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12月12日的大幅下跌之後,12月13日滬深兩市股指暫時出現止跌,但股指是否就此見底仍待觀察,兩市成交量也萎縮至4580億元的地量水平。對於一般投資者而言,在股指沒有確認止跌企穩之前,管住手不抄底或許是最為現實的選擇,當然短線交易高手們不在此列。
12月13日,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滬深兩市股指早盤在順勢低開之後,早盤仍整體呈現震蕩下行走勢,恐慌性拋盤的不斷湧出使得股指不斷走低,不過臨近早市收盤時,股指在權重股的帶動下開始止跌回升,午後甚至一度翻紅。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155.04點,上漲2.07點,漲幅0.07%,成交2032億元;深成指報收10332.28點,上漲29.43點,漲幅0.29%,成交2548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1985.04點,上漲0.65點,漲幅0.03%,成交654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4580億元,較上一交易日明顯萎縮。
對於本周股指的突然破位下跌,光大證券策略分析師趙揚認為,上周末公布的物價數據成為市場大跌的導火索,在CPI站穩2%,PPI觸及3%的亮眼物價數據背後,結構因素疊加周期因素下的經濟下行壓力與供應端短缺、信貸高速擴張、匯率貶值和高房價制約下的通脹上行壓力相映成對。
光大證券判斷“類滯脹”將是明年經濟的主要表現形式,一旦確認經濟進入“類滯脹”情形,貨幣政策將被動傾向穩中收緊,匯率貶值和資本外流壓力下流動性補足需求上升,大類資產中債市難好轉,股市缺乏趨勢性機會,波動性亦將加大。
10月以來險資動作頻頻,相關舉牌概念股表現亮眼,但進入12月後,監管約束險資動作加速,激進險企遭遇被暫停萬能險新開業務或被暫停委托股票投資業務等監管舉措,相應舉牌概念股面臨“空中失油”窘境。從總量資金面上來說,近期市場險資是最能帶動情緒的資金,相應舉牌概念股融資交易比率顯著走高,這意味著近期險資操作帶動了市場的邊際風險偏好提升。險資“空中失油”後市場前期上漲核心邏輯暫時失效,風險偏好被動回落,資金進入群盲狀態,短期強拉估值不再實際。
與此同時,農歷年前市場限售解禁情況嚴峻,12月3700億、明年1月4000億,解禁股離散度與中小創占比皆是年內高點。若使用1號文到期後市場平均解禁減持比率估算,當月與下月合計解禁減持規模約為620億元,占到前11個月解禁減持總額的45%。當前市場炒作解禁股邏輯已與2013年時大相徑庭,短期將給市場造成較大壓力。如果再疊加近來IPO的持續推進,市場資金面的壓力不可謂不大。
也正是鑒於上述因素,多位市場人士均建議,在股指沒有明確見底止穩之前,最好的策略還是耐心持幣等待機會。預計市場後續的重心還是會在藍籌股上,這是資產荒背景下機構配置的現實需要,並不會因為對某幾個機構的調查就有所改變的!
轉眼間,股指期貨限倉規定已經實施1年有余。一年間,曾經期貨市場的主力品種成交一落千丈,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三大股指期貨成交量和成交額均出現了平均90%的萎縮。期貨公司、對沖基金等市場參與者紛紛陷入困境,艱難前行。
期指市場陷入“冰點”,而有關股指期貨松綁、松綁的傳言和呼聲卻始終不絕於耳。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看來,股指期貨松綁只是早晚問題,而松綁時機又確實是一個重要議題。
12月19日-20日,證監會派出機構期貨監管幹部培訓班在大連舉行,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出席並講話。其強調稱,應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和風險防範,不斷提升市場運行質量,積極穩妥推進市場建設,進一步深化市場功能,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方星海此番關於“深化市場功能”的表態或也進一步暗示了期指松綁的可能性。
成交一落千丈 機構“憋得”夠嗆
中國期貨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額為178.16萬億元,同比大幅下降66.95%。
記者梳理四大商品交易所年內交易數據發現,在商品期貨市場今年以來持續火熱的背景下,全國期貨市場仍在總量上出現大幅下滑,主要系股指期貨交易大幅縮水導致。
