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壓力測試結果比看起來更好:真正存在資本缺口的銀行僅八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98

歐洲壓力測試結果比看起來的更好。
歐洲央行昨日發布的銀行資產質量評估報告顯示,截止2013年末,區內有25家銀行未能通過資產質量審查,共存在250億歐元的資本缺口。 不過,在這25家銀行中,有12家銀行今年共增資150億歐元,彌補了自身的資本缺口。
實際上,今年仍存在資本缺口的銀行僅8家。評估報告的腳註顯示,在剩余13家銀行中,有5家(希臘和斯洛文尼亞各兩家、比利時一家)並不需要再額外進行增資,因為它們已經充分地削減了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
歐洲央行在報告中指出,投資者應該關註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該行希望通過資產質量審查報告讓投資者相信,銀行是幹凈透明的,並且能在經濟複蘇中扮演重要角色。
資產達3.9億歐元的APG資管公司基金經理Eli Haroush告訴彭博社:
有些人試圖因為壓力測試沒有產生“流血事件”,就否定其可信度。我認為它是可信的。這是一項非常嚴肅的工作,並且歐元區銀行今年確實顯著增加了資本。
半壁江山
在這8家銀行中,意大利占據了一半,其中以Banca 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 SpA的資本缺口最大,達到了21.1億歐元。據彭博社,當前該銀行已經聘請了瑞銀和花旗幫忙出謀劃策,尋求可行的彌補方案。
律師事務所 Shearman & Sterling的合夥人Barney Reynolds表示:
我的直覺告訴我,質量審查充分可信。
歐洲央行拖著銀行們走了很長的一段路,讓它們達到該行希望它們達到的目標。這應當足以幫助它們走在這條路。
要通過該資產質量審查,銀行的核心資產充足率至少要達到8%。在壓力測試設定的“不利環境”中,達標要求為5.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真正鍵盤戰士 by 盧志威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4/10/29/%E7%9C%9F%E6%AD%A3%E9%8D%B5%E7%9B%A4%E6%88%B0%E5%A3%AB/

1987年某天,一名納斯達克的員工瓊斯,打算拜訪近期最當紅客戶,這位客戶近期的成交量急增,瓊斯的拜訪主要是想聯絡感情,日後帶來更多生意。正常來說,交易大廳都是由一班長春籐名校的白人男性所打理,瓊斯已習慣在充滿雄性激素和混亂的環境活動。
在看見負責人彼特菲(Thomas Peterffy)的一刻,瓊斯完全驚呆了,交易大廳非常安靜,甚至連電話鈴聲也沒有,只有一部納斯達克終端機,靠亂糟糟的電線,連接住IBM電腦,。
瓊斯追問彼特菲:「交易員呢!?你怎樣做出買賣決定?」
彼特菲的答案令瓊斯「O曬嘴」,由於納斯達克不設交易大廳,所有交易用電腦終端機完成,彼特菲將終端機的電線切開,以一塊特別打造的電路板焊接,再崁入IBM電腦,然後自己編寫軟件,通過演算法(Algo)決定買入和賣出機制,用比人類快N倍的速度交易。
早期的交易員要為股東開價,首先會思考合理值,然後人手輸入電腦,費時失事,但彼特菲的革命性設計,將整個概念顛覆,但在1987年的瓊斯眼中,彼特菲的做法近乎作弊,於是他下令彼特菲必須在一星期內,將終端機回復原狀,「與其他客戶一樣以鍵盤輸入。」
彼特菲痛苦得要死,花費多年心血,就是為了排除人力、人為疏忽、情緒因素,如今竟毀於一旦,但在某天準備睡覺前靈光一閃,想到條「天橋」,方法是用菲聶爾透鏡(Fresnel lens),將螢幕的數字放,然後用電子攝影機拍下,再次自行編寫軟件,令視覺資料轉化為數據,沿用現有的Algo運算,再自制一部織布廠機般的機器,作為鍵盤戰士,以比人手快N倍的速度輸入,這套新機名為Cyborg。
一星期後瓊斯再來檢查,見到這部機器怪物,發出機關般快速的聲音打字、落盤,連說話也聽不清,瓊斯又再嚇到O嘴,但Cyborg完全「與其他客戶一樣以鍵盤輸入」,彼特菲笑說如果納斯達克要求,他甚至可以安裝一個假人去打字…..彼特菲雖然看似老定,但心裡已預備納斯達克會發出紅牌,將Cyborg逐出市場,但出乎意料,瓊斯雖搖頭嘆息,仍然給彼特菲過關,接受其解釋。
彼特菲幾年前只有幾萬美元盈利,1987當年達至二千五百萬美元,今天其財富高達六十億美元,亦為金融市場帶來革命性改變,開啟量仔入侵金融市場的世代。
順帶一提,彼特菲就是Interactive Brokers的創辦人。
《鴻鵠財誌》創辨人盧誌威,現任豐盛資產管理組合交易經理,證監會持牌人,Yahoo財經欄名《鴻鵠經誌》出自史記「燕雀安知鴻鵠之誌」,鴻鵠於古中國是白色鳳凰,善高飛,寓意,燕雀身小深信貧富不問出身,只憑誌氣決心。
順豐創始人王衛首次披露布局“嘿客”真正意圖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2/147682.html
i黑馬:順豐創始人、順豐速運集團總裁王衛較少接受采訪,近期首次表示,“嘿店”要根據不同地域、不同人群有著不同的消費習慣,因此“嘿客”的經營模式也不應該是全國統一的,要根據社區消費者的生活習慣和消費習慣進行調整。
實際上,我對100億件這個數據沒有太大感受。對於中國快遞市場而言,100億件只是一個階段性的小結,中國快遞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近期,《中國郵政快遞報》記者在上海與遠在深圳的順豐速運集團總裁王衛電話連線。面對快遞業新的里程碑,他顯得既淡然又篤定,他說:“200億件的時代會很快到來!”
