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單戀「台灣五○」也能創造大獲利 中年失業男 靠兩表一圖年賺十八趴

2013-01-28  TWM
 
 

 

一個中年失業、頓失收入來源的男人,要如何養活兩位高堂父母以及三個小孩?

答案是:一檔股票,以及三張圖表,創造每年一八%的報酬率。施昇輝證明即使是簡單的方法,只要堅持信念、精益求精,也能創造出大獲利。

撰文.謝富旭

又到了企業辦尾牙的季節,但是,五十二歲的施昇輝永遠也忘不了,九年前那次離開證券業的最後一場尾牙!

那是業績慘澹,甚至還讓公司賠錢的一年。施昇輝所屬的某家證券公司承銷部門,被安排在餐廳的一根大柱子後面,連前方的舞台都看不到。這個疏離的座位安排令他心裡油然升起了一股不祥預感。果然,農曆春節過後,他的部門有一半以上的員工收到裁員通知,身為部門主管的他也黯然離職。

即使在證券業打滾多年,在最風光的時期曾經領過三十六個月的年終獎金,但家中食指浩繁,施昇輝離開證券業時,也還不到可以不必為金錢煩惱的地步。

中年失業的他,只有大女兒剛從大學畢業,兒子還在念私立高中音樂班,另一個女兒念大學,妻子則在哥哥的餐廳幫忙。即使如此,施昇輝仍一肩扛起家裡的經濟重擔,而他所靠的竟只是一檔股票及三張圖表。

「那檔股票就是『台灣五○指數基金』(ETF,指數股票型基金),二○○二年台灣五○上市時,我就買了一些。離開職場後,即使我身在證券業長達十幾年,也害怕多年來的儲蓄會虧光,於是把九○%股票賣掉,轉到台灣五○。」施昇輝回憶說,「○八年金融海嘯時,台灣五○跌至三十元以下,出現台股千載難逢的買點,一直逢低加碼的結果,讓我的部位一度高達二百張以上。奠定了日後我操作台灣五○的規模基礎!」一開始,施昇輝只因為台灣五○是台灣市值最大五十家公司的結合體,不會倒閉,不會爆發財務問題,每年又有穩定的配息(一.五元至二元之間),基於長期投資的動機,希望一年能夠領個二、三十萬元股息的心態,才把之前投資的股票轉成台灣五○。

操作幾年下來,他逐漸理出心得。在長、短期操作策略交互搭配下,竟能在台灣五○這檔被視為「超級大牛皮股」的標的上,創造出平均每年一八%的報酬率。

「過去八年來,我只單戀一枝花(指台灣五○),與它鎮日廝守,長相左右,它的個性、脾氣,我都一清二楚!」訪談過程中一向謙虛客氣的施昇輝,提起台灣五○,不經意流露出自傲的神色!

長期投資策略

攤平是最厲害的獲利武器

施昇輝解釋,投資台灣五○不必看財報,不必注意財經消息,只要看價格變化;於是他從台灣五○的價格變化中,漸漸摸索出門道:這是一檔台灣龍頭股的基金,而基金投資致勝之道在於,價格愈跌要買愈多,攤平是基金投資的王道。

他說:「這種『攤平』的方式,不就是散戶之所以賠多賺少的最大致命傷嗎?然而,攤平用在個股操作雖是最大致命傷,用在台灣五○上卻是最厲害的獲利武器!」施昇輝每年都會針對台灣五○的價格進行總整理,作為來年長期投資策略進出的最重要依據。以他的最新版台灣五○「長期投資策略價格進出表」而言,價格落在四十六至六十元之間的時間比率最高,達七成以上,在這區間,他會採慢慢買的方式,以每一至二個月買一張的步調建立長投部位;跌至四十五元以下,買進速度就提高一倍,原本一個月買一張,就變成買二張;跌至四十元以下就再加倍,變成一個月買四張;如果是三十五元以下,「可以買多少就買多少!」金融海嘯期間,台灣五○最低跌到二十八.五元,施昇輝持有的張數一度高達二百多張(見賺錢圖表十一)。

施昇輝指出,長期投資台灣五○獲利關鍵在於資金控管,「你不能一古腦兒在台灣五○介於四十六至六十元間就把錢投資完,要預留至少二成的資金,留待價格跌至四十六元以下還可以加碼。」因此,施昇輝目前雖具有至少建立一百張台灣五○作為長投部位的實力,但他額度一直沒買滿,為的就是怕「萬一」價格真的跌至四十五元以下,仍然保有持續加碼的實力。

短、中期波段操作策略

觀察K值進出 績效達大盤漲幅六成不過,以台灣五○去年配息一.八五元,除息前收盤價五十二.九元計算,現金殖利率僅有三.五%,離施昇輝所稱的平均每年一八%的報酬率仍有一段不小差距。他說:「這個差距,就靠波段操作來達成!」他解釋,台股每年約有二至三次,甚至多則四次的大波段震盪,「我對台灣五○進行波段操作,平均績效可以達到大盤波段漲幅的五至六成水準,也就是說,如果大盤波段漲幅是一○%,我可以從台灣五○的短線波段操作獲利五%至六%。」這時,「台灣五○的短、中期波段操作策略表」就成了施昇輝提高獲利的武器。「我的策略是,K值跌至六十以下就慢慢買,四十以下多買一些、二十以下就大買;相反地,K值六十以上就慢慢賣,八十以上多賣一些,九十以上全部賣!與長期投資策略有異曲同工之妙。」(見賺錢圖表十二)除了KD值波段操作策略,施昇輝偶爾也會搭配其他小技巧,在台灣五○進行「當沖」(用自己原來的部位當借券來用)套利。比如說,前一日美股收盤大漲,隔日台股受到連動而開盤跳空勁揚,他就會先賣出幾張手上台灣五○股票,俟盤中再買回(因為近幾年美股收高,台股經常開高走低;反之,美股收黑,台股經常開低走高)。雖然獲利不多,但經年累月下來仍相當可觀;再者,退休後的他也把它當成一種生活上的樂趣。

樂活記帳掌握損益

讓單一股票愈做愈有趣

除此之外,施昇輝也分享投資台灣五○的「樂活記帳表」,讓他不僅可以精準掌握自己的進出價位與損益情況,還可以讓自己的心情更加愉快(見賺錢圖表十三)。

施昇輝說,波段操作時,買進的台灣五○價位難免有高有低,被「套牢」在所難免。「所以,在進入賣出波段時,我會故意把賣的股票與買價較漂亮的部位進行『沖銷』,獲利好看一點,心情不就變好了!」這乍看起來很阿Q的心態,卻蘊藏了一個大智慧。因為,進行波段操作的台灣五○部位,如果累積到一定的獲利,施昇輝可以把之前買價太高的台灣五○轉列為「長期投資」部位。換言之,無形中加快了他存「台灣五○」這檔股票的速度。

這套「兩表一圖」投資法,讓一位中年失業男不僅養活了一家七口,甚至還跑去美國職棒大聯盟觀賞王建民出場比賽,到尼泊爾自助旅行。「台灣五○不僅把投資變簡單了,更讓我享受到什麼是『樂活』的滋味!」施昇輝如是說。

施昇輝

年齡:52歲

經歷:證券公司承銷部主管

學歷:台大商學系

著作:《只買一支股,勝過18%:理財專家不敢教你的事》

施昇輝的兩表一圖獲利法

賺錢圖表11

長期投資策略進出表

台灣50價格區間(元) 月數 比重(%) 策略31~35 4 3.5 還有可投資的錢就買36~40 3 2.7 每個月買3張41~45 98.0 每個月買2張46~50 28 24.8 定期定額,每1~2個月買1張51~55 34 30.1 56~60 20 17.7 61~6510 8.8 每個月賣1~2張66~70 4 3.5 每個月賣3張71以上 1 0.9 全部賣出總計 113 100 用100張的資金操作

賺錢圖表12

短、中期波段操作策略進出表

K值落點 操作策略

90以上 每周賣5~8張80~90 每周賣3~5張60~79 每周賣2~3張

K值落點 操作策略

40~59 每周買2~3張20~39 每周買3~5張20以下 每周買5~8張

註:以100張部位操作

資料來源:施昇輝提供

賺錢圖表13

樂活記帳表(只針對波段操作部位)買進日期 買進張數 買進價格(元) 買進金額(元) 賣出日期 賣出張數 賣出價格(元) 賣出金額(元)單筆損益(元)7月13日 2 49.6 99200 7月18日 2(註A) 49.3 98600 7月26日 3(註B) 48.8 146400 8月1日 2(註A) 51.2 102400 3800 8月10日 3(註B) 52.9 158700 12300 9月17日 2(註C)55.5 111000 10月11日 2(註C) 53.5 107000 4000 註:此為施昇輝提供示意表,非真實帳戶進出狀況。

A 表8月1日賣出2張,選擇與7月18日買進的2張進行沖銷,獲利3800元B 表8月10日再賣出3張,選擇與7月26日買進的3張進行沖銷,獲利12300元。

C 表9月17日基於想放空的理由,賣出2張,與10月11日買進2張進行沖銷,獲利4000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635

