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類的未來會不會比大逃亡的結局更好一點”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270

2015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安格斯·迪頓(Angrus Deaton)。 (CFP/圖)

編者按:2015年10月12日,諾貝爾獎委員會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宣布,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普林斯頓大學的安格斯·迪頓,理由是表彰他在消費、貧困以及福利方面的卓越貢獻。

迪頓1945年10月生於蘇格蘭愛丁堡,在劍橋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80年代初,迪頓赴美,此後在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任教至今。

對於中國讀者來說,迪頓也許有些陌生。迪頓是誰?為何能獨享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的學術貢獻對發展中國家有什麽意義?南方周末本期特刊發兩篇文章,以饗讀者。

書的原標題叫《大逃亡》,來源於一部著名的電影《逃離索比堡》,迪頓可能覺得這個故事就像人類從集中營里走出來,有的人能走出來,有的人就死在那里,作者在思考人類的未來會不會比大逃亡的結局更好一點。

這本書的中心思想就是不平等的起源,作者認為這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後果,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有的人就跑到了前面,有人落後。分化有好處,可以模仿和競爭;也有壞處,就是跑到前面的既得利益者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傷害,會采取一些手段阻礙後面的人。

2015年10月12日晚上7點,安格斯·迪頓獲得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消息公布後,崔傳剛正開車堵在北京的晚高峰中,他接到一些微信和電話,手快的媒體記者們已經通過搜索,知道了這位諾獎得主居然有一本已出版的中文著作《逃離不平等》,譯者是崔傳剛,現任搜狐高級主編。

兩年前的冬天,崔傳剛利用兒子晚上入睡後的時間,花四個多月譯完了這本“偏冷”的書,出版社也抱著公益出書的初衷,只印了5000冊。安格斯·迪頓獲諾獎消息傳開後,各家網上書店已經無書可售。出版社正緊急加印,讀者還要等上半個多月才能買到這本一度沒人看的書。

沒想到偏門書能火起來

我大學是學英語的,然後學新聞,後來在搜狐做金融編輯,之前零零碎碎地翻譯過一些東西。這是我翻譯的第一本書,老實說有點心虛,沒想到他會得諾獎,2013年時只知道他是個經濟學家老頭兒,出版社覺得書不錯,想找一個了解經濟、金融的人翻譯。我們研究生有個小團隊,都在做翻譯,有人介紹給我,就接下來。

當時中信給的時間很緊,必須在4-5個月內翻完,我是2013年冬天做的,利用業余時間。那時候兒子1歲,我晚上等他睡著了,大概從9點開始做,到淩晨一兩點。所以,純粹是業余愛好支撐我去翻譯了這本書,也算作一次學習。

雖然這本書算是經濟學里相對比較普及性的一本,但畢竟話題比較嚴肅,一般人看不進去。經濟學很深,我也是門外漢。說來有趣,那時候出版社和我都覺得這是一本偏門書,沒有多少人看,出版社是抱著公益的目的出版它,所以只印了5000冊,大家都覺得沒人看,沒想到能火起來。翻完我曾經送了幾本給朋友,後來問他們都說沒看完。

書沒有任何變化,但諾貝爾獎給了一些光環,現在要加印。諾獎消息一出來,好多人給我打電話,對一個翻譯者來說,翻譯完了就完了,回頭想想有點因緣際會的味道。

中信出版社當時選這本書,應該跟“不平等”的主題有關系,書的副標題叫“財富健康與不平等的起源”,後來責編起名字的時候把“不平等”提到了主標題,也是認識到了這個話題的重要性。這本書的內容比較雜,最後找這個點作為核心。

這本書當時沒有做特別的策劃推廣,推薦語都沒有找中國人寫,全是翻譯外國人的,我記得比爾·蓋茨推薦過,這本書還是2013年福布斯年度圖書之一,當時覺得這本書很好,但沒人看,中國人確實不愛讀書。

《逃離不平等》,安格斯•迪頓|著,崔傳剛|譯,中信出版社出版。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大逃亡”的涵義

迪頓是英國人,他的用語比較正統,語句比較長,文字比較平實,不是很有文采。我記得他書里的話有些重複,語言不是很閃光。但是他的知識很豐富,結合很多歷史和醫學。他的學術研究很紮實,我家里有一本他和別人合著的《經濟學與消費者行為》,里面有很多經濟學模型和分析,我想這次諾獎授予他,也是認可迪頓在這方面的貢獻。

2012年時迪頓就是諾獎熱門候選人,今年大家覺得他獲獎比較冷門,因為他是研究微觀的,而這兩年獲獎大都是宏觀的。其實也並不意外,在貧困和福利方面的研究他做得比較多,在消費方面他在1980年代已經奠定了學術地位。他是個平實、低調的人,是全美經濟學會主席,哈佛經濟系顧問團主席,一般來說做這種職位都是那種人緣好、學術地位高的人。

這本書的原標題叫《大逃亡》,來源於一部著名的電影《逃離索比堡》,它講述二戰時一些德軍集中營里的囚犯想盡辦法越獄,最後死了很多,只剩下少部分人逃出來。迪頓可能覺得這個故事就像人類從集中營里走出來,有的人能走出來,有的人就死在那里,作者在思考人類的未來會不會比大逃亡的結局更好一點。

他在書中談了很多人類福利的變化,除了物質財富增長,還有比如出生死亡率的降低,流行病的變化。以前比較多的是瘧疾、肺結核等急性傳染病導致人口大量死亡,後來出現一個拐點,慢性病比如心血管疾病和癌癥成為人類健康的困擾。他從200年前開始寫人類是如何克服這些病,隨著物質財富的增長,人類的健康也在發生變化。他自己也說,他是一個經濟學者闖入了健康和歷史的領域,我覺得很有意思。

