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四角戀金錢轇轕 泰國設死亡陷阱 粵前政法王媳婦借刀殺人
1 :
GS(14)@2014-04-23 00:42:34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422/18696360
廣東前政法王、已被判死緩的省政協前主席陳紹基家族爆醜聞!廣州法院近日開審一宗跨國命案,被告之一陳某(下稱陳女),曾是陳紹基的媳婦,她被控因涉四角戀及樓宇買賣糾紛,與一名追求者同謀在泰國殘殺另一名從商的追求者。陳女出庭時,因人靚貌美、氣質出眾成媒體追逐焦點。她和同案被告均當庭翻供,否認指控。
由於陳女身份特殊,本案上週五(18日)在廣州中級法院一審開庭時,吸引不少媒體報導,並用「白富美」來形容她。據廣東媒體昨描述,現年37歲陳女儘管身穿囚衣,但皮膚白皙、光滑緊致、氣質出眾的她,看起來仍較同齡人年輕,談吐講話非常溫柔。庭審當天,旁聽家屬眾多衣著得體,看得出被告來自環境優越的家庭。
37歲「白富美」氣質出眾
當地媒體直指陳女「身份特殊、家族顯赫、甚至權傾南粵,是原廣東省政協主席、省委常委、省政法委書記,省公安廳長陳紹基的親屬」;至於是何親屬,有指是女兒,也有指是其媳婦;但她後來離婚,帶兒子生活。資料顯示,陳紹基有一子一女,長女陳子瑜經營房地產;兒子陳子翊因代父收賄亦身陷囹圄。據悉,陳女應為其媳婦。
案情披露,離異後的陳女有正式男友楊某,同案被告劉某偉和被殺害商人李某余(下稱李老闆),同是她的追求者,屬典型的四角戀關係;其中劉比陳女小4歲,但高大帥氣;李矮小肥胖,是雲南商人,因想在廣州買樓,偶與業主陳某相識。
陳女在珠江新城有價值2,000萬單位(人民幣.下同)要放盤,擬置業的李老闆被她的美貌吸引,故意拖延付款,藉機追求,引起陳女的不滿,更惹劉某偉妒忌。尤其聽到李電話中公然對陳女稱,要去馬來西亞「做生殖器整形手術」,劉大為不堪,責怪陳女何以跟這等「賤男」在一起。
提供訊息讓追求者行兇
李老闆對陳女情有獨鍾,但她卻否認對李有意。但獲李借給數百萬元「應急錢」做生意後,她欲拒又迎,多番陪李出遊,背後又跟劉某偉篤李的背脊,令劉頓有為女友「仗義出頭」意思,想在外國買兇殺李,但不果。2012年10月3日,李約陳女去泰國散心,陳女臨時爽約,但她提供劉有關李在泰國使用的手機號碼和入住酒店的房間號碼。劉其後使用三棱刺刀捅刺李老闆胸部、背部、肩部等部位共計32刀,致其心臟撕裂而死。劉其後離開泰國,但酒店監控拍到他逃離案發現場的畫面。
去年2月,公安在雲南昆明將劉某偉抓獲,3月6日在廣州市拘捕陳女。原來,在2012年8、9月間,陳女曾提供訊息給劉,讓他先後前往泰國、澳門兩地欲物色殺手殺害李老闆,但未果。
不過,陳女在庭上為自己辯護時卻非常淡定,談及四角戀更視若自然;她否認控罪,甚至辯稱曾多次阻止劉某偉要對李某余不利的威脅,又坦稱沒有如約跟李去泰國是因那天「正好來月事」,之所以繼續與李周旋,是想吞掉對方100萬定金。而疑兇被告劉同樣否認指控,更稱是被公安「屈打成招」。
廣州《新快報》

2 :
GS(14)@2014-04-23 00:43:05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422/18696362
正在監獄服刑的陳紹基,因媳婦涉殺人案,再度引起媒體的關注。現年68歲的陳,出事前在廣東位高權重,出身公安廳長,官至省政協主席,主持偵破眾多大案要案,又寫得一手好書法、粵曲唱得有板有眼,堪稱能文能武;同時情商也高,包養廣東電視台名嘴女主播做二奶,連粵劇名伶也攬入懷中。
