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江蘇、山東入圍地方債發行試點

http://www.infzm.com/content/92202
財政部7月4日消息顯示,江蘇、山東兩省今年進入地方政府自行發債試點範圍,目前試點省市達到六個,分別為上海、浙江、廣東、深圳、江蘇以及山東。分析人士稱,開展地方自行發債試點,更多的是為了逐漸培養地方形成合理的債務體系。

據財政部官方網站7月4日公佈的《2013年地方政府自行發債試點辦法》,試點省(市)發行政府債券實行年度發行額管理,全年發債總額不得超過國務院批准的當年發債規模限額。2013年度發債規模限額當年有效,不得結轉下年。

在債券的品種上,《辦法》明確指出,試點省(市)發行的政府債券為記賬式固定利率附息債券。2013年政府債券期限為3年、5年和7年,試點省(市)最多可以發行三種期限債券,每種期限債券發行規模不得超過本地區發債規模限額的50%(含50%)。

地方債自主發行試點啟動已兩年。

1995年頒佈的《預算法》規定,「除法律和國務院另有規定外,地方政府不得發行地方政府債券」。但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設中又存在著明顯的舉債需求。2009年,國務院同意地方發債,由中央代理發行,列入省級預算管理。2011年,經國務院批准,上海市、浙江省、廣東省、深圳市四省市地方政府自行發債試點啟動,今年試點範圍又擴大到江蘇省和山東省。

目前地方自行發債規模仍實行限額管理。2011年、2012年四地試點自行發債總規模分別為229億元和289億元。而據《東方早報》報導,在6月17日舉行的國債承銷團季度會議上,財政部人士透露,今年地方債的3500億元額度中,2800億元為財政部代理發行,700億元為地方政府自行發債試點。
為建立地方政府長期融資機制鋪墊

2011年6月,審計署首次披露地方政府債務情況的報告顯示,到2010年底,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共計107174.91億元。兩年後,審計署今年6月10日公佈的《2013年第24號公告》又披露了36個地方政府本級政府性債務審計情況。

審計結果顯示,2011年以來,一些地方政府以信託、融資租賃、BT和違規集資等方式變相融資,這些融資方式隱蔽性強、不易監管,籌資成本普遍高於同期銀行貸款利率。

不僅如此,審計結果還表明,有10個地區2012年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債務餘額與地方政府綜合財力的比率,為衡量債務規模大小的指標)超過100%,如加上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有16個地區債務率超過100%;有14個地區2012年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的償債率(當年還本付息額與地方政府綜合財力的比率,為衡量當期償債壓力的指標)超過20%,如加上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有20個地區償債率超過20%。

由於償債能力不足,一些省會城市本級只能通過舉借新債償還舊債,5個省會城市本級2012年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的借新還舊率超過20%,最高的達38.01%。

據新華網4月25日報導,中央政府在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提出,要抓緊建立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

據財新網6月13日報導,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建立規範的陽光融資機制,首先《預算法》修訂應該體現這方面規則的建設;其次,每年中央代發的地方政府債券規模提升應更快一些,在推行自行發債的試點的基礎上,漸進式走向自主發債。

而據《廣州日報》報導,有分析人士指出,地方自行發債試點的開展,一方面是因為近年來高額的地方政府負債使得其迫切需要拓寬融資渠道,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正如辦法所說,「為建立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

「目前地方自行發債的規模很小,相對於龐大的地方債務而言都是杯水車薪。所以開展地方自行發債試點,更多的是為了逐漸培養地方形成合理的債務體系。」他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622

地方債:觸目驚心的做賬 和順財經

http://xueqiu.com/8432689985/24393938

地方債:觸目驚心的做賬----國內八大所之一大華會計師事務所,掌趣科技、TCL、雙鷺藥業等牛股的年度財務報表審計者,曾向杭州市國資委匯報,如何將杭州市交通投資集團由虧損4.1億做到淨利4千萬,實現今年成功發行短融券。http://t.cn/zQ2nuwC
虧損4.1億做到淨利4千萬

在大華會計師事務所浙江萬邦分所2013年3月28日呈交給杭州國資委的這份報告中,華會計師事務所匯報了其淨利潤調整的方案。

報告中稱,杭州市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擬於2013年度申請發行短期融資券,因此合併會計報表淨利潤需要達到4000萬元左右,但交投集團2012年度實際的經營利潤預測虧損可能達到4.1億元左右,交投集團內部各部門和各子公司經過多次商討,擬從3個方面解決4.5個億左右淨利潤的缺口問題。

不過,報告同時稱,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多次與企業進行了溝通,內部也經過多次商討、協調,向市國資委進行了多次匯報,並且市國資委專門組織召開了三方協調會議對杭州交投的問題進行商討。後來杭州交投又與大華以及正大、同方兩家事務所進行多次聯繫和協調,希望維持原來的利潤解決方案,但各家事務所均未同意杭州交投原來的方案,後來杭州交投的解決方案一變再變,直到3月21日才將最終的解決方案敲定下來,從孫公司開始調整財務報表,從而也造成我所對於杭州交投的合併審計報告無法在市國資委規定的3月31日前準時出具。

大華會計事務所最終的利潤解決方案主要包含以下5個方面:

1、根據市政府相關文件,財政撥款5億元用於交通項目資本金投入、貸款還本付息,由於市交通投資集團投資交通項目的資本金主要依賴對外融資,每年需要支付利息,計入集團公司的財務費用科目,經測算,2012年度交通項目累計投資應承擔的利息支出為27329.56萬元,因此企業將5億元中的27329.56萬元作為彌補項目資本金利息支出計入營業外收入科目,餘額作為政府對交投集團的投資補助計入資本公積科目。

2、杭千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根據新的測算結果,對杭千高速公路資產折舊進行了調整,並將通車以來實際流量與原測算流量計提折舊的差異1.58億元在2012年一次性進行了調整,按照63.4%的持股比例計算影響集團淨利潤1億元左右。我們同意了企業的處理方案。

3、同方會計師事務所經過審計,將千汾公路於2010年2月停止收費後產生的費用合計5000萬元轉入其他流動資產科目掛賬,並追溯調整了3452萬元。調整後千汾公路淨利潤為0。

4、孫公司杭州交通土地整理有限公司受託為杭州市土地儲備中心代為管理重機廠地塊開發項目,根據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重機廠地塊開發工作有關問題的專題會議紀要(杭府紀要[2006]206號),管理費用按出資總費用的8%確定,截至2012年12月31日,重機廠除配套幼兒園及農貿市場外,其他均已完成。上述收入均未按會計準則收入確認原則確認收入。

根據同方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浙同方會審[2010]626號,截至2010年6月30日,上述地塊已投入88,274.52萬元,應收管理費用7,061.96萬元,交投集團與土地整理公司簽訂協議對應收管理費進行了拆分,集團公司分成2100萬元計入其他業務收入,並計提了營業稅金及附加。

5、孫公司浙江天際企業有限公司部分房產作為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我所於2013年3月6日第一次收到浙江中瑞唯斯達資產評估有限公司為浙江天際企業有限公司投資性房地產做的評估報告電子版,投資性房地產 2011年年末評估值為343,496,792.83元,2012年年末評估值為379,738,071.52元,評估增值為36,241,278.69元,我所於2013年3月20日第二次收到浙江中瑞唯斯達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做的調整後評估報告正式電子版,調整後投資性房地產2011年年末評估值為337,129,400.08 元,2012年年末評估值為406,524,199.24元,評估增值為69,394,799.16元,計入了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目前初步合併的淨利潤為1700萬元,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為2500萬元。

就這樣,杭州市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完成了從虧損4.1億到淨利4千萬的變身。

有網友評價稱:我和我的小夥伴都驚呆了,真是需要多少利潤就會有多少利潤……

更有投資者感到憤慨:在這種市場,在這種制度下,所謂價值投資就是個悲劇,連財務報表、經營業績都是假的,你怎麼判斷企業的價值和潛力?

