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Apr 15 - 北控水務(0371) 全年業績 藍兵手記
來源: http://www.airmanblue.com/2015/04/21-apr-15-0371.html
國務院近日發布《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共有十條35款238項措施,成為今後全國水汙染防治行動指南。計劃至2020年,中央與地方將投資約4萬至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治水,,而各級地方政府投入約1.5萬億元人民幣,分析指巨額投資將帶動環保相關行業發展。
「水十條」提出至2020年的工作目標,要改善水環境品質,推進水汙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7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70%以上。

而到2030年,要求內地7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75%以上,城市建成區不再有黑臭水,95%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優良。 水務項目有多種運營模式,如建造-經營-移交(BOT)、轉讓-經營-移交(TOT)、委託營運等,一般透過競投取得項目運營。 北控水務(0371)經驗對成本及質量控制有絕對的優勢,有利於贏得項目營運權,盈利增長較有保證。
地方政府財政緊縮情況下,估計會有更多項目外判私營機構,或以公營-私營合夥模式進行,新政策有利北控水務(0371)獲得更多機遇。 北控水務(0371)股價過去一年處於靜止狀態,踏入四月份跟隨大市上升並出現突破,現時再有國家落實「水十條」政策,可為股份更添動力,有望再創新高。
北控水務(0371)北控水務(0371)主要業務經營水務管理,包括興建汙水及自來水處理廠、汙水處理、自來水處理及供水、提供技術服務及授權使用有關汙水處理之技術知識。 北控水務(0371)的大股東為北京控股(0392)。
2013年10月公司以3.21港元配售3.5億股,集資11.1億元,用作集團一般營運資金。
截至2014年底,北控水務於中國擁有運營中之173座汙水處理廠及4座再生水處理廠,業務已擴展至全國9個省份25個城市,每日運作總設計能力分別為752萬噸及41.8萬噸。

公司簡介 | 北控水務(0371)主要從事興建汙水及自來水處理廠、汙水處理、自來水處理及供水、提供技術服務及授權使用有關汙水處理之技術知識。 |
目前市值(港元) | 613.92億元 |
現時股價(港元) | 7.05元 (2015-04-21 收市價) |
市盈率 | 33.89倍 |
每股盈利(港元) | 0.2076港元 |
市帳率 | 4.47倍 |
每股帳面淨值(港元) | 1.576港元 |

北控水務(0371)全年業績北控水務(0371)公布截至2014年12月底止全年業績,純利17.94億元,按年升65.5%;除息稅折舊攤銷前溢利為39.6億元,按年增65%。每股基本盈利20.76仙;派末期息4.8仙。全年每股派息7.8仙,派息率為38%。2013年派末期息2.7仙。
期內,營業收入89.26億元,按年升39.33%;毛利34.96億元,按年升39.53%。
年內之每日總設計能力之增加淨額為344.19萬噸。截至去年底止,每日總設計能力為2,015萬噸,按年增加21%。
於2014年12月底之資產負債比率(即銀行及其他借貸、應付融資租賃、應付票據以及公司債券總額減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除以總權益)為0.91(2013年同期0.87)。
分類 | 收入 (港元) | 收入增加(%) | 溢利 (港元) |
---|
汙水處理服務 | 32.50億元 (36%) | 52% | 14.12億元 (48%) |
建造服務 | 45.83億元 (52%) | 22% | 10.68億元 (36%) |
供水服務 | 8.13億元 (9%) | 112% | 3.72億元 (12%) |
技術及諮詢服務 | 2.81億元 (3%) | 139% | 1.14億元 (4%) |
其他 | -- | -- | (11.71)億元 |
總計 | 89.26億元 (100%) | 39% | 17.94億元 |
發展 及 2015年目標在項目投資方面,2014年,集團新增水設計能力淨額為344 萬噸/日,其中供水新增設計能力淨額為 159 萬噸/日、汙水新增設計能力淨額為 153 萬噸/日、再生水新增設計能力淨額為 32 萬噸/日。 每日總設計能力為2015萬噸,較2013年增加21%。
管理層目標在2018年底每日總設計能力上升至4000萬噸,這意味著平均每年新增水設計能力淨額為500萬噸/日。
年度 | 每日總設計能力 |
---|
2013年 | 1671萬噸/日 |
2014年 | 2015萬噸/日 |
2018年 | 4000 萬噸/日 (目標) |
於2014年底,集團就合共參與運營中或日後營運326座水廠,其中包括250座汙水處理廠、69座自來水廠、6座再生水處理廠及1座海水淡化廠。 公司2018年之目標是增加供水項目的總數量至800-1000 個,從而達到水務市場份額約10%。
年度 | 水廠項目 |
---|
2013年 | 282個 |
2014年 | 326個 |
2018年 | 800-1000 個 (目標) |
入股金彩控股(1250)北控水務(0371)今年2月初以每股0.79港元,分別認購金彩控股(1250)14.14億股普通股及33.36億股優先股,若全數轉換,北控水務將持有金彩控股34.95%權益,成為其最大單一股東。
由於電費是水廠運營中最大的成本開支,約佔運營成本 40%-50%,北控水務(0371)一直致力於通過提高運營設備效率和優化工藝來降低電量的消耗;或通過新能源等方式來降低電費的支出。 集團認為分布式光伏的補貼是降低電費支出的一種有效方式。 集團計畫分期投資 10 餘億港幣對現有運營水廠及未來新增水廠進行分布式能源改造。 基於協同效應及專業性的考慮,集團入股金彩控股(1250),通過投資專業光伏平臺,既降低水廠電費支出,同時又增加集團的投資收益和資本收益,最終為集團和股東創造更高的綜合回報。
此次投資價按金彩淨資產作價,集團總共投資約14億港元,兩年(2015年7億,2016年7億)分5期投資。
股權大股東北京控股持有43.94%股權。
▪ 北京控股 持有43.94%股權。
▪ 行政總裁 胡曉勇 持有4.38%%股權。
▪ 執行董事 周敏 持有4.20%%股權
短評「水十條」被市場喻為史上最嚴的水治理計劃。 中央與地方將投資約4萬至5萬億元,
規模較原先預期2萬億元人民幣高出一倍有多,將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金額的水汙染治理投資。 內地汙水處理公司會是政策的主要得益者,水務行業將進入快速成長期,可為北控水務(0371)帶來更多水處理項目的機會。
北控水務(0371)為水務股的龍頭,可享有較高的估值。 公司股價過去一年處於靜止狀態,股價公佈業績後上升並出現突破,現時再有國家落實「水十條」政策,可為股份更添動力。 現價7.05元,
預期市盈率為25倍,相比A股水務股的31至49倍,折讓明顯。 「水十條」出臺,,預計投資金額遠超市場之前預期的2倍多,政策有利北控水務(0371)獲得更多機遇,亦有利進一步提升估值。 筆者相信可以用預期市盈率32-35倍 (相等於9.0元-9.8元)作為2015年的目標,估值看似稍高,但這數字仍低於A股平均的38倍,目標亦比A股估值高位有4成以上的折讓。
集團負債偏高,公司雖然表示沒有計劃配新股,避免稀釋股東權益,並使用其它融資方式來提供新項目發展的資金,但是筆者認為配股集資來進行收購新項目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盈利,市盈率北控水務(0371)去年每股盈利上升48%至0.2076元。 現價7.05元,市盈率為33倍。
按照2015年3月底會議紀錄,2015年新水量為300萬噸,水環境投資額為35億元,營業額預期將超過40%-45%,利潤增加30%-40%。
估計,北控水務(0371)2015年盈利上升36%,每股盈利上升35%至0.28元, 預期市盈率為25.2倍。
股價走勢1年圖:

3年圖:

權益披露: 於本文章發佈之時, 筆者持有北控水務(0371)。
近年業績摘要營業額 (港元) | 上半年 | 全年 |
---|
2011年 營業額 | -- | 26.54億元 |
2012年 營業額 | -- | 37.27億元 |
2013年 營業額 | 11.45億元 | 64.07億元 |
2014年 營業額 | 38.16億元 | 89.26億元 |
盈利 (港元) | 上半年 | 全年 |
---|
2011年 盈利 | -- | 6.01億元 |
2012年 盈利 | -- | 7.50億元 |
2013年 盈利 | 5.14億元 | 10.84億元 |
2014年 盈利 | 7.14億元 | 17.94億元 |
每股盈利(港元) | 上半年 | 全年 |
---|
2011年 | -- | $0.0894 |
2012年 | -- | $0.1086 |
2013年 | $0.0689 | $0.1398 |
2014年 | $0.0831 | $0.2076 |
參考:
1. 北控水務 371 業績
http://www.bewg.com.hk/big5/news/press/p150330.pdf
http://www.behl.com.hk/eng/ir/presentations/pre150331.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420/LTN2015042034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330/LTN2015033042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918/LTN2014091830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828/LTN2014082831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417/LTN2014041735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327/LTN2014032739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923/LTN2013092325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829/LTN2013082922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327/LTN2013032785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927/LTN20120927195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830/LTN2012083022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427/LTN2012042755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329/LTN201203291600_C.pdf
2. 北控水務 371
http://www.bewg.com.hk/big5/global/home.htm
3. 水十條出臺 首選中滔短炒津創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126ec469-0ddb-4009-b71d-496ea65a70ad-134991
4. 光大擬200億人幣 攻環保產業園 結合不同環保設施 達綜合循環利用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7f8ea706-0fc8-440d-bbf9-1674e428ecb2-378140
5. 北控水務會議紀要:15年指引利潤至少增加30%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925&page=1&extra=#pid14584
6. 擴張坎坷 北控水務集團 (371.HK)
7. 北控水務集團(371 HK) 進度超預期,提升目標價
http://www.guosen.com.hk/upload/20141215/201412151418619285353.pdf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冰」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
阿里全年營收強勁增長45% 移動端交易額占比首次過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5222.html
阿里全年營收強勁增長45% 移動端交易額占比首次過半
一財網 關健 2015-05-07 22:27:00
美國東部時間5月7日股市開盤前(北京時間5月7日晚),阿里巴巴集團發布了截至3月31日的第四財季業績報告及2015財年(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全年財報。第四財季營收達人民幣174.25億元,同比增長45%,凈利潤為人民幣77.41億元,同比增長16%,該財季移動端成交額占比首次超過50%。
美國東部時間5月7日股市開盤前(北京時間7日晚),阿里巴巴集團(BABA.NYSE,下稱“阿里”)發布了截至3月31日的第四財季業績報告及2015財年(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全年財報。
第四財季阿里營收達人民幣174.25億元,同比增長45%,凈利潤為人民幣77.41億元,同比增長16%,該財季移動端成交額占比首次超過50%。阿里2015財年全年業績顯示,全年營收為人民幣762.04億元,同比增長45%,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241.49億元,同比增長5%。
在此之前,摩根士丹利在5日發布研究報告,維持對阿里股票的增持評級。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阿里方面了解到,70後的張勇(花名逍遙子,此前為集團COO)將擔任阿里歷史上第三位首席執行官(CEO)。結合阿里近期在內部的一系列業務架構調整,以及馬雲最近在北京的講話不難看出,阿里集團旗下的多業務單元之間正在進入聚合階段。
移動端交易額占比首次過半
對於代表著電商未來的移動端,京東、1號店、聚美優品、唯品會等電商企業均在加碼布局與業務傾斜,阿里零售平臺的轉型重心也落在無線業務上。
第四財季報告顯示,阿里中國零售平臺(淘寶、天貓、聚劃算)移動端成交額占比首次突破50%(移動端占比數字在去年雙十一當天為42.6%),達到3038億元人民幣。不僅移動端月活躍用戶增至2.89億人,同比增長77%,單季度即增長2400萬,而且移動用戶消費水平也在不斷增長。
此外,該季度移動端營收達到了52.47億元,而上年同期為11.62億元,增幅達352%。
最近一年來,阿里在移動端的布局相較於前兩年明顯提速,像不久前上線的碼上淘,用戶用手機掃描商品外包裝上的條形碼即可跳轉至相應商品的網購頁面,與之類似的手機淘寶上的拍立淘,以圖片搜索鏈入購物頁面,均在爭搶移動端消費入口。
此外,移動端用戶體驗的豐富化拉升了交易額,比如用戶可以在手機上對化妝品進行在線虛擬試妝,以及一系列用戶互動遊戲、服務等。阿里無線事業負責人張闊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淘系移動端營銷工具將會更豐富化,在線試妝、母嬰營養搭配等,拓展商戶與消費者的互動性,增強其會員黏性。
淘寶近期在無線端推出淘寶小鋪,切入微商爭奪;手機淘寶聯合支付寶錢包和新浪微博上線城市服務功能,搶占生活服務入口;再加上去年下半年啟動的阿里“百川計劃”,聚焦無線端應用開發與工程師資源聚集,阿里在無線端的腳步不斷加快。
業務聚合將催生“萬億美元公司”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執行主席馬雲5月7日在發給員工的公開信中表示,未來5年阿里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平臺銷售過1萬億美元的公司,未來10年,阿里生態需要服務20億消費者和數千萬企業。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久前,馬雲將淘寶、天貓和聚劃算整合為中國零售平臺,任命張建鋒為總舵手,統一調度旗下電商資源;隨後,阿里整合內部各方資源新成立智能生活事業部和汽車事業部。以智能生活事業部為例,涉及天貓電器城、淘寶眾籌、智能雲、百川計劃、菜鳥網絡、螞蟻金服等多個業務單元,聚合趨勢明顯。
在截至2015年3月31日的前12個月里,阿里中國零售平臺上的活躍買家達3.5億,同比增長37%,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500萬,來自一二線城市以外的用戶增長尤為迅速。在本季度,新興品類的成交額,如汽車配件,家居裝飾,食品和保健品,取得了高於平均水平的強勁增長。
但阿里的未來並不只在電商。近日,馬雲在北京闡述了阿里的七大業務,即電商、螞蟻金服、菜鳥物流、大數據和雲計算服務、廣告服務、跨境服務,以及這六項業務之外的業務,比如UCWeb、高德地圖等。他認為,到2019年(即阿里巴巴成立20周年時),UCWeb等新業務將推動阿里巴巴成為一家完全不同的公司,並使阿里在核心的電商業務之外實現發展。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03 May 15 - 中國飛機租賃(1848) 全年業績 藍冰手記
來源: http://www.airmanblue.com/2015/05/03-may-15-1848.html
飛機租賃業務
飛機租賃是普通投資者一個陌生的行業,但隨著巴菲特旗下飛機租賃公司獲批進入中國市場等重磅消息的傳出、李嘉誠進軍飛機租賃行業,投資者開始關註飛機租賃這個非熱門行業。 去年9月,巴菲特旗下私人飛機租賃公司奈特捷獲準在中國開展飛機租賃服務,成為首家獲準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全球私營航空公司;去年11月,長和(00001)主席李嘉誠亦以最少158億元收購60架飛機,拓展飛機租賃業務。
另外,李嘉誠旗下的長實(00001)在去年12月於場外以每股0.6元購入中航工業國際(0232)4.5億股,斥資2.7億一躍成為持股9.74%的中航國際第二大股東,再度出手進軍飛機租賃行業的大動作。 李嘉誠數度嘗試跨入飛機租賃市場,反映飛機租賃在全球利率偏低的環境下,所提供的回報率和穩定現金流對資本充裕的巨型財團相當吸引。
出租人購買飛機後再租給航空公司使用。航空公司僅享有飛機使用權,租賃期結束後,飛機所有權仍屬於出租人。這樣的業務方式讓航空公司能更靈活調節機隊結構,並且有效緩解飛機的融資壓力,而且資產不計入航空公司資產負債表,可以有效降低資產負債比率及遞延稅收。中國飛機租賃主要從事經營性飛機租賃業務。
通過金融槓桿的合理運用,金融租賃公司的ROE(淨資產收益率)可以達到15%~20%。這也許是包括李嘉誠在內的各方角逐飛機租賃市場,紛紛大筆出手飛機訂單的主要原因。
目前,A股和港股市場共有數家涉及飛機租賃業務的上市公司,包括渤海租賃(000415.SZ)、中航資本(600705.SH)、中國航空工業(0232.HK)和中國飛機租賃(1848.HK) 。
中國飛機租賃(1848)
中國飛機租賃(1848)為一家飛機租賃公司,專註於中國市場。業務模式包括: 直接飛機購買及租賃交易:向飛機製造商購買飛機,並出租予航空公司;飛機售後租回交易:由航空公司承租人挑選飛機,並由集團購買。 通過其海外租賃平臺,以及其設於天津和上海的國內租賃平臺,公司為其航空公司客戶在國內外提供租賃解決方案。
此外,集團亦向航空公司客戶提供增值服務,包括舊飛機貿易及推銷以及有關機隊管理的其他諮詢服務。 公司於2014年7月於香港交易所上市,招股價5.53元。
公司的母公司為光大控股。
公司簡介 | 中國飛機租賃(1848)主要從事向中國內地的航空公司提供飛機租賃服務。 |
目前市值(港元) | 79.85億元 |
現時股價(港元) | 13.56元 (2015-04-30 收市價) |
市盈率 | 23.50倍 |
每股盈利(港元) | 0.577港元 |
市帳率 | 4.51倍 |
每股帳面淨值(港元) | 3.007港元 |
中國飛機租賃(1848)全年業績
中國飛機租賃(1848)3月公布2014年止年度業績,收入錄得11.45億元,按年增加66.7%。純利3.03億元,增長75.5%,每股盈利57.7仙。末期息16仙。
於2014年12月底之資產負債比率為90.3%。
▪ 交付19架飛機,致使機隊於2014年12月31日增至44架
▪ 完成4架飛機租賃收入變現,帶來111百萬港元收入
▪ 收入增加67%至1,145百萬港元
▪ 稅前經常性溢利增加91%至422百萬港元(2013年:221百萬港元)
▪ 非經常性開支(包括首次公開發售上市及購股權開支)達至41百萬港元(2013年:11百萬港元)
▪ 向空客訂購100架飛機,確保截至2022年前充足交付
▪ 與哈爾濱市政府簽訂諒解備忘錄,成立中國最具規模的飛機拆解基地
發展 及 2015年目標
著名全球航空顧問航升預測到,中國將為未來20年航空交通及飛機的主要增長市場之一。推動增長的主要因素包括強勁經濟增長、中產人口日益增加、旅遊需求上升及發展新機場。航升亦表示,中國市場對飛機的需求將會不斷增長,預計由2014年 至2016年,中國租賃商用飛機的總數將遞增262架飛機至1,061架飛機。
於2014年12月,集團進行了兩大交易。 首先,繼於2012 年初步訂購36 架飛機後,去年與空客公司訂立了大批購買100 架飛機的第二份訂單。集團亦與哈爾濱市政府簽訂諒解備忘錄地,擬建造亞洲最大飛機拆解基地,發展飛機拆解業務,預計業務能在2017年開始運作。
集團目前在內地市場份額約三至四成,希望隨著業務擴展,未來可提升至五成。 公司亦積極拓展海外業務,今年將交付5架飛機予印度航空,計劃2016年將海外業務佔比提升至2成。
長租約證券化
業務模式方面,飛機租賃公司購入飛機後,會與航空公司簽訂租賃合約,然後將合約證券化,以溢價出售予保險公司,租賃公司即時會收回合約年期內所有租金,而飛機的資產仍歸於租賃
公司。
中國飛機租賃(1848)首席財務官余大弟指,公司以12年為合約年期,比行內更長,可以減少機隊再證券化密度,管理上更容易,收入更有保證。由於證券化後,資金即是回籠,令到集團可以再買新機,不斷提供新的租賃合約,對負債水平亦沒有影響,期內即使「斷約」,所有風險會由保險公司承擔。
投資者會擔心,飛機單價高,每年的折舊會損害租賃公司,他指,公司根據HKAS-17有關租賃的會計處理方法入帳,處理飛機資產值時,會於每年租金中,扣減一定部份作折舊。 不過即使是「金融海潚」時間,整個航空業的飛機折舊只是幾個百分點,飛機相比汽車及物業的折舊十分小,在銀行的審批中,飛機屬於優質資產。 另外,一架飛機的壽命為25年以上,即使第一個12年完約,航空公司不再續租,航空公司需要按條款,將飛機還原,令到飛機等同全新的飛機,又或者支付600-1000萬美元的補償金,所有的維修會由租賃公司負責,而大部分航空公司無力處理飛機,主要會選擇支付現金。按這一個租賃模式運作,直到飛機的第25年,當中所賺的價值,已經比當初買入時高出幾倍。
飛機數目
2014年交付19架飛機後,機隊增加至44架。 航空公司對飛機租賃的需求增高,公司此前於2012年購買並於2013年至2016年內交付的36架飛機已租予中國及海外航空公司或與其訂立租約承諾。
為應付中國航空交通流量日益上升的需求,加上機隊規模擴充及越來越多中國航空公司使用飛機租賃融資,中國飛機租賃(1848)透過與歐洲飛機製造商空客(Airbus)訂立大批購買100架飛機的另一份訂單,訂單價值約為102億美元(約795億港元),預計有關代價將由公司內部資源及銀行借貸撥付,計劃主要於2016年 至2022年內交付。 根據已承諾的訂單,機隊於2022年終將增至168架。
年度 | 飛機數目 | 備註 |
2013年 | 25架 飛機 | -- |
2014年 | 44架 飛機 | -- |
2016年 | 75架 飛機 | -- |
2016-22年 | 增加100架飛機 | 2014年底已經向空客訂購100架飛機。 |
2022年 | 168架 飛機 | 根據已承諾的訂單,2022年增至168架。 |
飛機拆解基地項目
隨著中國航空運輸業的高速發展,航空公司機隊的迅速擴充,舊飛機的退役數量逐年增多,市場對飛機拆解業的需求亦日漸上升。 目前中國還沒有專業化拆機基地,拆機市場份額主要由美國企業壟斷,據估計每年將有愈70億美元的收益。 隨著早期進口飛機的機齡陸續到期,每年退役飛機80至100架,以後退役的數量還將逐年增加。每架飛機拆解後將有2萬餘個零部件可循環再利用,經過修復、認證進入國內國際航材市場銷售。
中國飛機租賃(1848)去年與哈爾濱市政府就成立飛機拆解基地項目簽訂諒解備忘錄,將分階段投資 20 億美元於成立中國飛機拆解中心業務(包括購買舊飛機成本),並以國內、外市場為目標。飛機拆解廠房將於 5 年內發展成為年拆解能力超過 50 架飛機的基地,目標建設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民用飛機拆解中心之一,服務中國及全球航空市場。
中飛租賃(1848)預計在2014年後退役機數量每年以15%至20%增長。 首席執行官潘浩文表示,每架飛機的退役市價介乎3,800萬至7,500萬元,若將發動機、APU、起落架等飛機零件拆售,預計每拆解一架飛機可帶來7,500萬至1.6億元收入,預計此項目純利率20%。
國元證券認為,飛機零件拆售為公司提供新的盈利渠道。此外,飛機租賃屬於高負債行業,國元指出,租賃商一般採用9成銀行貸款融資來購入飛機,因此集團將受惠央行減息,在市場普遍預期中國進入降息周期,未來財務負擔有望減輕。
可換股債券
中國飛機租賃(1848)3月公布,與光大控股(0165)旗下光大財務投資、華融國際及長城各自就發行及認購合共本金總額8.92億元可換股債券訂立認購協議,所得款項淨額主要用於收購飛機。
假設可換股債券按換股價獲悉數轉換,公司將發行7,909萬股新股,相當於現有已發行股本約13.49%,而佔經發行新股擴大的本公司已發行股本約11.89%。
該批可換股債券按年票息率3%計息;可按每股11.28元的換股價轉換為新股。可換股債券為期三年。假設可換股債券獲悉數轉換,將佔經擴大已發行股本約11.89%。
股權
光大控股通過旗下附屬公司中國光大航空金融控股有限公司(CEAL)持有中國飛機租賃約36.4%股份,亦是中國飛機租賃(1848)的最大單一股東。 富泰資產持有約31%股份, 航天投資持有約6.5%股份。
假設可換股債券按換股價獲悉數轉換,光大控股股權將上升至37.2%,華融國際及長城分別持有5.1%和1.5%股權。
短評
中國飛機租賃(1848)市值不足100億港元,擬斥資102億美元購買100架飛機,背後官方支持不可或缺,在中國政府對空域及融資模式改革的支持下,未來中國飛機租賃前景值得期待。 為使中國成為全球飛機租賃業重要聚集地的戰略,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如中資租賃公司可以通過成立SPV(特殊目的公司),支持飛機租賃業務的發展。 天津、上海等城市可向在當地註冊成立的飛機租賃公司提供優惠政策,包括稅務結構優化和簡化外幣結算手續,此舉令中資租賃公司較之外資租賃公司更具競爭力。
截至去年底,公司已交付飛機44架,根據已承諾的定單,機隊於今年底前將增至64架;明年底前將增至75架,以應對中國航空交通流量日益上升的需求。隨著機隊規模的增大,公司的飛機租賃業務收入持續增長趨勢強。此外,去年底,公司與哈爾濱市政府就成立中國最大規模的飛機拆解項目簽訂諒解備忘錄,致力於為客戶提供飛機全周期「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完善了公司的航空產業鏈,進而綁定客戶;二來,飛機拆解後航材的變賣,也可成為另一盈利收入。
筆者暫時未能提供中國飛機租賃(1848)合理估值的計算。 但是,集團身為國內最大規模的獨立系飛機出租公司,在未有數字的支持下,筆者傾向於相信集團市值於明年或之前應可以上升至150億港元以上。 以下為同業的參考數字
▪ 中國飛機租賃(1848.HK)
市值80億港元,市盈率24倍,巿賬率為4.5倍。
▪ 中國航空工業(0232.HK)市值70億港元,市盈率210倍,巿賬率為2.5倍。
▪ 渤海租賃(000415.SZ)市值360億元人民幣,市盈率37倍,巿賬率為3.6倍。
▪ 中航資本(600705.SH)市值990億元人民幣,市盈率53倍,巿賬率為7.4倍。
預期市盈率
中國飛機租賃(1848)去年純利為3.03億元(港元.下同),每股盈利0.577元。 若剔除一次性的上市開支及三年期攤銷購股權開支,經常性除所得稅後溢利淨額則按年增加87.4%至3.44億元,相應的經常性經營純利率為30.0%,按年上升約3.3個百分點。
現價13.56元,往績市盈率23.50倍,息率1.2%。
大和資本估計今年度每股盈利為0.8元,計入可換股債券帶來的攤薄效應,每股盈利0.75元。 光大證券估計今年度其每股盈利可增48%至0.86元,預期市盈率15.8倍。
股價走勢
1年圖:
權益披露: 於本文章發佈之時, 筆者持有中國飛機租賃(1848)。
近年業績摘要
營業額 (港元) | 上半年 | 全年 |
2011年 營業額 | -- | 2.23億元 |
2012年 營業額 | -- | 4.48億元 |
2013年 營業額 | 2.65億元 | 6.87億元 |
2014年 營業額 | 4.32億元 | 11.45億元 |
盈利 (港元) | 上半年 | 全年 |
2011年 盈利 | -- | 0.51億元 |
2012年 盈利 | -- | 0.95億元 |
2013年 盈利 | 0.44億元 | 1.84億元 |
2014年 盈利 | 0.63億元 | 3.44億元 |
每股盈利(港元) | 上半年 | 全年 |
2011年 | -- | $0.153 |
2012年 | -- | $0.253 |
2013年 | -- | $0.376 |
2014年 | -- | $0.577 |
參考:
1. 中國飛機租賃 1848 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402/LTN20150402177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326/LTN20150326151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925/LTN2014092533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826/LTN20140826889_C.pdf
2. 中國飛機租賃 1848
http://www.calc.com.hk/default.aspx
http://www.calc.com.hk/images/download/Prospectus_CN_(c_101).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630/LTN20140630092_C.pdf
3. 國內三上市公司:飛機租賃業務上半年盈利4億
http://money.21cbh.com/2014/10-28/2MMDA0MDRfMTMyNzg2Mg.html
4. 超人股神涉足 飛機租賃吃香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26ecaf3d-c0be-427b-8982-e9023f86890a-075566
5. 業務獨特 留意中國飛機租賃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01733d89-79ca-49e0-b42a-8a96d3ec95ca-816784
6. 中國飛機租賃:證券化租賃令負債平穩,未來拓海外市場
http://www.etnet.com.hk/www/tc/news/special_news_detail.php?category=%E5%B0%88%E8%A8%AA&newsid=ETN240725914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冰」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
13 May 15 - 中生製藥(1177) 全年業績
來源: http://www.airmanblue.com/2015/05/13-may-15-1177.html
中國生物製藥(01177)的製藥業務,以發展專科治療領域相關產品為主,尤其於肝病和心腦血管用藥具領先地位。 集團十分重視研發,以結合自主創新、聯合開發及仿創開發的研發理念,不斷提升研發水平和速度,並視其為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加大研發的資金投入。 2015年首季,研發資金投入達約4.5億港元,佔銷售額12.1%。
中國生物製藥(01177)於5月公佈首季業績,盈利按年增長20%,增幅好過市場預期的10%至15%。 瑞信發表報告指,市場料中生製藥2015財年每股盈利增長11.6%,是過份保守。該行預料,2015至16財年,中生製藥(1177)可維持15%至20%的增長。 將評級由「中性」上調至「跑贏大市」,目標價調高至11元。
政府取消藥品定價
內地傳媒報道,備受市場矚目的藥品價格改革意見正式出臺,6月1日起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同步完善藥品採購機制,強化醫保控費作用,強化醫療行為和價格行為監管,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
此次藥品價改的基本思路非常明確,就是取消大部分藥品的政府定價,僅通過醫保控費和招標採購進行管控,藥品實際交易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基本取消原政府制訂的藥品最高出廠價和最高零售限價。
藥品價格改革政策出臺,將對藥企的發展以及醫藥技術的研發和創新起到更積極作用。如果藥品價格扭曲,藥企回報不合理,或者藥企可以通過行賄等手段獲得壟斷利益,就不會花大力氣進行創新研究。 那些沒有能力、落後的企業只能被市場淘汰。 而只有通過充分的市場競爭,才能使有能力、有潛力的藥企,通過競爭獲得更合理的回報。 向來有研發肝病、心腦血管疾病、老年病等藥物,研究目標以開發獨家專利藥為主的中生製藥(1177)相信是其中之一。
■
07 Jan 15 - 中生製藥(1177) 中期業績
■
17 Nov 10 - 中國生物製藥 (1177) 第3季業績
■
11 Sep 10 - 中國生物製藥 (1177) 中期業績
中生製藥(1177)
中國生物製藥(1177)是一家綜合性兼集團化之製藥企業。 集團主要透過應用先進的中藥現代化技術和生物技術,研發、生產及銷售多種促進人類健康的生物藥品、中藥現代製劑及化學藥品。 集團主要附屬公司包括江蘇正大天晴、北京泰德製藥、北京正大綠洲、江蘇正大豐海等, 集團亦策略性地拓展其他業務,其中透過一家位於中國湖南省的正大邵陽骨傷科醫院拓展醫療和醫院業務及透過正大天津珍吾堂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拓展製造及銷售健康食品業務。
中國生物製藥(1177)從事研發、生產及銷售生物藥物、中藥現代製劑及化學藥物;主要產品包括肝病及心腦血管用藥,亦有發展治療腫瘤、鎮痛、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等藥物。
公司簡介 | 中國生物製藥(1177) 主要從事研究、開發、生產及銷售中藥現代製劑,生物藥物及化學藥品。 |
目前市值(港元) | 453.13億元 |
現時股價(港元) | 9.16元 (2015-05-13 收市價) |
市盈率 | 29.93倍 |
每股盈利(港元) | 0.3062港元 |
市帳率 | 6.85倍 |
每股帳面淨值(港元) | 1.338港元 |

