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港交所發力固收產品 “債券通”箭在弦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8023.html

股票和大宗商品板塊日漸成熟後,港交所將今年的發展重點落在固定收益業務上,“這幾年我們在山腳已完成熱身運動,開始向上攀登。”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如是比喻。

過去幾年,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斷深入,央行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人民幣匯率從單邊升值進入雙向波動時代。今年10月1日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正式把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人民幣正式成為一種國際儲備貨幣,也意味著未來主要中央銀行和投資者需要逐步增加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

“隨著內地不斷提高直接融資比例(股票和債券市場融資)和內地債券市場的逐步對外開放,目前已位居世界第二大的人民幣債券市場將迎來大發展,不難預見,未來十年人民幣債券市場規模或將增長一倍或兩倍。”李小加表示,內地市場的開放步伐以及內地投資者“出海”投資的需求增加,為香港和港交所的固收業務發展帶來巨大機遇。

今年,港交所計劃在固收領域發行多項產品,包括5月30日將推出的四種新人民幣貨幣期貨、計劃6月正式推出的可交易人民幣匯率指數,以及年內面世的以人民幣及美元計價的雙幣黃金期貨。

產品年

李小加表示,港交所將按照搭平臺、發產品和互聯互通三個步驟來“攀登固收業務這座山”。

早在2013年,港交所已為人民幣產品成立了場外結算所。去年,該結算所已具備為美元對離岸人民幣貨幣互換產品提供結算服務的能力。李小加指出,在獲得監管批準後,港交所將很快推出這一服務,今後,結算所的服務也將不斷升級和完善。

固收業務上,港交所今年將進入產品年。下周一,港交所將推出四種新的現金結算人民幣貨幣期貨,包括歐元對人民幣、日圓對人民幣、澳元對人民幣及人民幣對美元期貨,除人民幣對美元期貨以美元計價外,其余三只期貨均以人民幣計價。在此之前,港交所曾在2012年推出首個匯率產品,美元對人民幣貨幣期貨合約。隨著人民幣匯率進入雙向波動時代,目前該期貨合約已經成為全球市場上最活躍的人民幣期貨品種,每日名義交易額為3.12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度未平倉合約逾28億美元。

5月24日,港交所與湯森路透簽訂合作協議,計劃今年聯合推出全球首只可交易的人民幣匯率指數,綜合反映人民幣對一籃子國際貨幣的匯率變化。去年12月11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首次發布根據人民幣兌13種外幣匯率加權平均計算得出的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據悉,港交所的人民幣匯率指數與官方指數相近。

“我們很快會考慮在指數基礎上發行期貨、期權產品,未來一段時間的重點可能在利率產品方面,包括考慮發行類似的指數或者推出互聯互通的債券通。”李小加表示。

他透露,除了匯率產品,港交所還計劃在獲得監管許可後在今年內推出以人民幣及美元計價的雙幣黃金期貨,屆時,煉金商、珠寶商以及黃金投資者可以利用新產品更好地管理現貨與期貨、人民幣與美元兩種貨幣間的差價與匯率風險。

債券通

在固收業務領域的另一條主線產品是利率/信用產品。李小加指出,港交所將先從債券現貨入手,探索與內地市場建立起“債券通”,豐富香港的固收類現貨產品,“在建立現貨市場的同時,逐步以此為基礎向債券指數授權和債券指數期貨延伸,再向債券信用衍生品進發。債券信用衍生品將是貨幣大山最為艱難的登頂之路,走完這一步,我們才算真正征服貨幣業務這座大山。”他稱。

早在今年初公布的三年戰略計劃中,港交所就曾提出基於滬港通經驗建立“債券通”的想法,初步構想下,債券通一方面著眼於方便海外投資者參與在岸銀行間債券市場,另一方面希望方便內地投資者投資國際債券。

盡管今年2月以來,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已經大幅向海外投資者開放,但債券通對於投資者仍極具吸引力。法國巴黎銀行(中國)環球市場聯席董事、人民幣債券銷售梁洛瑤表示,海外投資者非常關註“債券通”的進展,畢竟他們更熟悉離岸的法律法規環境,更習慣於使用離岸的清算賬戶。

去年7月,央行已將主權基金、海外央行和國際金融組織在中國債券市場的投資範圍,從現貨債券擴展至債券回購、利率互換、遠期利率協議等產品。除此之外,大多數海外投資者可以投資的範圍仍限於現貨債券。梁洛瑤表示,海外投資者希望看到下一步債券市場的開放,是擴大投資範圍,讓海外投資者可以參與衍生市場的交易。

不過,對於海外投資者而言,等待“債券通”落地尚需時日。“現在很多海外投資者已經可以通過QFII投資(在岸債券市場),包括主權基金、大型銀行或者養老基金,我們考慮的是為中小型投資者服務,讓他們以更便宜、更容易的方式通過香港投資在岸債券市場。”李小加解釋稱,但債券通是否能在今年或者明年落地,現在還難以確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