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拆解「發輪供」組合財技 高仁

1 : GS(14)@2015-11-02 00:23:56

拆解「發輪供」組合財技  

法輪功的宗教性質曾引起熱議,高仁坦白說並沒有作出深入研究;但對於上市公司的「發輪供」組合財技,高仁與「豬朋狗友」程更計倒是瞭如指掌,可以與各位「巴打」分享一下。

在披露對話實錄之前,請各位「巴打」與「絲打」看看人物背景,簡介如下:

沈繼司─核數師,熟悉會計制度、對數字敏感,但對外面世界一無所知;

程更計─本地證券行經紀兼財務顧問,除了招呼散戶之外,亦向上市公司出謀獻計。

沈繼司:(正在燒烤厚切砂肝)點解我哋今晚嘅飯局,唔係去一直去開嘅中環鏞記,反而落咗嚟銅鑼灣食「燒肉」嘅?

高 仁:因為戴Sir今晚唔得閒出嚟食飯,所以我哋咪諗住搞搞新意思囉!

程更計:喂!睇吓你燒緊嗰嚿厚切砂肝,似唔似頭先樓下SOGO活取嗰啲。

沈繼司:死仔,有冇搞錯呀!食緊嘢,講埋啲咁嘅嘢,咁恐怖。

高 仁:法輪功!?Mmm……我就唔識嘞,但我識得「發輪供」。

沈繼司:高仁,我唔明你講緊乜嘢喎。

程更計:沈繼司,你試吓用普通話拼音講「法輪功」嚟聽吓。

沈繼司:fǎ lún gōng。

高 仁:而我嗰個嘅拼音係fā lún gōng。

程更計:高仁講緊嘅就係上市公司嘅「發輪供」囉!

高 仁:其實,上市公司「發輪供」即係發行「窩『輪』」(認股權證、購股權)加「『供』股」(供股、公開發售),兩者結合嘅組合財技。

沈繼司:Sorry!我真係一頭霧水。究竟點解要咁做?同埋咁做有乜嘢好處?

港交所基本已禁止

程更計:不過,呢一個上市公司「發輪供」組合財技, 基本上已經被個會(即係港交所)banned咗。

沈繼司:吓!點解呀?

高 仁:因為,當上市公司發完一批Options,之後又建議供股,嗰批Options就要調整認購價,對Options持有人相當着數,有違上市規則。

程更計:等我用例子解說一下啦!譬如,A公司已發行股份數目有1億股,發行咗佔已發行股數一成嘅Options,即係有1000萬份Options。現時,公司股價係1元,而Options行使價亦都係1元,咁幅picture會係點?

沈繼司:咁即係,A公司現時有1億元嘅市值,而Options總行使價值,就係1000萬元【表1】。

高 仁:如果A公司建議大比例供股,基準係1股供4股,每股供5毫子,結果又會係點。

沈繼司:除權之後,A公司理論股價會下降至6毫子,但擴大後發行股數會增加至5億股,公司市值就膨脹至3億元。

發輪後供股須調整

程更計:記唔記得之前嗰批Options呀?Options持有人會按照供股比例,獲得相同比例分配基準,最終變成有5000萬股認購權。

高 仁:由於Options總行使價值係1000萬元不變,但而家變成有5000萬股認購權,即係話行使價會大幅下調至2毫子【表2】。沈繼司,你覺得會變成點樣?

沈繼司:Mmm……

程更計:仲要諗!?佢哋咪好似法國鵝肝咁,隻鵝俾人強迫灌食,最終食到個鵝肝脹卜卜。

沈繼司:兩位大佬,小弟真係唔係好明白,究竟箇中有乜嘢財技。我決定將呢兩嚿燒好嘅黃沙肝畀兩位慢慢享用,等你哋可以繼續「過料」畀我。

(飯局未完,下周待續)

本欄逢周一刊出

歡迎交流上市公司的財技個案及招數,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高仁 #財經拆局 #財圈識真假 - 拆解「發輪供」組合財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696

【專題籽】嶺大教授拆解 七十二變猴至強

1 : GS(14)@2016-02-10 14:20:36

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劉燕萍說,孫悟空修煉法術前,可選三十六或七十二變,上進的他選了七十二變。



【專題籽:胚芽故事】猴年有很多集體回憶,包括逝去的寵物猴金鷹,高登仔笑足十二年的「足金鳩猴」,還有猴年必紅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回憶,有時笑笑就算,很少認真深究。例如孫悟空點解識七十二變?點解係七十二變,唔係三十六變?這些看似無聊的問題,答案並不無聊,甚至點醒我,今年明明是猴年,為甚麼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竟然未邀請三代都演猴子戲的藝人六小齡童表演,令一眾看孫悟空長大的大陸觀眾,感嘆道:「沒有愛情的人生不算人生,沒有猴王六小齡童的春晚,不完整、不完整、不完整……」



據《西遊記》記載,孫悟空的七十二變,除了用作搗蛋外,還用於人道救援。例如小子城的國王用鵝籠囚禁小孩,孫悟空就變成一隻蜜蜂,飛進籠子調查。


先溫故知新,孫悟空是一隻由天地孕育,從石頭爆出來的猴子,教育水平是零。阿媽都有教,「唔讀書,大個就冇出色啦!」作為一隻上進的猴子,孫悟空熱切追求知識,於是請來私人補習老師須菩提祖師,報讀長生和法術課程。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劉燕萍說,孫悟空選讀的課程,是難度最高的七十二變,「孫悟空是天生的無敵嬰兒,一出世就有法力,目射金光。後來入水簾洞,成為美猴王,對一隻猴子來說,做了王已經很好了,但他有無常之慮,思索到逢人必有生死,所以越山過海,找師傅尋仙問道。須菩提祖師問他,要學天罡數三十六般變化,抑或地煞數七十二般變化,孫悟空就答:『弟子願多裡撈摸,學一個地煞變化罷。』」跟大學生上堂一樣,老師的角色,是啟發學生自行找答案,孫悟空得到須菩提祖師傳授口訣後,要自行修煉。但聰明的他「一竅通時百竅通」,憑着自修,竟然「將七十二般變化,都學成了。」你可能會想,七十二變是否真是不多不少七十二種?儍豬,約數來的,就像五十年不變一樣,代表多咋!



