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南部提契諾州(Ticino)本周公布的公投結果顯示,民眾希望對外來勞工加強管控。這是近年來瑞士對歐盟人員自由流動協議表示不滿的最新進展。
在這次公投中,“管控”派獲得了58%的選票,持歐洲懷疑論的瑞士第一大黨瑞士人民黨(SVP)占據多數。這一公投結果給當地政府帶來了難題,同時也再次體現了許多瑞士民眾對歐洲移民的抵制態度。
事實上,2014年針對歐盟人員自由流動協議的提案投票中,提契諾州就是出了名的“管控”派,在該州有68.2%的選民支持控制移民;而在瑞士全國來看,支持者占50.3%。
盡管兩年前這一提案未能付諸實施,但瑞士與歐盟在移民問題上始終關系微妙。此前的英國脫歐事件,又讓歐盟與瑞士關於移民問題的談判更加撲朔迷離。
外來勞工搶生計
講意大利語為主的提契諾州與意大利接壤,在瑞士聯邦的26個州中擁有最大的外來勞工群體。提契諾州總人口為35萬,每天從意大利穿越邊境來到瑞士工作的人數就超過了6萬。
提契諾州因此長期與意大利關系緊張,尤其是在勞工問題上。這一區域的本地勞工遭遇了嚴重的工資競爭,外來勞工常常壓低自己的工資以求打入瑞士的勞工市場。
正是由於這些原因,當地居民更加支持“管控”歐洲移民的提案。這次公投也包括了支持出臺相關政策,提高本地勞工雇傭率的提法。而向來反移民、反歐盟的極右翼政黨瑞士人民黨則很可能抓住這一公投結果,以此佐證其觀點,即瑞士人民也希望政府在與歐盟的談判中表現出更加強硬的態度。
但也有分析家稱,提契諾州地理位置、經濟狀況特殊,影響了它對瑞士整體情況的代表性。
同時這次公投所涉及問題的範圍有限,並不代表選民在控制外來勞工數量和維護與歐盟的雙邊協議中做出了明確的選擇。瑞士聖加侖大學政治學教授帕特里克·埃門根認為:“他們(選民)希望得到自己應該分得的那部分‘蛋糕’——只是在提契諾州這個問題尤其嚴重。”
而提契諾州州長佩德拉齊尼表示,相比2014年的全國投票,這次公投中“管控”派的支持率已經下降了10個百分點。佩德拉齊尼將這一改變歸功於當地政府對這一提案的“聯合反對”。但同時他也承認,這次結果“反映出提契諾州民眾依然盼望有措施應對當地勞工市場面臨的壓力”。
與歐盟關系微妙
瑞士作為永久中立國,與歐盟的關系一直非常微妙。上世紀末瑞士曾經遞交入歐申請,但在當年便宣告失敗。而歐盟與瑞士的七項協議規定自2002年生效,歐盟成員國國民在瑞士有權定居並能自由就業;同樣,瑞士籍勞動者在歐盟成員國也享有同等權利。但協議簽署後,由於湧入的外來移民實際數量遠超預期,同時對於瑞士本地居民生活也造成了沖擊,所以瑞士人民黨開始反對移民。
人員自由流動協議自此也成為瑞士與歐盟之間的一根刺。在今年6月英國公投脫歐之後,瑞士前總統卡爾彌瑞還表示瑞士應該和英國合作,聯合抵制這一協議。
事實上,英國脫歐的確使得歐盟在與瑞士的對話中陷入不利局面。歐盟也一直希望瑞士能維護此前的雙邊協議,不要開了與英國進行單獨談判的先例。而在8月初,瑞士正式告知布魯塞爾,撤回1992年提交的加入歐盟申請。
盡管存在以上舉措,但瑞士依然希望與歐盟維持良好關系。目前瑞士仍然要依靠與歐盟市場間建立的超過120個雙邊協議。而歐盟在人員自由流動問題上一直態度強硬,因此瑞士也做出了一些讓步。
上周,瑞士一些議員表示將會縮小2014年的提案範圍,具體是出臺措施鼓勵企業、市場雇傭本地勞工,包括這些公司在本地就業中心發布招聘信息等。瑞士上議院將於12月討論這一提案。
