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3-2-6 工作記錄 Amanda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gy43.html
到了年關,公司各種事情各種忙,所以進度有些慢,只把合和基建的一些基礎資料進行了總結,還沒有拆分單條公路進行分析,下面來介紹一下合和基建。
 
  合和公路基建有限公司於2003年1月4日成立,於2003年8月6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代碼為00737,其母公司合和實業也是一家上市公司。合和基建早前擁有三條收費高速公路的權益,分別是廣深高速公路、廣州東南西環高速公路及珠江三角洲西岸幹道,後於2007年以人民幣約17億元出售廣州東南西環高速公路。合和基建與一家中國合營夥伴(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共同經營,佔50%權益。其中廣深高速公路,全長122.8公里,截至2012年底,年平均車流量達到41.5萬輛,年單公里收入約3千萬左右,經營狀況非常良好。珠江三角洲西岸幹道全長98.2公里,分為三期,I期於2004年5月開始收費,年單公里收入近年來維持在1千萬左右,II期於2010年6月開始收費,年單公里收入在2012年也接近1千萬,情況也是很不錯的。III期還未建成。因為還沒有具體分析單條公路的具體情況,所以還不能確定其是否真的運營如此良好。
   合和基建的業務比較單純,但是股東關係有些複雜,而且其董事長胡應湘爵士與總經理胡文新先生為父子關係,胡應湘亦是合和實業之主席,中間盤根錯節。
   過節期間希望能抽出時間把公路的具體分析做出來,對合和基建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15

工作3妙方 找到持續熱情的成就感

2013-02-11  TWM
 
 

 

身為上班族的你,是不是偶爾會陷入困局,卻不知道該往哪裡走?

在新的一年,《今周刊》提供你三個妙方,成功找到工作價值的方法。

撰文‧許瓊文、方德琳

你對於現在的工作,是否「樂在其中」呢?也許你會認為,工作本來就不可能快樂,甚至工作只是為了餬口,本來就要忍耐。但是,仔細想想,我們一天中大部分的時間都被工作占據,能樂在工作,才能樂在生活。

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里斯汀生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書提到,很多人選擇工作是因為薪水或公司福利,可是一陣子過後,他們會身陷於痛苦的泥淖,找不到工作熱情。

我們應該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這樣才能不斷激勵自己,在艱難職場環境中生存。但是,喜歡的工作又不代表自己有能力做,所以要不斷盤點能力,一步一步趨近最愛的領域,才能樂在工作,擁有美好的人生。

妙方一:畫成就感曲線 找出最愛工作如何知道自己的熱情與興趣?一○四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王榮春建議,可以用「成就感回顧法」來探索。

回想過去,你可以畫出一條成就感的高低曲線。成就感的高點你做了什麼事情?成就感低的時候又發生什麼?有人可能因此發現,自己成就感高低都與「人」有關;像多數服務業的高手,都是因為從自己的服務讓別人滿足,而得到成就感。

從成就感曲線回顧,可以探索出真正影響你熱情的關鍵因素。

妙方二:盤點資源與能力 再思考轉業當我們知道自己有興趣的工作後,不代表要不顧一切就轉換工作,因為這樣風險很大。所以,擬定一個降低風險的轉換行動,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中開創工作新局。

根據美國職場暢銷書《轉業聖經》的分析,我們在職場中擁有的資源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專業能力,主要是從過去的工作與專業活動所累積而來;第二,是人脈,由我們的同伴、同儕團體,或加入某些社團的人脈所組成。

如果你發現,這些資產和你有興趣的工作連結度很低,就得額外花時間去培養。

舉例來說,假如念電機系畢業,成為工程師的你,對於攝影有點興趣,但是又不確定是不是能夠成為一生的職業,不妨先找到適合自己的攝影課程,或是參加攝影相關的社團,與在這領域的人多聯繫、交換意見;接著就該每天練習,也許利用周末拍照,平日涉獵相關書籍。每天在工作之餘,付出五分鐘的時間累積,重新為自己找到成就感的來源,可以為人生增加樂趣,也能創造新的機會。