具體來看,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下稱”中金所“)2016年11月成交量為145.88萬手,成交額為1.49萬億元,分別僅占全國市場的0.39%和6.90%,同比分別下降42.38%和42.81%。
而在股指期貨限倉規定出臺之前,中金所是期貨市場成交額的主力貢獻者。數據顯示,2015年8月,中金所成交量為4815.44萬手,成交額51.33萬億元,分別占到全國市場的14.10%和80.89%。
再從全年情況來看,中金所今年前11月累計成交量為1587.68萬手,累計成交額為15.81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了95.32%和96.20%,分別僅占全國市場的0.41%和8.87%。
而從三大股指期貨品種的具體情況來看,期指市場的成交已經跌到“冰點”。
全國期貨市場11月交易情況顯示,滬深300股指期貨、上證50股指期貨、中證500股指期貨今年前11月累計成交量同比分別下滑98.57%、95.79%、84.77%;前11月累計成交額同比分別下滑98.91%、96.89%、89.70%。
期指成交量一落千丈,首當其沖過上苦日子的就是期貨公司。某券商系期貨公司副總經理告訴記者,在限倉規定之前,股指期貨在期貨公司的交易量占比、客戶群體占比都很高,交易量占比基本在70%-80%左右。
“盡管商品市場今年的活躍抵消了部分期指’被廢’造成的影響,但少了股指期貨,期貨市場結構、公司業務方面依然明顯失衡,行業沒有被打趴,但整體只能算是在艱難前進。”該期貨公司副總經理稱。
除了使期貨公司遭受“重創”,交易量的萎縮也進一步造成了期指長期的負基差情況,市場中性策略(阿爾法策略)的資管產品隨之陷入了幾乎動彈不得的僵局。
某券商資管投資總監告訴記者,限倉措施實施之後,賣出套保持倉需求較大、多頭資金難以承接大量套保頭寸介入、反向套利執行難度較大等多種“並發癥”共同導致了期指此輪持續大幅貼水的現象。“從限倉至今,我們的收益整體不理想,空倉了很長時間。”該投資總監稱。
“限倉是進行了不對稱的限倉,套保盤因深度貼水與缺乏對手盤,開倉成本實在太高。”上海一家百億級私募的量化投資總監向記者表示,2016年3月份的時候,中證500期指貼水幅度按年化概念計算甚至達到了50%多的幅度,這對大部分做Alpha策略的對沖基金而言都是無法覆蓋的成本。
傳聞不絕於耳 業界靜待期指松綁
期貨公司少了股指期貨“坡腳前行”,對沖基金少了有效對沖工具陷入困局。而與此同時,有關股指期貨松綁、松綁的傳言和呼聲卻始終不絕於耳。
近日,便有市場傳言稱,“股指期貨將擇機松綁,本周末劉主席、方主席將赴中金所調研時機問題”。對此,本報20日向中金所相關負責人進行求證,對方表示未曾聽說。
上一輪期指松綁傳聞是在2016年8月,彼時有媒體報道稱,中金所考慮放寬對股指期貨交易的有關限制,可能會涉及非套保日內交易限制、保證金比率、手續費等多方面規定的放寬。
隨後,有媒體報道稱,中金所召集了多位期貨公司高管論證股指期貨松綁方案,且方案已上報至證監會。8月4日,中金所就媒體報道發出澄清公告,稱上述報道與事實不符,近期中金所未對外發布過相關信息。
一波又一波的“傳聞”之下,業界對股指期貨松綁的期待一覽無余。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看來,股指期貨松綁只是早晚問題,而松綁時機又確實是一個重要議題。
“期指的重要性不僅只是對期貨公司,對整個證券市場的影響都十分明顯。失去了這個最有效的風險管控工具,很多機構投資者不敢輕易去做,增量資金不敢入場。”前述期貨公司副總表示,現在不少私募產品被迫用期權來對沖,但期權的流動性依舊無法和期指相比。
而前述券商資管投資總監則認為,農產品商品期權的推出,說明當前管理層對於衍生品的態度是偏積極,並不是談衍生品就色變。“股指期貨是衍生品中最重要的品種,肯定不可能一直會關下去。”該投資總監稱。
前述期貨公司副總告訴記者,約2個月前,中金所曾向期貨公司發布過調查問卷,向客戶(主要是機構投資者)等征求意見,涉及到評價股指期貨在股災期間的作用等方面。“我們理解是在為松綁陸陸續續做一些前期的調研工作,高層達成一致之後肯定會放開。”該副總稱。
“股指期貨早晚會放開,但一是要選擇對的時機,二應該是逐步放開,不會一步到位。”恒泰期貨首席經濟學家江明德認為,現貨市場相對平穩的時候,才是適合的時機。“兩會之前是以維穩為主,不至於會有很大的政策變動。”江明德分析稱。
值得一提的是,12月19日-20日,證監會派出機構期貨監管幹部培訓班在大連舉行,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出席並講話。其強調稱,應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和風險防範,不斷提升市場運行質量,積極穩妥推進市場建設,進一步深化市場功能,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方星海此番關於“深化市場功能”的表態或也進一步暗示了期指松綁的可能性。此外據證監會介紹,會議上,境內外有關專家就境外衍生品市場監管和發展情況、產業企業運用期貨衍生品情況等進行了講解。
