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標普歷史性突破 華爾街大佬們怎麽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541

周一,標普500首次突破2000點大關。悲觀者認為這差不多是年內高點,距離市場出問題不遠了;樂觀者認為2050點可期,流動性和基本面能合理支持當前點位;極樂天派認為美股只是走完了20年大牛市的前5年,科技進步將推動牛市周期。(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股

David Stockman在他的金融博客Contra Corner上稱:

標普500指數突破2000點,表明離市場出問題不遠了。下圖顯示2009年以來標普500指數出現較大幅度調整的情形,圖中可見回調在變小,而上漲在變得更為持久。與之對比,經濟基本面上全球經濟依然脆弱,危機後遺癥隨處可見,近期經濟數據也時常不夠理想。Stockman認為,標普500指數的走勢只能說明市場是被人為操控的,是美聯儲QE的結果。

美股

Stockman還列示了1950年以來美國企業利潤占GDP的比例,當前該比例高於金融危機爆發前和互聯網泡沫爆發前的水平,處於歷史最高水平。

美股

Wells資本管理公司首席投資策略師Jim Paulsen認為:

標普500指數的2000點關口會經反複測試,不過可能先會去2050點,然後再回調。今日成交量非常低。Paulsen預計當前點位接近今年年內最高點,市場隨後可能會“融化”,甚至有可能跌至與年初持平的位置。

Richard Bernstein資產管理公司CEO表示:

市場一直在上漲,但沒有獲得人們“真愛”。市場長期潛在的情緒依然是謹慎的,投資者更註重於防護下跌風險,而非加入推漲。如果這是對的,那麽逢低買入的策略是妥當的。

蒙特利爾私人銀行首席投資官Jack Ablin表示:

標普500指數突破2000點,這具有里程碑意義,有利於提升投資者信心,從心理學角度看2000點很重要,但本身是受流動性和基本面共同推動的。

美銀美林全球技術策略主管MacNeil Curry認為:

預計市場還會上揚,技術指標升降線(Advance Decline Line)表示廣度很大。標普500指數能突破2000點,表明市場是健康的,很可能會達到2020~2035點。市場每年這個時候的交易量都很小,預計今年也是如此。

美國信托公司首席投資官Chris Hyzy表示:

美股只是走完了20年大牛市的前5年,這是一個拉長的商業周期,多數時候股價估值都是合理的,估值沒有過高。Hyzy認為,在一些跨行業領域和主題上,股市將有非常大的機會;兼並收購也會非常興旺;不過未來10年最重要的進展是在制造業方面,能源在變得獨立,私人部門在擺脫限制束縛,科技進步達到1990年初期以來水平。上述這些因素構成了商業周期。

Hyzy預計今年美國GDP增速為3%~3.25%,認為金融行業將表現突出,部分科技公司和石油服務業公司也將表現較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961

五星匯:擁有大佬投資和明星團隊,為何卻淪為“臺風豬”中的掉隊者?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02/145359.html

i黑馬:2014年,旅遊業就很是熱鬧:各種並購,各種“特賣”,各種模式。OTA業內在出境自由行方面頗有建樹的五星匯出現比較嚴重的經營困難,不僅僅是因為投資人的幾千萬甚至上億的資金放了“大焰火”,還在於百多號人辛辛苦苦幾年的努力和智慧付諸東流。五星匯一路從高端酒店、餐飲團購模式走來,後來切入機票酒店,門票等領域,再轉向專業自由行並在2013年資本介入後明顯發力,但資本也對銷售量也有進一步要求,為了較之前更快速的提升銷量,不得不依靠分銷渠道的力量。五星匯選擇了繼續維系高庫存的業務模式,使其產品在價格上具有競爭力,但這里面蘊藏了巨大的風險。
 
\最近,筆者了解到OTA業內在出境自由行方面頗有建樹的五星匯出現比較嚴重的經營困難,深感惋惜,不僅僅是因為投資人的幾千萬甚至上億的資金放了“大焰火”,還在於百多號人辛辛苦苦幾年的努力和智慧付諸東流。去年,筆者曾分析過一家因誤判形勢被藝龍收購的入境OTA(請參考 《藝龍落下屠刀 Sinohotel黯然落幕?》) ,但這家公司的情況非常不一樣:首先,公司在戰略發展的方向上沒有出現任何誤判,看準了公民出遊自由行的大市場並在幾年前就早早的實施計劃了;其次,在筆者曾深入討論的代理,庫存與直控資源三種大模式下選擇了比較適合OTA的庫存模式,因為這有利於打造OTA的核心競爭力,那為什麽在正確的方向做著正確的事情還會導致做不成功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筆者不妨先談點背景資料。

旅遊業普遍被很多人視為一個朝陽產業,這不但是因為越來越多的數據與分析報告為旅遊行業的喜人前景提供強有力支撐,還因為這種滾雪球增長式的需求是真真切切發生在每一個人身邊和自己身上的,以前沒有旅遊需要的人們正計劃出遊,而有過旅遊需求的人們用時髦的廣告語來講就是“根本停不下來”。正是因為這種趨勢,方便切入的OTA於是便成了一塊唐僧肉,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從業者,當然還有那種看不見但卻非常重要的“手”-資本。

以2014年例,圈里就很是熱鬧:各種並購,各種“特賣”,各種模式。比如,連客人付費後才能看到提問答案的模式都有人做,總之,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不管商業模式是否足夠好,是否能夠最終賺到錢,總有膽子大的先幹了再說。正是因為這種向前快沖的精神強悍的執行力造成了很多有意思的反轉現像:首先,原來只是被主流旅行社以“家屬價”內部甩賣的滯銷庫存,如今卻被堂而皇之的包裝成“尾貨”和“特賣”成為一種模式大行其道,因為新加入的OTA不管這些,因為直客渠道占比不大,品牌也不夠那麽響,所以就算賠著本賣,對其正常銷售體系也沒有太大的負面影響,反而是缺少相關的產品與頻道都不好與消費者打招呼。 對於特賣,筆者的態度是,商家盡量提供有靠譜來源的尾貨供應,消費者也要提高鑒別能力並對相關的苛刻條件有所認識,不要把這個概念做“濫”了;其次,原本資本是追著優質的項目或是先進的模式跑,現在很多項目和模式做出來就是奔著“圈錢”去的而違背了項目的初衷。

話收回來,五星匯在今年困難運營的後期,同樣為2014的各種熱鬧做出了應用的“貢獻”:1、超采購了大量的庫存產品。也不像大旅行社有那麽多家屬做為潛在銷售對像,那就甩給第三方特賣渠道吧,甚至,好些產品特賣渠道也沒有賣出去,大量的庫存相當於把錢扔到水里,連泡都沒有冒;2、在2014年,資本、大小OTA和旅行社各種眉來眼去,談婚談嫁,好不熱鬧。這家公司同樣沒有置身事外,而且傍身於BAT中國電商三甲的阿里系,可當“婚書”準備完畢後在蓋章畫押的前幾個小時遭遇了反悔。

