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開啟了新一輪刺激經濟的攻勢:頻頻出訪其他國家並提供經濟支持,還同意他們在日發行由日本政府擔保的債券,以此換取日本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尤其是新興市場,意圖最終拉動經濟增長。
彭博新聞社報道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創紀錄地訪問了全球49個國家,帶來很多新興市場債券。土耳其本月在日本發售了由日本政府擔保的武士債,突尼斯和肯尼亞也計劃發行此類武士債。
今年以來,已有26家海外發行人在日本發行了武士債,總規模高達1.94萬億日元,比去年全年超出15%。
安倍支持新興市場以武士債形式融資是付錢給日本公司開拓海外市場,以此助推日本經濟增長。對於日本投資者來說,由日本國際合作銀行擔保的武士債意味著資金損失的幾率幾乎沒有,而這種債券還可以提供超過日本10年期國債三倍的回報。
日本市值第三大的瑞穗銀行旗下的瑞穗證券信貸分析師Ryosuke Kaneko表示:
通過日本國際合作銀行促進債券銷售是日本政府的政策,也是安倍經濟學的其中一個組成部分。讓日本投資者購買突尼斯等此類國家的債券並不容易,但有了日本國際合作銀行的擔保,他們就可以放心購買了。
土耳其在日本發售的武士債於9月17日正式啟動發行工作,首批規模為1000億日元(約合9.18億美元),期限至2024年,收益率為1.05%,由日本國際合作銀行(Japan Bank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擔保。
此外,突尼斯央行將於10月1日發行的以日元計價的10年期國債同樣由日本國際合作銀行擔保。印尼和肯尼亞也表達了想要在日本發行日元計價債券的意願。
突尼斯央行行長Chadli Ayari在9月18日曾表示,他希望對日本國際合作銀行給予他們的支持表達他“真摯”的感謝。 日本政府是“對突尼斯經濟是非常慷慨的”。
土耳其總統Recep Tayyip Erdogan曾在今年1月訪問日本,當時他還是總理。而安倍在去年曾兩次出訪土耳其。去年5月,安倍和Recep Tayyip Erdogan達成土日兩國22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其中就包括三菱重工將在土耳其建設一座核工廠的計劃。這是日本自2011年福島地震導致的核事故以來的首個大單。
此前,蒙古發展銀行也將在日本發售由日本國際合作銀行擔保的武士債,其將於12月總計300億日元的10年期債券。安倍和蒙古合作夥伴在9月簽署了合作條款,其中包括日本承諾幫助蒙古建設經濟。
國務院今日發布《關於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開發長江黃金水道,加快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意見稱,長江是貨運量位居全球內河第一的黃金水道,長江通道是我國國土空間開發最重要的東西軸線,在區域發展總體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支撐帶,是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謀劃中國經濟新棋局作出的既利當前又惠長遠的重大戰略決策。
意見提到,長江經濟帶的戰略定位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沿海沿江沿邊將全面推進對內對外開放,同時發揮建設生態文明的示範帶。
此外,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也隨指導意見發布,目標到2020年,建成橫貫東西、溝通南北、通江達海、便捷高效的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意見原文在這里
面對西方嚴厲的經濟制裁,俄羅斯加快拓展新興市場,考慮增持中國等金磚國家債券。可俄羅斯4000多億美元的外儲規模龐大,金磚國家債券又體量尚小,且信用評級與歐美債券尚有差距,無法滿足俄方投資多樣化的需求,短期內俄羅斯投資還難以繞開西方。
