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伯南克号”再升空:播种恶性通胀?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589720.html

外号“直升机”、承诺必要时会撒钱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又起飞了。

北京时间11月4日3点15分,美联储宣布开启第二轮量化宽松(QE2)政策。然而不少经济学家认为QE2并不能一如预期地提振美国疲弱的经济增长,反而在长期内埋下了一颗“恶性通胀”的种子。

美联储撒钱:6000亿美元的狂欢

美联储当天的声明称,将维持对到期证券回笼资金再投资的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在2011年第二季度前进一步购买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美国国债,每月 购买量约为750亿美元。同时,委员会将例行检视证券购买的进度和资产购买计划的整体规模,并在需要时按照新的信息作出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就业最大 化和物价稳定的目标。

同时,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的水平不变,并将维持在“一段持续的时间内”。为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美联储曾于2008年12月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当前的历史最低位,并保持“零利率”水平至今。

该决议以美联储10∶1的投票结果通过。一如往常,堪萨斯联储主席托马斯-霍利格投票反对FOMC货币政策行动。霍利格认为,收购更多债券的风险高 于利益。他还担心,这种继续处于较高水平的货币融通性提高了未来金融不平衡性的风险,将在长期内导致通胀预期上升,从而令经济产生动摇。

美联储开启QE2的理由是,美国经济目前的表现低于美联储此前的预期,同时,由于企业并不愿意增加人手,这导致了失业率居高不下,并因此导致美国经济面临着通缩风险。

QE2或将延展:是否需要QEn?

开启QE2时代,是美联储最近几年作出的最重大决定之一。该项货币政策也是美国政府刺激经济增长、解决美国高达9.6%失业率的最后招数了——目前新的国会格局几乎不太可能同意财政刺激。

2009年3月,美联储的第一轮量化宽松(QE1) 推出了总额1.7 万亿美元的“红包”,使美国经济下滑势头明显遏制,但QE1 的政策魔力很快便被消耗殆尽。QE2 虽然在规模上与QE1 不在一个量级,但其所应对的通缩、低就业、低增长的环境却是一致的。

荷兰合作银行的Philip Marey在周三的报告中指出,QE2主要影响了美国的通胀与汇率。本轮量化宽松使美联储对通胀预期设定了一个目标值,因此降低了陷入通缩的风险。这一政 策也让美元进一步走弱,从而有利于美国的贸易平衡。更高的通胀预期可能会导致中期内通胀走高。由于美国经济复苏疲弱势头会持续至2011年,QE2很可能 会进一步延展。

“第一次宽松是英雄,第二次宽松是废柴,美联储已经图穷匕见了。”宏源证券首席分析师邵宇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联储似乎尝到了以货币刺激 经济并引导市场预期的甜头。在美国国会政治角力日益复杂的情形下,出台其他政策难上加难,联储的量化宽松似乎成为应对衰退的唯一选择。如果未来的美国经济 无法走出泥沼,美联储是否还会推出QE3、QE4,甚至QEn呢?”

效果遭质疑:增加恶性通胀风险

然而,很多经济学家却质疑,当越来越多的美国居民开始存钱还债而不太情愿花钱消费,美联储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提振经济?

Philip Marey认为,QE2将仍然无法大幅提振美国内需:“问题并不在于美国的利率太高,相反,美国10年期国债现在的收益率并不比衰退时期的最低点高出多 少。美国经济疲弱的原因是消费者正在削减危机前的债务,因此他们消费得更少了。这意味着将会出现一个经济低速增长的长期调整过程。”他认为,美国政府非但 没有面对这个现实,反而在压力之下出此下策来支持令人失望的经济复苏。

是否能提振经济复苏仍然是未知数,而目前最大的问题还在于美联储能否防止长期内的恶性通货膨胀。这也是为何托马斯-霍利格对昨日美联储的决定投上反对票的原因。

分析人士指出,美联储的决定意味着该行放弃了独立性,也失去了抗击通胀的可信度。如果通胀失控,那么就可能需要一个“现代版沃尔克”来通过大幅提高利率来挤压通胀。美联储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刺激美国经济,甚至不惜打开了“潘多拉之盒”。

作为美联储前任主席、美国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沃尔克在1979年至1987年任美联储主席期间曾多次上调利率,最高一度将利率升至20%以打压通胀,并引发了衰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98

利用農夫播種術,50萬賺三億 老占的博客

http://oldjimpacific.blogspot.com/2011/04/50.html

各位一定聽過我介紹的農夫播種術,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又是台灣隱世上班族股神陳濟安的真人真事,佢前半生慘過梁天來,29歲時患淋巴癌第三期,歷經36次化療,奇蹟似地在生死的拔河賽中,贏了死神!病癒後,他得到高人指點,以「農夫播種術」,每年深耕一檔股票,創造出50萬變3億元的財富奇蹟!

又 是子還父債的老土故事,父親意外被倒了一大筆帳,一夕間負債上千萬元,如同天文數字般的負債,讓家中生活頓時從天堂掉進地獄,過著每天醒來,就是看到無數 債主上門討債的日子。這筆負債還了十多年,一直到陳濟安結婚前才還完,這一段經歷深刻地烙印在他的心中,並許下「我以後絕對不要過負債的生活」的願望。
在小夫妻勤懇打拚的日子裡,幸運之神眷顧他,很快來了一筆意外之財!一天,中了8張台灣六合彩!一張五十萬元,八張就是四百萬元!但是福兮禍之始,中了大獎的隔年,陳濟安常常覺得肚子不對勁,去做Bodycheck竟然發現罹患淋巴癌,而且已經第三期!當時他才二十九歲,這天起,人生從雲端跌落深淵,他不知道未來該怎麼辦。沒想到,幸運之神眷顧了陳濟安的同時,死神也找上了他。
在一次做化療的住院期間,他苦讀了二十多本股票書籍,大多是以技術分析為主,。對這名股市新手而言,股票漲跌間依舊充斥著太多問號。什麼RSI, KD都看,但怎麼股價都不照他想像的在走!硬著頭皮去請教股票行中最會賺錢的大戶,經紀介紹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伯,原來是一位身價上億元的退休公務員。

在 陳濟安多次買點心、飲料噓寒問暖之後,老伯終於丟了一句話給他:「像農夫一樣就好」。老伯說:「細佬,農夫不都是依照四季時節去播種、收成嗎?按著這個道 理去做股票就對了!」原來,老伯正在傾囊相授縱橫股海多年的「一精神、三要點」心法。這位不起眼的老伯,竟是陳濟安日後的一盞股海明燈。老伯提點的簡單原 則,不但讓他得以啟航,也指引他找到豐饒的獲利漁場。
而老伯口中的「一精神」,指的是「農夫精神操作法」,依照農夫「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農事節奏,來佈局股票投資。
所謂的「農夫播種術」,就是在前一年的第四季,也就是冬天,開始研究並挑選股票,等到第二年的第一季下單,接著春、夏兩季股票都放著不動,等到秋天,也就是第三季,再找適合的點賣出、獲利了結。

至於老伯所謂的「三要點」,則是運用在選股上的心法。首先看產業趨勢,找出正在崛起的明星產業;二是找出明星產業中的龍頭股;第三,挑選出明星產業中龍頭公司的基本面、PE,找出相對便宜的個股來投資。所謂相對便宜的股票,「通常會以本益比十倍為基準。」陳濟安說。「簡單來說,如果這家公司夠大、是正派經營,所處的產業又正要開始成長,而且PE低於十倍,那就是一檔好股票!」陳濟安補充,如果產業已經進入成熟期,那就會買在高點,所以一定要密切注意產業趨勢,才能在股價才剛要起漲時就切入。
係咪好易?好似你我他都係做緊一模一樣嘅嘢。(未完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58

王陶「播種」:22億逆勢狂漲的服裝奇蹟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0840.html
broadcast:播2013年春夏新品發佈會在上海喜馬拉雅中心舉辦。圖中為其白黑系新品。

今年10月底,該品牌在上海喜馬拉雅中心開了2013年春夏新品發佈秀。將空中走廊改裝成為T台,極富國際范兒的服裝設計和模特,加上身處離婚風波的影星董潔出席活動,將這場新品秀推向了輿論高點。

從批發小店到設計師品牌,這家傳統服裝企業在經歷了一場」服裝革命「後煥然一新。而其總經理兼設計總監王陶正是這場品牌革新的核心人物。

起家小批發市場的「播」牌

2004年以前的broadcast:播還被稱作「播」牌。1997年「播」牌創立,初創時期的「播」牌還只是一個混跡在批發市場的小店——有自己的工廠, 加工好衣服等人來拿貨。後來慢慢開始做品牌、做代理。

