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提速加碼,本周即將上會的10家企業刷新2016年以來的IPO周審核峰值。而另一廂,近期A股遭遇大幅調整,IPO提速擴容被指為元兇之一。在A股表現偏弱、次新股表現低迷與市場信心不足等因素倒逼之下,不斷加快的IPO放行速度會否因此而放緩節奏,迎來調整的時間窗口?
回望今年的IPO放行節奏,今年下半年開始,IPO過會企業明顯增加,截至目前,整個下半年共有186家企業獲批,融資規模預計達1277億元,均遠超今年上半年的量。尤其是11月份開始,每月2批次增至4批次,若12月份持續此節奏,過會數量將與去年上半年相當。
有券商投行人士認為,實質上二級市場行情與IPO的發行並無必然關聯,但若市場持續暴跌引發危機,不排除證監會為考慮市場情緒而可能放緩發行速度。
A股深調 IPO提速
本周的10家企業上會再度創出峰值,“提速”無疑是今年下半年IPO發行的重點關鍵詞。而當前A股市場正遭遇深度調整,這讓IPO擴容再度牽動市場敏感的神經。
就在剛剛過去的12月12日,證監會公告顯示,12月16日,將有10家企業的首發申請上會,其中主板3家,創業板7家。這意味著,IPO申請審核再度加速,一周審核10家達到今年以來IPO周審核數量的一大峰值。
審核加速的背後,意味著新股發行速度將隨之加速。事實上,今年下半年開始,證監會核發IPO批文的數量以及節奏均較今年上半年有較大提速。
自去年11月份重啟IPO發行,今年1月份開始IPO批文的下發也進入正常化。上半年之初,監管層的放行節奏稍為謹慎,保持了每月1~2次的批文下發節奏,每次放行的數量在7~9家之間,上半年總體有70家企業獲批發行;每次放行的IPO融資規模均在100億元以內,最低為26億元,最高則為88億元。
今年下半年開始,IPO獲批的節奏則明顯加快,7月份首次獲批的企業就有13家,至此下半年每次的過會數量基本維持在13家上下。據統計,今年7月份至12月9日證監會核發IPO批文的數量每月分別為27家、26家、26家、28家、52家、27家,目前整體獲批企業有186家;每個月的融資規模均在100億元以上,總募資規模預計達1277億元。獲批家數超過上半年的兩倍,預計募資規模則達到上半年的3倍左右。
在下半年開始提速的基礎上,IPO審核速度在11月份進一步加速。今年下半年開始,證監會原本每月兩次批文的節奏,在11月份開始變為每周批一次,即每月四次下發批文。這樣的節奏也在12月份持續進行。
而11月份的過會企業數量與去年上半年第二季度IPO獲批數量相當。在去年7月份IPO暫停之前,去年1月至6月份的過會企業數量分別為44家、0家、24家、55家、43家、52家,總共218家企業獲準發行。若12月份後兩周的發行節奏依舊不變,那麽今年下半年的獲批數量與去年上半年的獲批數量相差無幾。
另外有意思的是,新股發行節奏的快慢與A股行情漲跌有著一定的重合度。以滬指行情來看,在今年1月份和2月份行情較為低迷之時,IPO批文的下發均是每月1批次,到3、4月份的反彈行情之時,便增至每月2批次,但5月份行情微調整之時,又降為1個批次;再到下半年開始,滬指有所企穩,市場情緒偏暖,IPO的放行節奏也開始加快,到指數表現最佳的11月份則進一步加快至每月4批次。
“指數和IPO擴容之間並非有必然的聯系,其實3000多點的位置和5000點左右位置放行得差不多,可能反映出證監會的一種導向,尚不去說註冊制,但實際上在做類似註冊制的事情。”一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整體而言,今年以來,證監會共對256家企業核發了過會批文,預計募資規模在1695億元左右。
市場倒逼會否奏效?
在IPO擴容加速之時,A股市場卻深陷調整危局,尤以中小創業板調整幅度較大,這不禁讓市場認為兩者存有因果關聯。與此同時,此前被熱炒的次新股如今也迎來慘跌的行情。整體市場行情的低迷之勢,又是否會倒逼IPO發行減速?
