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政府該向太陽花世代學習

2016-03-21  TCW

台灣在內容、設計與教育這些「小產業」,具有絕對優勢, 但新政府提出的產業政策,依然以台灣固有的產業範疇規畫,令人憂心。

兩年前的此刻、二○一四年三月十七日前夕,應該沒人能預期,一場改變台灣社會的學生與公民運動,將展開序幕。之後的事情已成為歷史,我不再贅述。

太陽花世代所代表的意義,一方面表達了對代議政治、兩岸經貿與世代差異的焦慮,也反映了新經濟的本質,也就是「群眾智慧」與「數據能力」。「群眾與數據」就是「新經濟」或「網路思惟」的核心,台灣的新政府不能看懂「新經濟」,將讓我們持續陷入停滯與失落。

也因此,當新政府提出的產業政策,依然以台灣固有的產業範疇、地域規畫與規模生產方式來規畫「物聯網」、「五大產業」或「智慧經濟」,令我格外憂心。

三十年前,我們專注在硬體製造業與電路設計業,成為台灣人才、資金投入的重點。但這些戰略優勢與市場,紛紛離去。智慧手機與平板產業的軟硬體商機,我們沒能把握;網路產業更是持續失落十年。

新政府的重點產業是生技與物聯網。生技業需要世界級大廠的策略合作,才能降低法規與市場風險;而物聯網的關鍵也是遊戲規則與生態系,而非技術。我們的科技業與製造業巨頭,應該開始思考下市或合併才能轉型。

拋開硬體與生產思惟,台灣在內容、設計與教育這些「小產業」,反而因為政治開放、社會形態的提升,具有華人社會的絕對優勢。

上個月,《富比世》(Forbes)雜誌發布首份亞洲版「三十位三十歲以下創業者」,稱許他們具有「改變世界的潛力」。其中有三位台灣新世代:「貝殼放大」創辦人林大涵、「為台灣而教」創辦人劉安婷,及「3D列印裝置Flux」創辦人柯軒恩。

這三位代表新世代的新創資本、翻轉教育與創客勢力,創造許多令前輩瞠乎其後的商業模式與影響力。

幾年來在校園演講、孵育新世代創業,我對他們的競爭力一點都不擔心,但對於世代交棒的速度感到憂慮。新政府要向新世代學習,每個公民也都可以貢獻自己,才不辜負那場公民運動與社會力量。

(本專欄由詹益鑑、鄭博仁、客座作家群共同主持)

撰文 / 詹益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76

沒蜜月期 新內閣要求「即戰力」 人事布局》新政府用人思惟 展現執政企圖心

2016-03-21  TCW

新政府「英全體制」成形,蔡英文長年倚重的幕僚與智囊, 也以不同功能考量,分別在行政院、總統府與國安會先就定位, 蔡英文與林全將逐步完成執政團隊的拼圖,「英全體制」人事布局思惟為何?

經驗傳承,立即上手,是準總統蔡英文與準行政院長林全建構新政府人事的原則。

隨著林全首肯出任行政院長,新政府第一波人事敲定,主要是蔡英文核心幕僚以及長期互動的民進黨智庫新境界基金會成員,紛紛在府院高層人事就定位,新政府人事布局思惟也明朗化。

安排有層次》首長著重實務 次長培育人才首先,內閣人事要求要能一接任就上手,沒有時間去慢慢思考學習,因此政務首長力求有實務經驗。

「拿到這麼多選票,蔡英文知道大家期待高,必須找有經驗的首長進去內閣做事,重大改革需要時間,交由政務委員負責,部會首長則推動部務。」蔡英文核心幕僚透露。

蔡英文在三月十五日宣布將由林全出任行政院長記者會中,定調林全內閣是「改革內閣」,不會只是「財經內閣」,林全是財經學者又有實務經驗,未來將主導經濟發展,蔡英文與林全具有很強的共識與合作基礎;但推動改革需要溝通協調,林全對黨與政治運作熟練度較不足,因此由嫻熟黨務、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與台北縣代理縣長的林錫耀接任行政院副院長,與林全互補。

「不期待有蜜月期,要立即上手!」林全在記者會如此強調。目前內定的行政院政務委員,以在智庫長期互動的卸任政務官為主,他們過去四年協助蔡英文研擬政策,默契夠又懂政務,將統整各部會推動改革,如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前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與前主計長許璋瑤等。

部會首長更著重實務經驗,無論產業界、社會團體,及中央或地方政府經驗,尤其是表現不錯的卸任縣市長與地方政務官,內定法務部長的桃園市副市長邱太三、內定農委會主委的屏東縣前縣長曹啟鴻即在此原則下出線。

其次,則是替國家培育新人才。部會次長將從未當過主官的學者,或從專業文官找人;「傳承很重要」,這是蔡英文對幕僚強調的用人原則。

除了內閣,蔡英文核心幕僚大部分前進總統府與國安會,黨祕書長吳釗燮內定國安會祕書長,大選時擔任戰情部主任的陳俊麟內定國安會副祕書長,文膽姚人多與兩岸政策幕僚傅棟成內定國安會諮詢委員。黨副祕書長劉建忻內定總統府副祕書長,總統辦公室主任內定由陸委會前主任祕書詹志宏擔任。

選才有分工》蔡主導外交、兩岸 林全負責財經「老闆要我們做到『售後服務』,我們的確有責任要幫她做好。我沒求什麼,民進黨過去八年被打趴,要吐一口氣,就要讓人家覺得選擇沒錯,因此擺在什麼位子都無所謂。」;「進去政府,是苦差事啦!我希望休息,但新政府不能出狀況。」這是幾位核心幕僚的共同心聲。

肩負著人民的期待取得執政權,挑戰才要開始。蔡英文團隊已建立人才資料庫,提供首長們整體布局的參考;林全將開始徵詢內閣人事,府院高層也會依各自專業提出建議人選,蔡英文主導國防、外交、兩岸人事,林全主力放在籌組財經小內閣,副總統陳建仁則以公衛背景提出建議,林錫耀協助內政、工程等領域的人事規畫。林全坦言「人才是否願意進入如此高溫的廚房,需要努力。」未來新政府人事將邊談邊決定,逐步對外公布。林全在接受《今周刊》專訪即說,內閣人事牽一髮動全身,「不是某個工作非某人不可,反過來講,某個人也非某個工作不可,要怎麼擺在合適的位子,須有一些調整。」十五日記者會後,被問到心情,林全透露:「前一晚我反而睡得很好。」決定了,就全力以赴;新政府人事布局,是「英全體制」的起跑點,各界正拭目以待。

撰文 / 郭淑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79

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油價新政,是為兼顧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165

2016年3月25日,海南博鰲,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南方周末記者 李微敖/圖)

2013年3月26日,國家發改委出臺政策,規定“汽、柴油價格根據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變化每10個工作日調整一次”。

此後,國際油價一度從90美元/桶左右,摸高至2013年9月間的110美元左右;隨後國家油價震蕩下跌,至2016年1月12日,已不足30美元。

次日,即2016年1月13日,國家發改委宣布修改上述“遊戲規則”:規定當國際油價每桶低於4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降低;當國際市場油價高於每桶13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提或少提;在40美元-130美元之間運行時,成品油價格則按原有規則運行。

這兩個多月來,國際油價上下震蕩,一度最低跌至26美元左右,而國內成品油價格則沒有隨之下調。

與此同時,煤炭價格這幾年亦連續暴跌,當前價格已不及2012年時的四成。但中國以火力發電為主的電價,下降幅度非常有限。

這些問題引起了公眾的諸多非議。

國家發改委為什麽臨時調整成品油價的“遊戲規則”?為什麽電價下調有限?這是否是受到了國內石油石化,以及發電企業等行業的幹擾和影響?

