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本周三,美國財政部公布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2016年12月中國所持美國國債環比增加91億美元,扭轉了一連6個月的減持態勢,增至約1.06萬億美元。但從2016年全年來看,中國減持美債1877億美元,年度減幅創最高紀錄。
2月15日,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繼連續6個月大幅減持逾千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後,於2016年12月開始增持,較11月增持91億美元,持債總額上升至1.0584萬億美元,截至去年12月底,中國是美國的第二大債權國。日本持美債總額為1.0908萬億美元,比中國多324億美元,連續3個月為美國第一大債權國。
但是,去年全年,中國減持美債高達1877億美元,創下有紀錄以來最大減幅。具體而言,從6月開始,中國連續6個月拋售美國國債,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減持規模分別為40億美元、32億美元、337億美元、281億美元、413億美元和663億美元,下半年共計減持1947億美元。
單月增持 增加投資收益
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的2016年四季度及全年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初步數顯示,中國2016年全年儲備資產減少了29620億元,降幅同比擴大8083億元。而中國1月的外匯儲備顯示為29982億美元,跌破3萬億美元大關,時隔6年重回“2”時代。
央行外匯儲備接近三分之一的重要資產即美國國債,對於中國2016年拋售美債創全年新高,民生銀行首席分析師溫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去年人民幣貶值預期下,央行為了平衡市場供求關系,減少外匯儲備、增加對市場進行投放以滿足需求。整體而言,外匯儲備下降,資本項目逆差擴大,所以需要減持美債以滿足市場供需平衡。
而對於12月單月增持美債,溫彬則分析認為,去年11月美元指數上漲以後,利率提升,美債價格走低,高位拋出,12月在低位買回,增持美債可以增加交易性投資美債的收益。
溫彬稱,11月拋美債可以滿足市場需要,到了12月,人民幣貶值壓力有所緩解,外匯儲備減值壓力減小。數據顯示,11月中國減持美債創近5年最大降幅。中國在11月份持有1.05萬億美元美債,比此前一個月減少664億美元,創下2011年12月以來最大單月降幅。
招商證券首席分析師謝亞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儲備資產的下降並不可怕,因為從國際收支平衡表不難看出對應私人部門(個人、企業、機構)對外增加持有資產,所以並非消耗性減少。“就像左口袋掏給右口袋,”儲備實際上對應著央行代全國人持有對外資產減少,而私人部門持有對外資產增加。
謝亞軒認為,儲備資產減少,居民部門持有對外資產增加,說明對外資產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反之,例如,1998年時的泰國,外債多,儲備資產下降都用於償還外債,但外債依然很高。消耗性的儲備資產減少的特征是,儲備資產減少對應經常項目逆差,說明儲備資產彌補經常項目逆差。“就好比一個人將錢全花了,而另一個人將錢用在了自身的投資上,二者之間的差異是顯著的。”
2017年將看到更多主動管理
溫彬稱,2017年美債市場流動性、收益性都不錯,是全球資產主要的配置種類。2017年美債投資情況主要取決於美聯儲貨幣政策走向和國內人民幣面臨的貶值壓力。
2月14日,美聯儲主席耶倫在參議院金融委員會發表半年度貨幣政策證詞,並對加息前景、收縮資產負債表的打算、財政刺激政策的潛在影響、銀行業監管等話題進行了長達2個多小時的問答。
“未來的每一次會議都可能是加息窗口,”耶倫此次稱。她表示,將持續評估勞動力市場和通脹的變化,如果條件成熟,不排除未來在某一次會議上加息。
溫彬分析認為,加息超出市場預期的話,美債收益率將大幅提高,導致美債投資的估值出現損失。具體到中國在美債投資方面,會因加息所帶來的債券投資市值損失而拋售美債。
從投資收益的角度減持美債並非中國一家。日本作為當前美國最大的債權國,2016年拋售總額為316億美元,美債持倉也連續第二年減少。日本去年12月大幅減持178億美元,連續6個月拋售總計638億美元,持債總額為1.0908萬億美元。
另一方面,溫彬稱,從國內來看,人民幣相對美元的匯率整體趨於穩定,結售匯逆差形勢有所改善,央行拋售美債、投放外匯儲備滿足市場供求關系的需要降低。2017年,央行對於美債更傾向於主動的管理。整體的格局不會改變,但單月增減持的波動會更加明顯。目前而言,人民幣貶值壓力逐步釋放,結售匯逆差好轉,不排除2017年外匯儲備出現單月增加的情況。
美國財政部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在連續6個月減持美國國債之後,於去年12月小幅增持了美國國債。
數據顯示,去年12月中國增持了91億美元美國國債,持有規模小幅上升至1.0584萬億美元,為去年5月份以來首次增持。
日本當月減持了178億美元美國國債,持有規模為1.0908萬億美元,仍為美國第一大債權國。截至去年12月底,外國主要債權人持有的美國國債總額約為6.0039萬億美元,略高於11月底的約5.9447萬億美元。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經常項目保持順差、財政狀況較好、金融體系穩健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這些有利因素都將繼續支持人民幣成為穩定的強勢貨幣,也將促進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美國財政部當日同時發布報告稱,2016年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創下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下降。同時,作為美國最大的債權國,日本的美債持倉也錄得連續第二年減少。從東京到北京再到倫敦,海外投資者都紛紛從13.9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市場撤離。對特朗普治下赤字擴大、通脹率上升及美聯儲繼續加息的預期導致美國的最大債權國重新考慮他們對美國政府的融資問題。
特朗普上個月曾指責其兩大海外債權人日本與中國還有德國,為獲得不公平貿易優勢而讓本國貨幣貶值,引發美元匯率的劇烈波動。