不過,業內人士則相對淡定。有評論稱,這還算個事,20年前都有這麼做的了。比這狠的多了去了。而且哪個事務所不這麼做呢?

附:《杭州交投公司2012年報審計重大事項匯報》全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351

地方網站融資難的四大問題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542.html

近年來,地方網站快速發展,投融資開始萌發。以下是寧哲網絡監測的近年來該領域發生的投融資事件數據:

地方网站重大投资事件一览表
 

從數據可以看出,投資人大體分兩個類型:一是相關行業大公司收購資源,二是創投類資本戰略投資。就投資價格而言,從2009年以後,3年價格漲了大約10倍,可以體現出該領域在2008年之後的成長性。

通過與地方網站的運營團隊和戰略投資人的多次深度溝通,我們可以歸納出地方網站在投融資問題上仍存在4大關鍵問題:

一、成長速度問題。

該領域是出了名的慢行業,流量積累初期有「地方社區三年乃成」的規律。即便有了流量基礎,收入增長和規模增長仍需要至少3——5年的時間。因此我們看到掌握更多資金資源的投資人往往是在A輪進入,主要投資人都是創投背景。

二、政策風險問題。

由於地方網站具有媒體成份,因而在政策層面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例如去年多家著名地方網站被暫時關站等事件,給該領域投資蒙上一層陰影。

三、模式複製問題。

大家之所以看到該領域的重大投資收購事件發生在2008年之後,是因為2008年365地產家居網對合肥論壇的收購與改造為該領域確立了盈利模式。

放在盈利模式複製問題前面有2大難題:

1、但是迄今為止,依靠影響力和媒體運作能力盈利的地方網站仍佔多數。而該模式對於流量依賴過大,這就造成異地複製的巨大瓶頸與風險。

2、純粹的媒體模式利潤挖掘有限,這也是地方網站與都市報的重大差別所在。

四、業務規模問題。

2013年多家地方網站業務收入達到2000萬元水平,這仍不足以達到資本所需要的規模。同時,擺在地方網站擴張發展面前的關鍵問題是:服務行業繁雜;異地流量成長困難;連鎖經營管理困難大;盈利模式多樣化。由此帶來的結果就是:本地收入一定會形成業務收入的天花板,而異地複製的難度加劇了投資人對於業務規模的懷疑。因此業務規模問題上存在著巨大的玄機,誰能快速解決,誰就成為行業的老大。

綜合上述四大難題,投資人的疑慮風險,擔心收購價格。但是對於地方網站而言,「是否真的需要融資,是否需要速度」也是值得考慮的問題。這個問題轉化為每一位地方網站的所有者想要問資本的第一個問題:資本帶來什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276

地方債務負擔下的新興產業之困 機器喵

http://xueqiu.com/1340904670/24705286


當市場在擔憂地方政府和地方融資平台的債務償還能力問題時,絕大多數注意力被放在了銀行的貸款能否收回、融資平台發行的債券能否償付上。但是,有一個並不那麼直接的領域,市場並沒有注意到,或者在盈利數據的驅動下進行了選擇性忽視。這個領域,就是一些與地方財政密切相關的新興產業的應收賬款與存貨問題。

近幾年,大量業務與地方財政密切相關的新興產業公司登陸A股市場,如城市綠化、生態修復、環境保護、污染處理、市政建設,等等。在這之中,許多細分子行業的收入和淨利潤取得了非常高的增長速度,一般年化增速都在30%以上,甚至不少能達到50%到70%、乃至100%。在這種增長速度的刺激下,這些公司的估值都非常昂貴,PE估值一般在50到100倍左右,PB估值則一般在8到12倍之間。

由於這類公司多為新進上市,而上市的時候其淨資產回報率又很高,導致它們募集的資金相較原來的淨資產額的比例非常高。如果考慮到上市新募集資金只能被給予1倍的PB估值,則它們的實際PB估值會比現在看到的更高。

從產業的發展角度來說,這類公司一般同時享受來自兩個方面的利好。其一,這些細分產業多為新興產業,在人均收入水平增加的時候,經濟體對它們的需求呈現爆發性增長,如環保類行業就是其中的典型。其二,這些公司所處的行業集中度很低,同時競爭對手的市場佔有率大多很小,使得有資金優勢的上市公司可以快速進行全國性擴張。這兩個因素導致這些公司的收入和利潤快速增加,估值也就達到了我們剛看到的地步。

但是,這種增長並不是毫無瑕疵的,一個巨大的問題來自於,這些公司的客戶太單一。雖然從表象上來看,它們的客戶分佈在全國,很多也分佈在幾個不完全相同的領域,比如生態修復之於城市綠化。但問題是,它們的款項基本都從地方政府和地方融資平台收來,最後的根本來源都是地方財政。看似多元化的收入來源,其實源頭很單一。

在地方政府財政充裕的年代裡,這種模式本身沒有問題。事實上,在美國,地方政府債是評級最高的債券之一,地方政府的信用也不比大企業差。但是,在中國目前的地方政府債務負擔嚴重、投資遠超經濟所需而回報率低下的時候,由於地方財政捉襟見肘,地方政府和融資平台支付企業現金的速度就慢於以往。這種單一的收入來源,就給這些新興產業公司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銷售回款速度過慢。

由於銷售回款過慢,導致這些收入來源實際十分單一的新興產業公司的經營淨現金流入持續的小於它們利潤表中所反映出來的利潤額,通常只有後者的70%上下。在這種現象持續發酵的情況下,這類公司的應收賬款、長期應收賬款、存貨等項目就越變越大,而經營淨現金淨流入則很難得到改善。同時,由於承接業務越來越多,投資淨現金流出難以得到控制,導致它們的自由現金流相較經營現金流更為難堪。

這種現象導致的結果就是,這些公司在地方政府和融資平台付款速度降低的情況下,有了越來越多的應收賬款和存貨 - 其中一些的兩項之和甚至與淨資產數額相當、甚至更多,以及越來越少的流動現金和擴張潛力。

當然,目前基於地方財政收入的債務還沒有出現明顯的違約,這些公司的持續經營,以及依靠新興產業自身的朝陽特性維持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回報率,仍然是可以期待的。但是,當這些公司的擴張能力因為應收賬款和存貨的拖累而停滯時,它們的盈利能力會較以往下降,它們的增長速度會降低。問題是,那時候,這些公司還能在資本市場上享有如此高的估值嗎?

