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打壓民調 封殺學者 干預任命政權屢毀學術自由 鍾庭耀:社會受苦

1 : GS(14)@2017-07-01 09:26:43

鍾庭耀



【香港20年】【本報訊】97年主權移交以後,政權之手屢屢伸進大學,建校百年的香港大學首當其衝。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身處風眼,回歸不久即遭逢首任特首政治干預,近年又被梁振英陣營及左派夾擊。在風雨中巍然挺立的鍾庭耀告誡政權,若為一時自我感覺良好而摧毀學術界文明理性的中間力量,終令整個社會停滯自斃。記者:周婷



鍾庭耀1987年起在港大任教,時任校長王賡武曾表明支持他做民意調查。王於1995年退休,回歸後兩年即發生震驚社會的民調風波。時任特首董建華的特別助理路祥安涉透過港大校長鄭耀宗、副校長黃紹倫向鍾庭耀施壓,要求停止特首民望調查。鍾既是受害人,也是吹哨者,公開聆訊還他一個公道,「整個社會用放大鏡審視學術自由,好好醜醜,之後順利咗一段時間,係好多人付出換來一段平靜」。



■回歸至今,政權屢干預本港院校自主,其中2015年,梁振英被指圖干預港大副校任命,逾4,000師生校友集會聲援陳文敏。

將學者邊緣化滅聲

平靜非必然,2004年教院又發生干預風波,換來教統局前官員羅范椒芬下台,無形之手再次蟄伏。2011年末中聯辦前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約見電子傳媒,點名批評鍾庭耀的身份認同調查,指區分為中國人、香港人「不科學、不邏輯」,左派報章連日群起附和。鍾慨嘆,郝是借學術之名攻擊其研究,「其實係小問題被放大,最終都係講政治正唔正確」。隨着佔中逼近,2014年恒地副主席、政協常委李家傑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告御狀」,斥港大民研發放不利北京及港府的民調結果。特首梁振英及其智囊也乘勢發炮。鍾庭耀形容,以上皆是「高層級」攻擊,旨在將相關學者邊緣化、甚至滅聲。


「梁振英帶頭鬧學校」

他說,梁振英「耐唔耐『語言偽術』,直接、間接批評一下我哋,梁先生更加好識得用群眾對付群眾,(製造)對立同撕裂」。大學制度本應是阻隔政權干擾的防火牆,但在回歸後逐漸失效,「梁振英會帶頭鬧學校,下一層又唔係楊鐵樑嗰種校委會主席(楊在千禧年民調風波中決定作公開聆訊),我哋好難預期佢(現任校委會主席李國章)捍衞學術自由」。大學籌募資源的壓力也是另一考慮,佔中過後尤甚,梁振英更於施政報告狠批港大學生報《學苑》搞港獨。鍾說:「有啲人覺得唔應該畀咁多資源(大學)獨立自主,因為佢哋(學者)係反動人士,又搞佔中、又教唔聽話嘅學生。」但他強調,不論社會、政治氣氛如何改變,科學研究的精神才是學者唯一應依循的準則,「如果政府係不受歡迎,科學就會話畀你聽政府不受歡迎,任何一個科學家做出嚟都係(顯示政府)不受歡迎」。當沉默和自我審查成為習慣,學術自由也隨之失守。鍾庭耀以近日敏感詞「港獨」為例,「如果社會話畀你聽,呢一瓣你唔好掂,但(完成研究)之後你發覺,獨立先係人類社會趨勢,(如果發佈)你死得,你預咗後年唔使喺度做」。當學者的思想因而受牽制,已違背讀書人的本份。他強調,學術自由並非「你畀自由佢,佢支持你」,而是貴乎自由探討,讓學者找出問題、及時預警,以便應對社會危機,否則整個社會將承受苦果,「你(政權)以為自己感覺良好,但成個社會其實係退步緊,外圍環境出現變數,你並唔知道」。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29/200722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120

山西球場開騷後一片狼藉學友被指毀草坪 慘遭封殺

1 : GS(14)@2017-07-01 10:50:19

■張學友在各地舉行巡唱,日前移師到山西開騷。資料圖片



張學友日前在內地的山西體育中心體育場舉行巡唱,完騷後場內的草坪被觀眾踐踏破壞,加上滿地垃圾,變得一片狼藉。山西省體育局前晚公佈情況,並下達封殺令實行一刀切,對所有演出進行嚴格審核,不准舉辦對場館設施有損壞的表演,堅決杜絕同類事件再發生。學友無辜成為封殺令的導火線,躺着也中槍,網友留言戥不值:「哪一場活動不如此?」其實學友騷舉行前,山西體育中心跟主辦北京動起來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簽訂了保護球場草坪、恢復相關細項等協議,故體育中心要求於今日前完全恢復原狀。