三菱日聯摩根士丹利證券駐東京的海外債券投資首席策略師井上健太表示,“由於政治面存在不確定性,因此與往年相比,今年日本人可能更難投資美國國債與美元。同時,近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有望再度快速上漲,這將繼續阻礙他們踴躍買入美債。”
2017如何進行海外內投資?4月24日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在平安證券2017春季宏觀經濟論壇交流會上表示,就海外而言2017年第二季度起,歐元區進入大選季,歐元區可能面臨政治風險、南歐國家債務風險與銀行業風險的三重風險共振;同時美國經濟面臨回落的風險。在此背景下海外投資需避開美股美債,增配避險資產。
在國內而言,盡管2017年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收獲開門紅,但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金融監管趨嚴、加之中小金融機構風險上升、企業違約風險也不斷暴露,張明建議國內增配低估值藍籌股,規避信用債、減配大宗商品。
海外投資避險為主線
發達經濟體複蘇初顯。2016年以來,主要發達經濟體逐步呈現經濟複蘇的跡象。張明指出,但是,新興經濟體2017年也可能面臨一定的壓力:2017年大宗商品價格難以繼續持續大幅上升;此外,貿易戰威脅、美元走強也會繼續打壓新興經濟體。
當前地緣風險加劇。近期敘利亞、朝鮮等地緣政治風險的凸顯,使得黃金與原油價格顯著攀升。同時,用來刻畫全球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指數當前正處於歷史高點,也是對全球面臨一系列不確定性風險的客觀反映。但這與美英股市處於歷史高點的現狀,以及VIX指數的低位運行背道而馳;這意味著當前風險資產定價尚未反映市場潛藏的風險。張明說。
更為重要的是,美國經濟面臨回落的風險。盡管近期美國經濟各項指標反彈明顯,但2017年美國經濟增長可能受到幾方面制約:其一擴張性財政政策力度不及預期;其二美元匯率過強;其三貿易戰對自身不利影響;其四美聯儲加息過快。
美國股市當前處於歷史高位,鑒於當前美國經濟複蘇的主要動力是消費,而美國股市漲跌對消費的財富效應影響很大。因此,一旦美國股市發生重大調整,可能影響短期消費走勢,甚至會影響未來一段時間美聯儲加息頻率。
不能忽視的另一風險因素是2017年第二季度起,歐元區進入大選季,其中意大利與法國民粹主義政黨上臺的風險不能低估。而一旦這兩國大選出現意外事件,對金融市場將會產生直接沖擊。張明表示,歐洲政治風險上升可能重新引爆南歐國家債務危機,以及加劇大量持有南歐國家國債的歐洲銀行業的問題。換言之,進入大選季後,歐元區可能面臨政治風險、南歐國家債務風險與銀行業風險的三重風險共振。
張明建議,在前述三重風險背景下,海外投資需避開美股美債,增配避險資產。美國經濟與政策的變動,地緣政治風險、歐洲大選的不確定性,都可能導致金融市場避險情緒的上升,關註黃金、美元的投資機會。但同時要避開處於高位的美股,上半年美債也存在風險。
國內投資風險加大
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收獲開門紅,GDP增速攀升至6.9%,工業增加值和投資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消費增速震蕩中大體平穩,進出口增速顯著回升。當前外圍經濟仍在持續改善,帶動外貿的趨勢性好轉;而宏觀經濟運行的慣性也有望對短期增長形成一定支撐。一季度經濟數據的開門紅,為今年年內宏觀調控政策和改革的順利推進創造了充足的空間。
然後國內經濟依舊面臨諸多風險。張明分析,國內面臨的風險之一是美聯儲加息引領的外圍流動性拐點疊加中國金融監管的進一步趨嚴,在貨幣政策中性偏緊的環境下,帶來的銀行間市場利率上行,對金融市場及機構造成較大壓力。從2017年春節後至今,央行在公開市場上以貨幣的凈回籠為主,並多番暫停逆回購操作;銀行間市場同業回購利率、同業存單發行利率等,均有顯著上行。
加之中小金融機構風險上升、企業違約風險也不斷暴露。張明說,2016年以來,債券違約數量明顯上升,違約行業集中在鋼鐵、機械、外貿等相關企業。這主要是由於在中國經濟仍然存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以及企業去杠桿的過程中,部分企業容易發生資金鏈斷裂的狀況,導致債務危機的爆發。企業債務違約風險的爆發,也將牽連相關的金融機構出現風險暴露。
在此背景下,國內增配低估值藍籌股,規避信用債。2017年股票市場仍將箱體震蕩,估值偏低的藍籌股、增長超預期的成長股與風口浪尖的科技股存在投資機會。但整體流動性環境的收縮及企業信用違約風險上升,將使得低評級信用債存在較大風險。張明認為。
張明建議,減配大宗商品。中國周期性需求的走弱、供給整體平穩與美元指數走強,都使得2017年大宗商品可能處於盤整態勢。國內大宗商品期貨市場面臨回落風險,應高度關註其中蘊含的風險,對於部分價格顯著高估的品種,甚至可以采取溫和做空的策略
上周,隨著地緣政治緊張情緒緩解、美股反彈,美債再遭持續猛烈拋盤,10年期美債收益率再度逼近3%的重要心理關口。
上周五,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漲4.4基點,至2.9583%,日內最高觸及2.96%,創2014年1月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稱將退出QE後引發“退出恐慌”以來的最高水平。“如今美債收益率逼近3%,3%是一個重要的心理關口,我們認為債券供給加劇、美聯儲加息持續,3%一定會突破,預計年內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將在3.25%左右。”野村證券固定收益部主管George Goncalves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不過,中國債市顯然是另一翻模樣。今年初以來,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不斷下行,已經從去年最高的逾4%大降至3.5%附近,經濟數據走軟、貿易爭端、去杠桿導致A股持續疲軟等因素都是背後原因。值得註意的是,目前境外機構在國債市場中占比已相較去年底提升0.88個百分點至5.85%。
多家機構投資經理都對記者表示,盡管近期債券收益率極速下降,但仍會以逐步“獲利了結”為主,並繼續觀察貿易爭端發展、關註地產是否還能維持當下的投資增速,以及通脹回升的態勢。“主要還是資管新規尚未落地,要綜合考慮監管會不會加強,但全年還是維持利率債好於信用債,加久期好於加杠桿的判斷。” 瑞銀資管固定收益部董事、基金經理樓超告訴記者。
美債“破3”在即
“今年美債收益率必然會上行,供需方面都會存在壓力。”George Goncalves肯定地對記者表示。
