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比爾·格羅斯齊名的新債王Jeff Gundlach在接受巴倫周刊采訪時表示,如果油價跌破40美元,地緣政治局勢將會變得非常可怕。
Gundlach表示,最近總是有人問他油價會怎麽走。他的回答是,在它停止下跌之前沒有人能知道底部在哪里。“這麽說並不是耍嘴皮子。當一個市場連續五年都非常穩定——保持在90美元以上——然後再經歷像這樣的暴跌,那麽其跌幅和在低位維持的時間可能都會遠超人們的想象。”
Gundlach表示,現在油價非常重要:“如果油價跌至40美元附近,那麽我預計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將跌至1%。我希望它不要跌至40,因為那時候全球都將亂套,不僅僅是經濟。地緣政治局勢,坦白地講,將會非常可怕。”
從歷史上來看,Gundlach是對的。下圖清晰的顯示,油價的暴漲和暴跌從來都與重要的地緣政治和全球經濟危機息息相關。如果油價暴漲,原油進口國將會出現危機,而如果油價暴跌,原油出口國則將陷入災難。
上圖中藍線為油價同比漲/跌幅
周一國際油價擴大跌幅。布倫特油價一度暴跌逾6%,最低至每桶52.66美元,為2009年5月以來首次跌破55美元。WTI原油跌破50美元。
Jeff Gundlach為知名債券基金DoubleLine的聯合創始人、CEO兼首席投資官,手中管理著640億美元資產。
DoubleLine的Total Return Bond旗艦基金(規模為400億美元)和Core Fixed Income基金(規模34億美元)均名列晨星公司對沖基金回報排行榜前列。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2009年因從花旗拿到1億美元獎金而聲名鵲起能源交易天才Andrew J. Hall近日表示,40美元將是原油價格的“鉆石底”。今年下半年油價將觸底反彈。
據彭博新聞報道,本月2日,現任Astenbeck Capital Management(30億美元規模)主管的Hall在一份信中表示:
2015年原油可能會跌至40美元/桶,這將是一個“絕對的底部價格”。如果低於這個價格,美國和加拿大許多原油公司將無法維持正常的運營。
沙特試圖通過拒絕減產壓低油價讓那些成本較高的原油公司被迫退出市場,很多人認為美國頁巖油將會因此受挫。不過在我看來大多數頁巖油公司都可以在低價格內正常運作。那些以油砂和深水井為主的原油公司成本才會相對較高。
今年油價整體還將處於承壓格局之中,但是目前的價格長期來看無法維持——供給減少之後,油價將逐漸走高。未來12個月內會有很好的交易機會。
2009年Andrew Hall從花旗集團拿到1億美金的獎金。而他為花旗集團帶來了大概20億美金的稅前利潤。其中大部分的利潤,來自於對原油市場的準確判斷。
WTI原油價格繼去年大跌46%之後,今年繼續走低。本周WTI價格五年來首次跌破50美元/桶,市場明顯的供大於求導致跌勢難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國際油價從未像本周跌得這麽低,昨日布倫特原油一度跌破每桶50美元大關。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Kenneth Rogoff評論稱:“油價成為2015年的大事。它是一代人時間內一遇的沖擊,將產生巨大影響。”
管理1200億美元資產的U.S. Bank Wealth Management的高級投資策略師Rob Haworth預計,隨著美國頁巖油產量激增、歐亞兩大洲需求疲弱、美元上漲,油價“並非不可能”跌破每桶40美元。
假如油價跌到每桶40美元,各國經濟都會受到影響。420多年歷史的德國最古老銀行貝倫貝格(Berenberg Bank)在報告中預計,六年多來最大幅度的油價暴跌將使財富和權力由獨裁的產油國轉移到工業化國家的消費者手中。
