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美的集團(000333.SZ,下稱美的)收購東芝白色家電業務一事,雙方已於6月30日完成資產交割,最終交易額為514億日元(約5億美元)。預計這將對美的2016年下半年的業績產生正面影響。
今年3月,美的與東芝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將以約514億日元(約5億美元)收購東芝家電業務的主體“東芝生活電器株式會社”80.1%的股權,東芝保留19.9%的股權;同時,美的將獲得40年的東芝品牌全球授權及超過5千項與白色家電相關的專利。
據美的公告,至6月30日的“交割日”,美的已獲得了本次交易所有相關的必要審批,包括日本反壟斷監管機構Japan Fair Trade Commission的審批,以及國家發改委的備案。
此外,按照股權轉讓等相關協議,股權交割條件已滿足,本次交易的全部價款已由美的向東芝及其關聯公司支付完畢,總額約為514億日元(約5億美元)。雙方完成了股權轉讓交割手續,美的通過下屬香港控股公司美的國際控股有限公司(Midea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Company Limited)持有“東芝生活電器株式會社”80.1%的股權。
本次交易價款總額是在基礎交易對價537億日元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後的金額。
美的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30日表示,“今天標誌著東芝與美的之間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交易的完成將惠及我們的客戶、員工、供應商及合作夥伴。我們期待利用雙方在資源與優勢上的互補性,來全面實現潛在的合作機遇。我們對東芝的品牌、技術、市場營銷和人員的持續投資充滿信心;我們對產品質量的堅定承諾將使我們能夠更好地服務於廣大客戶,並且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東芝品牌在家電市場將一如既往,以品質贏得口碑、以服務贏得信賴、以創新贏得市場。”
作為日本電子巨頭,東芝的品牌在東南亞一直有較強的影響力。而國際化已成為美的重點戰略之一,此次完成對東芝家電業務的收購,將有助於加快美的在海外的業務從OEM(代工)向OBM(自主品牌)轉型。東芝的技術優勢與美的的制造、成本優勢結合之後,通過美的、東芝雙品牌的聯手開拓,將使美的在東南亞及至全球家電市場進一步提升整體競爭力。
7月26日下午,國美在線與大潤發旗下的飛牛網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享供應鏈和流量,實現家電、生鮮百貨資源的互補,未來不排除探索更大尺度的開放合作模式。
在電商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同樣已實現線上線下融合(O2O)的國美在線、飛牛網聯手,體現了電商企業融合發展、降本增效、尋求新增長點的趨勢。
資源互補
在具體合作上,在第一階段,國美在線、飛牛網的後臺訂單系統、數據系統深度打通,大潤發飛牛網在國美在線開設並經營超市頻道“飛牛優選”,國美在線家電商品全線入駐飛牛網的家電頻道。
對飛牛網來說,國美在線帶來了家電零售的優勢資源。飛牛網將借助國美的品牌積澱及供應鏈資源,豐富其電器品類,提升為用戶提供家電購物服務的專業能力。
而對國美在線來說,飛牛網的入駐帶來了豐富的生活必需品資源。據悉,飛牛網入駐國美在線將帶來百貨9個分類中1600多個品牌,國美在線百貨類SKU新增約十萬個。
2016年,國美在線提出新的品牌定位“國美在線,不止有家電”,打造全品類綜合性電商平臺,在引入飛牛網日用百貨、快消等方面的優勢資源後,國美在線將加速向全品類擴充。
