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第一次和各位過新年,祝大家股運享通,升市跌市都可以賺大錢!
閒話休提,今次想同大家分享港鐵這間公司,很多人以為港鐵是公用股,從主要業務看是對的,但從盈利看就不然。
從港鐵2012年的年報,香港客運業務利潤達66.94億;香港物業發展32.38億,香港物業租賃及管理27.74億,兩者相加是60.12億,表現上是平分春色。
不過當中有一項主要盈利為「香港車站商務」,利潤達32.83億,究竟是甚麼業務呢?年報沒有再分列各項收入,但羅列出各業務的收入入:
- 車站零售設施收入:21.42億
- 廣告收入:10.00億
- 電訊服務收入:3.96億
零售設施收入,就是地產類收入來源,這方面的收入佔60.54%,按比例就是19.88億盈利,所以地產相關的利潤,高達80億,已高於車務收入。
從2008-2012年的利潤,除物業發展之外,其他利潤來源都是穩定增長,即是說只要物業發展平穩發展,港鐵的盈利就可以連年增長。
去年港鐵與天津市地鐵集團合作,奪得天津地鐵六號線北運河站上蓋物業發展發展權,港鐵佔49%權益,成為港鐵在內地最新地產發展項目。
雖然港鐵在多數將上蓋發展權交予發展商合作,不過過去也試過自行發展地產項目,就是杏花邨站項目。過年前輕鐵天榮站上蓋項目再次流標,在兩鐵合併的方案中,港府是以租賃形式將將前九廣鐵路資產租予港鐵經營,並沒有包括物業發展權在內。換句話講,東鐵、西鐵、馬鐵和輕鐵,以及廣深港高鐵的所有資產(包括鐵路與非鐵路)均是由政府擁有,港鐵只有經營權以及物業資產的代理權。
政府一方面是港鐵的大股東,另一方面又是多個上蓋發展項目的業主,如果政府要將上蓋物業急於上馬,其實可以直接委任港鐵物業作為發展商,至於將軍澳線的日出康城餘下的14,456個單位,亦可以像杏花邨那樣,直接由港鐵做發展商。
以現屆政府的「事急馬行田」作風,不能排除為了要項目早日上馬,而要港鐵自行發展多個地盤,除了天榮站外,大圍站、元朗站,黃竹坑站等已立項的上蓋項目,以及葵芳、錦上路、八鄉車廠、小濠灣車廠等土地,都有機會加速發展,再配合未來國的發展項目,應該在未來數年都有物業發展盈利。
上文說到基本上難度不太大的情況下,可以於畢業6 年後達成人生第一個30萬的目標,可能會有讀者問,「洗唔洗咁早開始儲錢呀?」
答呢類問題,最好的方法都係用番實例。
假設 A 君及B 君同屆畢業,6年後大家都28 歳,人工差唔多,遇到心儀對像,想買樓結婚。
1. A 君如筆者所言,畢業便開始有計劃地少量儲蓄,28 時己有30萬本。
此時把 30 萬再錢滾錢,再每月儲 $5000,3 年後便得到300,000 x 1。08 x 1。08 x 1。08 + 5000 x 36 = 55萬多 ,連埋另一半如果都有一定儲蓄,相信首期及結婚所有開支都沒有太大問題。
重點是中間的儲蓄過程並不太辛苦,這個是筆者多次強調的,因為為了儲蓄而大幅度犠牲生活質素,並不是一個聰明的理財方法。
2. B 君於前期完全沒有儲蓄,若果希望3 年後同A 君一樣有 55萬,便需要月儲 $550,000 /36= $15,277 !! 假設分 5年儲呢? 550000/60 = $9,166 !!
除非B 君個人收入相當豐厚,否則不用筆者解釋,大家都可以預計B 君儲錢會儲到氣咳,都及不上A 君的輕輕鬆鬆。
A 君與B 君的年紀,收入,人生狀況都差不多,然而財務上有極大分別,其實正正是許多大學生畢業後數年的命運分野,而起因可能只是源於畢業後一開始的一個輕量級儲蓄計劃,有做同冇做的分別。
時間及適當有儲蓄計劃的威力,並不需要20 年或更長的時間才看到,只要5、6 年便會有如此大的差異了。
因此,還是那句,及早定下一個儲蓄計劃吧。
保險的出現,就是協助社會大眾處理風險,然則怎樣可以幫到人,又成為生意呢?
處理風險,有幾個方法:
避免(Avoidance)
就是不去從事具有風險的活動,例如去旅行不潛水,就避免了潛水的風險,在合理的情況下,這也可以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法,但事實上絕大多數的活動都有風險的,總不成因為害怕交通意外而不出門吧!