且不談經濟基本面,今年美國實行赤字經濟,不但大規模減稅,並計劃要擴大財政支出。就減稅來看,其總規模高達1.5萬億美元,幅度創30年來之最;同時,特朗普將要推出1.5萬億美元的基建投資計劃,但究竟如何用聯邦政府的20%資金來撬動地方政府的80%資金,特朗普政府至今還沒想出辦法來。
美國2019財年預算計劃出爐,總規模達到4.4萬億美元規模,2019年的赤字幾乎是2017年的兩倍,達到98.4億美元。在接下來的10年里,赤字總額將達到7.1萬億美元,美國國家債務將增加到近30萬億美元。為此,各界都預計2018年美債發行量將會攀升。
“一邊是美聯儲‘縮表’,央行對債券的邊際購買力度下降,一邊是債券供應量上升,因此最終很可能會出現供過於求、債券收益率上升的狀況。”George Goncalves對記者稱。
此外,從經濟基本面而言,盡管不確定性加劇、地緣沖突頻發、波動率走升,但今年全球仍處於擴張周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今明兩年全球仍將維持3.9%的相對高增速;美聯儲預計今年再加息兩次,且聯邦基金利率預計到2020年要從當前的1.5%~1.75%的區間,攀升至2020年的3.6%左右,美債收益率在這一背景下似乎也沒有持續下降的可能性。
通脹預期也在支持美債收益率攀升。眼下,核心PC物價指數位於1.6%,美聯儲預計年末可能會逼近2%的目標值,如今油價突破了70美元/桶,這似乎又是一個新增的通脹壓力點。此外,如今美國失業率已經處於4.1%的歷史低位,薪資增速持續攀升,機構也預計失業率今年將繼續下降並跌破4%,這也意味著薪資的走升將持續帶來通脹壓力。
盡管債券收益率創下新高,10年期收益率逼近3%,兩年期收益率也觸及2008年以來的最高位2.45%,但奇怪的是,整體收益率曲線結構仍在不斷平坦化,“這其實也引發了各界對於美國未來經濟衰退的猜測,”渣打全球宏觀策略主管羅伯遜(Eric Robertsen)告訴記者,不論美聯儲是不是在加速加息,都不妨礙未來經濟增速下滑的擔憂,“我們預計甚至長短端二者間的利差年末會逼近零,因為美聯儲不斷在短端加息。”
機構慎待中債反彈
中美兩國債市的確是“冰火兩重天”。去年深受去杠桿、資管新規、市場利率攀升的影響,中國債市持續遭遇重挫,但今年2月至今,債市的表現好到令各大機構傻眼。
“今年一季度的那一波‘債牛’其實很多機構都錯過了,去年四季度眾多進場的機構身受重傷,大家沒想到現在‘債牛’會來得這麽突然。”某國內基金公司債券研究員對記者表示。
今年1月22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觸及4.12%的多年高點,此後收益率便一路下行,如今位於3.5%左右,幅度之大令人瞠目。收益率下行的速度從3月中下旬後明顯加速,部分出於中美貿易爭端的避險情緒,債券收益率在3月下旬一度降至3.7%;上周,央行宣布4月25日定向降準之後,債券收益率再度加速下滑至3.5%。
不過,要問現在究竟是不是加杠桿、加久期的時候,眾多基金經理持謹慎態度。“現在始終還是加息環境下,該獲利了結就得果斷行動。相反,如果降息環境,再加降準, 那麽機構肯定閉著眼加久期。”樓超對記者表示。
今年,美聯儲仍將持續加息,各界預計中國央行可能會存在調升利率走廊的空間或壓力。
此外,中航信托吳照銀也對記者解釋稱,這次釋放流動性不同於以往單純降準,而是采取降準置換MLF(中期借貸便利)的方式,也是改變貨幣供給增速快速下滑的重要手段,但這不是寬松的信號。
“剛剛公布的3月份狹義貨幣供給M1增速為7.1%,廣義貨幣M2增速為8.2%,都較1、2月份明顯下降,較去年同期下降幅度更大。盡管去杠桿是今年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目標,但是貨幣供給增速下降過快會影響經濟的平穩運行,也會對資產價格造成非理性的波動。所以采取溫和的置換式降準是達到維護貨幣供給增速穩定的方法。”他稱。
外資持續抄底中債
盡管謹慎,但機構如今對債市並非像去年那樣悲觀,坐等資管新規落地、觀望入場並逐步加久期是主線思維。
值得註意的是,外資是這波債市反彈的“主力軍”。根據招商宏觀測算,目前境外機構在國債市場中占比已相較去年底提升0.88個百分點至5.85%,如果按照此前回歸模型的靜態估算結果,理論上一季度國債收益率的下行幅度中約有40%由境外機構貢獻。當然實際影響效果可能遠不及這一水平,但其邊際作用不容忽視。
記者也了解到,不少中資機構踩空2月的“債牛”行情,相反外資則把握了機會。“其實外資基金多是長線配置,即使去年市場差的時候也在撐著,因此今年初的這波行情也沒有踩空。”某外資機構基金經理告訴記者。
樓超此前就對記者表示,去杠桿對債市造成巨震的階段已經過去,“去年四季度在經濟數據回暖、資管新規浮出水面的情況下,債市遭遇拋售,流動性較好的利率債、政策性金融債甚至率先出現拋售,這主要因為機構需要換取流動性來應對去杠桿壓力,而後才輪到資質和流動性較差的信用債。”
眼下,市場已經將資管新規的影響納入預期,“最恐慌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去年是收益率上升高峰期,流動性較好的利率債在今年年初已經形成了較好配置的吸引力。”不過,他也提及,非標回表可能會對債市的供給造成壓力,“過去的非標融資需求可能要通過發債來完成,供給上升對債市而言短期偏負面,但長期中性。”
4月24日晚間,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一舉突破3%,美股多頭的信心瞬間瓦解、道指狂瀉500點。在利率曲線不斷上移之際,美元在疲軟多月後終於開始持續上攻。
如今,市場的不確定性因素越來越多,各界存疑的是——美債“破3”究竟意味著什麽,這是否只是開始?美元反彈又能持續多久?閃崩頻現的美股和上攻受阻的黃金前景如何?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多家機構分析師和交易員後發現,各界普遍認為美元反彈仍是暫時的,原因包括美國經濟擴張周期進入晚期、赤字飆升、新興市場貨幣前景相對更好、其他央行開始緊縮等等。“美元走強可能會持續1~2個月,美元指數有望回到去年四季度93的水平,但此後仍料將走弱,歐元/美元今年有望達到1.32的水平(目前1.22)。”嘉盛集團外匯分析師黃俊告訴記者。
在美元暫時反彈下,機構認為黃金近期難以突破1360美元/盎司的關鍵阻力位,或先回撤至1310美元/盎司附近後再發起攻擊。“但我們預計下半年將觸及五年新高(1375美元/盎司),受到經濟和政治因素的雙重驅動,金價預計會在6月美聯儲議息會議前後測試下軌,而在強勁需求下,底部依舊紮實。”渣打貴金屬分析師庫珀(Suki Cooper)告訴記者。
值得註意的是,機構普遍認為十年期美債收益率“破3”只是開始,加息周期下美債收益率曲線將持續擡升,但收益率曲線或將更趨平坦化(短期加息預期強於長期)。
“破3”只是開始
截至北京時間4月25日18:00,十年期美債收益率仍在不斷攀升,報3.018%。
整數關口往往具有強烈的心理暗示作用,“破3”也是2014年以來的首次。分析師認為,飆升的收益率和近期油價暴漲有關,這必然會推動美聯儲加息進程。整體收益率曲線的上升也意味著市場預計美聯儲將持續加息,這導致股市估值承壓。