順豐速運是“百億級”中國快遞市場中“質”的代表,也是快遞業中被提及次數最多的企業之一。對於行業的發展和市場的變遷,王衛有著自己的看法。在一個小時的采訪中,他談到了快遞業得以蓬勃發展的原因,也闡述了順豐如何在業務量和服務質量間進行選擇,並第一次解釋了布局“嘿客”的真正意圖。
沒有體制改革快遞體量將縮水
1993年,順豐在溫暖的南國發出嫩芽,並逐漸枝繁葉茂,至今已逾20年時間。那麽,究竟哪一段歷史令王衛感慨?
“我對2007年郵政體制改革的印象比較深。兩年後,修訂後的郵政法正式實施,民營快遞企業獲得了合法身份。國家對民營快遞企業從體制上到法律上的認可,堅定了他們做大做強行業的決心以及發展壯大行業的決心。”時隔幾年,王衛談起郵政體制改革期間的經歷時,依舊感慨萬千。
此前,民營快遞企業還被冠以“黑快遞”的頭銜,得不到法律的認可。這意味著他們不能在“陽光下”正常經營,規範經營行為更是無從談起。2009年4月2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並於2009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民營快遞企業得到法律認可,發展信心得到了極大的提振。自此,行業進入蓬勃發展期。
“如果沒有當年的郵政體制改革,順豐及‘通達系’的兄弟企業也會在,但我們的體量可能只有現在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修訂後的郵政法還督促企業關註服務質量,引導企業在做量的同時還須註重提質。”王衛說。
如果說體制改革給予快遞企業合法身份,引導他們進入行業發展的正軌,那麽消費市場的變革則引爆了中國的快遞業,將之推入高速發展期。
王衛認為,快遞業之所以會以這麽快的速度發展,一是電子商務的助推,二是市場對快遞業的認識和了解逐日加深,三是民營企業松動了快遞服務的價格機制。
他對後兩點進行了尤為詳細的說明:“體制改革大大增加了快遞市場主體,而民營企業的加入更是讓快遞服務的價格走進市場化機制中。服務價格降低,讓更多的普通消費者了解和接受快遞。隨著市場的普及,快遞服務開始向生活服務領域發展,並逐漸滲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個過程中,市場對快遞服務的巨大需求逐漸顯現出來,而快遞業的迅速發展,又促進電商規模的進一步擴大。”
“雙11”不設目標但對服務有要求
在業內,順豐以管理規範著稱;在消費者眼中,順豐的“時效”和“品質”成為選擇的關鍵指標。
不過與主打電商件的企業相比,一直主打商務件的順豐在業務量增長方面卻沒有優勢。2013年,順豐進入電商件市場,新的領域大大增加了順豐的業務量。但對於“跳高”的業務量,王衛並不“感冒”,他說:“我更看重我們的服務質量是不是保持了同步增長。”
對於王衛來說,業務量只是數據的積累,他本人“更關註質量,因為質量是數量的新起點”。在人員、設備等現有投入不變的條件下,業務量的增加勢必會導致快遞服務質量的下降,而這是王衛所不願意看到的。他的經營邏輯是:高質量的服務成就企業品牌,立得住的品牌才有差異化的價格。因此,“品牌就是未來快遞企業服務產品的賣點”。
對服務品質的高度關註,也間接地表明了王衛對價格戰的態度。
在回答有關今年“雙11”期間業務量沖刺目標的問題時,王衛明確表示對業務量沒有設置具體目標,而是“對服務有要求”,順豐會根據客戶的要求持續不斷地優化服務流程、保證服務質量,走差異化競爭的路。用王衛的話說,就是“商業的本質是服務和產品,這樣才會有利潤”。他進一步解釋說:“對於一個看重品牌的快遞企業來說,業務量增長過高、過快是個很大的挑戰,這意味著企業必須在服務質量和業務數量兩者間作出選擇。
我非常看重順豐的品牌,這不只是一個面子的問題。順豐品牌聲譽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全體員工的生活是否有保障。”以質量換利潤,這是王衛的生意經。
“嘿客”經營模式並非全國統一
近年來,順豐做了很多非典型意義上的快遞業務,其中尤以“嘿客”最受關註。對於“嘿客”的動向,媒體不時曝光;對於順豐的戰略,業內猜測眾多。
然而在王衛心里,對於“嘿客”卻沒有一個急功近利的想法。
“B2C是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而順豐原有的業務優勢在於B2B,B2C對順豐來說是一個新的業務領域。”王衛表示,B2C在服務對象、服務標準、服務時長等方面與B2B迥異,布局“嘿客”正是為了探索一種能夠更好地服務C類客戶的模式。
“目前,‘嘿客’的商業模式還不夠完善,因此需要不斷進行改進和完善。是選擇等待商業模式成熟後再建店,還是先建店再摸索商業模式?順豐選擇後者。”王衛說,不同地域、不同人群有著不同的消費習慣,因此“嘿客”的經營模式也不應該是全國統一的,要根據社區消費者的生活習慣和消費習慣進行調整。
王衛總說,他是一個對數字不太敏感的人。在采訪中,他經常說不出記者想要的精準數字,但對於順豐該如何走,他胸有成竹。