改變人生的行動,第一次覺得不安,經過第二次、第三次後,只要習慣了也就不算什麼了,這是因為人的心理有一種「刺激鈍化法則」。因此,面對改變而產生的緊張感,正是人生增添趣味的調味料,輕鬆地放手做就行了。

妙方三:接受新挑戰 創造職涯藍海甲骨文前總經理李紹唐,現任中國用友軟件(UFIDA)獨立董事,在不少演講場合時常教導上班族,如何創造自己職場生涯的藍海。

李紹唐提到在職涯面臨轉變,無論是轉職或轉業,甚至在職務上,想要往上提升時,都會有四個心理因素的影響:企圖、夢想、恐懼與負面心態。

在每一次盤點能力,準備工作轉換時,都可以依上述四個心理因素評估自己,每一個行動都要想辦法降低恐懼。例如,想要轉行當業務,就不能老是害怕陌生拜訪,透過不斷練習、行動來克服恐懼外,也應該同時不斷學習陌生拜訪的技巧,這樣的學習也許可以透過學習性社團、外部講座課程等。

在接受新的挑戰時,要提升自己的企圖心,激發熱情;透過接近成功者,來創造自己的夢想,並強化自己追求夢想的動力,透過不斷循環,找到自己工作中的價值創新,為自己創造職涯的藍海。

你適合哪種類型工作?

非常不喜歡 不喜歡 還算喜歡 喜歡 非常喜歡1 提供建議給需要的人 1 2 3 4 5 2 與人溝通想法 1 2 3 4 5 3對他人付出關懷 1 2 3 4 5 4 構想前人沒想過的觀點 1 2 3 4 5 5 嘗試實驗新想法 1 2 3 4 5 6 創造/發現新的理論1 2 3 4 5 7 管理檔案資料 1 2 3 4 5 8 排定計畫,確保任務順利進行 1 2 3 4 5 9 按規格製造新產品 1 2 34 5 測驗說明:1~3題分數加總最高者為P型、4~6題分數加總最高者為C型、7~9題分數加總最高者為O型興趣背後因素 說明 適合工作P型人群 樂於與人互動,能覺察別人的情感,影響別人的意見與生活。 客戶服務C型 概念 抽象思考,透過蒐集資料,形成假設,然後發展實例來預測。管理幕僚思考 與抽象思考不同,這類人比較喜歡做人事物的邏輯推敲,進行分析與預測。 研發工程師情感 喜歡用對人事物的特殊感受,與人進行交流。生活藝術家O型 行動 喜歡透過與人互動,確認自己的價值。 社工人員操作 透過接觸來探索環境,比較適合實作的工作內容。作業員、現場工程師資料來源:104人力銀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93

203-2-15 工作記錄 Romne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h7j7.html

 爺爺重病離世,這段日子忙且亂。也無心做別的事情。

   上午導師打電話來交代活。

   晚上才看到巴菲特收購亨氏食品的消息。

    順手看了一下對於亨氏食品的介紹。小小的番茄醬,竟然做到了如此大的生意。真是令人讚嘆。

    哪一天老乾媽做成亨氏食品這樣,那就牛逼了。

    看了看亨氏食品的歷史資料,這家公司的發展史上,有幾件事情,比較好玩。、

1、這家公司,用來三代人,100年的時間,才做成了今天的亨氏食品。

2、1875年在一次銀行恐慌中亨氏破產,但是他在兄弟約翰(John Heinz)和堂兄弟弗雷德里克(FrederickHeinz)的幫助下重新開始了調味品加工的生意。新的公司被命名為F. & J.Heinz,並且推出了公司最著名的產品——亨氏番茄醬。1888年,H. J.亨氏從兄弟手中購得了整個公司的控股權,公司從此改名為:H. J. Heinz Company。

