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賈躍亭:合適時機將啟動樂視全球首輪融資

在曼市德比宣布取消的隔日,爭議中的樂視在美國洛杉磯舉行了一場主題為“破界開創生態世界”的新聞發布會,宣布以20億美元全現金形式收購北美電視廠商VIZIO。目前,交易還有待監管部門審核,預計將於2016年第四季度完成。

創辦於2002年的Vizio,在北美知名度頗高的LED品牌,走便宜好用的大眾路線,是Costco等超商中常見的品牌。創始人王蔚(William Wang)是一名來自臺灣地區的移民。去年,VIZIO曾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S-1,計劃在今年上市,最終被樂視收入囊中。

在發布會上,賈躍亭最後登場,自詡VIZIO和樂視分別是電視和互聯網時代的顛覆者,並稱收購VIZIO奠定了樂視全球化發展的基石。賈躍亭預計,2017年兩家公司智能電視總銷量有望達到2000萬臺。不過,整場發布會更像是樂視進軍北美的推介會,並通過大篇幅的影像來介紹樂視及其生態系統。

發布會後,賈躍亭就收購資金細節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提問,他表示:“(收購)資金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樂視的自有現金流;第二,我們也會有一些生態夥伴以股權或者債權的形式參與進來。因為樂視全球(LeEco Global)目前還沒有融過資。樂視的理念都是不會過早融資、過度稀釋團隊的股權,要把更多的股權保留給我們的團隊成員和合夥人。但是樂視全球現在已經是一個比較大的企業了,成長也非常的迅速。今年的銷售額有可能會在100億美金左右。所以在合適的時機我們也會啟動樂視全球的首輪融資,也就是首輪的增發。”

賈躍亭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提問

賈躍亭在發布會上表示自己苦苦追尋VIZIO三年的時間,一次次地被拒絕依然契而不舍。不過就在本月稍早前,樂視網卻發布公告稱否認有意向收購VIZIO。對此,賈躍亭解釋道,這是由於外界對樂視的資本結構還不是很了解。樂視的資本結構分為兩大部分——上市公司樂視網,以及非上市公司叫樂視全球。後者負責樂視全球化業務和中國本土非上市公司業務。本次收購是由非上市公司樂視全球完成的。

他指出:“上次的公告主要是指上市公司那部分。”

有意思的是,整場發布會最大的歡呼聲並非來自賈躍亭,而是著名導演、樂視影業藝術總監張藝謀的現身助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330

美股周四低開 聯儲官員稱近期加息時機合適

美股周四低開。投資者繼續等待美聯儲主席耶倫的講話。美國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降至26.1萬,7月耐用品訂單大漲4.4%。

標普500指數低開2.53點,跌幅0.12%,報2172.91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低開18.14點,跌幅0.10%,報18463.34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低開9.00點,跌幅0.17%,報5208.70點。

本周五美聯儲主席耶倫將在懷俄明州傑克遜霍爾召開的央行會議上發表講話,市場仍在等待。

美國堪薩斯城聯儲主席喬治周四稱,消費物價指數的上漲給聯儲收緊政策提供了空間。鑒於目前仍在負值區域的實際利率及龐大的聯儲資產負債表,聯儲的政策還相當寬松,近期加息的時機是“合適的”。同時9月會議前仍需耐心等待數據,因為通脹上升讓聯儲有擺脫寬松的空間。

經濟數據面,美國勞工部宣布,美國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減少1000,總數下降至26.1萬,表明勞動力市場狀況健康,失業人數很少。接受MarketWatch調查的經濟學家平均預期該數字將下降至26.4萬。

另一份數據表明,美國7月耐用品訂單大漲4.4%,創去年秋季以來最大漲幅,表明長期存在的生產下滑狀況可能已經結束。經濟學家平均預期該指數將上漲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931

重時機的投資策略

今天所整理的工作坊Q&A,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提問者有一些著重時機的投資策略。著重時機還是著重價值,的確可圈可點,價值低時也可算是一個好時機。不過,如果純看市況作時機的考慮,這個實不容易吧。



一陣風:

1. 股票買賣的必要基礎知識?

2. 請問你是如何判斷某一支股票或公司的經營狀況?只靠閱讀年報嗎?

3. 面對升市、跌市、平市,價值法的應對策略?或是只看個別股票,不看大市?


止凡回應一陣風

1. 大概在工作坊上都談過了,會計學是基礎,以財務知識作背景所化出來的常識亦十分重要。

2. 閱讀年報是首要的,但正如在工作坊上都討論過,還有不少動作可以做的,上網找資料、到公司的店舖看看、從其對手的經營狀況了解等等,包羅萬有的方法,付出越多,了解越多。

3. 這幾種市況未出現時,定必要先好好預計,即使這幾種市況出現時也不會影響到投資計劃。當大市上落非常時期,市場上最容易出現錯價,這都是投資者應該把握的機會,當然也是以個股本身的價值為依歸。



Alwin:

1. 如何定一個止蝕位?

2. 選優質股票的主要因素?

3. 順市或逆市的投資心態控制?


