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近半股份報捷 跑贏恒指表現
1 :
GS(14)@2017-10-09 03:30:37【本報訊】港股本月不足三成藍籌有進賬!恒指經過兩日反彈後,昨又再挫,最多升23點至27665點後乏力倒跌,最終收報27421點,跌220點或0.8%,再度失守50天線(昨處27545點)。在連番錄得跌幅下,恒指本月暫累跌549點,八個月連升紀錄或斷纜,雖然藍籌只有14隻股份報升,但整體卻有近半股份逆市上揚。分析指投資者現時未宜對後市看得太淡,若恒指下月能守住26800點水平,港股牛市基調仍未變。
藍籌僅14隻股份上揚
藍籌股昨日普遍受壓,只有13隻個股能錄升幅。騰訊(700)跌1.6%,拖低大市47點;平保(2318)尾市受挫,跌2.6%;建行(939)、工行(1398)、中行(3988)亦分別錄逾1%跌幅。事實上,藍籌股本月走勢偏弱,暫時只得吉利(175)、蒙牛(2319)等14隻股票能逆市上漲,比例僅28%,而除了國泰(293)股價無變動,其餘藍籌股均錄跌幅。值得注意是,本月至今整體市況上升股份比例遠勝藍籌,本報按彭博數據綜合超過二千隻港股統計,約49%個股本月能逆市上揚,錄逾一成升幅的更達18.5%,另外股價未有變動的則約有5.5%。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走勢亦見相近,500多隻成份股中,約48%個股本月錄得升幅。
專家:未宜看得太淡
H指昨日在平保拖累下跌161點或1.5%,收報10874點。全日主板成交額891億元,沽空佔11.2%,為本月第二多。富昌證券研究部總監譚朗蔚表示,隨着北水短暫閂閘、美元反彈、美國下月正式縮表等多個不明朗因素出現,大市走勢確有減弱,但認為投資者現時未宜對後市看得太淡,更指若恒指下月能守住8月低位的26800點水平,港股牛市基調仍然未變,將會呈大漲小回格局。譚朗蔚補充,港股現時利好消息欠奉,相信短時間內便會知道上述關鍵位能否守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9/20167674
第三季累升2,115點跑贏亞洲基金:港股未屆離場時
1 :
GS(14)@2017-10-09 03:53:31【本報訊】港股勢連升三季,基金指未到鎖定利潤時候!大市本月雖未見明確方向,惟綜觀全季,恒指暫累升2,115點或8.2%,料無損連升第三個季度,以點數計暫為今年升幅最大一季,並跑贏全亞洲。市場關注本月底季結前會否湧現獲利盤,惟不少基金看好港股中長線升浪未完,暫無意大舉離場,但估計下季有換馬潮。記者:莫亦熙 余倩敏
恒指首兩季已分別錄9.6%及6.9%升幅,在騰訊(700)連續三季領軍下,恒指本月至今暫跌89點或0.3%,全季計則累升2,115點或8.2%,暫跑贏亞太區主要股市。
部份資金或會換馬
不過,港股近月未見重大突破,市場憂慮基金會否先行鎖定利潤並離場。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指,大市氣氛未轉差,加上美元在聯儲局宣佈縮表後未現強勢,債價更停止跌勢,反映投資者風險胃納仍高,料基金未擬撤走。但他補充,不少大價股本年已錄顯著升幅,而在業績期過後多隻中小價股獲重估,認為基金有機會把部份資金換馬至相關股票。中投傲揚基金經理溫鋼城則表示,現時未有太大不利消息令股市大跌,相信基金未有誘因大手沽貨,資金從債市流向股市的趨勢亦會持續,料基金只會作短炒,現金比例最多增至約5%。他更補充,港股市盈率不貴,加上盈利持續增長,長遠仍看好港股,旗下基金仍滿倉。基金無意大舉撤離,但小部份近日瘋炒股份則有誘因先行獲利。溫鋼城表示,不排除短線鎖定小部份利潤,但倘有回調時機亦會再度入貨。峰澐基金集團主席兼投資總監李灝澐則指,雖然整體投資組合暫時不會獲利,但對已累升不少且面臨負面因素的板塊會先行鎖定利潤,如內房及手機供應鏈。
看好科技及銀行股
