想喺金管局插旗,已經係公開嘅秘密,唔係就唔會一上台就全力「打造」金發局呢個金融怪胎嚟拑制金管局。 而由史美倫主理嘅金發局,眾所周知,背景十分根正苗紅,但估唔到成員其中四人,均來自一個叫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嘅機構。呢四個成員包括史美倫、光大控股(165)行政總裁陳爽,招商局集團前主席秦曉及中銀國際英國保誠資產管理董事長謝湧海。此協會源自「中國高等院校香港校友會聯合會」,只要曾喺內地讀過書或做過嘢,喺金融行業搵食,獲主席團推薦,交埋一千蚊會費,就可做創會會員。 呀,咁就做會員?會唔會濫咗啲!689係呢個同學會嘅首席名譽贊助人,即「金主」。當年公布參選特首後,689第一場競選演說亦喺呢個同學會舉行。今年十一月,金發局發表首批研究報告,呢個中國同學會即日發稿表示歡迎。呢個紅底賓架同學會,玩玩吓竟變咗金發局「雛形」。一群紅底賓架加上一個思歪689,絕對有能力令香港變成無掩雞籠,大家要識睇路噃! 富貴教會掃9伙維景 當個個掛住留意新樓市場時,就有教會喺二手市場靜靜雞大手入貨,一個月內花達一億零八百萬,豪掃十九伙將軍澳維景灣畔。翻查土地註冊處資料,大手入貨嘅係守望台聖經書社(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係一個總部設喺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嘅基督教團體。根據網頁顯示,守望台聖經書社喺世界各地都設有支部,香港嘅就喺觀塘鴻圖道。連同買家印花稅(BSD)及雙倍印花稅(DSD)計算,估計呢個富貴教會買樓使咗一億三千萬。 據區內代理透露,估計呢批以兩房為主嘅單位唔係由單一業主放售,亦都未見該批單位喺放租市場出現,估計係教會作員工宿舍用途;似乎教會之財力,不可小覷。 橋唔怕舊之II 三個月前太子鉅龍酒家嘅老闆吳伯恩(恩記),收到隻玳瑁,即刻打去報館報料,引來全城哄動,仲上埋報紙頭版。上咗報幾日,鉅龍日日有人圍觀,生意因為咁仲多到爆添!最近恩記同小宗講,諗住喺過年前,同報館合作,送出三十個龍躉盆菜俾老人家,希望個個有魚有肉。個盆菜有龍躉、瑤柱等,每個值二千多元;不過相對成本,宣傳效果之大,可謂一舉兩得!本身喺長沙灣賣魚嘅恩記,一向 多「搶鏡」招數;有「龍躉大王」之稱嘅佢,早年不斷放生巨型龍躉做善事,佢亦由賣龍躉變全港最大海鮮批發商、再喺太子開酒樓,上環開分店,最近仲以三千萬元購入太子兩個鋪面,開多一間!正所謂「橋唔怕舊,最緊要受」,抵佢發! 石獅保平安 上兩期小宗同大家玩遊戲,數吓中環一共有幾多隻吉祥獸。唔數猶自可,數落先發覺中環吉祥獸勁多花款。上星期,小宗就介紹咗喺盤谷銀行門口嘅迦樓羅,今期就介紹吓畢打行同華人行門口嘅兩對吉祥獸;兩座大廈都唔係銀行,但一樣放神獸。雖然佢哋嘅形態唔同,不過原來都係獅子嚟。風水師吳佩孚師傅話:「呢啲石獅都係用嚟鎮煞,擋住門外馬路而來嘅煞氣,保人平安。」 壹計就明:有前無後小心撻親 本欄找來有二十多年經驗的資深會計師林智遠及鄔碩晉,每期踢爆一間上市公司的會計陷阱,股民入市前睇清睇楚,一計就明。 生產電子產品的愛高 (328),近日發布了中期業績。半年營業額上升9.3%至10.7億(港元、下同),業績卻如去年一樣錄得虧損,兼蝕多至3,500萬,每股虧損6.1仙。可是管理層仍表現出信心,向股東派發每股3仙的中期息。實際上,愛高去年的全年業績,最終錄得5,800萬盈利,每股盈利達10.1仙,中期虧損也許屬季節性現象。若細閱這年度的營運及流動資產數據,倒會感受愛高面對相當嚴峻的境況。首先是毛利率由8.7%減少至4.6%,即下跌4.1個百分點,幾近一半。營業額上升的9.3%,盈利並無增加,也反映市場競爭相當激烈。