短短兩三年間,「播」牌以小碎花的連衣裙為主,颳起了一陣「田園風」。這也將「播」牌帶入了改革之前的鼎盛時期。此時的「播」牌在全國大約100家門店,年銷售額不到兩億。

「田園風」的服裝風格侷限性很大,想要擁有持久的生命力,並且不斷擴大規模是不大可能的。緊接著,2004年「播」牌的首席設計師丁勇的離開,讓已然遭遇瓶頸的「播」牌雪上加霜,全國銷售開始逐步萎縮。

日播集團董事長王衛東此時有意從歐洲搜尋一位設計師接手「播」牌。而此時的王陶還未與「播」牌相識,她在英國倫敦任Rebel Belle London的首席設計師。

在這個45歲的女人身上沒有傳統設計師耀眼的光芒亦或特例獨行的裝扮。她更像一杯水,柔和、包容而剛毅。

事實上,王陶出身清朝正藍旗、愛新覺羅氏子孫。清朝末代皇帝傅儀在位時,其祖父曾在吏部任二品官員,祖母是御用藥房同仁堂大管家的女兒。然而無情的歷史洪流改變了一切,包括他們的姓氏。

四處輾轉後,王陶隨父母從自小居住的什剎海搬去了大西北的寧夏固原。也正式因為家族的原因,母親希望女兒及早換一個新環境。於是在王陶很小的時候,就將她送往日本寄養。14歲時母親的去世和自小在日本的成長經歷讓她的性格中有了嚴謹和隱忍的一面。

儘管被她稱老一輩藝術家的父親極其反對女兒步上後塵。遵從父親的意願讀完歷史學本科之後,王陶毅然進入日本兩大頂級時裝設計學院之一的Tokyo Mode GAGUEN學習服裝創意設計。現在想來,當年的歷史學習經歷教會了她御人之道,為日後掌管「播」牌運營奠定了基礎。

Tokyo Mode GAGUEN的學習將她迅速推向了事業高峰。學校讀書四年,王陶拿到了5次國際服裝設計大獎,並因此結識了日本設計大師小莜順子(KOSHINO JUNKO),最終進入其具有國際平台的日本服裝公司工作。然而日本這個男性社會終究壓抑她天性中的獨立與自由。幾番掙扎之後,王陶在30歲生日那天終於下定決心放下日本的一切,隻身前往英國繼續尋夢。

31歲的她在倫敦邊讀書邊找工作,最終因為優秀的資質,被聘為Rebel Belle London的首席設計師。王陶骨子裡的中英日文化糅合為日後「播」牌的國際風格奠定了基礎。

此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名模呂燕就是這股東風。

在王衛東在歐洲尋找設計師時,呂燕還在擔任「播」牌的代言人,而她又是王陶的好友。經呂燕介紹,王衛東與王陶搭上線,二人對於品牌發展的理念一拍即合。當即,王衛東邀請王陶接手「播」牌,暫任總顧問;而王陶也正有意回國發展。

「不看國內市場」的品牌戰略


王陶入主「播」牌後,立即大刀闊斧地改革,啟動國際化品牌戰略,將品牌更名為broadcast:播。她從歐洲回來,知道時尚的方向在哪裡,也因為中日的文化積澱,從基因裡就理解東方服飾:「這種風格已經沒有市場了,中國遲早是要與國際接軌的。雖然那個時代是有那個時代的理由,但是改革勢在必行。」

王陶的設計風格中結合了西方服飾的簡潔與東方服飾的飄逸。現在看來,它將東、西方基因結合,不僅迎合日漸國際化的中國市場,也為進軍歐洲市場埋下了伏筆。但是在2005年前後的時候,中國的服裝市場還相對閉塞。除了王衛東,沒有人理解她、相信她,包括眾多代理商。

董事長王衛東頂住壓力,全力支持她的改革。很多大客戶因為不理解和逆反心理,堅持不訂貨,態度尖銳、毫不客氣。處境窘迫的王陶就畢恭畢敬地為客人們解釋服裝風格、分析市場。出身設計師的她從不曾遇到這類事情。

儘管王陶竭力與代理商溝通,但是面對如此大的變化,大批客戶仍舊不放心。最終為了儘量挽留老客戶,公司以70%的新品搭配30%舊品共同上架。果真如王陶所料,舊品幾乎全部變成了庫存,而新品幾乎一搶而空。她用銷售鐵證證實了自己的判斷和產品,徹底征服了客戶。到了第二季,舊品完全退出。而王陶也開始正式掌控整個品牌的設計和經營。

七年時間,broadcast:播在中國的店舖已經增加到了700多家,幾乎以每年100家的平均速度高速增長。而年銷售額也從2億增長到了今年的18億,預計明年將達到22億左右。每年30%多的增長率在傳統服裝行業節節下滑的整體行情下更令人驚喜。

2013年春夏新品發佈秀結束後的接下來一週時間,新品訂貨會就已經忙得她焦頭爛額:「現在明年春夏新品的貨已經全部訂出去了。雖然秋冬新品季還沒有開始,但是按照目前的趨勢來看,明年22億左右的銷售額,應該沒有問題。

這幾年隨著電商渠道的興盛,傳統渠道的服裝市場份額被嚴重擠壓,庫存大量擠壓、銷售萎縮。

例如美特斯邦威深陷8億庫存蒸發輿論泥潭;森馬從去年3月上市至今,股價大跌近73%,這個流通值13億的股票更在昨日被一個14手兩萬多的賣單砸到跌停。

曾紅遍大江南北的服裝設計品牌江南布衣也開始搖擺不定。從江南布衣2013年春夏新品秀中也看得出,該品牌正在調節設計與市場的平衡,但是結果似乎顯得有些不盡人意,反而使其品牌定位變得模糊。

相對於其他品牌的狼狽與再三調整,王陶一路走來十分堅定。

這是一個設計主導的服裝品牌。相對於流通品牌而言,它以設計來引領市場,而不是由市場部門的調研、分析數據來指揮設計。此時設計總監的判斷力則顯得尤為重要,一招走錯,全盤皆輸。

王陶一人兼任運營和設計兩大帥位,高效化公司內部溝通,改革設計的同時又強化運營,及時調整雙方平衡,帶著broadcast:播一路輕裝:8%左右的輕庫存,33%的年銷售增長率。

王陶說她不看國內市場,只看國際潮流。

事實上,她的家在倫敦,在那裡有一位英國紳士老公以及混血兒子,所以王陶一直是中國歐洲兩邊跑,這也為她深入國際時尚腹地,快速滲入理解國際潮流營造了環境。在她的心裡,中國服裝市場與國際時尚是被輸入與輸出的關係。站在國際時尚潮流前端的歐洲看中國服裝市場,加上王陶自身對於服裝的革新能力,她有信心帶領broadcast:播跑贏中國市場。

羽絨服革新的引領者

說到服裝的革新能力,也許令人驚訝的是王陶在中國羽絨服的發展史上有一個歷史性的革新。當年的羽絨服都是臃腫的水桶型,而現在大街小巷都是時尚貼身的款式,就連中國羽絨巨頭波司登也開始走上窄袖的時尚路線。當年正是她在中國開闢了這一先例。

當年王陶進入公司時,這個品牌幾乎只做兩類產品:夏天的連衣裙和冬天的棉衣、羽絨衣。這令她幾乎懵在當場——長在東京和倫敦,不愛參加戶外活動的她從沒穿過羽絨衣,所以她從不知羽絨衣該怎麼做。於是,她乾脆直接用羽絨來做時裝。

這在當時的中國是完全不可想像的。那時在中國人的意識中,羽絨衣就是用來在戶外保暖的,怎麼可以做成細小的時裝?因此,第一批羽絨上市時,自然遇到一些市場阻力:客人都覺得袖子太小,穿著不舒服。王陶解釋說:「她們當然穿不上去,那個時候的中國人在冬天時會裡三層外三層,恨不得將所有的冬衣都套在身上。而我從國外回來,生活習慣不同,一件T恤搭羽絨服顯然沒有問題。但是袖子塞不進去,不代表這種羽絨服沒有市場。」

她說的沒錯,有人墨守成規,就有人敢於突破嘗試新事物。王陶的創新給這個細分市場開拓了新局面,很快就有了追隨者。第一季羽絨服就有客人超標訂購了300多萬的貨,可見習慣終究會被潮流湮沒。