平凡散戶靠四招發掘獲利翻倍標的 獨門籌碼面算股技巧 操作主力股

2013-04-01  TWM
 
 

 

三十八歲的陳家豐,精通籌碼分析,搭配基本面與技術面的交叉檢視,自創一套投資台股得以長線不敗的獲利模式。

三年前,他不但為自己創造千萬元的身價,也賺到了財富自由。

撰文.林心怡

陽光和煦的平日午後,陳家豐總是帶著老婆、孩子四處旅行,享受優閒愜意的親子時光,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羨煞不少昔日同窗。的確,三十八歲,正是許多上班族工作最繁重的時候,但陳家豐卻能藉由自創一套穩健的台股獲利模式,提早賺到財富自由,並且能細水長流地持盈保泰。

攤開陳家豐近年來的台股績效獲利表現持續亮眼,除了二○○九年有超過一二○%的報酬率外,接下來每年獲利也都超過三成五;即使去年台股操作難度提高,整體獲利仍逾四成。事實證明,他在台股能賺到錢並非偶然。

跟主力》三階段投資 押寶獲利翻倍標的分析陳家豐的算股邏輯,首先,他會挑選技術面轉佳,其次是籌碼面開始轉強的標的,接下來就是檢視該公司有無實質題材面與業績面的利多。其中,他尤其重視個股的籌碼變化,他認為「有主力、法人進場的股票股價才會動」,否則即使股票基本面再好,股價也可能不動如山;因此,從籌碼面挑強勢股,是他賺取超額利潤的重點觀察指標。

而一○年讓他獲利一倍的中石化就是典型的例子。陳家豐表示,其實早在○九年十月,他就發現中石化獲利有逐漸攀升的趨勢,觀察○九年中石化前三季的毛利率變化,可以明顯發現該公司第二季已從負五.四%轉為正的八.五%,第三季更跳升至一一.九一%,月營收成長率也開始逐漸上揚。雖然當時並無特定籌碼進駐,股價也沒有特別表現,但陳家豐認為,一旦有更吸引的題材發生,這樣的個股將有機會成為主力作多的標的。

直到一○年中石化爆發經營權之爭的題材,陳家豐發現四、五月間主力券商例如兆豐大同、凱基復興、統一敦南等證券點的籌碼大舉進入,爾後他又查到當時主力平均成本約十四.五元附近。因此,他開始跟著主力作多,從股價十五元開始布局,分三階段投資策略,一路加碼到九月分平均成本十六.四二元。而當一一年他發現主力券商在四十五元附近慢慢出脫持股時,他也跟著獲利出場,從四十二元一路至三十二元調節完畢,獲利翻倍出場。

觀籌碼》從融資變化推測主力鎖單與否只是,投資人若要觀察「主力券商」的籌碼變化,大多還是要借助專業的看盤軟體;不過一般人還是可以從融資餘額變化,來判斷該股是否有主力介入作多。

陳家豐指出,傳統觀念會認為融資餘額高的個股籌碼凌亂,但其實近幾年來,也有不少獲利把握度高的主力,會拉大槓桿,用融資來鎖單。

這個時候要判斷是否為主力用融資鎖單,可搭配融資維持率觀察,若融資餘額高、同時融資維持率也高,就很有可能是主力用融資買進看好的股票,投資人也可以順勢搭上獲利順風車。

打開筆電自備的看盤軟體,陳家豐熟稔地敲出龍邦的線圖解釋道,「以龍邦為例,去年底我在十九至二十幾元附近就開始買,這波上漲以來,融資增加,而且融資維持率持續拉高,代表使用融資鎖定籌碼的是主力。」陳家豐補充說,「一般散戶做股票賺錢時常抱不住,不是上漲後就賣掉,就是頻繁做價差;但我們可以從龍邦的維持率來觀察,這波以來最高飆到二七五%,代表以融資持有的主力,抱得很緊;然而隨著股價上漲,該股的維持率也一路攀升,股價在一月一度站上三十七.一五元,前後才兩個月股價漲幅就超過八成。」賺波段》三標準賺除息行情陳家豐分析,從市場傳出某主力大舉買進控有台壽保經營權的龍邦股票,想間接爭奪台壽保經營權的消息,亦可間接解讀「市場有人在拱該檔股票」,因此在操作類似股票時,投資人宜慎防主力高檔倒貨造成股價下跌的風險,一旦出現爆量下跌,就該留意出場點。同時,像龍邦這種籌碼大多由主力用融資操作的個股,也不可視為長線題材,須用短線波段操作策略看待。

此外,陳家豐也會在台股多頭時,趕搭除息行情的順風車。他解釋說,因為除息的行情並非年年都有,必須在台股處於多頭時,或個股線形呈現多頭排列,獲利勝算才會高。

陳家豐指出,要賺除息行情最好是挑公司前景好、月營收成長、EPS(每股稅後純益)成長的公司。根據他多年的研究,通常業績好、現金殖利率三%至四%、可扣抵稅額大於二○%的公司,都是大戶偏愛挑選作多的投資標的。

而這些個股通常都有一個特性,就是在股票除息前十五個交易日前,就會開始發動,因此若想提前賺取個股的除息行情,就得先了解每年五至八月間,欲投資公司的除息日。

以裕融為例,該股去年七月股價線形呈現多頭排列,月營收持續成長,且若以一一年可配發兩元的現金股利,當年度四月低點五十五.二元計算,現金殖利率達三.六%;加上可扣抵稅額達二○.九四%,因此推測基準日八月一日的前十五個交易日附近,股價就會開始有漲勢。而事實證明,裕融股價也確實在當時除息前十五個交易日附近,從六十六.八元一度漲到除息前高點七十四元,漲幅達一成。

挑題材》從資產粗估與董監改選議題著手展望未來,陳家豐認為,在全球「印鈔救市」的氣氛下,未來將導致物價上漲,使得稀有商品的價格水漲船高,因此具備土地資產、經營權爭奪等題材的公司股價也有較佳的表現;例如擁有相關題材的黑松,未來股價都值得追蹤。

陳家豐分析,從黑松一三四五坪微風土地,由潤泰集團以八十二億元標走來看,黑松租給微風一期四千六百坪土地,未來至少也值二八○億元;二者合計約三六二億元,以目前股本五十三億元計算,每股就有六十七元的價值,而這還不包含黑松在深坑一萬一千七百坪的土地與其他資產。因此,布局成本在三十幾元的陳家豐認為,未來黑松股價仍極具潛力。

其次,三年一次的董監改選行情,也是黑松今年即將在六月召開股東會的重頭戲。觀察三年前,黑松曾爆發經營權爭奪戰,當時由微風廣場廖偉志家族聯合嘉泥前董事長張永平買進黑松一○%持股,與黑松張家發生經營權爭奪;其間,黑松股價從當年二月初的十九元,一路漲到當年度的高點二十九.二元。而今年再度傳出,先前在中石化大賺一筆的好樂迪前董事長盧燕賢等人,已轉進黑松並陸續增加持股,似乎正在醞釀一波股權爭奪戰。

除了留意市場消息面的變化,黑松大股東持股變化也可看出端倪。首先,從黑松的股權分散表觀察,近三年來,黑松持股達一千張以上的大股東比率逐年增加,已從一一年三月的七九.四八%,增加至今年三月的八一.六七%,多出了二.一九個百分點,股價也從一一年三月十七日的低點二十一.九五元逐步墊高,一二年九月二十六日更創下五十一元的新高紀錄。

若從歷史經驗來看,過去董監行情最早會從董監改選前一年的十、十一月開始發動,也就是每年三至六月股東會召開的四至五個月前,去年黑松股價自十月的低點三十四元附近,一度漲到今年一月的高點四十一.四元。當時持股一千張以上的大股東持股比率,也從去年十月的八二.七五%,跳升至一月的八三%,由此推斷部分主力籌碼已悄悄布局。

看著陳家豐快速地秀出電腦內關於股市投資心得的上百張Power Point檔案,以及精心設計的台股試算統計資料,不難發現他對研究台股下的準備工夫,以及專屬於他的股市獲利祕笈。

陳家豐

出生:1975年

現職:專職投資人、金融研訓院講師資歷:券商營業員、寰宇仲才企管講師

陳家豐的算股密技

1 看籌碼

1觀察融資變化 融資維持高檔,且融資維持率上升,推測有主力用融資鎖單,推升股價短線急漲。

2技術面翻多 股價站上均線,股價轉強。

2 看業績與題材

業績方面包括營收、毛利率是否出現負轉正、持續成長者;題材方面包括是否有資產題材、董監改選題材、熱門產業題材。

1董監改選行情 2010年6月初董監改選前的3月初曾發動過一波董監改選行情,成交量放大,股價從19元漲至29元,漲幅達5成。

2資產助漲題材 2012年3月傳出黑松擬賣微風二期土地,潛在獲利具想像空間。

3 賺除息行情

1除息行情 賺除息前15天左右,股價拉高的報酬。選股方式以現金殖利率3~4%以上、可扣抵稅率大於20%的公司。例如裕融就符合上述邏輯。2012年8月就曾發動一波除息行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61