這本書的中心思想就是不平等的起源,作者認為這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後果,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有的人就跑到了前面,有人落後。分化有好處,可以模仿和競爭;也有壞處,就是跑到前面的既得利益者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傷害,會采取一些手段阻礙後面的人。比如美國的大醫藥公司通過遊說控制立法,可能會讓窮人的利益得不到保護。再比如大學學費越來越貴,名牌大學里的富人校友的孩子越來越多,這會對窮人階層形成擠壓,導致階層固化。

所以作者認為不平等這個問題不僅是物質和財富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健康、教育和醫療這些整體福利的問題。作者說的這個問題我覺得很深刻,有點像2014年同期出版的皮凱蒂的《21世紀資本論》,但當時《21世紀資本論》大熱,這本書沒什麽人知道。

多角度研究不平等

迪頓在書的前言里以他自己的故事為例,他在蘇格蘭煤礦長大,他爺爺就是挖煤的,唯一願望是能天天看到太陽。他父親抓住了機會,上夜校學習成為工程師,後來發現了教育的重要性,就花錢給兒子補課,所以迪頓受的教育比較好,讀了劍橋,在那教書。他的兩個孩子也從事金融業。他父親很幸運,二戰參軍被德軍襲擊受傷,運回國不用再打仗了。父親回去休養的時候認識了他的母親。他講這個故事是想說明,一代一代人的生活在進步,他自己也比較幸運,不幸運的可能一出生就死掉了,或者爺爺輩在煤礦里死掉,父親在戰場上死掉,所以作者覺得不平等是存在的,引起了他對不平等的一些關註。

但對那些落後國家,他是反對提供國際援助的,國際援助有兩種:一種是直接給錢到當地政府,但是如果當地政府是專制的,比如非洲很多國家,他們拿這個錢買武器、建監獄,這個錢就浪費了;另一種方式是繞過政府,直接給窮人,他認為這個效果也不大。因為能帶動國家最終發展起來的,只能是一個有為的政府。他舉了中國和印度的例子,中國和印度能養活這麽多人,最關鍵的就是政府采取了正確的手段。他總結說,政府能提供服務和產權保護,這個國家才能真正發展起來,比如老百姓向政府繳稅,反過來政府提供給我保護,這種關系要用法律確立起來。靠援助是沒有用的,救急不救窮。

他還從消費和收入角度研究貧困和不平等。以往宏觀經濟學里只有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概念,但其實人不可能都一樣,要是按照人均去制定一個政策,如果是比較均衡的國家還好,人均就在中間位置;如果是極度不平等的國家,你的人均政策就只是為一小部分人制定的。所以作者研究微觀消費,要分清楚每一部分人的收入是多少,根據消費能力確定我們應該去做什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124

劉爽:一點資訊是移動互聯網的“火藥和指南針”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17/153320.shtml

導讀 : 昨日下午,“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互聯網發展論壇”在烏鎮召開。在“移動時代的媒體轉型”環節,鳳凰新媒體首席執行官、鳳凰衛視COO劉爽分享了鳳凰的轉型之路。

昨日下午,“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互聯網發展論壇”在烏鎮召開。在“移動時代的媒體轉型”環節,鳳凰新媒體首席執行官、鳳凰衛視COO劉爽分享了鳳凰的轉型之路。

以下是劉爽發言全文:

如果幾年前我參加這個峰會,心里還是比較踏實的,因為我可以驕傲地說鳳凰網已經是大中華圈的前三大的門戶,我們的流量在傳統新聞網站里面,比BBC、CNN的流量還要高,是全球所有的傳統媒體網站里流量最高的。但是我現在變的無比焦慮,因為移動互聯網徹底顛覆了用戶的收看的習慣,徹底顛覆了流量的分布,在大幅度的向移動端轉移。我們還比較幸運,我們收購了一個公司叫做一點資訊,它是一個算法驅動的資訊發布平臺,由於這個收購使我們再次拿到了移動互聯網的船票,站到了移動互聯網的入口。現在我可以比較安心的說,在移動互聯網資訊的平臺,我們已經位列華語區的流量前三大,這是比較幸運。

於是大家會問,鳳凰已經有了鳳凰新聞客戶端、鳳凰視頻客戶端,為什麽還要收購一個算法驅動的一點資訊?我們花了七千多萬美金,這對鳳凰來說不是一個小的數目。這背後深的原因是,移動互聯網用戶閱讀習慣、場景的深刻變化,可以說我們通過鳳凰新聞客戶端和一點資訊兩個客戶端,在爬一座移動互聯網入口的珠穆朗瑪峰,一個是北坡,一個是南坡,“南坡”是比較容易的,就是我說的鳳凰新聞客戶端,它代表的編輯主義,所謂的千人一面,一千個讀者上我們鳳凰新聞客戶端看的內容是一樣的,是鳳凰的視角、鳳凰的專業主義激情,鳳凰的新聞是相對獨立客觀、相對專業的,以此彰顯鳳凰所標榜的風骨、性情、擔當還有溫度,這是一種傳統媒體新聞發布方式。

但是我們進入了一個更加娛樂化的時代,更加碎片化閱讀的時代,更加擁抱生活而不是家國情懷的時代,整個媒體環境在發生變化,所以我們要搶占海量的流量、追求更大的商業成功的話,我們不能拒絕用戶的這種需求,所以有了一點資訊這個平臺,代表“北坡”,是人工智能機器學習。