從韓國各大媒體爆出總統樸槿惠涉入“閨蜜幹政”醜聞,至今,已過去了近三個月;在此期間,韓國的國內政局一片混亂。
樸槿惠雖然仍然在與憲法法院作一系列的抗爭,但此刻的韓國政治界,已經進入了“後樸槿惠”時代,政治人士早已無暇顧及樸槿惠的眼淚了。
在亂象中,各大政黨領袖都企圖贏得民意。即將卸任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適時進入了韓國國民的視野。
暗示宣布參選總統
當地時間12月20日,即將卸任聯合國秘書長的潘基文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會見駐美韓國記者團時表示,若其擔任聯合國秘書長的10年里的經驗能為韓國發展作貢獻,願意許身報國。
潘基文在記者會上說,“如果國家發展、提高民生福利需要我的經驗,我願傾力為之;雖然我今年73歲,不過如果身體條件允許,我還是願意為國家效勞。”
另外,潘基文還就韓國發生“親信門”、總統遭彈劾、國民燭光集會等大事件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並闡述自身對於“領導力”的理解。
雖然潘基文在現場並沒有直接提及是否競選下一任韓國總統,但表示回國後將會見各界民眾傾聽民意再做決定,當天他的發言被解讀為事實上宣布參選。
此前,潘基文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對韓國現階段發生的一系列醜聞表達過自己的看法;與此同時,他也開始面對一些韓國國內對他本人的不滿。
例如,韓國一部分左派人士認為,潘基文曾憑借前總統盧武鉉的外交努力成為聯合國秘書長;而在盧武鉉2009年自殺離世時,潘基文卻沒有參加追悼儀式,後來在輿論的壓力之下才草草拜謁了盧武鉉之墓。
對此,潘基文在一次記者會中明確否認這一指責,並表示其一直以來非常珍惜與盧武鉉的友誼,而且每次回到韓國,就會和盧武鉉的夫人權良淑女士通話。
與此同時,韓國有媒體曾借接近潘基文的一位外交官之口爆料,潘基文在每天早上打開新聞的時候,首先會關註的是韓國國內的新聞和動向。
而對於卸任後的規劃,潘基文曾表示將稍作休息後回到韓國,拜訪韓國的政要,並拜謁前總統的墓地。
相比並不急於表明立場的潘基文,韓國已經有許多政治勢力開始“蠢蠢欲動”。
在今年4月舉行的第20屆國會議員選舉中,一夜之間韓國就多出三個標榜“親潘基文”的政黨,雖然這些政黨都沒有最終獲得議席,不過以潘基文生身的忠清道的議員為主,開始成立後援團,並支持潘基文在韓進行進一步活動。
執政黨“內鬥”正酣
對於潘基文這番“事實上”宣布參選總統的表態,韓國各大政黨表態不一。
執政黨新國家黨黨首鄭宇澤當天接受采訪時表示:“我並不認為潘基文秘書長一定能成為下一屆總統。目前,他雖然在國內擁有一定支持率,但在現階段,我們誰都不能保證他一定能成為總統。未來事態將如何發展需靜觀其變。”
第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首秋美愛則表示,從目前來看,樸槿惠好友崔順實幹政事件持續發酵,“在此情況下,我認為發表競選宣言並不是明智之舉。”
而此前盛傳正在接觸潘基文的第二大在野黨“國民之黨”黨首樸智元則十分積極。他表示:“國民之黨都對他的發言感到興奮,雖然沒有定下來競選陣容,但很期待與潘基文和安哲秀等人強強聯合。”
與潘基文的這番舉動遙相呼應,新國家黨“內鬥”進入白熱化階段。
分析人士認為,無論(樸槿惠案)判決結果如何,她都無法再在韓國國內發揮政治力量。
20日,新國家黨“非當權派”的35名議員在首爾宣布:將於12月27日集體退出該黨。
議員黃英哲在記者會上宣布:“今天,我們得出了結論:在現有的新國家黨內,無法進行改革保守政治的革命;此刻我們決心要徹底離開新國家黨,向曾經支持我們的民眾謝罪。”
這也是韓國右派政黨產生以來,首次發生如此大規模的分裂事態。
參與本次退黨的議員包括前黨首金武星、前黨鞭柳承敏等執政黨內部“非當權派”的領頭人物。包括濟州道知事元喜龍在內的其他得力幹將也宣布退黨。
此前,“非當權派”曾經向鄭宇澤提議,將“非當權派”領袖級人物柳承敏任命為“非常對策委員會”委員長,以恢複民眾的信任,卻遭到了拒絕。
潘基文回國後行蹤受矚目
根據此前的民調,潘基文、共同民主黨前黨首文在寅、國民之黨前聯合黨首安哲秀,還有突然殺出的“黑馬”城南市市長李在明,都是下屆總統寶座的有力競爭者。
對於目前的韓國政治局勢,韓國政治分析家趙尚熙(音譯)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韓國政治黨派、勢力被分為四支的情況下,現階段最值得關註的兩大事件就是樸槿惠的審判結果以及潘基文的回國。”