就此,2016年3月25日,在海南博鰲參加“博鰲論壇2016年年會”的,國家發改委分管價格、發展規劃等工作的副主任胡祖才,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成品油價格機制在2013年修改完善出臺後,“已經完全形成了一個符合中國市場特點的機制”,此後,成品油價格“已經沒有任何人為的因素,就是公式算出來的”。

之所以在2016年1月,增設40美元的“地板價”和130美元的“天花板價”,“完全是為了保障中國國內成品油健康穩定運行,也是為了兼顧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確定的。”

為什麽要出臺“地板價”?

胡祖才表示,低於40美元的石油價格,“是一種超跌的下跌”。從國際上來看,40美元的價格,很多低於開采成本,當然也低於中國的開采成本。中國因為資源稟賦不是很好,石油開采業的成本,要比國際上更高。

目前,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60%。如果成品油價格再繼續下浮,顯然會對中國國內的石油開采率會造成巨大影響,會進一步擴大進口依存度,隨之而來,就是石油安全的風險繼續上升。因此,設定40美元的“地板價”,“不僅僅是一個保障國內石油價格、成品油價格保持相對平穩,同時也是保證國家石油安全的需要。”

至於煤炭價格的問題,2015年,中國進行了兩次煤電價格的聯動下調。第一次下調了2分錢電價;第二次對一般工商業用電下調了3分錢。

胡祖才回答南方周末記者說,外界較多存在的一個誤區是,“市場上往往是按當時最低的煤炭價格來比較,我們這個機制是一個周期內的平均降幅。如果是一年為調整周期的話,這一年煤炭價格和上一年煤炭價格進行比較,它是一個區間的平均價格,跟最低時點價格會有很大差別”,因此,中國“不存在,煤炭跌多,電價降少的問題。”

對於新能源的發展,胡祖才介紹說,目前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成本較高,如果油價很低的話,實際上制約了新能源發展,“比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就受到了挑戰,因為油很便宜。這兩個要平衡。實際上中國新能源發展非常快,風電裝機超過1億,世界第一。光伏裝機也是世界第一,發展非常快。”

胡祖才還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其他領域的價格改革,國家發改委都在推進當中。2015年,中國價格改革力度非常大,中央的定價目錄減少80%,“現在(中央定價)基本上只保留在自然壟斷行業和公共服務領域,其他的領域都放開給了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463

買還是不買?樓市新政出臺讓投資者們糾結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7122.html

買還是不買?樓市新政出臺讓投資者們糾結了

第一財經日報蔡胤 2016-03-28 06:29:00

被市場稱為“史上最嚴”上海樓市新政3月25日塵埃落定。新政無疑將對上海樓市產生巨大影響,市場更為關心的問題是,新政是否如一盆冷水,已經潑在了一線城市樓市投資客的頭上?

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本輪樓市參與者們,預期出現了巨大分歧。在上海出臺新政的當口,這些參與者關心的是,未來北京等地將會針對投機出臺什麽樣的政策,調控重拳會不會落在北京?

被市場稱為“史上最嚴”上海樓市新政3月25日塵埃落定。新政無疑將對上海樓市產生巨大影響,市場更為關心的問題是,新政是否如一盆冷水,已經潑在了一線城市樓市投資客的頭上?

將影響京滬豪宅市場

同策咨詢研究部提供給《第一財經日報》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3月21日,上海市商品住宅庫存量降至849.78萬平方米,由於去年下半年至今市場成交量及去化速度維持相對高位,市場去化周期已經縮短至6.02個月(按照3個月移動存銷比計算)。

此輪上海調控新政最核心的內容涵蓋幾個方面,包括打擊場外配資、限購升級、限貸升級。其中,嚴禁中介機構從事場外配資業務,在業內意料之中。

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說,中介首付貸問題起源自上海、發酵於全國,如果中介機構自建資金池,造成的影響將不僅僅是放大購房杠桿助力樓市泡沫,更為嚴重的是構成了巨大的潛在金融風險,因此引起決策層的高度重視。她預計,北京可能出臺的調控政策中也將強調對於中介機構從事場外配資業務的管控和打擊,資金杠桿降低後,將屏蔽部分資金實力較弱的購房者,造成市場交易量的下滑。

滬版新政一個重要的變化在於規定非本市戶籍家庭購房,社保及個稅由2年變5年及以上。實際上,北京早在2011年就執行非本地戶籍購房的社保及個稅繳納年限達到5年才擁有新購一套的政策,本次上海社保年限升級後,意味著購房資質門檻提高,與北京平齊。

這樣的政策,除了影響剛需市場,對豪宅市場也影響巨大。上海一房地產機構資深分析人士對本報表示,由於限購政策從嚴執行,高端市場打“擦邊球”購房的現象將不複存在,再加上當前高端樓盤預售許可證申請及備案上已經實質性收緊,因此,新政對高端樓盤影響會加大,這部分樓盤成交將很快受到影響。

“上海調控新政中前面的兩條,其實對北京影響不大,真正具備核打擊力的,是後面這兩條。”郭毅分析,上海新政中,企業購買商品房再次上市需要滿3年及以上,以及提高二套首付比例的規定,可能對北京的樓市政策產生一定警醒作用。

郭毅稱,眾所周知,無論是高端客群重複置業購買豪宅,還是投資客一次性投資多套房產,目前唯一能夠繞開限購的法寶就是用企業名義購房。而一旦企業購買商品房後再次上市需要滿3年及以上,將堵住投資客短期炒房的通道,同時,不可避免地,也將誤傷到部分高端剛需。在她看來,無論購房者會采取何種措施應對,對於豪宅的開發商來說都是利空,業績和回款都會受到不小的影響。對於2016年58個售價超過8萬元/平方米的高端項目同期在售的北京,豪宅市場潛在供應量高達5000~6000套,如果執行類似政策,豪宅供需形勢將更加惡化。

投資客預期分歧

在任何一個活躍的市場,想博一把的人們總是按捺不住的。

“當時主要考慮的是地鐵口交通方便,另外兩居室比較符合剛需購房者的需求,好出手。”說起春節前在北京投資兩套二手房的原因,3月初,北京人葉琳(化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她和愛人去年投資私募經歷很大波動,隨著利率走低,不動產的保值能力提升,他們認為一線城市好地段的相對不太老舊的兩居室,會是能增值、流動性也較好的資產。葉琳是貸款買的這兩套房子,打算兩年左右賣出套現,原因是她認為北京的房價長遠來看,已經沒有太大上漲空間,現在投資也只是短線博一把。

同樣的時間,同樣是“80後”,宋海(化名)不僅沒有買房,還選擇賣掉了自己的房子,投入到自己的創業公司。北京四環內,地鐵口,房齡只有五年,品牌開發商精裝的60平方米左右的開間,他選擇以280萬元的價格出售。他對本報記者說,思考再三做了這個決定,目前的經濟狀況,房價上升空間有限,很可能是短期內的一個高點。

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本輪樓市參與者們,預期出現了巨大分歧。在上海出臺新政的當口,這些參與者關心的是,未來北京等地將會針對投機出臺什麽樣的政策,調控重拳會不會落在北京?