在剛剛過去的“雙12”,A股市場也遭遇打折,滬深兩市雙雙重創,創業板更是慘遭12月份以來最大泄洪。12月3日,A股市場整體雖有所微反彈,但市場情緒依舊偏弱。
但上述券商投行人士並不認為IPO擴容對二級市場具有抽血作用。在他看來,目前大盤股基本已經發行得差不多,之後的新股隊伍主要來自創業板小盤股,整體的募資規模並不及一些上市公司的再融資規模,“抽血”作用也遠不及後者;此外,市場的此輪暴跌主要與資金面有關,與IPO並沒有很大的關聯。
“除非是大盤真的持續暴跌,到3000點以下,這樣不排除證監會為了考慮市場上的一些看法等方面因素,而可能會放緩發行速度,但這是一種被動的行為。”上述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在A股低迷的氛圍之中,此前被資金追捧的次新股如今也遭遇強力“寒流”。12月份以來,Wind概念板塊中的次新股指數重挫13.28%,同期滬指跌幅僅為2.92%,甚至跑輸近期跌勢兇猛的創業板指。
而次新股曾較長時間被市場推崇為熱點主題,興盛之時多數個股均被資金炒出10余個漲停板甚至更多。而如今有些個股不勝“寒冷”,股價大幅下挫,甚至跌破首日漲停板。11月16日上市的上海銀行,於首日之後走出一個漲停板便迎來陡峭的下坡路,在12月12日跌破首日漲停價之後,12月13日跌勢不止,最終收報24.55元/股,而上市首日收盤價為25.59元/股。
面對次新股的降溫潮,不少投資者也陷入被套的命運,這樣的市場情緒是否也會倒逼IPO發行節奏放緩?
“次新股下跌不太會影響IPO的發行速度。其實次新股是人為的壓低了發行市盈率,才有資金炒作的空間,如果持續放開IPO閘門,未來次新股炒作的空間也並不會很大,市場也終歸要回歸到理性的區間。”上述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在上述券商投行人士看來,目前監管層開閘放行IPO也可能是在測試市場的承受能力,但從實質而言,市場承受能力和新股機制本身沒有必然關系,只是市場尚未成熟,所以會倒逼監管層往這個方向考慮;而政策向註冊制推進則仍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23倍發行市盈率的限制、實際窗口指導調控等都不會急於放開。
內盤期市周二收盤,普跌格局明顯,有色領跌,滬鉛、滬鋅跌逾5%,鄭棉、PP、菜粕跌超4%,雞蛋、棕櫚 、鄭醇、PTA、澱粉、橡膠跌超3%,豆粕、滬銀、螺紋、塑料、PVC、滬銅、豆油、玻璃、大豆、滬鎳跌超2%,滬錫、鐵礦、白糖、熱卷跌超1%,鄭煤、滬鋁、滬金等收跌。瀝青、焦炭收漲。
國債低開高走,早盤十債一度跌逾1%,再創本輪下跌新低,隨後快速回升;午後開盤,稍作整理繼續上攻,臨近尾盤創出日內新高,並以0.17%的漲幅紅盤報收。
滬鉛繼昨日跌停後,今日再度大跌5.82%。今年前10個月全球鉛市供應仍顯過剩,恰逢下遊處於季節性淡季,市場需求不佳。現貨方面,12月19日現貨1#鉛報價為19350-19450元/噸,均價較上一日跌1000元/噸。
消息面上,針對重汙染天氣,環境保護部近日緊急派出13個督查組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等省市23個城市重汙染應急響應情況進行督查。環保部菏澤督查組自12月16至18日晚6時共檢查菏澤市工業企業17家,其中9家企業仍未達到停限產要求,2家企業鍋爐負荷雖然已大幅降低,但依舊在生產,還有個別企業存在環境違法行為。
焦炭焦煤今日逆勢飄紅,多數機構認為,從目前政策趨勢看,國家對煤炭和鋼鐵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將會繼續加大,只要煤炭等價格溫和上漲,依然是可以接受的。因此,經過前期回調的煤炭和鋼鐵等周期性行業依然存在估值修複機會。其中,煤炭板塊焦炭品種或率先反彈。
據新世紀期貨分析,焦炭總體產量和去年相差不多,但是近幾個月增幅比較大。焦煤供應之所以會比較緊張,很重要原因是原煤在5月份執行276天工作日之後產量有大幅下滑,月均同比下滑超過10%。
期貨午間收盤, 10年期國債期貨跌幅T1703擴大至0.37%,5年期國債期貨TF1703跌0.31%。商品方面,焦炭、焦煤、螺紋鋼、熱卷跌逾3%,瀝青、鐵礦石跌逾2%;滬錫、滬鉛、滬金等領漲。
