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城市總市值版圖大改寫!如果剔除央企,深圳第一,北京第二,上海第三,杭州第四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2-10/1169828.html

上周六,數據寶統計了各城市上市公司總市值情況,發現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已經完爆上海,一線城市排名可能將變為“北深上廣”。有讀者提出,以工農中建等四大行為首的中央國有企業,並不是真實競爭力的體現,不應該出現在城市排名戰中。小編覺得非常有道理。更有讀者表示,僅僅按照經濟競爭力來看,深圳應該排在全國第一。有最近非常流行的一張圖為證:

從上圖看,深圳經濟競爭力0.9337,位居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第六位,位居中國第一位,香港位居第十二位,上海位居第十四位,廣州第十五位,北京只排第二十位。

上述圖片來自於不久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與聯合國人居署共同發布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7-2018:房價,改變城市世界》報告,權威性相當之高。那麽,為什麽經濟競爭力與市值排名會出現一定差異呢?會不會就是此前網友提到的央企在作用?

於是,數據寶小編決意將這類大型央企剔除在城市市值排名中。數據統計發現,截至11月30日,註冊在北京市的千億市值央企多達31家,總市值超過15萬億;註冊在深圳市的千億市值央企只有4家,市值5000億元左右。

剔除主要央企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登頂

通過上述數據可以大致看出,剔除央企後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有望登頂全國。為了驗證這個數據,數據寶小編決定進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同樣的,小編選取了A股、港股、美股上市的企業,並將其中企業性質為央企的進行剔除。最後的數據大致如下:

數據顯示,剔除主要央企後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為9.65萬億元;北京上市公司總市值為6.63萬億元;上海上市公司總市值6.38萬億元;杭州上市公司總市值4.61萬億元;廣州上市公司總市值1.75萬億元;南京上市公司總市值1.05萬億元。

經過央企這個因子的調整後,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排名達到了中國第一位,北京勉強排第二,上海第三,杭州第四,廣州第五,南京第六。最新各城市總市值排名與經濟競爭力排名,顯然比此前要科學多了,北京的競爭力不可能相當於兩個深圳或者上海的。

深圳,不僅僅只有1個騰訊

騰訊是深圳鎮市之寶,是中國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也是深圳能夠登頂各城市上市公司總市值排行榜(剔除主要央企後,下同)的最大助力。截至11月30日,騰訊總市值3.2萬億元人民幣,剔除後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將略低於北京。

不過,深圳不僅僅只有1個騰訊。在剔除主要央企中國上市公司總市值排行榜中,還有兩家深圳公司排名到前十位。其中,中國平安以1.24萬億人民幣的總市值,排名第三位。招商銀行以0.72萬億人民幣的總市值,排名第五位。

阿里巴巴做為杭州的城市名片,上月末總市值達到2.96萬億元,位居次席。貴州茅臺,做為來自小城市的最偉大企業代表,上月末總市值達到0.79萬億元,排名第四位。另外五家排名前十的企業,北京和上海各有兩家,來自北京的百度和京東,市值分別達到0.55萬億和0.35萬億;來自上海的浦發銀行和上汽集團,市值分別是0.38萬億和0.36萬億。福州的興業銀行則有0.36萬億元市值排名第八位。廣州沒有企業進入前十,最接近的是網易,總市值2849億元。

除了騰訊平安招行,深圳的名片還有不少。數據顯示,剔除央企後來自深圳的千億市值公司,還有多達8家。分別是地產行業的萬科A、中國恒大,金融行業的國信證券、平安銀行,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比亞迪,通信行業的中興通訊,快遞行業的順豐控股,以及港股電子行業的瑞聲科技。

剔除主要央企後深圳市千億市值公司總共有11家,合計市值6.8萬億元。這個數據再度登頂中國第一。杭州市有兩家千億市值公司,阿里巴巴和吉利汽車,總市值3.16萬億元;上海市有9家千億市值公司,總市值1.97萬億元;北京市有7家千億市值公司,除了百度京東外,主要還有民生銀行、京東方A、微博等,總市值1.8萬億元;廣州市有4家千億市值公司,分別是網易、廣汽集團、分眾傳媒和廣發證券,總市值0.72萬億元。