中生製藥(1177) 全年業績
中國生物製藥(1177) 3月公布截至去年12月底止全年業績,純利15.13億元,按年升45.95%;每股盈利30.62仙;派末期息1.5仙。 未計入公允價值列賬之權益,盈利14.78億元,按年升38.7%。
期內,營業額123.78億元,按年升25.02%;毛利94.58億元,按年升23.26%。 其中,新產品銷售佔集團總營業額約 26.2%。
截至去年12月底,公司現金及銀行結餘44.68億元,上年同期29.81億元。
集團資產及負債比率(總負債除以總資產)為 37.7%(2013年底:27.5%)。
發展 及 2015年目標
中生製藥(1177)去年11月以總代價6309萬瑞典克朗(約6790萬港元),收購Karolinska Development擴大後股本9.09%。Karolinska Development主要從事研究、開發及把一系列治療領域的產品推出市場,由於中生製藥若幹研究及開發範圍與其相同,故認購有利發展長遠策略性商業合作關係,並有助將業務擴展至歐洲。
中生製藥(1177)加大研發的資金投入,研發資金投入達11.01億港元,按年升23.8%,研發資金佔銷售額8.9%。
政府補貼
經營溢利中,政府補貼佔集團盈利的2.2%,略高於去年度的1.4%。
產品
在製藥業務方面以發展專科治療領域相關產品為主,致力打造專科品牌。集團以具規模的肝病用藥系列及心腦血管用藥系列為基礎,積極拓展鎮痛藥、抗腫瘤用藥、骨科用藥、腸外營養用藥、抗感染用藥、呼吸系統用藥、肛腸科用藥及糖尿病用藥等產品。
於回顧年度內,集團獲得生產批件 8 件、臨床批件 11 件、已申報產品增加新適應癥 12 件、臨床完成後申請生產 6 件、新申報臨床 57 件及新申報生產 64 件。已累計有臨床批件、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申報生產的在研產品共 238 件,其中心腦血管用藥 36 件、肝病用藥 13 件、抗腫瘤用藥 96 件、呼吸系統用藥 16 件、糖尿病用藥 17 件及其它類用藥 60 件。
# | 主要產品 | 營業額 億港元 | 營業額比重 (%) |
1 | 肝病用藥 | 57.78億元 | 46.7% |
2 | 心腦血管用藥 | 11.32億元 | 9.6% |
3 | 抗腫瘤用藥 | 11.25億元 | 9.1% |
4 | 鎮痛藥 | 10.95億元 | -- |
5 | 骨科用藥 | 9.49億元 | 7.7% |
6 | 腸外營養用藥 | 8.58億元 | 6.9% |
7 | 抗感染用藥 | 6.77億元 | 5.5% |
8 | 呼吸系統用藥 | 3.64億元 | 2.9% |
9 | 肛腸科用藥 | 2.46億元 | 2.0% |
10 | 糖尿病用藥 | 0.72億元 | 0.6% |
-- | 合共 | 123.78億元 | 100% |
股權
主席 謝炳先生持有43.94%股權。
▪ 主席 謝炳先生 持有57.6%股權。
▪ BlackRock 持有6.06%股權。
▪ JPMorgan Chase 持有3.86%股權。
短評
相比其它在「互聯網+ 」醫藥股,中國生物製藥(1177) 沒有什麼綽頭,不當炒,更沒有什麼新鮮和令人動聽的故事能來讓股價急升急跌。 內地居民收入快速增長、都市病漸多與及人口老化問題嚴重,造就醫藥行業長期的發展。 因應醫療需求的增加,中國生物製藥(1177) 營業額過去5年間上升了2倍,由40億元上升至123億元,盈利和股價亦同樣一步一步的,上升了2倍左右。
中生製藥(1177)向來有研發肝病、心腦血管疾病、老年病等藥物,研究目標以開發獨家專利藥為主。 肝病用藥是集團的主要產品,各種肝臟藥物的研究是集團旗下的正大天晴研發中心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個「新型肝病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公司的肝病用藥踞內地市佔率第一位,中國現在肝病患者約3000萬人,對用藥需求強勁,集團旗下肝病藥物繼續維持良好增長勢頭。
中生製藥(1177)十分重視研發,過去數年公司研發成本佔比逐步提升(由2009年4.5%,2011年6.4%,2013年9.0%,2014年8.9%,2015年首季12.1%),開發更多新藥產品,以鞏固在市場的地位和競爭力。 中生製藥(1177)去年新產品銷售佔集團總營業額26.2%,毛利率76.4%,略低於去年同期的77.5%。 肝病藥物和心腦血管藥物為主要收入來源,公司現時產品種類高達十多種,以抗腫瘤用藥之銷售額為例,相比去年增長38.8%,或於數年後成為另一主要收入支柱。
中國生物製藥(1177) 於2014年度營業額按年上升25%,盈利增長46%,核心盈利增長38.7%,優於預期。 首季業績,盈利按年增長20%,增幅優於市場預期的10%至15%。
相比其他板塊,除了阿里健康(0241)之外,醫藥股是近月升浪中較落後的板塊。 個股走勢方面,由於中生製藥(1177)近日跑贏其他同業,投資者或可等待股價回順後才收集。
估值
估值方面,公司主治的長期病,包括肝病,心腦血管,以及癌病等,均屬藥業市場內最高增長的類別,享有較高的市盈率。 筆者今年1月指出,中生製藥(1177)估值遠低於石藥集團(1093)和綠葉製藥(2186),有2成半至4成的折讓。
而在這4個月間,公司股價上升25%,跑贏上升10%的石藥集團(1093)和沒有升跌的綠葉製藥(2186), 筆者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相比港股同業,中生製藥(1177)的估值現在相比以上兩者只有半成至1成半的折讓,
折讓已經不明顯。
■
07 Jan 15 - 中生製藥(1177) 中期業績
相比A股同業,例如市值5百億人民幣以上的恆瑞醫藥(滬:600276)市盈率58倍、天力士(滬:600535)市盈率36倍,中生製藥(1177)與及
港股的醫藥股板塊折讓仍然十分明顯。
中生製藥(1177)產品多元化,穩定性較高,多年來盈利平均增速2成多,可享有更多的估值。 現價是往績市盈率30倍,4月高位是35.3倍往績市盈率,筆者相信可以用預期市盈率30-33倍(相等於11元 - 12元)作為2015年的目標,這數字遠低於A股的37至57倍。
首季度業績
中生製藥(1177)2014年首季度純利按年增加16.6%,但是去年全年增長38.7%,所以,首季度代表性不大。 2015年首季度純利按年增加20.8%,未能對全年業績有什麼指標。 看看其他數字,營業額增長27.1%,毛利率78.3%,高於去年同期77.5%。 行政費用增加58%,是純利增加幅度低於營業額增長的主要原因,初步估計是拓展新產品的前期投資所致。
盈利,市盈率
中國生物製藥(1177) 2014年股東應佔盈利15.13億元,按年升46.0%,每股盈利30.62仙。 核心盈利計算,盈利14.78億元,按年升38.7%,每股盈利29.90仙。 現價9.16元,市盈率29.9倍。
初步簡單估計,集團2015年每股盈利增長2成,每股預期盈利0.36元至0.37元。 現價9.16元,預期2015年市盈率25.1倍,預期息率0.7厘。