零售獲利難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30401/18213035

灣仔北有一座灣景大廈,係小型住宅單位,可能係當初規劃署規劃錯誤,在周圍甲級商廈之中,竟然撥一幅地作住宅用途,而且係細住宅㖭,簡直係嚴重錯配,呢啲蝦碌嘢唔好講嘞。灣景大廈之平台有天橋與華潤大廈、新鴻基大廈、海港中心及鷹君大廈連接,每日人流不少,華潤大廈披上新裝之前,將海景平台(前稱三里屯)亦重新策劃,將之變身為新型食肆集中地,好有生意眼,點知最近收到食環署通知,平台唔可以有食肆座位,呢個平台收檔都得嘞。
華潤兼營華潤創業(291)上星期宣佈2012年業績,全年租售額高達1262.36億元,扣除資產重估及出售業務收益後,核心純利只有15.27億元,純利率只係1.2%,即係做一百蚊生意,賺到一元二角,利錢好低啫。華創四大業務,即係零售、啤酒、食品(五豐行還併在內)、飲品,全與一般消費者有關,獲利能力低,只靠生意額夠大,唔怪得華創話五豐行供應活牛冇錢賺,要再次加價。
全世界嘅零售店業務都係薄利多銷嘅,超級市場拉上補下,更難賺取大錢,依家利率超低,連玩財技(售貨收現金,付貨錢在數十日後)賺利息都無大幫助。睇吓貿易帝國利豐(494),去年全年營業額高達202.22億美元,核心純利只得5.11億美元,比率係2.52%,好過華創一倍,不過都係低得緊要。有一隻新股票叫做靄華押業信貸(1319),招股書披露截至2012年2月29日止財政年度嘅營業額有六千六百三十六萬元,稅後純利高達三千三百三十七萬元,獲利率係50%;截至2012年11月30日之九個月,營業額有五千二百三十萬,純利一千九百二十六萬,獲利率係36.6%,仍然高出華創,利豐甚多。做當舖及貸款,真係好好賺噃。小時候聽見當舖生意係九出十三歸,曾不明其意,後來入咗銀行做事,先知道係借十元,扣一元,實得九元,還款十三元,實質利率就係44%,現在有當舖上市,果然證實此說。上市公司有高達50%之超高獲利率,記憶之中,全盛時期之南華早報(1993至1995年間)就有,當時印刷職業搵工廣告好似印銀紙,南早員工嘅福利好到令人羨慕,現在往事只能回味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15

30歲交易員獲利20億美元 成就2012年最賺錢債券交易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3832

沒有研究拉美垃圾債十多年,恐怕別想拿到十年投資拉美債券371%的高回報。沒有把比特幣當成「信仰」,也不能在人家暴跌60%以前眼紅它可以兌換266美元創幣值新高

而要想知道2012年最有利可圖的華爾街交易是什麼,還得問對沖基金公司Och-Ziff Capital的全球信用負責人James Levin。
 
明星交易
 
2012年,Levin以75億美元押注結構性信用債工具。僅此一項投資,如果不計基金收費,他領導的14人全球信用團隊就為公司獲利20億美元,全公司上下468名員工加起來整年交易收入也不過34億美元。
 
據此計算,Levin去年投資這類信用產品約有27%的盈利。
 
結構性信用產品包括各種證券,擁有住房抵押貸款、信用卡、購車還貸、企業貸款等現金流的各類債權,分為MBS等不同的證券,風險和相應的收益率也各不相同。
 
即使和Levin一樣選擇這類投資的不乏業內高手,比如DoubleLine的Jeffrey Gundlach、Baupost的Seth Klarman、LibreMax的Greg Lippmann,他也絕對是佼佼者,因為沒有誰像他在這種交易中有那麼大手筆。
 
美國新澤西州養老基金管理機構(New Jersey Division of Investment)的董事Timothy Walsh這樣評價結構性信用產品和Levin本人:
 
這不是獨角戲,但我們認為他是明星。
 
戲劇人生
 
有趣的是,這位明星今年才邁入而立之年,他的從業經歷很簡單,卻完全可以拍成一部好萊塢式的青春勵志片。
 
知情人告訴華爾街日報記者,Levin在哈佛大學拿的是計算機學位。但他在畢業多年前就認識了自己現在的老闆——Och-Ziff的一位創始人Daniel Och。
 
為什麼會認得Daniel Och?因為Levin曾經在夏令營裡教Och的兒子學滑水。
 
這份業餘教練的差事也許是Levin人生中最重要的兼職。
 
他畢業後進入對沖基金公司Sagamore Hill Capital工作,這第一份工作也是Och幫忙找的。
 
2006年加入Och-Ziff以前,Levin還在Dune Capital幹過一陣子,職位是問題債券和統計套利的分析師。
 
23歲來到Och-Ziff至今,Levin給同事的印象是為人隨和又細心周到。
 
可是,他投資結構性信用產品的策略就比較「冒進」,防範下跌做的保護要少些,所以比一些對手的風險要高。
 
一些交易員透露,Levin的團隊是住房和商業MBS相關投資的特大買家。
 
輝煌難續?

 
目前Och-Ziff管理資產總規模接近330億美元,今年初結構性信用債券的投資還佔公司管理資產規模的24%,與去年相差無幾。
 
華爾街日報左圖顯示了MBS、信用卡和車貸還款等結構性資產去年至今年1月1日在Och-Ziff的持有比例。
 
儘管去年戰績彪炳,一些投資者還是擔心Levin押注的投資太火爆,現在收益率已經沒那麼好。
 
知情人士稱,早期購買結構性信用工具的Elliott Associates現在已經減倉。
 
有的看好人士認為,這個市場還有足夠流動性可以撤離。
 
另一家對沖基金MKP Capital的創始人Patrick McMahon表示,結構性信用工具比其他信用工具的收益率更有吸引力,它的基本面是穩定趨好轉的,
 

以下是Och-Ziff網站對Levin的介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59

App兩獲利王 通殺輕重度玩家致勝

2013-04-08  TCW  
 

 

一款遊戲App,可以一天創造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萬元)營收,這不是神話,而是正發生在芬蘭與日本,分別榮登蘋果的iOS與Google Android平台獲利王。

App市場淘汰速度快,根據《華爾街日報》調查,二○一二年有六三%的App與前一年不同,其中遊戲類為所有類型最大宗,開發商無不用盡力氣,搶下這塊灘頭堡。

芬蘭的「Clash of Clans」與日本「Puzzle & Dragons」辦到了,究竟這兩款來自東、西方的遊戲App是如何成為業者眼中的金雞母?

「以前的App幾乎都是『輕度遊戲』(casual game),大部分免費下載,但現在該想的是怎樣從玩家身上拿到更多錢,」MoaiCity執行長江誌峰說,雖然免費遊戲容易吸引用戶,但當市場成長趨緩、競爭激烈,如何黏住玩家,再透過有效的「遊戲內付費機制」(in App purchase),創造獲利機會,則是開發商需要考慮的重點。

因此,根據應用程式分析商App Annie統計,從二○一二年開始,App主要收益模式已從過去的免費、付費下載,走向程式內購買,先提供使用者一段免費鑑賞期,再依個人需求選擇付費項目,避免花冤枉錢。

Clash of Clans與Puzzle & Dragons正是掌握了以下三大關鍵,成功讓玩家掏出口袋,從免費到付費。

「他們很聰明抓到了『輕度遊戲』和『重度遊戲』(hardcore game)中的空間,殺出第三條路。」江誌峰分析。

秘訣一:擴大市場一款遊戲能吸引各類玩家

像憤怒鳥、candy crush等輕度遊戲,雖然好上手,玩家卻很容易膩,難延長遊戲生命週期,但像暗黑破壞神等需要長時間經營的重度遊戲,門檻較高,不適合在行動裝置上操作,以往的開發商大多各據一方,鮮少兼顧兩種需求。

讓不同類型玩家都能在一款遊戲中得到樂趣,提升下載量,正是吸金的第一步。例如,讓輕度玩家享受像Diamond Dash等消除遊戲的手感,或者經營城堡、莊園,一開始不須投入太多心力,也不用與他人競爭,但當遊戲持續進行,就得擬訂策略和朋友合作,轉守為攻,才有辦法破關,藉此提升難度,留住重度玩家。

因此Clash of Clans和Puzzle & Dragons累積高人氣,前者目前位居北美iOS下載量第一名,後者自去年推出以來,至今仍是日本iOS下載量冠軍。但接下來,如何將用戶轉換成實際收益,才是挑戰。

秘訣二:激發欲望先送道具,免費使用

辦活動提升回訪次數,或透過競爭刺激比較心理,讓玩家有更多機會付費,則是第二招。

登入Puzzle & Dragons官方論壇,一眼看到的就是「緊急地下城時間表」欄位,從每週不定時舉辦贈獎活動,讓玩家在有限時間內挑戰更難關卡,獲得稀有寶物,藉由限量營造期待感,增加消費欲望。