“與上海、深圳不同,北京並未出現明顯的投資需求升溫的跡象,新房市場交易量也保持著相對穩定的狀況。”亞豪君嶽會新近提供給本報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年初至3月22日,北京共成交商品住宅(不含保障、商住,包括自住房)10178套,與尚處於成交低谷期的去年一季度樓市相比,反而減少了3241套,其主要原因是北京房價上漲所致。該報告認為,一方面北京庫存不足的現狀令開發商漲價惜售,另一方面,高端盤入市量的增加,也是造成北京房價結構性上漲的原因之一。

在新房市場價格上漲的背景下,一季度北京大量購房需求流向二手市場。據亞豪君嶽會數據,北京二手住宅交易量在今年初實現了同比翻倍增加。近期,從一線門店傳來的聲音,當前二手業主提高報價之後,看房量已經明顯下降,未來一段時間,預計北京二手住宅市場的交易量將有所下滑。

“二手交易的下滑終將傳導到新房市場,賣舊買新型改善型需求的隱匿,將令新房市場的交易量同樣出現萎縮。因此可以判斷,北京房地產市場已經自主調節了春節前後曾出現的樓市過熱現象,加之北京本就執行著全國最嚴格的限購,預計在這一點上,將不會繼續加強。”上述報告如是寫道。

還有人做出來降價的判斷。針對上海樓市,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今年二季度上海樓市將呈現供求博弈的特征,“量跌價穩”將是整體二季度趨勢,下半年在成交量出現下滑的市場背景下,個案價格有可能會出現下調,尤其是本輪樓市上漲幅度較大的中高端樓盤極有可能率先降價。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638

一財早報:上海出臺最嚴樓市新政 迪士尼門票今日開售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7185.html

一財早報:上海出臺最嚴樓市新政 迪士尼門票今日開售

第一財經資訊 2016-03-28 07:18:00

上海提高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購房繳納個人所得稅或社保的年限,從購房之日起計算的前3年內在本市累計繳納2年以上,調整為連續繳滿5年及以上;從緊實現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

今日關註

上海出臺最嚴樓市新政

上海提高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購房繳納個人所得稅或社保的年限,從購房之日起計算的前3年內在本市累計繳納2年以上,調整為連續繳滿5年及以上;從緊實現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對擁有1套住房的居民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於50%,購買非普通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於70%。

深圳樓市新政抑制投機

深圳市政府辦公廳發布《關於完善住房保障體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對購房人家庭名下在本市無房但近2年內有住房貸款記錄的或在本市已有一套住房但已結清相應住房貸款的,貸款首付比例執行最低4成。本市戶籍居民家庭限購2套住房;能提供自購房之日起計算的前3年及以上在本市連續繳納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限購1套住房。

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二手車便利交易的若幹意見

印發關於促進二手車便利交易的若幹意見。優化二手車交易稅收政策,加大二手車交易信貸支持力度,降低信貸門檻,簡化信貸手續。

民間配資新三板墊資開戶

《第一財經日報》獲悉,一些從事高杠桿股票配資的機構目前額外新增了一項業務:臨近A股收盤的最後幾分鐘,在確保沒有爆倉風險的前提下,它們便將資金轉出證券賬戶轉做新三板墊資開戶業務,過夜之後第二天再轉回證券賬戶。資金掮客們在墊資開戶的同時,還向個人投資者違規兜售股權,幫助大股東減持套現。

武漢發布公積金貸款新政

從當地房管部門獲悉,武漢市職工家庭購買首套房申請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由過去的60萬元下調為50萬元,購買第二套住房申請公積金貸款的最高額度為50萬元扣減首次已使用公積金貸款後的差額。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結束七連跌

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807.1億元,同比增長4.8%。

中央與地方事權與支出責任改革已提上議程

中央財稅體制改革當中的"硬骨頭",即中央與地方事權與支出責任改革,已然提上議程。

銀監會發文規範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收購業務

銀監會: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規範開展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收購業務,並表示“部分資產公司存在不良資產收購業務不規範不審慎、項目風險有所暴露等問題”。

能源局督促各地放緩燃煤火電建設步伐

近日國家能源局下發特急文件,督促各地方政府和企業放緩燃煤火電建設步伐應對煤電產能過剩局面。

我國成品油調價或現“五連停”

28日我國成品油調價時間窗口將到來,業內機構預計我國成品油調價或迎“五連停”。

本周滬深兩市解禁市值縮至250億

3月28日至4月1日期間,滬深兩市限售股上市數量為22億股,以周五收盤價計算,市值為249.85億元,均比上周下降了五成以上。

新三板上周成交金額超50億元

3月21日-25日新三板市場新增130家掛牌公司,一周全部交易金額超過50億元,較前一周增長超過五成。

豬肉又漲價 零售價每公斤同比上漲35.2%

據農業部監測,3月第三周,全國豬肉零售價每公斤28.6元,同比上漲35.2%。

第三屆互聯網金融全球峰會北大論壇將於4月舉辦

“第三屆互聯網金融全球峰會北大論壇”將於2016年4月19至21日在北京大學召開。

上海迪士尼門票今日開售

28日淩晨零點零一分,上海迪士尼樂園將正式對外售票。

中化國際擬收購HALCYON主要股東30.07%股份

中化國際全資子公司擬收購HALCYON主要股東30.07%股份,所有交易完成後,中化國際占HALCYON公司的股比不少於60%,公司將於3月28日起複牌。

中糧擬推動主要業務整體上市

中糧集團內部管理人士透露,在“十三五”期間,中糧要實現主要業務的整體上市。

金馬股份擬收購眾泰汽車

金馬股份擬以5.44元/股發行股份作價96億元,並支付現金20億元,收購眾泰汽車100%股權。

今日股市

熱股家得寶(代碼:HD)家居裝修

美國房地產在次貸危機後下跌,但伴隨著低利率及QE,房產市場迅速回升,一些城市的房價已經超過當時低點60%,美國商業地產已經越過次貸危機前高位。今年美國房產市場依舊向好,房產的興旺,帶動家裝市場走強。家得寶成立於1978年,是美國家裝材料方面的龍頭企業,1200億美元市值,過去一年上漲18%,過去三年漲幅104%,為客戶提供DIY的裝修材料,企業的“血橙文化”,亦為巨無霸的公司帶來每年近20%的增長。