事實證明,中國人的穿衣習慣被改變了。水桶裝幾乎淡出視野,滿世界的窄袖羽絨服證實了王陶的成功。時至今日,羽絨服仍舊是其的特色產品,佔其冬季銷售份額的35%左右。

低庫存的快速響應供應鏈

broadcast:播的發展勢如破竹,其庫存狀態卻相當平穩。其年庫存一直保持在10%以下,今年庫存率大約8%。王陶說,這是品牌經營的正常庫存,通常三年內會通過折扣形式將舊貨全部清除。

也許你也會驚訝於broadcast:播的庫存狀態竟然會如此良性。

王陶認為,庫存壓力過大主要是由於公司給代理商的政策過於激進和產品對市場不適應兩方面的問題造成。她分析說:「如果公司政策比較激進,給經銷商的業績預估超出了市場正常容量;拉大銷售的同時,庫存也會增大。同樣的退貨率,1千萬和1億的訂貨,庫存量顯然是不同的。」多年以來,王陶都不會為了拉大銷售額,而給代理商過大壓力;相反,它一直堅持比較平和甚至較為保守的政策。

broadcast:播規定的退貨率為10%,但如果有客人實在經營困難,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問題,公司還是會主動收回庫存,幫助客戶找到運營中的首要問題。所幸的是,8年以來,broadcast:播從未因為產品方面的原因出現過任何庫存問題。

以代理模式為主要銷售渠道的傳統服裝品牌都希望通過提高代理商的訂貨量來提高銷售,事實上這樣的舉措適得其反。代理商是供應鏈的末端,他們與消費者直接接觸,最瞭解市場行情,是市場情報的收集者。所以逼迫他們訂購超過承受範圍的貨品,是不明智的做法;最終這些超負荷的訂貨量仍會回到公司倉儲,成為積壓庫存;越大的超額訂貨,越大的庫存。

王陶正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減輕後方庫存壓力的同時,她希望通過後期追單來拉大銷售。事實上,這正是更適合快消費快時尚的小單量模式:首單加工量略小,主要用來試水市場;如果市場反饋好,則加大生產,合理推向市場。

但是這也就需要一個快速反應的供應鏈,加工廠的高速運轉則必不可缺。此時,其供應鏈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王陶承認2012年時,其供應鏈銜接出現問題:產品生產不足,客戶的超單和追單他們無法滿足。因此,加工廠戰略同盟和自有工廠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同時,建立小型加工廠的計劃也符合王陶的品牌發展戰略。

雖然現在broadcast:播的發展勢如破竹,但是她心裡明白,設計品牌仍舊是小眾市場,想要與H&M、美特斯邦威等服裝流通巨頭競爭,不管是從渠道還是資本上,都是螳臂當車;若與奢侈品牌去競爭更不可,則沒有他們的品牌文化沉澱和資本。

上下夾縫中,王陶另闢蹊徑,決定將都市女裝的定位再次升級,開闢「流通小精品」領域——擁有奢華品牌的設計感和流通產品的價格和渠道,以及它所能覆蓋到的人群包容性。

長期以來,broadcast:播都採用合作廠商外加工的方式來減少生產成本,高速擴張。但更加精良的產品和更高速的運轉就要求更加優質和快速的加工,王陶決定建立小型精品工廠,讓它會成為其流通小精品的質量和供應鏈保障。

電商與代理的矛盾
broadcast:播2013年春夏新品發佈會上,中國著名影星董潔與賈靜雯出席。其中,董潔將成為該品牌2013年的品牌代言人。

對於電商渠道的嘗試,王陶現在在國內市場還有些顧忌,目前只用於清庫存之用。因為broadcast:播主要以代理商為主,直營只佔9%。如果公司直接進入電商渠道,則會與代理商競爭市場,引起雙方衝突。而電商是未來消費的趨勢,停滯門外顯然不利長期發展。為此,王陶也陷入兩難境地。

電子商務是消費市場不可迴避的趨勢。

雖然在國內市場還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但是她開始在海外市場嘗試進入電子商務領域。

由於歐洲留學生十分喜愛broadcast:播的服裝,因此德國一家電商網主動找到王陶,洽談合作事宜。這是其直接進入電子商務領域的一個好機會,並且這與她探索海外市場的想法也不謀而合。

對於從未嘗試過這個領域的王陶來說,這家網站可以說是亦師亦友。剛剛成立的香港辦公室負責與該德國公司洽談合作,這成為broadcast:播將觸角伸向海外的一個基石。

對於品牌的發展脈絡,多年之前她有了計劃:前幾年以代理商為基石迅速擴大渠道佈局,集中精力打造產品;產品和渠道成熟之後,開始全力推廣品牌,深入細分市場。

現在王陶決定先邁出下一步,尋找代言人。2004年呂燕代言broadcast:播之後,代言人這個位置就一直空缺。現在隨著品牌推廣的計劃實施,一個合適的代言人則顯得不可或缺。王陶最終選定了中國著名影星董潔成為2013年的品牌代言人。她認為董潔獨立、知性的公眾形象正是該品牌所要傳達的信息,對其品牌形象提升有利。

另一方面,她決定從品牌代表的直營店開始整頓。前些年的快速擴張,以代理模式為主;但現在發展品牌形象,直營系統則顯得至關重要。她解釋說:「直營是品牌說話的平台,未來三年內broadcast:播想要有更大的擴張,直營必須身先士卒。這也是今年非常重要的戰略目標。明年我希望在北上廣深四個城市投資核心店舖,爭取佔領核心舞台,同時完善直營系統的運營系統。」

2013年將成為broadcast:播的一個新起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16

田教授:只在估值窪地裡播種醫藥股 證券市場紅週刊

來源: http://xueqiu.com/2994748381/32457600

作者:紅周刊 郝寧
  本期君再來,港股達人田建君(雪球ID:田教授)帶來了醫藥股投資的分享,講述他在港股、A股、B股、美股投資醫藥公司的經驗。田教授認為,中國醫藥股類似於日本,面臨著醫保控費的壓力,所以在醫藥板塊黃金十年投資中“樂觀但仍不應失謹慎”,而且只在估值最低的市場里買入波段操作。本期,且聽《紅周刊》與雪球網、手機騰訊網合作的投資人物專訪嘉賓田教授如何看待醫藥股。

  樂觀,也需謹慎!

  《紅周刊》:既然醫藥行業黃金十年開啟,那為什麽還要謹慎呢?
  田教授:醫藥行業我非常看好,是未來十年投資的首選,但是在樂觀中也要保持謹慎。其實中國對於醫保付費的壓力非常大,情況更類似於日本,而美國則對醫療保健費用的支出龐大。看一下日本的醫藥行業,就會發現日本的醫藥股並沒有像美國那樣走出了非常多的大牛股,主要原因就是日本的醫藥行業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醫保控費影響。全世界只有美國保護專利做的最好,國家醫保付費也是最慷慨的,日本首先考慮國家的醫保付費。現在很多人拿美國的情況和中國進行比較,我覺得有失偏頗。中國有13億人,國家醫保壓力非常大,醫保控費是一個必然趨勢。
     《紅周刊》:投資者需要註意什麽?
  田教授:有兩個方面的問題應註意:第一,如果市場對醫藥行業過於狂熱,給出的估值太高的話,市盈率達到40倍甚至邁向50倍,PEG大於1,醫藥板塊形成中短期頭部的風險進一步增加,可能面臨股價回調的結果;第二,要挑選有定價權的企業,回避那些生產雷同的普藥、沒有定價權,且面臨國家醫保控費壓力的企業。回顧2011年,醫藥上市公司的股價遭受了很大壓力,下跌非常多。所以,投資醫藥股“樂觀但要保持謹慎”!
  《紅周刊》:當前A股醫藥板塊估值不低,您怎麽看?
  田教授:我認為,A股醫藥股的投資價值在三個市場中是最低的,因為A股醫藥股的估值在幾個市場里是最高的。相對而言,B股、港股估值居中,美股的中概醫藥股是最低的。我覺得,目前A股醫藥股中很多出現了泡沫,有不少個股的市盈率超過了40倍,PEG大於1。而港股醫藥股也存在一定的泡沫,比如一些200億~300億元市值的公司,市盈率達到了30倍,PEG也大於1,但相比A股泡沫稍小一些。某些A股醫藥公司動不動就是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市值,但沒有真正的業績支撐,這存在著極大隱患。



