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已推薦到博客首頁,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讀“傳燈”,不再做鴕鳥 一只花蛤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wuqd.html

讀“傳燈”,不再做鴕鳥

原創    2017-09-04     斯坦福橋神燈
個人微信公眾號:一只花蛤的價值投資

——讀《在蒼茫中傳燈》有感

2017年9月4日   文/斯坦福橋神燈

說來非常巧,我是前兩周剛關註姚斌先生的個人公眾號。之前並非每篇都看,但偶爾閱讀一只花蛤的文章,都會感覺到先生的投資修養極高。我這里用到“修養”這個詞,不僅僅是贊美之意,我認為只有深深把價值投資烙印刻在自己心中的人才配的上“修養”這個詞,而用在姚斌先生身上則恰如其分。

《在蒼茫中傳燈》分為四個章節,投資策略、投資實踐(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投資實踐(尋找超級明星企業)、投資修行,目前剛讀完第二章。書中大量引用了各位價值投資大師的話語、思想,來闡述了為何要價值投資、價值投資為何可以長期戰勝市場、價值投資的必要性、如何進行價值投資。

我是個比較幸運的人,我的父親比姚斌先生還要早兩三年進入國內股票市場。90年代初那個市場根本不像現在通訊那麽發達,股票交易都是排隊填單子,回家後還要自己畫K線圖,那時對於懵懵懂懂的自己也不知道父親具體是在幹嘛,只知道應該是在很認真的做件事。我的價值投資啟蒙應該是從父親開始的,再大一些後也只是從父親嘴里聽一些有關價值投資的事情,也就是僅僅當故事聽而已。但這為我以後投資的道路定下了基調,少走了一些彎路。很多散戶可能都是從抓漲停板,看圖操作開始的,這些我都不曾經歷。

雖然在腦海中有些價值投資模糊的概念,但真正意義上比較系統的學習也就是最近這兩三年時間,期間也讀了一些價值投資書籍,在實戰中也自認為自己是在做價值投資。但當我讀《在蒼茫中傳燈》讀到一半的時候,我就感到自慚形穢了。

這兩年的投資之路,雖然從結果來說基本上還是可以讓自己感到滿意的,但其實大部分是運氣的成分,更多的時候是一種迷茫狀態。在去年的總結中我提到了知未可知,何談行?正如姚斌先生所說的:“對於投資,我並沒有新的思想,這是因為其中的一些話可能已經被重複一萬遍以上了。好在投資也不需要什麽新思想。如果我有什麽新思想,也不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靈光一現而已。”

價值投資的知易行難,需要知行合一。其實這些道理都知道,只不過時常問道你今年收益多少?我今年收益多少?無形中每年的相對收益怎麽會不在乎?這實在是可笑之極。願自己不再做那只怯弱的鴕鳥,也推薦每一位正在路上的朋友一讀《在蒼茫中傳燈》。

最後,感謝姚斌先生的傾力之作,我也會時常對自己“念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34

篇章解讀《在蒼茫中傳燈》(一) 一只花蛤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wuts.html

篇章解讀《在蒼茫中傳燈》(一)

原創     2017-09-09     姚斌
個人微信公眾號:一只花蛤的價值投資

2017年9月8日    文/姚斌

《在蒼茫中傳燈》確實洋洋灑灑,全書42.5萬,共408頁,為近年來國內價值投資的書籍所不多見,連我自己都為之驚訝。這是從我的700多篇文章中精挑細選出來,扣除附錄後共110篇。全書由4個部分組成,分別是“投資策略”、“投資實踐”、“投資實踐:尋找明星企業”和“投資修行”。為了讓讀者深入理解這本書,我以篇章的方式進行解讀。以下解讀第一章。

第一章“投資策略”,由22篇文章組成。先從最基本的問題談起,說明並解釋什麽才是真正的價值投資。因為在實踐中,不少人並不清楚價值投資的精準定義和適用範圍,所以弄清這個問題很重要。這個問題最早來源於波士頓大學教授勞倫斯·柯明漢姆,他曾經寫了一本非常重要的書《什麽是價值投資》,就是他告訴我們價值投資精準定義的。這個精準定義最終被表述為,只要“承認股票價格與商業價值間的差異以及遵循安全利潤率的原則”,就可以被稱為價值投資,否則就不是。至於他們采用何種方式,比如專註藍籌股或某個板塊,並不重要。不過,巴菲特和芒格並不喜歡“價值投資”這個詞語。芒格先生後來使用一個更為寬泛的定義,他把價值投資直接稱為“聰明投資”,這樣就與本傑明·格雷厄姆的名著《聰明的投資者》對應起來,使之更符合格雷厄姆的原意。