A股相關股票:

熱股lending club (代碼: LC) 互聯網金融

四季度業績靚麗,完成借貸款25億美元,同比增加82%,平臺歷史成交總額達160億美元,美國P2P平臺,這一家發展最快,主要原因是:美國次貸危機後接近零的低利率環境,以及美國民眾儲蓄率低,消費欲高的國情,另外,美國的信用卡利率偏高,因此lending club實際上成為美國人將高息貸款轉成低息貸款的平臺。LC上70%的交易都是因為這個原因。目前美國P2P對個人借貸的滲透率僅為1.3%,未來將達到8.4%,所以空間巨大。摩根斯坦利的研報顯示,到 2020年前,每年P2P的增長率達51%,這是非常驚人的一個發展速度。

A股相關股票:

隔夜市場

美股因公共假期暫停交易一天

嘉賓視點

英國脫歐公決將於6月23日舉行,這可能影響英國經濟及歐洲穩定,對金融市場也有較大的影響,英國脫歐事件由來已久,但沒有一次像今年這樣逼近真實脫歐,一旦脫離歐盟,英國GDP可能受損14%,而且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將受到影響,並且可能會驅動市場避險情緒,利空歐元和歐洲股票,同時令英鎊受壓。英鎊匯率已經接近近三十年的低位,若英國脫離歐盟,英鎊匯率可能進一步下滑。總結來說,這個事件無論結果如何,在6月前,對英鎊、歐元以及兩國股市都是一個潛在的利空因素。

編輯:姚逸霄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642

台灣農業拚優勢 可借鏡越南經驗 農委會前主委彭作奎 給新政府的三個提醒

2016-03-28  TWM

台灣積極準備加入TPP,農委會前主委彭作奎,提出給新政府農業政策的建言, 並點名已搭上TPP首班車的越南,其躍升全球第一大稻米出口國的產業策略,值得借鏡。

一九九九年,我擔任農委會主委任內,與越南農業部簽訂「台越農漁業合作協定」,當時同行赴越南的勞委會主委詹火生,則簽訂「派遣及接納越南勞工協定」,開放越勞來台。

短短十幾年過去,越南已從社會主義、勞動力輸出國家,轉型為貿易大國,二○○六年舉辦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會議,○七年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國,全球大力加碼,使越南進出口金額在全球排名分別躍升到七位及十三位,更成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十二個創始會員國之一。

越南因加入各種區域經濟組織,調整產業政策,經濟快速成長,躋身貿易大國之林。

刺激GDP成長〉

出口作物 增加國際貿易額台灣積極準備在第二輪加入TPP,而台灣是越南第五大貿易國,新政府與越南維持良好關係,將是推動「新南向政策」的核心,而越南自由化的作法,值得台灣借鏡。

以稻米為例,國際高品質米出產地為越南、泰國,而越南也把開拓高所得國家食米市場當作政策目標,以高品質香米打進台、墨、日等國,與其競爭的泰國,則因一一年前總理盈拉執政時實施保價制度(以保證價格收購稻米,藉此穩定糧價,確保農民收益),一二年起泰國米價格居高不下,越南遂趁勢取代,成為世界第一大稻米輸出國,每年產量四千萬噸,年出口量六百萬噸。TPP生效後,越南米更有機會長驅直入TPP會員國市場。

根據農委會統計,台灣自越南進口米的數量穩定成長,一二年進口兩萬六千公噸,一四年增至兩萬九千公噸。如台灣因加入TPP談判須進一步開放稻米進口,台灣本地米可能遭遇高品質的越南長米,及美、日的短米高度競爭,我國稻農將受影響。

經貿自由化對台灣而言已不是選項,而是必須走的路徑,國際貿易談判基本準則就是互讓、妥協(give-and-take),政府應盡速制定核心產業政策,衡量哪些產業該受保護,才能讓貿易自由化強化經濟自主的體質。

提升土地使用率〉

對地補貼 應取代保價收購由TPP協議來看,日本這次入會談判,在農林水產貿易市場也只有八一%自由化,對於「五大聖域」,也就是主要保護的稻米、麥、牛肉及豬肉、奶製品和砂糖,未納入零關稅談判。但是日本模式能否為台灣入會條件,新政府應深入了解談判背後的玄機。

台灣已經開放美豬、美牛,僅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問題還在積極防禦,而稻米將是下一個重點項目,TPP協議讓日本承諾開放七.八萬噸白米零關稅進入,未來台灣稻米市場勢必同樣面臨壓力。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的農業政策,擬採保價收購與「綠色對地給付」雙軌制。相較於日、韓均已廢除保價制度,尊重市場機制,雙軌並行是由農民決定其收益保障的制度,但長期而言,保價金額須逐步減少,由對地補貼取代,避免農民集中種植保價作物,造成生產過剩。但是台灣實施對地補貼的大前提是,應盡速杜絕農舍條款,也就是要先限制農地用途,政府才不會白花錢,也才能做到農地永續保存。

再者,台灣稻米種植面積約二十七萬公頃,休耕地卻高達二十二萬公頃,這很不合理,要如何扭轉?早年台灣實施的「耕者有其田」的「自耕農」,被開放農地自由買賣後有意務農者取得土地的「農業經營者」所取代,讓資金、技術與年輕人進入農業生產,以企業化經營方式,來提升土地利用率與務農報酬。

日本廢除保價的配套措施,採取「棍子與紅蘿蔔」策略,是農業轉型關鍵。日本除了採取許多獎勵措施,還對休耕地課稅,強迫休耕地進入「農地銀行」,供有意承租者查詢,使農地能進一步利用。一七年更將進一步提高休耕地稅負,讓老農釋出閒置農地,交出經營權,僅保留所有權;並規定租地合約一期十年,青年農民有保障,才更願意投資。

準備加入TPP〉

尋找拳頭產品 布局世界盃台灣現有休耕地若能轉作非基改黃豆、小麥,不只提高糧食自給率,也能符合低碳、在地農業。當然,不能一味要求消費者選擇本國農產,生產端如何改良品種、使成本與價格相符,有賴政策引導,讓農民依市場需求生產,才有助提升糧食自給率。

台灣農業技術、精緻農業領先全球,由於台灣幅員小,人口少,農業研發的成果所產生的效益不高,未來必須利用加入區域經濟組織的機會,轉守為攻,銷往全世界。

「農產品出口管理公司」是蔡英文的重要農業政策,就是企業與小農結合,將品種布局全球,也是我多年來的主張。成功案例就是早已建立品牌的「ZESPRI紐西蘭奇異果」,雖來自紐西蘭,但海外生產地遍及南北半球。若台灣也有此類「拳頭產品」,例如一些熱帶、亞熱帶農產品,或者花卉,由出口管理公司統籌,並可與台糖公司合作,進軍全球。