OTA這個行業,有點像圍城,沒進去的哭著喊著要進去,比如當某大社的電商板塊準備融點資,聽到風聲的投資人各種不請自來,圍了滿滿當當一屋嚷嚷著搶著送錢,輕松融到了自己想要的資金。可是一進到旅遊業里,馬上發現這好像是個苦差:對於經營者來講,“操著賣白粉的心,賺著賣白菜的利潤”是共識,產品線越鋪越寬,業務流程越走越深,恨不得兼容了100%客人的全部需求;對於從業者來講,“福利”就是各種絞盡腦汁與技術開發的瘋狂加班,“爭分奪秒,時不我待”貌似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對於已進入的投資者來講,業務贏利好像從來都是個傳說,因此不得不無奈的“水多了加面”,ABC輪後還必須要找一個墊底,不然那就是血本無歸。正是因為上述的“思維套餐”和少數“成功者”的案例激勵使得OTA上至高管,下至執行者都變得非常的急躁,而正是這份急躁,可能使得在OTA發展的道路上滋生了和放大了很多不必要的風險。

五星匯,擁有大佬級的投資人(由季琦投資天使輪、IDG和鼎暉投資A輪)和明星級的創業團隊(周翔、劉誌剛、王勝利3人於2010年創立的。劉誌剛和王勝利曾經創辦現代運通和百德勤兩家旅遊公司,後來分別賣給了攜程和藝龍,參考《季琦投資高端自由行“機+酒”網站五星匯》),用劉誌剛之前采訪的原話來講:“五星匯擁有專業的團隊,市場切入,明顯差異化的產品,資本的支持,我想不出來它有什麽不成功的道理。”

五星匯一路從高端酒店、餐飲團購模式走來,後來切入機票酒店,門票等領域,再轉向專業自由行並在2013年資本介入後明顯發力,但資本也對銷售量也有進一步要求,為了較之前更快速的提升銷量,不得不依靠分銷渠道的力量,因為淘寶與五星匯已有過幾次合作,使得淘寶這個渠道成為了其第一優先選擇,而這個選擇證明是正確的,因為在接下來的雙11大促中,銷量的直線上揚超出幾乎所有人的預期,當然這也得益於平臺在雙11中給予了極大的補貼支持,同時為了合作的誠意,五星匯同樣也給予了補貼,這樣便產生了一個“爆款”產品-香港自由行,其價格做到了1999元,較競爭對手便宜2000元左右並占據著其所有產品70%的銷售量,真是接單接到手軟,所有長手的都派去支援客服都不夠用。通過這次巔峰動作,將五星匯推到了一個更高的境地,密切了與航空公司和酒店的合作關系並擁有了話語權,於是接下來的問題是,是否需要維持較高的庫存?首先資本需要銷量;其次供應商也需要銷量去維持之前提供的價格。五星匯這時已站到了以前沒有觸及銷量的山巔,要不要下來?這是個問題,如果不下來,肯定需要買斷相當規模的庫存,當然帶來相當大的銷售壓力,如果下來,這肯定不符合各方的訴求,等於只坐了一次過山車。五星匯的產品負責人經過權衡,選擇了繼續維護高庫存,其主要支撐的理由有二:一是進一步融資有實質性進展;二是有戰略合作分銷商。同時,由於潛在投資方阿里系本身擁有強有力的分銷平臺,繼續維護高庫存似乎是一個比較穩妥的方案。

筆者之前曾討論過代理、庫存(叫買斷可能更容易理解)、資源購建三種產品模式,每一個模式對應了不同的競爭力(請參考《目的地資源型旅行社生逢其時》),其實這三種模式旅行社和OTA都可以並都在玩,只不過,旅行社進入行業早,除了資源購建這種模式門檻較高需要拼實力外,代理和庫存模式旅行社都玩兒的溜。當然這個比較溜的意思是指庫存的通盤運作,從產品設計,資源采購再到銷售(含直銷與分銷),而不僅僅只是把東西擺出來。而OTA現在總體上在大勢上把握著銷售這個口並在不斷壯大,在這三種產品模式上,除了像攜程類這種行業標竿企業能同時玩轉三種模式外,其它大多數電商,特別是中小OTA基本走的是代理模式,再不然就走平臺模式,但最終,還是要落到這三個模式上去的,因為即便是做平臺,平臺上的第三方產品同樣需要回到這個原點上來。因此,對於“求追求”、“有理想”、“有方向”的OTA自然將產品模式向庫存模式靠攏,這樣才能在市場真正擁有一席之地。在筆者之前討論中,發表了分析認為,“經過多年的經營,傳統旅行社早在一些線路開發和資源采購方面形成規模甚至壟斷。但傳統旅行社出於電商平臺建設的落後,以及維護規模進而維護采購話語權的需要,加上客戶消費習慣的轉變,不得已與類似途牛這樣的OTA合作”,(參考《途牛來勢洶洶 旅行社該如何反應?》),這里面說明了兩個實事:1、旅行社在庫存模式上絕對經驗豐富;2、擁有相當客量的OTA可以直接甩開旅行社,直接買斷相關產品資源,從而獲得最大的競爭力。而五星匯,並沒有牽手在庫存管理方面有經驗的戰略夥伴實現O2O,而是直接切入了庫存模式,而且是買斷量大的庫存模式,這需要客量的支撐,按理說,前臺收客是OTA的強項,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

五星匯選擇了繼續維系高庫存的業務模式,使其產品在價格上具有競爭力,但這里面蘊藏了巨大的風險:1、出發日期多少的問題。出發日期越多,好處是客人選擇余地大而競爭對手可能不能提供,壞處是客人更加分散了,日期增加導致的客量增加不足以補充每天的最低成團人數,那成本就可能成幾何數增長 ;2、買斷規模的問題。買斷規模越大,成本相對較低,競爭力越強,壞處是一旦銷售不好,規模大便成了問題大;3、成團人數的問題。即出售價格最低按多少人成團做報價,如果數字越大,售價相對越低,競爭力越強,另一方面,成團人數高,銷售壓力就越大,傳統旅行社,在報名時會說明最低成團人數多少,如果達不到便不成團。但對OTA來說,這個相對容易理解的政策又變成了一個傳說,“付了款就得交貨”,“如果不出發,怎麽著也得雙倍賠償吧” 。

上述幾個事情如果沒有解決好,什麽利潤加價比例都是浮雲,原來的代理產品模式,賣出一份賺一份錢,現在好了,一睜眼就欠著別人大筆錢,客量達不到產品設計,便急著各種“特賣”,最終一定會賠得心痛。

再回到所謂“預案”,其中需要考慮到當客量沒有達到產品設計時,需要計算投入其中的最大“補貼”,這個補貼不論是單列出預算還是拿著風投的錢是一定要講究一個度的,這個度本質上是風險控制與管理,一定要在企業的可承受範圍之內,比如可以拿著公司百分之多少的現金比例去幹這事,但其最大數一定不能超過所有現金庫存的總和,而超出度的風險控制則可以理解為“賭”了,而所有人都明白一旦賭輸了的後果,特別是押了全部家當的時候。而五星匯,在決定將庫存維持在高位時,將註押在了渠道和資本,因為雙11的成功案例超出所有人的預期,也打動了資本。但是接下來事情的發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2014年初阿里決定註資五星匯簽約的前4小時,突然通知終止進程了,理由是發現運營上的重大問題,具體來講就是五星匯在淘寶上的評分不夠,客服跟不上,並有相關投訴。這對五星匯來講,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頓時擺在五星匯面前有三大難題:1、高位庫存;2、運營問題;3、持續下去的資金。