悟空變成廟 露出猴子尾巴

細細個,識少少扮代表好正常,何況真.聰明的孫悟空,學了法術後,當然要找個表演機會啦!劉燕萍認為,孫悟空的優點是聰明上進,最大的缺點就是傲氣,「他的傲氣和殺佛之氣很重,又不怕權威,敢於挑戰。當時玉皇大帝是天宮的最高領袖,他提出玉皇大帝都可以輪流做,大鬧天宮。」偽尋釁滋事,都被人拘捕啦,何況孫悟空在天宮,是真.鬧事,玉皇大帝自然大怒,派出二郎神等精銳部隊,圍捕孫悟空。「第六回記載,孫悟空和二郎神打鬥,變化就最多了。孫悟空的變化分為兩種,靜態的變化,是身體外形上的加減,例如變成三頭六臂。和二郎神對打,他是從一件東西變成另一件東西,算是動態變化,例如從猴子身體,變成二郎神、麻雀、大鷹、游魚、水蛇和花鴇等等。小說中最精采的部份,可算是他變成一間廟。」話說群仙追捕孫悟空,甚至拿他的猴子猴孫出氣,令孫悟空分心。孫悟空自覺打不過,想變成一座死物,逃過同樣懂得七十二變的二郎神法眼。「他變成廟宇,但尾巴收不起,只好變成一支旗杆。二郎神來到,見到旗杆插在廟宇後面很奇怪,覺得一定是那隻猴子變的,於是識穿了他的詭計。」孫悟空個性反叛,但本性不壞,經過佛祖調教,更變成一隻富有正義感的猴子,將七十二變的技能,用於人道救援。「他翻天覆地,認為自己可以做齊天大聖,佛祖將他壓到五行山,踏出天人兩個界別,再經歷九九八十一個難關,最後他其實做了很多好事。例如在取西經途中,他沿路救助鵝籠小孩,這些都是佛教所講的大乘,不只救自己,還要去普救眾生。」



孫悟空的變化分動靜兩種,靜態變形是身體外形上的加減,如變成三頭六臂。動態變形即是身體完全變成另一種事物,如變成一間廟宇(右圖)。《西遊記》劇照



在《西遊記》第六回,孫悟空大鬧天宮,玉帝派出二郎神追捕,孫悟空變身多次,精采地拒捕。    《西遊記》劇照



顯政治現實 揭破昏君貪官

鵝籠小孩,即是困在養鵝籠子裏的小孩。據《西遊記》記載,有天孫悟空和師傅唐僧等一行人,走到了一個叫「小子城」的國度,他們見到家家門口都擺放了一個鵝籠,覺得很奇怪。孫悟空於是「念聲咒語,搖身一變,變作一個蜜蜂兒,展開翅,飛近邊前,鑽進幔裏觀看,原來裏面坐的是個小孩兒。再去第二家籠裏看,也是個小孩兒。」原來,這個國家的國王縱色過度,身體虛弱,邪惡的道士教他,只要活摘小孩心肝煉藥,就能恢復精力。有老孫在,國王的毒計當然不會得逞。劉燕萍說:「這本小說,某個程度是反映政治現實。明代那時,貪官腐敗,皇帝也是昏庸的,作品的內容,其實是反映當時現實。」官員貪污,政府昏庸,咦咦咦,我好似想起某個文明古國,好似都係咁!春晚不找孫悟空表演,難道是怕激起人民失落的正義感?一定係,除非唔係!



記者:彭海燕攝影:鄧鴻欣編輯:謝慧珊美術:吳子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210/194812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753

拆解A股、內房 困局受關注

1 : GS(14)@2016-03-05 01:09:27

【兩會聚焦】全國政協會議今日開幕、人大會議則在周六,預計會議維持10日,市場關注焦點除了例牌的經濟增長目標、去產能方案、「十三五」規劃外,今年股市和樓市政策面對重重爭議,如果當局稍微應對不當,可能造成市場動盪。兩會是內地少數可以公開論政的時機,由於中央官員多數為人大代表,在會議期間通常接受訪問,另外人大和政協代表亦可提案,而人大閉幕日的總理記者會更是高潮,是內地全年政策走向的風向標。在去年兩會,前中證監主席肖鋼表示,股市上漲是必然性和合理性;人行行長周小川指資金流入股市有利實體經濟,兩人言論引爆之後股市的瘋狂。去年中股災後,中央大舉救市,動用過萬億元人民幣買股,至今虧損如何、如何問責、之後會否退市,均成為新任中證監主席劉士余可能在兩會被問的問題。



連番救樓市乏起色

總理李克強去年在人大記者會表示調控將因地制宜,鼓勵投資買樓,令樓市開始復蘇。但實際政策效果未如理想,當局不斷出招想救的二三線城市樓市至今沒有起色;而仍處於嚴格調控的一線城市樓市則狂升。如果在一線城市實施降溫,又可能拖累整體樓市。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03/195141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665

葉創成:19年升470倍 拆解亞馬遜神話

1 : GS(14)@2016-06-20 05:25:15

【明報專訊】恒指上周大跌4.1%,標普500指數則下跌1.2%,本倉僅下跌3%。本倉表現跑贏恒指,箇中原因是持股市值中近三分之一為美股,並且持有小量黃金ETF(交易所買賣基金)。英國將於本周四舉行脫歐公投,一旦決定脫歐,環球股市的系統風險(Systematic Risk)將上升,單此一項因素,已可觸發環球股票(包括美股及港股)價格下跌。雖然英國公投事關重大,惟筆者難以預測有關結果,本周選擇繼續按兵不動,重點與讀者分享倉內其中一隻持股亞馬遜(Amazon)的投資價值。