其實現在有不少算法驅動的信息發布平臺,“一點資訊”勝在哪里呢?它的理念是什麽呢?我想,如果說上一代算法驅動的信息發布平臺(比如“今日頭條”)代表移動互聯網信息發布的造紙術和印刷術的話,那麽“一點資訊”代表的是火藥和指南針,因為在“一點資訊”上你可以設置任何的關鍵字,定制自己的頻道,比如說烏鎮頻道,任何關鍵字都可以定制,然後每天機器在後臺靠算法扒取所有關信息。

到現在為止,在“一點資訊”上,用戶設關鍵字定制的頻道已經兩百多萬個,這是不可思議的,人工編輯是不可能達到的,隨著我們用戶覆蓋的擴大,還可以有更多的頻道,它激活了用戶無限的碎片化的特殊興趣。比如我是一個二戰軍事史迷,尤其是喜歡蘇聯的東線戰場,庫爾斯克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等等,在一般的門戶網站,滿足這種興趣是很難的,你得搜索半天,但是我設置這一頻道,每天後臺給我搜相關的最新媒體內容。激活用戶沈睡的碎片化的興趣相當於火藥,也使很多自媒體內容有了目的,有了更大的願望。因為它弄好內容很輕易地被我們扒取,能在更大的平臺上分發。

第二,它像一個指南針。我們活在一個信息過載的社會,各式各樣的自媒體,各式各樣的標題黨,各式各樣的信息,用戶都不知道該看什麽。我發現在朋友圈里,輕而易舉浪費很多時間,看著很多似是而非的東西,有真的有假的,有山寨的,有幾分鐘就被人辟謠的,信息獲取變得非常沒有效了。但是由於我們的後臺的算法,我們可以真正做到最統一,因為我們不僅根據你在我們客戶端上點擊的行為,你定制過什麽樣的頻道,分析你是誰,給你推什麽樣的內容。

通過這三個維度:你的閱讀行為,你搜索什麽東西,你通過設置關鍵詞自建頻道的興趣表達,可以非常精準的給你推送你喜歡看的東西,所以使我們在網上的閱讀進入一個拇指時代,搜索的時代我們很還要打字,很複雜;拇指時代通過你點什麽人,它可以知道你是什麽人,就給你不斷的輸送這些有意思的內容,所以我們最懂你,我們像指南針,我們把用戶和他想要的內容最好地連接,也使廣告主最快地找到他要點擊的內容,“一點資訊”代表了下一代的信息發布平臺。這是我們為什麽可以既擁有鳳凰新聞客戶端,也擁有一點資訊客戶端。

我舉這個案例是證明,我們的用戶的興趣、用戶閱讀場景的一個深刻的變化,當然我們也不滿足於華文,我們要走向世界互聯網,發出華人的聲音,搶占我們的話語權。我們不滿足於這個,“一點資訊”已推出英文資訊發布平臺,在矽谷我們有一個lab,差不多有50人,這在英語世界也是第一個華人的算法驅動的客戶端,我們將給英語用戶以更新的信息發布的全新體驗,在Apple Store里,它已經被評為最受歡迎的新聞APP,所以我們希望呢,踐行魯煒主任的那句話,就是我們中國不僅要做互聯網大國,還要邁向互聯網強國。這是一點分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513

由蕭才子得到的一點啟發

  前文曾引述過蕭才子近日駁斥陶才子終日掛在口邊批評中國人,漸已成為名言的"小農DNA論",並指斥此論其實"並無意義",再如名作家柏楊在"醜陋中國人"書中曾企圖歸結出的中國人幾種醜陋民族性:"髒、亂、吵,愛窩裏鬥",蕭才子亦認為並不僅屬中國人所有。然後,他提出,中國人的虛偽,才應算是更具代表性的一種民族特質──理由是,中國傳統社會,一向都把道德的價值和準則都抬得太高了,高得以至讓所有平凡的凡夫俗子,根本完全做不到,於是大家就只好一窩蜂地被逼變得虛偽起來了"如設宴招待別人,明明已用盡心思,極盡奢華,但口中仍不斷謙稱‘酒微菜薄’"(大意)。

  以上,其實在一位個人頗尊崇的內地名學者、作家易中天先生的著作中早已有所論述過。而記得在其論述中,除此一點外,還概括地闡析了中國人特性中另外很重要的兩點:愛面子,和慣以家庭、家族為本位。

  不過,且慢,即使是虛偽、愛面子,慣以家庭家族為本位,豈不然又可謂純為中國人所獨有者?光說前兩點,以我所粗知,日本人也正是以這兩點而聞名於世的。如日本人一向在社交場合中禮數多多,與人見面分手,都要深作鞠躬;吃飯前甚至要雙手夾著筷子,先講聲"我唔客氣啦"等等,用得濫了何嘗不也是一種很大的虛偽?至於說到愛面子,一個老生常談的關於傳統日本男人的道聽塗說傳聞是,日本的男人在職場下班後,如果缺乏與同事上司間相約共往居酒屋等happy hour摸酒杯底的應酬,而太早回到家中的,往往會被妻子視為工作表現失敗,從而看不起他的。於是,有些男人下班後,即使並沒有與同事間的應酬相約,也只好想方設法讓自己在外頭獃上一段時間才回家──這算不算是愛好面子的某種表現?此外,也有種較古老傳統觀念,總認為日本女性在婚後仍然出外工作是一件丟臉的事。固然,有人可反駁,這通通都只屬以往傳統,但試問這種何嘗不也能應用在中國人身上?好了,不光說日本,就是放諸如南亞印度,以至西方國家的民族,何嘗也沒表現出過像這種為死要面子,而千方百計要擺擺排場的例子?

