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道路客運安全基礎依然薄弱 今後將追究事故屬地監管責任

今後,出現道路旅客運輸企業安全事故的,不僅相關企業要被追究責任,受到相應處罰,政府及有關部門也會被追究屬地監管責任。

交通運輸部日前會同公安部、應急管理部共同發布《道路旅客運輸企業安全管理規範》(下稱《規範》)。16日下午,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蔡團結;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局長王強;應急管理部副司長趙瑞華就《規範》進行了在線解讀。

蔡團結介紹,2012年1月,為規範道路客運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聯合印發了《道路旅客運輸企業安全管理規範(試行)》,從基礎保障、安全職責、駕駛員管理、車輛管理、動態監控、運輸組織、隱患排查治理等方面,進行了統一規範要求。

蔡團結說,《規範》是道路客運企業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準則,也是相關管理部門對道路客運企業進行安全監管的主要依據之一,對於落實道路客運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企業安全管理發揮了重要作用。應該說,隨著《規範》的頒布實施,道路客運企業的安全生產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道路客運行業的安全生產形勢得到了明顯好轉。

據統計,較大等級以上的道路客運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從2012年的119起、造成693人死亡,分別下降到2017年的44起、271人死亡,降幅分別超過60%。其中,重特大道路客運事故從2012年的16起、造成243人死亡,分別下降到2017年的6起、106人死亡,降幅也是雙雙超過60%。

蔡團結說,這些數據直觀地反映了近幾年道路客運行業安全生產形勢的變化,也很好地印證了《規範》的實施效果。道路客運行業是全國安全生產的重要行業,也是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易發領域。近年來,雖然經過各級交通運輸、公安、安監等部門的不懈努力,全國道路客運行業安全生產形勢整體穩定趨好。但是,從當前全國各行業安全生產情況來看,相比其他領域,道路客運行業依然是重特大事故高發領域,重特大道路客運事故依然時有發生,尤其是2017年呈現反彈,全年發生的8起重特大道路運輸事故中,涉及客車事故6起,充分暴露出道路客運安全基礎依然薄弱,仍然存在很多突出問題。

道路運輸企業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面責任,是防範和遏制道路客運事故的關鍵。攝影/章軻

蔡團結介紹,《規範》作為客運企業安全運行的重要標準規範,在實踐中還存在四大問題:

新頒布實施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文件要求未納入《規範》。2012年以後,新《安全生產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行政文件相繼發布實施,對道路客運安全管理提出很多新思路、新要求,需要客運企業認真對照落實。

《規範》部分條款操作性不強。由於認識的局限性,《規範》本身也還存在不全面、不完善的問題,部分條款操作性不強,客運企業無法有效執行,需要進一步修訂完善。

客運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要求需要進一步強化。客運企業作為道路客運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重特大道路客運事故的反複發生,反映出部分地區、部分客運企業沒有嚴格執行《規範》,沒有嚴格按照《規範》要求,加強對駕駛員和客運車輛的統一管理。

蔡團結說,由於客運企業對駕駛員管理松懈,疲勞駕駛、超員超速、站外攬客、不按規定線路行駛、關閉車載衛星定位終端逃避監管等違法違規行為屢禁不止;對車輛維護修理不及時,安全例檢流於形式,客車帶病運行,由此引發的事故也不在少數。

蔡團結說,“互聯網+”新業態發展需要明確安全生產管理要求。隨著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以及“互聯網+”與道路客運的深度融合,一些新的客運模式得到了較快發展,在較好地滿足了群眾便捷出行和個性化出行需求的同時,也增加了安全監管難度,急需對其安全運營加以規範和引導。

蔡團結介紹,《規範》增加了客車限速、接駁運輸、包車標誌牌管理、行車日誌、農村客運通行條件聯合審核、預約定制客運條件、發車前安全告知、專職監控人員、違法信息處理、動態監控數據分析、第三方動態監控、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等13項要求。同時,在部分條款優化調整時,增加了企業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崗前考核、依托互聯網開展教育培訓、鼓勵安裝視頻監控裝置、新能源車管理等要求。