消息面上,繼15家大型煤企與下遊企業簽訂2017年中長期合同後,在12月20日太原煤炭交易中心2017年度煤炭交易會開幕式上,山西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晉能集團有限公司與信發集團等3家企業再簽署煤炭購銷中長期合作協議。
入冬以來,北方地區頻受霧霾天氣襲擊,各地啟動大氣汙染應急預案,特別是京津通道霧霾“重災區”——山東、河北、山西等地多次啟動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對重點行業工業企業、施工工地、燃煤鍋爐和機動車等實施調控措施。
同時,受水泥錯峰生產影響,北方大部分地區水泥生產至2017年3月31日,一律停產。受此影響,鋼鐵、建材行業、其他行業煤炭消費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預計11-12月份煤炭消費增速或將進一步回落,遠不及預期。
長江期貨表示,環渤海地區持續受天氣影響,港口庫存量大幅上升。河北某貿易商表示,最近產地煤價的上漲對港口市場影響較弱,下遊采購熱情不高,市場煤價格還在下跌。山西某貿易商表示,最近市場還有一定的需求,港口出貨也比較快,沒有庫存,但是現貨價格在一路的下跌。
內盤期市周一收盤,大宗商品集體下挫,黑色、有色領跌。截至收盤,滬鎳、錳矽跌停,滬鋅、大豆盤中最低觸及跌停,焦炭跌5.9%,橡膠跌5.1%,滬鉛跌近5%,熱卷跌超3%,螺紋、鄭棉、滬錫、玻璃跌超2%,滬銅、鄭煤、矽鐵、菜粕、豆粕、白糖、瀝青、滬鋁跌超1%。澱粉、塑料漲超2%,PP、玉米、鐵礦漲超1%。
期債今日低開震蕩回升,T1703收報96.650,跌0.00%;TF1703收報98.945,漲0.05%。
近期煤焦現貨價格漲勢放緩,受到北方地區鋼廠減產影響,各地焦炭市場已經出現松動,這更令鋼廠在目前庫存已經回升到歷史同期水平的情況下,對焦炭采購變得謹慎,目前河北、山西以及山東魯西南地區焦炭價格均有零星下調,降幅一般在50元/噸-100元/噸。焦煤企業同樣面臨訂單減少、下遊用戶觀望的情況,但由於年底煤礦以保安全生產為主,增產有限,現貨價格回調壓力小於焦炭。鐵礦石方面,全國主要45個港口進口鐵礦石庫存高達1.1243億噸,是2014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天膠今日跌破18000大關,華安期貨分析,年末資金趨緊,商品期貨市場集體走弱,或拖累滬膠走勢。基本面,國內產區即將停割,下遊輪胎工廠開工淡季不淡,年前有備貨需求,為行情提供支撐。但短期來看,部分公司年度財務結算,票據收緊,交易積極性大幅下降;國內多地環保檢驗嚴格,如天津、河北、廣東等地,限制了下遊制品企業需求。此外,泰國國儲橡膠競標結果傳言較多,給天膠市場帶來不確定性影響。故預計天膠市場弱勢震蕩,價格仍有下跌可能。但業者趨勢看多,部分商家有逢低補貨意向。
12月27日消息,據路透報道,東芝周二稱,考慮就去年旗下西屋(Westinghouse)收購美國核電業務提列數千億日圓的商譽減值損失。消息發布後東芝股價一度暴跌16%。繼去年爆出13億美元會計醜聞之後,這項虧損將給予東芝又一記沈重打擊。
東芝表示,將在周二董事會就此事召開會議同時做出必要的事項宣布。據悉,這筆潛在虧損與西屋去年12月以2.29億美元收購Chicago Bridge & Iron(CB&I)的核工程業務有關。
在該項收購交易完成後,CB&I就該交易中的營運資本計算方法控告西屋。此外,雙方對於應由哪一方承擔美國兩座核電項目延誤超支的相關潛在債務也在展開訴訟。
此前東芝預估2016年全年凈利約1,450億日圓。然而東芝先前爆出會計醜聞之後,資本基礎已因一連串重組措施而被削弱。
截至9月底,東芝的股東權益為3,630億日圓,股東權益比率約為7.5%。如果公司被迫提列大幅虧損,那麽股東權益比率可能降至接近零的水平。
內盤期市周二收盤,黑色系上演過山車行情,昨日暴漲今日暴跌,焦炭、焦煤、動力煤分別位列跌幅榜前三。其中,焦炭收跌6.68%,焦煤收跌5.93%,鄭煤跌4.82%,矽鐵跌3.5%,滬鋅、錳矽跌3.4%,滬鉛跌3.2%,瀝青、滬錫、PVC、滬銅跌超2%,滬鎳、熱卷、雞蛋、螺跌超1%,塑料、PP、滬鋁、白糖、玻璃等收跌。鄭油、菜粕、豆粕、滬金漲逾1%,豆油、大豆、橡膠、鄭醇、滬銀、鐵礦、鄭棉等收漲。