  中國人的道德操守觀念是真的舉得太高了麼?這問題似乎真的有點不大好說。我試想想,世界上現存各大宗教的所提倡的種種古老道德規範,在今人看來,試問又有哪一種不屬於"抬得太高"而難以做到的?如提倡"平等博愛"、"寬恕敵人"等等。


  由此我想到,現今人人掛在口邊的"民主"、"人權"、"自由"等崇高普世價值概念,是否亦類近屬於這種在人人口中都被提得很"高",但在基本上都根本不能達到普遍理想化實現實踐的"虛妄"準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587

再談一點關於"拖出公海論"

  陶才子的言論,一向"古惑",其古惑處除了在於如蕭才子所言:常以半開玩笑式,或怪論的形式來闡述自己觀點,以至當有人認真反駁起來時,他大可以反過來恥笑對方太認真,聽不出自己只是"正言若反"或什麼別有隱喻,別有所指等等;而當有人真的相信他在開玩笑時,他又可煞有介事,嘲笑對方一番,指對方根本聽不出其話中玄機──其實這正正道出了其人一向所最擅長的,在言論中刻意作出若干"留白",以供他日可作左右逢源,游走迴旋於有利詭辯空間中的技倆。但除此以外,誠如他最常批評別人──特別是中國政府──的所謂"亂搬龍門"的行事風格,其實往往也正活脫是其人"有口說人,沒口說自己"的同一弊端。其一例子正如筆者以往曾批評過的其"崇優論":他常嘲笑中國人盲目崇洋,生吞活剝照搬西方的一些事物,然而從其言論中,我們誰也可聽得出他自己才是最最崇洋的一個──當然,他會反駁,誰叫我比你們這些膚淺中國人更有品位,更有學識,所以只有我崇洋,才是崇出真髓來,而你們則只是崇出個皮毛來罷了。

  就以這次的難民問題而論,首先,筆者只想問上一個最關鍵問題,把那些千辛萬苦逃亡而來的難民,一概拖出公海──不管是出於恐防難民中夾雜有恐怖份子,或恐防難民會把自己國家吃窮哪種原因,這種做法,究竟符不符合陶才子一貫所崇優範圍內的那種西方普世價值,或人道精神?如果其答案是:在保障西方國家國民利益大前提下,像這種"婦人之仁"只屬於可笑愚蠢的"極左思潮"或"濫人道主義"什麼的話,那究竟什麼才算是最符合才子心目中標準的一套普世價值,和人道精神?莫非是只有西方富裕社會中的優等民族的生存權和利益才最應值得關注?按其邏輯推衍,豈非只因有理由懷疑難民群中雜有恐怖份子,便豈止要把他們拖出公海,倒不如更該把他們通通不分青紅皂白地殺光殺絕算了?

  且慢,陶才子在日前向傳媒回應時,曾有點"補鑊"地辯稱自己那番言論,"意思並非主張應把難民送去受死,只是主張問題應該由那些罪魁禍首的中東國家自己負責"埋單"。可是,敢問若真把難民們拖出公海,而任由他們自生自滅,又如何能達到實質上把問題扔回給中東國家處理的目的?而且,試問那又跟把難民送去受死有何太大的本質上分別?

  筆者一直在想一假設問題,如果事件發生在亞洲,難民所集體湧向的是中國,而中國政府真的採取如他所言的"拖出公海"的鐵腕措施,試問陶先生又會這樣贊同否?以我推想,很大的可能是,屆時陶先生必然只會大力聲討中國政府毫無人性之類!

  最後要說,假設那些西方國家如德國法國等,真的依陶傑所議,實行起這種措施來,我推想,即便是這些國家自己的人民,也必會群起而反對之,更不要說有可能必將遭受其他各個先進發達國家,以及國際人道組織等的千夫所指。又,假如像陶傑這套理據說法能成立的話,那請問歷年來,眾多人道救援組織,如紅十字會,或無國界醫生等,歷盡艱辛去救援如非洲等落後國家眾多孤兒,災民的努力,又是否不值一哂?只因根據同樣邏輯,這些地區中之所以產生這麼多不幸災民、孤兒等,豈非多少也該由這些地區的政府所責任自付,自己"埋單"?推衍開來,試問這種邏輯又跟社會上某種階層所一貫抱持的"窮人遭窮遭不幸都是活該的,是他們自找的,誰叫他們自己不努力"的涼薄觀念何其相似?如果大家都信服,在人類文明社會中只該信奉唯一的"弱肉強食"、"汰弱留強"的原則,那麼我們今天天天掛在口邊要為他們維護基本權益的,如婦女,如殘疾者,少數族裔者,以至如同性戀者等等的所有作為,又算不算只是一種可笑的愚蠢?

  當人類越來越學會耍出各種小聰明,而足以把一切是非真理都可隨己意而扭曲過來時,整個人類社會的災難也將正式來臨──只因為缺乏了良知與真理認知能力的人類基本上已跟禽獸沒太大本質上的分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588

今天買了一點合和(54)

今天以26.45元買了一點合和(54), 每股帳面值52.23元, PB只有0.51倍, 平均股息率有4.53%.

合和最近10的派息記錄:

2005年: 50仙, 特別股息30仙
2006年: 84仙
2007年: 120仙, 特別股息35仙
2008年: 95仙, 特別股息495仙
2009年: 98仙, 十股送一股合和公路基建(737)股份
2010年: 99仙
2011年: 103仙, 特別股息45仙
2012年: 99仙, 特別股息40仙
2013年: 100仙
2014年: 110仙, 二十股送一股合和公路基建(737)股份
2015年: 120仙.