陳紹基的二奶李泳比陳小30歲,東北美女,人靚聲甜,做陳情婦有六、七年。某次閒聊李艷羨說電視台有同事開越野車很氣派,陳暗記心中,未幾安排某港商出資為她購買一輛價值130多萬(人民幣.下同)的越野路華。當年聞陳出事,李欲出逃香港,但在關口被截。
陳也愛好粵劇,身兼廣東繁榮粵劇基金會名譽理事長的他,其紅顏知己還包括有「靚女花旦」之稱的粵劇名伶蔣文端。據悉,當局曾動用技偵手段對陳佈控偵察,意外發現陳的生活腐敗,除養情婦外,還有多次嫖妓行為。
陳紹基案在重慶開庭,他被控單獨或者夥同兒子陳子翊、情婦李泳(均另案處理)索取及收受他人給予的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2,959.5萬餘元,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蘋果》記者
【屋企打邊爐】牛專家話必吃新鮮金錢展 先雪凍加蛋白醃最滑
1 :
GS(14)@2016-10-21 05:29:08大師公姚廣源三代也是賣牛肉,所以從小他就對牛肉各部位非常熟悉。
煮飯。正值秋涼,是打邊爐的好時間,錢家就有其自家一套揀牛肉的方法,那由祖父、父親及兄長三代均賣牛肉的「大師公」姚廣源,又有甚麼正貨推介呢?「如果我打邊爐,我喜歡吃本地牛。本地牛的肉味是不同,能吃出它的甜度及肉質。」人稱「大師公」的姚廣源,是「大師姐」江獻珠大徒弟麥麗敏的丈夫,祖父曾是牛羊業總工會主席,自小遊走中環街市肉檔,所以對牛的各部位非常熟悉。這天,他就帶我們到灣仔街市找打邊爐的本地靚牛,第一檔就來到新生肉食公司,「我幫襯了10多年,和老闆娘非常稔熟,甚至稱她做「家姐」,所以可留到些靚貨。」「家姐」盧太的肉檔是賣新鮮本地牛,這次她留給大師公的正貨,就是一條有筋黏著的金錢展,通常只有熟客才可留貨。金錢展,是包在腳展的中心處,每隻牛只有兩件,非常矜貴,而且新鮮貨與雪藏貨不同,前者會有筋膜黏著,雪藏貨則不會有。「金錢展一定要有油,且不能呈黑色,否則不爽口,不夠香。」家姐說。大師公還教路,新鮮金錢展可以先雪凍,斬去頭尾後再切成雙飛,然後加蛋白、少許鹽及糖,醃一晚先打邊爐,肉質就會更滑,再用清湯灼兩灼,就最美味。另一間大師公推介的,就是灣仔街市附近的華生肉食,也是幫襯了10多年。這天老闆明哥留了一條肥的頸脊給大師公,靚的頸脊佈滿白色的油花,有油有肉不會韌,與金錢展的爽口不同,頸脊是較甜。但通常頸脊,金錢展這些靚貨,也只有熟客才可留貨,那家庭主婦不就買不到?大師公說其實也非一定,他教大家要預早幾天跟肉檔,有時留少少也可以的。
新鮮本地牛的金錢展,是有一層油花包住,且不能是黑色。
原條金錢展切去頭尾後,可切成雙飛,油花及肉紋縱橫交錯,非常爽口。
靚的頸脊佈滿白色油花,有油有肉不會韌,切成薄片打邊爐一流。
新生肉食公司地址︰灣仔灣仔大廈地下華生肉食地址︰灣仔交加街28號記者︰黃依情攝影︰劉永發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021/19807350
【呂志華手記】2016金錢大事回顧(呂志華)
1 :
GS(14)@2017-01-02 05:31:39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C%89-044852533.html
