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習近平連續督促加快財稅改革釋放了什麽信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6836.html

近兩個月,中國最高層連續督促財稅等基礎性領域改革,釋放全面改革深化信號。

20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四次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要加快國有企業、財稅金融、價格體制、農業農村、對外開放、社會保障、生態文明等領域基礎性改革,關鍵性改革舉措要抓緊推出”。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現,加快財稅等基礎性領域改革近期被最高層反複提及。

5月16日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上,習近平強調深化價格、財稅、金融、社保等領域基礎性改革。4月18召開的深改組第二十三次會議上,他強調,要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發揮其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性作用。

“深化財稅等基礎性領域改革,是因為它能帶動其他領域改革,最高層頻頻強調加快財稅等改革,將有利於推進這些領域改革。”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誌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財稅等基礎性領域改革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比如,財稅改革重頭戲——營業稅改增值稅(下稱“營改增”),在今年5月1日全面推開,預計為企業減稅5000多億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營改增是今年確保積極財政政策更加有效、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頭戲。

事實上,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財稅改革也成為這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頭戲和排頭兵。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進行了部署,提出要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

長期關註財稅改革的楊誌勇告訴本報記者,近兩年財稅改革推進的進度基本符合預期,預算管理制度改革進展較快,比如新預算法在2015年施行,地方政府債務規範管理相關舉措出臺。稅制改革也在加快推進,比如營改增在今年5月1日全面推開,資源稅將在7月1日全面推開。在完善中央和地方財政間關系方面,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改革也被提到改革日程。

不過,財稅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改革錯綜複雜,推進難度很大。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談到財稅改革進展時,提到中央和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的改革進展未達預期。這主要是由於這項改革的前提條件稅制改革還未完成,而且由於財政涉及國家治理,改革“也不是財政部一家能夠解決,需要大家合力”。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財政部正在力推中央和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的改革。財政部去年起草的關於推進中央與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指導意見,在征求很多部門意見後,上報了國務院。去年底這個指導意見正按照國務院要求在進一步征求地方意見。

“一些改革雖然表面上沒看到什麽進展,但改革方案的制定等實際上就是推動這項改革。”楊誌勇稱。

根據《關於201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2016年將出臺上述《中央與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將一些適宜地方政府負責的事務交給地方,減少中央和地方職責交叉、共同管理的事項,選取部分領域率先啟動事權和支出責任 劃分改革。這些領域或是國防、國家安全、外交、公共安全等領域的改革。

除了中央和地方財政間關系改革將在今年破冰,本報記者了解到,今年財稅領域還將有如下改革舉措出臺:

在深化預算制度改革方面,對政府性基金預算中未列入政府性基金目錄清單的收入項目,除國務院批準的個別事項外,逐步調整轉列為一般公共預算並統籌使用。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管理制度,進一步提高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的比例。實施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擴大預算績效管理範圍,積極推進預決算公開。

在稅制改革方面,財政部將繼續推進消費稅改革,並逐步推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改革,研究降低部分消費品進口環節稅稅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081

中企業偏愛德國 連續兩年對德綠地投資項目最多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6770.html

過去幾年,中國資本正加速湧入高端的歐美市場。其中,德國顯然獲益頗豐,而且獲得的是讓人艷羨的綠地投資。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今日公布的2015年對德投資報告顯示,中國繼2014年之後,再次成為在德綠地投資項目數量第一的國家,項目達260 個。與2014年相比,中國在德投資項目數量增長了37%。

聯合國貿發組織投資司司長詹曉寧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解釋稱,並購並不必然創造價值,只是跨國公司在經濟下行期,全球的資產配置策略。真正評價跨國投資創造價值的指標是綠地投資。因為綠地投資意味著開設新的工廠,意味著擴張產能。