解決庫存是第一位的,因為這是之前真金白銀投入的,按照正常情況,這是要產生利潤的,但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回本。 於是五星匯回過頭去依靠當初認為行之有效的分銷渠道,而其中第一位的則是淘寶,然而沒有阿里支持的一般促銷的效果是相當的不給力。因此不得不將眼光投向行業其它渠道,如去哪兒和一些特賣網站,但是由於產品線比較單一,其它渠道流量也不高的原因,最終還是沒能把庫存消化掉,如前所述,很多庫存連見光的機會都沒有就白白損失了。

大多數OTA在分銷渠道容易陷入的怪圈——過於倚重同行分銷渠道。它們執行的分銷策略有如下幾個階段:1、想把蛋糕做大,所以借同行渠道進行產品分銷,但分銷比例占比較少;2、分銷渠道比例逐漸占到業務總量的50%時,它們的借口是最終客人都是我的,因為客服體系在自身手里,想辦法把渠道的客戶轉為自己的客戶;3、當分銷渠道比例超過2/3時,突然發現命運已掌握在別人手里。而接下來的幾個事情則可能讓事情雪上加霜:1,分銷渠道由於競爭對手的加入導致銷量急速下滑,因為競爭對手的產品可能更有優勢或是開出了更好的條件;2、分銷渠道提高分銷成本,本已薄利的產品變成賠錢做;3、由於習慣了分銷渠道的快速成效模式並同時配置了相當的人力,便得自己的平臺的直銷能力,品牌和口碑能力已成空中樓閣,導致可能出現一個非常可悲的結局:有的公司走了,消費者一聲嘆息;而還有一些公司走了,消費者可能都不知道。其次,與分銷渠道合作還有額外的成本,有時甚至是巨大的,比如為了適應分銷渠道的需要就必須要開發一套與自己產品相適應的兌換系統,相關的投入和運營無疑是巨大的。最後,與分銷渠道合作,如果趕上分銷渠道本身做大型活動,可能導致產品大賣,但這又容易給賣方形成一種“能打雞血”的預期,從而導致認知誤差和誤判。

五星匯需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是運營問題。實際上與阿里因為運營問題導致牽手失敗後,五星匯對運營花了大力氣,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1、對客服團隊進行了擴充,並加大了培訓力度;2、從國內規模前三名的OTA挖了一支團隊;3、對部分工作進行了外包;4,優化了庫存管理,計算更加準確;5、開發了專門的計調系統,提升了工作效率;6、為了解決淘寶評分不好的問題,增加了大量的配額促銷訂單,以期通過正常的好評去稀釋先前的一些差評。

五星匯需要解決的第三個問題就是生存下去的資金問題。雖然沒有能夠拿到阿里的註資,但憑著團隊管理層的號召力與人脈,還是拿到了500萬美金。對於這筆錢,公司上下都是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甚至考慮更換辦公室大幹一場,同時給了期權的承諾。但是,這筆“救命錢”最終還是未能被用在刀刃上,仍投入了維護原業務的庫存模式並沒有收到成效,也就是說產品負責人可能本著賭一把的心態火力全開,但結果卻輸的很徹底,這次事件直接導致負責人被董事會彈劾並引發了核心職位的離職風潮,因為再翻身的希望基本沒有了。 筆者也曾考慮,如果是一家國字頭背景的企業來做這個事情,結果很可能大不一樣,很多事情就是這樣,運氣在冥冥之中還是會發揮一些作用,而不管投入了多大的努力和精力去把事情做好。

在OTA領域,“大而全”、“一站式”幾乎是所有公司的追求,但還有一些更有理念和追求的公司在廣度與深度上走的更遠,五星匯就是這樣的一家公司。一提到自由行,幾乎所有人都清楚其概念主要包括機票加酒店,但五星匯認為,為了給客人提供“真正的”自由行,出發地與目的地均可以自由調整,日期也可以自由的預約,而這些理念的實施一方面除了承擔可能產生的額外成本,還帶來巨大的技術開發量,甚至有可能為20%的客人投入了80%的開發工作。

綜上所述,為筆者認為五星匯遭遇重大運營風險的幾個方面原因。“臺風豬”是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概念,可是五星匯的案例告訴我們,即使走在最正確的方向上在運營中也有可能掉坑里,不論是旅行社還是OTA,需要密切關註產品、服務和銷售背後真正的本質與關鍵,根據自己掌握的資源進行聚焦式打造核心競爭力。“時間”在互聯網領域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叠代速度太快,“慢是不對,快是正確”已形成一個潛移默化的準則,但很多事情再快也不能忽略了事情真正應該完成的步驟與風險,最終導致大麻煩,比如直接的客流就一定需要時間來培育的——不管你是用內容,還是借助微信,微博等社區營造口碑帶動銷售,還是用新奇特的產品或是直接打價格戰。最後,針對日新月異的新形勢,筆者建議中國OTA需要更強的耐心,急躁容易導致誤判,在處理關鍵問題時需要本著“是緩則圓”的原則,能活下去肯定是第一優先需要考慮的標準。

來源:環球旅訊


時尚界大佬拋售Michael Kors 輕奢就此畫上句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70

822678097

全球時尚界兩大巨頭正準備拋售其剩余的Michael Kors股票,致其股票昨日盤後下跌。

周四,Michael Kors股價盤後下跌4.3%,因Michael Kors宣布將增發1160萬股股票,以讓公司最早的投資人Sportswear Holdings退出其5.7%的股份。

QQ圖片20140905154546

Sportswear Holding在Michael Kors董事會的代表Silas Chou和Lawrence Stroll也將退出董事會。

Silas Chou和Lawrence Stroll曾在20年前投資了如今紅遍全球的時尚品牌Tommy Hilfiger,因此聲名鵲起。

盡管出售了股權,StrollChou依然看好Michael Kors品牌。他們認為,Michael Kors將把其在北美和歐洲市場的成功帶到亞洲。

StrollChouMichael Kors的首席執行官Idol以及創始人Kors還在亞洲擁有一間Michael Kors的關聯公司Michael Kors Far East Holdings Limited。這家公司擁有Michael Kors在中國、香港、澳門及中國臺灣地區的獨家授權權利(Exclusive licensee rights)。

今年二季度,Michael Kors北美收入7.19億美元,歐洲收入1.85億美元,而其他地區收入僅為1500萬美元。

亞洲是全球奢飾品增長最快的市場,然而Michael Kors卻一直沒有像同行那樣在亞洲大舉投資。現在,這種情況將發生改變。

一位Michael Kors的投資者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

我認為ChouStroll以及Micharel Kors本人計劃大力發展中國和其他亞洲新興市場業務,並最終將亞洲的資產出售回Michael Kors集團。在亞洲,Micharl Kors增長潛力巨大,很顯然,這其中存在大量利潤。