  A股醫藥板塊  “中藥五虎”機會隱現

  《紅周刊》:A股醫藥股的估值最高,那是否意味著沒有機會可言?
  田教授:A股的中藥板塊已經出現了估值窪地,這是很好的機會。中藥一直被認為是A股市場上的稀缺板塊,隨著滬港通的臨近,這一稀缺性被越來越多地關註到。以前漲幅較大的是體量較小的中藥股,市值大多不超過100億元,體現出小市值股票更受歡迎的特點。而目前,中藥板塊的動態市盈率在30倍附近,相對於醫藥其他子板塊,仍具備較強的估值優勢。
  《紅周刊》:哪些中藥公司您特別看好?
  田教授:今年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征是,以“中藥五虎”——同仁堂、片仔癀、東阿阿膠、白雲山、天士力為代表的昔日明星股走勢非常滯後。目前這個節點上,我認為最安全的可能正是這些明星醫藥股。我把同仁堂稱為“王子型偉大企業”,不過A股給予了近40倍的市盈率,而我認為相對來說,估值較低的港股同仁堂科技和同仁堂國藥會更被看好。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國藥均是同仁堂的子公司,市值更小、估值更低、增長更快,再加上滬港通的影響,兩者顯然優於同仁堂。白雲山也是一樣的道理,港股的白雲山與其A股標的是一家公司,但卻盡顯估值優勢。
  《紅周刊》:這麽說來,“中藥五虎”中僅剩下3只。  田教授:我比較看好天士力、片仔癀和東阿阿膠,港股中沒有這樣的標的,它們屬於傳統的中藥瑰寶稀缺標的,海外資金頗為喜歡。此外,3只個股估值都不算太高,如果進一步下跌,機會將逐步顯現。尤其是阿膠的估值才17倍左右,雖然公司三季度控貨及成本上升導致業績低於預期,但股價的滑落也帶來了投資機會。經過測算,預計明年市盈率將在15倍左右的估值,因為醫藥企業一級市場的並購價格所對應的市盈率是在15倍以上,目前已經逼近一級市場並購市盈率,沒有太多的下跌空間。

  B股醫藥板塊  冷宮B股,卻是最好標的

  《紅周刊》:談談B股醫藥吧。
  田教授:做價值投資不能只盯著A股,可以把眼光適當地向B股、港股,甚至美股轉移一些。由於這三個市場醫藥板塊的估值明顯低於A股,所以機會要更大一些。B股是國內最好的市場,巨大的差價放在那里,天然地贏在起跑線上,這就是所謂的價值投資,可惜很多國內的價值投資者不願光顧B股。
  《紅周刊》:您看好B股的什麽醫藥標的呢?
  田教授:B股的醫藥股只有一致B和神奇B,這兩只股票質地都非常優良,可以做中長線持有。目前,它們的估值仍然是比較低的,與同股的A股相比有40%~50%的折扣,具備非常明顯的安全邊際。
  神奇B的核心品種斑蝥酸鈉系列抗腫瘤產品,將是未來的大市值品種,公司預計該系列產品今年銷售收入近4億元,有信心在未來幾年內做成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單品重磅藥。神奇B的大部分產品屬於苗藥,十分獨特。目前,貴州省正在打造大醫藥集團,神奇制藥就是政府扶持對象之一。更重要的是,神奇制藥具有增發預期,增發價格遠高於目前B股的價格,這對於神奇B是絕對的利好。

  港股醫藥板塊  港股中小市值醫藥股機會多

  《紅周刊》:港股醫藥股您看好哪家公司呢?
  田教授:在稍大些市值的醫藥公司里,華瀚生物制藥質地非常優良,是中國醫藥上市公司中最大的醫療集團之一,未來產品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近幾年可能有幾個超重量級產品即將上市。人神經生長因子(國家一類新藥)產品有望在2015年面世,市場空間巨大,將會在很大程度上貢獻業績。另外,公司在人胎盤相關藥品領域形成了壟斷地位,3個重磅生物產品人胎盤片、人胎盤血白蛋白以及人胎盤組織註射液的移交手續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新產品將帶來強大的增長潛力。公司並購能力很強,向下遊產業鏈延伸不斷並購優質的醫院。該公司市值不到100億元人民幣,下個財年動態市盈率在20倍左右,是比較不錯的投資標的。
  《紅周刊》:“業績為王”在港股體現得尤為明顯?
  田教授:投資醫藥股主要遵循“業績為王”的策略,大部分醫藥股靠業績推動(小市值重組股除外)。不過,港股對於業績的反應速度比較慢,往往是年報公布了公司業績有大幅提升之後,股價才會有所反應,這正好給散戶提供了機會。A股則大多是好業績公布之日,也是股價下跌之時。我們只要平時多分析、多留意,提前介入或公布業績時第一時間介入,就存在獲利空間。所以說,香港的醫藥股市場更為理性。
  《紅周刊》:小市值的港股醫藥股是否也存在著不錯的標的?
  田教授:小市值的港股醫藥股中,遠大醫藥的質地就非常不錯,未來2~3年的業績增速預計在50%以上,而動態市盈率在20倍左右,現在市值不足30億元人民幣,比起A股醫藥股低估非常明顯。隨著滬港通的來臨,我認為這類公司有明顯的上漲動力。此外,遠大醫藥的並購整合能力很強。從歷史上看,其每年並購1~2家公司,並且很快可以盈利。目前,公司增資遠大醫藥中國部署並購。
  《紅周刊》:投資港股的醫藥股有哪些問題需要註意呢?
  田教授:港股中的醫藥股數量比較多,同時估值明顯低於A股,所以我認為這個市場的醫藥股機會不在少數。在選擇港股醫藥股時註意:1,盡量選擇中小市值的醫藥股,這樣取勝的把握更大些。比如,可以把市值限定在150億元人民幣以下,防止買入大市值公司;2,把選擇的公司限定在內地的上市公司,如此便天然地處在了一個明顯的優勢上,我們比香港和歐美的投資者更了解內地的上市公司。
  另外,香港市場以機構居多,這決定了港股的漲幅不會一口氣漲到天上去。所以,在香港市場投資醫藥股要切記兩點:第一,不追漲,買跌不買漲。大幅回調以後就是買入機會,如果按照A股技術圖形走勢,發現走強了去追,很容易被套。第二,港股成交量明顯小於A股,在香港市場投資醫藥股要秉承價值投資的理念,做好中長線投資的思想準備。有的公司一天的成交量可能很小甚至為0,所以不要以A股炒作的思維去投資港股的醫藥股,要做好中長期持有的打算,進行大波段操作。

  美股醫藥板塊  美股中概醫藥股把握波段 

 《紅周刊》:最後來談談美股吧。
  田教授:其實,美股中概醫藥股在這幾個市場里是估值最低的。赴美上市的中國醫藥企業中,有疫苗研發企業、中藥生產企業和化學藥品研發企業,但多數都與醫療服務沾邊。國內無論是化藥還是生物藥,大多數停留在仿制藥品階段,很多國內研發的技術在美國投資者看來已屬落後,並且國內的藥品研發公司多是依靠歐美的跨國集團提供的技術和資金。如此,很難在美國的投資者眼中獲得一個好估值。
  《紅周刊》:有哪些標的值得關註?
  田教授:美股市場一般不喜歡小市值公司,這些公司被認為流動性差、業績波動風險大。美股中概醫藥股有3只值得大家高度關註:第1只是泰和誠醫療,盈利非常好,這只股票現在僅在凈資產附近交易。而它是中國最大的腫瘤醫藥集團,未來2~3年將建成3家三甲腫瘤專科醫院;第2只是德海爾醫療,這家公司是中國醫藥股里真正意義上的可穿戴概念股,它的睡眠檢測儀已經正式上市,而股價仍然低於凈資產;第3只是惠普森醫藥,這家公司出現了虧損,但是我認為1~2年後就會扭虧為盈。現在的交易價格不到凈資產的1/10,可以說是極度低估。
  《紅周刊》:美股醫藥股是否也不同於A股的操作?
  田教授:美國的中概醫藥股估值最低,但波動卻是最大的,投資時一定要把握好節奏。美國的中概醫藥股大多是波段性行情,行情來的時候就大漲一波,然後往往又會跌很多。所以,在投資美國的中概醫藥股時,一定要把握買入時機,而且長線持有也要謹慎。如果市場經過長期的醞釀,資金又開始炒作中概醫藥股時,發現個股在底部橫盤蓄勢很長時間後,一旦放量就可以跟進,但要切記漲幅過高時及時出貨。我今年操作過一次泰和誠醫療,6美元左右買入,9.9美元賣出,做了一個比較好的波段。如果不賣,現在又跌到了7美元左右。