根據估計,台灣最快要在兩年後才能加入TPP,這段準備期,如何調整產業結構、強化產業體質、減少衝擊才是關鍵。而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失去低廉勞動供給優勢,台商紛紛轉向東協國家發展與投資,特別是越南,縱使最近遭到排華傷害,但台商似乎多未離開越南而就地重建復工,可見台商對外投資國家的難覓,如何有效建立與維護台商在東南亞投資安全機制,刻不容緩。

台灣在東亞區域的主要市場是中國及東南亞,對台灣而言,結合中國與東南亞市場是台灣最大優勢與利益,如何在東南亞和中國之間取得平衡,提高台灣永續的「經濟安全和發展」,鞏固台灣在東亞經濟優勢地位,是新政府值得思考的策略。

撰文 / 口述• 彭作奎 整理•陳柏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053

跨進電商新政下,競爭的核心關鍵花落誰家?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08/155088.shtml

導讀 : 跨境電商新境背後誰贏誰輸?

如今的互聯網正在以一種爆破式的發展規模,延伸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它的發展走勢也會因為各種原因而千變萬化,一個小小的改動也可能會引起蝴蝶效應般的聚變。跨境電商在2015年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近期即將發布的跨境電商新政策又再次讓跨境電商領域成為關註的焦點,暗流湧動之下,必有王權更叠。人們紛紛揣測著這會對行業發展帶來哪些影響,這會不會是跨境電商格局聚變的導火索?

對於新政策的具體內容這里暫不贅述,概括來說就是:商品相關稅率增加,宏觀看商品引進成本增加,對於個人購買開始有額度限定,並且對可售賣的商品範圍壓窄。這里令行業最為關心的是,稅率增加的成本,是平臺承擔,還是消費者承擔,這會不會給行業發展帶來大的打擊。

從長遠看來,基本肯定的是稅率的成本一定會追加到商品售價上,也就是一定是消費者買單。但市場經濟決定“性價比”取勝,即便跨境商品成本增加,但只要在同類(國內)商品中最有性價比,就一定還會被買單。媒體解讀新政策利弊的時候,會不小心把“提高的稅率”當成是額外的付出,但如果把這當成是“商品成本”的一部分時,事情就很好理解了。並且對於消費者來說,他們關心的,只是自己付出了多少錢。所以筆者看來,跨境電商新政策產品的影響,並不會明顯地體現在價格上,而是在更為深遠和隱蔽的維度上。

競爭核心的轉移

當下環境中,跨境電商競爭核心到底是什麽?

價格:價格在國內電商競爭中,充當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這是因為國內電商在競爭中非常“弱品牌”化,譬如你在某寶搜索手機殼,你會得到上萬個結果,這時的用戶對品牌的訴求是弱化的,他心中的衡量維度只有一個,那就是價格。但是在跨境電商中,任何產品都會被消費者細化到哪個國家,哪個品牌,甚至哪個型號,哪個批次。相對於國內電商商品,跨境電商的商品是標準化的。標準化的背後是價格統一。目前唯一幹擾價格統一的是不同的渠道拿到不同的商品價格,但基本是在可控範圍內。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對渠道、供應鏈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價格會愈加趨於更透明,更統一。

商品:隨著跨境電商整個市場規模的壯大和新政後執行“正面清單”制度後,對於原有爆品的發展會有一定阻礙效果。並且目前跨境電商用戶增長的速率已經遠大於新爆品開發的速率,所以“爆品”被消化的剩余空間已經非常有限,“爆品”競爭優勢也會愈加衰減。

獨家:商品獨家在電商1.0時代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就是為什麽之前會出現商家面對“平臺二選一”的處境。以獨家為競爭資源的做法,會非常傷害品牌利益,這種做法對國外品牌也許會更加不奏效。很多國外品牌不同於國內品牌,它們有些是幾十年的品牌企業,相比於銷量,它們更在乎的是一個可以信賴打開中國市場的渠道。

產品:雖然現在人人都說大數據和個性化,但實際上在市面上並沒有哪家電商的產品能夠依靠這些內容讓產品本身具有核心競爭力。產品和商品在電商領域之間的競爭的地位完全處於不同的地位。

基於上述,我們發現,在跨境電商時代,電商平臺間的競爭的最核心已經不再是價格、商品、獨家、產品上面,競爭的核心已經發生偏移,那麽在未來,在跨境電商新政策執行之後,跨境電商的競爭力和話語權又會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資金。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在新政策執行之後,資金的重要性會愈加重要。新政策對平臺供應鏈有更為嚴格的考驗,平臺需要拿出更多的資金進行更大批量的采購,這樣既能保障價格足夠低,又能穩住渠道。

流量。流量長久以來都是電商平臺最大的支出之一。現在的流量不同於以前。現在即便用戶知道你,但是為什麽選擇來到你才是關鍵。這也是為什麽現在互聯網產品會講生態和“入口”,因為只有有意願到達平臺上的,才能稱之為流量。所以我們看到阿里會買微博、UC、優酷,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在搶占入口。因為現在流量已經十分分散,即便沒有人不知道淘寶,但是已經解決不了淘寶對流量的擔心。又比如小紅書等一批跨境電商為什麽會做社區?也是對把持流量的考量之一。

潛爆款的打造。上述中有說到,目前已有的標準爆款已經捉襟見肘,那麽誰能打造出新的爆款,誰就能在貨源上,擁有主導權。阿里近來所主推的“網紅經濟”,以及網易考拉海購張蕾提出的“媒體型電商”,都是在展現自身在“打造爆品”方面的能力。不過相比了網易在媒體和移動互聯網產品方面的積累,阿里的步數略顯薄弱。

品牌口碑。這里說的品牌口碑是指電商平臺的企業口碑,這雖然是大家認同,但卻容易被忽視的競爭力。我們來看看目前一些產品的命名,突出品牌代表:京東全球購、網易考拉海購;弱化品牌名的:極速免稅店(聚美)、天貓國際(阿里)。天貓國際可能有人認為並沒有弱化品牌,但是要知道阿里最初的海外購業務是從“淘寶全球購”孵化出來的。聚美的陳歐最近也在微博與網友的職責撕逼,由此可見品牌的第一認知對一個新生產品有多重要。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只從名字上比較,網易考拉海購和淘寶全球購你會選哪個?這時候,就是“網易”和“淘寶”之間的品牌比較了。

我們常說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實則是國內中產階級的崛起,然而中產階級的崛起正是因為自我意識的覺醒,這部分人意識到自己所處的生活狀態與自己應有生活狀態所不想匹配,這才是跨境電商存在的關鍵。