相比之下,歐盟更加強硬。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此前在對瑞士進行訪問時明確指出,他希望歐盟與瑞士的關系有一個新的制度基礎,即瑞士法律需要自動跟隨歐盟法律進行對接,同時要求瑞士接受歐盟法庭的裁定。但這一系列目標基本上不可能得到瑞士民眾的同意。
據新華社報道,歐盟委員會25日宣布,中國海航集團對瑞士航空技術公司的並購活動獲得歐盟反壟斷審查通過。
歐盟委員會在當日發表的聲明中表示,這一並購不存在壟斷問題,“由於兩家公司業務重疊部分非常有限,不會引發壟斷關切”。
瑞士航空技術公司是民用航空領域的維修、維護和運營服務提供商。公司總部位於蘇黎世。據瑞士航空技術公司官網,7月,其股東阿聯酋穆巴達拉開發公司同意向海航出售80%股份。
海航集團成立於1993年,目前已成為以航空、實業、金融、旅遊、物流為支柱的大型企業集團。2015年7月,海航集團躋身《財富》世界500強企業。
9月,歐委會還通過了海航對瑞士航空餐飲和招待服務公司佳美集團並購的反壟斷審查,認為不存在壟斷問題。
據新華社報道,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19日說,俄方在等待瑞士就其戰鬥機日前以過近距離靠近俄專機事件作出解釋,並將以相應的方式作出回應。
紮哈羅娃當天在“俄羅斯24”電視頻道直播節目中說,瑞士戰機距離俄專機太近,引起專機乘客“特別不安”。俄方註意到媒體對這一事件的報道。俄專機飛行事先得到許可,俄駐瑞士大使館已向瑞方發出照會表示不解並要求瑞方作出解釋,俄方將以相應的方式對瑞士的解釋作出回應。
18日,據俄羅斯衛星新聞報道,俄特種飛行隊一架伊爾-96-300專機搭載俄總統普京代表團成員及克里姆林宮記者團前往秘魯參加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APEC),途中在瑞士領空遭瑞士戰機跟蹤,其中一架戰機距俄飛機非常近,不僅可以看到機尾上的瑞士國旗、飛機編號,甚至可以看到飛行員的容貌。瑞士戰機一直伴飛至瑞士與法國邊境。
瑞士軍機在幾分鐘內對普京專機進行抵近跟蹤,並靠近至非安全距離。
對此,新華社報道稱,瑞士軍方發言人達尼埃爾·瑞斯特19日向媒體作解釋時說,此舉只是例行做法。
瑞斯特說,瑞士軍機時常伴隨飛越瑞士領空的其他國家政府飛機,並不針對某個特定國家。他說,在一般情況下,瑞士軍機會通過電臺與對方聯系,但在電臺聯絡不暢時,軍機飛行員會通過其他方式聯系對方。
【相關閱讀】
瑞士軍機短時間跟蹤搭載APEC峰會俄代表團的飛機
據俄羅斯衛星新聞18日報道,瑞士軍機在幾分鐘內對搭載APEC峰會俄羅斯代表團前往秘魯的飛機進行短時間跟蹤,並靠近至非安全距離。
該情況發生於瑞士領空。飛機上的乘客為俄羅斯代表團成員,其中包括軍事技術合作局局長亞歷山大·弗明和克里姆林宮記者團成員。
其中一架戰鬥機距離俄羅斯飛機非常近,不僅可以看到機尾上的瑞士國旗、飛機編號J- 5024,甚至可以看到飛行員的容貌。他從左側靠近俄羅斯飛機的機翼作出動作,然後又從右側靠近。 瑞士戰鬥機幾分鐘後離開俄羅斯飛機。
俄羅斯機組人員表示,這是常事,而克里姆林宮記者團中包括已經跟隨總統工作超過15年的成員則表示只遇到過一次類似的情況。但是那時戰鬥機沒有像這次一樣距離客機那麽近。
如果每個月不幹活就能領工資,你是會變得更有主動性幹活,還是安心地遊手好閑?