在國美在線的超市頻道,大潤發已經入駐;而在飛牛網的電器城頻道,國美在線經營的電器商品也已經進駐。而且,國美在線、飛牛網從7月26日至8月初在雙方的電商平臺同時舉行慶合作的大型促銷活動。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國美在線與飛牛網的結合,實質上是以家電為主的高價低頻品類與以生鮮百貨為主的低價高頻品類的優勢互補,雙方共同搭建全品類、一站式的電商生態。
共引流量
在合作的第二階段,雙方將建立導流機制,通過開展多維交叉的促銷活動,共同投入做大流量平臺,並實時共享。
這意味著國美在線和飛牛網各自只需投入一半資源,便“共享”引入的全部流量。對於這兩個平臺上的商戶而言,相當於在不增加開店成本的情況下獲取了更加豐富的用戶流量。區別於“花錢買流量”的燒錢模式,通過這種“加量不加價”的模式探索,國美在線和飛牛網將進一步降低商家的運營成本,而這最終將為用戶帶來價格上的紅利。
此外,基於雙方數據、流量的共享,可以進一步完善用戶畫像,實現對用戶生活多個領域需求的提前感知,以便及時響應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品質、低價、速達”的購物體驗。
隨著雙方業務合作的深化,不排除以後探索更大尺度的開放合作模式。國美在線、飛牛網之所以選擇對方為合作夥伴,是因為雙方存在相同的零售基因,即都是擁有線上線下優勢的全零售平臺。
國美在線背靠的國美集團,正在推進線上、線下、移動端多渠道互融互通的全零售戰略;而飛牛網也憑借大潤發實體店分布廣、粘性強的優勢,形成了線上線下的全零售布局。
國美在線CEO李俊濤透露,國美在線的鄉鎮加盟店,今年上半年布局了500家,下半年將增加到1500家;計劃2017年進一步增加到5000家,2018年達到10000家。
而飛牛網聯席CEO兼事業拓展部總經理袁彬在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的采訪時透露,飛牛網正在積極發展020的生鮮冷鏈業務,“3至6個月之內,你就會發現在飛牛網上買生鮮非常方便”,希望半年之內在全國實現生鮮商品1至2個小時能送到。
已被納入中國家電巨頭美的集團旗下的白色家電業務公司“東芝LIFE STYLE”8日宣布,將與美的攜手削減生產成本,力爭在2017年度扭虧為盈。日本國內目前只銷售東芝品牌的家電,但今後也將研發參考美的產品的新商品。
東芝希望與美的共享零部件采購資源,以此來降低成本;還將充分利用美的的海外網點,拓展此前未能展開業務的歐美及印度市場。
今年5月份,日本東芝公布2015/16財年業績顯示,東芝家電業務(Life Style)部門仍然深陷巨虧,錄得營業虧損150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0億元)。6月30日下午,美的集團發布公告對外宣布,對東芝白電業務股權收購交易已經完成,80.1%股權的最終交易價格為51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3.3億元)。東芝家電業務子公司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oration 正式成為美的集團控股子公司。
美的今後40年將繼續使用東芝品牌。日本國內銷售工作將由東芝LIFE STYLE負責。
比里約賽場氣氛更激烈的是,企業在奧運營銷上的競爭,尤其是邁步國際化的中國家電企業。
美的、格力的空調裝進了巴西奧運主場館、奧運村;京東方的液晶電視進入了里約明日博物館的奧運實況轉播室;雷士照明的燈點亮了里約瑪杜雷拉公園奧林匹克大道……
這些家電企業不只產品進入,還借奧運熱潮在國內外進一步打響品牌、提升美譽度。像美的贊助了中國跳水隊、遊泳隊、花泳隊;海信贊助了中國體操隊;TCL成為中國男籃國家隊主贊助商;雷士照明是中國跳水隊的合作夥伴等。
即使沒贊助,也沒關系。只要找到契合點,就可以蹭上奧運熱度,開展各種促銷活動。
不同的奧運營銷路徑,其營銷成本、管理方式、營銷成效各不相同,哪種路徑最燒錢,哪種方式性價比最高?家電企業真正能引爆奧運營銷的秘訣又是什麽呢?
