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將在本周日舉行大選。盡管經濟一團糟,但由於缺乏力量強大的反對派,安倍領導的自民黨預計將贏得大選。
以下是日本大選你需要知道的4件事。
缺乏反對黨
目前,日本政界對於安倍政策的反對不大。
上個月,日本最大反對黨日本民主黨同意安倍推遲上調消費稅的決定,稱之為“不可避免”。日本經濟在上一次加稅後陷入衰退。
民調顯示,民主黨並沒有威脅到安倍的自民黨。另外兩個主要反對黨日本創新黨和日本共產黨也沒能對安倍構成威脅。
民主黨將贏得眾議會475個席位中的70個。自民黨和公明黨預計將獲得超過300個席位。在上月解散前,自民黨和公明黨聯盟擁有眾議院326個席位。
IHS高級分析師Alison Evans向CNBC表示,
雖然安倍和他的自民黨支持率下滑,但是最大反對黨低於10%的支持率意味著自民黨能保持其多數席位。
時點具有策略性
專家們普遍認為,周日壓倒性勝利將在明年9月首相選舉前,鞏固安倍在自民黨黨內的地位。
明治國際事務研究所的訪問學者Jun Okumura向CNBC表示,大選有洗白(misogi)的作用。(Misogi的意思是,用水凈化自己的身體。在日本政壇,這常常被用來指挽回自己在公眾眼中的聲望。)
改革將被推遲
IHS的Evans向CNBC表示,
選舉很可能推遲任何實質性的改革,直到2015年中期。
這些改革包括下調公司稅率5%,改革勞動力市場(如增加建設和衛生保健工作者的簽證,擴大兒童保育,鼓勵女性進入勞動力市場)。
IHS向CNBC表示,
最重要的是,安倍可能無法及時推行農業改革,這將影響跨太平洋夥伴關系(TPP)的推進。
市場意義
日經指數和美元/日元匯率都升至7年高點。
瑞穗銀行高級經濟學家Vishnu Varathan指出,選舉對分析師和交易員來說是一個二進制的風險。他向CNBC表示,
如果自民黨取得勝利,這將是一個回購日經指數以及美元/日元的機會。如果他們失敗了,你可能會看到日經指數下滑,因為這意味著安倍經濟學的失敗。
他表示,市場已經大幅波動,減輕了市場過度反應的風險。頭寸上來看,頭寸沒有集中於一邊,所以選舉不會導致回調。
日本股市今年已經上漲6%,而日元/美元下跌了12%。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美國與古巴關系將趨於正常化,將終結過時的政策,並將與美國國會的幾個議員討論取消對古巴禁令的問題。
關於古巴這個加勒比海的島國,你需要知道以下五件事。
經濟封鎖
古巴是一個受控制的經濟體,嚴重依賴如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等慷慨的捐助者。
1960年,作為冷戰制裁的一部分,美國首次對古巴進行制裁。當時,時任古巴總統卡斯特羅進行革命,使這個加勒比海國家變成了莫斯科的附庸國。
盡管全球其他地區大多轉向了自由市場經濟,但卡斯特羅政權成功的延續了古巴的共產主義。
俄、委、歐陷入危機
作為經濟封鎖的一部分,古巴拒絕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建立關系,這與全球196個國家的做法不同。
由於俄羅斯與委內瑞拉的經濟危機,古巴的經濟也遭到重創。古巴一直依賴委內瑞拉的補貼進口能源。然而,委內瑞拉經濟不斷惡化,使它越來越無法向古巴提供補貼。俄羅斯作為古巴最大的債權人,正在經歷自己的金融危機。而古巴的第二大出口市場歐洲則正在經歷5年內的第三次衰退。
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訪問學者Roger Noriega表示,古巴對委內瑞拉、俄羅斯、中國和其它國家有巨大的債務。