此外,這類新興產業公司雖然依靠上市的力量,在自身所處的行業內屬於龍頭企業,但總體體量普遍較小,其與地方政府和融資平台的議價能力、以及落實回款的能力也遠遜於其競爭對手,即大型國有企業、銀行、公開發行的債券持有人,等等,這從另一方面更加重了這類企業目前面臨的問題。

中國需要新興產業,新興產業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也仍將為投資者帶來機會與希望。但是,當這其中的一些以財政收入為源頭資金來源的企業,可能即將面臨一個長達數年的困境時,我們是否應該思考一下,它們的股票估值是不是太高了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831

信貸是如何「繞道」流入房地產部門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2386

市場已經對中國的經濟增長前景產生了分歧,特別是今年二季度GDP增長只有7.5%。但真正要緊的可能是,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將怎麼應對不斷上升的改革壓力,他們的應對措施將會怎麼上演。

對經濟影響最大的可能是,中央政府將如何解決大量的壞賬問題。

惠譽分析師Charlene Chu估計,中國的總負債水平約高達其GDP規模的兩倍;高盛的估計是219%。並且它們都同時認為,過去5年中國的信貸增長太快了,這本身就是另一個風險的前瞻指標。

華爾街見聞昨天就報導,大部分投行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地方政府和企業的不良貸款將可能對中國信貸和經濟增長產生「巨大的影響」。

那麼現在的問題就變成了,這些高風險的借款人現在是怎麼維持生計的,銀行現在是怎麼管理它們的不良貸款的?

這是很重要的問題,尤其是當我們考慮到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緊縮,或至少不會通過正常和透明的渠道,增加流動性的供給。

有趣的是,現在鐵礦石現貨價格已經大幅上漲至130美元/噸的大關,雖然中國GDP增長下滑,固定投資增速也在下滑。雖然銀行對地方政府的負債進行展期處理,但某些地方肯定還出現了增長——地方政府的債務可能增長得比報導的還快。究竟是誰在給高風險項目提供融資呢?怎麼提供融資呢?

以來是來自彭博社的調查結果:

11位分析師一致認為中國將擴大地方債的銷售,其中5位表示,中國可能會出售不良貸款給壞賬管理公司,或建立新的壞賬管理公司。其中3位表示,中國將容許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違約。

之前,中國曾經把銀行系統中的不良貸款轉移到壞銀行,也就是今天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AMCs),這四家公司成立在90年代末,主要為了接收四大銀行的壞賬資產,當時中國大型國有銀行的壞賬率高達30%。

J資本投資諮詢公司合夥人楊思安女士表示,資產管理公司的處理壞賬模式可能已經在通過某些渠道發生。楊女士的同事表示,聽到了很多新增信貸正在進入房地產開發商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渠道,如果沒有這些渠道,它們可能已經違約了:

私募:在幾個城市,我們和幾家把銀行貸款疏導到房地產項目的私募基金會面。這些基金購買房地產開發商旗下項目公司的部分股權,同時簽訂一份協議,規定在一段給定的時間以後,發展商將以固定的溢價回購這部分股權。

資產管理計劃:數位受訪者表示,銀行正在把非標資產轉移到專門建立的資產管理公司(AMCs)。銀行購買資產管理公司的債券和股權。這些用於增加項目購買的資金將以追尋現金流的項目運作,但也經常把貸款打包成有回購協議支持的資本注入。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子公司:一家銀行表示,監管審查已經降低了他們向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貸款能力。因此,銀行指導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成立子公司。這些子公司便獲得了接受貸款的資格——經常是優惠利率的貸款,其實是借助了有意設定的中小企業地位。這些子公司又可以把錢借給母公司。

利用相關企業:如果一家尋求資金的房地產發展商擁有工業企業,比如說一家發電廠或煉油廠,它就可以利用工業企業申請貸款,並把資金轉移給發展商。

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已經變成銀行的積極拍檔了,有效地承接了各種信託。這些金融機構可能向房地產項目直接投資或提供貸款了,並把它們的權益出售給銀行。現在特別流行的是養老院項目和旅遊項目,比如說度假村。保險公司也會證券化未來收入現金流,打包起來,出售給銀行。

產業基金:地方政府正在設立專門支持產業發展的基金,銀行可以借錢給這些基金。這些基金可以用於給新建工廠提供融資支持,而新工廠正是替代為房地產項目讓路的舊工廠。通過這個方法,徵地的成本就能獲得融資支持了。

利用外匯作為抵押獲取人民幣貸款:在特定地區的一些銀行,能看從外商投資企業那裡吸收硬通貨存款,並用其抵押發放人民幣貸款。

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極具創新能力的影子銀行部門,暫時支持了負債纍纍的高風險借款者。

 

*歡迎加入見聞外匯讀者QQ群(255857574)交流互動,申請時請註明「公司(行業)-城市-姓名」,謝謝配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189

地方債審計進入實地對賬階段,聚焦融資租賃、BT等新舉債方式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2849

自審計署7月宣佈全面啟動政府性債務審計以來,其進展受到高度關注,目前政府債務審計已進入實地對賬對物階段。中國對地方債的審計新增了一項審計內容:通過新的舉債主體和舉債方式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債務。

其中提到的新舉債方式包括融資租賃、集資、回購(BT)、墊資施工、延期付款或拖欠等,這些方式也是中國地方債新的隱性風險點。經濟參考報引述專家表示,上述地方政府新的融資方式隱蔽性強、不易監管、且籌資成本高,或將成為地方債新風險點,因此這幾大舉債方式成為此次審計的「暴風眼」也在情理之中。

另外,此次審計除了納入新的舉債方式之外,也增加了審計客體,被審計的單位和部門包括:國務院各部門及其所屬單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單位;地方各級政府、經費補助事業單位、公用事業單位、政府融資平台公司等單位;必要時可向涉及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其他相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

經濟參考報引述參加此次審計的人員透露:

「從本週開始,基層審計工作進入現場審核階段,到實地去對賬、對物,逐筆核實。這意味著,至此,各個舉債的單位部門均完成債務摸底表的填寫,結束了債務上報階段。」該人士稱,全國其他地區的審計進展情況大體一致。 

「為摸底債務,此次審計署共製定11種表格,涵蓋了債務金額、舉債原因、舉債時間等詳細債務資料。此次需要填入摸底表的舉債方式較2011年有所增加。」

此前,36個地方政府本級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顯示,2011年至2012年,被抽查的地方政府通過信託貸款、融資租賃、售後回租和發行理財產品等方式融資1090.10億元,通過BT和墊資施工方式形成政府性債務1060.18億元,違規集資30.59億元,合計2180.87億元,佔這些地區兩年新舉借債務總額的15.82%。 