防止損失(Loss Prevention)
較積極的方式,是採取一些措施,降低意外發生的可能性及減失程度,如高空工作戴安全帶,雖然一樣可能會受傷,至少不會因為下墜而傷亡;又如在貨倉安裝防盜裝置及灑水系統,都可以減低貨物的風險。
承擔(Assumption)
直接地講,就是不採取任何處理方法而接受了風險,多數的情況是因為無法預料,損失有限,或者沒有可行的方法處理,承擔風險可能是最佳的辦法。成語「杞人憂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既然不知道天何時掉下來,且別理祂。
轉移(Transfer)
將風險轉嫁給他人來承受,保險公司向大眾收取保費,發生風險時賠償給受害,就是一種風險轉移機制。另外一個例子是透過金融產品去轉移風險,例如農夫為了保障收成期的價格利益,可以透過沽空同等數量農作物的期貨來轉嫁價格風險,期貨及期權本意都是用來對沖風險,只不過人們將他們當作投機的工具。
組合(Combination)
將利益組合(portfolio)也可以分散風險,正如將投資組合分散在不同的地區、行業、投資產品等,總不成所有都有損失吧!但是個人的財力有限,又怎樣可以無限量地結合不同的風險呢?保險公司透過再保險(reinsurance),將不同的風險進行組合,令到風險有效地分散到最多的人身上。
明白這種運作,應該知道那種是最可行而便宜的處理風險方法。
今天的工作集中在房地產和產業整理上,基本結束整理內容,明天再整合一下。
廣州房地產:
廣州房地產2013年全年銷售金額排名為保利房地產、廣州市敏捷投資有限公司、廣州富力地產,成交金額分別為142億、108億、103億,萬科位居第七(65億),中海位居第八(59億);從銷售面積上看,廣州房產銷量前三為碧桂園、廣州市敏捷投資有限公司、越秀地產,銷售面積分別為93、92、66萬平方米,萬科位居第七(38萬平方米)、中海位居第十(28萬平方米)。
廣州2013年產業變化:
2013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5420.14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增速較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二、三次產業分別完成增加值228.87億元、5227.38億元和9963.89億元,分別增長2.7%、9.2%和13.3%。其中,第三產業發展迅速。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比GDP快1.7個百分點,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0.6%。其中金融、交通運輸、旅遊保持較快增長。民間金融街進駐機構102家,國際金融城啟動建設,金融業發展成效明顯。1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33838.20億元,同比增長12.1%;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22016.18億元,增長10.4%,其中中長期貸款增長8.2%。交通運輸業持續較快發展,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保持快速增長,增速分別為19.6%和41.2%;港口貨物吞吐量和機場貨郵吞吐量分別增長4.8%和5.7%。旅遊業平穩發展,白雲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萬人次,達5246.42萬人次,首次躋身全球「五千萬級」機場行列;全年旅遊總收入達2202.39億元,增長15.2%。
人仔匯率區間波幅率擴大至2%!
如果你地有follow我這兩星期寫的文章,就不會對人仔區間波幅率擴大有太大意外。今次由1%升至2%是筆者喜歡看到的。希望下次再擴大時是再闊多1-2%,時間可能是2015年中或底。
至於這星期人仔走勢應該會再創近期新低,因為市場上有好多投機盤名叫TARF(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這些盤的total outstanding size 可能多於1500億美元(大摩的估計)!YES – 1500億美元!那誰是投機者?聽說是國內及台灣大企業囉!當然一些非常有錢的私人銀行客戶也是其中之投機者。我想今次是人民銀行給抄賣人仔不斷升值的投機者的punishment及警告!
筆者估計人仔有機會短期貶值至6.25水平,不是因為中央希望見到這個level 而是market force。其殺傷力有可能大過Citic Pacific 抄賣AUDUSD那一鑊!
真的如小加哥哥所講,tighten your seat beat!
不過筆者認為人仔不會長期從現在貶值下去,反而自己會就這個機會買返點平貨於6.2-6.25水平。還記得AUDUSD幾年前為什麼貶至0.70以下,什麼什麼企業的stop loss 盤的関係而不是澳洲經濟差或美元太強啦。
祝君好運!