真正賺錢的對沖基金都很低調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07

一談到對沖基金的業績,媒體的聚光燈總是打在Third Point、Appaloosa和Greenlight這樣的明星對沖基金身上。
然而,近期的一項調查顯示,真正通過選股賺了大錢的對沖基金都相當低調,它們甚至能在被其他投資者拋棄了的行業里掘金。
紐約研究公司Symmetric基於業績的技能評估顯示,第四季度截止當前,Whale Rock Capital Management、Matrix Capital Management、PAR Capital Management、 Senator Investment Group和Starboard Value的選股表現最為頂尖。
為確定這一排名,Symmetric還檢驗了對沖基金們在過去1-3年間表現的一致性,找出那些在同行苦苦掙紮之時仍然有著良好表現的對沖基金。
Symmetric用以衡量對沖基金表現的數據來自美國監管當局的公開信息,為截止9月30日的持倉數據,其排名是基於對沖基金持倉不變的假設。
根據Symmetric的分析,在其評估的超過1000只對沖基金中,長期投資並持有科技、傳媒和通訊股(TMT)的Whale Rock業績位列第一。其中,數據安全公司Imperva、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和在線零售折扣網站唯品會使Whale Rock獲益匪淺。該基金由富達投資集團前科技行業分析師Alexander Sacerdote於2006年成立,管理資產規模約8.5億美元。
本季度表現第二好的對沖基金為Matrix Capital Management,由“老虎基金俱樂部”成員 David Goel於1999年創立。該對沖基金的業績主要受益於商業軟件制造商Tableau、人力資源應用供應商Workday和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
由前航空業分析師Paul Reeder成立的PAR Capital management也憑借著阿拉斯加航空和達美航空這兩只航空股以及航空機載無線網絡和娛樂系統供應商 Global Eagle Entertainment殺入了前三。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大管家:成長才是價值投資的真正核心(轉) 江湖殺手
來源: http://xueqiu.com/8084592914/33421280
成長才是價值投資的真正核心(轉載:查看原文單擊標題進入)
作者:大管家 2009-05-05
引用:價值投資的核心是什麽?受價值投資鼻祖——格雷厄姆的影響,
很多投資人認為安全邊際是價值投資的核心。安全邊際確實非常重要,但我堅定地認為:
成長,持續性地成長,才是價值投資的核心。成長,在此是指一個企業內在價值的穩定增長,而非想像性的短期爆發式增長。 對價值投資而言,安全邊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它絕不是價值投資的核心。錯誤地以安全邊際為核心的人,
是沒有認識到企業的內在價值是動態的、可變的,而非靜態的、不變的。它可以增加,可以減少,也可以保持不變。關鍵就在於企業是否成長。
理智的投資者不能僅僅因為某只股票相對其靜態的價值而言很便宜——
即存在安全邊際,就簡單地認為投資後能帶來安全而滿意的回報。比如,某只股票靜態的內在價值為每股25元,投資者在其價格為15元時買入。也就是說,有40%的安全邊際,這個折扣應該說已經非常可觀了。但問題是,誰知道要持有多長時間股價才能漲到其內在價值25元呢?假如投資者持有一年時間就漲到了25元,那麽年收益率將達到66.7%,但是如果花了兩年時間,那年收益率就降為29.3%,持有三年,年收益率降為18.6%,四年,降為13.7%……以此類推,持有的時間越長,年收益率就越低。
最大的問題是,
投資者怎麽能確定其所買的股票價格就一定會漲到預計的內在價值之上呢?如果該企業的盈利能力停滯不前或者發生了衰退,
即企業沒有了成長,那麽,股價漲到預計的內在價值之上更將是遙遙無期,甚至會一路下跌,導致投資者嚴重虧損。投資大師巴菲特早期的失敗經歷已經證明,“撿煙屁股”式投資沒有多大效果,他已經放棄了“以便宜的價格購買幾只癩蛤蟆”的投資思想,轉而堅信“
以一般的價格買入一家非同一般的好公司,遠遠勝過用非同一般的好價格買入一家一般的公司”。因此,可以下這樣的結論:脫離了成長的安全邊際,將不再安全,也就是說沒有多大的實質投資價值。
買股票與購物有一個共同的道理——
廉價不能成為你購物的主要理由。僅僅因為價格低廉,就買入一個對你沒有使用價值的商品,毫無疑問是在浪費金錢。
只有物美,才是你購物的價值所在。同樣,成長才是投資的價值所在。
成長,持續穩定地成長,才是價值投資的核心。即使安全邊際很小甚至為零,