受北韓局勢升溫及標普調低中港主權評級影響,恒指上周五挫229點,收報27880點。不過,港股藍籌在美國預託證券(ADR)則錄反彈,綜合藍籌ADR表現,相當於恒指今高開36點。就第四季投資方向,溫鋼城表示仍看好科技板塊,而個別強勢汽車股則可待回調時吸納,而美國大有機會年內再加息,投資者可考慮本地及國際銀行股;另受內地「十.一黃金周」帶動下可留意濠賭股。李灝澐則表示,看好前景有改善但正跑輸的板塊,包括內地券商股,倘內銀第三季業績顯示不良貸款與淨利息收益率有改善,亦會看好;另儲局轉向鷹派及香港銀行同業拆息上升(HIBOR),他亦對本地銀行股看法正面。黃國英則預期,股王騰訊仍會領升大市,惟其他板塊走勢「難估」,僅認為升浪會擴散至更多板塊,而近期中小價股相繼落鑊的趨勢亦將持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5/20163261
經濟諾獎得主塞勒 組基金長期跑贏 行為學點出散戶死穴
1 :
GS(14)@2017-10-15 15:24:26【明報專訊】今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塞勒(Richard Thaler)以解釋消費者的非理性行為而聞名,他在芝加哥大學任教之餘,也是一家基金公司的負責人之一。他有份創立的Fuller & Thaler資產管理,就是專門以觀察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來揀股,其為摩通管理的Undiscovered Managers Behavioral Value Fund(UBVLX)表現卓越。
明報記者 黃展翹
自2009年3月牛市開始,UBVLX累積升幅達512%,升幅較同期的標普500指數高近1倍。中國基金報稱,從成立日1998年12月底開始計算,若當時向UBVLX投入1萬美元,到今年9月底就獲9.3244萬美元,回報率達832.44%。同期「股神」巴菲特投資旗艦巴郡的回報率僅307%。
這隻勝過巴菲特的基金,獲基金評級機構肯定。由3年期、5年期到10年期,該基金都獲晨星(morningstar)的最高5星評級。Fuller &Thaler的操作,利用了塞勒的行為經濟學觀點,觀察市場人士的錯誤反應而捕捉買入的時機。根據Fuller & Thaler網站解釋,投資者往往有兩種錯誤行為,就是對壞消息過度反應,甚至恐慌。相反,他們有時對好消息缺乏反應,或根本沒有留意到好消息,造就了Fuller & Thaler撈底的時機。
散戶壞消息反應大 無視好消息
雖然Fuller & Thaler和巴菲特同樣是趁低吸納,也着重股票的基本面,但兩者的投資策略有很大的不同。Fuller & Thaler是捕捉市場短暫的錯誤反應來揀股,而巴菲特卻不理股票價格的短暫波幅,而着眼於企業的長遠價值。巴菲特偏好有內在價值的大藍籌,而Fuller & Thaler專注投資細價股,並以外部行為(投資者短暫反應)作為揀股的依據。除此以外,Fuller & Thaler也選擇有內部人士、股東增持的股票,或有大量回購的股份。
專注細價股 捕捉市場短暫錯誤
Fuller & Thaler認為,雖然細價股波幅大,但回報高於大藍籌,若找出有潛力的細價股將奇貨可居。UBVLX今年以來每日平均波動率為11.1%,低於追蹤細價股的Russell 2000指數的13.3%波動率。
雖然Fuller & Thaler的投資理念以塞勒的行為經濟學掛帥,但其並非由塞勒直接管理,而是由其他基金經理負責。該公司還有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效力。他同樣以行為經濟學見著,一家基金公司有兩位諾貝爾獎得主任職,在金融界非常罕見。
近1年美股乏壞消息 基金表現回落
