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訪「最懂鴻海的分析師」楊應超:百億買諾基亞 郭董想複製小米模式

2016-05-30  TCW

諾基亞,微軟也擺不平的「角色」,郭台銘為何自信能駕馭?在吞下夏普這個虧損黑洞之後,股東如何衡量這次鴻海的勝率?

一個微軟都駕馭不了的「角色」,郭台銘真能勝任?

不到兩個月,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又拿下一大國際品牌。

五月十八日,鴻海子公司富智康攜手芬蘭新創公司HMD Global Oy,宣布以三億五千萬美元,相當於新台幣百億元,收購微軟旗下諾基亞(Nokia)功能型手機業務,未來將負責其設計、製造、銷售與售後服務。

二○一三年九月,微軟斥資約新台幣二千一百億買下諾基亞旗下手機部門,不到三年,這樁婚姻正式宣告破局。如今,微軟不只出脫功能型手機業務;最快今年十月,當微軟和諾基亞簽署的智慧型手機授權合約到期,鴻海也將推出諾基亞品牌的智慧型手機,協助昔日龍頭重回市場。

這也代表,未來只要看到鑲有藍白字樣的「Nokia」手機,背後操盤手,正是郭台銘。

郭董剛買去年大虧逾二千五百億日圓的夏普,又收購市占率節節敗退的諾基亞,為什麼一個半月內,他接連大買賠錢貨?

連今年蘋果手機出貨都零成長,他又憑什麼認為,這個已經衰敗的手機品牌,在他手中做得起來?

我們專訪有「最懂鴻海的分析師」之稱的巴克萊前董事總經理楊應超,以下是他的第一手分析:

富智康二??四年在香港上市時,那時候一半的業務是諾基亞跟摩托羅拉來的,當時還沒有智慧型手機,後來iPhone出來,這兩家被打得一塌糊塗,富智康(營收)就掉下來了。現在有了諾基亞,至少營收可以先穩定下來。

富智康董事長童文欣也知道要轉型,這有點像鴻海買夏普,富智康買諾基亞也(是)不得不(的決定),它的現有客戶已無法成長,所以只能跟同樣客戶多做點東西,以前只做代工,現在往毛利高的服務、品牌走,若不這樣做,它跟其他只做代工的廠商有什 不同?毛利永遠二%、三%。

拚轉型,藉此一圓品牌夢

富智康以後製造諾基亞手機,絕對會用夏普面板。郭台銘自己打造供應鏈,從鴻海買夏普時,他就一直講「出海口」的概念。組裝公司對採購零件絕對有影響力,大家以為蘋果零件是蘋果主導,其實檯面下是鴻海主導,蘋果給鴻海兩、三家公司(選),鴻海說這家不好,蘋果不敢講話。

夏普(?工廠)之前賠錢,現在賺錢,鴻海就是用夏普的面板嘛,不是做得好不好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用掉(去化產能),做得再好,用不掉也沒有用,品牌就是另一個出海口的概念,現在他品牌跟組裝都包了,那就是更大的出海口。

郭董一直有品牌夢,他現在做的事跟(二?一四年)聯想買摩托羅拉差不多,只是他不能掛鴻海品牌,但都做到銷售和服務了,這跟做品牌有什麼不一樣呢?

怕跟客戶直接衝突,他只好轉個方武做(編按:指目前諾基亞品牌授權由芬蘭HMD取得,並非富智康直接取得),一步一步來。

而且他可以跟客戶講:「你也可以比照諾基亞的模式,我幫你做設計、製造、銷售,你只要有品牌就好。」客戶可能高興都來不及,有人幫忙做,不用自己管製造、銷售、庫存,對他們來說風險也較低。

我覺得他是想當世界的小米(編按:指把小米在中國成功的低價模武,複製到全世界)。小米因為專利問題走不出中國,若是鴻海就完全沒這問題。

下一步,做低價機攻印度當時聯想買摩托羅拉做過市場調查,對全球消費者來說,他們心中前三名手機品牌還是摩托羅拉、諾基亞跟iPhone,即使諾基亞生意變差,但它的名字打出來,消費者還是有印象的,知道它是做什麼的公司,品牌效益還是在。

他買諾基亞下一步,絕對是做低價的Android智慧型手機,瞄準新興市場,這一塊市場非常大,像印度現在3G、4G才慢慢在做,對價格敏慼度還是比較高。這樣和大客戶蘋果也沒太大衝突.低階又可以衝量,全球一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是十幾億支,他只要拿個一?%就不得了。

所以他買諾基亞我一點都不驚訝,早在十年前,他就買下諾基亞工廠,之前諾基亞把手機賣給微軟,平板是沒有賣的,平板部門後來解散了,但解散前鴻海就知道了,鴻海就把它買下來,諾基亞之前出的那款Nl平板,就是鴻海操盤。

郭台銘向來很敢逆勢進場,二??九年金融風暴後,即便面板產業很慘,他一心想的就是要變大,大者恆大才有利競爭,他趁大家狀況都不好的時候收購統寶、奇美電。逢低買進,價格才可能買得好,不然,二?一二年他買夏普一股多少錢,現在一股多少錢?(編按:一二年原先鴻海和夏普交易金額一股四百九十九日圓,後破局,今年重新議價,一股一百二十八日圓成交)

當然,低點買也有風險,但至少比起微軟,他買諾基亞是互補的:諾基亞有專利、品脾、通路,它需要的是富智康快速、低成本的製造能力。小米有的,他們都有,小米沒有的,他們也補齊了。所以我認為,這對富智康來說,是一件「最好的合併」。

楊應超

出生:1967年

學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電機工程博士班、芝加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經歷:巴克萊董事總經理、亞洲科技首席分析師

