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The Giver 當自由的記憶消失的時候 巴黎的價值投資

來源: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4/10/a.html
巴黎:

和自己熟悉的朋友,很多時都直接說自筆者在彼邦生活之後,便崇尚西方的民主自由,不切合本土的實際情況,不通國情達理。

記得十幾年前的片段,開始時人在異地,老師罷工、清道夫罷工、碼頭罷工⋯⋯,當時筆者第一個印象就是這個國家的人太懶了。自己生活了幾十年香港生活,受了幾十年的財務訓練,腦子自然快速彈出一連串的經濟損失如何如何的數字。當聽到西溫哥華居民曾反對富商免費送條海底隧道連接西溫和市中心,更加覺得這些人連把自己物業升值的機會也掉棄,簡直是無腦兼有病。

隨著每天的生活上的接觸,筆者開始從另一個自己從來不知道的角度看每一件事物,了解到在某一國度,我們都應該是自由和平等,眼前所看到的某些自己崇拜的富豪,或鄙視一無是處的窮蛋,其實都只是我們對不同制度選擇後,某個制度對某人有利和另一人不利的結果而己。

例如巴老說,他除了投資叻便什麼也不精,若然出世在食力的年代或地方,只會是個窮人。

這種個人的成就其實都是上天的恩典,而非從自己實實在在每天努力付出換取得來的想法,在彼邦生活前的我從來不曾有過或接受。

原來佛利民被公認最理想的自由經濟論並非神聖不可侵犯,原來不懂經濟原理故每天雖努力仍活在低下層的百姓不是活該,原來上帝不是為一萬四千元以上入息的人去創造世界,所有都只是某一段時間某一些人的選擇。

筆者並非崇尚外國那一套,只是從新發現過去應曾有過的歷史記憶。

本期介紹正上畫的"The Giver",看過原著小說朋友或對電影有些小失望,因為小說還有很多非常好內容無搬上大銀幕,不過仍然值得入場觀看。

故事說,未來有一烏托邦,沒有病丶痛丶貧窮丶失業丶爭鬥的地方,原來是由一班"好人"所控制,好人為村民選擇最好的制度丶職業丶食物丶態度丶說話丶子女丶父母丶伴侶,甚至記憶。而某些不被認為是正常的人都會被"解決"。



這地方只有一個職業員能有資格去做記憶承傳人,其餘的人對以前歷史一無所知,當主角被選後首次接觸到已被遣忘的歷史記憶時,他拒絕像過去每天注射免除痛苦的藥物,情願自由地選擇、感受歷史曾發生的喜怒衷樂,自己去承受過去只能靠藥物才能受得了的生命中各種不同的重量,也拒絕別人再為其安排的"好"事。

整部電影以黑白去描述歷史記憶被遺忘下的世界,在灰白下的各人都變得一致、沒有個人個性、蒼白無力和麻木。最後當記憶因主角的抗爭逐步喚醒百姓而獲得,世界變回多樣顔色,每個人再不是從前的自己了。

幾個星期前,在親友聚會上筆者說民主選舉像一滴蜜糖,即使現在反對者只要嘗試過一口,以後都會成為支持者,之後其中一位親友大聲否定,並說她永不會想有。

離席後女兒對我說:"爸爸,你如何能向只有灰白世界的人解釋到這世界是有許多顏色的呢?"

我望著己長大的女兒,心想著:"我為自己在生之年能看過顔色而慶幸,也因你自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