亞馬遜股價上周收報706.39美元,本季以來上升19%,若與2008年11月金融海嘯低位34.68美元比較,過去7年半更勁升近20倍。標普500指數本季及2008年11月以來分別上升0.6%及1.8倍,可見亞馬遜股價不論短期及長期均顯著跑贏大市。商品大王羅傑斯在今期封面故事指美股近年屢創新高,只是被部分強勢股撐起,亞馬遜便是當中的表表者。看更長線的話,亞馬遜自從1997年上市(當時招股價為18美元,計及拆細因素調整至1.5美元)以來,股價更勁升470倍。

根據彭博數據,亞馬遜目前市盈率高達289倍,預測市盈率亦達128倍,該股上市以來更從未派發現金股息,何以能夠持續吸引資金追捧呢?答案相信是兩個字:「增長」。亞馬遜創辦人兼行政總裁Jeff Bezos於1994年創辦該公司,原因是當時看到互聯網使用量每年增長2300%,前所未見;他過去多年亦成功將有關商機轉化為亞馬遜的收入及盈利增長。

電子商貿雲計算成增長引擎

筆者在兩年多前曾訪問「富蘭克林鄧普頓美國機會基金」的基金經理Grant Bowers,當時亞馬遜股價約300美元,市盈率高達300倍,是該基金10大持股之一,筆者很好奇何以價值投資聞名的富蘭克林鄧普頓願意持有這樣高估值的股票。Bowers當時解釋,亞馬遜近年積極發展兩大業務,其一是電子商貿,集團除建立網站予全球消費者在互聯網購物外,更在美國籌建多個物流中心,解決當地客戶從訂貨到發送的難題;另一業務是雲計算(Amazon Web Service),理念是由亞馬遜投資及經營一部超級電腦為客戶儲存資料,客戶不用再為自己的電腦增設儲存器或記憶體,成本效益更高。因物流中心及超級電腦均涉龐大投資,當中產生巨額折舊開支,影響亞馬遜短期盈利,但當有關業務踏入收成期後,長期回報卻十分可觀。

未來4年每股盈利料升6.2倍

結果亞馬遜今年首季電子商貿營業額按年增長26%,期內美國大型零售股營業額平均增長率僅1%;集團期內雲計算業務營業額按年增長64%至25.7億美元,營業利潤更按年勁升逾兩倍至逾6億美元。由於該兩大業務料繼續步入高增長期,根據彭博預測,亞馬遜經調整每股盈利未來4年將勁升6.2倍,至2019年達29.8美元,以現價計屆時該股市盈率將回落至約24倍。彭博綜合券商報告,予亞馬遜目標價817美元。以上分析,解釋了何以目前市場風高浪急,本倉仍願意持有亞馬遜。

明報記者

[葉創成 穩增長百萬倉]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283&issue=201606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141

Juno人帽合一親自拆解巨帽之謎

1 : GS(14)@2016-07-06 08:11:31

大家都知潮人麥浚龍(Juno)除了鍾意着鬆身衫之外,還喜歡戴帽,人帽合一的Juno家中有超過百頂帽子收藏,但大家對Juno戴帽有不少迷思,例如黃色巨帽和如何hold住帽子等,《add》親自找來Juno親自拆解他戴帽的小秘密。
Juno接受訪問時透露,自從剪短髮之後就愛上戴帽,「其實係因為功能問題,我每隔3至4日就會剷一次頭,剷完之後往往都會覺得凍,係功能問題,戴帽通常喺室內場合,因為室內係最凍嘅地方。」
Juno戴的帽子很多時都是名牌貨,有日牌Issey Miyake、Yohji Yamamoto、意國潮牌Reinhard Plank和Acne Studios,不過Juno並不是只買大牌子,「其實我唔會花太多錢喺帽上,平同貴都會買,適合自己最重要,嗰頂超大嘅冷帽,應該係是我帽之中最大嘅一頂同最熱嘅一頂,至於數量就過百,我懷疑帽嘅數量多過我啲內衣褲,加上我好多帽都係女朋友織或者喺上面加工,年紀越大返而唔在乎某牌子先會鍾意,其實都有好多出色嘅造帽家。」
Juno戴針織帽時,通常都會戴到好後,坊間有傳聞Juno要靠黐膠紙先可將帽子hold住,Juno就拆解了帽子hold住的秘密,「大家都成日問我點解頂帽唔識甩,其實我冇貼膠紙或者黐咩,因為頭髮好短所以會啜往,冇咩技巧!」更多時尚、美容新聞,即上:http://add.appledaily.com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706/196833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719

老樓周記:拆解樓市減辣迷思

1 : GS(14)@2016-07-15 05:13:19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重申不會減辣,並指市場人士引用差估署報告指樓價止跌回升,因數據為滯後數字未能真正反映市況,市民入市仍須謹慎,未改政府持續推增加供應的決心。老樓對於陳局長的決心毋庸置疑,本屆政府在樓宇管理措施上不可朝令夕改,大膽估計若減辣可能令樓價急跌(外圍經濟仍不明朗,被鬆綁的業主可能提早賣樓),故未可即時減辣,年前立法會討論時曾向發展局查詢條款,也沒有明確指出退招時間表,但承諾加辣需事前獲立法會通過,但減辣則毋須通過,若局方要減辣隨時都可以,只是他們如何判斷時機適合。差估署的數據顯示,5月份租售數據止跌回升,令市場演譯為樓市回穩,但要符合回升條件則尚未成熟,從屋苑成交量和新盤吸納數量而言,未算是合格,加上發展商在下半年大量出貨,二手樓價定會受壓,亦會壓低回升速度,皆由差估署和坊間數據只能反映二手數字,未能完全反映整體樓價數據。同時,新盤有不同優惠來推銷,在土地註冊處內的成交價亦未被完全扣除,頂其量是一手量回升、二手回穩而已。會否減辣宜在首次置業者埋手居多,不會全面放寬。無可否認新盤太多,優惠多令到市民花多眼亂,若果大家選擇一手盤時也要問清楚每個優惠條款是否適合自己。劉兆昌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HKLau.com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15/196954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778