在排名之中,緊隨中國之後的是美國 (252),瑞士(203)、 英國(127)與荷蘭(105)。 這是中國連續兩年名列第一。

“德國制造”更吸引中國企業

綠地投資,意味著,企業拿出真金白銀對所在國的實體經濟註入能量。顯然,“德國制造”的口碑和品質,是正在尋求轉型升級的“中國制造”最為親睞的。

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在德投資主要領域為機械制造(15%)電子與半導體(13%)、汽車(11%)及信息通訊和軟件(8%)。中企在德從事的主要商業活動為銷售與市場支持(52%) 其後為服務業(19%)與物流與交通(7%)。

這也反映了中國整體的對外投資擴張趨勢。根據商務部公布的數字,2015年,我國企業投向交通運輸、電力、通訊等優勢產業直接投資累計約116.6億美元,同比增長80.2%。裝備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70.4億美元,同比增長154.2%。

“中國是德國最重要的投資來源國之一。2015年它再次成為在德國投資項目最多的國家,這顯示了德國作為投資地對中國企業的吸引力。”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投資部負責人Achim Hartig說。

報告稱,2015年德國共有超過2300家外國投資項目入戶德國,其中1900多個項目是綠地投資項目、企業再擴張和再投資。這個數字與去年相比增長了60%,創造了新的紀錄。所計劃的投資金額將達到62億歐元。三分之二的企業已給出數據,將在德國創造3萬個就業崗位。

中國對歐投資整體並不顯著

雖然德國驚喜於中國資本的表現,但這只是中國整體對外投資的冰山一角。

根據中國官方統計,2015年,相比於東盟和美國,中國對歐盟的整體投資並不算顯著。這其中,中國對德投資總量,也不算對歐盟國家中最大。

根據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數字,2015年,我國內地對中國香港、東盟、歐盟、澳大利亞、美國、俄羅斯和日本七個主要經濟體的投資達868.5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73.6%。對東盟和美國投資增長較快,同比分別增長了60.7%和60.1%。

2015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上億美元的國家/地區有54個,其中10億美元以上13個,這中間也並不包含德國。

這13個國家,分別為中國香港、開曼群島、美國、英屬維爾京群島、新加坡、荷蘭、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盧森堡、老撾、印度尼西亞、加拿大和巴西。唯一的歐洲國家是金融中心盧森堡。

從投資的方式來看,並購無疑成為2015年對外投資的主力。據商務部的不完全口徑統計,2015年中國企業共實施的海外並購項目593個,累計交易金額401億美元(包括境外融資),幾乎涉及國民經濟的所有行業。其中,中國化工橡膠有限公司以46億歐元收購意大利倍耐力集團公司近60%股份,是2015年度中國企業最大的海外投資並購項目。從並購金額上看,地方企業占到並購金額的75.6%。

中國的對外投資統計,無法將那些未能在政府備案的企業納入,因此,與真實的數據相比,可能也是冰山一角。

比照來看,根據貝克﹒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所(Baker & McKenzie)和榮鼎咨詢(Rhodium Group)今年初的一份報告,2015年中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歐洲(包括挪威和瑞士,以及歐盟)總共投資了23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084

6月份PMI為50%位於臨界點 新訂單指數連續三月回落

2016年7月1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了中國制造業和非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

6月份,制造業PMI為50.0%,比上月份微降0.1個百分點,位於臨界點,總體看仍呈現生產平穩、結構進一步優化的特征。

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位於臨界點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分析,一是生產穩中有升。生產指數為52.5%,比上月小幅上升0.2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升。二是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長加快。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PMI分別為51.3%和51.1%,均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高於制造業總體1.3和1.1個百分點。其中,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器材制造業等行業PMI連續處於擴張區間。三是一些產能過剩的傳統行業明顯回落。高耗能行業PMI為48.2%,比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大幅回落。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PMI為45.6%,比上月下降2.4個百分點,去產能效果進一步顯現。

趙慶河表示,值得關註的是,目前國內外市場需求持續偏弱,實體經濟發展動力仍顯不足。新訂單指數為50.5%,連續三個月回落;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連續兩個月大幅回落至51.3%。受世界經濟增長疲軟、美國加息預期、歐美等國家貿易保護措施、英國脫歐等因素影響,近期制造業外貿走勢偏弱。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9.6%,連續三個月回落;進口指數為49.1%,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下。