方式一:產品植入奧運場館及項目
本屆奧運會,美的中央空調攜手美的開利合資公司一起,為里約24個比賽場館、附屬設施提供了中央空調設備,其中包括8個新建室內比賽場館、12個既有及其他場館和4個重要新建附屬設施。這意味著,在里約自行車、曲棍球、擊劍、現代五項等比賽場館以及IBC(國際廣播中心)、MPC(新聞中心)、OBS(媒體辦公室)、HOTEL(媒體酒店)內,都將出現美的中央空調的身影。
另一空調巨頭格力也不示弱,成為里約奧運會官方供應商,巴西奧運村為運動員提供的住宿地點,現已安裝上格力的空調。格力早在1997年就踏入巴西市場,並於2001年在巴西設立了第一個海外生產基地,如今格力巴西工廠年產能30萬臺、自主品牌年銷售額超過2億美元。而美的與開利在巴西也有合資公司,因此格力與美的的較量從中國一路打到巴西就不出奇了。
中標奧運會大項目,等於是給自家產品一個國際化的背書,因此努力的不止美的、格力。目前,全球首次8K現場實況轉播正在里約Museum of Tomorrow(明日博物館)舉行。現場采用的8K顯示設備正是由中國京東方(BOE)制造的98英寸8K超高清電視,這是奧運會轉播現場第一次出現了來自中國的大屏幕。
此外,雷士照明也助力了里約奧運會,中標了奧運場館外的一個戶外景觀照明項目——點亮了里約瑪杜雷拉公園的奧林匹克大道,這是奧運火炬經過的地方,奧運期間里約政府每天在這個公園內還會舉辦跟奧運相關的藝術和文化活動。
方式二:贊助知名運動隊和運動員
中國是體育大國,因此與國家隊有望奪冠的熱門運動隊、運動員合作,也是家電企業一直以來所熱衷的。
在里約奧運會上,美的是中國跳水隊、遊泳隊、花樣遊泳隊三支“水軍”的最高級別贊助商,同時是中國國家擊劍隊主贊助商。
吳敏霞、孫楊奪得金牌後,美的便打出“美的和中國一起贏”的廣告,既是對追求極致、拼搏向上、堅持不懈的體育精神的認同,也希望與用戶產生共鳴,同時為品牌國際化助力。
海信則贊助了中國體操隊,並邀請體操隊隊員提前為其拍攝了一則“逆天”的廣告,來塑造更年輕、活力的形象。盡管體操隊在男團、女團中均只奪得銅牌,也不受影響。
即使並非奪獎熱門的中國男籃,TCL作為中國男籃國家隊的主贊助商,並且還制作了相關的廣告,展示中國男籃和TCL的拼搏精神,更多的是為影響廣大的籃球愛好者。
方式三:蹭奧運做產品促銷
家電畢竟是消費品,無論成為奧運會供應商,還是運動隊的贊助商,能促進銷售才是王道,就算不贊助,中國家電企業也有不少蹭奧運熱度開展促銷活動的招式。
格力、美的、海信、TCL等在做奧運營銷的同時,都有做同期的產品促銷。格力商城以祝賀格力成為里約奧運會官方供應商為由,發放促銷優惠券,帶動夏天的空調及相關產品銷售;美的則開展“用冠軍品質”的促銷活動;海信則借奧運會,大力推廣8K的ULED電視。
長虹、老板、酷開雖然沒有財大氣粗地贊助,但同樣可以“沾邊”玩奧運促銷。長虹在官方微信“微長虹”中,邀請用戶參加“長虹夏日‘奧運會’”的活動,只要參與其中的遊戲,就可以中獎長虹CHiQ空調或者其他產品,讓用戶在參與遊戲的過程中,加深對長虹的印象。
酷開則在微信圈內每天發布奧運看點預告,順帶“贈送”福利——大屏4K電視進行促銷。這跟長虹一樣,都是打著擦邊球、用巧勁來做奧運營銷。
突破常規
在信息碎片化時代,受眾的註意力極度分散,反襯出優質的內容越來越稀缺。因此,內容為王依然是不變的主流。
央視今年拿到奧運的電視獨播權之後首次不做分發,把稀缺的奧運資源完全保留在央視平臺上獨播,而且只推出唯一一檔綜藝欄目《相約里約》,集合全臺最優秀的主持人和最新鮮的奧運名人,每天1.5個小時連續16天播出。
美的正是看到了這種稀缺內容資源的巨大價值,不惜投入億萬的重金,拿下了《相約里約》欄目的獨家冠名,力求在奧運期間與廣大觀眾建立最廣泛和最深入的接觸。當然,美的贊助的中國“水軍”里多知名運動員,其本身被炒熱的大量話題就賺取了足夠的眼球。
最舍得下血本做奧運營銷的,無疑是美的。在奧運開幕的前一天,美的在美國紐約時報、英國每日電訊報、巴西聖保羅報、墨西哥宇宙報等主流報紙和CNN、 BBC、路透社、時代周刊等11個網站上也刊出大幅廣告。
在盛開體育運營副總裁丁明昊看來,中國家電企業的奧運營銷仍需要推陳出新。“奧運營銷,還是要強調‘權力’的概念,畢竟國際奧委會也是一個國際組織,有商業權力。目前,中國家電企業中沒有出現奧運會TOP贊助商,沒有與國際奧委會直接發生合作關系,只是贊助一些運動隊,供應一些產品。”