這些新舉債方式的籌資成本普遍高於同期銀行貸款利率,如BT融資年利率最高達20%、集資年利率最高達17.5。以江蘇省皋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例,2008年至今,已向公眾四次集資,承諾利息最高達14%。。

對比36個地區2010年底和2012年底的債務餘額可以看出,銀行貸款佔比下降5.6%,地方債券增長62.32%,其他單位和個人增長125.26%。據專家介紹,「其他單位和個人」增幅如此之高,主要就是因為這些新的融資方式迅速擴張。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全表示:

「融資租賃、墊資施工等融資方式以前就有,這兩年被頻繁使用。以前政府性債務定義較窄,這些舉債方式沒有納入統計口徑,但近年來,其債務餘額增長較快、風險也較大,納入審計範圍意義重大。」

「此次政府性債務審計是全口徑的審計,無論是審計客體還是審計方法都更全面徹底。今後政府統計也將遵循「大收大支」原則,即納入全部收支體系來進行考核和統計。」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表示:

「國家對平台債務的管理趨於嚴格,這是此次審計納入包括融資租賃、集資、回購(BT)等新舉債方式產生的背景。」

「對地方政府而言,一方面已經借了大量平台債務,並且這些債務進入償債高峰;另一方面,受到中央對於平台發債的嚴格管制,地方政府再繼續利用平台融資已經越來越困難了。」

「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債務從去年以來進入償債高峰,未來兩到三年的增長速度會有所放緩。然而,地方政府需要繼續融資,部分地方政府還依賴新債務來償還現有債務,因此增長速度變快的很可能就是包括融資租賃、集資、回購(BT)、墊資施工、延期付款或拖欠等在內的新的舉債方式。」

中債資信分析師則指出:

「2013年4月,銀監會發佈了《關於加強2013年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風險的指導意見》,要求堅持總量控制原則,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繼續實施嚴格的信貸政策,不得新增融資平台貸款。隨著國家對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加強和銀行對地方政府及其融資平台公司信貸投放的從緊,變相舉債融資的現象變得更為突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29

地方政府籌錢亮起黃燈

http://www.infzm.com/content/93778

地方政府的每一個錢袋子,都正在被收緊。

地方政府的錢袋子包括國開行貸款、商業銀行貸款、信託計劃、財政部代發地方政府債券、城投債等,其中商業銀行貸款、信託計劃和城投債最為普遍。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2013年陸家嘴論壇上公開表示,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餘額為9.59萬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14%。

如果採用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董大勝在2013年3月政協分組討論時透露的數據——中國政府及各級地方政府負債在15萬億到18萬億——來計算,平台貸款約佔總債務的53%-64%,仍為地方債務的最主要融資渠道。

2012年3月,中國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對地方融資平台貸款進行分類管理,實行總量控制,確保貸款餘額只降不升。因此,地方政府資金來源轉向銀行間市場的城投債、信託等。

一位承銷城投債的券商人士告訴記者:「城投債到了發改委就沒有不批的,最多是砍點額度,或是時間上拖一拖。」

2002年至2010年間城投債發行主體多為地級市,佔比67%,其次是省及直轄市,佔比33%,而縣級主體發城投債只有1例。

而此後,縣級市和開發區也加入了發債大軍。2011年到2013年3月,發行主體為省級佔比19.52%,地級市70.25%,縣級市及開發區29.74%。

「市一級的發完了,開始發縣一級,大家真的開始怕了。」一位保險公司的債券交易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據其透露,2013年上半年,保險資金對城投債越發精神,已經完成了城投債由低評級向高評級的置換,只選擇AA+級以上,發行年限在三年以內的品種。

根據宏源證券分析師鄧海清的統計,城投債餘額較多的省份集中在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江蘇、北京、浙江、上海、天津分列前五位,中西部地區中,安徽、重慶、四川城投債餘額較大。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發行城投債:只有地級市、百強縣、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融資平台才有資格發行,也要求發行主體總資產達到50億,淨資產20億。

對於眾多區縣級融資平台來說,信託就成為更現實的渠道,雖然融資成本要比城投債高出3%-4%,達到12%左右。

中國信託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我國信託資產規模達到9.45萬億元,政信合作業務規模已經衝到了8000億。

中信信託、華寶信託、中融信託都有專門的團隊負責政府項目。據五礦信託的內部人士透露,2012年,一個不到十人的團隊,在蘇州一個市就做了接近50億的信託。

但監管正在收緊。2012年8月份,銀監會曾對部分信託公司「窗口指導」政信合作,要求平台貸總量不能超2011年,此外,2012年底也曾傳出銀監會窗口指導暫不批新上報基建類信託的消息。

華潤信託的內部人士透露,當地銀監局只給信政合作很少的額度。在公司內部,只有走銀行理財或同業通道的風控部門才會通過。如果是向公眾發售的集合信託,內部就過不了關。

不過,不少註冊地在小地方的信託在監管上並沒有這麼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45

金融街「大戰」地方官

http://www.infzm.com/content/93776

「要是債發不出來,市長、縣長們可真要跪了。」接連幾個月,跑遍了湖南、內蒙古、江西,見了十多位市長、縣長、區長之後,一家券商投行部的高級經理郭松(化名)不禁感慨道。

從2013年8月1日起,國家審計署開始了對地方債務第二次全面摸底,而且審計範圍前所未有地擴大到包括鄉鎮在內的五級政府、四萬多個審計單位。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甚至全世界,都在屏息等待這次摸底結果。

然而,資本市場已經提前亮起紅燈,風向標就是地方政府用以融資的重要工具城投債——2013年7月,城投類企業債發行規模觸及年內單月發行量最低點,僅發行351億,而在年初,這個數字都突破千億。

不僅是城投債,在地方政府的每條融資道路上,金融機構們都正在小心地「排雷」。

金融圈排雷

「你以為政府不會借高利貸?逼急了啥錢他們都敢要。」

2013年,郭松總是在出差,「雖然忙,卻忙不出幾單。」據他描述,大環境不好,一些平台公司出現了兌付問題,讓城投債驟然緊張起來。最近的風聲更緊了,公司甚至利用晚上的時間,加班加點地給一線員工加強風險控制培訓。

希望摸清家底的不光是審計署,多家金融機構也私下對地方政府風險進行排查,例如平安證券就曾會同平安信託、平安證券的固定收益部、風控部門,集體把脈。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已經有信託公司對政府基礎設施類信託項目的規模進行額度控制,達到額度的地方不得新增項目,要等到空出額度才能繼續做。

城投債和基建類信託項目是過去幾年地方政府融資的重要渠道。

這種模式源於1991年。當時國務院進行第一輪政府融資體制改革,要求地方政府不再直接負責基礎設施建設,而是將其公司化運作。地方融資平台,即城投公司,自此成為地方政府重要的借債主體。

政府用土地的未來收益作為擔保,通過城投公司發債等方式募集資金支付徵地補償費、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將「生地」變成「熟地」後再出售,獲得財政收入,然後通過財政補貼或返還等方式注入城投公司用於還債。