現職:台灣異康Fintech集團首席資深顧問

撰文者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73

夏普總部搬遷 鴻海出資延遲不改雙方整合大局

今年上半年全球家電業三大並購案,海爾收購GE家電、美的收購東芝家電均已完成交割,唯獨鴻海收購夏普沒能在6月前完成出資。

不過,延遲出資不影響雙方整合的大局。7月1日,夏普總部從大阪,搬遷至夏普與鴻海共同運營的液晶十代線的堺工廠附近,象征雙方開始聯手運營夏普。

出資延遲

據日經新聞報道,鴻海收購夏普一事沒能如願在6月份之內完成出資,是因為中國需要花費時間開展《反壟斷法》相關審查。兩家企業原本打算盡快過渡到新經營體制,致力於經營重建,但如果中國的審查過長,夏普收益的改善也可能出現推遲。

而群智咨詢副總經理李亞琴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卻認為:“鴻海出資夏普延遲是因為中國反壟斷審查時間過長,這種說法欠妥當,估計出資延遲主要還是雙方磨合的原因。但不管怎樣,鴻海整合夏普的大局不變,雙方已著手改造生產線,以盡早推出8K液晶面板。”

“原本希望6月獲得出資後可以消除過度負債,7月1日就能啟動以(鴻海副總裁)戴正吳為社長的新經營體制。”夏普相關人士顯示出抑郁。鴻海董事長郭臺銘6月22日在臺灣召開的股東大會上也強調應該會在本月內完成向夏普的出資手續。夏普社長高橋興三也表示“力爭6月30日(完成)”。

夏普2015財年(截至2016年3月)因液晶業務等不振,連續2年計入了巨額虧損。如果鴻海不出資,就無法消除過度負債,可能會給金融機構的融資條件等帶來影響。

夏普在6月23日的股東大會上通過了董事選任方案。不過,作為新社長,鴻海方面派出的戴正吳要在出資完成後才能上任。因此,夏普將繼續采用由高橋興三社長臨時領導的體制,高橋因要對巨額虧損負責,預定在夏普獲得出資後辭職。

近日,夏普的股價也十分低迷。6月30日的東京股市上,該公司的收盤價為110日元,一個月的時間下跌了25%。27日一度跌至94日元,已接近鴻海給出的收購報價88日元。

人才流失

在鴻海的授意下,夏普還提出了7月1日大幅更換高層幹部的方案。不過,30日夏普只是宣布去年6月之前一直擔任專務執行董事的62歲的中山藤一將重回夏普。中山藤一將作為專務執行董事出任從事複印機業務的公司內分公司的社長。

而此前,夏普負責液晶事業的原執行董事方誌教和已“跳槽”到日本顯示公司(JDI)。

奧維雲網(AVC)顯示產業鏈事業部高級研究經理崔吉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認為,夏普一直是比較封閉的公司,員工較難接受外來人的領導,所以鴻海整合夏普的過程中,人才流失不可避免。“除了JDI,很多其它企業也在盯著夏普的人才”。

李亞琴則分析說,人才流動很正常。因為夏普被鴻海控股後,與JDI之間的競爭關系加劇,競爭對手借鴻海與夏普整合之機“挖人”也屬正常。

業內傳聞稱,夏普有10多個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方面的專家去了JDI。不過,李亞琴說,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在日本已有研發OLED的團隊,所以不會影響大局。

整合推進

不管怎樣,“鴻海與夏普是相互需要,夏普需要鴻海的資金和出海口,鴻海則需要夏普的技術和面板產能,”崔吉龍說,雙方整合的大趨勢預計不會改變。

7月1日夏普總部搬遷,就是一個標誌。自夏普創始人早川德次將公司生產基地搬離關東地區以來,夏普的總部一直設在大阪市阿倍野區,但今後將搬到夏普與鴻海共同運營的液晶十代線(註:位於堺市,夏普十代線也被稱為堺工廠)的附近。因為夏普總部要搬遷到堺市,早川德次的銅雕像已從夏普總部的臺座上消失的照片,在日本網站上被炒得沸沸揚揚。

這對有超過百年歷史的夏普來說,確是一件大事。但崔吉龍認為:“今天夏普總部搬遷到堺工廠附近,給外界的印象是‘你們(鴻海與夏普)真的開始結合了’。這是它們共同運營夏普的一個象征。所以,相信鴻海收購夏普,最終會完成。”

出資期限截止到10月5日,可以看出鴻海有意盡快出資。但夏普腦海里仍然留存著4年前的痛苦記憶,當時也是鴻海與夏普一度達成協議但卻未能實現出資。

李亞琴對“鴻夏戀”的結果卻持樂觀態度。她認為,夏普被鴻海並購的大局已定,雙方已經開始著手推進整合,比如通過改造生產線,雙方準備聯手推出8K液晶面板;又如,戰略協同,夏普、群創(鴻海旗下)都在推廣45英寸的液晶面板。按規劃,未來雙方還將聯手開發和生產體現下一代顯示技術的OLED面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745

再喊股價衝200 郭台銘的三個大夢 一場股東會 看鴻海的野心與難題

2016-07-04  TWM

六個多小時的股東會,郭台銘透露,想做好人生第二次創業, 他再次宣告不退休,65歲郭台銘,如今有了新的三個大夢。

從昔日的代工霸主到如今經營夏普品牌,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今年在股東會上情緒澎湃,鴻海集團成功入主夏普,締造歷史新頁,二十二日上午,股東會一登場就吸引逾六百名股東湧入,現場座無虛席,郭台銘一上台就笑問:「過去一年,各位股東滿意吧?」小股東齊聲高喊:「滿意!」這場股東會自上午九時進行至下午三時多,累計逾六個小時,雖然未突破往年紀錄,但最大的亮點,在於鴻海特別規畫了夏普產品展示區,擺出大尺寸液晶電視、零水鍋、RoBoHoN機器人、智能家庭等琳琅滿目的商品,供股東參觀、體驗。