風大浪又高,小心小心!不過風暴過後,又是海闊天空。
【關鍵點】
深圳是全國工藝禮品廠家最集中的一個區域,除此之外,溫州也有不少廠家,但多是靠仿冒深圳產品為生。每年10月在深圳召開的工藝禮品展是全國最大的展會,廠家的新產品再怎麼捂著,在展會上都會亮出來。那幾年是工藝禮品最火爆的年代,展會很熱鬧,還吸引了不少市民參觀。展會期間,廠家是最忙的:向客戶解說產品、陪客戶吃喝玩樂、收集同行資料、瞭解新產品的反應、談判代理合作條款……
2001年是我們第一次參展,金亮的展品主要是金鼎。我們事先買了很多青銅鼎,用樹脂翻製出來,電鍍成金色去參展。這個想法很好,用鍍金工藝做鼎,後來掀起過一陣熱潮,不少同行因此大賺了一把。但我們剛進入這個行業,對工藝理解不深,產品瑕疵比較多,反而是交學費。
展會的接待主要由Jack和Fannie負責。有客戶來,我就對他們使眼色,要他們熱情接待,還專門給Jack準備了西服。後來才明白,這種展會是面向中間商,也就是專業客戶。不像零售,零售特別需要熱情和微笑。對專業客戶需要熱情,但光有熱情遠遠不夠。他們對產品有很專業的鑑賞力,對廠家的選擇很挑剔,不是一個微笑就能解決問題,有時不笑反而更有效果。
展場內,大多數人是來逛街的市民,只有少部分人是中間商。到我們展位,市民們最感興趣的是我從家裡帶到展會上盛名片的盤子,那是我以前從國外帶回來的。很多中間商看一眼,不問價格就走了,連名片都不留。有兩三個客戶比較給面子,願意讓我用車接送,還跟我們一起吃飯,可都是小客戶。有一個客戶,我當司機陪了一天,拉著他會了好多撥朋友,還參加了他的一個飯局,他們吃飯,我買單。呵呵,我在體制內工作的時候,司機這種事情哪需要我來做?後來,這個客戶再也沒主動聯繫我們。Fannie打他電話,他都不接。原來,展會期間還有混吃混喝的客戶。
第二年再開展會,我就明白該怎麼辦了,但還是會化很多冤枉錢。展會之前讓業務員聯繫客戶,老客戶我們自然會聯繫,請到工廠來看,一起吃個飯,從他們那裡瞭解市場一線情況。有些客戶我們聽說是大客戶,以前沒和我們做過生意,他們是我們想拓展的客戶。我讓業務員早早地聯繫他們,邀請他們展會期間抽空來我們工廠參觀,但這些人也是最忙的,一般會說沒空。有一個上海客戶,接電話很客氣,我們聯繫後,他說那就來機場接吧。我開車去機場,接到華強北。這人喜歡吃川菜,平時我是不吃辣椒的,那天為了融洽氣氛吃了不少,辣得滿身是汗,還連聲說「真好吃」。這個客戶約了好幾個朋友一起吃。酒飽飯足之後,我們給這個客戶在酒店開了房,他摟著他朋友中的一個女孩就去了房間。這個客戶後來一直跟我們有聯繫,可幾乎沒做過生意。
有一個石家莊客戶,溫州人,年輕小夥子。展會前來電話,讓我們安排車去機場接,幫他在酒店訂房。當然,酒店住宿費是我們付,展會期間他的很多費用都是我們付。這個客戶的量很小。年底,他欠了我們五萬元貨款,我派業務員上門追討,他說沒錢,要退貨。貨要退回來,根本不值錢,我不同意退,仍舊讓業務員每天電話催錢。不久,小夥子失蹤了,從此杳無音訊。
做生意肯定會化一些看起來很冤枉的錢,其實並不冤枉。銷售就是要多找客戶,但花在拓展客戶上的費用並非每一筆都有回報。我們的客戶都是私營老闆,大家也明白「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應酬方面的費用並不大。為什麼我在一些客戶身上花了時間和金錢,卻沒有得到預想中的回報呢?成心混吃混喝的客戶畢竟是極少數人,這些人也就只能騙一下剛入行的新手。
反思之後,我終於明白:做事情如果沒有把關鍵點找到,就是一種浪費。我逐漸意識到,自己不是那種靠搞人際關係做生意的人,工藝禮品行業又是一個完全市場競爭的行業,要把生意做好,產品最重要,跟客戶搞公關只能起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必須把精力放到產品開發上來,有了適銷對路、價廉物美的產品,客戶自然會找上門來。
| ||||||