在這個鏈條中,城投公司的償債資金主要來自地方財政,而地方政府的債務究竟有多少,城投公司成為外界觀察的一個重要窗口。

「有的縣級城市,經濟體量不大,但資金需求飢渴,風險明擺著,大家要保持足夠警惕,不能光顧著管理費高些,讓銀監局整天盯著。」一位信託公司的風控部老總如此總結。

郭松的工作任務因此增加了很多,每到一個地區,他都得想方設法和當地銀行的人交上朋友,因為銀行對當地的融資信息最瞭解。此外,他還要到處打探,當地是否在通過社會集資等方式融資,甚至短期拆借高利貸。「你以為政府不會借高利貸?逼急了啥錢他們都敢要。」他說。

承諾到期做的事情沒有做到,履約和償還條件沒有堅持,都會馬上引起市場警覺。

例如,九江市財政為城投債設立專項償債基金賬戶,每年從市財政預算內收入中逐年提取,用於保障還本付息。2012年九江市沒有將資金打入約定的監管賬戶,評級機構也因此下調了評級。

事實上,未來兩年,尚未到城投債的償付高峰,中誠信國際發佈的數據顯示,城投債到期償付主要集中在2016至2020年。

離中央越近的地方越安全

平台公司的級別高低,是資本市場判斷錢給誰的第一要素。但現實是,越是級別高的地方,找錢的方式越多,而越是「不安全」的地方,越需要錢。

「離中央越近的地方受中央救贖的可能性就越大。」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毛振華說。在我國現行財稅制度下,省級政府享有對下級政府財政收支的裁量權,因此級別越高的政府,往往財政收支狀況越好,能支配的財政資源、政治資源更多。

這便成為資本市場上判斷錢給誰的第一要素。

也就是說,平台公司的級別高低,是金融圈裡首要的考慮。省級(直轄市)大於副省級大於地區(地級市)大於區縣級。在區縣級裡,百強縣前五十名以及經濟財政實力與這個標準差不多的區則會被優先考慮。

越是級別高的地方政府,找錢的方式越多,而且一旦出現風險也容易找到接盤的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等。

但另一個現實卻是,越是不安全的地方政府,借債的越多——市級以下的政府性債務餘額增速要高於市級以上地方政府,這是因為,級別越低的地方政府,對融資平台的依賴性更強。

一些信託公司已經將政信業務重點下移到百強縣前70名左右,75名之後則一律不考慮。

根據國家審計署2011年6月發佈的審計公告,2010年中國的廣義政府債務率(中央政府債務+地方政府債務)為59.2%,低於國際通用臨界點——90%。

但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魏加寧的計算,地方政府性債務佔所有政府債務的比重水平卻高於美國、法國、英國和日本等國家。地方政府最寬鬆計算(省、市、縣債務+鄉鎮債務+養老保險隱性債務+公路債務)的債務餘額佔我國政府全部債務的一半以上,最保守的算法(省、市、縣債務)也達45.11%。

宏源證券分析師鄧海清長期跟蹤地方政府債務數據,他統計,2012年,從資產負債率來看,天津、北京、陝西和四川的城投公司的整體債務風險最大,整體資產負債率均超過65%。

中融信託的一位信託項目經理說,「西部地區的風險要大得多。西部地區雖然有礦產資源,但都是央企控制,地方插不上手,收資源稅不如賣地來得快。」

據一位信託經理透露,目前最受青睞的平台項目往往是那些國家級開發區,或者省級重點開發區。這些都是地方政府的寶貴資源,即使出現風險,地方政府一定會力保,因為這種信用損失會成為政府班子的責任,且遠遠高於違約風險。

碰都不能碰的地方

這樣的「高危之地」,在金融機構的名單上越來越多。

一些地方,被金融機構們劃為「碰都不能碰的高危地區」:目前市場上平台公司融資成本約在11%-12%,優質的地方融資平台可以到10.5%。如果平台的融資成本達到13.5%-14.5%,便會引起信託公司的警惕,收益越高意味著風險越大。例如天津、重慶以及一些融資規模較大的縣市,都是讓大家神經繃緊的地方。

以浙皖交界的安吉縣為例,一位信託公司的風險部高級經理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平均融資成本已經達到14%。

據他們瞭解到的情況,安吉縣從2012年開始,密集發行信託和有限合夥基金。目前,通過公開信息查到的存續信託和有限合夥融資規模就有28億元,這還不包括銀行貸款,以及沒有公開的有限合夥基金和單一信託。這些融資會集中在2014年兌付,那年要償還的債務本息至少超過32個億(2012年安吉縣財政收入僅為21億)。

這樣緊繃的狀況,讓大的信託公司紛紛撤出那裡。

類似這樣的「高危之地」,在金融機構的名單上越來越多。

2013年上半年,評級機構下調了重慶交通旅遊投資集團(以下簡稱重慶交旅)、石家莊城投集團、新疆投資發展集團、內蒙古高新控股、廣州建投公司的主體評級。

比如,評級機構發現,重慶交旅下屬的二級公路已於2009年5月起取消收費,相關債務的還本付息由中央及當地財政撥款承擔,並以公司儲備土地的出讓收益作為重要資金保障。然而,政府注入重慶交旅的儲備土地絕大部分為不可利用的土地。

小心蘿蔔章

在找錢的路上,地方政府挖了各種各樣的陷阱。

與地方政府鬥智鬥勇,於是成為金融機構們最近的主要工作。

最讓機構提心吊膽的是地方政府使出的瞞天過海大法,這也使得地方債的未來償債能力充滿了不確定性。

2012年末,四部委聯合出台《關於制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融資行為的通知》(463號文)。這份文件規定,地方政府將土地注入融資平台公司必須經過法定的出讓或劃撥程序。以出讓方式注入土地的,融資平台公司必須及時足額繳納土地出讓收入並取得國有土地使用證。

不過,地方政府挖了各種各樣的陷阱。在郭松參加的風控培訓中,讓他印象最深的是針對地方政府的違規擔保的提醒,特別是對政府文件的法律適用專門做出說明。

「地方政府出了兜底函或者差額補足協議,有的還有人大文(所謂的人大文是指由人大常委會出具的項目融資的認可),但是大家千萬不要將此作為尚方寶劍。」

他提醒,根據擔保法的規定,政府機關以及事業單位不能進行擔保。因此,資金償還無論是有「人大文」還是「財政函」,在法律上都站不住腳。即便償還的來源列入財政預算,也要看是否納入本年度預算,因為每年的預決算都需要人大審議,而信託項目的存續期基本上在一年以上。

擔保函、承諾函、安慰函等直接或變相擔保協議,自此變成了檯面之下的「抽屜協議」(地方政府承諾到期回購)。「大家對此不能有依賴,依靠這些蘿蔔圖章風險很大。」

一位券商人士考察山東項目的時候就發現,地方政府把林權注入地方融資平台,但實際上山坡上只種了幾棵樹,明顯注水。

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做大地方融資平台的資產規模,會將國有企業變為融資平台的子公司。但真到了無法償債的一天,平台和國企是同級單位,想要處置國企的資產變得非常困難。