上周末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俄羅斯財長Anton Siluanov表示,希望循序漸進地實現投資多樣化,遠離對俄制裁的西方國家,目標轉移到其他四個金磚國家巴西、中國、印度和南非,打算購買這四國發行的債券。
據彭博統計,俄羅斯兩大主權財富基金合計管理約1770億美元外儲,而上述金磚四國發行的歐元與美元債券約合470億美元。目前市面流通的美國國債共約12萬億美元,即便市場預計美聯儲將加息,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將因此開始上升,這類債券的流動性也是全球其他主權債券無可比擬的。
券商 Jefferies International Ltd.駐倫敦的國際信用策略負責人Richard Segal近日分析指出,
與上述新興市場的美元債券相比,俄羅斯的外儲規模太大,所以俄羅斯難以中止購買美國、歐洲與日本的債券。
俄羅斯財政部規定,國內917億美元的“儲備基金”(Reserve Fund)可將50-100%的資金用於投資國外債券,另一主權財富基金“國家福利基金”(National Wellbeing Fund)規模853億美元,其投資外債比例範圍為0-100%。但金磚國家的債券並未列入這類基金可投資的外債之列,
這兩大基金只能購買英、美、法、加這類發達國家的債券,債券計價貨幣必須是美元、歐元或英鎊,且債券評級不得低於惠譽或標普評級的AA-級或穆迪評級的Aa3級。投資債券發行規模不得低於10億美元、10億歐元或5億英鎊。
彭博統計發現,金磚國家之中,巴西與南非的標普評級僅有BBB-,印度的穆迪評級為Baa3,中國的標普評級為AA-。因此符合上述俄羅斯財政部對投資外債評級要求的只有中國債券。
俄羅斯副財長Sergey Storchak本周表示,財政部計算今年年底以前明確兩大主權財富基金的金磚國家歐元債券投資規定。他透露,兩只基金正在尋找AAA級債券的替代品,“輿論不傾向持有傳統發債國的債券作為外儲。”
不過,花旗的中東歐、中東與非洲地區外匯與當地市場策略負責人Luis Costa認為,俄羅斯的債券多樣化計劃聽起來很像是擺擺姿態而已。畢竟,這些主權財富基金的規模是個大問題。
今年7月底,歐美宣布對能源、金融和國防三大俄羅斯關鍵經濟領域施加制裁,本月歐美又加大制裁力度,俄最大石油生產商Rosnef、俄最大銀行Sberbank、五大俄國防與科技企業和俄能源公司均被列入制裁黑名單。
此前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Rosneft的CEO上月就向俄羅斯政府求助,希望得到1.5萬億盧布,因為西方制裁限制了該公司融資。梅德韋傑夫本月表示,即使這筆救助款為數不小,政府也可能出手相助,因為Rosneft是政府稅收的主要來源。
上周末梅德韋傑夫表示,俄羅斯經濟目前的問題不在於制裁,制裁產生的損失僅占5%,主要都是國內經濟結構限制。(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4-9-29 09:29 編輯 從國家信息安全看集成電路行業的價值 作者:Frank He 最近關註集成電路行業的人應該知道,國內半導體業這半年非常熱鬧,並購不斷,行業暗流湧動,大家也看到了新聞,9月26日英特爾宣布投資展訊90億元,直接使展訊和銳迪科的估值打到了450億,如果加上原有的些東西,未來國內清華紫光的估值可能大到千億量級。紫光將直接進入到全球芯片設計業的前十名,這絕對是件大事,因為在過去的歷史上,中國還沒有企業進入到芯片設計業的全球前十。 整個《集成電路發展推進綱要》的開始,其實是從2013年就已經形成了大概的思路。2013年9月,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深圳、杭州和上海調研時強調“加快推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是中央作出的戰略決策,要堅定信心,搶抓機遇,聚焦重點,強化創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努力實現集成電路產業跨越式發展”。