在不少國家看來,給公民每個月固定發一份工資將增加人們的安全感,尤其在技術快速革新的時代,人工越來越多被機器取代的大背景下。這種方法也將鼓勵失業者在不擔心失去失業金的情況下,積極尋找兼職或臨時的工作。
繼半年前瑞士提出每月無條件給每位成年公民發放2500美元的提案並進行公投後,芬蘭也開始行動了。
芬蘭啟動試驗
為了最終推出全國性的政策,芬蘭目前正在做一個真實的試驗:給2000位公民每月發放一筆數百歐元的固定收入,允許他們自由選擇是工作還是不工作,以及做什麽樣的工作。該試驗將持續兩年,參與者是在接受失業金或收入補貼的人群中隨機抽取的。試驗中獲得的固定收入無需納稅。
如果試驗成功,芬蘭就打算將“不工作就能白拿錢”的福利推廣到所有的成年芬蘭人。
芬蘭政府認為,這種方式看起來很花錢,但在長遠看來其實是省錢的。作為高福利國家,芬蘭的福利系統很複雜也很昂貴,簡化這種系統將有效減少系統運行的成本。
與此同時,芬蘭政府相信,這種方式也將鼓勵更多失業的人去尋找工作,因為他們不用擔心找到工作就會失去失業金。事實上,有不少失業人員都在逃避做兼職,因為一旦有小額的收入,就可能會讓他們失去失業金。
“附帶的收益不會減少你的基本收入,所以工作以及自雇的行為就會變得很值得。”芬蘭社保機構Kela法律部門的負責人圖魯寧(Marjukka Turunen)這樣認為。
根據芬蘭統計局的最新數據,2016年11月的失業率為8.1%,10月同樣為8.1%,但比9月的7.7%和8月的7.2%有所上升。就11月的數據而言,共有21.3萬人失業,而有工作的人數是241.3萬人,和去年同期相比,多了1.1萬找到工作的人。其中,15歲到24歲的年輕人11月的失業率高達16.1%,同比去年減少了1.4個百分點。
想這麽做的不只有芬蘭
有上述想法的並不只有芬蘭。加拿大、冰島、烏幹達和巴西等國都在討論和考慮上述項目。
在2016年6月,瑞士更是率先做出了提案並舉行了公投。提案建議給每位成年公民一份保障性的基本收入,無論工作與否,每月均可獲得約2500美元的收入。另外,兒童也同樣享有福利,每個月可領取750美元。這意味著,對有一個孩子的完整家庭來說,即使都不工作每個月也會有5750美元的家庭收入(約合人民幣4萬元)。
讓人吃驚的是,竟然有超過75%的瑞士人給這個提案投了否決票。反對的原因是,雖然這種方法能消除貧困,但將大幅增加政府開支,從而削弱整體經濟的競爭力。
根據瑞士聯邦政府的估算,如果方案通過,瑞士每年要為此支付2080億瑞郎(約合2150億美元,1.5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瑞士GDP的30%。其中,1530億瑞郎將來自稅收,另外550億瑞郎則來自社會保險、社會輔助支出等賬戶。因此人們擔憂,為了填補財政缺口,未來的稅收不得不明顯提高。
發放“基本收入”的計劃始於1979年,由英國出生的美國政治活動家托馬斯·潘恩(Thomas Paine)提出。每隔幾年,該計劃就會被各種烏托邦公社和左翼經濟學家提出一次。
在荷蘭的烏得勒支,這種計劃已經試驗滿一年了。自2016年1月起,烏得勒支就開始試著給250名正在接受失業救助的荷蘭公民每個月發放960歐元,相當於1100美元(約合人民幣7700元)的固定收入,目的是為了減少荷蘭現有福利體系中的浪費。
支持者認為,這種保障性的收入將允許人們自由選擇工作以發揮自身的價值,更多地從自身興趣和公益心出發,而不是迫於生計壓力被動地工作。自由和主動地工作會讓人們變得更有創造力,也能有更多時間關註家庭和公共事務。
根據此前由瑞士民意研究機構DemoSCOPE做的調查,如果瑞士推行基本工資制度,僅2%的人會停止工作,54%的人計劃進修,53%的人願意更多與家人在一起,22%希望創業,35%將更註重環保產品;另外,59%的35歲以下的人相信,瑞士終有一天會推行基本收入制度。