止凡回應Alwin

1. 我沒有止蝕位,亦不認同這一套,因為其邏輯有問題。一支股票,若你覺得$10抵買的話,為何會在$8止蝕而不是買更多?$8不是比$10更抵買嗎?這是預測未來,看勢的遊戲,不是我懂的東西。

何時賣股,你可以參考文章《沽股原因》。

2. 這不是三言兩語可以交代,主要以生意角度看,一盤你喜歡的生意,有何因素呢?盈利能力好、不容易被人搶生意、成本控制能力高、效率高、品牌好、財務穩健等等,如果這盤生意以一個好價錢賣給你,這就是優質股票,它會替你產生很好的現金流。

3. 順市或逆市,這個問題的前設都很「看市」,我沒有這個概念,可能受太多巴菲特的影響吧。在我眼中,只有抵買與不抵買,在市升時,市場資金充裕,每支股票價格都水漲船高,都變得不抵買。在市跌時,市場缺水,每支股票都突然變得抵買。這就是我看見的市場,買賣的控制就是這樣,但心情總是平靜的,買盡了而沒有新資金再入市,就努力工作,儲蓄加股息等,很快又會有資金在手的。



CF:

怎看今日恒指的市盈率,最新一期imoney,林sir認為偏貴。

現在是不是好時機入市做長線投資?


止凡回應CF

你這個問題真是與時並進,幸好之後都有blog友立即問了這問題,我也在文章中分享了看法,不妨看看《今天的恒指市盈率其實好高?》。

長線投資,今天是否好時機,我想投資看時機這個心態可能要改改,我總認為投資是一個計劃,你要先有一個好計劃,這一刻入市作投資是否能好好配合你的計劃,這才是重點。市場升跌沒法估計,我們只能計算感覺今天市場的價值如何。



Alston:

1. 牛市和熊市買的股票種類是否應該不同?牛市能否購買高風險的股票?(牛市時曾經買過261中建置地)

2. 如何看待1247(米格國際)和698(通違)


止凡回應Alston

1. 我投資股票,喜歡從生意的角度出發,富豪們也是這樣去操作的,我們會否看見李嘉誠在牛市熊市時買入不同的股票呢?

高風險的股票,我想你指的是高波幅吧,我的理解,風險不是波幅,而是來自對投資項目的不了解、控制權限及沒有安全邊際,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投資高風險的項目。

2. 我沒有研究這兩支股票,你也不妨分享一下你的看法,看看你對它們了解有多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529

時機就到 凌晨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9/05/%e6%99%82%e6%a9%9f%e5%b0%b1%e5%88%b0/

上週五美國非農業新增職位遜於市場預期,令9月美聯儲加息機會減少,刺激環球股市做好,港股夜期時段亦跟隨上升216點,高見去年10月反彈浪頂部23400點水平,讀者若有印象都會記得,早在今年六月初淩晨在《恆指乍現20年最強訊號》一文中指牛市一期即將來臨,至少升至22,859點,結果恆指在八月最高升抵23,153點,可謂完美達陣。

始料未及的是,即使恆指近月發力上升,殼股板塊依舊是一潭死水,原因很可能是散戶在這次升浪中參與度偏低,加上大藍籌抽走市場資金所致,令細市值股份沒有遊資追捧,莊家炒股亦有心無力,然而,根據最近觀察,可以看到殼板塊慢慢回復生機,例如上一篇文章提到的遠東控股(36),最近股價不單升破$0.95成本價阻力位,上週五更迫近一年高位$1.4元,兩週內升近1倍。另外兩隻並沒有在專頁推介,但長期放在觀察名單上的優質殼股恆寶企業(1367)和萬輝化工(1561)均在8月中開車,前者單日大升35%創下一年新高,後者更在半個月內升了1倍,創上市以來新高。

淩晨相信細價股市況將慢慢轉旺,而不像以往隨指數時好時壞,原因之一是散戶參與度回復正常,恆指在23,000關口徘徊已久,即使散戶再頑固也不得不承認現在是牛市,重投股市只是時間問題。另外一個原因是大藍籌累積升幅不少,資金炒完大價股也只剩下細價股可炒。回想去年大時代升市初期,指數連續數天暴升,港交所(388)一週內更升逾50%,熱錢忙於大價股中輪轉,細價股表現因而遜於大市,直至指數見頂橫行時,細價股才瘋狂地喪炒起來。

同樣地,今次牛一升浪已累積了3000點升幅,為股民信心和手中利潤打下基礎,加上近日港股通連續3日錄得逾40億北水流入,情況自去年大時代以來首見,當資金發現在大價股中追逐利潤變得愈來愈少時,自然會流入細價股繼續炒作,現在最佳的投資策略收集多點優質殼股,像恆寶企業和萬輝化工這類啤殼,又或者選擇一些連莊家也蝕本的股票,例如遠東控股,因為這類股票要收回成本,比其他股票有更大的炒上誘因,至於究竟有哪些冧把,睇實個Page時機到即刻話你知!