跨境電商主流用戶的特點是具有更強的自我意識,具有更理性的消費標準。

電商領域的進步,將一定程度上,讓傳統的電商平臺優勢弱化。這時候,嶄新的,也許才是最好的。跨境電商的新政策短時間不會帶來大的用戶行為反彈,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或許是中國電商領域進入一個新時代的開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730

新政今起實施,跨境電商大市場時代來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08/155100.shtml

導讀 : 一切並非想象的那麽糟。

3月24日,三部委發布《關於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4月7日,財政部等11部委出臺《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4月8日,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新政施行,跨境電商正式告別免稅時代,進入全新紀元。

解讀新政:一切並沒有想象的那麽糟

早在去年年底,跨境電商行業內便盛傳政府將對跨境電商動手,甚至有危言聳聽者稱“跨境電商恐將遭遇滅頂之災”,隨著全面取消“行郵稅”的《稅改通知》發布,更加助長了業內的恐慌情緒。

直到昨晚,被稱為“正面清單”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發布,1142個8位稅號商品進入清單,二爺仔細比對後發現:正面清單基本涉及了目前主要的進口商品種類,涵蓋了大眾生活所需各種商品,包括之前業內普遍擔憂的奶粉和化妝品都如願進入清單,寵物食品商品和紅酒也首次進入清單,跨境電商們終於吃下了一粒定心丸。

雖然大面向好,但仍有兩點需要關註。

1、三類商品被正面清單排除

第一類是體積較大的家電、家具,它們不能通過郵包、快遞方式傳送,只能走物流;第二類是大宗商品、原材料等明顯不屬於自用的消費品;第三類是高精尖、比較小眾的電子產品。

前兩類商品被“跨境零售”的正面清單排除還比較好理解,但第三類高科技消費品被排除就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了。是這類商品超過了海關的監管能力?還是要保護國內的相關產業?還是這類產品可能對社會造成危害?具體原因不得而知。

2、配方奶粉需註冊的才能賣

配方奶粉在清單上的稅則號是19011010,不過備註稱“按《食品安全法》規定應當實施註冊而未經註冊的嬰幼兒配方奶粉除外”。

211

據二爺所知,大部分跨境電商平臺所銷售的配方奶粉都是沒有經過備案的,如果死摳字眼,嚴格按照規定執行,那麽各家跨境電商平臺上的境外配方奶粉就得下架。

“境外奶粉要符合中國標準”個中滋味大家自己體會,至於到了操作層面,需要看海關新系統的具體運行情況,二爺會持續關註。

 “包稅”是噱頭,跨境電商不漲價才怪

新政施行之後究竟會帶來哪些變化?細化到不同價格分檔的不同商品類目,先來看下面的表格。

屏幕快照 2016-04-08 下午7.00.39

屏幕快照 2016-04-08 下午7.00.30

屏幕快照 2016-04-08 下午7.00.19

(註:以上表格內容引自“跨境電商頭條”)

總體看來,新政之後,稅率是增加的,這必然導致進口商品的成本增加,這部分稅率成本誰來承擔?是由跨境電商平臺消化掉?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由消費者買單?這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問題。

包括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網易考拉海購、蜜芽、唯品會等跨境電商平臺做出的反應是:暫不漲價,有的平臺更直接喊出“包稅”。

二爺認為,從長遠看來,平臺包稅絕不會常態化,多出來的稅率成本最後一定還是消費者去買單。從商品貿易上來看,稅率成本跟生產成本一樣都是“商品成本”,由於成本上漲而導致的漲價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而平臺“包稅”的做法應該理解為平臺自我營銷的策略,“包稅”VS“廣告費”,說不定更劃算。

此外,政策變化帶來的稅率成本上漲,對所有跨境電商平臺來說都是一樣的,不會因為你是京東,他是天貓就會有所不同。所以,二爺認為,受新政影響的進口商品的價格遲早是一定會漲的,而且是集體漲價。但消費者對漲價不會有太大的知覺,因為不會有平臺跳出來說,對不起,稅收多了,我要漲價了。跨境平臺們會心照不宣,變著花樣兒就把價漲了。只要消費者還想通過跨境電商進行消費,總會慢慢習慣。

跨境電商大市場時代:代購,再見!

除了稅改帶來的漲價,我們換個角度來看此次新政對跨境電商市場的影響。

跨境電商依法納稅,國家對跨境電商的監管更加規範,說明政府層面更加重視跨境市場,這個行業正式被國家所認可。在此基礎之上,跨境電商才可能逐步涉及到更多的品類,更多海外商品才可能通過跨境電商進入國內市場,我們完全有理由期待一個更加規範的跨境電商大市場的到來。

目前,“跨境電商巨頭—創業公司—個人代購”的三層金字塔狀跨境電商市場已經成型。新政之下,占據金字塔上部的跨境電商巨頭將獲得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中間的創業公司面臨生存挑戰,而金字塔底部大量沒有了行郵稅做護身符,價格優勢全無的個人代購將會最先被淘汰出局。

事實上,新政施行之後絕大多數個人代購正在迷糊中觀望,他們可能並不十分清楚新政對自己究竟意味著什麽,如同他們曾經並不清楚為什麽跟在別人後頭,一擁而上投身代購能掙到錢一樣。曾經蜂擁而上,如今作鳥獸散的戲碼將要上演了。

新政帶來洗牌,市場需要正規軍

我們不討論新政對保稅跨境和海外直郵兩種模式誰的影響更大,因為這樣的爭論是沒有意義的。雖然是同樣的規定,但具體到各個海關的操作一定是各有不同的,只有落地到具體操作才能看出分曉。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無論政策怎麽變都是為了更加規範跨境電商市場,而新的跨境電商市場需要更懂跨境的“正規軍”。同時,跨境電商行業的大洗牌和巨頭對創業公司的碾壓一定會來,在這個血腥的過程中,很多來不及長大的創業型的跨境電商平臺會被吃掉。

我一貫主張做跨境貿易的品牌商和貿易商轉型做跨境電商,主要原因是他們不同於創業型的跨境電商平臺,他們有貨有渠道,懂政策懂海關,把線上做好了就能成為正規軍。至於如何去做轉型,做線上,去找第三方合作,他們是職業的軍火販子,對跨境電商的玩法門兒清,像千米網的跨境電商解決方案里就有自動計算進口稅的訂單稅額計算和提醒功能。

最後,二爺替那些曾經被跨境電商坑過的消費者大喊一句:讓“正規軍”來占領跨境市場,讓賣假貨的go to he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920

玉米收儲新政策 每畝補貼或超百元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10/996819.html

繼收儲政策兩年前在大豆、棉花領域終結之後,玉米可能成為下一站。這次國家對玉米臨儲政策改革力度較大,為應對新政策實施後可能出現的大範圍賣糧難現象,國家發改委等方面仍將安排中儲糧等符合條件的企業,在適當的時候進入市場進行托底收購。