上述數據意味著,深圳市11家千億市值公司市值總和,只比北上廣杭四大城市千億市值公司總和差不到8000億市值。一旦華為上市,深圳市千億市值公司總和,將超過北上廣杭千億市值公司總和。

小城市也能誕生偉大企業

仁懷市因為貴州茅臺而聞名,小城市也能誕生偉大企業。佛山市有3家公司上月末總市值突破千億,包括美的集團(3352億元),碧桂園(2215億元),海天味業(1321億元);珠海市的格力電器,市值達到2554億元;宜賓市的五糧液,市值達到2490億元。

除此之外,連雲港市的恒瑞醫藥,做為醫藥白馬龍頭之一,上月末總市值達到1836億元;呼和浩特的伊利股份,做為中國最大的乳業公司,上月末總市值達到1743億元;蕪湖市的海螺水泥,做為中國最大水泥生產商,上月末總市值達到1665億元;宿遷市的洋河股份,做為中國僅次於茅臺五糧液的酒企,上月末總市值達到1567億元。

(來源:證券時報旗下數據寶微信號:shujubao2015 作者:陳見南)

以上內容為每經APP出於傳遞信息的目的進行轉載,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596

“中國權重”在全球制造業版圖中舉足輕重

隨著中國的全球化進程加快,中國企業尤其是制造業越來越受到全球矚目。

第一財經研究院在2018年博鰲論壇期間推出了《中國與全球制造業競爭力》報告,以中國為基準點,追蹤和比較本世紀以來全球19個主要經濟體19個制造業分類基於勞動力成本的競爭力變化。

這是全球第一份覆蓋主要經濟體和主要細分行業的勞動力成本競爭力報告,全面評估了中國制造業在全球版圖中的實力崛起和變遷趨勢。

報告將“競爭力”定義為生產單位價值產品所需要付出的成本(資本和勞動力),其成本越低,競爭力就越強。

報告通過測算全球主要制造業國家主要制造業行業生產每個單位實際增加值所需要支付的名義勞動成本,也就是單位勞動力成本(ULC),從而去揭示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格局的變化。

報告顯示,在全球制造業版圖中,“中國權重”至關重要。

根據一財研究院的測算,中國制造業總產出在2005年超越了德國,隨後在2008年超越日本,2010年超越美國。截至2016年,中國制造業實際增加值達到2000年的7倍,占全球制造業總產出的比重從8.5%提高到了30.9%。

巨大的市場份額不僅意味著規模帶來的獨特競爭優勢,即所謂的“中國權重”,同時也意味著中國制造業的任何變化都會對全球產生重大影響。相比之下,美國、日本和德國在全球制造業的比重分別由2000年的28.5%、17.0%和10.1%,下降到19.3%、11.6%和7.0%。

估算“中國權重”2000-2016

 

2000-2008

 

2008-2016

 

 

全球

(%.)

全球

(除中國)

(%)

“中國權重”

(%)

中國權重

占比

全球

(%.)

全球

(除中國)

(%.)

“中國權重”

(%)

中國權重

占比

實際增加值(GDP)

2.7

1.1

1.6

59%

3.3

1.3

2.0

61%

勞動就業數量

1.6

-0.4

2.0

125%

0.5

0.9

-0.4

-80%

勞動生產率

1.0

1.5

-0.4

-40%

2.9

0.4

2.5

86%

勞動報酬總額

4.4

3.3

1.1

25%

2.3

-0.4

2.7

117%

平均勞動成本

2.8

3.7

-1.1

-39%

1.8

-1.4

3.2

178%

單位產出勞動成本

1.7

2.2

-0.5

-29%

-1.0

-1.7

0.6

-60%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CIP/ChinaKLEMS

若以金融危機前後來區分“中國權重”,從2000年到2008年,全球制造業增加值以每年平均2.7%的速度增長,其中60%來自就業增長的貢獻,中國不僅是全球就業增長的唯一源泉,還補償了其他經濟體就業的凈減少。在2000-2008年,中國大規模就業增長將全球制造業的勞動報酬總額推高了三分之一,但也使全球制造業平均勞動成本降低了四分之一。

