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港交所收緊賣殼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4/01/%E6%B8%AF%E4%BA%A4%E6%89%80%E6%94%B6%E7%B7%8A%E8%B3%A3%E6%AE%BC/

2016年3月24日港交所發表七個新聞稿,每項聲明都和拒絕上市公司出售或投資新業務,變相賣殼有關。不知道港交所是否關註到近日金融界的言論,評擊上市公司賣殼的活動,對散戶投資者不公平。港交所公佈最近上市委員會拒絕上市公司,有關出售資產或投資新業務的五個案例。每一個案例都有不同考慮,按不同情況,達到相關的決定。

第一個案例涉及一間製造業公司,計劃把主要業務註入一間新公司,把其製造業上市。原來公司只剩下一些投資物業,主要收入是依靠物業出租給工廠的租金收入。原來上市公司聲稱,分拆後餘下上市公司,能夠達到上市條例第八章有關利潤的要求。手上的物業過去幾年每年有1500萬至3000萬的盈利,達到第八章的要求。但港交所並不認同,認為餘下公司的盈利,是基於手上物業未確認的公平估值。港交所認為上市公司手上的物業並不達到可以獨立上市的地位,因此拒絕這上市公司分拆的申請。港交所認為上市公司根本沒有充足條件分拆成兩間獨立上市公司,申請分拆只是想造多一個上市殼。

第二個案例涉及一間經營物業投資,基金管理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向港交所申請動用45億元,去認購一個新成立的有限夥伴的基金。投資額是公司總資產的80%,及資產淨值的9倍。而投資的目標是新成立的基金,當時沒有任何資產,投資或往績。港交所否決上市公司的申請,認為把公司絕大部份資產去投資一個新成立的基金是不智。新基金沒有任何往績可依賴,完全不符合上市條件,不符合上市規則。港交所把該項收購定為反收購,等於把目標基金公司成為上市公司的新業務,而避開上市條例三年盈利要求的監管。用上市公司絕大部份資金去收購一個新業務,而新業務是沒有任何往績,是克意避開上市條例,因此不予批準。

第三個案例涉及一間上市公司收購控股股東的新業務。上市公司是家庭日用品生產商,向港交所申請收購控股大股東的飲料業務,而飲料業務仍在初步發展階段。工廠仍未有生產證,更沒有任何往績。港交所認為被收購的業務一定要已經符合上市條例,即是有三年盈利紀錄,及有5千萬利潤。否則,便要被視為逆向收購,把不符合上市規則的公司上市。這個案和前一個一樣,明顯是要把新業務上市,繞過上市委員會的審批。

第四個案例和第二及第三個有不同操作,上市公司是飲料生產商。上市公司向港交所申請收購目標公司的肥料生產業務,而上市公司將發行可換股債券從目標公司收購其肥料業務,可換股債券可以換公司50%的股份。上市公司表示收購業務已經符合上市條例的利潤要求,應該批準。港交所認為肥料業務的盈利,完全決定於目標公司供給的原料,肥料業務本身不能達到盈利目標。即是說沒有關連交易,肥料業務不能達到上市要求。這收購違反上市公司條例,屬於反收購行動。把不符合上市條件的業務,收購入上市公司,予以否決。

第五個案例涉及一間上市公司,計劃出售其主要業務給其大股東,然後把上市公司控股權出售給第三者。上市公司是通訊設備生產商,計劃把佔其業務95%的子公司出售給大股東。上市公司表示現在子公司的業務有虧損,出售後上市公司可以專註餘下的業務,令到餘下的業務賺錢。港交所認為餘下的業務並不能符合上市條件,不能夠獨立經營下去。上市只剩下一個空殼,違反上市規定。上市公司的造法是清除舊業務,把乾淨的殼賣給新買家,因此港交所否決這項交易。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到港交所把關的角色,上市公司用千方百計把未符合上市要求的業務註入上市公司,避過上市條例三年盈利的要求。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務求把公司業務清洗,等時候出售一個清潔的殼,即是所謂現金公司給新投資者。港交所責任就是把這些不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拒之門外,保障散戶投資者的利益。

Raging Bu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195

低吼港交所 易明的生活點滴

來源: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3582777

  早前港交所(388)升逾200元而高見205元之時我並不看好,只是沒有料到其股價在今天除息的日子才來個大跌,在扣除2.87元的股息之後居然「跌凸」5.93元,連同股息在內就等於跌了8.8元,真是始料不及。