    這家公司初期發展倒也並不順利,倒是挺過去了。
3、當年亨氏之所以放棄了頗具規模的磚廠經營轉入食品業艱苦創業,就是因為他發現美國人的一日三餐太平淡、太單調了,人們渴望改變,過高質量的生活。他抓住人們的這個心理,提出了一個非常簡短但卻非常有吸引力的銷售廣告--"57變"。"57變"是指亨氏公司在一年52周內可以為顧客提供與周圍不同的食品,加上聖誕節、感恩節、新年、獨立日和復活節5個節日的節日食品,顧客在一年中可以享用57種全新的佐餐食品。
    我相信老乾媽比番茄醬更好吃,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老乾媽。一百年後,天知道老乾媽會不會成為下一個亨氏?
 
4、1906年,美國政府頒佈《食品與藥品衛生條例》,對食品和藥品的加工生產過程和運輸銷售過程中的衛生條件提出了十分嚴格的要求。許多食品商和藥品商互相串聯准備呼籲政府暫緩實施。當時的總裁亨利-亨氏也曾因公司某些方面達不到衛生要求而準備站在那些反對條例的商人一邊,但霍華德卻認為這是提高亨氏公司信譽的大好機會。
 
霍華德一方面力勸父親支持政府條例,另一方面迅速組織人力、財力對公司不能達到衛生條例的環節進行改造。然後他從賓夕法尼亞赴首都華盛頓召開記者招待會,表明亨氏公司一向把顧客利益擺在首位,永遠對顧客的健康負責。亨氏公司不僅堅決支持政府頒佈的衛生條例,而且已完全達到了條例的要求。這一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亨氏公司雖然在改造衛生條件的那個月損失了近100萬美元,但在以後的幾個月中銷售額持續猛增。
   此事告訴我們,危機素來是危險與機遇並存,對於好的公司,加強監管,行業危機是機遇。至於爛公司,此種時間便是致命性打擊了。大浪淘沙,素來如此。
    食品行業,信任危機短期來看是重創,但是如果應對得法,則可以讓好公司脫穎而出。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只有逆境,才可能讓好公司脫穎而出吧。
 
5、
在傑克上任的第二年美國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亨氏公司不僅為美軍和國內居民提供了大量的食品,而且還向英國的戰爭難民發放救濟食品。傑克本人四次冒著戰火親赴英國組織救濟品發放工作。亨氏公司不發戰爭財的做法在英美有口皆碑,因此更加受到顧客的喜愛。
 
戰爭結束後,亨氏公司借西方各國經濟重建之機,開展規模宏大的擴張行動。公司先後在荷蘭、日本、意大利、葡萄牙、法國、聯邦德國、委內瑞拉等國興辦子公司。在國內也陸續購進雷默兄弟公司、斯達.基斯特食品公司、奧爾-艾達食品公司等。
   公司的聲譽這種無形資產,極其重要,有道德感的公司,終歸會因為他們的高尚行為而獲得報償。
 
6、
從8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公司進入食品市場。這些後起的公司雖然不能撼倒亨氏公司的霸主地位,但它們的產品逐漸擠進了亨氏公司以前獨佔的領域,使公司的銷售額下降了10%,利潤下降15%。
面對這種群狼鬥惡虎的局面,奧賴利提出了"一分一釐做文章"的經營思想。
例如,亨氏公司把包裝用玻璃瓶的瓶壁變薄,既減少了包裝成本又減少了運輸成本,去掉瓶子背面的標籤;對工廠排放的熱能和廢水重新利用……新聞界把亨氏公司的這種做法稱為:"從骨頭裡省出了肉錢。"僅免去瓶子背面標籤一項就為公司節約了700萬美元。1986年,奧賴利的這種以壓成本來提高利潤的做法使亨氏公司銷售額與上年大體持平,利潤上升20%。亨氏公司被評為美國五家"最佳經營"公司之一。
奧賴利還把目光轉向市場潛力巨大的第三世界國家。亨氏公司是第一個在津巴布韋投資的西方公司,也是較早同中國合資辦廠的公司。亨氏公司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收入正在接近來自西方國家的收入。
進入90年代,奧賴利對亨氏公司的36,000名員工提出了新的要求:"隨時準備著,在顧客需要的時間和地點供應他們需要的服務。"
 