期債今日震蕩低開低走,震蕩收跌,T1703收報96.600,跌0.35%;TF1703收報99.075,跌0.14%。
河北旭陽集團期貨部副總經理王柏秋表示,在現在價格的情況下,國內焦炭企業平均開工率為74%,仍在歷史低點。接下來,要博弈的就是鋼廠需求量的上升還有焦炭企業的開工率恢複,到底哪個快,這將直接決定焦炭價格的走勢。“我們認為如果河北省繼續嚴格實施環保檢查,焦炭開工率仍然不會太好,將對焦炭價格構成支撐。”
永安期貨研究院院長張逸塵認為,2017年主要看國家政策,註意政策面提出的抑制經濟泡沫、抑制過度投機的要求。如果還以去年經驗看今年的市場,那麽過去的經驗可能會變成包袱,實體企業要少講基本面,多看盤面,註意防範風險。
——隔夜市場表現——
【美股】周二美國三大股指漲跌互現,特朗普會見藥企領導推升生物科技板塊。截至收盤道指下跌0.54%報19864.09,高盛、摩根大通領跌,1月下跌0.5%,納指微漲0.02%報5614.79,1月上漲4.3%,標普下跌0.09%報2278.87,工業及金融板塊低迷,1月上漲1.8%。
【歐股】周二歐洲三大股指全線回落。英國富時100指數下跌0.27%報7099.15,美元大跌1%提振礦業股,德國DAX指數下跌1.25%報11535.31,法國CAC40指數下跌0.75%報4748.90。
【黃金】周二COMEX黃金4月合約收盤上漲15.40美元,漲幅1.3%,報1211.40美元/盎司,創逾一周收盤新高,1月份累計上漲逾5%。
【原油】周二WTI原油3月合約收盤上漲0.18美元,漲幅0.34%,報52.81美元/桶,1月上漲1.8%。布倫特原油3月合約收盤上漲0.47美元,漲幅0.85%,報55.70美元/桶。
——國際要聞——
【歐元區2016年經濟增速近八年首次超越美國】周二歐元區公布系列經濟數據顯示:歐元區1月份未季調CPI同比上升1.80%,錄得2013年2月以來最大增幅,前值和預期值分別為1.10%和1.50%;歐元區第四季度GDP同比增幅1.80%,高於預期值和前值0.1個百分點;失業率下跌0.2個百分點至9.6%,為2009年以來最低水平。歐元區第四季度經濟的大幅上揚使得全年增速達到了1.7%,快於美國的1.6%,這是自2008年經濟危機發生以來的首次。
【蘋果財報亮眼 iPhone銷售扭轉頹勢】蘋果公司周二盤後發布假日季業績報告,好於預期。其中季度營收784億美元,創歷史最佳紀錄,每股收益3.38美元,市場預期3.22美元。分類別看,上季度共售出7820萬臺iPhone,預期7630萬臺,銷售額543.78億美元,單臺平均售價694.57美元;iPad售出近1300萬臺,不及市場預期的1500萬臺;Mac電腦售出超500萬臺,營收達72.4億美元,超越軟件與服務等衍生服務成為公司第二大收入來源;衍生服務業務營收為71.7億美元,同樣好於市場預期的70.1億美元。此外Apple Watch、無線耳機AirPods及其他配件銷售則不及預期。CEO庫克興奮地表示,公司在假日季創造了諸多紀錄,如歷史最高季度營收、扭轉了iPhone銷售下滑的局面, 在iPhone、衍生服務, Mac和Apple Watch的營收規模上創下歷史新高。受此利好刺激,公司股價盤後上漲3.1%報125.13美元。
【特朗普顧問:德國利用“低估”歐元獲益】周二美國總統特朗普首席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指責德國利用“嚴重被低估”的歐元加強其貿易優勢,這番表態幾乎預示著特朗普或將掀起匯率戰。納瓦羅稱,德國在歐盟內部的優勢地位是美-歐間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系(TTIP)面臨困境的原因。德國正在使用一個嚴重被低估的歐元來剝削美國及其歐盟夥伴。歐元就好像一個隱含的德國馬克。歐元的低估值使德國優於其他主要合作夥伴。納瓦羅指出,德國與歐盟及美國間貿易結構的不平衡性是造成歐洲內部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原因,TTIP不過是披著雙邊貿易協定外衣的多邊協定。納瓦羅的觀點反應了特朗普的立場,在特朗普就職前接受媒體采訪時他就曾表示,歐盟不過是德國的工具,並預測英國脫歐會帶動其他成員國效仿,歐盟可能會因此解體。
