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華安基金打響2017年公募產品退市第一槍後,又有公司在商議清盤旗下基金產品。
在監管指導基金發行節奏後,新發產品數量驟減,但存量迷你基金的殼價值並未走高。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看來,迷你基金因費率和基金契約的限制不太可能受到機構資金的過分青睞,另一方面保殼的成本並不低。
截至去年末,219只基金資產凈值跌破了5000萬元的清盤紅線。未來一段時間極有可能會新的擬清盤基金從中產生。
又一只基金擬退市
國聯安中證股債動態策略指數基金(下稱“國聯安股債動態基金”)近日發布公告稱,鑒於目前市場環境的變化,為維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根據有關規定,本基金管理人決定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審議該基金合同終止的議案。
依據基金四季報,截至2016年末,國聯安股債動態基金的資產凈值為311.42萬元,屬於業內典型的迷你基金的標準。而根據《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規定,開放式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後,連續60日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者基金資產凈值低於5000萬元的,基金管理人在經證監會批準後有權對該基金作出清盤決定。
對於國聯安股債動態基金而言,接下來,一旦出席會議的基金份額持有人(或其代理人)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清盤,那國聯安股債動態基金將很快步入退市流程。
對於為何選擇清盤,國聯安基金市場部人士向第一財經回應道,選擇清盤主要原因是目前這只基金規模較小,一是考慮基金的指數許可使用基點費及其他運作成本,二是不利於基金指數跟蹤策略的實施。因此,綜合考慮,主要是為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的角度出發,根據合同,提議終止本基金基金合同。
據基金中報顯示,截至去年6月末,國聯安股債動態基金總份額366.6萬份,整個上半年基金公司取得的報酬僅為2885.43元 ,如此收益遠不及一個基金經理或者研究員每月的績效收入。實際上,在國聯安股債動態基金運營過程中,盡管體量屬於小微,但涉及到投研、審計等多方面投入必不可少,基金公司一年投入與產出比可能超過百倍,顯然是一門賠本賺吆喝的買賣。
實際上,自2014年,匯添富基金首開行業先河,選擇主動清盤旗下匯添富理財28天基金之後,行業內清盤事件已經屬於一種正常現象。自此以來,行業內清盤基金數量超過了50只,其中光2015年一年便有31只產品進入清盤流程。而國聯安股債動態基金也並非是今年第一只清盤的基金。1月10日,華安中證細分地產ETF發布公告,宣布將在2017年1月13日終止上市。
保殼的意義?
2017年,當證監會調節新基金發行節奏之後,新基金申報與發行變得困難。盡管近來多家基金公司仍發行了多只產品,且其中存在委外定制產品,但這些基金產品均於去年11月前後獲批,它們的發行僅僅是獲批的存量殼資源的得到釋放。
第一財經獲悉,眼下基金公司承接委外的平臺仍是存量的殼資源,一方面通過已獲批而未發的新產品開展業務,另一方面借助已發行過的“次新”定制基金繼續接納外部機構資金。眼下,有些基金為此還在進一步修改合同,降低管理費。
盡管如此,迷你基金並未受到機構資金的多少青睞。從大環境來看,今年基金公司委外業務收縮被業內人士認為是大概率事件,監管政策、固定收益市場表現以及銀行等渠道自身的風控管理要求均不支持進一步擴張委外業務。
華南一家基金公司內部人士稱,市場上小微基金的數量眾多,讓迷你基金承接委外資金可能性並不大,要承接委外必須要轉型,它必須要變更基金合同和降低費用。
但在該人士看來,迷你基金轉型委外定制的並不容易。一方面,迷你基金盡管資產凈值規模並不大,但仍有可能擁有上千或者上萬戶的持有人,這些人或許並不同意基金修改契約,甚至會給托管行和渠道施加壓力,而從托管行總行層面來說,其並不同意自己托管的基金產品進行隨意轉型。
“審批變更註冊、修改基金合同跟新報一個新產品的審核時間是一樣的,加上托管行等其他平臺花費的走流程時間,實際上比新發基金所花的時間更長。”在該人士看來,現在情況如此,未來隨著監管一系列調控政策的出爐,迷你基金更不太可能受到機構的青睞。
離開了機構的潛在需求,對於迷你基金而言未來能否做大取決於後發的業績優勢。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稱,基金公司會對小微產品進行評估,如果短期業績不興,但未來有發展潛力,基金公司還是會願意保住這個殼資源;但如果基金公司預期產品長期表現萎靡的話,那主動清盤或許是一種好的選擇。