在淩晨的Facebook Page 會有更多股票相關的文章,期望能與各位交流和進步。

https://www.facebook.com/4.39AM

淩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451

收購時機成熟 Twitter的歸屬將影響社交網絡格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6/0920/158820.shtml

收購時機成熟 Twitter的歸屬將影響社交網絡格局
科技棱鏡社 科技棱鏡社

收購時機成熟 Twitter的歸屬將影響社交網絡格局

風浪中前行的Twitter將何去何從?Twitter的最終歸屬是否會影響整個社交網絡的格局?

近段時間社交網絡界最受關註的事件莫過於,Twitter的一位股東以其之前對於用戶數增長過於樂觀的預期誤導投資者為由,對Twitter提起了訴訟。雖然該事件還沒有經過法庭的公開審理,但這無疑暴露出市場中對Twitter未來發展的擔憂情緒已到達頂點,風浪中前行的Twitter將何去何從?Twitter的最終歸屬是否會影響整個社交網絡的格局?

最後的堅守者Twitter與Facebook迥然不同的境遇

這幾年是社交網絡的洗牌時期,MySpace、YouTube、instagram等社交明星相繼被收購。今年6月微軟斥資262億美元收購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之後,Web 2.0時代的社交巨頭只剩下Twitter與Facebook這兩個最後的堅守者。

但做為最後的堅守者Twitter與Facebook卻有著迥然不同的境遇,Facebook在CEO紮克伯格的帶領下正在加快全球化進程,今年二季度Facebook完成了營收64.36億美元,同比增長59%的靚麗業績。而Twitter今年第二季度營收僅為6.02億美元,同比增長20%,雖然虧損幅度有所收窄但仍凈虧損1.07億美元。

此前Twitter將被出售的傳聞不斷,華爾街分析師認為,Twitter當前估值約為150億美元,如果溢價20%那就是需要18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00億元)。這一估值看似高昂,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Facebook在瘋狂擴張過程中的大手筆,據悉近兩年Facebook共收購了近30家公司。2014年Facebook僅收購手機聊天工具WhatsApp就花費了160億美元,除此之外Facebook還為WhatsApp團隊提供了30億美元的限制股股票,由此不難看出Twitter與Facebook之間的差距巨大。

失去最佳成長時機 優勢領域未能得以發揮

如今擺在Twitter面前最大的困境是用戶的增長已停滯不前,據悉,目前Twitter的月活躍用戶約為3.13億,而Twitter的高管在2014年11月對其服務的用戶數增長給出了月活躍用戶數在“中期”增長至5億5千萬,並且最終達到10億以上的預期,顯然Twitter目前的處境與之前的目標相差甚遠。

另一方面,做為移動互聯時代的重要數據智能手機訪問時長被看做是檢驗社交平臺的重要指標,而目前美國用戶在Twitter的平均每天訪問時長約2.8分鐘,這一數據也從側面反映出Twitter的用戶活躍度不足。雖然,這些年Twitter一直在努力更新服務以獲取新的增長點,但如今的時代已今非昔比。Twitter曾經引以為傲的服務如今已被Facebook、 Instagram、Snapchat等平臺所替代,如今又失去了寶貴的用戶活躍度和增長率錯過最佳成長時機的Twitter終將被市場所淘汰。

造成Twitter如今的窘境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其在關鍵性問題上的遲疑與錯誤判斷,例如,Twitter從2006年開始對發文設置了140字的限制,雖然這一新穎的微型博客的限制給用戶帶來了新式的社交體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通過社交網絡想表達的東西也越來越多,140字顯然已不能滿足用戶的日常使用需求。就是這樣一個重要的用戶需求也是在經過兩年的傳言之後才得以實現,但還是以一種不完全的形式得以實現。據悉,9月19日在新版本的Twitter中推文限定性的取消140字符的限制。而其真正的意義是把一些外部媒體鏈接以及轉發字數不算在140字之內,這一改變也因此略顯雞肋。

Twitter曾擁有許多優勢領域,如即時新聞資訊、合理的客戶端設計等。這些優勢曾在社交網絡發展的初期為Twitter帶來了高速增長與極高的用戶粘性,然而Twitter卻在後期忽略了這些本身的優勢,沒能積累足夠龐大用戶群體,在垂直領域也沒能獨樹一幟。

傑克·多西的回歸或也無力回天

Twitter在經歷了增長放緩,管理層接連離職的危機後。2015年7月,Twitter創始人傑克·多西(Jack Dorsey)第二次出任CEO。多西在重返Twitter後不久,就推出了能夠向用戶顯示目前的熱門話題的新產品“Moments”,同時還擴張了公司的視頻服務, Twitter也首次獲得了國家橄欖球聯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NFL)的賽事直播權。但是,在多西回歸後,Twitter的股價已幾近腰斬,這足以表明外界對多西的回歸並不看好。

而目前身兼Twitter和Square兩家公司職務的多西或許很難將全部精力放在Twitter上,領導者的分心勢必會影響到整個團隊的士氣。或許Twitter目前所剩下的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就目前Twitter管理層內部的態度多西能夠做出大刀闊斧的改革的可能性甚微,最終被出售或許是Twitter最好的選擇。