經濟主要由國有企業構成,這些企業由政治和軍事精英管理。美國中央情報局估計,古巴經濟規模約為1210億美元,人口超過1100萬,人均國民收入約為5890美元,大約為美國的1/10。古巴政府表示,其2013年失業率為4.3%左右,但美國中央情報局表示,其真實的失業率可能為這個數字的兩倍。
古巴人以前不能買手機
多年的貧窮之後,古巴政府知道自己的政策存在問題,但是它擔心會失去控制。美國中央情報局表示,古巴政府繼續試圖在放松社會系統和維持政治控制上找到平衡。
2011年,古巴政府推出經濟改革,開始陸續推出政策,允許民眾購買手機、獲得房屋擁有權以及享受部分零售服務。
據美國商務部,美國每年出口古巴商品不到4億美元,主要為食品。而古巴對美國的官方出口為零。
增長潛力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學者Gary Hufbauer表示,
古巴今天是一個經濟悲劇,不過前景向好。
與美國政治關系的正常化將幫助古巴走向更強勁的增長之路。古巴可以獲得大量旅遊業、原油和農業的投資(當然還有雪茄業),或許還將獲得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並獲得技術上的建議,幫助其改善經濟。
Hufbauer預計,美國古巴關系的正常化將帶來每年約200億美元的潛在貿易。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1 伊斯蘭國沖擊中東
激進組織伊斯蘭國在2014年成為全球最危險的恐怖組織。其通過毀滅性的閃電戰占領了敘利亞東部和伊拉克北部。這重塑了整個中東地區的政治格局。這一激進組織的征服威脅到了中東地區整個少數民族的存亡,使成千上萬的人流離失所,並促使美國對伊拉克進行軍事幹預。
美國國防部一名高級官員本月表示,在伊拉克境內發動的一系列針對性空襲中,3名伊斯蘭國高級頭目被炸死。
不過,另一名高級指揮官警告說,戰鬥還遠遠沒有結束,也許需要3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鏟除伊斯蘭國激進組織。
2 共和黨拿下美國參眾兩院
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贏得壓倒性勝利,自2006年以來首度贏得參議院多數席位,同時也保住了在眾議院的多數席位。
選舉結果顯示出美國選民對於民主黨和總統奧巴馬的不滿,同時也顯示出共和黨在兩年前總統大選敗北後的努力。重掌美國參眾兩院燃起了共和黨2016年入主白宮的希望。
3 美國經濟複蘇
美國經濟在2014年開始複蘇。今年新增就業人數創下了上世紀90年代晚期以來新高。汽車銷量創下歷史記錄。盡管工資上漲並未增速,而房地產市場開始放緩,經濟依然複蘇。
今年1-11月,美國新增工作崗位270萬個,今年有望創下1999年以來新高。失業率在11月跌至5.8%,低於去年同期的7%。
現在問題的核心是,美國工資增速能否加快。工資增長的乏力是許多人對經濟不滿的原因。在產出、招聘和公司利潤上,美國經濟今年都表現出色。
4 頁巖油繁榮 油價下跌
今年下半年,石油價格下跌近50%,美國頁巖油擾亂了全球石油市場。供應不斷增加而全球原油需求則在放緩,這導致了油價的下跌。
今年年初,美國三大油田日產量達到367萬桶。到年底,三大油田日產量達到469萬桶。美國頁巖油的繁榮給全球油市構成下行壓力。
OPEC代表在11月表示,OPEC決定保持石油生產目標在3000萬桶/日不變。因OPEC不減產的決定,油價開始新一輪暴跌。
5 烏克蘭危機與歐美對俄制裁
普京吞並克里米亞後,烏克蘭戰火不斷。數千人喪生,其中包括馬航MH-17航班上的298人。
歐美對俄羅斯進行了金融、軍事和能源等領域的制裁。俄羅斯經濟隨後陷入蕭條。11月,俄羅斯經濟同比萎縮0.5%,陷入衰退。
6 埃博拉
致命病毒埃博拉今年走出非洲,開始在全球蔓延。歐洲、北美、南美均出現確診病例。美國的一名患者已經不治身亡。世衛組織警告稱,東亞也存在被感染的風險。