愛高爭取市場佔有率的同時,其流動資產的質素,似乎更令人擔心。在短短的六個月,愛高的應收貿易賬款由4.9億上升至7.9億,存貨更是由3.2億上升至7.5億。兩個項目共積壓15.4億的資金,比半年的營業額10.7億還要高。以周轉期看,應收貿易賬款是135天,存貨是134天,回收速度並不快,營運現金淨流出5.5億,比虧損金額高出很多。去年同期,愛高的應收貿易賬款周轉期是136天,存貨是97天,營運現金淨流出4400萬。比對兩個年度財務數據,便明白單看損益表的虧損金額並不夠全面。存貨周轉期急劇上升,其實是很大的啟示。就電子行業而言,產品周期短,風險便更高。過高的存貨水平,容易帶來減值的需要,直接影響盈利水平。現代的財務管理,主要是流動資產的管理。管理層過分自信,準備過多毛利率不高的存貨,往往是危多於機。 |
靈感‧個人 黎智英
|
|
我那天聽倪匡說,他以前寫作坐下來就思潮如泉,要寫的故事自動來,想也不用想,到後來要想才寫得出,他知道自己寫作quota用完了,寫作生涯也就完結。這樣神奇?我驚訝,我寫作不是每一個字都恍如從鼻孔裡拉出來般辛苦嗎?他怎可能想也不用想就寫出好那麼多的作品?Quota用完這說法我十多年前到三藩市請他寫稿聽他說,我只覺得是他說出自己不想再寫一針見血的妙語,沒去想它真正的意思。前幾天與他一起做節目,聽他再說起我才想到;他怎樣知道要想才寫得出是寫作quota已用完?不是每個人寫作都要思考的麼?要思考便是寫作quota用完這肯定不是常規,但倪匡也肯定不是常人。怪人有怪事。但其實不怪。 有趣的問題是,難道思潮湧現、油然而生的創作才是創作?刻意雕鑿的不是創作?藝術是天使的精靈,我們以靈感捕捉這精靈,創作需要靈感,但這靈感肯定不是我們刻意便可得到,倪匡的意思好像說,沒有靈感了創作便玩完了。沒有了靈感才要去想,純粹以思考寫作不是創作,只是寫作,最少對他不是,有靈感啟發才是創作,他靈感的quota用完了,他不想寫了。讓我這樣設想,其實他有「思索」過寫作的故事,他是在睡覺時潛意識給他「思索」好了故事,他醒來時隨着靈感這些編好在大腦裡的故事如泉瀉出,他的手只是這靈感創作活動的「代言人」。這假設多少有些根據。倪匡睡覺異於常人,每天睡眠十四五小時,他潛意識活動能力一定比別人發達,在他這樣長久的睡眠中,他這超強的潛意識能力為他編好了他心中的故事,那是大有可能的。我們常說巧奪天工,不,天工巧奪不到,天工只可能像天賜般隨靈感流游進來。天生不是作家材料,永世成不了好作家,說的是同樣道理。我深感此苦。幾位I.T.人物過境要求見面交流,本來那天與倪匡蔡瀾拍攝《亂噏廿四》,我只好缺席。我們在機場TRANSIT LOUNGE會面。他們是做電子平台,想聽聽我們這些content provider對手機雄霸電訊的將來的看法。時間不多,單刀直入。他們問手機互動互聯出現對內容製作最大的影響是什麼?我說是即時,real-time資訊的需求,讓我們必須適應急速的製作。人們隨時隨地拿起手機通訊,都是即時互動,等待變成了資訊堵塞,就好像堵車的交通般浪費時間。但我們不是在汽車的時代,已來到手機的互動電子時代,汽車運輸時代幾天傳遞一封信,現在用手機彈指一閃,便可「現場」對話。現在這電子世界時間的張力大太多了,資訊堵塞的時間更難令人忍受。手機是個人互動的傳訊世界,因而是個即時世界。 我們住進城市,集中在車站搭車,到郵局去寄信,或在餐廳等朋友一起吃飯,都是群居的方便造就的生活效益。方便的代價是要等待。你到車站等候火車來到,你的信件在郵局等候其他信件集合一起傳遞,我們在餐廳互相等候;群居效益是集中,集中便要等待,因集中了我們才夠資源出發。在手機的電子世界裡,我們不用住進城市,不用到郵局到車站,電子世界沒有距離、集合、群居等詞彙在沒有距離的空間中已被碾碎。一切咫尺天涯,最遠的也是最近的,我置身人群中也是獨立的,因為我們隨時隨地可與人獨立互聯通訊,旁邊的人恍若不存在。