Twitter未來歸屬將影響社交網絡格局

對於Twitter潛在的收購者外界有諸多猜測而谷歌與Facebook絕對是最熱門的人選,無論Twitter最終投入哪一家的懷抱,勢必會影響到社交網絡的格局。

作為同行業中直接的競爭對手,Facebook對Twitter的收購將形成極大的協同效應。眾所周知Facebook更善於廣告營銷,這也是目前Facebook的主要利潤來源,但實時新聞功能做為Facebook的短板後期也將制約平臺的流量拓展。而這恰巧是Twitter所擅長的領域,二者的聯合勢必會為Facebook帶來更強勁的流量增長動力,而Facebook龐大的用戶基數也會為Twitter帶來更多的忠實用戶。Facebook加Twitter將成為巨大的社交網絡航母,這也為Facebook加快國際擴張增添了新的優勢。

而對窺探社交網絡已久的搜索巨頭谷歌而言Twitter的到來將是抗衡日益強大的Facebook與Snapchat最有利的武器。谷歌的搜索引擎將把Twitter的實時新聞功能發揮到最大的功效,將平臺的第一手資訊高效的傳導出去,而優質內容也將成為谷歌在移動互聯時代爭奪流量的制勝法寶。

另一方面, 很早就意識到視頻潛力的Twitter在2012年收購了短視頻應用Vine,去年又收購了流媒體直播應用Periscope,隨後對直播領域的成功介入讓人們看到Twitter在視頻領域深厚的功力。而谷歌在收購YouTube後一直希望能夠更好的整合這方面業務,Twitter在這方面的經驗將會為谷歌的視頻業務整合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這也將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註。

Twitter的最終歸屬將對社交網絡和移動網絡流量入口的格局產生巨大的影響,除此之外,傳統媒體如21世紀福克斯和迪士尼,科技巨頭微軟甚至是蘋果公司都對Twitter有濃厚的興趣。儼然成為市場中香餑餑的Twitter最終歸屬還有很多變數,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Twitter與誰牽手社交網絡界都會掀起一陣巨浪。

收購 推特 社交網絡 格局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24

消費升級下,“互聯網+美業”迎來最佳發展時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6/1025/159420.shtml

消費升級下,“互聯網+美業”迎來最佳發展時機
田遠音 田遠音

消費升級下,“互聯網+美業”迎來最佳發展時機

在美業亂象叢生之際,健康美業消費升級,這預示著發展的最佳時機就要到來了

本文系作者田遠音對i黑馬投稿。

2015年下半年,上門美容頹勢突現,遭遇滑鐵盧。進入2016年,傳統美容院經受創新和變革的陣痛而行至盡頭,美業O2O公司也在諸侯混戰先後進入死亡高發帶,幸存者無幾。

在美業亂象叢生之際,健康美業消費升級下,發展的最佳時機就要到來了,美業的春天來了。此話從何說起?

美業一直深受3大弊病困擾

提到到美容院:一說到服務就是銷售,一說到產品就想到貴,想到套盒。這並非老板能力問題,也非員工不夠優秀,這是行業造成的。原因有三:

第一是模式問題。美容院通過免費服務吸引顧客進來賺錢,競爭激烈,卡項越辦越便宜,為留住客戶,美容院就不會賺錢,美容院要生存啊,於是只好向顧客賣產品。

第二是供應鏈效率低。由於美容院的產品,要經過工廠、供就商、店面等,效率極低。市場上普通的東西,零售價是成本10倍,而在美容院的產品則是零售價的20-25倍。也就是說美容院產品定倍率高達20-25,這是極不健康的。

第三是服務=銷售。由於效率低,中間環節需要賺錢,最後導致,中間環節為了賣出去高價產品,不停去銷售。

美業需要改變,美業改變需要從源頭開始,包括模式、供應鏈、服務、以及管理和營銷都需要顛覆性的改變。

消費升級下的美業,即將迎來最好的時機

在互聯網轉型時機,創新和變革淘汰了大量的傳統的公司。而那些2013年O2O大潮起來的美業O2O公司,以上門美容為主以及為店面導流的互聯網公司,也在這個泡沫中慢慢破裂消失。有殞落就有崛起。在這個階段,那些正在正確方向上積累一定規模的公司得以壯大,隨著店面的活躍度積累,他們對於行業的出路和方向也看得更清楚。

告別細分領域

在信息對稱的互聯網時代,消費者的消費理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美容院的功能也隨之發生了質的變化:由第一個階段的單純美容的功能,進化到美容院細分市場:痘、減肥、汗蒸、產後修複等。

醫美和SPA領跑

進了快節奏現今社會,人們希望快速美,於是整形的需求加大,因此到了第三個階段:醫美和SPA的階段並行發展。人們對品質的需求、以及整形的剛需,導致高品質的SPA火爆,以及醫美的井噴,將會帶動行業快速蓬勃發展。醫美的互聯網化,更是潛力巨大,這也是更美、新氧能夠融來那麽多錢的原因。