高盛稱埃博拉比禽流感、豬流感更讓人擔心,或令人們減少航空旅行和購物,成為影響經濟的風險因素。盡管目前埃博拉對美國經濟影響有限,但若局勢惡化,最糟可類比SARS對香港的影響。
7 巴以沖突
今年7月,以色列海軍在加沙地區登陸,摧毀了位於該地區一處長距離火箭彈發射裝置,巴以沖突加劇。今年,以色列加大了對哈馬斯的打擊力度,對加沙地區的哈馬斯以及其他恐怖組織造成重大打擊,造成大量巴勒斯坦平民死亡。
8 馬航航班失聯
馬航MH370航班於3月8日失聯。該航班原本計劃從馬來西亞吉隆坡前往中國北京。MH370航班由波音777-200機型執飛,該航班總共運載239人,包括227名乘客(2名嬰兒)及12名機組人員。航班的乘客來自於13個國家,其中包括154名中國乘客。
9 阿里巴巴上市
9月18日,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上市規模達到250億美元,創下歷史記錄。該股首日上市大漲38%至93.89美元。
10 大型亞洲經濟體不確定性增加
中國今年很可能無法達到7.5%的增長目標,而日本、印度和印尼等亞洲經濟體都面臨挑戰。
中國政府希望在給樓市降溫的同時,維持中國經濟的增長。中國政府一直十分謹慎,而中國的投資者則非常瘋狂。今年,A股上漲超過50%。
日本央行需要通過大規模的資產購買計劃,幫助日本經濟複蘇。日本央行預計,日本經濟將在明年3月結束的財年中增長0.5%,不過,經濟增長將在此後加速。
印度和印尼兩國今年都選出了新的領導人。兩國推行的改革有望吸引投資。印度和印尼目前都維持緊縮的貨幣政策。
亞洲經濟體在2014年的年終,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過去六個月,國際油價跌幅逼近50%。面對油價暴跌,去年11月,供應量占全球四成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在會上卻決定保持生產目標不變。OPEC最大產油國沙特至今未透露減產意向,沙特石油部長上月甚至說,即使油價跌至每桶20美元也不減產。
很多人只知道沙特是個因為產油而暴富的“土豪”。在沙特一再因為石油成為全球市場關註焦點時,有必要看一看沙特的另一面,以下根據媒體和智庫數據整理的一些事實將有助於我們理解沙特過去的立場、現在的動向,乃至預測這個能源大國今後的道路。
· 駱駝天天賣
沙特首都利雅得有個很大的駱駝市場。史實及相關資訊網站Random History數據顯示,利雅得的市場每日出售駱駝約100頭。
· 幹活的是老外
據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出版的《世界概況》(The World Factbook),沙特境內的勞動者約有841.2萬人,但其中約600人都並非沙特本國國民,相當於80%的沙特打工者都是外國人。大部分沙特勞動者都從事石油與服務業的工作。利雅得目前正努力降低沙特本國人的失業率。
· 油田全球第一大
美國能源部下屬能源情報署(EIA)數據顯示,沙特的Ghawar油田是全球儲量最高的油田,估計未開采原油儲量達750億桶。如果按照奧運會標準泳池的容量換算,一個標準泳池可容納66.025309萬加侖油,Ghawar的儲量足以填滿477.0897萬個這樣的泳池。
· 軍費全球第四高
獨立研究機構“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統計,2013年沙特軍費開支名列全球第四,僅次於美國、中國和俄羅斯。沙特全年軍費開支為670億美元,較2012年增長14%。不僅如此,在全球排名前15位的軍費支出大國之中,沙特的這類開支與GDP比例最高。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阿富汗2013年GDP約為203億美元。沙特同年的軍費開支是阿富汗GDP的三倍多。