“在現階段,無論(樸槿惠案)判決結果如何,她都無法再在韓國國內發揮政治力量,結局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預測的;但潘基文則不然。”趙尚熙說。
他認為,雖然就此前的政策、言行及政治立場來講,潘基文比較傾向於保守勢力,不過潘基文與左派勢力也有一定的往來。
“例如,潘基文曾經在盧武鉉政府時期歷任韓國外交通商部部長,並在盧武鉉政府的支持下成為聯合國秘書長;而在野黨多位人士也曾經對潘基文贊嘆有加,因此潘基文無論是成為右派代表還是左派代表都不足為奇。”趙尚熙表示。
與此同時,隨著潘基文被韓國輿論認為將代表右派參加大選,潘基文的支持率也受到了“閨蜜幹政”醜聞的影響。
據民調機構“蓋洛普韓國”最新的數據,共同民主黨的支持率首次超過40%,達到該黨創建以來的最高值;新國家黨的支持率僅為15%,創下歷史新低;而潘基文也一改一直以來高居支持率首位的優勢,將寶座讓給了文在寅。
潘基文的親信近期向媒體表示,潘基文本人將更傾向獨立組成勢力,而非加入某個政黨。
一位要求匿名的韓國在野黨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預測稱,相比於加入人才濟濟的共同民主黨、“幹政醜聞”危機夢魘之下的新國家黨,潘基文將可能和政治立場相近的“非當權派”,例如“國民之黨”等聯手“自立門戶”,以改變其長期人處境外、缺少韓國國內政治根基的弱勢。
他進一步分析道,首先,現階段韓國支持率前三名中,除了潘本人外均來源於共同民主黨;此外,共同民主黨還擁有樸元淳、安熙正等具備較強民意基礎的人士;再次,因為受到醜聞的牽連,再加上新國家黨的持續內訌,民眾對於新國家黨的支持率已急轉直下。潘基文如果貼上這個標簽,反而會傷害自己的民意基礎。
“相比之下,現階段表示對醜聞負責並退出新國家黨的議員雖有35名,但其中具有政治根基和民眾知名度的寥寥無幾,更何況‘非當權派’的掌門人金武星已經宣布不參加大選;在此情況之下,潘基文加入這個陣營,甚至與‘國民之黨’聯手,將是互相彌補缺陷的良好機會。”
該匿名人士還預測,若潘基文正式宣布加入後者的陣營,則一些正在觀望的保守派議員的退黨潮勢必如脫韁野馬,甚至使新國家黨陷入信心與人才流失的黑洞中。
“但潘基文仍面臨一個難題,民眾看到的僅僅是表象和知名度,他還未就其國內政策進行表態。因此,潘基文回到韓國以後,無論進入哪一派,都很可能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趙尚熙對第一財經記者總結道。
16日據CNN報道,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拒絕了蘇格蘭二次獨立公投的要求,稱在英國準備開啟脫歐談判之際,“現在並不是合適的時機”。
本周一,蘇格蘭首席大臣斯特金要求在英國脫離歐盟前進行第二次蘇格蘭獨立公投。
梅表示,英國應該“合作而不是分裂”。我認為目前我們應該集中所有精力確保在與歐盟的談判中為英國爭取合適的交易,為蘇格蘭爭取合適的交易,這是我作為首相的職責。”梅說。
英國首相梅預計將於本月底前觸發第50條,正式開啟英國與歐盟27國間的“脫歐”談判。
4月13日,2017年第一季度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市社會經濟指數系列發布,其中備受關註的上海消費者購房預期指數有所下滑但仍處於歷次調查高位,約6成被調查消費者認為當前購房時機“不好”。
根據上海財大應用統計研究中心和上海社會調查研究中心上財分中心最新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上海財大上海市消費者購房意願指數較上個季度相比大幅下降了12.0點,為61.1點,但同比上升了12.9點;買房預期指數環比大幅下降了10.3點,為69.1點,同比上升了14.5點;但依然處於歷次調查的較高點位。說明房價快速大幅攀升,遏制了消費者的購買能力的,同時也使得房價堅挺的觀念越來越得到消費者的認同。
上海財大應用統計研究中心主任徐國祥教授分析認為,綜合近三個季度的調查結果來,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在2016年第四季度達到高峰。本季度調查結果顯示21.6%的消費者認為當前是購房的“好”時機,同比上升2.4個百分點,環比下降5.4個百分點;認為時機“不好”的消費者占比則為60.6%,環比上升6.7點,而同比大幅下降10.4點;選擇“一般”的消費者本季度環比也略下降了1.2點。
“可見本季度消費者對於購房時機評價相對上個季度而言正在向“不好”調整,說明近期房價的大幅快速上漲已經超出了消費者的承受力,同時2016年末實施的調控政策效果也在逐步顯現,所以相對上個季度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為當前不是購房的好時機。”徐國祥稱。