  既然今天跌,自然引起註意。

  走勢分析,股價跌破190.13支持之後目標是178.13元,而其50天價今天則位於180元,於是我買入暫時於180

  可是,若然於180元買入300股港交所就要54,000元,其股價升3元才獲利900元,於扣除手續費之後只有數百元的利潤,對於我們這些小散家而言實在不值博,所以我的目標仍然在其牛證。

  由於預期港交所可能會跌至180元,所以我選取了回收價為173.88元的牛證64245。

  先來看看正股與牛證的比較;正股今天跌了5.93元,由於64245的兌換率為100換1,故此今天下跌了0.057元,與正股的跌幅相若。

  假設正股由今天的187.5元跌至180元,即下跌8.75元,則64245將由今天的0.183元跌至0.095元。

  又假設正股隨後反彈至185元,則64245將回升至0.145元。

  若然以180元買入300股正股,本錢為54,000元,升至185元可以獲利1,500元,可是以0.095元買入60,000股64245就等於買入了600股正股,本錢只需5,700元,若然64245升至0.145元則可以獲利3,000元,這正符合我輩「刀仔鋸大樹」的原則。

  若然不幸正股跌至170元,由於64245的行使價為170.88元,故此自然亦將會盡輸。只是,買入牛熊證豈能任人宰割?一見勢頭不對已經自己止蝕了,豈能任由莊家宰割而輸掉溢價?

  這就是我初步低吼港交所的策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100

港交所發力固收產品 “債券通”箭在弦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8023.html

股票和大宗商品板塊日漸成熟後,港交所將今年的發展重點落在固定收益業務上,“這幾年我們在山腳已完成熱身運動,開始向上攀登。”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如是比喻。

過去幾年,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斷深入,央行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人民幣匯率從單邊升值進入雙向波動時代。今年10月1日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正式把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人民幣正式成為一種國際儲備貨幣,也意味著未來主要中央銀行和投資者需要逐步增加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

“隨著內地不斷提高直接融資比例(股票和債券市場融資)和內地債券市場的逐步對外開放,目前已位居世界第二大的人民幣債券市場將迎來大發展,不難預見,未來十年人民幣債券市場規模或將增長一倍或兩倍。”李小加表示,內地市場的開放步伐以及內地投資者“出海”投資的需求增加,為香港和港交所的固收業務發展帶來巨大機遇。

今年,港交所計劃在固收領域發行多項產品,包括5月30日將推出的四種新人民幣貨幣期貨、計劃6月正式推出的可交易人民幣匯率指數,以及年內面世的以人民幣及美元計價的雙幣黃金期貨。

產品年

李小加表示,港交所將按照搭平臺、發產品和互聯互通三個步驟來“攀登固收業務這座山”。

早在2013年,港交所已為人民幣產品成立了場外結算所。去年,該結算所已具備為美元對離岸人民幣貨幣互換產品提供結算服務的能力。李小加指出,在獲得監管批準後,港交所將很快推出這一服務,今後,結算所的服務也將不斷升級和完善。

固收業務上,港交所今年將進入產品年。下周一,港交所將推出四種新的現金結算人民幣貨幣期貨,包括歐元對人民幣、日圓對人民幣、澳元對人民幣及人民幣對美元期貨,除人民幣對美元期貨以美元計價外,其余三只期貨均以人民幣計價。在此之前,港交所曾在2012年推出首個匯率產品,美元對人民幣貨幣期貨合約。隨著人民幣匯率進入雙向波動時代,目前該期貨合約已經成為全球市場上最活躍的人民幣期貨品種,每日名義交易額為3.12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度未平倉合約逾28億美元。

5月24日,港交所與湯森路透簽訂合作協議,計劃今年聯合推出全球首只可交易的人民幣匯率指數,綜合反映人民幣對一籃子國際貨幣的匯率變化。去年12月11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首次發布根據人民幣兌13種外幣匯率加權平均計算得出的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據悉,港交所的人民幣匯率指數與官方指數相近。

“我們很快會考慮在指數基礎上發行期貨、期權產品,未來一段時間的重點可能在利率產品方面,包括考慮發行類似的指數或者推出互聯互通的債券通。”李小加表示。

他透露,除了匯率產品,港交所還計劃在獲得監管許可後在今年內推出以人民幣及美元計價的雙幣黃金期貨,屆時,煉金商、珠寶商以及黃金投資者可以利用新產品更好地管理現貨與期貨、人民幣與美元兩種貨幣間的差價與匯率風險。