牛津大學商學院成立的經濟顧問機構Oxford Economics對比了油價對以下45個國家地區GDP增長的影響。如下圖所示,該機構預計,和油價在每桶84美元時的GDP增長相比,若油價跌至每桶40美元,沙特和俄羅斯的GDP增長都會下降超過3.5個百分點,而菲律賓、斯洛伐克和南非的GDP增長都會增加1個百分點以上。中國因此增加的GDP幅度和智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並列第五,美國和土耳其、克羅地亞並列第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高盛在最新的報告中預測,3個月後原油價格可能跌到40美元附近,遠低於原先預估的70~80美元。因該行對OPEC可能減產讓市場恢複平衡已不抱希望。
彭博援引高盛的報告稱,該行調降對基準國際油價的預估,預計今年上半年庫存將會增加。Jeffrey Currie等高盛分析師稱,過高的存儲能力意味著供給過剩持續時間可能長於以往。
高盛稱,美國油價需在今年上半年跌到每桶40美元附近,才能遏制頁巖油投資,因該行已放棄OPEC可能減產讓市場恢複平衡的預期。
“我們認為價格要在更低水平保持更長時間,才能使頁巖油投資下降,直至市場恢複平衡,”高盛在報告中寫道,”油市還在尋找新的平衡點。”
高盛稱,預計3個月後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價格為每桶41美元,布倫 特原油價格為42美元,原先預估分別為70和80美元。
高盛對6個月和12個月後WTI價格的預估分別從75和80美元大幅調降至39和65美元,對布倫特原油的預估分別從85和90美元調降至43和70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月國際油價創五年新低後,看空石油的傾向仍有增無減。高盛、法國興業銀行(法興)、美國銀行(美銀)等華爾街機構都開始預測國際油價可能跌至每桶40美元左右。
本周高盛發布的報告大幅下調國際油價的預期價,預計3個月後原油價格可能跌到每桶40美元附近,遠低於原先預估的每桶70-80美元。高盛認為,油價需要跌至每桶40美元,市場才會“重新平衡”。彭博援引法興研究主管Mike Wittner預測稱:
“2015年上半年,市場將繼續體現極度供過於求,我們會看到油價跌破每桶40美元。”
美銀大宗商品研究主管Francisco Blanch在報告中預計,“近期”(near term) 油價可能跌至每桶35美元,因為石油的供需都會滯後於市場價格。瑞銀分析師Giovanni Staunovo認為,石油市場急不可耐,希望看到產油量盡快調整。這種情緒可能推動美國WTI原油價格跌至每桶40美元。北美石油業投資與開采活動減少會導致供應增長停滯,直到今年下半年這種形勢才可能緩解。
兩天前,倫敦能源業顧問公司Energy Aspects Ltd.的首席分析師Amrita Sen接受彭博采訪時甚至預計,在庫存將滿的情況下,本季度季節性需求低迷將進一步施壓油價,不排除油價可能跌至每桶30美元。
除了華爾街投行頻頻提到每桶40美元的關鍵價位,上周華爾街見聞文章還提到,2009年獲得花旗1億美元獎金的知名原油交易員Andrew J. Hall預計,每桶40美元將是原油價格的“鉆石底”。Hall認為,如果油價低於這個價格,美國和加拿大許多原油公司將無法維持正常的運營。他預計,今年下半年油價將觸底反彈。
昨日油價創近六年新低,跌落每桶45美元一線。盤中美國基準油價WTI原油價格一年半來首次超過國際基準油價布倫特原油價格。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盡管自去年10月以來就不斷被證明是錯的,但仍然有投資者在押註油價反彈。
過去四個月中,投資者購入了超過40億美元的原油ETF,盡管同期油價下跌了47%。其中僅1月就買入了 19.9億美元,創六年新高。