手機世界我們不用集合,由中心集中發放的概念已然過時。在手機個人互動傳訊世界,等候是過時的障礙。透過電訊我們可以隨時隨地「面對面」對話。這都是即時和現場,這樣活躍的資訊是環境需要的,怎可能不是即時的資訊?手機互動世界資訊的性質必然是即時,就恍如一個活着的身體的細胞必然是活的,資訊等於是電訊世界這體系的細胞。對,在手機世界裡資訊都是活的,就是圖書館的知識電子化了,隨要隨用,也是潛伏地(potentially)活着。即時互動促進交流,資訊必須是即時效應,到時候非即時的資訊只會被邊緣化。手機世界是即時世界,交流的內容也必然是即時的資訊。《蘋果日報》的手機電子版,為什麼要跟隨日報的規限是每日,而不是即時的?《壹週刊》的電子版為什麼不可以是即時,而要跟雜誌一樣是每週的?對於電子的即時互動世界來說,週刊的週期出版還有什麼意義?《壹週刊》不是因為它是週刊讀者要看,而是《壹週刊》的內容和內容提供的共鳴,即時了,《壹週刊》的性格,作風和提供的共鳴不變,即時的《壹週刊》只會變得更活躍,內容更貼身,新聞性更有效,本質卻是不變。我們搭車仍然要到車站,在餐廳仍然要等候朋友來聚會,但手機流動的即時世界何必要有這些累贅?手機是個人隨身隨時與外界通訊的儀器,它應該是以個人取向為出發點。為什麼以個人取向出發的個人通訊儀器還要先到一個Facebook,Google或Yahoo!等平台(取資料)然後才向外互動聯繫?為什麼個人使用的App不可以是個平台,只不過是個個人的平台?為什麼我們對外通訊時,App不能有即時為我們擷取資訊的功能?先集中到一個平台然後才對外通訊是網絡的結集和發播的概念,手機個人化後的通訊系統根本毋須多此一舉。我們個人以App運作,App便是個人的平台,我們直接與人通訊的同時App會即時為我們搜尋所需的資料。我們現時設想手機的運作模式時,我們的思維仍不自覺地囿於互聯網絡的中心結集和發播概念,我們往往將事情設想成是透過某個媒介出發。我們的常識common sense已成我們的直覺,這舊有思維的直覺是令我們無法轉移到新的、一對一的即時互動的新的時空概念最大的心理障礙:手機是以個人為最終出發點和目的的新概念。 |
新年快樂 艾薩 Isaac Sofaer
|
|
如果這是你在《壹週刊》首次看我的專欄,我相信這不是最後一次。我2014年的目標是,讓你了解投資市場發生的事,我會解釋我的投資標準和買入某隻股票的原因。 我會令你緊貼「天下第一倉」的每間企業,透過分析它們的中期及全年業績,一年兩次簡要概括它們的發展。我承認這不是精確的科學,所以我有時會出錯,但整體上它有一個相對驚人的表現。我不理會謠言,避開股票經紀,很少與那些不懂金融、很少買賣股票的人討論股票。我不賣股票,除非公司與董事做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和犯了不可原諒的錯誤。股票像小孩子一樣,如果他們傷風感冒了,你不會放棄他們。說不定隨着時間,他們會做得更好,接受短暫的挫折為企業生命的一部分。 不靠內幕消息 我很少到企業視察,因為他們不會告訴你財務報表以外的事,我也不想知道。如果有時我真的要見面,我會藉着這機會擴闊視野,而不是增加內幕消息。如果我真的知道內幕消息,我永遠不會用,我會忘記,而且永遠不會買賣這隻股票。如果我見到任何一家公司的主席是我認識的,我會問他時間,如果他戴的是Swatch,我會增持這間公司的股票,但如果他戴的是勞力士或者歐米茄,我不會增持。這世界有樣東西叫商業禮儀,你不是經常聽到陳啟宗發表意見,但當他要發表意見,一定是有關房地產或相關的事,而不是評論他在印尼的假期,或他買了隻鑽戒給妻子。我也不期望公司主席或行政總裁會談論股票,而不是他們的生意,如果他們這樣做,我會覺得可疑。