股價走勢
1年圖:
3年圖:
權益披露: 於本文章發佈之時, 筆者持有中國生物製藥(1177)。
近年業績摘要
營業額 (港元) | 上半年 | 全年 |
2010年 營業額 | -- | 40.86億元 |
2011年 營業額 | -- | 57.82億元 |
2012年 營業額 | -- | 83.27億元 |
2013年 營業額 | 47.52億元 | 99.01億元 |
2014年 營業額 | 59.13億元 | 123.78億元 |
盈利 (港元) | 上半年 | 全年 |
2010年 盈利 | -- | 5.67億元 |
2011年 盈利 | -- | 4.63億元 |
2012年 盈利 | -- | 8.91億元 |
2013年 盈利 | 4.84億元 | 10.37億元 |
2014年 盈利 | 6.32億元 | 15.13億元 |
每股盈利(港元) | 上半年 | 全年 |
2010年 | -- | $0.1168 |
2011年 | -- | $0.0935 |
2012年 | -- | $0.1803 |
2013年 | $0.0979 | $0.2098 |
2014年 | $0.1280 | $0.3062 |
參考:
1. 中國生物製藥 1177 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512/LTN2015051223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427/LTN2015042746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325/LTN2015032587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1110/LTN2014111028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924/LTN2014092416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825/LTN2014082521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422/LTN2014042224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326/LTN2014032697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923/LTN2013092312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830/LTN2013083093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423/LTN2013042318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325/LTN2013032542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827/LTN2012082718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330/LTN20120330444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829/LTN20110829208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328/LTN20110328662_C.pdf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冰」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
房企5月業績全線飄紅 多數僅完成全年目標的三成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1206.html
房企5月業績全線飄紅 多數僅完成全年目標的三成
一財網 羅韜 2015-06-11 21:15:00
截至5月份,在克爾瑞所選取的房企中,僅恒大、深圳控股出眾,銷售目標完成率超過40%,其他房企的銷售目標完成率集中在30%左右,個別房企甚至不足30%。
房企在交出5月銷售業績的成績單,和市場預想一樣,房企的銷售進展明顯加快。
克爾瑞選取15家典型房企數據顯示,其5月銷售金額均好於去年同期及上月,5月總體銷售金額同比、環比分別增長44%、29%。
無獨有偶,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也印證了房企的開心。2015年1月-5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額24409億元,增長3.1%,1-4月份為下降3.1%,為2015年年初以來首次正增長。5月份當月,全國商品房銷售快速增長,銷售面積9612萬平方米,增長15.0%;銷售額6670億元,增長24.3%。
“受益於貨幣寬松及樓市利好政策,加強了購房人入市信心,樓市需求快速釋放。同時,股市的暴漲也讓資金流入到房地產行業。”禹洲地產財務總監兼公司秘書許進業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業績有喜有憂
從今年4月份開始,房企銷售已現上漲趨勢。到了5月份,房企加大入市體量、利好政策對於部分城市作用開始發酵,房企銷售均呈現上揚現象。
從單個房企而言,萬科、恒大與深圳控股的業績較為出色。其中,深圳控股月度銷售漲幅最為搶眼,單月吸金22億元,同比增長270%,環比增長159%。
這也和深圳市場火熱有關,其深圳控股在5月推出的產品單價超過8萬元/平米,面向高端改善客群,因此銷售情況樂觀。
高端客戶在核心城市也給了龍湖業績的提升。今年五月,龍湖實現合同銷售金額人民幣40.3億元,同比增長31.3%,環比增長14.5%;合同銷售面積39.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9.3%,環比增長18.4%。
龍湖相關負責人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其五月業績和公司推盤節奏有關,主要還是取決自己的高端產品的發力表現,比如其在北京別墅項目就銷售不錯,而在重慶和廈門的項目也開始發力。
5月杭州市場的轉好也給綠城的業績帶來提升,5月份綠城集團共取得銷售2653套,總銷售面積約41萬平方米,當月銷售金額約為8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5%。
“一二線樓市有回暖的跡象,全國總體價格開始穩定,在這些城市布局的企業自然銷售大增。”彭博房地產行業分析師方興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方興同時指出,即使這樣,很多房企的全年完成情況也並不樂觀。
克爾瑞數據顯示,累計銷售來看,多數房企目標完成率在30%左右。
截止5月份,在克爾瑞所選取的房企中,僅恒大、深圳控股出眾,銷售目標完成率超過40%,其他房企的銷售目標完成率集中在30%左右,個別房企甚至不足30%。
比如上述龍湖地產,盡管五月銷售出現較大幅度增長,但以其全年540億元的銷售目標來看,前五月該公司僅完成目標27.5%。
也有公司五月業績出現波動,比如建業地產,其2015年5月份該公司取得物業合同銷售額10.45億元,同比減少為2.7%。
政策繼續擴大寬松?
“不同於之前的金九銀十,很多房企在3月就已經開始鋪貨營銷,大家業績壓力都還是很大。”某中型房企知情人士曾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雖然銷售額在上升,但是銷售面積卻在下降。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1月-5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3599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0.2%,降幅比1-4月份收窄4.6個百分點。
那麽可以判斷,這些銷售金額來自高端改善住宅。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多方采訪獲悉,高端改善住宅買家目前出現兩類。一類是由於330新政釋放的改善需求客戶,比如對於學區房需求的客戶。還有一類就是豪宅客戶,這一類客戶有部分也是因為股市大好而賺取利潤來購房。
住在成都的李華就是一個例子,其在今年6月剛在成都買了一套房子,而其買房子的原因就是因為在股市賺取了不錯的收益,而希望投資不動產。
“目前股價比較高,我擔心後市風險,所以投資到房子,我覺得不動產總是可以保值的。”李華在電話里告訴記者。
政策效應和股市紅利過後,市場又將如何走向呢?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統計15家房企數據分析,從年內累計銷售情況來看,房企整體還未進入樂觀狀態,上述15家上市房企前5個月的銷售業績合計為2333.16億元,同比下調3.1%。
張大偉判斷,拐點出現在8月。
民生證券一份報告認為,目前主流城市的庫存依然維持較高水平,所以預計政策面還會持續寬松,政策進一步刺激的空間依然存在。如果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認為政府會進一步加強首套房信貸等方面的支持。
上海房產經濟學會會長龐元預測,全國房地產投資正在增加,今年情況可能優於去年。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今年貨幣政策還將保持寬松,政策面可能還會有政策來支持這個市場,而今年下半年情況還需謹慎對待。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基建及机械制造业:全年将持续低迷,但“一路一带”带来希望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866
作者:焦一丁
行业观点:
1)转型PPP模式导致上半年新签合同下降,但经济下行压力有助基建行业下半年提速:政府虽然极力推进PPP模式在基建项目融资中的占比,但由于相关法律条款的制定较为落后,导致2015年上半年的招标情况并不理想,但下半年随着达到GDP目标的压力变大,流动性增大和PPP模式探索上的进展会加速基建项目的落实。我们认为基建行业整体下半年会好于上半年。
2)“一带一路”任重道远,应关注“占比”多于“总量”:亚
投行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沿线国家有巨大的基建需求,但同时往往缺乏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相应的经济基础,项目落地的速度我
们认为并不乐观。同时由于行业内的龙头公司国内业务数量庞大,海外业务虽然增速远快于国内业务,但对总收入影响有限。因此,我们认为应将注意力放在海外业
务占比高的中小市值公司上。
3)工程机械行业2015年全年将持续低迷:房屋新开工面积持续下滑导致工程机械新增需求停滞,是导致公司上半年业绩惨淡的最主要因素。虽然上半年不乏“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等重磅催化剂,但我们认为公司业绩在缺少基本面支持的情况下,短期难以改善,与股价的背离将难以持续。
选股建议及投资主题:
1)“一带一路”短期带来的将是现有项目的加速:亚投行成立后,领导人每次出访都能签署一些意向性项目,成为短期股价的催化剂。但意向性协议从签署到项目开工,在到利润贡献,往往需时超过2年以上的时间;而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还有可能使项目无限期推迟。短期对公司的影响更多是来自于现有项目的加速。
股票推荐:中国机械工程(1829HK):海外收入占总收入比重高,海外项目储备丰富,是“一带一路”概念股中最实际的受益者。
2)国内基建仍是拉动GDP的重要力量,寻求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公司:2015年一季度各公司国内新签合同额环比均有所下滑,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资金紧张和当前PPP模式还在摸索阶段导致。随着时间推移,保持GDP增速的压力会加大,基建投资大概率回暖。前期市场对基建投资的关注主要在交通类别的基建股上,预计后期关注度较低的保障房市场有望补涨。
股票推荐:中国建筑国际(3311HK)以保障房业务为主,基本面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目前个股涨幅低于前期板块整体涨幅,未来有一定补涨的机会。同时公司在绿色建筑领域发力,提升差异化竞争力,从市场中脱引而出。
3)需谨慎对待工程机械行业面对的风险:借“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15”的春风,工程机械行业公司的股价出现了明显的反弹。但根据我们观察到的销售数据,工程机械2015上半年的销售依然惨淡,与下游房地产行业低迷的新开工率相互印证。我们预测工程机械板块2015全年销售难有改善。同时大部分企业还需解决高拨备和应收账款所导致财务费用高企的困局。
中国机械工程(1829HK,买入,目标价:HKD15.25)
公司80%的业务收入来自海外,2014年底已签待审生效合同额为127.9亿美元,相当于公司2015年预计收入的4.4倍。海外业务的高占比和丰富的项目储备将使公司成为“一带一路”最直接的受惠者。
公司由于其富有竞争力的EPC业务模式和成熟的风险管控能力,绝大部分项目为净现金工程,不需要公司垫付款项。这使公司可以在低杠杆的状态下运营,间接节省了公司的财务费用、提升公司应对风险的能力并为未来可能的资金需求提供空间。
公司目前股价对应14.38倍2015年市盈率,2014-17年净利润复合增速为20%,相当于0.7xPEG(行业平均为1xPEG),我们认为公司运营能力已于同业,估值存40%提升空间。公司下半年计划公布的资产注入预计会成为股价提升的强力催化剂。