只要所投資的企業持續、穩定地成長,長期而言,股價就會隨著企業利潤的增長而上漲。只有成長,才會使你投資的企業增值,才會使你的投資升值。中國股市的發展歷史已經證明,只有成長才能催生“超級大牛股”。如,1998年以前的四川長虹、2005年以前的中集集團和近幾年的貴州茅臺、鹽湖鉀肥、萬科A、蘇寧電器、雲南白藥等經典案例。無一不是因為企業持續、穩定地成長所造就。
中國如此,美國亦然。眾所周知的美國“超級長線大牛股”——沃爾瑪、戴爾、可口可樂以及菲利普·莫里斯等,皆由長期地成長所造就。巴菲特思想的精髓——“經濟特許權”、“消費壟斷”和“護城河”概念就是從企業分析角度,
最大限度地確保成長的穩定性與持續性。可以說,巴菲特的核心思想就是
從分析企業能否持續穩定地成長出發的。消費的時候,物美價廉的商品會讓消費者滿意而歸;投資的時候,成長再加安全邊際那就會錦上添花、如虎添翼。 當然,
成長雖如此重要,但也絕不意味著就一味追求成長而忽略安全邊際。質量優,價格也要合算才行。 在此,筆者大膽地將價值投資濃縮為一個公式:價值投資=(成長+安全邊際)×時間。只有在企業穩定成長的基礎上,安全邊際大於等於零(當然越大越好)的時候買入,並耐心持有,直到價格嚴重高估或企業成長不再持續為止。這就是價值投資的真正內涵。投資人都知道,股票就是企業股權,買股票就是投資企業,投資企業就是買企業的未來,企業的未來就是企業的成長。因此,
成長才是價值投資的真正核心。 公司的前景,潛力即投資者的預期,投資的核心即用當下的價格對未來預期進行博弈。未來沒有100%確定的,是謂模糊的正確。
附: 大秦鐵路:沒有成長性很被動 (轉載:查看原文單擊標題進入)
作者:百忍成金(2012-09-24 )
前段時間,我寫了《一陰一陽之謂道:陰,則不敗》以及《一陰一陽之謂道:陽,主動性》,闡明了兩個很簡單的道理,陰篇主要講當年讀《三國》悟出來的一個道理,就是司馬懿面對強大的諸葛亮,堅守不出就取得了勝利;陽篇則反思了一味消極防守是遠遠不夠的,並從主席的《論持久戰》中,悟出了“主動防禦”這一概念,也就是陰中要包含陽,否則就會處於被動挨打的地步。最後得出的一個結論是凡是懂得一點價值投資的都了解的兩個概念:
安全邊際與成長性。 其實,當初悟出這看似淺顯的兩點,我用了很久很久的時間。我一開始是一個技術分析者,並沒有接觸格雷厄姆的安全邊際,當時也不知道讀什麽書好,現在回頭來看技術分析的書大都很單一,很淺顯,於是我就試圖跳出簡單的技術分析,尋找智慧。我把《三國》讀了幾十遍,又加上很多年的股市的波折之後,開始慢慢想明白《三國》中的智慧,尤其是司馬懿戰勝諸葛亮這一神奇的逆轉,讓我沈思,讓我隱隱有所感悟。後來讀到《道德經》,愈發覺得司馬懿有大智慧。後來接觸了價值投資,也讀到了格雷厄姆,開始了解安全邊際,作為一個初級的價值投資者,看是看市盈率選股,選擇那些看起來很便宜的股票。後來又讀到了費雪的《怎樣選擇成長股》,了解成長性。不過我的思維中,依然安全邊際是安全邊際、成長是成長,沒有把二者統一起來。一直到後來又讀《毛選》,才想明白以前困擾我很久的疑問:一味的防守,力量一點點被對方蠶食怎麽辦?跟毛主席學會了主動防禦,終於把安全邊際和成長性結合在了一起,終於開始讀懂《道德經》,開始懂得辯證法,將投資理念升華到一個新的層次。
這一個過程是漫長的,從時間來算可能有十多年,可是前幾天寫文章的時候,最後不免有點沮喪:這點道理地球人都知道。
可是,從書上讀的和自己悟到的,終究不一樣吧,我只能這樣安慰自己了。
自己悟到的道理,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才能做到“知行合一”,而從書本上讀到的,卻未必會有我如此深刻的感悟,也就很那做到知行合一了。
有一只股票(大秦鐵路),作為典型的“價值”股,被很多價值投資者所關註,在淩通價值投資網被討論了350多頁,也因著名價值投資者董寶珍的推薦而眾所周知,它的市盈率、資金周轉率、ROE等好像都非常好,僅僅股息率就很高,可是我簡單的用我的安全邊際與成長性缺一不可的理論去拷問這支股票,不禁很疑惑:這支股票的成長性在哪里?它的成長性要麽擴大規模,要麽提高運價,可是好像都不可能,它正是主席所批判的那種“消極防守”。
阿珍是價值投資的前輩,因此雖然我一直不是特別看好這只股票,但是也沒有寫什麽反對意見。前幾天看到阿珍接受雪球的采訪,提到了這只股票,並且也提到了大秦鐵路成長性的問題,就把阿珍前輩的訪談轉過來,供大家研究。
投資大錢鐵路並沒有錯,阿珍前輩最終能賺錢出來,然而畢竟就目前來看,喪失了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價格就是價值在不同的時間的不同的表現,有成長性的股票,業績會“逼”著股價上漲,可以在熊市中走牛。
大秦鐵路的財務指標再好,也是屬於“術”的問題。先戰略,後戰術;先全局,再局部;先長遠,再短期。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先“道”後“術”。
謝謝阿珍前輩用自己的經歷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研究的素材:
問:那大秦鐵路呢,為什麽您也重倉了很多?