當一個市場有越來越多的競爭者進入的時候,成本控制開始成為核心競爭力了。之前聲譽是核心競爭力,而在競爭者進入之後,成本控制和聲譽都成為了核心競爭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085

i黑馬:如何才能進入谷歌工作?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3506.html

     【i黑馬導讀】谷歌一直是世界頂尖的公司,谷歌走俏的背後是更挑剔、更艱巨、更來世洶洶的求職之戰。招聘的標準不再是「你能不能勝任工作」,而是「你是否足夠優秀」。

       2010年初,一件熱點事件佔據了許多媒體的重要版面,中國和美國無一例外。那就是,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3時零3分,谷歌公司高級副總裁、首席法律官大衛·德拉蒙德公開發表聲明,宣佈其搜索業務退出中國內地,並將搜索服務由中國內地轉至香港。

姑且不去探究這件事情的始末,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谷歌火了。火到什麼程度呢?有人說,「谷歌出其不意的在全球範圍內成功運作了一場投入產出比奇高的商業炒作,所獲得的全球品牌傳播效果不可想像。」那一年,甚至是公務員考試的面試熱點問題也有它。

毋庸置疑的是,谷歌一直是世界頂尖的公司,作為互聯網巨頭的它,這幾年勢頭依舊不減當年。從求職者的角度看,「谷歌就是山頂上的一顆璀璨明珠。那兒是最聰明的人做最酷事情的地方。」

近期《財富》雜誌公佈2013年最適宜工作的100家公司,谷歌毫不意外的排在首位,這已經是谷歌第4次摘此桂冠了。谷歌給出的福利讓所有公司之外的人羨慕不已:美味的有機事物、可愛的路邊設備、免費的洗衣機、可以免費上外語課、免費洗車、換機油……2012年,谷歌又增設了三個健身中心,並且為員工提供了超過10萬小時的免費按摩服務。你可能要為此驚嘆,天哪,這是公司嘛?!

當然,谷歌走俏的背後是更挑剔、更艱巨、更來世洶洶的求職之戰。招聘的標準不再是「你能不能勝任工作」,而是「你是否足夠優秀」。很顯然,大部分的求職者都是能勝任工作的,可悲的就在於,你的大部分競爭對手同樣也可以勝任工作,你必須表現的更為優秀才行。

因此,如何能夠躋身於世界頂尖公司,超級暢銷書作家威廉·龐德斯通新出版的這本《誰是谷歌想要的人才?》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書中列舉了無數個稀奇古怪的面試題目,並傳授了不少面試技巧。作者稱,只要能回答書中列舉的問題,不論是到谷歌還是其他任何地方應徵,都能獲得錄用機會。

當真有這麼神奇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這本書最終目的並不是立竿見影保你成功,而是能夠讓你在快速變化的商業社會裡,保持清醒的頭腦,靈活應對挑戰。或者說,讓你看清,劍在何方。

針對這些刁鑽的試題,作者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估算題。例如:上海每年會賣多少個冰激凌?你感覺無從作答嗎?作者認為,這樣的估算題其實有很大的優點。「企業家必須要估計市場、成本和利潤……但僱主們發現,許多求職者往往很難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世界。」

另一類面試題,考察的是求職者的創新能力。按照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的看法, 當發散思維表現為外部行為時,就代表了這個人的創造能力。作者概括為,在具體社會背景下將新穎性和實用性結合起來的能力。

我們都知道有個詞叫「頭腦風暴」,即由一樣東西聯想到更多、更新穎的東西或解決辦法。它的前身是吉爾福特提出的發散性思維(Divergent Thinking)。發散性思維與收斂性思維(Convergent Thinking)互為補充,成功的創新家需要兩者兼備。你通過發散性思維想到各種不同的解決辦法,再通過收斂性思維判斷方法的實際可操作性。僱主們希望通過這個方法,找到那些能夠以全新方式思考的人。