徐國祥發現,本季度消費者在未來六個月的購買預期相對上個季度也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認為時機“好”的消費者為24.8%,相對於上個季度下降了4.6個百分點,但同比上漲3.5個百分點;而認為時機“不好”的消費者為55.8%,環比增加了5.7點,同比減少了11.0點。
他稱,購房預期與當前的購房意願走勢基本相同,總的來看預期指數略好於意願指數,說明隨著本季度全國多地調控政策的出臺,消費者對後續的市場走勢和調控政策效果具有一定的預期。
在本季度的調查中,27.2%的受訪者認為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政策有效,環比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了7.8點;而有37.5%的消費者對該項工作的評價投了不滿意票,比上個季度減少了7.9個百分點,同比下降幅度更是達到了18.3點,總體來看本季度消費者對調控效果的滿意度有所提高,是本輪房價上漲以來的最高點。
徐國祥表示,這說明去年年底實施的調控政策效果正在逐步釋放,同時本季度全國各地相繼出臺較為嚴厲的遏制房價上漲的措施,從上而下傳遞的穩定市場的信號使得消費者對政府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所持的滿意態度有所提高。
他稱,與以往不同的是本輪房地產調控在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同時加強了對杠桿風險的控制,使得改善性需求有所減弱,加之在當前的房價基礎上投機空間已經不大,所以市場的活躍度明顯下降,房價趨於穩定,也是消費者感覺比較滿意的原因之一。從經濟長遠發展來看,應在交易和持有環節加緊建設樓市長效機制,使房價在健康平穩的軌道上運行,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領域。
另外,上述調研發現,2017年第一季度上海市消費者信心指數回升,說明上海市消費者對於上海市經濟發展的評價和信心大幅回升。一季度上海市投資者信心指數企穩回升,指數位於樂觀區域,表明上海市投資者心態積極穩定。
5月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宣布解雇FBI局長科米,這一消息震驚美國政界。就在第二天,特朗普與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會面時,首度公開回應解雇一事。他表示,理由很簡單,因為科米沒有做好本職工作。
一時間,美國社會各界反應激烈。質疑和支持兩派態度鮮明。
5月10日,大批反對者齊聚白宮前,抗議特朗普的解雇行為。
民主黨參議院舒默公開質疑,主動要求撤出俄羅斯調查的司法部長塞申斯為何能影響到俄羅斯調查者的去留?他甚至懷疑司法部副部長羅森斯坦作此決定是本意還是上級指示。
參議院司法委員會要員範斯坦認為,特朗普總統解雇科米的舉動令人質疑其行為的適當性和時機。她還表示,解雇一個負責調查通俄事件的人可能會給政府帶來麻煩。
和質疑派表現不同的是,支持者則拍手叫好。
美國副總統彭斯表示,解雇科米是在合適的時機作出的正確的決定。
白宮副發言人桑德斯在記者會上稱,從總統上任第一天起,他就在考慮解雇科米的事情。而上周三科米在沒有告知司法部長和副部長的情況下,擅自召開發布會,顯然是違反了規定,致使總統作出這一決定。
日前,河北承德、河南開封相繼宣布樓市“限售令”。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廈門、杭州、廣州等超過20個城市啟動了樓市限售政策。這些限售政策大多要求新購商品房在兩至三年內不得轉讓,個別城市有長達五年的限售期。“限售”政策對這些城市的樓市影響幾何?受訪業內人士指出,“限售”成為此輪樓市調控的新趨勢,可以有效打擊短線樓市投資者,對剛需置業者來說也迎來了利好。
值得註意的是,這些啟動樓市限售政策的城市多半是房地產市場交易比較活躍、套現相對容易的城市。此外,這些城市以新房市場為主,二手房的交易不如一線城市比重大、活躍度高。因此,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限售對這些城市二手房市場的影響或將在一年後才能顯現出來,特別是房價出現下降時。除了北京、廣州等幾個大城市,其他城市的限售對二手房房源供應量不會產生很大影響。
一般來說,新建商品房從購房到拿到不動產證一般需要一兩年的時間,如果限售使得該房產獲得不動產證後兩年才能上市交易,那麽這套房產從購買到出售需要等上好幾年,這對短線投資者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智庫中心數據顯示,多個啟動限售政策的城市在4月份新建商品房成交量出現超過20%的下滑,其中,廣州下降24%、東莞下降34%、北京下降35%、惠州下降45%、杭州下降50%,南京的降幅更是達到61%。“短線投資者對這個政策還是有所顧慮的。”嚴躍進說。