趙慶河稱,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1.0%,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持續高於臨界點,走勢總體平穩;中型企業PMI為49.1%,比上月下降1.4個百分點,降至臨界點以下;小型企業PMI為47.4%,比上月下降1.2個百分點,繼續位於臨界點以下。中小型企業PMI回落幅度較大,表明其生產經營中的困難更為突出。

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明顯回升

6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7%,比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小幅回落後明顯回升。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8.6%,比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表明非制造業擴張步伐有所加快,企業對市場預期較為樂觀。

服務業總體穩中有進。商務活動指數為52.2%,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業務總量增速有所加快。其中,鐵路運輸、航空運輸、裝卸搬運及倉儲、郵政、電信互聯網軟件、銀行、保險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明顯高於臨界點,表現出較強的擴張態勢。銷售價格指數為50.4%,比上月上升0.9個百分點,今年以來首次升至臨界點以上,表明服務業銷售價格總體水平有所上升,尤其是零售、航空運輸、互聯網軟件、房地產等行業銷售價格水平上升較為明顯。企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7.7%,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表明服務業市場信心比較穩定。

建築業保持較快增長。商務活動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62.0%和58.8%,比上月上升2.6和6.7個百分點,均為今年以來的新高點。其中,房屋建築業和土木工程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位於較高景氣區間。表明建築業市場需求增加,生產經營活動進一步活躍,擴張動力有所增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33

連續五個周日晚十點 中紀委都在談這件事

7月3日晚十時,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刊發《追逃防逃兩手抓》一文,再次談及國際追逃追贓工作。文章稱,要嚴格執行黨員幹部護照管理、出入境審批報備制度,認真落實對配偶子女移居國外的國家工作人員相關管理規定,定期開展“裸官”清理,做好對黨員領導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情況的抽查核實。

這已是“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系列報道的第五篇。自6月5日晚上十時開始,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至今已經連續五個周日晚上十時刊發文章,談國際追逃追贓工作。

此前四篇分別是《決不讓腐敗分子躲進避罪天堂》,《占領道義制高點》,《對象在國外 基礎在國內》,《追逃追贓既是內政又是外交》。

《追逃防逃兩手抓》一文表示,腐敗分子攜款外逃,暴露了組織管理和幹部監督上的漏洞。與其等到人跑出去了,錢已卷走了,再費九牛二虎之力去追,不如把功夫下在平時,關口前移、抓早抓小,做好預防工作。

文章認為,完善防逃措施,築牢防逃堤壩。腐敗分子想要外逃,不可能悄無聲息,沒有任何動靜。幹部外逃前,其擁有的身份證護照情況、出入境次數、家屬親人的工作和生活狀況、家庭財產變動等都會有征兆。

該文還強調了多部門協同合作的重要性。

“各部門不能各自為戰,要協調配合,加強分析研判,發現幹部可能外逃的蛛絲馬跡,及時啟動防範措施。黨的紀律審查、執法和司法機關查辦案件也要設置防逃程序,不能在黨紀立案和司法立案前出現管控“真空”。對重點對象要及時采取監控措施,讓企圖外逃分子“觸網”回頭。要加強反洗錢工作,切斷非法資金的外流渠道,凍結腐敗分子在國內的動產不動產,斷了財源,堵住贓款外流渠道。”文章稱。

文章還強調,人跑了、賬款轉移了,黨委、紀委及相關部門都有責任。要強化責任意識,切實落實追逃防逃各項任務部署。發現有嚴重違紀情節的幹部企圖外逃要立即報告、迅速處置,該采取措施的就要及時采取措施,該執紀審查的就要盡快審查。如果能發現的問題卻沒有發現,發現了問題不報告或采取措施不及時,都是失職失責,必須依規依紀嚴肅追究責任。

