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稅改觸發企業遞延資產減值 料侵蝕利潤

1 : GS(14)@2017-12-26 14:07:20

【明報專訊】美國國會最終落實稅改,落實降低企業所得稅,表面上會令企業受惠,但是多家大企業包括瑞信、美銀及安進(Amgen)(4332)等,均因為需要就稅改問題,因應之前的稅務安排付出代價,需要作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減值準備。

美銀需作30億美元減記

根據《彭博》報道指,美國落實稅改後,一眾進行稅務安排的美資企業,將為此付出代價。當中生物醫藥股安進,便需要為其此前進行的稅務安排,一次過確認減記介乎60至65億美元;美銀及瑞信亦需要分別進行30億及23.2億美元減記。類似減記安排將陸續有來,多為非現金性列帳,但是因為涉及金額較大,或引起市場關注。

《彭博》的報道指,美國企業所以要因應新的稅改,進行一次過減記安排,主要與該等企業進行稅務安排有關。一般而言,這主要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帳目處理上,因應多付稅務或作出稅務虧損安排,加上該等安排非即時支付,因此會以遞延資產形式列帳。在進行分類帳入帳同時,亦有企業因應折舊資產時,相應作出少付稅務安排,致推高遞延債務。企業因此日常可以在會計及稅例許可下,作出有效的稅務安排,但是在稅改時或需要調整,今次稅改便是一次過調整帳目的經典案例。

擁淨遞延負債 波音或因稅改得益

假若稅改落實,簡單而言之,即若有大額遞延稅項資產時,企業需要安排減記;若出現遞延負債時,或出現一次過大額收益,變相推高盈利。個別企業如飛機製造商波音,因為擁有10億美元淨遞延負債,或因為稅改而變相有機會獲得大額收益。不過在截稿前,波音未回覆《彭博》會否因為稅改取得收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656&issue=201712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739

宏利﹕美通過稅改 錄19億加元稅後撥備

1 : GS(14)@2018-01-02 00:04:47

【明報專訊】美國通過稅改法案,影響不少美加企業財務安排,宏利(0945)昨日公布,估計受稅改影響,今年第四季錄得約19億加元稅後撥備,同時集團宣布調動資產配置,將在未來12至18個月內減持部分另類長期資產,釋放資金作其他投資,料第四季需因此撥備10億加元。

宏利表示,在完成舊有業務及投資策略檢討後,決定在最長未來一年半時間內,減少對另類長期資產配置,預計可釋放約20億加元資本。集團預期,由於投資回報減少,在宏利將約10億元資本調配至較高回報項目前,減持資產將令集團每年盈利減少5000至6000萬加元。

每年帶來2.5億加元核心盈利

宏利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瑞宏表示,今次調動主要是希望提高集團的投資回報率,更有效地運用資本,亦反映公司的風險取向正在改變。

宏利於今年第三季業績時披露,美國企業稅率每遞降1%,將即時帶來6000萬美元的撥備,並為預期未來收入淨額和核心盈利每年帶來約1500萬美元的貢獻,隨着稅改方案落實通過,宏利估計第四季將因此錄得約19億加元撥備,而企業稅率下降,則可為集團每年帶來約2.5億加元核心盈利。

綜合改變資產配置及稅改法案影響,宏利估計撥備金額分別相當於每股普通股0.5及0.96加元。宏利於今年第三季錄得淨虧損約9.47億加元,每股虧損約0.55加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271&issue=201712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813

美國稅改影響 高盛6年首錄季度虧損

1 : GS(14)@2018-01-02 00:07:10

【明報專訊】美國稅改法案日前獲國會通過,新稅收政策亦即將落地,不少美國企業連日爭相宣布撥備。繼較早前瑞信、美銀及安進(Amgen)(4332)等宣布需作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減值準備後,另一投行高盛日前亦表示,其或因稅改而導致第四季盈利減少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意味該行第四季將出現6年來首次季度虧損,並影響2017年全年的業績表現。

根據新稅法,美國企業在海外以現金持有的收益將被徵收15.5%稅款,而非現金資產亦將面臨被徵收8%,惟在繳交該一次過稅款後,企業其後便可把海外資金免稅回流本土。

美企海外利潤需繳15.5%稅款

《華爾街日報》報道指,高盛有逾四成收益來自美國以外的地方,其更於2016年底以盈利中的312億美元在海外投資。在減值50億美元後,高盛將陷入季度虧損,但長遠來說,該行將成為贏家,因其享有80年來美國最低的企業稅率。有分析指,股東有機會成為得益者,因新稅法減少企業把資金存在海外的誘因,當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資金調回美國,企業或會選擇回購股份或派發股息。有研究發現,在2004年,當美國企業有機會以較低稅率把海外資金調回美國時,每一美元中,就有94美仙會回饋股東。