這樣的分紅記錄, 可以看到管理層全心全意照顧股東利益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55

藍優盡》把賣相差的土鳳梨 變昇恆昌搶手貨 每次修正一點點 就離成功近一點



2015-11-23  TWM

個性木訥純樸的藍優盡,對人總是客客氣氣,憨憨地笑; 可是只要提到「鳳梨」兩個字,他眼神便立即切換,灼灼發熱,字字鏗鏘,像是換了一個人。 這人,愛鳳梨愛到骨子裡。

如果人生有八十年可用,藍優盡應該做夢都沒想到,他人生的下半場會全部奉獻給鳳梨。

藍優盡是彰化秀水人,家中四代都是鳳梨農,守著秀水鄉附近山頭的鳳梨田種植台灣土鳳梨。自國中開始就在西點麵包店打工賺學費的他,高中畢業後當起西點師傅,做得有聲有色,婚後返回家鄉,創業開起早餐店。

他發揮西點麵包師傅的本領,在自家早餐店自製吐司與漢堡用的麵包,用溫體裡脊肉排,奶茶又濃又香,全盛時期同時擁有四家店面。原本以為早餐店的人生平凡無 憂,但十幾年前開始,台灣盛行香甜多汁、個頭碩大的金鑽鳳梨,讓高齡九十幾歲的阿公守著整個山頭的土鳳梨卻無處銷售,整日憂愁。

持續改良口感

闖出每月百萬元業績

藍優盡心疼阿公的處境,八年前,便以阿公種植的土鳳梨為內餡,研製百分之百的純土鳳梨酥,放在早餐店內販售,取名「緣親旺梨小鎮」。藍優盡的姪女同時放到 雅虎奇摩上銷售,宣傳上寫著:「我阿祖種的土鳳梨賣不出去,我們把它做成好吃的鳳梨酥,不要可憐我們,請買來吃吃看吧!」宣傳詞引來電視台的注意,報導一 播出,店裡的電話開始響個不停。

自小在鳳梨田奔跑長大的藍優盡,對鳳梨的生長習性瞭若指掌,天生個性龜毛的他,自此陷入鳳梨的魔力之中,開始研究、改進配方,務求做出香氣飽滿中透著微 酸、纖維緜長的內餡。「總覺得還差一步。」他說。為了那一步,他每天花時間研究內餡,堅信「每次修正一點點,讓它更好吃,就會離巔峰更近一點。」他越做越 好,抓出二十五公克的餅皮配三十五公克內餡的完美比例,並且堅持只用八卦山產區的土鳳梨。

「目前市場上連一顆改良品種都不用、百分之百的土鳳梨酥應該只有我在做。」為什麼只用八卦山的土鳳梨做內餡?「我從小在這裡長大,怎樣的土鳳梨餡才叫『到 位』,我想我比誰都拿捏得出來。」在不斷摸索改良中,他發現糖加入內餡的時間,是攸關鳳梨餡口感和品質的真正關鍵,成為不傳之祕。

外形與口感經過一年的改良後逐漸成形,小小的店面每天可以賣到近一萬個,連免稅店昇恆昌董事長江松樺,也注意到這顆遠在彰化的鳳梨酥。他在嘗過全台的鳳梨 酥後,決定放進免稅店台灣特產區,並打上「昇恆昌限定」字樣,七年來訂單數量逐步提升,如今每月高達上百萬元。

堅持不添加理念

「賺錢要賺得心安理得」

不少商家與通路也找上他,希望與他合作推出品牌,或是推廣到對岸,龐大的商機在眼前,他都拒於門外。

理由只有一個:「過去我覺得把功夫學好就很厲害,想賣怎樣的產品都做得出來,但這其實是錯的;應該是要有好的心態與想法,才能做出越來越好的品質。我收購 的土鳳梨每年只有這麼多的量,若產量變大,就會有利益考量,品質會下降。賺錢要賺得心安理得,做餅要做得理直氣壯,要好不要多,這樣才會有穩定的水準。」 他甚至收掉兩家早餐店,只為專心做鳳梨酥。

堅持不添加、純以土鳳梨做原料的鳳梨酥,有沒有缺點?當然有,土鳳梨夏甜冬酸,也有客人為此抱怨過,但藍優盡說,要把口味調到全年一致很容易,只要添加合法改良劑即可。「但我堅持不添加任何添加物,也沒想過讓口味一致,只在做餡時調整鳳梨餡的酸甜度。

其他便順其自然,天然的東西就是這樣。」多年老主顧、在保險公司擔任副總經理的黃鵬仁也說:「旺梨小鎮的內餡是天然的酸香味,咬下去會有如同蜜餞的Q彈, 纖維又長,是只有純天然果肉才能達到的滋味,我都買來送給海外的友人。」藍優盡還想進行更嚴謹的品管與改良,將品質提升到更新的層次。是怎樣的改良?他不 改提到鳳梨時的沉醉笑容,眼裡閃耀著更多的自信說:「等成功後,我第一個告訴你!」

撰文 / 高靜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34

今天買了一點恒隆地產(101)

今天以17.6元買了一點恒隆地產, 這可是市值796億元的藍籌股呀, PB只有0.595倍, 股息率有4.32%, 恒隆地產是一間經營很穩健的公司, 公司持有現金比銀行借貸多, 算是淨現金公司. 公司還有像摩西一樣的領導人陳啟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775

你不需要狼性,你只需要一點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224/153449.shtml

導讀 : 互聯網行業在過去數年吸引了大量資金,造就了一只只獨角獸。但所謂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今天的征服者很可能淪為明日的階下囚。