此前,中紀委表示,十八大以來,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制定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外逃信息統計報告制度,從中央到縣一級層層建立外逃人員數據庫,及時更新、動態管理,基本摸清了底數,掌握了情況,為開展國際追逃追贓工作夯實基礎,打開了新局面。

2015年以來,中國官方啟動“天網行動”,集中公布了100名涉嫌犯罪外逃國家工作人員、重要腐敗案件涉案人的紅色通緝令,將一批外逃多年的犯罪分子緝拿歸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121

2015年上海健康險保費規模近126億 連續4年兩位數增長

在全國健康保險趨熱的情況下,作為保險業“重鎮”,上海的健康險保費規模近年來自然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日前,上海保監局指導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集行業之力,完成《2015年度上海市產壽險公司健康、意外險、高端醫療險業務年報》(下稱“報告”)並向行業發布,其中的健康險數據變化顯得格外亮眼——獲得兩位數增長,而這也與上海發展商業健康險業務的多項措施和醫療配套設施的完善密不可分。

報告顯示,2015年,上海人身保險市場呈現出穩中求進、進中向好的良好發展局面。其中健康險業務共計實現保費收入125.97億元,同比增長43%。事實上,自2009年起,上海的健康險保費收入呈逐年遞升趨勢,尤其從2012起健康險逐年呈現2位數遞增,2015年該保費收入已經達到2009年的3倍。特別是2015年具有理財功能的長期護理保險的出現,使得長期護理險實現了同比4372%的增長,市場占有率從2014年的0.4%一躍達到14%。

意外險則實現保費收入44.39億元,其中以意外(短期)險市場份額最大,實現保費收入25.19億元,占比達到57%。高端醫療市場總計實現保費收入13.02億元,整體同比增長12%。其中,第三方服務共計實現保費收入10.02億元,占整個高端醫療市場保費收入的77%,第三方服務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2%,直接合作的醫療機構達到11562家。

據悉,報告引用了上海市經營人身健康、意外險業務的100家產壽險保險公司的真實數據和資料。

2014年底,上海版“實施意見”在國務院“新國十條”的框架下,確立了上海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發展目標。推動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在滬率先試點,支持保險機構開發提供生活醫療護理的商業性長期護理保險,推動保險公司商業養老和健康保險業務發展,促進上海浦東國際醫學園區、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和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等推動商業養老和健康保險服務轉型升級等一系列政策引發上海保險業積極探索和嘗試新的發展模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而為了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的試點順利推進,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近期推出了《上海市人身保險公司開展個人稅收優惠性商業健康保險試點工作服務標準》,這也是全國第一部地方性個人稅優健康險工作統一服務標準。

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行業統一服務標準共分八章36條,主要從“業務管理、保全服務、理賠服務、客戶服務、信息系統管理、檔案管理”等六個方面進行了規範和引導,認真貫徹落實稅優健康險政策,轉變發展觀念,加強專業研究,加快與醫療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推動健康險供給側改革,確保上海市個人稅收優惠型商業健康保險試點工作順利實施。

此外,多年來上海保險行業已經先後制定了上海市地方標準DB31號《人身保險窗口服務質量規範》、《上海市人身保險電話銷售業務質檢作業行業標準》等行業統一服務標準,保證保險機構有標準可依、可循,為規範保險機構業務、推動保險業務開展和切實保護消費者利益,夯實了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371

上周證券保證金凈流出278億 為連續三周凈流出

投保基金公布最新數據顯示,上周(7月4日-7月8日),證券交易結算資金凈流出278億,連續三周凈流出,融資融券擔保資金凈流入48億。

上周,投資者銀證轉賬或銀衍轉賬引起的證券交易結算資金轉入額為5311億元,轉出額為5589億元。證券交易結算資金日均余額為1.65萬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446