消費升級下,美容院向智能化健康管理機構發展是必然趨勢

未來,當整個社會都追求整容整形時,回歸對自然美、健康的呼喚將是必然趨勢。當物質豐富了,生活條件提高,人們追求美、怕生病、怕死、怕衰老,消費的趨勢越來越趨近於對休閑、健康的需求,而不再是當初單一的美容了。所以,基因檢測、美容、抗衰老都會順勢發展起來。所以,十年後,隨著智能化的健康管理機構出現,美容院向智能化健康管理機構進化也是必然趨勢。

只有破解3大弊病,改變美業生態環境,才能擁抱健康美業最好時機的到來

過去,美容院經常與經銷商合作,在美容院搞促銷活動,這本質上是轉移銷售庫存,快速獲得利潤的一種手段,是導致行業弊病叢生的最重要的因素。美業的出路在哪里?首要要破解美業的三大弊病,改變美業的整個生態環境,才能擁抱最好時機的到來。

具體如何去做:

一.利用美業SAAS幫助美容院實現管理互聯網化、營銷互聯網化、大數據互聯網化,解決美業的模式問題,提升個性化服務,實現大數據管理。

二.引入爆品策略,徹底改變美容院的供給鏈效率低,提高美容院效率和大項目的落實。

三.不斷的輸入培訓和教育。幫助美容院分類,解決或創造需求。

破解美容院的三大弊病,建立新的美業生態環境,不是靠一個軟件或一個互聯網公司可以解決的。必須有一個強大的生態鏈相互作用共同發力,才能真正重建美業生態環境。

沿著幫美容院去賺錢的方向,通過互聯網方式,以透明的價格、高用戶體驗的服務,改變整個美業的生態環境,努力打造智能化美容院、智能化健康管理機構,才是美業的真正出路。

O2O 美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600

1983年11月8日: 建生國際(0224)宣佈找適當時機轉營工業


建生國際(224,前身建生實業)已故董事總經理吳仲燦指出,目前工業樓價低,使工業發展處於健康,故現在正在找機會找資於電子及電話機生意方面,不過現時尚未有具體計劃。

他指出,該公司一向政策是分散投資,海外業務均為地產業務。近期因為不能控制美國紐約—家酒店的控制性權益,故陸續把股權出售,目前僅餘5%,該收益約1,000多萬美元收益會入帳。

至於香港物業方面,公司與家族公司發表大埔仔之計劃,會於1986年至1990間完成,但因香港地產業不景,會計劃延遲發展。

至於航運方面,1984年之航運業和1983年比較會較差,主要因為業務未有完全復甦。

該公司1983年盈利為1,008萬,1982年為4,156萬,換算幣值,我相信和近年幾年盈利約3.6億至8億之間不遠。

該公司資產值雖強,但因有大量發展計劃,派息較少,且近30年間,供股5次,發紅利輪1次,完全善用上市公司價值,但也算對股東不差。至少在虧損時,願意把部分虧損資產私有方式,並大派特別股息以應付,且在報告時列明原因。這種公司,應該予以正面評價。建生國際(224,前身建生實業)已故董事總經理吳仲燦指出,目前工業樓價低,使工業發展處於健康,故現在正在找機會找資於電子及電話機生意方面,不過
現時尚未有具體計劃。

他指出,該公司一向政策是分散投資,海外業務均為地產業務。近期因為不能控制美國紐約—家酒店的控制性權益,故陸續把股權出售,目前僅餘5%,該收益約1,000多萬美元收益會入帳。

至於香港物業方面,公司與家族公司發表大埔仔之計劃,會於1986年至1990間完成,但因香港地產業不景,會計劃延遲發展。

至於航運方面,1984年之航運業和1983年比較會較差,主要因為業務未有完全復甦。

該公司1983年盈利為1,008萬,1982年為4,156萬,換算幣值,我相信和近年幾年盈利約3.6億至8億之間不遠。

該公司資產值雖強,但因有大量發展計劃,派息較少,且近30年間,供股5次,發紅利輪1次,完全善用上市公司價值,但也算對股東不差。至少在虧損時,願意把部分虧損資產私有方式,並大派特別股息以應付,且在報告時列明原因。這種公司,應該予以正面評價。


http://www2.hkej.com/instantnews/articlePrint/id/405716

44歲的吳繼煒出身房地產世家,美國名校畢業後,卻拒絕父親安排回港接班,走了一條艱辛的創業路。今天他的房產私募基金---基滙資本掌管資產85億美元,談判對手已是李嘉誠、李澤楷;競爭對手已是黑石、凱雷,連平安保險也找他在英國買樓。吳繼煒對《信報財經月刊》說:「很多富二代、富三代沒法青出於藍,不是沒有能力,而是由於長輩太保護!」

吳繼煒的父親吳仲燦,是地產投資公司建生國際(00224)創辦人,母親吳汪靜宜則是德昌電機(00179)主席汪穗中的胞姊。1999年去世的吳仲燦,在吳繼煒眼中是一名徹頭徹尾的「虎爸」。「11、12歲的時候,已要求我讀《華爾街日報》;要求在飯桌上就一些財經新聞進行討論。」吳繼煒在美國出世後,2、3歲至16歲都在香港度過,在這段父子相處最多的時間,這一幕留下很深的印象。