他舉例說,《規範》將派車單要求調整為行車日誌,將相關駕駛員心理和生理情況調整到發車前的安全告知環節中提出要求。同時規範了安全經費提取和使用要求、安全生產會議與安全例會召開要求、駕駛員教育培訓頻次和學習內容、安全管理機構和車輛技術管理機構設置及人員配備標準、駕駛員駕駛時間和休息時間、長途客車駕駛員配備數量、駕駛員聘用及調離條件、駕駛員從業行為考核管理、車輛停放管理等要求。

“這些條款的調整,有些是落實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政文件而做的調整,有些是根據行業發展實際,為了提升可執行性而做的調整。”蔡團結說。

近年來,由於客運車輛超速、超員、疲勞駕駛等重點交通違法行為導致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時有發生。王強介紹,《規範》相關內容對此進行修訂調整,包括督促客運企業落實客車動態監控管理;明確公交化運營的客車載客要求;嚴禁客運車輛違規載貨。

《規範》明確,為客運駕駛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合理安排運輸任務,保障客運駕駛員落地休息。制定接駁運輸線路運行組織方案應當避免駕駛員疲勞駕駛,並對接駁點進行實地查驗,保證接駁點滿足停車、駕駛員住宿、視頻監控及信息傳輸等安全管理功能需求。

趙瑞華說,道路運輸企業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面責任,是防範和遏制道路客運事故的關鍵。從近年來重特大道路客運事故調查情況來看,一些企業還存在安全生產管理不到位、主體責任不落實的問題,是導致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因此,此次《規範》的修訂很及時也很有必要,對於遏制道路客運安全事故將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趙瑞華表示,應急管理部將倒查事故中涉及的道路客運企業是否認真執行了《規範》的各項規定要求,並將其作為責任追究的重要依據。對於貫徹落實不力的酌情予以扣分,倒逼各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切實落實屬地監管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00

7月銀行結售匯小幅逆差,跨境資本流動依然穩定

記者 徐燕燕 發自北京

國家外匯管理局8月17日發布最新外匯收支數據,7月份,銀行結售匯逆差94億美元,同比下降39%。跨境資本流動依然穩定。尤其是對外開放政策效果持續顯現,直接投資、證券投資等項下跨境資金流入總體上升。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在答記者問中表示,我國外匯市場供求保持總體穩定,未來,我國跨境資本流動的活躍度和穩定性會進一步增強。

境外投資流入顯著

7月份,銀行結售匯逆差94億美元,同比下降39%,其中,銀行代客結售匯逆差4億美元;銀行代客涉外收支逆差120億美元,同比下降45%。

跨境資本流動依然穩定。尤其是直接投資、證券投資等項下跨境資金流入總體上升。

7月份,直接投資項下涉外收入345億美元,同比增長46%,今年以來累計增長87%;證券投資項下涉外收入230億美元,同比增長1.6倍,今年以來累計增長1.5倍。

與此同時,市場主體在主要渠道的購匯穩中有降。7月份,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投資收益項下購匯均表現為同比下降,個人凈購匯同比和環比分別減少12%和13%。

實際上,今年以來,每個月銀行結售匯差額數據都體現出小幅的波動,總體趨於穩定。1­­­–6月分別為–9億美元、–82億美元、–92億美元、106億美元、194億美元和20億美元。

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北京專家認為,盡管6月中旬以來匯率波動明顯加大,但外匯儲備連續兩個月實現正增長,也反映了整體外匯供求趨於穩定,同時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的基礎未變和韌性增強。

人民銀行此前公布的外匯儲備規模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外匯儲備31179億美元,較6月末上升58億美元。