馬凱指出“當前到了集成電路發展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堅定信心,下定決心,把集成電路產業搞上去”。其實當時國內有些機構很敏感,已經意識到行業里可能有大事要發生。馬凱強調,“要明確發展戰略,聚焦發展重點,著力發展芯片設計業,加速發展芯片制造業,努力突破關鍵裝備和材料”。 當時全球整個行業的情況是這樣的:2013年全球經濟處於緩慢的複蘇過程中,增長乏力,但受益於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汽車電子等的快速發展,全球半導體市場卻首次突破了3000億美元大關,銷售規模達到了3056億美元,增長4.8%。而中國呢,2013年中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再創新高,增至9166.3億元,同比增長7.1%。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消費電子市場。得益於移動智能設備對移動AP、觸摸屏控制芯片、基帶、射頻等網絡通信類集成電路需求量的增加,網絡通信領域成為2013年引領中國集成電路市場增長的首要細分市場,市場份額達25.5%。國內設計業的發展也再次證明了其老大的地位,同比增長了30%以上。 因為國內制造業技術水平,相對較低,可能大家都沒註意到個集成電路行業近年來的增速實際遠超全球。1985年-2013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0%。而同期我國的集成電路行業的複合增長率超過21%。 今年6月底,中國國務院印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目標鎖定為在2030年實現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即在一整條供貨鏈條的各個層級,都擁有具國際競爭力的領跑企業。近期,因憂心該政策涉嫌“激進性”地扶持本土產業,美國在華IT行業協會提出質疑,認為中國政府以如此力度介入產業發展是“相對危險”的做法,恐將“擾亂中國市場乃至全球市場”。 集成電路產業是IT產業的基石,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產業的“大腦”,決定了更廣範圍信息通訊等上遊行業的發展態勢。斯諾登“棱鏡門”事件把中國政府對於信息安全、國家安全的憂心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由中國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和財政部協同發布的這份綱要文件由此被眾多業內人士解讀為為解決這一問題規劃的“最新發展戰略布局”。 技術水平 設計領域,展訊通訊、瑞芯微等已開發出28納米芯片;制造領域,中芯國際(981)制造工藝達到40nm水平,華力具備55nm制造工藝。大家也知道高通反壟斷的事情,在這件事上高通表現不錯,把自己的一部分產品放到了中芯國際去代工,使中芯國際具有了28nm的技術水平,不管是不是被迫,這對中芯國際來說是件好事。也就是說,未來到2015年,國內芯片制造主流技術將提升到12英寸、28nm水平是沒有問題的,只是能有多大量的問題。 其他的,如中國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55納米相變存儲技術,高性能圖像傳感器芯片都已打破國外壟斷。0.13μm EEPROM工藝雙界面芯片首次商用。 展訊、聯芯科技等一批優秀企業已實現TD-SCDMA/GSM芯片的商用,徹底扭轉2G時代終端芯片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的現狀,產業影響力極大提升。用某外資公司老總對我說的話就是國內獲得突破是早晚的事。所以很多外資的態度和策略也都在發生變化。 材料和設備方面 材料和設備方面並不像原來大家想的那樣,還都是零,一些重要材料和設備已經進入國內外產業化生產工藝線。 