早在上周五,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就已經逼近3%,當日上漲4.4個基點,至2.9583%,日內最高觸及2.96%,創2014年1月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稱將退出QE(量化寬松)後引發“退出恐慌”以來的最高水平。
“3%是一個重要的心理關口,我們認為隨著債券供給加劇、美聯儲加息持續,預計年內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將在3.25%左右。”野村證券固定收益部主管George Goncalves對記者表示。
且不談經濟基本面,今年美國實行赤字經濟,不但大規模減稅,並計劃要擴大財政支出。就減稅來看,其總規模高達1.5萬億美元,幅度創30年來之最;同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將要推出1.5萬億美元的基建投資計劃,但究竟如何用聯邦政府的20%資金來撬動地方政府的80%資金,特朗普政府至今還沒想出辦法。
美國2019財年預算計劃也已出爐,總規模達到4.4萬億美元,2019年的赤字幾乎是2017年的兩倍,逼近1萬億美元。為此,各界都預計2018年美債發行量將會攀升。
“一邊是美聯儲‘縮表’,央行對債券的邊際購買力度下降,一邊是債券供應量上升,因此最終很可能會出現供過於求、債券收益率上升的狀況。”George Goncalves對記者稱。
美聯儲預計今年再加息兩次,且聯邦基金利率預計要從當前的1.5%~1.75%的區間,攀升至2020年的3.6%左右,美債收益率在這一背景下似乎也沒有持續下降的可能性。同時,通脹預期也在支持美債收益率攀升。眼下,核心PCE物價指數位於1.6%,美聯儲預計年末可能會逼近2%的目標值。
美元反彈難持續
受到美債收益率上升和美聯儲今年可能加快加息步伐的提振,4月25日,衡量美元兌一籃子六種主要貨幣走勢的美元指數期貨漲0.4%,最高報90.88,達7周高點。此前,今年以來美元頹勢加劇,最低跌至88.15的低位。
近期歐元區經濟數據的走軟也促使美元反彈。德國ZEW商業信心指數在3月份下降到了5.1,創下自2016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低於經濟學家此前平均預期的13.1,也低於2月的17.8。另外,數據顯示2月英國通脹率從1月的3%下降到了2.7%,低於經濟學家此前平均預期的2.8%,從而推動英鎊匯率下跌。也有觀點認為歐元的走強可能已經達到巔峰,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不會在本周利率決議上改變現有的貨幣政策,地緣政治風險也或使其言論更為謹慎。
盡管如此,各界對於美元的中長期走勢並不看好。“近期歐元區數據惡化導致其漲勢暫歇,進入盤整階段。不過我們認為疲軟是暫時的,未來有望反彈。”法興外匯分析師Alvin T. Tan對記者表示。此外,歐洲央行仍然有望在今年9月正式退出QE購債計劃,並或在明年一二季度加息,日本央行也出現討論邊際收緊流動性的跡象,這並不利於美元持續走強。
“美聯儲全年加息3次其實都被市場預期到了,已經體現在了價格當中,市場需要更鷹派的預期或意外才會令美元持續走強。”黃俊告訴記者。
更關鍵的問題在於,盡管美債收益率創出新高,但收益率曲線平緩程度創下十年低點,導致經濟出現衰退的預期增加。外加美國財政赤字將創下新高,這也使得市場看淡美元的前景。
“我們預計美債收益曲線趨平(10年期減2年期收益率在年底前平緩至0基點),這和美聯儲上調前端利率有很大關系,而市場對長久期債券的需求更強(壓低長端收益率),且投資者對海外(非美地區)資產需求更為積極,這是為什麽即使美債收益率走高,我們仍然看跌美元的原因。”渣打全球宏觀策略主管羅伯遜(Eric Robertsen)告訴記者。
黃金或蓄勢待發
由於美債收益率攀升,截至北京時間25日16:40(美國東部時間淩晨04:41),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Comex 6月期貨黃金跌7.30美元或0.54%,報1325.90美元/盎司,接近周一達到的2周低點1323.80美元/盎司。
盡管處於加息周期,但美國經濟接近擴張周期的晚期,外加市場對於黃金的需求強烈,因此機構認為中長期黃金仍然受到支撐。
庫柏告訴記者,預計黃金將在2018年下半年觸及五年新高,尤其是ETF買入量開始由負轉正。“眼下1360的阻力位仍很難逾越,但隨著人們不斷追求高質量資產、投資需求開始更加積極,就會推動金價進一步走高。預計金價在四季度平均為1375美元/盎司。”
此外,她也提及,“金銀比”已經上升到兩年高位,目前在75,一旦沖破,就意味著均值回歸,但驅動它的不是金價回落,而是銀價上升。“不只是技術性因素讓銀價更具吸引力,我們認為銀的基本面也非常紮實,銀價受到強勁的工業需求驅動。”
眼下,投資者再次開始關註黃金的潛在通脹保值價值。不過,她也認為,金價勢頭可能會在2019年美聯儲繼續加息後暫止。
相比之下,美股前景並不樂觀,美債收益率攀升擠壓了股指擴張的空間。眼下,標普500期貨技術面看跌。“上周可能已經在61.8%回檔位這個技術大關附近形成了又一個下降的高點。今天未能守住周一高點,暗示向上突破後介入的交易員再度‘入坑’。”嘉盛技術分析師Fawad Razaqzada告訴記者,標普500指數只有回到最新高點2718上方,才能逆轉短線看跌前景。
北京時間4月24日22:00左右,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漲破3%,這也是2014年來首次,隨後美股閃崩,道指盤中狂瀉500多點。收益率飆升、加息預期升溫、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各大因素導致隔夜美股再度承壓。
截至收盤,美國三大股指重挫。道指大跌逾400點或1.7%,報24024.13點,連跌五日,為2017年3月以來最長下跌周期;納指收跌1.7%,報7007.35點;標普500指數收跌1.3%,報2634.56點。美國科技股多數下跌,亞馬遜收跌3.81%,臉書收跌3.71%,微軟收跌2.34%,奈飛收跌3.66%,高通收跌1.17%。
亞太市場開盤承壓,截至北京時間4月25日9:40,日經225指數跌0.41%,香港恒生指數跌0.67%,上證指數跌0.37%。
機構評論稱,美股閃崩的主要原因之一還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最新言論——伊朗要是再出現核武器問題,那麽就要遇上大麻煩了。這一評論令市場感覺不安。“地緣政治風險,貨幣緊縮預期升溫,疊加美股的技術圖形從2月以來就始終糟糕,感覺前兩天的反彈只是逼空,實際效應很弱。”資深宏觀交易員袁玉瑋告訴記者。
美股再現閃崩
今年1月,特朗普宣布“最後一次”延長美國針對伊朗、涉及核問題的制裁豁免期,他將5月12日定為修改伊核協議的最後期限,並揚言如果屆時沒有令他滿意的修改方案,美國將退出伊核協議。