不過在最近一年的美股牛市,該基金似乎沒有把握住機會。在理柏(Lipper)近一年的基金排名,在980隻基金中排名僅856位。分析認為,該基金在大牛市難以找到因負面消息而暫時大幅下跌的優質股。此外,該基金專注細價股,惟熱炒的科技股均為大藍籌,且其主要投資美國本土股票,多隻今年急升的中概股均不在其投資範圍。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538&issue=20171015
內險股落鑊 H指跑贏恒指
1 :
GS(14)@2017-10-22 17:46:35■恒指昨日延續牛皮悶局,收報28711點,僅升14點。李家皓攝
【本報訊】內險股又再炒,H指跑贏恒指!中共十九大會議昨正式開幕,市場觀望氣氛仍濃,不過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於宣讀政治報告時提到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又將建立全國統一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帶動內險股再落鑊,H指亦因而跑贏恒指。不過分析指A股過往在重大會議召開期間走勢普遍較差,料內險股短期或因而受壓。內險股昨幾近全線走高,新華(1336)飆4.5%;太平(966)升3.4%。瑞信發表報告,指在內地十年期國債孳息率提高下,純壽險較能受惠,當中國壽(2628)對債息最敏感且估值較低有望追落後。
專家料港股月底闖兩萬九
國壽昨錄8月以來最多的24.5億元成交,升2.3%,連同升約1.9%的平保(2318),貢獻H指71%或38點升幅,帶動指數跑贏大市,收報11621點,升53點或0.5%。招銀國際策略師蘇沛豐表示,A股在內地重大會議召開期間走勢普遍較差,內險股本周或因而受累。但他補充,隨着債券利率上漲,加上內險股盈利增長前景較其他金融股佳,相信板塊中線仍可再上,當中平保股價強勢,又正發展市場受落的互聯網金融,可看高一線。恒指昨則延續牛皮悶局,收報28711點,僅升14點或不足0.1%,全日主板成交額875億元,沽空佔9.9%,而滬綜指則升9點或0.3%,收報3381點。蘇沛豐稱,現時市場觀望氣氛較濃,加上A股在十九大期間走勢有機會減弱,或拖累港股表現,預期恒指本周處整固格局,並於28300點至28800點間橫行。但蘇沛豐認為恒指在十九大會議因素消化後,本月底可挑戰二萬九水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19/20187567
直擊報道:深圳電動車普及 跑贏香港設多個充電站 手機App付款「加油」
1 :
GS(14)@2017-10-30 00:53:03■深圳電動車數量急增,充電站不時有私家車「加油」。
【本報訊】2012年5月底,比亞迪(1211)電動的士在深圳爆炸,引發市場質疑其電動車安全性,股價一個月內插水逾四成。本報隨後往深圳調查,發現當時電動的士司機人心惶惶,街頭電動私家車無影,充電樁失蹤兼閒置。時隔5年,記者再往深圳調查,發現情況已大有改善,深圳電動車發展更大幅跑贏香港。
據香港環保署數據,至今年9月底香港有約1.1萬架電動車,佔車輛比例約1.5%。深圳去年底新能源車(包括部份電油混合車)數量則有逾8萬架,佔車輛比例約2.7%,在今年8月更淘汰最後一輛燃油巴士,成為全球首個全電動巴士城市。在充電設施方面,香港目前有1,774個充電器供公眾使用,深圳則已建成277座充電站,快充樁6,881個,慢速充電樁22,155個。5年前記者在深圳要找電動車充電站和充電樁極困難,如今靠各種手機App已非常方便。電動的士司機徐先生手機上裝有多款App,包括「小南充充」、「充電網」等,他向記者展示使用過程。首先打開App,利用GPS定位尋找附近的充電站或充電樁,並由手機導航,抵達後再用手機掃充電樁二維碼自行充電,再由微信或支付寶過數,期間充電狀況在手機App中顯示。當年記者在深圳充電站內沒見過一部私家車,只有的士在充電,證明一般市民極少使用。如今在多個充電站內,均見到有電動私家車和客貨車叉電。比亞迪電動私家車車主陳先生表示,新買該車約一個月,「體驗還蠻好的」,但用手機導航時經常找不到充電站,認為有很大改善空間。