「有天我跟朋友原本在逛街,時間一到,我們馬上找間麥當勞,坐下來打了一小時,上廁所也免了。」一位已經在Puzzle & Dragons花費近萬元的玩家說。

不靠辦活動黏人,Clash of Clans則是將遊戲與攝影功能結合,被攻擊時,系統會自動將過程截圖,提供玩家參考,App評測網站PunApp評測員黃政枚就說,「看那些照片真的很殘酷,為什麼一樣等級,人家就那麼強。」藉此激發玩家競爭心態,掏錢添購裝備。

此外,先用免費養大玩家胃口,即使看似吃虧,卻讓人由奢入儉難,也為開發商賺進更多桶金,「一開始先送一些高級道具,之後就會想買,以前我們都覺得開發出很棒的產品,玩家一定要花大錢買才回本,但這兩款遊戲顛覆了這個想法。」江誌峰觀察。

秘訣三:品質細膩角色參考皮克斯風格

最後,一款遊戲App得兼具口碑,才能殺出紅海,產品品質更是關鍵。

Puzzle & Dragons製作人山本大介就曾說,遊戲營運就像《伊索寓言》裡的「北風與太陽」,越想要逼玩家付費,越會引起反感,與其為了短期利益、失去人心,倒不如放眼長期經營,讓遊戲更有趣。資策會行動開發學院課程研發經理鐘祥仁也認為,商業模式固然重要,但不可操之過急,提升遊戲娛樂價值才是上策。

對此,Clash of Clans與Puzzle & Dragons團隊都是業界老手,曾有單機版、線上遊戲資歷,更找來插畫家設計角色,Clash of Clans參考皮克斯(Pixar)美術風格,畫面細膩到連城堡裡的小人物都有不同樣貌,連玩家觸控螢幕造成的回饋感,都有針對不同道具做調整,可見其用心。

據美國遊戲網站Playnomics指出,有高達八五%的免費遊戲App在下載一天內,就因為毫無新意、品質低落遭玩家刪除,可見比快、比新的山寨版終究只是曇花一現,如何提供優質服務、永續經營,更考驗開發商的能耐。

【延伸閱讀】這2款App遊戲,每日營收破百萬美元

名稱:Clash of Clans開發商:芬蘭Supercell推出日期:2012年8月成績:每日營收突破百萬美元,北美iOS與iPad平台下載第1名特色:城堡攻守遊戲,前期玩家須建設莊園、練兵,後期才會加入對戰功能

名稱:Puzzle & Dragons開發商:日本GungHo Online Entertainment推出日期:2012年2月成績:今年1月營收超過5,300萬美元,日本iOS與iPad平台下載第1名特色:結合消除型與角色養成遊戲,須蒐集不同等級怪獸,才能繼續破關

註:排名統計至4月1日資料來源:AppData、各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80

分析師之王Horace Dediu:PC市場的獲利之王是蘋果!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8437.html

i黑馬 導讀:人稱「分析師之王」的Horace Dediu發表了一篇短文,展示前六家規模最大的PC廠商去年第四季的銷售、營收、毛利和獲利等情況。根據他的圖表,毫無意外地,前六大個人電腦廠商中以蘋果賣出的電腦最少,但是獲利最高的卻也是蘋果——甚至比另外五家個人電腦大廠(惠普、聯想、宏碁、戴爾以及華碩)加起來還多!

在對蘋果公司的一系列分析上, Asymco 創辦人、素有「分析師之王」之稱的Horace Dediu 以其專業的精神和精準的預測為外界所稱道,其分析常常被彭博社、金融時報、經濟學人、福布斯等媒體引用。

傳統PC 市場正在萎縮,蘋果獲利稱王

PC出貨量被智能移動設備追過並不是新聞,但Horace Dediu指出,PC不僅連續四季出貨量減少,在今年第一季的出貨量甚至萎縮超過10% 2,幅度之大或許是過去20年來僅見。

Screen-Shot-2013-04-11-at-4-11-6.07.30-AM1

Horace Dediu 分別以六張圖表對六大個人電腦廠商做比較:

Screen-Shot-2013-04-16-at-4-16-4.05.57-PM

以銷售量來看惠普最多,聯想居次,蘋果最少;以平均單價來看,蘋果最高,其次是戴爾,宏碁最低;營收的部份Dell 居冠,蘋果第四,宏碁最低;營運利潤則是蘋果最高(18.9%),最低的是宏碁(不足2%);每賣出一台電腦,蘋果可賺得超過250 美金,其他五家則是不到50 美金;最後一張是獲利圖,蘋果在Mac 上的獲利超過​​其他五家廠商的總和。Horace Dediu 指出蘋果的獲利大概佔了整個PC 產業的45%,比他們在智能手機市場的表現(72%)差,但也「不錯了」。

Screen-Shot-2013-04-16-at-4-16-4.16.46-PM

Horace Dediu 的分析方式或許有討論的空間,因為蘋果是前六大廠商中唯一自行開發操作系統的,而其他五家廠商必須就操作系統(Windows)支付微軟授權費,這顯然侵蝕了他們的利潤。不過個人電腦市場高峰已過應是不爭的事實,例如華碩頻頻嘗試發展不同於傳統人電腦的產品,而戴爾與惠普已逐漸將發展重心轉移,戴爾甚至已經下市,尋求更靈活的策略運用空間。

但Horace Dediu 指出蘋果並非對個人電腦市場衰退免疫,只是他們還有龐大的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市場,以及來自內容和服務的營收等。那其他PC 廠商該怎麼辦?Horace Dediu 認為他們恐怕只能把希望寄讬在微軟身上,希望其發展策略是正確的,不過……

Sounds risky.

聽起來很危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96

獲利直直落 富邦證大縮編


2013-04-25  TNM  
 

 

富邦金今年第一季大賺百億元,然市場盛傳,富邦證將大縮編。本刊接獲投訴,富邦證六十多個營業據點三年內要砍半,一是因證所稅上路、台股成交量萎縮,二是大陸開放台灣券商全資全照,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因而下令,全力搶進第一張大陸A股執照。

蔡明忠小檔案

◎現職:富邦金控董事長暨執行長、台灣大哥大副董事長

◎年齡:57歲

◎家庭:父親蔡萬才為富邦集團總裁,胞弟蔡明興為台灣大哥大董事長。妻蔡陳藹玲,育有4子女。

◎學歷:台大法律系畢、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學碩士

◎經歷:1992年逐步接掌富邦建設、產險、銀行等事業,2003年入主台灣大哥大、台灣固網,2005年出任富邦金控董事長至今。

富邦金近來喜事連連,今年第一季大賺百億元,蟬聯金控獲利王,富邦金趁熱宣布要發GDR(海外存託憑證)二百八十五億元,用來收購大陸華一銀行八成股權,引來外資追捧加碼,富邦金股價週一來到四一.七元,創下波段新高。

台股卡關 富邦喊撤

然富邦金獲利大好,加速西進、擴張版圖之際,本刊接獲投訴,指富邦證將大幅縮編。「公司高層已決定,三年內目標是把全台六十幾個據點合併成三十五個,幾乎砍掉一半。」一名富邦證營業員告訴本刊。

本刊調查,富邦證現在將就北、中、南三個據點進行合併、裁撤,新竹也合併二個據點。依此下去,富邦證目前市占率排名第三將不保。

週一上午近九時,記者實地走訪富邦證松山分公司營業大廳,台股開盤前,營業大廳電視牆前的一排排椅子空蕩蕩,投資人稀稀落落,三兩句地閒聊著美國波士頓爆炸案、大陸四川地震,聊天意願比看盤興致高。

「再怎麼利空出盡,台股還是提不起勁,因為大家心中都有揮之不去的陰影,就是證所稅實施後台股成交量過低的問題,二、三月每日平均成交量不到六五○億元,八千五百點的天險難以突破。」現場一名看盤的老先生說。

徵證所稅 大戶縮手

「身價上億元的大戶,對台股還存有一絲希望的,會轉去海外紙上公司,再以法人身分下單;但大部分的中實戶是直接出場。」一名富邦證新竹分公司營業員告訴本刊。

「我在竹科很多大客戶都跑了。你看,證交所公布台股市值縮水二兆元,這些錢沒有再轉成外資跑回台灣,可見大部分中實戶不是轉為法人下單,而是不玩了。」這位營業員說。

去年四月初,當時財政部長劉憶如宣布證所稅今年元月起開徵,前二年,台股超過八千五百點才課稅,二○一五年後,買賣股票總額逾十億元者課稅。

證所稅一上路,股市大戶賈文中立刻將他投資的鼎富證券賣給元大證券。賈文中對本刊直言:「有證所稅在,台股八千五百點過不去的,就算上漲,一靠近八千五,大家嘴巴上說不跑,心裡面都會想誰會先跑掉,不如自己先出場,所以心理作用更大,台股就上不去了。」

證交所統計數字也說明此事。○八年到一一年,台股每日平均成交量還有一千一百億元,去年宣布課徵證所稅後,掉到八○九億元,今年第一季又掉剩六九一億元。前證交所董事長薛琦曾說,二○一一年最後二個月,台股成交量才八百多億元就有六成券商虧損,更甭提現在。