當SOHO中國(410)的主席詳細地討論中國房地產,所有人很快便會知道,他掌握了這門專業,所以如果這公司的財務狀況都無可挑剔的話,我會買它的股票。 檢查數據再求證 一間企業最差的,就是對股東吝嗇,若不至少支付每股盈利35%作為派息,會令人懷疑利潤可能是假的。如果每股盈利增長15%,正現金流,也應該提高派息,沒有任何藉口剝奪股東的權利。當我仔細閱讀公司的財務資料,我看主席/行政總裁的報告,看看他們是否誠實和衷心。我會檢查數據是否與賬戶匹配。如果沒有,我會發電子郵件給企業的公關。如果他們沒有回覆,我會再打電話和發電子郵件給他們。如果仍是沒有得到回應,我會立刻賣掉股份。以上是我最基本的投資準則。我會每個星期在有限的空間內,分享自己的看法。隨着時間,我希望你會比大部分工商管理碩士更有知識。祝君好運!艾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 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 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 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email protected] |
|
受襲 Money Cafe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01/blog-post_3.html緊隨一月二日半陰、半陽之後,香江股市正式受襲。
花旗姐話,一月效應、國指贏恒指,要實現,查實原來要埋牆「倒立」!!
觀乎外圍市況,香江並非獨跌,惟跌市原因,或多或少說來牽強:包括,話NPMI唔掂!!但NPMI唔掂,其實僅局限內地、跟著又賴退市!!
喟,早排宣佈退市,咪當好消息炒。要真正入型入格,或多或少,可能日本休息,但適逄美股跌過百,場外日經期指急跌五百,觸發大量歐元兌日圓交差盤拆倉,令跌勢加劑。
個市跌,是否等於個市差?未必一定,君不見,當炒股繼續升,或跌市中承托力強。更值得三思在於,與其恒指由二萬四累積跌過千,就喊得要死,更話股市已死,倒不如要罵的是,指數已死!!
國指二百五十天、五十天線同告失守,技術上等同有生命的植物人,同恒指一樣,兩指數成分股,十居其九,非舊經濟、則是產能過剩行業。
於是,調轉再問,如果恒國兩大指數升,是否代表投資者拒絕進步,更不值得興奮?
法巴鄺樂天說來有理,亦道出大戶面對痛苦,按他所言,內地改革其實不利大型央企,舊有行業,國指、以至恒指升,某程度上,可能更反映市場不相信改革成功,而市場要相信改革成功,大指數根本要跌。
但對大戶痛苦,在於所謂受惠改革股,既選擇無幾,亦非屬於指數股,礙於規條,基金動彈不能。
我地經常指,炒股不炒市,在在反映指數OUT爆,更深一層諗,是否代表負責篇制指數的恒指公司率先最OUT?答案不言而喻!!
恒指產品,五花百門,成份股、國指、已告死寂的紅籌股指數、無甚參考價值的AH股差價指數等等,唯獨新經濟類指數一概欠奉。
經營經恒指一班人,有人形容活在規條主義之下,指數股要成交夠,市值足,上市期符合一定時間,但太多情況亦顯示,成份股跟成交相者關係,可以調轉,並非先有成交,才可成為成份股。
到底,五十隻成份股,有否需要多隻內銀在內、全數大型地產股涉及其中?
當年由三十三變五十,為的是怕「查理士」.李另外起指數爐灶,礎於形勢,結果落後三年。
恒指公司同樣屬於圖利機構,惟相對摩記、富仔等等,市場人士話,人地真係睇著個市食飯,市要咩,就俾咩,就連MPF指數亦有幾個,吹咩?!
炒股不炒市大環境之下,個股只要升,回報一樣有。但指數左右市場情緒,更完全影響對中、港市了無認識的個別外資,見你持續呆滯,叫人點買你!!!