2013年8月,上海新陽半導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超純銅電鍍液產品,切換進中芯國際(981)上海8寸廠中央供液系統,這是國內第一款8寸晶圓工藝材料基準產品。在設備方面,北方微電子的ELEDE330系列的幹法蝕刻機在國內大約占到了60%的市場份額,你能想象得到麽?新陽確實是不錯的公司,所以當年股票大漲也是應該,說明群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 國內還有多個等離子體刻蝕設備產品的超過200個反應臺,在20多個國內外先進的芯片生產線實現量產。在高端介質刻蝕和先進矽通孔刻蝕方面也有了相當的市場占有率,包括在國外一些最先進的工藝生產線上實現量產。在韓國某先進生產線上實現了每月數萬片的量產,還有盛美半導體銷售的12寸清洗設備等,也已實現盈利。 由於行業特點,加上這麽多年的發展國內已具有了一定的基礎,國內產業鏈上下遊企業間互動加強也是應有之義。2014年國內制造業龍頭中芯國際和封測龍頭長電科技公司建立具有12英寸凸塊加工(Bumping)及配套測試能力的合資公司,聯手強化集成電路產業鏈的控制能力。還有2013年7月,清華紫光以17.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展訊通信,創造了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最大的資本並購案。11月,紫光集團再次以9.1億美元收購國內另一芯片龍頭銳迪科。大唐電信不甘寂寞,投資近25億元,設立了全資子公司——大唐半導體,將旗下集成電路企業進行了整合。 今年3月,上海浦東科技投資有限公司發起對在美上市的中國芯片設計公司瀾起科技的收購要約。以及後來國內財團對美國豪威的收購要約,還有韓國Dongbu、新加坡星科金鵬等。當然這里面不一定都是好公司,但起碼說明一件事,國內產業影響力在增強。 國內政策方面 國內政策方面是又加了一把火,從2013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國務院關於加快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幹意見》。指出,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政府設立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引導社會資金投資集成電路產業,有效解決集成電路制造企業融資瓶頸。這是國內首次提出通過產業投資基金的方式來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這在建國這麽多年來也是沒有過的。2014年3月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二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設立新興產業創業創新平臺,在新一代移動通信、集成電路、大數據、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趕超先進,引領未來產業發展”。集成電路產業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其地位可見被提到了新的高度。 目前,國家方面的產業投資基金馬上就要成立。而全國各地已經成立了很多地方的產業投資基金,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合肥等地,初步估算,資金量已經超過四、五千億。當然,這麽多的資金怎麽投,往哪兒投,怎麽引導,我們也正在研究討論,這個行業是個燒錢的行業,怎麽保證把錢用到該用的地方,真正促進產業再上一個臺階,是要研究的重點。 目前,信息安全的問題大家非常關註,其中芯片是信息安全非常關鍵的環節,這個環節如果不能自主可控,將是非常大的安全隱患,當前國內市場主要關鍵的環節,包括金融領域、公安等的核心芯片,自主率還有限,所以未來國內產品的空間還很大。舉個例子,打印機可能大家都在用,但你知道麽,海灣戰爭期間,美國人曾利用打印機芯片入侵伊拉克的指揮中心,使其防空系統在空襲時陷入癱瘓。還有馬航事件,其飛機的發動機在不斷地向美國發送數據,想想這些事情,你會覺得恐怖吧! 國母用的nubia手機,其良苦用心那。不過目前國產芯片的手機、服務器等都已經有了自己的新片產品,未來,我認為中國將成為美國之後的集成電路大國,這個強了才是真的強了,雖然事件還至少需要數十年。 |