· 名副其實沙之國
沙特國土面積83萬平方英里名列全球第13位,是阿拉伯世界國土第二廣大的國家。世界各類地圖綜合網站MapsofWorld數據顯示,沙特95%的國土都是沙漠或者半沙漠,僅有1.45%國土適合耕種。Al Nafud和Rub al-Khali等全球首屈一指的沙漠都在沙特境內。
如果與德國比較,德國面積為13.7847萬平方英里,沙特的沙漠面積相當於六個德國。
· 爭奪頭名摩天樓
2014年,沙特傳出修建全球最高摩天大樓Kingdom Tower的消息。CNN報道稱,這座1000米高的大樓預計消耗570萬平方英尺的水泥和8萬噸鋼材。
不過,2014年年中,外媒也爆出武漢江建1000米建築鳳凰塔的消息。若兩大建築均順利完工,它們將並列第一。
1000米到底有多高?用現實的方法比較:NBA球星“國王”勒布朗·詹姆斯身高2.03米,沙特的Kingdom Tower比492個詹姆斯疊羅漢站立還高。
據新聞網站“赫芬頓郵報”報道,Kingdom Tower預計耗資12.3億美元。這筆錢相當於好萊塢明星威爾·史密斯幹38.4年的收入,因為福布斯數據顯示,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一年間,史密斯的收入為3200萬美元。
· 全國都沒女司機
沙特是保守的伊斯蘭教國家。雖然沙特沒有明文禁止女性駕車,但路透報道指出,沙特法律要求,國民駕車必須持有本國政府頒發的駕照,可沙特從未給女性國民發放駕照,所以全國上下沒有一位能合法駕車的女性。
不僅駕車受限制,沙特女性就業也困難重重。國內女性失業率為55.4%,遠超20.8%的全國整體失業率。
· 槍手不夠、斬首湊
據埃及知名報紙Ahram Online報道,由沙特內務、司法與衛生部門代表組成的委員會表示,如果官方執行槍決的人員短缺,或者這類槍手在行刑途中發生意外,可以采用斬首方式處決罪犯。這種做法是為避免幹擾政府定期采取保障國家安全的行動。
· 近半國民小年輕
同樣來自美國CIA《世界概況》數據,沙特四分之一以上的國民都不足14歲,47%的國民都未滿24歲,相當於將近一半沙特人是未滿24歲的年輕人。
· 近半GDP靠石油
上圖就是上月表示即使油價跌到20美元也不減產的沙特石油部長Ali Ibrahim Naimi。
還是美國CIA《世界概況》數據:沙特石油業產值約3354億美元,貢獻全國45%的GDP。沙特石油產業折算的GDP幾乎相當於伊拉克、摩洛哥、盧旺達和湯加四國GDP之和。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3年伊拉克、摩洛哥、盧旺達和湯加的GDP分別約為2293億美元、1038億美元、75億美元和4.66億美元。
· 為保健康花百億
據美國CIA《世界概況》介紹,沙特的醫療健康類支出約275億美元,占GDP的3.7%。而塞拉利昂全國GDP也不過49億美元。沙特人為醫療保健花的錢是塞拉利昂GDP的4.5倍。
· 地廣人稀城市擠
依然是美國CIA《世界概況》數據:同為伊斯蘭教國家,孟加拉總人口約1.66280712億人,沙特只有2734.5986萬人,孟加拉人口幾乎是沙特的六倍,沙特的國土面積卻是孟加拉的14.5倍。不過,80%以上的沙特人都在城市居住。
· 麥加朝覲百萬人
沙特西部城市麥加每年都吸引數百萬穆斯林朝覲。2012年朝覲者有316萬人,其中170萬人來自沙特以外國家地區,2014年朝覲穆斯林中有60萬來自沙特,140萬來自其他地區。
· 經濟多元化 欲增千億GDP
為促進經濟多元化,改變石油業一家獨大的局面,沙特計劃建設六大“經濟城市”,預計將使GDP增加1500億美元,幾乎是肯尼亞441億美元GDP的3.5倍。這六座城市遍布沙特全國,預計創造130萬個就業崗位,人均GDP將因此由1.3萬美元增至3.35萬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五的非農數據給2014年美國勞動力市場畫上完滿句號。美國經濟是否已顯現“全方位”的強勢?1月12日至18日當周有零售、通脹等數據公布,供投資者一窺美國經濟在這些領域的表現。