一年容易,不覺間又到了二○一六年最後數天了。各傳媒均喜歡在每年最後的時間回顧過去一年發生的大事。本星期我也想拉雜談談今年香港金融市場發生的大事奇事趣事。
今年香港無論股市抑或經濟,可說也無風雨也無晴,恒生指數延續自金融海嘯以來半生不死的波動上落局面,萬九點牢不可破、二萬四點則關山難越;雖然期間市場爆發不少黑天鵝、白天鵝事件,但港股亦沒法打破囹圄。
今年港股多次驗證了「群眾是錯誤的」這真理。英國脫歐公投之前,市場普遍相信英國脫歐將令全球股票市場出現災難性大跌,可是結果揭盅後,全球股市不跌反升,一眾口水專家瞠目結舌。同樣情形發生在美國總統大選,大選前市場共識相信特朗普倘獲勝,不利金融市場。大選結果特朗普出乎意料勝出,金融市場的反應同樣出乎意料,華爾街股市持續大升至今,道瓊斯指數迭創新高,原來市場不但群眾是錯誤的,而且還是不按常理出牌。
深港通是香港股市的一宗大事,籌備組年千呼萬喚終於出來,可惜雷聲大雨點小,港股全無反應。記得滬港通推出時,市場過度亢奮,結果血流成河,一眾散戶成為「通」下亡魂。一個錯誤不可犯兩次,難怪這次深港通推出後,股市不升反跌了。
世事無絕對 港股最憔悴
「世事無絕對,港股最憔悴。」曾幾何時,恒生指數遙遙領先於道瓊斯指數,○七年十月,恒生指數三萬二千點時,道瓊斯指數才只不過一萬六千點,兩者相差一萬六千點,恒指是道指的兩倍。「十年指數幾番升」,不消十年,道指非但迭創歷史新高,而且現已升抵二萬點的驚人水平,但恒指現仍停留在二萬一千點左右,兩者相差不足二千點!我大膽預測,明年(二○一七年)道指將歷史性首次超越恒指,香港股民目睹這情景,實在不勝唏噓!
香港近十年經濟持續增長,全民就業,樓價爬升至全球最高水平,港股可以長期和經濟表現背道而馳,表現全球最差,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過去我們有一個美麗的誤會,以為中國經濟起飛,未來可超越美國,香港有這強大的後盾,正如前特首曾蔭權所說「想窮都幾難」。記得冒牌股神李四叔在金融海嘯前也曾說過,未來應揸港股沽美股套戥,信者和李四叔的財富相距愈來愈遠了。
十年前若有人說道指會高過恒指,肯定講都無人信,今天不必說人人都信,經濟基礎強勁的香港,股市長年累月竟是全球最差,可說得上是金融界一大奇事也!
接下來所談的事不是在金融市場上發生,但也是和財富有關,更是奇聞一宗。你相信打工會打到破產嗎?五、六十年代,香港社會人浮於事,要找一份工作,不單要有人事關係,上班時既要人事擔保又要現金擔保才可。甚麼是現金擔保?原來以前打工,打工仔是要向老闆繳付按金的,當伙計在公司行為不撿,例如損毀公司物件或穿櫃桶底(廣東俗話偷竊的意思),按金就用作賠償或扣人工,所以當時打工打到破產可能有之。今天香港有工無人做,亦廢除了打工要擔保的做法,但竟有港人打工打到破產,實在是今年最奇趣的新聞。
打工打到破產
揉壞精和涼仲含兩人好不容易才呃到一份年薪百萬不用怎樣努力工作的好工,可惜為人無腦兼口臭,無料又四處搞事,玩嘢玩過籠,得罪全球十三億華人引起公憤,結果被老細革職。
其實東家不打打西家,香港不愁沒工做,更何況揉壞精愛扑嘢,搵工無難度。最慘的是他們兩人尚未正式開工便已過度興奮,先駛未來錢,用公帑寧舍爽手,買靚酒及多部電話和大量電腦,還預支糧餉用到盡,現在「失工」回水,吞落肚的已變成排泄物,變了貨品的變不回錢,如果用作扑嘢更慘情,得陣風空餘恨。估計他們兩人不破產解決不了問題!不知道他們午夜夢迴之際,是不是噬臍莫及揼到爆?
打工打到破產,相信他們是香港史上首兩人,他們應申請納入世界健力士紀錄,好留名千古啊!
最後我藉本欄謹祝各位讀者聖誕快樂!新年進步!