伊朗外交部長穆罕默德·紮瓦夫本月21日向美國發出警告,如果美國放棄伊朗核協議,伊朗將繼續“大力”發展核濃縮, 並且正在考慮采取進一步“激烈措施”以應對美國的退出。
在平息了幾日後,地緣政治風險為此再度擡頭,挑動了市場的脆弱神經。
盡管財報季開局良好,但一些超出市場預期的公司股價並沒有受到市場的獎勵,分析師認為當前優秀的業績可能早就已經反映在早前的價格之中,市場開始懷疑,在一次性的稅改利好後,未來公司盈利能否持續提升。
谷歌母公司Alphabet財報發布後,股價狂瀉4%,盡管營收大漲,但財報也顯示公司的支出上升。這一暴跌也加劇了其他科技股的壓力,包括此前頗為流行的“FAANG交易”,FAANG指的就是臉書(Facebook)、亞馬遜(Amazon)、蘋果(Apple)、奈飛(Netflix)、谷歌(Google)這幾大科技明星股。科技權重股的暴跌無疑加劇了大盤的壓力。
此外,美聯儲的貨幣緊縮預期始終是懸在美股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著油價暴漲並突破70美元/桶,各界對於通脹回升的預期空前強烈,這也意味著美聯儲可能會更快快速加息,這對於原本就處於歷史高位的美股更為脆弱。
美聯儲預計今年再加息兩次,不過認為還要加息三次的委員人數也在上升。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在6月的議息會議上宣布再加息25個基點。
美債收益率“破3”
盡管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3%並非事關生死,但整數關口往往具有強烈的心理暗示作用,而這一突破也是2014年以來首次。
分析師認為,飆升的收益率和近期油價暴漲有關,這必然會推動美聯儲加息進程。 整體收益率曲線的上升也意味著市場預計美聯儲將持續加息,這也導致股市估值擴承壓,
早在上周五,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就已經逼近3%,當日上漲4.4基點,至2.9583%,日內最高觸及2.96%,創2014年1月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稱將退出QE後引發“退出恐慌”以來的最高水平。“
“3%是一個重要的心理關口,我們認為債券供給加劇、美聯儲加息持續,3%一定會突破,預計年內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將在3.25%左右。”野村證券固定收益部主管George Goncalves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美債收益率必然會上行,供需方面都會存在壓力。”
且不談經濟基本面,今年美國實行赤字經濟,不但大規模減稅,並計劃要擴大財政支出。就減稅來看,其總規模高達1.5萬億美元,幅度創30年來之最;同時,特朗普將要推出1.5萬億美元的基建投資計劃,但究竟如何用聯邦政府的20%資金來撬動地方政府的80%資金,特朗普政府至今還沒想出辦法來。
美國2019財年預算計劃出爐,總規模達到4.4萬億美元規模,2019年的赤字幾乎是2017年的兩倍,達到98.4億美元。在接下來的10年里,赤字總額將達到7.1萬億美元,美國國家債務將增加到近30萬億美元。為此,各界都預計2018年美債發行量將會攀升。
“一邊是美聯儲‘縮表’,央行對債券的邊際購買力度下降,一邊是債券供應量上升,因此最終很可能會出現供過於求、債券收益率上升的狀況。”George Goncalves對記者稱。
美聯儲預計今年再加息兩次,且聯邦基金利率預計到2020年要從當前的1.5%~1.75%的區間,攀升至2020年的3.6%左右,美債收益率在這一背景下似乎也沒有持續下降的可能性。
同時,通脹預期也在支持美債收益率攀升。眼下,核心PCE物價指數位於1.6%,美聯儲預計年末可能會逼近2%的目標值。如今美國失業率已經處於4.1%的歷史低位,薪資增速持續攀升,機構也預計失業率今年將繼續下降並跌破4%,這也意味著薪資的走升將持續帶來通脹壓力。
今年無疑是全球市場最具挑戰的一年,美股在2月後便形成下降旗形,此後的每一次反彈都沒有超過前高,整體收益率曲線的攀升也導致市場承壓。未來一年,盡管經濟擴張將持續,但地緣政治風險、央行政策將對市場產生交叉影響,波動率無疑將持續攀升。
美國財政部5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3月中國所持美國國債規模環比增加110億美元,總規模增至1.19萬億美元,至五個月新高。
而伴隨超市場預期的4月零售數據的出爐,美債收益率一度升至3.089%,創下7年來新高。美債收益率大幅提振美元指數,而美股市場卻再度承壓。分析人士認為,通脹預期上升和國債供應增加帶來的期限溢價上升是年初以來美債收益率持續上漲的主因。
受制於美債收益率走高,中國國債期貨16日早盤一度走軟。瑞銀資管固定收益基金經理樓超告訴記者,中美十年期平均利差在100~120個基點左右,目前利差的收窄對於中國債市的上漲存在一定制約,預計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中樞仍將保持在3.7%的水平。
中國美債持有量上升
中美貿易爭端下,中國是否會大幅減持美債一度成為市場的關註點。
5月15日,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3月中國所持美國國債規模環比增加110億美元,總規模增至1.19萬億美元,創下五個月新高。日本3月所持美國國債規模報1.04萬億美元,環比則下降了160億美元,至2012年以來新低。
同日,美國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4月零售銷售環比增長0.3%,連續兩個月上漲,前值由0.6%修正為0.8%。
數據發布後,美債收益率直線拉升,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升至3.089%,創下2011年以來新高;其他期限品種也悉數上行,2年期和5年期美債收益率分別上漲2.5個基點和5.6個基點。截至發稿,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小幅回調至3.06%一線。
美債收益率上行大幅提振美元走勢,美元指數攀升至93.44,完全收複年內失地,創2017年12月以來新高。
而在美債收益率強勢上漲後,美股市場卻再度承壓。道瓊斯指數周二下跌近200點,結束了此前的八連漲。標普500指數收跌0.68%,報2711.45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跌0.81%,報7351.63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跌0.78%,報24706.41點。
美債收益率緣何上漲?