中國方面,本周海關部門將公布12月貿易數據。繼11月份出口同比僅增長4.7%,遠低於預期後,政策當局將密切關註貿易活動是否有改善的跡象。
反觀歐元區,12月CPI同比下滑0.2%,為2009年以來首次陷入負值。本周公布的終值將歐元區是否陷入通縮“蓋棺定論”。而距離歐洲央行議息會議的時間越來越近了。
本周需關註的六件事,且看華爾街見聞為您梳理:
1.油價下滑或扭曲美國12月零售數據
美國商務部將在北京時間1月14日(周三)晚21:30公布美國12月零售銷售數據,經濟學家預計整體零售銷售將小幅下滑。為了測算消費者真實需求,需要看剔除加油站銷售的零售數據。加油站汽油銷售隨著油價的下滑而下降。11月份,剔除汽油的美國零售銷售環比增長0.9%,而包含汽油的零售銷售環比增長0.7%。
2.受油價拖累,美國面臨通縮壓力
即將在本周公布三個物價報告都將表明同一趨勢,即下滑的油價拖累12月通脹。因石油在美國進口中占很大比例,預計進口物價指數的降幅最大。截至去年11月,進口石油品價格同比下降12.3%。經濟學家認為,周三(1月14日)21:30公布的美國12月進口物價指數環比降幅將達到近3%。
周四(1月15日)21:30公布的美國12月PPI環比料下滑0.4%。不過,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PPI環比料增長0.1%。而周五(1月16日)21:30公布的CPI和核心CPI環比料分別下降0.4%和增長0.1%。
3.中國12月貿易數據能否改善
本周中國海關將公布12月貿易數據。繼11月份出口同比僅增長4.7%,遠低於預期的8.0%後,中國當局將密切關註貿易活動是否有改善的跡象。不過12月中國匯豐制造業PMI顯示,新訂單分項指數連續八個月攀升。
4.打新凍結資金或創2萬億峰值 A股怎麽走
A股上周五尾盤巨震,上證綜指短短30分鐘里跌幅近4%,從3400點上方跌破3300點。
本周起19只新股集中發行,分析師們預計最大凍結資金將在1.7至2.2萬億之間,或再創歷史峰值,資金壓力將於本周四、五顯現,高峰將出現在下周三,單日凍結金額在1.7萬億左右,而周四開始陸續有資金解凍。
5.修正數據將為歐元區陷入通縮“蓋棺定論”
歐盟統計局周五(1月16日)18:00將公布歐元區12月CPI終值。上周公布的初值同比下降0.2%,為2009年以來首次跌至負值,使得歐元區陷入了技術性通縮的境地。
油價在過去半年里腰斬,數據編撰機構Markit認為,歐元區CPI很可能在未來幾個月進一步下滑。這很有可能讓歐洲央行QE的步伐加快。本月22日歐洲央行將公布利率決議。
6.美聯儲褐皮書揭示地區聯儲對經濟的看法
美聯儲在最近一次的會議紀要中提到油價下跌對美國經濟增長和通脹的影響。周三(1月14日),美國地區聯儲將公布各企業對低價能源的如何作出反應。褐皮書的內容包括薪資、零售業活動、制造業和其他經濟活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 ||||||
一四年降雨不足,導致今年春季水情吃緊,政府再度調撥農業用水以供應工業所需,卻犧牲了不少用心栽培優質好米的農民。農業與工業用水如何分配?專家指出,善用大數據預測旱情、發展廢汙水利用系統,才是雙贏的不二法門。 撰文‧何欣潔 二○一五年一月上旬,上屆「冠軍米產區」得主之一田守喜(代表新竹竹北參賽)扛著農具,緩緩步入田裡,仔細地除草、照顧田地,一如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秋季,他卻無法享受豐收的喜悅。 