1月15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離開北京,應以洛伊特哈德為主席的瑞士聯邦委員會邀請,對瑞士進行國事訪問;應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施瓦布邀請,出席在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應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巴赫邀請,訪問聯合國日內瓦總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陪同習近平出訪的有:習近平主席夫人彭麗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滬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栗戰書,國務委員楊潔篪等。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當地時間2017年1月16日,在習近平主席對瑞士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在兩國領導人的共同見證下,中國商務部長高虎城與瑞士聯邦經濟、教育和科研部長施奈德·阿曼共同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和瑞士聯邦經濟、教育和科研部關於中國—瑞士自由貿易協定升級的諒解備忘錄》,宣布啟動中瑞自貿協定升級聯合研究。
中瑞自貿協定於2013年7月簽署,2014年7月開始實施,是一個高質量、內涵豐富、互利共贏的協定,也是我國與歐洲大陸國家簽署的第一個自貿協定。協定的簽署和實施對深化雙邊經貿合作,推動兩國經貿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中瑞雙方啟動自貿協定升級聯合研究,共同探討提升和豐富協定內容的可能性,將為進一步提升兩國經貿合作水平,推動中瑞經貿合作邁上新臺階創造良好條件。
“我對著旗宣誓,效忠獨立的加利福尼亞國!”在一間貼著加利福尼亞州“熊旗”以及“加利福尼亞是一個國家,而不是一個州”標語的會議室里,路易斯(Geoff Lewis)挺直腰板站立著說出這句誓言。
剛剛從健身房走出的旁觀者一邊擦汗,一邊好奇地透過玻璃隔墻看著會議室內發生的一切。
這並不是好萊塢的戲碼,路易斯也並不孤單。根據公開的最新民調,加州有三分之一的人因為反對美國總統特朗普而支持加州獨立。
目前,美國加州獨立組織Yes California(下稱“加州獨立運動”)已經獲批開始收集58.54萬份簽名,以觸動“加州脫美”公投。加州州務卿帕迪拉應允,只要在今年7月25日收集齊前述近60萬份有效簽名,就將在2018年進行第一輪公投。公投一共兩輪,如果進展順利,第二輪公投將在2019年3月5日舉行。
“如果特朗普贏了,那我們就在加州建‘長城’,把我們和特朗普的美國隔離起來,”加州州長傑里·布朗(Jerry Brown)早在2016年5月就開玩笑說。“別緊張,我只是在開玩笑,畢竟我們加州更喜歡的是搭建橋梁,而不是造墻。”
如果說在幾年前,加州鬧獨立的事更多是邊緣者的遊戲;那麽在特朗普勝選後,獨立就成為了絕對不能算少數者的心聲。
“不可調和的矛盾”
在一間奢華的辦公室大樓里,大約有15人聚集在一起,商討著如何讓加州脫離美國從而成為獨立國家的大計。
他們是上述加州獨立運動的領導者。據他們說,該獨立組織已經迅速擴張出了53個地方分會,每一個分會都像他們這樣召開商討大會,並持續招募誌願者。
“可以說,我們正在見證一個國家的誕生。”57歲的沃爾默(Tim Vollmer)是一名來自舊金山的學術顧問,“我們可以引領剩下的自由世界。”
他們的招聘宣傳內容大概是這樣的:加州擁有4000萬公民,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州。因補貼其他州而遭受損失,正在因美國的貿易體系而“壓力山大”;加州在美國大選中並沒有獲得公平的發言權;加州是多元的,在移民政策上與其他州大相徑庭,在環境政策上也比其他州超前,在大部分問題上都和特朗普的立場截然相反。因此,加州脫離美國的條件成熟。
洛杉磯是加州最大最繁華的城市
起初,該獨立運動組織是通過在Facebook上做廣告,沒想到讓加州獨立的想法迅速獲得了3.9萬個點贊以及相近數量的追隨者。一張將加州和美國其他地區撕裂開的圖片配著這樣的文字——“因不可調和的矛盾而離婚”。
加州獨立運動的聯合創始人之一、埃文斯(Marcus Ruiz Evans)坐在一間星巴克咖啡館里感嘆道:“加州和美國太不同了。加州是被敵視的、被討厭的,它在美國看起來就是另類。”