接下來著重闡述價值投資的基本原理。對待市場的正確態度、安全邊際和企業的內在價值,構成了價值投資的三大基石。其中對待市場的正確態度,既包含了不能存有投機的想法,也包含了以買下整個公司的角度買入股票的策略,同時還包含了對投資回報率的期待上等等。所謂的安全邊際,是指買入股票應該留有回旋的余地。這個余地,也就是“邊際”或“空間”,它既是一種安全的防範措施,又隱含了股票未來回報的利潤率。至於企業的內在價值,就是指企業的經濟價值,它與市盈率或市凈率不同。市盈率或市凈率表示的是市場價值。市場價值又表示股票在交易市場上的價格,它是自願買方和賣方在競價後產生的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可能很高也可能很低。而經濟價值則是公司未來的現金流折現至當前時點的價值。市場價值可以隨著市場情緒變化而變化。而經濟價值則相對穩定,它可以用一個“區間”來表示。兩者之間並不能覆蓋或替代。

投資看似簡單,但卻不容易。之所以“看似簡單”是說,或者只需點擊一下即可買入股票,世間再也沒有比這更簡單的事了。之所以“卻不容易”是說,但是要從中賺到錢,卻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它需要高度專註、保持好奇心、能夠抗拒壓力、遠離市場噪音、極具耐心、逆向思考、深遠的洞見、辨識風險的嗅覺、在能力範圍內行事、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等等,這其中的每一點都不容易做到,整個投資過程充滿了長期性、艱巨性和複雜性,直至令人沮喪甚至絕望為止,沒有什麽免費的午餐,也沒有什麽特別的運氣垂青。倘若真的有,那也很可能只是一次僥幸而已。因此,才有芒格先生“投資真的不簡單,凡是認為簡單的人都是傻瓜”的說法。

價值投資究竟有沒有“止損”的策略?記得當年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曾經招致不少人的批評和反對。說來好笑,後來有一位資深的投資者也確認價值投資並不需要“止損”,這才讓我心安了一些。實際上“止損”這個詞完全是一個投機的術語。我一直認為,投資就是投資,一位真正的投資者不會輕易地引入投機的術語,否則很可能就不是投資,但不少投資者對此並不註意。價值投資體現了一種獨特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哲學。如果我們視其為哲學,那麽就必須重視分析用詞的意義和用法,應當盡量避免將投資用詞與投機用詞混淆在一起,弄得投資似乎與投機一樣。

對於價值投資者,風險並不在於股價的波動,而在於“永久性的資本虧損”。所謂的永久性的資本虧損,指的是資本虧損了50%以上。很難想象價值投資者也會虧損50%以上,但是在一個極端的熊市里,卻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事。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策略,遭遇像2015年中那樣的連續下跌,也很容易發生。即使伯克希爾哈撒韋股票也曾經歷過3次的腰斬,而且下跌的幅度都在50%。普通的投資者畢竟不同於巴菲特,巴菲特完全有能力“創造一個組合”,並且可以讓那個投資組合在未來十年里帶來最高的經得起審視的收入。普通的投資者要是資本虧損了50%以上,將面臨著非常嚴重的問題,因為下一次回本需要100%才能得到財務上的基本平衡,所以必須對股票的安全性問題進行深思熟慮。

在對待投資回報率的期待上,也體現了投資的正確態度。如果我們承認了投資真的不簡單,那麽期望獲得高回報也必將不容易。一位投資者在某一年度獲得30%甚至60%以上的投資回報可能不難,難的是在長期狀態下連續獲得高回報。更經常發生的事,可能是今年大賺了,明年卻大虧,這也是價值投資不易為多數人接受的原因之一。巴菲特和芒格對此早已洞若觀火,因此巴菲特對其回報率超過15%的視為“奶油”,而芒格先生的要求更低,只要獲得稅前10%的利潤包括分紅,他將“很開心”。正因為這樣顯而易見的道理,價值投資者才無需參與短期業績比賽,更無需與大盤指數相比較。