為工業犧牲農業 對台灣精緻農業傷害大 一四年十二月底,經濟部「旱災災害緊急應變小組」宣布,除翡翠水庫外,全國主要水庫蓄水量嚴重不足,為確保一五年上半年民生及產業用水供應,決議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及嘉南五個農田水利會灌區第一期稻作停灌。 這項粗糙的休耕政策,不但讓農民無語問天,更與政府的農業政策相衝突,傷害台灣的精緻農業,也虛擲國家資源。 農委會於一三年起啟動「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中程計畫」,鼓勵復耕具有進口替代、外銷潛力、可維護農業永續經營之有機作物,及產銷無虞之「地區特產」等作物,預計至一六年活化農地四.五萬公頃,創造七百九十億元產值,計畫總經費需求高達四一六億元。沒想到,政策上路不久就遇上旱情,決策單位再度犧牲農業、轉讓工業用水。 二○一六年復耕狀況若不如預期,投入的四百餘億元經費與預期效益恐怕都要大打折扣,也嚴重打擊青年農民配合政策、復耕稻田的士氣。 雖然農民團體聲聲怒吼,引用《水利法》第十八條規定:「用水標的之順序:一、家用及公共給水。二、農業用水。三、水力用水。四、工業用水。五、水運。六、其他用途。」要求政府貫徹法律,還水於農;但該條文後段開了後門,明定:「前項順序,主管機關對於某一水道,或政府劃定之工業區,得酌量實際情形,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准變更之。」循此後門,《水利法》主管機關經濟部在過去十五年內曾六度宣布休耕,唯今年的休耕面積達四萬一五七六公頃,影響面積為史上第二高;估計補償金額超過三十四億元,更打破往年紀錄。 由於停灌範圍過大,當中不乏與田守喜一樣的「全國經典好米」產區,回顧過去三年的得獎米名單中,一二年有三位、一三年有二位、一四年則有兩個產區受到波及。齊柏林紀錄片《看見台灣》片尾出現的灣寶資深農民洪箱,也受停灌政策影響,損失慘重。台灣最有競爭力的優質好米產區,今年被迫停產,優秀農民放無薪假,甚或轉作口感平凡的抗旱品種,對於台灣的精緻高端農業,是一大損失。 休耕區當中雖有零星案例,如嘉南灌區以「節水」妙方成功度過休耕危機,但因其成功關鍵之一,在於改栽種可用「節水栽培」的品種,與桃竹地區的明星米種香米桃園三號品種不同。有些風味較佳的水稻品種,例如池上便當長年採用的台?二號,難以使用節水栽培,經台東農改場實驗證明出現明顯的不適應現象,反而是口感平凡的台東三十號抗旱能力較佳。倉促要求濁水溪以北的產區改種節水品種,而不損及優質稻米生產,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嘉南經驗」恐難複製到全台灣。 「外界說農民放無薪假,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無薪,但沒有放假。」田守喜一邊整理田間雜草,一邊解釋:「就算被迫休耕,我還是要天天去田裡除草、除蟲、施肥,不然等到明年復耕,怎麼可能種出好米?」同樣到田裡辛勤勞動,卻無法獲得對等報酬,田守喜估計,今年的停灌政策,將讓他損失四十萬元,直到今年十二月二期稻作收成為止,收入才會再次進帳。 解方一:引入大數據 旱情預先示警 農民可轉作「預先警示、提早告訴農民應該轉作,不失為一個方法。」田守喜舉例,若政府於去年十月、二期稻作收成時便提早公布,提醒農民可準備轉作,他便可準備種植較不需水灌溉的小麥,不必枯等補償,「十二月底才宣布,已過了小麥播種期間。」水利署明明已知十、十一兩個月的累積雨量創下六十七年來最少紀錄,卻仍未及早與農委會進行橫向聯繫,導致休耕政策匆促宣布。 農委會農試所研究人員指出,台灣已累積數十年的農業氣象資料,應有能力建立大數據(巨量資料庫),透過資料整理事先預測旱災,並考量各產地特性,預先規畫氣象災害的因應措施,制定作物栽培計畫。 