樓市回勇未穩 拆解最新動力變化

1 : GS(14)@2016-08-22 02:54:28

2016-08-13 iM

自英國6月底公投脫歐,周四(4日)英倫銀行更宣布減息及加大購買國債規模;市場普遍相信美國聯儲局放慢加息步伐,而資金亦湧入亞洲新興市場。踏入第三季,新盤旺場,二手交投反彈,樓市呈現一片歌舞升平,不少準買家生怕樓價再升,按捺不住入市。發展商加價、二手業主反價、封盤的情況再現,樓價也止跌回升,反映整體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31.34點,較今年3月的低位反彈逾3%。

近月樓市交投明顯回暖,小陽春再現,是否意味樓市已見底?現在買樓安全嗎?市場專家有多種看法。法巴董事總經理及房地產研究部主管李偉烈認為,樓價將於本月開始反彈,直言現在可以買樓。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則認為,是次小陽春僅屬短暫,建議買家宜忍手。天俊測量師行董事鄧慶年卻認為樓市僅屬小型反彈,認為9月美國加息機會較大,對樓市有一定心理影響,有意入市的準買家可趁該時找尋入市機會。

不過據本刊分析,市場入市氣氛雖然轉強,惟目前住宅成交量仍處於低位,尤其是二手市場,僅較今年初極低水平稍為反彈,而且成交主要集中於中小型住宅,現階段樓市難言全面復甦;加上未來供應不斷,未宜對樓市前景太樂觀。

【形勢篇】一手樓活躍 發展商急推盤

踏入第三季,樓市不利消息逐步被消化,近月呈現小陽春。最大轉捩點是自英國公投脫歐後,給予市場的重要啟示,是美國息口有可能繼續低企,港股大幅反彈,上周聯儲局議息會議一如預期按兵不動,更令買家入市意欲增強,住宅市場再現勇態。樓價也止跌回升,CCL最新報131.34點,創22周新高,較今年3月的低位127.46點,反彈逾3%。

近月樓市氣氛轉旺,主要由一手市場帶動,發展商於農曆新年後以貼市價或大額優惠推出新盤,刺激新盤市場於第二季開始回暖,交投回升,惟期內樓價未有明顯反彈。及至7月,新盤銷情再度暢旺,其中百利保(00617)及市建局等合作發展的長沙灣尚都於7月中開售,為英國脫歐後推出的全新項目,首批125伙僅3小時便售出逾九成單位。

另一個新盤,新地(00016)旗下元朗PARK YOHO銷情也相當理想,該盤於8月1日開售88伙,盡管當時快懸掛8號風球,但即晚沽清83伙,即達94%的單位。南豐發展及豐資源旗下的屯門豐連,單位入場費低於200萬元作招徠,引起市場搶購熱潮,該盤將於周六(6日)開售全盤370伙,成今年首個一口氣推出全數單位的新盤,截至周四(4日)已累收約3,662票,超額認購近9倍。

二手市場再趨熾熱

樓市氣氛急升溫,更有發展商調高新盤餘貨價錢,加幅介乎1%至5%,以測試市場水溫,如長實地產(01113)紅磡維港?星岸首推第3座36伙,輕微加價1%。恒地(00012)旗下多個新盤日前更封盤調整價單,其中馬鞍山迎海?御峰部分單位加價約1%至5%。

發展商也加快推盤步伐,新地旗下元朗Grand YOHO第一期,為集團其中一個焦點項目,原定部署於第三季尾推售,但發展商近來已密鑼緊鼓宣傳該盤,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日前表示該盤將於未來兩周內開價,並於本月底前推出。就連賣樓步伐一向不急進的華懋,日前也宣布準備於未來兩個月推出旗下將軍澳海翩滙及九龍塘賢文禮士,可見發展商更積極推盤,據本刊統計,本季至今年底將有大量新盤排隊推出,涉約11,367伙,主要集中於新界區。

受新盤帶動,近月二手市場氣氛也明顯好轉,據美聯物業數據,35大屋苑成交量於7月4日至31日,4星期內合共錄358宗成交,較前四周(6月6日至7月3日)的231宗上升約55%。而二手睇樓量也大增,據美聯統計,15個二手指標屋苑於上周六、日(7月30日及31日)預約睇樓量錄約746組,按周升2.6%,創49周新高。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表示,樓價連續數月靠穩,市場對後巿信心增,觸動業主神經,個別業主更將單位封盤反價,議幅由5%至8%收窄至3%上落,巿場已有不少買家心急追價入巿。的確,觀察最近二手市場的成交個案,多屬「零議價」,可見業主再次處於強勢。

小陽春爆發3主因

事實上,港人對樓價的看法已出現變化,花旗銀行6月時委託香港大學,透過電話訪問逾500名港人有關置業的意向。期內受訪人士認為,本港樓價未來一年將會下跌的比例,由首季時的72%,大降至第二季的61%,看漲的比例則由9%升至13%,反映港人對樓價繼續下跌的預期稍為降溫。花旗零售銀行業務主管林智剛指出,預期樓價在未來一年下跌的比例自去年第二季以來首次減少,反映部分港人認為樓市調整稍為回穩。

總括而言,是次樓市小陽春再現,可歸納出三大原因:

1.內地樓爆升港追落後

本港住宅樓價自去年9月起出現調整,於今年第一季曾一度最多跌15%。反觀內地住宅樓價卻大幅攀升。據萊坊國際發表的2016年第一季《全球城市住宅指數》,全球樓價上升榜首五位內,中國城市包辦四席,其中深圳稱霸,今年首季樓價按年上升62.5%,上海期內也錄30.5%升幅,北京則錄17.6%升幅。至於鄰近深圳的香港,首季錄得樓價卻下跌5%,在不少買家的角度,港樓樓價相對吸引,具反彈潛力。

2.兩股購買力同時出現

樓價自去年第三季回落,令不少有意入市的準買家卻步,累積了大批購買力。當樓價已累積下跌逾10%,市場氣氛也稍為好轉,有部分用家開始入市,羊群心理帶動下,買家生怕愈遲買樓價愈貴,刺激更多用家入市。另外,隨着樓價下跌,新盤開價貼市,入市的投資者明顯增加,以元朗PARK YOHO為例,該盤錄得約12組買家大手購入26伙,可見投資者已重臨住宅市場。