市占前三 獲利遽降

富邦證也不例外。近年來,富邦證營收市占率一直維持在第三名,獲利卻大衰退,從二○一一年的二十六億餘元,去年掉剩九.八億元,衰退六成多。

金主大戶跑得了,證券從業人員卻跑不了。「現在公司叫我們每個星期一、三、四的下午都要幫富邦人壽call客,反正證券沒業績,要我們去賣保險、提升員工產值,我們都快變成富邦人壽證券部門了。」一名富邦證天母分公司營業員透露。

能變成人壽證券部門還好,工作還算保住,若無法提升產值,情況就更糟。「富邦證成為證所稅實施受害者中,開第一槍、正式裁撤分據點的券商,大戶退場不玩,或者轉以海外法人身分下單,不需要那麼多營業員了。」一名證券同業說。就連首度聽到此事的富邦證員工,也大多默默接受此事。

台灣券商同業大家長、券商公會理事長簡鴻文聽聞此事後,嚴肅地說:「若是真的(指裁編據點),影響會很大。」

A股正夯 磁吸台資

究竟券商裁編據點影響為何,簡鴻文不願多談,不過,一位證券業高層說:「若沒有意外,元大和寶來證趁著同業合併重整,有可能是第二家大量裁撤據點的券商。」

這位高層分析,併購寶來證前,元大證損益兩平的成交量是台股每天成交量要四五○億元,「現在併入寶來證,損益兩平的門檻一定拉高,大家心知肚明,據點的合併、裁撤一定要做。」

為促進台股動能,券商公會現正研議爭取現股當沖、券商權證避險專戶降稅率由千分之三降到千分之一等措施。但無論如何找方法,如今證所稅已上路,台股動能遠不及大陸A股已是不可逆的事實。

「一名大戶說,台股沒前途,跑去玩大陸A股,另一個大戶好巧不巧也準備移去玩A股,原來他們從台股離場後,都跑去對岸了。」一位營業員苦笑說,在大戶心中,大陸A股是未來最有潛力的首選。

西進福建 簽意向書

而大陸A股市場,正是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亟欲擴張的版圖。「公司可能也是為了爭取福建第一張全資全照證券資格,開始收掉台灣的業務吧。」一名富邦證券工會成員說。

「我們大董(蔡明忠)說過要全力爭取A股經紀業務。」一名富邦金控高層透露。今年一月,大陸證監會前主席郭樹清釋出允許台資證券公司在大陸上海、福建、深圳各新設一家合資的全牌照證券公司,可經營A股經紀業務資格。

「關於這個趨勢,大董早已看清楚。」該高層說。早在二○一○年中,蔡明忠與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等簽署合資設立「海峽證券有限公司」及「海峽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意向書,初期規劃基金規模人民幣五十億元(約新台幣二百四十一億元),瞄準投資A股。

券商員工 嚴峻考驗

而和蔡明忠一樣,有意搶下兩岸合資證券頭香的,還有永豐金董事長何壽川。就在郭樹清來台放送利多的六天後,永豐金宣布將與廈門市金財投資公司合作,成立第一家兩岸合資證券。當時,業界隨即傳出,福建的第一張證照被永豐金搶走,富邦金落榜。

對此,富邦證高層說:「廈門在大陸經濟行政劃分下,有點像經濟特區地位,不屬於福建,因此不算是郭樹清所提的福建那張證券牌,說富邦出局還太早了。」並強調,廈門市政府與福建省政府二者,「到底誰比較能代表福建?」

由此看來,深陷證所稅魔咒、並還面臨大陸A股挑戰的,不只富邦證,還有全台萬名證券營業員。

回應

就裁減據點至三十五家一事,富邦證回應並無此計畫,目前為止僅有一處據點搬遷及一處據點合併;富邦證券定期檢視各據點的市場配置,就各商圈客戶需求、客戶對服務方式選擇(電子或實體)、據點經營效益優化原則增減據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94

抓得住「倍數獲利」飆股 賺進四千萬元 高職洗車工掌握二方向 33歲變身中實戶

2013-05-13  TWM
 
 

 

今年才三十三歲的羅詠樂,從二十萬元投入股市起家,歷經慘賠、健康亮紅燈,終於找出一套適合自己的獲利邏輯,至今資金規模至少四千萬元。

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窮小子翻身的努力,與十五年財富增值兩百倍的投資祕訣。

撰文.林心怡

「我十七歲就開始買股票賺錢,高職夜間部畢業就沒再讀了。」當今年僅三十三歲、投資資金規模至少四千萬元的羅詠樂,分享自己長達十五年的投資資歷時,記者的確嚇了一跳,心想﹁怎麼會有人這麼年輕就懂得投資股票?﹂窮小子兼差脫貧 靠台股年賺兩百萬「我小時候家裡窮,又不愛念書,所以一直都是半工半讀賺生活費,念高職時就懂得買零股投資。嘗到甜頭後,更積極將省吃儉用存下的二十萬元投入股市,最後搭配期貨操作加速累積財富。我深信,在投資市場只要方法對了,窮人也可有翻身的一天!」出身台中的羅詠樂,家裡一共五個兄弟姊妹,從小,雖然與另一個雙胞胎兄弟並列老么,但並未因此在物質上特別受寵,反而時時都在為錢煩惱。「沒辦法,小時候一家七口的生計,全靠父親在貿易公司擔任小職員的微薄薪水。錢根本都不夠花,常常欠繳營養午餐的錢,所以我從國小時,就懂得做資源回收、打零工賺生活費。」羅詠樂回憶,「尤其在讀國中到高職那段時間,每當同學們想著該去哪玩時,我卻滿腦子都是想著如何多賺點錢。我做過的工作很多,不但發過傳單、擺過地攤,還做過半年的洗車小弟、工地臨時工,就連讀高職夜間部期間,白天除了正職,同時兼任直銷業務,甚至還時常利用課餘時間,在便利商店值大夜班賺外快,一天身兼三份工。」就在羅詠樂急於賺錢的熱血因子不斷沸騰下,一九九六年,他任職通訊行業務員期間,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結識了一位股市高手,從此開啟了他的投資視野。「還記得那時我送手機去客戶家,一進門看到金碧輝煌的裝潢;我心想:這一定是位有錢人!當時就厚著臉皮與他攀談、請教。」一聊才發現,對方學歷不高,卻是位靠股市致富的投資高手,讓他相當羨慕,也點燃了他想靠投資致富的熱情。

二方向、四重點 抓到數倍成長股後來羅詠樂就常常在工作之餘,研讀報章雜誌上相關的資訊,一開始沒什麼錢,就先從零股開始買起,「好不容易十七歲那年,我花了四萬多元,買了人生第一檔股票── 日月光,沒多久就賺了二萬多元,不但讓我投資信心大增,還促使我把省吃儉用存下來的二十幾萬元投入股市。」就這樣,九六年至九八年期間,羅詠樂借人頭開戶融資操作、重押股票,累積了不少財富;其中尤其以營建股寶建、皇普,以及金融股的東企獲利最多,才一年多的時間就賺到了二百萬元。後來,他更締造了許多「倍數獲利」的佳績,例如他曾在二十元附近重押威盛,賺倍數獲利;在十二元附近重押茂矽,三十幾元出場;之後的戰績包括:華電網、玉晶光、鈊象等股票,都是他快速累積財富的代表作。二十七歲那年,羅詠樂資產早已累積逾千萬元。

分析羅詠樂的投資策略,有兩大方向:長線投資以基本面是否有題材,並以現股持有為主;短期或中期的波段操作買賣點研判,則著重技術分析。不論是看好的小型股或高價股,都會搭配使用融資或融券靈活應用。

在長線投資標的方面,首先,羅詠樂偏愛挑選股本二十億元以下,EPS︵每股稅後純益︶至少二元以上的個股,然後再瀏覽各股股價平均價位;通常以此條件篩選的股票,股價大致都在百元以上。第二步,就從股價未達百元的個股中,檢視是否有基本面與題材面未完全發酵的好股票,並搭配技術面是否有在打底或低檔收籌碼的現象,作為參考依據。

至於在技術分析觀察上,他最常觀察重點有四點:第一,他會在股價突破日線或周線盤整區間後,K線拉紅時視為買訊;反之則為賣訊。其次,挑選價格站上周線及下降趨勢線,突破平台整理區的個股,一旦股價越過再回檔,沒有正式跌破下降趨勢線的話再加碼。第三,則是使用均線作為多空分界依據,當短天期五日或十日均線,向上或向下穿越年線,都是很好用的多空指標依據。另外,通常股價在年線之上可視為轉多訊號,反之則轉空。第四,則是從各式底部與頭部形態,搭配KD、MACD與成交量能做多空研判。

靠華電網、玉晶光、官田鋼 大賺千萬例如,○七年五至六月期間,羅詠樂就曾經因為自己從中華電信ADSL,轉換成光纖網路升級時,發現該市場的龐大商機。「我還記得,當時我等工作人員架構升級完成後,就立即查看光纖數據機是哪一家廠商。發現是華電網後,開始蒐集它的基本面資料,該公司不但股本小,包括月營收成長,毛利率均跳升,加上9周KD出現黃金交叉、MACD柱狀體由負翻正,成交量能放大,甚至出現凹洞量,都是技術面翻多的買訊。」後來,羅詠樂陸續以成本均價十五元左右持有一百張,至○八年四月在股價三十元附近全數出清,獲利一倍,淨賺一五○萬元。