這一天,六十五歲郭台銘精神抖擻,卯盡全力回答股東問題,他首度透露自己未來的三個夢想。他說,經營夏普是他人生第二次創業,一定要將夏普做好、幫助夏普成功轉型,鴻海和夏普也將合作布局智慧家庭、智慧辦公、智慧工廠等領域,實現技術、獲利雙成長。他也再度表示,鴻海股價沒衝到兩百元,不會退休。

鴻海集團各事業將持續擴張,以「雲移物大智網(編按:指雲端運算、移動裝置、物聯網、大數據、智慧生活、智慧工作網路)+機器人,」為戰略主軸,啟動轉型,以全世界作舞台、打造日不落的鴻海。

最後,更重要的是,「要用科技改進人類的生活、打造健康生活,提供人們乾淨的空氣、食物和水。」這,是郭台銘的三個大夢。

第一夢:讓夏普轉型成功

救財務,比照鴻海打三呆鴻海七月一日將完成所有法律程序,正式入主夏普,來台採訪的日本媒體難掩憂慮,不斷詢問郭台銘未來計畫。面對日本國民的憂心,郭台銘信心喊話,首度對外提出專利技術商品化、營運成本再優化,及人才績效重新評估等整頓夏普三大策略,從產品、財務及人才面向著手,要「先節流、再開源。」郭台銘說,「對我人生來講,這是另外一次創業!我希望能幫它(夏普)轉型成功,這是我的目標,達不成、不退休!」他採取三大作法,第一,鴻海要將夏普的專利轉成技術、技術再轉為產品,進行商品化的過程中,講求縮短時間、降低成本、提高轉換效率,讓有競爭力的產品推陳出新,加強銷售夏普產品。

其次,從海外市場強化夏普的財務、降低營運成本,並裁撤不當的海外高成本合資公司。郭台銘說,夏普在許多海外市場與當地經銷商、通路商成立不少合資公司,導致成本太高,甚至有退休員工回來包夏普生意,「這次我們進去,全部要砍斷!」第三,將對夏普員工重新進行技術及工作指標評估。過去夏普採取團隊評分,但鴻海將增加個人評估,觀察個人表現是否達標。

面對投資人對夏普財務黑洞有所疑慮,郭台銘認為,夏普財務問題是過去積累而成,但鴻海正全力清除,七月起就將仿照二○○八年金融海嘯來臨的狀況沙盤推演,全盤掌握最壞狀況,「我們在財務上,一年要做兩次『打三呆』,就是呆帳、呆料和呆人,任何『或有負債』加緊提列,採保守會計原則。我們都已經準備好了!」郭台銘說,自己和副總裁戴正吳每天工作到深夜,力求重振夏普。鴻海未來還將搶攻通路端,直接用網路、雲端打通任督二脈,將商品寄到消費者家中,並持續布局軟硬結合及虛實整合,從零組件到消費端,採一條龍計畫,將產品拓展至全世界。

第二夢:打造日不落鴻海

從製造業轉型到科技服務

論及鴻海及夏普近期討論度最高的產品,「機器人」當仁不讓:由鴻海操刀代工的日本軟銀機器人Pepper,及夏普推出的全球第一款可攜式人型機器人手機RoBoHoN,已開始瞄準各國市場。

事實上,鴻海集團以「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為發展戰略,力求轉型為「科技服務公司」。值得注意的是,郭台銘對機器人主攻醫療長照領域亦期望甚深,他在股東會上強調,夏普RoBoHoN將以台灣作為人工智慧試驗點,進入醫院進行照護。

RoBoHoN是一款高度約十九.五公分、重量約三百九十公克的超萌小機器人,標榜具備人工智慧,可通話、發電子郵件、照相、錄影、提醒行程等,推出時立即備受討論,郭台銘認為它可與老人、兒童互動,作為照護、錄影及陪伴的角色。

Pepper則已進駐比利時列日(Liege)醫院、奧斯坦德(Ostend)AZ Damiaan等醫院,負責接待訪客、提供資訊,也能陪同或引導訪客及行動較緩慢的病患到院內各區,在充飽電情況下可以運作二十小時。醫院希望藉由導入機器人,提供不同以往的服務與溝通方式,同時降低孩童對醫院的恐懼。

另外,Pepper還在法國家樂福賣場協助民眾選購酒品或建議料理食譜、日本雀巢則雇用Pepper銷售咖啡機。在台灣,企業端鎖定金融、零售、教育及醫院客戶,明年中還將推出消費型Pepper,主攻教育、醫療長照應用。

郭台銘說,「一個人要活到一百歲很容易,但一個企業要活到百歲非常困難,鴻海現在才四十二歲,可是要活到一百歲越來越難,所以我們現在大量起用新世代,讓台灣、大陸、美國、日本等全世界年輕人來受訓。」郭台銘說,「我希望將四十幾年來累積的經驗傳授給年輕人,人要長青、企業也要長青。」郭台銘指出,世界在變、企業在變,他現在努力的目標是將鴻海看長看遠,在最艱困的時機、經濟低迷時期大舉投資技術與外企、接觸新科技及新產業,從製造業轉型至科技服務公司。

「我們不會著眼於一年、一季,而是著眼於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為了鴻海能存活到一百歲,現在『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台灣很小,我們必須將世界作為舞台。」郭台銘說,「任何地方,有市場就應該有我們的據點,有科技就應該有我們的投入,我要打造的是一個能歷久長青、百年不衰的日不落鴻海集團。」

第三夢:用科技延長壽命

瞄準醫療業,打造健康生活Pepper和RoBoHoN都提及在醫療照護領域的應用,郭台銘在股東會上,亦兩度引用《黃帝內經》:「上醫醫未病、中醫醫將病、下醫醫已病。」一說。他強調,科技真的可以延長人類生命,自己的下一個夢想,就是用科技打造健康生活、改善人類的生活。