“像海信與體操隊合作,這是一種打法。”丁明昊說,每個品牌,選擇什麽運動隊、運動員,怎樣與產品、消費者產生更大的黏性是考慮的重點。“中國重視金牌,贊助奪牌實力比較強的運動隊,肯定會比較受關註。”
他認為,像長虹、老板電器這樣,通過做話題,也是一種參與方式,畢竟奧運會是全國人民都關註的體育比賽。
盡管移動互聯網時代,新媒體興盛,但丁明昊表示,奧運會跟足球賽不同,是全國關註的,由於央視覆蓋全國,因此央視收視率很高;新媒體在沒有版權的情況下,拉不到多大的流量,即使簽約了一些運動隊和運動員,除非特別獨家的內容,否則很難領先於央視。
“所以,大部分企業贊助完了運動隊,更多的預算要做央視的投放,因為奧運會的直播版權都在央視,即便開放一些點播內容。因此,企業一方面與運動隊合作,另一方面也要利用電視的資源,來加速這10多天的體育營銷。”丁明昊說。
國際運動圈有一個規則:“你花一塊錢贊助,要花兩塊錢來落地推廣。也就是要花更多錢,來激活體育營銷的效果。”
就上述不同營銷方式而言,丁明昊認為,與運動隊、運動員合作,效果會比較好,因為中國是對奧運金牌特別關註的國家,電器行業一般更重視短期內如何帶來更好的推廣效益。
2008年聯想接替IBM,成為奧動會TOP贊助商,刷新了中國奧運營銷的歷史。但丁明昊認為,聯想沒有將這個角色發揮運用得特別好。中國龍頭家電企業中未來也能出現奧運TOP贊助商,就像海信今年成為歐洲杯TOP贊助商那樣,形成更大的暴點,突破以往的“常規牌”,才能將營銷效果最大化。
8月11日消息,據外媒報道,三星電子正式宣布收購了美國豪華家電品牌Dacor,以鞏固在北美高檔家電市場的地位。三星電子方面表示,將擴大高檔豪華產品陣容,加強B2B業務,在北美家電市場持續謀求發展。
另據韓國《經濟日報》報道,三星為收購Dacor花費了1.5億美元。
三星電子消費類電子產品事業部社長尹富根表示,通過確保被美國消費者認可的豪華家電品牌,三星電子得以進入房地產市場。公司將在構建流通基礎設施、擴大人力資源等方面增加投資。
由於移動、消費者電器以及半導體和顯示面板零部件三大業務部門面臨的挑戰逐漸增大,三星在近幾年加快了收購步伐。三星在6月份收購了舊金山雲服務公司Joyent Inc,在此之前還以大約2.5億美元收購了物聯網公司SmartThings,以大約1.6億美元收購了移動支付技術開發商LoopPay。同時於2009年收購了波蘭家電企業Amica,2014年8月收購了美國空調零售商Quietside,為開拓B2B市場打下基礎。
據資料顯示,DacorDacor創建於1965年,歷史悠久,主要生產高端爐竈、壁爐、微波爐、冰酒櫃。這些廚具均在美國生產,已經以奢華廚具品牌開拓出了一個小眾市場。
近日,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指導下,上海市物價局對重慶新日日順家電銷售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重慶海爾家電銷售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重慶海爾電器銷售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等三家公司達成並實施價格壟斷協議案依法作出行政處罰,合計罰款1234.80萬元。
2015年6月,12358價格監管平臺陸續收到上述三家公司對經銷商進行嚴格的價格控制、實施價格壟斷行為的舉報。調查發現,2012年以來,上 述三家公司通過發布銷售政策、向經銷商發送市場秩序管理公函、與經銷商簽訂含有限價要求的經銷協議等手段,達成了“限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最低價格”的壟斷 協議;通過發布零售限賣價指導書(價值鏈表)、收取經銷商亂價罰款、對屢次亂價的經銷商暫停供貨、停止合作等方式實施了壟斷協議。