3.加息陰霾散按息平穩

一如市場預期,美國未有於7月加息,加息陰霾進一步消散,市民入市信心更強。事實上,隨着新盤交投回穩,本港按揭市場自第二季起爆發減息潮。近月戰況更趨激烈,銀行進一步下調定按及H按息口,陸續將H按息口由H+1.7%,下調至H+1.6%或H+1.5%,目前市場上的H按實際息率低至1.74厘,P按實際息率維持2.15厘水平。經絡按揭轉介首席經濟分析師劉圓圓表示,下半年銀行維持積極放貸態度,利率料仍處低水平。

【分析篇】樓市雖回穩 未宜過分樂觀

樓市回勇,市場對樓市前景看法轉趨樂觀,但看深一層,目前香港住宅市場仍存在不明朗因素。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周四(4日)也表示,目前樓市仍處於「拉鋸」狀態,市民不適宜輕舉妄動,因心理因素可為樓市帶來更大影響。

有意入市的準買家切忌於羊群心理下急於入市,宜先衡量以下因素:

1.樓市成交量仍偏低

過去數月住宅成交量回升,樓市小陽春再現,事實上,樓市成交量仍然處於偏低水平,特別是二手交投持續積弱。翻查資料,2007年至2010年4年間,二手住宅平均每月的成交量約有8,800宗;自2010年底政府陸續推出辣招調控樓市後,2011至2014年的4年間,二手成交量跌至每月平均約4,876宗的水平;及至2015年,二手成交量更大跌至只有約3,441宗水平,同年第三季及第四季更慘跌至只有約2,000宗。

因此,樓市二手成交最近數月看似反彈,其實只是去年第三季至今年第一季成交量基數太低。事實上,今年4月至7月間二手成交量回升至約3,400宗水平,成交量較正常水平(即未有樓市辣招出現時)仍有大幅差距,難言全力回勇。

陳茂波亦指出,今年上半年住宅單位成交量約為兩萬宗,數量較低,而2013年至2015年間,每年成交量約為5萬至6萬個,相比1997年樓市高峰期,當時一年內有超過17萬個單位成交,可見近年的成交量不算高。

2.未來數年供應不斷

自特首梁振英上任以來,其政府班子致力增加住宅供應,未有停下來的步伐,政府最新公布的數字,是截至今年6月底止,未來3年至4年潛在一手供應增至9.3萬個單位,按年增加1萬個單位,為2004年9月以來最高。梁振英7月底時也在網誌表示:「政府不能半途而廢,一定要鍥而不捨,排除一切阻力,持續增加供應。」

此外,據屋宇署資料顯示,今年首5個月私人住宅落成量累計合共達4,774伙,較去年同期2,358伙大幅急升約102.5%,更創6年同期新高。按以上數字推算,估計未來五年一手供應,每年平均約1.8萬個水平,若市場未能及時消化上述單位,樓價未具上升條件。

3.美9月仍有機會加息

息口走勢對買家入市取向存在一定心理影響,自英國公投脫歐後,美國能否加息存更大變數,市場普遍認為美國聯儲局今年9月加息機會不大,更有專家相信今年不會加息。但據聯儲局上周會議後的會後聲明,字裏行間為加息留下伏筆,如「家庭部門支出強勁增長」。美國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總裁Charles Evans更於日前表示,面對目前眾多阻力,美國經濟表現不錯,加上英國脫歐風險減退,認為今年加息一次是合適做法,為本周第四名美聯儲官員支持今年再加息。

值得留意的,是美國將於周五晚公布7月份就業數字(非農業新增職位),如數字較市場預為佳,9月加息似乎未必是「不可能的任務」。

【Action篇】湯文亮:小陽春屬短暫 買家宜忍手

去年發表《細價樓爆煲論》,預測樓價大幅調整的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同意市場出現小陽春,使樓價短期有力回升2%至3%,但鑑於最新一手供應陸續有來,而二手成交量未回復正常水平,反價、封盤個案欠指標性,即使目前息口水平穩定,料樓市在今年底再展開一段較長時間窄幅調整。故建議有意入市人士可暫時忍手,屆時才考慮置業計劃。

湯文亮指樓市利淡拉鋸,最近市況改善原因包括:一、上車客累積需求,見樓價已受挫,估計未來大跌空間亦甚微;二、自6月底脫歐後低息環境得到延長,掃除加息陰影,不少資金從歐洲改投本港物業;三、本地發展商懂得營造氣氛,適時替旗下新盤酌量加價,使一些準買家擔心「遲買會貴」而紛紛趕入市。上述因素造成短期小陽春現象,但佔樓市較大份額的二手市場,其實尚未復甦。

供應續增升勢受壓

「現在二手業主『心雄』,不過他們又不等錢用,所以叫價是高於市價,市場上一定會有人願買,一定會有一些高價成交,令人錯覺樓市急升。但成交量不足,成交價就不是真正市價。那些輕易就反價、封盤的業主,根本也沒有打算賣樓,只是想測試水溫,地產商就最愛反價封盤的業主。要留意一點,現在實際上能夠做出高價成交的,都是樓層很高及位置不錯,屬於優質盤的單位。」

政府公布一手潛在供應達9.3萬伙新高,他認為具啟示作用:「新樓一定會愈賣愈平,現時新樓盤無論如何好賣,地產商都只是原價加推,最多加數個百分點。政府推地的供應現在才開始,將來會愈來愈多,最初說未來三至四年是8.2萬個單位,到今日已經升到9.3萬個,而且政府仍在努力增加供應,面對如此龐大供應量,樓價一定會受到壓力,同樣如果以高價買了樓的人一樣受到壓力。」

一旦加息將跌一成

事實上,湯文亮早於今年3月已呼籲有心人士,如遇啱價單位可以入市。迄今樓市反彈不少,距離年底尚餘5個月,有心買樓人士應該如何部署?「我覺得樓市目前是短暫式衝剌,當那些住屋需求最大、不顧一切的人上車之後,新樓盤供應量又源源不住,樓價就會作出適當調整,不過就不會大跌。準買家不妨趁現在『做功課』睇樓物色單位,但如果可以,暫時忍吓手,等年底時才考慮,因為到時買了新樓的人,可能要考慮出售現有單位。等,是暫時最好辦法。」