____1_.thumb_head

繼收儲政策兩年前在大豆、棉花領域終結之後,玉米可能成為下一站。

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副司長劉小南3月下旬公開表示,從今年開始,玉米臨儲收購政策將被調整為“市場化收購”+“補貼”的新機制,並將采取鼓勵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信貸支持等綜合性措施,促進種植結構調整、合理消化行業庫存。

劉小南公開的信息有限,只是明確了玉米是由市場定價,並未透露政府對種植戶的補貼“標準”。經濟觀察報進一步獲悉,按照目前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等方面達成的一致意見,下一步對玉米種植戶的補貼大約是每畝不低於100元。

補貼發放的程序是,先將中央財政補貼資金撥付到省(區、市),再由地方政府統籌補貼資金,直接發放到玉米實際種植者手中。

經濟觀察報了解到,這次國家對玉米臨儲政策改革力度較大,為應對新政策實施後可能出現的大範圍賣糧難現象,國家發改委等方面仍將安排中儲糧等符合條件的企業,在適當的時候進入市場進行托底收購。不過,屆時政策給出的玉米托底收購價會很低,只夠彌補玉米種植戶的種植成本。

接近國家發改委的專家稱,簡單來說,新的玉米收購政策遵循的是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和保障農民合理收益三個核心原則,與之前對大豆、棉花實施的目標價格政策存在較大差異。

玉米新政

在國家發改委宣布今年國內玉米將正式實施“市場化收購”+“補貼”之前,業內普遍認為,玉米臨儲收購取消之後,官方將會對玉米收購推行目標價格政策。

2014年對大豆、棉花實施的目標價格政策,有兩個關鍵的數據——目標價格和市場價格。目標價格是由官方來確定,只有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政府才會按照兩者之間的差價,對種大豆、種棉花的農戶進行補貼;如果大豆、棉花的市場行情好了,比目標價格高了,相當於國家省下了這筆補貼。

但下一步對玉米收購實施的“市場化收購”+“補貼”,則是玉米價格由消費者和生產者共同來議定,也就是由種植戶直接與企業商定,雙方的交易價格基本是完全市場化的。國家層面上需要承擔的主要職責,一方面是會給玉米種植戶按一定標準補貼,另一方面是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入市收購玉米、提供信貸支持等,為農民賣糧營造好的環境。

國家從2007年開始實施臨儲玉米收購,一直到2014年,都是逐年提高臨儲收購價格,目的是為了提高糧食產量,提高農民的積極性。這本來對農民種植玉米就起到鼓勵作用,再加上玉米種植成本相對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偏低,所以才會導致近年來,全國玉米產量高速增長,國家玉米庫存嚴重膨脹,甚至出現糧庫玉米存不下、賣不出的局面。

據農業部辦公廳主任葉貞琴4月7日所說,去年國家公布糧食12連增,實際上有超過一半的功勞是歸功於“玉米”。中儲糧總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士則向經濟觀察報透露,現在國庫中2012年、2013年的玉米存量仍然龐大,現在國家對外拍賣的玉米基本都是賠本銷售。

因此,國家決定下一步對玉米實施“市場化收購”+“補貼”,目的是想讓玉米政策向市場化路子走得更快一些,甚至比對大豆、棉花的目標價格政策還快了一步,直接省去了設定“目標價格”的保護,也是對整個糧食收儲政策一種更大膽的嘗試。目的是希望盡快大幅縮減玉米種植面積,相應大幅降低玉米總產量,盡快消化國家玉米庫存,減輕國家財政負擔。

對於玉米種植戶來說,目前最為關註的是,在實施新的玉米政策之後,國家最終能有多少補貼給到玉米種植戶手中?前述接近國家發改委專家給經濟觀察報的答複是,相關部門最新商定的玉米補貼標準是每畝不低於100元。

目前每斤玉米的市場價格已經比小麥低了三四毛錢,比水稻低得更多。下一步,玉米價格會不會受到更大的沖擊,與小麥、水稻的價格落差會不會更大?前述接近國家發改委專家的解釋是,一旦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即國家玉米主產區出現大範圍的玉米價位嚴重偏低、玉米賣不出去的狀況,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方面還會設定玉米托底價格,並將安排中儲糧等符合條件的企業,進入玉米市場進行托底收購。

不過,國家在玉米收購新政中設定的托底價,只是為了確保玉米種植戶的基本收益,也就是農民能收回種植成本。這意味著,未來國家對玉米實施的政策托底收購,只在特定情況即農民種植玉米可能出現賠本的情況下才會啟動,這與原來設定臨儲玉米收購價的初衷完全不同。

實施玉米收購新政後對財政影響頗大。前述接近國家發改委專家分析表示,現在國家玉米庫存有2.6億多噸,每噸玉米每年的庫存成本大約是在252元,這樣維持下去,財政一年需要付出的玉米庫存成本費用就將超過655億元。可見,玉米“去庫存”已經刻不容緩。

針對玉米收儲的改革,未來是否也對小麥、水稻施行?中農辦主任陳錫文在2月27日曾公開表示,針對玉米的改革必須要先行,因為面臨的矛盾非常的尖銳,再往後,小麥和稻米的改革也必須跟進,不能拖的時間太長。

消化庫存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引導農民適應市場需求調整種養結構,適當調減玉米種植面積。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原則,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保障農民合理收益”。

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杜鷹是農業問題專家,據他分析,在最近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僅2014年曾提了一下“玉米”,而且也僅僅是兩個字,為何今年國家突然對玉米高度重視,最根本的原因是,當前的農產品價格銜接機制改革已經成為整個農業領域的核心問題,而其中矛盾最突出的就是玉米。相比此前針對大豆、棉花的目標價格改革,這次對玉米實施的“市場化收購”+“補貼”,其意義不可同日而語。

前述接近國家發改委專家分析認為,玉米收購新政將會牽涉到上遊對玉米的種植面積調整、產量調整,會較大範圍地影響到其它農業作物;往下遊看,也會大大減少國家糧食庫存總量、減輕中央財政負擔;再延伸下去,同時也會對減輕國內飼料業、玉米深加工業的成本,乃至抑制國內整個糧價高漲,都起到較大的影響作用。

農業部是參與制定整個玉米改革政策的重要部門之一。據農業部辦公廳主任葉貞琴說,下一步對玉米的種植結構調整,是整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具體怎麽調,種植面積往下調多少,這在去年11月農業部下發的《“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中已經提及,該意見表示,到2020年,“鐮刀彎”地區玉米面積調減5000萬畝以上,今年計劃下調目標是在1000萬畝以上。

在調整玉米種植的區域上,重點針對的是“鐮刀彎”地區。“鐮刀彎”地區是一個俗稱,具體涉及到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13個省的部分地區。這一區域在地圖上的形狀像個鐮刀,過去十多年來都是國內玉米面積增加最多、發展最快的地區,但是這一區域基本上是旱作農業區,不屬於玉米優勢產區,玉米產量低而不穩,而且易造成水土流失,破壞生態環境,所以國家計劃大幅縮減的就是“鐮刀彎”地區的玉米種植面積。