自其上市以來,Michael Kors股價已經翻了兩番。相較今年年初,Michael Kors股票下跌1.5%。盡管Michael Kors的利潤和收入都高速增長,但投資者擔心,Michael Kors過快的擴張將影響品牌形象,拉低利潤率。

Michael Kors將於下周三在紐約時裝周展示新款女裝。

Michael+Kors+Jet+Set+Experience+Shanghai+2014+0m0GBJKaOq9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13

全球債市狂熱 大佬潑冷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74

對沖基金大佬David Tepper稱,債市牛市已經到頭。Tepper是對沖基金Appaloosa Management的創始人,管理著200億美元的資產。(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接受彭博新聞社訪談時,Tepper稱,

現在是債市牛市結束的開端。牛市到頭了。

Tepper在歐洲央行宣布再次降息以及推出資產購買計劃後做出以上評論。

歐洲央行昨日宣布將主要再融資利率降至0.05%,隔夜存款利率降至-0.20%,隔夜貸款利率降至0.30%,均下調10個基點,並宣布啟動資產支持證券(ABS)購買計劃。

目前,美國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接近2.45%,低於年初的3%。

歐元區的債券價格今年夏天也有所上漲,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1%。

目前還不清楚,Tepper的表態是指今年債市牛市結束,還是說債市將終結其長達39年的牛市。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曾一度達到15%。

10year

Tepper並不是唯一一個就債市發表看法的對沖基金經理。8月,對沖基金DoubleLine Funds的經理Jeff Gundlach表示,他預計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將維持在2.2%-2.8%之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16

全球股市狂熱,大佬低調準備做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78

Sam-Zell

美股牛市運行了超過5年半,即使在最近美聯儲即將收緊錢袋子的預期之下,仍然屢創新高,不過華爾街大佬們已經開始緊張起來,繼索羅斯、伊坎之後又有一位投資大鱷發出風險警示。

億萬富豪Sam Zell日前表示,上市企業的毛收入增長並不高,這反映了需求的匱乏,“雖然股指在創新高,但經濟活動性卻沒有。財報不及預期的公司都是營收不及預期,這說明需求存在問題。你很難想象在需求不足的情形下,市場能夠留在歷史高位附近。”

Sam Zell稱他加倉很謹慎,並削減了一些頭寸。他表示:“我首次覺得,持有現金不是件糟糕的事。”Sam Zell並不是第一個警告美股風險的金融大鱷,他只是追隨了索羅斯、德拉肯米勒、卡爾·伊坎等人的腳步。

評論美股和現狀

Sam Zell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人們口袋里的錢沒有其他去處,只能全都投到股市,股市受到的資金追捧遠比其應該獲得的要多,似乎註定會有一些事情要發生。”

他說:“我不記得我的職業生涯中出現過這樣的情況,當局會打出那麽多改變人們觀點的王牌,不過一旦投資者的信心出現動搖,或者爆發一些國際性事務影響到市場的動態均衡那麽,人們對改變對股市的看法。”

Sam Zell並稱:“每個企業的收入增長都在遭遇缺失,這其實反映了需求層面的問題,如果經濟需求出現缺口,就很難想象股市能夠留在歷史高點。”

他也對股市再創新高的難度發表感慨:“如果你在時機判斷上出現錯誤,那就會是個重大問題。你必須踮起腳尖走路,並找到正確的均衡方法。”

他補充說:“這是我第一次感覺到手握現金並非是糟糕的事情,盡管實際上資金利率滯留在不能再低的水平。”

評奧巴馬和美國不平等

“超低利率的部分影響是,美國在制造不平等。富人正受惠於政府政策,而窮人沒有。所以,一方面奧巴馬稱我們必須對抗不平等,另一方面美聯儲每天都在加劇不平等。”

評公司“稅收倒置”

“這即合法又可以接受。如果美國政府不喜歡這個結果,修改法律好了。你必須有合理的稅收政策。”他稱頂層稅率必須調整,美國不應對全球收入征稅。他還稱“稅收倒置”成為政治和選舉性事件很不幸。

以下是另外三位“悲觀大佬”的對沖動作和觀點:

george-soros-42

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

索羅斯再次增加了SPY股指期權的空單,金額達到創紀錄的22億美元,這相當於前一次高位的兩倍之多,數額也占到他整個投資組合的17%。

Soros SPY Puts

carl-icahn-54

卡爾·伊坎(Carl Icahn)

十分諷刺的,這位杠桿金融的擁躉也向媒體表達了他對美國股市“十分擔憂”。伊坎表示,他擔心的是耶倫無法意識到當前印鈔舉動的危害。“根本不需爭辯,你肯定會擔心誤讀印鈔的後果。”

stan-druckenmiller-5

斯坦·德拉肯米勒(Stan Druckenmiller)

德拉肯米勒的結論十分簡單:“我擔心今天困擾我們的事情會在市場上兌現,經濟短期內的表現引導我們錯判了美國經濟的長期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19

香港地產大佬全線收縮 負債率近歷史低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362

Hongkong_Evening_Skyline

以長江實業的李嘉誠和信和置業的黃誌祥為首的香港地產界大亨,紛紛將公司的債務率削減至近歷史新低。彭博報道,他們準備在價格下跌時買地。

彭博數據,截至6月30日,長江實業的負債率降至1.3%,至少是1991年以來最低。恒基兆業地產的負債率也降至2007年以來最低。

據法國巴黎銀行統計,信和置業目前握有的現金凈額達到297億港元(38億美元),可用於征購土地。

自去年香港土地均價下跌34%以來,房地產開發商的債務水平降至20年最低,今年有望賣出1500億港元的新房,為歷史之最。彭博報道,他們通過降庫存、提高現金儲備以補充土地持有量。

法國里昂證券認為,因控制房屋供給的香港政府釋放更多土地待售,以緩解房屋短缺,香港樓價可能延續跌勢。

聯昌國際銀行分析師Andrew Lawrence說:“如果你感覺市場正在觸頂,最好拋掉庫存還債,補足現金等待價格下跌時進場。”

據Jefferies Group的數據,因香港政府增加土地供給,開發商態度轉為謹慎,今年,香港土地均價從去年的5709港元/尺降至3770港元/尺。

彭博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香港恒生房地產指數中,7家香港開發商的平均債務股本比率為12.2%,創逾20年最低。截至2013財年底,新鴻基地產的債務股本比率為12.2%,是2005年以來最低。上周,該集團董事局聯席主席郭炳江在年報會上表示,新鴻基將競購所有待售的土地,除了那些面積過小的。

當信和置業的黃誌祥在財報會上被問及關於企業並購的計劃時,他說,“將有選擇性地、連續不斷地補充土地持有。”而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也在追尋房地產和農地產的並購機會。恒基兆業亦表示,正繼續增持土地。