中国建筑国际(3311HK,买入,目标价:HKD18.61)
公司收益于政府对棚户区改造力度的加大,连续三个月新签合同额同比大幅增长,截止2015年4月未完成合同额同比增长19%,项目储备足够维持公司业务长期稳定成长。
公司于4月份签订第一份PPP模式项目合同。新PPP模式有助于降低公司自有资金占用规模。在不影响公司土建收入的前提下,提升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为运营收益设上下限,提供了运营收益保底,有效平滑收益,降低了运营风险;对公司未来发展有正面拉动效益。
公司基本面优于同业,“深港通”的开通可为公司带来更多关注。按行业上限13倍市盈率算出一年目标价18.62港元,相当于
2016年13倍市盈率,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有资产注入的计划,具体细节的公布将成为公司未来股价提升的催化剂。


来源:招商证券香港
格隆汇声明:文章系格隆汇转载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场和看法,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
證券公司半年收入3305億 已超去年全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5227.html
證券公司半年收入3305億 已超去年全年
一財網 杜卿卿 2015-07-14 20:26:00
證券業協會14日公布證券行業2015年上半年度經營數據,上半年收入、盈利雙雙大幅超過2014年全年。
證券公司收入、盈利雙創新高。證券業協會14日公布證券行業2015年上半年度經營數據。今年上半年,收入、盈利雙雙大幅超過2014年全年。
證券公司未經審計財務報表顯示,125家證券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305.08億元,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531.96億元,116家公司實現盈利。2014年,120家證券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602.84億元,全年實現凈利潤965.54億元,119家公司實現盈利。
今年上半年,證券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1584.35億元、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160.51億元、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43.54億元、投資咨詢業務凈收入19.25億元、受托客戶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122.14億元、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920.63億元、利息凈收入366.40億元。
截至2015年6月30日,125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為8.27萬億元,凈資產為1.30萬億元,凈資本為1.14萬億元,客戶交易結算資金余額3.41萬億元,托管證券市值38.62萬億元,受托管理資金本金總額10.23萬億元。
2014年,證券公司未經審計財務報表顯示,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1049.48億元、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240.19億元、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69.19億元、投資咨詢業務凈收入22.31億元、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124.35億元、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710.28億元、融資融券業務利息收入446.24億元。
截至2014年12月31日,120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為4.09萬億元,凈資產為9205.19億元,凈資本為6791.60億元,客戶交易結算資金余額(含信用交易資金)1.2萬億元,托管證券市值24.86萬億元,受托管理資金本金總額7.97萬億元。
編輯:李瀟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余承東發布內部信:華為終端5月底完成全年目標將發兩次年終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20/151087.shtml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國內手機市場可以稱得上是熱鬧不斷,一些新的品牌高調進入市場,並與原有的品牌展開激烈的搏殺,尤其是在千元乃至以下市場,慘烈的競爭已經讓市場成為一片血海。
在這種情況下,華為卻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節奏, 華為作為一家傳統的網絡設備提供商、服務商,也是一個傳統的手機制造商,近幾年和同類型企業一起,把持了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前二的位置。華為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和資金實力,更是擁有運營商的“鐵哥們”關系,談情懷、談做工、談性價比,這些都是談給用戶聽的。一個手機品牌在行業內影響力多大,能夠調動多大的供應鏈資源、渠道商資源,關鍵指標還是銷量規模,這個指標往往會優先於利潤。
2015年是個關鍵節點,對於華為來說,今年有四個利好因素。一是在全球的品牌度呈上升趨勢;二是自有芯片優勢明顯,保證了核心資源供應和性價比需要;三是互聯網品牌榮耀快速崛起,爆發力較強;四是部分海外市場成績突出,新興市場增長明顯。
華為消費者BG總裁余承東今日發布了2015上半年致辭,他表示,華為消費者BG 5月底已提前完成公司制定的全年經營目標,業務增長了,將對員工進行及時激勵,因為“員工始終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據悉,華為消費者BG將在Q3提前啟動2015年獎金評議和發放,一年開展兩次獎金評定。這在華為歷史上鮮有先例。
據介紹,華為品牌高端智能手機增長引領消費者BG總體增長,P8、榮耀6/6Plus、4C/4X、榮耀7等熱銷,移動寬帶與家庭業務穩健經營,快速2C轉型,在可穿戴領域引領潮流、發貨量超去年全年,平板業務中國Android市場份額第一。外銷消費芯片保持快速增長。
余承東表示,未來,華為消費者BG將繼續貫徹精兵戰略,優化組織,提升組織效率和人均效益。同時加快構築面向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能力,“我們要做挑戰極限的長跑者。”
以下是余承東2015上半年致辭全文:
腳踏實地,做挑戰極限的長跑者
親愛的同事們:
光陰荏苒,又是年中。近期,在準備上半年業績媒體發布會的同時,我也反複在問自己,在對內的半年總結里,想和大家說點什麽?
首先,當然希望能帶來好消息。
根據上半年經營情況,按照公司獲取分享制,消費者BG將在Q3提前啟動2015年獎金評議和發放。一年開展兩次獎金評定,在華為歷史上鮮有先例,它的背後又意味著什麽?
業務增長了,我們將對員工進行及時激勵,員工始終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獲取分享制強調:“獎金來自於為客戶創造價值的項目,各級組織基於項目帶來的收益、及在價值創造過程中所做出的直接或間接貢獻,從中分享獎金。”為客戶、為最終消費者創造價值,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在這里,我要為我們團隊上半年的表現由衷地點個贊,是大家卓有成效地辛勤努力,成就了消費者業務超出預期的高速發展,5月底已提前完成公司制定的全年經營目標!華為品牌高端智能手機增長引領消費者BG總體增長,2014年旗艦機型繼續熱銷,今年新品P8推出後消費者口碑不斷提升。榮耀6/6Plus、4C/4X等系列機型銷量持續攀升,榮耀7一上市即廣受好評。移動寬帶與家庭業務穩健經營,快速2C轉型,在可穿戴領域引領潮流、發貨量超去年全年,平板業務中國Android市場份額第一。外銷消費芯片保持快速增長。IDC數據預測,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增長11.3%,而華為從5月開始智能手機月發貨超千萬臺,預計全年1億臺發貨目標將提前完成,是國際手機品牌中唯一實現快速增長的企業,跑贏了大勢!比銷售數據更令人鼓舞的是,繼2014年華為成為Interbrand Top100首家大陸上榜公司後,今年再次入選Brand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百強,位列第70位,品牌價值估值超過150億美元,華為品牌正得到全球越來越多消費者的信賴和喜愛。
之前和大家說過,2015年是決定我們未來命運的關鍵一年。 從整個手機終端行業形勢看,洗牌加劇,競爭已愈加慘烈,未來能存活的手機終端廠商鳳毛麟角。以消費者BG目前的發展態勢,今年我們不僅能很好地活下來,未來還將是全球少數能存活下來的2-3家手機終端廠商之一,華為消費者業務,將勢不可擋!
此時此刻,相信每個CBG人的內心都是不平靜的。在此,深深感謝大家的艱苦付出,我們用實際行動證明,華為消費者BG將士們是能創造歷史、是能決定自己命運的。
“心無旁騖腳踏實”。然而,我們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懈怠。接下來,我更想著眼未來,聚焦談兩件事,一是關於人的管理,二是我們的追求和能力構築。
業務增長得益於人,我們的隊伍是取得未來成功的關鍵。我們將繼續貫徹精兵戰略,優化組織,提升組織效率和人均效益。這個時代不是靠人海戰術,一群烏合之眾,暈頭暈腦的家夥根本打不了勝仗,我們的隊伍一定要精悍。首先,各級主管要善於用人所長,人盡其才,加大幹部內生式成長,給予優秀人才更多的機會,大膽提拔;對於不合適的人堅決淘汰。興奮地感受到,越來越多新生代力量加入帶來的蓬勃朝氣與驚人創造力,我想說,你們的選擇是正確的,這里舞臺很大,只要你熱愛終端領域,就有實現夢想的可能;只要你夠優秀,就有可能被看到、被快速提拔!同時,我們要不斷學習,開放心胸引進業界優秀明白人,加強渠道、零售、品牌、營銷、精品用戶體驗構建等領域的優秀人才引入,補齊2C人才短板。伴隨下半年研發組織結構調整落地,我們的組織將煥發出更大的活力。刷新後的組織將增強面向2C能力,更扁平化,高效決策。產品線軟硬件、工業設計平臺組織將拉通整合,加強核心能力構建,資源共享;新成立互聯網軟件與雲服務部,補足用戶經營和生態系統短板。未來我們的業務成長空間巨大,但人員不會大規模增長,在收入和利潤持續提升的前提下,員工個人回報也必將得到更大幅地提升。我相信,我們是完全有能力做到的,我對大家的前途,對我們的事業信心滿滿!
加快構築面向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能力,我們要做挑戰極限的長跑者。
我們做產品,既要有高度,也要有溫度。
古人雲:“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無所得。”自我帶團隊以來,一直的要求是:“要麽不進入,一旦進入一個領域,就要成為該領域的王者。”各位主管可審視一下,自己帶的領域是不是已做到業界No.1?華為消費者業務正在高速增長,但我認為我們只是剛剛起步,還在打基礎,我們在軟件、雲服務、生態系統、渠道、零售、品牌、服務、供應鏈、流程IT等核心能力的構築上,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 “高屋建瓴,九尺之臺起於壘土”,當務之急,各部門、各體系要快速把自己的能力構建起來,我們正處在非常好的歷史時期,今年把基礎打牢固了,能力上去了,相信2016年我們將實現更大的發展!各級管理者要帶領你們的團隊提高眼界水平,不斷與業界最佳實踐對標,加快本領域核心能力構建,必須明白“有能力,才有未來”。做消費者業務,我們每一位員工都要有追求,要有敬畏之心,王者之氣。未來我們將堅定不移的繼續落實精品戰略,拿出一股狠勁來,在各自的崗位上追求卓越,創造最大的價值,將產品質量、服務、體驗等各方面做到極致。“不登高山不曉天之高”,當我們始終堅持以No.1為目標時,遲早有一天我們會站在最高點。必須再次強調,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我不希望任何一位同事因腐敗問題掉隊。我們的業務在飛速成長,美好前程如因一時貪念斷送,幸福家庭、人生名譽、多年的奮鬥打拼將全部清零,太不值得!各級主管更要以身作則管好自己的團隊,出了問題要先反省自己。
是否能給消費者帶來極致體驗,是否能真正打動消費者、讓消費者信賴和喜愛,是我們產品、品牌傳遞的溫度。強大的研發實力是華為的傳統優勢,但技術不是冰冷的,尤其做消費者業務,簡而言之,就是要走“心”。我們要反複問自己:“是否做到以最終消費者需求為出發點?”、“我們的產品是否能真正引起消費者情感上的共鳴?基於此,還有多少改進空間?”在為自己成績點贊的同時,我們需要更清醒地認識到,無論今天我們跑得多快多遠,都不能放松對未來的要求。華為是一個危機感很強的企業,我們不是一個自負自大的公司,而我內心可能是一個不服輸、不謙虛的人,但我絕不是一個自傲的人。也許我們已征服了不止一座高峰,但距珠穆朗瑪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途需要跋涉,但我相信,沿著正確的戰略方向共同努力,我們一定會抵達。而抵達的那天,也將是我們更努力超越自己的開始。
希望大家牢記:腳踏實地,挑戰極限,勇敢超越,我們使命必達!
余承東
2015年7月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邸曉偉,文章為原創,轉載請聯系 zzyyanan 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07 Jul 15 - 中國燃氣(0384) 全年業績
內地救市,水攻、風吹、口術、禁沽、停賽,拳拳有力(!?),可惜步不穩,拳招亂。 「暴力七傷拳」中共有七股不同勁力,或剛猛,或陰柔,或剛中有柔,或柔中有剛,或橫出,或直送,或內縮。 敵人抵擋了第一股勁,抵不住第二股,抵了第二股,第三股勁力他又如何對付? 只可惜盲目七傷拳「先傷己,後傷敵」、加上是亂招,場內的老師傅都差點被打親,避險情緒高漲。