郭台銘感性地透露,當年若沒有媽媽給他的十萬元,就沒有鴻海。曾患有帕金森氏症、高齡九十一歲的郭台銘母親初永真,也是透過醫療團隊照護,手抖問題減少九成,精神狀況相當好,「媽媽現在很厲害,會去健身房健身。」「今天看到很多老伯伯、老股東來,我很高興,希望你們都能跟我媽媽一樣長命百歲。」郭台銘說,「為迎接老人經濟來臨,鴻海成立了樂活養生健康事業群,著眼於預防醫學,就是『未病』及『將病』的預防。樂活健康事業群就是要加強個人保健、建立個人大數據,如今鴻海員工都已建立健康雲,將健康狀況記錄在雲端;並提供醫療諮詢服務,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醫療健康產業在大中華區有極大市場。」鴻海仍在持續擴張版圖,在變化多端的科技產業及經濟局勢裡力求突破,六十五歲的他有了新的夢想,能否如其所言「掌好鴻海集團的舵」,就待時間驗證。

救夏普老郭的3帖藥方

讓技術可以賺錢

1. 將夏普的專利轉成技術、技術再轉為產品2. 縮短時間、降低成本、提高轉換效率3. 讓有競爭力的產品源源不絕推出

擺脫財務黑洞

1. 從海外市場強化夏普的財務、降低營運成本2. 裁撤不當的海外高成本合資公司

掃除「公務員」文化

1. 對夏普員工重新進行技術及工作指標評估2. 夏普過去採取團隊評分,鴻海將增加個人評估,觀察個人表現是否達標3. 比照鴻海,每年「打三呆」(呆帳、呆料、呆人)

撰文 / 鍾張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88

循環經濟正夯>年成長50%,鴻海、蘋果、軟銀搶進 全球追蹤!二手機,大生意

2016-08-01  TCW

當智慧型手機市場榮景不再,你可能沒想過,用過就丟的二手機,竟能滾出1年5,400億元生意!《商業周刊》展開半年追蹤採訪,獨家深入香港、深圳、印度現場,發現這個我們以為的落後產業,正在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高科技,玩出不一樣的生意經。競爭再激烈的紅海市場,都可以在不起眼的角落,找到藍海新商機。

二手機的全球之旅你賣掉的舊手機,最後去哪裡?

第一站香港

第二站中國

第三站新興中國

第一站香港尖沙咀

我在1年營收70億拍賣所直擊:這裡用大數據定價,微信投標槍貨、現金交易。

第二站中國深圳

這裡,是中國最大手機整新基地:回收網新玩家竄紅,背後竟是阿里巴巴和京東。

第三站印度新德里

我觀察蘋果最垂涎的市場:全球iphone最貴地區,政府拼命擋,店家偷偷賣。

你放在抽屜裡不要的手機,竟能滾出一年新台幣五千四百億元的大生意!

八月開始,蘋果、三星各大手機品牌正摩拳擦掌,準備未來兩個月內推出年度旗艦機種,明年業績是好是壞,端看此時表現。

但根據市調機構「國際數據資訊」(IDC)估計,今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十五億二千萬支,與去年相比僅成長六%,是二○○七年蘋果第一款iPhone引發智慧型手機熱潮後,首度出現個位數的成長率,往後五年也看不到雙位數成長。

就在智慧型手機產業陷入紅海之爭,卻有個不曾被注意的產業,正在檯面下悄悄崛起。

它是二手機產業。

蘋果、鴻海帶頭,三星、小米也進攻

今年一月,勤業眾信發布的《全球高科技、媒體及電信產業趨勢預測》

(Technology, Media & Telecommunications Prediction)報告顯示,二?一六年全球二手機市場回收到的二手機數量達一億二千萬支,比去年成長五?%,未來每年也將以四到五倍速度成長。

今年全球二手機產業產值已達新台幣五千四百億元,這個數字,更是穿戴武裝置產值的兩倍,VR(虛擬實境)硬體裝置的二十五倍。一盤看似不起眼的生意,也吸引蘋果、鴻海、日本軟體銀行等科技大廠爭相布局。

去年四月,蘋果宣布和鴻海合作,在中國展開iPhone「舊換新」(Trade-in)計畫,消費者把二手機拿到蘋果門市回收,即可換取折價券,享有新機折扣,收回來的二手機,則由鴻海運到工廠整新處理,再透過其電商平台銷售。

如今一年多過去,據了解,從去年四月到今年四月,蘋果和鴻海回收二手機數量至少成長三倍以上,「我們認為這還是一塊很大的市場,」該計畫負責人、鴻海集團總裁特助胡國輝說。

因為兩強合作炒熱話題,三星、華為、小米等手機大廠,也跟著加入二手機回收戰局。

甚至,前日本首富孫正義的軟銀,二?二二年以超過新台幣四百億元買下全球最大二手機回收商博思達(Brightstar),與全球各大電信商合作,每年幫他們回收上干萬支二手機。

顧能(Gartner)首席產業分析師呂俊寬分析,業者搶進二手機產業有以下原因:第一,收來的二手機,可用較低價格賣到新興市場,提升全球市占率;第二,藉由舊換新方案,鼓勵消費者回收二手機,同時購買新機,加快換機潮;第三,良好的二手機行情,反而可以維繫品牌價值。

這是個比新機還殘酷的市場。小米、HTC等安卓(Android)品牌新款旗艦機價格可能和蘋果相差不遠,但到了二手機市場,卻是搶手貨與庫存品的差異,「(非蘋果品牌)幾乎是乏人問津,」一位二手機回收業者直言。