按照國務院的部署,財政部、農業部方面整合了35億元的資金,用於在“鐮刀彎”地區的糧改飼和糧豆輪作的補助,目的是讓農民將玉米改種為大豆、雜糧、飼草等。據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潘文博介紹,農民改種這些作物的收益與過去種玉米的收益基本相當。

現在不少地方已經開始準備玉米種植。農業部初步掌握的情況是,今年玉米主產省的玉米種植意向已經呈現減少的趨勢,尤其是玉米面積庫存壓力最大的黑龍江省,今年預計玉米面積減少1500萬畝左右。

前述接近國家發改委專家補充表示,預計在經過對玉米的種植、收儲、補貼等一系列政策調整之後,國內玉米將會回歸到和國際玉米市場價格相近的水平,隨之,國內對高粱、大米等玉米替代品的進口也會停滯下來,這樣國內累積的2億多噸玉米就會逐步消化掉。

  • 經濟觀察報
  • 陳星
  • 降蘊彰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959

买还是不买?楼市新政让投资者纠结了

http://www.yicai.com/news/5000184.html

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本轮楼市参与者们,预期出现了巨大分歧。在上海出台新政的当口,这些参与者关心的是,未来北京等地将会针对投机出台什么样的政策,调控重拳会不会落在北京?

被市场称为“史上最严”上海楼市新政3月25日尘埃落定。新政无疑将对上海楼市产生巨大影响,市场更为关心的问题是,新政是否如一盆冷水,已经泼在了一线城市楼市投资客的头上?

将影响京沪豪宅市场

同策咨询研究部提供给《第一财经日报》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21日,上海市商品住宅库存量降至849.78万平方米,由于去年下半年至今市场成交量及去化速度维持相对高位,市场去化周期已经缩短至6.02个月(按照3个月移动存销比计算)。

此轮上海调控新政最核心的内容涵盖几个方面,包括打击场外配资、限购升级、限贷升级。其中,严禁中介机构从事场外配资业务,在业内意料之中。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中介首付贷问题起源自上海、发酵于全国,如果中介机构自建资金池,造成的影响将不仅仅是放 大购房杠杆助力楼市泡沫,更为严重的是构成了巨大的潜在金融风险,因此引起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她预计,北京可能出台的调控政策中也将强调对于中介机构从事 场外配资业务的管控和打击,资金杠杆降低后,将屏蔽部分资金实力较弱的购房者,造成市场交易量的下滑。

沪版新政一个重要的变化在于规定非本市户籍家庭购房,社保及个税由2年变5年及以上。实际上,北京早在2011年就执行非本地户籍购房的社保及个税缴纳年限达到5年才拥有新购一套的政策,本次上海社保年限升级后,意味着购房资质门槛提高,与北京平齐。

这样的政策,除了影响刚需市场,对豪宅市场也影响巨大。上海一房地产机构资深分析人士对本报表示,由于限购政策从严执行,高端市场打“擦边球”购房 的现象将不复存在,再加上当前高端楼盘预售许可证申请及备案上已经实质性收紧,因此,新政对高端楼盘影响会加大,这部分楼盘成交将很快受到影响。

“上海调控新政中前面的两条,其实对北京影响不大,真正具备核打击力的,是后面这两条。”郭毅分析,上海新政中,企业购买商品房再次上市需要满3年及以上,以及提高二套首付比例的规定,可能对北京的楼市政策产生一定警醒作用。

郭毅称,众所周知,无论是高端客群重复置业购买豪宅,还是投资客一次性投资多套房产,目前唯一能够绕开限购的法宝就是用企业名义购房。而一旦企业购 买商品房后再次上市需要满3年及以上,将堵住投资客短期炒房的通道,同时,不可避免地,也将误伤到部分高端刚需。在她看来,无论购房者会采取何种措施应 对,对于豪宅的开发商来说都是利空,业绩和回款都会受到不小的影响。对于2016年58个售价超过8万元/平方米的高端项目同期在售的北京,豪宅市场潜在 供应量高达5000~6000套,如果执行类似政策,豪宅供需形势将更加恶化。

投资客预期分歧

在任何一个活跃的市场,想博一把的人们总是按捺不住的。

“当时主要考虑的是地铁口交通方便,另外两居室比较符合刚需购房者的需求,好出手。”说起春节前在北京投资两套二手房的原因,3月初,北京人叶琳 (化名)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她和爱人去年投资私募经历很大波动,随着利率走低,不动产的保值能力提升,他们认为一线城市好地段的相对不太老旧的两 居室,会是能增值、流动性也较好的资产。叶琳是贷款买的这两套房子,打算两年左右卖出套现,原因是她认为北京的房价长远来看,已经没有太大上涨空间,现在 投资也只是短线博一把。

同样的时间,同样是“80后”,宋海(化名)不仅没有买房,还选择卖掉了自己的房子,投入到自己的创业公司。北京四环内,地铁口,房龄只有五年,品 牌开发商精装的60平方米左右的开间,他选择以280万元的价格出售。他对本报记者说,思考再三做了这个决定,目前的经济状况,房价上升空间有限,很可能 是短期内的一个高点。

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本轮楼市参与者们,预期出现了巨大分歧。在上海出台新政的当口,这些参与者关心的是,未来北京等地将会针对投机出台什么样的政策,调控重拳会不会落在北京?

“与上海、深圳不同,北京并未出现明显的投资需求升温的迹象,新房市场交易量也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况。”亚豪君岳会新近提供给本报的一份报告显示, 今年年初至3月22日,北京共成交商品住宅(不含保障、商住,包括自住房)10178套,与尚处于成交低谷期的去年一季度楼市相比,反而减少了3241 套,其主要原因是北京房价上涨所致。该报告认为,一方面北京库存不足的现状令开发商涨价惜售,另一方面,高端盘入市量的增加,也是造成北京房价结构性上涨 的原因之一。

在新房市场价格上涨的背景下,一季度北京大量购房需求流向二手市场。据亚豪君岳会数据,北京二手住宅交易量在今年初实现了同比翻倍增加。近期,从一线门店传来的声音,当前二手业主提高报价之后,看房量已经明显下降,未来一段时间,预计北京二手住宅市场的交易量将有所下滑。

“二手交易的下滑终将传导到新房市场,卖旧买新型改善型需求的隐匿,将令新房市场的交易量同样出现萎缩。因此可以判断,北京房地产市场已经自主调节 了春节前后曾出现的楼市过热现象,加之北京本就执行着全国最严格的限购,预计在这一点上,将不会继续加强。”上述报告如是写道。

还有人做出来降价的判断。针对上海楼市,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今年二季度上海楼市将呈现供求博弈的特征,“量跌价稳”将是整体二季度趋 势,下半年在成交量出现下滑的市场背景下,个案价格有可能会出现下调,尤其是本轮楼市上涨幅度较大的中高端楼盘极有可能率先降价。

http://www.yicai.com/news/5000184.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9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