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奧巴馬即將於明年1月卸任。在他執政的8年中,美國人的醫療、健康和生活水平如何呢?調查研究公司蓋洛普近日發布研究報告對這些領域進行了盤點。
在總統競選和第一個任期內,奧巴馬將醫保改革作為自己的工作重點。如今,《平價醫療法案》已經實施6年,當初奧巴馬簽署這項重要法案的三大目標——擴大醫保覆蓋率、降低醫療成本、改善醫療質量,實現得如何?
2008~2013年間,沒有醫保的美國成年人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但自2014年《平價醫療法案》生效以來,該比例顯著下降——從2013年的17.3%高位回落到2016年的10.8%。2013年以來,約有1610萬此前沒有醫保的成年人獲得了醫保。
無法負擔醫療費用的美國成年人比例也降至8年來的最低水平:從2008年的19.7%下降到了15.5%。美國成年人中擁有私人醫生的比例相對變化不大,醫療質量改善不明顯。
美國人的鍛煉和抽煙習慣有所改進,但飲食習慣卻變差了。
64.2%的美國人表示一天都吃得很健康,這一比例處於2008年來的較低水平。不過,經常吃健康食物的人數比例在這8年間保持穩定,在56%~58%之間小幅波動。
經常鍛煉的美國人比例出現小幅上升,從2008年的51.4%增長至2016年的53.8%,這表明喜愛鍛煉的美國人變多了。
美國成年人中吸煙人數比例呈現每年下降的趨勢,自2009年以來下降了3個百分點(從21.0%到18.0%)。
然而,美國人對自己健康的總體評價有所下滑。2008年,約有22.6%的美國人認為自己“非常健康”,2016年卻僅有19.0%的美國人這樣認為。
美國人重大慢性病發病率情況則表現不一。2008年以來,肥胖發病率增加了近3個百分點,至28.3%;糖尿病發病率升高近1個百分點,為11.5%;抑郁癥發病率也增長了1.6個百分點,至17.7%;但高膽固醇的發病率卻下降了3.5個百分點;高血壓和癌癥的發病率沒有太大變化。
自奧巴馬就任總統以來,美國人的生活水平指數有所提升:對自己目前生活水平表示滿意、認為生活水平有所改善的比例從2008年的24%大幅上升至2016年的50%。
總體而言,美國人對生活的滿意度在奧巴馬當政的8年中有所提高。2008年小布什結束任期時,只有48.9%的美國人認為自己的生活“相當不錯”,但現在有55.4%的美國人這樣認為。
黑人、白人和西班牙裔群體中,對生活感到“相當滿意”的比例均上升6個百分點,而亞裔人群中的這一比例較2008年時提高了10個百分點。不過,黑人對生活的滿意度在奧巴馬的第二個任期內有所下滑。
新西蘭乳業巨頭恒天然9月22日宣布,該公司2015至2016財年凈利潤為8.34億新西蘭元(約合6.14億美元),比上一財年增長65%。
恒天然2015至2016財年於2016年7月底結束。在這一財年內,受成本下降和改善銷售策略影響,恒天然銷售額增長4%,每股收益為0.51新西蘭元(約合0.37美元)。
恒天然表示,將向旗下奶農支付每公斤原奶4.3新西蘭元(約合3.16美元)現金,包括每公斤原奶出欄價3.9新西蘭元(約合2.85美元),及0.4新西蘭元(約合0.31美元)分紅。
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財年中,恒天然負債額降至55億新西蘭元(約合41億美元),下降16億新西蘭元(約合12億美元)。近幾年來,恒天然的負債狀況受到外界普遍關註。恒天然花費大量資本建設新工廠並參股中國乳制品企業。這些舉動先前引發市場擔憂,標準普爾曾下調恒天然信用級別。
恒天然年報顯示,中國依舊是國際乳制品市場需求增長最快的地區。2015至2016財年,中國市場需求增長27%。另外,拉美市場需求增長較快,在過去的財年中增長10%。
恒天然在年報中表示,企業將繼續加強在中國地區的牧場建設。預計2016至2017財年,恒天然旗下中國牧場產奶量將比上一財年增長40%。
近幾年,受乳制品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及其他相關因素影響,恒天然凈利潤變動較大。2013至2014財年,企業凈利潤大幅降至1.79億新西蘭元(約合1.32億美元),隨後凈利潤連續兩個財年大幅上升。
據新華社26日消息, 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唐家璇26日在日本東京先後會見了日本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外相岸田文雄等日本各界人士。
唐家璇表示,當前中日關系不時受到消極因素幹擾,改善勢頭比較脆弱。前不久兩國領導人在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期間舉行會晤,就克服困難、改善兩國關系達成重要共識。明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後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兩國關系改善面臨重要契機。雙方應共同努力,相向而行,根據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和四點原則共識精神,努力擴大兩國關系積極面,抑制消極面,推動兩國關系早日回歸正常發展軌道。“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新形勢下,希望雙方進一步加強兩國地方、友城、草根和青少年等民間交流,不斷增進相互了解和信任,有效改善國民感情,夯實兩國關系的社會基礎。
26日,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左)與唐家璇會晤。(圖:共同社)