為了解這盤業者搶進的生意,《商業周刊》展開超過半年追蹤報導,試圖重現二手機的全球淘金之旅;我們走訪香港、中國、印度,揭開它的神秘面紗,看看裡頭的玩家,究竟如何做生意?深入追蹤才發現,這門生意一點都不如想像落後,甚至連正夯的大數據、人工智慧、O2O (Online to Offline),線上結合線下),都已成為它做生意的工具。

台灣消費者賣給手機業者、電信商的二手機展開一段跨國旅行,第一站,就是香港尖沙咀一帶的三十多家拍賣行。

監視器坐鎮,40坪倉庫堆上百箱手機

今年一月中旬,我們來到位於香港尖沙咀柯士甸路附近的拍賣行,這家拍賣行由香港光義有限公司經營,向全球三十多家電信商回收二手機,再拍賣出去,一年營收上看新台幣七十億元。

我們循著地址來到此地,發現拍賣行位於一家名為「俏佳人」的夜總會樓上,占據大樓五個樓層,入口電梯僅能 容納不到十人。不少提著包裹、行李箱,帶著中國各省囚首和中東面孔的買家魚貫而入,準備到拍賣行門口填寫「投標單」,公布欄上貼著的,是今天下午的競標結果,詳細記載買家編號、購買品牌和型號,以及數量。

走進拍賣行,眼前排排坐的六、七名業務立馬熱情定向前來,問:「想買哪個廠牌的手機?」並說明競標規則。每週二、四、日晚問會先透過微信或宮網公告競標清單,方便買家先選貨,隔天到現場參與競標,如果無法到場,也可透過微信下單,委託業務代為驗貨、交貨。

身後則是三、四十坪大的倉庫,門口裝著監視器,禁止帶手機、包包入內,也不准拍照,戒備森嚴。裡頭則堆著上百箱二手機,按照品脾、機型、等級區分擺放位置,如果買家看上眼,便可登記參與競標。

這裡,只買一支也可以競標,買家不會知道別人出的價碼,下午四點結標後,出價高者得,全部採現金交易!

若以一支一百五十美元計算,買一百支,等於得掏出快新台幣五十萬元付款,來的時候行李箱裡裝的是白花花鈔票,離開時,則變成一支支二手機。

最特別的是,我們發現回收二手機就跟操盤期貨沒兩樣,更用大數據分析來定價。

每週回收價,靠大數據精準定價

二一手機是散在千家萬戶裡頭,」光義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吳小杰說。二手機跌價速度快,平均每兩週到一個月就調整一次價格,如果遇到蘋果新機上市,原本價值一萬六干元的二手機,下個月可能瞬間少兩干元,加上各國淡旺季不一,美國旺季在年底,印尼在六月、中國則在農曆年前,因此,拍賣行用十多年來累計上千款手機價格資料,結合各地市場分析,建立大數據資料庫,預測手機上市一年後價格走勢,精算每週回收價格。

拍賣結束,買家拍下了二相箱的二手機,準備前往下一站,距離香港只有一河之隔的深圳。

全盛時期,深圳華強北一帶有上千家山寨機業者,成為全球最大電子零件交易中心,這也是二手機「華麗轉身」的地方:經維修、整新,讓舊手機變新貨。

來到以整新二手機聞名的遠望數碼商城,我們走進一樓,映入眼簾的是一張深圳市公安公告的「二手手機回收注意事項」海報,上頭列了十點規定,「不准回收贓物、走私物品,明知贓物而窩藏、轉移、收購、銷售者,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等。

海報的右手邊,是二手機回收專區,隨處可見「高價收機」廣告,左手邊則是維修專區,裡頭全是一間間不到三坪大的店鋪。

平日下午五點,這裡熱鬧的跟夜市一樣,店員一看到陌生面孔上門,開口便問:「要整新手機嗎?」經由他們的「巧手」,原本殘破的二手機,換上新電池、螢幕、外殼後,不久就變成看起來跟新機差不多的「整新機」,有些業者則偽裝成新機交易,一支淨賺快新台幣一萬元黑心錢。

每天有超過上萬支二手機在華強北一帶進行整新、交易,當我們問:「有沒有賣整新過的二手機?」業者馬上拿出微信,查詢價格、準備調貨,「你如果確定現在要(買),我們才能報價。」眼看記者打探行情,業者言詞小心,再三強調要先付款,才能拿貨。

在深圳,二手機產業依然游走在灰色地帶,阻擋不了業者私下的違法交易。因為,中國即便每年廢棄的手機達兩億支,目前回收率卻不到一%,仍有極大成長空間,是個令人垂涎卻需要遊戲規則的市場。

假貨充斥,「愛回收」網站趁隙崛起

也因此,近年中國崛起一群新玩家試圖改變這種狀況,成立線上回收網站,背後金主甚至有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全中國最大的二手機回收網「愛回收」便是其中代表。

愛回收壓寶這個產業的原因在於:黃牛和假貨。有黃牛,代表訊息不對稱,只要有人讓交易透明化,市場便會成長:有假貨,則代表需求旺盛,人人都想用iphone,卻買不了新機,如果能提供價格合理、品質良好的二手機,勢必有人埋單。

愛回收開發一套線上估價系統,蒐集全中國上百家業者的收購價格,做到即時更新,消費者只要上其網站,輸入手機品牌型號、外觀與功能狀況,系統便會自動跳出最高回收報價,如果覺得太低,它也會預測未來一到兩個月該款二手機價格走勢,建議出售時機。

此外,它也結合O2O商業模武,一旦消費者接受系統報價,便可以到出價的業者門市回收手機,甚至會有專門收貨人員到府服務。

「這是一個不起眼,卻非常巨大的市場,」愛回收創辦人陳雪峰說,其估值目前達新台幣二十三億元。

二手機從台灣回收到香港拍賣,再到深圳維修整新,最後流向新興市場。印度正是全球第二大二手機市場,每年賣出的二手機達兩千萬支,僅次非洲大陸。

這裡,也是蘋果執行長庫克(TimCook)最想打進的市場。今年五月,他與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 碰面,除了談蘋果直營店設立計畫,另一項,就是打算複製中國模式,在印度成立二手機整新工廠,以不到新機二分之一的價格,在當地銷售二手機。