3月1日晚間,去哪兒宣布完成之前與遠洋管理控股有限公司於2016年10月19日達成的私有化收購協議計劃。如今,去哪兒已成為遠洋管理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據外媒報道,2017年2月24日,去哪兒的公司股東在一場特別大會上通過了私有化收購協議。協議規定在協議生效前立即取消公司所有已發行的普通股(A股和B股),來換取每股10.13美元的持有權,以及立即取消公司所有已發行的美國存托股(ADS)(每1股代表3個B類普通股)來換取每股30.39美元的持有權。
今日,去哪兒還向納斯達克股票市場提出申請,請求在2017年3月1日(紐約時間)市場開放前暫停ADS交易。同時,去哪兒還請求納斯達克以Form 25表格的形式通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其ADS將從納斯達克退市,註銷去哪兒的記名證券。
註銷將在提交表格25的90天或更短時間後生效,具體由SEC決定。去哪兒大約在提交表格25的十天後對SEC提交了表格15,意欲終止其報告義務。根據1934年修訂的《證券交易法》,公司向SEC提交報告和表格(包括表格20-F和表格6-K)的義務會在表格15提交後立即暫停,在註銷生效後終止。
2016年6月23日,去哪兒宣布接到來自遠洋管理有限公司的私有化要約,計劃以每股美國存托股30.39美元(相當於每股普通股10.13美元)的現金收購其尚未持有的去哪兒普通股。
2016年10月19日,去哪兒宣布已與遠洋管理有限公司達成私有化協議。今年2月24日,去哪兒股東投票批準了該私有化交易。
3月14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日本東芝公司正尋求將正式的第三季度財報的截止時間再度向後推遲,原因是該公司同審計人員在東芝旗下美國西屋(Westinghouse)核電業務相關問題上存在分歧。
這是東芝第二次尋求推遲其第三季度財報的公布日期。由於調查西屋核電業務潛在的問題,東芝曾於一個月前第一次延期發布第三季度財報。消息人士表示,東芝已向金融管理部門申請將提交官方第三季度財報的截止日期推遲到4月11日。
如果東芝延期發布第三季度財報的請求不獲批,3月27日將是東芝發布第三季度財報的最後期限,否則該公司將面臨摘牌退市。不過,第二次延期已有先例。2015年,東芝曾兩度推遲發布季度財報,其原因是當時該公司正在接受一項與利潤相關的獨立調查。
在經歷這次最新的財政困境和2015年的會計醜聞之後,東芝還預定於本周向東京證券交易所提交其內部控制報告。如果該交易所發現東芝的努力不能夠令人滿意,最終可能導致東芝從該交易所摘牌。
此前,東芝2016財年前三季度(4至12月)財務報表因疑似違規行為被推遲一個月。東芝轉而發布了自身業績預測。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據預測,東芝2016財年全年的凈利潤將出現連續第三年虧損。從原先預計的盈利1450億日元(87億元人民幣)下調至虧損3900億日元(234億元人民幣),債務將超出資本1500億日元(90億元人民幣)。
2016財年前三季度財報預計,公司美國核電業務虧損達7125億日元(428億元人民幣)。截至去年12月底,公司估計已經陷入資不抵債境地,股本降至負1912億日元(115億元人民幣)。
為此,東芝董事長、長期從事核電業務的賀重典(Shigenori Shiga)引咎辭職,改任沒有代表權的執行董事。同時西屋電氣前負責人Danny Roderick將放棄他在東芝東京總部擔任的管理職務,並專註解決西屋電氣的問題。
而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3月1日,第10.5代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區動工儀式上,富士康總裁郭臺銘透露了收購東芝的意向。至於洽購最後是否能落實,郭臺銘表示,兩者合並不存在競爭與市占率問題,但隨後補充“合作看緣分,我們很有誠意”。
*ST昆機3月20日晚間回複上交所問詢稱,相關重大事項涉及2016年年度報告審計過程中發現以往年度涉嫌財務違規,可能導致2012年到2016年連續五年虧損,可能被行政處罰,從而觸發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條件,導致公司A股股票強制退市,請投資者註意投資風險。截至目前,公司判斷2016年度公司仍將虧損且不存在盈利的可能。根據的相關規定,公司A股股票將於2016年年度報告披露後被暫停上市。