答:可能是最終影響我投資理念的一個個股。我持有三年尚未盈利,分紅補償以後還虧10%左右。我原來買大秦鐵路是按照格雷厄姆的思想,就是只要便宜就行了,至於未來是否美好,我們不必太多計較。當時我買大秦鐵路是10倍市盈率,現在到好,是8倍市盈率了。我本來是想在大秦鐵路上撈一把就走,我認為一年半載就價值回歸了,結果一等就是三年。在這三年里面,社會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4萬億造成了通脹,工人工資受不了啊。大秦鐵路10萬大軍啊,一人增加5000塊工資這就多少錢?再加上經濟又波動了。所以本來是短期套利,沒有套利成功又覺得估值很低,也沒走。而且我再次強調,現在也不能走。現在走了又可能是一個笑話。
問:那現在回頭看,投資大秦鐵路是個錯誤麽?
答:應該不是一個錯誤。當以10倍市盈率買下中國一個戰略鐵路的時候,沒有掙錢就錯了麽?不一定是錯誤。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揭示了一個真理,就是它不能成長。這種不能成長的資產,本身抵禦不了估值整體下移的垮塌。我們在大秦鐵路不盈利,是中國估值體系整體崩潰了。我們3年前買大秦鐵路的時候,市場整體估值是20倍。現在平均12倍。市場平均估值下跌了一半了。原來他是10倍市盈率就是全市場最低市盈率了,又是穩定的非周期行業。可是在這兩三年里,中國股市的整體估值給攔腰斬斷了。在這個現實面前,大秦鐵路就相對無優勢了。它又不能成長,所以價格就上不去。你看茅臺的市盈率也在下跌,茅臺過去25倍市盈率是不可能發生的,現在都10多倍市盈率了。但股價還能維持,因為它業績還在增長。所以大秦鐵路這個事情,很難說這是個錯誤。難道中國三年前買10倍市盈率的那個哥們都是不理性的麽?但是它確實沒有賺錢,這反應了一個深刻的問題,就是在當前中國股市整體估值崩塌的情況下,只有成長才能抗的住。
因為估值水平崩塌了,低估變成高估了。三年前的低估值變成了現在的合理估值了。所以它不能靠估值波動來獲利了。格雷厄姆那個實際上還是靠估值波動來獲利。 附:
成長性是價值的源泉 (轉載:查看原文單擊標題進入)
作者:不變的投資(2013 01 10)
無論怎麽劃分投資流派,價值的核心是成長性。沒有成長性,價值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不過,投資者很容易被靜態的價值陷阱所迷惑,很難脫開市盈率、市凈率等量化指標,很多時候會自作聰明進行轉換投資。比如,有投資者跟我說,價值投資就是以低於內在價值買入,高於內在價值賣出。這里需要厘清兩個問題:一是沒有人能夠準確搞清楚內在價值,內在價值是動態、模糊的;二是內在價值與市場價值的關系很複雜,兩者錯位是經常的、甚至長期的。因此,所謂低於、高於內在價值,事實上難以把握。
也有投資者認為,分紅是最重要的投資價值。但是,如果沒有成長性,分紅也很難持續;而且,只依靠分紅,那沒有必要投資股市。比如,一個股票現價10元,每股收益0.5元,市盈率20倍。現買入100股,市值1000元。假如未來每年每股分紅0.5元,業績沒有增長,股價也始終為10元,同時用每年分紅不斷買入股票,那麽到第10年,股票數量共155股,市值1550元,增長55%。但是,如果該股票業績每年增長20%,即使沒有分紅,市值會如何變化?業績到第10年為每股收益2.58元,如果仍是20倍市盈率,股價會達到51.6元,市值為5160元,增長416%。可見,成長性對投資是何等重要!
投資基於定性判斷是基礎,定性分析一個企業的長期前景和成長性是最重要的。
只要一個企業具備比較確定的長期發展前景和業績增長,只要不是以過高的價格買入這個企業,那麽,隨時間推移,企業價值就會逐步增長,我們在長期投資的過程中,就會獲得與企業業績增長相適應的投資收益。這是大概率事件,雖然投資總會有風險。 附:
20年老股民談談價值投資的一點心得 (轉載:查看原文單擊標題進入)
作者:刺客(2012 03 05)
什麽是價值投資?