投資的正確態度還表現在,是否經常性地質疑自己的信心。市場極端的時候,有些人會放棄價值投資的方略。如果有不少人在某個時段放棄了價值投資的方略,這也可能是到達谷底或頂峰的一個標誌。市場永遠是不斷轉變的,但投資策略卻不能隨意轉變。總在追逐市場,是很危險的一件事,不如以不變應萬變。實際上,沒有任何一種策略可以不存有風險,也沒有任何一種策略可以完全回避風險,問題都在於如何控制風險。即使價值投資也不會在任何時段都顯得有效。反而是時而有效、時而無效,這才使得價值投資有效。如果總是有效,那麽價值投資就可能變得無效;如果總是無效,那麽價值投資將不複存在。

至於選擇投資或者選擇投機,這仍然還是投資態度的問題。投資或者投機的界限看似模糊,實則清楚。本傑明·格雷厄姆在他的巨著中,早已對此做出論斷。不過我卻從另一個角度來闡述這個問題。那就是,要創造財富,還是要創造收入。如果要創造財富,那麽必須通過長期投資來達成;但如果要創造收入,就必須通過頻繁交易來達成。我認為通過這兩種方式也可以甄別出投資與投機。在這個過程中,選時問題歷來眾說紛紜。選時就是選擇良好時機。因為選時者著重的是“時機”,所以他們並不在乎公司的內在價值。最具吸引人的價格並不一定與選時者認為的最好“時機”同步出現。選時者一旦著重於時機,就非常容易去追尋市場的節奏,而市場的節奏又是非常難以把握的,因此才有格雷厄姆的觀點:股票市場的時機選擇通常都不可能成功。

最後一個問題,那就是股票的賣出策略,這是投資策略的一個重大問題。從來都是說,買的不如賣的精。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才是師傅。但是在投資領域,買的不容易,賣的也不容易。買入必須考慮以遠遠低於其真正價值的價格,在這期間,需要進行估值。而估值,按巴菲特的說法,是價值投資的兩門課程之一。不僅如此,還必須深度理解公司,並同時評判公司的品質,思考公司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賣出更加重要。關於這個問題,歸納起來大概有四點:或者是錯誤地買入遭遇意想不到的情況,或者是公司已經出現實質性問題,或者是市場嚴重高估致使其“價值”喪失殆盡,或者是有更好的投資標的出現,在這些充分的條件下,可以考慮賣出問題。

上述的這些問題構成了投資策略,成為第一章的基本內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35

投資“第一性原理”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s3q.html

    常有朋友問我究竟是怎麽投資的。
    “平時,你講‘心法’較多,而講‘技法’很少,你投資到底是哪個門派的?怎麽個套路?”今天一位青年朋友問我。
    “我也不知道自己屬於哪個門派。”我笑答,“暫且自稱是‘邏輯投資’或‘按理投資’吧!哈哈!”
    據說,特斯拉現任CEO埃隆·馬斯克思考問題遵循“第一性原理”:先找到事物的本質原理,然後直接從本質上進行思考,從而推導出答案。他運用這個原理,在Xspace火箭、特斯拉電動車等多個領域創造出劃時代奇跡。
    無獨有偶,我國數學泰鬥華羅庚曾說,做數學要先退,要退到最簡單的狀況。其實,這也是“第一性原理”。
    古今中外,諸如“第一性原理”的事例很多。
    竊以為,“第一性原理”同樣適用於股市,投資也可從最本質、最簡單的原理出發。比如,對於長線投資來說,就有如下幾個基本要點:
    1、最最根本理念:股市是個長期多頭市場,永遠是向上的,這是股市最最本質的屬性,比什麽都重要,所以對股市必須根本性看多。
    2、正確對待股市:股市是個典型的複雜適應性系統,是個博弈場,所以股市不可預測,永遠不要去預測。
    3、正確認識股票:股票是企業資產,所以要立足於企業。企業好,其股票才會漲得好,所以要買好企業的股票;同時買得低可以多賺。
    4、理解漲跌規律:股市漲多跌少,踏空的損失大於套牢的損失,所以做股票基本可以滿倉操作。
    5、懂得時間複利:股票投資往往時間成本最大,所以作為我們業余小散,要長期堅持不懈地投入,這樣才能獲得更多收益。只靠一次性投入或存量資金鼓搗,意義不大。
    反正,直接從股市的本質屬性出發,進行思考,據此推導出來的策略及方法既簡單又行之有效。

鏈接閱讀:《“笛卡爾思考方法”的啟示》(2016-04-06)
                 應該“根本性看多”》(2015-07-20)
                 滿倉隨市場同行》(2014-11-09)
                 滿倉走過牛熊》(2010-08-26)
                 再聊“倉位管理”》(2014-09-03)
                 什麽叫時間成本?》(2017-08-22)
                 你最好早些入場》(2017-07-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36

周日一樂:玩股健腦,延年益壽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s56.html

    老大哥朋友M是個出類拔萃的財務專家,聰明而幽默,我有時向他請教關於股市或上市公司方面的問題。然他從沒炒股。


    我:你怎不玩股?