1970年吳仲燦創立建生國際,作為長子的吳繼煒畢業後回港接手似乎天經地義,不過他不想走父親鋪下的路。這個決定曾經令父親很生氣。「如果我一畢業就返來,是我需要他;如果我做出成績才返來,則是他需要我,他需要我,才會平等對待我。我那時想,爸爸還這麼年輕,是否真的很需要我幫手呢?」

於是,他選擇從頭做起,第一份工是在美國一間名為Kennedy Wilson、專做地產的投資銀行。

「很多時第二、第三代為何不太成功呢?不是本身的能力不夠,而是第一代對他們太保護,迫使他們在庇護下成長,在生命中最黃金的二、三十年缺乏發揮的機會。到你五、六十歲真正接班時,沒有經過真正的磨煉,怎會有信心和經驗去負起傳承的重擔呢?」吳繼煒說。

2002年科網泡沫爆破、2003年沙士,香港房地產正陷入低谷,吳繼煒看準時機,回流與投行合作投資物業。2005年,更說服曾在高盛工作的弟弟吳繼泰一起在香港成立基滙資本,專門從事地產投資,現時主要投資在大中華地區及美國。

吳繼煒很慶幸當日走一條自己選擇的路。近期,基滙突然備受市場關注,是由於當長實(00001)、和黃(00013)、電盈(00008)這些大公司相繼拋售內房時,基滙卻毅然接盤。去年底,基滙旗下基金出資4.736億美元收購廣州荔灣區西城都薈,賣方是和黃和長實。

與李嘉誠、李澤楷等強大的談判對手討價還價固然不易,但吳繼煒自信基滙的優勝之處在於傳統的核心價值及現代財技的結合。很多基金都是「輸錢是投資者、贏錢歸自己」,基滙卻反其道而行。「每當開拓一個新市場時,我們會先投資自己的錢。試驗成功後,才會向投資者推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232

美商務部長稱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時機不成熟,中方回應

美國商務部長普利茲克在出席中美商貿聯委會後表示,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時機尚不成熟。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4日表示,在此次商貿聯委會上,中美就進一步深化兩國經貿合作廣泛深入交換了意見,對外發出了雙方致力於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深化合作內容的積極信號。同時指出,中國在發展市場經濟方面取得的成就是舉世公認的。

另外,在當天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關於英國脫歐後,中方是否會把中英簽署自貿協定放在優先位置的問題,耿爽表示,中方願在遵循世貿組織相關規則基礎上,本著相互尊重、互利共贏、開放包容的精神,同有興趣的國家商簽自貿協定,共同促進雙方經貿發展,共同促進地區乃至全球的經濟增長。

耿爽主持24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

問:美國商務部長普利茲克在出席中美商貿聯委會後向記者表示,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時機尚不成熟。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耿爽:目前,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正在華盛頓與美方共同主持中美商貿聯委會。在此次商貿聯委會上,中美就進一步深化兩國經貿合作廣泛深入交換了意見,對外發出了雙方致力於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深化合作內容的積極信號。

至於你提到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中國政府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致力於營造更規範、更穩定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國在發展市場經濟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是舉世公認的。

問:英國脫歐後,中方是否會把中英簽署自貿協定放在優先位置?

耿爽:我們在對外商簽自貿協定和自貿安排問題上的立場非常明確。中方願在遵循世貿組織相關規則基礎上,本著相互尊重、互利共贏、開放包容的精神,同有興趣的國家商簽自貿協定,共同促進雙方經貿發展,共同促進地區乃至全球的經濟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89

紅點中國袁文達:所謂“資本寒冬”,恰恰是早期投資的最佳時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25/160017.shtml

紅點中國袁文達:所謂“資本寒冬”,恰恰是早期投資的最佳時機
袁文達 袁文達

紅點中國袁文達:所謂“資本寒冬”,恰恰是早期投資的最佳時機

2015年和金融危機那時候有點像,正好是市場的一個調整期。

10月15日,紅點創投宣布成立首支中國基金,並完成了首期1.8億美元的募集。至此,紅點創投在全球範圍內管理總資產達40億美元。

紅點中國主管合夥人袁文達向創業家&i黑馬透露,首期基金將主要聚焦於TMT早期項目、企業IT服務、高科技等領域的投資。

自2005年以來,紅點創投中國團隊已在國內投資項目近40個,是奇虎360、一下科技、多盟廣告、APUS、樂逗遊戲、秒針系統、人人車等的早期投資人。

其中成功實現IPO的項目有奇虎360、樂逗、聚光科技等。此外璽誠傳媒、多盟、秒針科技等均實現盈利並購。

而對於此次設立中國基金,袁文達表示是為了更好地在國內進行決策和投資,“現在可能是投資國內早期項目最好的時候。”

耕耘中國市場十一年,袁文達稱創辦紅點中國的歷程也堪比一次創業之旅。在親歷中國創新浪潮起伏變化之下,他有什麽觀察和思考?