對於財務違約發現的過程,公告稱,在2016年年報審計過程當中,主審會計機構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發現公司2016年產成品存貨存在賬實不符及收入不真實等跡象,在意識到此事項的重要性之後,公司立即組織自查,發現從 2013 年到 2015 年以往年度存貨、收入及費用事項存在涉嫌財務違規的重大問題。會計師分別於 2 月 27 日向公司管理層發出《關於 2017 年 3 月 30 日前出具昆明機床公司 2016 年度審計報告存在不確定性的溝通函》,2 月 28 日向公司管理層 發出《關於 2017 年 3 月瑞華審計工作計劃及需昆機提供資料時間的溝通函》,3 月 3 日向公司管理層發出《關於執行存貨審計程序範圍受到限制預計對審計報告產生影響的溝通函》,於 3 月 9 日向公司董事會(審計委員會)發出《註冊會計師與治理層的溝通函》,將所涉及的部分問題如實告知了公司審計委員會相關成員。 3 月 18 日晚間,我公司初步整理了涉嫌財務違規重大事項的數據,在審慎評估數據準確性後,我公司決定立即如實披露相關自查初步結果。3 月 20 日早間提 交停牌申請,3 月 20 日晚間,公司發布了臨 2017-025 號《沈機集團昆明機床股份 有限公司關於在 2016 年年度報告審計過程中發現以往年度可能涉嫌財務違規的重大風險公告》。
公司提示,相關重大事項涉及 2016 年年度報告審計過程中發現以往年度涉嫌財務違規,可能導致 2012 年到 2016 年連續五年虧損,可能被行政處罰,從而觸發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條件,導致公司 A 股股票強制退市,請投資者註意投資風險。
華銳風電4月24日晚間公告,2016年,公司累計實現營業收入94,465.88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4,805.31萬元,減幅為32.1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09,934.50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虧損135,292.48萬元。
公司表示,2016年,公司在解決困難中發展前行。一方面,受歷史遺留問題影響,公司經營面臨重建市場信譽、恢複供應商信心、加速業務回款、處置閑置資產、恢複銀行融資、解決重大訴訟事項、兌付到期債券等多重考驗,本報告期內,公司出現主營業務收入減少、質保期內運維投入較大、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和長期閑置資產減值準備、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增加等因素,導致公司今年經營業績仍然出現較大虧損。另一方面,公司管理層適應行業變化積極調整發展戰略,在新一代風電機組研發生產、風電運維服務市場化運作、風資源開發建設、供應鏈質量管理等多個方面都進行了部署和提升,為公司經營實現扭轉打下了基礎。
此外,公司2016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已連續兩年虧損。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第“13.2.1”條的規定,上海證券交易所將在公司披露本年度報告後,對公司股票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特別處理。
華銳風電2015年年報顯示,實現營收13.93億元,同比下降61.53%;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44.52億元。通過整理華銳風電今年凈利潤發現,該公司在上市之前都是盈利狀態,並且呈現高倍增長,到上市之前一年,2010年全年凈利潤達到了28.56億元,而上市後首年,即2011年馬上變臉,全年凈利潤僅為5.99億。上市第二年和第三年虧損達到5.83億和37.64億。相繼兩年虧損後華銳風電被戴了帽,雖然在2014年微弱盈利後成功解除了退市風險警示,但是去年卻曝出上市以來最大虧損44.52億元。
對於2015年巨額虧損,今年華銳風電在年報中給出的原因是,由於加大運維服務投入、營業收入下降、因市場變化與技術升級等原因導致的庫存原材料可變現價值大幅減少從而計提較多存貨跌價準備、為盡快解除質保義務與加快回款折讓了部分應收賬款等原因,公司2015年出現巨額虧損。
截至今日收盤,該股股價跌6.05%,報2.02元。
廊坊發展披露2016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1651萬元,同比下滑40.67%,虧損2479萬元。
此外,由於公司2015年和2016年經審計的公司凈利潤連續兩年為負值,公司股票將於4月27日停牌一天,4月28日起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後的股票簡稱為:*ST坊展;股票代碼:600149;股票價格的日漲跌幅限制5%。
5月4日下午,北京一中院就欣泰電氣欺詐發行、虛假披露證券行政處罰案,欣泰電氣原董事胡曉勇證券行政處罰兩案一審公開宣判。該院一審認定欣泰電氣及原董事胡曉勇的相關違法行為成立,中國證監會作出的行政處罰並無不當,判決駁回了欣泰電氣及胡曉勇的訴訟請求。據悉,這是我國A股市場首個因欺詐發行而面臨被強制退市的上市公司。