  專註投資與守株待兔

  《紅周刊》:投資醫藥股有哪些操作手法呢?
  田教授:我介紹兩種方法:第一是專註投資法。比如說,有人專門盯著一只或幾只醫藥股,不斷進行長期波段操作。其長線倉位不動,中短線倉位波段操作,只做一只或者少數幾只股票。由於對這一只或者幾只股票非常了解,對其股性也把握得很準確,所以操作的成功率是非常高的。這種方法適用的前提必須是該醫藥股基本面非常優良,總體是在向上的通道中運行。  第二種就是守株待兔法。選好幾只股票以後,等著其中哪只股票出現了大幅下跌後再買入,不出現大幅下跌就不買入。需要註意的是,不是守一棵樹而是守住幾棵樹,這樣我們總能等到某棵樹上撞到了某只兔子。一年操作的次數不用多,只要碰到就能賺錢,風險小但收益並不小。
  我們可以選幾只龍頭股票,比如同仁堂、片仔癀、白雲山、雙目藥業這樣的行業龍頭,然後看哪只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下跌,出現了非常惡劣的技術形態走勢,比如下跌幅度達到了30%以上。當然,像前期片仔癀跌幅達到50%更好,是非常好的買入機會。哪只下跌我們買入哪只,上漲一定程度後可以考慮賣出,再等待下一個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393

90后也有价值投资者- 坚持长期价值投资(播种与收获) glassofwhiskey

http://xueqiu.com/1334109740/52591508

谈谈身为一个95年学生对投资的看法:在2011年的时候,我入市了,一开始对于投资没有太多的认知,更多的判断在于股票的”外在“,比如公司的名字,大众对于这只股票的看法,短期的走势等等。


我很幸运自己在18岁读了《聪明的投资者》,初步认识了格雷厄姆和沃伦巴菲特先生,这本书给我更多的是买入便宜被市场低估的股票。后来我疯狂的开始了解巴菲特先生,通过视频、书等等。如《巴菲特股票投资术》作者玛丽 巴菲特,《滚雪球》 《巴菲特投资案例集》作者@黄建平 先生。

我现在的投资理念更注重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买入公司前,要自己想想,这家公司价值几何?巴菲特看公司是先看年报季报,往往会把每一年的年报都读了,才会关注股票的价格,他说过如果先看价格了,也许自己会被价格的问题左右而少于观察公司的本身。

当危机来临的时候,股市熊熊的,几乎没有多少人关注股市,这时是进入的好时候,往往股价都会便宜,是一个买入的好时机,但是事实上很少人会这么做,又担心买入了还会继续下跌,又担心这次熊市是N年,怕自己等不起。(在我的生活中验证了很多次,牛市都进来了,亲戚们及同学们)

想起14年带2个好基友去开户,一位在7元5的价格买入了七匹狼,还有一位同学跟着我买入了兴业银行,成本在10.7(他持有至今,从没卖过一股)。
今年牛市来了,很多朋友自己去开户了,他们问我自己买的公司怎么样,我无法回答,因为我自己也不了解那些公司,但我知道价格都不便宜,更多的是让他们注重买入的公司内在价值和注意价格风险。 

我14年当时管理2个亲戚的账户,都在同一价格买入了10.3元的兴业银行, 他们很相似,账户交给我管理的时候,总体亏损都在40~60%之间,我和他们说,100元,亏了50%是50元,你要将50元再赚回100元,需要100%的收益了(如今他们都已经卖出,卖出价格在20元左右,获利接近100%),是我的话我更会继续长期持有。

我在13年开始慢慢的开始摸索并实践价值投资,起初就是买很多看上去很便宜的股票,一般PE都在10倍左右,比如当时我在4.3买过盐田港,5.3买过城投控股,2.58买过广深铁路,3.3元买过京能电力。虽然都赚了钱,但是往往都是十几个点就抛售了,周期一般在几个月。
我反复的思考,这些股在后面表现的都很好,买入的时候还被套了很一会,为什么刚开始盈利就选择卖出了呢?而不选择长期持有呢?难道价值投资真正就只是价格与内在价值的问题吗?

14年我开始买入兴业银行 ,成本在10.27,我起初了解到银行股在于史玉柱先生,他在11年~12年投资民生银行,成本在6元以下,如今长期持有带来很丰厚的回报了,我买入兴业银行是因为我喜欢有品牌但又有发展潜力的银行,当时记得净资产在十几元,股价当时还9元过,我很郁闷,好东西没什么人关注,我就先买起来吧。没想到等了几个月来了这次牛市,觉得挺幸运又挺呵呵的。
大学的教授买了创业板赚了好几倍了(虽说有些羡慕,但是我觉得这些股票不怎么适合我),我拿着银行,周围的人都说银行不错啊,稳定。也有人说银行没花头,以后还会破产,反正周围的一些朋友亲戚的话很难左右我,因为我知道银行股的价值未来肯定会体现出来的。(14年开始也得知了申购新股,运气也还可以,中签了大概5、6次。大大提高了总体的收益情况)

好几个月前,我把手上的兴业银行全部换成了浦发银行,差价在1元左右,看后复权,浦发的长期回报比兴业还高一些。在这3年里,也许是因为浦发银行的分红尺度相当给力,而且我是江苏人也比较熟悉一些浦发银行,周围就有几家。

我会长期持有手中的 浦发银行的,今年买入了港股SOHO中国  ,潘石屹大叔的公司,价格便宜,早在12年开始转型做纯商业地产,现在就是自持和出租自己的物业(北京和上海的很多写字楼以及商铺),每股净资产9.6港币,现在股价只有4.83,我知道港股地产有物业重估这一部分,但是从分红来看,6.4%的股息率,在如今余额宝3.3%的市场下看,还是不错的。我将这一部分投资当作是现金奶牛,买入有折价的北京上海优质写字楼的资产,当成是自己的一个小小门面房来投资吧。

投资应该是快乐的,投资来源于生活,如果你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市场,并且有耐心,我相信价值投资很适合你,找到自己熟悉的公司,生产自己熟悉的产品。在低估的时候买入,并长期持有。公司有优秀的管理人员,我相信长期下来,收益不会低。

在上市第一天的时候买入:格力电器持有19年赚168倍,万科持有24年赚79倍,贵州茅台持有14年赚30倍.现在持有兴业银行浦发银行X年赚X倍?(市盈率只有5、6倍)

华尔街统计表明: 70%人做短线:有97%亏损,3%的赢利,前者一年交易120多次,比后者频繁! 20%人做中线:有75%亏损,25%的赢利,后者一年交易3次,比前者交易少! 7%做长线:有92%赢利,8%亏损!

来了雪球知道了一些大神,@ruibeier @云蒙 等等前辈。很幸运生活在如今的时代,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活在当下,不断的学习和适应。但是更多的应该要活出自己,追求梦想与自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12

七年流淚播種 源鮮放膽量產無毒水耕蔬菜 科技務農》兩位貴人相助 克服種菜「三年魔咒」

2016-01-04  TWM

源鮮董事長蔡文清肝癌治癒後,決心種出無毒的青菜;但沒想到,「種好一棵菜」居然這麼難;為了達到目的,他到處叩頭拜師,終於找到種「好」菜的破解之道。

植物工廠被視為解決未來人類糧食短缺的解方,但對源鮮農業技術公司董事長蔡文清來說,卻是肝癌治癒後,想吃得健康,「自己的健康自己救」下的產物。為了種出一把無毒、乾淨蔬菜,他整整投入七年,才找到穩定量產答案。如今,第一次對外增資,起碼吸引六、七組海內外的投資法人有興趣爭取認購。

近年來,從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金寶董事長許勝雄等科技大亨到建設公司老闆,如太平洋建設總經理章啟明,都趕上植物工廠投資熱。但大部分背後的算盤,不是想賣設備、賣LED燈,就是整廠系統輸出;但蔡文清卻說「我未來是要擴廠賣菜」,一心要種出「不造假、普羅大眾吃得起」的水耕蔬菜。

一場大病後覺悟

不當科技董座 要種自己敢吃的菜為了專心研究水耕蔬菜,蔡文清辭去興櫃公司州巧董事長的職務,卻發現「種好一棵菜不容易」,許多人批評水耕蔬菜的硝酸鹽含量過高,施的都是化肥,但病後只吃「新鮮蔬果」的他,只想種出自己敢吃的菜。