日方表示,兩國領導人在G20杭州峰會期間實現會晤並取得重要成果。日方願同中方一道,妥善處理有關問題,繼續推進各領域交流合作,共同迎接日中邦交正常化45周年和《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推動兩國關系進一步改善發展。
唐家璇會長系應日中友協邀請於9月25日至29日訪問日本。
據共同社報道,17日上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向開始舉行秋季例行大祭的靖國神社供奉了名為“真榊”的供品。
靖國神社透露,安倍是以“內閣總理大臣”的名義供奉供品的。他放棄在持續至20日的此次例行大祭期間前往參拜。
據悉,2012年12月第二次出任首相開始執政後,安倍於2013年12月26日參拜了靖國神社。不過沒有在春季和秋季例行大祭期間參拜過,都采取了供奉“真榊”的做法。在8月的終戰紀念日,他從2013年起連續4年獻上“玉串料”(祭祀費)。
2015年日本靖國神社例行春季大祭期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供奉“真榊”供品。
日中韓三國首腦會談考慮於12月初在日本舉行,目前已開始就此展開協調。共同社報道稱,安倍此次放棄參拜可能旨在優先改善與中韓兩國的關系。
此外,厚生勞動相鹽崎恭久、眾參兩院議長大島理森和伊達忠一及日本遺族會會長、文部科學副大臣水落敏榮也分別供奉了“真榊”。
據此前報道,在11日的日本參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日防衛相稻田朋美就是否在靖國神社秋季例行大祭期間進行參拜一事表示:“將以安倍內閣一員的身份判斷並采取恰當的行動。” 往年8月的終戰紀念日,稻田都會參拜靖國神社,但今年以訪問派自衛隊參與打擊海盜活動的吉布提為由放棄了參拜。
由於多項政策預期落空,新三板市場流動性自去年下半年來日益萎靡,資產定價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受損。落實改革政策、改善市場流動性成為新三板市場的當務之急。
10月18日,全國股轉公司監事長鄧映翎在合肥中國國際徽商大會活動中發表演講,提及新三板市場未來交易制度、轉板機制、信息披露和引入機構投資者等四方面改革,其中關於不連續的競價交易的表述引起市場熱議。
有分析人士指出,這說明了一攬子流動性解決方案開始進入實施階段。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在投資者群體和資金有限的情況下,交易制度即使改革也難以起到活躍交易的作用,而以證券法修改為前提的轉板試點將不會很快落地。
不連續的競價交易
據媒體報道,鄧映翎在10月18日的會議上發表了主題為《深化股轉系統改革,優化服務實體經濟》的演講,他提出創新層企業是按照盈利規模、成長性和市場認可度篩選出來的,質量較高,需要研究統一的交易制度改善流動性。
截至目前,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已經達到9204家,其中創新層企業953家。在創新層中既有做市轉讓企業也有協議轉讓企業,分別有649家和304家。10月18日,創新層僅184家企業發生交易,整體成交金額為2.7億元,占新三板全市場大約三分之一。
鄧映翎指出,改善創新層企業流動性有兩種思路,一是由將所有的創新層企業由現在傳統的做市商制度變成混合型的做市場商交易。另一種是采取區別於主板市場連續競價的不連續競價交易,引進集合競價,比如每半小時進行一次競價。
今年7月21日,針對新三板市場流動性不足的問題,股轉公司副總經理隋強公開表示,將推出一攬子流動性解決方案,具體措施包括改革協議轉讓方式,優化做市轉讓方式,建立健全統一的盤活大宗交易制度和非限定條件的非交易過戶制度等等。
9月1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完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交易機制,這是國務院會議首次強調新三板的交易功能。
南山投資創始合夥人周運南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前述不連續競價交易制度類似主板早盤9:15至9:25的集合競價以及深交所尾盤14:57至15:00的集合競價,可能被用來代替現有的協議轉讓方式。
不過,他也表示擔憂,“在行情好時,目前的協議轉讓其實已經很接受近連續競價了,但是不連續競價會將交易時間人為分段,段數越小越會破壞交易的連續性,違背完善交易制度的良好初衷。”
10月19日早盤,新三板上成交金額最高的10家掛牌公司中,有6家為協議轉讓企業,其中三家企業成交金額超過1000萬元,東海證券(832970.OC)早盤成交金額達到3350萬元。做市企業中僅曼恒數字(834534.OC)早盤成交金額在1000萬元以上,為1836萬元。
華北一家券商新三板業務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單純改變交易方式解決不了投資者不足的問題,即使有更好的交易規則,如果沒有足夠的投資者,仍然無法成交。”
新三板對於投資者有金融資產市值500萬元門檻的限制,到去年底新三板共有約20萬戶個人投資者賬戶,其中不符合投資者適當性、只能買賣自家公司股票的受限投資者有大約9萬戶,機構投資者約2.2萬戶。有資深個人投資者向記者介紹,市場真實的合格投資者數量估計在5萬戶左右,其中能夠在新三板天天交易或者盯盤的估計不超過5000人。
轉板要先改證券法
鄧映翎在18日的演講中還指出,新三板企業轉板只有在證券法改革之後才能推進,當前主要工作是打通新三板和IPO的制度障礙。