早在2010年,加州就因為政治主張的獨特而掀起過獨立運動。那一年,加州因抗拒全美範圍內反對大政府的熱潮而投票選出了新一任的州長——傑里·布朗。隨著布朗的就職,加州收緊了槍支管制,提高了對富豪的征稅和煙草稅,還實現了大麻合法化,並發展了多語言的教育體系。
2012年,埃文斯發表了一本多達540頁的“巨著”,詳細解釋了為什麽加州應該脫離美國,並且不厭其煩地傳播著這些理由。當然,傳播的主要方式還是依靠Facebook和各種媒體平臺。
當地時間1月26日,一份主張加州脫離美國獨立的提案被提交到了州務卿的辦公室。雖然這份仿照“英國脫歐(Brexit)”的“加州脫美提案(Calexit)”報告並沒有提到特朗普,但顯然是特朗普的勝選讓原本邊緣化的獨立運動看到了全新的希望。
在那些和特朗普政治主張迥異的政策之外,還有一個很直觀的事實:在特朗普勝選的那場大戰中,希拉里在這個州獲得的支持票,比特朗普多出200萬張。
億萬富翁及氣候環境活動家斯泰爾(Tom Steyer)此前在社交媒體推特上表示:“看著特朗普的競選團隊,你不可能忽視那個對民主自由和加州公民尊嚴的直接威脅。”
音樂家赫丁(Clare Hedin)也是加州獨立運動的支持者。他奔波著幫助人們成立各地分會,並將加州獨立運動的T恤分發給參會的每個人,同時鼓勵他們盡量穿著這件紀念T恤參加集會。
他們討論的話題包括加州獨立後應該如何解決軍隊問題,以及如何獲取水源——要知道,加州多地備受幹旱氣候困擾。這些初步的思考包括加州可以像瑞士那樣成為中立國,而水資源則可以從內華達和科羅拉多河水系獲取。
2015年加州的地區生產總值已超越法國的GDP總量
由於加州經濟實力雄厚,一旦獨立將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因此埃文斯他們並不擔憂獨立後的經濟問題。至於法律上的“前無古人”,這些獨立運動者多會用大麻的合法化和同性婚姻來鼓勵自己:那些事在十年前也被視為天方夜譚,但現在都已經合法化了。
最需要擔心的還是政治問題。加州獨立運動的組織者並沒有任何政策立場,也不知道一個全新國家的政府應當如何建立。他們的目標是先讓這個州獨立出來,然後再想著獨立後如何運轉。而埃文斯他們接下來6個月的重大任務,就是收集足夠多的有效簽名,來完成第一步——觸動第一輪公投。
那些支持獨立的力量
在加州獨立的支持者中,矽谷科技巨頭和投資家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優步(Uber)的早期投資者、埃隆·馬斯克“超級高鐵”項目的聯合創始人皮許瓦爾(Shervin Pishevar)就曾在推特上發布一系列的計劃,來資助“一場讓加州成為獨立國家的合法運動”。
“這是認真的。”在回複媒體的郵件中,皮許瓦爾表示,“這是我可以做的最愛國的事。這個國家正處於一個很危險的十字路口。”
就在推文發布的幾個小時內,不少矽谷的科技投資者也都對這個計劃給予了支持。“我加入並且成為你在這件事上的合夥人。”私密社交網絡工具Path的創始人和投資者莫瑞(Dave Morin)在推特上這樣回應。谷歌前雇員、Design公司的創始人赫米恩(Marc Hemeon)也迅速留言稱:“我支持你這個行動,讓我知道我可以怎麽幫忙。”
這個在當時還完全處於空談的獨立計劃,反映了科技行業對於特朗普勝選的震驚和沮喪。有超過100位科技領域的重要人物在去年夏天聯名寫公開信,警告說特朗普的當選“將會是科技創新的巨大災難”。
46歲的赫希(Sue Hirsch)在大選中將票投給了希拉里,在大選後,她說自己會因為自己是一名美國人而感到羞愧。“我想成為加州人,而不想成為一名美國人。”赫希對於新任總統顯然有著強烈的抵觸情緒。
但埃文斯和加州獨立運動的聯合創始人瑪里奈利(Louise Marinelli)並不是美國左派的救世主。他們兩位都是共和黨人。
一個經常被獨立運動組織者舉例宣傳的人物是美國企業家與風險資本家、支付企業PayPal的共同創建者之一彼得·蒂爾(Peter Thiel)。盡管他曾對抗整個科技界,特立獨行地支持特朗普,但蒂爾也在最近成為了加州獨立運動的擁護者。
加州州政府目前已經允許該運動開始收集有效簽名,因此瑪里奈利希望能雇用專業的資金募集人和全職員工。
埃文斯則把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給組織的成員打電話、發郵件和發短信上。受到英國脫歐公投的鼓舞,以及蘇格蘭獨立運動的啟發,不少加州獨立運動的成員都很樂觀。但也有不少人深知,最終實現獨立的機會依然渺茫。但埃文斯說自己願意在有生之年盡可能多地嘗試,這樣做的目的不只是想讓加州真的獨立,而是想讓這個獨立的想法鐫刻到4000萬加州人的腦海里。