上述行為違反了《反壟斷法》第十四條關於禁止經營者與交易相對人達成“限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最低價格”壟斷協議的規定,排除、限制了市場價格競爭,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損害了其他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考慮到上述三家公司在上海市物價局開展調查後,能夠主動進行整改,積極清退罰款,主動減輕違法後果等情節,上海市物價局依據《反壟斷法》相關規定, 依法責令重慶新日日順家電銷售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重慶海爾家電銷售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重慶海爾電器銷售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等三家公司立即停止違法行 為,處以上一年度相關市場銷售額3%的罰款,共計1234.80萬元。
8月15日晚,小米小吉智能滾筒洗衣機正式發布,售價1499元,成為了小米智能家族的另一位新成員。
小米滾筒洗衣機,是由小米與小吉科技聯合開發的,主打小巧靜音,容量2.8公斤,而且具備童鎖功能,能效2級。它采用了韓國Amotec DD變頻電機,號稱比目前在售洗衣機還要安靜12DB,且承諾10年的保修期限。值得註意的是,這款洗衣機還采用了德國suspa減震器,官方宣傳與奔馳E級轎車的減震效果相當。
據介紹,除了洗衣外,該洗衣機還提供“高溫煮洗”功能,溫度可達95度。
當然,身在小米生態圈,小米滾筒洗衣機同樣支持手機APP遠程操控。
目前,小米生態圈還包括小米凈水器、小米凈化器、小米電飯煲、小米路由器、小米智能臺燈、小米平衡車、小米插線板等。而日前,8月10日,銷售小米插線板產品及數據線產品占到銷售總量的99%以上的青米科技已成功在新三板上市。
小米在家電領域動作頻頻,不知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將會怎麽看。
此前,在第二屆中國制造高峰論壇上,董明珠就曾炮轟雷軍的小米手機:“今天拿小米舉例子不恰當,小米品質好,我不用它,這種情況是沒有的。大家選擇不用小米手機是因為小米質量不行,沒有人會說因為小米價格太貴,我不買它,並且小米把控不了供應鏈的品質。”
董明珠還表示:“我到日本出差的時候,專門推銷手機的人測試完說,你這個手機(格力手機)在日本可以賣4800塊錢人民幣。”
目前格力手機也已賣到第二代。從空調、小家電、跨界手機、新能源汽車,不難看出格力正在走向多元化。
格力發力手機業務,小米進軍智能家電,未來兩家“相愛相掐”一起上頭條的機會似乎會變得越來越多。
8月30日晚,青島海爾(600690.SH)發布半年度業績顯示,2016年上半年,青島海爾實現營業收入487.87億元,同比增長3.11%;凈利潤33.15億元,同比增長21.21%。
上半年國內白電市場延續疲弱態勢,行業價格競爭日趨激烈,同時消費升級、智能化成為趨勢,電商渠道繼續快速增長。青島海爾在2016年上半年大環境趨勢向下的情況下,實現逆勢增長,主要受益於深化轉型與全球化戰略,打造產品差異化的競爭力。
國內市場方面,青島海爾推進零售轉型升級,促終端提效。通過建立以零售驅動的運營機制與組織體系,挖掘零售增長點,促進市場效率進一步提升。同時,強化產品創新機制,推進產品結構升級,把握消費升級帶來的增長機會。上半年,產品周轉效率優化超過30%。青島海爾還積極推進電商渠道業務發展,上半年電商渠道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0%。
2016年上半年,海爾冰箱零售量份額為24.36%,同比提升0.87個百分點;洗衣機零售量份額為26.47%,同比提升0.56個百分點;熱水器零售量份額為18.16%,同比提升0.92個百分點。同時,由於產品結構優化,青島海爾的盈利能力持續提升。上半年,青島海爾的毛利率同比提升1.74個百分點,達到28.92%;凈利潤率6.80%,同比提升1.01個百分點。
海外市場方面,青島海爾上半年完成對GE家電業務的主要資產交割,推進全球分區域資源的共享機制與協同機制,夯實“走上去”的基礎。另外,為提高市場反應速度,供應鏈由中國出口升級至全球本土化產銷。在歐洲地區,新建俄羅斯冰箱制造基地;在南亞地區,新建印度普耐二期工廠,預計到2017年實現產能翻倍。