中國經濟放緩已經成為了不爭的事實。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8月大型工業企業利潤萎縮0.6%,與7月增長13.5%的表現涇渭分明。如果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繼續的話,那些資源性國家顯然會受到更多的負面影響。
自從2010年加入WTO之後,中國經濟的熱火朝天幫助那些資源型國家受益匪淺。澳大利亞、巴西、沙特阿拉伯向中國的出口均得到了明顯的增長。日本和韓國(包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則和中國有著大量的電子產品及機床貿易。相對來說,電子產品受到的影響較為有限,但是機床行業很難擺脫中國因素的影響。
類似蒙古、土庫曼斯坦、塞拉利昂等原油及鐵礦石出口國的境況則更為糟糕,其中塞拉利昂現在還在飽受埃博拉的困擾。
通常而言,GDP明顯的回落可能會導致就業驟降,引發社會動蕩和整體經濟,不過中國可能情況會有所不同。作為消費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中國普通居民在教育醫療和退休領域的花費占比十分龐大。對比收入/GDP比就不能發現中國的GDP增長遠超薪資增幅。在北京大學教授Michael Pettis看來,經濟放緩可能有助於刺激消費在GDP中的占比。這種“再平衡”將有助於中國的長期發展。
中國經濟的轉型將導致食品需求的大幅增長,美國和巴西等農產品出口國將因此受益。而大規模的財政補貼消失之後,墨西哥和東南亞的制造業公司將更具有競爭力。
不過這一切都有一個先決條件:房地產市場不能出現崩盤。中國家庭在房產投入的比例相當高,因此如果房價出現大幅崩盤的話,將使得財富效應大幅減弱。消費能力下降之後,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都將面臨重大挑戰。(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瑙魯共和國機場)
就在幾十年前,瑙魯(Nauru)還通過大規模出口鳥糞礦物化石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而如今,這個國家卻處在破產邊緣。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周二(9月30日),瑙魯政府警告稱,由於美國對沖基金向法院申請凍結瑙魯設在澳大利亞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的賬戶,國家將面臨破產。該銀行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銀行。
該國財政部長David Adeang對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法院表示:
基本上,如果沒有資金進入國家的銀行賬戶,那麽瑙魯共和國政府將無法運行。
這場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源自於美國對沖基金Firebird Global Master Fund向法院申請的一紙判決。這家對沖基金聲稱,瑙魯政府欠他們3000萬澳元(約合2600萬美元)。
上世紀80年代末,秘魯政府曾在日本金融市場發行過武士債,其中一位買主正是Firebird Global Master Fund。不過,隨後瑙魯政府發生了主權債務違約。這家對沖基金因此將瑙魯政府告上法庭,要求凍結對方的銀行賬戶並索賠。
聽上去很耳熟?沒錯。華爾街見聞今年曾介紹過,阿根廷政府也因美國對沖基金逼債而面臨二度主權債務違約危機。
不過,瑙魯自身的國情略有不同。該國曾遭到長達一個世紀的殖民主義剝削,還歷經一波礦業繁榮潮。評論員們表示,瑙魯如今的困境和破產危機體現出的是該國自1968年獨立以來歷屆政府的管理不善。