解方二:回收汙水 開始「節流」 停止農工搶水由於農業用水量占全台需水量的六成,常被視為高耗水、低產值的產業。但根據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教授劉振宇估算,水田的「耗水」會循環回到地下水層,每年可補注二十億立方公尺的水量,等於六座翡翠水庫的有效蓄水容量。若以水庫開發的原水平均單價每噸十一.一五元計算,水稻田蓄水效益高達二二三億元。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世新社發所助理教授蔡培慧指出,台灣農業用水長期配合工業用水,但農業用水尚有循環涵養水源的效益,並非純然「浪費」;工業部門也應另外尋找農業回收水、汙水回收及海水淡化等替代水源,而非持續調撥農業用水。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也呼籲,台灣水庫淤積嚴重,「開源」是不可能的任務,工業區廢汙水回收再利用,刻不容緩。 解決農工搶水困局,創造優質農業與工業生產雙贏,才是當前政府的重要任務。 冠軍米產區也難逃休耕命運──近年冠軍米得主休耕地區2012年 台中大甲陳隆安、桃園觀音梁信琪、桃園市賴宗樹2013年 桃園八德呂理樹、新竹竹北陳發生2014年 桃園市、新竹竹北註:2014年更改比賽規則,比賽單位由「個別農民」改為「好米產區」。 |
i黑馬:Win8作為微軟的轉型之作,非但沒實現微軟最初由PC轉型全平臺的美好設想,反而成為消費者的痛苦噩夢。沈澱兩年,重新推出的Win10,將是微軟新時代的開端,還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據微軟官方消息,微軟消費者版Win10發布會將於北京時間1月22日淩晨1時(太平洋時間1月21日早上9時)開始。在經歷了兩年多痛苦的Win8時代,微軟終於推出了全新系列產品,這被外界解讀為微軟新時代的開端。
全平臺一體化
據了解,Win10能夠在手機、平板、臺式機以及Xbox One等幾乎所有終端上運行。這意味著微軟用戶將與蘋果用戶一樣,實現WP系統與Win10的整合,將所有平臺整合成相同界面,面對同一個應用商店。
未來Windows平板和手機用戶都將使用一個平臺的應用程序,應用開發者不必再費心開發兩個版本的移動應用,有利於微軟獲得更多的軟件支持。
同一平臺操作多個桌面
Windows系統“多任務管理”的不便捷一直是用戶吐槽的對象。微軟Win10將完善包括虛擬桌面,程序窗口以及多任務管理在內的一切桌面使用細節,無論是分屏運行程序還是新的“任務查看”功能,都將為用戶帶來全新的體驗。
全新Continuum界面
Win10 將集成新的觸摸界面 Continuum。Continuum 能幫助用戶在可觸摸界面以及非觸摸環境間自如切換,解決 Win8 觸屏用戶和鼠標用戶兩邊不討好的問題。從早前發布的新版Continuum使用視頻來看,使用效果流暢自如,十分酷炫。
“開始”菜單重新回歸
Win10 恢複了原有的開始菜單設置,開始菜單中推出一種新的通用搜索功能,可引入來自互聯網的搜索結果。系統還新增了虛擬桌面功能,搜索框加分類項的形式替代原有的 Windows 8 兩欄式控制面板界面,適應鼠標和觸控操作,設置的按鈕也被移出了 Charms Bar。
售價:絕對不能虧損
大家對Win10的售價極為關心,但官方口風甚緊,數字一直未公布。微軟COO凱文•特納在2014年12月10日召開的瑞信科技投資大會上說:“我們尚未宣布Win10的定價結構。但我可以告訴你的是,我們從沒有考慮讓Win10虧損。”