暴力解決不到問題,情緒高漲與恐懼過後,相信市場會逐步重歸冷靜,並有一段時間避免選擇只有故事、沒有盈利基礎的概念股。
亂市殃及池魚,港股今天至少有20間上市公司購回股份,中國燃氣(0384)是其中之一。 中國燃氣(0384)
今天以1.04億港元回購了930萬股,最高價為11.56元。 這是公司今年年頭11.74元至12.56元回購後,重新啓動回購。
中國燃氣(0384)於6月24日公佈截至3月底止全年業績,純利33.71億元,按年升30.89%;每股盈利67.3仙;派末期息13.95仙。 營業額316.86億元,按年升21.83%;毛利64.57億元,按年升22.16%。整體毛利潤率為20.4%,按年升0.1個百分點。
業績公佈後,瑞信維持中國燃氣(0384)「跑贏大市」評級,氣價下調將成為催化劑,有助刺激需求復甦,目標價上調至18元;花旗維持中國燃氣(0384)「買入」評級,預計在液化石油氣(LPG)利潤率改善,以及城市燃氣項目售氣量增加及接駁量穩定增長下,每股盈利可增長20%,目標價下調至16.8元。
年內,公司回購合共1921萬股股份,代價為2.32億元,購回價格11.74元至12.56元。
中國與俄羅斯去年簽訂東綫天然氣管道協議,意味鄰國將於2018年開始對華供氣,有助解決東北缺氣問題。 北控(392)注入天然氣項目的中國燃氣(0384),其執行董事朱偉偉接受訪問時表示,中燃在東北的市佔率已是最大,當地項目與總數比重約16%,惟售氣量仍不足5%,冀至2020年,售氣量可至少增9倍。 中國燃氣(0384)在東北地區的售氣量僅約4.1億立方米未來隨着俄國氣體輸入,以及內地天然氣管道網絡完善,5年後的售氣量有望達40億立方米。
■
28 Nov 14 - 中國燃氣(0384) 中期業績■
08 Aug 14 - 中國燃氣(0384) 全年業績■
05 Dec 13 - 中國燃氣(0384) 中期業績
中國燃氣(0384)中國燃氣(0384)主要於中國大陸從事建設、經營城市燃氣管道,向居民和工商業用戶輸送天然氣和銷售液化石油氣。
根據中國燃氣(0384)2013年年報,集團擁有184個城市燃氣項目,也是中國最大的城市燃氣項目組合。該集團同時投資燃氣碼頭、儲運設施、燃氣物流系統和加氣站等相關的基礎設施,以及開發與應用石油、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相關技術。 集團同時投資燃氣碼頭、儲運設施、燃氣物流系統和加氣站(壓縮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等相關的基礎設施,以及開發與應用石油、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相關技術。
劉明輝是中國燃氣(0384)創始人、劉明輝自2010年12月被深圳市公安局以涉嫌「職務侵佔罪」拘留。2011年3月,劉明輝被罷免中國燃氣董事職務。 2011年11月,劉明輝被獲保釋。2013年7月,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檢察院決定,由於所指控侵佔中燃有關孝感市項目資產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不予起訴劉明輝及黃勇。 2012年8月劉明輝再次重掌中國燃氣,被委任為公司董事總經理兼總裁,正式回歸。
截至2015年3月,集團累計共於25個省、市、自治區取得273個擁有專營權的管道燃氣項目,並擁有13個天然氣長輸管道項目、520座壓縮╱液化天然氣汽車加氣站、1個煤層氣開發項目,以及98個液化石油氣分銷項目。

公司簡介 | 中國燃氣(0384)主要於中國從事建設及經營城市燃氣管道、輸送天然氣和銷售液化石油氣。 |
目前市值 (港元) | 561.21億元 |
現時股價 (港元) | 11.22元 (2015-07-07 收市價) |
市盈率 | 16.67倍 |
每股盈利 (港元) | 0.6730元 |
市帳率 | 3.05倍 |
每股帳面淨值 (港元) | 3.678元 |

中國燃氣(0384) 全年業績中國燃氣(0384)6月24日公布截至3月底止全年業績,純利33.71億元,按年升30.89%;每股盈利67.3仙;派末期息13.95仙。全年派發股息合共每股16.15仙,上年同期12.06仙。
期內,營業額316.86億元,按年升21.83%;毛利64.57億元,按年升22.16%。整體毛利潤率為20.4%,按年升0.1個百分點。
於本財政年度,集團共銷售89.7億立方米天然氣,較去年同期增長11.6%。其中城市管網共銷售67.5億立方米天然氣,較去年同期增長19.2%,而22.2億立方米天然氣則通過長輸管道直接銷售,較去年同期減少6.7%。
期內,集團出售天然氣予住宅用戶的平均售價(不含稅) 為2.36元人民幣/立方米,予工業用戶的平均售價(不含稅)為2.82元人民幣/立方米,予商業用戶的平均售價(不含稅) 為2.98元人民幣/立方米,予壓縮天然氣/液化天然氣汽車用戶的平均售價(不含稅) 為3.33元人民幣/立方米。
截至3月底止,集團手頭現金52.9億元,集團之淨資產負債比率66%(去年同期57%)。
年度 | 銷售管道燃氣 營業額 | 燃氣接駁 營業額 | 液化石油氣 營業額 | 綜合 營業額 |
---|
2012-13年 1H | 30.40億元 (43%) | 12.30億元 (17%) | 28.72億元 (40%) | 71.47億元 |
2012-13年 2H | 63.08億元 (45%) | 20.71億元 (15%) | 50.87億元 (36%) | 140.09億元 |
2013-14年 1H | 42.96億元 (41%) | 20.12億元 (19%) | 40.51億元 (40%) | 104.61億元 |
2013-14年 2H | 58.73億元 (38%) | 16.45億元 (11%) | 71.18億元 (46%) | 155.47億元 |
2014-15年 1H | 49.83億元 (32%) | 22.46億元 (14%) | 76.09億元 (49%) | 155.88億元 |
2014-15年 2H | 66.67億元 (41%) | 20.41億元 (13%) | 64.58億元 (40%) | 160.98億元 |
年度 | 銷售管道燃氣 溢利 | 燃氣接駁 溢利 | 液化石油氣 溢利 | 綜合 溢利 |
---|
2012-13年 1H | 5.13億元 (38%) | 6.76億元 (62%) | -0.10億元 (0%) | 12.17億元 |
2012-13年 2H | 7.58億元 (41%) | 10.57億元 (57%) | -0.03億元 (0%) | 18.50億元 |
2013-14年 1H | 7.09億元 (38%) | 11.05億元 (59%) | 0.13億元 (0%) | 18.71億元 |
2013-14年 2H | 7.42億元 (36%) | 8.74億元 (43%) | 1.54億元 (8%) | 20.41億元 |
2014-15年 1H | 7.80億元 (29%) | 12.86億元 (47%) | 1.89億元 (7%) | 27.10億元 |
2014-15年 2H | 8.68億元 (38%) | 9.21億元 (40%) | 1.32億元 (6%) | 23.13億元 |
發展 及 2015年目標中國燃氣(00384)執行主席、董事總經理兼總裁劉明輝於全年業績記者會表示,分別與四間公司-北控(00392)、英國富地石油、印度Pail及韓國SK集團組合營,分別發展天然氣,並拓展市場及完成銷售及物流布局。
他透露,合作之具體金額仍然未決定,須待落實後再決定,但預期因為貿易性公司,所以資本性開支不多,預期會以銀行貸款為主,但具體金額須視乎業務量作決定。
中國燃氣主席兼北控副董事長周思表示,與北控之合營為雙方於新領域之新業務合作,將會集中京津冀地區,雙方目前仍在商討階段,包括商討具體地區及合作資源。
中國燃氣(0384)計劃與印度天然氣公司Gail,合作投資印度城市燃氣行業等。 劉明輝認為,印度人口龐大,且管道燃氣覆蓋率低,是繼中國之後的一大市場,目前增長速度較中國更快,加上國家「一帶一路」政策,所以看好該區市場。 劉明輝指出,將分步驟嘗試進入印度市場;首先,可將旗下生產的燃氣灶具等設備產品銷往印度;其次,再成立團隊研究當地法規和管網情況,作進一步拓展。
他指出,因應中國經濟下行影響對能源之需求,而整體需求下跌對公司亦造成影響,但公司業務增速目前仍高於全國水平,目前公司手上共有273個項目,當中只有約190個已接通並進行調試,相信可以推動未來增長,同時亦會透過併購為公司帶來強勁增長。
天然氣價格下調發改委宣布4月1日起內地天然氣價格正式併軌,各省增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下降0.44元人民幣,存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上調0.04元人民幣,屬內地價格改革中,首次大幅下調天然氣價格。 價格併軌後,非居民用氣價格基本理順,未來天然氣價格將形成市場化的定價規律,政府未來會逐步放開價格的管控權。 中國燃氣(00384)執行主席、董事總經理兼總裁劉明輝於全年業績記者會表示,預期今年天然氣價仍有一次往下調整機會,但實際情況須視乎國家公布,但根據公式計算有向下調整空間。
劉明輝又料,天然氣價於年內仍有一次下調整機會,但他認為對公司毛利影響不大,更指價格下降反吸引更多人使用天然氣,有利公司開發市場。
購入北燃發展(唐山燃氣)中國燃氣(0384)11月26日公布,北京控股(0392)向集團注入北燃發展,代價為16.33億元人民幣(相等於約20.64億港元)。 目標公司(唐山燃氣)之今年首6個月盈利5,424.4萬元人民幣,資產淨值為24.19億元人民幣,北燃發展持有當中11.66億元。 唐山燃氣之主要業務為於中國多個省份( 包括遼寧、河北、黑龍江、山東及安徽省 )進行12個燃氣項目之控股、管理及營運,涉及城市燃氣及車用天然氣分銷及天然氣長輸管線建設。
中國燃氣(0384)會向北京控股(0392)發行1.49億股新股,每股發行價13.84元。配發完成後,北京控股(0392)持股量將增至24.68%,進一步鞏固第一大股東地位。
中國燃氣(0384)指出,天然氣長輸管線絕大部分均已接通,加上未來冬季供暖需求不斷上升及「煤改氣」政策越漸普及,相信擬收購事項將顯著改善集團之業績。
銷量,接駁,加氣站目標期內,新增36個城市管道燃氣項目,現合共取得273個擁有專營權的管道燃氣項目,及13個天然氣長輸管道項目等。 中國燃氣(00384)表示,今年仍維持增加30個城市管道燃氣項目的目標。
中國燃氣(00384)預期今財年售氣目標為增加23%至110億立方米,及於2017年達140億立方米。 今財年銷售目標為300萬噸,明財年為380萬噸,而壓縮天然氣及液化天然氣加氣站今年目標達700個,期望可以進一步加至達900至1000個。 集團2014-15年度完成新增接駁192萬戶。
2016財年公司天然氣銷量目標增長至110億立方米,被問到目標低於原來的120億立方米,劉明輝表示,隨著中國經濟放緩,確實影響所有能源的需求,但2017財年銷量目標增長至140億立方米,是因為公司不斷有新項目投入使用。
他又指,今財年資本開支目標與過往相若,約在30億至35億元,主要用於建設新的壓縮天然氣及液化天然氣加氣站及維修。
目標 | 2014-15年度 | 2015-16年度 目標 |
---|
管道燃氣銷量 | 89.7億立方米 | 110億立方米 |
車用加氣站 | 增加167個至520個 | 700個 |
新增接駁 | 192萬戶 | 210萬戶 |
LPG 銷售 | 241萬噸 | 300萬噸 |
員工激勵機制中國燃氣(0384)4月授出2.5億份員工股份期權,以每股12.40元認購一股公司股份。 當中,2.25億份股份期權乃授予公司約35,000名員工,而0.25億份股份期權乃授予公司董事。
使股份期權之條件為 :
▪ 2017年3月財年或之前: 經審核稅後扣除少數股東權益後利潤不少於55億元; 或
▪ 2018年3月財年: 經審核稅後扣除少數股東權益後利潤不少於60億元
如上述兩項行使條件未能達成,股份期權將失效。
當中90%的認股權證是分派給員工,市場認為這將令員工更有動力增加燃氣銷售及拓展新市場。 如果要達到目標,每年複合增長是最少23%至28%,明顯高於行業平均的20%,亦遠高於多間大行早前的預測。
盈利 (港元) | 條件一 | 條件二 |
---|
2013-14年 盈利 | 25.8億元 | 25.8億元 |
2014-15年 盈利 | 33.7億元 | 33.7億元 |
2015-16年 盈利 | -- | -- |
2016-17年 盈利 | 55億元 | -- |
2017-18年 盈利 | -- | 60億元 |
每年複合增長 | 28% | 23% |
股權於2015年3月底,中國燃氣(0384)主要股東的簡要資料如下︰
▪ 北京控股(0392),持股量為25.41%。
▪ 劉明輝先生是中國燃氣的執行主席、董事總經理、總裁及創始人,持有20.70%股權,是集團的第二大股東。
▪ 富地石油持股量為18.95%。
▪ 韓國SK E&S 主要從事城市燃氣、液化天然氣(液化天然氣)及電力業務,持股量為15.50%。
▪ 印度國營天然氣公司Gail持股量少於5%。
短評筆者去年年底提高了對中國燃氣(0384)的估計數字,預期盈利由31.7億元更新至33.0億元。 中國燃氣(0384)純利33.71億元,新增接駁收入高於預期,財務費用下降,燃氣銷量增長低於目標但合乎預期,整體表現符合預期。 因為內地經濟增長放緩,令整體消費需求下降,管道燃氣銷量低於目標。 但液化天然氣業務扭虧,錄1.71億元淨利潤。 加上社會性住房發展迅猛,使得整體新建住宅的接駁總量相較去年有所增長,公司接駁量穩定增長下,盈利增長表現出色。
為推動新能源發展,國策支持使用天然氣的方向未變下,年內若再下調氣價,將有助刺激燃氣銷售及毛利表現,利好燃氣股。
目標 | 2014-15年度 目標 | 2014-15年度 實際 |
---|
管道燃氣銷量 | 100億立方米 | 89.7億立方米 (低於目標) |
車用加氣站 | 550個 | 520個 (低於目標) |
新增接駁 | 175萬戶 | 192萬戶 (優於目標) |
LPG 銷售 | 230萬噸 | 241萬噸 (優於目標) |
北京控股(0392)向集團注入北燃發展,換取中國燃氣(0384)1.49億股新股(每股發行價13.84元),代價約為20.64億港元,預期有關建議收購第四季度完成。 北燃發展注入價是市帳率1.4倍,遠低於中國燃氣(0384)現時的3.1倍,可拉低整體市帳率。 北燃發展的預期市盈率接近31倍,相信未能在短期內拉高回報率。 中國燃氣一直在遼寧、河北、山東及安徽省經營天然氣項目,12家中國項目公司,北燃發展持有其中8家多數股權,中國燃氣(0384)可以整合那地區的資源來提高效率。
在過去十年,中國對天然氣的需求量高速增長,這種趨勢仍然持續。 另外,中國為了治理霧霾天氣,防止空氣污染,計劃以燃氣鍋爐替代小型燃煤鍋爐,以及在交通運輸領域增加燃氣的使用量,均將帶來很大的天然氣新增需求,為公司帶來機遇。 未來的三至五年將迎來「煤改氣」市場的高速增長,抓住煤改氣市場的發展機遇,將會極大地促進和提升集團工業與冬季取暖領域的銷氣量。 中國燃氣(0384)與4股東分組合營,發展北京、天津、河北及山西等地的液化天然氣及燃氣供熱市場,發展勢頭良好。
中國燃氣(0384)不是當炒股,較適合喜愛持有優質增長股的投資者。 北京控股(0392)將
以每股發行價13.84元向集團注入北燃發展,現價低於大股東的「加碼」價,現價低得不合理,現在應是對於有耐性投資的良好投資機會。 在種種理由的支持下,筆者傾向於認為
市場低估了中國燃氣(0384)未來數年的增長動力,也認為現價估值嚴重偏低,上升空間遠遠高於下跌空間。
估值中國燃氣(0384)現價往績市盈率16.7倍,明顯低於過往燃氣股市盈率中間數(20至30倍)。 去年公司股價上升至預期市盈率市盈率25倍以上(接近中華煤氣現價估值)或可作為市況良好時的目標 (預期市盈率25倍相等於20元)。 理性一點,只考慮下調氣價而重修估值,
筆者相信可以用預期市盈率20-22倍(相等於16.2元-17.8元)作為2016年3月底前的目標,這個數字與花旗和瑞信目標價16.8元和18.0元接近。
公司
今年最高回購價格為12.56元,剛剛重啓回購,現價下跌空間有限。 中國燃氣(0384)現價11.22元,預期市盈率13.9倍,上升空間4成半至6成左右。
預期盈利,市盈率中國燃氣(0384)盈利33.71億元,按年升30.9%,每股盈利0.673元。 現價11.22元,市盈率16.7倍,息率1.4厘。
筆者估計2015-16年盈利增加25%至42.1億元,每股預期盈利增加21%至0.81元。 現價11.22元計算,預期市盈率13.9倍,預期息率1.6厘。