政策鼓勵發展
目前一部比亞迪e6型電動車叉足電可行走約300公里,用充電站的電樁叉滿需一個半小時。陳先生稱只會在充電站叉電,「街邊充電樁沒有用,太慢了,根本充不進去」。徐先生和陳先生均指續航能力不足是最大問題。徐先生稱廣深高速目前僅有一座充電站,行家不敢接離開深圳的長途客生意。對於安全問題,徐稱5年前爆炸事故後亦有憂慮,但之後業界再沒聽說比亞迪電動車出問題,他覺得電動車比汽油車安全。在政策鼓勵下,內地電動車銷量急增,去年新能源車銷量有51萬輛,按年增53%,連續兩年全球第一。其中純電動車銷量達40.9萬輛,按年增長65.1%,而比亞迪在中國電動車市場份額達23%,排名第一。與內地的積極進取相比,香港的電動車政策不進反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年2月在預算案宣佈,取消電動車首次登記稅全數豁免,最多以97,500元為上限。在措施推出前,電動車Tesla在港銷情一直不俗,之後卻大跌。Tesla在港的首次登記數目在3月有2,939架,4月及5月則沒有。私人營辦充電樁方面,目前亦未有任何補貼措施。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028/20197294
FANG+期貨涵蓋十大科企 首日交易慢熱 同類期貨跑贏標指
1 :
GS(14)@2017-11-12 16:49:34【明報專訊】美國洲際交易所(ICE)針對備受追捧的「FANG」四大科技股龍頭股(facebook、Amazon、Netflix和Google),推出FANG+指數期貨合約,本周三開始交易,吸引投資者以較少本錢押注今年部分表現最佳的美股。除FANG外,該期貨合約還包括蘋果、阿里巴巴、百度、Tesla、英偉達(Nvidia)和Twitter共6隻科技股。這10隻成分股不論市值大小,佔該期貨的權重相同,所有股票合計市值達3.5萬億美元。
旗下擁有紐約證交所(NYSE)的ICE,9月推出了紐交所FANG+指數(NYSE FANG+)。這指數今年迄今上漲58%,相比下標普500指數今年升16%。ICE美國期貨交易所(ICE Futures U.S.)負責人Trabue Bland稱,是應客戶需求推出紐交所FANG+指數。「我們與客戶談及股市時,這是得到最多回饋的投資產品。這些都是最令人興奮的股票」。FANG+指數期貨首日交易量為414張,預料將有穩定的增長空間。
明年停發細價股指數期貨
當前ICE有需要引入新產品,因其明年將失去發行細價股指數Russell 2000期貨的權利。Russell指數系列為ICE競爭對手倫敦證交所集團(LSE)所擁有,而Russell 2000期貨將轉投芝商所(CME Group)。芝商所上周也宣布計劃推出比特幣期貨,突顯交易所之間的競爭趨於激烈。 由於比特幣將避免了本月中再次出現「硬分差」,投資者獲發新比特幣的希望落空,比特幣價格在周三衝上7879美元的歷史高位後,昨回落至7000美元水平。
不過FANG+指數期貨涉及較高的槓桿和風險,市場已有類似的ETF可供買賣,例如名為First Trust Dow Jones Internet(FDN)的ETF,持有約30隻美國科技股,當中四大持股FANG的佔比逾30%。美銀美林統計顯示,科技股在標普500指數所佔的權重已達到24.5%,為2000年10月以來最高。這些美國上市的科技企業有很大部分收入來自海外,料可望受惠於特朗普政府建議的資金匯回稅寬減。
近期環球股市上漲,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升至兩年高位,新加坡著名的胡椒蟹店——「無招牌」海鮮酒家趁勢首次公開募股(IPO),本周起截至下周五接受認購,籌集3500萬坡元(約2億港元)發展啤酒業務。新股將於本月底上市,估計公司市值可達1.3億坡元(約7.46億港元)。
新加坡著名海鮮酒家申上市