互聯網行業在過去數年吸引了大量資金,造就了一只只獨角獸。但所謂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今天的征服者很可能淪為明日的階下囚。在這種新型的競爭環境下,有一種企業不容忽視。它們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將所在行業的利潤吸幹,逼迫傳統巨頭向自己低頭,接受收購、兼並的命運。對於這類難以幫助行業持續發展的企業,我們稱之為 “價值吸血鬼(Value Vampire)”。

最早被稱為 “價值吸血鬼” 的公司是 P2P 音樂分享網站 Napster。這家成立於 1999 年的公司的最大賣點是可以讓用戶方便地下載到歌曲的 MP3 文件,不再需要購買實體唱片。這一服務深刻地改變了日後音樂行業的發展進程。Napster 推出 15 年後,2014 年音樂工業的整體營收下降了一半,而實體音樂(CD、DVD)產品的銷售份額縮水至全行業的 46%。

640

成立於 1999 年的 Napster,以摧枯拉朽之勢侵入了音樂工業。

對於 1999 年的商業社會來說,“價值吸血鬼” 仍然是個新鮮名詞。而 16 年後的今天,這種侵入式的商業發展模式正在全面重塑我們的生活。這里不得不提到連鎖超市企業沃爾瑪。過去,當每位中國創業者被問及最崇拜的企業時,大多數都會提到沃爾瑪,原因是它每年的營收幾乎占到美國總體 GDP 的百分之三。可沃爾瑪顯然沒有在互聯網時代延續自己的輝煌——亞馬遜用更便捷的消費體驗和價格擊敗了這家百年老店,平均員工創造價值(623000 美元)更是沃爾瑪的三倍。

現在,連沃爾瑪都不得不承認自己在電商時代的落後。它在電商領域加大投資,希望可以迎頭趕上。然而已經為時過晚。即使沃爾瑪在提高價格透明度,降低轉換成本、展示成本都做了不少努力,也無法抵擋亞馬遜的攻勢:無論是用戶基數還是利潤率,這家互聯網公司已經將這一行業搜刮得一幹二凈。

641

憑借便捷的消費體驗和價格優勢,亞馬遜成為了電商時代的 “沃爾瑪”。

亞馬遜的成功就是一個典型的 “價值吸血鬼” 的例子。它選擇低成本擴展,放棄短期盈利目標,拉長投資目光;一旦進入哪個行業,就複制它曾在零售行業發起的革命。但這家電商巨頭很快也遇到了新的 “吸血鬼”:Jet.com。

Jet.com 旨在通過透明的價格體系,為消費者提供超低價商品、獎勵。Jet.com 售賣包括雜貨、珠寶在內的大多數商品,並宣稱售價在同類型平臺中是最低的(一般低於平均水平 10-15%)。雖然它的做法並不複雜:利用算法計算出不同商品組合的最低運輸成本,將節約的運輸成本體現到商品價格上。這一舉措很快吸引了一大票死忠。

根據 Bommerang Commerce 的報道,Jet.com 的價格比亞馬遜上 81% 的商品還要低。所以,亞馬遜會是明天的沃爾瑪嗎?

642

Jet.com 售賣包括雜貨到珠寶在內的一切商品,宣稱售價在同類型平臺中最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價值吸血鬼” 是怎麽形成的。以亞馬遜為例,當它入侵傳統零售業時,它創造了三種價值:

1. 成本價值:通過提高價格透明度,用戶擴張,獎勵機制,逆向拍賣,它極大地降低了自己的成本;

2. 體驗價值:通過賦予消費者更多選擇、定制化、自動化的服務,甚至是按需經濟模式,它給予消費者更好的體驗;

3. 平臺價值:包括 P2P、市場平臺、共享經濟等模式。

成本價值和體驗價值讓 “價值吸血鬼” 很快進入市場並且拔得頭籌。平臺價值則讓這類企業不會永遠停留在一個領域,而是像八爪魚一樣擴張到不同行業,迅速吸幹其中的價值。

643

成本價值、體驗價值、平臺價值,是初創企業能夠 “吸幹” 某一行業的法寶。

因此,亞馬遜的未來就很清晰了。盡管它正在被 Jet.com 這樣的公司所追趕,但由於它是成熟的電子商務平臺,當面臨來自這一領域的競爭時,它比沃爾瑪能夠更快做出反應。一旦它的核心利益受到蠶食,亞馬遜就會迅速轉移到其他領域來挖掘價值,提高這一行業的進入門檻。對於這類快速響應且規模巨大的互聯網巨擎來說,擠掉市場中的新生代簡直是輕而易舉。

如果我們利用這一邏輯來觀察其他大型互聯網企業,比如蘋果、Google、Tesla,就會發現它們近日的一些動作也就不足為怪了:亞馬遜進軍太空,蘋果開始了它的支付業務,Google 在研發汽車,Tesla 則在實驗能源存儲技術,這些都是核心利益受到侵略後的自保措施。

644

Google 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

中國最有名的 “價值吸血鬼” 莫過於微信。通過實現自己的平臺價值,微信發掘了消費級金融服務市場的價值,而這與它的核心業務——即時通訊相差了十萬八千里。為了拓展金融業務,它甚至借助一款聊天工具讓消費者可以快速借出和借入貸款。這一功能讓用戶不再需要去銀行或者在電腦前完成這項工作,因此又提高了微信的平臺價值、體驗價值。除了支付以外,微信還涉及了外賣、電影票等業務,都獲得了不錯的市場份額。

當我們放眼金融服務行業,就會發現使用比特幣錢包 Blockchain,或是使用 Blockchain 服務的互聯網巨頭,都有可能成為這一行業新的 “價值吸血鬼”。憑借顛覆式的安全機制,Blockchian 允許交易雙方在不通過中間人的情況下進行安全、直接、電子化的資產交易,對銀行進行了去中心化。一旦誰能在這種變革進程中占得先機,就最容易獲得這一行業因為過去效率低下而損失的利潤。

645

一旦誰能在變革中占得先機,就最容易獲得行業因為效率低下而損失的利潤。

因此,在互聯網時代中保持敏銳的嗅覺和洞察力,能幫助年輕的吸血鬼成長,也能幫助成熟的吸血鬼活下來。當然,走到最後的一定是實力最強的那一個。

所以,一家公司應該如何成為 “價值吸血鬼” 呢?