    M:二十多年前,我到證券營業部,看到沒個懂股的人,心想,劣幣驅逐良幣,我進去還不被他們玩死?所以,沒玩。

    過了十年,我又到證券營業部,看到個個都股經滿腹,心想,我進去怎麽玩得過他們?所以,又沒玩。

    又過了十年,看到自己都這把年紀了,心想,我還玩什麽玩?所以,不玩了!哈哈!

    我:這……別管他人懂不懂,別管自己行不行,別管自己年紀大不大,玩股健腦,延年益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37

掌嘴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s5l.html

本博按:昨晚,老大哥朋友M發來一篇隨筆《掌嘴》。該文頗有意思,轉貼於此,以饗讀者。


掌嘴

    地溝油是消費者口誅筆伐恨之入骨的可怕食品,而現實情況它卻是市場廣闊的暢銷品。生產作坊無法剿滅,就會持續不斷進入大家的肚子里。食品化學添加劑也日益發揚光大,在保鮮、調色、改善口感方面,品種豐富功能強大,小化工廠燦若繁星不計其數。劣質食品添加劑和地溝油一樣,市場需求旺盛。對這些生產偽劣產品的小化工廠,和地溝油加工作坊一樣,政府屢禁不止,這是一出貓捉老鼠的遊戲,或者就是一場行政和市場的大戰。我不看好行政會贏得這場戰鬥。因為反對者和支持者都出自於同一個群體,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他們用嘴巴聲討的同時,用鈔票購買。社會經濟生活的運轉靠鈔票而不是靠嘴巴。

    對於消費習性而言,經濟學對之有非常深入的研究,消費習性在終端的表現決定了整個生產供應鏈的走向。就當下而言,食品對於市場消費習性的概括就四個字:便宜為王。飯店便宜人頭攢動排隊等著,路邊攤檔便宜很少賣剩有余。在口感不錯、價格便宜、獲取方便的面前,其它選項會瞬間消失。口感不錯是化學品的功勞,便宜就是成本控制的結果,小飯館小攤檔提供了顯而易見的方便。原材料成本最大限度的節約是競爭的關鍵性要素。對這些小規模生產供應經營者來說,成本控制方面根本沒有道德約束的社會環境,相對於日趨強烈的群眾呼籲,政府只有通過不斷嚴厲的行政手段與之對抗。

    可是最精彩的場景就是這樣子的:群眾們剛剛在購買到好吃的便宜貨愜意地送到肚子里之後,打著飽嗝掏出智能手機打開微信,互相轉發提醒關於食品安全的註意事項,痛罵無良業者,順便給行政體制施加壓力。其實在私下里,供養黑心商販的消費群里,經常交流並自豪的是自己比別人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到了看上去一樣或者更好一些的東西。在沒有道德約束的環境下,一些消費者用嘴巴罵的對象,也是自己最樂意用手付錢給它的對象,就像掌自己的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38

陷在悖論里,誰也救不了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s8x.html

    朋友L炒股年數不多,習慣炒短線,近來手氣不佳,遂向朋友Y求教。於是他們調侃起來。


    L:先生賜教幾個短差妙招!

    Y:炒股方式無非分短中長三種類型或說模式。熱衷於做短線或說短差的,大部分是新手。然而做短差的技術要求卻是最高的。這意味著什麽?

    L:沒有金剛鉆,卻攬瓷器活。但現在活已攬下,先生見死救不救?還請發只金鋼鉆!

    Y:剛才講的,新手做短線,而短線對技術要求是最高的,這是個悖論。鉆在這個悖論中出不來,神仙都救不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39

要摒棄“沒預測就沒法做”的感覺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sbg.html

    朋友M是個樂觀開朗、幽默風趣的人。他玩股票時間不算長。

    大約一個半月前,他把股票池里僅有的兩只創業板股票拋了。沒想到創業板蹭蹭蹭地往上漲。M心里那個難捱啊!