2011年11月,欣泰電氣向中國證監會提交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以下簡稱IPO)申請,2014年1月3日,欣泰電氣取得中國證監會的發行上市批複。為實現發行上市目的,解決欣泰電氣應收賬款余額過大問題,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欣泰電氣通過外部借款、使用自有資金或偽造銀行單據的方式虛構應收賬款的收回,在年末、半年末等會計期末沖減應收款項(大部分在下一會計期期初沖回),致使其在向中國證監會報送的IPO申請文件中相關財務數據存在虛假記載。
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欣泰電氣在上市後繼續通過外部借款或者偽造銀行單據的方式虛構應收賬款的收回,在年末、半年末等會計期末沖減應收款項(大部分在下一會計期期初沖回),導致其披露的相關年度和半年度報告財務數據存在虛假記載。欣泰電氣實際控制人溫德乙以員工名義從公司借款供其個人使用,欣泰電氣在《2014年年度報告》中未披露該關聯交易事項,導致《2014年年度報告》存在重大遺漏。中國證監會認定上述違法行為分別構成《證券法》第一百八十九條所述欺詐發行和第一百九十三條所述虛假披露行為,於2016年7月5日作出處罰決定,對欣泰電氣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832萬元罰款;對胡曉勇處以5萬元罰款,同時對其他高管亦予以相應處罰。
針對欣泰電氣的起訴,北京一中院認為:
第一,欣泰電氣的違法行為符合《證券法》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欺詐發行違法行為的構成要件。財務會計文件存在虛假記載即已經不符合證券法第十三條第一款第三項所規定的公開發行新股的法定條件,《證券法》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一款規定中的“不符合發行條件”當然包含該法第十三條第一款第三項所指情形。無論發行人的實際財務狀況是否符合財務指標要求,發行人的財務會計文件存在虛假記載就足以對市場投資者的判斷產生誤導,從而對證券發行秩序和投資者權益造成損害,其當然屬於《證券法》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一款予以處罰的情形之一。認定欣泰電氣不符合發行條件,亦不涉及對同一個違法行為重複評價的問題。
第二,被訴處罰決定並無事實不清之情形。基於“程序主導及程序責任原則”,中國證監會作為證券監管機關有權對屬於違法行為要件的相關事實進行調查確認,並獨立對外承擔法律責任。中國證監會固然也可以通過專業機構幫助其查明事實,但專業機構的意見並非被告查明案件事實的必要依據。
第三,現有證據不足以證明欣泰電氣存在依法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情節。
針對胡曉勇的起訴,北京一中院認為:
胡曉勇構成欣泰電氣欺詐發行違法行為之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第一,根據公司法的相關規定,董事對公司負有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胡曉勇作為外部董事,與公司內部董事相比,其職責更側重於對公司經營活動的監督。雖然外部董事一般不直接參與公司的具體經營,但仍然應當具備公司管理所需的必備專業知識,充分了解公司的經營狀況,並基於自己的獨立判斷履行職責。信賴專業審計機構的前提,應是董事自己已經盡到了應有的監督職責並能夠確信審計機構具有獨立性。同時,董事的勤勉義務是基於其自身的法律地位而產生,公司是否成立了專門的審計委員會,以及董事自己是否系審計委員會成員,均不影響董事應當依法獨立履行其勤勉義務。在欣泰電氣IPO申請的過程中,胡曉勇一直擔任公司董事,並在相關董事會決議以及招股說明書上簽字,在欣泰電氣欺詐發行的違法行為被查處之後,又以自己系外部董事、不直接從事經營管理、不知悉公司違法行為、並非審計委員會成員以及信任專業審計機構的專業報告等為理由提出抗辯,並未舉出任何實質性證據證明自己履行了董事的勤勉義務,其抗辯理由不能成立。
第二,被訴處罰決定認定胡曉勇構成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並對其處以5萬元罰款,系在法定處罰幅度內選擇了較輕的處罰幅度對胡曉勇予以處罰,處罰幅度並無不當。
第三,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欣泰電氣為公開發行新股並在創業板上市而連續對其財務數據進行造假,該違法行為至2014年1月欣泰電氣取得核準批複時終了,中國證監會於2015年5月對欣泰電氣進行現場檢查時發現違法線索,並經過立案調查後最終作出行政處罰,並未違反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之規定。