債券通

在固收業務領域的另一條主線產品是利率/信用產品。李小加指出,港交所將先從債券現貨入手,探索與內地市場建立起“債券通”,豐富香港的固收類現貨產品,“在建立現貨市場的同時,逐步以此為基礎向債券指數授權和債券指數期貨延伸,再向債券信用衍生品進發。債券信用衍生品將是貨幣大山最為艱難的登頂之路,走完這一步,我們才算真正征服貨幣業務這座大山。”他稱。

早在今年初公布的三年戰略計劃中,港交所就曾提出基於滬港通經驗建立“債券通”的想法,初步構想下,債券通一方面著眼於方便海外投資者參與在岸銀行間債券市場,另一方面希望方便內地投資者投資國際債券。

盡管今年2月以來,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已經大幅向海外投資者開放,但債券通對於投資者仍極具吸引力。法國巴黎銀行(中國)環球市場聯席董事、人民幣債券銷售梁洛瑤表示,海外投資者非常關註“債券通”的進展,畢竟他們更熟悉離岸的法律法規環境,更習慣於使用離岸的清算賬戶。

去年7月,央行已將主權基金、海外央行和國際金融組織在中國債券市場的投資範圍,從現貨債券擴展至債券回購、利率互換、遠期利率協議等產品。除此之外,大多數海外投資者可以投資的範圍仍限於現貨債券。梁洛瑤表示,海外投資者希望看到下一步債券市場的開放,是擴大投資範圍,讓海外投資者可以參與衍生市場的交易。

不過,對於海外投資者而言,等待“債券通”落地尚需時日。“現在很多海外投資者已經可以通過QFII投資(在岸債券市場),包括主權基金、大型銀行或者養老基金,我們考慮的是為中小型投資者服務,讓他們以更便宜、更容易的方式通過香港投資在岸債券市場。”李小加解釋稱,但債券通是否能在今年或者明年落地,現在還難以確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98

港交所針對賣殼的新提引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6/06/%E6%B8%AF%E4%BA%A4%E6%89%80%E9%87%9D%E5%B0%8D%E8%B3%A3%E6%AE%BC%E7%9A%84%E6%96%B0%E6%8F%90%E5%BC%95/

港股五月未窮,由五月初到五月十九日,恆生指數跌了1372點,符合了五窮的傳統智慧。五月十九日恆跌至19596點的低位,之後港股反彈。五月底恆生指數連升六日,累積升了1006點。因而五月份恆生指數只跌了252點,遠比市場預期好。

令到港股低位反彈,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港股跌破20000點,市帳率只有一倍,估值實在非常便宜,雖然沒有二月份的0.98倍市帳率低,但已經低到吸引長線投資者入市。其中一個最有義意的指標是,港股通的三千億元限額,已經差不多用完,市場人士認為港股通限額應該提高。內地投資者買港股,多數是一些長線投資者,專門投資一些高回報的穩健藍籌股,作為長線投資。相反,滬股通的投資者多數是一些專門短炒的短線客,大部份已在2015年8月A股崩潰之前走貨。另一個港股五月底反彈的原因是中國領導人人大委員長,張德江訪港。市場認為會派大禮,宣佈深港通開通日期。雖然張德江沒有就深港通作任何發言,但是市場人士仍然認為會今年內快開通。

到了六月份,市場對港股仍然持樂觀態度,希望短期內有好消息。港交所從180元升到190 元以上,證券商股也跟隨炒上。還有就是美國五月份新增非農業職位增加3萬8千份,遠比市場預測10萬份低,同時是五年來最低。美國非農業職位增幅欠佳,顯示美國經濟增長,尤其是職位增長已經是強弩之末,已經開始放慢。全球經濟增長放慢,最後也影響到美國。因此美國就業增長放慢,也一點也不出意料之外。就業增長放慢,直接影響到美國利率走勢,及美元滙率。美國短期息率立即急挫,本來六月份加息機會達到25%,急跌到只有6%。現時利率期貨,預測今年美國加一次息的機會只有50%,七月份加息機會也只有15%。美國加息步伐放慢,對港股有刺激作用,六月份港股表現不會太差,不會令人絕望,恆生指數有機會衝上22000點。