【開騷後】■學友在山西體育中心體育場的巡唱後,草坪被踐踏破壞。微博圖片

【已恢復】■環球唱片昨展示已恢復場地面貌照片。


「依步驟恢復」

學友昨晚在濟南開騷,身為學友世界巡迴演唱會獨家代理的環球唱片昨回應說:「本輪演唱會活動從策劃到執行期間,均嚴格遵守各地場館相關租借規範,並與各地區執行主辦明文規定要求,依照步驟章程恢復各租借場地原狀,完成撤場以及驗收歸還。我方秉承專業與負責的工作態度,監督場地恢復原狀的各項工作,包括一般熟知的舞台撤場、座椅告示清除,及垃圾清除、草皮恢復等一系列工作項目。」


附照片證明

環球回應續說:「每個場館的使用與歸還,都提前規劃好進出場、搭拆台以及恢復原狀的工作時間表,明確細化工作內容,在租借期間內完成每一步驟工作,以確保本次演唱會的順利完成,並不影響各個場地接續舉辦其他活動項目。」環球並附上一張已恢復原狀照片以示證明。採訪:皓騫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701/200746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521

憂法律專家查鼎 建制封殺郭榮鏗

1 : GS(14)@2017-07-09 02:45:59

【本報訊】立法會內務委員會昨日選出7名議員,負責調查民建聯議員周浩鼎被指勾結前特首梁振英,干預立會專責委員會調查UGL事件,原本8名候選人中,民主派佔3人,包括法律界郭榮鏗(圖),但郭在建制派封殺下落選。有建制派承認是刻意封殺郭榮鏗,擔心他的法律專業知識對周浩鼎不利。


涂謹申姚松炎當選委員


內會昨日根據《議事規則》第49B(2A)條,就譴責周浩鼎議員的議案成立的調查委員會,選出7名議員加入委員會,原本有9名議員參選,但民主派莫乃光選舉前退出,指「不想參加選舉」,結果只由8名議員角逐。由於建制派在內會中佔多數,建制派5名候選人,包括經民聯石禮謙、民建聯黃定光、廖長江、吳永嘉及工聯會陸頌雄全當選,民主派只有涂謹申和姚松炎當選,郭榮鏗被踢走,之後委員閉門選舉,分別選出石禮謙做主席,廖長江做副主席。有建制派議員私下承認,支持姚松炎而非郭榮鏗,是與法律有關,「因為呢單查落去,件事嘅法律根據好可能出事,所以越少法律專家越好」。當選的姚松炎則指泛民派3人出選,希望打破被動接受建制派分配兩席的宿命,又期望能在調查提供另一專業角度,證明建制以為他的殺傷力較郭低是錯的,而郭亦指涂和姚都非常專業。■記者林俊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8/200828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427

格林美音樂會登陸中國封殺撐藏獨歌手

1 : GS(14)@2017-08-06 18:40:29

向中國跪低?美國年度音樂盛事「格林美獎」(Grammy Awards),其主辦單位近日宣佈與中國公司合作,將於明年首度在中國舉行巡迴音樂會,並會請過往的格林美獎得主及提名歌手參與演出。不過主辦方卻表明,會尊重北京當局的相關限制與規定,更稱會致力宣傳歌手的正面形象,意味美國天后Lady Gaga(圖)、加拿大小天王Justin Bieber等曾被內地封殺的國際巨星或將無緣參與演出。


Lady Gaga或無緣演出

負責主辦格林美獎的The Recording Academy上周四(3日)在北京召開記者會,宣佈明年將在中國舉行巡唱「GRAMMY Festival」;不過其主席Neil Portnow同日稱,「如果(內地)有限制與規定,我們必須尊重」。合辦的Bravo Entertainment行政總裁Steven Fock則明言:「我們會宣揚藝人正面、健康的形象。」
Lady Gaga及美國搖滾樂隊Bon Jovi等因高調與達賴喇嘛會面或支持藏獨,曾遭內地官民狠批封殺。而Justin Bieber上月亦遭北京市文化局禁止他在內地演出,稱他曾有一系列不良行為引發公眾不滿,有關做法是為「淨化演出市場環境」,並有網民翻出他曾於2014年到東京參拜靖國神社引發爭議。格林美獎去年曾首度於中國直播,吸引逾千萬觀眾觀看;而主辦方今年1月更宣佈將於內地建造首個海外格林美博物館,可謂瞄準中國市場「掘金」。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806/201129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856