闡述了這些刁鑽問題存在的合理性,作者緊接著拋出錦囊:谷歌的招聘機制是什麼?怎樣的精神是谷歌所欣賞的?面試官遴選人才的思路有哪些?怎樣的思維方式至關重要?如何快速找到答題思路……書中都做出了詳細的介紹。在閱讀的過程中仔細觀察作者的邏輯吧,這比死記硬背要點更重要。

曾有一位優秀的編輯指出,外國作者的寫作,是一個拉滿弓的過程。結論並不重要,這不過是授之以魚。重要的是,你是否具備了作者的思維邏輯,是否懂得舉一反三,是否學會了像作者一樣去思考?值得欣喜的是,威廉·龐德斯這本《誰是谷歌想要的人才?》不僅收錄了豐富的面試試題,在書後還附上了近100頁的答題思路。創新性的試題好比生活,永遠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任何人都可以給出一個合理解釋。說不定,你的答案更出色!那就按作者說的,「大膽使用」!

讀什麼樣的書,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興許你的目的並不是踏入谷歌,但是你完全可以通過這本書成為優秀的人才。我很喜歡作者在序言裡的結尾,「我希望,中國的讀者同樣會覺得它發人深省,與個人發展休戚相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976

工作總結(2013-2-27)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9706.html

今天的主要工作內容是,閱讀紐柯公司05-10年年報,整理相關重要數據。從紐柯公司各項指標來看,人工成本佔銷售收入比重穩定在6%-8%之間,這個指標相對於歐洲鋼鐵公司來說較低,原因有:紐柯生產效率較高、紐柯的工人工會力量不強。能源成本(電、天然氣)佔銷售收入比重穩定在6%,不知道這一指標的橫向參照性。

紐柯公司每年回收廢金屬在2000萬噸左右,因為廢鋼的價格波動性大,紐柯公司通過興建DRI(直接還原鐵)工廠,通過提供直接還原鐵來替代廢金屬,紐柯預計未來廢鋼替代生鐵的產量要達到三分之一總需求量,即大概600萬噸左右。

一般來說,以電弧爐為主的煉鋼企業相對於傳統的聯合鋼鐵企業來說,產品的種類較為單一,主要是長材,但是紐柯從80年代末開始通過大膽引進先進甚至未推廣的技術—板坯連鑄,成功進入板材生產領域,目前紐柯的板材產能達到了一千萬噸,而紐柯的鋼材產能在2600萬噸。

通過閱讀年報,我還發現紐柯在金融危機之前的鋼材市場高漲時,進行了不少收購,資本開支和產能擴張比較厲害,不知道有沒有決策失誤,公司在09年出現歷史上第一次虧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09

20130227 工作記錄 Elain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97a3.html

開始看重慶農商行。這是一家H股上市銀行,前身為重慶市農村信用社,成立於1951年,至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2008629日,重慶農村商業銀行正式掛牌成立,成為繼上海和北京之後全國第三家、中西部首家省級農村商業銀行。20101216日上市後,成為全國首家上市農商行、首家境外上市地方銀行、西部首家上市銀行。

   主要閱讀了上市資料,發現了兩個比較感興趣的問題:

1)重慶。沒有想到重慶農村商業銀行是重慶市資產規模最大、資金實力最強、服務網絡最廣的本土金融機構,也是其最大的涉農貸款銀行、中小企業融資銀行和個人信貸銀行,真是非比尋常!準備接下來扒一扒重慶的經濟情況,看看是什麼樣的腹地支撐起了農商行的發展。

2)縣域金融。作為農商行,縣域金融必然是其重點業務,A股上市銀行除農行外,鮮有將重點放在縣域的,所以一直以來缺乏對這方面信息的瞭解,這次正好可以抓住機會作點補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10

20130228 工作記錄 Elain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9808.html