他預計樓價短期微升,之後保持較長時間窄幅上落,「3個月內樓價會升2%至3%,但之後就會下跌,年底樓價指數仍然會低於今年初。短期而言,美國是不會加息,11月美國總統大選只不過是拖延加息的藉口,大選之後,聯儲局主席耶倫(Janet Yellen)又會找另一個藉口。相反,未來一旦再加息,無論加幾多,樓市都會即時作出調整,最少都有10%,現在買樓,必須考慮這個問題。」

李偉烈:樓價已見底 買樓收租良機

新盤傾巢而出,教不少準買家心動,但又怕是次樓市升溫只屬虛火,法巴董事總經理及房地產研究部主管李偉烈為買家大派定心丸,指樓市已見底,估計樓價將於8月開始反彈,直言現在可以買樓。最主要的原因,是香港樓價升幅較內地樓價升幅落後,具追落後概念,同時本港住宅需求也遠比供應大,估計樓價於未來兩年將有15%的上升空間。

3年內或見一成升幅

今年初市場氣氛淡靜,多家投行分析員對樓市看法甚為悲觀,部分更預測本港樓價於數年內將跌三成,法巴李偉烈卻是行業中看法最為樂觀的分析員,他當時指樓價頂多只會跌6個月至1年,今年全年只會跌10%,更大膽預測樓價將於明年回升。「我當時的觀點,是即使政府推出很多住宅供應,但供應量仍不足夠。」

李偉烈指,目前本港每年新增住宅單位需求約為2萬個,但過去數年每年新增住宅供應只有1.5萬個左右,供應明顯不足。他的另一個觀點,是美國就算加息,其幅度也不會大,也不會加得快,對樓市不會構成重大影響。

及至近月,法巴對本港住宅市場的看法變得更為樂觀,並調整對樓價的預測,認為樓價於今年8月至9月會逐步回升,更預測樓價於明年會升5%,2018年更會有10%升幅。樓價提早回升,主要有兩大意想不到的因素,首先是如前文所述,香港樓價升幅較內地樓價升幅落後。

歐業主成新購買力

李偉烈表示,內地一綫城市樓價升幅甚厲害,目前深圳樓價按年升幅逾70%,上海樓價同期升30%至40%,北京也有30%升幅,二綫城市升幅也十分驚人,南京、蘇州樓價年初至今升了50%。內地樓價升幅驚人的同時,香港樓價卻下跌逾10%,相信港樓樓價將會「追落後」。「以往深圳跟香港樓價的差距其實很大,現在已慢慢收窄,有部分買家會認為香港是內地其中一個一綫城市,香港樓價回落,吸引他們再留意本港住宅市場。」

另一個刺激港樓反彈的原因,是來自歐洲的不明朗因素。李偉烈指,早年很多內地人及香港人走到倫敦買樓,他們成當地樓市第二大買家,自從歐洲一帶出現不明朗因素,包括英國脫歐及歐洲連番遭受恐怖襲擊,他相信會有部分資金會由當地物業市場退回香港住宅市場,「這批業主或會減少將資金放到倫敦物業市場,他們可能將資金轉投到香港物業市場。」

他估計,以上兩大因素將令本港樓市於未來數月輕微上升,全年計算,樓價只會跌約4%至5%。李偉烈表示,本港住宅需求十分強大,多重購買力刺激樓市升溫。「事實上,市場上仍有很多人想買樓,過去五年間每年住宅供應量平均只有約2萬多個,但期內每年結婚宗數逾3萬宗,這批人中,有些是結婚後仍未買到樓,他們正在等待入市機會,我們早前預測當樓價跌15%,就會有一班人湧去買樓,我相信這班買家已作出行動。」

租金升幅將超樓價

法巴根據2011年至2015年首季的數據作出推論,就是租金升幅往往能帶動樓價上升。值得留意的,是隨着樓價下跌15%,同時租金開始回升,租金回報率已由早前約3厘回升至4厘。與此同時,香港銀行仍面對「水浸」的情況,李偉烈指本港息口較難上升:「目前本港的樓按息率只有約兩厘左右,租金回報卻有4厘,即是有達2%的Positive Carry(正利差),我覺得有些投資者已入市,購入單位作收租用途。」他指往後租金將較樓價升得更快,估計今年租金全年會倒升10%,尤其是中價樓、大價樓租金更具升值潛力,他解釋:「由於購入中價及大價樓要支付較多的首期,資金不足的,惟有先租樓,帶動這類住宅租金的需求。」

不過,本港經濟未見有明顯改善,失業率上升會否成樓市的一大隱憂?李偉烈卻認為本港失業率不會大升,「今時今日的情況下,人工當然可能不會有明顯加幅,花紅也可能不會有,但不會出現很多人失業的情況。何況現在買樓的人不會像1997年期間的買家般,做很高的Leverage(槓桿),每月的供款甚高,一個人要打兩份工去供樓;現在買樓,買家須支付的首期其實頗高,每月的供款比1997年期間少很多,因此失業率上升不會是對樓市重大負面因素。」

發展商加價試水溫

樓市回勇,發展商積極推盤,但李偉烈認為她們不會急急將手頭上貨源傾盡全力推出,「現在很多發展商在搶地,尤其是愈來愈多內地發展商來買地,如越秀地產(00123)、萬科等,買地其實很貴,如果發展商推盤速度太快,未有那麼快可以補充到土地儲備,香港發展商只能因應市況慢慢推盤,不能一口氣推太多。」他估計,發展商會趁市好先將單位價錢調高,以取得更好的利潤,會先於市場試水溫,看看市場可接受的樓價水平,相信未來幾個月新盤會陸續加價。