分析認為,無招牌控股(No Signboard Holdings Ltd.)有意仿效競爭對手、珍寶集團的上市之路。珍寶自2015年10月上市以來,股價已上升逾1倍。彭博社稱,「無招牌」招股不乏捧場客,包括新加坡房地產開發商GSH Corp.的營運總監Kenneth Goi、散貨集裝箱供應商Goodpack創辦人David Lam,摩通資產管理部門也同意以基礎投資者身份購入股票。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344&issue=20171110
英國房產投資前景 連續3年居首 伯明翰今年樓價跑贏倫敦
1 :
GS(14)@2017-12-03 18:14:39【明報專訊】在英國置業,不少人第一時間想起倫敦,但數據顯示,今年至第三季倫敦樓價只升了2.5%,反而曼徹斯特及伯明翰等二線地區升幅遠遠跑贏倫敦。Top Capital Group表示,不少企業除在倫敦設分部外,伯明翰也是另一熱門地點,而且當地教育及交通發展完善,所以今年樓價升幅比倫敦還要高。
英國統計局數據顯示,當地物業平均表現不俗。今年截至9月份,英格蘭西北部樓價升7.3%,全英國平均則升5.4%。倫敦升2.5%,低於平均值。英國平均樓價比去年同期升約1.1萬鎊,平均樓價22.6萬鎊。
樓價飈升,加上物業貸款審批嚴格,愈來愈多首次置業買家無法負擔。UK Finance數據顯示,首次置業買家的物業貸款申請量下降,而且愈來愈多年輕人寧願租屋。截至10月份,私人租務市場過去一年租金升1.5%。
地價未返海嘯前 新建住宅供不應求
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翰是倫敦以外另一個被追捧的樓市,現時,雖然倫敦大部分地區及英格蘭南部大城市的土地價格已經超越了全球金融危機前的水平,但伯明翰目前的地價卻還未返回2007年的高位。伯明翰合宜的地價不單減低了自住業主和投資者的成本,令當地市場的吸引力大增。同時,大型企業所花費的寫字樓租金開支亦顯著比倫敦少55%至60%,所以不少金融機構也樂於到當地設支行。
香港有直飛伯明翰的航線,而且它位於英國的中心地帶,除靠近首都倫敦外,亦鄰近曼徹斯特、利物浦等主要城市。從伯明翰乘搭鐵路列車前往倫敦料只需1小時10餘分鐘左右;伯明翰新街車站曾進行一項耗資5.5億英鎊的翻新工程,車站在2015年9月重新啟用後,現已成為倫敦以外最繁忙的一個鐵路轉乘點。
另外,伯明翰亦擁有一個接通全市的地鐵網絡,在最近完成翻新工程後,更成為城市拓展計劃的其中一個關鍵部分。但是最值得留意的是,Squarefoot.com.hk發表報告指出,「HS2」全新鐵路系統的首個車站亦設於伯明翰內,短短49分鐘即可來往倫敦和伯明翰。
鐵路系統完善 1小時到倫敦
根據預測,伯明翰每年需要大約4000個新住宅單位,但目前每年的供應量平均卻只有約2000伙,供不應求;預計至2031年為止,伯明翰需興建3萬個住宅才足以滿足預期的住屋需求。因此,伯明翰的住宅建設工程亦已開足馬力,全速前進。
樓價走勢方面,2014年至2016年間,伯明翰樓價上漲達11.4%,預計到2017至2021年間伯明翰的資本增長率將達21.7%。因房屋租賃需求高,2016年平均租金上漲3.2%,而租金增長預計到2017至2021年間將達17.6%。
現時因得益於強勁的中長期增長潛力,和市場開放的雙重優勢,伯明翰市中心的兩房住宅單位平均價格已達25萬英鎊水平。過去幾年有兩個重要的趨勢,分別為市中心的一系列大規模改造計劃,以及「面向未來」的城市交通基建。
根據普華永道《房地產市場新興趨勢報告》,伯明翰在英國房地產投資前景方面,已連續3年名列第一。現該地擁有超過7.5萬間企業,其中國際企業達1190間,包括Jaguar Land Rover、德銀和全球第二大的食品公司億滋國際等。
企業支部進駐 房屋需求殷切
位於倫敦的企業考慮外遷時,伯明翰最常被視為最佳選擇,這點也使其成為除首都之外的最佳商業城市。例如英國匯豐銀行被監管機構要求分拆零售和投資銀行業務,因而將1000名員工轉移至伯明翰。據估算,2015年已有超過6000人從倫敦轉移至伯明翰發展,可見伯明翰吸引了世界主要機構進駐,令房屋需求更為殷切。加上伯明翰擁有5間大學,吸引各地學子前來求學,對當地租務前景帶來支持。