花旗早前已表示,稅改可能導致盈利減少200億美元;美銀則估計盈利可能減少30億美元;瑞信表示或連續第三年錄得虧損;安進亦預計至少需要60億美元的稅收支出。有稅務專家預期,相信之後仍有不少美國巨企陸續公布類似的一次過減值計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507&issue=201801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839

稅改效應 美科網料3萬億調回國 美股12年最佳開局 道指上周五漲220點

1 : GS(14)@2018-01-07 12:24:56

【明報專訊】美國稅改方案落實,市場研究公司GBH Insights估計,「匯回稅」(Repatriation Tax)優惠實施後,年內將會有4000億美元(約31200億港元)海外資金回流美國本土,其中蘋果佔一半,分析預期公司資金或用於回購股份及派息,美股上周五再破頂,道指大升220點,收報25,295點,首周表現為美股12年來最佳的開局,其中科技股升勢強勁,facebook、亞馬遜、Netflix、Google等收市再創新高,標普500指數及納指雙雙創出12年來最佳開局表現。

明報記者 余慕恩

今年起,美國政府向企業在海外賺取的盈利,徵收一次過15.5%稅項,較以往規定徵收的35%稅率大幅減少,以吸引企業將長期放置海外的資金回流本土。GBH估計龍頭科技企將會是第一批將資金匯回的企業,該行估計龍頭科企停泊海外的資金達5500至6000億美元,預料其中3000至4000億美元將於今年回流,單計蘋果已佔2000億美元。麥格理早前亦預計美國就匯回稅可於今年錄得一共8600億美元資金回流。

憧憬回購派息 美科網創新高

事實上,美國曾經於2004年實施過一次大幅削減匯回稅,減至5.25%,當時有近3000億美元海外盈利匯返美國,其中90%資金用於進行股份回購及派息。GBH預計今次的比例將降至70%,餘下三成資金用於併購、研究發展及投資。

王良享﹕市場已將好消息折現

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表示,今次的匯回稅優惠有別於2004年, 當時措施有一年的年期限制,故企業短時間內將海外資金匯回,而當時的稅率低至5.25%,較現時更吸引。不過他指雖然總統特朗普原意是企業以資金加大本土投資,但企業最終或用作回購股份及派息,市場亦已經有此預期,並將此計算於估值內。

溫灼培﹕沒期限 何時調回資金難料

恒生銀行高級投資市場經理溫灼培表示,部分企業在海外賺取的盈利已經是美元,而這次稅改的匯回稅並沒有期限,無法預測科企將會在何時調回資金,但預料短期內的美元需求不會一下子大增。

科技股在今年首周錄得可觀升幅,其中Netflix上周累計升幅達9.4%,連同其餘數隻美國龍頭科技股於上周五破頂,Google母公司Alphabet升1.33%,收報1110美元、亞馬遜升1.62%,收報1229美元、facebook升1.33%,報186.85元。道指、標普、納指分別在首周升2.33%、2.6%及3.4%,其中反映科技行業表現的納指僅次於日經,為環球市場首周第二最佳表現指數,連同標普齊創出自2006年以來最佳的新一年首4日開局表現。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207&issue=201801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881

聯儲局會議紀錄預示 美或因稅改加快加息

1 : GS(14)@2018-01-07 12:35:03

【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昨日發布2017年12月份的會議紀錄,雖然成員暫時仍預期2018年會像2017年一樣加息3次,但也預示,如果總統特朗普的稅改方案令通脹加快,則可能會因此增加加息次數。

會議紀錄顯示,大部分與會者認同,今年將繼續循序漸進加息,因自開始撤除寬鬆措施以來,金融環境並未收緊;同時亦討論了可能必須加快或減慢加息的因素。與會官員認為,特朗普稅改可能成為通脹的推手,若通脹因減稅而加速回升,美聯儲可能要加快加息速度;相反,若通脹仍不能回升到2%目標,則可能要放慢加息。因此,雖然與會者總體認同經濟前景風險均衡,但一致認為應密切監控通脹變化。

大部分與會者亦認為,稅改是未來幾年美國經濟增速預期上調的正面因素,這與12月會議後,美聯儲主席耶倫發表的言論一致。此外,多名與會官員預計,個稅下調將部分提振消費者支出,但亦有數名與會者表示,不確定稅改對消費者支出的影響。