另一個讓羅詠樂大賺七倍的經典例子,則是玉晶光。「○九年八月,在一次到台中五權南路附近買鹽酥雞時,我偶然發現旁邊有台中第一批LED示範路燈,仔細一看,看到一張貼有『維護廠商:玉晶光』的字樣,引起我對這家公司的興趣。」羅詠樂笑著說,當時就對LED產業很看好的他,深入研究才發現,該公司不但擁有LED路燈的題材,光學鏡頭的題材更是一大長線話題。他發現,雖然從月營收與年增率尚無明顯跳升表現,但從技術線形來看,玉晶光已打了一年半的底部,且底部出量,判斷可能有主力在吃貨,因此在股價四十三元附近陸續買進二十五張,後來當十日線穿越年線、股價站上年線時,又再加碼五張,最後在周線出現兩根長黑K棒破線後約三二○元附近賣出,獲利達七百多萬元。

至於波段操作,純粹看技術面進出的例子,羅詠樂則是以最多獲利高達三倍的官田鋼為例。「○七年三月初,官田鋼股價在低檔打底完成後,股價突破周線整理平台收大長紅棒時,研判為發動訊號,因此股價七至八元附近整理時分批布局。直到四月發動第二波上漲後,股價最高來到十二.三元附近時,在四月底出現周線收黑現象,開始分批以均價十元以上出脫,平均每張賺二.五元,持股五百張,一共獲利約一百二十五萬元。」「○七年十一月中旬,當官田鋼股價壓回前波起漲前的平台整理區時,我又再做第二波為期三個月的分批布局,股價從五元開始買到七元附近,直到○八年二月中,再度出現買進攻擊訊號後,股價一度來到五月中最高價十七.八元,直到六月六日周線未過前高,六月中周線呈現黑K下跌形態,且連三周K線出現『雙黑K夾殺』意味時,開始分批出脫持股,平均出場價位在十四至十五元間,以當時持股五百張計算,獲利約四百萬元。」至今,他仍認為,官田鋼六元以下逢低找買點,再沿著線形波段操作,還是有獲利機會。

股市慘賠教訓:不信明牌、嚴設停損只是,股市常勝軍也是有誤信明牌、踢到鐵板慘賠經驗。羅詠樂回憶說,「○七年七月間,太陽能題材紅火,當時結識一名投顧老師極力推薦茂矽,雖然當時我觀察到該檔股票已經發動過兩波攻擊走勢,股價從十五元左右上漲至最高六十三.五元,但還是聽信老師大力鼓吹該檔股票會炒到百元的說法,待股價壓回後積極在五十元附近買進一百張;沒想到卻慘遭套牢,直到○七年十一月間賣出時,股價早已跌破三十元,損失約兩百多萬元。」「○七年八月三日,也曾因為誤信友人『公司派將作多』的不實消息,在四十三元附近買進李洲約一百張,後來虧損擴大卻仍不願認賠,最後到了九月賣出股票時,股價只剩八、九元,一共慘賠了三百多萬元。此外,在金融海嘯前夕,我也曾有過重押期貨多單,當趨勢反轉又拗單沒馬上停損,一度讓資金快速蒸發,加計股票的虧損,一度讓我慘賠二千多萬元,輸掉一半的資金。」「這些慘痛的失敗教訓,讓我學會了兩件事:一是不再聽信明牌,二是嚴格執行停損。」回憶那段慘賠的歲月,羅詠樂苦笑著說當時幾乎夜夜失眠,「當時每晚睡覺一閉上眼睛就在想,該如何把錢賺回來,沒想到,心裡太過著急反而越做越錯,健康也出了問題。」「那一陣子,我不但肝指數飆高,習慣性頭痛與免疫力失調等健康問題接踵而來,後來發現在焦躁與精神不佳的情況下,判斷失準與失敗機率都提高。在越做越錯的情況下,情緒越來越不穩定,不但朋友變少,女友也離我而去。我才發現,運動、調整生活作息正常,保持冷靜與清晰的頭腦,才是在投資市場上反敗為勝的關鍵。」後來在友人的借貸籌資下,羅詠樂又找到了從股市翻身的獲利契機。

「其實,沒有一個技術指標是絕對好用的,只要固定一種主指標為參考依據,再搭配一個副指標作為確認訊號使用。當兩項指標同時確認方向時,再做買賣依據,久而久之,自然會越來越貼近股價的脈動。加上嚴格的停損紀律,這樣不但能夠降低風險,同時也能提高獲利勝算。」研究股市多年、無師自通的羅詠樂強調,「尤其趨勢一旦形成就難以被扭轉,一旦做錯了,就要認賠出場,積極者不妨反手作空,不要枯等奇蹟!」在調整自己股市操作的「人性弱點」後,紀律化的投資策略,讓他股市操作越來越順遂,不但超越先前累積的財富速度,一○年至一二年間,光是宏達電一檔股票,就讓他累積了二千五百萬元的操作資金。他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看十日線、年線與趨勢線,作為高價股的操作依據。

多空波段操作 靠宏達電累積二五○○萬「一○年四月十三日,當我看到宏達電股價十日均線穿過年線的作多訊號後,先是在收盤前買進十張,均價在三八九元附近,直到一一年六月十三日時,當股價跌破上升趨勢線,且M頭成形後出場,均價出在一○八五元附近,一張獲利六十九萬元,十張淨獲利達六九○萬元,操作資金提升至一○八○萬元。」「後來我又觀察該檔股價十日均線向下穿過年線的空頭訊號,因此在收盤前九二○元附近融券放空了十三張,直到股價又在一二年一月十六日站上下降趨勢線,在四百八十六元附近出場,獲利約五百六十四萬元,此時總資金累積至一千六百四十四萬元左右。」「一二年四月三日,當宏達電股價跌破上升趨勢線,我又在收盤前五五五元附近融券放空共三十二張,直到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收盤前價格站上下降趨勢線時,回補在二五六元附近,一共獲利約九二八萬元,操作資金累積至二五七二萬元附近。」大盤偏空 留意台灣五十走勢至於展望未來,羅詠樂認為目前台股大盤指數偏空,可留意台灣五十的線形走勢,一旦股價跌破五十二元附近,可以選擇大型權值股融券放空。不過近年來主力放在期貨與國外衍生性商品操作的他,手上仍然有線形看好、產業具備題材性的作多個股,其中包括高價股聯發科,中低價位的華電網、中信金,以及股價未來有翻倍機會的網通股居易。

羅詠樂分析,從居易的技術面來看,月線已經打一個大底,且出現一根K線長紅越過下降趨勢線的買訊,加上股價已回測過底部整理線,而下降趨勢線也轉為下檔支撐,顯示股價在技術面上有翻多訊號。

另外,從基本面觀察,羅詠樂也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發現到網路設備商居易的商機,「隨著大家工作對網路的依賴越來越高,對網路設備的穩定度需求也大增。像我從事程式交易,最怕的就是網路斷線。經過實際用過比較後,居易的網路設備的確比較好用。」羅詠樂指出,尤其居易近期積極研發創新的實用功能設備,包括網路設備能支援多WAN端及搭配行動3G網路作為備援,就能滿足大部分網路工作者不斷線的需求,預料將成為個人與企業的網路設備新寵,未來股價頗具想像空間。

「賺得多不如賺得久,賺得快不如賺得穩」,是羅詠樂在歷經股市大風大浪多年後,悟出的投資道理,「只要訂定好自己的交易策略後,不用一直盯盤,一樣能夠大波段操作、穩穩地賺。」每當恐懼與貪婪的「人性」再次動搖他的投資決策時,羅詠樂就會再次以「天下沒有不可能的事,人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的投資座右銘來警惕自己,嚴守操作紀律才能持盈保泰。

羅詠樂

出生:1980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學歷:台中明德家商餐飲科夜間部投資操作規模:自有資金約4000萬元

股市投資資歷:15年

羅詠樂

成功選股4心法

心法1

長線布局股本小、有題材的股票尋找股本15~20億元以下,EPS為2元以上的個股,篩選股價不合理的個股,再注意股價未達百元,個股是否為題材未發酵,且檢視基本面或技術面尚未發動股價漲勢者,作為分批布局之標的。

心法2

彼得林區選股法

從生活當中,可以發掘潛力股。例如常在PC home online線上購物等網站,逛3C找新商品或熱賣商品,作為研判產業趨勢的參考,或之前發現中華電信將全面更新為光纖網路進而追蹤受惠的廠商,以及路燈LED化趨勢,進而發現玉晶光大賺七倍等。

心法3

多空靈活操作

若為長線操作,以現股為主,短或中期波段操作高價股則會使用融資或融券。

心法4

固定技術分析觀察重點

訂立幾個主要指標與次要指標觀察就好,太過繁複反而干擾判斷準度。

技術分析觀察重點

1.日線或周線突破盤整區間後長紅為買訊,反之為賣訊。

2.股價站上周線並向上越過下降趨勢線,或突破平台整理區之個股為走多訊號,一旦越過再回檔下降趨勢線不破再加碼,反之則為賣訊。

3.使用均線作為多空分界,短天期均線5日或10日,向上或向下穿越年線為好用的多空指標,另外,股價在年線之上可視為轉多訊號,反之則轉空。

4.從各式底部與頭部形態,與成交量能、KD與MACD指標辨多空。

持續看好個股:

看好線形翻多、產業具備題材性的做多個股,包括高價股聯發科,中低價位的華電網、中信金,以及股價未來有翻倍機會的網通股居易。

羅詠樂看好潛力股居易

基本面:看好居易近期積極研發創新的實用功能設備,預料將成為個人與企業的網路設備新寵,未來股價頗具想像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83

法拉利獲利創66年新高 為何大膽逆向減產?