麻省理工畢業,在英特爾工作過,在矽谷創辦過技術型企業,袁文達對新一輪因技術創新而引起的商業環境變化,又持何種觀點?

如果說成立中國基金是為了讓紅點中國的投資服務更具優勢,那麽下一個十年,他又想“賭”什麽?請看創業家&i黑馬對紅點中國主管合夥人袁文達的專訪。

Copy from China時代將到來

2005年紅點創投剛進入中國市場,這里的風險投資才剛剛開始,那時候我們可以算是紅點創投在中國的“橋頭堡”。當時,國內的創業項目多采用“Copy to China”(i黑馬註:複制到中國)的模式。

十年間,我們投到了很多優質項目,比如奇虎360、樂逗、多盟、APUS、人人車等,這些成績使我們的中國品牌逐漸有了影響力。

紅點中國的業績在很大程度上支撐了紅點全球的業績,與此同時,全球美元基金給中國的份額已經遠遠不能支持我們現在接觸到的項目了。

同時,中國創投環境也發生了一個比較重要的變化。

我把這十年的創新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籠統說就是在2008年之前,大部分項目采用C2C模式,即國內創業團隊複制海外的成熟模式做好本地化工作,從門戶、搜索再到電商,基本都是這個路子。

第二階段,從2008年到2013年,中國本土公司逐漸強大,很多時候甚至把海外的品牌給打敗了,eBay退出、雅虎被賣就是很好的例子,且在很多細分領域,中國本土公司都取得了領先。

據此我也認為,中國是除美國以外,唯一擁有互聯網獨立IT生態系統的國家——當然這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中國數量龐大的消費者。

第三部分,從2014年到現在,中國很多創新企業開始看海外的市場,比如獵豹、APUS等。

在未來幾年中,我覺得會有更多的中國公司走出去,而這兩年會是一個分水嶺,中國會出現獨特的商業模式,然後被複制到其它國家。

而創業者對基金的選擇也開始轉變,會逐步偏向於和全球本土化基金或國內基金合作,這種轉變也是我們成立中國基金的外在推動力。

我們在中國投了大概40個項目,最好的幾個項目是從金融危機後開始投的,像2009年初投的秒針,2010年投的多盟移動廣告。

我們覺得,現在可能是投資中國早期項目最好的時候,因為2015年和金融危機那時候有點像,正好是市場的一個調整期。

從去年5月份到現在,我們已經投了近10個項目,未來的節奏也打算是一年6到10個項目。

據第三方的一些數據統計,紅點中國的投資在整個亞洲VC、PE公司里屬於回報最高的top 10%基金。

也正因如此,我們得到了很多優質LP的支持,比如我們剛剛募集完的美元基金就很榮幸獲得了美國一些優秀大學的捐贈基金、著名的慈善基金、全球大型的母基金等支持。

為什麽投一下科技?

投資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技術推動型,一種是資金推動型。我們的投資理念更看重技術,不喜歡用錢去賭一個機會或商業模式。

比如提到移動互聯網和O2O,我們會更關註前者,因為O2O很多時候比拼的是執行力和資金,不是技術。

另外基於團隊的IT背景,我們更垂直於自己擅長的TMT細分領域,不會將精力分散在不擅長的行業中。專註技術推動型項目和TMT領域——這是我們的兩大投資特點。

紅點中國基本把握住了移動互聯網崛起的一些細分領域。比如我們在廣告領域投的多盟,後來它變成了中國移動互聯網最大的廣告平臺。

在移動遊戲分發領域我們投了樂逗,它也成為了中國最大的手遊發行平臺。

在移動互聯網安全領域,我們憑借對奇虎360的投資經驗投了梆梆安全,它是移動互聯網APP安全加固領域最大的平臺。

奇虎360是紅點中國的經典投資案例。我們投360的時候,老周(i黑馬註:周鴻祎)並不是做安全領域的,他想做的是一個以搜索為基礎的內容聚合服務,用大數據來做內容聚合,這在2005年是非常超前的理念。

我們在這之前已經投了美國最早的幾家搜索引擎,所以對這個事非常敏感。基於對老周本人和他要做的事情的理念的認可,我們就投資了。

但因為太過於超前,投資後的一年內360就把這塊業務關閉了。2008年他看到了殺毒市場大量的用戶需求,發現了免費殺毒的潛力,就馬上用非常高的執行力沖了進去,轉型進軍安全領域。

占領桌面之後,360再做像瀏覽器之類的新業務就很容易了,因為他已經有了一個龐大的用戶基礎。所以通過360的成功你可以發現,他們對用戶需求及市場判斷具有很高的敏感度,並且把握住了時機。

我們投的一下科技也是個比較經典的案例。這是我自己比較滿意的項目,但當時很多人看不懂,普遍的反應是已經有了優酷、土豆,為什麽還需要一個手機上的視頻平臺?