    M:我聽一位價值投資名家、巴神門徒多次撰文反複警告,根據美國納斯達克泡沫破裂後的下跌幅度,這波股災,創業板至少要跌到1000點一帶。另一個資深投資者說得更厲害了,說要跌到500點!我嚇得魂飛魄散,差不多在它最低點(1641點)處落荒而逃!結果呢,後來沒見它再下跌,反見它猛漲,快要漲到2000點了!而我拋掉的那兩只瘟股漲得更兇!媽的!我對自己賣股的“精準性”拍腿叫絕啊!哈哈!

    現在,你說我怎麽弄?

    我:名家高人說的可能是對的呢!現在創業板有可能是下跌中繼的反彈,以後說不定真的會跌到1000點或500點的呢!

    M:啊!那我就再耐心等著!

    我:不過,它也有可能不再大跌了,而反轉上行了呢!

    M:啊?那我怎麽辦?

    我:兩種可能都有。而你呢,總想預先知道後市到底是漲還是跌,從而決定買賣,這恐怕連神仙都沒辦法幫你呢!

    M:那股票還怎麽玩?

    我:那就別玩了!如果非要玩,就一定要拋棄預測或聽信預測的念頭!

    M:這……這讓我一下子覺得沒方向了吧?

    我:是的。你這種“沒預測就沒法做”的感覺其實是個普遍現象。做投資要摒棄這種感覺,《不要把預測當做投資指南》(2016-04-25),《不要相信任何預測》(2017-07-20)。

    M:我努力試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40

說說隆慶與雍正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sce.html

本博按:轉一篇“憂悠之間”發在百度貼吧的歷史趣談,供品味。

 

說說隆慶與雍正

憂悠之間/文

    明清兩個朝代是封建社會最後一段卻不短暫的集大成的歷史。因距今最近,無論正史還是野史留存的資料最多,傳講的故事最多。由於兩個王朝具有迥異的面貌,史家又常作對比研究。這里要聊的是明代的隆慶朝與清代的雍正朝的對比。

    隆慶朝是明代十六朝中倒數第五朝,雍正朝是清代十二朝中順數第五朝,但均為夾在各自王朝前後兩個歷時最長朝中間的短朝。隆慶朝只有六年,其前後嘉靖和萬歷兩朝分別有四十五年和四十八年。雍正朝長些,但也只有十三年,其前後康熙和乾隆兩朝更分別長達六十一年和六十年。但隆慶和雍正雖歷時不長,卻都作出了不可或缺的承前啟後的中興貢獻,有所作為。

    隆慶皇帝明穆宗朱載垕在位主要做了四件事:一,實行革弊施新。所謂革弊,一方面平反前一朝冤獄,因諫言而獲罪的諸臣“存者召用,沒者恤錄”;另一方面是嚴懲方士,罷除齋醮,停止因齋醮而開征的加派及部分織造、采買。所謂施新,即整治吏治,獎廉懲貪。二,抑止土地兼並,一方面制定了勛戚宗室依世次遞減制度謂限田,另一方面清查詭寄、花分錢糧和皇室勛戚田莊謂清田。三,開放海禁,允許民間私人在海上自由貿易,打開了中西交流的大門。四,實現了明朝與北方蒙古少數民族政權的議和——“俺答封貢”,換得和平相處。

    雍正皇帝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在位也主要做了四件事:一,施行耗羨歸公和養廉銀的措施,以限制和減少官員貪贓舞弊和橫征暴斂;同時嚴格清查貪官汙吏,抄家追贓。二,實行“攤丁入畝”賦役制度,取消儒戶、宦戶,限制紳衿特權,使得無論貧富力役負擔比較合理;鼓勵墾荒,註意興修水利,糧食生產大為增強。三,實行社會改革,削除賤籍,使山西和陜西的樂籍、浙江紹興的惰民、安徽徽州和寧國的世僕、廣東的疍戶、江蘇常熟的丐戶相繼開豁為良,從而打擊了殘存的蓄奴制度。四,取消雲、貴、桂、湘、川等地的一些土司,加強了中央對西南地區的統治;另同俄國訂立了《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穩定了北部邊疆。

    對照隆慶皇帝和雍正皇帝的作為,治國安邦大政方略如出一轍。不過,兩者卻是殊途同歸,有著迥異的理政運作特色。這既有歷史環境迥異的因素所致,也有兩人性格與處世做事理念迥異的因素所致。

    明朝中期以後官僚行政制度已經相當發達,皇帝長期不上朝也能照樣運轉。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很大程度依賴這種方式維持統治,不免大大滋生貪圖省心省力的傾向,有精力寧可放在性趣上,甚至還有一天到晚幹木工活的,孜孜不倦遠比民間木匠還要勤奮專心,水平據說竟達魯班再世!