今年三月,我們來到有印度光華商場之稱的尼赫魯廣場(Nehru Place),全印度最大的資訊科技產品集散地之一,聚集近一千五百家店家及批發、零售商。根據當地台商說,這裡每天進出交易的人超過二十萬人次,形成龐大的地下經濟體。

政府挺國產,二手iphone轉地下交易

印度進口關稅高昂,是全球iPhone售價最高的市場之一,一支十六GB的iPhone 6S要價逾新台幣三萬元,比台灣硬生生貴了七干多元。人均G D P僅新台幣五萬四千元卻想用高階手機的印度消費者,便轉向購買二手機。

但當記者詢問七、八家業者,是否有賣二手機,得到的答案幾乎都是:「這邊不賣二手機!」不願繼續多談,直到最後,有家業者終於私下小聲透露:「現在沒有,你們週一早上十點再來!」並給了一張名片,要記者出示名片才能交易。

印度二手機市場之所以如此地下化,除了與假貨充斥有關,政府的態度也是關鍵。

日前,印度政府駁回蘋果設立二手機工廠計畫,其想發展本土手機品睥,自然不願意看見國外品牌低價銷售二手機,侵蝕本土品牌市場。但即便如此,仍然抑制不了需求增長。

台八人公司,靠檢測App搶占商機

旅程最後,我們回到台灣。

台灣在全球二手機產業版圖上,只是個不起眼的市場,每年回收量不到三十萬支,但在這裡,卻有家隱身在高雄中山大學地下室的新創公司,靠一款手機檢測App,一度登上App Store十七國付費下載量冠軍。

檢測,是判斷二手機價值最重要的環節。通常消費者要賣手機,都是由電信商、通訊行負責檢測,價格多少,由對方說了算。

但這家名叫點子行動公司開發的「手機醫生」軟體,卻改變了市場規則。只要下載這款App,消費者在三分鐘內自動檢測二十多項手機功能,不用經過業者,在家就能完成自我檢測。

「當時我們做完市場評估,發現見鬼了,市場上真的沒人在做,」點子行動科技執行長鄭宇哲笑說。

六年前,鄭宇哲還是日月光工程師,這款軟體原本只是創業前的練習作品,不同於多數新創公司開發購物、生活資訊類App,他發現市面上沒有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檢測軟體,便找來在台積電當工程師的朋友一起研發,一個人想檢測方法,一個人寫程式,從構想、執行到做出產品,花了兩年時間,正準備在Apple Store上架,卻慘遭蘋果退件。

這樣的軟體雖然便民,卻等於給蘋果找麻煩,告訴消費者手機哪裡有問題,一般App約兩個禮拜就能通過審查,他花四個月,修改七次,把蘋果不允許的檢測功能拿掉,產品才終於上架。

台灣優勢:用資通訊切入商用市場開發過程中最困難的是,如何在最陽春的環境中準確檢測手機。

由於消費者是一般大眾,不是手機廠工程師,可能在任何狀況檢測,他花了一年過濾環境中的噪音、光害、震動等因素,避免檢測功能受到影響而誤判,才開發出現在的版本,大幅提升檢測速度,站上台灣、韓國去年度Apple Store付費排行榜總冠軍,總共累計二百六十萬次下載量。

打開知名度後,他們決定切入商用市場,開發出給二手機回收商專用的檢測平台,不用六十秒,就能檢測四十多項功能,連對手都測不出來的陀螺儀方位(編按:手機內用來感測方向的裝置),也可以偵測,準備申請美國專利。

點子行動科技因為切入二手機市場,去年下半年開始,陸續接到國內外上市公司生意,甚至全球前三大手機檢測公司也因為耳聞其實力找上門談合作,預估公司估值將在一年內成長三倍。

台灣並非全球二手機產業的重要市場,這家僅八人的小公司,卻因為選了一條沒有人走的小路,把看似冷門的檢測技術做到精,意外發掘一門好生意。

這也是這趟追蹤之旅,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即便產業競爭再激烈,在一片紅海市場,永遠仍有縫隙等著被突破,只要解決消費者內心最深沉的痛點,一定可以找出新商機。

阿里巴巴、軟銀,都在打二手機主意——科技大咖布局

蘋果機器人專拆iPhone

今年3月發表研發3年的機器人Liam,用來拆解舊iPhone 將零件回收再利用,10秒完成拆解,每年拆解120萬支

鴻海舊機2小時秒殺

去年4月和蘋果在中國合作,展

開iPhone「舊換新」計畫,負責回收、整新二手機,透過霞商進行線上銷售

軟銀買全球最大回收商

2013年斥資逾400億元收購Brightstar,與全球超過200家電信商、4萬家零售商合作,每年回收適1,ooo萬支二手機

三星舊機助攻海外市場

今年3月在韓國推出手機舊換新,將回收來的二手機銷售到海外市場,三分之一購買新機者加入此計晝

阿里巴巴二手拍賣網手機交易火熱

2014年成立二手交易綱站、中國最大分享經濟平台「閑魚」,去年4月至今二手機交易量超過1,500萬支

整理:康育萍

人工智慧,讓舊手機「無人買賣」成真

二手機產業背後的高端技術,除了機器人、大數據,甚至還有運用人工智慧技術打造的回收ATM。

二?二一年,美國新創公司ecoATM開發出一款長得跟一般ATM沒兩樣的回收機,目前全美共有兩干多台,設在超市、商場等人潮聚集處,讓回收、檢測、估價、付款過程全都「無人化」。