當地時間9日21:00,德國西部城市杜塞爾多夫主要火車站發生持斧頭襲擊案,據德國警方消息,截至記者發稿時,至少導致5人受傷,尚沒有死亡報告。
目前有一人被捕,這名36歲的嫌疑犯來自前南斯拉夫,患有心理問題。
據目擊者稱,襲擊者“胡亂地攻擊人”。攻擊的目的尚不清楚,警方也並未稱其和恐怖主義有關。
德國警方部署大量警力到該地區對其他可能的嫌疑犯進行搜索。來自杜塞爾多夫的圖片顯示,該車站已經被警方布置警戒線戒嚴,直升機也在上空盤旋。
杜塞爾多夫中央火車站是該市主要的火車站,每天人流約25萬。
當前,德國對恐怖襲擊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去年12月,一輛貨車沖入德國柏林市西部城區繁華地帶一個聖誕集市的人行道,造成至少12人死亡、49人受傷。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事後宣稱制造了該案。
該市市長蓋澤爾(Thomas Geisel )發表“推特”向受害者表示慰問,同時向安全部隊表示感謝。
同時,瑞士警方9日也稱,瑞士西北部巴塞爾州一家咖啡館發生槍擊事件,已造成兩人死亡,另外還有一人重傷。
據Venturebeat網站3月14日報道,瑞士AR汽車導航公司WayRay於3月14日宣布獲得1800萬美元的B輪融資。領投方為阿里巴巴。目前,WayRay累計融資已達3000萬美元。
WayRay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Vitaly Ponomarev表示:“目前,WayRay是全球唯一一家將增強現實技術集成至汽車內的開發商。本輪融資將幫助我們超越傳統HUD研發商,並在與全球大型汽車品牌的合作商為我們提供更多的機會。”
除了融資事宜,WayRay還宣布與斑馬公司(阿里與上汽共同組建的合資公司)達成合作,共同開發全新的汽車導航和信息娛樂系統。該公司表示,WayRay的AR擡頭顯示器Navion將整合到上汽2018年的一款車型中去,該車型將成為世界上首款搭載全息AR擡頭顯示器的量產汽車。
根據WayRay官網介紹,該公司總部位於瑞士,在俄羅斯有一個研發中心,未來計劃在上海開設辦事處。目前主要為司機開發擡頭顯示器(HUD)以及最終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完全沈浸式AR和虛擬現實(VR)系統。
“瑞士作為歐洲大陸的金融中心,可以對人民幣國際化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瑞士聯邦委員兼財政部長於利·毛雷爾(Ueli Maurer)在過去的周末率領一支瑞士金融業代表團到中國進行訪問,與財政部、銀監會、央行和亞投行等機構探討了中瑞雙方如何在金融業相互支持與合作。
毛雷爾還透露,瑞士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本世紀最重要的戰略之一,瑞士希望能夠參與進來,今年5月,瑞士聯邦主席將來華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在談到此次中國之行的收獲時,毛雷爾16日在上海對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提到,一方面是兩國的金融開放,包括中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也包括瑞士作為歐洲大陸金融中心如何協助中國企業家進入歐洲市場。另一方面是感受到數字金融將改變未來金融業的生態,而在這一領域,中國走在了瑞士前面。
“瑞士將降低數字金融的門檻和限制。”瑞士聯邦財政部、瑞士聯邦國際金融事務國務秘書約克·加瑟爾(Jorg Gasser)也透露,此次中瑞雙方也談到了瑞士金融行業如何介入到中國飛速發展的金融業,比如,除了中國建設銀行已經在瑞士蘇黎世設立分行以外,中國工商銀行也即將在瑞士開設分行,浦東發展銀行也在探討之中。