    而清朝中期之前尚處於滿族統治集團與中原漢人社會的磨合期,如何臣服天下為首務,因而皇帝親政勤政也就成了必需的前提。事實上清朝統治者認為明朝也是亡於皇帝的懶惰怠政,並以此世代訓戒。所以滿清皇帝反而比朱明皇帝更擅漢學,更善於舞文弄墨,甚至有的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幾乎可抵全唐留詩數量,簡直要達到出口便成詩的頻率了,堪比李杜還神勇!

    明穆宗和清世宗正是這兩種迥異理政型態的典型代表。

    明穆宗之所以能成為明朝皇帝仰仗官僚行政制度的典型代表,還因為他恰好遇上了文有徐階、張居正、高拱、楊博,武有譚綸、戚繼光、李成梁等眾多治國安邦的棟梁之材。然而這些人之所以發揮了重要作用,又要歸於明穆宗能知人善任。大明的成化朝也曾人才濟濟,但由於皇帝的限制,他們終究沒有在歷史上寫下光輝的一筆。

    隆慶皇帝朱載垕並非長子,生母杜康妃較早失寵。朱載垕十六歲時就出居裕王邸,開始了獨立生活。在裕王邸十三年的生活,使朱載垕較多接觸到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了解到明王朝的各種矛盾和危機。朝綱頹廢,官吏腐敗,南倭北虜之患,民不聊生,使他深受感觸。而他在作皇子期間又因被父皇長期冷落,處處小心謹慎,很少張狂,養成了貞靜仁厚的性情。隆慶皇帝的知人善任與他的經歷和性情有很大的關系,他對待大臣是比較寬容的。

    還有一點需要指出,明穆宗朱載垕只有二兄一弟,長兄出生二個月後便夭折,次兄十四歲時病亡於儲君位上,接著弟又過世,朱載垕就成為唯一的皇子當了儲君直至繼位,一切相當平靜。清世宗胤禛的情況正相反,兄弟眾多,胤禛排行第四,為爭奪儲位鬥得相當激烈。野史說皇位本是"傳十四皇子"被篡改為"傳於四皇子"才讓胤禛得逞的。這早被史家證為是外行瞎編,因正統稱呼皇子是"皇"在排序數詞之前,比如叫"皇十四子"而不是叫"十四皇子",所以把"十"篡改為"於"能管用是無稽之談。現已發現傳位詔書,的確是傳於胤禛繼位的,上面並沒書寫傳於皇四子或四皇子之類句子,而是歷數胤禛堪當大統的稱贊。

    胤禛生母德妃烏雅氏出身低微,無權撫養皇子,因此交由皇後佟佳氏撫養長大。故胤禛從小便受到父皇嚴格管束和教育,長大後也經常隨父出巡各地,使得他不僅了解社會和國情,也熟知父皇心思。胤禛是以熱衷煉丹無心爭儲的表象奪嫡的,工於心計,成熟老練。正是激烈競爭的環境,造就了胤禛性情果敢決絕而又冷峻的一面。後來清除異己又帶大興文字獄,應是這種性情的一個負面結果,被人廣為垢病。

    胤禛坐上皇位後對有異議的皇兄皇弟大張撻伐,而曾有助於自己上位的重臣年羹堯和隆科多也因作威作福結黨營私之名而予以了剪除。隨後設立軍機處,加強了皇權獨斷朝綱,同時雍正皇帝的勤政也無出其右,從而成為清朝皇帝理政型態的典型代表。不過有意思的是,雍正朝受寵信的四個大臣李衛、田文鏡、張廷玉、鄂爾泰,前三個是漢人,顯然雍正皇帝並非沒有用人的眼光和氣度。

    隆慶皇帝三十六歲駕崩於1572年,雍正皇帝四十五歲登基於1722年,中間整整間隔了一百五十年。歷史用了一個半世紀,從封建王朝最後第二個承前啟後的中興朝跋涉至最後一個承前啟後的中興朝,讓人感慨不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41

事敗 易明的生活點滴

來源: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0070598

  一如所料,中國農產品(149)的供股計劃結果遭否決,股價果然來個大反彈,幕後人又再次「得米」矣!

  中國農產品於七月五日停牌,七月二十六日突然宣布5股合為1股,再1股供7股,每股供0.45元,這樣的合股,然後大比例、大折讓的供股計劃在目前的環境下焉能獲得通過?