里昂證券區域房地產研究主管Nicole Wong表示,你不能強迫開發商買地,只能通過吸引的手段,即看上去有利可圖的地價。

香港政府正加快土地標售,以實現未來10年內增加47萬個單位的房屋供給。2004年亞洲金融危機和非典病毒流行期間,因政府停止常規的土地拍賣,香港房價激漲。

法國巴黎銀行分析師Patrick Wong表示,長江實業自2012年以來就沒有買過地,其目前的土地儲備還夠用5-6年。因今年香港政府加速放地,長江實業可能很快就需要補充儲備。而信和置業及恒基兆業均有約3-4年的土地價值儲備。(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361

基金大佬警告:遠離阿里巴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376

就在阿里上市前夕,有新興市場教父之稱的Franklin Templeton Investments執行副總裁Mark Mobius警告投資者遠離阿里巴巴。“阿里巴巴的架構將令該公司管理幾乎不受股東影響,若公司出現問題,也沒有合法的追索權。”

他認為這兩項因素置股東於“非常危險的境地”。其一,阿里的合夥人已經控制了董事會的組成,股東的力量很弱。其二是阿里的可變利益實體(VIE)架構。

阿里巴巴內部人士雖然只擁有少數股權,但卻對公司擁有永久的控制權。其次,阿里巴巴可以有許多辦法把價值轉移給相關實體,而阻止它這麽做的機制卻十分脆弱。因此,公眾投資者擔心,未來阿里巴巴創造的價值中,將有相當大一部分不會拿出來與他們分享。

華爾街見聞網站寫過多篇文章闡釋,所謂的VIE,是指通過一系列合同,將一個公司的經濟效益傳遞給第三方。該模式也並非新詞。據不完全統計,從2000年至今,通過VIE模式實現境外上市的陸資企業約有250家,包括百度、騰訊、優酷和搜狐等。

Mobius認為,“當你不得不走上中國的法庭時,打官司是非常艱難的,甚至說是不可能打贏的。阿里巴巴的創始人已經控制了公司的關鍵資產,一旦發生什麽問題,股東將無能為力。”

“我建議投資者要非常非常謹慎,並讀懂細則。如果想避免發生什麽追索補償,還是不要買入阿里的股票為好。”

關於阿里上市的非議,一位美國參議員也敦促美國證監會(SEC)調查和阿里類似的VIE結構公司的風險。

在給美國證監會的一封信中,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民主黨參議員Bob Casey敦促監管者進一步調查和阿里巴巴使用相同公司結構公司的風險。

紐約時報分析認為,阿里巴巴的架構頗具爭議,且極為複雜。盡管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是個中國互聯網巨頭,但其公司註冊地在開曼群島。投資者買阿里巴巴的股票,是獲得了在開曼群島登記實體的一部分,該實體通過合約可接受阿里巴巴中國資產的獲利,但並不直接擁有它。

Casey呼籲美國證監會加大行動,調查像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是否做出適度的信息披露,且符合證監會規定。他在聲明中說:

“歷史上很少有如此大規模的公司IPO,我們卻對其知之甚少。我依然擔心,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的透明度。SEC有職責加強監管力度,施壓這些企業,要求他們披露更多信息以保護投資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373

大佬們,90後小鮮肉要來搶地盤了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18/145852.html

2014年,又一大波90後已經大學畢業,在這一大波90後中,很多人現在正擠在人才市場拼搶崗位。其中也不乏一幫有夢想,有激情的小小創業者。

大象科技創始人劉克楠顛覆了人們對“套套”的認知;

“一起唱”創始人尹桑撬動了十幾年不變的KTV模式;

臉萌創始人郭列用漫畫頭像引爆朋友圈。。。

\君不見90後“小鮮肉”已經殺入各個領域搶地盤了!

校園創業者已經虎視眈眈了!

\與其等待被顛覆,不如在他們還很弱的時候幫助他們!

中國有2600多所高校,超過3000萬的大學生,他們是代表未來的創業新生代!你想不想統領這樣龐大的創業軍團,和他們在一起幹顛覆地球的商業經濟的大業?!

黑馬就是未來!2014年9月24日,【黑馬問答】攜手ELIFE智能手機將黑馬大賽精髓引進校園,舉辦首屆ELIFE校園黑馬創業大賽,從9月到11月底,31個省、41座城市、120所大學,招募黑馬兄弟們,咱們一同走進校園,和大學生創業者分享創業心得,作為導師評委尋找創業好項目,培養校園小黑馬。黑馬商邦的力量源自大家發自內心的參與和推動,他們也是我們的未來,希望全國各地的黑馬們踴躍參加到校園賽活動中來,和【黑馬問答導師團】一起重回母校和家鄉,共同做件聲勢浩大、有意義社會和人民的大事!

黑馬兄弟們,你們就是校園黑馬導師,2014級的校園小鮮肉們,等著你快來!

建議:請盡量選擇公司所在地、家鄉、母校~~創業家小秘書會在收到報名信息主動與您聯系,頒發聘請證書及校園賽的事宜,同時也將一並邀請您成為【黑馬問答】百人導師團的一員!

\這些校園黑馬導師需要做些什麽:

1、實力派!

創業5年以上或者混跡創投圈多年,實戰經驗豐富,能夠所在的城市,在線下為當地的大學生進行創業指導,和分享自己的創業經驗。

2、愛分享!

有一顆樂於分享的心,願意在線上為大學生創業者們進行,每周至少上【黑馬問答】詳細解答一個這些校園創業者們的困惑,當然,多多益善。

\回報當然也不會少:

1、與其他“導師”成為好基友

成為校園黑馬導師,你將收獲和你一樣優秀、一樣熱心的“同類”,他們手中或許就聚合著你想要的人脈,資源,只等你來挖掘!

2、i黑馬幫你上頭條

只要“校園黑馬導師團”在線上的【黑馬問答】為大學生們貢獻的優質答案,黑馬哥優先推送i黑馬首頁和頭條!微博微信推廣更是絕對不會少!有特別經典的答案,我們也會推薦上《創業家》雜誌哦~

3、收獲一大波創始人粉絲

你將有機會接觸到線下和線上數以萬計的優秀校園創業力量,和最活躍的創業團隊,而他們都可能成為你的忠實粉絲~~難以比擬的優越感有木有!

4、授予校園黑馬導師證書

凡是參與首屆ELIFE校園黑馬創業大賽的導師,均能授予由黑馬問答和ELIFE提供的黑馬創業導師證書,並可享受黑馬商圈的待遇。

5、有可能在你的幫助下,誕生下一個偉大公司!!!