“限售政策是此輪樓市調控的最大亮點,也是一個新的趨勢。”嚴躍進認為,當前的限售政策會帶來兩種效應:第一是出貨套現難;第二是持有的成本開始上升。通過限制住房交易後的再次轉讓,防範資金快進快出,有力打擊各類炒房和套現的現象。
“一般投資客都會找周轉得比較快的物業來投資的,限售之後,這些房子失去流動性,投資客入市的概率就小了很多。”美聯物業全國研究中心總監何倩茹也認為,限售最大的積極作用就是打擊投資客,只有把投資客穩定下來了,房價“快上快下”的情況就會被抑制下來。
對於北京、廣州這些大城市來說,限售還直接影響到二手房的買賣,使得市場上可售的二手房房源減少,但何倩茹認為,雖然房源少了,但保證了市場的穩定發展,對剛需置業者來說也是一種利好,剛需客可以先觀望一段時間,無需急著入市。
然而,家裝行業目前依然存在的問題和弊病又讓人們對於未來借助新的科技來改變這一狀態充滿了希望。
投稿 | 孟永輝(ID:menglaoshi007)
文 | 孟永輝
家裝行業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期已經不可避免,之所以會進入這樣一個階段,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資本層面的對於家裝行業關註度的不斷降低以及新的技術在家裝領域當中應用的不斷遭遇困難。從家裝行業本身來看,當前的很多技術都缺少能夠被接受的基礎條件,最終讓新技術無法能夠很快地與家裝行業產生聯系。
然而,家裝行業目前依然存在的問題和弊病又讓人們對於未來借助新的科技來改變這一狀態充滿了希望。但是,正如互聯網技術在改造家裝行業時所遭遇到的問題和弊病一樣,新技術在改造家裝行業的過程當中同樣會遇到很多問題。
壁壘深重,家裝行業與新技術的融合並非一帆風順
家裝行業業已形成了一整套的利益鏈條和行業壁壘,正是由於這些鏈條和壁壘的存在才讓很多業主即使不使用新的裝修方式依然能夠進行裝修,而裝修公司業已形成的推廣方式和思維邏輯讓很多家裝企業在進行推廣的時候並不會太在意業主的真實感受,只需要能夠盡可能多地簽單和轉化即可。設計師、裝修工人、工程監理、材料供應商等家裝行業的諸多元素共同形成的利益鏈條註定了家裝行業與新技術的融合並不會一帆風順。
缺少融合基礎,家裝行業與新技術融合的推進不能一蹴而就。每一個技術的推廣都需要一線的工人進行操作和使用才行,即使技術再先進,功能再優化,如果沒有一線的操作工人埋單和使用,那麽這種技術將會缺少應用的基礎,最終將會難逃擱淺的命運。
家裝行業就是如此。我們看到很多好的思路和想法,同樣也看到了很多新技術與家裝行業結合的可能性,但是等到真正實施的時候卻因為家裝行業一線操作工人的素質不高,導致他們不知道怎麽使用這些技術手段,有些甚至還出現了損壞這些新技術的現象發生。比如,我們看到很多家裝公司現在都在提倡的24小時的監控系統,盡管很多人都知道這種監控能夠減少施工過程當中的不科學和不規範,但是一線的操作工人卻在使用這些設備的過程中並不用心,最終導致了很多監控設施非但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甚至有些還被裝修公司損壞的情況。
因此,在家裝行業與新技術融合的過程當中必須要有一個基礎,這個基礎就是一線的操作工人的素質的提升。從目前整個家裝行業工人的整體素質來看,顯然還遠遠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我們提新技術與家裝行業融合就相當於紙上談兵,很難有實際的操作。所以,如果我們想要讓家裝行業與新技術產生融合,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工人的素質問題,通過提升工人的素質來增加他們使用新技術的需求,在這個階段,我們再將新技術應用到家裝的過程當中就會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業已形成的行業邏輯,讓家裝行業並沒有與新技術融合的必要。一個新技術之所以會對一個行業產生影響,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這個行業的發展已經遭遇到了很大的瓶頸,而且按照當前的運行邏輯下去非但無法繼續促進這個行業的發展,還有可能將會對這個行業產生傷害。
從目前家裝行業的情況來看,家裝行業目前完全能夠按照業已形成的商業邏輯和運營方式繼續朝前推進,盡管在這個推進的過程當中依然會遭遇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並不會對行業本身產生本質的影響。在這樣一個市場狀態下,如果我們盲目地認為新技術將會對現有的行業產生有益的影響只會是一廂情願。因為按照業已形成的運行邏輯,家裝行業依然能夠繼續運轉下去,而且運轉的速度和效率並不會太慢,所以在這樣一個市場狀態下,如果我麽講新技術與家裝行業的融合,未免有一種一廂情願的感覺,並不具備一定的必要性。