市場要進步,似乎最先應該自強不息,應該是恒指公司。
央視再指萬科欠稅44億 萬科回應否認
http://www.infzm.com/content/97224據新浪網消息,央視12月30日節目曝光,萬科2012年年報中,計提的土地增值稅清算準備金人民幣44.34億元,為應付未付的土地增值稅,並稱公司下屬企業開發的吉林萬科城、廣州金域藍灣、廣州柏悅灣、廣州金域華庭等四個項目,存在未及時清算土地增值稅的問題。
央視報導稱:「從萬科2012年年報顯示的數據看,截止2012年12月31日,除了吉林萬科城、廣州萬科金域藍灣等項目外,萬科在全國各地另外有近30多個項目預售比例同樣超過了85%,而這是土地增值說清算的條件。
對此,萬科隨後發布公告作出回應,萬科表示,央視報導涉及的四個項目,均不屬於《土地增值稅清算管理規程》規定「應進行土地增值稅清算」的情況。
萬科稱,萬科旗下的廣州金域華庭項目,目前銷售比例僅為49%,遠未達到土地增值稅清算條件。吉林萬科城項目,根據經審計的實際成本及收入測算,目前項目毛利率僅為16%,預計清算後實際應繳納的土地增值稅少於預繳金額,屬於應退稅項目。
而廣州金域藍灣項目、柏悅灣項目,均未全部完成銷售,最近交付時間均為2013年12月。雖然均未達到應清算條件,但項目公司已經在整理相關材料,為清算工作做準備。
萬科進一步公佈,截至2012年12月31日,萬科計提土地增值稅清算準備金人民幣44.35億元,此為公司按照會計準則要求,對未來可能產生的土地增值稅進行的計提,公司不存在應繳未繳的土地增值稅。
萬科還披露了稅負情況,稱集團子公司及合營聯營公司近三年計繳納稅金約620億元,其中土地增值稅144億。
華遠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志強也微博再次「開炮」聲援萬科,他認為 「央視將萬科當成欠稅的老虎痛打」,有失客觀。
他表示「從央視報導中看不出萬科是否欠稅。央視沒證明已具備納稅條件的樓盤未結算增值稅。也未證明未交增值稅的餘額與這些應結算項目的關係。」並質疑央視「為啥不採訪會計師?為啥不採訪證監會和交易所?為啥不把欠稅3.8萬億中的計算錯誤等造謠問題先向公眾檢討!」
此前,據南方週末網報導,11月24日,央視《每週質量報告》報導稱,調查發現,2005年至2012年8年間,房地產開發企業應交而未交的土地增值稅總額超過3.8萬億元,但國家徵收到的土地增值稅僅為8000億元。
面對央視指責,眾房企紛紛發出公告回應稱央視「誤讀」財報,一致否認欠稅。而 11月26日,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也對此作出回應表示,這一推算對稅收政策和徵管方式存在誤解誤讀,似乎為此次爭議劃上句號。
不過此次央視再次挑起話端,「房企欠稅」重回話題桌。
對於此次萬科回應,著名財經評論員馬光遠指出,該回應已經露出破綻。馬光遠表示,「吉林萬科城,說毛利率僅為16%,屬於退稅項目。說明已經達到清算條件,無論補還是退,都應清算,但萬科沒有清算,這是事實。況且是退是補也不是萬科說了算。最笨的貓,只要較真,也能抓住最聰明的老鼠。歲末年終,土地增值稅這筆糊塗賬該搞清楚了。」
專家建議地方政府出售國有資產還債
http://www.infzm.com/content/972232013年12月30日,審計署發佈了《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稍後,審計署召開新聞發佈會對此次審計結果做出瞭解讀。
據審計數據,截至2013年6月底,全國各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206988.65億元,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29256.49億元,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66504.56億,三類債務共計約302748億元。
具體而言,截至2013年6月,中央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98129.48億元,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2600.72億元,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23110.84億元。
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108859.17億元,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26655.77億元,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43393.72億元,三項數據合計為17.890866萬億元。
審計署表示,建議把政府負債作為評價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履行情況和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據,將地方政府性債務狀況納入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範圍。
地方債兩年半增長60%多
本次審計是繼2011年後,審計署第二次全面「摸底」地方政府性債務。從兩次數據對比來看,地方債的增速較為迅速。
上一次審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政府直接承擔償債的有6.71萬億元,而2013年6月底是10.9萬億元,兩年半時間增長62.44%。