【印度承認“廢鈔令”損害經濟】印度發布本國《經濟調查報告》,認為“廢鈔令”等措施確實減緩了印度的經濟增速。去年11月8日,印度總理莫迪宣布廢除大面額500及1000盧比紙幣,這一原本旨在打擊腐敗、黑錢及非法現金窩藏行為的“妙計”卻在現金短缺的背景下遭遇各方猛烈炮轟,“誤傷”印度經濟。報告預測,截至今年3月的2016-2017財年,印度經濟增速為7.1%,較上一財年的7.6%出現明顯回落,2017財年則有望回升到7%-7.75%。印度財政部長賈特里(Arun Jaitley)希望印度經濟能從三月份起回歸正軌,印度向市場投放的現金將逐步到位。
【福島核事故賠償金增額獲批 東電可獲逾8萬億日元援助】東京電力控股公司31日表示,關於寫入把對福島核事故受害者的賠償費用等預估金額增加707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30億元)的“新綜合特別事業計劃”已經獲得了政府批準。通過政府認可法人“原子能損害賠償和報廢等支援機構”支付的援助金額共計將達到8.1774萬億日元。新增援助中,除了對農林業的新賠償外,還包括因出貨限制和形象受損等的預估額計算期間延長而產生的增加金額、以及去汙費用預估額增多的部分。除了該支援機構外,東電還基於《原子能損害賠償法》從政府獲得約1889億日元資金,賠償費用預估總額增至8.3664萬億日元。此外政府已在2017年度預算案中寫入將把無息貸款框架從目前的9萬億日元擴大至13.5萬億日元。
財經日歷
0830 日本1月制造業PMI終值
0900 中國1月官方制造業PMI
1650 法國1月制造業PMI終值
1655 德國1月制造業PMI終值
1700 歐元區1月制造業PMI終值
1730 英國1月制造業PMI
2115 美國1月ADP就業人數變動
2245 美國1月Markit制造業PMI終值
2300 美國1月ISM制造業指數、12月營建支出環比
2330 EIA當周原油庫存
周四,油價直線跳水,並觸發多頭止損,美油跌穿50美元/桶整數關口,為去年12月以來首次,日內一度漲逾1%。布油亦一度跌逾2%,逼近52美元關口。截至發稿,WTI原油期貨現跌1.57%,報49.49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期貨現跌1.49%,報52.32美元/桶。
美國能源信息署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3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增加820.9萬桶,至5.284億桶,增幅1.6%。連續9周錄得增加,再度刷新紀錄高位,同時增幅遠超市場預期的196.7萬桶。美國西海岸原油庫存上周也增加465萬桶,為1999年10月來最大單周增幅。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去年達成的減產協議為油價帶來了強勁支撐,但美國原油庫存水平在短暫下滑後再度回升至去年8月至9月高位,投資者擔憂美國原油庫存高企不下將抵消OPEC減產行動帶來的利好。
3月21日,國內期貨收盤普遍低迷,黑色系金屬重挫,鐵礦石跌3.98%,螺紋鋼、熱卷跌超3%,雙焦小幅飄紅,小品種錳矽跌近5%;化工品漲跌互現,甲醇、橡膠跌超3%,塑料漲近1%;有色金屬表現疲弱,滬銅跌超1%;農產品多數飄綠,雞蛋漲超2%。
國債期貨午盤均下跌,午後短線拉升由跌轉漲,截至收盤,10年期債主力T1706上漲0.19%;5年期債主力TF1706現跌0.10%。
資金面上,3月21日,中國央行公開市場將進行5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2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1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分別為2.45%、2.6%、2.75%,均與上次持平。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將有500億元逆回購到期,故今日公開市場凈投放300億元,連續兩日凈投放。