12月加息 兩委員投反對票

會議紀錄也顯示,雖然12月美聯儲決定加息,但貨幣政策委員會兩名鴿派成員對此投了反對票,兩人持有異見的原因,是認為應等到通脹率進一步升至2%後才是適當加息時間,部分與會者也擔心低通脹可能比他們預計的持續更久,其中多人憂慮通脹持續疲軟可能導致長期通脹預期下降,不過其他成員認為,2017年通脹疲軟只源於暫時因素,隨着這些因素消退,通脹會開始回升。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143&issue=201801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908

美稅改表決料再沖喜股市

1 : GS(14)@2018-01-07 15:13:08

【本報訊】美國參眾兩院本周將就稅改方案「終極版」表決,分析指個別受惠股仍有望進一步上揚。美國「終極版」稅改方案提出,將企業稅率由現時的35%降至21%,倘新稅率成功獲通過,瑞銀料標普500指數成份股每股盈利將錄9.1%增長,又認為稅改所帶來的股價上升空間,現時僅反映了約40%。

高盛捧金融股及工業股

瑞銀認為,在稅改及資金流入等因素下,美股明年1月將有力走強,標普500指數短期內可進一步攀升至約2800點水平,較上周五收市價2675點有4.7%上升空間。該行又相信,資金仍會在美股不同行業之間輪轉,但輪轉力度將不及之前般強勁。個別股份如電訊、銀行、資源及運輸股,反映稅改程度較高,瑞銀指現時可更為留意一些具有價值及質素、但表現落後的稅改受惠股,包括Target、好時、信諾、UPS、洛歇馬丁及孟山都。另一大行高盛仍建議增持金融股及工業股,並指稅改受惠股首選Visa及Monster Beverage。展望本周,美國國會需要延長本周五到期的臨時撥款議案,否則當地部份政府部門會因債務上限而須臨時關閉。另外,美國本周有多項經濟數據出爐,包括第三季GDP終值、新屋銷售、成屋銷售及耐用品定單等。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18/202482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009

憂稅改效益遜色 加息憧憬無助美匯彈

1 : GS(14)@2018-01-07 15:52:54

【本報訊】聯儲局主席耶倫預測,今年美國將加息3次,不過在加息周期下,美匯指數不升反持續走軟,尤其總統特朗普稅改方案通過後更為顯著。去年初因憧憬特朗普新政將推升美國經濟及通脹率,美匯指數曾升穿103水平,惟去年全年計下滑近10%,昨日跌穿92關口。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表示,美匯弱及長債息率低企,反映外界對美國通脹率達標及加息次數看法有猶豫,特朗普已上台1年,稅改方案通過的利好效益未必如憧憬般熾熱,反而政府未來支出將遞增,市場對前景憂慮下令美匯受壓。華僑永亨銀行經濟師李若凡則認為,美匯屆91已是低位,若美國通脹持續改善,加息次數較市場預期為多,不排除美匯會反彈。渣打銀行中國宏觀策略師劉潔亦說,市場普遍共識是年內美匯指數或再跌2%,惟她相信美匯不會全年一直向下。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03/202635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107

稅改利好 大行力撐美國金融股

1 : GS(14)@2018-01-08 00:49:38

【本報訊】美國稅改法院簽署在即,大行紛紛唱好美國金融股。稅改有望今年內獲特朗普簽署為法案,有關憧憬刺激當地金融股造好。高盛預期,美國企業稅率由35%降至21%後,大型銀行明年盈利可錄13%增長,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CET1)平均可上升10個基點。富國銀行同時將18間美國大銀行的目標價上調,以反映稅率下調、利率上升及資本成本減少的利好作用。當中,富國將摩根士丹利的目標價由48美元升至55美元、高盛目標價由265美元升至295美元,美銀目標價由30美元升至35美元。

比特幣期貨連跌三日

瑞銀亦指,美國券商及資產管理公司的股份,經直接稅務優惠調整後,估值仍然合理。基本情況下,金融股明年盈利料有7%至24%潛在升幅。該行又指,每股盈利最受惠的美國金融股,依次為ETF供應商WisdomTree Investments,以及券商TD Ameritrade與E-Trade。受稅改支持,美國兩年期債息創1.865厘的逾九年高,十年期債息昨亦升至2.4916厘的九個月高。另外,周一面世的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比特幣期貨連跌三日,1月份期貨昨最多曾跌9.7%,低見16,435美元。比特幣現貨昨則先跌後升,據CoinDesk報價,比特幣現貨昨曾跌逾一成,低見15,577美元,其後略為回升。截至本港時間昨晚9時20分,微升0.2%,報17,649美元。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21/202512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368