股價走勢1年圖:

3年圖:

權益披露: 於本文章發佈之時, 筆者持有中國燃氣(0384)。
近年業績摘要營業額 (港元) | 上半年 | 全年 |
---|
2009-10年 營業額 | 39.37億元 | 102.12億元 |
2010-11年 營業額 | 65.38億元 | 158.62億元 |
2011-12年 營業額 | 79.13億元 | 189.34億元 |
2012-13年 營業額 | 85.67億元 | 212.50億元 |
2013-14年 營業額 | 104.61億元 | 260.08億元 |
2014-15年 營業額 | 155.88億元 | 316.86億元 |
盈利 (港元) | 上半年 | 全年 |
---|
2009-10年 盈利 | 4.32億元 | 8.75億元 |
2010-11年 盈利 | 0.93億元 | 6.26億元 |
2011-12年 盈利 | 3.74億元 | 9.54億元 |
2012-13年 盈利 | 8.08億元 | 17.64億元 |
2013-14年 盈利 | 12.83億元 | 26.60億元 |
2014-15年 盈利 | 16.80億元 | 33.71億元 |
每股盈利(港元) | 上半年 | 全年 |
---|
2009-10年 | $0.1295 | $0.2619 |
2010-11年 | $0.0269 | $0.1631 |
2011-12年 | $0.0852 | $0.2176 |
2012-13年 | $0.1831 | $0.3937 |
2013-14年 | $0.2741 | $0.5358 |
2014-15年 | $0.3356 | $0.6730 |
參考:
1. 中國燃氣 384 業績
http://www.chinagasholdings.com.hk/uploadfiles/20150624061053850.pdf
http://www.chinagasholdings.com.hk/uploadfiles/2014062706260913.pdf
http://www.chinagasholdings.com.hk/uploadfiles/20141126091113850.pdf
http://www.chinagasholdings.com.hk/uploadfiles/20140625044532679.pdf
http://www.chinagasholdings.com.hk/uploadfiles/20131126044042710.pdf
http://www.chinagasholdings.com.hk/uploadfiles/20131126044246357.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624/LTN2015062425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1126/LTN2014112627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319/LTN2014031923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625/LTN20140625225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1126/LTN2013112613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716/LTN2013071613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626/LTN2013062625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1129/LTN2012112911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628/LTN2012062823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1129/LTN2011112953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629/LTN2011062903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1129/LTN20101129364_C.pdf
2. 中國燃氣 384
http://www.chinagasholdings.com/
http://www.chinagasholdings.com.hk/sitecn/xmgl/index.html
3. 中國燃氣與印度GAIL成立合資公司
http://hk.crntt.com/doc/1003/9/7/0/100397054.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397054
4. 中國燃氣擬拓印度城市燃氣市場http://www2.hkej.com/instantnews/stock/article/1083530/%E4%B8%AD%E5%9C%8B%E7%87%83%E6%B0%A3%E6%93%AC%E6%8B%93%E5%8D%B0%E5%BA%A6%E5%9F%8E%E5%B8%82%E7%87%83%E6%B0%A3%E5%B8%82%E5%A0%B4
5. 中燃冀東北售氣量增九倍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4%B8%AD%E7%87%83%E5%86%80%E6%9D%B1%E5%8C%97%E5%94%AE%E6%B0%A3%E9%87%8F%E5%A2%9E%E4%B9%9D%E5%80%8D-223000919.html
6. 中燃揸長線睇升四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703/19206481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冰」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
21 Jun 15 - 江南集團(1366) 全年業績
國家電網在2013年的工作會議上,提出規劃從2013年起的8年間,到2015年、2017年和2020年,分别建成「兩縱兩橫」、「三縱三橫」和「五縱五橫」特高壓「三華」同步電網,到2020年建成27個特高壓直流工程。 國家電網工作會議中提出,2015年投資額同比增加24%,至4,202億元人民幣,再創歷史新高。其中,特高壓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快,「三交一直」及「一交四直」工程將分別於明年及後年建成投產。 受惠電網建設加速的公司,包括智能配電業務的博耳電力(01685)、主力產銷智能電子錶的威勝集團(03393)。 醫院建設的快速發展將拉動相關機電及配電需求,瑞信和麥格理最近分別將博耳電力(01685)目標價上調至21.8元和21.0元。 威勝首5個月出口訂單量超越預期,而內地訂單同樣增長顯著,瑞信和摩通最近分別上調威勝集團(03393)目標價至15.2元和15.5元。
■
09 Mar 15 - 博耳電力(1685) 全年業績■
24 Mar 15 - 威勝集團(3393) 全年業績另一方面,特高壓已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多項規劃和計劃。 未來五年會是特高壓行業的黃金發展週期,相關電力設備企業將獲益。 電力電纜供應商江南集團(01366)有望憑藉業界肯定的領先技術(產品已出口到英國、新加坡、南非等海外電網公司),亦率先受惠。

江南集團(01366)3月公布2014年止年度業績,錄得營業額81.54億人民幣(下同),按年增加25.9%。純利6.26億元,增長24.3%,每股盈利19.77分。末期息3.7港仙,上年同期派3.3港仙。
摩根大通發表報告指,江南集團(01366)是內地一家領先的高科技製造商,生產用作輸電、配電系統和電氣設備電線和電纜。 摩根大通報告指,現價相當於明年預測市盈率5.3倍,相信並未反映集團計劃擴展至高毛利產品,如高電壓和橡膠電纜。
該行指出的正面推動力包括:作為內地低成本的領先生產高電壓及特種電纜生產商;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具有較高電壓電纜改善電網效率;估值相比同業吸引;擴展高毛利產品,未來整體利潤率得以提升;強勁的資產負債表及強勁的自由現金流。
摩根大通首予江南集團(01366)「增持」評級,目標價3.7元。
江南集團(1366)江南集團(1366)為中國最大的輸配電系統、以及電器裝備用電線電纜製造商之一,產品可分為電力電纜、電器裝備用電線電纜及裸電線等三大類,其中電力電纜為集團最大的產品分部。該等產品主要廣泛用於電力及其他一般行業,包括金屬及採礦、石油和天然氣、運輸、造船、建築及其他。
中國為集團的主要市場,第二大市場則為南非。集團自2007年起向南非國有供輸電公司Eskom供應產品,並獲南非標準局認證為可向南非供應電線電纜的中國電線電纜製造商。
集團的生產設施位於江蘇省宜興市,現時共設有18條電力電纜生產線、25條電器裝備用電線電纜生產線,以及9條祼電線生產線。
江南集團(1366)在2012年4月於港交所主板上市,招股價1.42港元,籌集資金5.46億港元。
公司簡介 | 江南集團(1366)主要從事研發、生產及銷售各類電力電纜、電器裝備用電線電纜及裸電線(包括鋁絞線及鋼芯鋁絞線)。 |
目前市值(港元) | 89.74億元 |
現時股價(港元) | 2.42元 (2015-06-19 收市價) |
市盈率 | 9.80倍 |
每股盈利(港元) | 0.247港元 |
市帳率 | 2.03倍 |
每股帳面淨值(港元) | 1.192港元 |