事實上,自年初以來,美債收益率就一直呈現連續而迅速的上漲態勢,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從2.4%一線連續攀升,累計漲幅已超過60個基點。
對於此輪美債利率上漲的原因,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師鄂永健告訴記者,加息預期上升並非主因,通脹預期上升是重要的推動因素,但更不容忽視的是,市場預期國債供應增加帶來的期限溢價上升的影響。
第一,加息預期方面,歷史經驗表明,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美聯儲加息往往會導致長短期國債收益率之差收窄,而4月份10年期美國債收益率呈現明顯的期限越短、升幅越小的特點,即期限利差走闊、收益率曲線變陡。因此,加息預期變化不是此輪美債利率上升的主要推動因素。
第二,通脹預期方面,4月以來,受敘利亞地緣政治沖突的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特別是石油價格快速上漲,進而引發了通脹預期升溫。但通脹預期變化並不是名義收益率上漲的全部原因。名義國債收益率可以分解為實際收益率和通脹預期之和,根據測算,實際收益率的貢獻度甚至超過了通脹預期的影響。
第三,美債供應顯著增加的預期是形成期限溢價上升的主要推動力量。實際收益率的變化主要反映了期限溢價的影響,而對國債發行供應顯著增加的預期導致了期限溢價的上升。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4月發布報告預測稱,美國的財政赤字到2020財年將超過1萬億美元。
鄂永健並介紹稱,美國中期國債是財政部發債籌集資金的主要品種,未來增加國債發行的主要品種基本也以中期債券為主,中期國債供應量的增幅將超過短期和長期國債,而在4月,5年期和7年期國債實際收益率升幅也相對更大。
展望後市,對於美債收益率是否仍有上漲空間,樓超對記者表示,市場目前在靜待6月美聯儲加息,待加息落地後進一步判斷美債後續走向。
鄂永健認為,短期內美債利率進一步上升的動力或不足,高位震蕩的可能性較大。預計年內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大概率在當前的高位水平波動震蕩,或將有小幅上行,但若沒有大的沖擊,進一步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中國國債收益率下行空間有限
受制於美債收益率走高,中國國債收益率也一度有所上行。
5月16日,國債期貨早盤明顯走軟,10年期債主力合約T1806一度下跌0.19%,5年期債主力合約TF1806一度跌0.16%;午後期債震蕩回升,10年期債主力合約T1806收漲0.1%,5年期債主力合約TF1806漲0.01%。
現券方面,10年期國開活躍券180205收益率上行1.74bp報4.5525%,10年期中國國債活躍券170008收益率下行0.5bp報3.7050%。
伴隨著美債收益率的持續拉升和年初以來中國國債利率的回落,中美利差也正在不斷縮窄,以十年期國債為例,中美利差已經從年初的140個基點收窄至目前的64個基點。
回顧歷史,樓超告訴記者,中美十年期平均利差在100~120個基點左右,中美利差的收窄對於中國債市的上漲存在一定的制約。
在樓超看來,年初以來中國國債利率整體有所下行,一方面是由於長端利率在年初體現出了較高的配置價值,另一方面,流動性轉暖、貿易戰因素和基本面的預期帶來了債市反彈。
但他認為,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債市很難會走出趨勢性的牛市行情,年內仍將呈現區間震蕩的態勢,預計中國十年國債收益率中樞仍將保持在3.7%的水平。
美國時間5月15日,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升至3.089%,創下2011年以來新高。在美債收益率快速上漲後,中國國債收益率也有所上行。
記者了解到,美債收益率上漲的背後,是超出市場預期的消費數據。美國商務部周二發布數據,美國4月零售銷售環比增長0.3%,連續兩個月上漲,前值由0.6%修正為0.8%。數據發布後,美債收益率直線拉升。
事實上,自年初以來,美債收益率就一直呈現連續而迅速的上漲態勢,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從2.4%一線連續攀升,累計漲幅已超過60個基點。
瑞銀資管固定收益基金經理樓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一段時間來美債利率上行是由多重因素導致的。第一,從2015年加息周期以來,美國經濟的基本面一直表現的非常穩健;第二,美聯儲加息的態度也是非常堅定的。記者註意到,芝加哥期貨交易所FedWatch工具顯示,美聯儲6月加息20個基點的概率已經高達95%。
在美債收益率創下7年新高後,中國國債收益率也有所上行,國債期貨早盤明顯走軟。10年期債主力合約T1806跌0.19%,5年期債主力合約TF1806跌0.16%。銀行間現券收益率攀升,10年期國開活躍券180205收益率上行3.49bp報4.57%,10年期國債活躍券170008收益率上行2bp報3.73%。
伴隨著美債收益率的持續拉升,今年以來,中美利差也正在不斷縮窄。以十年期國債為例,中美利差已經從年初的140個基點收窄至目前的66個基點。回顧歷史,樓超告訴記者,中美十年期平均利差在100-120個基點左右,中美利差的收窄對中國債市的上漲存在一定的制約。
樓超分析,年初以來中國國債收益率整體有所下行,一方面是由於長端利率在年初體現出了較高的配置價值,另一方面,流動性轉暖、貿易戰因素和基本面的預期帶來了債市反彈。