近日輿論猛烈批評,香港股市淪為啤殼天地。就輿論的批評,港交所連環出招。之前傳港交所計劃把上市門檻大幅提高兩倍,主板上市公司市值最少由現時的兩億元提高到六億元;創業板則提高到三億元。到上週末港交所再發指引,港交所對近日啤殼活動,列出新上市公司七大特點,表明會進行重點審查,甚至加辣,或加額外條件,或拒絕申請。這七大特點包括市值低;僅符合上市資格規定;上市所得資金大部份用來支付上市開支; 僅有貿易業務,而客戶高度集中; 絕大部份資產為流動資產,為輕資產公司; 與母公司業務分割過份表面,只是按地區或產品或不同開發階段劃份; 及上市之前幾乎沒有外來資金。其實港交所做法只是把細規模的公司趕走,而沒有對賣殼活動及上市時過度炒作提出解決方法,對癥下藥。

今年炒得最熾熱的股份是創業板的聯旺(8217),在2016年4月12日上市,集資3.24億元,經營土木工程的企業。聯旺並不符合港交所的七條指引,不是貿易公司,規模也不是僅符合最低要求。但是聯旺是全配售上市,結果股份過度集中,被炒家大炒特炒。上市價$0.26,最高升至$14.20,升了54.6倍。2015年新股炒得最厲害的是集成雨傘(1027),2015年2月13日以$1.10 上市,集資1.65億元。集成也不是貿易公司,是雨傘製造商,規模也大過最低要求。但是一上市就急升,升了50倍,而且還在一年之內賣殼,轉手他人。

其實要打擊新上市熾熱炒風,及賣殼活動,港交所要對癥下藥。首先要取消全配售,把股東人數由100增加至200或300,一定要公開發售,不要讓貨緣歸邊,令到炒家不能如願以償。對於上市公司一上市就賣殼,真正有效對策是把鎖定期延長。最近奇虎360要從美國回歸A股,中證監發出要求,要大股東接受長達六年的鎖定期,香港可以把鎖定期延長到三年或五年,這樣便可導絕上市即賣殼的活動。

希望港交所能多點聽市場的聲音,不要把上市條件門檻定得太高,令到一些規模小一點,但有潛質的公司不能夠上市。長江實業幾十年前只是香港一間地產公司,到今天已經是龐大跨國企業。港交所只要針對炒賣活動及賣殼提出有效措施,便可達到目標,不要握殺有潛力的小型上市公司。

Raging Bull

筆者為註冊人士,並不持有以上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933

李小加:港交所的“野心”不只一個前海現貨交易平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221.html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出席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亞洲年會)

在大宗商品領域,港交所(0388.HK)的“野心”遠不止一個落地深圳前海的現貨交易平臺。

“我們在前海的現貨交易平臺,可能發展成為一個交易所。”6月14日,在出席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亞洲年會時,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港交所希望從基本金屬開始,在內地制造出真正的中國價格基準,並在此價格基準上進一步發展出更多期貨產品。

收購LME之後,港交所一直希望在亞洲時段擴展LME的市場,除了增加亞洲時段的產品發行,也曾提出考慮與內地三大期貨交易所合作,以“滬港通”為模板搭建“商品通”。在前海設立現貨交易平臺則是其新三年戰略發展計劃中點出的“現貨通”。

內地大宗商品市場並不缺現貨交易平臺,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數據,去年內地的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數量高達1021個,但大多是高度分散的小平臺。

“國內目前的大宗商品市場基本是金融市場,沒有完全服務實體經濟,中國今天最大的矛盾是,一方面有大量、過剩的金融產能,另一方面又存在資產荒,缺乏安全資產,實體經濟體在金融資產過剩的情況下,交易成本仍然高昂,無法合理融資,尤其是在大宗商品領域,不斷爆出龐氏騙局。”李小加稱,港交所在前海設立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正是要把過剩資金、產能有機結合。

中國大宗商品市場所面對的矛盾,也正是港交所眼中巨大的發展機遇。李小加表示,港交所之所以收購LME,正是看中其服務現貨市場和實體經濟的能力,港交所計劃在中國複制LME的模式,LME用了150年時間在全球設立700個授權倉庫,而港交所在面對重要的機會窗口時,完成複制計劃可能只需要1~3年時間。