2013年6月,地方政府直接和或有債務總計為17.9萬億元,比2010年底審計署公佈的10.7萬億元增長了67.3%。
審計報告稱,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增長較快,截至2013年6月底,省市縣三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餘額105789.05億元,比2010年底增加38679.54億元,年均增長19.97%。
「風險總體可控」
對審計結果,審計署稱,目前我國政府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審計署稱,第一,截至2012年底,全國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的負債率為36.74%,全國政府外債佔GDP的比率為0.91%,全國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的債務率為105.66%,均低於國際通常使用的60%的負債率控制標準參考值。第二,我國政府性債務是經過多年形成的,債務餘額也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逐漸償還。第三,我國政府性債務主要用於市政建設、土地收儲、交通運輸、保障性住房、教科文衛、農林水利、生態建設等基礎性、公益性項目,形成了大量與債務相對應的優質資產作為償債保障。
不過審計署表示,針對現在存在的問題,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應建立規範的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健全完善政府性債務預算管理、規模控制、舉借審批、統計管理等制度;堅決制止地方政府違規擔保,切實加強對BT、墊資施工、信託、融資租賃等融資方式的監管。
據證券時報網報導,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12月31日發佈報告稱,地方債雖是中國面臨的一項主要問題,但其程度尚在可控範圍之內。
朱海斌稱,中國不會面臨財政入不敷出的窘境。其債務問題仍在可控範圍之內。另外,中國還具備解決政府債務問題的多項其他有利因素:一是雖然2007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其速度仍高於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而且1992年迄今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增長也一直保持在兩位數;二是中國政府擁有國有企業和土地等大量資產。過去幾年國有資產增長可能已經超過政府債務增長;此外,龐大的外匯儲備、較高的居民儲蓄率和較低的外債水平可為中國解決政府債務問題提供相當大的緩衝。
朱海斌表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引發的憂慮有兩方面:第一是分配問題。雖然整體上中國並無入不敷出之憂,但地方財政面臨的境況卻有所不同。個別地方政府無力償還自身債務也在意料之中,而對於這一情況,中央政府尚未給出明確的解決方案。此外,更主要的問題在於防止舊債未清又添新債。要解決這一問題,中央需要嚴格控制地方預算,提高透明度,加大對地方政府支出的監控力度。
宏源證券固定收益總部首席分析師範為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說,雖然地方債沒有資不抵債的風險,但是流動性風險非常高,「因為地方政府的負債都是中期和短期,而其資產是固定資產,變現的能力較弱。」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主管溫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由於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全年到期需償還債務超過4.8萬億元,佔政府負債的44%,集中還款壓力大;「當前市場流動性緊張,融資成本高企,要警惕政府融資平台因流動性風險導致信用風險的集中爆發。要保持市場流動性,用時間換空間,在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的同時,建議適時降准應對。」
審計署也表示,我國政府性債務來源中,銀行貸款比重較高,對國內金融體系依賴性較強,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必須切實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有效防範系統性、區域性財政金融風險。
專家建議地方政府出售國有資產還債
據審計結果,有2個省級、31個市級、29個縣級、148個鄉鎮2012年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的借新還舊率(舉借新債償還的債務本金佔償還債務本金總額的比重)超過20%。
據大智慧阿斯達克通訊社報導,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國家審計署特約審計員王雍君表示,借新還舊不應該是地方政府償債正常模式,應該擇機出售資產還債。