作為校園黑馬導師,你幫助的都是中國創業公司的未來,他們中很有可能誕生下一個偉大的巨頭公司,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報名方式:

點擊下方的“閱讀原文”進入首屆ELIFE校園黑馬創業大賽的導師報名頁面,根據自己所在的城市和時間,從9月到11月底,31個省、41座城市、120所校園,填表報名。


傾聽一位價值投資大佬的談話 釋老毛

來源: http://xueqiu.com/6146070786/31673006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昨天晚上與一位價值投資大佬會面(也在雪球,限於身份不能公開),聊了聊股票,複盤整理了一晚上,自上而下,Mark如下:

1)目前不能斷言牛市來臨,主要是滬港通引起的資金流入推動股指拉升,資金推動型,能否持續有待觀察,基本面還面臨考驗,2011-2014這三年經濟一直在調整,體現在企業預期一直在惡化,投資沖動在減弱,企業實際上一直在去杠桿、去庫存(地方政府在加杠桿),這種狀態很好,是複蘇的前提。房地產不景氣導致開工率減少,工業增速放緩,明年上半年會有一次經濟下行的壓力測驗,頂住了,上市公司利潤不出現嚴重倒退,可能確認經濟見底,確認新常態,市場預期穩定,股市可能進入牛市。

2)股市的資金面確實在逐漸寬松,一是貨幣政策微調,社會無風險利率在下降;二是房市不景氣、信托風險暴露,社會資金需要一個出口;三是滬港通會給股市引來海外增量資金流入。

3)滬港通是個好東西,成熟之後這個思路將來可以複制成滬臺通、倫敦通、紐約通,在資本項目外匯管制的條件下實際上把中國股市和全球市場聯通在一起,會是一個影響A股結構性變化的長期因素。

4)小盤股09年之後一直就是結構性牛市,經過市場反複強化洗腦,股民已經形成了非小盤股不炒的心理定勢,原因在於:一是宏觀經濟預期不確定,即便估值再低,大資金不敢進入大藍籌,這需要新常態的確認;二是A股是散戶市,機構喪失對資產的定價權,機構思維嚴重散戶化;三是政策的不斷誘導和刺激,轉型升級、互聯網、創業板、軍工股都陸續給市場遊資提供了炒作題材。

5)現在是2000年莊股時代的複制,不同之處在於現在不是莊家而是大股東坐莊,通過購並、重組等手法推高股價,再高位減持或者通過股權質押、增發等方式變相套現。

6)註冊制改革不要有太高期望。沒有股東群體訴訟作為保障,財務造假和騙子會更多,原來審批制還能在前端卡一下,放開之後欺詐成本更低,約束更少。今年試點重組審批下放之後,現在小盤股遍地都是停牌搞重組的,隨便搞個垃圾項目炒概念。如果一下放開搞註冊制小散戶會被大股東玩死,後果會很嚴重!(同意,除了股東訴訟,證監會必須尊重和保護做空機制,否則,沒有股東訴訟和做空機監督制約,註冊制就是小散戶的屠宰場)

7)保險股未來看好,保費低迷期已經過去,未來的遞延稅改革對保險業是一個催化劑,意義之重大將對整個保險行業重塑,以後和國外一樣買保險將成為每個普通家庭的標配。$中國平安(SH601318)$ 很牛逼,負債端看,中國保險深度和密度決定未來的空間非常廣闊,保單期繳優於躉交;投資端看,平安趁這兩年短期資金利率高企購買了大量的高息債券和非標產品,未來幾年的收益已經鎖定,平安權益類投資不到10%,保險資金只能做右側交易,這是08年熊市的教訓,也是會計準則決定的。總體看,平安的業績增長足以穿越牛熊,而非牛市更牛熊市更熊。

8)銀行股比較複雜,不能看數字,確實有隱藏壞賬的風險,如果經濟放緩,壞賬暴露充分,頂住壓力測驗,股價就能起來。

9)電力股這幾年業績一直不錯,08年4萬億政策之後各個部門都擴張,而電力部門產能增加最少,主要是虧損的太厲害,導致負債率極高,有的凈資產都虧光了,後來煤價下跌火電股最受益。水電作為清潔能源比例會上升,國投電力優於長江電力,因為雅礱江是在建工程就註入公司的,而長電是項目成熟之後註入公司,$國投電力(SH600886)$ 像成長股,$長江電力(SH600900)$ 像收息股。

10)汽車市場經過前兩年爆發性增長空間已經不大,主要靠更新換代,$福耀玻璃(SH600660)$ 占汽車玻璃絕對龍頭地位,有護城河,也有天花板,國內業務成長性不大了,現金流很好,屬於典型的現金牛,海外業務短期內貢獻不了多大利潤。

11)醫藥股在A股一直很貴,估值沒便宜過,但資本很看好,今年醫藥行業基金募了不少錢,這個行業目前在整合期。

12)創業板幾年內都不用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12

傾聽一位價值投資大佬的談話 釋老毛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1664647


保羅·瓊斯是我最尊敬的對沖基金經理之一,照片中,墻上貼著他的座右銘,Losers average losers(傻冒才在虧損股上攤低成本)。對於趨勢投資者而言,止損不止贏是短線交易的第一法則,自不必多說。那麽,對於價值投資者而言,應該如何對待虧損股呢?止損,死扛,還是越跌越買?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回顧一下賣股票的三個理由:1、基本面惡化;2、價格達到目標價;3、有更好的其他投資。換句話說,價值投資買的就是便宜的好公司,所以賣出的原因就是:1、公司沒有想象的好,2、不再便宜;3、還有其他更好更便宜的公司。這三個理由均與是否虧損無關。

許多人潛意識中把買入成本當作決策依據之一,常見的兩種極端行為:1)成本線上,一有風吹草動就鎖定收益;成本線下,打死也不賣。2)成本線上無比激進,因為賺來的錢輸了不心疼;成本線下無比保守,因為本錢虧一分也肉痛。這兩種極端都是人性中的“心理帳戶”在作祟。

忘掉你的成本是成功投資的第一步。全市場除了你之外,沒有人知道或關心你的買入成本,因此你的成本高低、是否虧損對股票的未來走勢沒有絲毫影響。保羅瓊斯在判斷哪些股票是Loser的時候,他並不是從自己的成本起算的,他是從股價的近期高點起算的----那才是人人都看得見的參照點。

忘掉成本,也就不存在虧損股和盈利股的區別,也就不會總希望在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許多人在某個股票上虧了錢,總想從這只股票上賺回來,結果是在哪跌倒就在哪趴著,反而錯過了很多其他機會。投資就是個不斷比較不同股票的過程,與成本無關。

熊市末期,價格已經顯著低於價值了,常常吸引價值投資者買在底部的左側,這時候止損就容易倒在黎明前的黑暗里了。然而,不止損,就有潛在的Ruin Risk(毀滅性風險)的問題,不可不慎。所以,不止損是有很嚴格的前提條件的:1、必須是避開了各種價值陷阱;2、所買的股票有足夠安全邊際;3、所承擔的只是價格波動的風險而非本金永久性喪失的風險。之前寫的三篇博客《價值陷阱》、《成長陷阱》、《安全邊際》和《真假風險》其實就是試圖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什麽條件下可以死扛,而什麽條件下必須止損。對投資者而言,這是個生死攸關的問題。比爾米勒在輝煌了15年之後晚節不保,在第16年把前15年的超額收益悉數退還給市場的前車之鑒,值得每個投資者深思。

價值陷阱

價值投資最需要的是堅守,最害怕的是堅守了不該堅守的。金融危機時花旗從55元跌至1元的過程中就深度套牢了無數盲目堅守的投資者。關鍵是要避開價值陷阱。所謂價值陷阱,指的是那些再便宜也不該買的股票,因為其持續惡化的基本面會使股票越跌越貴而不是越跌越便宜。