任何物品都有它的內在價值,價格是價值的體現,俗話說,沒有賣不出去的東西,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黃金有黃金的價格,垃圾也有垃圾的價格。但是每樣東西在每個人的心中定價都是不同的,當你很餓的時候,你就很容易花貴點的價格去買面包,當你很撐的時候,面包就是買一送一你也可能不會要。面包是同一個面包,它的內在價值沒變,變的只是買它的人的看法。
價值投資就是我們在打折的時候買來面包,再賣給某個饑餓的人。下圖中的第一幅圖中,
水平橫線可以看作面包的價值,圍繞它波動的曲線可以看作面包的價格,我們可以在價格波動的下部區域買入,價格波動到上面的時候賣掉它。還有另一種情況,那就是你買的不是打折的面包,而是打折的樹苗,它的價值隨時間的推移,還會自我生長成材,這就是第二幅圖片,它的價值線不是水平線,而是向上的斜線,那麽圍繞它波動的價格曲線自然也是曲折向上,如果在價格波動的下部買入,在上部賣出,你會發現你賣樹苗賺的錢遠遠超過賣面包賺的錢。價值投資的最高境界就是買入低估的成長股,這樣你就可以享受到本身估值由低向高的獲利空間,另一個還能享受到買入公司的內生性成長帶來的價值重估的獲利空間。
“其實買股票沒那麽複雜。認真研究:1.該公司未來盈利能否持續理想成長?2.眼前股價被低估沒?只要同時滿足這兩條就買入,買完,該幹嘛就幹嘛去。看不懂的行業,我不買;15倍以上市盈率的,我不買。”—史玉柱
簡評:
真正的價值投資者買的不是打折的面包,而是打折的樹苗。時間是優秀企業的朋友,低位買進價值成長股,耐心等待其估值回歸及持有過程企業經營利潤帶來的雙重回報;這就是典型的“戴維斯雙擊”。股票投資猶如一個等邊三角形:一條邊是低估值(選時),另一條邊是成長性(選股),還有一條邊是中長線投資(時間)。三條邊同樣重要,缺一不可、各占三分之一。
@釋老毛 @2分之1自旋 @朱勝國 @jjamesw @炳涵投資 @梓恒 @八一八 @小鱷魚
$飛凱材料(SZ300398)$ $東方網力(SZ300367)$ $眾信旅遊(SZ002707)$ $三聯虹普(SZ300384)$ $冠昊生物(SZ300238)$ $三諾生物(SZ300298)$ $博暉創新(SZ300318)$ $金證股份(SH600446)$
油價跌無止境 真正的“底線”到底在哪?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652
周五布倫特原油價格觸及五年新低讓市場對於油價的討論再度活躍起來。市場最為關心的不外乎一個問題:油價到底什麽時候能夠觸底反彈?這個答案或許就在沙特能容忍的最低油價“底線”之中。
60美元,不能再低了?
對於一些沙特傳統垂直井而言,10美元/桶的情況下依然可以運營,但是這絕對不代表沙特能夠接受的底線。過去5年的時間內,沙特整體的“盈虧平衡價”只增長了10美元/桶。即便如此,隨著布倫特原油周五跌破70大關並刷新5年新低,油價距離沙特的保本價也並不遙遠了。60美元/桶很有可能是沙特的底線,也是引發油價反彈的關鍵焦點。

事實上,原油市場的歷史已經證明,油價出現快速反彈並不罕見,因為原油的開采和產能一直無法保持相對的平衡狀態。舉例來說,目前一些美國德州的頁巖氣公司已經無法盈利——75美元/桶是他們的底線。最新的數據顯示,美國11月新油井開采許可證發放數量銳減近40%,暗示2007年左右開始的美國頁巖油氣繁榮陷入停滯。
而許多以來原油出口的國家,比如俄羅斯、委內瑞拉、和尼日利亞在油價65美元的情況下也無法保持財政平衡。這就意味著油價再跌,市場可能被迫做出回應。
本周早些時候,沙特態度已經有所緩和。在沙特政壇極具影響力的王子Turki周二表示,“除非伊朗、俄羅斯和美國願意一起減產,否則沙特不會考慮任何減產措施。沙特不會主動放棄市場份額。”雖然看起來態度強勁,但是其實也從側面說明如果其他國家“服軟”的話,沙特也願意減產以抑制油價下跌。
極度超賣 恐慌即將結束?
除了基本因素之外,油價的技術面和歷史走勢也暗示油價已經進入超賣區域。
Global Resources Fund基金經理Brian Hick表示,“油價已經遠離合理價格太遠了,我認為他們會有機會緩慢回升至80-85美元的均衡價格。”
過去10年以來,除了2008年金融危機時代,油價均沒有出現過很誇張的波動。而目前油價也正在進入潛在的買入信號區域。

雜誌Barron本周則指出,通常而言,油價持續下跌的周期是20周左右,而這一次的下跌已經達到24周之久,歷史現實恐慌可能正在接近尾聲。
先行指標PMI?