呂志華
作 者為著名的資深金融界專業人士, 曾於多間主要證券公司任職金融分析工作, 並於大眾傳媒機構擔任股評人及專欄作家,出版財經書籍數十本。 呂先生於二零零六年為聯交所創業板上市公司確思醫藥投資控股有限 公司之主席,自二零零九年以來, 亦為保障投資者協會創辦人兼主席。
金錢換公義 殺人警免被控雷洋火化 異見者軟禁
1 :
GS(14)@2017-01-07 07:08:02內地青年環保學者雷洋去年5月「涉嫖」被捕後離奇死亡案,當局去年底涉以「金錢換公義」擺平雷洋家屬,輿論表達不滿。消息稱雷洋死後逾半年,遺體昨終在北京火化。北京公安國保也於敏感時期高度緊張,對京城部份活動人士加強監控,甚至軟禁防生「意外」。北京當局上周與雷洋家屬庭外和解,五名涉雷洋案、原已被提公訴警員最後免於起訴。其後消息指,當局向家屬施壓要求和解,並支付約2,000萬人民幣巨額「人道補償金」及豪宅。此舉隨即引來輿論反響,質疑當局不擇手段以金錢換正義。消息指,家屬被要求限期內火化雷洋遺體,以及不得受訪。
高瑜被禁網議事件
終年29歲的雷洋,生前在北京人民大學碩士畢業。據美國之音引雷洋同學在人大校友群消息,雷的遺體已於昨日火化。報道稱未知火化前後有否舉行任何儀式,也未知骨灰送回雷湖南老家後,會否再辦葬禮。報道稱記者昨午欲致電雷兄長雷鵬查證,惟遭其掛斷。
■謝小玲在雷洋火化前後被軟禁在家。
■高瑜一度被當局禁評雷洋案。
當局於雷洋火化前後,加強監控部份在京人士。人大前副校長謝韜女兒謝小玲,此前曾發起公民聯署,要求徹查案件和依法懲罰相關人員,至本周二(3日)更申請公開家屬和解協議。她前日下午起被軟禁在家;前晚她表示派出所當日曾致電她詢問行蹤,待回家時發現有警察駐紥,並被告知不得離家,倒垃圾、買菜也要看守人員代勞。此外,同為人大校友的著名記者高瑜,前日下午也遭國保人員找上門,禁止她網議雷洋事件;她昨晚在Twitter發文,稱謝小玲昨早向守候門口的警察提出要出門,警察客氣回答:「我們一夜沒睡,您克服克服,中午十二時我們就撤崗了。」她並稱警察「就是防範今天上午,按照協議,雷洋上午火化了」。美國之音/Twitter
【雷洋事件簿】
07/05/2016 雷洋赴北京機場接機,在警方於足浴店「抓嫖」行動身亡,各界質疑其死因29/11/2016 涉令雷洋死亡的五名警察因「玩忽職守」移送公訴部門23/12/2016 北京檢方不起訴,雷家屬表明上訴,人大校友發公開信支持29/12/2016 律師稱家屬放棄上訴,傳官方向家屬支付過千萬賠償結案;同日官方稱六名涉案人員撤職06/01/2017 雷洋遺體火化,多名異見人士遭監控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07/19889139
陸振球:「金錢幻象」再現
1 :
GS(14)@2017-03-06 09:52:41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651&issue=20170306
【明報專訊】30年前的1987年,當年10月美股出現股災,港股也不能倖免,因為成功預測八七股災而享有「末日博士」之稱的麥嘉華(Marc Faber),寫了本《The Great Money Illusion: The Confusion Of The Confusions》著作,筆者20多年前拜讀後一直印象深刻,尤其是書名提及的「金錢幻象」一詞,更成了筆者往後常記於心的自我警惕座右銘。
事實上,每次出現金融災難前夕,市場總會充斥「金錢幻象」,比如2007年金融海嘯便是源於美國無首期、無工作和無收入的「三無」人士也可以獲批次按買樓而最終爆煲,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則源於股民和投資機構竟然相信沒盈利甚至負收入的科網股公司,可以永遠靠燒錢而維持「增長」……。
去年,大家也都見識了負利率長債也受到熱烈追捧的盛况,到了上星期,另一幕令人覺得匪夷所思的「金錢幻象」又再出現,虛擬貨幣比特幣(Bitcoin)每單位價格升至1280美元,竟較每盎司黃金1234美元還高!顯示人們的炒賣然可以如斯瘋狂,一堆沒有任何保證的電子數字,可以比「真金白銀」更有價值!今時今日,美股標普指數巿盈率升至26倍,人們也可說未有泡沫,香港樓價已升至一般年輕人用10多年工資也買不上一個劏房單位,仍大把人在說合理……。這不是「金錢幻象」,是什麼?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
[陸振球 主編的話]
2 :
ng caddy(36072)@2017-03-06 17:27:41greatsoup在1樓提及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lyp2.php?node=1488742021651&issue=20170306