江南集團(1366) 全年業績江南集團(01366)3月公布2014年止年度業績,錄得營業額81.54億人民幣(下同),按年增加25.9%。純利6.26億元,增長24.3%,每股盈利19.77分。末期息3.7港仙,上年同期派3.3港仙。
截至去年12月底,公司現金及銀行結餘16.66,計息銀行借款總額29.22億元。
集團總債務對總資產比率為 62.9%(2013年底:69.8%)。
發展 及 2015年目標江南集團(01366)表示,受惠於內地治污,對發展超高壓電纜輸電網及發展新能源有更大需求,這將成為公司未來的增長動力。例如公司的市場已由過去專注於華東,開始擴至大西北,因為當地資源煤價較低,內地未來的電廠相信會從城市向該地區轉移,故需要建立輸電網,而國家規劃亦對新增電纜定下了目標。
行政副總裁夏亞芳說,公司發展海外業務也會有很大增長,公司目標是三年海外營業額翻倍,但是目前內地的發展速度很快,故不會以增加海外業務貢獻作為指標。另外,公司又能受惠內企發展海外市場的機會,因其是多家國企的電纜供應商,例如中鐵建(01186)等,假如鐵路公司在海外投得訂單,將向公司採購電纜,因公司的產品早已在海外多地獲得認證。
她說,公司目前的產能的使用率一般在70%至80%,但是超高壓電纜產能需求較大,故新增的產能亦主要是超高壓電纜產能。公司不會因為擔心行業產能過剩而減產,因公司的產能以訂單量為本,不擔心訂單不足,產品質素亦較佳,相反公司產品定價是行業的參考指標。

江南集團(01366)6月表示,公司下半年有意收購下游工程承包公司及能源管理系統公司,目標為一些純利約達5,000萬元人民幣,淨利率達10%,毛利約20%。且擁有內地行業相關牌照及海外合同的企業,期望能透過收購下游公司增加外銷,惟目前未有明確目標。
首席財務官陳文喬指,由於公司流動資金需求大,故持續有融資需求,現時主要融資渠道為內地,但未來會以貿易融資的方式轉移一部份至香港。公司亦會考慮不同的融資方式,包括中長線銀團貸款、發債及股本融資,現時集團國內借貸成本平均不到5厘,香港融資成本則低於2.5厘。
他指,公司今年新收購兩間電纜企業,可增加公司國家電網項目招標的中標機會,且可提高公司收入10%,預期於中期業績中反映,而目前的手頭合約為27億元人民幣。
另外,他指,在電網建設及基礎設施增長驅動下,預計未來3至5年將出現收入規模達200億人民幣的電纜企業,集團會以此為目標。
銅銅及鋁為電線及電纜生產的基本原材料。
電纜業的產品的行業定價標準是以成本加成,而電纜產品的主要原材料是銅。 2014年內,倫敦金屬交易所現貸銅平均銅價同比2013年下跌6.37%,因此大部分產品單價亦錄得下跌,令市場份額日漸減少的中小型纜企雪上加霜。 其次,國內反腐雷厲風行,而主要大型國企亦實行中央招標,強化信息公開,確保「陽光採購」,在招標文件中全面、徹底、詳盡地公開資質業績條件,價格計算辦法,技術商務價格權重,評審要素等原則,令一些具規模,具實力的企業如江南集團(1366),在招投標過程中更見優勢。
2013年 收購中煤電纜江南集團(1366)於2013年7月收購之江蘇中煤電纜有限公司(「中煤電纜」),增加集團之市場佔有率,帶動電力電纜銷售量由2013年的69,701公里,上升50.8%至2014年的105,120公里。
2015年 收購兩間電線電纜公司江南集團(1366)2015年4月,向獨立第三方收購從事製造及買賣電線和電纜及相關材料的新陽光100%股本,代價3.37億元人民幣,部分代價發1.49億新股支付,約佔公司擴大後股本4%,代價股份發行價為2.05元。
公司同時收購主要業務為製造電線和電纜的凱達100%股本,代價3.22億人民幣,部分代價將發1.49億新股支付,約佔公司擴大後股本4%,代價股份發行價同為2.05元。
公司指,收購事項將加強集團現行之電線及電纜產能,尤其是高壓及超高壓電纜產品、增加集團提供環保柔性防火電纜產品之供應,以及優化集團在交聯聚乙烯絕緣物料及電纜屏敝用銅帶之上游供應。
股權惠理集團5月,以平均價2.534元增持至5.28%股權,增持至法定披露水平。
▪ 主席芮福彬 持有53.93%股權。
▪ 行政總裁儲輝 持有4.52%股權。
▪ 惠理集團 持有5.28%股權。
江南集團(1366)2014年9月以每股1.95元配售股份,配售股份數目佔公司經發行認購股份擴大後已發行股本9.36%。
短評江南集團(1366)2014年業績,盈利按年升24.3%至6.26億元人民幣,而營業額亦升25.9%。 公司在2014年9月份配股,每股盈利攤薄至上升21%至0.198元人民幣。 經營利潤率有所改善,由2013年的11.4%升至2014年的11.8%。
行業以大型客戶為主,應收賬比較高,但是國家電網和鐵路公司的呆壞帳風險則屬可控程度; 公可2012年上市後,財力增強,除了收購同業帶來協同效應,亦有助集團有資格爭取大型客戶的工程。
# | 產品分部 | 2014年 營業額 | 分類溢利 | 分類溢利增加 (%) |
---|
1 | 電力電纜 | 54.16億元 | 8.96億元 | 26.1% |
2 | 電器裝備用電線電纜 | 15.93億元 | 1.80億元 | 17.7% |
3 | 裸電線 | 4.64億元 | 0.44億元 | 0.3% |
4 | 橡套電䌫 | 6.82億元 | 1.52億元 | 62.6% |
-- | 合共 | 81.55億元 | 6.26億元 | 24.3% |

集團的債務偏高,公司2014年曾經以每股1.95元配售股份來建設生產設施。 摩根大通預期強勁的自由現金流將可大幅減低債務;但是,公司4月收購兩間電線電纜公司後,今年下半年有意收購下游工程承包公司及能源管理系統公司,筆者不能排除明年再配股集資來發展業務的可能性,至於可能性高不高暫時則未知。
公司正是電網及新能源電纜投資加大的主要受惠者。 在2015年,國家電網目標投入4,202億元人民幣於電網建設,尤其是特高壓電網建設。此水平較2014年增長24%。
基於國家加快了特高壓電網的興建進度,市場預期超高壓電纜的需求於未來3年間增加1.5倍以上。 現時,中國只有12家電纜企業合乎資格在內地銷售特高壓及超高壓電線電纜予兩家電網公司,而江南集團(1366)以營業額計更是首5名之內。 新生產商要打入市場先要通過大概2年的測試期,這或許會是江南集團(1366)和其它小數電纜企業的護城河之一。
超高壓電纜在公司產品組合的比重提升或會是一股價催化劑,公司積極擴充超高壓電纜的產能,公司超高壓電纜生產線產能為1,000公里。 為了應對將來特高壓電纜的市場需求,有3條特高壓線路動工,共擴充超高壓產能900 公里。 特高壓電纜的產品售價較高,一條300公里的特高壓生產線年產值可達7-8億元,毛利率超過30%,按照當前國家的建設規劃需求和國內的產能,預計未來5年內特高壓電纜產品的的毛利率不會下降。 另外,公司4月收購的公司亦擁有超高壓電纜生產線,收購事項將加強集團現行之電線及電纜產能(尤其是高壓及超高壓電纜產品),並優化集團在上游供應,將帶來協同效應,提升公司產能,滿足公司增長訂單之需求,有利集團的發展。
估值中國五大電線及電纜製造商以及彼等各自按收益劃分的市場份額,其中,江南集團(1366)於2010年排名第三。 排名第一的遠東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能源,股票代碼:600869)巿賬率9.26倍,預測市盈率73倍。 排名第四的寶勝股份(股票代碼:600937)巿賬率3.59倍,預測市盈率57倍。 由於其它兩者的估值過高,未必值得參考。
過去幾年,國家同時大力推動智能電網建設,推動2020年城市智能配電自動化覆蓋率達80%,智能配電業務的博耳電力(01685)和主力產銷智能電子錶的威勝集團(03393)的估值提升未完。 即使未計入「一帶一路」這個未知的機遇,未來五年會是特高壓行業的黃金發展週期,電力電纜供應商江南集團(01366)的估值能否提升取決亦集團在上市和籌集資金後,能否憑藉領先技術和借用收購後的產能和技術,將帶來協同效應,提升公司的競爭力,擴展高毛利產品,成功爭取需求上升中的國家電網工程和鐵路公司的訂單。
■
09 Mar 15 - 博耳電力(1685) 全年業績■
24 Mar 15 - 威勝集團(3393) 全年業績筆者相信可以用預期市盈率11倍作為2015年第四季的目標,每股預期盈利0.308港元計算,目標價3.38元。 當然,如果市場贊同未來五年會是特高壓行業的黃金發展週期,公司亦交到功課,便可享更高的市盈率,而摩根大通的目標價(3.7元)離開估值的高位可能還很遠、很遠。 筆者會再在今年9月中期業績公佈後才調整目標。
盈利,市盈率江南集團(01366)2014年營業額按年增加25.9%,純利增長24.3%。 現價2.42港元,每股盈利19.77分人民幣,市盈率9.8倍。
星展唯高達預期公司今年營業額按年增加3成,純利增加3成,每股盈利增加18%,2015預期市盈率8.5倍,目標價2.9元。 摩根大通預期江南集團(1366)2015年營業額按年增加3成,純利增加3成半,每股盈利增加3成,2015預期市盈率7.6倍,目標價3.7元為2015年預期市盈率11.6倍。
簡單估計,集團2015年盈利增長35%,每股盈利增長25%。 現價2.42港元,每股預期盈利0.247元人民幣或0.308港元,2015年預期市盈率8倍,預期息率2.8厘。
股價走勢1年圖:

3年圖:

權益披露: 於本文章發佈之時, 筆者持有江南集團(1366)。
近年業績摘要營業額 (人民幣) | 上半年 | 全年 |
---|
2010年 營業額 | -- | 36.86億元 |
2011年 營業額 | 20.99億元 | 49.30億元 |
2012年 營業額 | 24.06億元 | 53.56億元 |
2013年 營業額 | 21.51億元 | 64.77億元 |
2014年 營業額 | 33.43億元 | 81.54億元 |
盈利 (人民幣) | 上半年 | 全年 |
---|
2010年 盈利 | -- | 2.31億元 |
2011年 盈利 | 1.30億元 | 3.17億元 |
2012年 盈利 | 1.59億元 | 3.76億元 |
2013年 盈利 | 1.49億元 | 5.03億元 |
2014年 盈利 | 2.48億元 | 6.26億元 |
每股盈利 (人民幣) | 上半年 | 全年 |
---|
2010年 | -- | -- |
2011年 | $0.0545 | $0.1325 |
2012年 | $0.0595 | $0.1309 |
2013年 | $0.0486 | $0.1636 |
2014年 | $0.0806 | $0.1977 |
參考:
1. 江南集團 1366 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326/LTN2015032660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310/LTN2015031089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901/LTN201409011715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811/LTN2014081180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422/LTN2014042215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401/LTN2014040147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917/LTN2013091710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823/LTN2013082329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326/LTN2013032615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219/LTN2013021901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827/LTN20120827523_C.pdf
2. 電網投資加大 看好江南威勝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9da21e7c-f7d7-43d2-914e-0c94cfe20368-206340
3. 訂單增銅價跌 江南集團看1.6元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16/columnist/en31_en31.htm
4. 江南超平值博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619/19189350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冰」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