深化互聯網轉型,是海爾另一個增長點。上半年,青島海爾深化U+、互聯工廠體系與眾創匯定制平臺的發展,探索“網器+社群”的運營模式,建立面向未來產業生態的基礎。
青島海爾在今年3月發布了U+智慧生活2.0戰略,率先推出智能家電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向“硬件+軟件+服務”模式轉型。海爾U+智慧生活平臺已從最早的連接控制到互聯感知,再到現在的思考交互。
比如,青島海爾推出的馨廚互聯網冰箱,在冰箱門上有一塊大的液晶顯示屏,變成了一個生鮮食品的電商平臺入口,融合了內容資源、模塊技術資源、媒體資源和營銷渠道資源,通過嘗試新的盈利模式,實現了第三方生態收入。
青島海爾還持續提升互聯工廠的軟硬實力,與全球一流資源合作打造智能制造雲平臺—Cosmo( Cloud of Smart Manufacture Operation) ,探索輸出互聯工廠整體解決方案。
同時,眾創匯個性化定制平臺也實現了大規模定制的起步。該平臺可滿足用戶在產品定制等多方面的需求。今年上半年,青島海爾定制產品銷售40.2萬臺,其中一季度銷售13.3萬臺,二季度銷售26.9萬臺,環比翻倍增長。
對於下半年的發展形勢,青島海爾認為,在大環境趨勢向下的背景下,消費升級、創新能力提升仍潛力巨大。激烈的競爭環境對於龍頭企業來說更有利,其市場份額也會有所提升。而青島海爾下半年也將抓住行業升級的趨勢,通過產品叠代引領消費升級。
此外,下半年青島海爾收購GE家電後的整合效果體現,也讓人期待。
海灣七國(阿聯酋、阿曼、巴林、卡塔爾、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門)聯合發布的《海合會低電壓電氣設備技術法規》已實施兩月余,從廣東省出口企業看,為獲得此類產品的GCC(海灣合作委員會)認證,多數企業出貨壓力不小。中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5日發出提醒,我國相關企業要未雨綢繆,適應變化。
2016年1月至6月,我國對海灣七國電器產品出口總額約70億美元,占對該地區總出口額的12%。其中,作為我國家電主要出口基地之一,廣東省中山市2015年輸往海灣七國的家電產品約2.4億美元。
此次海灣七國要求強制認證的品種主要涉及大部分白色家電和小家電,包括空調、洗衣機、家用冰箱、電扇和微波爐等在內13個品種,占我國出口家電總品種的70%以上。而GCC認證證書僅有1年有效期,期滿後還需重新申請。
由於申請GCC認證,至少需要提前3個月申請,且負責審批的海合會標準組織的夏季假期長達3個月,因此家電企業出現紮堆申請現象。由於申請“堵車”、獲證困難,不少客戶清關受到影響。
TCL空調器(中山)有限公司年出口空調4億美元,其中三分之一銷往海灣國家。目前該公司生產的空調有七八十個機型需要申請GCC證書。
“新規實施後,對微波爐新款產品影響較大,因為申請認證周期較長,認證完畢後才能排產,嚴重影響客戶銷售周期,導致新產品客戶下單意願非常少。”中山格蘭仕電機制造有限公司外貿部門的經理黃劍榮說。
另外,認證費用高昂。據中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測算,平均每款產品認證費用超過20000元,對產品型號多、出口量小的企業負擔不小。家電出口利潤率普遍偏低,微小的成本上升也將嚴重影響企業經營。目前僅中山地區涉及到的企業就有100多家,預計企業完成認證檢測成本將增長30%左右。
TCL空調器(中山)有限公司品質認證部門主管柳碧青透露,該公司用於此次申辦GCC認證的費用達140多萬元,未來還有後續機型待申請,費用還會增加。
此外,新規對技術要求明顯提高。此前,除沙特阿拉伯實施SASO認證外,其余國家對家電產品的要求僅需滿足基本電氣安規檢測即可。新規實施後,電氣產品除必須滿足該技術法規中列出的安規項目外,還必須滿足電磁兼容EMC要求。為達到要求,一些企業或將對產品重新設計,更換線路板、元器件甚至電機,這將大幅增加企業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為通過認證而調整設計方案和模具、更換物料甚至供應商等一系列產品供應鏈增加的費用,可能數倍於認證檢測費用。