David Adeang還稱,政府有可能無法支付公務人員薪資,無法維持國家的醫療和其他基本的公用事業服務正常運轉,除非其在西太平洋銀行的賬戶解凍。他還補充道,該國建立的拘留中心也將面臨電力供應中斷的風險。
瑙魯的拘留中心用以接納1200名尋求澳大利亞庇護及難民身份的人。這些人基本是偷渡到澳大利亞的“尋求庇護者”,他們被羈押在這座大樓內,等待澳政府審查他們的避難請求。
瑙魯政府目前正尋求撤銷判決,稱其設在西太平洋銀行的賬戶擁有豁免權,因為他們是擁有主權的國家,而非商業實體。
不僅如此,瑙魯政府還在尋求撤銷一家日本法院在2011年做出的判決:向Firebird Global Master Fund賠償其因持有瑙魯債券而發生的損失。
一位澳大利亞商人David Argyle也稱,他因持有瑙魯國債,所以瑙魯欠他750萬澳元。
那麽,瑙魯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國家?敬請閱讀:《賣鳥糞致富 曾經的洗錢天堂 奇葩國家——瑙魯》
華爾街見聞在上文介紹,由於一家美國對沖基金申請凍結瑙魯的海外銀行賬戶,瑙魯(Nauru)的可用財政資金即將枯竭,國家面臨破產。
那麽,瑙魯究竟是怎樣從一個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淪落至此呢?這個國家有過怎樣奇葩的發展史呢?一起來看看。
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瑙魯的國土面積僅為21平方公里,是全世界最小的島國,也是世界第三小的國家,僅次於梵蒂岡和摩納哥,位於澳大利亞和夏威夷之間。該國僅有國民1萬人。
作為參照,華爾街見聞提示一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自貿區)的轄區面積為28.78平方公里。
瑙魯曾被外國稱為“舒適島(Pleasant island)”。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它曾是德國的殖民地。此後很長時間,該島被澳大利亞、英國和新西蘭輪番把持,直到1968年才正式獨立。
瑙魯全島覆蓋著厚厚的鳥糞,日積月累成為富含磷酸鹽的礦物質。這是一種優質的天然肥料,該國在上世紀以大規模出口這種自然資源而暴富。60-70年代,瑙魯成為全世界人均GDP最高的國家之一。1975年,當瑙魯財富處在頂峰時期之際,其人均GDP為5萬美元,僅次於沙特阿拉伯。
曾經,富有的瑙魯沒有稅收,醫療和教育全部免費,水、電、住房基本不要錢。政府也在那時買了幾架波音737客機,還買了一些輪船和國際酒店,還成立了一支信托基金。80年代的時候,這支基金被曝其資產規模超過1萬億澳元。
不過,瑙魯在極其富裕的時候並不註重平衡國內的社會和環境問題。80年代末90年代初,瑙魯的磷酸鹽礦物資源逐漸枯竭,國家背負了大量債務,多數信托基金的資產被出售。瑙魯還接受了美國通用電氣集團(General Electric)的貸款。後來,該國宣布債務違約,並被迫拋售了其主權財富基金持有的大量財產。
當年,全國高達1/3的適齡勞動人口失業。由於之前多年的不良飲食習慣,很多居民還遭受著糖尿病和肥胖癥的折磨。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消息,瑙魯在2007年被打上全世界最肥胖國家的標簽,因該國94.5%的居民都體重超標。
(瑙魯安保人員)
當繁華褪去,瑙魯的國家財政主要來自於以下幾種途徑,但多數財路已被阻斷:
1、從避稅、洗錢中賺錢——瑙魯政府曾經大開銀行市場以試圖賺取傭金,門檻低到只要通過網絡申請就可以開銀行了。因此,這個國家很快地就變成了避稅和洗錢的天堂。然而,2002年,美國指瑙魯為國際洗錢中心,並禁止美國的銀行與該國存在商業聯系。瑙魯因此被迫關閉大部分銀行,“洗錢天堂”的光環隨即消失。
2、抓捕非法移民——瑙魯政府後來和澳大利亞簽署協議,爭取對方的資金援助,而代價就是修建和管理上文(從全球最富到破產 又一個國家被對沖基金逼死了?)提到的難民拘留中心。
3、其他奇葩的發財之道——今年1月,瑙魯議會宣布一項方案,將國外新聞記者申請瑙魯簽證的費用從200美元一次性上調至8000美元。盡管如此,還有可能被拒簽。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地理學教授John Connell的觀點稱,正是瑙魯政府多年的管理不善導致了國家的悲劇:
通過出售磷酸鹽礦物,他們變得非常富有。但他們花錢並不明智。在國家繁榮的時代,人們停止了捕魚,不再去學校讀書,也不再接受高等教育。
他說,磷酸鹽開采引起的環境退化意味著島上的土地已不能支持大量的農業開采。在這種情況下,大規模移民可能是居民們唯一的長期選項。
亞洲開發銀行今年在評估該國時表示:
瑙魯面臨很多嚴重的發展挑戰。該國幾乎沒有私營經濟,可耕種的土地非常少,可用水源也相當有限,卻擁有極高的負債和有限的政府財政收入來源。
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截至10月1日,西非地區已有7178例埃博拉病例,3338人死亡。不僅在西非肆虐,埃博拉病毒還大有向其他地區迅速傳播之勢。
自3月幾內亞確診今年首個埃博拉病例開始,半年來塞拉利昂、利比里亞、尼日利亞和塞內加爾先後暴發埃博拉疫情。美國總統奧巴馬9月17日說過,“埃博拉在美國暴發的幾率極低”,9月下旬美國就發現了本土首個埃博拉病例。
華爾街見聞文章昨日提到,美國疾病與預防控制中心(CDC)認為,在美國,埃博拉疫病不可能像在西非那樣瘋狂傳播,因為國內醫院和掩埋處理過程在控制傳染方面做得更好。但考慮到以上傳播速度,今後可能會有更多國家出現埃博拉病例。
美國CDC透露,本土的首個埃博拉病例是在從利比里亞回國後確診的。由此可以推測,其他國家的埃博拉患者很有可能是從西非直接飛回國的國民。路透制作的以下圖表展示了哪些國家已開通直飛西非地區的航班。
如圖所示,包括美國在內,約有三十個國家與目前埃博拉疫情最嚴重的四個西非國家有定期直飛航班往來。考慮到美國本土的首位埃博拉患者回國後並未立即出現埃博拉癥狀,美國等三十個直航國家面對的埃博拉風險顯然比其他地區高。
不過,好消息是,在未出現癥狀以前,埃博拉病毒攜帶者還不具有傳染性。而且埃博拉並非空氣傳染的疾病,主要還是通過接觸病人的血液等體液傳播。(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全球各國陸續公布了制造業PMI調查。如下圖所見,迄今已有25個國家公布了9月PMI,其中8個國家的制造業正在改善,15個國家惡化,另有2個國家維持不變。
50為PMI的榮枯分界線,讀數在50以上表明制造業擴張,50以下代表萎縮。
美銀美林在報告中寫道,
這25個國家里,有8個國家制造業陷入萎縮,17個處於擴張。特別是,奧地利、德國、希臘、韓國和挪威,這幾個國家從擴張陷入萎縮,而意大利和南非則從萎縮重回擴張。
我們的中國經濟學家認為,部分歸因於上個月的寬松措施,中國制造業PMI企穩,但並未反彈。
我們的歐洲經濟學家表示,歐元區制造業疲軟主因是德國。此外,他強調歐元區制造業PMI(以及德國PMI)與歐元區經濟三季度溫和擴張相一致。
而英國經濟學家則稱,英國制造業PMI下滑主要因英國對歐元區的出口增長放緩,該數據創2013年5月以來最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 ||||||
柯波兒(Indrani Kopal)是馬來西亞三十五歲的女性導演,她的紀錄片獲獎無數。目前在美國紐約深造的她,在當地待得越久,就越不想回馬來西亞,理由是:「雖然我在這裡(紐約)是外國人,但人們只關心我的作品好不好,不會管我是什麼種族。」 柯波兒是馬來西亞人才外流諸多案例的其中之一,而人才外流正是該國想成為已開發國家的最大障礙。 對策一:推專才回流三年撒六億元,用減稅優惠止血 二十三年前,馬來西亞喊出「在二○二○年成為已開發國家」,目前亞洲國家名列已開發國家的包括日本、新加坡、韓國。多年來,馬國政府一直以此為施政目標,眼看年限一天天逼近,世界銀行卻在二○一一年公布報告〈馬來西亞經濟觀察:人才外流〉,讓它當頭澆了一盆冷水。 根據該報告,有一百萬名馬國人在海外工作,其中專業勞工約占三分之一。每天平均有二百七十八名馬來西亞人外移,當中有八十四人是專業勞工,每年流失三萬人。 該報告稱「若人才外流情況未改善,馬來西亞經濟將陷入停滯,」並直指,馬來西亞優惠馬來人政策,是導致人才外流的原因。 對於世銀的質疑,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Najib Razak)嚴詞反駁:「我認為它(世銀報告)是錯誤的。