Win10 作為納德拉主導的第一個重大的操作系統項目,強調跨終端和雲服務,力圖擺脫微軟傳統的 PC 操作系統服務平臺的角色。“移動為先、雲為先”是納德拉上任之初提出的最主要的戰略思想,微軟這艘巨型航母正試圖轉舵掉頭,外界正見證著這位新領導改革的決心。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北京時間本周四淩晨3點,美聯儲將公布今年第一次貨幣政策會議的決議聲明(“聲明”)。經濟學家預計,美聯儲此次聲明會走“維穩”路線,不會激起市場動蕩。但綜合外媒報道的分析與評論來看,聲明中還有以下五點需要關註:
1、美聯儲會不會仍“耐心”對待加息
上月美聯儲會議結束後,美聯儲主席耶倫表示,“至少今後兩次會議”聯儲都不可能加息。而上月美聯儲會議聲明稱:“基於目前的評估,(FOMC)委員會判定,可以耐心對待貨幣政策立場正常化。”
華爾街見聞上月文章提到,西方主流財經媒體對上月美聯儲會議聲明與前一次聲明的變化有不同解讀。因為美聯儲“相當長時間”保持超低利率的措辭並未出現在所謂“前瞻指引”——美聯儲引導外界相信其未來何時加息的措辭里,而是被美聯儲用於讓金融市場相信,在聯儲開始加息前會保持一段時間的平靜。一些市場人士認為,這是美聯儲在暗示,還沒準備好,需要耐心。
目前市場預計,美聯儲將可能在今年年中開始加息。《華爾街日報》日前的報道總結本月所有美聯儲高官講話後認為,這些高官表態釋放的信號是:至少未來兩次美聯儲會議都將按兵不動,最早也要到今年6月美聯儲才會行動。該報道預計,可能本周聲明會重申,對加息會有“耐心”。
2、如何評估美國經濟增長
上月美聯儲聲明稱經濟“溫和”增長,本周聲明公布時,美國第四季度GDP數據還未公布。預計本周美聯儲聲明中有關經濟增長的言辭也不會有多少變化。
上月公布的第三季度美國GDP年化增長率達5%,高於此前兩個季度2.1%和4.6%的增速。上月公布三季度美國GDP後,CNBC和穆迪旗下分析機構調查經濟學家的預測中值結果顯示,第四季度美國GDP年化增長率將回落至3%。
不過,本月初公布的非農就業報告顯示,去年12月,美聯儲關註的薪資增長已環比下降0.2%,創有記錄以來最低增長。分析師也會留意,美聯儲是否關註這一遠不及預期的薪資增長變化。畢竟,到目前為止,美國國內薪資增長都明顯不盡人意。
3、如何評估美國通脹
大部分經濟學家預計,美聯儲的聲明不會釋放什麽這方面的新訊息。但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認為,還需仔細看一看美聯儲的相關言辭。不論是美國官方公布的通脹數據還是基於市場的通脹預期都在下降,本周美聯儲聲明中任何體現聯儲更擔心低通脹預期的信號都意義重大。
前日華爾街見聞文章也提到,路透報道援引法國巴黎銀行分析師觀點稱,如果美聯儲高官在本周會議聲明中對國內通脹極低表現得更擔憂,將可能壓低美國的通脹預期,美聯儲的立場也會傾向於貨幣寬松。
4、國際油價的影響
油價下跌是拉低美國整體通脹率的重要因素。上月公布的去年11月美國核心PCE(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同比增長1.4%,不但低於預期的1.5%,也低於10月1.6%的增速。這是該指數連續31個月未達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水平。核心PCE剔除了食品和能源價格,是美聯儲最看重的通脹指標。
美聯儲主席耶倫上月表示,油價下跌對通脹的影響是暫時的,成本下降對美國經濟總體影響是正面的。上月美聯儲聲明也說:“美聯儲委員會預計,通脹將逐步接近2%,因為就業市場進一步好轉,能源價格下跌和其他因素暫時產生的影響在消減。”
以下《華爾街日報》圖表展示了美國PCE(藍)與核心PCE(綠)同比增長走勢。
5、全球經濟前景
去年美國經濟增長在發達國家中一枝獨秀,與歐元區和日本形成鮮明反差。本月歐洲央行決定啟動購買債券的全面QE,截至明年3月擬購買債券規模合計逾萬億歐元。美聯儲的聲明也會提到對歐洲央行QE的影響有何看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