判斷油價何時止跌的另外一個現行指標可能是觀察全球PMI的變化。
本輪油價下跌除了頁巖油革命之外,另外一個核心因素就是全球經濟的放緩。雖然美國正在穩步複蘇,但是中國和歐洲的數據表現明顯令人失望。
摩根大通全球PMI指數顯示,1個月周期和3個月周期的PMI如果出現死叉(1月下穿3月)的話就意味著經濟在走弱。而今年6月出現的死叉節點和油價大跌的開端也剛好契合。

此外,大宗商品類股票也有類似的傾向。1998-2013年的數據顯示,當PMI指標出現死叉之後的三個月內油價下跌的概率為100%,而如果PMI出現金叉(1月上穿3月),則未來6個月內油價上漲的概率高達83%。

想抄底油價?緊盯全球PMI的表現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對話明勢資本黃明明:真正優秀的創業者是最稀缺的資源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30/148670.html
i黑馬:2014年是資本的狂歡,是創業者的天堂,融資沒有上千萬,都不好意思對外公布。2014即將過去,2015的資本市場,真的就如劉強東在黑馬盛典上所說的,會是創業者與資本市場的寒冬麽?時間追溯到幾個月前,經緯中國張穎也稱資本寒冬已至,資本界有更多的知名人士持同樣的看法。
那麽,2015年資本市場會不會繼續延續2014年的寒冬?創業者又應該如何對待未來的發展?今年速成項目的未來,明年的路又在何方?
萬能的黑問邀請了明勢資本創始人黃明明,為大家講一講他對2015資本市場的預判。
明勢資本今年的成果如何?
大家好,我是明勢資本的黃明明。
我們是一支專註於TMT領域的早期基金。今年7月底成立,到目前為止已經投資了十六七個項目,其中接近一半已經拿到了下一輪的投資。其中PP租車在最近一輪的融資中估值已經接近3億美金;另外一家專註於C2C二手車交易領域的好車無憂今天下午也會有重大消息發布。
這樣的成績,2014年對於明勢來說,算是一場盛宴麽?
談不上是什麽盛宴。
我在之前的一篇訪談中也談過,對於一個優秀的早期基金來說,不應該過分的關註市場是處於泡沫還是寒冬。原因很簡單,我們投資的是在未來五到十年內能夠成長為偉大公司的企業,所以當你把時間軸拉長後,任何一家企業都會在它的成長歷程中遭遇兩到三個經濟周期。我們不會因為資本市場的短期變化改變我們的節奏。碰見了真正優秀的創業團隊,不論是在市場的熱潮中,還是在寒冬中,我們都會快速並堅決的支持他們。明年我們會保持同樣的節奏,前提是能找到足夠優秀的創業者。
當然,2014年確實湧現出了新一波的創業機會,也有不少優秀的創業者出現。尤其是在傳統行業和互聯網的融合與顛覆中,會孕育出一批百億美金企業的機會。除了像我們剛才談到的租車和二手車領域,我們還布局了像“人馬君”這樣引領健身和生活方式的O2O項目、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火球”、打通線上線下教育的“每日一題”、停車場管理應用的“停車寶”等等。
對待2015年,態度樂觀嗎,理由是?
對將要到來的2015年,我們有幾個大趨勢上的判斷:
傳統行業和互聯網的相互滲透和整合會來的更加猛烈。在2014年的最後幾個月里,我們看到了像小米入股美的、阿里入股海爾、萬達收購快錢這樣行業巨頭之間的滲透和整合。明年,這樣的趨勢會來的更加猛烈。
我比較同意的一句話是,如果你認為你所在的行業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和互聯網沒有關系,那麽三到五年後你就和你所在的行業沒有什麽關系了。在我們可以想到的所有垂直領域中,都會有更多的創業公司湧現出來。前提是,這個創業團隊對行業中用戶面臨的痛點有足夠深刻的認識,並能以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為手段,提高行業的整體效率,為用戶提供極致且能產生口碑傳播的服務。
在智能硬件和高端制造領域,同樣會湧現出一批百億甚至千億美金的創業機會。這一點,中美的趨勢會有所不同。美國最近的趨勢在企業級應用上,其整體的投資額度已經超過了對消費端產品的投資;而中國由於過去三十年在制造領域的積累,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工業生產制造鏈條。由於之前主要依靠人口紅利,制造業的整體水平在產業鏈中位置不高。
但我們看到一些優秀的企業,已經有向高端制造升級的趨勢和需求。比如在工業機器人領域,中國已經在去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我們剛剛參與投資了一家在這個領域非常優秀的工業機器人公司。未來這個市場的規模會是百億乃至千億級別的。我們認為,如果我們站在未來的十年回顧今天,這可能是史上開拓進取最好的時代。
這就是我們對2015年以及未來幾年的總體判斷。
所以,2015年資本寒冬說,你的判斷是否?
前面已經說過,對優秀的早期投資基金來說,不應該過分關註資本市場是處於寒冬還是泡沫。
同樣,對真正優秀的創業者來說,不論是在寒冬還是在熱潮中,永遠都是如履薄冰,兢兢業業的把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
這里我想強調一個觀點,真正優秀的創業者永遠是這個市場上最稀缺的資源。有這樣的創業團隊出來,不論是在熱潮還是在寒冬中,永遠會有真正優秀的投資人追著給錢的。我們看到在美國最近幾年湧現出來的現象級公司,Uber和Airbnb,都是在金融危機最嚴重的08、09年創立的。
2015,你覺得創業者應該備好哪些糧草?