隨著美國原油供應量升至三十余年來最高水平,油價波動性創下2009年4月以來最大。
今年1月,因美國原油庫存繼續增加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連續第八個月超出既定產出目標,原油價格跌至六年低位。
研究公司ETF.COM總裁Matt Hougan周三告訴彭博社:
原油市場上存在著逆向投資者,他們認為油價見底了。過去幾天他們一直在證明這一點(油價見底),但誰知道今後會發生什麽呢。
彭博社匯編的數據顯示,自去年10月以來,總共有約42.1億美元流入美國四只最大的原油ETF。其中最大的原油ETF U.S Oil Fund僅今年1月就“吸金”11.5億美元。 該追蹤WTI油價的ETF周三下跌6.8%,在此前之前的四天里大漲18%。
本周四,原油價格再度大幅反彈,WTI原油盤中上漲逾7%,收漲4.2%。盤後,沙特幾個月來首次上調對美國的官方石油售價,推動油價上漲。
此外,美元走弱對油價也構成支撐。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前摩根士丹利亞太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表示,隨著供應的增加和中國需求的萎縮,全球鐵礦石今年將跌至每噸30美元水平。
據彭博,謝國忠在接受電話采訪時稱:“早在190美元的時候,我就開始預測價格會崩潰,但當時沒人相信我。我們將會看到價格繼續走低,可能會跌至40美元以下再反彈。”
謝國忠稱,自己追蹤中國經濟已經超過20年。鐵礦石價格需要跌到中國的高成本礦企放棄為止。
由於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等國際礦業集團大幅增產,以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影響,鐵礦石價格2014年暴跌了47%,今年則延續了下跌趨勢。目前,中國的鋼產量約占全球的一半。
謝國忠表示:“目前的情況是供應在增加,而需求下滑。中國對鋼鐵的需求下滑的趨勢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2011年2月,青島港62%品位的鐵礦石價格曾一度達到191.7美元/噸的歷史高位。2012年9月以來,謝國忠不斷表示鐵礦石價格將在2013年年中跌至50美元以下。周四,62%品位的鐵礦石價格下挫1.5%,至61.64美元/噸,為2009年5月以來最低。
高盛等銀行同樣預期鐵礦石將會進一步下跌,不過他們沒有謝國忠那麽悲觀。高盛預計鐵礦石今年的均價為66美元/噸,花旗和瑞銀的預期分別為58美元/噸和66美元/噸。
如今,只有礦企自己還在看多鐵礦石價格。力拓亞洲鐵礦石總裁Alan Smith周三表示:“我重申一下我們的觀點,長期來看,中國將帶動鐵礦石需求的上升。預計2030年中國的粗鋼產量將從去年的8.23億噸增加至10億噸。”
他表示,力拓目前依然計劃增加低成本鐵礦的產能,預計2017年僅澳大利亞皮爾巴拉地區的產量就將增至3.5億噸。目前市場正在經歷轉換期,高成本的供應正在被替代。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去年第四季度,巴菲特領導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伯克希爾)拋售將近4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4100萬股,將該司股票清倉。去年6月以來國際油價跌逾50%,拖累全美最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這類能源企業盈利。伯克希爾可能正是因此清倉。