消費者只要把二手機放入回收ATM插槽,上方鏡頭便開始掃描手機,和市面上常見的四千多款手機外型進行比對,判斷其口叩牌、型號,並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檢測外觀、內部結構損壞程度,根據市場行情提供報價,消費者若接受,輸入指紋、身分證明和手機序號,判定不是遺失的手機或贓機,二手機便自動回收,由ATM吐出等值現金或折價券。

雖然目前ecoATM仍未轉虧為盈,但憑特殊功能,去年營收達新台幣三十六億元,比前年成長二?%。 (文 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77

近60歲危機感,讓他賣掉家產第三度創業 鴻海前通路大將 跟九○後搶賺旅遊財

2016-07-25  TCW

賽博董事長張瑞麟十七年前創業,建立中國最大連鎖3C通路,他的創業魂沒因此停歇,這次,他一頭栽進O2O世界。

昔日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旗下的通路大將,在七月十八日的記者會上,宣示進軍最熱門的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整合)市場,跨入旅遊生意。

十七年前,賽博集團董事長張瑞麟成立的「賽博數碼廣場」曾是全中國最大連鎖三C通路,在大股東鴻海集團加持下,分店曾達五十七家,他也成為郭台銘倚重的通路人才。他接受本刊專訪時開心的說,這是他三度創業。

前兩次創業讓他累積財富,擁有一座位在北京郊區私人農莊,足夠安享退休生活,張瑞麟卻說,他把自己的房子和農莊賣了人民幣上億元,全部投入這次創業。什麼樣的一盤生意,會讓一個年近六十歲的人賣掉家產,全力以赴?

打造真人即時翻譯App

鎖定中國人出國旅遊商機

張瑞麟看到的,是正在蓬勃發展中的旅遊市場。他主打的秘密武器,則是從未在市場上出現過的真人翻譯工具—「Tour Talk譯遊」App。

這款App目前和日本三千位業餘翻譯官簽約,提供旅客即時翻譯,還計畫結合訂機票、訂房,打造客製化行程各項功能,做出差異化服務。

「這是一個可以讓中國人走遍全球的App,」張瑞麟說。

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出境旅遊市場,去年出境旅遊人次達一億二千萬。中國人去日本、韓國需要翻譯,日本、韓國人去中國也一樣,不只中、英、日、韓四種語言,未來還將加入泰語、馬來語等,光是亞洲至少就可串起上億旅遊人次市場。

與東方網合作賣廣告

還拿下澀谷購物節主權

因為規模不如對手大,他更得懂得找資源,借助別人力量壯大自己,賽博和上海東方網獨家合作正是一例。

東方網是由上海十家媒體組成新聞網站,和東方電視台、東方航空都有合作關係,他找上東方網合作,派人到浦東機場登機口,發日本觀光情報雜誌和優惠券,把握上飛機前最後一刻宣傳機會。

這本名為《日本真會玩》的雜誌原本初步預估廣告張數十五張,結果競超過六十張,就因為掌握了這個獨家通路和客戶的需求。

此外,他更運用上海市委宣傳部在市內建立的三百零八個類似社區活動中心的信息苑,幫日本商家辦試吃、試用,還結合網購,比起單純貼海報、發傳單宣傳更有力。「他們(中國)政府手上有太多資源,反而不懂得利用,我們把這些資源活化,掌握通往旅客的最後一哩,」張瑞麟說。

不過,要取得日本人信任並不容易。張瑞麟一個月飛去日本兩次,每天排六到八個行程。一年多來,他幾乎跑遍全日本,說服Bic Camera、松本清、多慶屋等連鎖通路合作,成為第一個拿下東京澀谷購物節主辦權的外國企業。

為期兩個月的活動裡,中國旅客可以用微信「搖一搖」換優惠券,配合App一鍵快遞、把商品送到飯店等服務,改變原有購物節形態,創下每日十五萬人次消費紀錄,確立他在日本的江湖地位。

賽博董事、富士康前行政總裁程天縱觀察,多數網路企業做020,即便懂線上行銷,卻缺乏串聯、整合線下資源的能力。但對耕耘實體通路快二十年的張瑞麟來說,這反而是他的強項。

談互聯網產業競爭

坦承這輩子沒這麼焦慮過

生意模式找到了,從此就高枕無憂?張瑞麟卻說,他這輩子從來沒有這麼焦慮過。

他談到中國互聯網產業競爭激烈時,突然點開微信裡的一段影片,向記者展示兩台無人機:一台是國際品牌,要價六百五十美元,預計今年底出貨;另一台則是中國品牌,功能和前者類似,外型更輕更小,價格卻不到四百美元。

「前一台只紅兩個月,後一台就出來了,下個月馬上出貨,到時候前者要賣給誰?這就是互聯網時代下的現實!」他激動說。

三年前,張瑞麟決定帶領賽博轉型的那刻起,便在台北、上海等地辦公室牆上掛起了「否定自我、超越期待」八個大字,提醒自己唯有拋棄過去光環,才可能成功。

「我雖然是五〇後的人,但我現在跟九〇後在一起,我感受到他們的急迫性跟快速性,這個環境不是二十年前的競爭環境了,二十年前我們好好做,可以做得很好,但現在真的不是這樣子了。」

對自認血液裡流著創業因子的張瑞麟來說,放棄,不會是他的選擇。即便先前因為做心導管手術住院,躺在手術床上,他想的還是如何把產品做得更好,「我全身半麻,護士把我推出手術室,我就跟我太太講說,『通知他們一點半到辦公室開會。』」

當身分轉換,他從坐在台下聽郭董講話,變成站在台上發號司令的老闆,心境也變了,「以前會替自己的錯誤找理由,現在沒有身分找理由,所有錯都得自己概括承擔。」

不論最後成功與否,第三度創業,張瑞麟選擇用行動證明,若不設法改變困局,注定會被時代的浪潮洗去。

撰文者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86

夏普接受鴻海253億元註資 正式成為其子公司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處於經營重組期的夏普公司12日宣布,已接受鴻海精密388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53億元)註資,正式成為鴻海的子公司。夏普今後將加快包括裁員在內的重組工作。