後危機時代,全球制造業增速從危機前的年平均2.7%提高到了3.3%。中國的貢獻大致維持在危機前的水平,動力來源從就業增長切換到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但由於平均勞動成本的上升速度顯著高於勞動力生產率,全球制造業勞動報酬總額及平均勞動成本因中國的加入分別由危機前年平均下降0.4%和1.4%,轉變成危機後年平均上升2.3%和1.8%。

而在“中國權重”的影響方面,報告稱,“中國權重”一方面使得中國制造商在加工制造領域的國際競爭中勝出,爭得全球範圍內產品市場以及能源和原材料的議價權,另一方面,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相輔相成,加快了標準零部件成本下降,進而是組裝和整機成本的下降。這不但鼓勵了最終消費,更重要的是降低了處於技術高端領域經濟體的生產和研發成本,因而推動了技術進步。

從制造業的細分行業影響力來看, 引領“中國速度”的是汽車制造業, 在整個2000-2016年期間該部門的年平均增長速度保持在10.5%,緊隨其後的是電子通訊設備制造業。

此外,在6個全球產出規模最大的制造業部門中,中國勞動生產率向世界技術前沿(美國)逼近的速度也是最快的。

 

主要經濟體制造業勞動生產率水平(美元)及分時期年複合增長率(%)

(勞動生產率以2010年美元計算,按照2016年水平排序)

 

2000

2008

2016

2000-08

2008-16

2000-16

美國

108,942

136,430

165,823

2.9

2.5

2.7

德國

124,618

125,902

136,660

0.1

1.0

0.6

日本

83,316

113,435

123,439

3.9

1.1

2.5

法國

76,543

93,033

109,681

2.5

2.1

2.3

西班牙

38,315

68,712

108,884

7.6

5.9

6.7

英國

95,991

92,084

108,545

-0.5

2.1

0.8

韓國

57,562

92,660

102,775

6.1

1.3

3.7

澳大利亞

75,850

96,626

89,634

3.1

-0.9

1.0

意大利

70,977

73,544

79,600

0.4

1.0

0.7

土耳其

34,964

45,224

60,138

3.3

3.6

3.4

墨西哥

43,413

54,558

59,449

2.9

1.1

2.0

中國臺灣

28,747

42,337

57,556

5.0

3.9

4.4

巴西

59,456

56,687

47,439

-0.6

-2.2

-1.4

南非

17,905

23,917

29,278

3.7

2.6

3.1

馬來西亞

12,744

17,850

24,871

4.3

4.2

4.3

中國

5,550

11,090

23,505

9.0

9.8

9.4

俄羅斯

12,862

19,321

22,831

5.2

2.1

3.7

印度尼西亞

9,332

12,663

14,333

3.9

1.6

2.7

印度

2,411

4,087

5,210

6.8

3.1

4.9

全球平均*

27,013

29,258

36,690

1.0

2.9

1.9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CIP/ChinaKLEMS

對此,一財研究院也提出了相關建議,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因“中國權重”而被強化的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速度優勢”,正面對日益上升的成本壓力。

報告稱,在過去的增長模式下,地方政府之間由追求治理政績所激勵的GDP競賽,導致各個地區不遺余力地通過壓低要素成本以及其他各種補貼方式招商引資,環境成本也往往未被計入。在勞動力充分供給的條件下,加上得益於信息技術時代的制造技術條件,“中國權重”將這個效果迅速地不斷地放大,使中國制造業在相當短的時期內實現了超高速度增長。危機後,高投資、高杠桿、低估環境成本的經濟增長模式降低效率的弊端暴露無疑,這種增長模式已經不可持續。