兩案宣判後,欣泰電氣及胡曉勇均未表示是否上訴。
*ST聖萊(002473.SZ)5月10日晚公告,公司董事會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長、董事會秘書(代行)郝彬,總經理符永利,財務總監康璐生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郝彬辭職後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未持有公司股份。符永利因工作變動申請辭去總經理職務,辭職後將繼續擔任公司董事職務。康璐因個人原因辭職,不再擔任任何職務且未持有公司股份。
5月2日,因年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公司獨立董事未出席董事會等事宜,聖萊達收到了來自深交所的問詢函,同時,公司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股票簡稱由“聖萊達”變更為“*ST聖萊”。
從2013年開始,公司就已經掙紮在虧損的邊緣,2016年更是虧損3474萬元。早在4月18日,公司就已經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ST聖萊同時提示了退市風險,股價隨即迎來了4個跌停。
新華網5月17日晚間報道,深交所17日公告對*ST新都作出股票終止上市決定,由此*ST新都將進入退市程序,成為2017年“退市第一股”。不少市場人士認為,近年來隨著相關制度不斷完善,日漸常態化的退市機制,顯示出我國資本市場不斷走向成熟。
公開信息顯示,*ST新都(新都酒店)於1988年正式開業,1994年1月在深交所掛牌。後因違規為關聯方提供擔保等事項,*ST新都在2013年、2014年連續兩個會計年度,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2015年5月21日起*ST新都被深交所暫停上市。
根據相關規則,股票被暫停上市後申請恢複上市,要具備暫停上市後的首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均為正值等條件。
*ST新都於2015年9月15日進入破產重整,解決因違規擔保引發的巨額債務問題。隨後,*ST新都2015年報顯示,2015年實現凈利潤6971.26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1255.61萬元。2016年5月,*ST新都向深交所提出恢複上市申請及全部材料;當年7月11日,深交所通知公司,根據相關規定提請相關機構對公司恢複上市相關情況進行調查核實,調查核實期間不計入深交所做出有關決定的期限。
今年4月25日,在恢複上市的道路上蹣跚了近一年的*ST新都,因會計師事務所的函件走到了懸崖邊。當日*ST新都公告稱,收到天健會計師事務所湖南分所的函件,“2015年度在營業收入中確認的2014年度租賃期的高爾夫物業租金收入”鑒於收入確認的背景及特殊性質,具有偶發性,應被視為非經常性損益。根據測算,“調整後的2015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1039942.22元”。
這也意味著*ST新都無法達到恢複上市的條件。今年5月17日晚間,深交所發布《關於深圳新都酒店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公告》,由此*ST新都將進入退市程序。據證券業內人士介紹,根據相關退市規則,*ST新都仍將有一段“退市調整期”進行股票交易。
在*ST新都恢複上市的過程中,其財務指標曾受到市場質疑。
2015年7月24日,*ST新都註冊成立了深圳市新都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互聯網業務、廣告遊戲代理等業務。僅僅約5個月時間,該公司旗下互聯網業務收入1183.53萬元,營業利潤達626萬元,毛利率達到52.88%。
不少市場人士對其互聯網業務上線不到半年即實現大幅盈利表示質疑。“互聯網、遊戲等行業多需要‘燒錢’,往往具有先期虧損後期盈利的特點。”一位證券分析師說。
與此同時,*ST新都將一處高爾夫球場2014年租金收入確認為2015年收入,並認為該租金收入屬於主營業務收入,作為經常性損益披露,也引起廣泛關註。而這一部分收入的認定也成為*ST新都是否能成功恢複上市的關鍵。
最終,在今年4月,*ST新都的審計機構天健會計師事務所湖南分所認為這一部分收入具有偶發性,應被視為非經常性損益,調整了之前的判斷。隨後,*ST新都公告,其恢複上市的保薦機構廣發證券向深交所撤回恢複上市申請相關文件。
隨著*ST新都進入退市程序,成為2017年“退市第一股”,不少市場人士認為,在去年欣泰電氣因涉嫌欺詐發行被責令退市後,日漸常態化的退市現象,顯示出我國資本市場不斷走向成熟。