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公司的評級人員就曾發現,被合併的國企根本不知道上級變成了融資平台,工商登記是偽造的,也沒有去國資委辦過手續。

毛振華說:「民營企業可以用詐騙罪追究責任,地方融資平台用公家的名義借錢,敢於違法,卻不受追究。」

即使是看起來最為穩妥的一類——有土地抵押的,風險也無處不在。上述承銷城投債的券商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雖然有土地抵押,但是什麼土地,就不敢深究了。」

例如,注入的土地很多沒有經過招拍掛,即所謂的「一塊錢土地證」,手法通常是地方上下串通,弄一套假的土地出讓合同以及收付憑證。或是沒繳納或不足值繳納土地出讓金以及相關稅費,需要在拍賣過戶的時候補交。

在地方政府的地盤上,一旦遇到兌付風險,便會更加麻煩,想要通過司法途徑拍賣土地,往往是下下之策。

「跟地方政府打官司,會被拖死。即使打贏了官司,過戶辦手續還是要地方政府批,得罪了地方政府,土地掛出去,也沒人敢接。老虎屁股摸不得。」這位人士說。

不過,南方週末記者採訪的多位資本市場人士都對地方債問題並不擔心。

「已經發生過幾次風險事件,最後都由地方政府兜底。神話沒有破,大家的膽子就更大了。」一位保險公司債券交易員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51

中石油鏖戰地方,誰是受害者? 水土擾榆林 補償費難繳

http://www.infzm.com/content/94232

不斷攫取黃土高原資源的中石油,為何不願繳納水土流失補償費?這樣一個在陝西榆林享受「超國民待遇」的「釘子戶」又是如何煉成的?

法院偏袒被告?

兩年間,邸飛四次站上同一個席位——榆林市中院和榆林市榆陽區法院的被告席,他不得不面對一個不屈不撓的原告——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長慶油田分公司(下稱長慶油田)。

2012年,長慶油田原油產量超過2230.58萬噸,天然氣產量超過285.44億立方米,油氣總當量超過了4500萬噸,一舉取代大慶油田,成為中國最大的油氣田。

2013年8月28日,國務院國資委紀委宣佈,包括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長慶油田總經理冉新權在內的多位中石油高管正在接受組織調查。

幾乎在同時,距離長慶油田西安總部700公里之遙的陝北榆林,一場低調的庭審正在榆林市中院舉行,榆林市本地的媒體甚至沒有報導這起標的達8億元的行政訴訟案。

「這應該是榆林市,甚至陝西省最大的行政官司。」邸飛說。他是被告榆林市水土保持監督總站的代理律師。

兩個月之前的6月9日,榆林市榆陽區法院行政審判庭審理了長慶油田訴榆林市水土保持監督總站(下稱榆林市水保總站)撤銷「水土保持行政徵收決定書」一案。

原告稱,被告以榆林市水監征字[2012]1號、2號《水土保持行政徵收決定書》要求其繳納欠繳的水土流失補償費、滯納金共計人民幣逾八億元,被告無收費主體資格,徵收項目未經財政部和發改委審批和備案,收費依據違法,請求撤銷。

7月初,榆陽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為被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事實清楚、程序合法、適用依據充分,依法維持《水土保持行政徵收決定書》。

接近辦案人員的人士透露,「長慶油田認為一審法院偏袒被告,已向榆林市中院提起上訴。」邸飛也表示,榆林中院正在審理此案。

水土流失費「交易」

「判決還沒下來,我們不好說什麼。來了幾撥記者,都被我拒絕。」南方週末記者幾次通過不同渠道聯繫榆林市水保總站站長劉順勤,均被其一口謝絕。

比照其他場合的表態,劉順勤顯得胸有成竹。比如在一次內部工作總結會議上,他就說到,水土流失補償費徵收「困難重重」,但是,「有信心在年底完成」。

劉順勤的同僚在私底下與南方週末記者交流時,「信心」同樣溢於言表,「就是讓他們走完程序。」無論起訴理由、舉證材料還是申訴程序,長慶油田都在重複2011年的訴訟之路。

2009年9月份,由於欠繳當年上半年1.29億元水土流失費,榆林市水保總站對長慶油田下達行政處理決定書,要求按期繳納。

「反應非常大,鬧到中央那了。」陝西水保系統人士透露,長慶油田曾多次向國務院法制辦、國務院糾風辦、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水利部、國資委等相關單位反映情況:陝西省的「土」政策未經財政部批准,企業有權拒繳。

2009年12月,長慶油田向榆陽區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駁回榆林市水保總站的處理決定書,一審敗訴後,進入二審程序,榆林中院終審判決原告長慶油田敗訴。

長慶油田的強硬,在一處細節可以管窺。南方週末記者通過陝西省財政廳瞭解到,一審結束後,中石油曾致函陝西省政府:免繳水土流失補償費。

不願意在法庭上撕破臉皮的陝西省,提出交易條件:如果中石油每年無償供應陝西省屬企業延長油田100萬噸原油,可以給予補償費部分減免。

中石油拒絕「勾兌」。交易流產,榆林市中院的終審裁定如期而至,長慶油田拒不執行。

2011年5月份之後,榆陽區法院開始依法凍結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西安、延安等地若干賬戶。

雙方對壘的高潮發生在2011年8月12日。當天上午,由榆林市副市長帶隊,包括陝西省高院執行廳、榆林市政府、榆林中院一行人馬,前往工商銀行陝西省分行,強制劃走長慶油田賬戶上的1.29億元。長慶油田亦組織人力阻攔,未果。知情人士介紹,雙方差點發生肢體衝突。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長慶油田認為,陝西省的水保收費新規,系選擇性執法,專門針對其出台的政策。

「釘子戶」長慶油田

從地圖上看,榆林市地處黃土高原溝壑丘陵區,以陝西省水保區劃分,屬陝北溝壑極強度、強度侵蝕區,生態脆弱。

2008年11月,陝西省出台《陝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開採水土流失補償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第四條規定: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開採企業水土流失補償費計征標準為:原煤陝北每噸5元、關中每噸3元、陝南每噸1元,原油每噸30元,天然氣每立方米0.008元。

榆林市水保總隊生態環境監察支隊一名副隊長向南方週末記者解釋,相比新標準,最大的變化是計征方式。「以前按項目建設用地,每平方米兩毛到五毛,非常低,現在是按照產量。」

此外,陝北、關中和陝南分區域採取不同標準徵費。陝西省水利廳曾解釋,陝北、關中地區生態環境更加脆弱,治理難度更大,費用支出更多。

長慶油田認為,在這一規則設計中,自己成了最大的「受害者」。據榆林市水保總隊相關人士介紹,僅在榆林,長慶油田每年需繳納的水土流失費就在3億元左右。

不過,過去二十多年,長慶油田在榆林交出的確實是一份不合格的環境答卷。「除了府谷縣,長慶油田的主產區遍佈整個榆林市。」上述人士稱。在中石油還未成立之前,榆林市就和長慶油田就水土流失問題發生過衝突。