在他看來,中國利率債市場年內趨勢性的牛市行情很難出現,預計年內仍將呈現區間震蕩的態勢,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中樞將保持在3.7%的水平。
十年美債收益率拉升有力提振了美元走勢,強美元下非美貨幣包括人民幣集體承壓。
在近日突破95這一關口後,美元指數仍保持了高位盤整的態勢。最近兩個交易日以來,美債收益率再度拉升,十年期收益率飆升至2.96%,創下6月14日以來新高。
在不少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看來,未來一段時間內,多數非美貨幣仍將保持相對弱勢。7月24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16:30收盤報6.81,為去年6月27日以來新低,較上一交易日跌266點。
業內人士表示,近期人民銀行更多的是讓市場力量發揮作用,當前人民幣對美元存在一定超調跡象,但尚未迎來反轉的臨界點。“在美元指數出現趨勢反轉跡象或是對人民幣匯率的逆周期調控出現前,市場順勢而為可能使得美元對人民幣繼續維持在高位,甚至出現階段性升值超調,一旦超調可抓住結匯機會。”興業研究稱。
強美元高位盤整,非美貨幣疲軟
盡管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提及不願看到美元走強,但創下逾一月新高的美債收益率卻再度“助攻”了強美元。
7月24日,十年期美債收益率飆升至2.96%,創下6月14日以來新高。截至發稿,美元指數報94.63,在7月19日突破95這一關口後,仍保持了高位盤整的態勢。
渣打銀行財富管理部在同日的報告中提到,盡管特朗普發表評論,但美債收益率的強勁走勢支撐了美元,因市場對美聯儲將繼續根據美國經濟實力而逐步收緊貨幣政策展現信心。
在不少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看來,未來一段時間內,非美貨幣仍將保持相對弱勢。截至發稿,歐元對美元報1.1683,4月以來已經累計下跌5%,最近一個月內基本保持低位盤整態勢。渣打銀行財富管理部認為,盡管過去五周美元投機頭寸持續上漲,但短期內美元可能會繼續走強。
“如果歐洲央行政策沒有實質性變化,那麽我們可能會看到歐元下跌至1.1570趨勢線之下。若失守關鍵的1.15支撐位,將打開更大的潛在下跌空間,趨向1.12水平。”渣打稱。
亞洲貨幣方面,新加坡大華銀行經濟師Francis Tan告訴記者,在美元走強、美聯儲基準利率走高的時候,很快就會看到印尼、菲律賓等一些國家本幣大幅貶值。其背後的原因在於,由於這些國家經常賬戶和財政賬戶存在“雙赤字”,對美元的需求比較大,同時沒有資本管制,在美元走強、資金外流壓力下,本幣表現趨於疲軟。
人民幣對美元存在一定超調跡象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不少東亞國家貨幣對美元貶值幅度明顯高於人民幣貶值程度。考慮到貿易和貨幣政策兩方面因素,人民幣階段性貶值是大概率事件。
余永定告訴記者,事實上,人民幣貶值本身就會改善貿易賬戶的情況,這種改善自然就會進一步使人民幣匯率趨於穩定,這是發揮市場調節機制的一個重要手段,凡是市場造成的貶值都是短期趨勢。
Francis Tan告訴記者,到今年年底,大華銀行預測人民幣對美元會在6.95一線。他認為,考慮到中國經濟轉型下更加重視內需,因此貿易糾紛對中國經濟基本面的影響有限。中國不會出現大規模的資本外流,這也體現了中國當前發展階段中資本管制的重要意義。
星展銀行高級經濟師周洪禮近日則向記者分析,市場應關註美元走強的可能,星展銀行對於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年底的預測是6.7。
興業研究宏觀研究部總經理郭嘉沂認為,近期美元對人民幣走強,部分原因是市場預期中美貨幣政策分化。美聯儲繼續加息的同時,中國貨幣政策出現邊際寬松。
在她看來,人民幣貶值“快比慢好”。2015年8月11日之前,人民幣貶值預期累積,但是即期匯率變動較小,因此做空人民幣的勝率較高。而當這一輪人民幣走弱的速度比市場預期的要快時,離岸市場人民幣空頭則不能不更加謹慎一點。另外,在近期美元走強的過程中,央行並沒有重啟人民幣中間價定價的逆周期因子,也沒有大幅收緊離岸市場流動性,而更多的是讓市場力量發揮作用,即使未來需要采取逆周期調控,也有許多方法可以采用。
郭嘉沂告訴記者,從對中美利差和美元指數等基本面定價因素觀察可以發現,人民幣相對美元存在一定超調跡象。而市場化的匯率在受到預期波動產生超調現象後,最後還是會再次回到基本面的均衡水平。在她看來,從歷史情況看,人民幣目前還沒有觸及超調的極值。
“在美元指數出現趨勢反轉跡象或是人民幣匯率的逆周期調控出現前,市場順勢而為,可能使得美元對人民幣繼續維持在高位,甚至出現階段性升值超調,一旦超調,可抓住結匯機會。”郭嘉沂稱。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今年4月以來,美債的主要持有國就開始大幅堅減持美債,引發市場關註。最新數據顯示,6月,中國(境內)持有美國國債環比減少44億美元,但仍為美債最大海外持有國;日本保持第二,但總持有量降至六年新低;土耳其更是繼俄羅斯之後,不再是美債主要持有國家。
近期美國財政部8月15日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6月中國(境內)所持美國國債規模降至1.18萬億美元,而其他新興市場的變化引人關註——俄羅斯5和6月都不再是美債主要持有國,但巴西超越愛爾蘭成為第三大美債持有國,總額為創紀錄新高的3000億美元。TIC定義的“美債主要持有者”最低門檻為300億美元。5月時,土耳其持有美債排名第31位,總額為326億美元,這代表土耳其6月減持了至少26億美元或8%。