新技術還沒有發展到能夠給家裝行業帶來本質性改變的階段,因此並不急於進行融合。其實,經過互聯網家裝的發展階段之後,我們會發現,其實互聯網技術並沒有給家裝行業本身帶來本質性的改變,家裝行業的很多底層的邏輯依然在按照傳統家裝來進行。如果我們在這個條件下盲目地認為新技術與家裝行業的融合條件已經具備的話,顯然有些偏頗。只有等到新技術的改變所帶來的能量真正能夠給家裝行業帶來本質改變的時候,再尋求與家裝行業的融合或許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以現在比較火熱的智能科技為例,盡管智能科技在很多領域的應用已經相當的成熟,但是智能科技在家裝領域當中的應用並不具備良好的時機。比如,我們可以將一些基礎性的工作交給智能機器人來完成,但是在使用智能機器人的過程當中,我們首先要考慮到的一點是智能機器人能不能成為家裝行業的施工主力軍。而從家裝行業個性化需求較多的特征來看,顯然如果讓智能機器人加入到家裝過程當中,必然需要犧牲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轉而將用戶的需求進行閹割,讓用戶犧牲自己的個性化需求來換取效率的提升。然而,家裝是一個長期性的事情,如果犧牲用戶的體驗去做所謂的效率提升,顯然有抓了芝麻,丟了西瓜的感覺,最終將會得不償失。
因此,在新技術還沒有完全能夠給家裝行業帶來本質性改變的階段,我們並不能急於融合,融合的結果只會讓當前的市場狀態更亂,用戶的體驗甚至還有可能因為盲目融合而降低。
家裝行業變革需要一個機會,很明顯互聯網並不是
家裝行業本身的壁壘深重最終導致了家裝行業在與新技術融合的過程當中將會面臨諸多的問題和痛點。隨著未來更多的技術加入到家裝過程當中,特別是隨著家裝市場內外部環節的不斷變化,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家裝行業真正變革的機會將會真正到來,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互聯網家裝顯然不是這樣一個絕佳的機會。那麽,未來新技術與家裝行業能夠產生深度融合的時機到底在哪呢?
一線操作工人的素質得到了極大提升。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樣,盡管很多新技術為我們展示了相當酷炫的未來,但是人在新技術的使用和推廣過程當中的重要程度依然不可忽視。因此,未來新技術與家裝行業真正能夠實現融合的時候必然是這個行業的一線操作工人的素質得到極大提升的時刻。
當前家裝行業的工人依然是以裝修遊擊隊、裝修小分隊等一些非產業化的工人為主,這種工人的使用方式顯然無法真正給新技術提供在家裝行業應用的土壤。實現工人的產業化,通過對工人進行培訓來增加他們對於新技術的理解和使用的頻率才有可能增加新技術與家裝行業接觸的機會,真正將新技術能夠應用到家裝行業的流程當中。
以工人產業化為主要標誌的新型工人的出現將會給新技術的使用提供源源不斷的用戶來源,而這些用戶不斷將新技術應用到家裝的環節和流程當中,才能有機會讓新技術對家裝行業產生影響。
以新技術為緣起的新的行業邏輯和商業模式的出現。家裝行業目前之所以會有壁壘深重的感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現有的行業邏輯依然能夠維持家裝行業繼續前行。新技術想要對家裝行業產生影響,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是否形成了以新技術為主要緣起的新的商業模式和行業邏輯。
等到新技術在不同行業的應用日漸成熟,與家裝行業相關的一些行業必然也將會發生變化,在這樣一個時候,按照傳統的家裝行業運行邏輯已經無法繼續推進下去,業已形成的新的商業模式需要借助新的技術才能繼續推進,在這樣一個時刻,我們再將新技術應用到家裝行業當中或許能夠讓家裝行業在推進新技術的過程當中更加快速和直接。
以新技術為主要圓心的新的商業模式的形成能夠讓家裝行業能夠快速地實現家裝行業的迅速變革,在這樣一種狀態下,我們再通過不同的元素和切入點對家裝行業進行改變,或許能夠真正改變家裝行業本身,實現新技術與家裝行業的完美融合。比如,我們在家裝行業當中使用個性化的定制服務,而智能科技已經完成了個性化定制的前期工作,甚至還有可能完成後期的一些工作,這個時候,我們再利用新技術來提升家裝行業的效率,顯然要比現在將智能科技硬生生地加在家裝行業上面來得更加徹底。
當前新技術的發展程度足夠高,才會撼動家裝行業的地位。無論是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還是一些初創型的互聯網公司,大家都在一窩蜂地朝著智能科技、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湧進。沒錯,新技術蘊藏著更多的發展潛力和機會,但是我們依然無法否認的新技術當前依然處於一個相對原始的狀態。盡管很多企業投身其中,但是這依然無法掩蓋新技術依然是一個新生物種的現實。在這樣一個條件下,如果我們談新技術將會改造家裝行業,顯然為時過早,只有新技術的發展程度足夠高時,才有可能撼動家裝行業的市場地位。