1990年,長慶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勘探處所屬的6個作業隊,在榆林市10個鄉鎮範圍內活動,破壞地貌林草植被420萬平方米(折合6301.2畝),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93.5萬元。長慶油田採用爆破地震法,採用大功率推土機開道,單寬4米左右,所過之處沙柳、沙蒿等林草植被全部連根鏟掉。

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曾親筆批示,「有關單位和地方,引起嚴肅注意,並要求擔起責任來。」

更大的破壞則發生在過去5年。2012年,長慶油田的油氣當量超越大慶,成為國內第一大油田。而在此之前,長慶油田為達到此目標,連續5年,不斷創高。然而,長慶油田單井日均產量僅2噸,長慶奇蹟均賴於此:遍地開井,大密度油氣井開掘。

32元與732元

「長慶歷來都是比較霸道,水土流失費,延長油田都交了,神東煤炭雖然拖拖拉拉,也交了一部分。」2013年9月8日,榆林市委宣傳部一名人員向南方週末記者抱怨。

顯然,水土流失費只是表象,背後則是央企在榆林享受的「超國民待遇」。

以榆林市所屬定邊縣為例。2012年長慶油田原油產量達到650萬噸,年經營收入達到300億元以上。平均每噸油留歸地方的稅費只有32元,當年繳納各項稅費只有1.92億元。但延長石油公司噸油向地方交納的稅費為732元,2012年繳納稅費總計14.64億元。

懸殊的稅費負擔日益引爆長慶和榆林的脆弱的生態問題。2009年3月8日,靖邊縣民警在長慶油田第四採油廠的辦公區,傳喚一名刑事犯罪嫌疑人時,遭遇數百名長慶油田護礦隊隊員圍毆,先後導致十幾名警察受傷住院,3部警用車被砸壞。

由於利益分配失衡,長慶油田不斷與地方發生流血衝突。尤其在近年原油和天然氣價格不斷上漲後。

2013年2月份,陝西省人大代表、靖邊縣縣長李永奇向陝西省人大提交議案,天然氣價格高漲,長慶油田分公司在榆林市從事資源開採,享受了一切優惠政策,並從價格高漲中獲得了豐厚的利潤,但對榆林市財政的貢獻遠遠小於地方企業。

而陝西省方面只能期待國家從立法層面解決與中石油的「扯皮」。早在1980年代,榆林就曾扮演試水者的角色。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國家計委、水利部以第1號令聯合發佈了《開發建設晉陝蒙接壤地區水土保持規定》,這是我國第一部區域性的水土保持法規。其中提出了「誰開發誰保護,誰造成水土流失誰負責治理」的原則。

如今,這一角色有望重演。「財政部牽頭的調研組來過我們這兒,草擬的《全國水土保持補償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基本上是以我們省的做法為藍本。」陝西省水利系統人士透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33

地方融資謀變

2013-09-09 NCW
 
 

 

隨著地方政府債務的壓力與風險日漸顯現,其融資途徑與管理方式也在不斷調整◎ 本刊記者 霍侃 ? 邢昀 文huokan.blog.caixin.com|xingyun.blog.caixin.com 正在進行中的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對近期地方政府融資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出來:城投債、政信合作略有降溫,面向公衆的集資被叫停。但地方政府的資金需求依然存在, “創新”融資方式不斷湧現,取道券商、保險、基金子公司的融資增加。

債務總量累加的同時,存量債務的風險苗頭也顯露出來。從公開發行的城投債看,作為融資平台主要收入來源之一的政府回購款,屢現不能按期到賬的狀況,2010年之前普遍採用的應收賬款質押模式對償債的保障能力減弱。部分城市的財政收入和土地出讓收入回落,也影響了融資平台的現金流。但接受財新記者採訪的多位評級公司、信托公司人士認為,盡管出現值得關注的風險隱患,地方政府債務的最終到期償付尚不至於出問題。

此次審計署摸清政府性債務底數後,有望建立更規範透明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近兩年,各級地方政府陸續出台加強政府性債務和融資平台管理的規章。值得關注的是,7月下旬安徽省明確提出要控制融資成本和置換高成本的融資項目。地方政府在過往的融資中,相比資金成本,通常更看重資金可獲得性。安徽的此項規定能否真正對地方政府融資方式和規模產生約束,並影響其他地方政府的融資,尚待觀察。東方不亮西方亮近期城投債明顯降溫。長江證券的統計顯示,8月共發行40只城投債(含企業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和私募債) ,規模464.3億元,雖然較7月增加113.3 億元,結束了連續四個月的下滑,但比去年同期依然減少48%,融資規模處於低位。城投債的收益率則明顯上行,7年期的AA級債券收益率在7%左右。

宏源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鄧海清稱,城投債收益率雖然達到兩年內高點,但機構配置熱情仍不旺盛。其原因,一是城投收益率相對於資金成本處於年內低位;二是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工作的開展,使得配置機構對於城投信用風險預期不確定性增加,觀望情緒濃厚。

對於未來城投債的發展方向,光大證券宏觀分析師徐高認為,更大程度上將受政策導向影響。一旦政府加大對以鐵路為主的交通運輸項目以及保障房項目的支持力度,與這些項目相關的城投類企業發債會更容易,進而可能帶動整體城投債發債規模的提升。受國家發改委4月開始對企業債發行進行分類管理、有保有控的影響,近兩個月發行的城投債明顯偏向保障房和汙染治理。

從政信合作產品的投資領域看,融資平台通過信托融資的規模也有所回落。用益信托工作室的統計數據顯示,8月共成立集合信托產品368只,募集資金594.09億元。其中,投向基礎產業的產品37只,募集資金95.86億元,規模和占比較前幾個月明顯回落。

一位浙江信托公司人士告訴財新記者,近期信政合作降溫主要有兩個原因,資金需求端是由於保險資金、銀行資金和基金子公司進入融資平台,平台公司的融資渠道拓寬了,且資金成本更低,因此對信托資金的需求減少;資金供給端則是,投資者對政府類信托產品的認可度降低。

平安證券預計,由於審計結果公佈後的政策方向存在不確定性,政信合作規模在下半年會收縮;一些地方政府對新的融資計劃可能會採取觀望態度,對已經納入計劃的、必須要借新還舊的計劃,由於審計介入會產生壓力,短期內融資成本都會上升。

此前很多地方政府採用的面向公衆集資的方式,亦被叫停。

一位山東市級審計局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有一部分縣級市、鄉鎮每年會從公衆手中融一部分錢,比銀行利率高一些。按照往年經驗,有些地方集資的規模與當地政府一年的稅收收入相當。 “但現在政府性債務審計開始後,把這些都叫停了,基本上不允許再集資,而且要求年底全部返回” 。