2013-06-17  TCW  
 

 

當義大利承受著歐債風暴,全國公務員面臨減薪、延後退休而陷入經濟成長衰退的壓力之際,《商業周刊》採訪團隊五月上旬來到義大利北部,一個因一家車廠而繁榮的馬拉內羅(Maranello)小鎮。這裡,是「超跑之王」法拉利(Ferrari)的故鄉,看到卻是不同的光景。

營收逆勢向上衝無畏歐債風暴,獲利與銷售飆高

儘管歐債風暴陰霾籠罩,根據法拉利財報資料,二○一二年,營收仍逆勢成長八%,達二十四餘億歐元;淨利成長一七.八%,金額約二億四千萬歐元;新車銷售台數亦增加四.五%,皆創下法拉利創建六十六年以來的歷史新高。

法拉利含金量之高,從對母集團獲利貢獻可見一斑,它銷量占其隸屬的飛雅特-克萊斯勒集團(Fiat-Chrysler Group)不到○.二%,卻是該集團近二○%的獲利來源。

此外,今年二月,英國品牌顧問公司Brand Finance發布的「全球品牌評等」,以淨利潤、用戶平均收入、廣告與營銷支出,以及品牌情感與忠誠度等指標,針對全球五百大知名企業進行的全方位評價,法拉利打敗Google、愛馬仕(Hermes)等,名列全球最具影響力品牌。

打造出「法拉利盛世」的是法拉利董事長蒙特澤莫羅(Luca di Montezemolo)。但正考驗他的是,二○一三年將是法拉利與賓利(Bentley)、保時捷(Porsche)、瑪莎拉蒂(Maserati)等超跑品牌,策略分道揚鑣,以及能否維持超跑之王地位的分水嶺。

企圖跳脫英式奢華房車形象的賓利,今年宣布二○一五年轉攻運動休旅車戰場;專注性能超跑的瑪莎拉蒂則推四門房車,冀望瓜分雙B市占率;甚至連另一義大利超跑藍寶堅尼(Lamborghini),也守不住純種超跑神主牌,摩拳擦掌計畫推出休旅車款,顯然都是受到保時捷帶來的成長啟示。

過去十年,德國血統的保時捷,挾豐富品牌資源,相繼推出運動休旅車Cayenne、四門轎跑車Panamera,讓一個年銷量不到四萬輛的小眾車廠,新車銷售規模跳躍式成長,去年創下年產逾十四萬輛的銷售新高,被公認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超跑品牌轉型;其獲利能力更從此稱霸全球汽車業,一度還打算購併福斯集團,被《經濟學人》形容為「蛇吞象」的狠角色。

但法拉利,卻不走其他超跑的「增產」路線,決定反其道而行,今年起「減產」。「NO!NO!NO!」連續三個否定詞,蒙特澤莫羅在法拉利廠區,針對來自全球包含台灣等三十個國家、超過二百五十位媒體記者,斬釘截鐵的表示,法拉利絕對不會為追求成長,迎合市場,任意擴張產品線。

掌門人卻宣示「減產」新車生產量,今年上限七千輛

「法拉利今年的新車銷售量,絕對不會超過七千輛,我保證!」這位曾被當地媒體點名出任義大利總理的超跑車廠領導人,右手按住胸口強調。(編按︰二○一二年,法拉利在全球共售出七千三百一十八輛新車,大中華地區以七百八十四輛的交付量,居法拉利第二大出口市場地位。其中,近五百輛銷往中國,約八十輛銷向台灣。)

蒙特澤莫羅這番話,隨即成為英國《Auto Express》等歐洲汽車媒體的頭條新聞。之所以動見觀瞻,除是這位超跑車廠掌門人,不願隨眾家車廠「增產」節奏起舞,大膽反其道而行,下修銷售目標;更重要的原因是,「減產」也正是「法拉利盛世」最重要的品牌戰略計畫。

如同創辦人恩佐.法拉利(Enzo Ferrari)曾說過的,「不論遭遇順境、逆境,最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戰鬥。」以「減產」做為顛峰盛世的策略選項,是因為法拉利選擇獨行深化「品牌地位」之路。

客製化服務拚獲利復刻骨董車,最低要價近千萬元

但對經營團隊來說,「減產」並不等於獲利目標可以鬆手。「減產」又要提升獲利,法拉利的秘訣是提供富人買家,沒有預算上限的客製化(Tailor-made)服務。

走進法拉利廠區的造型設計中心(Ferrari Styling Center),這裡是專門提供全球法拉利買家,親赴工廠與專屬設計師面對面,討論新車外觀顏色到內裝材質的專屬空間,車主可以自由選配,延伸自品牌賽道文化與創新精神的各種設計可能。例如,在市售的車款上,烙上GT賽車的進氣閘口、選擇復古款的天鵝絨材質座椅,或如遊艇甲板觸感的行李箱底座。

不只買家可進入工廠訂製新車,亦歡迎車主,運回任一輛從這裡誕生的法拉利,到廠區內的骨董車工廠(Classiche Workshop),進行回春修復。在占地九百六十平方公尺的骨董車工廠,有一數位檔案室,存有自一九四七年以來,出廠的每款法拉利車體設計圖資,只要車主提出需求,手工打造該車款的復刻版車體、引擎與變速箱,都不是問題,只是收費不菲。車廠人員表示,不含運費,入場最低消費至少二十五萬歐元(約合新台幣九百九十二萬元)起跳!

然而,不管新車或骨董車,重視手工的工藝技術,是法拉利不變的品牌基因。迄今,法拉利的引擎組合工廠,雖已大量使用機械手臂,以確保精密度,但該車廠內裝部門,仍保有極高比例的手工製作團隊。

「手工部門的存在,是保持靈活生產流程的關鍵。」蒙特澤莫羅強調,「獨一無二的排他性,是法拉利不變的品牌戰略。」

換言之,法拉利賣的已不只是交通工具,也不單純是零到一百公里的加速性,「誰買了法拉利,等於買了一個夢想,我們希望保護這個夢想。」這位慧眼發掘車神舒馬克(Michael Schumacher)、法拉利F1車隊經理出身的超跑掌門人,如此自我詮釋。

【延伸閱讀】九年漲逾四倍!經典款法拉利保值勝豪宅

一個超跑品牌值不值錢?價格會說話!

今年三月,法拉利在日內瓦車展上,發表全球限量四百九十九輛的La Ferrari最新旗艦車款,這款法拉利是有史以來,性能最強大且能合法上路行駛的跑車,官方售價約合新台幣七千萬元至八千萬元。

不過,La Ferrari還不是最貴的法拉利。法拉利官方資料顯示,二○一一年八月,在卵石灣(Pebble Beach)舉辦的拍賣會上,一輛一九五七年出廠的Ferrari 250 Testa Rossa,被拍出一千六百四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億九千萬元)創紀錄高價。

英國《金融時報》即曾指出,法拉利經典車款的保值性,更甚投資豪宅地產。以250 GT Berlinetta為例,二○○三年交易價為一百二十萬美元,到了二○一二年,成交價就高達六百七十一萬美元,漲幅超過四○○%。(文●尤子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47

信貸對沖基金如何獲利?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306/t20130625_454173.htm
信貸型對沖基金專注固定收益證券投資,並通過三種方法獲利。

   

  第一,基礎信貸策略自下而上精選高收益債券,投資要點是債券挑選技能和避免踩雷,如嘉漢林業債券在渾水做空報告之後,令不少基金折戟。

   

  第二,宏觀信貸策略自上而下,倚重對行業或資產類別中大規模錯誤定價的發現,最著名的例子是保爾森基金在2007和2010年通過賣空次級貸款獲利87億美元。

   

  第三,相對價值信貸套利策略通常進行配對交易,做多一種投資工具的同時做空另一種投資工具。

   

  高思卓/文

  

  信貸對沖基金經理專注於固定收益證券投資,最知名的信貸對沖基金公司之一是保爾森基金,該公司在2007和2010年分別通過賣空次級抵押貸款和抵押貸款證券獲得了總額為87億美元的超額利潤。

  

 

  高收益債券是信貸基金經理最常見的投資標的

  