央行發布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的工作論文稱,要繼續發揮7天回購利率和MLF利率對短期和中期政策利率的引導功能;金融市場結構還不是很完善,央行應關註貨幣供應量、信貸量和貨幣價格的波動性及可控性,在未來一段時期同時重視貨幣價格調控和貨幣供應量、貸款等數量型調控;加強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間的協調配合。
消息面上,中鋼協數據顯示,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下降。3月20日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CIOPI)323.04點,環比下降0.43點,降幅為0.13%。其中:國產鐵礦石價格指數為270.06點,環比上升0.43點,升幅為0.16%;進口鐵礦石價格指數為333.02點,環比下降0.59點,降幅為0.18%。
此前,中鋼協報告稱,隨著天氣逐漸轉暖,市場將進入鋼材消費旺季,但市場供大於求局面未有改觀。後期受鋼鐵產能和鋼材庫存釋放,以及原燃材料價格回落等因素影響,鋼價難以大幅上漲,將呈波動運行態勢。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鋼廠采購高品礦意願減弱。自去年四季度開始,高品礦緊缺帶動鐵礦石價格大幅上行。一方面,焦炭在鋼材成本中的占比提升明顯,為降低焦炭成本,同時提高出鐵量,鋼廠必須采用高品礦進行冶煉;另一方面,鋼廠在高利潤驅動下願意采購高品礦,以提升單位產量。而時至今日,焦炭價格較去年明顯回落,焦炭對鋼廠采購高品礦的驅動作用消退。
進入2017年以來,鋼廠利潤持續走高,鐵礦石價格與鋼廠利潤走勢出現一定的背離。這是因為在焦炭價格走弱後,鋼廠對鐵礦石品位有所調整,高品礦緊張局面明顯緩解,從而導致高品礦價格漲速有所放緩。
3月21日,黑色系集體走弱,鐵礦石跌超4%,螺紋鋼跌超3%,熱卷跌近3%;化工品分化,橡膠跌超3%,PVC、甲醇跌超2%,塑料、聚丙烯漲超1%;貴金屬轉漲為跌;有色金屬普遍低迷,滬銅跌近2%;農產品多數飄綠,兩粕及油脂類翻綠,雞蛋漲超2%。
國債期貨截至午盤,10年期債主力T1706下跌0.23%,5年期債主力TF1706現跌0.15%。
消息面上,中鋼協數據顯示,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下降。3月20日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CIOPI)323.04點,環比下降0.43點,降幅為0.13%。其中:國產鐵礦石價格指數為270.06點,環比上升0.43點,升幅為0.16%;進口鐵礦石價格指數為333.02點,環比下降0.59點,降幅為0.18%。
此前,中鋼協報告稱,隨著天氣逐漸轉暖,市場將進入鋼材消費旺季,但市場供大於求局面未有改觀。後期受鋼鐵產能和鋼材庫存釋放,以及原燃材料價格回落等因素影響,鋼價難以大幅上漲,將呈波動運行態勢。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鋼廠采購高品礦意願減弱。自去年四季度開始,高品礦緊缺帶動鐵礦石價格大幅上行。一方面,焦炭在鋼材成本中的占比提升明顯,為降低焦炭成本,同時提高出鐵量,鋼廠必須采用高品礦進行冶煉;另一方面,鋼廠在高利潤驅動下願意采購高品礦,以提升單位產量。而時至今日,焦炭價格較去年明顯回落,焦炭對鋼廠采購高品礦的驅動作用消退。
進入2017年以來,鋼廠利潤持續走高,鐵礦石價格與鋼廠利潤走勢出現一定的背離。這是因為在焦炭價格走弱後,鋼廠對鐵礦石品位有所調整,高品礦緊張局面明顯緩解,從而導致高品礦價格漲速有所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