而我們覺得,移動設備發展到一定階段,肯定需要一個全新的視頻平臺,所以第一個投資了一下科技,成為了他們的創始投資人。

公司是2011年8月26號註冊的,我們9月11號就簽署了投資框架協議。當時韓坤來找我們的時候,團隊除了他和CTO以外沒有其他人,完全從零開始。為什麽會投他們?

我覺得有兩點:第一、韓坤做過酷6,在視頻領域有足夠的經驗;第二、移動互聯網以及4G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新可能,很適合碎片時間的消費。

過去五年里,我們也確實看到了移動視頻行業的起飛,雖然過程有點漫長,但一旦爆發,成長是非常可觀的。2012年到2015年是韓坤的成長期,經過三年醞釀,一下科技迅速爆發。

(i黑馬註:值得一提的是,一下科技2016年11月21宣日布完成5億美元E輪融資,此輪融資是目前國內移動視頻行業的單輪最高融資額。)

如果說,每隔五到十年就有一波新的公司起來,那麽下一波要關註的到底是什麽?我們覺得,還是需要有一個新技術來推動創新。

所以現在在觀察大數據、人工智能、AR、VR等,這些相關領域我們在美國已經投了比較好的項目。

cfa0a1b

袁文達(受訪者供圖)

不要把投資人當取款機

我們對創業團隊的整體要求是非常高的。我們偏好的創業者需要具備優秀的產品能力和業務管理經驗,擁有一個至少三到四人規模的能力互補的團隊。

舉例來說,老周是很優秀的創業者,在前面也提到,他具備很高的執行力和戰鬥力,對市場需求的把握很敏銳。

你可以說他性格中有“好鬥”的一面,但從另外的角度看,他是非常有激情且喜歡競爭的。

另外還有樂逗的陳湘宇,他是一個非常堅強、有韌性的人,善於在夾縫中生存,很少有一家公司能同時和騰訊、百度、360、阿里合作,他做到了,而且和巨頭們保持著非常密切的合作。

韓坤也是很有韌性,而且“能屈能伸”,這是這個時代的創業者需要具備的素質。

因為初創公司一開始必定弱小,在慘烈的創業環境中生存下來已經很艱難了,好不容易把業務做大又有可能被巨頭瞄準。

怎麽和巨頭周旋、合作最終達到雙贏,這個心路歷程是非常考驗創業者的本事和心理素質的。

今天在中國創業肯定要考慮的一點就是,若幹個月,或者若幹年後巨頭來跟你競爭,做同樣的事情,你怎麽辦?那你就要知道,BAT會怎樣來思考,會采用怎樣的打法和執行力。

就投資來講,一方面我們要看技術的領先程度,另一方面還要看技術的壁壘,是否容易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另外我們也強調創業團隊的背景,我們投的創業者一般來說至少要在BAT或類似大平臺有5年以上的管理經驗。

VC的本質是要做好服務。有一類投資人,投了以後什麽都不管,創業者也就把這類投資人當成ATM機取款用;還有一種情況是,投資人管太多,恨不得撩起袖子自己跳進去。

我覺得這兩種都是在走極端。自己都跳進去了,就說明當時你選錯人了。

SaaS領域很適合海歸創業者

在新基金里,我們可能會拿出三分之一的資金來投企業IT服務領域及其衍生領域,比如智能學習、深度學習、機器人等。

在企業IT服務領域,中國比美國至少要落後五年。美國的企業IT服務20年前就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市場,出現了像Oracle甲骨文這樣的巨頭。

但過去十年中,因為新技術如雲計算、大數據的崛起,企業IT服務市場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出現了“軟件即服務”SaaS的模式,後來成了主流商業模式。

中國落後美國其中有一個原因是這樣:傳統的企業IT服務無外乎就是賣設備、賣軟件,在美國,僅僅一張光盤上的軟件要收費十幾到二十萬的服務費,這種模式中國用戶不太能接受。

但隨著SaaS的出現,中國用戶開始逐步接受此模式,因為不用買專業的設備和軟件,對用戶來說實際上也是一種節省。

此後,中國出現了一大批非常優秀的企業IT服務類公司。我們過去幾年一直在關註這個領域,投資了雲杉網絡、青藤、麒麟大數據等項目。

我覺得SaaS領域很適合海歸創業者。不同於消費互聯網或其它to C端業務受限於消費者使用習慣,企業IT服務領域受其影響不大,美國模式先入為主會較容易被國內接受,不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而如果海歸創業者曾在美國領先公司有實戰經驗,那麽他所擁有的良好技術背景將助其一臂之力。

袁文達 創始人 方法論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868

外交部: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應在三方認為合適的時機舉行

30日據外交部網站消息,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今日主持例行記者會。

會上,有記者提問稱:“據報道,日本方面提議於12月舉行中日韓領導人會議,考慮到近來韓國國內政局不確定因素上升,可能導致會議無法如期舉行。你對此有何評論?”

耿爽對此表示,中方高度重視中日韓合作,願與日方、韓方共同努力,維護三國合作企穩回升勢頭,確保中日韓合作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領導人會議應在三方認為合適的時機和條件下舉行,並應能取得應有的積極成果。目前,三方仍在就領導人會議有關事宜進行溝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6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