中國正在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圖從供給端全面解決過往增長模式的弊端,雖然初見成效,但依舊任重道遠。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環境和要素的成本被更多直至全額計入,加之勞動力供給短缺等原因導致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如若效率提高不足以彌補這些成本的上升,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將會快速下滑。

推出該報告的第一財經研究院/智庫是第一財經旗下的非營利獨立智庫研究機構,其宗旨為“致力改善經濟政策”,出品年度旗艦報告、全球與中國宏觀/市場分析(季報、月報、周報),以及指數和排名等系列產品。智庫以全球化的國際視野,基於事實和數據的獨立研究和分析,提供創新的可實施政策方案和建議,以提高中國經濟政策的質量和透明度,並推動有效而公平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906

這家知名藥企可能要換“主”了,將被納入華潤醫藥版圖

5月17日,江中藥業再發補充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江西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在與華潤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洽談戰略重組公司控股股東江西江中制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事宜,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權變動,公司股票已於2018年5月2日停牌。

因江中健胃消食片而被廣為熟知的江中藥業這次可能真要換“主”了。

5月15日晚,江中藥業公告表示,實際控制人江西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在籌劃與公司控股股東江西江中制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相關的重大事項,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權變動。

同時,江中藥業還籌劃收購華潤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下屬華潤江西醫藥有限公司控股權,江西南昌桑海制藥有限責任公司控股權、江西南昌濟生制藥有限責任公司控股權。

華潤醫藥16日公告表示,公司與江西省政府正在就訂立一份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進行洽談,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旨在建立雙方之間長期戰略合作關系,以推動江西省醫藥產業的發展。作為戰略合作的一部分,公司與江西省政府擬對江中集團進行重組,以實現公司收購江中集團的控股權益。

財務數據顯示,在2018年第一季度江中藥業實現歸屬凈利潤約為1.16億元,同比上漲6.25%。2017年江中藥業營業收入為17.47億元,同比增長11.83%,扣非前凈利潤為4.18億元,同比增長10.01%。

值得註意的是,華潤醫藥已擁有三家A股上市公司,分別為華潤三九、華潤雙鶴、東阿阿膠。此外,華潤醫藥本身也是港交所上市公司,華潤集團是港股華潤鳳凰醫療的單一大股東。2017年,華潤醫藥實現營業收入1725.32億港幣,年內利潤68.67億港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64

周大福拓石油貿易 第三代擔大旗 聘中石化前高層坐鎮 擴能源版圖

1 : GS(14)@2015-02-06 11:50:5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206/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鄭裕彤家族進軍石油資源行業,鄭氏家族去年7月成立的周大福能源,目前已經在北京設立辦事處,開始從大型石油國企「挖角」,任命中石化(0386)一名前貿易經理為公司總裁,並已完成數名石油交易員的招聘。周大福企業並未就新公司成立作出正面回應。


路透引述過檔周大福能源的交易員透露,周大福已經覬覦石油業務多時,但真正覺得要成立一家石油貿易公司,是因為近期其核心的珠寶業務開始放緩。根據周大福(1929)的數據,去年第四季珠寶銷量按年跌10%,預計今年首季銷情仍持續疲弱。

另闢財源 減依賴珠寶業

交易員亦表示,目前周大福能源正在等待北京有關部門向其頒發中國石油進入貿易許可證,不過他認為該公司自身並不擁有可生產油氣的資產,這或是經營過程中的劣勢。新加入的交易員預計公司將會從區域性貿易和供應商開始做起。

北京星洲註冊 分支擴至英美

報道亦稱,公司已經開設北京辦事處,由另一位中石化前交易員周宣(音譯)負責。此外,公司亦已經註冊了新加坡辦事處,負責人是比利時能源集團Astra Transcor Petroleum的前交易員James Goh,兩人均已確認了上述任命。除了北京和新加坡,周大福能源將很快亦在倫敦和休斯敦成立辦事處。

有分析認為,現時油價處於低位,油企紛紛削減資本開支以度過難關,而周大福企業卻在這個石油業的艱難時期進入市場,可以看出周大福企業希望擺脫對珠寶、地產等主營業務長期依賴、積極尋求多元化發展的決心,亦反映以往風光無限的主營業務,目前已經失去舊時快速增長的動力。