【明報專訊】30年前的1987年,當年10月美股出現股災,港股也不能倖免,因為成功預測八七股災而享有「末日博士」之稱的麥嘉華(Marc Faber),寫了本《The Great Money Illusion: The Confusion Of The Confusions》著作,筆者20多年前拜讀後一直印象深刻,尤其是書名提及的「金錢幻象」一詞,更成了筆者往後常記於心的自我警惕座右銘。
事實上,每次出現金融災難前夕,市場總會充斥「金錢幻象」,比如2007年金融海嘯便是源於美國無首期、無工作和無收入的「三無」人士也可以獲批次按買樓而最終爆煲,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則源於股民和投資機構竟然相信沒盈利甚至負收入的科網股公司,可以永遠靠燒錢而維持「增長」……。
去年,大家也都見識了負利率長債也受到熱烈追捧的盛况,到了上星期,另一幕令人覺得匪夷所思的「金錢幻象」又再出現,虛擬貨幣比特幣(Bitcoin)每單位價格升至1280美元,竟較每盎司黃金1234美元還高!顯示人們的炒賣然可以如斯瘋狂,一堆沒有任何保證的電子數字,可以比「真金白銀」更有價值!今時今日,美股標普指數巿盈率升至26倍,人們也可說未有泡沫,香港樓價已升至一般年輕人用10多年工資也買不上一個劏房單位,仍大把人在說合理……。這不是「金錢幻象」,是什麼?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
[陸振球 主編的話]
里D系你金錢幻象,...又要等下一個循環入市?
若為了金錢 自由與愛情皆可拋 周顯
1 :
GS(14)@2017-04-10 03:19:22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64954
詩人Petöfi Sándor(1823-1849)是奧地利帝國治下的匈牙利裔人,是文藝青年,獨立運動分子,在與奧軍戰鬥時身亡。他創作了多篇詩作,其中中國人最熟悉的,莫過於由英年早逝的共黨詩人殷夫(1910-1931)翻譯的《自由與愛情》﹕「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Liberty and love/These two I must have./For my love I’ll sacrifice/My life./For liberty I’ll sacrifice/My love.)
查實詩中的「自由」,並非個人自由,而是民族自主,因而它使用的是宏觀的「Liberty」,而不是「Freedom」。不過,今天我想說的主題,卻是個人自由的價值。
自由何價?我們生於現代社會,大部分的自由已經失去了,而英文的「Freedom」,強調了「dom」,已經有着「疆界」的意思,如「Kingdom」、「sheikdom」。
換言之,自由是有界限的,這界限有的是由法律所限定,例如我沒有非禮女性的自由,也有些是由社會習俗所規範的,例如不孝父母,雖然不涉犯法,但卻會被社會所厭惡和排斥。
活在現代社會,我們並不可能選擇絕對的自由,但是在原始社會,人們卻大可以選擇離群獨居,尋找絕對的自由。然而,在成吉思汗之前的蒙古,並沒有死刑,把犯罪的人放逐,所有人拒絕同他來往,已經是最大的刑罸了。
由此可以見得,人類雖然喜愛自由,但是相比起來,我們還是願意為了更大的利益,放棄部分自由。像寫《Walden》的梭羅般喜歡離群獨居的怪茄,在人類中,畢竟是極少數。
我們結婚,已經是放棄了很大程度上的自由,正是「成個老襯,從此被困」,既不可以媾仔媾女,兩人生活在一起,必然也要互相遷就,自由不再,但大部分的人類,均甘心為了心愛的人,選擇了這條失去自由的路。
其實,小孩子上學、上班打工,甚至是創業做生意,也都是在某程度上放棄了自由,但是我們深切地知道,金錢和權力,便是來自讀書、工作這些喪失自由的行為。換言之,我們喜愛金錢和權力,更甚於自由。
我曾經作過一個說法:假設你有旅行自由,可以一年365日的任何日子,去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但身上沒有錢買機票,這個旅行的自由,也就有等於無。但如果你去打工賺錢,一年只有14日假期,你只能在這14日去旅行,表面上,自由度比不上那位沒錢買機票的仁兄,但實際上,因為你有錢,他沒有,所以你的14日,比他的365日還要更有效。
所以說,在這個世界上,自由是拿來出賣的,只視乎賣價是多少,值不值得為此價而出售而已。因為我們深切地知道,很多事情,例如愛情和金錢,都比自由更加重要得多,周顯大師的詩句正是:「自由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金錢故,二者皆可拋。」(Liberty and love/These two I must have./For my love I’ll sacrifice/My liberty./For money I’ll sacrifice/both my liberty and my love.)