2016年,中國建設銀行在瑞士蘇黎世設立分行,標誌著新的人民幣清算中心在瑞士這一世界最大的離岸金融中心正式啟動。
中瑞金融合作在多方面取得了豐富的成果。比如,兩國央行先後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加強人民幣業務合作,並在瑞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2015年1月,兩國央行簽署合作備忘錄,就在瑞士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有關事宜達成一致,並同意將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試點地區擴大到瑞士,投資額度為500億元人民幣。
通過不斷參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瑞士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人民幣離岸樞紐。
瑞士證券交易所集團董事長羅密歐·拉赫(Romeo Lacher)表示,瑞士證券交易所承擔著有價證券管理,人民幣清算和結算的功能,因此在瑞士作為人民幣樞紐的地位中發揮重要作用。
對於瑞士作為人民幣樞紐的地位,瑞士銀行家協會主席赫伯特·舍特(Herbert J. Scheidt)舉例稱,瑞士的銀行管理著200億人民幣資產,瑞士也有重要的人民幣投資基金,同時,瑞士對中國發行的債券也有很大興趣,中瑞銀行在兩國開設的分支對於這類資本流動和金融服務共同作出貢獻。
此外,舍特也表示非常希望中瑞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優勢能夠結合起來。“我們對中國目前的移動支付平臺非常欽佩,而瑞士開發的互聯網金融產品主要是通過互聯網提供投資產品。”
拉赫具體提到,瑞士也在2016年12月和阿里巴巴集團簽署了戰略協議,合作的目標是中國的支付寶用戶可以在瑞士和歐洲使用支付寶。
“我們將動員10萬零售店接受支付寶的使用,再動員另外10萬機場、火車站和高端零售商戶使用支付寶。”拉赫稱。
今年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瑞士,與瑞士聯邦主席洛伊特哈德共同會見瑞士經濟界代表時便表示,瑞士在智能制造、金融保險、節能環保、電力、能源、食品、醫藥等領域擁有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可以成為中國的創新戰略夥伴。中國正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瑞雙方可以在基礎設施建設、金融、產能合作等領域積極開展三方合作,共同開拓市場。
瑞士位於中歐內陸,面積約4.13萬平方公里,全國僅800多萬人口,但卻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1950年,瑞士與中國建交,是最早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之一。1980年,瑞士企業與中方成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資的工業企業。2007年,瑞士成為第一個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歐洲大陸國家。
2014年,《中國-瑞士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生效實施,瑞士成為中國在歐洲大陸的首個自貿夥伴。瑞士還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是最早加入亞投行的歐洲國家之一。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獲得最新官方數據,該國擁有266家持有銀行營業許可的機構(2015年),其中有26家外國銀行在瑞士的分支。2016年,瑞士金融業總值占GDP總值9.4%,金融業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