鄭裕彤孫子孫女婿任董事

周大福能源的董事除了鄭裕彤外孫女婿曾安業,還有鄭家純胞弟、新世界(0017)執行董事鄭家成次子鄭志謙,以及數名曾安業的德銀前同僚。周大福企業並非首度踏足資源業務,但以往規模均大,如2010年鄭裕彤「執平貨」收購打包新礦資源(1231)上市,目前市值僅35億元。

不過其家族成員及老臣子就陸續有涉足資源業務,如鄭裕彤侄兒鄭錦超近年入主新時代能源(0166),而「彤叔掌櫃」魯連城旗下的蒙古能源(0276),2007年時曾瘋炒至逾千億元市值。

明報記者 魏嘉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652

媒體帝國拓版圖馬雲入股財新傳媒

1 : GS(14)@2016-03-05 01:24:20

■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左)、財新傳媒總編輯胡舒立(右)


馬雲的媒體帝國成型。阿里即將完成入股內地最具影響力的財新傳媒。經過一年多不斷滲透,傳統媒體、社交平台及新媒體無所不包,阿里聲稱從沒想控制媒體,同時卻傳出阿里公關致電已注資的媒體,疑干涉報道。前日內地「鈦媒體」爆出阿里旗下的「螞蟻金融」注資財新傳媒,已完成協議簽署,目前財新傳媒暫未完成工商變更。從去年下半年擬投資財新的消息傳出,距離此時完成協議簽署,談判時間不算長。財新傳媒前日發官方公告沒承認也沒否認,稱即將完成C輪融資,引入若干優質投資機構「非常令人期待」,稱待交易全部完成後將履行披露義務。公告強調新投資者與原有股東一樣,尊重財新編輯獨立。鈦媒體指阿里用逐個擊破的方式,幾乎悄悄完成它在整個傳統媒體中的大手筆投資佈局。阿里一年多來除插旗傳統媒體,也投資科技新媒體的半壁江山,去年還與復旦大學合作設金融報道獎和獎學金專案,據報還將成立阿里傳媒集團,「最終哪些資產被置入不得而知,據稱並不包括影視娛樂」。對此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合夥人王帥前天微博回應稱,阿里沒有傳媒帝國,還在微信朋友圈長文解釋阿里投資媒體動機是為報答而已,強調「我們對編輯業務毫無干涉」。




阿里公關被指干涉報道

不到一天,藍鯨財經記者爆料,有被阿里入股的知名媒體公司朋友透露,該刊市場部當日收到阿里公關電話,聲討某篇特寫內容不妥,理由就是「我們投資了你們,你們怎麼還能這麼寫」。率先爆阿里財新交易「埋尾」的鈦媒體恰恰就曾被阿里注資。而鈦媒體微信昨刊出創辦人趙和娟的文章,稱阿里已是「前股東」,早前已贖回股份,披露「阿里作為天使投資人投資我們以後,阿里公關部部份人其實很不喜歡我,源於覺得我不懂得『感恩』」。財新大股東至今為華人文化產業基金,董事長黎瑞剛是由上海前市委副秘書長變身「中國傳媒奇才」。阿里去年中入股黎掌舵的上海文廣集團旗下第一財經,去年底雙方合資設立華人文化控股。黎和馬雲又同時放眼香港,黎入股本港TVB成大股東,阿里收購《南華早報》及集團所有媒體。《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4/195157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789

南豐奪康城10期 擴將軍澳版圖 連同6期料共涉3570伙

1 : GS(14)@2016-03-11 00:35:15

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 ... 0310/paa01/laa1.txt




【明報專訊】作為近年政府推地的重點地區、港鐵(0066)旗下將軍澳日出康城(下稱康城)已推出至第10期,該公司昨公布,項目最終由南豐集團投得。連同南豐去年初投得的康城6期,該集團已擴大區內版圖,至今已連環投得康城區內兩個地盤,料可共建約3570個單位。有市場人士估計,由於項目位處最臨海位置,未來每實呎售價將約1萬元起。