沒想到,蓋出一座植物工廠難不倒他,「種好菜」卻難倒他。

原本是光電產業精密設備供應商的他回憶,二○○八年決定跨入植物工廠,工廠很快就蓋好,但幾年下來,他的水耕蔬菜與同業一樣,始終難逃「撐不了三年」的魔咒。原來,水耕蔬菜第一年往往是豐收年,第二年旋即產能遞減,到了第三年,可能壓根兒就長不出來。

面臨「三年魔咒」時,業者不是勤於更換營養液,就是施灑化學肥料。

蔡文清進一步解釋,這是因為植物在水中生長,水菌共生的環境「壞菌會慢慢變強,壓制好菌」;加上產能遞減時,業者猛施化學肥料,更加助長壞菌,最後只好噴藥來殺菌。行銷總監許育碩也說,有些業者還會把種子泡在「好年冬」農藥,再行播種。但蔡文清想種植的,是乾淨無毒的蔬菜,當然不能這樣做。

施肥、殺菌,便成為他克服「三年魔咒」的兩道難題。

為了解開這兩道題,蔡文清到處求教專家。他拜訪有植物病理學界「植物神醫」之稱的中興大學植物病理系教授蔡東纂,又派包括業務經理盧永木在內的五名員工,到教室旁聽上課。蔡文清回憶,幾次登門求教都遭婉拒,原來蔡東纂等植物病理專家研究的多是土耕,並不認同水耕,叫蔡文清「不用來」。

不過蔡東纂發現,蔡文清每次來都做足功課,對植物病理問題「不是隨便問問」,且願意尊重專業,終於感動蔡東纂,讓盧永木等人正式叩頭拜師。日後也證明,在蔡東纂指導下,源鮮得以研發出微生物菌、益生菌調配出特有的複合肥料,不但安全,抗菌抗病能力大為提升之外,種出來的蔬菜口感也十分突出。

種植技術大突破

生菌數比自來水還低 免洗能食二○一二年,蔡文清又向交大客座教授王望南請益,王教授研發一套奈米氣泡技術,可將水中的氣體奈米化,在一毫升的水中可產生十億顆氣泡,利用奈米氣泡瞬間爆炸的高溫來殺菌,一次施行效果可持續十九小時;且氣泡殺菌同時,水中含氧量也大幅提高,有利於植物光合作用。

這兩位貴人加持,使源鮮的種植技術有了重大突破。如今,生產的蔬菜,不但硝酸鹽殘留量符合歐盟標準,生菌數含量也比自來水低,宣稱「免洗可食」,每包平均單價五十五元,和有機蔬菜相去不遠,更遠低於其他水耕蔬菜價格,包括華膳空廚、太和殿麻辣鍋、老爺酒店都陸續成為源鮮的客戶。

為了打進餐廳市場,源鮮也設計一個展示櫃,供餐廳擺設,博取消費者安心與認同。桃園日本廚房料理店老闆娘李紫瀅表示,她還專程到工廠參觀才決定進貨,現在店的入口就擺著展示櫃,「客人開口買,我也幫忙賣菜」。太和殿更大量採購源鮮茼蒿類、萵苣類,月均量高達兩千包,以源鮮現有產量,仍無法完全滿足太和殿需求,老闆郭宏達甚至頻頻詢問「什麼時候到中國設廠」。

一五年,蔡文清決定放膽量產,他在桃園、中國都有建廠計畫,打算把產能從日產一百公斤,提高為二.五至三噸;年營收將由如今的四百萬元,一舉提高到近億元。為了籌措擴展資金,目前源鮮正在辦理增資案,預計可募到二至三億元。等到一六年,源鮮就能在兩岸擁有規模量產的植物工廠,大賣蔬菜,當起農業大亨。七年流淚播種的源鮮,此時,終於可以歡喜收割了。

撰文 / 許秀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76

拍紀錄片投報率僅5%,兆元董事長告白童子賢:票房只是儀式 我重點在播種

2016-01-25  TCW

「老實講,拍文學家紀錄片,對我的事業沒有好處啊!」堅持做這門賠本生意,他只在乎:有人受到薰陶和感染。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和碩集團董事長童子賢顛覆了這句話。

他投資拍攝的文學家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二》(以下簡稱《島二》)上映進入最後一週,七部紀錄片全台總票房近四百萬元,總觀影人次近兩萬人;這個數字,比《看見台灣》一日的票房還少。

《島二》包含七位作家的紀錄片,總拍攝成本近四千萬元,加上行銷成本四百萬元,但票房收入須跟戲院五五對拆,等於實際收入不到兩百萬元;時間成本不計,投報率僅五%。

如果這是企業家要圓電影夢,做一次嘗嘗滋味也罷,但這是童子賢的第二次,不但賠得比第一次還多,而且他手上還有《島三》、《島四》等著陸續上場。

相較於童子賢的紀錄片票房,和碩集團年營收破兆元,單單二〇一五年十二月,營收一千一百五十七億元,換算成工時是每小時進帳五億六千萬元。

他投入最寶貴的時間從選角到宣傳,從未缺席或許「錢」對童子賢來說不是問題,紀錄片投資只是零頭,但他不單燒錢,從選擇主角、開拍說明、進度掌握到宣傳全都參與,二〇一六年一月初甚至親自飛往香港參與對談,投入的時間比《島一》更多;對他而言,時間比金錢更是稀有資源。

為什麼一位兆元董事長,還要投入時間、金錢做這檔「賠錢生意」?以下是他接受《商業周刊》專訪,以第一人稱方式,自述這盤賠錢生意背後的盤算。

把紙本記憶推薦給網路世代「有人播種,種子就會在。」

票房不是財務上的意義,而是一種儀式性的認同。

你在電影院門口徘徊,發現有《變形金剛》、《〇〇七》,卻願意掏錢去看劉以鬯(音讀「唱」)、林文月的紀錄片,本身會踏進去就是會認同。

購票是一種儀式,你捻香站十分鐘和半小時是不一樣的,後者代表你的投入和用心。有幾百萬的票房,代表有幾萬個人為了詩、小說特別來看電影,放映的地方還集中在都會區。有些人從淡水,有些人從邊陲趕來,某些程度就有幾萬人受到薰陶和感染。還有很多人想要看,但檔期總是沒有《〇〇七》來得方便嘛,搞不好還有五倍、十倍的人口等著看DVD。

重點是有人播種,種子會在,所以現在不用急著看票房。華文世界一直缺少記錄作家的影像作品,我曾經引以為憾。早期透過紙本閱讀帶來很多、很豐富的創作,帶領我們長大,這些東西值得推薦給網路世代。有很多白紙黑字沒有寫下來,很多年前跟夥伴們尋尋覓覓各種方式,不只做文件蒐藏,最後導引到介乎半劇情、半紀錄的文學電影,用新媒體賦予它更豐富的面向。

有一天或許有個年輕人,看了部老片《花樣年華》,然後知道有另部電影在報導背後的影響者劉以鬯,他找來看,看了就更深入。我不很在意此時此刻有多少人進電影院來看,我在意的是向大師致敬、向年輕人引薦,這不能用數字和金錢的數量來衡量。

文明是靠累積,無法計價「文化部編一年預算,也買不到一個李白或杜甫。」

我說過很多次也不是很有人注意:「文學藝術跟純粹的數學和物理一樣,是社會文明和文化的基礎。」把物理和數學拿掉,美國人沒辦法發明半導體、網路或登陸月球,可是做數學的那一刻,你很難回答數學公式值多少錢,就是說事情不被理解或不被商業價值衡量的,不代表不重要。

有些事情我做了很久,也一直乏人問津,像保存兩蔣日記。如果侯孝賢沒有在坎城得獎,這半年大家會討論《聶隱娘》嗎?之前他拍了《咖啡時光》,有人在討論嗎?是因為得了獎,大家才注意到。

這個社會有功利的一面。

有些年輕人想要拍電影,我常跟他們講,不如我給你一枝筆、一張紙寫詩,因為拍電影要很大的資金;創作有不同的方法。李白只要一管毛筆和一張紙,可以流傳一千年。但他如果活在現在老早餓死,因為版稅收入不夠吃三年。那李白、杜甫對中國文學重不重要?這麼重要的東西值不值得一千萬元、一億元?你文化部編一年預算,也買不到一個李白或杜甫。

很多東西對歷史、文化太重要,以至於無法評估價值,所以說不是只有被媒體矚目、被政府撥預算才重要,要靠代代傳承、撒種子,然後種子發芽。

經驗被喚醒,就會產生力量「為當初的感應做事,怎麼會辛苦?」

另外是個人的經驗。對工作、創業和事業有幫助的,未必是在課堂上或付費得到的。

比如說我十五、六歲讀台北工專曾做過校刊總編輯。大約十五、六年前,我做一個重要的廠商OEM(代工生產),有七、八個關卡過不了關,其中有一個是印刷出問題。

這家廠商對印刷質慼是世界級的挑剔,當時近年關,我不過年了,直飛昆山工廠,跳上印刷機跟師傅請教,一、兩個小時後開始上手,四十八小時搞定,我自己也很訝異。因為上回泡在印刷廠是十五、六歲的事,學生時代的記憶就這樣被喚醒,然後連接起來,解決了問題。

你說當年做校刊總編輯的時候,怎麼預測這個經驗可以解決OEM被卡關呢?如果曾經有感動,暫時忘掉也沒關係,就是因為曾經有人播種,影響還是在,不是生活的主軸也沒關係,不需要二十四小時、時時刻刻都占用時間資源。

就像《情生意動》這首歌的歌詞:「最美麗的情感總是藏在夢背後」,被碰了才有感應;為當初的感應做事,怎麼會辛苦呢?