近日,國務院文件再次敦促新三板轉創業板試點工作。10月10日,國務院正式公布了《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其中提及“研究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轉板創業板相關制度。”意見還要求,加快完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健全小額、快速、靈活、多元的投融資體制。
前述券商人士告訴記者,按照證券法,申請證券上市交易必須要經過IPO,必須聘請具有保薦資格的機構擔任保薦人。而目前新三板企業只有公開轉讓,在公開發行方面還受到限制。這些都是新三板企業直接轉創業板面臨的制度性障礙。
對於信息披露和引入機構投資者等方面改革,鄧映翎在18日的演講中表示,可以推遲基礎層掛牌企業的年報披露截止日從4月30日到6月30日,以解決年報審計力量的供求矛盾,進一步提升新三板企業的披露質量,同時減輕掛牌公司信息披露成本。
目前有資格審計上市公司、掛牌公司的會計師事務所不到50家,到明年將需要審計3000多家上市公司和大約1萬家掛牌公司。今年初,由於審計力量有限,不少掛牌公司不得不更換會計師事務所,有62家企業未能在4月30日截止日前披露2015年年報。到明年4月,需要披露年報的掛牌企業數量將會比今年超過一倍。
關於引入公募基金,鄧映翎認為目前主要是引入封閉式的基金,如3年期的封閉式基金,新三板市場流動性會有所提高,封閉式基金也減輕市場退出的壓力。他建議,公募基金積極創新,設計符合新三板市場特點的產品。
廣證恒生新三板研究副團隊長趙巧敏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演講中透露的信息總體來看比較積極,各方都主要關註規範性和流動性,無論是改革交易制度還是引進公募入市都是希望增加新三板的流動性。
知點投資創始合夥人馬起華對記者表示,“轉板制度的落地、交易制度的完善,以及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主流機構投資者的入市是明確的政策信號,一攬子改善流動性計劃開始進行實質性出臺階段。”不過,他也指出目前市場情緒低迷,二級市場反應可能有限。
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數據,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52997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0666億元,同比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209415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279890億元,增長7.6%。
實體經濟的持續改善一定程度上體現在用電量上。根據能源局此前發布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約4388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5%,增速較去年同期回升3.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4.8%、2.0%、11.5%和11.6%,增速同比分別回升2.1、2.9、4.1和7.0個百分點。9月份當月,全社會用電量約496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9%,增速同比大幅回升7個百分點。
從用電結構看,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對全社會用電增長的貢獻率繼續大於二產。前三季度,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合計對全社會用電增長的影響度達到66.7%,遠高於二產的31.3%,用電結構進一步優化。三產用電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用電同比增長15.3%,商業、住宿和餐飲業用電同比增長10.0%,金融、房地產、商務及居民服務業用電同比增長12.7%,9月份當月,3個行業用電同比分別增長17.1%、14.5%和15.5%。
從發電情況看,受來水偏枯影響,水電發電量負增長,火電發電量增速回升,核電發電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初步統計,9月份全國火電、核電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2.2%和18.1%,水電發電量同比下降12.8%。前三季度全國水電、核電、火電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9.6%、0.9%和23.0%。
國家電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9月用電增速較高,依然有前半月氣溫偏高的因素。排除氣候因素,實體經濟的表現也較樂觀,三產和輕工產業明顯回暖。原因主要是消費拉動,消費刺激企業生產增加,一定程度上促進用電量的提升。從4月份經濟觸底到之後開始的用電量回升意味著實體經濟的回暖。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中國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要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既要保持總需求力度,也要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 李克強總理近日在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指出。