明報記者 林尚民

周一截標共接獲7份標書的康城第10期,由南豐集團旗下順宇發展有限公司成功投得。上述項目可建樓面約81.16萬方呎,將發展成兩幢住宅,可建不超過1170個單位,預計2022年竣工,據悉項目補地價約16.59億元,每方呎樓面補地價約2044元,與康城9期每方呎補地價2545元相比,低近兩成。

蔡宏興:海景戶主要是大單位

南豐發展董事總經理蔡宏興指,今期項目位置佳,海景比集團所持的6期更「靚」,料未來海景戶將主打大單位,而內園單位則以中小型單位為主。

事實上,南豐於去年1月便聯同內地發展商遠洋地產(3377)投得日出康城第6期發展權,6期同樣享有海景,但兩期項目之間就被會德豐(0020)投得的8期所分隔,該地盤可建樓面逾147 萬方呎,可建單位數目多達2400伙,當時補地價約33.45億元,每方呎樓面補地價約2269元。

早年伙長實發展區內項目

若連同今次投得的第10期,兩個項目料涉及3570個單位。

資料顯示,早於2004年日出康城推出初期(當時仍稱為夢幻之城),南豐已伙拍長實地產(1113)投得第一至三期項目,並已發展成首都、領都、領峯、領凱及緻藍天。

萊坊高級董事及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林浩文預計,項目戶型比較多元化,並以中型單位為主,預計落成後實呎由1萬元起。他又指,雖然是臨海地皮,但未來區內供應較多,是次補地價金額屬合理水平,亦已反映區內市况。

部分發展商留力競投啟德地

但要注意的是,雖然日出康城是近年政府推地重要供應庫,單計2014/15及2015/16兩個財政年度,就已推出第5至10期合共6個項目,涉及單位多達9630伙,不過,在新一財政年度,政府預計只會在該區推出1個項目。

相反,政府在新一財年就會新增7幅位於啟德發展區的地皮,涉及約6000個單位,佔年內總單位供應1.92 萬伙約三成,成為白石角、將軍澳南後另一住宅新供應庫,相信不少發展商都會保留實力,進駐該發展區。
2 : GS(14)@2016-03-11 00:36:52

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 ... 0310/paa01/laa2.txt
將軍澳本月料破百宗成交   文章日期:2016年3月10日
廣 告
廣告

【明報專訊】樓市交投氣氛回暖,將軍澳本月「價跌量升」。該區本月已錄約52宗成交,已佔上月全月約96宗54%,區內代理預計,本月區內全月成交有機會突破100宗,並繼去年8月錄約120宗後,創近7個月新高。不過,大部分成交單位做價回落至1年半前水平,部分半新盤如天晉II期,早前更錄屋苑近半年以來首宗蝕讓成交。

區內價跌量升 呎價普遍重返年半前

若只計日出康城一帶,本月首8日已錄8宗成交,超越上月全月6宗。利嘉閣分行經理劉浩勤表示,新近一宗成交來自日出康城領峯8座中層D室,屬實用665方呎(建築886方呎)3房1套間隔,以555萬元成交,實呎8346元(建呎6264元)。原業主2009年以412萬元購入,帳面獲利143萬元或35%。上址樓價已較去年6月屋苑的高位650萬元跌100萬或15%,並重返2014年年中同類單位水平。

康城首8日8宗買賣 超越上月全月

另區內連錄低價居屋成交。世紀21董事鄺志輝表示,自過去周末起,區內已錄6宗居屋成交,其中將軍澳彩明苑B座低層8室,實用506方呎,以333萬元(未補地價)獲新一批「白居二」客承接,實呎6581元,做價重返1年前同類單位水平。原業主2010年以140.2萬元(未補地價)購入,持貨5年多帳面獲利192.8萬元或1.4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430