  結果復牌之後其股價連跌兩天,從停牌前的0.241元跌至0.118元,跌幅51%,隨後再進一步跌至0.104元才止跌回升。

  若以陰謀論,幕後人明知這樣的供股計劃是無法獲得通過的,卻仍然要將計劃拋出來,目的只是在於拖低其股價而補回於高價散掉的貨而已。

  上周五其股價突然由0.109元抽升至0.128元,收報0.119元,供股計劃夭折已露端倪,昨天停牌果然宣布供股計劃遭否決,春江鴨果然厲害。

   今天復牌已估計其股價必然反彈,只是反彈幅度無法估計而已。

  結果今日的反彈最高只能止於0.168元,剛好受制於當日宣布供股之後出現的大下跌裂口0.165-0.238元,日後能否完全補回上述下跌裂口呢?真是天曉得!

   由此可見,當日能夠看通其幕後人的「意圖」而於低價撈貨者今次又勝回一仗了。

  所以說,能夠將一些經驗銘記在心有時候是能夠帶來多少賺錢的機會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42

讀書札記170907美中開戰的起點(一) 非對稱武器策略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7/09/07/%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70907%e7%be%8e%e4%b8%ad%e9%96%8b%e6%88%b0%e7%9a%84%e8%b5%b7%e9%bb%9e%e4%b8%80-%e9%9d%9e%e5%b0%8d%e7%a8%b1%e6%ad%a6%e5%99%a8%e7%ad%96%e7%95%a5/

讀書札記170907
美中開戰的起點(一) 非對稱武器策略
掌門執筆

《美中開戰的起點Crouching Tiger:What China’s Militarism Means for the World》(2015) Peter Navarro
本書作者原先不過是位平平無奇的商學院教授,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提拔他出任新成立的 “國家貿易委員會National Trade Council” 主席 (合併了前此的 “國家安全會議”, “國家經濟會議”和 “國內政策會議”.),一躍成為白宮最高階的決策顧問.
本書內容相當邪惡,簡單地說,就是全部可找到的 “敵視中國”言論的集成;*** 寫作風格十分通俗和民粹化,自詡是本 “推理故事”. 全書分為45章,每章提出一個問題,環環相扣, 圖窮匕現,最後導出終極問題: 「快速軍事化的中國對亞洲和平與繁榮帶來何等威脅? 」

本文介紹書中有關 美中軍備競賽的發展近況, 特別聚焦於有趣的 中方 “非對稱武器asymmetric weapons策略” 和 美方的因應戰略考量.
〈反艦艇彈道飛彈〉
眾所周知,空戰武器屬於更高科技和更資本密集類型, 此所以美國的空戰優勢大幅領先全世界. 空戰的象徵物就是航母, 美國擁有11個航母戰鬥群,次位的國家只有2個.
投放空戰武器需要航母, 否則便得在 遠端的戰略性地理位置構築大型海空軍「先遣基地」. 現時西太平洋地區,美國在日本設有三個大型基地,駐軍4萬; 南韓4個,駐3萬軍; 菲律賓和泰國各1個; 還有重鎮 關島虎視雄據洋中.

面對這圍堵態勢,中國軍方的定策名為 「反介入, 區域阻絕anti-access,area denial」, 意思是在遠洋截擊來犯的艦隊,而不待近岸戰鬥. 具體的戰鬥目標很簡明,就是要擊沈前來的航母於區域之外緣!
要達成這項目標,合適的武器有三種:a航母; b潛艇; 和c彈道飛彈. 三者之中,a可以不論,因為攻敵所長,毫無勝算; 所以中方發展的是b和c,是為「非對稱武器策略」. 兩者之中,潛艇是傳統的反航母工具,攻防戰術研究甚詳; 但「反艦艇彈道飛彈」卻是新開發的戰略武器,相關戰術一片空白, 這就是軍備弱勢的中方的戰略突破口, 攻其無備,以弱制強之道也.

本書的第8問很技術性:「從數千英里外,攻擊開放海域中以30節速度航行的航母有多困難? 」,答案是 “幾乎不可能”,理由是…..
一般而言,導彈分為兩種:
Def.「巡弋飛彈Cruise missile」使用小型噴射推進器,飛行高度很低, 甚至可以貼近地表輪廓前進以避耳目.
反之,def.「彈道飛彈ballistic missile」的定義是:飛行的首階段使用火箭推動,脫離大氣層(或者爬升至平流層)後進行 次軌道太空飛行, 然後在選定位置以 自由落體方式返回大氣層,*** 依靠準確計算落在目標之上.