但是,企業經營的改善同樣不能放松去產能,專家指出淘汰過剩產能要更有針對性。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本次統計局公布的前三季度原煤產量同比下降10.5%,說明這一次去產能力度較大,但這種趨勢更應該持續。有針對性地調整產能過剩首先要選取矛盾最大的領域,如鋼鐵煤炭,其次考慮結構調整的問題,再次是註意政策工具的使用。過剩產能產生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地方政府配置資源的權力很大,在GDP導向的作用下過多幹預地方經濟導致的。這種幹預,又單純從本地地方經濟出發,沒有考慮整個結構的調整和國家經濟發展的步伐。導致產能過剩的原因多年來基本相同。這一輪去產能成效更實在,因此有針對性去產能才能防止“轉軌”過快,引發就業等矛盾。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日前也表示,截至9月底,鋼鐵、煤炭兩個行業退出產能均有大幅提高,相關進度數據將盡快公布。
多次大範圍的重汙染過程,使各地大氣質量改善的幅度明顯收窄,大氣汙染防治形勢十分嚴峻。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環境保護部獲悉,21日晚,環保部緊急召開專題會議,分析研判近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環境形勢。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表示,“要正確認識當前大氣汙染防治的嚴峻形勢,提高預警預測能力,加強區域督查力度,堅定信心,鍥而不舍地推動大氣汙染防治。”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攝影/章軻
環保部監測結果顯示,今年1~8月,空氣質量改善效果明顯。但9月以來,幾次大範圍的重汙染過程,使各地改善幅度明顯收窄,多地單月不降反升,大氣汙染防治形勢十分嚴峻。
陳吉寧表示,今冬明春是《大氣十條》確定的各項任務能否完成的關鍵時期,減緩重汙染過程是人民群眾最殷切的期盼。各地要深入分析當前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加強預警預報能力,科學設定重汙染天氣標準,加密監測頻次,提高預報準確性。
據本報記者了解,環保部近期將加大重點區域督查力度,督促各地組織力量,第一時間對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各項應急措施落實到位。
“要精準發力,下大力氣治理燃煤汙染、高架點源排放、移動汙染源,對違法超標排汙企業依法從嚴處罰。”陳吉寧表示,對督查發現的問題,環保部門將及時向社會公開,回應社會關切。
20日召開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協作小組第七次會議指出,當前,區域大氣汙染防治進入了向縱深發展的關鍵階段,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依然是大氣汙染最為嚴重的區域,空氣質量成為社會最關心的問題。重汙染天氣既影響全年目標任務的完成,也影響群眾對大氣汙染治理的獲得感,必須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監測數據顯示,10月17日9時,河北衡水開始出現嚴重汙染,18時後發展到中南部的石家莊、邢臺、邯鄲和山東西北部、河南北部等地出現中度甚至重度汙染,並逐漸影響到北京地區。
北京市PM2.5濃度從18日9時開始快速升高,17-18日相對濕度一直在80%左右,持續的高濕氣象條件顯著提高了顆粒物二次轉化速率,加重了汙染過程。北京城區硝酸鹽、硫酸鹽、有機碳(OC)、元素碳(EC)濃度占比都較高,說明北京市PM2.5濃度受本地及周邊的機動車和工業燃煤排放,以及氮氧化物等二次轉化影響顯著;
天津、廊坊等地站點的PM2.5中硫酸鹽濃度占比也較高,說明受工業燃煤排放影響較大;北京、石家莊等地的粗顆粒相對濃度也比較高,表明揚塵等一次顆粒物排放仍需加強管控。
截至10月19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4.3%,高於8.5%的全國平均水平。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交通格局與方式決定了區域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長期性、複雜性。同時,京津冀仍存在治理措施針對性不強、行業治理進展不均衡、機動車管理依然薄弱、重汙染天氣應對有效性不強等問題和困難。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10月3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國務院第三次大督查情況匯報,推動改革發展和民生改善政策措施切實落地見效;確定全面推進政務公開相關實施細則,促進政府施政更加透明高效。