然而,地方政府在建項目續建、債務還舊借新和推進城鎮化建設,都需要持續融資。

去年末四部委出台《關於制止地方政府違規違法融資行為的通知》 (463 號文)後,非信貸渠道融資受阻,上半年融資平台貸款明顯反彈。銀監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口徑平台貸款新增約4000億元,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增量3228億元。監管部門坦言平台貸款“總量控制的難度明顯增加” 。

此外,券商和基金子公司向融資平台“輸血”也快速增加。最近幾個月基金子公司發行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有相當比例投向政府融資平台,而且採用已經被叫停的 “承諾函”等增信方式。

“慢性”風險

事實上,2009年以來發行的城投債中普遍採用的“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納入預算” “簽訂回購協議”等政府隱性擔保為債券增信的方式,風險隱患已經顯現。

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在對“09益陽城投債”的跟蹤評級報告中指出,益陽市政府未按協議向益陽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益陽城投)的監管賬戶支付2012年度的項目回購款,導致本期債券應收賬款質押擔保的增信作用受到削弱。但對於益陽城投的發行主體和債券評級,大公國際仍然維持穩定。對此,益陽城投的一位負責人8月28日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說,益陽市政府已經向該公司劃撥商業用地作為債券增信,劃入土地的價值超過應 支付的2.559億元回購款。

政府不能按時支付回購款的問題並非首次出現。6月以來,大公國際已經以“應收賬款質押償付資金未打入指定的監管賬戶”為由下調三只城投債的評級。

一位評級公司分析師告訴財新記者,盡管很多城投債並未因應收賬款問題遭降級或被調至負面展望,但回購款不能按期支付的問題值得關注。有些城投債是延遲付回購款,有些是不能足額支付回購款,有些是用其他資產替代、如劃撥土地,嚴格意義上這都是不行的。

據中金公司統計,採取應收賬款質押增信方式的城投債共有73只。目前來看,應收賬款質押的這些風險正在逐步暴露,需跟蹤此前的應收賬款質押回款進度以及監控情況,及時採取應對措施。

鵬元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在對“12 巢湖城投債”的跟蹤評級中發現,公司項目建設的回購款掛賬現象較多,回購資金實際到位時間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和不確定性。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在對“11文登債”的跟蹤評級報告中指出,2009年文登市政府同意將每年應付文登市城市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的轉讓款資金納入同期財政預算,但2010年政府應付資金未到位,2011年和2012年應付資金于2013年1月 -2月陸續到位,但到位不夠及時。

山東一位信托公司人士認為,應收賬款質押的真實性存疑,不排除發債時 地方政府為了體現其支持發債的態度,非常配合答應讓用應收賬款去融資,但最後應收賬款是否真的形成、是否真的有那麼多錢,都有問題。 “從法律上,應收賬款質押不是很可靠的擔保措施” 。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分析師張莉也指出,應收賬款質押增信方式存在法律和操作風險,因為無法控制支付方是否支付款項、以及將款項支付至監管賬戶,也無法直接向支付方追償,實際保護程度較弱。南昌城投集團建議,建立公建項目的回購機制,處理好融資平台 “借用還”中 “還”的環節,將公建項目的回購真正落到實處。

此外,多數融資平台的收入來源與土地相關性很高,易受土地市場波動而影響現金流。而且,當應收賬款質押的回購款不能支付時,政府往往是追加土地來增信。上述山東信托業人士認為,平台公司做了這麼多年,能值錢的東西早就抵押出去了,已經快擠幹榨盡,能拿出土地就不錯了, “越往後做,擔保措施會越弱” 。

很多機構投資者開始關注城投債的局部風險。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江蘇、浙江、重慶、安徽、北京、上海、廣東、 天津的債券餘額都超過1000億元,其中江蘇省債券餘額已達3366億元。華寶證券債券分析師胡立剛指出,江蘇省的財政和經濟發展是否能對城投債的償付給予充分支持,值得關注。

一位江蘇縣級市財政部門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當地的幾個融資平台的盈利能力不強,負債規模較大,償債主要來源就是依靠財政、土地出讓的收入,風險還是比較明顯的。他認為,政府舉債 不太會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只是如果比較嚴重,需要有條件延長償還時間。規範嘗試 目前地方政府的融資方式,包括少量以政府為主體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以及大量以融資平台為主體的融資。平台的融資渠道多樣,包括貸款、城投債、信托、集資、工程欠款和墊資、券商和基金子公司等等。面對繁雜的融資方式,地方政府已經在嘗試加以規範。

江蘇省7月19日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的通知》提出,實行政府性債務扎口管理。對已超過風險警戒線的地區,債務餘額原則上不得增加;未超警戒線的地區,下一年度債務增幅原則上不得超過當地地區生產總值增幅,且債務風險不得超過警戒線。

湖南省年初出台的 《關於規範和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 ,也提出對全省及各級政府性債務實行總量限額控制。福建省也提出實行債務規模控制和風險預警,對高風險地區或發生償債嚴 重困難的地區限制其舉債,鄉(鎮)政府一律不得新增債務。

安徽是首家提出要控制融資成本的省份。7月下旬安徽省政府發佈的 《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要求,融資利率一般不得超過同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的1.3倍,並提出 “要通過壓縮新上項目、調整在建項目融資方式等,置換融資成本較高項目” 。

一位安徽地級市財政局官員告訴財 新記者,現在省財政廳在各級調研,主要是調研怎麼審核報批、怎麼進行風險控制、怎麼落實責任,省財政廳後續會拿出落實細則以細化省政府的意見。中投證券分析師王純認為,這或許顯示了地方對高企的融資成本的擔憂,未來融資成本較高的信托或受到抑制,成本相對低廉的債券融資或成為地方政府少有的選擇之一。

上述山東信托業人士認為,這對於一些平台不計成本的盲目融資會有所限制,對於壓縮風險泡沫肯定有好處。

安徽省的做法是否會推廣至全國,進而對平台的再融資形成約束?

華泰證券債券分析師郭春燕認為,安徽省的舉措未必具有普適性。安徽一直在走大城市路線,在此基礎上,將其每個地級市中的政府資源盡可能集中到一個城投公司。貸款基準利率1.3倍作為融資成本的上限對這些大平台的影響並不會很大。

上述浙江信托公司人士認為,利率上限的規定會有影響,但資金成本的決定權還是在市場。

未來地方政府舉債融資的管理和規範,仍然需要自上而下的政策導向和制度建立。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8月28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時指出,下半年將研究制定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預警辦法,建立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完善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制度。

正在進行的政府性債務審計旨在為建立規範舉債融資機製做準備。審計署副審計長侯凱在7月27日向全國審計系統講解審計方案時指出,摸清底數揭示風險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對今後的債務管理提出治本的意見。

侯凱稱,以往的債務審計也涉及提出意見和建議,但都很原則,不具體,可操作性不是很強,今年希望在這方面下點工夫, “有三個問題需要認真研究,結合審計提出意見和建議,一是存量債務怎麼化解,二是新增債務怎麼控制,三是債務制度怎麼建立。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