總括而言,伯明翰不僅吸引了不少倫敦企業移至當地設支部,同時城市進行的復興工程也使市中心區域不管是居住、商業及旅遊觀光方面都變得更具吸引力。
■市中心推新盤 17萬鎊入場
Top Capital Group董事John Gunning表示,香港買家對英國物業特別有親切感,發展商多來港展銷;伯明翰市中心正有物業推售,項目名為The Axium,鄰近商業地段,提供304伙,主要是1房及2房單位。
明報記者 龍彩霞
[海外置業錦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683&issue=20171201
林少陽﹕生科消費股 明年有望跑贏科網
1 :
GS(14)@2017-12-18 03:34:56【明報專訊】早前騰訊(0700)創出歷史新高,市值一度超越全球社交平台龍頭facebook,筆者曾指出,要小心港股出現一記「回馬槍」。說時遲那時快,11月底至上周低位,港股調整了2000點。若相信中國今次經濟將成功轉型的話,今次港股的調整,很可能是投資者趁調整增持增長型股份的機會。
指數的短線升跌,當然很難作得準,港股當然可以在現水平的基礎之下,再跌多1000、2000點。目前港股的價位,亦可說是高不成低不就。投資者永遠都可以有藉口,升市時怕接火棒,跌市時更怕股市跌完再跌,不想蝕本的最穩陣方法,就是永不入場。然而,堅持永不投資一樣有風險,因為資金的購買力,會隨着通脹(尤其是像住屋成本之類的資產價格通脹)而受到侵蝕。應對上述的困局,其中一個可行的方法,是採取分段入市的方式。
不投資要面對通脹風險
現時港股由高位跌2000點,可以將打算入市的資金,先入第一注。這一注的入市位,結果通常只有兩個:不是一買即升,就是一買即跌。市價永遠浮動,很少會買入之後資產價格紋風不動。第一注本錢的輸贏,其實不很重要,最重要的是讓自己有足夠的心力,花時間在個人理財事務上。
投資最忌是盲目與衝動。如果買入第一注本錢後,發現事先對中國經濟成功轉型的信念只是一場美麗的誤會,則可能要在稍後時間,修改原先的看法。否則的話,若對港股後市的看法不變的話,則應該按原來既定的計劃,每逢跌市時入市。
投資無信念 難有成就
投資必須有信念,不能升市看升,跌市看跌,永遠不可能在投資路上有所成就。本欄也明白,由年初至今一直相信今個升市是長升長有的格局可能最終會出錯。因此,每次投資只能摸着石頭過河,讓市場告訴自己,究竟自己原先的看法是否正確。
如果原來的看法沒錯的話,則上周的低位,很可能是今次調整的低位所在,即使稍後跌穿上周四的低位,亦應該不會偏離該位太遠(個人不太科學的預算,大約在500點至600點之間,即27,500點至27,600點),假如連該位都跌穿,則本欄過去一年半以來的看法,或有修正的必要。
今年買指數權重股 已可跑贏大市
由於今次調整的深度高於今年之前任何一次調整,而且在跌市之前,亦出現了極多騰訊的盲目擁護者,恐怕今次調整所經歷的時間,或會較過去一年任何一段時間為長。投資者如果錯過上周四的低位,或有機會在稍後時間,可在市場出現二次探底的時候入市。
至於入市的對象,由於港股仍然維持目前強者恒強的趨勢,投資者或只須買入盈富(2800),或以騰訊為首的指數權重最高的三數隻大藍籌,便可能已經跑贏大部分投資者了。
展望明年,如果市場真的出現風格轉換的話,本欄傾向相信,醫護(尤其是生化科技)及國民消費升級,將獲得比今年更多的市場關注,亦可能是稍有點機會,在明年跑贏今年已大幅領先的資訊科技類股份。
(作者客戶持有騰訊及facebook股份)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email protected]
[林少陽 細味投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582&issue=20171211
Q房網陳坤興:明年豪宅跑贏大市
1 :