新聞發言人稱,未來,我國經濟韌性好、適應能力強、回旋余地大的基本面保持不變,將繼續成為外匯市場平穩運行的基礎。同時,我國堅持改革開放目標不動搖,隨著相關措施的穩步推進,以及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框架的日臻完善,我國跨境資本流動的活躍度和穩定性會進一步增強,有利於維護國際收支自主平衡格局,也有利於適應市場環境的發展變化。

人民幣匯率波幅仍屬穩定

外匯專家指出,在美元走強的全球匯市背景下,人民幣貶值屬正常波動。

2018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經歷先升後貶的雙向波動。年初以來貶值5.2%,同期英鎊、歐元對美元匯率分別貶值5.9%、5.2%,新興市場貨幣指數貶值10.9%,美元升值4.9%。8月以來,人民幣中間價貶值1.1%,低於美元指數漲幅(2.3%)和新興市場貨幣指數跌幅(4.7%),人民幣走勢趨穩。以期權價格指標衡量,未來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預期波動率為6.6%,低於英鎊(9.3%)、歐元(7.8%)等主要貨幣水平。

“人民幣匯率波幅在全球貨幣體系中仍屬穩定。”一位上海資深外匯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當前我國外匯市場形勢保持基本穩定,人民幣匯率變化主要反映了美元走勢等因素的影響,是市場自主、正常變動的結果。

在他看來,與前幾年相比,當前我國外匯市場平穩運行的基礎更加穩固。一是美元匯率中長期升值預期相對較弱。2016年以前,美國經濟增速連續四年快於歐元區,IMF在2015年時預計美國經濟將在2015年至2020年持續好於歐元區,而且2015年底美聯儲剛剛進入加息通道,市場上關於美元持續升值的預期較強。實際上,2016年以來美國經濟“一枝獨秀”局面有所改變,美歐經濟表現的差異出現波動,2016年和2017年美國經濟增速低於歐元區,根據IMF預測,近兩年美國經濟會好於歐元區,但隨後兩者差異將明顯收窄。此外,歐央行可能在2019年啟動加息,與處於加息中後期的美聯儲貨幣政策之間的差異也會收斂。

二是目前的國內經濟基本面更加穩定,人民幣匯率預期也更趨平穩。2016年底之前,我國經濟增長正處於從高速向中高速轉換時期,經濟增長速度逐步回落,2016年底經濟企穩回升後結束這一趨勢,近期雖有所波動但依然處於經濟“L”型走勢的平穩運行期。而且,目前國際市場上看空中國的情緒明顯低於2015年和2016年,如在國際市場交易的中國國債信用違約掉期價格(CDS,越高說明市場認為違約風險越大),近期基本在70以下,2015年和2016年為110以上。在此情況下,近期境內外期權市場反映人民幣預期的相關指標(境內外風險逆轉指標,越高說明人民幣貶值預期越強)遠低於2015年和2016年。

三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更加完善,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對市場理性預期的培育作用有所顯現。近年來,隨著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的不斷完善和各方適應,當前市場總體認為匯率政策相對透明,匯率對國際收支的價格調節機制日益完善,不會積累匯率大幅超調風險,而且市場也認為我國有能力防止無序調整,使得當前回落變化尚未明顯助漲市場緊張情緒。同時,在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後,企業匯率風險套期保值的意願提升,外匯衍生品交易量增加,有助於企業減少風險暴露。此外,前幾年一些個人“跟風”性質的購匯,在2017年的人民幣升值中受到損失,相關行為更加謹慎理性。

四是國內市場對外開放的拓寬,以及跨境資本流動管理制度的完善,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平衡收支、穩定市場的作用。一方面,當前境內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在吸引境外投資者方面均取得了較大進展,境外投資者投資的便利性大幅提升。另一方面,目前關於對外直接投資等方面的真實性合規性要求更加明確,打擊虛假貿易、地下錢莊等外匯違法違規的力度不減,前幾年打擊離岸人民幣投機性空頭的舉措仍具有警示和威懾作用,各類宏觀審慎政策工具充足,應對經驗也更加豐富。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於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422