李偉烈直言,現時樓價已見底,惟最好的買樓時機已經過去,「早前樓價跌16%的時候,是最好的買樓時機,當然現在樓價較年初時仍跌了10%,你現在也可以買。」他又指現水平的樓價也值得買樓作收租用途,「現在也是買樓收租的好時機,因為住宅空置率很低,只有2%至3%,是個甚低的水平,可見市場對住宅需求很強大。」

地產股首選新地長實

今年初時地產股股價低殘,李偉烈卻力排眾議推介地產股,認為地產股值得吸納,當時估計地產股會有50%升幅。目前普遍地產股股價已升20%至30%,李偉烈坦言現在「買樓好過買地產股」,他解釋:「因為樓價仍未明顯回升,但地產股股價已大幅反彈。此外,發展商有一個較長遠的問題,就是如何去補充土地,現在地價升得好快,因此我傾向買入實際的住宅。」

當然,未有足夠銀彈買樓的人士,李偉烈建議他們可購入較有足夠土地儲備的地產股,其中新地(00016)及長實地產(01113)是他的首選。「最近每家公司賣樓也賣得好,揀選地產股我較着重公司是否有足夠土地儲備,新地及長實地產是擁有較多土地儲備的發展商。」

據法巴的研究報告,新地目標價為124.9元,該股周五收報111元,仍有12.5%潛在上升空間。而長實地產目標價為62.2元,該股周五收報55.1元,仍有12.9%潛在上升空間。

鄧慶年:9月美或加息 待調整入市

隨着樓市轉勢,多家投行分析員、樓市專家轉軚看好樓市,天俊測量師行董事鄧慶年卻是市場少有仍看淡樓市的專家,他認為樓市交投目前只可形容為小型反彈,不算是小陽春。他指9月美國加息機會較大,對樓市有一定心理影響,有意入市的準買家可趁該時找尋入市機會。

交投量仍不算顯著

住宅交投回升,鄧慶年指現時的情況不可以形容為小陽春:「因為以往的小陽春,樓市是真正暢旺,價量齊升。現在只是成交量稍為增加,但樓價沒有明顯上升,發展商賣樓時仍需要向買家提供很多優惠,也要為買家提供很高按揭成數,買家可以借到盡。如果樓市真的暢旺,發展商毋須用這麼多手段。」

對於最近中小型住宅市場轉旺的原因,鄧慶年相信只是早前樓市累積一大批購買力,「樓市交投自去年9月至今淡靜一段時間,樓價已下跌15%左右,實際上市場有一批真正有需要購入單位作自住的用家,他們不會太理會買樓後樓價的升跌。」但他認為對樓市交投量影響力甚大的投資者,卻未見有增加勢頭,「目前住宅市場最大的問題,是少了很多投資者,以往投資者的資金充裕,一個投資者動輒買入數個新盤單位,發展商要去貨難度不大。惟現在買新盤收租,租金回報可能只有兩厘左右,回報不太吸引,加上樓價沒有大升空間,供應量也大增,投資者數目已所剩無幾。」他估計,未來數月樓市會平穩發展,樓價不會有太大升幅。

立會選戰左右經濟

對於樓市前景,鄧慶年認為9月有兩個影響樓市的關鍵時機:美國議息會議及香港立法會選舉。「美國9月再加息機會較大,其實美國的經濟數據都不錯,只是英國脫歐後大家預計不到之後會發生甚麼事,因此未有於7月加息。」他續稱,自美國於去年10月加息,對樓市的影響力頗大,本港樓價有明顯下調壓力。「如美國於9月加息,估計加幅為四分一厘,每月供樓金額不會大幅提升,但對心理的影響較大,對樓價存在短期的影響。」

他續稱:「另一項最重要的,是9月的立法會選舉會否令政局出現變化,香港政局情況對經濟有重大影響,選舉結果會否改變中央對香港的支持?香港經濟很大程度依重內地,內地人來港消費、買樓、做生意,少了內地『放水』的話,對香港的直接影響很大。」

鄧慶年估計,如美國於9月再加息,相信第四季跌幅約5至10%左右。對於有意入市人士,他指買家若不是有迫切需要,可宜先觀察一下,留待9月後再作決定,「如果美國真的加息,屆時發展商推盤可能相對沒那樣進取,二手業主叫價也不會太強硬,其實你要買樓,最好趁市場有負面消息出現、樓價回落時購入,如果市場充斥好消息,業主、發展商一定會加價,你也不敢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789

拆解外圍對港股匯樓影響 專家分析入市時機

1 : GS(14)@2016-10-27 05:36:01

【明報專訊】《明報》在本周一舉辦了一場「2016年秋季金股樓匯大作戰」投資講座,講者有金牌主持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陸振球、有「港版末日博士」之稱的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環球金融市場部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天王國際金融行政總裁盧楚仁及香港奧國經濟學院創辦人王弼。市場現時關注美國大選及加息對港股會否有壓力?惟樓市近期再次升溫對很多未上車人士也心急應否要趕上車?美元強勢是否要沽外幣之好時機?以上問題嘉賓都有涉獵,希望在今年餘下兩個月可以把握出入市機會。

王弼:沽中港股買美股

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形容,中港樓市似超新星爆炸,中國M2增長與信貸在正常環境下,步伐發展應相若,但現時信貸快過M2增長有些不尋常,在2008年至2009年中國用信貸擴張作為另類量化寬鬆,圖表顯示當年超過30%增長,雖然之後有回落,但增長仍高。不過,由於信貸擴張會造成「鬼城」及產能過剩等問題,故信貸活動要慢下來。今年開始銀行信貸擴張又開始快過M2,王弼認為中國正面對走資,宜「只沽不買」。

中國人在國內消費謹慎,但會去日本爆買,不單是中國市民,甚至企業也在海外瘋狂收購,王弼認為是嚴重走資的徵兆。「超新星爆炸」是黑暗最光明時刻,關鍵是中國有多少彈藥。目前中國外匯儲備雖達3.2萬億美元,但在急速減少。

人幣續跌 投資美股助分散風險

另外,人民幣下跌至6.77元,再次刷新6年新低。除非中央干預,否則投資者會不斷測試人民幣低位。中國企業在香港上市是吸取外匯的方法,但近期中國郵儲銀行(1658)都是以中國企業作為基礎投資者,減少了吸收外匯機會。