今天繼續重慶農商行,整理的東西比較雜。

先看一下公司歷史,1951年重慶市首家鄉鎮級農村信用合作社璧山縣獅子鄉信用社成立,1979年國務院將農村信用社劃歸中國農業銀行管理,1996年重慶市農村信用合作社與農行脫離行政隸屬關係,2003年重慶作為全國農村信用合作社改革試點單位之一,將所有鄉鎮級農村信用合作社及縣級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合併為39家縣級法人實體,即39家農村信用合作聯社,2008年,除武隆縣農村信用合作社聯社外,其餘38家重組改制,設立了重慶市農村商業銀行,也就是現在的這家上市銀行。04-07年期間,經歷了一系列財務重組:2004年央行發行專項票據,置換了22.91億不良貸款;20076月,重慶市政府獲央行7.42億元特別貸款,用以彌補因三峽庫區造成的損失;200711月,收到重慶渝富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10億元人民幣的重慶市政府補助,以置換不良資產;發起人以每股1.6元認購新股份,其中每股0.6元的資本溢價共計36億元,用於核銷不良貸款33.47億元,不良非信貸資產2.53億元。

   其他還沒整理出什麼結果來,下周繼續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11

2013-03-01 工作記錄 LHQ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997m.html

昨天開始實習,上午辦了下手續,下午初步看了下友誼股份的招股書和11年年報(未看完),然後跟同事開會討論一下《巴菲特論股票市場》這篇文章,交流了對於其中幾個指標內在經濟含義的看法,晚上補充下對於市值佔GDP這個指標理解,跟同學討論下對於PE歷史區間的看法,順便提到巴菲特1983年格雷姆動物園那篇對於價值投資的成功是非隨機分佈的討論。上升到整體市場層面將太多的因素雜糅在一起,有如芒格所說的lollapalooza效應,這時候證偽就非常困難了,甚至到認識觀的問題。

共同的認識:研究尋找學習優秀的公司才是重點,市場層面的僅僅作為一種補充而已。另外百貨行業,西爾斯可以作為一個參照系,接下來看友誼股份的同時學習下中信出版社的《百年老店西爾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12

工作總結(2013-3-4)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9b2z.html
 
今天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對紐柯鋼鐵公司的財務數據以及經營數據進行分析,計算紐柯的噸鋼銷售價格、噸鋼淨利潤等基本指標。總體來看,紐柯的鋼鐵總體單價從1966年到2012年穩步上升,在09年有過一次下降,如今又回升至900美元/ton的水平,不過可以看出紐柯的單價與奧鋼聯相比較低,這可以看出紐柯不是一個高附加值的鋼鐵生產商。從盈利能力來看,紐柯的淨利潤率在鋼鐵行業的景氣週期中最高能夠達到10%左右,但是很少能夠超過10%,平均下來的淨利潤率在5%左右,這個與奧鋼聯水平相當。紐柯在單價上不具有競爭優勢,但是由於人工、能源、原材料等成本佔比較低,紐柯最後的盈利能力還是很強的。
   工作总结(2013-3-4)
   目前年報資料從1993年開始,後續需要對於1995年、2001年、2003年、2006年、2009年這些波峰和波谷點的具體經營情況進行整理。
   工作总结(2013-3-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254

20130304 工作記錄 Elain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9b31.html

繼續重慶農商行。今天先不寫工作內容了,最近在看《聰明的投資者》,看到關於可轉換證券和認股權證的一章,在這裡分享一下。

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期開始,可轉換證券和股票期權在美國市場越來越流行。

關於可轉換證券,作者的討論圍繞兩個主要問題:

1)它們的投資機會和風險大小如何

2)其存在對相關普通股的價值產生怎樣的影響

1)——

可轉換證券看似對投資者和債券發行企業都具有特殊優勢,投資者既可以獲得債券或優先股享有的優先保護,也有機會分享普通股急劇上升帶來的好處;而債券發行者則能夠按適度的利息籌集資本,如果轉股,還可以去掉這部分優先債務。但是,天下不可能有免費的午餐,對於投資者而言,在獲取轉換權的同時,通常要在證券的質量或收益或同時在兩方面做出一些重要的讓步;而對於發行人而言,低成本資金的獲得是以放棄普通股股東未來收益增長的一部分為代價的。所以,可轉債是否具有吸引力並不取決於這一形式,而取決於與單只證券相關的所有事實。

另外,在持有可轉換證券時,有一個特殊的兩難選擇問題:持有人應該在小幅上漲後賣出還是繼續持有以等待更大的上漲?當普通股大幅上漲時,證券往往被贖回,那麼持有人是應該將其賣掉還是轉換為普通股繼續保留下去?

作者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dilemma:假設花100美元購買了利率為6%的債券,該債券可以按25美元的價格轉換成股票,現在股價達到了30美元,從而債券的價值至少為120美元,且債券現在的售價為125美元。如果繼續持有債券,希望價格上漲得更高,那麼,面臨的狀況將類似於普通股股東,因為如果股價下跌,債券也將下跌。一個穩健的投資者可能會說,價格高於125美元後,其頭寸的投機性會太大,因此他將賣出,獲得令人滿意的25%的利潤。但是在許多情況下,持有人按125美元的價格賣出後,股價還在上漲,可轉債價格也在上漲,過早出售讓他懊悔,下一次他可能決定持有到150200美元為止。債券價格上漲到140美元,他不再賣出,隨後市場崩盤,債券價格滑落到80美元,這樣,他又犯了一次錯誤。

這裡的結論是,可轉債誘人的機遇只是一個幻覺,這種交易既存在巨大的獲利機會,也存在出現巨大虧損的可能(除非持有至到期)。

華爾街有一句古老的格言:「永遠不要把可轉換債券進行轉換」,這裡的邏輯是,一旦進行轉換,就喪失了先前擁有的戰略組合,獲取利息的同時,還有可能獲得可觀的價差收益。這有可能使你從投資者轉變為投機者,而且時常是發生在不利的情況下,因為股價已經經歷了大幅上漲。

2)——

許多情況下,可轉換證券的發行都與公司的兼併或新的收購相關。如果是出於這種目的,通常會導致每股普通股報告的預計利潤增加,再加上公司管理層已經證明他們有能力、有信心為股東賺取更多的利潤,所以市場的反應是股價增長。但是有兩種消極的因素不應該被忽略,第一種是,隨著新的轉換權的不斷增加,普通股當期和未來的利潤實際上會被稀釋,這一值可以通過公開信息計算出來;第二種是,對於大多數公司,這種稀釋作用導致的每股數據的下降並不明顯,但是,存在許多例外的公司,它們的危險性在於,這種下降的幅度會很大。

 

股票期權

作者強烈抨擊這一工具,認為它們「憑空捏造出了大量美元『價值』」,將它們類比為紙幣,反對公司對其肆意濫用。

書中提到,金融機構設計了一種標準的籌資方法:出售相同數量的普通股和權證單位,以便按相同的價格購買額外的普通股。這裡的微妙在於,當公司董事會認為有必要發行普通股籌集資本時,普通股股東有優先認購權,並將擁有獲取股息、分享公司成長、選舉等權利。而單獨發行權證時,權證會帶走普通股固有的一部分價值,轉移至獨立的權證中。在資本市場上,如果將普通股和權證組合銷售,通常會獲得更好的市場價格,因為人們沒有認識到,權證的存在降低了普通股的價值,計算每股利潤時也未考慮權證的影響,結果誇大了利潤與公司資本市場價值的實際關係。

對於發行權證的公司而言,它們也並不能獲得額外的資本。首先,公司不可能在權證到期前要求其持有者行使認購權,如果要籌集額外資本,必須以稍低於市場的價格發行股票。在此,權證只會使籌資變得更加複雜(公司不斷向下調整認購價),除了製造出市場價值幻覺之外,股票期權毫無用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2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