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主任合夥人張遠忠認為,一段時間以來,一些長期績差、涉嫌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的公司成為股市“不死鳥”,飽受各方詬病;上市公司不斷“有進有出”,顯示出資本市場不斷走向法治化、市場化。
在肯定退市常態化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不少業界人士認為,我國資本市場的退市制度仍待不斷完善。回顧A股的退市歷史,自2001年退市制度建立起,兩市總計退市公司僅有90余家,年均退市率約0.35%,而成熟資本市場年退市率一般在6%以上。
張遠忠等人建議,當前要健全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防止劣幣驅逐良幣,進一步保障中小投資者權益。
在恢複上市路上垂死掙紮兩年的*ST新都(000033.SZ)終究走向了退市的結局。5月17日晚間,該公司公告稱,深圳證券交易所(下稱“深交所”)對*ST新都作出股票終止上市決定。
深交所表示,*ST新都在披露2015年年報後提出恢複上市申請,深交所於2016年5月9日正式受理了該申請。受理後,深交所依法依規開展審核工作,並就高爾夫物業租金收入會計處理合規性、預計負債計提充分性、子公司業績真實性等重點關註問題進行調查核實。
而就在關鍵時點給*ST新都“致命一擊”的是會計師事務所一紙將租金收入由經常性損益調為非經常性損益的告知函,隨之保薦機構和另一會計師事務所也陸續“下船”,不再為*ST新都恢複上市背書。在多方面業內人士看來,監管趨嚴可能是核心的原因。
而追蹤朔源,*ST新都走到如今地步的背後原罪是前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前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等關聯方借款違規擔保。這也成為貫穿著*ST新都恢複上市路上一直未能擺脫的障礙,甚至引發多方資本暗戰。
如今被退市後的*ST新都股票將自2017年5月24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30個交易日,股票的證券簡稱將變更為“新都退”,股票價格的日漲跌幅限制為10%。該公司股票將在退市整理期屆滿後的四十五個交易日內,進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進行掛牌轉讓。
退市前夕的“致命一擊”
在恢複上市之路上緩行兩年的*ST新都,終究等來的還是監管層的退市令。而在*ST新都被蓋棺定論為退市的前夕,會計師事務所一紙將租金收入由經常性損益調為非經常性損益的告知函,將*ST新都等待恢複上市的美夢擊碎。
4月25日,*ST新都收到天健會計師事務所湖南分所(下稱“天健湖南所”)來函。該函稱,應相關監管機構的要求,該所對*ST新都在2015年度財務報表中確認的2014年租賃期的高爾夫物業租金收入作為2015年度經常性損益事項進行了審慎核查,根據相關規定,該高爾夫租金收入雖與政策經營業務相關,但鑒於其收入確認的背景及特殊性質,具有偶發性,應被視為非經常性損益。
這樣的會計調整於*ST新都而言可謂是“致命一擊”。因2013年、2014年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的財務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的*ST新都走上了暫停上市之路,恢複上市的“救命稻草”就在於2015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及扣非後的凈利潤均為正值,而如今將2950萬元的高爾夫租金收入確認為非經營性損益,這意味著調整後*ST新都2015年扣非後凈利潤將由盈轉虧。該公司2015年扣非後凈利潤原本為1493.7萬元。
而且當時的*ST新都處在恢複上市的關鍵時點。 2016年5月3日,該公司董事會向深交所提出了公司股票恢複上市的申請。深交所於2016年5月9日正式受理了上述申請。2016年7月11日,*ST新都接到通知,深交所提請相關機構對該公司恢複上市相關情況進行調查核實,但此後便一直未有核查結果。
“來函所述事項對公司股票恢複上市工作影響巨大。”*ST新都緊接著便發出該公司股票可能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稱,如調整後該公司2015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負,根據規定,該公司股票將終止上市。
天健湖南所的此舉也引來深交所的關註,*ST新都在回應中則表示,不認可天健湖南所的來函,主要辯解理由在於,惠州高爾夫會所房產租賃期有10年,2014年度涵蓋於該租賃期限內,高爾夫物業租金收入具有一貫性,應視為經常性損益;且“自有場地出租”業務為該公司酒店經營以來一直是存續業務;同時搬出此前聘請的獨立第三方機構大信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複核說明,認為將高爾夫租金收入作為2015年度主營業務收入符合企業會計準則規定。