周顯﹕虛擬貨幣遭封殺有因

1 : GS(14)@2017-09-16 22:31:29

【明報專訊】中國內地和香港齊齊封殺首次代幣發行(ICO),這其實在我寫的《貨幣密碼》中已經預測過。

《貨幣密碼》的寫作角度是科技命定論、歷史命定論,認為貨幣的形式會不斷的改進和發展,其中的一個論證,就是政府強制賦予貨幣重要性。我舉了一個自己覺得很有趣的例子,就是當年國民黨發行金圓券,用幾綑鈔票來買一碗麵吃……

很多人都看過這段歷史片子,但他們着眼的是,鈔票居然會變得如此不值錢,但是在貨幣專家周顯大師的眼中,鈔票不值錢並不稀奇,真正奇怪的反而是,為什麼麵檔老闆會接受這綑完全不值錢的鈔票呢?

虛擬代幣同政府搶生意

這就是政府用法律強制的作用:政府會用槍來強迫商戶接受鈔票。同樣道理,我們都知道黃金有價值,fiat money只是紙一張,但為何我們會接受後者呢?皆因它是法律規定了。所以,我在《貨幣密碼》中指出,虛擬貨幣將來是大勢所趨,必然會取代紙幣,但這只限由政府推出的虛擬貨幣。至於沒有政府支持的自由虛擬貨幣,必然會被封殺。

原因很簡單,經濟學上有一個概念叫「鑄幣稅」,即是政府發行貨幣,所從人民身上賺取的利潤。虛擬代幣的本質,就是同政府搶生意,它不去封殺你,才怪呢!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401&issue=201709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736

中國全面封殺 第三大交易平台月底關閉 比特幣價格急挫逾一成

1 : GS(14)@2017-09-17 11:40:41

【明報專訊】中國全面封殺比特幣(Bitcoin)!媒體昨引述消息稱,上海市金融辦已開始對轄內多家比特幣交易平台下達嚴厲的「口頭指令」,勒令在9月底關停交易平台,使其退出市場。中國營運最久的比特幣交易平台——比特幣中國隨後宣布,即時停止新用戶註冊,並於9月30日停止交易。比特幣價格跌幅應聲擴大,一度超過16%,跌近2萬元人民幣(約2.38萬港元)關口。CoinDesk數據顯示,比特幣價格昨跌逾一成,低見3434.78美元(約2.68萬港元)。

比特幣中國即停新用戶註冊

比特幣中國昨發出通告,稱根據9月4日監管機構下發的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精神,秉承防範投資風險,最大限度保障用戶利益的原則,比特幣中國團隊決定即時停止新用戶註冊,並於本月底停止數碼資產交易平台的交易業務。

不過,比特幣中國的礦池等業務,將不受影響。火幣網和OKCoin兩家交易平台向內地媒體表示,未接到關閉交易平台的監管通知。

根據接近地方互聯網金融整治辦的監管人士取得的消息,監管機構已對國內比特幣交易平台下定論:「全部關停,並於近期退出市場。」接近監管人士的渠道獲悉,關閉比特幣交易平台的相關通知,已於早前下達各地金融監管部門。相關人士透露,焦點是取締境內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取締比特幣等虛擬貨幣與法定貨幣大量兌換的渠道,而非取締比特幣,且不影響區塊鏈技術的發展。

兩平台稱未接關閉通知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前晚發布《關於防範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風險的提示》,稱各種虛擬貨幣的交易平台,在中國並無合法設立的依據。由於虛擬貨幣具匿名性,且能跨境流通,為開展洗錢等違法活動提供條件。由於這些虛擬貨幣「日益成為洗錢、販毒、走私、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工具」,當局呼籲投資者保持警惕,發現違法犯罪活動線索應立即報案。近期大量交易平台因涉及「首次代幣發行」(ICO),已於本月初被監管部門叫停。

比特幣價格連跌7日

隨着中國收緊監管比特幣,中國境內的交易量下降。截至昨日下午,根據bitcoinity.org的數據,OKCoin的交易量全球第二,佔比12.45%,比特幣中國佔10.64%,排第三。受中國取締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等消息影響,比特幣價格截至周四已連跌7日,是去年初以來最長的跌浪。CoinDesk數據顯示,比特幣價格已較本月初的5000美元高位,跌約三成。對於傳統的金融市場,這跌幅無疑是落入熊市,但對於比特幣來說,大起大落相當尋常。比特幣之前由7月中的1800美元低位,不足兩個月內已升穿5000美元。儘管近期回落,今年以來其升幅達3倍。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884&issue=201709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790