按照審計署公佈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地方政府累積負債將近18萬億,部分地區償債壓力巨大,對此王雍君表示,最好的償債方式是通過出售資產來償還債務,而不是持續的借新還舊。而且他認為:「資產應該擇機出售,有些資產以後價格跌下來就麻煩了」。
財政部科研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趙全厚表示,正常情況下,地方政府可以採取借新還舊的方式緩解償債壓力。但是一旦社會整體流動性收縮,借債難度加大,地方政府無法借新還舊之後就可能產生流動性危機。
趙全厚認為,在借新還舊無法持續的情況下,地方政府或採取出售國有資產等方式還債。
IPO重啟首批5公司獲批文
http://www.infzm.com/content/97218據《中國證券報》報導,12月30日晚,5家公司獲得證監會新股發行批文,這也意味著IPO正式重啟。
這五家公司分別是紐威閥門、新寶電器、楚天科技、全通教育及我武生物,覆蓋主板、中小板及創業板。多家已過會上市公司確認將陸續準備發行公告事宜,有望在未來幾天陸續獲得批文。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一家到現場拿到批文的擬上市公司高管透露,他在30日下午才被突然召集去進行「封卷」。「此次發批文顯得有些突然,證監會並未提前通知具體的發文時間,也未確定發文家數。」
事實上,在2013年12月初新股發行重啟動員會議上,證監會曾明確表示,已過會的發行企業若在12月20日前補充完會後事項,將在年底前就能領到批文。
事實上,據30日晚最後拿到批文的企業代表介紹,12月30日下午接到通知的並非就是最後拿到批文的這幾家公司,共有10~12家企業到證監會等通知,不過最終拿到批文的只有五家。
通過對招股說明書的分析,業內人士認為,這5家公司質地都比較一般。例如新寶電器近年營收幾乎不增長,利潤增長主要來自於政府一次性補貼;我武生物主導產品單一,技術含量不高;全通教育過度依賴中移動。
按照最新的IPO有關規定,公司拿到批文之後,可以在一年之內擇機發行。今年11月30日公佈的《中國證監會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修改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核准文件的有效期,由原先的6個月放寬至12個月。但據記者瞭解,拿到批文的公司都希望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發行。
據瞭解,上述五家公司都已定於今日在指定報刊和網站上刊登《初步詢價及推介公告》和《招股意向書摘要》,明年1月2日進行首日路演。按照規定,這些公司昨晚就會將材料傳往相應的交易所,發行上市已開始進入倒計時。
業內人士預計,從信息披露、路演申購到掛牌上市,順利的話最快只需兩週左右的時間。趕在農曆春節之前的明年1月中下旬,這批新股或就將登陸A股。「我們預計最快2014年元月13日可以正式發行。」一家獲批公司的代表表示。
據《證券日報》報導, 儘管IPO重啟也將使高效配置市場資源等重要功能得到發揮,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但也有人表示擔憂,如新股發行的「三高」現象會捲土重來。
此前,新股發行存在高價發行、高市盈率和超高募集資金的「三高」問題,一直被各界所詬病。而監管層一直為諸如新股「三高」等問題開出「藥方」。
而證監會也在前述11月30日發佈的《意見》中提出此次改革的原則是堅持市場化、法制化取向,綜合施策、標本兼治,進一步理順發行、定價、配售等環節的運行機制,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公平,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意見》還就具體問題有相應的措施。如提出「發行人和承銷商不得採取操縱新股價格、暗箱操作或其他有違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的行為」、「證券交易所應進一步完善新股上市首日開盤價格形成機制及新股上市初期交易機制,建立以新股發行價為比較基準的上市首日停牌機制,加強對『炒新』行為的約束」等。
據《北京商報》報導,在IPO開閘重啟之前,證監會還於12月27日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保薦機構內部控制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表示,保薦機構應進一步健全覆蓋立項、盡職調查、內核、質量控制、持續督導等一系列保薦業務內控制度。
通知還指出,保薦機構應對發行人的申請文件和信息披露資料進行審慎核查,督導發行人規範運行,對其他中介機構出具的專業意見進行核查,對發行人是否具備持續盈利能力、是否符合法定發行條件做出專業判斷,並確保發行人的申請文件和招股說明書等信息披露資料真實、準確、完整、及時。
此外,通知還要保薦機構建立健全內部問責機制。並進一步提升內控制度的執行效果,建立配套問責機制。有分析人士指出,在IPO重啟之際,證監會再提保薦機構內控制度,是為有效杜絕新股虛假、欺詐發行。
EMS主動退出IPO 專家稱或將拖緩行業上市步伐
http://www.infzm.com/content/97168中國郵政速遞物流有限公司(EMS)官方網站12月27日發佈消息稱,近日,經中國證監會批准,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出於進行戰略調整的考慮,撤回了IPO上市申請材料。