除了拋售埃克森美孚持股,昨日公布的季度持倉報告F13文件還顯示,伯克希爾同時將500萬股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的持股清倉,將石油與天然氣鉆探設備制造商National Oilwell Varco Inc.的持倉減少約18%。去年第四季度,伯克希爾建倉或者增持的個股有15只,減倉或者清倉的個股有5只。其他主要倉位去年第四季度的變動包括:
· 繼去年第三季度建倉後,增持1710萬股農業設備制造商Deere & Co.股票,價值15億美元。三季度末僅持有760萬股。
· 伯克希爾四大持倉之一IBM的持股由第三季度末的7050萬股增至7700萬股,其他三大持倉——美國運通、富國銀行和可口可樂持倉不變。
· 增持加拿大能源公司Suncor持股400萬股,增至2240萬股。
· 建倉快餐公司Restaurant Brands和傳媒公司21世紀福克斯,分別持有840萬股和470萬股。
· 清倉北美最大藥房福利管理公司之一Express Scripts的44.9萬持股。
· 除了持有1.82億美元21世紀福克斯的股票,伯克希爾還持有逾10億美元的有線電視運營商Charter Communications股票,其他持有的傳媒類股包括DirecTV、Graham Holdings Co.、Liberty Global PLC和Media General Inc.。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大幅增持Deere & Co.可能是巴菲特本人的決定。他曾說,伯克希爾較小規模的持倉由兩位基金經理Todd Combs和Ted Weschler負責,較大的持倉由他本人做決定。
彭博報道稱,即使巴菲特在業內享有盛譽,去年他的一些選股也表現不佳,如:IBM的股價已跌破巴菲特的買入價;英國零售商Tesco多次下調盈利預期,伯克希爾被迫減記該司持倉。野村控股的分析師Cliff Gallant評論認為:“選股很難,不可能總是正確無誤。”
昨日埃克森美孚收跌0.34%,盤後跌幅擴大至0.46%,下圖可見埃克森美孚與康菲石油一年來股價走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澳門某知名賭場長長的扶手電梯上,下樓的孫姐和上樓的某“圈內人”朋友正巧遇上。孫姐眉開眼笑、大呼小叫,麻利地從手提包里翻出一沓錢,下了電梯又轉向蹬蹬蹬爬上對方的電梯追了上去,客套了幾句後就要對方收下紅包,說那是新年“利市錢”,可以開運。
“過年就是時來運轉,你說我運氣怎麽那麽好,財神爺賭桌上送錢不算,還能在這里遇上你。”孫姐的調子特別高,一連跟對方說了好幾遍自己財運好。
這一幕看得我哭笑不得。孫姐,在東部沿海城市明里幹著擔保公司,暗里幹著放錢賺息的生意,其中不少遠超同期銀行利率4倍,因此也就是個高利貸。去年整年孫姐都在煎熬,由於放出去的錢壞了好幾筆,因此在融資端,孫姐也欠債累累,就怕債主逼債或起訴她。
雖然不知孫姐具體欠債數目,但她的手頭早已不寬裕,澳門之行她也並未像自己說的那樣豪賭豪贏。當被問及為何主動散財,別過朋友收斂了笑容的孫姐說:“和你們媒體一樣,打個廣告做個宣傳,剛剛那筆就當廣告費。”
原來,這已是孫姐第二次使用“上澳門”的公關伎倆了。自從資金鏈告急,“江湖”上就有對她的不利傳言和各路打探。就像那個發生了某高管突然變動的股份制銀行要緊急應對負面輿情、暗中布置各基層行防擠兌風險一樣,孫姐也有她的防“擠兌”。
要是所有的金主都鬧去法院排隊起訴,所有給她公司貸款的銀行都來收貸,那還得了?
打扮身家防“擠兌”
在答我問題前,孫姐指了指自己鎖扣鋥亮、荔枝紋清晰的皮包,交相輝映的Vertu手機和陀飛輪精確擺轉的腕表。做資金的,除了他們自個兒腦袋里印著一張資產負債表,沒有外人能真正看得清他們的身家。就像孫姐,哪怕是借,都要繼續開好車,只有這樣,才能讓金主們以為她的身家還在。
這是一個充滿張力的過程。“現在還沒人起訴我,他們都在互相盯著,打聽著我的情況,只要有一個債主踏出第一步,後面的全部會跟上,誰都會怕自己下手慢。到時候我就玩完。”
孫姐的描述讓我想到一個被吹漲的氣球,一根細針可以刺爆全局。