對創業者來說,無論處於什麽樣的市場環境,永遠首要關註的都應該是自己所提供的核心產品和服務是否能夠做到中國甚至全球最優秀的級別。同時,你能否通過這樣的產品和服務引起用戶的口碑傳播並爆發式增長。這里我想強調一點,對早期的創業公司,如果已經通過了產品的測試階段,增長永遠是第一位的。用矽谷比較流行的一句話來說,就是“Keep growing, fxxk everything else”,因為慢就是死。
如果說要準備糧草,我們認為沒有什麽比引進優秀的人才更重要的事情了。我們看到的所有一流創業團隊,在找優秀的人才方面,都是極盡全力,“無所不用其極”。
如果黑馬創業者想要跟你,明勢合作,有哪些途徑?
我們專註全心全意為創業者服務,永遠歡迎優秀的創業者找到我們。
明勢資本的郵箱是[email protected],歡迎創業者發送商業計劃書到此郵箱,我們會在稍後和你取得聯系。
亦可到黑問私信我,我會不定期查看。
真正勝負從四十歲開始
|
|
你四十歲嗎? 如果已是,回想那時的你與今日景況的關聯? 如果尚未,期盼四十歲的自己將如何? 近日新聞,希臘新就任總理齊普拉斯四十歲,一百五十年來最年輕的元首,掌管一個瀕臨破產的國家。他的出線,引起我端詳「人生四十歲」的意義。這是人生轉折點的年紀,有一些歷練與智慧但老成還不足;這是成為企業的執行長嫌年輕的年紀,更遑論掌管複雜的國家機器;這雖是幹勁十足,但理想已衝撞過現實的年紀。 每個人的四十歲狀態不同,有人已要扛起一個國家,並站上國際;有人則連獨立扛起自己,都不行;有人正待大鳴,上坡之勢銳不可當;有人已然錯過職場最顛峰,往下坡走。 如果已到或即將到這年紀,必須有自覺:人生到了四十歲,沒有誰該對今天的你負責,一切都是自己。 日本散文作家川北義則在《關鍵四十歲》寫道,人在四十幾歲時會面臨人生最重大的十字路口,因為這十年,所選擇的度過方式,會讓人生的結果截然不同:一種是讓自己從那時候開始,更加速的成長茁壯,變成一個「真正的大人」;另一種則是成長就此打住,人生不再進步。這個時期如果沒有身為「大人」的自覺,五十歲和六十歲的人生是空虛悵然。 川北義則說,「真正的人生」從四十歲開始,真正的勝負從四十歲開始。 他比喻,這年紀的人,有人像「骨董車」,越開越具神韻,不論外觀內在散發出個人風采;反之,也有人彷若彎腰駝背的「中古車」,烤漆脫落、板金鏽化。 如果你不想變成「中古車」,正準備迎向四十歲,希臘總理齊普拉斯的登台是一個示範。提醒你,準備好了嗎,有勇氣承擔嗎?你的時代來臨了。 |
|
忘了Apple Watch吧 這才是真正的「壕表」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032
蘋果公司昨晚推出Apple Watch,最貴的一款高達1.7萬美元。蘋果力圖將其打造成一款奢侈級高科技產品。然而,如果僅僅比較價格,那麼Apple Watch的奢侈光環可能就要褪色了。
華爾街見聞整理多個資料發現,諸多世界級奢侈品腕錶集團旗下都有售價超百萬美元的腕錶產品。如果按照200萬美元的標準計算,那麼一枚老牌奢侈級腕錶就能買一百多個Apple Watch。此外,作為工藝品,奢侈品腕錶均可長久保值,其中多只還全球限量出產,這就更顯得彌足珍貴。
· 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5175大師弦音紀念腕錶
為慶祝品牌誕生175週年,瑞士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推出了限量版「175週年紀念款」腕錶。全球僅生產7枚,其中6枚公開發售,1枚用於收藏展示。每塊售價260萬美元(約合1600萬人民幣)。這款腕錶採用18K玫瑰金錶殼以及108顆寶石。每塊手錶整體製造完成耗時八年。

· 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Tour de l'Ile
江詩丹頓集團打造的Tour de l'Ile腕錶同樣搭配18K玫瑰金和藍寶石水晶玻璃。全球限量出產7只。此款手錶售價折合人民幣約1200萬元。

· 積家鉑金高珠寶球形陀飛輪表
此款手錶全球僅製造1枚,採用積家的球體形陀飛輪,全鉑金材質,外殼鑲嵌數百顆鑽石。售價超1200萬人民幣。

· Franck Muller Aeternitas Mega 4
Franck Muller旗下Aeternitas Mega 4售價約240萬美元。mega4手錶需要特別訂購,僅限於紐約和日內瓦。

· louis moinet meteoris
louis moinet於2010年推出一款腕錶,採用18K白金錶殼,鑲嵌56顆頂級方鑽,總重3.46克拉。市場估價為460萬美元。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