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表示,公司為上市準備了五年,但近年快遞物流市場和資本市場及監管辦法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為此中國郵政速遞物流決定實施戰略調整,將組織架構由原來的母子公司制調整為總分公司制。考慮到該調整將影響到上市進程,因此主動撤回IPO申報材料。
此前,中國郵政速遞物流於2011年8月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提交了發行上市申請,並於2012年5月4日,通過了證監會發審委的審核,擬發行不超過40億股,募集資金99.7億元,希望成為國內「快遞第一股」。
「中郵速遞並不缺錢,對它而言,推遲IPO不一定是壞事。」據《京華時報》報導,多位業內人士如是評價其主動撤出IPO這一動作。
中國快遞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表示:「中郵速遞現在退出IPO是對的。」徐勇評價,現在市場環境並不適合快遞公司上市,因為今年下半年快遞企業的價格戰愈演愈烈,快遞企業利潤更薄,不利於快遞企業上市估值。此外,目前中國快遞行業的法律、消費環境也並不成熟。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快運分會副秘書長劉建新認為,中郵速遞上市是遲早的事,現在只是暫時擱置,目前資本市場的環境不適合快遞企業上市。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中郵速遞退出IPO是迫不得已。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對這個時候的快遞公司而言,市場份額與利潤,就好比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申通一位管理層比喻道。
如果上市,迫於對上市公司利潤的要求,要麼公司在價格戰等諸多市場策略方面受到制約,要麼存在業績變臉的風險。如果不能充分融入市場、適應市場,即便上市,未來的公司競爭力也會大打折扣。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蔓延整個快遞行業多年,並持續加劇的「價格戰」是促使EMS主動退出IPO最直接的導火索。
一方面,「通達系」民營快遞的市場爭奪進一步加劇了價格戰,導致整個行業競爭升級。為業內共識的是,近兩年尤其2013年資本對行業的青睞和攻勢格外兇猛,「資本換市場」的概念被認為在未來至少兩年內仍將持續。
業態環境逼迫下,EMS在2012年、2013年也早已主動放下身段,在廣東、江浙、上海一帶通過降價、服務和改變產品等策略,屢番嘗試市場轉型,以前所未有的姿態積極參戰 「雙十一」爭搶電商客戶。不過,在記者採訪的多家民營快遞公司看來,即便EMS市場轉型較為明顯,也不對自己構成威脅。相反,正是民營快遞的快速擴張,對EMS的市場份額造成了衝擊。
據瞭解,快遞業「通達系」一級梯隊已經佔據了整個中國快遞市場80%以上的份額,EMS的快遞市場份額可能不及10%。
EMS招股說明書顯示,在2009年~2011年三年內,EMS國內速遞收入分別增長了14.51%、12.88%和16.36%。據國家郵政局統計,2009年~2011年,全國規模以上快遞企業分別實現業務收入479.0億元、574.6億元、758.0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達17.3%、20.0%和31.9%。從這一數字看,EMS營收增長連續三年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或不利快遞行業未來上市步伐
據《北京商報》報導,對於EMS上市擱置的消息,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物流專家、漢森世紀供應鏈總經理黃剛認為,EMS的IPO暫停後有可能從逐步開放回歸不開放的體系,這對行業公平競爭是個不利因素。此前,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就曾發佈消息稱,郵政企業代辦金融和速遞物流業務,將繼續享受三年免徵營業稅等優惠。
據前述《每日經濟新聞》報導,長期關注快遞物流投融資的鐘鼎創投董事總經理、合夥人湯濤表示,EMS主動退出IPO對行業不是好事情,整個行業未來上市步伐的不確定因素也會因此增加。在湯濤看來,行業本身正亟需一家標竿企業來樹立標準,尤其「奪命快遞」事件已暴露出行業系列難題。
從投融資的角度看,證監會對未來快遞公司在上市各方面的衡量尺度是什麼?比如人員社保、租用場地的合規性要求、成本等系列細節問題,都需要「第一個吃螃蟹的」來嘗試和傳導。EMS無論從自身規範程度,還是上市成熟條件,無疑都曾被寄予厚望。但如今EMS主動退出,則將這一期待蒙上一層陰霾。
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位研究員表示,未來要想迎來快遞公司的上市潮,從整個行業來講,應該有一個相對更加開放的環境,而且從管理上更加規範。「現在整個快遞行業都面臨轉型升級的難題,比如管理粗獷、發展不平衡、不均衡、不可持續都只能通過轉型升級。」
目前,除了圓通總裁喻渭蛟曾明確表示,圓通的上市計劃預計將在2015年~2016年間完成之外,其他快遞公司尚無確切時間表。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