先找到一個並不非常高效的市場,在其中憑借成本價值和體驗價值存活下來,為後續創造平臺價值做好準備。一旦擁有了平臺價值,你就可以開始入侵相似領域,尋找其中的 “價值漏洞”。

而一旦成功成為 “價值吸血鬼”,創業者下一步要關心的就是如何維持自己的霸主地位。對於那些已經成熟的科技公司來說,如果它們無法像初創企業那樣對行業趨勢做出精確、敏捷的反應,它們的價值就會很快被吸幹。因此,洞察力和反應速度,是這些公司保護自身核心業務,迅速攻占傳統行業的殺手鐧。

646

洞察力和反應速度,是科技公司保護自身核心業務,迅速攻占傳統行業的殺手鐧。

在進化論適者生存的數字時代中,爭奪市場霸權的漩渦與戰爭永遠不會有終止符。保持警醒,就是保持不敗之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614

【足球】“希望大家能夠給中國足球一點時間”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4321

 

2015年,國足出征亞洲杯三連勝 (CFP/圖)

國足今年打的成績確實不太好。自從亞洲杯結束之後的東亞杯,還有世亞杯決賽,都不是特別理想。可能是我們隊員的應變能力還是稍微差一點,就是比賽的運作能力。

一往下翻微博就會難受,越翻越難受。尤其剛開始在手機的封面上會把國足的官方微博設置成主賬號,然後每發一條新聞會有成百上千條的評論,打開來看。當時真的不太願意看自己的手機,但是只能一條一條地看,慢慢地調整心態。

亞洲杯回來之後,有很多球迷來接機。但是一旦比賽沒有打好,真的感覺落差很大,包括之前所有的宣傳工作。包括宣傳片、海報、投放、策劃等該有的宣傳手段,會感覺沒什麽太大的作用。

打完香港後,只有鄭智一個人接受了混合采訪。他提到:“希望自己跟球隊打好接下來的兩場比賽,做到善始善終。”我陪他走完的混采。三十五歲的老將,球隊的老大哥,作用特別大!

因為我現在也在這個隊伍里面,也知道這個隊伍是什麽樣的現狀,所以我也會給它一個很正常的態度,不會給它一個很高的期望值,就希望它達到自己心里的數值,但現在還沒有達到,至少香港那場不行。

最近足改也是剛剛改革,不可能文件一下發,中國的足球就立馬有很大的改變。它真的是需要一個進程的,我們也希望大家能夠給中國足球一點時間。相信它一定會好起來的。

(南方周末記者楊雪采訪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366

鄭朝暉:一點資訊的未來是新型內容應用商店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20/153886.shtml

導讀 : 一點資訊是主體,滿足用戶閱讀新聞資訊的剛需,“應用”欄匯聚各種垂直App,每個App保持獨立性,滿足特定用戶群體的內容需求。

2015年第四季度,一點資訊宣布獨立APP日活躍用戶達1400萬,總日活超2200萬,進入新聞資訊類App第一陣營。日活這一關鍵性指標的突破,標誌著一點資訊業務延展充滿想象空間,比如向全網內容入口邁進。

事實上,一點資訊並不滿足於定位新聞資訊類App,而是暗藏更大的野心,即成為全網內容第一入口,這也是鄭朝暉更為看重的目標,只是選擇從高頻新聞資訊切入。鄭朝暉的底氣不僅來自用戶的持續增長,更來自移動內容互通的大勢所趨,App之間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孤島。

打開一點資訊App,“發現”一欄搖身一變成“應用”,展示汽車之友、追星神器、減肥瘦身30多款垂直App,用戶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安裝,App出現在首頁導航欄上,用戶可以直接查看個性化內容,免去安裝大量App、來回切換App的煩惱。

不得不說,這是一點資訊發展歷程中的標誌性事件,產品定位從新聞資訊類App升級為超級App。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這次激進式變革是一點資訊的前期試水,用戶接受程度和真實粘性如何,一切還得靠數據說話。

值得註意的是,新版一點資訊上線之前,“微信之父”張小龍宣布微信將推出應用號,整合訂閱號和各種應用,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區別在於前者強調內容入口,後者重點布局O2O。

在此之前,諸多互聯網企業輕應用的推廣者相繼以失敗收場,一點資訊為何選擇在2016年伊始進行產品變革?憑什麽成為移動端內容入口?選擇第三方App入駐的標準是什麽?帶著這些疑問,日前我專訪了鄭朝暉。

1

一點資訊創始人鄭朝暉

產品升級:定位新型內容應用商店

早在2015年年初,一點資訊全網化和平臺化就被提上議事日程,2016年正式進入到執行期和加速期。鄭朝暉表示,盡管目前一點資訊主打新聞資訊,但長遠目標是成為移動端全網內容入口,將接入各種內容形式如視頻、音頻、圖片、文學等,以及各種深度垂直需求如健康、教育、育兒等。