  穆迪、標準普爾、惠譽三大評級機構,根據債券發行人按期支付本息的能力,均把評級分為投資級和非投資級(表1)。一般而言,BBB或Baa級以上為投資級,當評級降至CCC,違約的可能性增加,D級的債券已經發生違約(Default)。

 

  

  相對應地,債券也分為投資級債券和高收益債券。前者違約可能性最小;後者違約風險較高,必須支付更高利率,以彌補投資者購買高收益債券所承擔的更高風險。債券利率與美國國債或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之差,被稱為信貸息差,表示投資者能夠從高違約風險債券賺取的額外收益。一般,信用評級較低的債券,其交易時的信貸息差高於投資級債券。

  

  相比於股票和投資級債券市場,高收益債券市場是一個較新的資產類別。其歷史可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末,當時高收益債券成為了上市公司發行非投資級債券的主要方式,信貸資產經理也採取簡單的「買入並持有」投資策略。80年代末起,隨著對沖基金的發展,信貸對沖基金經理開始嘗試多元化的投資策略,包括直接向企業進行資金拆借,以及進行信用違約掉期(CDS)和合成債務擔保憑證(CDO)等複雜衍生品交易,這些衍生品在90年代末比較發達。

  

  基礎信貸策略:精選債券,並避免踩雷

  

  通常而言,最常見的信貸策略可歸為三種投資風格,即基礎信貸、宏觀信貸和相對價值信貸套利。

  

  基礎信貸是對沖基金領域最常見的投資策略之一,通常情況下,信貸對沖基金經理通過購買或賣空公司債券(投資級債券和高收益債券)、銀行貸款、高危債務、不良債務以及最近重組公司的證券(包括股票),對公司及其資本結構進行自下而上的基礎信用分析,進而建倉。這一策略試圖把握和利用信貸市場上的定價異常現象,同時保持比典型的不良債務投資更低的週期性、方向性押注及更高的流動性。

  

  這種方法主要通過利息收益和資本升值獲利,潛在的投資回報要高於投資級債券。通常情況下,BB級和B級高收益債券與以BBB級為主的投資級債券之間的收益率差價在2到4個百分點之間,具體價差則取決於到期日、發行人的信用狀況及市場條件。經濟、行業或發行人所發生的積極事件(包括評級升級、損益表改善、併購)可能會通過提高高收益債券價格(即資本增值),為債券持有人帶來更高的回報。

  

  大部分高收益共同基金也屬於這一類別,通過追蹤某高收益指數表現而被動投資。除了以美元計價的債券,新興市場本幣債券是另一個熱點領域。除利息收益及價格上升外,對沖基金經理也會設法利用自己看好的某一發展中經濟體的貨幣升值趨勢來獲利。

  

  由於借貸成本較低,做空部分主要由投資級債券組成。除了賣空信用前景惡化的債券,對沖基金經理通常還會購買CDS來對沖流動性惡化或其他宏觀性事件引起的市場嚴重衰退。汲取2008年教訓後,為了降低基差風險(即CDS等衍生品不能有效對沖現貨風險),基金經理們偏向拋空現貨,而不是利用衍生品來對沖。

  

  與投資級債券相比,高收益債券市場的流動性通常較低。買、賣價差通常介於25到100個基點之間,且受限於發行量和市場條件。因此,信貸經理傾向於更長期地持有高收益債券,以儘量減少交易成本。

  

  鑑於較大的違約風險和高收益債券的分散性,債券選擇技能顯得尤為重要。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不會只依賴於會計報表或評級機構提供的信用評級,而是會進行內部盡職審查工作,避免踩上地雷。嘉漢林業的案例就顯示了自下而上精選債券的重要性。

  

  嘉漢林業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上市,被評為Ba2/BB級,2011年其市值超過60億美元。該公司得到了全球機構投資者的支持,如淡馬錫和保爾森基金等。另一方面,一些亞洲對沖基金經理的交易策略則為做空,因其考慮到嘉漢林業業務模式存在許多不可調和的矛盾,如過高的息稅前利潤率以及與銀行之間的再融資問題。2011年6月,研究機構渾水公司發佈做空報告,聲稱該公司正在運行龐氏騙局,並進行會計欺詐。此消息發佈不久,該公司債券價格暴跌至面值的50%,幾個月後最終跌至20%(圖1)。2011年9月,安大略省證券委員會暫停該公司股票交易,並迫使其主要管理人員辭職。

 

  

  宏觀信貸策略:基於行業或資產類別的大規模錯誤定價而交易

  

  與基礎信貸策略相反,宏觀信貸基金經理使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構建投資組合,這使得他們進行交易時更側重於行業、資產類別或地理區域的較大規模或定量錯誤定價,而非主要基於具體公司的基本面。

  

  例如,2011-2012年度,這些經理以自上而下的觀點為基礎,對歐洲銀行和主權國家進行了活躍的多頭和拋空交易。大量宏觀或行業分析被用於確定錯誤定價是否存在,而並沒有像基礎信貸基金經理那樣對發行人進行比較。

  

  宏觀信貸經理的另一特點是,投資組合往往著重債券的「凸性」(比如,市場利率從3%下降至2.5%時,債券價格升幅比利率從3.5%下降至3%時要大),令投資組合具有一個價格潛在上升空間大於有限下跌的回報結果,這類似於期權交易模式。當宏觀經濟、某個行業或公司發生重大事件時,這種交易模式可以幫助基金經理帶來豐厚回報。這也如同購買CDS,如未發生降級事件,投資人損失購買CDS的手續費(相當於保費),而如果債券被降級,投資人可獲數倍於CDS保費的收益。宏觀信貸基金經理圍繞著不穩定因素進行積極交易,以獲得超額回報,所以投資組合主要集中於流動性最大的信貸工具和衍生工具,例如主權債券、投資級債券、CDS、CDS指數等,以儘量減少交易成本。

  

  2008年,由於信貸市場前景黯淡,保爾森下重注做空美國和英國的一系列大型金融機構,其不僅利用高槓桿率,還將大量資產投資於情況惡化的行業,包括住房抵押貸款融資公司以及區域、國家和全球銀行。英國五大銀行中保爾森做空了四家,據報導,他從此次交易中共賺得2.8億英鎊。

  

  相對價值信貸套利策略:配對交易

  

  相對價值信貸基金經理專注於債券及相關資產價差分析,基於歷史和預期的錯誤定價進行交易。這種套利既可以在單一公司的資本結構內(債務與債務或債務與股本),也能用於兩個獨立的公司資本結構之間。經理們主要投資於債券,包括可轉換債券,也投資債券的信用違約掉期(CDS)以及少量的股票。

  

  這種投資策略通常採取配對交易模式:做多一種工具的同時賣空另一種工具。基金經理以最佳的風險/報酬來判斷多空比率,通常借助於定量模型來尋找相對估值中的異常現象,模型的輸出結果只用於提示可能的交易,最終還需要通過基礎信貸研究來確定哪些因素可能造成相對估值的變化,是繼續下去還是會逐漸趨同。此外,基金經理還會運用多種衍生品,特別是CDS和CDS指數,且使用3至6倍的槓桿放大回報。

  

  信貸基差套利是一種常見的相對價值信貸策略,通過捕捉現金債券與CDS之間的基差波動來交易。基差是CDS利差減去現金債券利差。在負基差交易中,CDS價格低於債券價差,基金經理同時購買現金債券和CDS,便可以從利差差異中賺取正利差。這種交易在基差趨同或縮小時是有利可圖的。雅居樂地產(03383.HK)債券的交易便是一例(圖2)。2008年3月其債券利差(零波動率利差)明顯比CDS更大,使投資者可以購買債券以及CDS,獲得正利差而無違約風險。基於基差不穩定和均值回歸特徵,投資者可以在幾個月內賣出並獲利。

 

  

  分散投資降低信用風險

  

  債券持有人面臨的最主要風險是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是因發行公司財務狀況實際或被認定出現惡化情形而導致損失的可能性。信用降級通常伴隨著債券價格下降。公司未能向債權人如期支付利息或償還本金時即發生違約情形。在最壞的情況下,債券持有人可能失去所有投資資本。雖然有擔保的債券持有人可能會分到一些企業資產,但還是不可能收回全部投資。對信貸基金經理來說,若想管理信貸風險,除了持續監控並研究發行機構及行業外,多元化也是十分關鍵的一點,因為投資於數個發行人及行業有助於減少價格下跌或因個別情況造成違約的風險。

  

  而另一類風險來自市場,即因宏觀環境變動和認知變化而造成頭寸損失的風險。宏觀環境變動造成的風險包括利率風險(債券價格與利率之間的反比關係)、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降低時,買賣價差上升)、經濟風險(在經濟下行期間,高收益債券的本金價值損失比投資級債券更大)及貨幣風險(本幣債券的總回報受貨幣匯率變動影響),認知變化造成的風險包括提前兌付風險(發行人有權由於經濟或非經濟原因在註明到期日前兌付債券,債券持有人可能無法用相等的利率替換他們被提前兌付的債券)。市場風險雖然無法通過多元化投資來消除,但對沖基金經理仍能通過分析經濟和信貸週期來管理各個信貸市場上的投資分配,並利用對沖工具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2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