以家裝行業的施工過程為例,之所以很多人對於互聯網家裝的施工依然有很多的非議,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互聯網家裝的技術發展依然不夠成熟,即使我們使用了一些新的技術,這些新的技術非但無法提升家裝的質量,甚至還有可能因為技術故障導致裝修結果不如傳統家裝的情況。無論什麽原因,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這種問題的出現就是由於新技術的發展水平還不夠高造成的,只有將新技術的發展真正與家裝行業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給家裝行業帶來切實改變,而只有這樣才能在傳統家裝的運作邏輯之外,找到全新的家裝行業發展模式。
家裝行業的發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外部因素對於家裝行業的影響也不可能簡簡單單通過幾步就能夠完成的,它需要很多的條件,需要內外部市場的共同影響,需要行業運行方式的轉變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如果我們簡單地認為家裝行業的發展僅僅只是簡單的技術與家裝行業的相加,而忽略了整體、整合的思維,那麽我們在新技術與家裝行業融合的道路上或許將會走得更加艱難。
筆者一直相信,財富是相對的,投資者只要避免過分貪婪和恐懼,認識清楚投資市場的歷史數據,在數據的平均位或以下入市,便能夠跑贏大部分人,每年取得至少10%的回報。 過去兩年,雖然英國脫歐公投和美國總統大選出現意外結果,本地樓價屢創新高,但依然提供不少機會讓投資者入市,建立投資組合,為退休作好準備。 2015年4月,港股急升,恒指衝上28,000點,之後在高位徘徊三個月,到7月便開始大幅下滑,很快跌穿23,000點,這正是開始入市的好時機。其實,港股過去十年,有波幅無升幅,恒指平均位一直維持在22,000點附近,因此投資者只要在23,000點水平開始分階段吸納優質藍籌股,手上股票平均在21,000至22,000點水平,便能跑贏大部分投資者(包括基金經理)。 隨着港股見頂,本地樓價在2015年9月見頂回落,當時中原指數接近147點。樓價持續下跌多個月,到2016年3月跌至127點,之後大致在這個水平徘徊五個月。直至2017年7月,因英國脫歐公投出現意外結果,市場憧憬美國延遲加息,加上內地資金搶高地價,本地樓市從低位反彈,至今回升近三成,中原指數升穿160點。 事實上,去年3月至7月正是首置者,或者「落錯車」的人最佳入市機會。當時中原供樓負擔比率已由超過50%,回落至42%的水平,正是過去20多年的平均數,樓價屬港人可負擔的水平。 還記得當時市建局推售屬現樓的煥然一居,市價不過每呎12,000多元(以實用面積計),提供14%折扣後只售11,000元,竟然有大量準買家放棄揀樓。今年4月,市建局重售未能出售的單位,每呎已升至16,000多元,當日放棄揀樓的準買家,現在肯定後悔不已。現在樓價飛升,已脫離一般市民購買力,卻看見大量人排隊認購新樓和「納米樓」,實在感到可悲。去年11月,特朗普在總統大選中勝出,市場認為美國加息步伐加快,美國10年期國庫券息率由7月的1.32%急升至2.64%,上升一倍。美息颷升,債價急跌,去年11月至今年3月,不少本地大藍籌公司發行的10年期債券價格下跌,息率回升至4厘以上水平,亦正是長線投資者入市買長債收息的好時機。3月過後,長債息率回跌,已很難找到有4厘息率,由大藍籌公司發行的債券。 至於外幣,筆者特別喜愛購買紐元,因為除了定存有約2厘息外,匯價已跌穿過去數十年平均5.5港元兌一紐元的水平。筆者在2015年9月開始入市,當時匯價跌穿4.9元。之後紐元回升,便趁定期存款到期沽貨。過去兩年,發覺每當紐元匯價回落至5.4港元以下,便會反彈至接近或超過5.7港元,故此紐元在5.3港元水平便值得考慮吸納。過去三年,人民幣兌港元已從高位下跌一成多,今年2月至5月似乎已跌定,在1.12至1.13港元水平徘徊。在這水平購入人民幣,定存每年收息4厘,亦是值得考慮的中風險投資工具。投資者過去兩年若能夠把握上述入市時機,理應可以建立一個包括物業、股票、債券、外幣和人民幣的穩陣投資組合,不會繼續持有大量港元,購買力不斷被通脹侵蝕。 新書推介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 http://lampunlee.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