金融一條針:那些年,有人依然富貴

1 : GS(14)@2011-11-16 22:41:49

http://www.lionrockinstitute.org ... 32-01&Itemid=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596

最流科技:電子書依然有得做

1 : GS(14)@2012-08-04 13:40:5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04/16574390
看到某電視台訪問了一些今年參加書展的書商,皆看淡香港的電子書巿場,這是否表示這行難生財呢?非也。
現今用手機上網看資訊的人已比看雜誌的人多,港人閱讀習慣已有改變,特別是對於一些要求新的新聞資訊,為甚麼會看淡呢?
筆者跟某大電子書商談及,他們不同意香港的電子書巿場慘淡,反為感到正面,他們分析此「淡巿假象」主要有幾個原因。
銷售前部署重要
第一是個體平台太多,如果個體戶今天心血來潮,想寫一本電子書的話,失敗率是頗高,除非你有一個好的宣傳平台,因為在茫茫電子書海中,任由你發佈的電子書如何有質素,一般用家是很難去知道。
第二是虛實有別,一些傳統的出版社擔心把「足本」內容搬過電子版的話,會影響到實體書的銷售,因此在電子版本減省一些精彩的內容,令吸引力大減,令到電子版本銷售成績不佳便錯覺地認為沒有讀者支持。
第三是香港讀者格價精明,現時已經有一些電子書平台透過支付月費並跟電訊商合作,讓讀者無限瀏覽各地主流雜誌,如果單本銷售訂價過高的話,消費者會感到訂價過高。而且這些平台減省了用家找書的麻煩。
其實電子書早於台灣已經非常成熟,實體書跟電子書內容是一樣的,而事實證明就算兩種版本同期出版,電子版本是不會影響實體書銷量。台出版商更指電子書有助找到新讀者,讀者群在宣傳效應下,效能更高。
反觀香港,電子書對出版商及廣告商來說還屬新事物。筆者覺得電子書除了有好的內容外,還要找良好的銷售及宣傳渠道才能成功。現時很多電子書出版社,輸的不是內容,而是銷售前的部署有誤。
晏威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724