為實現這一遠大目標,除了依托於興趣引擎這一核心技術體系,一點資訊還需要產品落地解決方案,即新型內容應用商店。“新型內容應用商店提供各種‘APP’,每個App都從用戶需求出發,比如追星神器滿足粉絲追星需求,汽車之友滿足男士汽車愛好者對汽車的所有幻想。”

鄭朝暉介紹,一點資訊是主體,滿足用戶閱讀新聞資訊的剛需,“應用”欄匯聚各種垂直App,每個App保持獨立性,滿足特定用戶群體的內容需求。換言之,一點資訊通過雙層模型解決方案實現全網化,上層各種App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內容需求,下層允許用戶訂閱任意頻道,兩者深度結合實現全網化內容打通,有利於打破App之間信息孤島的尷尬現狀。

在鄭朝暉看來,新型內容應用商店之所以新,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內容打通方式新。一點資訊定位於超級App,不僅上線自主研發的App,而且打造開放平臺,廣泛接入第三方App,內容天然打通,比傳統Deep Link(深度鏈接)內容挖掘方式更高效、更徹底。

二、用戶操作界面新。與傳統應用商店安裝App、打開、退出、再打開的操作方式不同,一點資訊安裝App後顯示在首頁導航欄上,用戶在統一界面下來回切換App,像切換Tab一樣方便。

鄭朝暉坦言,單一信息流難以滿足用戶各種內容需求,無法承載多元化、多場景內容,只有新型內容應用商店對應的多信息流才能滿足,整合低頻App和消磨時間類App。“用戶看美食菜譜是低頻需求,只發生在特定時間,做完菜不再碰,如果把美食菜譜混到新聞資訊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嚴重幹擾體驗,用戶感覺突兀且記不住。”

產品定位的升級,除了持續在新聞資訊領域深耕,增加用戶PV和使用時長,更為重要的是,對於承載全網內容的一點資訊而言,活躍度不是靠單一新聞資訊驅動,而是多個App的總和,“我們希望在垂直領域複制多個一點資訊,覆蓋用戶對全網內容的所有訴求。”

武器裝備庫:覆蓋100億量級內容

鄭朝暉介紹,前期一點資訊選擇與內容關聯度高的App切入,上線30多個App,覆蓋汽車、追星、減肥等垂直領域,而且全部是自主研發。談及App的選擇標準,他表示主要根據現有應用商店各大分類排名,優先選擇排名靠前、口碑良好的App品類,然後進行針對性研發。

“應用商店相當於測試場,能夠存活下來的App代表其符合用戶需求,給我們帶來啟示。”鄭朝暉坦言,由於內容生產面向全網,加上一點資訊自身算法體系,App整體開發成本極低,只需確定用戶人群和實際需求,即滿足用戶真正的特定需求,就可以實現批量生產。

他透露,目前一點資訊索引庫涵蓋10億量級內容,不局限於新聞資訊, 2016年目標是達到百億級。待成為全網內容入口,一點資訊將重點關聯結構化數據,比如接入打折信息或優惠券等生活服務類App,最終打造一個起始於內容入口、提供閉環服務的生態。

當然,再遠大的前景還是要立足現實,一點資訊的當務之急是全網化和平臺化。

在鄭朝暉的移動版圖中,一點資訊的“應用”承載了其全網化、平臺化的實現路徑,更類似“新型應用商店”或者“超級App”的概念。如何實現?鄭朝暉簡單介紹了一點資訊應用商店的幾大入駐方式:

1、面向優秀的內容生產者,他們可以直接入駐一點資訊i媒體平臺,內容應用商店若幹垂直APP和興趣引擎負責精準分發以及最大形式的曝光,他們要做的只有兩點:專心生產優質內容,並且信賴一點資訊的產品落地能力;

2、機構媒體,現在很多傳統媒體都在嘗試移動轉型,大多也都有自己的App,一點資訊可以為他們開放標準的API接口,一方面他們的App直接入駐一點資訊應用商店;另一方面,他們可以充分利用興趣引擎(一點資訊全球首創技術,獲30多項國際專利)的技術優勢,在自己App內調用一點資訊的個性化推薦技術,為其用戶進行精準的內容推薦,解決很多傳統媒體技術短板的問題;

3、內容策展者,“策展”的英文是“curation”,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外來語,最早源自於國外的社交媒體。很多內容策展人都是某個行業的從業人士,他們根植於各個細分領域,通過其專業的視角來分析、整合內容。他們可以利用一點資訊應用商店的工具,直接生成垂直App,再通過他們的專業經驗深度運營,為用戶提供更加專業、深度的優質內容。目前在一點資訊上有260萬個長尾興趣頻道,這些頻道都是用戶主動搜索訂閱而成,充分體現了用戶對於長尾價值內容的需求。

2016年,一點資訊打通全網內容正式進入到執行和加速階段。除了達到100億量級內容,鄭朝暉還希望完成兩大重要指標。一、定性,一點資訊不再被用戶定義為新聞資訊類App;二、定量,至少80%的PV來自非時效性內容,改變單一靠新聞資訊撐場的現狀。

對於一點資訊即將為用戶帶來的驚艷體驗,鄭朝暉用“武器裝備庫”來形象比喻。不僅滿足日常閱讀新聞資訊的剛需,而且App應有盡有,用戶可根據自身需求,隨意安裝各種裝備(App),持續武裝自己。

=====彩蛋的分割線=====

俗話說,沒有彩蛋的文章不是好文章。2016年一點資訊大變身,繼續發光發亮,離不開牛逼閃閃的全網化小組成員的辛勤付出,讓我們來檢閱下團隊顏值。

2

一點資訊全網化小組成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8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