投入最少金錢 轉移最大風險
1 :
GS(14)@2017-08-29 01:51:21【明報專訊】保險種類五花百門,很多朋友一想到買保險便頭痕,不知從何入手。大學畢業生入息中位數徘徊在萬餘元左右,若不慎買錯保險而花掉人工一大截,的確令人肉赤。到底怎樣選擇才是精明划算?
年輕打工仔入息少 更要精打細算
對於預算不多、又想為自己及家人買份保障的年輕打工一族來說,定期壽險就最適合不過。它不具投資儲蓄成分,保費率是眾多產品中最廉宜的,若受保人在保障生效期間不幸離世,保險公司會向受益人支付相等於保障額的一次過賠償。
以一位25歲的打工仔為例,購買一份100萬元保額的定期壽險,每月保費只須100至200元。除了初出茅廬的畢業生外,定期壽險也適合家庭負擔較大或收入較低人士。香港的「一孩家庭」愈趨普遍,當父母年事已高,家庭支柱便落在獨生子女身上,萬一他們身故,也能為父母留下一筆保險金作養老之用。
坊間有些定期壽險設有「保證轉換」條款,在保單生效期內可轉換成終身壽險,而毋須提供受保資格證明。待資金充裕時,年輕人可因應預算將定期壽險轉換為功能較多的終身壽險。
年輕人消費意欲高,對於賺幾多使幾多的「月光族」,若想利用保險「強迫」自己儲錢,定期壽險便不太適合;應考慮一些回報較高並設有分紅派發的壽險計劃。監管機構規定保險公司在投保前必須為客戶進行「財務需要分析」,消費者也可從分析結果中了解產品是否適合自己。
認清自己需要 避免誤中地雷
至於如何釐定保費金額,保費應佔月薪多少,這些問題因應每個人的負擔能力不同,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答案。筆者建議年輕人應審視自己的消費習慣、家庭開支負擔等等以釐定保費上限,盡量不多於月薪10%至20%。在簽訂合約前先貨比三家、與家人商量,才能揀選對自己最有利的保單。
中銀集團人壽保險
[保險攻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920&issue=20170821
【失傳菜】大班樓聯乘佛山私房菜 重現五彩豬肚金錢雞
1 :
GS(14)@2018-02-04 23:58:19頭啖清湯。
以手工粵菜聞名的「大班樓」,最近與佛山私房菜「壹零貳小館」合作推出菜單。這間私房菜很低調,由兩位80後年青人主理,經理姚敏及廚師徐徑業很用心,亦不怕費力氣,每隔一兩個月便專誠來港買在九龍醬園、大孖醬園出產的調味料帶回佛山,又到韶關南雄考察,採購野生北菇,由於日夜溫差極大,北菇有天然花白裂纹,香氣久久不去。
大班樓老闆葉一南說:「為甚麼粵菜要用法國鵝肝、西班牙黑毛豬做食材?其實中國都有好多好食材,不過要花時間做功課,最好去當地考察,我曾去雲南、汕頭等地,當地有不少餐廳做得不錯,但部份略嫌太過花巧或味精重,他們很有心,做的菜有古風,大家都希望找到粵菜逐漸失落的味道,希望可以宣揚粵菜,其實粵菜可以好勁。」今次是大班樓首次與其他餐廳合作,為了今次菜單,更停業三天作準備。今次菜單只辦兩日款客,立法會議員陳淑莊是座上客之一,一席難求,但部份菜式稍候會變成固定菜式,價錢及詳情有待公布。
鮑魚薔薇藕片。
五彩豬肚配金錢雞。
野生田雞粥浸蝦籽象拔蚌。
第一道菜是頭啖清湯,將鰂魚、芫茜、馬蹄放入鍋,將滾水倒入鍋,魚骨先焗,再焗魚片,需三小時。只焗不滾,所以湯色不會是奶白色,帶水的清白,大大打破對魚湯的觀感。陳淑莊說:「真的飲到鰂魚味,我小時候,我媽媽經常煲鰂魚,好多骨,所以我好知道這股味道。湯不用多,但好清、好香及濃郁。」第二道菜是鮑魚薔薇藕片,薔薇是玫瑰一種,以中山小欖採摘的薔薇做成糖漬,要七年,藕片則有淡淡花香。第三道菜是五彩豬肚配金錢雞,五彩豬肚做法幾近失傳,最後在日本1984年出版的廣東食譜《中國名菜集錦》找到製法,據原本做法只有皮蛋、豬肚、鹹蛋、瘦肉、火腿、豬皮、芫茜,現加以改良,以牛筋取代芫茜,火腿需醃一星期,整個製作需時三日。陳淑莊說,「中國式terrine(法式肉糜),最重要是加了花椒,豬肚切得很薄,還吃到已經不在餐牌上的金錢雞,很難忘的一道菜。」在第三道菜與第四道菜之間,會先上普洱紫茶,代表第一樂章完結,重新開始。頭三道菜均是喝清水,菜式由淡而濃。