李歐梵:依然情迷現代主義 李歐梵

1 : GS(14)@2013-06-16 16:04:0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30616/18298861
這本雜文集,是老友林道群催生出來的。他為我收集了近幾年在香港各報刊的文章──主要是《蘋果日報》董橋主編的「蘋果樹下」,此外尚有《明報》、《明報月刊》、《信報月刊》等其他刊物。生活在這個日益繁忙的香港社會,我常常有魯迅當年的感嘆:除了寫雜文,還有甚麼可寫?當然,魯迅的感嘆是來自當年的政治環境,和當今的文化語境和心情都不同。當今香港的社會,速度和空間的壓力,令人──特別是像我這樣上年紀的人──喘不過氣來,我只能盡可能蝸居書齋,把心靈寄託予讀書和聽音樂,盡可能與世隔絕,即使每天一兩個鐘頭,也聊勝於無。這些雜文,都是在這種環境和心情下擠出來的。然而逼出來的也只能是篇幅不長、內容不豐、觀察也不夠深入的雜文而已。我畢竟盡了自己的一份心力。
為甚麼我還要寫作,而且還在大學教書?如今早已過了該退休的年齡了,為甚麼不放下一切雜務,過閒情逸致的生活?我再三反思,得到的答案是:活到老學到老,我的知識和精神的求索還無法停止,否則就變成一個廢人了,對社會無益。其實,對我等書蟲而言,讀好書何嘗不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樂趣?何況我讀的大多是文學書,另外我還有兩樣嗜好──古典音樂和老電影,我對之也癡迷不悟,竟然也因此而交到不少新朋友,我寫這一類的雜文,就是為了和他/她們共用。心中有了想像的讀者,寫作的靈感和衝動也就源源不絕。和我以前出版的雜文集一樣,這本書也是獻給這群我想像中的知音。誠然,我最忠心的讀者是我的老婆:不管我寫甚麼,她都看,也鼓勵我寫。
此集定名為《情迷現代主義》,典出一篇評論活地亞倫的影片Midnight in Paris──香港的譯名是《情迷午夜巴黎》。文章在《明報》世紀版刊出時,編者就以此為名,倒是一語中的,看透了我的「現代主義情結」。在這個「後現代」的時代還執着「現代主義」,非但過時,而且「政治不正確」,然而我仍然執迷不悟,甚至在課堂上也大講現代主義。既然本書以此為名(又是林道群的主意)我覺得應該在此作個非學術性的解釋。就從這部《情迷午夜巴黎》說起。
為甚麼我如此「情迷」這部電影?最主要的原因是(如文中所言)它帶着我重溫舊夢,回到在台灣大學外文系讀書的年代:在那個半世紀前的台灣農業社會,「白色恐怖」的政治壓力下,我第一次讀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旭日又東升》、《戰地鐘聲》……後來又讀到費茲覺羅的《大亨小傳》(此書的最新改編影片正在上演)和短篇小說。難道我看了活地影片中午夜出現在巴黎的現代文學名人(或鬼),不會心有戚戚焉嗎?電影可以玩魔術,片中的主角可以輕易穿越時空進入上世紀二十年代,受費茲覺羅之邀請,參加他們的宴會;而我呢,當然巴不得時光倒流,也回到自己初遇西方現代主義的六十年代,然而這段似水年華的歲月,已經永不復返了。和妻子看完這部電影走出戲院,不覺也向她吹起牛來,她帶笑向我澆了一盆冷水:「你那班《現代文學》的朋友,他們的作品我當年都喜歡,就是沒有看過你的作品」。不錯,我無此才華,所以半個世紀以後,我回歸文學,迫不及待地講述現代主義。「如果當年我不做外交官的夢而從事寫作的話,如今又會如何?」我反問自己,立時一個幻想的電影場面湧上心頭:自己也隨着那個美國遊客作家參加費茲覺羅的酒會,遇見他的女友Zelda,打了招呼,又在酒吧碰見海明威,老海叫了一杯紅酒給我,拍一下我的肩膀道:"Hi, stranger, what kind of shitty prose are you writing?"我要怎麼回答?難道把這本雜文集給他看?「裏面還提到你呢,Daddy Hemingway!」
不錯,現代主義文學早已進入我的靈魂膏骨頭了,不可救藥,令我對之鍥而不捨,非但在雜文中寫,而且在課堂上教,不停地重尋它的歷史蹤迹。記得數年前母校台大請我客座,講一個學期的課,我定的題目就是「現代主義」,和一班年輕學生重讀已成為台灣文學經典的《現代文學》雜誌,討論海明威和福克納、卡夫卡,兼及白先勇和王文興的小說。學生問我的作品何在?我不無靦腆地透露第二期我用筆名繙譯的一篇湯瑪斯曼的小說,還繙譯了一篇論文,只此而已,不勝慚愧之至。
然而,《情迷午夜巴黎》中出現的幾位歐洲和美國現代主義的大師──除了海明威和費茲覺羅外,還有Gertrude Stein,畫家Dali,電影導演Bunuel等人,現今還有多少讀者看過或願意花時間看?我在課堂上教,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學生的反應也不見得熱烈。也許現代主義的時代早已過去了。活地和我是少數的倖存者。
現代主義不僅是我的文學靈魂核心,而且也是我的文學批評和文化批評的出發點和座標。我心目中的現代主義和後現代理論所批評的現代主義大異其趣,我不贊成這套理論強加給現代主義的標籤,說它是精英主義,它提倡的藝術獨創有獨裁傾向,不夠民主多元,又說它為藝術而藝術,脫離生活……這些都是帶有偏見的看法。其實後現代理論所描述的當今世界,已經沒有獨創性可言;它反精英的背後所暗示的恰是全球資本主義影響下隨波逐流的通俗文化,玩弄戲耍是後現代的主要法寶,這種流行文化,發展到了極致,完全以市場為依歸,藝術家都為它服務。我並不排斥通俗文化,甚至在其中發現各式各樣的獨創風格,只不過連這種風格現在也被過度商業化的潮流洗刷殆盡。然而這個趨勢,已經不可阻擋,我們只能從夾縫裏找尋生存的空間和重新開創的潛力。我心目中的現代主義精神永遠是叛逆的、獨創的、絕不隨波逐流。也因此我的看法在某些時髦人士的眼光中,有點「唐吉訶德」,過了時而不自覺,徒向自己理想的風車而作戰,所以注定失敗。即便如此,我也不肯甘休。
有鑑於此,我故意把現代主義和不同程度的人文主義掛鈎,以人的藝術獨創性為出發點,而不是機器或市場經濟。如何在市場掛帥的全球化環境中培養人文精神和鼓勵創新,是我多年來關心的一個大問題,本書中多篇文化批評雜文,都糾葛在這個問題上,特別是建築和都市規劃。我一向關心都市文化,以前的書本雜文集也以此為主題;然而最近我卻從都市文化的反思轉向日常生活中人文精神和人文文本的探求,最近出版的兩三本書,如《人文文本》、《人文今朝》和《人文六講》,就是明顯的例子,似乎有點搶救人文精神的意思。甚至在樂評或影評中也流露了這種意向。然而我也感到時不我與,這個時代畢竟變了,我能說的也只有這些東西,雖然我還沒有說完,也沒有說得清楚。所以今後還會再寫。
人老了,時常懷念故人,也更珍惜朋友,書中有幾篇關於人物的雜文和回憶往事的文章,皆是出自內心的有感而作,格調和語氣都和其他的文化批評文章不太相合;另有不少音樂文章,全是「樂迷」癮發作後遊戲文章,不可以專業水準鑒定。一併收集於此,聊娛各樂迷發燒友。至於這些雜文是否還有多少價值和可讀性,只有留待讀者公論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069