有幾類股票容易是價值陷阱

第一類是被技術進步淘汰的。這類股票未來利潤很可能逐年走低甚至消失,即使PE再低也要警惕。例如數碼相機發明之後,主業是膠卷的柯達的股價從14年前的90元一路跌到現在的3元多,就是標準的價值陷阱。所以價值投資者一般對技術變化快的行業特別謹慎。

第二類是贏家通吃行業里的小公司。所謂贏家通吃,顧名思義就是行業老大老二搶了老五老六的飯碗。在全球化和互聯網的時代,很多行業的集中度提高是大勢所趨,行業龍頭在品牌、渠道、客戶黏度、成本等方面的優勢只會越來越明顯,這時,業內的小股票即使再便宜也可能是價值陷阱。

第三類是分散的、重資產的夕陽產業。夕陽產業,意味著行業需求沒增長了;重資產,意味著需求不增長的情況下產能無法退出(如退出,投入的資產就作廢了);分散,意味著供過於求時行業可能無序競爭甚至價格戰。因此,這類股票的便宜是假象,因為其利潤可能將每況愈下。

第四類是景氣頂點的周期股。在經濟擴張晚期,低PE的周期股也常是價值陷阱,因為此時的頂峰利潤是不可持續的。所以周期股有時可以參考PB和PS等估值指標,在高PE時(谷底利潤)買入,在低PE時(頂峰利潤)賣出。另外,買賣周期股必須結合自上而下的宏觀分析,不能只靠自下而上選股。

第五類是那些有會計欺詐的公司。但是這類陷阱並不是價值股所特有,成長股中的欺詐行為更為普遍。

這幾類價值陷阱有個共性,那就是利潤的不可持續性,因此,目前的便宜只是表象,基本面進一步惡化後就不便宜了。

只要能夠避開價值陷阱,投資可以很輕松:找到便宜的好公司,買入並持有,直到股價不再便宜時、或者發現公司品質沒你想象的好時,賣出。這是一個蠢辦法,但正如《美國士兵守則》所說,若一個蠢辦法有效,那它就不蠢。

成長陷阱

許多人認為,買股票就是買未來,因此,成長是硬道理,要買就買成長股。的確,最牛的牛股一般都是成長股;然而,最熊的熊股也往往是“成長股”。許多國家(包括A股)的歷史數據表明,高估值成長股的平均回報遠不及低估值價值股。原因就在於成長陷阱(Growth Trap)比價值陷阱更常見。

成功的成長投資需要能預測新技術走向的專業知識,需要能預判新企業成敗的商業眼光,以及能預知未來行業格局的遠見卓識。沒有多年摸爬滾打的細分子行業研究經驗和強大的專業團隊支持,投資者就很容易陷入各種成長陷阱。

1、【估值過高】最常見的成長陷阱是過高估值(Overpay)--高估值的背後是高預期。對未來預期過高是人之本性,然而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統計表明,高估值股票業績不達預期的比率遠高於低估值股票(中小板/創業板就是例證)。一旦成長故事不能實現,估值和盈利預期的雙殺往往十分慘烈。

2、【技術路徑踏空】成長股經常處於新興產業中,而這些產業(例如太陽能、汽車電池、手機支付等)常有不同技術路徑之爭。即使是業內專家,也很難事前預見最終哪一種標準會勝出。這種技術路徑之爭往往是你死我活、贏家通吃的,一旦落敗,之前的投入也許就全打了水漂,這是最殘酷的成長陷阱。

3、【無利潤增長】上一輪互聯網泡沫,Profitless Growth大行其道,燒錢、送錢為手段來賺眼球。如果是客戶黏度和轉換成本高的行業(例如C2C、QQ),在發展初期通過犧牲利潤實現贏家通吃,則為高明戰略;如果是客戶黏度和轉換成本低的行業(例如B2C電商),讓利所帶來的無利潤增長往往不可持續。

4、【成長性破產】即使是有利可圖的業務,快速擴張時在固定資產、人員、存貨、廣告等多方面需要大量現金投入,因此現金流往往為負。增長的越快,現金流的窟窿就越大,極端情況導致資金鏈斷裂,引發成長性破產(Growing Broke),例如拿地過多的地產商和開店過快的直營連鎖(特別是未上市的)。

5、【盲目多元化】有些成長股為了達到資本市場預期的高增長率,什麽賺錢做什麽,隨意進入新領域而陷入盲目多元化的陷阱。因此成長投資要警惕主業不清晰、為了短期業績偏離長期目標的公司。當然互補多元化(例如長江實業/和記黃埔)和相關多元化(橫向完善產品線和縱向整合產業鏈)另當別論。

6、【樹大招風】要區別兩種行業,一種是有門檻、有先發優勢的,Success begets more success(成功導致更大的成功);另一種是沒門檻、後浪總把前浪打死在沙灘上的,Success begets more competition(成功招致更多的競爭)。在後一種行業,成長企業失敗的原因往往就是因為太成功了,樹大招風,招來太多競爭,蜂擁而至的新進入者使創新者剛開始享受成功就必須面對無盡跟風和山寨。例如團購,稍有一兩家成功,由於門檻低,一年內中國就有3000家團購網站出現,誰也賺不到錢。即使是有門檻的行業,一旦動了行業老大的奶酪引來反擊,一樣死無葬身之地,例如網景瀏覽器(Netscape)的巨大成功,樹大招風,引來微軟的反擊,最後下場淒涼。

7、【新產品風險】成長股要成長,就必須不斷推陳出新,然而新產品的投入成本是巨大的,相應的風險也是巨大的,而收益卻是不確定的。強大如可口可樂,也在推新品上栽過大跟頭。穩健的消費股尚且如此,科技股和醫藥股在新產品上吃的苦頭更是不勝枚舉。科技股的悲哀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開發出來的新產品常常不被市場認可,醫藥股的悲哀則是新藥的開發周期無比漫長、投入巨大而最後的成敗即使是業內專家也難以事前預。

8、【寄生式增長】有些小企業的快速增長靠的是“傍大款”,例如,有的是為蘋果間接提供零部件,有的是為中移動提供服務,在2010年的“中小盤結構性行情”中都雞犬升天,在2011又跌回原形。其實,寄生式增長往往不具持續性,因為其命脈掌握在“大款”手中,自身缺乏核心競爭力和議價權。有些核心零部件生產商在自己的領域內達到寡頭壟斷地位讓下遊非買不可,提高自己產品的轉換成本讓下遊難以替換,或者成為終端產品的“賣點”(如英特爾),事實上自己已經具備核心競爭力和議價權、成為“大款”的,另當別論。

9、【強弩之末】許多所謂的成長股其實已經過了其成長的黃金時期,卻依然享有高估值,因為人們往往犯了過度外推(Over-extrapolation)的錯誤,誤以為過去的高成長在未來仍可持續。因此,買成長股時,對行業成長空間把握不當、對滲透率和飽和率跟蹤不緊就容易陷入成長陷阱而支付過高估值。

10、【會計造假】價值股也有這個陷阱,但是成長股中這個問題更普遍。一個是市場期望50%增長的成長股,另一個是市場期望10%增長的價值股,哪個更難做到?做不到時,為避免戴維斯雙殺,50倍PE的成長股和10倍PE的價值股,哪一個更有動力去“動用一切手段”來達到市場的預期?