會議指出,督查是促發展的“利器”。在過去兩年開展全國大督查的基礎上,近期國務院再次對31個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30個國務院部門、單位開展督查。總的看,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各項部署,在促進經濟平穩增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好“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推動“雙創”、培育發展新動能、破解民生難題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但也發現一些突出問題:一些“放管服”和其他重點領域改革措施在有些地方和部門落實不到位,部分重大建設進度慢,一些地方民間投資、創業創新存在制度約束,脫貧攻堅、環境治理等民生工作仍有不少“短板”等。會議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抓住後兩個月關鍵時期,切實整改督查發現的問題。一是強化工作落實責任機制,認真研究督查中各方提出的意見建議,抓住牽一發動全身的重點問題,圍繞推進重大建設、吸引民間投資促進醫養結合等新興產業發展和保障房、扶貧、醫保等重大民生事項,提出有效解決辦法,促進供給結構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提高發展質量效益。二是各級政府要克服重發文輕落實現象,進一步整治“文山會海”。三是加強政府系統縱向、橫向協調,加快各類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防止相互掣肘影響發展。會議強調,為確保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必須註重發揮各方積極性,堅持賞罰分明,建立健全容錯機制,鼓勵各地幹事創業。對抓落實有力有效的地方和部門要推廣其經驗,並將對地方的激勵措施從去年的6項增加到24項,在改革試點、財政投入、項目布局、融資發債等方面進一步加大政策傾斜和支持。對不作為、亂作為的,要依法依規嚴肅問責。推動各地區、各部門鉚足幹勁、真抓實幹,全面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為明年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會議認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推進政務公開,是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內容,對提高行政效能,便利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增強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意義。會議確定,一是將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五公開”的要求穩步有序納入政務活動各環節。在全國選取100個縣,圍繞土地利用規劃、拆遷安置、環境治理、扶貧救災、就業社保等開展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各部門要就本行業本系統主動公開的內容、主體、時限、方式等編制目錄並動態更新。二是強化政策解讀。地方和部門主要負責同誌要帶頭發布權威信息,同時要發揮專家學者等作用,準確闡釋政策,為群眾解疑釋惑。三是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特別是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影響市場預期和突發公共事件等重點信息,有關地方和部門要及時主動發聲。對群眾反映的實際困難和重大問題,研究解決或調查處置情況要及時公布。四是加強政府網站等平臺建設,註重運用全媒體手段,擴大政務信息覆蓋面和影響力。五是拓寬公眾參與政策制定、執行和監督的渠道。國務院部門和省級政府要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法規規章、重大建設項目等方面擴大公眾參與度。建立健全公眾代表、專家、媒體、利益相關方等列席政府有關會議制度。建立政務公開效果評估機制。使政務服務更加透明高效。
11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介紹2016年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據國家統計局同日發布,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1%,與9月份持平,環比增長0.5%。1-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
毛盛勇用“四個平穩、四個改善”進行了概括。指出生產領域的價格在持續上升,通縮壓力明顯緩解,市場供求關系得到明顯改善;“三去一降一補”在紮實推進,成效也比較明顯,供給結構在不斷優化,供給質量在明顯提高。
“四個平穩”主要表現在:
一是生產總體平穩。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1%,這是不變價的增速,按產品產量計算的增速。如果考慮到價格變動,10月份PPI漲幅比9月份擴大,工業增加值名義的增速高於6.1%。而且從今年3月份開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已經持續8個月保持在6%以上的水平,穩定增長的態勢比較明顯。從統計局重點監測的服務業一些指標來看,10月份服務業一些指標仍然表現比較好,增長比較快。從工業、服務業的基本情況來看,生產比較平穩。