內地封殺ICO虛擬貨幣蒸發2,574億

1 : GS(14)@2017-09-17 12:31:56

【本報訊】首次代幣發行(ICO)今年在內地火速成長,成為另類集資渠道,不過騙案眾多,中央7個部門昨發聯合公告,批評ICO屬非法集資,須即時停止,消息令全球虛擬貨幣價值急瀉,市值蒸發330億美元(約2,574億港元),以太幣瀉逾13%。所謂ICO,即融資方透過發行具區塊鏈技術之代幣,籌集比特幣、以太幣等虛擬貨幣,代幣不但可直接運用在企業平台上,本身投機性亦非常高,具升值潛力。不過,昨日人民銀行、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中銀監、中證監、中保監發聯合公告,批評ICO屬非法公開融資,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嚴重擾亂經濟金融秩序。


比特幣跌4% 以太幣瀉13%

通告又指,昨起各類ICO活動應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應作出清算及退還等安排,保護投資者權益。對於違法ICO交易平台,將關閉其網站及應用程式(App),並將App在應用商店下架,吊銷營業執照。今年虛擬貨幣迎來大牛市,內地火熱的ICO活動屬原因之一。據Coinmarketcap數據,本周六虛擬貨幣總市值1,800億美元,截至晚上9時僅1,470億美元,蒸發近330億美元,當中比特幣跌4.4%至4,329美元,以太幣則急瀉13.6%至293美元。有從事內地ICO業內人士指出,是次中央政策嚴苛,未來會主力發展海外ICO項目,但接觸內地投資者難度料增。本港ICO個案不多,由香港公司Block.one發行的EOS,昨因消息急瀉24%;至於另一間由港企發行的OAX幣近月亦籌近1,875萬美元,尚未見二手市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05/201431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876

盧志威﹕ICO監管好過封殺

1 : GS(14)@2017-09-25 04:13:56

【明報專訊】有報道指監管機構正研究扼殺創業板轉主板的通道,筆者很少買賣創業板的股票,但參照美股和A股的情况,人家做到百花齊放,正是有不同的制度容納大、中、小型公司,正常來說,愈多元化愈好,殺板確實減少市場炒作,但同時亦令目前的創業板公司變成「孤兒仔」,除了退市之外別無發展,白白浪費千萬計的上市費用,肯定招來反彈,處理不慎隨時變成仙股事件。

殺板令創板股變孤兒

與其花心思減少市場投機活動,倒不如想辦法吸引優質企業。同股不同權是大勢所趨,看來事在必行,但美國擁有集體訴訟權,一旦發生爭執可在法庭解決,香港的同股不同權看來只能靠監管機構望多兩眼,以減少違規行為,對於上市公司當然是有利,但對小股民就未必。

美享集體訴訟權 平衡同股不同權風險

科技革命在各行各業出現,總有一天連集資生態也會改變,尤其是ICO的出現,雖然中國和香港的監管機構重手打壓,但是理論上在離岸發行ICO,這套工具並無最低集資金額,可以通過互聯網在世界宣傳,最後使用比特幣交收,連在香港開銀行戶口也不需要,香港監管機構要執法也有難度,將來整個集資生態也會轉變。

投行傳統的上市業務,已經因為行業競爭激烈而收費大減,甚至免保薦費用,互聯網的出現是中介人的末日,如果真的想超前美、中市場,倒不如研究怎樣有效監管ICO更有前景。

烏托邦資產管理合伙人

[盧志威 美股搏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824&issue=201709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411

內地封殺 港勢成ICO集資重鎮 用途狹窄隨時一文不值 業界籲小心風險

1 : GS(14)@2017-10-08 21:55:35

【明報專訊】虛擬經濟日益發達,其中「首次代幣發行」(ICO)更快速崛起,並在今年夏天席捲全球。有統計顯示,目前全球共有153個ICO融資項目,今年ICO集資額近23.45億美元(約181.98億港元,見圖),較去年全年勁升23.33倍。有發行ICO的負責人指香港監管環境寬鬆,在中國封殺ICO之下,香港將成為ICO發行集中地之一。但投資者須要留意,ICO發行的代幣只可在發行人的平台上使用,一旦平台經營不善而倒閉,投資者買入的代幣將變成一文不值。