針對新規對我國家電出口企業帶來的影響,相關人士建議,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對新興市場國家技術性貿易措施的跟蹤和研究,為出口企業開拓新興市場提供更加準確的標準和技術法規;另一方面,要加強與新興市場國家的對外交流,推進標準、實驗室資質、檢測認證報告互認,為企業降低成本,化解繁瑣程序。同時,要加強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推進產學研合作,為企業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提供服務和幫助。
中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認為,近年來,新興市場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向發達市場看齊,已成為一種常態。此次海灣國家G標誌認證了首批13類產品,預計後續將有更多的國家(地區)把更多的電器電子產品納入認證範圍。對我國家電出口企業來說,以後進入新興市場將面臨越來越多的門檻。
2016年整個家電市場並不好過,家電大盤繼續低位運行,其中白電基本沒有增長,而傳統大家電中的黑電下降了10%。相較而言,廚衛和生活電器則一枝獨秀,增長勢頭不減,整個市場規模突破1000億,增長率維持在13.9%。
智能化進入深水區
“未來萬和會加速智能化發展,把整個水系統遷入進去,實現自動註水和預約註水,以及淋浴設備應用的無線控制智能化等。”萬和電氣總裁盧宇聰強調。在萬和新近發布的四款廚衛產品中,高端化、智能化概念鮮明。
伴隨第一輪廚衛產品的普及,原有產品的功能升級和技術改造,成為更具吸引力的賣點。“從目前的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廚衛行業呈現高端化與智能化趨勢。消費者更願意多花費一些去嘗試和體驗高端化、智能化。”中怡康廚衛電器事業部總經理施婷告訴記者。
根據萬和財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23.7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07%;凈利潤2.3億元,同比增加14.65%。對此,盧宇聰表示業績增長的動力主要來源於燃氣熱水器尤其是高端產品的銷售拉動,智能和高端產品也是萬和未來重點發力的方向。
但廚衛的高端化升級,不僅是功效性能的提升,還包括消費者對廚電產品外形、顏色等滿意度、智能化用戶體驗以及對產品個性化需求等。近年來,包括方太、老板、美的、萬和等廚電廠商也加大智能產品的研發推出。
根據中怡康調研發現,燃熱用戶使的使用痛點集中在:打開水龍頭有冷水、燃燒聲音、水溫忽冷忽熱、水量忽大忽小等。而電熱用戶最為不滿的地方是費電,其次是加熱等待時間長、占地方等。
從“痛點”出發看產品發展方向,從“槽點”出發看服務改善,圍繞用戶體痛點提升產品性能才是智能化的方向。
新品類和渠道拓展
經歷近30年的發展,烹飪新時尚帶來品類延伸空間,也成為提振廚衛產品銷量的重要原因。在消費者眼中,廚衛家電並不僅僅停留於吸油煙機、燃氣竈、電飯煲等產品,而是拓展到以廚房和衛生間為空間概念的、與消費者的飲食和洗浴直接關聯的所有家電產品。
在廚衛內部各產品中,吸油煙機.燃氣熱水器和電儲水熱水器在零售上穩居前三,2016年1-7月零售額分別為223.1億元.164.9億元和160.9億元。值得關註的是廚衛中的新興品類如電烤箱.蒸汽爐和洗碗機增速迅猛,其中蒸汽爐和洗碗機同比增速均超過100%。
為了適應新的消費習慣,廚電廠商也在調整既有的銷售渠道。萬和順應線上購物比例增大的趨勢,建設雲營銷、O2O、萬和官方網上商城、萬和全員直銷四大系統,以及雲服務系統,上半年萬和電子商務銷售收入1.66億元,同比增長24.44%。
“未來廚衛市場還會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首先城鎮化、戶籍改革和能源改造以及相對較低保有量帶來的市場空間,同時渠道變革下的競爭格局重塑。”施婷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