然而,雪上加霜的是,保薦機構和另一會計師事務所也紛紛“下船”,不願為*ST新都恢複上市背書。就在*ST新都發布回複公告的同日(4月28日),大信會計師事務所也向其發出了同樣的業績調整告知函;當日,該公司股票恢複上市保薦機構廣發證券也發函表示,已向深交所申請撤回關於*ST新都恢複上市申請相關的文件,這意味著*ST新都恢複上市的關鍵階段面臨無保薦機構的尷尬局面。
“監管趨嚴可能是最核心的原因,更加保守了。”一位滬上的證券維權律師看待中介機構行為時表示。另有分析人士表示,中介結構突然出具跟之前不一樣的意見,有可能是因為上市公司本身經營狀況或財務狀況存在問題,也可能中介機構出於自保而突然變更意見,“根本的問題可能還是跟近兩年監管的趨嚴有關系”。
因不滿兩會計師事務所前後發布兩份截然相反的審計報告以及保薦機構的行為,近期*ST新都陸續向上述三方提起訴訟或申請仲裁。但這依舊未能填補投資者對*ST新都退市的擔憂,就在市場議論*ST新都會否退市之時,該公司於5月15日發布公告稱,因公司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
“退市已成定局。”成為大多數市場人士的判斷,但是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前還是之後退市則成為一大疑問。對此,多位證券維權律師當時便表示,退市與被立案調查並不矛盾,只要符合退市條件,立案調查結果出來之前也可以退市。
5月24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
對於*ST新都的多數投資者而言,該公司股票的退市結局仍舊有些突然和不知所措。如何處理手中的股票無疑也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根據公告,*ST新都股票將自2017年5月24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30個交易日,股票的證券簡稱將變更為“新都退”,股票價格的日漲跌幅限制為10%,預計最後交易日期為2017年7月6日,公司股票在退市整理期間的全天停牌不計入退市整理期。該公司因特殊原因向深交所申請股票全天停牌的累計停牌天數不超過五個交易日。退市整理期屆滿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將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有投資者也對在30個交易日能否清空所持有股票表示擔心,“如果連續跌停則很難賣出股票。”“算好價格每天掛單賣吧。”也有投資者無奈表示。此外,也有些投資者希望能夠利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利益。
另有投資者提出建議,*ST新都退市之後,此前重整投資人進行的重組也將宣告失敗,這樣希望能將新都酒店還給股東,將酒店資產進行拍賣之後所得資金扣除之前重整投資人所還債務,剩余的則用來賠償投資者。
一位滬上的證券維權律師表示,目前證監會已對*ST新都進行立案調查,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後,投資者可以通過這個前置條件進行索賠。
在退市整理期,*ST新都仍需要對退市整理期的交易安排和股票將被摘牌的風險進行充分披露,公司及相關信息披露義務人應當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並保證所披露信息的真實、準確、完整。
根據相關規則,*ST新都股票將在退市整理期屆滿後的四十五個交易日內,進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進行掛牌轉讓。深交所方面表示,屆時將督促*ST新都充分披露股票終止上市後投資者辦理股份確權、登記和托管的安排,公司聯系方式和了解公司信息的途徑,以保障投資者權益。
此外,*ST新都目前正在籌劃的擬以現金增資方式取得廣州銘誠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 51%股權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也因該公司股票終止上市而自動終止。
“對於達到退市條件的公司,堅決做到‘出現一家、退市一家’。”深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深交所將在中國證監會的領導下,嚴格落實並不斷完善退市制度,推進退市制度常態化,形成“有序進退”的市場秩序。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