另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夏普社長高橋興三將於12日離職,鴻海副總裁的戴正吳近期將出任夏普社長。不過夏普公司還未進一步回應該消息。

夏普與鴻海雙方在2016年4月簽署了鴻海向夏普出資3888億日元、獲取有決議權的66%股份的協議。而就在昨日,鴻海宣布收購夏普的交易得到中國反壟斷監管部門批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029

消息稱蘋果擬與鴻海討論在美國生產iPhone

11月18日消息,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服務企業臺灣鴻海精密工業開始討論在美國生產蘋果的智能手機。此舉是為了應對美國下任總統特朗普提出的制造業回歸美國的政策。但是,成本上漲的可能性較大,鴻海的計劃能否實現尚不確定。

相關人士向日本經濟新聞透露了這一消息,蘋果曾於2016年6月詢問鴻海能否在美國生產iPhone,鴻海方面開始了討論。這一時期正是特朗普大力批判委托中國等進行生產蘋果之時。

除了鴻海之外,據稱蘋果也在嘗試接觸臺灣大型代工企業和碩聯合科技,不過後者拒絕了蘋果的洽詢。

消息人士指出,如果在美國本土生產蘋果手機, 成本被認為將上升至原來的2倍,這將會損害蘋果手機業務的高利潤率。

迄今為止,蘋果幾乎所有的消費電子產品在美國加州總部進行設計研發,該公司把生產制造業務委托給了中國的一大批代工企業,其中智能手機的代工廠主要包括富士康集團和和碩科技,而蘋果手表、蘋果筆記本等產品則交給了廣達電腦等公司。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強調,要讓美國公司把制造業的就業崗位轉移到美國本土,從而給更多的美國工人就業機會,而蘋果也成為了特朗普這一政策的典型公司。除了制造業務外包之外,特朗普還準備解決科技公司大量現金存放在海外的問題,他準備進行所得稅改革,讓大型企業有動力把海外的利潤轉移到美國本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11

消息稱夏普將在鴻海龍華工廠內新設子公司統管中國業務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11月24日,夏普宣布將於2017年1月3日成立統管中國業務的新子公司夏普科技(暫稱)。作為夏普的全資子公司,辦公地址位於臺灣鴻海精密工業在深圳市的龍華工廠內。這將進一步加深兩公司之間的合作。

新公司的董事長由在鴻海的收購談判中擔任夏普方面窗口的藤本俊彥常務擔任。

夏普目前由位於北京市內的夏普(中國)投資公司統管中國業務。2017年1月3日以後開始由新公司管理。

新公司的另一個目的是加強子公司之間的合作。社長戴正吳提出了“One SHARP”的口號,要求加強業務部門之間的合作。夏普在中國擁有家電和複印機等9個基地,預計新公司將促進這些基地相互利用彼此的經營資源。為了提高業務效率,今後還可能會對基地進行撤並重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761

鴻海擬與夏普在華建大型液晶面板廠 投資將達480億元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近日臺灣鴻海精密工業公司正在考慮與旗下的夏普公司共同在中國建設用於電視機的大型液晶面板工廠,力爭最快於2019年開工生產。投資總額或達8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80億元)左右。目前中國及東南亞市場正經歷著從顯像管電視向液晶電視過渡,鴻海希望擴大在這些市場上的電視銷量。

資金的大部分將由鴻海承擔。此前夏普由於在大阪府堺市的液晶面板工廠投下的巨資成為重負,導致經營惡化而歸入鴻海旗下,此次投資將以技術方面的合作為主。

建設新工廠的候選地包括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等。預計將制造比鴻海與夏普共同運營的“堺工廠”及夏普的“龜山第二工廠”(位於三重縣龜山市)生產的面板更為大型的世界頂級液晶面板。

鴻海與夏普將通過建設新工廠來降低面板的生產成本,並利用夏普在液晶電視“AQUOS”中培養的技術對抗其他廠家。目前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場上,韓國的LG顯示器公司和三星電子公司占據了近一半的市場份額,以雄厚資金為後盾的中國新興廠家也加強了攻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099

IDC:平板組裝出貨成長率創新低 鴻海出貨量穩居全球第一

IDC全球硬件組裝研究團隊最新發布的報告稱,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平板組裝產業雖已進入旺季,但全球出貨量依然受到手機大尺寸化、關鍵零組件缺貨等因素沖擊,導致出貨量增長率創歷年旺季新低,僅較前季度增長9.5%。其中全球普通平板(Slate Tablet)組裝出貨量增長8.7%;全球可拆卸式平板(Detachable Tablet)組裝出貨量則增長15.1%。

IDC全球硬件組裝研究團隊資深研究經理徐美雯表示:“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平板組裝旺季出貨量增長動力不如往年,主要是因為普通平板產品持續受到手機屏幕大尺寸化、關鍵零組件包括液晶面板、圖形處理芯片、內存等缺貨沖擊,加上產品規格並未推陳出新,導致產品生命周期持續延長所致。”

在廠商出貨量比重方面,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國內組裝廠商出貨約占全球普通平板五成,穩居出貨量冠軍;而臺灣組裝產業出貨量則約占全球出貨量的三成。在可拆卸平板組裝方面,隨白牌廠商進入可拆卸平板領域,中國國內組裝廠商的出貨量大幅提高到三成;相較之下,臺灣可拆卸式平板的組裝產業出貨量比重則下滑至六成五左右。

在廠商表現方面,前五大ODM廠商的出貨量排名如下表所示,鴻海組裝出貨量穩居全球第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5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