*欣泰連續三日跌停 早盤成交1440萬

7月14日早盤,*欣泰“跌停秀”繼續上演,集合競價階段,該股成交1189手,成交金額126萬元,換手率1.5%,跌幅10.01%,報10.61元。

截至午間收盤,該股近5185萬股封死跌停,半日成交136萬股,成交金額1440萬元,換手率1.5%。

欣泰電氣成為創業板第一個退市股,根據政策欣泰電氣退市後無法再恢複上市,複牌後有三十個交易日,究竟能在第幾個跌停打開,不好預判。

從7月12日起,廣發百發大數據系列基金的凈值中,欣泰以0元計算。而截至7月13日,欣泰報11.79元/股,廣發基金給出了30個跌停還不止的估值,可謂判了欣泰“死刑”。在30個跌停後,*欣泰的價格將定格在0.62元/股。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今日早間在微博表示,嚴重警告:賭欣泰(300372.SZ)是飛蛾撲火,猶如跳下萬丈深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45

快訊:亞太市場連續走強 日經225指數實現四連陽

日經225指數收盤漲1%至16385.89點,實現四連陽;韓國首爾綜指收漲0.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61

快訊:*欣泰跌破10元 複牌後已連續四天跌停

今日*欣泰開盤報9.55元,截止09:25分,該股跌9.99%報9.55元,封上跌停板。

昨日(2016-07-14)該股凈流出金額2455.58萬元,主力凈流出870.23萬元,中單凈流出683.6萬元,散戶凈流出901.74萬元。

截止2016年3月31日,*欣泰營業收入6177.1849萬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1.8644萬元,較去年同比減少84.297%,基本每股收益0.0036元。

鑒於*欣泰因涉嫌欺詐發行,複牌後已連續四天跌停,特此提醒廣大投資者一定要珍愛錢包,註意風險,遠離雷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144

重慶GDP憑什麽連續十個季度領跑全國

在國家統計局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後,地方的經濟“半年報”也將逐漸揭曉。

重慶市統計局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重慶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000.8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6%,較全國高3.9個百分點。重慶市統計局副局長張富民在發布2016年上半年重慶經濟運行情況時表示,重慶經濟已經連續十個季度全國領先,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資料發現,自2014年第一季度開始,重慶取代天津,經濟增速開始在全國各省份領跑。

分行業來看,重慶經濟增速高速增長,與工業制造業的高速增長密不可分。在全國工業經濟下行情況下,上半年,重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2%,較全國高4.2個百分點。

這其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39個行業大類中34個保持了增長,占87.2%。在“6+1”支柱行業中,汽車、電子、裝備、化醫、消費品、材料和能源等行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10.1%、21.6%、11.1%、9.4%、7.4%、5.7%和7.6%。

張富民表示,在工業總產值增長的背後,企業效益也在有所提升,1-5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8336.17 億元,增長8.8%,實現利潤總額496.33億元,增長23.5%,較全國高17.1個百分點。

當地一位學者對本報分析,這幾年重慶的產業發展得非常不錯,尤其是汽車和電子兩大產業都做得很大。與此同時,重慶也在布局機器人、通用航空和3D打印等新興產業,確保未來後續產業也能跟得上。

實體制造業良好發展態勢之下,重慶的民間投資也保持了較快的增速。上半年,重慶民間投資3619.74億元,增長9.5 %,比全國高出6.7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上半年,占全市民間投資近5成的工業民間投資完成1670.01 億元,增長28.2%,比全市工業投資增速高11.9個百分點。從占比看,工業民間投資占全市工業投資的比重達70.4%,主要投向汽車、電子等支柱產業,大量的民間投資投向實體經濟,表明全市實體經濟活力強勁。

值得註意的是,在實體制造業高速發展的同時,重慶的樓市保持較為平穩的態勢。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2807.87萬平方米,增長20.7%,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16.9%。商品房銷售額1505.08億元,增長19.5%,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17.0%。

根據中國房價行情平臺的數據顯示,6月重慶平均房價為6942元/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微漲0.41%。在西部地區,這一價格排在蘭州、昆明、成都、南寧、西安等城市之後。從這個數據看,重慶的房價可謂相當平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2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