【美圖晒晒】比堅尼辣妹網選冠軍 9年後依然咁索

1 : GS(14)@2016-06-01 11:36:48

曾擁有650萬會員、被譽為台灣靚女(正妹)推手始姐的《無名小站》,雖然隨着facebook的興起而沒落,最後逃不過關站的命運,但它當初捧紅的眾多靚女,仍是許多網友的集體回憶。回顧無名小站的歷史,1999年創立,在2007年會員數突破275萬人而在同年也遭Yahoo!奇摩併購,這也讓每年都會選出熱門靚女(正妹)冠軍的無名小站,在2007年時的爐主更受外界重視。而2007年的冠軍靚女,現在的模樣也頗引人好奇。這位2007年冠軍靚女,就是當時帳號cutiecherry的翠蕊,當時她以一張橘黃色比堅尼自拍照入圍,因姣好身材搭以甜美笑容,紅遍各大網站,這張照片至今仍在網路上瘋傳。9年時光過去,翠蕊在facebook開設粉絲專頁,目前從事「活動主持、婚禮主持、模特兒、節目來賓」等工作,在她的部落格也在去年曾經透露「離婚」的訊息,並說「謝謝你,出現在我的青春裡,謝謝。」十足某部賣座台灣電影的對白!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601/196366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583

Lea T.上圍依然勁

1 : GS(14)@2016-07-06 07:59:06

模特兒Lea T.昨日於灣仔會展行內衣騷,穿上4套內衣,卻不比其他模特兒性感,她笑說:「你們在投訴嗎?我很喜歡這些內衣。」Lea的上圍看似縮水,Lea說:「跟之前一樣吧!應該沒有push up,所以看似不一樣,現在依然是34C。」內衣騷上其他模特兒穿上類似婚紗的內衣系列,Lea也覺得漂亮:「若我結婚的時候,應該不會穿任何內衣褲,現在只穿bra上街已很普及。」提到美好身段,Lea指每天也會運動保持體態,問她會否考慮出寫真集?Lea說:「我沒有聽聞過,每次拍照都為了工作,大家對我有興趣可在我的Ig看相片,是免費的。」採訪:羅慧敏攝影:陳慧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705/196812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590

80歲依然有心有力 四哥食袋鼠尾壯陽?!