更值得關註的是,近期5年期和10年期美債期貨的空頭頭寸否分別創下了新高,這似乎也在體現市場對美國經濟形勢尤為樂觀。“不排除俄羅斯和土耳其減持美債是處於政治因素,但也可能是通過拋售美債換取美元,進行外匯幹預。”某國有中資大行美債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交易人士普遍對於TIC報告尤為關註,上述交易員也表示:“主要是看大的變化趨勢,比如今年5月時,10年期美債收益率觸及3.12%,就是以幾個國家聯合減持作為主要驅動因素。”不過,國際資金仍然凈流入美國,買方市場下,龐大的配置需求仍對於美債形成支撐。
新興市場減持美債
整體來看,6月海外投資者凈買入美國國債93億美元,持有總額6.21萬億美元。從收益率變動看,6月的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基本持平,月初為2.857%,6月14日觸及2.94%,月末回落至2.862%。而5月時,10年期美債收益率曾創近七年新高。國際資本凈流入的情況,也代表海外投資者對美國資產需求保持強勁。
盡管幾大新興市場國家開始大量減持美債,但中國對美債的持有量始終處於上下波動的狀態。3月時,中國(內地)的美債持倉曾創五個月新高,4月有所回落,5月重新增持美債12億美元,持倉規模曾創今年僅次於3月的年內第二高;到了6月,盡管中國環比減少44億美元,降至1.18萬億美元,仍穩坐美債最大海外持有地區席位。
排名第二位的仍是日本,其但6月環比減持184億美元,降至1.03萬億美元,為六年新低。今年3、4和6月日本均減持美債超過100億美元。
繼俄羅斯之後,土耳其不再是美債的主要持有國的原因,各界就其背後原因也眾說紛紜,首先就是兩國在外交方面與美國交惡,因而拋售美國資產。
8月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揚言將對土耳其進行大規模制裁,原因在於土耳其將美籍牧師布倫森從2016年10月拘押至今,美國多次要求釋放無果。這也導致土耳其里拉當日暴跌近20%;美國政府於8月8日宣布對俄羅斯施加新制裁,稱俄方對俄前情報人員謝爾蓋·斯克里帕爾及其女兒“使用化學武器”。
“政治因素也可能存在,但始終無法被證實。也有部分國家是出於美元需求來拋出美債。”上述交易員對記者表示。
今年年初,也有媒體傳出“中國考慮減緩或暫停增持美債”。不過,此後外管局予以否認,並表示,“與其它投資一樣,外匯儲備對美國國債的投資是市場行為,根據市場狀況和投資需要進行專業化管理。無論是對外匯儲備自身還是對所參與的市場而言,中國外匯儲備經營管理部門都是負責任的投資者。”
此外,上述交易員也對記者提及,減持美債也可能與調整資產配置有關,“俄羅斯從4月開始一直在拋美債,這和匯率關系不大,感覺就是轉移資產配置方向了。” 俄羅斯今年1月時持有美債1267億美元,到5月不再是主要持有者時,根據推測,今年前五個月的減持比例至少為967億美元或76.3%。此前俄羅斯曾位列美債前十大持有國名單。
此次,巴西超越愛爾蘭成為第三大美債持有國,總額為創紀錄新高的3000億美元。在前十大美債海外持有者之中,6月愛爾蘭和瑞士持倉也環比減少了13億和69億美元,其他國家或地區持倉均增加。此前被海外視為中國持美債離岸中介的比利時,在6月持倉依舊排在第12位,與5月排名持平,當月持倉增加了42億美元,少於上月增持129億美元。
美債空頭頭寸創新高
轉視美債交易市場,近期另一大變化備受交易人士關註——美債期貨空頭頭寸創新高,尤其是5年期和10年期美債。
這一情況似乎在反應市場對於美國經濟前景十分樂觀。美國二季度經濟增速(4.1%)為2014年三季度以來最佳,也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第三高增速。不過,當日收盤,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報2.958%,較前跌0.14%,該收益率在今年2月一舉突破3%後就失去了動能,持續盤踞在2.9%附近。
“2年期美債收益率總計在2018年上行了70bp,市場價格也反映了年底前美聯儲將再加息40個基點,此外,黃金期貨的空頭頭寸也創下了新高。”渣打全球宏觀策略總監羅伯遜(Eric Robertsen)對記者表示。但在他看來,盡管預計短端利率會持續上行(主要反映美聯儲持續加息),但仍然認為如10年期國債的長端利率很難持續攀升,今年年底收益率曲線會持續平坦到0的程度。
“對於美債也不必要過於悲觀。盡管空頭頭寸創新高,但情緒到達極端時也可能反轉,從近期國債發行的積極認購情況來看,市場對於美債的需求仍然十分巨大。“澳洲安保資本(AMP Capital)基金經理納埃米(Nader Naeimi)對記者表示。
納埃米也提及,“這仍是一個‘買方市場’,全球養老基金、資管巨頭有巨大的配置需求,而其不論何時都對美債有天然的巨大需求,因此也可以看到,過去二十年,美債收益率整體呈現普遍下行的態勢。”
2016年7月6日以來,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1.32%%的歷史低點持續攀升180個基點,眼下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似乎在面臨一個重要的技術頂部。“如果從當前約2.86%的水平持續跌破2.82%,那麽可能會出現進一步的下挫,這可能會為嚇壞此前的美債空頭。”羅伯遜對第一財經稱。
矛盾在於,一方面市場似乎對美國極度經濟樂觀,另一方面長期美債收益率又在不斷下行,也有基金經理開始擔憂,新興市場的溢出效應以及關稅可能造成的滯漲會否導致美聯儲考慮放緩加息。自3月末以來,新興機場股指跑輸標普500指數近20%,這是2015年中期以來的最差對比。當時,新興市場在4個月內大跌32%。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