對擁有太空科技的國家來說,發射攜帶核子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 擊中一個(不會移動的)城市,並沒有甚麼難度. 但要控制攜帶常規彈頭的中程彈道飛彈,在太空歷時十多分鐘,飛越幾千里之後, 再以自由落體方式擊中一艘自主移動中的(小小)航母,那就 “幾乎不可能” 了. 要做到這種精準度,需要技術革新, 回到大氣層的飛彈要具備微調能力,以衛星導航, “平飛”狙擊目標艦艇. 即是說,它要在某種意義上變身成為一枚巡弋飛彈.
非常出人意表,本書認為 中國(可能)是目前 唯一 開發出這種彈道飛彈技術的國家.*** (美國沒有開發,因為世上沒有幾多艘目標航母供其應用; 其他國家沒有開發,因為….. 沒錢.)

非對稱武器策略利害之處不在戰術強度,而在於成本效益.*** 無論是從陸上基地發射彈道飛彈,抑或用快速雙體船逼近目標發射巡弋飛彈, 一枚飛彈的造價不過區區數百萬美元, 但一艘航母的造價卻是一百億,外加五千條(昂貴的) 美軍性命!
中方的戰術未必真的能夠有效地限制美軍在西太洋的活動,但卻極大地增加了活動的風險! 中方不是要進行「強硬防禦」, 而是增加美方的主觀性風險成本,使其 “知難不進”, 作者讀過孫子,知道這叫做 “上兵伐謀”.***

非對稱武器策略徹底改變了西太平洋的戰略平衡. 彈道飛彈固然對駛進海域的航母起到阻嚇作用; 而中方佈署在沿海的大量巡弋飛彈對美軍先遣基地的威懾作用則更為實質性和難以化解.***
美國海軍發展出一種終極武器「神盾系統」, 那是個雷達系統,可以同時鎖定100個來犯的目標, 但是 “漫天箭雨” 又能否盡接呢?

〈美方的因應戰略〉
中方的「非對稱武器策略」確實在戰略層面動搖了美方一貫的「先遣基地+流動航母」空中壓倒的絕對優勢.*** 那麼美方首先考慮的是:應否 “變陣” ?換句話說,美方的決策歧路就是:維持並強化已有結構; 抑或從根本上改變結構,即提出新結構?

基於優化程度已然甚高,強化已有結構的途徑非常有限. 最具效益的戰術手段是在先遣基地佈署美國陸軍的終極武器「薩德THAAD系統:戰區高空防禦飛彈」, 那是能夠在超高空截擊入侵飛行體(主要針對彈道飛彈,也包括戰機.)的飛彈系統. 但是佈署薩德有個政治難處,易遭基地在地國人民的反對. 再者,神盾和薩德都是防禦系統,無論如何高效, 共同弱點是 “久守必失”,沒有把握同時間應付超大量來襲飛彈. *** 它們的真正用途只是爭取時間,進行反擊, 那怕反擊的後果只會是互相毀滅,但起碼達到了「保証相互毀滅」的戰略目的.
另一個方法是分散基地,但除了削弱規模效益,增加財務成本之外, 也要面對上述政治難處. 況且基地總比飛彈貴得多,風險成本如影隨形,無從避免.
結論:舊結構確實露出了難以消除的破綻.

於是美軍內部提出了大膽的戰略變調:廢止航母主導,代之以潛艇.****
航母之為用,是將戰機帶到敵方的近海,然後施行空中壓制和定點轟炸. 優點是戰術力量強大; 選擇範圍寬廣,可以殲滅軍隊,也可以轟炸城市和基建. 潛艇攜帶的武器少得多,選擇範圍也就狹窄得多.

但潛艇神出鬼沒,防不勝防, 既不用擔憂敵方的先制攻擊,也是 後發瞬時反擊的最佳武器.*** 最重要的是:美國的潛艇技術全球最先進. 如要施行核子打擊的話, 潛艇更是無上佳選, 可以在水底發射彈道飛彈,無遠弗屆,不露形跡,非常利害.
但潛艇卻有一項意料外的政治弱點:正是由於匿蹤藏形, 受保護的人民(尤其是盟國的)看不到它的存在,不似航母那樣能帶來 “安全感”;*** 同理,對敵國人民的心理威脅也有所不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