第四道菜是野生田雞粥浸蝦籽象拔蚌,野生田雞極甜,難求,粥煲得極綿滑,不見一粒米,襯托出田雞鮮甜。陳淑莊說:「蝦子浸着的象拔蚌,粥鮮味到不得了,綿到像糊仔,你以為象拔蚌已經好巴閉,但最好味是田雞肉和粥。」第五道菜是剁椒龍躉,只吃頭,尤其魚皮、魚唇是精華,用自家醃製七日的剁椒拌入大頭菜,帶甜。原個上後,再拆肉。剁椒帶甜,陳淑莊最後叫了一碗白飯,連汁一起扒清光。第六道菜是粵北香菇燉鷓鴣,北菇專誠到韶關南雄採摘,正宗野生,香味長久不散,湯清甜。
剁椒龍躉。
粵北香菇燉鷓鴣。
第七道菜是蟛蜞膏炒琵琶蝦,蟛蜞即是禮雲子,福臨門亦有提供此菜式,現已見少買少,蟹膏有黃油,用上十多隻蟹膏炒香。第八道菜是一口咕嚕肉,餐牌簡介寫着:「順德老人家說,咕嚕肉本應如此。」在此先賣點關子,想知影片自有揭曉。第九道菜是鹵水三年養特大獅頭鵝飯,這道菜是緣於葉一南曾在汕頭試過一年多的鵝頭,一試難忘,特此找來三年特大獅頭鵝,鵝頭鵝頸鵝肝是精華,鵝油滲入飯中是精華所在。
蟛蜞膏炒琵琶蝦。
一口咕嚕肉。
鹵水三年養特大獅頭鵝飯。
大班樓中環九如坊18號地下記者、攝影:何嘉茵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203/20293775
陸振輝:部署退休 不止計算金錢
1 :
GS(14)@2018-02-12 07:11:06【明報專訊】人口老化已經悄然不覺地進入了香港社會中的方方面面,人口結構的變化漸漸由「量變」變成「質變」。對自己負責的我們絕不能視之等閒,否則就會措手不及,結果會為自己及社會帶來了麻煩。
有專家說要數百萬現金才能退休,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就不可以退休?其實到了退休年齡,體能下降,就算你想工作也可能是不合理和不合法的!到時你可能拿到了一個極可恥的、被剝削的待遇,你又會甘心嗎?這樣就回歸了最基本的課題,究竟你需要什麼才能退休呢?退休這個問題從來都存在,並不是今天獨有,為什麼以往就能,現在就不能了呢?
勿忽略親情友情等「基本需要」
最基本的原因是我們把退休要求被誤導到了一個不合理的高度,就如「挾泰山以超北海」。理想從來都很豐滿,但現實卻從來都很骨感,隨波逐流就會把自己變成金錢的奴隸。人的生命有限,每個人都知道,為了過分的金錢而營營役役,最後燦爛的時光就會變得短促,身體變得衰弱,最後可能只會比正常退休多了一點錢,但是完成自己未了心願的時間就少了很多。聰明的我們就要從基礎分析,看看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不需要的是什麼。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要,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問題,不是錢就可解決,以金錢衡量人際社會關係亦非理想。只看錢而忽略人的基本需要,例如親情和友情,並非理想退休生活。筆者現在身處同樣景况,若你有意,請與我攜手同行,往後在這一席之地,一同去細味這個流金歲月吧!
(聽琴的牛)《退休做中產》作者
[陸振輝 優游歲月]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442&issue=2018020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