GS(14)@2017-12-26 14:08:45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8828&issue=20171226
【明報專訊】2017年即將完結,新盤市場1月迄今錄得一手成交約1.85萬宗、總吸金額逾2300億元,當中後者更創香港有紀錄以來新高。Q房網香港董事總經理陳坤興接受訪問時指,現時樓價已處極高水平,預測明年樓價即使難以下跌,但相信整體升勢會處於「高單位數」水平、亦即在一成以內,惟實用面積2000方呎以上港島一手超級豪宅,因發展商多採用招標形式推售,而入標人士又以志在必得姿態競投,超級豪宅價錢升勢將跑贏大市。
開放式戶市場需求強勁
陳坤興表示,今年整體新樓推盤量近2.3萬伙,較2016年全年1.67萬伙增加37%,其中實用面積400方呎以下的開放式、1房戶的供應主導市場;由於市場剛需強勁,預計發展商來年維持繼續積極推盤,估計明年整體新供應將達2.5萬伙,當中開放式、1房戶仍受追捧,料佔明年推盤量三至四成。相對今年全年錄約1.85萬宗成交,陳預計明年一手成交,將進一步上升至2萬到2.2萬宗的水平,即按年增長一至兩成。
明年一手料升至逾2萬宗
陳續稱,「現時樓價貴、買樓首期多、又有壓力測試,買樓入場門檻相當高,但依然有好多人入市,足證剛需強勁。」他強調,如香經濟維持穩定,樓價很難大跌,惟因樓價基數已很高,明年整體樓價增長料低於一成。
不過,一手超級豪宅、特別是位處港島南區或山頂、實用面積逾2000方呎以上物業,明年樓價勢將高於大市。以早前價錢屢創新高、甚至創亞洲分層物業呎價新高的山頂MOUNT NICHOLSON而言,項目最高售價洋房達11.63億元、為今年最貴重單一屋苑式物業;而項目一對C、D室分層單位,則以呎價13.2萬元售出,更創亞洲分層物業呎價之最。陳指出,購入這類級豪宅的本港或內地超級富豪,均以志在必得購買心頭好的態度入市,預計來年超級豪宅做價,有機會再突破今年高位再創高峰。
明報記者 林可為
全球500大富豪 身家升幅跑贏股市
1 :
GS(14)@2018-01-01 23:46:42【明報專訊】彭博億萬富豪榜顯示,股市屢創新高之際,今年全球首500名富豪的總淨資產增加了1萬億美元,是去年增幅的4倍以上。目前上榜的超級富豪總資產達5.3萬億美元,按年增長23%,高於MSCI世界指數及標普500指數的近20%升幅。
富豪榜包含57名「科技富翁」,他們的總淨資產增加了2620億美元,增幅達35%,是各行業中增長最快。當中以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今年的淨資產增長最多,達342億美元(約2668億港元),並在10月超越頻頻捐身家的微軟創辦人蓋茨,成為全球首富。貝索斯的淨資產曾在11月底超越1000億美元,目前為996億美元。全球第二大富豪蓋茨目前的淨資產為913億美元。
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今年的淨資產增幅排第四,增加226億美元。
馬雲擁3540億 膺亞洲首富
騰訊(0700)創辦人馬化騰的淨資產今年增長了近1倍至410億美元,成為亞洲第二富豪。亞洲首富則是身家達454億美元(約3541億港元)的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
目前上榜的38名中國富豪,今年總淨資產增加1770億美元,增幅達65%,是49個國家中最大。中國恒大(3333)主席許家印今年淨資產增加259億美元,較去年增長350%,是繼貝索斯之後身家漲幅第二大。不過美國仍然是上榜富豪最多的國家,達159名,總淨資產達2萬億美元,按年升幅達18%。
(彭博社)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862&issue=2017122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