即使現在非主流,也別看輕「年輕人有熱忱就讓他燒,讓美好的事情闖闖看。」

又好比剛創業,同行都用影印機印幾頁當技術手冊,我自己包辦技術手冊,一本好幾百頁,有封面、套色印刷。同行主機板前輩嘲笑:「你以為你們是世界級的公司啊?手冊做成這樣。」可是我們真的三、五年不到吃下全球三成市場,成了世界級的主機板公司。

主機板當時被國外的公司嘲笑是地下工廠,是不正規的地下產業,別人就兜一兜標準電路,我們連技術手冊、使用手冊、包裝、材料、一直到印刷,都用一流方武做。那是什麼能力造成我有這種觀念?完全意外的是因為學生時代經驗,所以做這些東西沒有困難,知道成本怎 控制,印刷質慼怎 控管,規格怎麼設定,四色套色要用特別色,特別色一色算兩色,套金色還要清洗過印刷機,統統清楚。

也很像我當初進宏碁的訓練,那時候沒有標準電路,沒有那麼大的IC,電路都要動手兜出來,在拍紀錄片的過程我會重拾這種樂趣,很有動手做的熱情。

所以不要輕看暫時不是主流的東西,年輕人有熱忱就讓他玄燒,我們做些這播種的事情,讓這個世界有更多美好的事情闖闖看,不要擔心太多成功、失敗,擔心太多就又會落入條條框框。條框太多,沒辦法適應快速演化的環境,也許有人是靠著很有紀律的意志指揮著資源變動,但有時候群策群力也很有趣。

老實講,拍文學家紀錄片對我的事業……沒有好處啊???(大笑)我還很開心,應該就是好處。這個世界不被了解的事情很多,不需要急著一定要被了解。

小辭典《他們在島嶼寫作》

由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獨立投資拍攝的文學家系列紀錄片。第1系列包含詩人鄭愁予、余光中等6部長篇紀錄片,於20l1年上映。

第2系列《他們在島嶼寫作2》2015年12月中旬上映,包含小說家白先勇、散文家林文月、詩人瘂弦、洛夫,及香港詩人也斯、小說家西西、劉以鬯。

整理者 單小懿 採訪者 單小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64

市場悲觀成交低迷 春季行情如何播種?

春節假期臨近,A股成交也回到3000億左右,殺跌動能幾乎枯竭,盡管短期內行情依然有震蕩,但樂視網(300104.SZ)等創業板龍頭一度大幅反彈,次新股再度變得活躍,讓不少資深投資者預期春季行情即將到來,主要原因包括節前過度悲觀成交低迷,未來消息面有好轉可能,而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也提供了新的憧憬。

歷史數據顯示,春節前開始持股過節到4月前,都有較大概率賺錢。而春季行情到底投資者要如何“播種”,不少資深市場人士認為,金融、一帶一路、航空、黃金、國企改革等相關資產都可以作為較好的布局標的;對於成長股而言,經過連番殺跌之後,不少30倍左右市盈率的標的已經浮現,也有望成為春季行情“播種”目標。

春季躁動大概率開啟

1月24日“兩桶油”再次發威,拖累創業板再次下跌1.38%,對此部分資深市場人士認為,創業板短期內再次構築比上周一1783點更低底部機會不大,節前節後是投資者“播種”春季行情的絕佳良機。

歷史數據顯示,2010年、2011年、2012年、2014年、2016年春節前大盤同樣經歷大跌,市場同樣出現地量成交,量價基本同步見底,之後持續到4月的春季行情當中,上證指數分別反彈了約200點到500點,給投資者帶來不少回報。2017年春節前,資深市場人士都認為A股春節“紅包”也即將開始派發。

華林證券策略分析師胡宇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春節的紅包來臨是因為政策維穩的需要,達沃斯論壇前夕就是一個維穩的時點,隨著不少大資金逐步介入藍籌股,“政策底”的信號明顯。市場風聲鶴唳之時,反而出現了縮量見底的信號。

深圳巨澤投資董事長馬澄認為,每年春節節前節後行情都不會太差,並且近幾天市場有築底跡象,節前可以考慮輕倉持股,而節後一般是新的行情啟動時間,所以在沒太大利空出現情況下行情是看好。投資方向是國企、軍工混改及“十三五規劃”提及的領域。

國金證券策略分析師李立峰等認為,上證綜指在成功探底到“3044點”後開始企穩。隨著央行的大規模凈投放資金,節前資金面將平穩過渡;盡管春節前A股交投清淡仍將成為常態,但A股在經歷前期下跌後,風險得到較大程度釋放,當前市場極大概率處於磨底階段,不排除部分機構有搶跑的可能。

市場對“中央兩會”的改革存在憧憬預期,改革有望提升風險偏好。2017年“兩會”將於3月初如期召開。可以預測的是,近期各個部委、各地方省市主要部門均在忙於準備相關材料。其政策基調是強調2017年其首要任務是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貨幣政策定調為“穩健中性”,為結構性改革服務,李立峰稱。

廣發證券策略分析師陳傑認為,在“穩是主基調”的政策導向下,如果引發投資者悲觀(或樂觀)預期的主導因素是政策面的話,那反而就存在逆向操作的機會——“賺調控的預期差”是今年重要的盈利模式。比如自去年11月“金融去杠桿”導致流動性緊張以來,市場對貨幣政策的預期開始長期悲觀化,但其實央行最終是“該松的時候還是會松”;又如今年初IPO速度加快,投資者又擔心A股供給增加過快會壓垮市場,但證監會新聞發布會已提出“嚴控新股發行質量、抑制上市公司過度融資、規範大股東減持”。如果現在投資者都開始擔心春節後央行會大幅回籠貨幣造成流動性緊張,那這種悲觀預期很可能在春節後並不會兌現,屆時悲觀預期的修複就可能支撐起“春季躁動”的持續性。

春耕行情該如何播種?

對節前就考慮布局投資者來說,春耕到底要如何播種?對此,資深市場人士看來,業績依然是關鍵的考慮因素,一帶一路、金融、航空、黃金、國企改革等都可以成為配置重點。

華林證券策略分析師胡宇認為,一帶一路和金融將會成為春季行情反彈的主線,而長期來看航空業也值得看好。隨著一些企業削減成本的動作開啟,比如國泰航空開始裁員計劃,航空企業業績的穩定增長也在預期之中。航運和航空的成本有很大一部分來源於能耗開支,原油作為化石能源的主力,已經開始面臨需求下降的大趨勢,對清潔能源的大力推廣本身對傳統能源而言就是一種需求替代。因為頁巖氣生產成本問題,油價難以超過每桶60美元,原油價格的穩定和難以大幅上漲,為航空業的業績成長提供了最好的背書。

李立峰則稱,配置方面,主線仍在“漲價”與“改革”偏藍籌。除了“農業結構性供給側改革、混改、通脹主線”外,建議關註受益於“原油上漲”的“上遊油氣生產、優質油服以及部分石化品種”,另外,“黃金”板塊亦看好;主題方面,建議重點關註“一帶一路、軍工”等。對於高估值成長板塊,目前依舊是處於偏左側的階段,建議耐心等待更多的確定性因素出現。

渤海證券策略分析師宋亦威稱,由於市場對特朗普經濟刺激預期已有回調,本次政策主張基本是前期預期的兌現,並未帶動美股恐慌,短期內暫時不會對A 股市場形成威脅。國內經濟也運行平穩,因此在當前時點,春節前市場上整體的流動性情況成為決定市場走勢的關鍵。雖然央行推出“臨時性流動便利”來補充短期流動性,但節前資金需求依然居高不下,市場成交低迷的狀況只有到節後才能有效緩解。創業板八連跌後終迎反彈,次新股也出現投資機會,但在節前的特殊時點,建議投資者不要盲目追高,仍需精選具有業績支撐的優質標的進行年後春季行情的提前布局。