陳健民:傘運改變政治版圖 籲當選傘兵連結公民社會 抵抗建制

1 : GS(14)@2016-09-27 07:57:49

■陳健民認為,多名傘運人士當選立法會議員,反映社會對運動的肯定。王心義攝



【傘運2周年】【本報訊】「就算失望,不能絕望。」雨傘運動尾聲時,金鐘「連儂牆」出現這8個字。兩年來政制無寸進,香港急速赤化,支持傘運的港人對這句話的信心卻未有動搖。和平佔中發起人之一的陳健民於9月4日立會選舉,看到大批市民深夜排隊投票,腦海中出現的正是這8個字。他說今次有多名傘運新丁當選,顯示社會對傘運的肯定,寄語新晉議員從議會「爆破出來」,與公民社會連結,抵抗建制壟斷。記者:陳雪玲



坊間對傘運成敗眾說紛紜,但立會選舉卻肯定傘運至少推動新的政治版圖;回歸後地區直選破紀錄的58%投票率,擴充非建制陣營版圖,多位傘後新丁包括香港眾志羅冠聰、小麗民主教室劉小麗等晉身議會,延續傘運精神。陳健民受訪時指,立會選舉結果顯示,傳統泛民的支持流失到新興的自決、本土力量,反映市民認為舊有爭取民主模式走到絕路要改變。他早已預言政改若失敗,香港會出現3種趨勢,「一是激進化;二是本土化;三是犬儒化,即係大家覺得做乜都無可為」。傘運後反對陣營碎片化也是必然,「呢個咪你唔畀真普選香港人嘅代價;如果佢唔覺得有代價,就唔會思考幾時畀香港人普選」。



■時任學聯常委羅冠聰於金鐘佔領區清場時被警員帶走。

■劉小麗於佔領區成立「民主教室」,舉辦街頭論壇議政。


指自決比港獨實際


傘後社會出現自決以至港獨思潮,陳認為是自然趨勢,「一國兩制底下話畀我聽唔會有真普選;我唔會放棄民主喎,咁我只會放棄一國兩制,放棄中國呢個概念」,但他指有關想法不切實際,「(港獨)唔係共產黨倒台咁簡單,係整個中國崩潰,出現四分五裂」。陳相信,真正高度自治、內部事務自決,是較實際方向,港人要探索如何更好保護香港核心價值。他以立會直選票王朱凱廸捲入橫洲事件為例,「民主仲包括政策更加透明,有更多公眾參與,呢啲都係民主好重要一部份,如果香港唔能夠喺選舉制度打出一個真普選,我哋唔應該放棄其他領域先走一步」。陳健民又對社福界邵家臻、羅冠聰、公民黨陳淑莊及青政等傘運人士當選感開心,「好似係社會投票對運動作肯定」。他寄語傘運議員,「若仲用以前嗰種諗住做執政黨,係產生唔到呢種政治能量」,要想辦法從議會內「爆破出來」,引發社會和應,逼政府改變,「唔止用議會路線,而係議會同公民社會互相協作,迫使政府作轉變」。陳健民又認為北京也要開始醒覺,「你畀梁振英統治多幾年,就算到時北京畀你普選,港獨勢頭已經返唔到轉頭」。


■傘運時剃頭明志的陳淑莊(右),相隔一屆後重返立法會。

■傘後組織青年新政游蕙禎(左)及梁頌恆成為立會新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27/1978326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188

阿里騰訊爭逐零售版圖

1 : GS(14)@2018-02-27 08:06:09

【明報專訊】今年阿里及騰訊(0700)頻頻進行收購,阿里系在2018年起已投資文娛電影、家居建材等業務,騰訊(0700)則積極收購遊戲同業,兩大內地互聯網龍頭收購的最大共同目標,均落在零售消費市場。

阿里2月起加快收購 進軍印度

上月螞蟻金服宣布,入股OpenRice兩成股份後,阿里在2月明顯加快收購步伐,本月初阿里入股螞蟻金服33%股權;其後阿里與文投控股亦將入股萬達電影合共12.77%的股權,阿里出資約47 億元人民幣,成為萬達電影的第二大股東。其後,阿里再向中國家居建材企業居然之家收購15%股份,涉約54.5億元人民幣;另外有外電稱,本月初阿里及螞蟻金服曾斥資約1.5億美元,收購印度外賣平台Zomato的6.7%股權。