人才外流確實是問題,因此我們才成立了『人才公司』(TalentCorp)。」 就在世銀公布報告的同一年,馬來西亞總理署(Prime Minister's Office)就設置了「人才公司」,企圖解決人才外流問題,吸引人才回國。 這個單位在二○一一年推出了「專才回流計畫」(REP),對歸國的馬來西亞人才推出各種減免賦稅措施,並開放外國配偶及子女申請永久居留權。 另一個吸引人才回流的措施,是打造醫療旅遊中心。專門幫退休人士做規畫的愛爾蘭機構國際生活(International Living),其編製的「全球退休指數」中,馬來西亞在醫療項目居全球第三,只比法國和烏拉圭差;此項目是以醫療的CP值,就是「醫療品質與可負擔價格」的比例來評選。 過去十四年來,有十二年馬國醫療旅遊收入是以兩位數成長。該國政府希望醫療旅遊的繁榮,能創造更多工作機會,勞工薪資會跟著上漲。 對策二:推「第二個家」計畫外國人馬國置產,即可自由出入大馬 除了吸引海外的馬來西亞人才,馬國政府還對外國人才推出「我的第二故鄉──馬來西亞」(MM2H),外國人可在當地購屋,並享有最高達九成的貸款,定期存款利息免稅,可攜帶一名家庭幫傭,且在申請核准後,外國人可自由出入馬來西亞,不須住在當地。據馬來西亞旅遊部統計,MM2H自二○○二年開辦以來,申請最多的是中國人,累計至今將近有五千名,第二名的日本也有超過三千名。 不過這些向海外大肆招人的計畫,也正暴露人才不願留在該國的窘境,原因之一是馬國的種族政策。華人與印度裔人口占馬來西亞三分之一,他們在經濟上占有優勢。該國政府認為,在經濟上較弱勢的馬來人需要扶持,於是對他們提供醫療、教育等補貼。其結果,就是逼走其他民族的人才。除了種族政策,另一個讓馬國專業人才流失的原因,就是薪資差距。例如資訊通信產業(ICT),據馬來西亞「全國資訊通信產業協會」九月報告,在越南與香港,該產業專業人才薪資,是馬來西亞兩倍以上。其他如中國、新加坡及泰國等鄰國,也比大馬至少高出五○%。 若馬來西亞想達成「二○二○年宏願」和日、韓一樣成為亞洲已開發國家,意味著馬國未來六年的人均所得至少要翻一倍,「吸引人才」勢必將是馬來西亞施政的重點目標。只不過,當前人才之爭已是全球的競爭,馬來西亞其實是和其他國家在搶人,包括台灣。 在紐約的柯波兒說:「我當然願意回國和同胞分享畢生所學,我希望能夠激勵更多其他馬來西亞人。」然而像柯波兒這樣的人才,面對許多國家招手,她的祖國能有多大優勢?這恐怕才是馬來西亞在全球人才競爭中,面臨的最大挑戰。 人才不怕沒舞台,但舞台卻怕沒人才,這原理放在台灣,亦是如此。 【延伸閱讀】菁英回歸,稅率到家人5方面受惠——專才回流計畫優惠 ■海外人才回國前5年所得稅率降為15% ■從外國帶入馬來西亞的產品免稅 ■購買本國組裝或外國車免稅 ■外籍配偶及子女可在半年內申請永久居留權 ■子女可報讀國際學校 資料來源:馬來西亞人才公司 整理:楊少強 【延伸閱讀】台灣退休教授和博士生,成馬國大學搶手貨! 今年五月底,清大、交大、陽明與中央的網頁裡,都出現一則公告——〈台灣聯大系統和馬來西亞拉曼大學系統合發英雄帖,向榮譽屆齡教授招手〉。 二○○二年才成立的拉曼大學,是第一所由馬來西亞華人所創立的非營利私立大學,為打響國際名聲,更找來香港大學前校長王賡武,主持國際學術諮詢委員會,李遠哲也名列其中。 強烈企圖心也反映在招生上,十二年學生人數成長近六十倍,目前達二萬四千人,規模逼近輔仁大學,在二○一三年的「QS亞洲大學排名」中,與東海、淡江旗鼓相當。 今年該校首次來台招募,預計將有四位教授前往,拉曼大學副校長尤芳達接受本刊訪問時指出,相同的計畫兩、三年前就在日本推行,目前吸引四位日籍教授,台灣第一年就有這種成績相當不錯。 尤芳達表示,台灣的教授和中小型企業合作經驗豐富,這是大馬特別想取經的地方。 他強調,該校光是外籍教授就來自三十多國家,國際化程度相當高。大馬現在的教授薪資已追上台灣,他們還鼓勵教授協助企業諮詢,這筆收入是薪水的一○%以上。 除了退休教授外,他觀察到台灣近年許多博士生找不到教職工作,他強調拉曼大學不僅局限在退休教授上,也非常歡迎剛畢業的台灣博士生前往,從科技、工程、醫學、農業到媒體創意,都是其獵才重點。 (文●夏嘉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