“我們與內地上千個交易平臺不同,我們要建立的是一個有公信力的倉庫、物流體系,讓現貨使用者能夠參與其中。”李小加稱,港交所的前海交易平臺具備LME的品牌、經驗、專長,以及會員的支持,具備公眾信任,可以先建立可信的倉庫、物流體系,再發展到融資、遠期和對沖服務,而港交所本身也做好艱苦搭建場外市場的準備。

目前,境外交易所還無法在境內註冊為境外期貨進行交割的交易所,不過,長遠而言,港交所在內地大宗商品領域的發展野心並不僅限於一個現貨交易平臺。李小加表示,港交所計劃從基本金屬開始,在內地市場制造出真正的價格基準,並在此基礎上發展期貨產品,“如果我們在內地獲得牌照,或者授權內地合作夥伴發行期貨產品,我們可以與合作夥伴分享收入,如果兩種情況都行不通,那我們就在香港發行所有產品,在香港以現金結算。”

港交所在前海的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目前正在組建IT系統,預計明年一季度可以完成。李小加透露,倉儲及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也已經開始,倉儲和物流方面的合作對象包括內地主要的倉儲和物流公司,現在正在與之進行合作討論。

另一個維度上,LME自身的發展也不會停步,港交所計劃在不改變LME的DNA的情況下,令其進一步金融化。“將來可能LME,也可能前海(交易平臺)與內地交易所合作,希望內地和國際連接,金融市場、實體市場上也能實現連接。”李小加指出,隨著未來前海交易平臺擁有大量自有倉儲、現貨交易,境內外的倉儲互認、交易,倉單轉換等都可以想象,這也是逐步向倉儲國際化或國際倉儲在中國落地的方向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891

港交所:明起引入收市競價交易 AH股及ETF股將適用

港交所自2016年7月25日起引入收市競價交易時段。

什麽是收市競價交易時段?

收市競價交易時段是國際證券市場上通用的一種容許交易以收市價執行的交易機制。在收市競價交易時段內,市場參與者可輸入買賣盤,配對到最多成交量的價格將會成為收市價,買賣盤亦將按此收市價執行。

交易時間有何變動?

證券市場的正常交易日的收市時間,將由下午4時正改為下午4時8分至4時10分之間隨時隨機收市,半日市的收市時間則由中午12時正改為中午12時8分至12時10分之間隨時隨機收市。

衍生產品市場的正常交易日(最後交易日除外),股票指數期貨及期權、貨幣期貨和商品期貨的正常交易時段,收市時間將由下午4時15分改為下午4時30 分,半日市的收市時間則由中午12時正改為中午12時30分。收市後期貨交易時段的開市時間將由下午5時正改為下午5時15分。

此外,最後交易日的交易時間、最後結算價的計算方法以及臺風安排也相應調整。

收市競價交易機制將分階段推進

收市競價交易時段將分兩個階段推出,第二階段所涵蓋的證券範圍將進一步擴大。在第一階段,收市競價將涵蓋所有恒生綜合大型股及中型股指數的成份股、 有相應 A股在中國內地交易所上市的H股及所有交易所買賣基金。第一階段推出後將作檢討,視乎結果再推出第二階段,暫定將涵蓋所有股本證券及基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704

港交所總裁李小加:A股納入國際指標只是時間的問題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21日發表最新網誌指出,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內地的A股將來一定會被納入國際主要指數,只是早晚的問題。深港通的推出,有助於推動國際主要指數編制機構未來將A股納入這些主要指數。

李小加表示,深港通總額度限制取消是一個重大進步,雖然目前總額度還有剩余,但長期來看,一定會鼓勵更多的海外機構投資者參與深港通和滬港通。深港通涵蓋了大約880只深圳市場的股票,其中包括約200只來自創業板的高科技、高成長股票。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涵蓋417只港股,比滬港通下的港股通新增了近100只小盤股。投資標的的擴容,可以滿足不同類型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而AH股價差的根源,是因為兩地市場投資者在風險偏好和投資理念上有很大差距。內地市場投資者主要由散戶構成,比較情緒化,香港市場則由機構投資者主導,更加理性和註意價值投資。盡管AH股同股同權,理論上內在價值相同,但由於兩邊股票並不能自由流動和互相替代,套利機制不存在,所以AH股價差才會長期存在,即使在滬港通和深港通退出後,應該也無法消除兩地價差,長期來看,肯定有助於縮小兩地價差。