明報記者 李哲毅

根據ICO數據網站CoinSchedule統計顯示,由年初至今為止約9個月期間,全球ICO的數量或集資額增長迅速,目前全球共有153個ICO項目,較去年全年的ICO總數升近2.3倍,已籌集近23.45億美元,遠遠超越去年全年的46宗及9638.99萬美元(約5.52億港元)的集資額。值得留意的是,平均每個ICO項目可籌得1532.88萬美元(約1.2億港元),遠高於企業到港交所創業板掛牌所得的資金,可見這種新世代的融資方法,無論在市場規模及吸金力均以驚人速度增長。

港創企ICO 5日籌14億

目前全球最大的ICO項目是來自美國三藩市的初創企業Protocol Labs,在2014年創立,主力從事網絡私隱保安,今年8月7日集團為旗下的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數據儲存業務進行ICO,發行代幣Filecoin,這次ICO在今年9月7日結束,不足一個月時間已籌得約2.57億美元(約20.05億港元),成為歷年ICO集資之冠。本港亦有初創企業推出ICO,從事區塊鏈技術的Block.one推出EOS代幣,ICO推出後5日已經籌得1.85億美元(約14.43億港元),打入了歷年ICO集資規模的第三位。

集資對象遍全球 易吸金

香港初創企業Bitspark亦即將推出ICO,發售代幣Zephyr Token,以集資發展應用區塊鏈技術的匯款平台。創辦人George Harrap表示,ICO融資比起傳統方式更靈活,他解釋,ICO主要成本是網絡系統搭建費用,整個ICO過程包括集資系統、售賣平台、宣傳推廣均是在網上進行,免除大量人力及財務費用,降低了創科企業融資門檻。Harrap表示,有別於傳統上市集資,ICO的集資對象是全球各地的投資者及用家,亦更易吸納大量資金。

代幣不涉股權 類似「預售門票」

Harrap續稱,ICO可以吸引投資者在購買代幣後,繼續使用平台,刺激項目保持增長。他解釋,代幣不涉及股權,而是類似「預售門票」,或者是Kickstarter上的眾籌項目,投資者有機會得到實物獎勵(平台上的使用權),當項目成功推出,而且用戶愈來愈多的時候,服務需求增加,將帶動代幣升值,投資者便可以在第三方交易平台套現,賺取回報。

雖然數碼代幣回報可觀,但Harrap提醒,由於代幣只適用於特定項目,若ICO項目開發失敗,代幣便會一文不值,投資者需充分留意相關風險。值得留意是,傳統IPO上市集資前須發布詳細的招股書,列出公司商業模式、過去財務表現、及市場研究等,但ICO項目只設有簡單白皮書,沒有原型產品予投資者參考,且部分ICO創企均在BVI註冊,若出現詐騙,投資者難以追討損失,故風險較大。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332&issue=201710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707

周顯﹕封殺現金公司的問題

1 : GS(14)@2017-12-03 18:13:39

【明報專訊】當局意圖封殺持有大量現金的細價股,也即是「現金公司」。那天說起這個議題,我提出了一個角度:「問題是,這些現金是從哪裏得來嘅先?」

如果這些現金是集資回來,沒有依照集資的目的使用,當然大有問題,但是如果它的現金是從業務賺回來的,又或是賣掉了資產,得回來的現金,哪有什麼問題呢?

當然,你可以批評,為何公司擁有大量現金卻不派息,但問題在於,在商業的世界,持有現金,當機會遇上時,可以比別人更快去攫取機會。另一個問題則是,持有大量現金,等待機會的時間,究竟多長才是合適,超過多長時間,才是不能容忍?是半年、一年,還是三年?

監管人員不理解市場運作

這就是我常說的,做生意的事,實在難說得很,那些高高在上,從來沒有做過生意的監管機構成員,去監管在商場打滾的上市公司,有時會失之太鬆,有時卻會管得太緊,因為負責監管的人根本不明白市場運作。

近來發現了一間價錢不太貴,又容易找到位子的餐廳,就是官塘的龍皇。其實龍皇的食品水準向來不錯,但服務水平有待改善,ICC龍璽則太貴,所以很少幫襯。在官塘吃晚飯的最大好處,是中午人山人海,但晚上人客不多,可以靜靜地吃飯。

說到官塘,它又名「觀塘」,究竟哪一個才是正寫呢?我的看法是,「官塘」(government's pond)比較符合中文文法,可能當時那裏有一個「官府的池塘」,但叫「觀塘」,就好像不大對了。但這只是文法上的考據,和歷史無關。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578&issue=201711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6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