臉書花天價一九○億美元買WhatsApp,樂天也花兩億美元購併Viber,即時通訊軟體頓時成了當紅炸子雞。然而,在工研院有一個不到二十人的小團隊,卻研發一款新App,推出不到三個月就有上百萬下載量,它是揪客! 撰文‧顏雅娟 你今天「LINE」了嗎?在台灣,每十名擁有智慧型手機的人,大概有十一個安裝了至少一個即時通訊軟體;這不是玩笑話,而是真實發生的案例,因為不隻手機要用LINE,連桌上的PC也要用LINE。 然而,LINE來自日本、WhatsApp從美國來、微信出身中國,在這些「舶來品」之外,卻有一個不到二十人的團隊,打造了一個「台版LINE」,上架不到三個月,下載量就衝破一百萬,超過八千家企業申請使用;就連中華電信、遠傳都搶著要技術轉移。它是工研院資通所開發的「揪客(Juiker)」。 避開消費戰場 攻商用市場為什麼會想開發揪客?工研院資通所資訊技術總監黃肇嘉笑著說:「很簡單,就只是想砍掉所有的通訊小卡。」他一邊說、一邊從口袋掏出皮夾裡的通訊錄,「每個人到一家新公司,通常會拿到一張小卡片,甚至是一本小冊子,上面印著公司所有人的聯絡電話與分機號碼;每次要找人,都要看著本子慢慢找,找到了還不能立刻撥號,必須按著通訊錄上的數字,一個鍵、一個鍵輸入手機。」為瞭解決這樣的不便,從二○一二年開始,黃肇嘉帶領一群人研究網路電話相關技術,終極目標就希望能做一款結合室內電話、App,以及智慧型手機的「三合一」通訊軟體。 要達到這樣的技術,工研院不缺,因為多年前,資通所對於網路電話(VoIP)技術研究就已非常成熟;但是,要在市場找到一塊新的需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同於LINE、微信重兵佈局消費市場,揪客為了在強敵之中殺出重圍,除了有傳文字訊息、貼圖等基本功能;還整合企業通訊錄服務,只要企業用戶來申請,一點進App,就能清楚看到公司各部門的分機號碼、行動電話資訊,無論對方是在辦公室座位上,或在外頭奔波,都能透過Juiker聯絡到對方。 就拿已經使用揪客一個多月的台北市資訊局來說,「它最厲害的就是『虛實整合』,不管是在位置上或是行動間,都可以很快找到人。」台北市資訊局主祕潘瓊如說。 初期太耗電 被自家人抱怨「與其他即時通訊軟體不同的是,我們只想把『企業溝通』這件事做深、做透。」工研院資通所網路服務技術組副組長周慧娟不諱言,為了深化企業溝通這項特色,擁有八千名員工的工研院,成了最好的練兵場。 一三年六月,揪客先在工研院內推出測試版,為了確保通話品質,最初的設計是讓App隨時與後端伺服器保持連線,「但這麼一來,手機耗電量便高得嚇人。」掛名團隊技術長、資通所網路服務技術組技術副組長黃崇仁無奈地說。 當時,揪客還一度被評為「噴電揪客」,意指揪客會消耗掉大量的手機電力,這可讓工研院內部員工抱怨不停,甚至解除安裝,這是團隊從來沒遭遇過的空前危機,使用者信心全面崩盤,讓團隊成員都忍不住開始質疑自己,「我們真的做得起來嗎?」確實,誠如黃崇仁所說,「過去,一項技術只要有一%的進步,接著再到實驗室做出雛形,下一步就是開始想怎麼技轉,但揪客打破了這樣的遊戲規則。」這群工研院的工程師,技術研發能力絕對無庸置疑,但要從頭到尾把一個App做出來,甚至找到用戶,大家都是頭一遭。 「要從『技術本位』進展到全方位的服務,真的是很不容易。」無奈全寫在黃崇仁的臉上,「最困難的,就是把電話與簡訊這兩件大家早就習以為常的服務結合在一起;因為大家已經很習慣講電話這件事,(揪客)只要有一秒延遲,或是在電話裡出現回音,立刻就會被使用者罵翻。」但這群團隊沒被現實打敗,一三年十一月,前後經過十八個月的研發與改版,揪客終於正式上架,揪客團隊形容那真是每天「披星戴月」瘋狂作戰。由於每天晚上九點到十一點半,是揪客的使用高峰期,九點一到,所有人都繃緊神經、坐在電腦前嚴陣以待,周慧娟就笑稱團隊是在「看盤」,為的是盯著每台處理器、後台伺服器的效能,就擔心系統超載出包。 「這真的像個震撼教育,完全沒料到揪客會這麼受歡迎。」將近有一個月時間,揪客每天平均有三到四萬次的下載量,那段時間,團隊成員全以辦公室為家,每一則使用者評論,他們也都逐一回覆。 儘管,身體是辛苦的,心裡卻是無比興奮。過去曾在電信產業工作近十年的工研院資通所技術副理簡嘉宏坦言:「當初進來工研院,也曾擔心是否會像個小工程師、毫無用武之地,可是現在我們最大的夢想,就是打敗LINE!」訪談最後,周慧娟感性地說:「揪客從來沒想過要與電信業者爭利,反而希望能夠帶著電信業者走出去。」不久的將來,揪客還會推出PC版、增加多方通話、公告欄等新功能,更重要的,就是強化資料保護。這一切,就希望能把揪客推上國際舞台,成為真正的台灣驕傲。 揪客 開發團隊:台灣工研院 推出日期:2013年11月特點:結合市話分機系統, 主打企業用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