1 : GS(14)@2016-08-04 04:06:20

四哥謝賢啱啱過80歲大壽,有心有力嘅佢,同細自己46年嘅女友CoCo,拍拖超過11年,而早排四哥仲幫大台拍新劇,試過遇車禍嘅佢,康復神速,話咁快行得走得。弗到爆嘅四哥,多年嚟keep住32吋腰兼零肚腩,而且肌肉結實過唔少後生仔。之前佢公開養生之道,除咗食得健康,四哥坦言從不依賴「偉哥」或者壯陽藥物。有周刊就透露四哥自有一套養生法,除咗堅持行山健體,仲鍾意以天然食材進補,有指四哥平時會進食有強身壯陽之效嘅澳洲袋鼠尾。難怪80歲嘅四哥,依然老而彌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803/197208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299

朱玲玲用舊款鞋袋 最美麗氣質依然

1 : GS(14)@2016-08-11 06:08:36

最美麗嫲嫲朱玲玲,身形及樣貌多年來都冇走樣,連日前去北角睇中醫,一身隨意的粉紅連帽外套、白色七分褲配蛇紋loafer造型,襯配合整身柔和色調的啡色手袋,都不失高貴氣質。手袋是Gucci舊款Swing,賣經典、靚皮、容量大,外形比Alessandro Michele主理後的設計低調得多,韓國女神全智賢兩年前都用過。至於,朱玲玲腳踏的loafer鞋頭有金色T字釦,屬Tory Burch出品,不過一樣是舊款,在起碼4、5年前推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811/197315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407

【美圖晒晒】年近40依然美 天使歌姬蕭瀟驚艷網友

1 : GS(14)@2016-11-26 13:50:57

年近40,依舊美艷!日前,有台灣網友在PTT表特(Beauty)發文,分享一系列「依舊很美」的歌手蕭瀟近照,只覺得相當懷念。他說,不知為何,突然想起很久沒有消息的蕭瀟,於是上網搜尋了一下,找到一些這幾年的照片,儘管歲月留下些許痕跡,以快40歲的年紀而言,絕對是美人,「依舊覺得很美,甚至驚艷。」照片貼上網,吸引大批網友熱烈討論,許多人相當懷念這名字,「當年還蠻喜歡她的,但可惜紅不起來」、「當初她出道都拿來跟許慧欣比,歌好聽人也美」、「不科學的身材」、「我只記得唐不挑」、「她現在在武漢開店,聽說本人比照片還漂亮」、「看過本人,很瘦很仙又超白,整個超正」、「她是有錢人的女兒,唱歌只是興趣」、「很正,而且她的矜持很好聽」、「聲音好聽又漂亮,可惜就是唱片公司沒包裝力捧。」人正歌美又有才華的天使歌姬蕭瀟,今年已經38歲。她在北京出生,3歲時和家人移居香港,14歲在街頭被發掘成為模特兒,陸續用過蕭蕭、蕭希榆、蕭凱彤等不同藝名,2001年到台灣歌壇發展。2006年發行專輯《I'm蕭蕭》,應公司要求合約期間改藝名為蕭蕭,一度成為耀眼的當紅歌星。可惜演藝之路並不算順遂,歌紅人沒紅,多年前淡出歌壇返回大陸發展,鮮少在螢光幕前露面和唱歌。東森新聞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6/198463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0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