其實,這兩年行走業內,這種債主們集體虎視眈眈卻又集體按兵不動的局面,我已屢見不鮮。有時得知某債務主體已經周轉不靈,剛想調查報道,卻被銀行分管人士而非企業勸說求情或教導我“顧全大局”。
“你不曝光,我們都有‘時間換空間’的機會,你一曝光,銀行肯定一哄而上一起動手,鐵定壞賬。”我曾被這樣勸說。
在這種張力下,孫姐幾個月前已經來過一次澳門。那次她的目的一樣不是豪賭,而是在微信朋友圈里PO了不少顯示自己逢賭必贏和“敗家娘們”購物形象的照片,並且帶了豪禮回家送圈內朋友,為的就是裱糊自己的身家,迷惑那些虎視眈眈的債主們。
“我都不急你急什麽,我是欠你兩千萬,但老張欠我四千萬,下月初就還了。”孫姐曾這樣氣定神閑跟一討債上門的朋友說。
而剛剛電梯偶遇的朋友,是孫姐資金圈里的一個“碎嘴”。這對孫姐來說,是個“投放廣告”的好標的。
爭取時間鋪後路
孫姐也不傻,不可能白耗著“公關成本”等死。她面前有三條路。
第一條路,是她眼下放出去收不回的資金能被回攏,但是按孫姐對她債務人的判斷,希望渺茫;第二條路,是她能夠妝扮好身家去開拓更多的融資渠道,但是她的“名片”身份所從事的民營擔保行業已經被銀行們基本拋棄,不來收貸已經謝天謝地,而嗅覺靈敏的民間資金已經通過各種渠道去往了資本市場,這兩年民間資金運作盤子不斷爆掉,也讓不少金主長了記性,孫姐忽悠不到錢。
在孫姐看來,第三條、也是她正在謀劃的一條路,便是用表面的樂觀和打扮起來的身家,來爭取時間——逃廢債。
“我花了5000美金買了一本非洲護照。”據孫姐自己說,市場上有這樣“服務”,而且完全不需要本人去非洲該國就能買到,更不必因此放棄中國國籍(中國公民不允許雙重國籍)。孫姐信誓旦旦說這護照是“真”的,可以用來進入非洲該國,只不過,護照上只有非洲該國的出境章,但沒有中國的入境章,因此必須想辦法托關系去搞一個入境章,否則未來憑該護照從中國出境會遇到阻礙。
當然,我本人並未見到過這本“神奇”的護照,無從判斷是否真可以有這麽個“5000美金”救命招數。
40萬搞定一個美國L1簽證
“神奇”的非洲護照還缺一個入境章搞不定,孫姐另有更“靠譜”的辦法:花40萬搞定一個美國L1簽證,這下“跑路”可以跑全家。
孫姐介紹做法是這樣的:一家在中國成立2年以上的公司,有個小幾百萬人民幣的註冊資本,有個大幾百萬年營業額,證明有需要有能力在美國開分支機構,並且在當地租房辦公雇傭勞動力解決就業,就可以在美國擁有分公司。在美國的分公司註冊資金有至少5萬美元的要求,註冊資金是由申請人掌控的。以上這些步驟看似繁瑣,但國內不少移民公司都已有協助辦理的成熟經驗。
移民怎麽移?孫姐說,只要讓境內公司往分公司“派駐”高管,無論是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市場總監,都可以相應獲得“跨國公司高管”L1簽證。雖然簽證期限一般是首次申請獲批一年,但只要“勞動關系”在,日後可以延期為兩年或三年、最長可達七年。
在孫姐看來,這種跑出國的辦法好處在於:第一,她可以把手上最後捏著的流動資金通過給赴美以後的自己發工資的形式,順利搞到海外去;第二,這種簽證允許帶家屬出國,老公能合法工作、小孩能上公立學校;第三,一定期限後她還可以申請綠卡。
對曾經玩資金長袖善舞的孫姐來說,借個殼搞一個成立2年的貿易公司去美國開個分支做做平進平出的所謂貿易並不難,或者直接將其控制的公司投資美國分公司也可行。但是,比這些都好辦的是,孫姐從移民中介那里獲得的一條便捷路子:有已經搭好橋梁的公司,願意全套收費40萬“渡”一個人。孫姐只需要把國內的勞動關系轉入該公司,然後補交社保和稅收,一段時間之後便可“成行”。
眼下,孫姐正慢慢把手頭的資產想盡辦法悄悄變現,再把可騰挪的資金都暗地轉去該公司。這些“預存”的錢,將是孫姐作為高管被派駐美國後的“工資”。
孫姐謀“跑路”的故事講完了,下期“愉見財經”專欄將接著講孫姐前傳,扒一扒這個精明的玩資金高手是如何背靠擔保行業風生水起、又急轉直下的。敬請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