立論:美國稅改不是仙丹

1 : GS(14)@2018-01-08 01:06:18

美國的稅改方案,終於在聖誕節前獲國會通過,特朗普在鏡頭前認叻,話呢次稅務改革將令美國經濟聞歌起舞。稅改方案完成後,美國的企業所得稅率將由原來的35%,一下子劈到21%,較中國的25%還要低。傳媒形容美國今次的稅改,是30年來最大膽的變革,或將引發全球資金大轉移。實情是否如此,且看下文分解。今次美國的稅改方案,早於特朗普競爭期間已通晒天,只是當時市場仍然半信半疑。然而,政府派錢噃,民意怎可能不支持,哪個政黨夠膽反對。因此,自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以來一面倒睇好美股的畢菲特,即使在越來越多跟他份量相近的同業(如索羅斯)紛紛轉投熊陣的過去一年,仍然堅持睇好美股,其中一個重要的基礎,就是美國的稅務改革方案必獲通過,而且長遠對企業的盈利有重大幫助。從表面看,美國的稅改方案,最直接的影響,是即時大幅增加美國的企業稅後盈利;此外,減稅等同還富於民,預期將產生財富效應,有利美國的消費市道。按道理,絕大部份收入來自美國本土的美國中小企,應該是最大的受惠者。奇怪的是,反映美國小中型表現的Russell2000指數,年初至今錄得14%的升幅,與錄得20%及30%升幅的標普500及納斯達克指數,真是小巫見大巫。

美元恐加速貶值

記得今年年初,美國財經網fool.com創辦人Tom Gardner來港,筆者有幸與其會面,交流了不少關於細價股及價值投資的課題,當時他仍然很有信心,中小企相對大藍籌增長股的估值已跌至歷史新低,預期均值回歸(mean reversion)的日子不遠矣。現時回看,畢竟只是過了不夠一年的時間,對與錯就好難講,但他是過早睇好中小型價值股。當然,筆者的看法是,勝者全取的趨勢,恐怕已是全球通行的不歸路;我都希望我睇錯,因為我仍然持有不少該死的價值股,想趁市場流通量改善時放甩他們。從美股的表現看出,美國的稅改方案,都不過是投資者買賣時眾多考慮因素之一。何況,市場是有效率的,既然稅改方案已獲通過,這單新聞恐怕已成過去式,市價或已反映了大部份(若非全部)利好消息。有評論認為,美國的稅改將吸引更多美國企業將生產工序回流美國,現時美國的稅率比出口大國中國還要低,中國的經濟將危危乎。這與去年不少專家一口咬定美國今年將加息3-4次(最終是加3次),在息差誘因之下美元必升無疑,一樣是太單純的想法。試想想,美國的經濟結構本來已經是國貧民富,減稅方案只會令美國政府更窮,美元怎可能會強?資金怎可能會大舉回流美國?依我看,美元明年恐怕只會加速貶值。林少陽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27/202566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428

Money Walker:稅改效用兩大爭議

1 : GS(14)@2018-01-08 01:06:19

美國稅改塵埃落定,,市場最大憂慮不外乎兩樣,第一係會否導致美國政府財政負擔大為惡化,第二係有幾多美國企業海外避稅資金願意回流至美國。市場仍有頗大分歧。首先,減稅固然不利政府收入,但亦有人認為,減稅會推動企業投資,繼而提升經濟增長並帶動政府稅收增加,緩和減稅負面影響。有分析基於上述邏輯,指減稅實際上對美國政府財政唔會造成太大負擔,但一般睇法係,稅改短期內雖然會刺激企業加大投資,但要期望企業投資會因此而長期增加,就不太實際。第二,美國企業係咪因為今次減稅,就願意將多年來存放海外避稅嘅盈利匯返美國。的確,倘若企業班資回朝,無論呢筆錢係拎嚟做資本投資,定係用作回購或派息,都肯定會對美股有利,哪怕只得一小部份現金回流,對股價正面效用已不容忽視。不過幾時動用呢張王牌,要做資本投資時又係咪真係選擇返美國做,都好睇公司本身意願。所以大家不能期望稅改一過,資金就會立即湧返美國。海外積存現金最豐厚嘅美國公司主要屬科企,科技股理應較其他行業更受惠,但早前科技股竟因行內公司本身稅率普遍較低,而被指係稅改中享有着數較少嘅行業,更成為捱沽對象。隨住有關稅改嘅正面預期喺股價上反映得七七八八,市場對稅改睇法日後勢將更深入立體,假以時日,稅改被當成壞消息睇亦非不可能。
El.
http://fb.com/moneywalkerhk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27/202566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4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