二是需求總體平穩。從投資來看,1-10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了8.3%,增速比前三季度小幅提高了0.1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都在加快。特別是民間投資,1-10月份增長2.9%,比前三季度加快了0.4個百分點。10月份當月民間投資增長了5.9%,比9月份增速加快了1.4個百分點。民間投資連續兩個月增速在回升,表明市場需求面有所改善,也表明市場內生動力有所增強。
三是就業總體平穩。從10月份大城市調查失業率來看,繼續保持在低於5%的水平,連續兩個月大城市調查失業率低於5%。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1067萬,提前一個季度超額完成了全年的目標任務,就業穩是當前經濟運行的一大亮點。
四是利潤增勢平穩。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同比增長8.4%,增速和1-8月持平。但是如果分季度來看,三季度增長了12.5%,比一季度和二季度高出不少,從利潤來看也比較平穩。
“四個改善”表現在:
一是供求關系有所改善。從消費領域來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10月份同比上漲2.1%,漲幅比上月上升了0.2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1%。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去年10月份基期比較低,漲幅只有1.3%。如果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變動的影響,10月份核心CPI上漲1.8%,和前幾個月1.7%的水平大體相當,說明我國消費領域的價格總體比較平穩,或者呈現溫和上漲的態勢。
從生產領域來看,9月份PPI上漲了0.1%,扭轉了長達54個月持續為負的局面,10月份漲幅進一步上升到1.2%,這說明市場供求關系明顯改善。
毛盛勇表示,過去經常說生產領域通縮壓力大,現在生產領域的價格在持續上升,說明通縮壓力明顯緩解,市場供求關系得到明顯改善。
二是經濟結構繼續改善。從產業角度來看,服務業增長的勢頭不錯,工業比較平穩,但總體來講,服務業增速略快於工業。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盡管有所回落,但增速仍然不低,高於投資。無論從生產還是從需求的角度看,結構都在改善。
從投資內部的結構來看,第三產業的投資增速大大高於第二產業;在第二產業內部,一些高技術、裝備制造、代表轉型升級領域的投資的增速快於整體投資增速。
毛盛勇指出,“三去一降一補”在紮實推進,成效也比較明顯,供給結構在不斷優化,供給質量在明顯提高。
三是增長動力明顯改善。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傳統動力在不斷改造升級的同時新動力在加快孕育成長。例如,新的市場主體在不斷增加。1-10月份,全國新登記企業數同比增長了28.9%,比1-9月份加快了1.9個百分點,說明10月份新登記企業數量多於9月份。前10個月,日均新登記企業的數量1.46萬戶,數量較高。
新業態增長比較快,1-10月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24.9%,該增速基於過去幾年持續30%以上的高增長,是不易的。10月份,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的增加值增速分別是10.5%、10.1%,比規上工業的增速分別高4.4和4個百分點,新的動能在不斷加快增長。10月份SUV生產增長近40%,另外以健康、體育等為代表的幸福產業,或者消費升級類型的商品銷售增長較快,增長動力在繼續改善。
四是市場預期明顯改善。主要表現在PMI。10月份的PMI是51.2%,比9月份大幅提高了0.8個百分點。從分類指數看,包括生產指數、訂單指數都有明顯提高。10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比上月提高了0.3個百分點,是年內的最高點,說明市場需求包括企業對未來預期看好,對未來是充滿信心的。
當地時間2日晚,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與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進行了首次通話。
過去幾個月,由於奧巴馬政府在禁毒等問題上的指責刁難,美菲關系急劇惡化。現在情況似乎有變,特朗普說,杜特爾特的做法完全正確。杜特爾特則稱,“我們會保持並進一步加強菲律賓與美國的雙邊關系。”
根據菲律賓總統府發布的消息,杜特爾特2日晚間同特朗普進行了大約七分鐘的電話會談,這是特朗普當選下屆美國總統後,兩人第一次通電話。杜特爾特的助手表示,會談雖然簡短,但氣氛非常活躍。菲律賓ABS-CBN電視臺報道稱,特朗普邀請杜特爾特造訪白宮,而杜特爾特也邀請特朗普在2017年內訪問菲律賓。
特朗普早前曾對路透社表示,菲律賓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位置”上,而此次主動邀請杜特爾特訪美,顯然是向馬尼拉方面拋出了橄欖枝。菲律賓ABS-CBN電視臺就認為,2日的電話會談意味著美菲間的關系將開始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