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2017年第一季度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市社會經濟指數系列發布,其中備受關註的上海消費者購房預期指數有所下滑但仍處於歷次調查高位,約6成被調查消費者認為當前購房時機“不好”。
根據上海財大應用統計研究中心和上海社會調查研究中心上財分中心最新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上海財大上海市消費者購房意願指數較上個季度相比大幅下降了12.0點,為61.1點,但同比上升了12.9點;買房預期指數環比大幅下降了10.3點,為69.1點,同比上升了14.5點;但依然處於歷次調查的較高點位。說明房價快速大幅攀升,遏制了消費者的購買能力的,同時也使得房價堅挺的觀念越來越得到消費者的認同。
上海財大應用統計研究中心主任徐國祥教授分析認為,綜合近三個季度的調查結果來,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在2016年第四季度達到高峰。本季度調查結果顯示21.6%的消費者認為當前是購房的“好”時機,同比上升2.4個百分點,環比下降5.4個百分點;認為時機“不好”的消費者占比則為60.6%,環比上升6.7點,而同比大幅下降10.4點;選擇“一般”的消費者本季度環比也略下降了1.2點。
“可見本季度消費者對於購房時機評價相對上個季度而言正在向“不好”調整,說明近期房價的大幅快速上漲已經超出了消費者的承受力,同時2016年末實施的調控政策效果也在逐步顯現,所以相對上個季度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為當前不是購房的好時機。”徐國祥稱。
徐國祥發現,本季度消費者在未來六個月的購買預期相對上個季度也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認為時機“好”的消費者為24.8%,相對於上個季度下降了4.6個百分點,但同比上漲3.5個百分點;而認為時機“不好”的消費者為55.8%,環比增加了5.7點,同比減少了11.0點。
他稱,購房預期與當前的購房意願走勢基本相同,總的來看預期指數略好於意願指數,說明隨著本季度全國多地調控政策的出臺,消費者對後續的市場走勢和調控政策效果具有一定的預期。
在本季度的調查中,27.2%的受訪者認為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政策有效,環比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了7.8點;而有37.5%的消費者對該項工作的評價投了不滿意票,比上個季度減少了7.9個百分點,同比下降幅度更是達到了18.3點,總體來看本季度消費者對調控效果的滿意度有所提高,是本輪房價上漲以來的最高點。
徐國祥表示,這說明去年年底實施的調控政策效果正在逐步釋放,同時本季度全國各地相繼出臺較為嚴厲的遏制房價上漲的措施,從上而下傳遞的穩定市場的信號使得消費者對政府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所持的滿意態度有所提高。
他稱,與以往不同的是本輪房地產調控在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同時加強了對杠桿風險的控制,使得改善性需求有所減弱,加之在當前的房價基礎上投機空間已經不大,所以市場的活躍度明顯下降,房價趨於穩定,也是消費者感覺比較滿意的原因之一。從經濟長遠發展來看,應在交易和持有環節加緊建設樓市長效機制,使房價在健康平穩的軌道上運行,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領域。
另外,上述調研發現,2017年第一季度上海市消費者信心指數回升,說明上海市消費者對於上海市經濟發展的評價和信心大幅回升。一季度上海市投資者信心指數企穩回升,指數位於樂觀區域,表明上海市投資者心態積極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