不過,騰訊明顯較阿里積極收購,上周五(23日)騰訊與京東入股步步高,騰訊將持股6%,總價8.87億元人民幣,進一步加強內地零售業務的網絡;另外,有消息稱騰訊投資韓國遊戲公司Kakao Games ,涉約500億韓圜;中國網絡遊戲開發商盛大遊戲引入騰訊成為新股東。

騰訊攻韓遊戲 拓內地百貨零售

值得留意的是,騰訊亦加緊擴大零售版圖,外電消息表示,騰訊牽頭的財團將向內地上市的男裝品牌海瀾之家投資100億元。上月法國家樂福披露,騰訊就內地市場展開戰略業務合作簽署初步協議,騰訊或聯同永輝超市投資家樂福中國,發展新零售領域。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888&issue=201802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029

新地插旗收購堅拿道西舊樓 呎價1.8萬 擴大灣仔王國版圖

1 : GS(14)@2018-07-21 12:17:06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0450&issue=20180721
【明報專訊】「周周有樓賣」的新地(0016),在推售新盤的同時,亦積極於市場吸納優質地皮。繼收購灣仔寶靈頓道一帶舊樓後,新地最新就鄰近堅拿道西11及12號進行收購,進一步拓展灣仔版圖,目前收購已涉逾12億元,市場預計,上述兩個地盤不排除一併發展,預料日後將重建作地標式物業。

明報記者 甘潔瑩

上述收購的堅拿道西11及12號,樓齡近50年,貼近鵝頸橋,人流不絕。土地註冊處顯示,堅拿道西12號1至4樓共4個住宅單位,本月初獲國勵有限公司收購,收購價介乎750萬至800萬元,以單位實用面積417方呎計,實呎約1.8萬至1.9萬元。上述公司董事為鄭植威,為新地或相關人士。另鄭植威今年6月透過聯新(香港)有限公司以800萬元收購堅拿道西11號1個住宅單位,即前後共收購了5伙,涉資3850萬元,暫持有約28%業權。

收購5伙共涉3850萬

事實上,新地自去年9月透過強拍統一灣仔道祥樂大樓後,已於區內物色機會併購。今年4月,新地對曾於2015年放棄收購的寶靈頓道5至11號榮安大樓再度展開收購,收購價更最少提價一成,同時,新地亦就毗鄰的寶靈頓道13號、15號及17號舊樓進行併購,上述舊樓住宅部分收購價由2萬餘至逾3萬元不等,商舖部分出價更見進取,發展商於今年5月曾以2.85億元連環購入4個商舖,其中一個商舖、寶靈頓道15號760呎地舖,以8000萬元收購,呎價高逾10.5萬元,出價極為進取,反映其志在必得的決心,亦因而令新地迅速取得九成業權,可透過強拍以統一業權。

連同寶靈頓道一帶逾12億收購

資料顯示,新地於2015年已成功全數購入寶靈頓道1及3號的業權,涉約1.99億元,寶靈頓道5至11號榮安大樓、寶靈頓道13號、15號及17號一帶已購得九成業權,涉資近10億元,連同最新收購的堅拿道西11及12號,總收購價已逾12億元。

新世界1.3億加碼購擺花街物業

此外,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中環擺花街9至19號再錄3宗成交,分別為擺花街15號2及3樓兩個住宅單位,收購價分別為1101.6萬及1257.93萬元;而擺花街19號地舖,則以1.1億元易手,上述物業共涉約1.34億元,買家由卓盈兆業有限公司購入,公司董事黎曉萌、龍燕燕為新世界(0017)或相關人士。資料顯示,新世界早前已購入擺花街8個住宅單位,涉及近1億元,連同新購入的物業,共涉2.31億元。市場估計,新世界完成收購後將重建作商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8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