各類價值陷阱的共性是利潤的不可持續性,各類成長陷阱的共性是成長的不可持續性。成長是個好東西,好東西人人想要,想要的人太多了,就把價格擡高了,而人性又總把未來想象得太美,預期太高,再好的東西被過度拔高後就容易失望,失望之後就變成陷阱了。成長本身並不是陷阱,但人性的弱點中對未來成長習慣性的過高預期和過高估值卻是不折不扣的陷阱。

安全邊際

有安全邊際的公司通常具有如下特點:

1、東方不亮西方亮,給點陽光就燦爛

有個段子說做豆腐最安全:做硬了是豆腐幹,做稀了是豆腐腦,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沒了是豆漿,放臭了是臭豆腐。未來N種情景,只要1條實現就賺錢,東方不亮西方亮,這就是安全邊際。對未來要求太高的股票是沒有安全邊際的,正如《美國士兵守則》所說,必須組合使用的武器一般都不會一塊運來。去年買工程機械時,心想:機械替代人工、保障房、城鎮化、產業升級、產業轉移、產能擴張、中西部大開發、進口替代、國際化、走出去戰略,哪一條能實現對工程機械都是利好,這就是東方不亮西方亮的安全邊際。

2、估值低到足以反應大多數可能的壞情況

低估值是安全邊際的重要來源。未來總是不確定的,希望越高,失望越多。低估值本身反應的就是對未來的低預期。只要估值低到足以反應大多數可能的壞情況,未來低於預期的可能性就小了。很多人說,高風險高回報,低風險低回報。其實,低估值所帶來的安全邊際是獲得低風險高回報的最佳路徑。價值1塊錢的公司,5毛錢買入,即使後來發現主觀上對公司的估值出了30%偏差,或者客觀上公司出了意外導致價值受損30%,兩種情況該公司仍值7毛錢,投資者仍不吃虧,這就是低估值帶來的安全邊際。

3、有“冗余設計”,有“備用系統”來限制下跌空間

安全邊際好比工程施工中的冗余設計,平日看似冗余,災難時才發現不可或缺,例如核電站僅有備用發電系統是不夠的,最好還有備用的備用。現實生活中百年一遇的災害可能十年發生一次,股市更是如此。鋌而走險雖然能在許多時候增加收益,但是某天你會發現,“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零乘以任何數都是零,所以特別要警惕Ruin Risk(毀滅性風險)。垃圾股如果沒有更大的傻瓜接下一棒,股價是沒有“備用系統”支撐的。博傻遊戲玩久了,騙子越來越多,傻瓜就不夠用了,還不如在低估值和基本面的雙重保險中尋找安全邊際。

4、價值易估,不具反身性,可越跌越買

有安全邊際的公司通常業務簡單,價值易估,不具有反身性。索羅斯所說的反身性:股價下跌本身對公司基本面有負面作用,易形成自我強化的惡性循環。例,貝爾斯登股價跳水會導致交易對手“擠兌”,有反身性,故不能越跌越買;可口可樂股價跳水絲毫不影響它賣飲料,無反身性,故可越跌越買。

真假風險

一、感受到的風險和真實的風險

風險有兩種,一種是感受到的風險(Perceived Risk),另一種是真實的風險(Real Risk)。股票暴漲後,真實的風險上升,感受到的風險卻在下降,在6000點股市最危險的時候大家感受到的都是歌舞升平;股票暴跌後,真實的風險下降,感受到的風險上升,在2000點股市相對低谷時人們感受到的卻都是淒風苦雨。

乘飛機和乘汽車相比,旅行相同的距離,乘汽車的死亡率是乘飛機的60多倍,但是有飛行恐懼癥的人很多而害怕乘汽車的人卻很少。乘飛機的Perceived Risk大,但是真實風險小(出事的概率只有6百萬分之一),所以賣航空保險是一門很好的生意。

二、暴露的風險和隱藏的風險

從另一個角度看,風險可以分為暴露的風險和隱藏的風險。我們要承擔暴露的風險,因為人們已經避之惟恐不及,危險性已經反映在價格里了,承擔這樣的風險會有相應的高回報。相反,我們要避開隱藏的風險,因為人們還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承擔這樣的風險沒有相應回報。

911事件發生後,人們都不敢坐飛機了,其實9月12日與9月10日相比,暴露的風險大了但是隱藏的風險反而小了--之後的10年是美國航空史上最安全的10年。911之後數月,許多人以駕車代替乘飛機,反而在高速公路的車禍中比往年多死了1500人。

能否區分真假風險往往也體現了一家機構的文化和水平。1987年10月,美國股市一天狂瀉23%,高盛的風險套利部門損失慘重,魯賓微笑著對團隊說,公司對你們充滿信心,如果你們想加倉的話,那就去做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競爭對手Smith Barney 在黑色星期一之後解雇了套利部門的所有員工。

其實,黑色星期一之後,暴露的風險很大,但是隱藏的風險不大;感受到的風險很大,但是真實的風險不大。能區分並利用這兩種風險的不同,是成功投資的必要條件。

三、價格波動的風險和本金永久性喪失的風險

再換個角度看,風險還可分為價格波動的風險和本金永久性喪失的風險。當市場在5000多點時,股價天天向上,風平浪靜,價格波動的風險貌似不大,但本金永久性喪失的風險卻巨大;當市場在2000點時,股價跌跌不休,波濤洶湧,價格波動的風險好像很大,其實本金永久性喪失的風險卻已急劇縮小。

美國的VIX指數,衡量的就是市場的波動性,每次市場的底部伴隨著的都是VIX的高點,也就是市場波動性最大的時候。為什麽人們常常會在底部斬倉呢?就是因為市場底部往往也是市場波動最劇烈的時候,而大多數投資者承擔股價波動風險的能力是很弱的,並且常常在市場底部把波動性風險混同為本金永久性喪失的風險。

有個故事說一個失戀的人找到一個老和尚,他說師父啊,這個事情我怎麽都放不下,老和尚就讓他拿著一茶杯,給他倒熱水,水滿了燙到他的手,他就把杯子放下來,老和尚說,這個事情就跟這杯茶是一樣的,痛了就放下了。很多人做股票也是一樣的,漲了,爽了,就滿倉;跌了,痛了,就清倉。低點低倉位、高點高倉位就是這麽來的。其實,對於逆向投資者來說,最痛的時候,往往是最不該放手的時候。正如索羅斯所說,如果你承受不了失敗的痛苦,就不要入市,因為沒有人能夠百戰百勝。

然而,對於管理他人資產的職業投資者來說,市場波動的風險卻是實實在在的風險,並且在客戶贖回或者風控強制止損時,就會轉化為本金永久性喪失的風險。所以,對於每一個基金經理來說,成功的前提是管理適合其投資風格的產品和找到適合其投資風格的客戶群。

四、真假風險

人們常說高風險高回報,低風險低回報。其實,風險和回報常常不成正比。投資不可能不承擔風險,成功的投資就是要承擔那些已經暴露的、大家都感受到的、有相應風險折價但是真實危險性卻很小的“假”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