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出現道路旅客運輸企業安全事故的,不僅相關企業要被追究責任,受到相應處罰,政府及有關部門也會被追究屬地監管責任。
交通運輸部日前會同公安部、應急管理部共同發布《道路旅客運輸企業安全管理規範》(下稱《規範》)。16日下午,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蔡團結;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局長王強;應急管理部副司長趙瑞華就《規範》進行了在線解讀。
蔡團結介紹,2012年1月,為規範道路客運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聯合印發了《道路旅客運輸企業安全管理規範(試行)》,從基礎保障、安全職責、駕駛員管理、車輛管理、動態監控、運輸組織、隱患排查治理等方面,進行了統一規範要求。
蔡團結說,《規範》是道路客運企業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準則,也是相關管理部門對道路客運企業進行安全監管的主要依據之一,對於落實道路客運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企業安全管理發揮了重要作用。應該說,隨著《規範》的頒布實施,道路客運企業的安全生產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道路客運行業的安全生產形勢得到了明顯好轉。
據統計,較大等級以上的道路客運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從2012年的119起、造成693人死亡,分別下降到2017年的44起、271人死亡,降幅分別超過60%。其中,重特大道路客運事故從2012年的16起、造成243人死亡,分別下降到2017年的6起、106人死亡,降幅也是雙雙超過60%。
蔡團結說,這些數據直觀地反映了近幾年道路客運行業安全生產形勢的變化,也很好地印證了《規範》的實施效果。道路客運行業是全國安全生產的重要行業,也是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易發領域。近年來,雖然經過各級交通運輸、公安、安監等部門的不懈努力,全國道路客運行業安全生產形勢整體穩定趨好。但是,從當前全國各行業安全生產情況來看,相比其他領域,道路客運行業依然是重特大事故高發領域,重特大道路客運事故依然時有發生,尤其是2017年呈現反彈,全年發生的8起重特大道路運輸事故中,涉及客車事故6起,充分暴露出道路客運安全基礎依然薄弱,仍然存在很多突出問題。
蔡團結介紹,《規範》作為客運企業安全運行的重要標準規範,在實踐中還存在四大問題:
新頒布實施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文件要求未納入《規範》。2012年以後,新《安全生產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行政文件相繼發布實施,對道路客運安全管理提出很多新思路、新要求,需要客運企業認真對照落實。
《規範》部分條款操作性不強。由於認識的局限性,《規範》本身也還存在不全面、不完善的問題,部分條款操作性不強,客運企業無法有效執行,需要進一步修訂完善。
客運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要求需要進一步強化。客運企業作為道路客運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重特大道路客運事故的反複發生,反映出部分地區、部分客運企業沒有嚴格執行《規範》,沒有嚴格按照《規範》要求,加強對駕駛員和客運車輛的統一管理。
蔡團結說,由於客運企業對駕駛員管理松懈,疲勞駕駛、超員超速、站外攬客、不按規定線路行駛、關閉車載衛星定位終端逃避監管等違法違規行為屢禁不止;對車輛維護修理不及時,安全例檢流於形式,客車帶病運行,由此引發的事故也不在少數。
蔡團結說,“互聯網+”新業態發展需要明確安全生產管理要求。隨著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以及“互聯網+”與道路客運的深度融合,一些新的客運模式得到了較快發展,在較好地滿足了群眾便捷出行和個性化出行需求的同時,也增加了安全監管難度,急需對其安全運營加以規範和引導。
蔡團結介紹,《規範》增加了客車限速、接駁運輸、包車標誌牌管理、行車日誌、農村客運通行條件聯合審核、預約定制客運條件、發車前安全告知、專職監控人員、違法信息處理、動態監控數據分析、第三方動態監控、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等13項要求。同時,在部分條款優化調整時,增加了企業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崗前考核、依托互聯網開展教育培訓、鼓勵安裝視頻監控裝置、新能源車管理等要求。
他舉例說,《規範》將派車單要求調整為行車日誌,將相關駕駛員心理和生理情況調整到發車前的安全告知環節中提出要求。同時規範了安全經費提取和使用要求、安全生產會議與安全例會召開要求、駕駛員教育培訓頻次和學習內容、安全管理機構和車輛技術管理機構設置及人員配備標準、駕駛員駕駛時間和休息時間、長途客車駕駛員配備數量、駕駛員聘用及調離條件、駕駛員從業行為考核管理、車輛停放管理等要求。
“這些條款的調整,有些是落實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政文件而做的調整,有些是根據行業發展實際,為了提升可執行性而做的調整。”蔡團結說。
近年來,由於客運車輛超速、超員、疲勞駕駛等重點交通違法行為導致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時有發生。王強介紹,《規範》相關內容對此進行修訂調整,包括督促客運企業落實客車動態監控管理;明確公交化運營的客車載客要求;嚴禁客運車輛違規載貨。
《規範》明確,為客運駕駛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合理安排運輸任務,保障客運駕駛員落地休息。制定接駁運輸線路運行組織方案應當避免駕駛員疲勞駕駛,並對接駁點進行實地查驗,保證接駁點滿足停車、駕駛員住宿、視頻監控及信息傳輸等安全管理功能需求。
趙瑞華說,道路運輸企業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面責任,是防範和遏制道路客運事故的關鍵。從近年來重特大道路客運事故調查情況來看,一些企業還存在安全生產管理不到位、主體責任不落實的問題,是導致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因此,此次《規範》的修訂很及時也很有必要,對於遏制道路客運安全事故將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趙瑞華表示,應急管理部將倒查事故中涉及的道路客運企業是否認真執行了《規範》的各項規定要求,並將其作為責任追究的重要依據。對於貫徹落實不力的酌情予以扣分,倒逼各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切實落實屬地監管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