因此,王弼認為人民幣有大跌風險,故投資應該分散風險,其中可以投資美股,很多美股都值得長線投資,例如PayPal、VISA及MASTERCARD,而時代華納、YUM、Altria及美贊臣都有收購概念。

明報記者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454&issue=201610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572

摸魚手札:拆解金融用字的含意

1 : GS(14)@2016-11-21 00:01:29

終歸也算是文字工作者,我很留意工作上見到的金融用字。拆解字詞句構,語理分析是自小讀書破盲破謬誤學到的技巧,把這套技巧套用在一些金融用字上,會找到一些有趣的含意。有一類是誇大概念的用字,例如像「Big Data」、「Fintech」是近年金融市場常見的概念用字,金融推銷員會說,投資者路演也講,但真正明白其底蘊的似乎不多。這些字眼用來亂吹充大頭很一流,皆因這些字眼跟科技背景有關,在金融友口中講出來倒是有點不倫不類,個個裝作扮識但又無乜人可以講出一個所以然,當請教其定義時,就虛詞、妄語、歧義盡出。尤其當整個市場都講,惟有跟風去講,但真正識的人又不多,所以自然不會有人去破盲。如果你唔跟風講,行家又會覺得你無料到,面上無光,所以就形成了一個胡說八道的惡性循環。好像「Big Data」,身邊不少朋友只是做簡單數據整合,用excel玩玩公式,只是很入門的數據分析data analysis而已,但data analysis這個字太普通,analysis這個字也被用到爛,所以難免作大少少,裝作自己做「Big Data」,登時格調高十倍,反正旁人不知,也湊合湊合着吧。又例如「Fintech」,這是一個組合用字,Finance搭上technology,就咁講又係好無霸氣,只要取前取後,小修小補就變成一個新vocabulary,叫「Fintech」多威風。在我眼中,我貼身用得着的fintech,不是甚麼支付東東,而是網上ebanking和網上落盤。另有一種fintech惠及了香港人數十年,那也不是甚麼蟻蟻金服乜乜乜,而是自動櫃員機(ATM)。金融結合科技的產物一向都有,只是金融推銷員巧立名目,把東西說大了。我不敢說這些字眼全都是假做,又或者做不出甚麼花樣,但無疑這是新東西新概念,往往在這些新概念成型前,總是有老千會渾水摸魚。一切都是為了推銷投資者,方便募集資金融資而已。現在內地流行fintech搭上支付概念賣殼,說到底都是種金龐氏騙局,上半年有幾個內地新晉殼主都因為咁,被公安捉走了。另有一類有趣現象是官方的金融用字,官方用字自有一套邏輯內涵,因為代表政府,字眼上往往有其立場和深意。好像論及香港、中國的特殊金融關係時,官方用字多說:「香港是中國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之類。為甚麼官方覺得香港是「離岸」,是中國岸口之外?難道金融官僚想不到更佳更貼切或更「愛國愛港」的用字取代嘛?難道中國不是常常強調香港是「自古以來神聖不可分裂的領土」嗎?又例如香港投資A股會用上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簡稱QFII),QFII其中一個實行地區是香港。奇怪了,為甚麼香港突然變「境外」?又無更好字詞取代嗎?處理政治議題時,香港就要先尊重「一國」再「兩制」,香港人要愛國,要講心,但一去到講金,為甚麼就不是自己人呢?金融界食物鏈最高層的老闆當然知道這顯淺的玄妙道理,口裏愛國都係為了搵食做生意,難為食物鏈底層仲有一班真心膠金融人覺得國家會惠及香港,會為香港着想。見微知著,小小用字可見其意,中國金融官僚系統從來無當過你香港人是自己友,所以無謂癡心錯付了,把丹心照明月,人家把你的明月是用來照溝渠呢。好像我這些金融港豬也想愛國賺大錢嘛,但國家這樣看待我,我又怎能全心全意呢?呵呵。渾水
http://www.facebook.com/muddydirtywate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20/198393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325

【飲食籽】拆解橄欖油四大謬誤

1 : GS(14)@2016-11-27 14:28:22

【飲食籽:識飲惜食】人人都說吃健康,但不少人都對它的功效和特性有很多迷思或誤解,這次就為大家拆解一般人對橄欖的四大謬誤。

純橄欖油最純正?

在超巿,大家有機會看到果榨油(Olive Pomace Oil)、清淡橄欖油(Light Olive Oil)、純正橄欖油(Pure Olive Oil)、精煉橄欖油(Refined Olive Oil)等,Ruby提醒大家盡量不要選擇這些巧立名目的「橄欖油」。因為它採用的是已榨油的橄欖渣,以丙烷去溶解再將僅餘的3%油提取,並利用工業化學方法去稀釋成品難聞的味道,絕非健康優質的橄欖油。



橄欖油越貴越好?

全球對橄欖油的監管其實不足,生產標準參差,就連最大橄欖生產國意大利,近年亦出現假橄欖油醜聞,商人甚至在果榨油中混入10%特級初榨橄欖油,然後充當作高級橄欖油發售,因此價錢已非唯一標準。Ruby稱最信得過就是歐盟的標籤,不過歐盟標籤款式亦多,大家不妨認清,而當中標準最高要算是法國。



橄欖油放爐邊?

橄欖油最大的敵人是UV和熱力,會影響油的穩定性,使其變壞,因此不能在日光下暴曬,也最好別長時間放在爐頭附近,盡量保持室溫就最佳。Ruby提醒大家,由榨油、入樽、儲存到開封使用,食用期限最多三年,而根據高標準的歐盟規定,食用期限更只有18個月。



橄欖油放入雪櫃可以重用?

經煮過的橄欖油放入雪櫃,因與暴露在空氣時溫度有差異,會令油的穩定性變低,容易變異成不健康成份,隨時因此產生反式脂肪,影響身體健康。



記者:黃穎妮攝影:陳健邦、周芝瑩、劉永發(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梁浩維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27/198454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2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