陳傑認為,接下來的“春季躁動”中,成長股也能有較好的表現。原因在於:首先,相對收益投資者對於成長股的倉位相比去年四季度或許已有明顯下降,拋壓得到釋放。今年新年之後,很多一致認為有業績保障的“真成長股”反而發生了暴跌,說明這次發生了真正意義上的成長股減倉;其次,大量絕對收益投資者在1月16日的暴跌中進行了“恐慌性止損”,使成長股的持倉進一步下降;很多投資者反饋已經可以找到十幾二十只2017年動態PE在30倍以下、2017-18年複合增速能確定在40%以上的公司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659

東北調研:大豆播種面積大幅增長 非轉基因加工或迎轉折

東北大豆玉米春耕接近尾聲,在大連商品交易所組織下第一財經記者來到東北三省進行了一輪春耕調研,旨在了解今年東北農作物播種情況。

東北三省是我國農業大省,中國大豆主產區也就在這里,這次調研我們先後走訪了北安、海倫、松原、大連等地的農場以及大豆玉米的深加工企業。

東北大豆播種面積大幅上揚

在調研中記者了解到,由於去年政府取消了玉米托市價格,玉米價格出現了大幅下挫,不少農戶在玉米上基本沒有賺到錢,有些甚至賠了錢。相比較而言去年大豆價格較為堅挺,種植大豆政策也有所傾斜,因此今年農戶普遍認為大豆種植還是存在一些利潤。減少玉米種植面積,增加大豆種植面積的現象較為普遍。

黑龍江龍江糧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勝斌表示:“因為今年國家政策的支持,國家對種大豆的農民進行‘直補’,對玉米改種大豆的農民,國家每畝地補貼150元,這樣促進了農民種大豆的積極性,現在有很多適合種大豆的區域,農民種大豆的積極性非常高。我們認為今年的大豆種植面積,應該是大幅增加的,預計黑龍江地區增加30%都打不住。”

黑龍江農墾總局北安管理局趙光農場場長王宏忠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趙光農場有耕地50萬畝,去年60%種植玉米,20%~30%種植大豆,由於國家出臺了鐮刀灣地區要減少玉米種植的相關政策,今年玉米種植面積調整至30%,大豆種植面積調整至50%,其余種植一些經濟作物以及雜糧。”

海倫市也是黑龍江大豆的主產區,這次在海倫市大豆種植面積的調研中,海倫市糧食局副局長朱中穎告訴記者:“今年海倫地區預計大豆產量增幅比較大,而玉米產量可能出現大幅縮水。去年我們大豆種植面積是220萬畝,玉米種植面積是156萬畝,今年海倫市經過結構調整之後,預計種植大豆260萬畝,預計種植玉米80萬畝。”

從記者調研的幾個地方來看,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有了較為明顯的提升,而這可能對於未來大豆價格形成壓制。

非轉基因大豆加工困局或迎來轉折

高企的大豆價格刺激著農民的種植,而另一方面,對於加工企業而言則是另一番景象。由於收儲價格相對較高導致不少加工行業買不到便宜的大豆來生產豆油,這也導致近幾年東北非轉基因榨油廠開工率連續下滑。隨著播種面積的上揚,加工企業對於下半年的市場充滿希望。

轉基因大豆主要用途就是壓榨成豆油,因此轉基因大豆與非轉基因大豆的主戰場就在豆油市場打響了。一般而言非轉基因大豆價格高於轉基因大豆,在轉基因大豆沖擊下,非轉基因豆油壓榨利潤薄得有限。

理論上非轉基因大豆價格高於轉基因大豆,那麽非轉基因豆油價格也應該高於轉基因豆油。然而事實上這樣的博弈卻並不成立,在整體供大於求的市場下,價格博弈還是遵循著“木桶定律”來運行,即一只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高度。豆油市場定價如何取決於成本最低的豆油定價情況。當非轉基因豆油供大於求的時候,多余的那些非轉基因豆油價格自然會往轉基因豆油價格上面去靠,然後逐漸拉低非轉基因豆油與轉基因豆油的價差。上遊政策扶持挺價格,下遊市場定價,與轉基因豆油做競爭,這是東北壓榨企業面臨的尷尬。

據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全國告訴記者:“2016年大豆的總消耗量約為9500萬噸,其中8000多萬噸是轉基因大豆,而非轉基因大豆僅消耗了1000多萬噸。哈爾濱地區的油廠生產的主要是非轉基因豆油,因此生產沒有積極性,一時半會還很難開工,如果將來,老百姓對非轉基因認可度越來越高,也許能好起來。”

宋勝斌告訴記者,這幾年東北大豆每年的種植數量都在下降,加上中儲糧高價收購,這樣導致下遊企業所需的大豆嚴重不足,現在農民手里的大豆很少。 “中儲糧手里有一部分大豆,但是到現在還沒有拍賣出來,我們希望中儲糧抓緊拍賣,我們也能早日開工。”他說。

目前,黑龍江不少非轉基因榨油廠像宋勝斌那樣因為沒有利潤,或買不到合適價格的大豆而處於關停狀態。而另一些則選擇轉型,往深加工方向謀求出路,張全國就選擇了轉型深加工。

張全國認為,只要有轉基因大豆存在,非轉基因豆油廠很難開機。於是他將目光放到了大豆蛋白粉等深加工產業上去,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努力,張全國的企業實現了減虧,他告訴記者,今年有望扭虧為盈。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805

播種三年終於得咗關心妍宣佈陀猴B:開心到喊

1 : GS(14)@2016-02-04 17:24:07

【肚凸凸】■結婚七年的關心妍昨公告懷孕三個半月,她和老公都開心到喊。


結婚七年的關心妍(Jade)終於造人成功,現年36歲的她懷孕三個半月,昨在微博貼跟老公和猴公仔合照報喜:「感謝主!新一年,家裏多了一位小成員呢!」預產期在7月的Jade昨接受本報電話訪問說:「好開心,啱啱有咗三個半月,之前唔講得住,好多朋友都察覺唔到,證明我唔係肥好多。等咗差唔多三年,終於造人成功,去年11月喺澳門開完騷,放下心頭大石努力試,個幾月後知有咗,最辛苦嗰時接晒聖誕新年騷,嘔到不得了,大家又唔知,工作又推唔到,而家好舒服冇嘔,BB好乖好錫我。」



【去年11月】■關心妍(左)在澳門開騷後,即與老公努力開始造人大計。資料圖片

【去年12月】■關心妍去年尾出席新城頒獎禮,有孕在身的她仍着高踭鞋出騷。資料圖片


【報喜訊】■陀有猴B的關心妍,昨在微博貼與老公拿着馬騮公仔的合照。

「不停嘔又暈」

Jade表示懷孕頭兩個月最辛苦:「食唔到嘢,不停嘔又暈,同事以為我腸胃炎,捱咗嗰個月好好多。」一直恨生B的Jade,今次是自然受孕成功:「自己驗咗知道有,跟住去睇醫生,我同老公都開心到喊,真係冇諗過,因為之前試咗好耐,朋友畀好多偏方乜都試,有段時間自己都失望唔再諗,知道有咗真係好驚喜,之前唔敢透露畀人知,呢啲傳統都守住,三個月後先講,費事屋企人失望。」已經見肚的Jade不能再着緊身衫,老公更下禁令:「老公禁止我唔畀着高踭鞋,行路要好小心,唔可以跌親,可能懷孕五個月停工。」問到想生仔或女?Jade說:「真係有得揀想生女,家姐可以照顧細佬。而家自己重咗6、7磅,BB健康就OK。」



試盡中西偏方

之前Jade為求懷孕,四處訪尋中西名醫,又試過好多偏方:「飲燉雞汁,又試過中藥、針灸、瞓熱石、飲豆漿,後來又聽人講飲紅棗水,之前中醫補得太緊要有心悸,要睇足一年西醫,之後老公唔畀食中藥,惟有改試其他方法,夜晚日日浸腳。知道有BB嗰剎那,真係開心到跳起,有少少唔能夠相信,但又唔敢太開心,因為又驚唔係真,直至照到BB,真㗎真㗎真㗎,好似發夢一樣!」採訪:皓騫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204/194779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2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