李小加還指出,可延伸和可擴容是深港通模式的一大特色,預計在深港通運行一段時間後,深港通有望納入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目前由於滬深港三個交易所在ETF的清算交收和ETF與股票的互換上有不同的機制,所以三個交易所和兩地監管者需要共同研究相關細節。

另外,針對目前深圳創業板僅開放給機構專業投資者的問題,李小加表示,香港方面也在研究如何在香港推出適當的風險提示程序,幫助散戶認知風險等,未來這樣的風險提示程序出臺之後,香港的散戶或許也可以通過深港通投資深圳創業板股票。

李小加還表示,深港通和滬港通都屬於股票通,在不久的將來,這個模式可以延伸到更多資產類別,比如債券通和貨幣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371

港交所牽手前海管理局 推動大宗商品交易深圳生根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與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前海管理局)9月6日簽訂合作備忘錄,探索雙方在金融服務、金融創新等領域的合作。

前海深港合作區毗近香港,是粵港兩地合作的現代專業服務創新區。前海管理局為深圳市政府直屬派出機構,負責前海深港合作區的開發建設、運營管理、招商引資、制度創新、綜合協調等工作。

香港交易所董事總經理兼內地業務主管毛誌榮、前海管理局副局長王錦俠今日於深圳簽署合作備忘錄。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出席簽署儀式。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

香港交易所集團發展大宗商品業務的其中一個核心戰略,就是在內地建立建設一個規範、透明、可信賴的、有實物交割體系和倉儲體系的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有效服務實體經濟。這次與前海管理局簽署合作備忘錄,是發揮前海深港合作區的政策優勢,雙方共同推動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在前海深港合作區落戶和運營的重要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700

港交所:港股通交易穩健增長 節後資金延續南下態勢

在中國證券業協會和天津證券業協會的支持下,“香港證券市場與港股通業務”培訓9月20日來到天津。香港交易所講師們向轄區券商代表介紹了港股市場近期發展態勢、港股市場特征及與A股的差異,並就香港市場再融資、信息披露規則及港股通公司行為等市場熱點問題與參會者進行了交流。超過270位天津證券業協會會員單位代表參加了培訓。

天津市證券業協會理事長李喚工表示,香港市場既是中國大證券市場體系構建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由於自身的特點更加成熟開放,因此,對內地投資者來說不僅是不可或缺的投資場所,也是全球化資產配置的重要平臺。隨著滬港通的運行和深港通的開通,相信內地投資者在逐漸熟悉香港市場的交易機制和運行規則後,將會發現其中的諸多機遇。

香港交易所市場發展高級副總裁周曉殷指出,恒生指數50只成分股中有27只是內地投資者所熟知的內地企業。從今年2月12日的恒指低點以來,恒指今年已穩步上漲約30%。內地投資者南下資金不斷湧入,8月份港股通日均凈買入10.33億港元,與2015年4月時的港股通交易高峰相比,近期南下交易量的增長更為穩健。

中秋節後三個港股通交易日延續了之前的資金南下態勢,9月19、20、21日港股通凈買入分別約為58.9億港元、43.4億港元及39億港元。

下周,港股通培訓還將在北京開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861

改投港交所 易明的生活點滴

來源: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7969116

  本來甥兒剩下的千九元想候機買入騰訊(700)的牛證63807,可是等來等去就是等不到騰訊跌回200元關口,反而被騰訊今天又創新高,徒嘆奈何。

  既然買不到騰訊的牛證,惟有另謀對象,終於冒險以0.087元買入了兩萬股港交所(388)回收價為199.88元的牛證69750博他一博。

  之所以選擇港交所的牛證是因為在深港通的憧憬下其股價一再大幅波動,縱然只買入兩萬股69750仍然有機會套取差價賺錢,昨天69750曾經高見0.146元,當時正股最高是211.8元,假設日後港交所再借助於深港通開始進行運作測試的消息再次炒上211.8元,69750應該可以重見0.146元,這兩萬股也有1,180元的利潤,利潤率高達67.8%。

  其實,69750的回收價為199.88元並不太安全,隨時有被「打靶」的危險,可是,只有千九元的資金真的沒有太多的選擇,亦只能兵行險著,富貴險中求了。

  當然,萬一有可能被「打靶」,我豈會坐以待斃?必定當機立斷止蝕,再另謀對策。

  相信甥兒也料想不到千九元竟然也可以炒作港交所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4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